班级导师岗位职责(共14篇)
1.班级导师岗位职责 篇一
“班级导师制”总结
一、导师制目的:
1、关心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按照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既教书又育人,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发挥。
2、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专业的培养方案,特别是课程设置情况,以及在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期间所面临的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各种关系。
4、帮助学生策划自己的未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选课、专业发展方向选择、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进行指导。
5、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并写出书面意见。
二、导师制启发:
我们是比较幸福的一届,因为从我们这一届开始实行班级导师制,经过这半年的实行,我们成功从高中生成为大学生,这与班级导师制是密不可分的,主抓学生工作的班主任会督促我们的纪律和生活,与我们一起成长,经常谈心,开班委会、班会来了解整个班级学生的情况;主抓学习的班主任会告诉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应该做什么,专业的指导、学习的辅导等等,这都是班级导师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151402班
2.班级导师岗位职责 篇二
一、高职学生特点分析
与其他高等教育相比, 高职院校学生具有独特特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 习 基 础 差 , 自 信 心 不 强 。
由于中国教育的特殊性, 高职学生为高考专科二批录取分数偏低, 高中阶段学习成绩不好, 基础知识掌握较差。长久以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感觉吃力, 专业技能训练的辛苦使学生产生逃避心态。
2.功 利 心 较 重 。
大多数学生从小受到家长溺爱, 养成“唯我独尊”的价值观, 不愿奉献, 只求索取。不愿参加班级活动, 缺乏集体荣誉感。对他们而言, 有意义的是眼前的利益, 功利主义明显。他们希望通过最少的付出应付各科课程, 考什么就学什么, 重视专业课, 忽视基础课忽视。
3.享 乐 主 义 盛 行 。
高职院校学生的违规违纪现象比较普遍。部分学生从高中起就不爱学习, 以较低的分数进入高职院校, 对学习缺乏兴趣, 旷课、迟到、早退, 甚至网吧通宵、聚众斗殴, 满足于暂时的快乐, 忘记自己的身份, 麻木放纵自己。虽然只有极个别学生但是他们造成的负面影响却不可小觑。
4.思 维 活 跃 , 动 手 能 力 强 。
高职学生虽然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 但是由于他们将更多精力投入学习以外的地方, 见识广, 思维活跃, 使得他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尽快上手, 适应能力强。
二、班级导师工作的实践
高职班级导师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在学生思想政治、专业认知、学习方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成才方面加以引导与指导。笔者担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班级导师后, 主要在“导学助学、督学”三方面开展一系列工作, 取得一定的成效。
1.导 学 。
导学就是指导学生了解专业的相关知识和研究方法, 正确选择就业岗位, 在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 入学初重点帮助学生加强对专业的了解。入学教育时邀请院系教学和科研方面有卓越成果的专业负责人开展座谈会, 介绍专业的发展历程、培养目标、教学配置与就业等情况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同时, 针对学生存在的疑问或误解带领学生去常州人才市场进行参观和交流, 安排学生去相关校企合作单位进行职业体验,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本专业的就业市场及人才需求状况, 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和信心。
(2) 多次邀请企业行业专家、优秀毕业生来班级座谈 , 让学生及时了解行业动态, 将行业热点、难点与学业结合起来自主学习。同时, 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及参加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 确定好自己的专业定位。
(3) 毕业设计前邀请各专业教师介绍相关课题项目 , 引导学生制作好毕业设计。就业过程中引导学生制作好求职简历提醒学生注意应聘时的各项问题。
2.助 学 。
助学就是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个人认为, 专业教师担任班级导师, 在助学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可以将自身的学习经验和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甚至可以利用到学生寝室、参加学生活动等机会与学生交流专业学习方法、技巧和专业前景, 使学生明确所学专业的特点、专业优势和培养目标等, 真正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除此之外, 笔者还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立班级QQ群 , 方便交流及沟通。
(2) 采取帮扶结对 , 以宿舍为单位结成帮扶对 , 互相帮助互相监督。
(3) 不定期组织学生与专业教师交流互动。
(4) 鼓励及推荐学生参加各种专业前沿讲座。
(5) 为学生创造各种参加校内外工程实践的机会。
(6) 邀请承担课题项目的老师及同学来班级进行交流汇报。
此外, 针对贫困学生, 通过与辅导员联系, 尽可能提供一些勤工俭学的机会。多方面利用助学措施, 为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提供保障。
3.督 学 。
督学是帮助学生的一种途径, 实施得当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 有效利用班委的力量 , 监督班级学风。以点抓面 , 针对个别学生学习松懈、沉迷网络等不良嗜好, 采取个别交流、班委监督及“一对一”帮扶对策。
(2) 与任课教师多交流 , 请各科老师强调课堂纪律及学风学纪, 营造严谨的学习风气。
(3) 与家长建立联系平台 , 家校合作 , 共同监督。
三、结语
高职院校班级导师工作不同于以往的班主任管理, 可以说前者是后者基础上的发展与升华。笔者认为, 导师工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 导师应在“导”上不断探索与实践这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成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马保仙, 王秀兰.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及对策措施.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3:48-49.
[2]黄卫国.高职院校班级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高教论坛, 2012.1:40-41.
[3]董希玲, 李继宗.班级导师制在高职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考试周刊, 2013.54:163-164.
3.班级导师岗位职责 篇三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心灵导师
2009年至今,笔者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自己在不断学习和摸索中成长。从刚开始没有经验、只有热情到获得市级先进班集体、市骨干班主任,反思班主任工作,经历了三个成长阶段,即摸索班级的常规管理阶段、策划有意义的集体活动阶段和提升自己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阶段。
一、摸索班级的常规管理
2009年9月开始担任班主任,虽没有经验,但有工作热情和激情。学校是准军事化管理的寄宿制学校,对常规工作抓得很紧。每个年级有学生寝室内务、晨跑、教室卫生和自修纪律等评比。在常规管理工作中有过不少困惑,可以说2009年到2012年这三年中一直在摸索常规管理工作。
在实践中逐步体会到,常规管理是一个班级所有工作的根基,是班级取得优异成绩的保障。对一个新班主任或者刚组建的班级来说,常规管理是班级的“开路”工作和奠基工程。每个学期开学的第一天、第一周与第一月是常规管理的关键期。在工作中不断尝试和改进常规管理方式,我逐步形成了适合自己的常规管理模式和做法,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认识:
第一,班主任要狠抓常规管理,要认识到常规管理工作是班级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障;第二,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与学生一起确立班级的奋斗目标;第三,要有分工合理的班干部组织结构和有责任感的干部队伍;第四,班级要有严格、简要且易执行的班级法律;第五,班级要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第六,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学校组织的集体性常规活动;第七,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班会课,每周都要有主题班会。
在摸索常规工作的过程中,在自己和学生的不懈努力下,班级常规工作紧紧有条,在学校常规评分中基本上处于同层次班级中的前三名,而学生成绩在同层次班级中基本稳定在第一名。自己也因此多次荣获“校优秀班主任”称号,2012年高考中班级上线率100%,全班48人中有35人成绩上本科线,本科率达73%,均为学校同层次班级第一。
二、策划有意义的集体活动
团结的意志,可以攻破顽石。如果一个班集体是团结的,那么这个班级必然是一个优秀的班级。集体主义精神或者说团结意识的养成有赖于集体的实践活动。集体活动除学校组织活动外,还包括学生在校外的体验或实践活动。
在头两年的班主任工作中,集体活动我们班与别的班一样,团支书组织学生去社区、公园捡垃圾、打扫卫生等。有一次活动后我询问学生的感受,学生这样回答“其实这样的活动在初中就有,没有多大的意义,说是去捡垃圾,不能提高我们的眼界,也未必能提高别人的意识,很难有深刻的感触……”有什么活动能让学生有体验,有感悟?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为了让学生养能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和节约意识,学生加入了班级的“爱心银行”,每周都有节约记录。我带领学生从2011年到2016年坚持参与爱心活动,让我意识到爱心活动不仅让学生养成了少吃零食、节约的习惯,还塑造了学生高尚的助人品质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同时也让学生成为具有坚强意志和正能量的人。“爱心结对”的开展不仅促进了班级的常规工作,而且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助人意识。“爱心结对”活动是有效引导和教育学生的载体,同时也提升了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我在这个阶段,所带班级2012年荣获“市直先进团支部”,2014年获“市优秀班集体”称号,2015年高考中班级43人有18人上重点,本科率100%。我自己也在2012年荣获市直优秀团干部,2015年9月荣获“温州市骨干班主任”称号。
三、提升自己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
提升自己成为学生的努力方向和目标。霍姆林斯基说,“当学生走来对你说悄悄话的时候,你的教育就成功了”。反思自己的工作,我认为,班主任成为学生成长的心灵导师,才是班主任工作的真正成功,也是做班主任的最大幸福。“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奉行的格言,要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班主任的工作不仅需要责任心,更需要爱心。关爱学生需要我们走近学生、了解学生,遇见问题需要从学生的角度看一看、想一想,对学生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训斥。
行走在成为学生心灵导师的路上,我能感受到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和爱戴。近7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经历了三个阶段,也让我意识到班主任的工作是无止境的,常规工作还需自己探索更合理、更科学、更有效的管理方式,策划有意义的集体活动还需要更深刻、更深入,而要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一如既往,继续奋斗。
参考文献:
[1]周世杰.班主任与班级管理[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2]杨瑞.高中班级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13.
4.美容师及美容导师岗位职责 篇四
2.保持(美容院)公司内外卫生,所有器具需保持卫生整洁、陈列有序。
3.整理清点零售商品,及时填写补货申请单,补充缺货品种。
4.熟练的操作技巧和推销产品的能力,应具备专业的护理技术及手法,产品配套推销,专业知识培训及演讲“合一”能力。
5.提供服务时应细致人微,热情周到,规范使用礼貌用语,诚恳征询客人意见、要求,并及时向上级主管反馈信息。
6.以客观公允的态度面对投诉,态度和蔼、语气婉转地给予解释。
7.配合、协助上级主管拟订各项工作计划、完成各项经营管理任务,并积极参与各项宣传促销活动等。
8.认真学习产品知识和专业技术,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
5.2015小学护导师职责 篇五
一、护导值日老师每天上午7:30前到岗。下午5:20离校。
中午要在走廊巡视值班,在值岗处值班。
二、每节课下课准时到岗(一楼的老师负责一楼,二楼的老师负责二楼),负责本岗周围的学生安全工作,发现事端及时制止。
三、负责维持课间秩序,处理学生偶发事件。
四、负责督促和检查各班卫生责任区的卫生情况(早上和下午放学)。
五、协助维持上学、放学时间段大门口接送学生的家长秩序的疏导管理。
六、收夹报刊,整理教师办公室的卫生。
七、护导教师负责每日向值日行政反馈本岗发生的各项工作以便学校真实记录各班情况。
**小学
6.外语学院大学部与专科部导师职责 篇六
辅导学生日常生活礼仪,要求服装仪容端庄合宜,落实品德教育,培养团体精神,发扬文藻人敬天爱人的胸怀,以培育文藻人3L的特质。
2熟悉导师工作相关法规:
期于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儘快协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作业区:学校网站首页行政单位→人事室→相关法规】
3召开班会,以建立优良班风:
大学部导师请督导及出席班级会议之召开,指导班会运作,策划及检讨班级事务,并批阅及签核班会纪录簿-每个月至少召开乙次班会,每学期至少召开4次班会。
4遴选与辅导班级自治干部处理班级事务:
利用学期结束前一个月,遴选新学期班级自治干部,并将班级干部名单缴至学生事务生活辅导组彙整,俾便于辅导与处理班级事务。
5带领学生参与集体活动:
带领班级学生出席与督导学生準时参加学校举办之各式活动,如园游会、运动会与其它全校性庆典活动;并指导班级各项活动,如比赛及班级旅游等。
6主动辅导约谈学生并详实纪录:
充分了解新任班级学生之性向、志趣、特长、学习态度、生活习惯、家庭环境等事项,进而辅导学生适性发展,培养其健全人格。每学期至少一次与导生个别谈话,并将辅导约谈状况上线填报【进入校务资讯系统→选学务处登录→导生辅导资料登录】。若遇有特殊状况学生,请立即向生活辅导组反映,并联络家长共同辅导处理。
7班级学生紧急、违规及偶发事件之处理与联繫:
每学期开学第一週内,即协助干部建立班级学生紧急连络网,随时更新学生电话与住址,并送交生活辅导组彙整备查,俾利于迅速掌握学生状况,及时正确的处理与预防学生意外事件发生。如发现学生有特殊重大问题时,得实施家庭访间或通信联繫,通知家长注意,并商请系主任,或学生事务处生活辅导组系辅导教官,协助处理。
如遇请假时,应事先觅妥导师代理人,以期能协助处理班级紧急事务。
8辅导学生课业学习、选课规划及生涯发展之谘询暨辅导学生W-Portfolio之撰写。
9关心住校生及校外赁居生的生活适应状况,给予适时适切的关怀与照顾。
10学生缺旷通报:
生活辅导组于每週一,将缺旷课四节以上之学生,透过操行管理系统通报导师,导师与学生约谈或处理完毕后,请于一週内将通报表由线上回传生活辅导组【作业区:校务资讯系统→学务登录作业→通报流程表登录作业】。
11评定操行成绩与学生叙奖:
每学期期末,评定班级学生操行成绩【作业区:文藻成绩输入系统→导师操行成绩输入】;并为班级表现优秀之干部或热心班务之学生叙奖【作业区:校务资讯系统→学务登录作业→学生奖惩建议申请作业】。
12出席学校召开之全校导师会议、年级导师会议、亲师座谈会及学生奖惩委员会议暨提升导师知能之各项研习或进修活动:
经由导师等会议,了解学校行政单位之发展重点,共同分享导师经验,并讨论相关议题,以加强导师功能,与学生建立紧密师生关係。
13协助督导学生完成毕业服务时数40小时。
7.班级导师岗位职责 篇七
一、“导师制”的内涵
在我国教育词典中,“导师制”的含义是指“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及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一种教导制度”。我国早在秦末汉初时期,就有“导师制”的雏形,而在宋朝时期实行的书院制度中,有的书院在教学制度中,明确指出“导师对学生的学业、修身、处事等全面负责”。现代的“导师制”是在牛津大学最初试行的,他们为每一位学生选一位导师,负责他们的学业、品行,这种更加细致、具体的辅导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为牛津大学培养更高端的人才做好了铺垫。
二、高中班级管理中实施“导师制”的策略
1. 导师的甄选
“导师制”成功的关键就是导师的科学选择。当前高中班级管理中实行的是班主任制度,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形式下,班主任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此我们应该打破常规,动员全体教师参与到学生的管理中。所以在导师的选择对象方面,从内部选择比较好,因为各科的任课老师,在长期和学生的学习交流中,已经比较了解一部分人的学习习惯、性格等,能更好地打破学生的心理障碍,进行交流。
2. 导师的培训
作为一名导师,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只是其教学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心灵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理上更加健康地成长。对导师的各方面要求,使得学校必须加强对导师们的培训,督促他们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为学生的辅导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3. 合理安排导师的工作量
大部分的导师是承担多种角色的,他们有的是教师,有的是行政工作者,所以应该根据每个导师的基本情况来分配不同的工作量。在郑州的一所高中也开始尝试“导师制”,一位导师带5~10名学生,校长也参与到其中,考虑到校长任务的繁重,他只带了2位学生。
4. 导师的有效性评价
我们在对导师进行评价时,应该将导师自评、学生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加客观地了解导师。在高中,可以采用这种综合性的评价制度,对于在评价结果中获得优秀的导师,应加以表扬和奖励,这样更能促进他们继续把工作做好,而对于那些工作相对不是特别出色的导师,应予以鼓励,并帮助他们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
三、高中班级管理中实施“导师制”的意义
1. 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的发展
教育公平包括起点、过程、结果的公平,在起点方面,保证所有的学生均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这一点我国已经达到了,但是,在受教育过程中,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平等地享有发展的机会,这在很多学校都难以保证。而“导师制”,恰好弥补了当前的不足,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到与老师的交流中,都能受到老师相对平等的对待,后进生不再处于长期被忽视的状态,从而有利于减少教育领域内这种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2. 有利于高中班级管理制度的完善
“导师制”使得其他的任课老师也参与到学生的管理中,是一种模块的管理办法,一方面它减轻了班主任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使整个班级管理更加有序。但是在班级管理中,这两者必须结合起来,这样才有益于班级的整体发展。
3.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形式下,学生都采用统一的模式进行教学,完全忽视了他们个性的发展。而在导师制中,导师们在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了他们的禀赋和特点,会更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为他们制定更符合自身优势和自己感兴趣的计划和目标。
在高中实行“导师制”,虽然在我国才逐渐起步,尚处在基础阶段,但是随着导师制度的日趋成熟,将会极大地推动我国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John T.Seyfa rth.有效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M].原亮,郑美勋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8.班级导师岗位职责 篇八
一、管理理念 班级的事有人做;班级的人有事做。
二、保障机制
1. 总 则:明确工作分工,熟悉岗位职责,相互协作,对班级进行自主管理,努力使班级成为一个自律、优秀、良性循环的集体。
2. 监督机制:每位班干部学年结束进行述职,由自我评定、班委互评、教师评定、同学评定等四项进行综合考察。对班委职权的行使以及工作效果进行考察。
3. 处理机制:若班干部在工作中,出现失职行为,进行班委会评议。视情况严重,经讨论表决进行干部的调整。
4. 轮换机制:班会定期进行班委换届选举,以保证班委的公平、公正性。并将给更多同学展示的舞台。采用值周班长制,值周班长轮换制。
5. 例会制度:每两周会依照情况召开班委例会,由各个班委汇报工作以及下达近期工作要求。每周召开班委会成员例会,对本周班委工作做以小结。每学期始末召开班委大会,制定或总结本学期工作计划、情况。
6、奖励机制:能够主动完成岗位目标的同学,经综合考察合格后在学期考核中给与评选奖励。
三、岗位职责
(一)班长:
1、主动承担任务,全面负责班级工作,监督各岗位工作,及时汇报情况。
2、登记并及时汇报违纪或突发事件。
3、定期组织召开班委会议,协调班委和同学间的关系,做好平衡与调解作用。
4、努力完成自主管理计划,帮助老师与同学间的互动与沟通。
5、学期开始和结束,制定班级计划和小结。
6、准时参加学校组织的班长会,传达学校要求,把学校任务分解到各个岗位。
(二)常务班长(副班长):
1、做好本班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2、总体负责班级特色活动的开展。
3、协助班长开展各项工作,班长不在时代理班长职责。
4、督促全班同学认真执行学校常规,及时了解学校对我班各项指标的量化情况,并通告全班同学。
(三)值周班长:
1、负责本周考勤、纪律、卫生,及本周内各个班级岗位成员工作情况,督促各个岗位成员尽职尽责,高标准完成任务,特别是卫生角、绿化角、图书角的整理到位情况。
2、集体负责班务角的整理,记录班级管理日志。
3、周末写好小结,并在下周班会上做总结发言。
4、重点监督班级纪律、劳动卫生、公物爱护工作。
(四)课代表:
1、了解各学科学习情况,及时向各任课老师反映班级学习情况,同时将教师有关要求转达学生,以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2、注意发现同学中确有实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同学进行总结。并进行组织交流,不断提高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效率。
3、主动关心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开展互帮互学活动。
4、每天公布各科的作业情况,以便学生了解每天的作业。
5、协助老师做好单元测验和考试的成绩统计,并在学期末向班主任提供资料。
6、按时收发作业,统计各个学习小组检查结果,并把结果报告任课教师和值周班长,做好老师的小助手。
(五)纪检委员:
1、全面负责班级同学成长档案量化评比的统计和整理工作。
2、以身作则,严格以学校的规定在各方面协助值周班长管理好班级的纪律
3、每两周向值周班长及各科课代表和各委员了解班级同学各方面情况,并向班长和班主任汇报情况。
4、对班级的量化积分进行月统计,并进行期末的总体考评工作。
(六)体育委员:
1、组织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维持眼保健操、体育课的纪律,做好体育老师交给的各项工作。
2、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种大型集会活动、运动项目、运动会等。
(七)卫生委员:
1、参加学校组织的检查任务,及时对本班的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并把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卫生组长,并监督改正。
2、熟悉学校的检查规则,做好本班的迎检指导。
3、向班主任直接提出班级卫生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八)文娱委员
1、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文娱、表演活动,自身具有较好的艺术素质。
2、担任或者选拔大型演出活动的组织策划、指挥、协调工作。
3、做好班级艺术活动,增强班级活力、凝聚力。
4、向班主任提出关于文娱方面的好建议、好方法、好措施,活跃班级文化。
(九)生活委员
1、协助老师做好寄宿生补助发放工作。
2、与班长一起做好班费的收支管理与保管工作,记录班级财务支出,做好班级创收活动。
(十)团支部书记
1、全面负责团支部的工作,并在班级工作中专管组织宣传等方面的活动。
2、负责班级志愿者服务工作,做好志愿者工作的统计、总结、汇报、宣传工作。
3、对团委下达工作全面负责,向团委和班级同学汇报工作计划和小结。
4、对团学代会、团课等团员活动进行动员及考勤工作。
5、负责团员的推荐、考查、纳新工作。
(十一)组织委员
1、负责班级、团费、团员证、团徽的补缺收纳工作。
2、协助团支部书记做好团员的纳新工作,负责团员推优工作。
(十二)宣传委员
1、与团支书、组织委员、一起做好班级各类板报,做好班级宣传工作。
2、向学校推荐优秀广播稿、优秀作品,积极扩大班级在学校的影响力。
(十三)学习组长
1、组织协调本组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维持学习纪律。负责晨读检查统计。
2、正副组长分工检查小组成员的家庭作业,收交课堂作业,并向课代表汇报本组的作业情况。
(十四)卫生组长
1、做好本组值日生的任务分配,监督完成值日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值日工作。
2、对不积极参加值日任务的同学提出批评,并向值周班长汇报。提出处罚要求。
(十五)图书角管理员
1、做好图书的整理、登记、保管工作。
2、做好借阅记录,收交读书笔记,向团支部推荐优秀读书笔记。
(十六)绿化角管理员
1、及时给花木浇水、剪枝、施肥,对花草有爱心、耐心,有栽培经验。
2、保证花盆不损坏,保持绿化角的清洁卫生。
(十七)卫生角管理员
1、监督值日生卫生工具的摆放,及卫生工具的清洁。
(十八)多媒体管理员
1、负责多媒体的开、关及保洁工作。
2、负责多媒体的使用管理,不准其他同学乱动多媒体。
九年级6班班级管理委员会
9.班级导师岗位职责 篇九
在实际工作中, 有效履行职责的班级导师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给予教师课堂教学活动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有力支持, 引导学生成长成才;而不能有效履行职责的班级导师, 则无法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给予足够的指导和帮助。目前, 各高校的班级导师制度不尽相同, 班级导师所发挥的作用也存在差别。要充分发挥班级导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需要有完善的班级导师制度作为基础和保障, 尤其是要建立完备的班级导师队伍激励机制, 让班级导师的责任心、积极性切实得以增强, 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与技能, 增强工作效果, 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本文结合北京建筑大学实际, 就建立与完善班级导师队伍激励机制进行分析。
1、提升对班级导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应高度重视班级导师工作, 把完善班级导师制度, 发挥班级导师作用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抓手, 积极营造班级导师开展工作的良好环境与氛围。以北京建筑大学为例, 学校《本科生班级导师条例》明确指出:“班级导师工作是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关系到大学教育目标的实现, 尤其是在素质教育过程中, 班级导师在指导学生全面发展, 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促进学生‘人人成长, 个个成才’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规定每个本科班级均要配备班级导师, 每名班级导师所指导的班级最多不超过两个, 以提高班级导师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学校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班级导师工作的开展情况, 并将班级导师工作列为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
2、制定配套措施, 激发教师担任班级导师的热情
在对班级导师工作重要性认识统一的基础上, 应制定具体的措施来保证这种重要性落到实处。以我校为例, 为了充分调动教师担任班级导师的积极性, 学校制定了相关配套措施。学校明确规定:“担任班级导师是教师必须履行的职责”, “40岁以下的任课教师至少要担任一届本科学生班级导师。学校每年对班级导师业绩进行量化考核, 考核结果作为其综合考核和职称职务晋升的重要参考条件”。各二级学院纷纷出台措施, 把班级导师工作具体纳入到职称评定、考核评优等环节之中, 进一步激发教师担任班级导师的热情。如有的学院规定, 专业教师每承担一个学年度的班级导师工作, 其教分增加一分。在校、院多项措施鼓励下, 我校教师担任班级导师的积极性较高并呈逐年递增趋势。
3、开展量化考核, 使班级导师工作可衡量、可评价
相对于辅导员的“专职”而言, 班级导师都是“兼职”担任。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科学的量化考核体系, 就难以真正督促班级导师有效履行职责, 难以真正调动班级导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我校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 科学制定了班级导师的工作职责并全面实施班级导师量化考核工作。学校对班级导师的考核从“导师指导方案”、“指导过程”、“学生学习成绩及违纪情况”、“学生评议情况”、“任课教师评议情况”及“奖励加分”等六个方面开展, 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确定了班级导师年度考核结果为优秀和合格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 各二级学院结合本学院实际制定量化考核的细则。通过实施量化考核, 使得班级导师工作的过程与效果可呈现、可衡量、可比较, 班级导师履行职责的情况更加一目了然, 对班级导师工作的过程控制也更容易实现。在量化考核的基础上, 学校开展“优秀班级导师”、“十佳班级导师”的评选, 对获奖导师进行隆重表彰, 并将他们的先进事迹通过校报、校园网等渠道做专门宣传。这让班级导师的工作热情更加高涨, 也有了更为明确、具体的前进方向和学习榜样。量化考核为班级导师有效履行职责提供了保证, 为班级导师在这一岗位上更为主动、积极地一展身手、施展才华注入了动力。
4、完善班级导师的津贴保障和奖励激励
班级导师工作是付出许多心血的劳动, 也是创造很大价值的劳动, 班级导师用自己的真心真情, 用默默无闻而又孜孜不倦的努力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学校为班级导师按月发放导师津贴, 同时, 对于“优秀班级导师”和“十佳班级导师”给予奖励津贴。除此之外, 二级学院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学院为班级导师发放的津贴。此项校院分层、保障和激励并存的津贴发放制度已成为班级导师工作保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5、大力开展培训、总结、交流、研究, 促进班级导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新形势下, 学生工作的专业性日益增强。为了帮助班级导师更好地开展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 应加强班级导师培训工作。学校每年对班级导师进行专门培训, 讲解该年度学生工作的整体情况、工作重点和需要注意的工作方法, 同时组织系列专项培训、专题培训, 比如对于新上岗的班级导师开展学生工作基础培训, 对毕业班班级导师开展就业工作培训等。学校每年召开班级导师工作总结大会, 对班级导师工作进行全面、系统总结, 邀请优秀班级导师代表在会议上介绍经验、传经送宝。各二级学院定期召开班级导师例会, 对阶段性的工作加以总结和梳理, 搭建班级导师与辅导员交流的平台, 让班级导师与辅导员有更多的渠道相互学习、双向沟通, 达到整合资源、汇总信息、形成合力的目的, 使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一盘棋”。学校注重班级导师相关工作的研究, 在校教研项目中专门设立了有关班级导师工作的课题, 鼓励班级导师结合工作实际开展研究, 班级导师撰写的论文与心得体会定期结集出版。
摘要:班级导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充分发挥班级导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需要建立完善的班级导师队伍激励机制。本文结合北京建筑大学的实际, 对建立与完善班级导师队伍激励机制的主要做法进行了分析。
10.班级 班委的职责 篇十
一.常务班长职责
1.全面负责班级同学德、智、体、美、劳各项活动的开展,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2.及时传达学校及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要求,并组织同学将要求落到实处。(每天至少要去班主任处一趟,领任务)
3.班主任老师在校时,及时听取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意见,班主任不在校时,可代行使班主任的责权。
4.负责领导指挥班委会成员开展工作。
5.负责指挥值周班长、值日班长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6.通过竞选产生的常务班长,当任期已满时,负责组织并主持下一任班长的选举。
二.团支部
宣传委员:具体负责本班团员各项活动及好人好事的宣传工作。一方面向本班全体同学宣传,使同学学有榜样;一方面向校团委及上级部门、有关新闻单位宣传,使上级及时发现先进典型。对班级同学中的不良倾向,凡带有普遍性的,也有在一定范围内宣传的义务,以便引起学校与个人的警觉,及时控制。
三.班委会委员
1.班委会设常务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劳动委员、体育委员、文娱委员、安全委员、心育委员、纪律委员,共人组成。
2.学习委员:负责全班同学课内期末统考科目学习活动;负责指导各学科科代表开展工作;负责指导各学科兴趣活动小组的工作负责考试前每位同学的考场安排;负责同学互助组的指导;负责检查实际成绩与目标的差距,对差距太大者,予以惩罚。
3.生活委员和劳动委员:协助班长维护班级纪律;负责指导班级承包人对工作是否认真,对不认真者可决定批评、惩罚;负责收取班级各项费用,及时将需上交的费用于当日放学前上交学校;负责记好班费往来帐目,并于必要时负责班级卫生清扫的指导工作组织好全班大扫除。负责服装、发型、零食,负责郊游的组织。
4.体育委员:负责全班各项体育活动,领导同学们的跑步、课间操、体育课、运动会等各项活动的开展,可指定各项活动的临时或长期承包人,协助体育老师上好体育课,负责全班同学身体检查工作,协助医务室建立本班同学的健康档案。
5.文娱委员:班级的文娱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负责教班歌活动歌和班级比赛、元旦汇演或者其他联欢会的编排导演工作。
6.安全委员:负责班级安全方面的宣传,注意班级的软件(活动课、课间等)、硬件的安全防范,及时汇报班主任和教育小组老师,每学期组织班级同学至少要开一节有关于安全方面的主题班会
7.心育委员:
四、值周班长职责
1.班长不在时,代行班长职责。
2.完成班长交给的各项任务。
3.领导值日班长发行各项职责。
4.及时了解班级纪律、卫生、常规等情况,并针对班级实际情况,当天提出改进措施。
5.分析班级本周德、智、体、美、劳各项活动在全校的位置,对被扣分的项目,认真分析原因并提出下周改进措施,交班委会处备案。
五、值日班长职责
1.记载当天的出缺席情况,对迟到、早退、无故不来的同学提出批评,予以处罚。2.维护自习课纪律,对自习课说话的同学予以批评、处罚。
3.维护课间纪律,及时发现并制止课间大声喧哗以至在走廊打闹的行为的同学予以批评、处罚.
4.领导值日生搞好班级卫生,每天早、午、晚各一次。及时发现地面上的碎纸,谁的座位底下谁负责,及时征求值周班长对班级卫生的意见。
5.协助体育委员,督促同学们排队时做到“快、静、齐”,并且认真做好课间操。6.督促同学们做好课间操,可协助体育委员做操不认真的同学,予以批评、处罚。7.任班长的前一天晚上放学后,选择一条对班级现状有针对性的格言,抄写在班级的记
录本上。
8.在当天的12:00之前将自己在任职期间的工作总结,值周评比若对出席、纪律、卫生、课间操中的某项活动不满意,给予扣分,值日班长必须在记录本上写清失误分。
9.当天若召开班长会,而干部不在或不能脱身时,则可参加班长或干部会议。
六.科代表职责
1.负责本学科老师委派的任务,例如:收发作业,收发试卷,准备课堂用简单的教具,协助老师做演示实验,帮助老师做分组实验的准备工作。
2.把同学们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集中,及时向班主任老师反映。
3.协助老师调查、了解、分析本学科学习后进同学的困难,并尽力帮助其排除一部分。4.更深地了解任课老师意图,教学风格、特点,及时向同学加以介绍,使同学们尽快适应老师教法。
11.班级小组长职责 篇十一
小组长职责
1、组长在纪律、卫生方面严格要求组员,上课不允许交头接耳,下课打扫好小组周围的卫生,副组长配合组长开展工作。
2、组长有计划的组织组员做好早读前的背诵工作,在时间和内容上严格要求组员,不允许书写作业等。
3、组长上课组织组员配合老师上课,并要求组员做好笔记,讨论时组织组员讨论,做题时不允许组员抄袭。课下遇到一般问题时由组员或副组长辅导组员,遇到疑难问题组长讲解,遇到组长解决不了的问题与其他小组讨论解决或求助老师。
4、组长关注组员的心理、情绪变化。
5、课余时间组长督促组员独立完成作业,不允许抄袭作业。组员有疑问组内求助解决。
6、利用下午自习组织组员预习第二天的课程:语文预习:读课文,识记生字词,遇到不会的查字典,组内必备一本字典。组长、副组长分工检测要求背诵的课文。数学预习:熟记公式,练习与公式相关的试题。英语预习:记单词、背短语、读课文。
政治、历史、地理、生物预习:阅读课文,画出关键的词和句子。
12.班级导师岗位职责 篇十二
岗位目标就是本科大学生对于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岗位在本科就读期间的规划目标, 包括本科生在毕业后要从事的职位, 在这个岗位上打算有什么发展, 需要学习哪些知识, 需要什么技能等。对于这些岗位目标大部分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都为学生配备了职业导师。
职业导师不同于高校的传统教师, 为学生提供不是传统的讲授课程, 而是采用多种方式为学生授业解惑。导师是由各学院 (部) 安排教师为本学院 (部) 大学生提供职业指导, 学习辅导等方面咨询服务的老师。职业导师的工作目标是: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教育和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国家就业政策, 认清就业形势, 及早做好职业规划;促进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促进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高。职业导师的服务内容主要有:职业规划、职业咨询、专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顶岗实习或就业方面的信息等。旨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提高自主思考, 判断和决策能力, 辅导方式根据不同学生、不同问题, 通过不同的方式展开, 方式灵活。一般来说, 每位导师负责3~6个学生, 按学期制定并完成所带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计划, 由学校进行考核。这项制度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 促进了学生的就业, 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实用的人才, 所以对这一制度进行深入地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设立基于目标岗位的职业导师的必要性
职业导师的概念在西方已经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 是指为被指导者提供指导, 训练、忠告和友谊的个人。职业导师需要专业的知识 (knoeledge) 、正确的态度 (attitude) 、熟练的技巧 (skill) 、良好的习惯 (habit) , 职业导师的工作核心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作好职业规划, 即学生为何来应用型本科院校学习, 将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哪里, 自己设立的学习目标是什么。职业导师对学生的辅导法则主要有:感同身受, 创造信任, 引导问题, 给予建议等。
我们知道,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普遍是在高考成绩不太思想, 综合素质一般的学生, 他们在数量众多, 就业压力大, 如果没有职业素质课程的辅导, 仅仅通过传统的大学教育和专业课程的学习, 在现在的社会中不具有竞争力。而职业导师通过职业素质课程的讲授和日常生活中与学生的接触, 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状况, 掌握学生动态, 在学生中建立较高的威信, 使学生信任和依赖, 在学生毕业时能够较好地配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完成就业工作, 提升就业满意度。职业导师的指导不是短期培训, 也不是专业知识提升培训, 而是要通过长期的教育, 培养出优秀的、具有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竞争力的学生, 那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最初阶段建立最初的求职心态和职业观并能有效的掌握学生的心态对提升就业满意度就是职业导师不可或缺的工作。
职业导师要完成课程开发、授课、学生活动、宣导等工作, 需要和其他教学老师有较多沟通, 对专业课程有较深入的了解, 在授课或指导的过程中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还需要配合学生处的工作, 对学生进行就业辅导, 引导学生走出择业心理误区, 排除心理障碍,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更需要和当地企业配合, 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能力适应企业的需要。
职业导师一般不是以知识的传授者自居, 教什么就让学生学什么, 而是需要进行适当的角色转换, 即由“教学”变为“导学”, 并做好学生选课的指导与服务, 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 激发兴趣, 从而使他们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 还要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搭建学生与企业沟通的桥梁, 消除一些当地企业在学生心中的副面影响, 拉近学生与企业的距离。
基于目标岗位的职业导师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着巨大优势:
1.职业导师制集双向、互动、参与式教育于一体, 使教书与育人得到教好结合。本制度的施行, 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 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面对教师的机会大大增加, 教师指导和启发学生的机会也大大增加, 师生间可以较方便、及时地就生活中碰到的现实问题进行对话和交流, 创设一种“教”“学”互动的宽松育人环境,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 激发专业兴趣, 同时也激发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 促进了教学工作, 使教书育人真正落实到了实处。
2.充当“连心桥”, 使院、系的教学和管理具有了针对性和前瞻性。一般情况下, 管理教师面对上百大学生, 很少能及时发现个别学生的思想情绪波动并及时采取疏导, 往往是出了问题才采取补救措施。而职业导师与学生可以一对一联系, 比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 也能关注到他们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职业导师在长期与学生的接触中增加了亲和力, 更易使学生感受情谊, 为学生所接受, 可以很好地充当院、系与学生的“连心桥”, 可以向院、系反馈学生情况, 以便在教学和管理上及时做出调整。
3.拓宽了学校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渠道。一般的本科型应用院校随着扩招学生人数越来越多, 但心理、生理却不太成熟, 一些小的事件如不能得到妥善的处理和解决, 往往会激发部分学生参与突发事件, 成为学校的不稳定因素。职业导师一般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对学生中可能发生的事件具有较敏锐的洞察力, 可以及时发现一些处于萌芽状态的不稳定因素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消除之。即使解决不了, 也可以及时向学校反映, 为学校妥善解决赢得时间。
4.有利于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 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能力的形成很重要的一点是所学的知识能否被真正的吸收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可以概括为人们对事物的洞察力、概括力, 以及一个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需要通过实践训练, 特别是思维训练转化而来的, 即书本知识转化成学生自己所掌握的能灵活运用的知识。职业导师制由于其自身特点决定它的实践性, 因此, 在学生知识能力的转换过程中可以起到重要的辅助和催化作用。
5.职业导师制找到了一条让学生个体和潜能得到发展的成才途径。实行职业导师制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改变过去学生的创造性被压抑、个性得不到发展, 人才同出一个模子、优秀学生难以脱颖而出的局面。实行职业导师制使学生的“因材施教”和学生顺利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可能。这种教育模式为大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的开掘提供了机遇。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对职业导师的管理办法
我国实行职业导师制的时间还不长, 这一制度的管理办法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的管理办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成立职业导师工作小组。职业导师制的建立与推行是一项综合性工程, 导师制要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明显的效果, 必须齐抓共管。实行这一制度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以学校行政为龙头, 多部门联合成立职业导师工作小组, 指导和监督的职业导师制的运行。
2.规定职业导师的遴选资格。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二级学院对职业导师的聘请资格进行严格审查, 一般规定职业导师应具备的条件有: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经历2年以上的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老师;关心学校及学院 (部) 的发展;工作认真负责, 有能力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发展指引;熟悉学校教学、就业和学生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关心学生发展, 了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3.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制度。本着导师积极应聘、自愿报名, 网上公布导师资料及指导意向, 学生根据个人志愿和兴趣爱好选择导师, 实行双向选择。未通过双向选择达成意向的学生或导师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统一协调加以安排。
4.明确职业导师的基本职责。规定职业导师的基本职责范围:根据学生的发展愿望和个性特点, 辅导学生做好学业规划和生涯规划;根据专业形势, 提供学习指导;结合导师自身的特点, 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利用导师自己的人脉资源, 推荐所指导的毕业生就业。明确职业导师的基本职责要求:指导所带的学生做好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 收存并督促其落实;指导所带学生签订《就业协议书》;保持与学生的密切联系和沟通指导, 并做好有关工作记录;因故不能继续指导学生, 应提前通知学院 (部) , 由学院统一协调另行安排就业导师。
5.明确职业导师的权和利。确定导师指导的内容:思想引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思想引导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法纪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文明养成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辅导是指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的兴趣、特点、爱好, 按专业特点选修课程, 制订分阶段学习计划, 教给学生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生活指导是指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明确生活目标, 端正生活态度, 遵守社会公德。心理疏导是认真观察、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 从心理学的角度有的放矢地实施诊断和教育, 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 帮助有心理疾患的学生走出不良状况, 防止心理问题导致发生的意外事故。确定导师的指导方式:集中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导师要制定出具体的书面指导计划, 并把指导情况记录在案。集中指导是导师针对共性问题召集学生集中进行指导, 师生共同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个别指导是针对个别学生的具体问题, 导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地平等交流、沟通, 寻找问题症结所在, 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帮助学生掌握自己解决问题的技巧。规定导师指导学生的比例和次数, 一般规定, 每个导师带的学生最高不得超过10人, 每月与被指导的学生面谈或集体指导不少于一次, 每次不少于一个小时的时间接待学生, 每学期参加学生集体活动不少于一次。
6.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了对职业导师的动态管理和中期多部门联合考评, 制定了较为规范的考评制度, 多层次、多角度体现了对导师的考核, 对考评中表现突出的进行表彰, 导师工作的优劣和职称晋升、岗位聘任、深造学习等挂钩, 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考评差的导师要及时查找原因, 限期改正。并在考评的基础上, 拉开津贴档次, 以激励导师的责任感和上进心。
7.建立和健全职业导师培训制度。职业导师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担任, 必须具有让学生信服的高超专业知识、技能和德行。所以, 职业导师也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 提高自身素质, 尤其是对那些第一次担任职业导师的教师来说, 更需要学习提高。因此, 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立了导师培训制度, 对导师定期地适时地开展培训,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训一般采取三方面的措施:一是业务培训, 主要是组织集体研讨活动, 导师们相互探讨, 取长补短。二是短期学习, 主要是分期分批集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优秀职业导师案例等, 扩大导师知识面, 拓展新思路, 提高指导的基本技能技巧。三是信息交流, 主要是向职业导师通报国家、学校、学院的教育改革、招生就业、学生培养等方面的新动向及有关政策, 使得导师及时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指导好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提高指导效果。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对职业导师管理办法存在的问题
制度化管理, 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导师制顺利实施的保证。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导师制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 缺乏必要的考核监督制度。一般来说导师工作安排下去, 除了中期考核外, 一般少人问津, 导师工作基本处于一种游离于管理之外的半自由状态, 缺乏考核和评价, 奖惩机制不到位, 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导师辅导范围涉及到心理、情感、学业、就业等各个方面, 工作繁琐而量大, 没有专门的收入报酬, 一些资深教师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 而且对学生的相关指导无法及时反馈给学生管理部门。
2.重业务学习, 轻思想教育。一些职业导师在工作中存在重职业指导, 轻思想教育的倾向, 形成了职业指导、思想教育一手硬一手软的做法,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缺乏投入。
3.院系在职业导师的工作体制方面存在问题。职业导师的育人地位在目前的院系工作体制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和切实地保证。表面上院系重视, 但实际操作中部分院系责权不清, 党团组织、辅导 员和职业导师缺乏联系, 对导师的教书育人工作没有及时、恰当的指导、考核和评定, 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4.激励措施不到位。一般来说, 应用型本科院校对职业导师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比较明确, 但他们的劳动没有得到应有的尊敬和承认, 缺乏相应的物质保障和精神鼓励。没有完善的有效激励措施, 或者虽有措施但未落实到实处, 难以保证职业导师的积极性, 导致导师缺乏热心。
5.师生比失调, 胜任本科生职业导师的人员稀缺。目前, 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都要求职业导师由具有教学经验和熟悉指导职业特点的讲师或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 但是一般能胜任职业导师的教师本身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没有精力, 自己也不愿从事 职业导师的工作, 而院系又不得不分配此项任务, 导致职业导师和指导学生的师生比例过高, 部分职业导师至到学生毕业还不认识学生。有时院系迫不得已起用助教或校外有丰富职业经验的人士来承担职业导师的工作, 由于经验、专业知识的相对欠缺, 他们不能充分发挥职业导师的职责。
6.缺乏相应的培训机制。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建立完善的职业导师制, 就需要建立有效的职业导师培训机制, 而现在对职业导师进行培训的学校少之又少, 只是简单地开会宣读职业导师应具有的责任和义务, 中期考核的内容等。因此, 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开设职业导师培训班, 对经培训符合任职要求的教师, 不分职称高低都可以申请当职业导师。
7.规定的指导方式死板, 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规定考核职业导师时要求每次导师指导或接待学生要有记录, 并且要求学生和指导教师签名。甚至一些学校设计了《职业导师指导情况记录表》, 内容包括:指导时间、指导内容及发现的问题 (由导师填写) 、学生意见与要求 (由学生填写) 、被指导学生签字, 但是当前不少学生会借助网络向职业导师求助, 职业导师在网络上对学生的指导却无法留下记录。
四、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导师管理办法的建议
高等教育以培养人才为中心, “培养什么人”, “如何培养人”是首先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完成这一重大课题一要靠人, 二要靠机制, 前者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力量, 后者是决定人才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的关键, 只有这两点结合起来才能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调动和激发职业导师育人的热情, 提高人才素质, 快出人才, 出好人才。
职业导师制是解决高等教育靠人和靠机制两相结合的好办法, 在靠人方面前文对职业导师的要求谈了不少, 现在我们再说高等教育的另一个主题——大学生,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低年级的学生课程繁忙, 大部分时间在忙着上课、做作业等, 并没有多少时间和导师的交流, 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的内心并不看重也不重视职业导师制, 认为这只是一种形式。这种情况的存在本质上还是缺乏有效的评价、监督和鼓励机制, 对学生缺乏制度上的约束力, 这个主体表现的并不积极, 极大的阻碍了职业导师制的实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考虑职业导师制中学生参与实践的问题, 提出保障和评价机制, 让学生有时间参与实践活动,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而且通过评价机制重视职业导师制的存在。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 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 建立校院两级教育管理的组织体系。在学院成立由副院长领导下的职业导师工作组, 负责对导师的日常管理, 制订各项规章制度, 明确导师的目标和职责, 建立校院两级的联席会议制度, 分别由校院两级的主要负责人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部门或人员的联席会议, 讨论研究解决学生的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问题。建立针对本科生职业导师的考核评估体系, 在此基础上形成奖惩激励措施, 确保职业导师制工作运行的规范性、有序性、有效性。
本科生职业导师的创设有助于创新型实用人才的培养, 但在设计和实施导师制的过程当中, 遇到了如何处理和政治辅导员关系的问题。这二者之间, 如果没有良好的工作机制, 就可能出现相互推委的现象, 形成不了合力, 反而不利于人才培养。因此, 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保障。如何认识职业导师和政治辅导员在育人过程中辨证互补关系, 如何认识和确定二者的工作职责, 如何建立二者履行职责的有效机制, 对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积极意义。
对于职业导师和辅导员的关系, 我们认为这两者并不矛盾。职业导师是专业教育的主体, 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 辅导员被赋予教育和管理的职能, 导师有教育的职能而没有管理的职能, 二者职能互补, 相得益彰, 教育则重点上, 辅导员侧重于大学生的个性培育和全面发展, 导师侧重于专业素养和职业思维能力的培养。教育方式上, 辅导员侧重于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 导师侧重于个别辅导、谈心指导, 通过个人魅力感染学生。
另一方面, 职业导师熟悉大学生教育教学规律, 是所从事学科教学和研究的行家里手, 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课程体系非常熟悉, 侧重于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 帮助学生落实专业定位, 制定学习计划, 接受学生选课咨询, 在职业指导过程中, 也可以利用专业指导的便利和优势, 有意识的挖掘所指导专业的思想政治资源优势, 在职业指导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因此职业导师要利用职业指导的优势, 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使学生在具体知识的学习时, 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点化。导师还可以利用和学生的亲密关系, 在情感上点化学生, 通过谈心教育学生心胸开阔, 性格开朗、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做到自尊、自信、自强、自律, 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刘翠兰, 征艳珂.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11, (12)
[2]卞卉.职业导师制——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6, (01) .
13.班级心理委员的职责 篇十三
近年来,在高等院校时常发生的恶性校园危机事件,虽然人数不多,但与前几年相比有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因就业、恋爱、学习和人际关系原因引起心理问题尤为突出。这为从事学生工作人员,特别是心理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面对传统校一级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解决越来越多大学生心理问题。为了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每个班级、每个宿舍、每个学生的心中,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很多高等院校构建三级或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即“校级心理健康咨询中心——院系心理健康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寝室心理信息联络员”。
具体而言,设置学生心理委员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自身方面。
增设班级心理委员职位,首先是对现有的班干部职位设置完善,提供多一个让同学们锻炼和学习的平台;另外与其他班干部职责相比,除了培养学生的管理、组织和沟通能力外,更多是学到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激励自己提高心理品质,更加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心理健康,并希望通过自己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和咨询技巧去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2.同学方面。
由于心理委员是本班的同学,便与同学之间沟通,有共同语言,随时随地交流或咨询;同学们及时了解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知识,且激发大家参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关爱班里每个学生的心灵,有助于激发大家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
3.学校方面。
由于心理委员是本班同学,更直接和方便向同学们宣传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知识,特别是扭转对心理疾病看法的传统观念,使同学们正确地认识到心理疾病就好像伤风感冒一样,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一旦发现,就马上找心理委员或心理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咨询。不要在乎周围同学的看法或不应该用异常眼光对待有心理疾病同学,及时发现有心理疾病的同学,稍微较轻,可以通过自己的知识帮助有心理疾病同学,也减少老师负担;比较严重,及时告诉老师,以便老师做好工作。日常生活中,心理委员对班里重点关注的心理疾病同学进行跟进,一旦有异常,马上告诉老师,从而防患于未然。同时也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完善,是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每个班级、每个宿舍、每个学生的心中去。
总之,设置学生心理委员对贯彻落实中央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16号文件精神,对普及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工作中去。
二、班级心理委员的角色
“班级心理委员”是指与同学这一群体处于同一等级、同一“辈分”的热心于关心同学心理健康,并经过培训在同学中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的学生。又叫“朋辈心理辅导员”。
班级心理委员所从事的心理辅导工作又称“同伴心理辅导”或“朋辈心理辅导”,它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辅导形式。在学校是指年龄相当的同学对需要心理帮助的其他同学或朋友给予心理开导、鼓励、安慰和支持的过程,并提供一种类似于心理辅导的帮助。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心理辅导,只是带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心理助人活动。
三、班级心理委员选拔和任用
由于班级心理委员的职责的特殊性,故对选拔班级心理委员要求比较严格,一般具备以下条件:
(1)在同学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热心班级心理健康工作,具有服务意识;
(3)对心理学感兴趣,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浓厚兴趣;
(4)性格乐观、开朗,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5)善于与人沟通,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6)责任心强,乐于助人。
由于心理委员是的设立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引起高等院校管理者重视孕育而生,很多学生特别是新生都不明白或没有正确理解心理委员工作职责,故其选拔和任用不能等同其他班干部的民主选举。建议班级心理委员选拔单独进行。首先,班主任或辅导员应该详细介绍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宣传和动员,并对候选人进行大致心理素质评估,最后通过民主集中制确定该职位人选。(一定要学生自己自愿申请,切记不要因为学生落选其他班干部职位而给这个班干部职位来安慰。目前院学工办对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也有政策性支持,评优评先优先考虑,同时为了避免出现没学生申请该职位,班主任老师选班干部时先介绍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与重要性,做好宣传和动员,这样才有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四、班级心理委员的职责
(1)及时发现性格异常的同学;
(2)联系老师进行专题讲座及团体辅导;
(3)进行班级心理情况摸查;
(4)大力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全班同学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5)积极配合校级心理健康咨询中心、院系心理健康辅导室开展工作;
(6)定期参加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专题学习和交流活动;
(7)组织形式多样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8)加强与其他班干部尤其是寝室长的联系,及时发现和帮助有心理困惑和烦恼的同学,并有效地开展朋辈间心理辅导;
(9)当本班同学中出现下列心理危机突发事件,应准确、迅速地上报班主任、辅导员:①有明显的精神障碍者;②因心理问题不能坚持正常的学习;③因心理问题离校出走、离家出走;④因心理问题出现自残、自杀、杀人或实施其他过激行为,或有实施这些行为的倾向。
五、班级心理委员的日常工作
(1)定期报告。分别从学习、生活、交往、情感、危机事件、综合评价等多个维度对本班学生的每月心理状态向班主任或辅导员、院系心理健康辅导室进行报告;
(2)危机事件及时反馈制度。对班级中可能或即将发生的危机事件。及时向班主任或辅导员、院系心理健康辅导室反馈,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3)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班级的墙报、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每学期或每个月最少组织一次有特定主题的辅导活动,可主动联系老师和院系心理健康辅导室共同举办,促进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结合本班学生的现状开展调查研究,促进、改善班风、学风,解决本班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5)在参加心理辅导培训的基础上,对有需求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工作;
(6)组织班级同学参加院系、学校大型的心理健康活动;
14.班级导师岗位职责 篇十四
1、修订研究生导师遴选与管理相关制度
在研究生导师遴选条件中强化立德树人相关要求,细化对研究生导师的政治素质要求,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各培养单位成立由党委书记负责,培养单位党政领导、学科带头人和相关管理人员参加的师德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本培养单位学科、类别导师师德建设工作。
2、完善研究生导师考核办法
根据要求,把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履职情况纳入师德考核内容。对有违反师德行为的,实行一票否决,并依法依规给予相应处理。
继续推行研究生导师动态管理,在每研究生导师注册环节,重点考核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履职情况、研究生指导质量和教学科研情况。通过审核注册后方能进行研究生招生。
研究生导师存在下列情况的,视情节轻重,经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确认,分别给予诫勉谈话、暂停招生资格、取消导师资格或纪律处分等处理。被取消导师资格者,三年内不得重新申请。纪律处分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未尽到教育、监督等责任,导致其指导的研究生在研究和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学术不端问题。
所指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在教育部、学位论文抽检中被认定为存在问题学位论文者。
未按要求履行导师职责,对研究生疏于指导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