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2024-10-14

浅谈对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看法(共18篇)

1.浅谈对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篇一

谈对小学音标教学的几点看法

人教社编写的小学英语教材思路新颖。在第一册就以趣味活泼的形式安排了48个音素全貌,很受欢迎。但课本上的形式活泼只是一个方面,要使小学生学得好,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引导,如何去教。下面谈谈我对小学音标教学的几点看法。趣味教学 摆脱枯燥

都说国际音标难教、枯燥。是的,单纯的音素认读、记忆,和反复拼读练习确实比较乏味。如果不在教法上多做文章,小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反之,如果在教法上来点“味精”,即在教学中穿插些趣味活泼的游戏,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加快认读,促进记忆,熟练拼读。通过紧张而激烈的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学音标的游戏活动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1.1 认读游戏

学习48个国际音标如同一年级小朋友学汉语拼音一样,有一个音与形的认识过程。课堂上模仿、拼读过程一长,学生很容易厌烦。教学中,我常用“比一比,谁的音发得最佳”的竞赛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养成仔细听音、观察口形、认真模仿的好习惯。巩固音标的认读游戏很多,如“快速认读音标卡片记时赛”,出示三四张一组的音标卡片,迅速拿掉,让学生按顺序说出“你看到了什么?”;出一组卡片,让学生读过后,从中任意抽掉一张,然后打乱其余几张再出现,问“哪一张不见了?”,还有各种猜音标的游戏……。学生十分喜欢做这类游戏,而教师又利用学生的兴趣,在玩玩赛赛中巩固了所教知识,教学效果很好。

1.2 听辨音游戏

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听力反应是相当重要的。听辨音游戏可分两类:一类是书面练习,如 Listen and circle(圈出你所听到的音标),Listen and tick,Listen and number,Listen and connect等;另一类可以利用音标卡片来举一反三地做出许多种游戏,如“听音举卡片”、“听音举音标排队”,在九格纸板上做“听音摆卡片”等等。

1.3 拼读游戏

学习国际音标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拼读有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只有反复多拼,才能达到熟练。教学中,我尽量设计游戏,让学生高兴地练。如:拼音标找到相应图片的“找朋友”游戏,紧张而又愉快的音乐传卡片拼读游戏,“拼音标写数词”,“拼音标画简笔图”、“拼音标涂颜色”等游戏,都是深受学生欢迎的。

小学生好动,就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小学生好胜,就让他们在竞赛中练;小学生好奇,就让他们在悬念中猜。加上简易的绕口令和歌曲的配合,既满足了他们的娱乐愿望,又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在积极的情况中记忆,从而使音标教学真正从枯燥中摆脱出来。培养学生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音标的目的不仅是认识48个音标,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音标的拼读来学习英语的能力。能力的培养要根据教学内容循序渐进。

2.1 教会学生拼读音标词

一开始,把音标词的拼读与汉语拼音相比较,得出“辅音轻,元音重,两音相拼猛一碰”。引导学生进行最简单的拼读。如[t]-[i:]→[ti:],[b]-[$]-[g]→[b$g]等等。

学完48个音标以后,提出“快认辅音,读出元音,迅速拼出整个音标词”法,引导学生认、读、拼结合,提高速度。如:[u]→[kud],[)]→[b&s],[&i]→[b&i]等等。

最后要求学生一气呵成,达到“速认,快拼”,一次性读出音标词。如[baik],[feis],[Mu+]等,就这样学生的拼读能力不断增强,直至能拼出少量双音节和多音节词,基本掌握重音、次重音。这时候课堂上教学新单词时,就会出现师生抢着说的现象。好表现的小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自己会拼读英语单词的成功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加高涨。这与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的枯燥乏味的教学效果截然不同。

2.2 教学生查词典

第一学期,就要从紧张的教学中抽出一点时间随时练习查词典,每次查一两个词,养成习惯。“磨刀不误砍柴功”,学生学会了查词典,如虎添翼,学起来就更加“自由”了。他们可以从词典上发现一个新单词的多种意思,这样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又拓宽了知识面。有时会话教学中的三会词,就可让学生当堂通过查词典自己读出,并告诉他们“这是你们自己学会的。”用得好的加“Good!”这些要求和活动不仅开拓了视野,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外语打下了较好的预习和自学的基础。

学生学习能力的增长,促进了听、说、读、写各方面成绩的提高。尤其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时间大大缩短了,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进行更多的情景操练,会话表演,教唱歌,做游戏等等活动。这种做法有利于教师教、学生学,是一种促进英语教学良性循环的好措施。初学外语的第一大障碍就是发音问题。发不好音,会给进一步学习外语造成一连串的困难。发音不正确就听不准,读不好,更谈不上用英语交流,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语汇的记忆和积累。随着学习上拦路虎的增多,成绩会逐步下降,甚至会对外语失去信心。因此,语音教学对初学英语的小学生和中学生来说都是一样,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2.浅谈对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篇二

一、改变教师观念,改革教学模式

如何让学生参与探索,充分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在当代教育界也曾有专家提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该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观点。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古代教育学家的教学方法结合当前教育形式的实际情况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确立科学的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方法的教育理念。在计算机专业的学习中,多媒体、高清投影仪以及网络的应用让学生可以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老师讲授内容,丰富的媒体资源,改变了传统粉笔和黑板的死板,从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而更应该侧重于对学生的引导。教师把教学的中心放在问题的创设和氛围的提供,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老师则成为学生的"辅助者"。

结合当前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自己决定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各位教师需要摸索和总结自身的教育特点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从而实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把思维分为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无一定模式、不依靠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形式,它的特点是思维敏捷、思路灵活、具有创造性。聚合式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如何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授课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组,互相探讨、交流,然后对每个分组的解决方案进行点评,指出每个方案的优缺点,从而使每个人的思路更开阔、更清晰。

三、幽默诙谐的语言[1]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是课堂教学能否取得高效的关键。在计算机课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难以记忆。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或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杂化为简洁,沉闷化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例如:对称多处理(SMP),是指在一个计算机上汇集了一组处理器(CPU),各个CPU之间共享内存子系统以及总线结构,是应用十分广泛的并行计算技术。讲解这个概念的时候,学生理解不是很深刻,讲到这一点时,我告诉学生,传统的计算机只有一个CPU,一次只能处理一个任务,就好比一个人只有一个脑袋,他们公用一个躯体(总线结构、内存),同时只能思考一个问题。那么,如果一个人长了2个脑袋的话,他就可以同时思考2个问题了,这就是并行计算。而SMP呢?就好比一个人长了多个脑袋,可以同时思考多个问题。听到这一比喻时,学生都欢笑不已,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就在幽默的语言表述中解决,从而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设置故错

经验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过:"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故错"是置疑、激疑、制造矛盾达到引思的一种方式,以此启发学生的思维。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出错,查错、再出错、再查错的循环过程,错误是计算机学习中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也是经验积累的最好方式。例如在讲数值转换时,讲到八进制数时,我讲到八进制数只有0到7,然后把数值45683.48展开,看他们能不能发现错误,有个别同学表示质疑,但是不敢确定,我就问他们:难道有问题吗?班里有争论声。然后我告诉他们:要相信自已,在八进制数中出现了数字8,显然是错误的,设置这个错误是考验你们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五、"任务驱动"教学法

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向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并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1、要求学生带着要完成的"任务"读书

在计算机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要让学生知道,虽然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但是这些新技术背后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相对稳定的,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原理,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些新技术,才具备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能力。

2、要求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实践

在学习使用电脑的过程中,读书和上机实践都重要,但比较而言,实践更重要。很多知识和技能必须通过多次上机才能学会,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相关知识点。"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3、锲而不舍精神的培养

教师要鼓励学生以顽强的意志去钻研教材和上机实践,同时应该向他们指出,学习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过程,而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正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需要反复的学习、实践。

六、让个性化的作业、考试取代学生的心理负担

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大多数学生把作业和考试看成一种负担,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会大打折扣。然而在计算机专业的学习中,我们应当把计算机当作一个辅助学习工具,不应该仅凭一次书面或上机考试的成绩来检验学生学习的好坏。否则容易造成学生的死记硬背,埋没学生的创造性和求知欲。这样对于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下转第175页)和实际经验是有害无益的。例如,在静态网页设计课程的考试或布置作业时,可以给定制作时间及相应技术要求,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寻找素材,同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完成一个自己喜欢的网页界面,并把那些课堂上没有教授过的设计技巧作为附加分,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我们发现学生设计了很多具个性化的网页,并且不乏漂亮、雅致的精美网页。我们把这些精美网页作为资料保存,以激励下一届学生的学习,教学效果显著。

总而言之,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素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都是十分重要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对教师要求的不断提高,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适应计算机领域的高速发展,因此对于一名高校的计算机教师来说,必须要掌握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熟悉前沿科技、提高自身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成为社会的焦点。因此要求广大高校教师必需改变现有观念、改革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达到实践与应用的相同的效果;当前教学改革必须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培养学的思维能力;在理论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让学生学得愉快是至关重要的;设置故错, 可启迪学生积极思维;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让个性化的作业、考试代替学生的学习负担。

关键词:教学模式,任务驱动,个性化作业

参考文献

[1]计算机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 邓诒达, 科技咨询导报, 2007-07;

[2]浅谈信息技术课中"任务驱动"教学法, 霍永强, 科技信息, 2007-07;

[3]计算机教学中语言的艺术性, 周站英, 科教文汇, 2008.6;

3.浅谈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三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教学目标;专业课程;学生生活

中职学校学生多数为中考落榜者,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已成为许多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共识。如何突破这个瓶颈?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还是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成果肯定不容乐观。在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学生为主体,重新定位教学目标

中职学校在教学、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在语文教学上表现为:语文基础差,识字量不够,句意表达不清;厌学情绪明显,许多学生上语文课的时候思想不集中,甚至睡觉。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的主观原因;另一方面是中职语文教学确实存在问题。

我们常常说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赋予了课堂教学目标重要的地位,但在中职语文的具体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制订呈现出非常凌乱的现状,存在着诸多争议和问题。目前,中职语文还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没有明确的课程目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么凭自己的喜好和兴趣开展教学,教学目标的设置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要么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套用固定格式,许多课堂教学目标既适用于这篇文章也适用于另一篇文章。而事实上,教学目标设计的对象是学生,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

笔者认为职校语文要体现“学以致用”,必须在教学上突破听、说、读、写一起抓的旧有方式,做到有所侧重和创新。中职学生毕业后就将进入就业岗位,竞争也就随之而来。试想,如果作为维修工人看不懂设备说明书,将如何“对症下药”?如果作为护士在工作中不善于和患者沟通,将如何发挥白衣天使的职责?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敏捷、准确、高效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同样,中职毕业生也应该具备一定的写作技法,要会写类似产品说明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新产品实验报告等应用文。既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又具备一定语文能力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将会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二、将语文教学和专业学习相结合,优化教学内容

在中职学校,学生觉得像语文这样的基础课程与初中没有什么两样,也没有什么用处,因而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要改变这种现状,中职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观念,在语文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专业特色,和他们的专业需求相结合。这样一方面让语文课相比初中时焕然一新,更能吸引他们;另一方面学生会觉得课堂内容是为他们这个专业精心设计的,从而使学生在有专业特色的语文教学中,认识到专业技能的提高的确是需要有良好的文化知识作为基础的,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

现阶段中职课程改革要求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理念,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有机结合的一个关键点是从专业中挖掘资源运用于语文教学,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对机械专业、电子专业、计算机专业、汽修等专业的学生,加强科技说明文的教学,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分别写作“如何操作机床”“怎样修理电视机”“网页制作”“发动机的拆装”等说明文,在教授《天山景物记》一课时,要求旅游专业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导游词,并现场模拟进行导游。这样可以实现语文教学顺利向学生专业学习领域渗透,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为学生“上岗有优势、转岗有可能、晋升有潜力、学习有基础”服务。

三、将语文教学和实践相结合,贴近学生生活

其实对我们中职学校来说,我们面对的是基础较薄弱、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该把语文教学引入生活,拉近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的距离。如,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或运用语文,从打电话到接待客人;从写留言条到写申请书;从看电视广告到看电器说明书,无一不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教师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假如去应聘学生会干部,怎样自我介绍;与同学产生了误会,怎样写致歉信;师生在比赛中获奖,可以让学生写贺信、写喜报、写光荣榜……由此可见,教师和学生只要带着语文意识看生活,语文资源俯拾皆是,语文学习将别有洞天。

根据中职生好动、爱玩的特点,我们可以将语文课变成表演课、朗读比赛课、演讲课和讨论课,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提高语文运用能力。如,在学习说明文单元时,布置语文实践性作业:回家学做一道菜,给父母吃,然后写一份烹制这道菜的详细步骤。在学习听说训练中的招聘和应聘、自我介绍、演讲等内容时,让学生搜集素材,进行实地表演。如,模拟招聘和应聘时,让学生分别扮演招聘人员和应聘人员,体味应聘人员是如何进行自我介绍和竞职演讲的。

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既符合语文教学发生、发展的规律,又切合当前职业教育的要求,这是还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丰富学生的阅历,真正达到了语文教学的教学目的,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任长松.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07.

[2]鲁中华.把就业观引入中职语文教学初探.职业,2010(04).

[3]陈丽荣.高职高专语文教学新模式探讨.太原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3).

4.浅谈对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篇四

——以XXXX镇为例

农村基层党组织处于农村工作的最前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的伟大事业的基础工作,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事关人心向背,事关党和国家的全局利益。而党员则是构成我们党组织的一个个细胞,因此,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对于增强党员服务宗旨,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结合几年来从事党务工作的些许认识,就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几点思考。

一、当前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党员党籍管理方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农村党员纷纷外出务工或经商,逐渐发家致富。由于常年外出,对村内不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几乎不关心,党性观念有所弱化,更有的党员一通知开会或者缴纳党费就声称要退党云云;有的党员身处基层不但不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在农村散步一些不利于团结、有悖于党的一些言论,对党组织开展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碍;基层党组织开会或开展活动,年轻党员常年外出,年老的部分卧病在床,只有一部分党员能前来参加,如有的支部有50几名党员,但每次前来参会的只有二、三十人,参会、参学率根本不能保证。对这部分党员,党组织往往碍于面子不好给予党籍处理。党员素质参差不齐,党员队伍急需肃清。

2.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方面

一是个别党员在组织关系转出后不及时办理相关手续,成为“口袋”党员。有的党员在转出后不及时将组织关系转接介绍信交目的党委,时间久了导致介绍信失效或遗失,有的因为户口已迁出且工作单位没有落实,导致基层党组织因不便于管理而拒绝接收,久而久之无处落实组织关系成为了“口袋党员”。二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存在相当一部分特殊的“流动党员”。一部分大中专毕业生毕业之后因工作单位没有落实将组织关系转到户籍所在地,但本人却在外地从事非正式的工作,导致这部分党员常年不能参加党支部组织的活动。三是组织关系转接介绍信不规范,给目的党委造成“麻烦”。部分党员在办理组织关系转接的过程中,原属党委工作人员在填写组织关系介绍信时直接填写为“由我处去你处”,而不写清楚具体党组织名称,同时,部分党员在办理关系转接的过程中由他人委托办理,对于党员的入党日期、入党介绍人、入党时党支部名称、转正日期等详细信息一概不知,给接收党组织关系的党委带来很多麻烦。

3.“三会一课”方面

一是“三会一课”制度坚持不够好。虽然较之往年,“三会一课”制度有了很大改善,支部会议也能够做到有事随时研究,会议记录也规范了许多,但是党员活动开展不够新颖,创新少,多半存在走过场,大多数支部都是有事需召开党员会议讨论、或者上级党委要求开展活动时才组织党员集中开会,且党员活动记录多以学习文件精神为主,不能体现丰富多彩的党员活动。二是党小组设置不明晰,会议不能保证,有以党员活动取代党小组会议的现象。三是党课多半以领导讲党课为主,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地点受限,基本都是在村部党员活动室,党员到会率低,学习成效一般。

4.支部主题党日

对于如何开展主题党日的模式没有走访党员征求意见,没有结合镇情村情,主题党日的“主题”设置不科学鲜明,活动开展按部就班,形式不够新颖,对基层党员的吸引力不强。5.党员日常监督

大部分党员组织观念淡薄,党性意识越来越弱,由于缺乏有效的党员管理评价机制,部分党员认为我参与不参与支部会议及活动,支部也不能拿我怎么样,对于支部安排的工作我干与不干一个样,导致党员管理工作一般化、水平低。

6.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

农村党员因普遍存在“三低一大”现象,开展组织生活会多半有走过场、开展不扎实、找问题不深入、对照检查材料不深刻、不能紧扣主题、征求意见建议不广泛等问题,导致组织生活会变了味,不查找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而是追究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了。开展组织生活会进行对照检查的往往只是党支部委员,其他党员不能开展自我批评,在提批评意见的时候有的碍于村干部面子,提问题辣味不足,不能达到“红脸出汗”的目的。整改措施浮于表面,可操作性不强,组织生活会开完后整改效果不明显。

7.党员信息化教育管理

随着信息化技术发展,各种新型媒体层出不穷,逐渐取代了传统媒体,大部分农村党支部建立了党员微信群,大大缩短了支部党员之间的距离,党支部经常在群内发布一些村内近期情况,党员参与的积极性也比到党员活动室现场活动高了许多。但是,由此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现今社会公众追求言论自由,不论什么言论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或朋友群及其他手段发布到网络上,有时候一些负面信息或以讹传讹的话题就会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在社会上引起不良效果。我们的党员群有时候监管不严,就会让一些信念不坚定的党员不加判断地捕风捉影、人云亦云。

8.党员档案管理方面

一是党员档案管理不规范。按照档案管理制度,党员有人事档案的,党员档案应与本人人事档案合并,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由相应主管部门管理;没有人事档案的,党员档案应由组织关系所在上级基层党委保管。在乡镇中,没有人事档案的党员占到90%以上,这部分党员档案应由所属乡镇党委保管。二是部分党员档案遗失。由于历史原因,早期入党的党员档案资料早已遗失,对于党员身份的确认和入党时间、入党介绍人等信息的查询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三是党员档案硬件环境设施不齐全。档案管理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不齐全。这些硬件主要包括档案室和相关的档案管理基本设备。事实上的情况是,大部分基层党委至今也没有建立专门的档案室和配置相应的档案管理设备,甚至连档案管理工作中必备的切刀、统一的档案夹,都无法购置齐备,计算机的管理更是不可能实现。档案管理的硬件缺失导致很多原始的纸质档案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时间一长很多珍贵的原始档案很可能出现虫蛀、霉变、遗失等现象,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

二、浅谈对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农村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结合本人几年的基层组织工作经验和在相关市县镇观摩学习培训的体会,个人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改善上述情况:

一是对党员党籍进行全面清查。对于“三不”党员从严处理,经党支部屡教不改、党性弱化严重甚至扬言退党的党员,严格按照相关程序,提交支部党员大会进行除名。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培养发展一批新时代有理想信念、致力于农村事业发展的党员,让党员队伍逐渐变得“清澈”起来。

二是规范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程序。借助全国党员管理系统全网通的有利条件,对各级党委组工干部进行培训,统一要求,对于开具组织关系介绍信信息模糊不明的一律打回不予接收;针对大中专毕业生,根据其实际情况,工作尚未落实的县委组织部门可先将其组织关系转至当地人才交流中心成立的党支部管理,在本地落实工作单位的直接转至其单位所在党组织,对于真正回乡创业且在家居住的党员可转至户籍所在地党组织;对于移居至他地但组织关系尚未转走的党员,动员其将组织关系转至现居住地,方便其参与组织活动。对办理组织关系转接的党员,务必保留通讯方式,在其转走组织关系一周内,督促其将回执交回,确保其按时落实组织关系。

三是创新形式开展“三会一课”。改变过去开会就是念念文件、看看片子的方式,可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邀请建国前老党员、参加过革命的老党员、部队退役老战士等英雄或先进模范到基层党组织做先进事迹报告,唤醒现今党员逐渐泯灭弱化的党性,也可组织党员瞻仰烈士遗像、开展普通党员讲党课等形式提高“三会一课”的吸引力。

四是确保支部“主题党日”正常开展。将每月25日定为支部主题党日。由乡镇党委制定若干操作性强、有实际意义的规定动作,如开展学习、缴纳党费、讨论村级项目等,再由村上根据每月的实际情况自己制定若干自选动作。在通知党员参加活动时,可针对每名党员的实际情况,如外出务工经商或县域外发展种养殖业的党员,可在冬季进行补课,但是在本县内常年居住工作生活的党员,务必通知其按时参加主题党日。

五是探索建立有效的党员管理评价机制。党支部班子成员应切实履行支部委员的责任与义务,平时加强与普通党员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外出务工经商及党性观念弱化的党员,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送去对他们家庭的关心,结合主题党日为党员过政治生日、加大对老党员及新发展党员思想及生活的关心关爱等形式,感化他们知党情、感党恩。根据每年民主评议党员结果,在党员家门口悬挂星级牌,让群众监督党员,借以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六是规范管理党员档案。学习借鉴探索实行“一镇一室,一村一柜,一人一档”的档案管理模式,对档案遗失的党员,通过各种途径证实其党员身份后补填档案,针对老党员无党籍档案的现状,可查阅乡镇保管的手工党员年报表来证实其身份,力争做到每一名党员都有“档”可查。

5.浅谈对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篇五

摘 要:我国现阶段对小学英语学习的目标是通过学习英语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而对话教学为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对话教学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随着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快速发展变化,教师在对话教学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点,通过注重情境创设的智趣点,发展以学生为主的语言课堂,最终达到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有效提高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语言课堂;对话教学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生理及学习能力的不同,其教学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难度。进入高年级的学生,其生理和心理都在不同程度地发展和变化。他们在思维、认知、兴趣、爱好等方面较低年级学生有很大差异,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在学习压力日趋增大的现实下,他们对枯燥的说教和单一陈旧的训练方式都不感兴趣,在知识掌握上对教师的依赖和信任也日趋降低,对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会保持沉默,即缺乏兴趣和积极性的表现。这些因素使得高质量的课堂对话教学存在很大的困难,而学生不愿意张口是对话教学在高年级英语教学中面临的最大困难。因而时常出现挤压式的课堂教学。

面临小学阶段高年级英语对话教学存在的诸多困难,要想使得对话教学有进一步的改善,英语教师在其教学方法、形式和手段上就要有更多的研究、实施与反思。根据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和课后反思,以下是我对高年级英语对话教学的几点反思和认识。

一、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点

随着高年级英语教材语言知识点的增多,难度加大,使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渐降低,甚至有部分学生出现厌学、弃学的情绪。不言而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无力的学习,是没有效果和记忆的学习。因此,为改善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状态,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抓住学生兴趣所在,帮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张嘴、勇于表现自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注重情境创设的智趣点

根据相关资料可知,英语情境教学遵循反映论原理,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情趣和潜在智能,促进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使他们各方面素质都得到提高,从而实现愉快教学。

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法的使用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得到了众多教师的认可和学生的接受,尤其是在对话教学中的运用。然而,要充分体现情境教学的优势和目标所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年龄特点注重情境创设的独特性。要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潜在智能,就要在教学设计中给情境创设增添一点智慧和趣味。也就是说,教学情境的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智慧,通过推理、计算、反思等相关教学情节活动让学生主动开动脑筋,思考学习内容。同时,情境的创设还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有趣的情节,尽量每个情节都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直观感受,这样便可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三、发展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的语言课堂

对话教学重在“对话”。其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语言内容掌握对话交流的语言技能,即能够流畅自如地运用英语与他人进行对话交流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作为引导者提倡和引导学生通过自觉、主动的行为学习和掌握语言目标,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总之,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随着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变化,小学英语高段对话教学的发展和研究也要与时俱进,通过课堂对话教学的不断探究与实践,切实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6.浅谈对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篇六

21世纪以来,随着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逐步完善与升华,新《英语课程标准》应运而生,指导着我们这些在教学一线的小学英语教师们进行着不懈地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试验。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纷纷呈现。课堂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是,认真审视一不难发现,在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鼓励机制滥用

鼓励与夸奖的滥用是小学英语课堂评价误区的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新课程强调要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却不意味对学生要一味表扬。在我们的课堂上,常常可见只要学生答对问题,在老师的带动下,全班同学都会用类似于“Great!Great!You are great!”的口号声表示赞赏。教师与同学们的表扬无疑是对学生的鼓励。可是如果学生回答的问题并没有多大难度,他只是代表了大多数学生在作答,那教师只需要适当肯定就可以了,没必要用夸张的方式来给予评价。针对不同难度的问题依据和学生本身的原有水平,教师应当采用区别评价的办法,这样能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更准确的认识,实现鼓励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同时能抑制一些学生的骄傲情绪。

二、游戏活动浮华

小学英语提倡通过听做、说唱、玩演、读写、视听等方式让学生在动中学、在用中学、在乐中学。因此有些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总会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唱唱跳跳,一会儿说说演演,热闹非凡。如:有教师组织学生击鼓传花的游戏,教室里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但是学生关注的往往不是语言本身,而是“下一个拿到花的人是谁?” 使课堂偏离了教学目标,让游戏教学失去意义。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活跃的课堂氛围确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教学本身是一个自然的活动过程,热闹的课堂反而影响了学生冷静思索,发散思维。有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可能教室里里会有短时间的平静,但这不是冷场,从表面上看,学生的情绪不如游戏时那么活跃和兴奋,但是但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却正在悄悄的展开。此时在老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地迸放,学生接二连三地举手发言,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三、英语语言满堂

新课标要求,在英语课堂中应当尽量使用英语进行教学。但是在我们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贯穿始终,充分显示出了教师扎实的英语功底,然而学生却不知所云。一节课下来,很多课堂活动难以操作,既定的教学目标实现不了。小学英语内容虽然简单,但学生大多初次接触,因此教起来却不太容易。其实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运用肢体语言配合教学。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及动作。可见形体语言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补充。比如在教学what’s your name?时,想进行人称的拓展,反问学生what’s my name? 很多学生会不假思索的用my来回答,教师可反复手指自己,提醒学生注意人称的变换。比如在讲解sad,happy 时,可边说I am sad 边做出难过的表情,用Now,Iam happy做出开心的表情让学生理解单词的意思。还有设计一个接龙问答的活动,可以自己先提出问题,然后请第一个学生来回答,接着用手势提醒他来问第二个学生,接着边说one by one ,边引导后面的学生接下去。这样用简单明了的课堂用语配合表情和肢体动作来配合英语教学,可以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四、多媒体课件滥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多媒体信息技术正一步步进入课堂,广大教师越来越多地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课件的介入也对外语的教学起到了无可厚非的辅助作用。然而往往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教师总会使出浑身解数,想尽办法来设计精美华丽的多媒体出课件,以吸引听课老师和学生的注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过多地采用了炫目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动画等等,片面地追求了课件的外部“包装”,却忽视了其真正的功能和目的,使学生更多的被这些华丽的表面所吸引,思路一直处于被动和僵化的状态。无法专心于真正的教学内容与主题。其实正确认识和运用多媒体,并配合其他的教学方法照样能上好一节优秀的课。比如一台录音机,一些自制的卡片,实物道具,或者三下两下的简笔画,科学合理的板书。用更多平实的教学更能体现出一个教授扎实的基本功。所以正确、辩证地对待多媒体在数学课堂的运用,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才能真正做到赏心悦目,让我们的英语课堂上绽放光彩。

7.浅谈对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篇七

关键词:中学,生物,课件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生物学的教学注重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强调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笔者曾多次参加计算机与生物学课程整合的培训, 并注重在教学中勤于实践、善于反思, 下面就生物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注意事项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1 生 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的必要性

生物学是一门 实验性很 强的学科, 但由于受时间、空间、课堂教学条件等因素的限制, 不可能进行实地观察和实验。而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 视频、模拟动画等于一体, 能将生物学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能有效凸显教学重难点, 深化并拓展知识的内涵与外延, 拓宽课本知识体系, 拓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有助于教师将三尺讲台演变为生机盎然的生物大观园, 将学生迅速带入问题情境中,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不断提高生物课教学质量。多媒体课件在生物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其不可或缺性。

2 生物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一些生物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有畏难情绪, 一是觉得自己制作课件不得要领, 二是所掌握的计算机技术不能有效表达教学设计。根据笔者的经验, 要制作出与教学实际相符合的多媒体课件, 需注意以下四点。

2.1 选择切合实际的制作软件

目前有很多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平台, 常用的有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等, 各个软件的特点各不相同。笔者根据多年的制作经验, 认为Au- thorware的界面好 , 它采用流程式的设计, 操控方便, 好学易用, 可以作为制作多媒体课件的主干软件。此外, 为了体现出生物课色彩斑斓、丰富多彩的特点, 可选用Photoshop、PaintShopPro等图片处 理软件来 处理图片 , 选用CoolEdit、MP3压缩软件等音像处理软件来加工声音、音乐、视频图像等, 还可以选用Animator、3DStudioMax等动画制作软件来制作一些模拟动画。

2.2 收集素材, 建立资料库

正所谓“公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要制作出好的多媒体课件, 平时必须做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音像、动画、音乐等素材的收集和分类整理工作, 当要用时就可以随手拈来, 缩短课件制作时间。

2.3 脚本设计

脚本设计就是把选定的教学内容编写成思路清晰、内容精练、重难点突出、易于用计算机语言表达的脚本。可 根据开发环境, 把教学内容一步一步地写出来, 对诸如图形、文字布局, 闪烁、滚动、旋转、切换等技巧的运用等, 都应预先设计好。

2.4 课件的制作

写好脚本以后, 在开发平台上用计算机语言将脚本内容体现出来。多媒体课件制作完成后, 最好能将其打包成独立运行的程序, 以便资源共享, 方便其他教师使用, 如在用Authorware应用软件制作高中生物“有性生殖细胞 (精子) 的形成过程”这一课的课件时, 可采用十一种交互类型中的热区域类型, 展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同时用Flash软件将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情况制作成动画, 插入到Authorware程序中, 并把这一动画用Authorware程序的菜单交互类型显示。最后将制作好的课件在Authorware发布中进行打包设计, 以便于在多媒体教室展示。

3 课件制作的注意事项

3.1 具备课件制作的硬件条件

拥有制作教育教学课件所需要的一切硬件条件, 即制作时所需要的电脑、制作的相关软件等。这是制作课件的首要也是必要的前提条件, 就像战士上战场打仗一样, 连一个像样的武器都没有还怎么谈打仗, 更别说打胜仗了。要构建一套课件制作、交流、使 用、评价的管理制度, 可以建立一个县级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研究中心和多媒体教学资料中心, 并做好这些资料的归类管理工作, 便于查询搜索。该中心可以制作专门的网站, 运用互联网为教师提供课件制作平台, 教师可自由选择下载所需的教学资料和课件, 也可将自己制作的课件上传至资料中心, 充分实现资源的共享。

3.2 进行必要的指导

明确要求教师制作课件、开展多媒体教学, 教师当然产生不了热情, 因此可以适当地组织一些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评比, 示范课等活动, 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当然我并不是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好, 而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发挥不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 不能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倡导以培训、讲座、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向教师宣传多媒体教学理论和 方法, 使教师了解更多的多媒体教学规律和特点, 制作出符合多媒体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的教学课件, 辅助教育教学活动。

3.3 切实搞好有成效的课件制作 培训工作

不管是什么机构组织的课件制作培训都不要流于形式, 而是要注重实效;不要搞突击, 有了要求就临时培训, 或是为了考核而安排培训, 而是要抓长效, 做到持之以恒。另外, 课件制作培训要分层次、分学科、分对象地进行, 不能“一窝蜂”式地把教师都聚集起来培训, 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

4 小结

8.浅谈对教育幼儿的几点看法 篇八

一、要赋予孩子母亲般的关爱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一种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无比神圣的,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幼儿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灵熏陶,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爱孩子是教师实施教育的重要前提,没有对孩子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爱是幼儿的一种迫切心理需要,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感情联系,能使幼儿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面对3~6岁的学龄前儿童,他们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这时就需要教师用似春雨般的爱去滋润他们,似春阳般的爱去熏陶他们,和他们打成一片,对他们态度要和蔼可亲,语言要温柔委婉,举止要文明端庄,行为要大方得体,不要使他们对教师有陌生感、恐惧感,害怕接近教师,不敢对教师敞开心扉,教师应像父母般地关爱他们,呵护他们,这样才能使他们愿意和教师交朋友,乐意和老师交流、倾诉,从而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掌握了他们的思想动态,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要善于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用教育家的观点说,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受用不尽,像获得利息一样;要是有了坏习惯,就像一辈子都还不清的债务,总得为它付出代价。幼儿爱模仿,可塑性强。因此,幼儿期是养成良好习惯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好习惯最容易形成的关键时期。可是,现在有些家长千方百计地培养幼儿的美术、音乐等多方面的能力,不管幼儿愿不愿接受,让他们上所谓的“兴趣”培训班,却很少注重培养幼儿的习惯,致使幼儿行为的两面性,即幼儿在幼儿园时行为习惯比较规范,但在家庭中却是相反的行为。因此,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庭与幼儿园共同合作,幼儿园与家庭是一车两轮,必须同步调,共方向。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集体生活中,同伴群体也为幼儿提供了相互模仿的对象,影响幼儿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所以,笔者经常在班级中表扬能按要求做好的幼儿,让其他幼儿模仿学习,发挥同伴间的榜样作用,幼儿有了学习的榜样,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如何做,就会学习、改正。经过一段时间后,淘气小朋友有所转变,例如在折纸活动中,淘气小朋友能根据图示将小房子折出来,并且添画窗户、烟囱等,教师看到了,立即表扬他们,并请他们来做“小老师”帮助同组的孩子。这样帮助其他小朋友改变偏见,发现淘气小朋友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慢慢地让他们融入到同伴中去。在这样互动的活动中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

幼儿的好奇心极强,对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感到新鲜、好奇,大有打破砂锅问到底之势。因而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正确解答他们所提的一切问题,告诉他们起初为什么是这样,结果为什么会那样,循循善诱,言传身教,不要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更不能粗鲁生硬回答“不知道”,这样会扼杀幼儿的求知欲,只要耐心地诱导他们,启发他们,他们才会慢慢地学会独立思考,善于观察,从而提高他们的分辨能力,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健康茁壮成长。

四、要善于挖掘幼儿的潜在能力

幼儿教师是人生第一位启蒙老师,是第一开智者,是教幼儿如何做人的先行者。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从事幼儿教育,要学会用心去与孩子们交流。既要耐心细致,又要灵活多样,无论是在生活的照顾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要做到精益求精。幼儿教师就像一个百宝箱,什么知识都要通晓一二,要有较强的综合艺术素质,包括对色彩的理解能力、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对家长的沟通能力等等。作为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爱、理解、倾听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爱和尊重是贯穿教育始终的,对幼儿的肯定和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幼儿教师是通往孩子心灵的桥梁。教师应给予幼儿更多的关爱,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要用未来社会的眼光和标准培养教育今天的孩子,在幼儿园时期,让幼儿通过各种活动,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我们的教育多元化、开放化,要使幼儿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这样,他们的潜力就能有效、充分发挥出来。

五、要善于培养幼儿的爱心行为

9.浅谈普法教育的几点看法 篇九

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服务,充分营造法律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等司法行政工作职能,解放司法所针对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法律宣传工作,为全乡的和谐稳定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做好普法治理工作,提高人民群众法律素质

搞好法制宣传教育,是农村法治化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工作。只有深化法制宣传,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坚持把法律交给人民,掌握在人民手中,国家的各项法律、政策才能变成生动的法治实践。积极转变法制宣传理念,突出重点、突出实效、创新形式,充分利用各种法制教育资源,形成全民学法用法的大好局面。

(一)、以人为本,贴近实际,不断增强普法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普法内容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需要才是根本的原则,做到紧贴群众的切身利益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培养农民对法律的兴趣,对法律知识的探索愿望,赢得广大群众的主动参与,使普法有机融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再是为了普法而普法。

(二)、创新形式、搭建载体,普法形式呈现多样化

不断坚持法制宣传形式的探索创新,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路子。一是抓活动、造声势。利用不同主题的各种法制纪念日,实行全乡上下联动,紧密配合,开展了多种多样、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法制宣传活动。同时,购买了各类法律书籍1万多册。二是抓载体,夯实法制宣传的基础。为了加强指导、交流经验、推广典型,我们先后搭建起三个工作平台。建立了普法联络员队伍;创办了《普法简报》。三是抓联动、求协同,形成法制宣传的合力。四是抓媒体、建阵地,营造法制宣传的环境。我们充分运用电视、报刊、网络等现代传媒传播迅速、覆盖面广、贴近群众的优势,与媒体联合定期不定期开展各种法制专题宣传教育活动,较好地发挥了现代传媒在普法中形象化、立体化覆盖的作用。

(三)、因人施教、分类指导,促进重点对象法律素质的提高

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为载体,以机关领导干部、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青少年、等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和守法为切入点,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因人施教、分类指导,促进了重点对象法律素质的提高。按照学用结合原则,对于推进全乡各级干部学法用法和依法行政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同时,在青少年的学法上,积极向农村倾斜,构建了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二、深化矛盾排查调处工作,为维护全乡和谐稳定、推动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在农村,因涉及农民切身利益而引发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依法及时化解这些矛盾纠纷,特别是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维护合法权益,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显得越来越突出。近年来,我们努力找准人民调解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着力点,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为维护城乡和谐稳定、推动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夯实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基础

经验交流写作的基本注意事项

一、典型经验材料构成的内在规律

(一)典型经验材料的写作难点。

(二)典型经验材料的内在结构形式。

(三)“三要素”是快速驾驭典型经验材料的金钥匙。

二、注重指导性,提炼好经验观点

凡是写过经验材料的同志都有这样的体会,最费心思的就是提炼经验观点,因为它既要有时代气息,又要有思想深度,还要体现个性特征,在文章中它又是点睛之笔,一旦观点提

炼出来了,典型经验材料的写作也就完成了一半。1.明确经验观点提炼的基本方向。提炼就是通过对事物的分析、归纳、概括,从表象的东西中寻找出本质,从个别的东西中推导出普遍,把实践的东西上升为理论,把零散的做法化成为系统的经验,使事物更具思想性和指导性。就经验观点的提炼来讲,其思维方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提炼一种做法。“做法”是经验型典型材料写作的关键。“做法”就是经验,使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做法,是正面经验;导致实践活动失败的做法,是反面经验,即教训。适时推出一些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法,是增强典型经验指导性的重要手段。提炼做法要注意与成效和体会相结合,使做法有支撑点。二是提炼一种作风。从经验中提炼出工作作风,让人们不仅学到工作方法,重要的是透过工作方法,学到一种工作作风,起到长远的作用。2.探寻经验观点的常见模式。经验即“方法”,表现在经验观点上有一定的构成特点,把握这些固有的结构形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提炼出经验观点。

三、深刻理性分析,写好经验解说

从前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经验解说是经验观点和经验实例之间的过渡句,通过对经验观点所作必要解释和说明,展现出令人信服的理性认识后引出事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经验解说有时是对开展工作的原因、目的、依据作必要解释,有时是对采取的方法措施作适当说明,缺少了这一步,它的理论性就不完整,因而影响经验文章的说服力。典型经验材料正是因为有了经验解说,才从感性认识进一步上升到理性高度,进而更好地揭示出工作的规律,所以说它是典型经验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力求选材典型,用好经验实例

10.浅谈班主任工作的几点看法 篇十

赣榆县外国语北区九年级(12):于玲

有人说班主任就像保姆,什么事都要管,什么事都要做,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第一次带班主任时,我就特别认同这句话,感觉班主任工作很辛苦,很繁琐,经常会抱怨。但随着带班次数的增加我与日俱增的感觉到:班主任工作如同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如果仅仅是草草的喝下,必然会苦不堪言,抱怨连连;但是如果每喝一口都细细的去品一品其中的苦涩,你就会慢慢的从微微的苦中品尝到诱人的香甜,那屡香甜会让你陶醉其中。所以班主任工作的确是一项讲究艺术性的高水平的工作。

我总结自己做班主任的经验感悟颇深,觉得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是需要做好的:

一·建立一个具有向心力的班干部群体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好的班集体,必须要有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和一大批热心班级工作的积极分子支撑。所以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应该是班主任开学之初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我认为班干部只要具备两点即可:首先要有热心,热爱班集体,愿意为班级服务的责任热心;其次要有能力,有协调同学间,师生间关系的能力,有一定的威信,同学服你的管教。

针对这两个条件所以我开展了一场激烈的竞选班干的主题班会。初三的学生也有着自己的想法和判断事物的能力,所以绝大多数同学会根据他们心中的标准选择自己满意的班干,并为他投去一票。这样选出来的一批班干,首先是他们自己主动上台演讲竞选而来,说明他们愿意为班级服务,有这份热心;其次,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标准把他们推选出来,说明同学们愿意听从他,他就具备了威信这一条。这些班干我会把他们叫到办公室集体培训,分好职责,个别谈话,各司其职,一周一总结他们的工作情况。事实证明效果很好。

所以虽然班主任工作很繁重,但我并没有感觉到有多累,正是因为班级有着这么一批有责任心有热心,团结协作的班干部。

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学生如鱼,班级班风就是水,只有在有着良好的班风的班级里,学生才可能如鱼得水,健康成长。而良好的班风形成的前提就是要有一个公平合理的班规做指导。

刚组建起的新班级,许多同学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上必定会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传楼层,吃零食,说脏话,抄作业,自习课发呆等等。当然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为了帮助他们改正这些缺点,我对班级实行了量化管理,把学生的习惯变成分数,如迟到扣多少分,说脏话扣多少分。一学期,每个同学我给你100分,你违反了哪一条就扣相应的分数,你有进步就相应的加分。由值周班长负责,每周一公布。很多学生很在意,这些小毛病就在不断减少。积极性不断增加。

三·懂得欣赏和激励学生

正如一篇文章所说:“在我眼中从来没有一个坏孩子”。的确,每一个学生都想进步,每一个学生都想得到老师的重视,只是能力的大小或努力地大小不同而导致的成绩差异,使得原本上进的他开始了落后,开始了厌学。老师眼中再也没有了他那可爱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坏学生。

作为班主任,正如学生的父母,我们是他在学校里最亲最近的人,所以应该用欣赏激励的眼神来教导他们。

欣赏不是简单的表扬,而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生命,学生发展的关爱。学会了欣赏就抓住了教育学生的本质,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欣赏。比如我们老师也一样,有时校长开会表扬了我们,我们内心会高兴好长一段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工作起来特别的有劲。学生也一样,需要赏识,而批评会让学生在“我不行”“我是坏孩子”的心态中走向失败,会让负面情绪成为恶性循环。尤其是初中生更需要欣赏和激励。

还有是在学习上,因为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那么老师对他们的要求也不能一样。我经常告诉学生,不管你的成绩怎么样,哪怕你是倒数第一,只要你努力了,你让老师看到你的努力,看到你的进步,即使是一分,那么你在老师眼中永远都是好学生。四·以身作则,身正为范

班主任就是班级的魂。很多时候学生都是看着老师的,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所谓言传身教。所以,在班级,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先要做到。比如说规定学生早上6:00点准时到达教室,既然这样要求了,那我肯定做好表率,每天都在六点之前站在教室门口,有好几次身体不舒服很不想起,但是一想,学生都能坚持到达教室,我怎么可以例外,而且我今天不去的话,学生都看着呢,所以就坚持着起床,就这样第一个月坚持下来了,学生也形成了习惯,几乎不会出现特殊的迟到的情况,因为他们都知道班主任会在那里等着他们。

11.浅谈对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篇十一

摘要:市政道路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推进与发展,市政道路建设的作用已越发凸显,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秩序和人民生活。本文就如何加强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作了简要阐述,以期在今后的市政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得以修正和完善,有效控制质量和安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

引言

市政道路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和物质载体,也是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首要条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市政道路的建设关乎这座城市的形象,和人民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城市建设和方便居民生活,就必须要加强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有效提升工程质量,遏制安全事故发生,创建高品质工程。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些客观存在或主观造成的原因,或多或少都桎梏和影响了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管理与控制,不仅影响了工程进度和质量,还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1、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较难的原因分析

1.1工期较紧

市政道路工程一般是由政府投资的公益性项目,主要服务于城市区域,为了减少工程建设对城市居民生活、城市日常交通等产生干扰,政府对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工期要求较严格,工程的工期一般不会太长,所以施工单位只能根据政府确定的目标,倒排进度计划,但质量和安全控制措施往往缺乏周密性,无形中增加了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的难度。

1.2施工场地受限较多

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场地一般很难做到交通封闭,故施工作业面狭窄,通常要受到施工路段的交通环境、市民的日常生活等因素的影响,质量管理工作比其他工程项目更为零散,连续性较差,这也就增加了工程进度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的难度。

1.3地下管线较复杂

市政道路的施工中经常遇到对于暖气、供水、电缆、煤气、电力等管线位置不明的情况,如果施工过程中不特别注意,就很容易会破坏管道,有可能对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并造成经济损失,影响工程进度,增加额外的工程量和资金的消耗。

1.4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市政工程大都是露天作业,施工条件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高温、高寒、雨水、刮风等不利气候条件都对施工工期和质量、完全生产构成极大的威胁,使施工生产增加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1.5受地质情况、地理条件、现场施工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大

市政道路工程易受到施工现场地质情况、地理条件、施工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路基可能出现局部沉陷、路床积水;挖方工程中出现土方坍塌、侧移、超挖、扰动;回填工程中高厚度不一、不均匀下沉等现象,这些因素都会增加工程进度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的难度。

1.6其它主观因素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施工队伍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准参差不齐,所以人员的管理也是施工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困难的一部分。另外,因为市政道路的施工规模很大,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违法现象,像是一些夺标的公司将工程抬高价格转让给其他的公司,这样很难保证施工的管理和工程的质量问题。

2、加强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几点措施意见

2.1市政道路工程招标要严格筛选有资历的施工单位,选择最优秀的施工队伍,同时要打破垄断现象,不让一家独大,这样才能够充分科学、公正的保证市政工程的管理工作,保证工程的质量。

2.2施工设计方案要符合规范,结构方案计算要精确,还要充分考虑管网管线的平面布置和交叉布局,并要加强对原本在地下的线路管道的保护,避免施工过程中管线布置冲突引起的返工调整。

2.3建立工序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和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完善组织机构,明确岗位职责,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要亲临现场进行指导和监督,还要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与考核,使我们的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有效地提高工程质量。

2.4在市政道路的工程施工中,经常只是片面的追究工程的进度,从而忽视了质量问题,作为施工技术人员要熟悉工程情况、设计意图和要求、施工方案及施工进度计划。同时,施工人员还要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问题,积极向监理单位及设计单位反映情况,保证整个施工过程顺畅进行,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后续施工的不利因素。

2.5要做好现场检查,质量管理人员就一定要做到"三勤"即腿勤、眼勤、手勤。腿勤就是要勤跑工地,眼勤就是要勤观察,手勤就是要勤检测。要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消除隐患,让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减少经济损失。

2.6在开工前,要严格对基准轴线测量定位,对水泥标号、砂浆配比、砼配比进行试验后,对各种管道的标高坡高进行检查后方可进行施工工序。

2.7在挖掘过程中,避免挖土机械在施工边缘行走,并且填筑前对地基进行彻底清理,避免后续繁琐工序。在浇筑混凝土路面时,要彻底将基层浇水湿透,混凝土路面浇筑完成后,要及时覆盖,并浇水养护,防止暴晒。

2.8市政道路的排水工作是相当重要的,用来防范下雨天道路上的积水,减轻对于车辆行驶和人们的出行带来的影响,以免发生交通事故。所以我们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问题、仔细的检查各种管线所处的位置和所处位置的工程质量,避免发生下沉现象,还有对于下水道的建设质量要好好的检查,防止下水道出现变形或者塌陷,给人民带来危险。要把下水到中的阶梯安装位置控制好,出现的偏差要在合理的范围内,需要位置精准。

3、結束语

市政道路本身的施工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因为受施工场地的限制和影响,导致了市政道路施工的工程质量难以去控制,存在很多的问题,但只要加强质量管理和控制,切实做好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做好开工前的检查、复核,做好材料检验工作,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坚持按图施工,并做好隐蔽工程和分项工程的检查验收工作,用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流程来提高市政道路的工程质量。所以我们应该适中坚持科学标准,增强施工的技术和施工的管理,提高工程的质量,从而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给社会带来的便利,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

参考文献:

[1]潘承铚.关于如何加强市政道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探究[J]

[2]方安康.试论如何保障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J]

[3]杨飞、朱海珍.浅谈市政道路施工的测量工作[J]

12.浅谈对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篇十二

我国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计算机设备非常昂贵,计算机应用技术远未普及。计算机基础教育主要以讲授BASIC语言为主,且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少部分的重点高中(如个旧一中)。即使如此,在少部分的重点高中开设的计算机课程,也只是作为学生拓宽知识面的补充,并不纳入正规考核的范畴。职业技术学校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为数不多,职校的计算机教育远未形成气候。

90年代以来,微型计算机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计算机软件汉化程度的提高和汉字录入及处理技术的完善,使计算机的应用日益普及。这一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主要侧重于进行汉字处理软件和数据库应用等方面的教学。从计算机实际应用的领域来看,汉字处理和数据库应用等内容属于办公自动化应用范畴,这与计算机的发展水平、计算机在各个领域应用的广泛性,以及职校培养跨世纪的专业技术人才的目标是不相适应的。

进入21世纪,社会对计算机教学的要求更多,而许多职校的计算机教学仍停滞在教授汉字处理和数据库应用的阶段,明显滞后于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在职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计算机基础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的技能,这里的“技能”包括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使用技能和学生在自己本专业中应用计算机的技能。从以突出能力为本位的模块化教育模式来看,职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能力模块可以划分为计算机操作使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两个模块。其中计算机操作使用基础是计算机的入门课程,是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而计算机应用基础则是计算机在各专业中的应用课程,应该结合专业特色开设。

《计算机操作使用基础》是职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普及性教育课程,设置的教学内容必须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使用水平为出发点,教授计算机的硬件操作方法、汉字录入、常用软件使用、文件目录的管理和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内容。在这里,笔者以为可以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类)考试大纲》为标准,充分发挥我校身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点及考点的优异条件,结合我校提出的“一级B类考试证书与毕业证书挂钩”的有力举措,全力做好包括计算机的开关机操作,键盘、鼠标、磁盘、打印机硬件等的操作使用,五笔或二笔字型输入法、Word 2000文字处理软件、Excel 2000电子表格软件的操作使用、Foxpro数据库的简略操作,Windows 2000/XP的操作使用,资源管理器的操作使用,文件、目录、磁盘等基本知识和概念,以及因特网、浏览器的使用方法等内容的教学,另外还应该了解一些有关计算机文化的基本概念。在教学中,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首先,应摒弃传统的计算机原理、二进制、计算机的基本构成等属于计算机专业或大学的教学范畴的教学内容。正如一个普通的家电使用者并不需要懂得家电的工作原理,他只需掌握家电的操作使用方法即可。对于这些职校非计算机专业普及性教育非必须掌握的东西,可少讲或不讲。著名计算机专家谭浩强教授就提出过:在基础教学中引入计算机原理、二进制、计算机构成等教学内容,实际上是计算机普及教育中的一个误区,应该加以改革。

其次,应放弃程序设计语言或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程序员或计算机专业人员任务的内容的教学,作为普通的职校学生,应该掌握的是计算机软件的操作使用而不是软件的设计或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

(3)在有便捷的诸如Windows 2000/XP等好学易用的操作系统的前提下,职校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可以不涉及DOS命令。因为DOS命令是计算机初学者一块难啃的骨头,而且作为计算机的一般用户在操作使用中根本用不上。

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计算机在一些专业领域的具体应用,例如会计专业中的财务软件金蝶、电子技术中的电子产品设计软件Protel、电视师范专业的课件制作软件Authorware、Powerpoint等,应是相应专业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各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应该学习并掌握本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使用方法,并结合相应专业课程进行实习、设计或实际应用,为这些课程安排一定时间的计算机应用课程设计或课程实习。例如师范专业开设Powerpoint,除了学习和掌握基本的课件制作软件的操作使用方法之外,还应结合专业课程进行实际或模拟的针对某一教学内容的课件制作,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更好地把计算机应用与专业特点结合起来。

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时候,也应注意到对计算机教师位置的重新定位问题。在计算机的初级发展阶段,计算机教师作为“副科”教师,好像没有升学压力,在职校中也没有一个既定的考核标准,所以处于一种不是很重要也不是不重要的地位。现今,计算机教育已经像语文、数学一样,是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成为职业技术学校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当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越来越广泛地被用人单位接受和要求,当越来越多的学生及成年人意识到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当计算机教师的工作越来越繁忙时,计算机教师的位置,不应该再是“没有压力,不知该怎么考核”了。对计算机教师进行重新定位,是对计算机教师辛勤工作的肯定,有利于提高计算机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计算机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计算机教学的开展。

总之,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观念等方面着手;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应集中在计算机操作使用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两个层次。在计算机操作使用基础的教学中应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中心,教师应该直接使用计算机屏幕投影等直观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课时安排上,尽量增加学生上机操作实习的机会,提高学生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计算机操作使用基础的实际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计算机的综合操作水平和使用能力。特别是在计算机软件更新换代日益频繁的今天,更要求学生在学会一两种软件的操作使用的基础的教学中,既要培养具体软件的操作使用技能,掌握常用软件使用的方法,也要注重培养操作使用计算机和计算机软件的综合素质。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该根据专业的特点安排相应的专业教师担任或参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特别是相应专业课程的计算机应用课程设计或课程实习必须有专业教师的参与和指导。这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专业教师既要懂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操作使用方法,还要熟悉计算机在本专业领域的应用方法。此外,应对计算机教师有一个科学而客观的定位,以提高计算机教师的积极性,这也是对计算机教师辛勤工作的一个肯定,使计算机教师能更好地适应专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何克抗, 周南岳.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袁枚.新编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操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13.浅谈对面粉行业的几点认识与看法 篇十三

树立大品牌谋求大发展

——浅谈对面粉行业的认识和看法

实业有限公司位于中国食品名城——漯河市,是**省政府重点扶持的小麦加工转化龙头企业,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下设大型面粉厂、挂面车间、食品公司等分支机构,是集粮食储运、加工、科研,食品生产为一体的股份制企

业,先后获得了“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并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公司产品“雪健”牌小麦粉先后被授予“国家免检产品”、“河南省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并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评为“放心面”产品,一直畅销南方数省。

我们公司原是一个不起眼的市郊粮所,97年开始涉足面粉加工业,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但是,我们始终认准一个道理:凡是市场需求的,就是我们追求的,所以,尽管历经蹒跚,我们还是在市场中逐渐站稳了脚跟。可是,与一些兄弟企业相比,以及从长远来看,我们仍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地方。另外,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我也对面粉行业产生了感情,有了一些认识和看法,所以,借此机会将我的认识和看法作以阐述,不妥之处恳请各位专家给予斧正。

面粉行业是一个门槛与科技含量较低的行业,所以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北方地区,面粉生产企业可以说是遍地开花,正因为如此,一直以来,面粉行业“利润偏低,竞争激烈、发展艰难”成为了制约面粉业发展的瓶颈,真正让老百姓熟知的品牌少之又少。随着市场的不断放开,成本的压力更大,资金、基础管理水平、技术实力、资源获取和控制能力占居了市场主动权和竞争力。作为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管理理念的较量、技术人才的争夺更是激烈。另外,随着全球一体化加快,面粉行业的整体质量和观念也在逐渐提高。并且面粉产品将是以高品质的小麦专用粉、专供粉为面粉行业的盈利趋向,行业也已经由产品同质化为特点的竞争逐渐向以品牌化为主导的市场过渡,而那些规模不大、品质不高、品牌不名的小生产企业将逐渐被市场无情淘汰。因此,对于面粉行业而言,要想长盛不衰,做大做强,就要求我们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有过人的胆识和科学的管理理念。概括起来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树立大品牌。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企业的业绩、利润、市场占有率、市场上领导地位、持续性竞争优势以及长远发展潜力等,因此,面粉行业应在产品品质、管理水平、未来规划、企业使命、企业文化塑造等方面全面启动,积累做百年企业的信心和能量,在整体企业形象、品牌推广上下大工夫,进行专业化、有效合理的适度宣传,并注意持续开发和保护品牌,不断管理、创新,赋予品牌更多的意义和内涵。目前,许昌“湖雪”的大手笔宣传已经给我们做了典范,值得我们学习。好范文版权所有

二、产品专业化、品质优良化。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逐渐提高,人们对面粉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局限于“吃面”,而是吃好面,吃健康、营养化的面粉,所以面粉行业已经向产品专业化、品质优良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面粉生产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将产品方向做适度调整,在质量控制上做大文章,不能仍依靠各种添加剂的使用来保证品质,并且使产品更加多元化、品质化,满足市场的各种需求。

三、规模扩张、人才积累。

目前,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推进,面粉行业不可避免进行着一轮新的整合,那些规模不大、质量不高的企业将要面临危机,所以,面粉行业要在科学决策的前提下逐步实施规模扩张,进行精细化管理。同时,面粉行业的竞争还表现在人才的竞争。面粉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现状不尽人意,特别是制约企业技术的关键的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制粉工程师更是数量不多,所以,面粉企业应同一些专业院校搞好技术往来外,还要吸收一些能够为企业发展尽心尽力的技术人才,并为他们提供优良的工作、生活环境,使他们安心工作,从而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

作为面粉行业的“娘家人”——面粉行业协会,在面粉行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面粉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科学的引导和规划,促进了行业有序发展。但是,面粉行业协会也应根据行业现状,再做一些更加细致周密的工作,使行业发展更趋规范化。例如,向有关部门提出些具体建议,缓解当前市场上激烈的恶性竞争。通过向国家或地方有关宏观调控部门提出建议,制止盲目上马的面粉生产项目,使国内面粉业逐步淘汰工艺、设备落后,浪费资源的小型企业,最终组建成一批大型的面粉企业集团,并把面粉企业间的内部竞争所消耗的力量集中起来。协会引导各面粉企业间打破各自为政局面,优势互补,并形成较大规模联合体,有利于产品结构调整,形成区域性面粉产品特色,增强抗风险能力。同时,面粉企业目前没被政府列入行业管理的范畴,面粉企业普遍对本行业的规划、管理政策知之甚少,只能靠行业的市场运作自生自灭,协会应有计划的提出行业发展规划建议,对促进面粉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另外,行业协会可以制订一些大家必须遵守的章程,加强行业自律,实现规范经营,还有利于对添加剂进行合理控制,稳定面粉市场和开展面粉营养强化。在政府统一领导下,由行业协会作具体的调配工作,能促进面粉产品添加规范,保障食品安全,从而为面粉业的发展营造一个

良好的外部环境。

14.浅谈对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篇十四

蔡文政

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它的抗拉强度很低,但它的抗压强度很高,抗拉强度一般约为抗压强度的7%-14%,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值很低,因此,在素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的边缘部位,一般要求设计中不计算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来承担,混凝土只承受压力。尽管我们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措施,小心谨慎,按规范要求严格控制,但混凝土裂缝仍然时有出现。下面对混凝土中常出现的:沉降裂缝、温度裂缝、干缩裂缝作以浅谈。沉降裂缝

1.1沉降裂缝的产生

(1)在混凝土浇筑中。混凝土浇筑后的一段时间出狱塑性阶段,由于混凝土浇筑后振捣不密实,致使混凝土泌水硬化过程中因粗骨料沉落受到钢筋阻碍而产生沿着钢筋和箍筋方向出现裂缝。(2)在结构中。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或回填不实,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特别是在冬季,基础处在在冻土层上,冻土融化后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混凝土的结构产生裂缝。此类裂缝多为贯穿性裂缝,其走向于沉降情况有关,一般沿于地面垂直或呈30°-40°角方向发展,较大的沉降裂缝,往往有一定的错位,裂缝宽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地基变形稳定之后,沉缝裂缝也基趋于稳定。1.2防止裂缝措施 一是控制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严格控制水灰比,在浇筑时混凝土料要振捣密实。二是对松软土基、填土地基在上部结构施工前应进行必要的夯实加固。三是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支撑牢固,并使地基受力均匀。四是钢模拆除的时间不能太早,且要注意拆模的先后顺序。温度裂缝

混凝土的温度裂缝大多都是出现在大体积混凝土中。这是因为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中心温度可高达70°C),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土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同时,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

由于温度应力而形成温度裂缝的过程有三个阶段:(1)早期:自浇筑混凝土开始到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一般约为28天,这个阶段具有两个特征,一是水泥放出大量水热化,二是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急剧变化,由于弹性模量的变化,这一时期在混凝土内形成残余应力。(2)中期: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结束时起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止。这期间,温度主要是由混凝土的冷却及外界变化索引的。这些应力与早期形成的残余应力相迭加,在此期间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变化不大。(3)晚期:混凝土完全冷却以后的运转时期,温度应力主要是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前两种的残余应力迭加。温度应力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外约束和内约束(亦称自约束)。外约束指结构物的边界条件,一般指支座或其他外界因素对结构物变形的月苏。如箱梁顶板混凝土和护栏混凝土。内约束指较大断面的结构,由于内部非均匀的温度及收缩分布,后质点变形部均匀面产生的相互约束。如桥梁墩身,结构尺寸相对较大,混凝土冷却时表面温度低,内部温度高,产生温差在表面出现拉应力,在中间出现压应力。

防止裂缝的措施:一是尽量选用低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二是降低水灰比,一般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0.6以下。三是改善骨料级配,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四是在混凝土内部中在埋设降温水管,通入冷水降温。五是加强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片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一般多出现在混凝土的养护结束后一段时间或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一段时间。混凝土干缩主要和混凝土的水泥的成分、水灰比、水泥的用量、材料的性质、外加剂的用量等有关。混凝土终凝前后由于水分蒸发会引起干硬收缩,混凝土砂、石骨料基本是无可收缩的,混凝土干硬收缩主要是水泥浆体的收缩,收缩过程是由外向内。干缩裂缝多为表面性的龟壳纹状或网状浅细裂缝。如不及时处理,会变成永久裂缝,会引起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而影响耐久性。

(1)、混凝土的干缩率,与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成正比,与混凝土的用水量也成正比,水泥用量过多,水的用量过多,混凝土的干缩率就大。(2)、岩石和砂子基本上不收缩,石子成型时挤得越紧密,对抵抗干缩有益;配合比中的砂率越小,抵抗干缩的性能就越大。3.1防止裂缝的措施

一是选用科学的施工方法。二是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材料质量。三是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四是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适当延长混凝土的掩护时间。冬季施工时要适当延长混凝土保温覆盖时间。在高温天气要对混凝土的沙石骨料进行降温。

以上是对混凝土裂缝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针对新疆地区的气候,如夏季温度高、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冬季温度很低等。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我们应根据起气候特点,夏季利用昼夜温差施工。冬季尽量避免施工,或对混凝土施工进行保温搭棚、砂石料加温、水加温等措施来施工。裂缝的处理

15.浅谈对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篇十五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 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 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当前社会是科技社会、数字社会、教育社会。现在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是富有开拓创新思想的人才。而在传统模式教育下的学生是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要的, 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 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 进行新课程改革。

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一种观念的转变, 这种转变不但在于新课程本身, 更重要的是让任教的老师真地运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传统教育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 这种认识受到了挑战, 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 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教师要创造性选择和应用教学材料, 而不能跟在资源后面跑, 受其所困。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学生理解、学会和掌握新的知识并不是像填鸭般地被填塞, 而是一种重构, 在他已有知识、经验和观点上的重构。以上这些变化, 必然引起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 而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对学生的正确全面评价, 又能体现教育的客观性, 达到教育的量化标准。因此适时的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是我们面对新课程改革首先必须理清的关键。

三、新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准备不够充分。

为了实现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 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 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 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 并展开数学探究。因此教科书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 引用了许多真实的数据、图片和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 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实际问题。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充分的教学准备。教师不仅要把教材处理好、课备好, 而且要准备好一些教具、投影仪等, 条件好的学校要准备课件。但是, 由于有些农村中学的硬件条件跟不上, 教材的配套教具也不多, 而教师的自制教具又相当缺乏, 从而造成教学准备不够充分。

2. 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够。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强调让学生“动”起来, 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 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课堂气氛空前活跃, 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 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 部分教师课堂纪律难于控制, 教学任务难于完成。其实, 教学任务完不成, 并不是新课程结构有问题, 而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教学策略。教学不再是预先设计的课程方案的执行过程, 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的基础上, 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 随时地调节整个教学环节。对课堂不能调控, 主要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为此, 教师应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 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

3. 教师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 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学习状态极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能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为此, 教师要努力克服情感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质和个人魅力, 让学生身心愉快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以提高学习效率。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在所有的东西中间, 人最需要的东西乃是人。”人需要关怀需要爱, 人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师生之间也一样。中学生情感丰富, 教师在教学中要懂得以情感人, 特别是“学困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怀、爱护。

总之, 新时代的进步, 促进着教育的新形势, 同时新课标的提出, 代表着教育的进化, 指引着数学课堂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 作为新时代的教学同样也要有能善于利用新课标的教师, 其实新课标的提出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新课标”下没有优质的“新课堂”。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 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 才能稳健地推进课程改革。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摘要:现在很多学校都进行新课程改革, 每个人都讲新课改, 似乎成了一种时尚。可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呢?很多家长不能理解, 误认为减轻了老师的负担。甚至一些教师也有困惑, 总觉得现在的学生素质反而下降了, 而且越来越难教。难道是新课改本身存在问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16.浅谈对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篇十六

关键词:高中物理;作业设计;设计原则;作业类型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热潮的逐步推进,广大教师越发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形式多样的教学着实让人耳目一新,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更应引起我们重视,因为物理作业中不仅包括知识的应用和学生技能的体现,更为重要的是作业中的方法与过程及作业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果教师对物理作业进行恰当地设计,使它贴近生活,用生动的形象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减少学生由于对物理的恐惧而产生对物理作业的畏缩情绪,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

一、高中物理作业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

1.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设计高中物理作业时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设计创意作业、情景作业和学生自选作业,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2.要具有引导性

高中物理的作业设计要具有引导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联想,激发他们的情趣,唤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要有层次性

高中物理作业设计要具有层次性,要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就感,可以将作业分为基础题、能力题、提高题三种类型,以便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恰当的训练和提高。如教师可根据全体学生水平把他们分成两至三个层次,分类设计作业;也可在布置作业的同时设计适量选做题,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能力进行自由地选择。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因材施教,这显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设计物理作业的好方法。

4.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新课程不再过分偏重书本知识,而是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生活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学生的物理作业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作业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物理活动。

5.要具有互动性

物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考虑其互动性,便于师生协作交流。作业是师生交流的重要窗口,教师通过对作业的批改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

二、高中物理作业设计的类型

1.巩固性作业

教师针对课堂所学知识留给学生的课后作业称之为巩固性作业。巩固性作业必不可少,是学生对物理概念、物理定理、定律进行个人领悟、理解、内化的必有途径。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巩固性作业都是由现成练习册中的习题取代的,常常显得量太大、知识和能力要求重复、针对性和时效性不够。那么教师如何设计巩固性作业呢?笔者认为,首先,教师在设计巩固性作业时,要立足“自编自创”,以固化课堂新知识、思维和能力训练为第一要务;其次是要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充分体现新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因果联系和各种制约条件,体现物理建模思想和方法的运用;再次是巩固性作业要有利于学生物理学习自信心的培育和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在巩固性作业设计中,要以尽可能暴露学生存在的潜意识缺口为突破口,立意应符合学生的思维特征和认知现状,不必刻意地求新、求全和求难。

2.想象型作业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培养想象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可延伸、可拓展、又能提升和突出主题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如,以“假如没有摩擦”为题,展开你的想象,写一篇500字以上的科学报告。再如,你认为自然界中存在着不受力的物体吗?月球为什么能绕着地球作曲线运动?地球为什么能绕着太阳作曲线运动?请你想象一下,假如自然界失去引力,将会出现什么情况?说说看,并与同学交流。上述两例是在学习“摩擦力”“重力”的应用后,假设没有这两种力我们的世界将怎样,既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又让学生有了更大想象的空间,加深了他们对这两种力的理解。

3.补救性作业

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性和巩固性作业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暴露出的思维误区和理解误区,而精心设计的作业。补救性作业是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馈、矫正、改进的最后一个环节。尽管每届学生的成长背景各不相同,认知习惯、认知风格和认知基础有所不同,但是,学生对某一单元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上存在的偏颇是有一定规律和倾向的。补救性作业的主要来源是学生在完成巩固性作业中教师所建立的学生错题库。录入错题库的作业一般都是教师在批阅学生作业中错误率相对较集中的习题。教师以单元为板块,对错题库中的错误成因进行剖析、归类,找准其中的薄弱环节,再以单元知识呈现的先后顺序,以错题库中的习题为“变式”依据,进行补救性作业的“自编自创”。补救性作业并不是巩固性作業的简单机械重复,追求的不是以“量”取胜,而是以“质”取胜。

4.专题性作业

专题作业设计不是以学习和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为目的,而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作业设计,它包括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实验现场操作、测验、问题答辩、小制作、小发明等。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可布置学生做水果电池、简易指南针、简易测电仪、电铃等简易工具;调查学校周围噪声污染的情况并提出防治措施;调查民用电并提出节约用电的措施;调查当地用煤、油、天然气等能源消耗及对环境的影响;研究自行车中的力学问题等。

作业是培养学生素质的有利平台,因此“作业设计的针对性”是一个值得我们长期研究的课题。作业的设计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虽不能总结出几条放诸四海皆准的法则指导我们,但是如果我们一线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用心去研究学生的作业,必能找到一些规律提高作业布置的效率和效果,会使许多的学生脱离“题海”,会让各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都有所收获,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物理成绩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龚迎曙.新课程教学改革方式下物理作业的设计[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06).

2.李秋利.高中物理作业存在的问题及设计原则[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05).

17.浅谈对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篇十七

搞好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要立足于从地方实际出发,开发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看到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是不断丰富的过程,而开发目的在于重视学校师生的独特性。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就是以开发学校为历史课程的编制主体,让学校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开发供学生学习或选修的高中历史课程,它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对于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笔者想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从地方实际出发,开发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

一般讲,基本教育资源通常只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因而难以反映各个学校的特殊要求和适应各地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需求的实际变化。为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学校还应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发学校适用的历史校本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是由学校组织的对适合当地需要的活动方案进行计划、设计、创编、实施和评价的过程,是学校师生自行建设独具特色的学校课程的自主行动。它尊重学校师生的首创精神和学校环境的独特性。历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不但为学校实现自己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念提供了教育资源支持,而且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历史校本课程的资源开发,可以是教师个人或教师群体对历史课程资源创造性地研发,也可以是对已有资源的选择和改造,既可以通过长期计划加以实施,也可以是对单独的具体项目的研制,其形式和内容都是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历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基于学校和教师自主的行动,要搞好这一开发工作,首先对这一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有准确的把握,并对学校的人力和物质资源以及学校的办学环境、办学历史和教育理念等有清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社会、学生和知识三方面的历史课程资源确定开发主题。对一个学校来说,综合实践活动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最有用武之地的领域是地方和社区环境。例如,我校结合当地历史资源丰富的特点,进行历史校本开发,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取得了很好的育人成效,受到学生的欢迎。这些都可以称得上是历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好的案例。因此,认真研究当地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不断地收集和积累相关的材料,并能够经常保持对问题的`敏感,就有可能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可供开发的高中历史课程资源来。

二、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是不断丰富的过程

我们的国家是个地域广阔的人口大国,对完全统一的国家课程,我们在使用学习时,就不得不忽略其差异性而去寻求共同性。国家课程的存在,在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时候和全国集中统一的体制下是适宜的,但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多元化的今天,国家课程存在的局限性就显露无遗。正是在如此大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开展被提上教育改革的日程,得到大了家的认可。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是新的课程开发实践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证明,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包括促进变革的逻辑起点是实践者的问题而不是革新者的观念,真正持久的课程变革必须依靠实践者积极参与变革过程。

历史教师作为一个实践者,也是课程开发的核心参与者。没有历史教师的参与和开发,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就难以取得根本性的成功。正是由于大家理论上的不断丰富和一线高中历史教师的具体实践,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并且渐次推进。作为高中历史校本课程本身,其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也变得更加完善了,更加能够取得实质性的作用。所以,历史校本课程开发具有不同于国家本位课程开发、地方本位课程开发的独特理念,这些可以概括为获得中央、地方、学校等各个层面的支持;国家只是把课改的权利下放给学校和科任教师,而不是完全放弃这方面的权利,更不是完全断绝与学校、教师的联系。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要参与课程规划、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估;改变教师的传统角色,从原来的国家课程实施者转变为学校课程的规划者、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价者。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可以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开发全新的学校课程。

三、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在于重视学校师生的独特性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作用就在于能够不断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学校办学特色以及办学环境的独特性。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广大的历史教师不断参与课程决策,并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主导作用。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到开发学校的人文环境和当地实际的历史教育环境,从而也就能够更好地突出学校的特色、当地的特色,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标志着课程开发主体从上到下进行了下移,证明学校可以也应该结合当地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成为课程开发中的一员。这种形式的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在整个高中学校形成更加成熟的研究性的氛围,可以更有效地拓宽校内外交流的渠道,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结合高中历史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和育人效果。

18.浅谈对惩罚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十八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大纵湖小学

施学山

224034

摘要:惩罚教育是教育不能回避和躲闪的一个课题。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它是广泛存在的,并且是一直困惑着学校老师的。惩罚教育的理论研究一直存在,但是没有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的重视,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操作上进行一些肤浅的研究。关键词:惩罚教育 学生 体罚

关于惩罚教育的研究在目前很大程度上是教育理论探讨的禁区。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但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线教育工作者就会发现惩罚是教育必须和不可或缺的。对此完全回避肯定是不当的想法和做法。本文就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惩罚教育进行一些探讨,以抛砖引玉。

对惩罚教育理论的再回顾

中国古代《易经》认为,在对儿童的教育上,适度的“小惩”即可“大戒”。以达到教

育的目的。禅宗中的“当头棒喝”更是说明惩罚在教育中的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檀传宝教授态度鲜明——“赏时当赏,罚时当罚”。他认为,奖赏和惩罚是教师的专业权力,剥夺教师的专业权力是不理性的。就如同我们不能剥夺医生开处方、动手术的权力一样,教师的奖惩权也不能剥夺。“学生犯错误,教师去惩罚,是教师的岗位职责。当罚不罚的老师是‘缺德’的老师。”

英国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也对惩罚作了精辟的论述。他在反对过度惩罚的同时,认为不能放弃惩罚,而且在特殊的情况下,还要借助棍棒惩罚。什么是特殊情况呢?他说:“有一种过错,也只有这种过错,我认为是应当受到棍棒惩罚的,那就是顽固,或者反抗。”而“一旦发现了顽固即公然地反抗时,我们便不能假装不知道或不予理会,而必须在它初次出现时就去加以克服与控制,只是必须小心,不要弄错,必须看准它的确是顽固而不是别的东西”。

早在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就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的天性,但是并不排除使用惩罚。在其名著《大教学论》中,专门用一章来论述惩罚。夸美纽斯认为:严格的纪律是必须的,学校没有纪律犹如磨盘没有水。他以“树木如果不去常加修剪,它们便会回复到它们的野生状态”做例子,强调惩罚的重要性。他又拿渔夫捕鱼做比喻,论述惩罚的艺术性,一方面教师通过惩罚使犯错误的学生产生畏惧感,同时要运用温和与情爱的方法使之乐于接受,犹如“渔夫用网到深水里去捞鱼,他不独用铅块悬在网上,使它沉下去,而且把橡木系在网的另一端,使它能够浮到水面。”同样,教育工作者若想把青年“捞入德行之网”就必须将这两种方法巧妙地结合起来。

20世纪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其共产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中,对惩罚教育作了深入的全面的论述。他对当时有一些人认为的“惩罚有害无益,惩罚只能培养出奴隶”,“纵然可以使用惩罚,但如果你惩罚了学生,那你就不是一个好教师,凡是不用惩罚的教师,才是良好的教师”的理论进行了严肃的驳论。他指出,所谓“惩罚是培养奴隶”的观点,实际上只是单纯从生

物学、心理学角度进行的简单推论。惩罚虽然可能培养出奴隶,但也可以培养出自由和出色的人来,而且愈是优秀的人,因为对其的要求更为严格,所以愈是可能受到惩罚。“不用惩罚的教师才是良好的教师”的观点,只是那些不接触实际工作的教育家的看法,这会使教师无所适从,而且会使教师变得矛盾、虚伪:为了表白自己是好教师,于是在该采用惩罚时也不愿使用任何形式的惩罚。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如果教师的良心、教师的熟练技术和教师的信念说明他应该使用处罚时,他就没有权利拒绝使用惩罚。”

卢梭和斯宾塞都主张自然惩罚,让儿童为自己犯的错误承担责任。即便以尊重儿童著称的现代教育学家杜威也认为,儿童必须像一个整体统一的人那样过他的生活,能够忍受失败和引起的摩擦,必须接受有关领导的教育,也必须接受有关服从的教育。

由此可见古今中外教育家都不否认惩罚的教育价值。在今天强调“尊重儿童”的时候,极有可能被“赏识”冲昏头脑,认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学生只能表扬,不能批评,更不能惩罚。但事实上正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所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现实中教师不敢使用惩罚的方式,一味的宽容,这并不说明每个为人师者都会自觉地与惩罚教育划清界限,彻底摒弃它,相反,惩罚教育正以一种背离其原有科学性的形式时常出现于一些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超出其合理的使用范围,损害学生的合法利益。那就是在具体教育教学实践中屡次出现的体罚和变相体罚,心罚学生。而这样的新闻有时是触目惊心的,甚至是让人难以想像的,这是对学生身心的巨大伤害。这更是对惩罚的误解,但实际上出现的这种情况,并不是废除惩罚的理由,恰恰相反,需要我们正确地对待惩罚,为惩罚进行合理的定位。

惩罚教育存在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著名政论家、出版家邹韬奋在中华职业学校任英文教员,对学生犯错误就采用“罚站教学法”,当时华罗庚就是邹韬奋的学生。原来上邹老师的英文课,学生第一次答不出问题,就罚在原位站;第二次答不出,罚到台上站;第三次答不出,罚到放在台上的那张桌子上面站。二十多年之后,华罗庚做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他也有一门训练孩子的“绝招”,被人称为“把学生挂在黑板上”。他叫学生在黑板上演算,学生演算不出,就不许离开。据说有一位如今在数学界独当一面的学者,当年曾被华罗庚“挂在黑板上”两个小时,而这还不是最高纪录。这两位大学者对学生都是一样的严格要求,并实施教育惩罚。

江苏淮安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就是一家以惩罚教育为特色的教育机构。“徐向洋教育训练法”也因其科学性、独创性、有效性,得到了专家和学者的认可,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应。徐向洋谈及成功经验时认为,教育应该是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生命教育、挫折教育、惩罚教育等多种教育手段的灵活运用。他举例说一个懒散的孩子袜子没有及时洗,管带老师就找来一盆袜子,盯着他反复洗了一个小时。从此,这个宿舍的臭袜子味没有了,该学生后来还成了卫生标兵。一个女生初来乍到,这也不吃,那也不吃,菜有一点辣就大发脾气。食堂就连续一个星期在所有菜中都放了点辣,终于改掉了她挑食、任性的坏毛病。晚上熄灯后,有几个学生还喋喋不休,影响他

人休息。夜半时分,一声紧急集合哨把学生集合起来,众目睽睽之下,说话者被要求围着操场跑几圈,结果再没有人敢开“卧谈”会了。

徐向阳为惩罚教育开了一盏绿灯,获得了成功。以惩罚教育为特色的教育工作室也如雨后春笋,在更大意义上赢得了现代人们某种程度的认可。《中国教育报》有篇北京外国语大学顾小存教授的一篇文章:《学美国交规有感》,其中他有这么一段感慨: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在走上人行道之前,总是碰到汽车在给行人让路,除了所谓美国司机素质高的解释,其实有着深厚的法律基础。殊不知在美国违反交通规则的惩罚是十分严厉的,在没有造成事故的情况下,故意违规的罚款动辄上千美元。

《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谈到,在美国,学生如将学校认为不宜带进的东西带进学校内,如传呼机、手机等,学校将一律没收,并且不再还给学生。他们强调学生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必须以尊重他人、严格遵守社会公德为前提,对因自己的过失或故意行为而产生的后果必须有承担责任,接受惩罚的勇气。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学校和社会施行的是惩罚教育,但这种惩罚教育明显提升了美国人的文明素质。

《国外好学生是个什么样》中提到:法国中学对学习极差的学生,经班级理事会(成员由校长、教务长和该班所有任课老师等组成)投票决定可给予留级处分,犯了严重错误的会受到开除处分,对犯了打架斗殴、迟到、旷课等小错误的,将受到节假日必须到学校反省补课或做作业的处罚。英国中小学生如无故旷课,不仅会受到严厉批评,还将对其父母处以5000镑以下的罚款。

韩国在1998年明确规定禁止教师对学生的体罚行为。但由于种种原因,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于2002年6月26日公布一项名为“学校生活规定预示案”的方案,对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例如学生服装、头发的样式不符合规定的要求,允许教师在规定范围内进行一定程度的体罚。

从以上并不是很详细的资料可以看出惩罚教育对于教育的不可或缺性,存在的必要性,合理性。素质的提高是不可能完全依靠说教和鼓励的。说教和鼓励所起作用的前提是受教育对象必须具备极高的教育悟性和迫切希望提高和改变自己的欲望。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可以对错误采取宽容,对学生采取赏识的态度。陶行知的三块糖的故事,应该是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知道的,这是赏识教育的经典案例,但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如果不分对象都采用这样的教育方法,那结果的不如人意肯定是必然的。要知道,不分青红皂白的大肆宣扬赏识教育本身就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而现在,许多专家过分提倡 “赏识”教育、“激励”教育,极力回避惩罚教育,认为处罚只能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丧失上进心和改正缺点的动力。当然这一点的提出有具体的国内和国际背景,有政治上的考虑,但是完全回避惩罚教育就是不可取和不正常的了。而目前的教育现状是:由于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压力和社会舆论对教师的非理性要求,现在的老师越来越不敢批评学生了。同时由于学生的不配合和某些社会舆论对老师的扭曲性监督,使得老师对学生的正常管理也可能做不到。这样的事例在报纸或者其他媒体上是经常看到的。有一个应该是流传很广的事例:即南方某市一中学生在课堂上公开打手机,数学老师当即没收了该学生的手机后,第二天即被该学生指使的人打成重伤。此后竟有媒体振振有词地评论:“教师可以劝学生停止打手机,但没收学生的手机,则属侵权行为。而邱淑娥事件更是众所

周知的一个教育的悲哀。

试想:在面临以上教育困境时,教师该如何抉择?仅仅能以“赏识”教育、“激励”教育来解决吗?没有惩罚性处罚手段,没有教育的法治化,教育的出路在哪里?人才怎么培养?素质如何提高?21世纪中国“科教兴国,人才兴国”的战略任何实现?

惩罚教育的本质及科学含义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化,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这一概念加以考察,不难理解惩罚教育的本质:惩罚教育本质是法制教育的范畴,是受到法律的保证的,但是这一概念的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提出具体可操作性的措施,并且实施的范围仅是针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有很大的局限性。

关于惩罚教育的科学含义,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这样讲:“我说的惩罚有几个观点,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这一点必须意识到,弄不好会伤害人,必须要因人而异、适度。我认为越要惩罚,越要尊重。”“并不只有赞赏才能给予孩子自尊与自信,惩罚更需要尊重与信任,要特别小心地为对方着想,要顾及对方的承受力、尊严,不要让对方难堪。教育的前提是了解,了解的前提是尊重,不能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从这段谈话中不难看出,教育中的“惩罚”,是在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关注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采用恰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学生进步的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

惩罚教育的一些方法和手段

惩罚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在学校教育中,老师对学生的惩罚,目的是使学生改正错误,提高自我。所以最重要的是不要为了惩罚而惩罚,应该带着最大的爱心去惩罚。要采取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方法,要采用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手段,要以充满爱意的姿态实施惩罚。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确定整个惩罚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具体来讲有以下的一些方式方法。

一、自然惩罚法

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说教对于孩子的作用是很有限的,但是学生如果自己有了切身的体验就不一样了。例如:学生的作业不认真,提醒多次也没有什么作用,那就不要再提醒,就让他们承担在考试中因为不认真而导致分数很低的后果。老师此时就可以借机教育他们以后做题要认真。当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用自然惩罚法比其他很多惩罚的手段效果要好。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劳动惩罚法

在对学生充分尊重的基础上,对一些不是很大的错误,可以采用这样的一种惩罚手段。劳动的形式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主要目的要让学生能够明白犯了错误就要受到惩罚这一基本的理念。劳动惩罚贴合学校的实际,也贴合学生的实际,如果学生能够真正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们是乐意为自己的班级和学校劳动的,但是在具体的惩罚中要注意不要让学生做超过自己生理和心理承受范围的劳动。

三、写作惩罚法:这一惩罚法是日常常见和常用的手段。学生在自我的剖析中,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能够明白自己的不当言行,能够体会到老

师和尊长的教育。在写作中可以直面自己的灵魂,直面自己的错误,能够和自己进行直接的对话。这样会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能够使学生真正的从心底里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这要比老师的空洞的说教要好多了。

四、娱乐惩罚法:中学阶段的学生犯错更多的是行为失控,规范不够,有的学生在不经意中违反了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如果程度较轻,老师在处理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机会,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会把握行为。比如说迟到,我们可罚其在适当的时候为全班唱一首歌,最好是有教育意义的歌,这样做一来可以告诫当事人“犯错必究”,二来可以让其他同学感同身受,大家共勉,三来可以让全班得到一时的轻松,感受集体的亲情温馨。这种方法如果使用得当,起的效果是十分的好的。但是要注意的是这样的方法最好对层次高一些的学生使用,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的。

五、奖励惩罚法:学生犯错,有时是自己能够马上就能意识到的,对于这种情况,老师不要急于批评、惩罚,但又不能置之不顾,最好的方法是以“奖”代“罚”,使学生在老师善意的惩罚中明白自己的错误,体会老师的苦心,激化学习的兴趣。如让学生当一回“助理班主任”、帮学生做一道较难的练习题、慰问一次孤寡老人等,这样,既达到了惩罚教育的目的,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效果一定不错。

六、处分惩罚法:纪律处分无疑是对学生违规行为众多惩罚方法中最为严厉的一种。在操作切忌的就是简单粗暴,那样会使学生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甚至会破罐子破摔,使惩罚失去它的本意和功能。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兼顾和确保两种价值取向并存,这将有助于维持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管理秩序,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更好地保障被处分学生的合法权益。纪律处分是一种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管理手段,其核心在于促使学生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因此,在操作上,必须杜绝学校单方面作决定,学生被动接受的行为,而应让学生、家长参与其中,让处分的过程成为一种说服教育、澄清事实、明辨是非、成长提高的过程,只有这样,惩罚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总之,惩罚教育是一个值得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认真探讨和深入研究的课题,在理论和实践的操作上都是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的。

参考书目: 丛林

《浅谈惩罚教育》

辽宁教育2003年6期

庞仕坚 《浅谈“惩罚教育”》广西教育2001年2期

马卡连柯

《论共产主义教育》

刘长松

杨慕之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傅任敢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年版

张焕庭主编

上一篇:沪教版语文八年级上下一篇:一到二年级看图写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