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体育活动安排计划

2024-10-04

课外体育活动安排计划(精选18篇)

1.课外体育活动安排计划 篇一

一、 活动课程设置: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本着“活动应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地、因校制宜”的五大原则。

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全校师生人人参与,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进步。活动分成低段组(1—3年级)、高段组(4—6年级)同时开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及兴趣爱好。

低段组课程设置如下: 1.体育游戏;2. 跳绳; 3.乒乓球 ; 4.棋类(以军棋、跳棋为主) 5.羽毛球; 6.美术、手工实践(以绘画、折纸为主) 高段组课程设置如下: 1.田径;2.乒乓球; 3.羽毛球;;4.篮球(基本技术及小比赛);5.跳绳(单人或花样、集体);6.棋类(以中国象棋为主); 7.美术、手工实践(以绘画、剪纸为主);8足球9.拔河

二、活动要求

课外活动必须落到实处,指导教师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并认真安排好活动内容,及时地做好相关记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保证每次活动质量。

三、活动组织

1.学校根据实际条件,设置活动项目,统一安排活动的开展。

2.各年级的活动要做到“三定”(即定内容、定地点、定人员),活动有计划、有实施步骤、;活动内容切实可行,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辅导教师做好活动情况记载和活动小组学生的管理工作。

3.学校课外活动领导小组加强督导,认真巡视,切实保证活动开展的时间和活动效率,杜绝将兴趣小组活动时间移作它用,并确保活动安全!

2.课外体育活动安排计划 篇二

1 课外体育活动基本情况分析

1.1 管理制度缺少

通过调查发现, 80%的学校没有对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出台相应的政策和管理制度。没有明确规定什么时间段为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查阅了许多相关制度, 学校在规定其他时间是非常具体, 如政治学习时间是什么时间非常具体, 但是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没有具体规定。总体上来讲,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 缺少一定的管理制度。

1.2 课外活动内容单一

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发现, 许多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比较单一, 基本上就是篮球、足球、乒乓球。锻炼的人数出现不平衡现象, 如篮球的人数较多, 足球、乒乓球的人数较少, 而其他一些项目人数很少, 一些新兴体育项目如轮滑、体育舞蹈、街舞等没有得到发展, 整个校园缺少体育锻炼的氛围。

1.3 课外体育活动无组织性

在调查过程中, 发现课外体育活动场地上根本没有任何人组织, 没有相应的指导人员和管理人员, 学生活动什么项目都是学生自己选择, 有无场地、器材无人管理, 没有人对学生的技术进行指导, 学生活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合理与否只能由学生自己控制, 学生发生运动伤害也只能由自己处理, 正确与否难以确定, 可见课外体育活动无组织性。

1.4 学生兴趣较差, 没有形成锻炼习惯

通过问卷调查, 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较差。不感兴趣的人数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47%;分析其原因有多种, 首先, 学校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没有形成管理制度, 学生的自觉性较差, 锻炼意识不强, 所以人数较少;其次, 大部分学生利用空余时间没有参加体育锻炼而是逛网吧, 网络多学生的吸引力远远大于课外活动;再次, 学生对健康的认识程度不够, 年轻人对自身的身体关心的很少, 这是普遍现象;最后, 学生的锻炼习惯没有得到发展, 是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1.5 场地设施管理混乱

现在许多学校的锻炼设施和场地都是对外开放的, 周边的居民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但是给学校学生的锻炼带来了许多问题, 居民锻炼的时间和学生锻炼的时间基本相同, 学校的场地本来就非常有限, 加上居民, 学生锻炼的时候没有场地, 往往发现操场上锻炼的居民比学生还多的现象, 非常不合情理。

2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管理办法

2.1 形成全校统一的课外活动时间

学校通过一定的手段, 形成课外体育活动文件, 规定学生每周必须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和时间, 以考核的形式进行, 要求学生必须参加体育锻炼, 提高身体素质。

2.2 安排指导教师指导

课外体育活动虽然有学生自己选择锻炼项目, 但是, 学生在技术上还需要一定的指导, 使学生在运动技能上能够得到提高,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安排指导教师, 能够方便学生咨询体育锻炼方面的基本知识, 控制好学生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 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

2.3 丰富活动内容

课外体育活动内容的丰富性, 决定了参与人数的多少和兴趣的提高。经常选派一些优秀教师进修, 学习一些新型项目, 如街舞、魔鬼舞、机械舞等舞蹈项目, 还有轮滑、击剑等项目。把这些项目在校园内进行推广, 增加课外活动内容, 不断注入时尚的项目, 使课外活动内容更加精彩。

2.4 加强场地管理

学校锻炼场地是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场所, 必须在满足学生活动的情况下才能满足其他人群的使用。学校场地应该形成管理制度, 规定校外人员的活动时间, 不能让校外人员占用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的场地。开放校内的体育场馆, 免费为学生提供活动器材等服务。

2.5 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营造校园体育氛围, 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使其形成锻炼习惯, 终身受益, 不断的灌输终身体育思想, 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提高体育锻炼意识。

3 结语

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仅仅依靠体育课堂锻炼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大力开展学校课外体育锻炼, 认真组织学校课外体育活动, 才能弥补体育课堂的不足之处,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是每一位体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闻涛.上海松江大学城在读硕士研究生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和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 2008.

3.美国中学的课外体育活动 篇三

由于美国中学的体育课时间常常是极为有限的,那么指定课外体育活动就成了帮助学生完成课程的好办法。据美国的专家统计,美国中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特别多,大约占总人数的86%。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安排很灵活,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课外体育活动项目很丰富,所有学生都可以参加,并不受限于他们训练的水平。

美国学者把课外体育作业分成班级的、校际的、运动俱乐部等。班级课外活动是指在一所学校范围内组织进行的体育活动。校际课外活动是指几所学校的学生进行混合练习,如行军、越野长跑等,但最常见的是不同类型的校际运动会。运动俱乐部是指按学生的运动兴趣,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的训练和比赛。运动俱乐部之间的比赛可以在一所学校内进行,也可能在不同学校的运动俱乐部之间进行。

美国中学生和中国学生的作息时间大不相同,一般而言,他们在下午三点钟就放学了。但每个学生都被要求参加课后的各种体育项目,以积累足够的体育学分。放学以后到学校操场或体育馆去看看:很多学生在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训练——足球、排球、棒球、篮球、橄榄球、长跑等等,大多数学生都要训练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才能回家。

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的分配方面,5~12年级平均每周为12.6小时,其中7~9年级活动时间最长,平均每周13.2小时;10~12年级减少为12.1小时。5~12年级的学生参加人数最多的运动项目依次为自行车、游泳、篮球、棒球、垒球、美式橄榄球、现代舞蹈等,在女生中最流行的是健美操、自由体操等,在男生中最流行的是美式橄榄球、足球、摔跤等。

美国中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通常是以比赛的方式进行的,几乎所有的美国中学都有自己的运动队,如橄榄球、篮球、棒球、游泳、网球、田径、摔跤队等,他们还经常会参加一些地区性的比赛。当地媒体对中学生的竞赛也十分关注,比如《华盛顿邮报》就在自己的体育版定期辟有“高中”专栏,专门报道中学体育竞赛。

美国中学的体育活动通常有赛季或运动季的说法,这是美国体育教学的一个教学单元,一个赛季一般由15~20节课组成。在整个运动赛季里,学生都是属于某个“队”的,以固定的团队进行学习,能力水平不一样的学生被均匀地分配到不同等级的队伍里。这为每个学生创造了扮演不同角色的机会,学生也会一起为队伍的成功和整个赛季的胜利而努力。

说起来只是“体育运动”而已,但其实在美国,这个概念可真是够复杂。美国专家认为,借助课外体育活动除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完善身体技巧外,还可以完成更广阔的社会教育任务:使学生养成对待体育活动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独立的性格,培养学生和睦友善的处世态度等。

4.体育课外活动的工作计划 篇四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同时也不断更新迭代,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工作计划吧。那么如何做出一份高质量的工作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体育课外活动的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体育课外活动的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按照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规程》以及自治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三化三高工程”实施方案提纲》的精神,为培养中小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及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蓬勃开展“特色文体活动”。倡导“我参与、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的运动理念和“我欣赏、我创造、我展示、我成功”的艺术思想,让学生参与自己喜欢的体育和艺术项目,培养学生对体育和艺术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育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生活情趣,形成健全人格,让每一颗心灵都快乐,让每个人完整而幸福的成长。

二、活动主题:

我运动、我快乐、我欣赏、我创造、我展示、我成功。

三、组织领导:

组长:周金平校长

负责活动落实的统一领导、协调、保障。

副组长:王斌副校长 李秀兰副校长

负责活动的组织、监督。

成 员:全体政教处、全体体育教师、音美教师、班主任。

四、具体实施:

1、时间安排:

每天1小时特色文体活动时间构成为:30分钟的大课间、45分钟的体育课。凡没有参加体、音、美兴趣活动小组的以及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组织1课时的课外体育、艺术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1)大课间: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30分钟。

(2)体育课:45分钟。

(3)课外特色文体活动:每周三、四下午第二节课后初一、初二安排40分钟的体育、艺术活动时间。初三年级练习体育加试项目。

(4)眼保健操: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和下午第二节课后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做好眼保健操。

2、内容安排:

(1)课外体育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场地和器材,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各种达标活动,开展篮球、排球、跳远、跳绳、跳皮筋、赛跑、踢毽子、仰卧起坐、象棋、羽毛球、乒乓球、田径等形式多样的“快乐体育活动”。

(2)艺术活动:书法、美术、泥塑、版画、水鼓舞、舞蹈。

(3)体育课:按照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3、活动责任人:

(1)、篮球社团负责人: 韩文忠 场地:篮球场

(2)、乒乓球社团

负责人 杨三丽 场地乒乓球活动室

(3)、田径社团

负责人 张 敏场地 操场

(4)、“曦雅轩逸”书法社团

负责人 李向南 场地党员活动室

(5)“MH370”摄影协会

负责人 王静瑞 场地党员活动室

(6)、狂人漫画社团

负责人 王永祥 场地:四楼南厅

(7)、“雏鹰之巅”泥塑社团

负责人 岳翀超场地美术活动室(1)

(8)、“多彩画廊”版画社团

负责人 郭春艳场地美术活动室(2)

(9)“梦幻”水鼓舞社团

负责人 高小娜场地音乐教室(2)

(10)“炫舞”水鼓舞社团

负责人 刘 芳场地音乐教室(1)

(11)“学友”象棋社团

负责人 张 勇场地播音室

(12)“敕勒歌”文学社团

负责人 王二军 刘小龙 场地四楼南厅

(13)、课间操:操场上由当天值班领导,值周体育教师,各班班主任负责。

(14)、眼保健操:每天上、下午第二节课老师负责。

(15)、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教师、音美教师、各班主任、体育委员负责。

五、活动要求与管理

1、体育、艺术活动要力求做到“五落实、六到位”即值班 领导落实,每班活动器材落实,活动场所落实,活动时间落实,带班教师落实;领导督促到位,体委协助班主任组织到位,各方协调到位,体育、音乐、美术教师指导到位,安全检查到位,学生参与人人到位。

2、在校学生全员参与,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活动者,需向班主任请假。

3、各责任人和班主任要确保活动有序开展,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要有预见,做到防患于未然。

4、各年级活动内容可以轮换,可以打破年级界限。每次大课间活动的体育教师以及各项目责任教师、班主任要提前到位,做好准备工作。

5、各项目活动要在规定的区域进行,各项目各班级责任人 要和学生一起坚守活动阵地。

6、如活动有变化,学校及时通知各班,遇有雨天、大风等 恶劣天气影响室外活动时,各班可自行安排活动内容。

7、班级因特殊原因不能按规定时间参加集体活动,应向年 级组 长请假。

六、活动器材配置

1、各班根据学校活动的课表安排可向体育器材室提前预借 当日活动器材,活动结束前五分钟必须交回体育器材室,各班不 准自行保管。

2、各班不能利用此活动收取任何费用但可向学生收集适合 本班学生运动的实用性运动器材。

体育课外活动的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健康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开展好学生阳光体育工程,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特制订此实施方案。

二、组织机构:

体育组:高天斌、三、组织形式和具体内容:

1、全校性体育活动:

(1)组织形式: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安排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参加),是在学校统筹安排下,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进行的课外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指令性,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主体。

(2)具体内容:开展健身跑活动,另可根据学期计划由体育组制订出体育节活动计划(如以年级为单位开展班级篮球赛、乒乓球、广播操比赛等),提前下达各年级组织参赛。

2、班级体育活动:

(1)组织形式:一般安排在全校性体育活动之余进行。是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和体育教师指导下,由班干部和锻炼小组直接负责进行的体育活动,是全校性体育活动的重要补充。

(2)具体内容: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跑步、实心球、立定跳远、仰卧起坐等体育运动项目,由各班自定、自选。

3、个人体育活动:在完成全校性体育活动及班级体育活动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教师,特别是体育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加强课余体育活动。

4、校运动队训练:普及与提高要相结合。体育竞赛是展示学校体育活动的一个窗口,相关教师要支持学生参加运动队训练,教练员要尽好自己的职责,不断提高训练的成效,完成学校下达的竞赛指标。

四、检查与考核:

1、必须高度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工作,并认真组织做好有关检查、考核工作(考核内容应包括学生实到人数、集队、跑步队形、徒手操、纪律等方面),要把各班课外体育活动实施情况作为专项内容列入班级五项评比竞赛之中,未经学校批准不得随意取消活动。

2、校值周班级协助做好相关的检查考核工作。

3、每学期末由学校组织体育组对班级跑步活动进行达标考核验收,同时把成绩纳入班级考核和学生个人体育课成绩评定。

五、其它要求和说明:

1、要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含体育课);

2、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要多样化,使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参加;

3、各班应认真组织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科任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学生活动时间,轮到活动班级应提前到场地准备,不得无故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4、各班在完成全校性体育活动后,应根据本班实际科学合理的规划活动内容,分班认真组织开展(若有体育类竞赛活动安排时除外);

5、班主任为各班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直接责任人,要做好督促和组织管理工作;

6、体育教师须按时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工作。

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安排表

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安排表

注:各班须按时组织参加,活动内容各班级根据场地安排自定,若遇天气不适合室外活动等特殊情况,活动暂停。

体育课外活动的工作计划3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精神,有效保证我校学生每天一小时的课外体育活动的落实,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深入开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制定《燕龛学校学生每天一小时课外体育活动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把学校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年级班主任为成员的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

三、落实责任

明确工作责任制,确保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不折不扣的施行。

建立健全多部门负责的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工作责任制和保障机制,确保活动时间上课表、组织人明确、活动内容有安排、场地器材有保障、安全及医务监督有保证,确保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不折不扣的施行。

班主任是落实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直接责任人,负责活动的组织、规划、监督、落实。

体育教师、科任老师是落实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责任人。

四、活动时间

大课间30分钟,上午眼睛保健操广播操,下午二节课后后活动30分钟。

五、活动项目

广播操、眼保健操、长跑、打篮球、打排球、踢足球、打乒乓球、打羽毛球、跳绳、跳皮筋、踢毽子、跳高、跳远、赛跑、仰卧起坐等。

六、组织实施

1、当天的课任老师为课外体育活动的老师,各位老师要加强课外活动的巡查,及时妥当地处理活动中的突发事件。

2、上午广播操由体育教师和班主任老师负责,眼保健操由当堂授课教师负责。

3、下午二节后的活动由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分天负责值班,其中班主任负责三天,科任老师负责两天,具体时间安排由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协商解决。

4、冬季长跑活动期间,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课外活动必须组织学生长跑。

5、其他活动,值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分成若干个活动小组,选好组长,由组长带领大家活动。

6、值班老师要严密关注学生活动的安全。遇到突发情况要及时妥当地处理,如果情况比较严重,要及时报请值班领导甚至报请校长妥善处理。

七、活动评价

每学期期末都要组织一次“一小时课外活动”专项评价活动,按比例(每个班评比十多个优秀学生)评选该项活动的合格、优秀学生。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与任务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促使学生增强体质,强化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从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体育课外活动的工作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把学校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工作重点

1、激发体育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关键在兴趣。我校紧紧抓住学生活泼好动、追求新鲜的心理,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2、处理好活动与学习的矛盾。①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玩规定的体育项目;②不规定的活动项目必须在完成作业或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玩,否则,发现后前两次批评,第三次就把他从体育兴趣小组中除名。

3、抓好常规工作。一是要求各位老师上好两课,做好两操;二是坚持开展评比活动——每天坚持开展课间操评比,每学期开展一次课问操比赛。

4、做好宣传工作。我们通过小雏鹰广播站、固定宣传栏大力宣传体育活动对促进身心健康的益处。对在体育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进行报道表扬。

三、具体措施

健康是学习的保证,本学期我校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真正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

1、要以北京20XX年奥运会为契机,广泛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这一富有时代特征的口号,掀起学生体育运动的热潮,努力实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的理念,保证让每一名学生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

2、每天课间操、课间舞外,各班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由参加体育兴趣小组活动,如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下棋、踢毽子、仰卧起坐、扳手腕、跳绳、跳高、跳远、赛跑等等。体育兴趣活动我们做到“三不五尽量’’:不轻易否定学生,不挖苦斥责学生,不放弃一个学生;尽量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率,尽量激发学生体育活动的兴趣,尽量把学生的眼光引向教材外那无边无际的运动空间,尽量为学生营造一片自由锻炼的空间,尽量宽容对待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合理的挫折失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体育锻炼和成功的快乐。

3、按时让学生做好两操,检查人员进行巡视,确保两操的顺利进行。

4、开足上好体育课,加强体育课的监查力度,确实上好体育课。

5、每天进行自由体育课外活动,以班级为单位,以白班的特色项目为主进行活动。各班设立一个安全督导员配合学校的检查人员负责活动安全。

6、把坚持锻炼这个习惯的养成列入学校的好习惯评比之中。

5.课外体育活动安排计划 篇五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精神,有效保证我校学生每天一小时的课外体育活动的落实,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深入开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制定《邱家庄小学小学每天一小时课外体育活动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把学校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年级班主任为成员的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

三、落实责任

明确工作责任制,确保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不折不扣的施行。建立健全多部门负责的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工作责任制和保障机

制,确保活动时间上课表、组织人明确、活动内容有安排、场地器材有保障、安全及医务监督有保证,确保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不折不扣的施行。

责任到人。校长是落实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活动落实的统一领导、协调、保障。

各班主任是落实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直接责任人,负责活动的组织、规划、监督、落实。

体育教师、科任老师是落实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责任人。

四、活动时间

上下午大课间各30分钟,上下午眼睛保健操10分钟,无体育课的班级下午第三节自习为校内体育活动。

五、活动项目

广播操、眼操、长跑、打篮球、踢足球、打乒乓球、打羽毛球、跳绳、跳皮筋、踢毽子、跳远、赛跑、下棋、仰卧起坐、扳手腕等。

六、组织实施

1、当天的值班领导为课外体育活动的值班领导。值班领导和值日老师要加强课外活动的巡查,及时妥当地处理活动中的突发事件。

2、广播操由班主任老师负责,眼操由当堂授课教师负责。

3、放学后的活动由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分天负责值班,具体时间安排由少先大队负责。

4、冬季长跑活动期间,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课外活动必须组织学生长跑。

5、其他活动,值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分成若干个活动小组,选好组长,由组长带领大家活动。

6、值班老师要严密关注学生活动的安全。遇到突发情况要及时妥当地处理,如果情况比较严重,要及时报请值班领导甚至报请校长妥善处理。

七、活动评价

1、每学期期末都要组织一次“一小时课外活动”专项评价活动,按比例(每个年级两个优秀班级)评选该项活动的合格、优秀班级。

2、将该项活动的评定成绩纳入优秀班集体的评价之中。

6.体育课外活动安排表 篇六

为了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丰富学生课外体育生活,促进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学生学习与生活,培养良好的精神文明,使学生在课余时间生机勃勃,保持正常的教学秩序,经学校研究,制定以下课外活动实施方案。

一、领导小组:

组长:郭霞年

副组长:沈文涛

成员:郭万良 窦发祥 王国良 董雄 康小玲

张玉荣 葸天萍 李成文刘万霞

二、具体要求及注意事项:

1、以加强安全教育为保证,以突出健康教育为主题。

2、各班班主任有组织、有计划、按时组织好班级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加强管理,确保活动期间的安全。

3、体育教师协助各班班主任进行组织实施,并给与技术上的指导、提供活动所需要的体育器材。

4、各年级任课教师可随任课班级进行活动。

5、活动内容要求尽量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根据学校场地器械,根据达标项目,根据学校体育传统项目组织开展活动。

白板滩完全小学

7.如何开展好高中课外体育活动 篇七

一、活动内容单一, 流于形式

1、课外体育活动内容的选择、组织形式比较单一, 活动评价体系不健全。比如在早操和课间操中学校选择的基本都是跑操和广播体操, 而且都是根据学生队伍是否步调一致、动作是否整齐划一来给与所在的班级评价, 忽视了两操的根本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身体,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只能使学生疲于应付、缺乏主动性。

2、组织班级活动和校内各种训练、比赛时随意性较强, 缺乏计划、评价和总结, 有时候是几个班级或者年级组决定举行活动后就匆匆忙忙进行了, 学生练习时间较少, 而且活动后反馈调整不及时, 发完奖励就完事了, 所进行的体育活动不能继续开展, 难以让学生在课外活动前后形成系统的习惯性的锻炼。

二、学习和家长重智轻体思想比较严重

1、学校为了高考“本科上线率”而重智轻体, 把注意力全部用在学生文化成绩上, 忽视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对文化课的老师评价、评优较多, 对体育老师评比较少, 导致体育老师工作积极性、责任心降低。课外活动管理体制不健全, 对课外体育活动无计划和总结, 对活动过程和组织人员没有检查、考评措施, 使课外体育活动效率极低, 甚至有很多同学根本不参加活动。

2、部分家长也只关心自己孩子在班级、年级组中的考试名次, 对自己孩子的课余活动、锻炼过问极少。在高考的指挥捧作用下, 学生把自己的梦想放在一些好的大学内, 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语、数、外等文化课的学习上, 把高中生活定为三年的苦行僧生涯, 所有的兴趣、爱好都压缩到高考结束后再去练习。学生大量的时间都是在应付没完没了的作业、考试上, 课外活动时间时常被占去, 沉重的课业负担像小山一样压在了高中学生稚嫩的肩上, 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

三、学校对体育投入的经费不足

近年来, 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多使学校规模不断扩大, 学校大量的经费都投入到校舍的建设之中, 而对体育经费的投入所占比例非常少, 学校体育设施陈旧、运动场地不足、缺乏器材等实在难以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要, 一部分学生逐渐对体育失去兴趣。国家教育部要求开展的“阳光体育”活动, 要求各地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 配合体育课教学, 保证每个学生每天都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大多数学校却因场地、器材短缺而使课外活动成为较普遍的“放羊式”的活动过程。

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人员多、工作量大, 仅靠体育教师的努力是很难做好的, 必须建立一个有分管体育工作领导带领的、各年级组师生共同参与管理的课外活动管理体系, 齐抓共管、更新观念、增加器材设备的投入, 设立有效的评价措施, 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练习的兴趣。为了有效地促使课外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和活动质量的不断提高, 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增加体育经费投入, 改善活动条件, 促进活动开展

日本的一个学者曾在学校做过一个实验, 他仅仅增加了跳远沙坑的数量, 而没有增加课的时数和进行另外的辅导, 一段时间以后, 学生的跳远成绩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这就是由于增加场地器材所产生的积极效应。所以政府、学校各级领导要重视体育经费的投入, 本着勤俭办学的思想, 对现有的器材设施进行整改, 提高他们的使用效率, 适当增加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的场地、器材, 比如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台等。建立健全体育器材借用制度, 使场地器材得到充分利用, 进一步促进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2、建立健全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体制

学校要摒弃重智轻体的思想, 经常开设体育健康专题知识讲座, 让学生认识到强身健体的重要性, 增加体育锻炼知识, 提高对体育练习的兴趣。设立专职分管体育的领导, 根据学校的情况, 建立由体育教研组、各年级组、班主任、学生体育骨干组成的课外体育活动监督、管理、评价体系, 发挥导向激励效应, 做到课外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考评。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内容, 使活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 内容要丰富多彩、简单易行、形式多样, 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有效地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效果。

3、开展学校体育竞赛, 充分发挥学生的运动才能

体育竞赛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标志。通过竞赛, 使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能相互促进, 学生的锻炼效果和运动才能可以在比赛中得以充分表现和发挥, 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活跃学校课余文化生活。如越野跑比赛, 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 足球、排球、篮球、拔河等集体项目的比赛, 不仅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还能养成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品质等。对于表现突出的优秀个人和班级, 要及时给与表彰和奖励, 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加到体育锻炼中来, 并在期末对各班的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 以扩大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力和活动成果。

课外体育活动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体育交流, 扩大交往, 对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改善人际关系有良好的作用;培养学生自觉参与练习, 提高体育意识, 养成锻炼的习惯, 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各个学校中只有真正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 关心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保证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 才能做到阳光体育所提出的口号:“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

摘要:通过探讨高中课外体育活动存在的不足,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为以后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提供思路和借鉴, 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培养高中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8.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探析 篇八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网络管理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如何全方位地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职教育面临的崭新课题。在上好体育课的同时,适量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对于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意志,全面素质具有一定的作用。高职院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在体育教学范围以外的学生体育活动,它是高职院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是实现体育教学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仅供参考。

一、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管理存在的问题

1.课外体育工作的目的不明确,各级领导普遍存在重竞赛、轻群体、对课外体育活动投入少、关心不够的问题。

2.课外体育工作内容单一,层次不够分明,不能充分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3.课外体育工作宣传、教育少,工作布置一刀切,学生没有选择和主动参与的余地,积极性不高。

4.课外体育组织结构不合理,单由体育部包办进行,没有上一级主管领导的参与协调,缺乏统筹管理和安排,效果不理想。

5.课外体育活动经费来源不足,每年使很多有益的课外活动难以开展。

6.没有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各系工作的综合评价机制。

二、实现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的基本过程

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管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制订计划、实施、再制订、再计划、再实施的连续过程,其基本要求是:决策、执行、监督、反馈。决策是管理的核心,执行是为了决策方案的有效实施,各部门必须协同配合,对全体教职工及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信息反馈是对信息的搜集、分析及加工处理,是对系统实施有效控制的关键,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决策并制定规划。多渠道的监督是指管理系统的各个层次都必须受到严格有效的监督,失去监督就失去了控制。

三、对高职院校体育课外活动管理工作的建议

1.健全合理的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组织机构。校、系、班三级管理网络是使课外体育锻炼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组织保证。体育部是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中心,具体负责策划、组织、指导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并与学生处、学生会共同遵照校体委制定的制度与文件,配合开展工作,在该系统中起关键作用。体育部要做好协调工作,更多地争取各职能部门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关心与支持,充分发挥他们组织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利条件。学生处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能随时了解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情况,既鼓励学生。对组织者也起到监督作用。各系部领导既是体育课外活动的参与者,又是组织者。他们的参与可加强本部门师生的凝聚力,以点带面,推动整体向前发展,还可加强各系之间的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激发师生的创新意识,。学生会参与体育课外活动重在加强与各系学生会的联系,发现问题或不足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紧紧依靠相关部门的合力,才能使课外体育活动工作长期、有序、快速、健康地发展。

2.提高管理者的组织能力、创造能力、信息能力、决策能力、知人善任能力,使之正确运用管理原则,灵活采用管理方法、科学调动管理人员和被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务。管理者要善于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不因循守旧,用创新和改革的精神来进行管理。要充分利用信息反馈调整管理的效果,增加创收。要最大限度地发现和发挥人的作用,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还要具有广泛的交际能力,具备善于争取领导的支持和各方面社会力量协助的能力。

3.健全管理制度,规范考勤管理。因受活动场地、器材、气候等客观因素制约,加之扩招后学生人数增多、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差等因素的影响,使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难点。应努力克服不利因素,积极从制度建设人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校、系、班三级组织的管理职责、工作内容、考勤办法、成绩评定标准、检查办法和奖惩,等等。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成绩作为个人及集体评优、评先的条件之一,与先进个人、奖学金、先进班集体的评定挂钩,与班主任、辅导员的工作业绩考核挂钩。从制度上规范课外体育锻炼管理,使这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4.制定工作计划,理顺工作关系。学校主管部门及各系根据有关制度规定,每学期初制定工作计划,明确课外体育锻炼的要求、活动形式、考勤时间、出勤次数等,把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如要求上好每学期第一次早操,各系加强督促检查,召开工作例会,明确校、系抽查方式及抽查通报制度,明确学生干部检查要求,等等。按照学期计划和工作安排进行管理。管而不乱、活而有序。

9.体育课外活动总结 篇九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科学实施体育新课程,切实提高我校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坚持体育课与课外活动课相结合,保证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在1小时以上。

二、目的激发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关键在兴趣。我校紧紧抓住学生活泼好动、追求新鲜的心理,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三、任务:

1、课间操(25----30分钟)

2、体育课(每节40分钟)

3、体育课外活动(35分钟)

四、保证措施:

健康是学习的保证,本学期我校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真正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要以全民健身为契机,广泛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这一富有时代特征的口号,掀起学生体育运动的热潮,保证让每一名学生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

1、每天早操或课间操9:45—10:10进行,按时让学生做好早操或课间操,检查人员进行巡视,确保早操或课间操的的质量。

2、每天下午各班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由参加体育兴趣小组活动,如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踢毽子、跳绳等等。体育兴趣活动我们做到“三不五尽量”:不轻易否定学生,不挖苦斥责学生,不放弃一个学生;尽量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率,尽量激发学生体育活动的兴趣,尽量把学生的眼光引向教材外那无边无际的运动空间,尽量为学生营造一片自由锻炼的空间,尽量宽容对待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合理的挫折失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体育锻炼和成功的快乐。

3、开足上好体育课,加强体育课的监查力度,确实上好体育课。

五、具体的安排与要求:

各班在铃声响起后立刻开始进行活动,在铃声响起之后在进入操场的班级算为迟到,迟到三次算没参加活动一次。各班在活动之前一定要先做准备活动,每次活动时由班主任带领,准备活动之后由体育班长到体育器材室找体育教师领取当天活动的器材,下课后及时归还。活动内容要与当月的学校体育比赛活动相结合。

我们全校教师将齐心协力,同心同德,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用我们的全部心血和智慧去关爱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沐浴着阳光雨露,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

活动时间: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各班针对每月学校的活动组织练习

九月:体育节 十月:队列广播操比赛

10.小学课外体育活动方案 篇十

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意见》精神,落实阳光体育活动,决定开展大课间活动,以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锻炼身体的时间,增强学生体质,促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2、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3、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4、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5、开展“大课间”活动。开展大课间活动是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有力手段,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大课间”活动器材,一部分由学校提供,更多的则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制作的毽子、沙包、等小器材,既充实了活动内容,又节约了学校经费,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建“以班级为试点、班主任配合、学生实践、体育教师指导、学校领导监督完成”的工作机制。

三、大课间体育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班班主任

四、活动时间:

周一至周五上午9:40―10:20;

五、活动结构

1、准备部分:广播操、手语操。

2、基本部分:形式多样的活动项目:跳绳、玩沙包、踢毽子等。

3、结束部分:活动结束,自由活动。

六、活动内容

1、广播操(七彩阳光)

2、跳绳(如跳短绳、跳长绳等)

3、投(如投沙包、掷实心球等)

4、素质练习(如仰卧起坐、立卧撑、俯卧撑等)

5、游戏(跳飞机、木头人、丢手绢等)

七、注意事顶

1、大课间开始一段时间必须由班主任同时到场负责管理,做到必须的技术指导。

11.课外体育活动安排计划 篇十一

[关键词]高校学生 课外体育活动 调查 研究

本文调查了襄樊学院、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和襄樊电大在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随机抽查了1000名学生,按性别将研究对象分男生组和女生组,其中男生530人(53%),女生470(47%)。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76份,剔除无效问卷63份,有效问卷913份,其中男生483份,女生430份,有效问卷占总发放问卷91.3%。

一、结果与分析

1.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

(1)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和认识

强身健体、有助学业、体验体育乐趣、提高体育素养是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同时他们也把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与调剂生活,扩大交际、防病治病等相联系。有38.44%和47.97%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很重要和重要。但有55.53%男女学生对“终身体育”的概念不了解,这说明学生未能深层次地意识到体育健身运动与未来生活的密切联系。

(2)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行动的兴趣

有29.67%和57.51%的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很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但不感兴趣的女生明显多于男生,主观上是由于女生喜静,怕羞、爱美,不喜欢有身体对抗及项目相对“枯燥”的运动项目,更喜爱具有娱乐性特点的项目,如果学校体育锻炼的客观条件与她们主观愿望出现差距,她们希望的锻炼条件没有得到主观满足,那么她们思想中的主观思想倾向可能转入消极状态,就会对参加体育锻炼没兴趣。

(3)影响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

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功课忙,缺少场地、缺少器材和缺少指导,也有一部分学生是由于技术差,体质弱和不感兴趣等,所以教会学生如何运用体育锻炼来减缓学习的压力,促进学习,是我们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4)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所选择的项目

男生选择的锻炼项目依次为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长跑、排球等,女生选择的锻炼项目依次是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排球、篮球、长跑、网球等,这就说明,男生喜欢对抗性强,活动量大,具有身体直接接触的集体项目,而女生主要喜欢有一定活动量,对抗性弱具无身体直接接触的项目,健美操基于其项目的特点,这充分反映了男女生在体育项目需求上的差异。

(5)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与持续时间

男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每周2—3次为最多,分别为28.16%和30.43%,每周4次以上(含4次)为21.54%,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每周1—2次为最多,分别为35.35%和24.42%,每周3次为13.72%,每周4次以上(含4次)为11.16%,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3次以上(含3次24.88%)明显低于男生(51.97%),而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女生(15.35%)又明显高于男生,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男生的持续时间30—60分种为38.7%,60—90分种为23.6%,而女生为32.33%和9.53%。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30分以下的为38.6%,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也占15.35%,这也反映出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与每天保证1小时体育锻炼的要求相差甚远。

(6)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场所选择

男女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场所主要集中于学校的体育场馆和野外,分别为68.78%和20.48%,但也有6.14%的学生选择了经营性场所,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校学生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花钱买健康”的体育消费观念正在逐步进入大学校园。

二、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高校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能强身健体,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认识非常明确,对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处于良好的水平,但对“终身体育”的了解程度低,大部分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比较感兴趣,但女生实际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与持续时间不尽人意,与认识程度有较大的差距,有部分女生甚至不参加。

(2)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男生基本上以球类为主,女生则偏爱健美操和小球,从对学生访谈的情况看,学生对交谊舞、健美、网球、游泳这些相对对场馆要求比较高的项目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现有的场馆还不适合这些项目的开展。

(3)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场所是以校内运动场馆为主。体育器材基本上来源于班级和自己购买,这对学生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运动场馆和运动器材不足是阻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2. 建议

(1)通过多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校报、宣传窗、校园网等宣传手段,加强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优化体育教育环境。教师在教学中应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娱乐体育为主,使学生在娱乐中掌握1至2种体育锻炼项目,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明确“终身体育”的思想,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对体育活动及其效能和作用的认识和良好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参加体育活动为他们带来学习的动力和精神活力,认识到体育的价值,最终形成体育锻炼意识和体育锻炼习惯。

(2) 学校应加强体育场地,运动器材的建设与投入,引进游泳、网球、体育舞蹈、羽毛球项目的师资力量,或让在职、有一定基础的教师进修深造,以吸引更多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参加他们喜爱的项目。

(3)充分发挥学生会和单项体育协会的作用,每年给予一定经费或体育器材的资助。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如体育文化节,体育知识竞赛、各级对抗赛等;针对女生的特点,开展适合女生体育的竞赛项目,如跳绳、踢毽子等比赛,也可以把健美操课的成套操推广,开展以院、系为单位的健美操比赛,吸引女生参加,以竞赛促进体育活动的开展。

(4)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组织形式,学校应尽量不在这一时间里安排文化课和实践课,特别是大二、大三无体育课年级学生,他们参加体育锻炼主要是靠课外体育活动,所以应创造条件动员这部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形成班级管理制,后勤部门的作息时间应考虑到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实际情况,适当推迟开饭时间和打开水时间,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 钟振新等.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调研[J].中国体育科技.2003(3)

[2] 张明飞. 对福建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2(1)

12.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篇十二

一、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

1. 学生参加课体育活动的态度

参加课外体育人数是衡量中学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志, 是中学课外体育活动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由于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多样, 可按个人兴趣爱好, 不论水平高低都有机会参加, 因而能吸引绝大多数学生。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学生愿意参加体育活动, 这表明课外体育活动对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2.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

体育动机指推动体育行为主体的人们从事体育活动, 并维持这些活动的主观原因和心理状态, 是人们对客观体育需要的反映。针对中学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进行调查表明, 身心健康动机排第一位, 调节紧张学习及兴趣爱好各排第二、第三位, 提高技能居第五位。由此可见, 中学课外体育活动普遍缺少统一管理, 这一情况是中学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应该引起重视。

3. 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是衡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开展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是保证学生增强体质状况的前提条件。调查表明, 学生每天课外活动的时间1小时以上的仅占6.3%, 仅20分钟左右的学生占了48.6%, 还有34.7%学生每天只有10分钟左右, 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学生每天课外活动时间仅限于学校的两操 (早操、课间操) 。2005年4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小学体育工作座谈会, 会后起草、印发了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 (简称“意见”) , 国务委员陈至立给予肯定并在文件上作了重要指示。“意见”明确阐述了贯彻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提出了贯彻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基本要求。而目前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时间与此差距太大, 情况令人担忧, 应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各校领导的重视。

二、影响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原因

1. 运动场地不足, 经费投入少

运动场地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必要的物质基础, 然而, 学校的运动场地情况不容乐观, 调查结果表明运动场地不足已严重影响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当然与此有关的还有体育经费投入问题, 这是能否顺利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物质前提。

2. 教师指导不力

中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锻炼目的性普遍不明确, 课外体育活动大多没有专门的教师进行指导, 课外体育活动多呈无序松散状态, 根本谈不上学生素质有步骤有计划的提高。

3. 活动时间得不到保证

为争取重点高中升学率, 语、数、外等主课教师经常挤课外活动时间为学生补课, 周末还有不同形式的补差班, 有爱好活动的学生即使想要活动也无法抽出时间。

4. 学生可选择项目的范围小

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与学校原有设施之间还有很大差距。这就从一定程度上使课外体育活动局限于一部分人, 当然也谈不上整个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了。

三、结论和建议

1. 结论

(1) 调查表明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还是占绝大多数, 这为在中学中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

(2)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各有不同, 但主要目的大都是锻炼身体, 调节学习, 发展兴趣爱好。

(3) 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选择项目以球类为主, 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时间远远不足, 与教育部《关于落实中小学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的要求相差较大。

(4) 经费投入不足和场地设施缺乏, 以及教师有组织有计划的管理引导不够, 是影响中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原因。

2. 建议

(1) 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放出来, 把自由锻炼的时间还给他们, 校领导要注意这个问题, 体育教师要负起对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的监督管理的职责, 并充分利用好课外时间。

(2) 要千方百计解决部分中学体育场地不足、质量不高、设施不齐全的问题, 力争政府、学校加大资金投入。

(3) 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要内容丰富, 适应面要广, 注重引导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终身参加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孙汉超, 秦椿林.体育管理学 (修订本)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年6月P299——P307.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中发〔1999〕9号) .

[3]夏峰.中国学校体育2005年第6期.

[4]吴秋林.中国教育科技2002年 (第38卷) 第6期.文章编号1002—9826 (2002) 06—0041—04.

13.积极的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篇十三

达州宣汉 刘成教学目标:认识到要科学合理的安排体育课外活动。并要在体育活动中要注意的地方。

教学重点:什么是合理的课外体育活动

教学难点;如何坚持科学的活动方法

课前准备:有关体育锻炼的录象带几录象机、电视机等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新课:3.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活动吗?下面我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怎样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二、学习新课:

1、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要注意的地方。

A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要做充分的准备活动课。这样可以减少肌肉扭伤和其他事故的发生。

B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一定要注意运动的量的逐渐的增加。

C在参加夏季要课外体育的时候要注意中暑。要注意及时的补充水份和在阳光下的时间。

D在进行跑步的活动中要用鼻呼吸。要有节奏的进行呼吸。

E不要在过饱或饥饿的情况下的活动。注意患心脏病、肾炎、肝炎、哮喘病的同学,在患病期间的不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F活动时,身上不要带小刀等铁器,不穿皮鞋。

2.参加体育活动的好处:

A能增强大脑皮质的功能,经常长跑的人,往往精力充沛,不易疲劳。B能增强心脏、血管系统的功能,使心脏发达,心跳有力。

C能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使胸廓增大,使呼吸肌更发达,肺活量增加。D还能增强人体运动的功能,使肢体抗压、抗弯、抗断能力增强。E可以减轻体重,使身体更健美。

三、布置作业:

1、简单说说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时应注意鞋什么? 板书设计: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合理安排课外体育活动

注意:准备活动 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防止

中暑 用鼻呼吸不要过饱或饥饿不带病参

加安全

14.课外活动计划 篇十四

一、活动目的为了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发展学生的爱好、兴趣、特长,也为了培养开拓型人才,本学期计划积极开展音乐、书法绘画、体育、科技、文体等课外活动。

二、活动意义

第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社会化。课外活动由于强调学生自主参与、自愿组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

第二课外活动给学习生活增添了乐趣。课外活动也能帮助学生学会利用闲暇,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丰富其精神生活。第三,课外活动在发挥学生特长发面也有重要作用。

三、活动课程设置:

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本着“活动应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及兴趣爱好,课程设置如下:

1.体育游戏;2.跳绳;3.乒乓球;4.棋类

5.羽毛球;6.口语交际;7.美术、手工实践8.书法;

9.信息技术;10数学乐园;11.篮球队;

15.浅谈学校体育课外活动 篇十五

关键词:学校教育,体育,课外活动

《体育》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给推进素质和实现体育教育教学目标, 明确了方向, 而素质教育、体育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 是由学校来具体完成的,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活动的开展, 可以看出一个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只靠每周的两节体育课是根本不能办到的, 更何况有的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 把体育课用来上其他课, 加上学校器材的不足、场地小、认识不到位, 给推进体育素质教育设置了障碍。但是课外活动作为学校体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体育课外活动好与坏, 直接影响体育事业的发展。如何理解和认识课外活动, 怎样开展课外活动, 这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不能忽视体育课外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体育教学与体育课外活动不能相互代替。学生要在学校生活十几年的时间, 这个年龄正是长身体, 长知识的时候, 我们的学校教育, 不能只注重学生的知识的培养, 而忽视身体的锻炼, 应让学生有一个好的环境、愉悦的心情来完成他们的学业。因此, 学校在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 必须积极地开展体育课外活动, 做到课内外密切结合, 更好地完成学校教育的任务。

下面结合日常体育教学的一些尝试, 谈谈怎样开展体育课外活动。

1 结合学校实际, 开展体育课外活动

重庆市江北区玉带山小学地处农村, 场地小, 器材、配套设施严重不足。但是, 我们不能受场地, 环境的影响, 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 开展一些课外活动, 如拔河比赛、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等运动项目, 开支少, 参与的人又多, 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精神, 调节学生的紧张情绪。充分合理的利用现有的场地, 开展一些大众化的活动。

2 培养学生爱好, 开展体育课外活动

因为学生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 对任何事情都有一种新鲜感, 在各方面都有一种“重新做人”的感觉。小学的体育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 多数是在游戏中度过的, 而他们不知道中学的体育课是怎么样的, 苦不苦, 有没有趣, 这些都是他们关注的。而在以往的教学中, 不少教师怕学生不听话, 第一堂课总是板着脸讲体育课的规矩, 不准这样, 不准那样, 和他们小学的体育课相比, 失去了兴趣, 就有了抵触情绪, 这样要想培养兴趣是困难的。我们针对学生好奇、求新的心理, 在中学体育教育起始时, 首先利用体育课, 培养他们的爱好, 调动他们的激情, 让他们喜欢体育课。贺龙元帅在抗战时期, 利用战斗间隙还组织篮球赛, 被人们喻为“战斗篮球队”;毛泽东喜欢游泳, 生前曾13次游过长江, 还曾游过钱塘江、湘江、北戴河等大江大河, 1974年81岁高龄的毛泽东还在湖南长沙游泳馆游了5次等。这时, 同学们的情绪高昂, 就给学生讲我们准备组织什么课外活动, 组建什么运动队、健身班等。针对他们的爱好, 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 组织他们进行锻炼。如喜欢篮球的同学, 参加篮球比赛或训练;喜欢武术的同学, 参加武术学习等。这样, 他们参加的积极性高涨, 在活动的时候才不会和教师顶着干, 他们也会很乐意的去完成安排的运动量, 达到锻炼的目的, 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 活跃了校园的氛围。

3 结合教师的爱好, 开展体育课外活动

教师给学生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比如他喜欢某位教师, 他肯定喜欢他所教的学科。针对学生这一心理, 在校内找几位有体育特长的教师 (体育教师人手少, 精力有限) 来带一些训练, 如某位教师喜欢武术, 可以在课外活动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武术练习;喜欢篮球的教师, 进行篮球训练。可以不只是身体练习方面的, 还有一些智力方面的, 如喜欢下棋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棋艺方面的学习, 培养全方位的人才, 同样可以丰富课余生活, 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兴趣, 让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总之, 我们的观点要改变, 不要只认为学生的成绩好, 就一美遮百丑, 于是不占用他们的课余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他们这个年龄, 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让他们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 顺利的成长, 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

4 结合县内、学校的竞赛情况, 组织开展课外活动

我们的学生, 无论他的素质多么优秀, 如果没有展示的平台, 是得不到锻炼的, 哪么我们根据具体情况, 组建一些运动队, 以少带多, 以点带面, 开展课余活动。根据学生的特长, 利用课余活动时间, 有针对性的组织他进行训练, 如体训班、音乐班、美术班, 发挥他们的特长, 让更多的学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他们既锻炼了身体, 又会带动更多的学生进行锻炼, 从而活跃了校园氛围, 增加了学生的乐趣,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 我们应当发挥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中的作用, 精心计划, 认真组织, 不要让课外活动流于形式, 把课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让学生在快乐中锻炼, 在玩耍中锻炼, 既丰富了校园生活, 又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文卿.学校体育学.湖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6.如何发挥好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篇十六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 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 终身体育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17-01

在我国教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中,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认识,即使在同一时期在认识上也有不同。比较普遍的看法,体育课是基本组织形式,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继续、延伸和补充。目前在教育界上上下下呼吁注重素质教育的浪潮中,对教学,课外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一、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

1.在讨论和研究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时,首先应弄清楚它们的概念与内涵。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关系,与其它教学科目相比,具有基本相同的地方。但是,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1)体育课是根据国家教委制订的教学计划的,是必修的课程之一。该课的成绩,是评选“三好”学生的内容,并影响学生的升、留级。(2)体育课要按照体育教学大纲,面向全体学生并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系统地进行教学,每次课的内容和任务,都是全学年、全学期的一部分,以保证其系统性与连续性。(3)体育教学是按年级层次,分固定教学班,按排定的课表进行的,由于同一教学班的年龄、知识、体育水平比较接近,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4)体育教学有专职的体育教师担任固定班级的体育课,保证教育和教学的完整性,并不断地改进教学。(5)体育教学在体育场地、器材的使用上,能够首先得到保证。(6)体育教学要根据不同的年龄进行系统的成绩考核,并评定优劣。

2.课外体育活动,如果只从表面上理解,应包括体育课以外的一切体育活动。但是随着体育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内容也日益广泛,只用课内与课外加以区分,已不能完全反映各种不同的体育活动的性质。本文为了论述方便,才采用了“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这一命题。

3.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首先,是巩固、提高体育教学的成果,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每周只上两节课,不论从体育活动的时间还是从次数来说,对增强学生的体质是非常有限的,在体育活动中,需要人体各组织、细胞、分解能量物质供肌体活动。能量物质在分解的同时,又不断地合成。这种分解与合成,在活动结束时,在保证营养供应的前提下,物质的合成大于消耗,并在一定的时间内超过原有水平,这就是“超量恢复”的原理。这一原理的关键是超量恢复的时间。有关研究表明,每周进行3~5次体育活动,每次1小时,并安排适宜的运动量,对于发展学生身体、改善生理功能是比较合适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另一特点是,在满足学生个人兴趣、爱好和发挥个人专长方面,比体育课有更大的优越性。因此,课外体育活动对锻炼身体具有实效性。清华大学体育教研室对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效应,进行长期试验,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在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身体形态各方面都发展得较好。特别是当今新的体育项目不断出现,社会体育设施日益增多,体育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体育教学大纲不可能包罗万象。因此,在课外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才能满足学生各种不同的要求,同时课外体育活动是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途径。

4.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技能锻炼身体。但是,掌握技术和提高运动技巧,是与练习时间与次数密切相关的。因此学生需要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利用一部分时间来复习和巩固在课上教学所获得的体育技术、技能。在这种情况下,或者从这个意义上讲,才能说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继续延伸和补充。

5.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体育与人们的现代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体育比赛,参加体育娱乐活动,是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6.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地做到区别对待。根据目前情况还可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有一定的主动权,选择锻炼的内容与方法,能够比较贴合人的实际。

二、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1.作息制度中规定的体育活动。在课外体育活动的一般概念中,要贯彻和体现学生参加活动的自愿原则。但是,在课表的范围内的一些活动。例如,早操、课间操等,都是学校规定,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的课间操,是我国学校里坚持最好的一种体育活动形式。它可调剂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积极休息。这不仅能够达到一定的锻炼身心的目的,而且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也有益,现在不少学校积极探索课间操的形式,力争让学生摆脱“千篇一律”的锻炼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为了提高做操的质量和实效性,变换做操的内容,分班级做操和会操交替进行等。

2.体育锻炼小组。为了保证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应该提倡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要做到“二课二操二活动”。其中,“二活动”是指每周要安排两次课外体育活动。课外锻炼小组,大都以一般的身体锻炼为主,并与“达标”锻炼相结合。锻炼小组一般是以体育教学的分组为基础、以自愿为原则组织的达标锻炼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锻炼身体。目前,由于学校普遍存在着人数多场地器材不够的情况,课外体育活动虽然应贯彻自愿原则,但是,完全按着个人或锻炼小组自己意愿安排活动也是有困难的。因此,只能从实际出发,采取“大统一小自由”办法。所以学校仍需要统筹调度,排定时间、场地、器材,由各锻炼小组自行组织活动,为了提高锻炼小组的实际锻炼效果,必须在组织管理上下功夫,加强领导,落实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协调和解决场地、器材不足的问题。

3.公共体育设施的体育活动。随着城市的发展,各种电器的急速增加,学校体育场地有逐步缩小的趋势。因此,把社会体育锻炼列入城市的整体规划,增加体育场馆和游泳池的建设,是极为重要的。目前,则应充分发挥现有公用体育场、馆及公园中的体育活动场所的作用,向青少年开放,充分利用,加强社会指导力量,改变目前大量体育场、馆闲置,改变将青少年拒之门外的现象。

4.运动竞赛。学校经常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比赛,可以活跃学校生活,加强集体观念,培养进取精神推动学校体育的开展。因此,学生应根据季节和本校的传统。经常举办各项小型多样的班级、年级,以及同校外的比赛。但是,对比赛必须加强教育和管理。

三、结论

总之,我们在强调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的同时,决不能忽视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是不能相互替代的组织形式。因此,学校在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必须积极认真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做到课内、课外密切结合,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国学校体育,1995,(5).

17.课外活动计划 篇十七

一、活动内容:

本学期活动内容主要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是在手工劳作、绘画、美术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结合我校的艺术特色,让学生在技巧技能上进一步提高,举行艺术节活动也要有特色、有创意,结合学生的实际,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技能,在每一次的活动 中,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二、活动时间:

学校在课程安排上保证第二课堂的活动时间,并根据具体的活动项目,延长或调整训练时间,体育活动组根据需要可进行早锻练,加强训练力度,提高训练效果。

三、组织形式:

在课外活动实施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所及,安排普及、提高、特色等不同层次进行活动,分别建立相应的兴趣活动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各类活动小组,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舞台。除参加小组活动的学生,其余的其他部分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活动,主要以游戏、艺术普及类为主,做到参 加课外活动的学生达100%。

四、具体要求:

1、学校举行各类大型活动时,每次活动的组织负责人必须先制定出活动的方案,再实施。活动结束—定要认真总结活动情况。(资料归档)

2、负责各兴趣活动小组的老师要制定活动计划,认真准备好活动课的内容,期末写好工作总结。

3、各活动组必须落实好该小组的学生名单,认真组织好学生,上好每节课;每次活动一定要有效果,学校行政领导负责定期巡回检查,确保活动落到实处。

18.体育课外活动方案 篇十八

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文件精神,切实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深入践行“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学习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享受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使学生乐于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特制订本方案。

二、组织机构

组 长:王树兵副校长全面负责

副组长:王道军:课外活动组织管理

王岩:课外活动实施、评价、考核

级部主任:本年级活动课的组织管理

组 员:各班主任:课外活动的全程监管与指导,学期末上交活动记录

三、实施目标

1、通过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运动,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每天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方法和运动技能,提高学生基本身体素质。

3、通过课外体育活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以及不怕艰辛、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四、实施要求

人人有项目 班班有团队 学校有比赛

【范例】-------

一、课题研究背景

多年来,学校的体育课外活动都是以班级为单位,按照学校的统一计划、指定项目、指定场地、指定器材进行。这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强化了班级管理,培养了学生的组织

纪律性,但同时也存在着场地器材安排不合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等弊病。99年6月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班级为单位的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已愈来愈显示出它的落后。尤其是最近几年,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体育俱乐部在全国各地的建立,受到了社会各界、各级学校的欢迎,这种体制的建立,从根本上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有效地推动了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体育俱乐部起源于西方国家,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我国这几年也出现了如企业型的俱乐部、社团型的俱乐部、民办非企业型的俱乐部、事业单位性质的俱乐部、单位内部的俱乐部等多种形式的俱乐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我国的俱乐部尚处于初级阶段,还在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问题,但不管怎么说,由于体育俱乐部的内容都是以自主健身为主要内容的,其发展趋势和潜力仍受到业内人士的青睐和好评。在高中阶段,由于学生的学习紧张、学习压力大,有限的体育课、呆板的课外活动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以前的体育课外活动是他主的、不以学生意志为转移的,甚至剥夺了学生自主发展需求的活动方式。因此,我们尝试以俱乐部形式开展课外活动,试图以俱乐部的优势、以俱乐部的管理方式来重组体育课外活动,让学生志愿加入、自主参与、满足学生活动的不同需求,满足学生能力发展提高的需求,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社会活动的需求。

发展水平。

四、操作措施

(一)、校本化俱乐部式体育活动的实施研究

(二)、校本化俱乐部式体育活动的课程方案研究

1、调查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确定俱乐部下设的项目部。通过访谈、设计问卷,调查学生的体育倾向,结合本校的场地、器材、设施和师资情况,分设各项目部。

2、配备各项目部辅导教师。在师资配备上,根据各项目部学生报名情况和学校的体育传统项目来分配辅导教师。对参加人数较多的活动项目,配备多名辅导教师;对学校的传统项目,除配备辅导教师外,还要配备专业体育教师,以便更好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3、安排俱乐部的活动时间、活动形式。根据俱乐部项目部的多少、人数,精心安排、设计各项目部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方式。各项目部计划一学期进行辅导、培训,一学期进行竞赛。(三)、校本化俱乐部式体育活动的评价研究

1、开展在校学生的评价。通过在校学生的评价,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课程设置,优化活动形式,俱乐部委员会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补充、修改和完善。

2、开展教师评价。通过教师对俱乐部活动建设、活动开展、学生参与的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验证学生在体质、能力方面的进展状况。

五、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注重搜集、分析相关理论信息和研究成果,不断完善研究目标,丰富操作样式。

2、个案研究法。通过对部分学生进行连续不断的追踪调查研究,评价实验操作成效,发现纠正实验样式。

3、行动研究法。坚持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4、经验筛选法。对以前的经验、做法进行筛选。

上一篇:四年级上学期健康教育工作总结下一篇:完美的人生500字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