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发展趋势

2024-08-16

云南农业发展趋势(共14篇)

1.云南农业发展趋势 篇一

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发展趋势

要把云南建设成一个民族文化大省,首先要了解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云南是中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境内26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社会历史发展特点和文化传统.特别是在今天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它们已不可避免地向现代文明靠拢,并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作 者:李艳 金国兴  作者单位:云南财贸学院党委宣传部、法学系,云南,昆明,650221 刊 名:学术探索  PKU英文刊名:ACADEMIC EXPLORATION 年,卷(期):2002 “”(1) 分类号:G03 关键词:云南   少数民族   语言文化   趋势  

2.云南农业发展趋势 篇二

当前, 国外在水资源高效利用方面有很多宝贵经验, 法国在各流域建立流域管理局和流域水资源管理局, 统一规划和管理水资源, 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以色列的喷滴灌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大面积推广, 有效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2]。

1 云南省水资源概况

水资源总量由河川径流量和浅层地下水两部分组成, 云南省河川径流量为2 210亿m3, 全国位居第三, 水资源量人均5 006 m3。云南省本区水资源量澜沧江最大, 为517亿m3, 往下依次为红河472亿m3, 长江450亿m3, 怒江280亿m3, 伊洛瓦底江263亿m3, 怒江239亿m3。入境水量为1 943亿m3, 出境水量为4 070亿m3。截至2011年底, 云南省己建成兴利水库将近5 600座, 拟投入使用的坝塘近4.51万座, 新旧引水提水工程达3.11万处。云南省境内虽建成多座水库、塘坝、引水提水工程, 但由于云南地形复杂, 使得建成供水工程分布不均, 云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严重受约[3]。

2 云南省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2.1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云南省地处我国的云贵高原, 纬度较低, 属于典型的低纬高原, 因此气候也相对复杂, 又因海拔相差大, 使得云南省具有类型多样的气候, 垂直气候明显[4]。据调查显示, 云南省大型水库仅占全部水库及塘坝总库容的14%, 中小型水库占80.1%, 并且渠首的设计流量仅为2 m3/s。其供水能力也仅占了总体引水工程的9.1%。从装机容量来看, 装机容量在500 k W以上的提水泵站仅占到提水工程供水总量的33.1%。由此看出, 云南省水资源分布极其不均匀。

2.2 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红河源头在云南省境内, 土地长期以来利用的不合理, 加上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据统计, 云南省水土流失面积高达14.2万km2, 土壤流失量每年超过5亿t, 是全国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2008年的监测结果显示, 全省范围内Ⅰ~Ⅲ水质的河长7 834 km, Ⅳ~Ⅴ类水质河长1 240km, 劣Ⅴ类水质河长1 465 km;Ⅳ类以下水质河长占25.7%。滇中地区是劣Ⅴ类河段的主要分布区[5]。

2.3 水资源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不完善

滇中作为云南省的主要经济区, 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已成为影响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云南全省地表水的供水总量中不难看出, 蓄水工程、引水工程共135.98亿m3, 分别占供水量的92%。但由于渠道漏损、工程设施老化等问题, 造成地表径流的调控能力低下, 供水保证率较低, 供水安全保障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全省农业节水灌溉面积近50万hm2, 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0.1%, 灌溉水利用系数仅0.5左右, 城镇供水管网损失率高达20%~30%[5]。

3 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1 必要性

云南省水资源总量很丰富, 但年际间丰枯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开发难度大[6]等问题, 严重制约着水资源的利用率。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人们对水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云南省主要的经济带滇中等主要经济区, 资源性和工程型缺水一直以来困扰着其经济的发展, 水质恶化问题日益加剧。根据国内外多年节水实践表明, 单纯依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把节水意识深入到群众中, 建立节水型的社会, 加强用水管理[4]。“十二五”以来, 国家提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共同发展的目标, 为响应国家政策, 云南省必须发展特色高原农业。但由于地理位置及气候的原因, 在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必须注重节水高效农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云南省向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发展。

3.2 可能性

农业高效灌溉是国家扶贫攻坚保障粮食安全的要求。全国11个连片特困区综合发展指标体系聚类分析揭示, 涉及云南的滇黔桂石漠化片区、滇西边境片区、乌蒙山区都处于第3类发展水平。为达到2030年全省农田有效灌溉率提至34.6%的目标, 国家未来几年将会加大对西南地区的财政扶持。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在建的泛亚高铁线路完工, 昆明到达各国首都的时间降幅为58.01%~81.55%[1]。但东南亚国家的水果及其他农产品大量进入云南省后, 将对云南省的高原特色农业造成巨大冲击, 为云南省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提供机遇与挑战。根据2012年国家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国发[2012]3号) [3]等指出南方地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也为云南省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4 云南省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发展方向

4.1 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规划

结合“南方地区农业节水减排先行先试”在云南澄江灌区取得的经验, 推广节水灌溉制度、水肥高效利用技术, 建设喷微灌、管道输水工程及小型灌溉水源。确定重点发展区域为: (1) 九大高原湖泊环湖灌区; (2) 全省46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 己建10个、在建3个以供水为主的大型水库径流区; (3) 12个己建、3个规划 (柴石滩、麻栗坝、耿马) 大型灌区; (4) 节水灌溉发展初具规模的中小型灌区。预计全省2014—2020年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7.73万hm2, 综合节水率22%, 增产、增效、节肥、节劳和节地等的年综合效益约26.98亿元。

4.2 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趋势

根据滇中等灌区的作物种植现状调查可知, 新时期农业发展的目标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加快发展特色农业、节水农业等来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此应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针对云南省作物调整准则为:根据当地水量情况适当地选择一些耗水量少、产量高的农作物;云南省地处低纬高原, 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 结合作物品质及市场需求, 种植针对性较强的农作物;烟叶是云南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 加强烟叶品质的同时可适当减少种植面积[7]。

4.3 农业灌溉用水的非常规水资源利用

云南省发展山区集雨节水灌溉已有40 a历史, 但能正常使用的很少, 没有长期可靠的水源是最关键的问题。围绕昆明、曲靖、玉溪、大理等城市群发展的都市农业, 存在与城市生活、工业、传统农业及河湖生态等的用水竞争问题[1], 以及今后规划新建的大中型灌区, 都应结合城市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再利用工程布局, 建设生态节水型灌区, 将出流稳定、有机污染物较多的城市尾水深度处理达标后配置给城郊的农庄, 采取再生水与清洁水分时段交替灌溉有机蔬菜、花卉、稻田、湿地等, 既满足了都市农业的水肥综合利用, 又削减了尾水携带污染物的入河 (湖) 量。

5 结语

通过对云南省水资源综合效益的分析, 揭示了云南省在水资源高效利用方面还存在着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水资源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按照国家关于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 水资源优化配置及高效利用建设任务还很重。围绕高效节水灌溉, 云南省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还需要在水资源利用规划, 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 水联网平台和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寻求突破, 为更好地实现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和节水减排提供支撑

摘要:云南省受纵向岭谷和低纬高原气候的交互影响, 又受全球气候影响, 使得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为不均。为响应国家扶贫攻坚和西部开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决策, 并针对西部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等问题, 对云南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发展趋势及方向进行探讨, 为今后云南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三条红线,水资源,高效利用,高原农业

参考文献

[1]解桂英, 顾世祥.新时期云南高原农业灌溉发展趋势研究[J].人民长江, 2016 (10) :20-24.

[2]张金萍.水资源高效利用理论与核算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07.

[3]马平森.基于用水总量与效率控制的云南省水资源配置[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15 (1) :49-53.

[4]谢波, 周云, 顾世祥.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云南省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3) :42-47.

[5]王建春.云南省水危机及对策措施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0 (12) :52-56.

[6]顾世祥.云南省用水定额标准制定研究[J].节水灌溉, 2012 (11) :46-49.

3.云南温泉旅游发展启示 篇三

温泉旅游是体验经济背景下重要的旅游产品,是我国旅游业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过渡的重要实践。云南地热温泉资源丰富,现已开发了众多的温泉旅游度假地,但是开发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温泉衍生品开发不足、文化特色不鲜明等方面的问题,笔者从云南温泉旅游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建议三个方面来探讨云南温泉旅游在全民大休闲的旅游背景下该何去何从。

温泉旅游是以沐浴温泉为主要内容,以体验温泉、感悟温泉文化为主题,从而达到养生、休闲、度假目的的旅游活动。温泉因其巨大的医疗养生价值而为世人所关注,成为休闲度假的首选热点。纵观国内外温泉旅游的发展史,温泉旅游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简单的供人泡浴的汤池,慢慢演化成了具有更多复合功能的综合型旅游度假区。在全民大休闲的旅游背景下,这种综合性的旅游度假区可以更充分的满足人们旅游、休闲、度假等多方面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度假区温泉产品开发过程中要注意温泉文化产品及其衍生产品的开发,这将是决定现代温泉度假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云南温泉旅游起步较早,在建国初期,政府便成立了工人疗养院、干部疗养院等机构,为工人、干部等提供疗养等服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云南旅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温泉地得到了开发,云南温泉的美誉可谓举世瞩目。纵观云南旅游发展史可知,云南温泉旅游兴起的原因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温泉资源丰富,类型繁多。云南拥有丰富的地热温泉资源。从数量上看,根据相关资料统计,云南省温泉区共1400余处,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温泉分布广,数量多,云南省绝大部分县市均有温泉出露。从类型上看,云南温泉以重碳酸泉为主,其次为碳酸泉及硫酸泉。从泉温上看,低温泉、中温泉、高温泉、过热泉种类齐全。云南温泉数量之多、温度之高、流量之大为全国之冠,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开发历史悠久,温泉文化底蕴厚重。早在元代便有史籍记载称“云南诸郡汤池一十七所,惟安宁州者为最,石色如碧玉,水清可见毛发,虽骊山玉莲池远不及”。明代徐霞客在其著作《徐霞客游记》中对安宁、曲靖、腾冲等地温泉进行描述。这些相关记载为云南温泉旅游的文化体验开发提供了非常详实的史料依据。

旅游资源多样,自然生态、人文风情、温泉度假相得益彰。彩云之南,山川秀美,既拥有复杂多样、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也拥有特色鲜明、丰富多样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宝库,为温泉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生态+温泉、人文+温泉、生态+人文+温泉”等可供选择产品开发模式将增强云南温泉旅游的特色,提高竞争性,同时也为解决温泉资源同质性较高这一问题提供思路。

区位优势明显,地缘纽带作用显著。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疆,具有内连我国内陆腹地,外通南亚、东南亚,联通太平洋、印度洋的地缘优势。云南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下连接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是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同时,大湄公河区域经济合作、中越经济走廊等区域性合作的推进,必然会使得云南旅游业融入南亚、东南亚旅游圈,实现客源市场的共享。如此优势的区位条件,为云南旅游客源市场的开辟指明了方向,也为云南温泉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客源基础。

但是我们在长期温泉旅游策划规划的实践过程中发现,云南温泉旅游存在着以下诸多方面的问题。

多为洗浴文化产品,温泉文化产品及衍生产品开发不足。云南温泉旅游地对游客的温泉产品需求以及温泉地各项旅游资源考察不足,多存在温泉产品功能单一,只注重温泉的洗浴功能,对温泉文化产品开发较薄弱等问题,这对于云南丰富多样的自然人文资源是种极大的浪费。在游客需求多样化的今天,没有可供游客体验的温泉文化产品与衍生产品是云南温泉旅游健康发展的一大制约。

社会经济欠发达,缺乏建设资金。云南属于我国经济欠发达区域,2014年,中国30省份,云南的GDP排名为第19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温泉旅游又是需要大量资金注入的项目,温泉景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成本高。因此,虽然云南拥有1400余处的资源,但目前真正开发利用的仅100多处。建设资金的缺乏成为制约云南温泉旅游的重要因素之一。

温泉多处边远地区,交通设施不完善。云南地形地貌复杂,山脉纵横,高原山地并列,山高谷深。在变换的地形中,散布着1400多处的温泉资源,而很多高品质的温泉资源往往为复杂的地形地貌所包围,交通不便,可进入性差,如滇西北的横断山区等。因此,如何突破地形地貌对温泉地的封锁成为云南温泉旅游发展的一个难点。

产品开发模式雷同,地方特色不明显。休闲时代及体验经济的发展,对温泉旅游产品的层次性、功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纵观云南现有的温泉旅游产品,要么只是进行简单的开发,提供简单的泡浴设施,要么就是一味的追求国外高大上的开发模式,讲求时尚、讲求奢华。这些开发模式并没有与云南本身自然、人文特色相融合,使得云南温泉旅游产品整体上较单一,特色不鲜明,层次感不强,市场竞争力不足。

温泉旅游产业链不完整,未形成大温泉度假区观念。云南温泉旅游目的地开发过程中并未形成大温泉旅游度假区的观念,项目落地规模小,而且多为洗浴、疗养等产品,功能单一,未能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体、学、疗、养……”等诸多功能齐全的温泉旅游产业体系,以至于游客在泡完温泉后便离开去往别的产业相对健全的目的地游玩、食宿。

针对以上问题,秉承“策划的核心,是为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设计一个需要的产品”的策划理念,昆明艺嘉旅游规划设计公司团队在实践中提出了较为完备的解决方案。

首先,做精温泉文化产品,开发温泉文化衍生产品。2015年,昆明艺嘉旅游规划设计公司在《中国“西部大峡谷”温泉花海养生旅游区改造提升及开发运营策划》中完美的解决了温泉文化产品及文化衍生产品的开发设计工作。通过对西部大峡谷进行实地调研,深挖出当地温泉休闲、健康文化、库区山水、云南民族文化、水上时尚娱乐等系列温泉文化,针对成渝市场及其他市场游客不同层面的需求,创新以“温泉+实景演艺”“温泉+云南民族文化展示”“温泉+度假酒店”“温泉+旅游特色购物”“温泉+养生、养老地产”等为代表的“1+X”温泉文化产品开发模式,形成了温泉实景演艺、温泉洗浴体验、温泉休闲度假、温泉水上游乐、花海温泉度假、温泉康体养生等系列温泉文化产品,打响了“生天堂醉水富,芳香西部大峡谷”的品牌,推动了西部大峡谷温泉旅游的快速发展。

其次,拓宽温泉地旅游功能,加快产业融合。针对目前云南温泉产品功能单一的问题,应拓宽温泉产品功能,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体、学、疗、养……”等诸多功能齐全的温泉旅游产业体系。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与特色农业、民族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以温泉小镇为代表的温泉旅游度假区新范式。

再次,拓宽资金渠道,扫平发展障碍。依托云南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以桥头堡战略、“一带一路”以及“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战略为契机,积极改善云南投资环境,制定优惠政策,形成政府财政扶持、企业投资、引进外资、银行贷款、民间融资等多渠道的融资体系,为温泉旅游产业的发展扫平障碍。

最后,做好策划、规划工作,建设保护并举。“策划指导规划,规划落实策划中的项目”是温泉地开发的原则。要完善温泉地相关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为游客的旅游活动提供便利。在温泉地的规划建设上,要实现从孤立的规划开发到与周边自然、人文相协调的基本观念的转变,保护、改善温泉地生态环境,提高温泉地景观质量,实现温泉地空间上的协调发展。要加强对温泉水源地的开发保护,有度、有序开发,促进温泉地的可持续发展。

4.云南桥头堡发展 篇四

“中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国务院即将出台《关于实施“中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的指导性意见》,“‘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对于提升我国沿边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促进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加快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2009年,胡锦涛在视察云南时指出,云南要“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推动对外贸易、利用外资、企业走出去上水平,尤其要充分发挥云南作为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重要陆上通道的优势,深化同东南亚、南亚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沿边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2009年8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等部门组成调研组两次赴滇调研;2010年7月,国家46个部委组成联合调研组,就制定桥头堡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专项规划赴云南深入调研。现在,随着规划出台,云南在“桥头堡”战略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云南在“桥头堡”战略中还须破解怎样的难题?

三重战略深意[/I]

“桥头堡战略”,是我国最大的机遇。所谓“桥头堡战略”是指推进我国向西南开放、实现睦邻友好的战略需要,也是云南推进“兴边富民”工程、实现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现实需要,对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在昆交会期间,美国联邦快递集团亚太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云南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对东南亚、南亚地区的辐射功能,拥有国内首屈一指的民航运输网络。联邦快递将积极开拓云南物流市场;泰国TCC集团投资3亿元人民币引进洲际酒店管理集团改造装修并管理邦克酒店和樱花酒店项目;新加坡三德集团更是投资3000万美元将中国总部从福建搬迁到昆明项目„„云南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将有效拓展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市场,进而拓展到西亚和非洲东部等印度洋沿岸地区,云南的通道优势将转化为切实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无限商机

“桥头堡”建设不同于我国其他的区域发展规划,其在国家战略、地缘政治与周边外交、沿边开放与能源安全、推动西部大开发和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发展等方面,具有多重战略意义。

一是贯彻落实中央“周边是首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邻、安邻、富邻”的重要外交方针,营造稳定的周边环境,深化我国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互利合作。推进这项战略,有利于深化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和友好合作,确保国家的长远战略利益。

二是提升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完善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开辟新的从陆路连接印度洋的贸易和能源资源通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边地区的开放和发展滞后于东部沿海地区。打通从云南到缅甸的交通和油气管道,可从缅甸西南海岸直通印度洋,有利于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

三是为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推动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随着“桥头堡”建设的推进,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省市将由内陆边远地区变为开放前沿,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改变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封闭落后的面貌。“桥头堡”建设条件成熟[/B] 云南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桥头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云南毗邻缅甸、老挝和越南等东盟国家,边境线长达4000多公里,自古以来就是通往东南亚、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国家的重要通道。由云南通往印度的“史迪威”公路在“二战”时期就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目前,云南通往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通道已经初具雏形,与泰国、越南、老挝和印度均建立了多边会商机制。云南与东南亚、南亚贸易额达40%,同周边国家经济技术合作位居全国前列。东南亚、南亚在云南的留学生近8000人。

“桥头堡”建设已被确定为云南新时期三大战略发展目标之一。在2009年底举行的云南省委八届八次全会上,云南省确立了“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三大战略目标。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思路中提出,要紧紧抓住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历史机遇,不断拓展开放空间,全面提升开放质量和水平。

面向印度洋的建设思路[/I]

关于桥头堡建设的区域指向。我国向西南开放,主要是面向印度洋开放,即以东南亚、南亚为重点,辐射印度洋沿岸,延伸至西亚及非洲东部等广大区域。这些区域涵盖55个国家,总人口28亿,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市场。与我国东部“引进来”为主的开放不同,我国向西南开放是以“走出去”为主的开放,是以发展中国家相互合作为主的开放,需要做多方面的政策创新和探索。

桥头堡建设的战略定位概括为:

一是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大通道;

二是我国沿边开放开发合作的试验区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

三是外向型的特色优势产业基地;

四是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示范区;五是西南重要流域的生态安全屏障。为此,围绕建设“通道、基地、平台、窗口”,云南省提出力争通过两个五年规划的努力,把云南建成名副其实的桥头堡。

一是加快建设国际大通道。构筑与东南亚、南亚以及印度洋沿岸国家互联互通的交通、油气、电力、通讯等国际通道和枢纽,建设滇中经济圈、沿边开放经济带和昆明至仰光、昆明至曼谷、昆明至河内、昆明至加尔各答等经济走廊。二是打造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把云南打造成为外向型出口加工贸易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清洁新型载能产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三是完善开放合作平台。深化与东南亚、南亚的全方位合作,积极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升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办好昆交会、南亚国家商品展、积极创办中国-南亚博览会等各种会展和论坛。

四是建设文化交流窗口。稳步推进教育、医疗、体育、旅游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合作,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活动,使云南成为展示中华文化、增进了解互信、促进国际友谊的示范窗口。多重挑战交织多重机遇[/I]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云南仍然存在发展不足、发展不快、发展不平衡、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桥头堡建设面临多重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云南通往东南亚、南亚的交通网络尚不完善。全省面积近40万平方公里,但铁路通车里程仅2000公里,网密度排名位于全国倒数第2位,货物请运满足率长期仅20%左右。全省规划建设高速公路6000公里,建成运营的不到3000公里,沿边公路网亟待完善。水资源总量大但利用率低,去年特大旱灾充分暴露了水利设施的严重滞后。口岸建设还需要加强。

二是经济实力比较薄弱。在全国产业分工格局中,云南长期处于资源供给地位,资源优势远未转化为经济优势。云南人均生产总值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4%,居全国第29位。去年地方财政收入871亿元,财政自给率仅38%,可用于建设的财力不足。全省129个县市区中,有73个国家级贫困县和7个省级贫困县,截至2009年底还有贫困人口555万人,云南边境一带、乌蒙山区、哀牢山区、石漠化地区和迪庆藏区等地集中连片贫困现象仍然严重。

三是边境维稳任务艰巨。东南亚、南亚长期以来是世界政治敏感地区,也是各方势力争夺的热点地区。跨境犯罪、移民走私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均对我边境安全造成影响。

序列二:国务院最新文件精神

2011年5月6日,国务院批准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意见主要精神解读如下:

培育滇中地区成为经济增长极

根据《意见》,要提升滇中城市经济圈的辐射带动能力,将滇中地区培育成为云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即加快建设以昆明为中心,包括曲靖、玉溪、楚雄的滇中城市经济圈,使之成为重要的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全国重要的烟草、旅游、文化、能源和商贸物流基地,以化工、有色冶炼加工、生物为重点的区域性资源深加工基地,承接产业转移基地和出口加工基地。

在产业布局上,加快昆明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商贸流通、信息、旅游、文化和综合服务功能,充分发挥面向东南亚和南亚,服务广阔腹地的西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作用;加快曲靖煤电及新能源基地、重化工基地、有色金属及新材料基地和省内交通枢纽、物流中心建设;加快玉溪装备制造业发展,建设休闲旅游基地;加快楚雄绿色产业基地、冶金化工基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建设。大力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建设,加快滇南、滇西城市群发展,合理引导滇东南、滇西南、滇西北、滇东北城市布局。

可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意见》明确,待具备条件时,建设中缅瑞丽—木姐、中越河口—老街、中老磨憨—磨丁跨境经济合作区和麻栗坡(天保)、耿马(孟定)、腾冲(猴桥)、孟连(勐阿)、泸水(片马)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瑞丽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按程序申请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规范并促进边民互市贸易区(点)的发展,积极发展保税物流、跨境旅游。

三条经济走廊内联外通

完善三条对外经济走廊:依托昆明—河口高速公路及国际航空港,加快推进昆明—河内经济走廊建设;以个(旧)开(远)蒙(自)城市群和河口为载体,重点发展以现代物流、矿产开采加工和烟草生产加工为主的产业集群,与南宁—河内经济走廊、环北部湾经济圈协调互动、合作发展;以泛亚铁路中线、昆曼高速公路及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为依托,稳步推进昆明—曼谷经济走廊建设。

增强对外经济走廊的纽带作用,以南昆铁路、云桂铁路、广昆高速公路和西江航运干线为依托,建设昆明—文山—广西北部湾—广东珠三角经济走廊,重点发展特色旅游、生物医药及矿冶加工产业;以成昆铁路、沪昆铁路和沪昆客运专线、内昆铁路、渝昆高速公路和兰州至磨憨213国道为依托,建设昆明—昭通—成渝经济走廊,重点发展清洁能源和石油化工产业;以滇藏铁路、滇藏公路为依托,建设昆明—丽江—香格里拉—西藏昌都经济走廊,重点发展矿产资源、可再生清洁能源、雪域高原民族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支持昆明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

推进现代物流服务和信息平台建设,把昆明建设成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在昆明逐步培育和建设国际性矿业交易综合市场。支持把昆明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增加云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数量,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签订双边本币结算协议,建立双边银行间的支付清算机制,为双边贸易、投资提供支持。

推进贸易投资使用人民币,加快自由兑换进程。支持符合条件的云南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及集合票据。鼓励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进行风险管理。支持云南举办国际公路自行车赛

为推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要充分利用和挖掘云南自然和文化历史资源,形成滇中昆明国际旅游休闲区、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滇西南大湄公河跨境旅游区、滇西火山热海文化旅游区、滇东南喀斯特、哈尼梯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山水文化旅游区和滇东北生态及历史文化旅游区,加快推进旅游业综合改革。支持云南举办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旅游体育活动。将云南有条件的旅游城市机场建成对外开放口岸。云南将试点电力价格改革

把云南作为全国电力价格改革试点省,实施发电企业与电力用户直接交易试点。开展国际重要湿地、以滇池为重点的九大高原湖泊等重点流域生态补偿。根据国家规定,逐步提高云南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动态调整机制,中央财政按规定政策给予适当补助。

5.云南发展规划信息收集 篇五

昆明市将在2015年之前建设十大片区,以构筑昆明主城新的城市发展格局和框架。

昆明市市长张祖林在3日召开的2012“收获金秋”投资昆明年会上表示,到2015年,昆明市将基本完成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王家桥泛亚科技新区、正义路传统特色街区、北部山水新城、世博生态旅游示范区、巫家坝城市副中心、官渡古镇片区、草海时尚文化区、滇池西岸度假休闲区和大渔综合旅游产业区的建设任务,构筑昆明主城新的城市发展格局和框架。

2、滇中规划纲要:将建七个物流基地、十个物流园区(2013年1月23日)

6.云南省农业厅公告 篇六

2008年第12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农业部《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的规定,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08年11月28日在昆明召开了2008年省第六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了作物新品种30个。

现予公告

附件:

1、审定通过品种

二○○八年十二月十日

作物类别 品种 审定编号 申请单位名称

稻谷 马粳3号 滇特(曲靖)审稻2008013号 马龙县种子管理站

玉米 雅玉889 滇审玉米2008009号 四川雅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大白玉9号 滇审玉米2008010号 大理州种子管理站

胜玉4号 滇特(曲靖)审玉米2008009号 富源县胜玉种业有限公司

胜玉5号 滇特(曲靖)审玉米2008010号 富源县胜玉种业有限公司

师单3号 滇特(曲靖)审玉米2008011号 师宗晨光种业开发有限公司

师单4号 滇特(曲靖)审玉米2008012号 师宗晨光种业开发有限公司

宣黄单9号 滇特(曲靖)审玉米2008013号 宣威市种子公司

曲辰七号 滇特(曲靖)审玉米2008014号 云南曲辰种业有限公司

曲辰八号 滇特(曲靖)审玉米2008015号 云南曲辰种业有限公司

曲辰九号 滇特(曲靖)审玉米2008016号 云南曲辰种业有限公司

盘玉5号 滇特(曲靖)审玉米2008017号 陆良县种子公司

罗单7号 滇特(曲靖)审玉米2008018号 云南大天种业有限公司

罗单12号 滇特(曲靖)审玉米2008019号 云南大天种业有限公司

美嘉玉1号 滇特(红河)审玉米2008020号 云南美益嘉种业有限公司

小麦 楚麦十号 滇审小麦2008001号 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

云麦56 滇审小麦2008002号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

云麦57 滇审小麦2008003号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德宏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凤麦38号 滇审小麦2008004号 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凤麦39号 滇审小麦2008005号 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蚕豆 云豆825 滇审蚕豆2008001号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马铃薯 皮利卡 滇审马铃薯2008001号 云南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丽薯6号 滇审马铃薯2008002号 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丽薯7号 滇审马铃薯2008003号 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云薯503 滇特(文山)审马铃薯2008001号 文山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云薯504 滇特(文山)审马铃薯2008002号 文山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油菜 云花油早熟1号 滇审油菜2008001号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云油杂4号 滇审油菜2008002号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云油杂5号 滇审油菜2008003号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7.云南农业发展趋势 篇七

当今世界能源供应日益紧张, 化石能源仍占据着能源行业的主导地位, 而化石能源终有一天会枯竭, 且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已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1]。因此, 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在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下, 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 可使中国实现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转变。

1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1.1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析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得到快速发展, 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1.1 起步阶段

2001年, 中国启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 建立了“三横三纵”的研发布局。2004年, 发改委出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发展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汽车技术。2005年, 财政部、科技部、发改委和工信部四部委通过“优化汽车产业结构”, 确定了北京、武汉、天津、株洲、威海、杭州6个电动汽车示范运营城市。

1.1.2 发展阶段

2006年, 财政部针对实施新消费税政策作出明确说明:对混合动力汽车等具有节能环保特点的汽车实行一定的税收, 投入将近20多亿元用于研发新能源汽车。2007年11月1日开始实施《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 对企业设定了15道准入门槛。2007年12月18日, 发改委公布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鼓励产业目录。

1.1.3 大规模示范运营阶段

2008年10月深圳市获国家科技部批准《深港澳电动汽车大规模示范运行》。2009年1月14日, 国务院首次提出新能源汽车战略, 随后相继出台《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10年6月1日, 财政部出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补助。2010年10月10日, 国务院公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明确将新能源汽车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范围。2011年3月, 国家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中把新能源汽车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1年9月8日, 商务部、发改委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2012年4月18日, 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2~2020) 》, 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

1.2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现状

2008年, 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呈现出良好态势, 是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元年”, 政府采购了500多辆新能源汽车在奥运会期间投入使用。同年, 新能源汽车乘用车销售899台, 新能源商务车销售1536台。2009年, 在相继出台的扶持政策背景下, 我国新能源汽车驶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每年发展10个城市, 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2009年1~11月, 新能源乘用车销售量为310辆, 新能源商用车 (主要是液化石油气客车、液化天然气客车、混合动力客车等) 销售量达4034辆。2010年共有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等1017辆各类新能源汽车在上海世博会示范运行。

2011年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 全社会推广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等。截至2012年10月,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辆达1127辆 (其中乘用车有227辆, 全部为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比亚迪F3DM, 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累计量达900余辆) 、纯电动汽车共11000余辆 (其中纯电动乘用车9555辆, 纯电动客车近千辆, 纯电动货车近五百余辆)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7642辆, 其中纯电动汽车为14604辆, 混合动力汽车位3038辆[2]。

1.3 云南省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2009年1月23日, 财政部、科技部发出《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 确定昆明在内的13个城市为新能源汽车示范试点城市。由昆明市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高原地区新能源汽车运行考核及适配技术研究”课题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昆明初步建成我国首个“高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国家检测平台”, 同时, 还成立了“云南省新能源汽车生产力促进中心”、“昆明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学研联盟”, “昆明市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和“高原型新能源汽车 (纯电动车) 整车研发基地”等8个产学研研究开发基地。

云南五龙汽车有限公司 (前身为云南美的客车) 在2012年3月成功开发出云南省第一辆具有国内先进技术水平的12米纯电动城市客车。同时, 通过了国家工信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工厂技术审查, 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并制定出打造“中国西部地区最先进的新能源客车整车制造基地”的目标。

昆明市科技局证实昆明已具备了批量生产新能源汽车的能力。云南五龙汽车有限公司、东风云汽公司的纯电动公交客车产品通过汽车产品公告、推广目录及产品准入审核;云南航天神州汽车有限公司6~8米新型纯电动轻型客车已成功开发, 并进入新能源汽车产品公告审批程序。至2012年底, 昆明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达1000辆, 每天节约燃油约5000升, 其中680辆油电混合动力、66辆增程式和4辆纯电动公交客车, 200辆中度混合动力出租车、20辆中度混合动力公务车和30辆小型纯电动环卫车投入示范运营, 为昆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3]。同时, 哈尔滨电机厂 (昆明) 生产的电动汽车驱动电机, 已形成小批量生产规模;云南铜业公司研发的“高性能铸铜转子驱动电机”, 也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昆明能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交直流混合式充电桩”等, 有效改善了昆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配套设施。

2014年初, 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工信部和发改委批准“昆明+3城市群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总体实施方案 (2013年~2015年) ” (下称《方案》) 。目前, 昆明已建成1座充电站、152个充电桩和40个增程式公交客车专用充电桩。

1.4 云南省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方案”中, 昆明+3城市群在2015年12月底前需示范推广5000辆纯电动和插电式新能源汽车, 其中昆明3400辆, 丽江800辆, 玉溪300辆, 大理500辆, 并以公交、出租、公务、环卫、邮政、物流、特种车及其他领域。

据云南电网公司透露, 2015年前, 将以昆明为试点, 建成2座充电换电站及300个充电桩。据省科技厅的明确消息, 未来充电桩的建设将以慢充为主, 快充为辅。到2015年年底, 全省预计建设充电桩将达5086个。此后, 继续加大充电、换电设施建设资金投入, 并据发展需要, 在昆明市和其他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州市建设相应规模和标准的充电、换电设施。

云南将大力打造一个汽车产业国, 引进两三家具有实力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 以整车制造为龙头, 突出新能源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 壮大配套产业, 构筑产业集群, 实现节能与新能源乘用车零突破。力争到2015年, 我省节能与新能源商用车年生产能力达1万辆, 其中, 新能源汽车1000辆;到2020年, 节能与新能源商用车年生产能力达3万辆, 其中, 新能源汽车3000辆;到2020年实现节能与新能源商用车年产量5万辆规模。同时支持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增程式混合动力柴油机、天然气发动机、乘用车柴油机的技术改造升级和规模化生产, 进一步完善APU动力总成发动机-发电机组控制技术, 实现模块化、系列化、平台化。

摘要:在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下, 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 云南将大力打造一个汽车产业国, 昆明+3城市群将在2015年底前推广5000辆新能源汽车, 建设充电桩5086个。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政策,云南,汽车产业国

参考文献

[1]陈晓萍, 包桂荣, 等.滇池蓝藻在亚/超临界乙醇中热化学催化液化制备生物油及其特性[J].过程工程学报, 2012, 12 (3) :86-90.

[2]黄建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与国外对比分析及对策[J].河南科技, 2014 (5) :211.

8.云南启动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点 篇八

旅游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是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项目之一。为进一步探索旅游业发展转型的新模式,云南省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发展服务业、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从资源发展特质和潜力出发推出了腾冲、玉溪抚仙湖和昆明世博新区三个改革发展的综合试点。希望通过不同性质的几个试点的尝试和突破,摸索道路和经验,不断推进旅游业改革的步伐。

腾冲被列为改革试点,保山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正阳感到很高兴,他说,腾冲县凭借着得天独厚的人文、生态、二战战役文化、腾越文化和悠久的历史、边境、民族等旅游资源,优越的地理条件,以及通达的交通环境,近几年来旅游业发展在整个云南旅游业中成绩突出,得到海内外游客的认知和青睐。作为试点,我们首先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保龙高速”正积极建设中,“保腾高速”和腾冲机场也在备建,两三年后,腾冲将成为“对内连接滇西、滇西南,对外连接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旅游枢纽”,将为进一步发展高端旅游打好基础。腾冲县县长张惟建对于腾冲被列为试点的发展很有信心。他表示,腾冲将勇当试验田!腾冲具备云南旅游“二次创业”休闲度假型发展目标的优势资源条件。所以,腾冲将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以高端休闲旅游为发展定位,努力把腾冲建成“中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目前,腾冲旅游的发展规划、机场公路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合作投资等方面都在积极的酝酿筹措之中,希望借助全省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点的有利条件,实现腾冲旅游业的腾飞,从而带动城乡的整体发展。

9.云南白药的创新与发展 篇九

关键词:云南白药(Yunnanbaiyao),创新(Innovation),发展(Developing),定价策略(Pricing),分销策略(Distribution strategy),竞争(Competition)

云南白药的创新与发展

绪论:云南白药是云南著名的中成药,由云南民间医生曲焕章于1902年研制成功。对跌打损伤、创伤出血有很好的疗效。云南白药由名贵药材制成,具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之功效。1995年被国家授予“中华老字号”企业。

一,“五统一”是强劲发展的前提

由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云南白药企业分布分散,为争夺市场打起价格战,严重影响产品的可持续发展。1996年12月26日,云南白药集团正式挂牌,实行五统一:

1,统一生产计划。生产厂家统一为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根据市场需求在每年末确定下一年度的生产总量,并分配到下属各厂。2,统一商标为“云丰牌”

3,统一批准文号。将原有的四个批准文号统一到文丰牌的批准文号。

4,统一质量管理。统一按云丰牌生产工艺和质量管理要求制造云南白药。5,统一销售质量。产品统一由集团公司销售。

“五统一”使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云南白药的唯一合法生产企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产品开发和市场服务上。五统一后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税持续上1】 升。【○

二,“五重创新”成就不老传说

1998年1月1日,公司管理层经过市场调研,发现云南白药产品在市场中存在三方面问题:(1)产品虽好,但定位低端。云南白药神奇的功效虽深入人心,但长期以来的散剂包装给消费者一种民间偏方的低端形象,导致市场价格与内在价值关联度不高。(2)产品市场边界狭窄。白药快速止血功能众人皆知,但消费者对白药的其他功效了解甚少。在市场整体对西药产品认知度越来越高的竞争环境下,除特殊劳动者外,一般消费者对云南白药的关注度逐年降低。(3)品牌形象老化。经过百年发展和西药市场的快速发展,云南白药的产品形象开始老化,消费者群体年龄大多超过40岁,年轻消费者群体认知度不高。

1,管理创新。首先,实行激励机制,对高级管理人员实行奖励制度,对高级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制。其次,升级生产管理,2000年8月,云南白药GMP 生产改造工作通过了国家认证,使公司生产现场和生产过程的管理上了一个台阶。第三,完善公司架构调整,进入2007年,云南白药公司再次调整业务架构,将原来的商务部、学术推广部、终端运营部整合成为一个“药品事业部”。2,营销创新。(1)学术推广部:主要面对2000 多家二级以上医院推广白药胶囊、白药散剂、宫血宁,2007年底约有200 人。学术推广部推动了云南白药围手

术期用药中长期项目稳步运行,为公司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在研处方药面世后能够顺利推向市场打下人员和市场基础。`

(2)终端运营部:主要面对基层医院和药房推广白药胶囊、白药散剂、宫血宁和白药气雾剂。目前终端运营部人员增加到1000人,产品销售终端已延伸到县级市场。管理上,终端运营部采取PDA管理到每个人、每一天。终端运营部的变化将主产品的销售重心完全倾向终端,实现主产品系列终端消费的确实拉动。从短期来看主要是配合此次价格上浮,维护价格到位,保证渠道利润,促使销量上升;从长期来看是应对国家大力发展基层医院和农村基本医疗保险。

3,产品与技术创新。

根据公司发展战略,云南白药产品与技术研发的理念是紧扣市场。公司将研发思路定为“开发”和“设计”两条思路。“开发”即前瞻性的研发新的天然 药物新药,开发新产品往往研发周期较长,为公司的较长期的发展提供产品储备,公司在研的十几个专利天然药物将在几年后为公司创造效益。“设计”则是根据市场需要,对现有产品进行深度开发,根据细分市场人群的具体诉求,增加产品的适应症、剂型、规格等来设计新产品。设计新产品则是短平快项目,能够在短期内实现研发成果产业化,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4,品牌创新。

一、体育赞助,扩大市场影响力。2000年,云南白药赞助悉尼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第27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热心赞助商”称号。云南白药系列产品(胶囊、散剂、气雾剂、创可贴、云南白药酊、白药膏)被指定为2000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首选疗伤药品。

二、明星代言,提升白药气雾剂知名度。

三、强势推广新产品,形成品牌拉动效应。2006年德国足球世界杯期间,云南白药强势推广白药气雾剂广告,收到理想效果。

四、云南白药创可贴是最早,也是最重要白药系列衍生产品。凭借良好疗效,白药创可贴迅速成长为“邦迪”之后国内创可贴市场第二大品牌,对白药系 列衍生产品的市场拓展起到了较好拉动作用。2005年,无锡透皮剂生产基地投产后,白药膏产品迅速增加,2006年白药膏进入膏剂市场第一梯队。

五、挺进高端市场,提升白药品牌形象。2005年,云南白药牙膏上市,产品以较高的品质和价格,成为市场高端消费产品。

5,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创新的关键是技术储备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不仅仅是创造新产品,还应创造出新市场。因此,产品创新应与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商业模式创新搞好了,产品创新才会有好的载体,新产品才具有生命力。换个角度而言,产品创新是商业模式创新的附产品,商业模式创新也是企业管2】 理创新的重要基础。【○

三,竞争优劣势分析

云南白药企业核心竞争力。(1)百年品牌市场认知度高。(2)新产品具持续研发能力。云南白药经历30多年的发展,品种剂型不断丰富。由最初的白药散剂发展到白药胶囊、白药膏、白药气雾剂、白药创可贴等等。(3)产品独特性衍生的定价能力。产品的独特性;上游资源存在供给瓶颈;下游需求稳步增长。决定了白药产品的定价能力。(4)拥有比较丰富的药用生物资源。云南是我国著名的生物资源富集区,有中药资源6559种,居全国首位。

云南白药明显的竞争劣势。(1)产品系列过于单一,过于依赖云南白药系列产品。风险在于原料药供应瓶颈、产品周期变化等方面。(2)定价能力面临上限制约。(3)研发能力相对薄弱,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存在与产品投放市场获得的效益之间的脱节现象(4)商务部分对企业利润贡献仍然较小(5)海外销售份额较小,3】 进入国际市场难度高。【○

四,营销案例分析之白药牙膏的定价策略和分销策略应该如何改进?

首先,我们先对云南白药牙膏作一定的了解。云南白药牙膏由云南白药活性成份、高档硅磨料、高级洁净剂和润湿剂组成。牙膏内含的云南白药活性成份,具有帮助抑制牙龈出血、修复口腔溃疡、改善牙龈肿痛、祛除口腔异味的作用,同时具有帮助防止牙龈炎、牙周炎、牙龈萎缩等问题的作用。

根据我的调查,我发现云南白药牙膏的优势是:第一,白药牙膏防止牙龈出血的功能容易让消费者信服;第二,我国80%的消费者都出现牙龈出血的情况,市场潜力庞大;第三,品牌效应较大,与其他品牌相比,竞争环境相对宽松。

另一方面,云南白药牙膏的发展障碍是:第一,没有在普通日化品与保健品之间做出选择,这问题直接影响到白药牙膏的传促销等一系列营销活动,并且降低了营销活动的效用;第二,而对价格比较敏感的消费者,云南白药的相对较高价格只能受高收入与患口腔疾病的消费者欢迎,而中低收入的消费者却对此望而却步.我的营销建议是:第一,因为云南白药相对其他牙膏来说,是属于高档商品,企业可以利用牙膏本身的效用与消费者的虚荣心,把主要消费人群定位为高收入的人群与患有牙龈出血症状的人群。突出自己与众不同,避免与其他牙膏的正面冲突与市场不稳定时的价格战;第二,牙膏的作用有很多,有清洁,美白,坚固,保养牙齿,除口臭等等。企业以丰富产品功能组合,根据不同的人群的需要设置不同的功能组合,定出不同的价格,避免了产品过于单一,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第三,因为云南白药产品对于90后或者00后的新生代还是比较陌生,所以云南白药牙膏还是要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在电视高峰时期播出,广告需要创新,新颖,力求突出云南白药牙膏的特点与作用,让观众的记忆更加深刻,从而加大云南白药牙膏的认知度。做到“牙龈出血马上想到云南白药”的效果

而分销渠道也应该改进,第一,因为云南白药牙膏属于中高档次产品,所以要提高各大卖场销售人员的素质与形象,对他们进行培训,要他们更加了解产品,使他们在销售时更加得心应手;第二,高额的价格,企业应该在牙膏的包装上提高质量,因为包装是新顾客第一印象,包装的情况是影响消费者是否购买的重要因素。而销售点的陈列的质量要提高,使消费者感受到有购买的欲望;第三,在目前药房与超市的两种销售渠道前提下,扩大白药牙膏的销售渠道,例如:直销,酒店,旅馆,网销等等。大力丰富自己的销售渠道,提高销售量。

1】朱立:参考文献;【○《市场营销经典案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原始材料由云南白药集团公司提供)

10.园艺通论2补充(云南农业大学) 篇十

20、大小年现象:指上一年结果多,产量高,由于树体营养被大量消耗,所以下一年就表现出结果少的现象。

21、单性结实:一些园艺植物子房未受精而能形成果实的现象。

25、中国是:“园艺大国”和“园林之母”。

26、果树的园艺学分类系统

(1)按叶生长期的特性:落叶果树、常绿果树。

(2)按生态适应性:热带果树、亚热带果树、温带果树、寒带果树。

(3)按照生长习性:乔木果树、灌木果树、藤本果树、草本果树。

27、根际与根原的生长发育

(1)共生现象:根际中微生物与根共生

菌根:真菌与根共生,作用是扩大吸收养分范围;应用在果树苗本、蔬菜、花卉

根瘤:细菌与根共生;作用是固氮;应用在豆类蔬菜、杨梅属果树、胡秃子属观赏植物

(2)根系的分布:水平分布、垂直分布

(3)根系生长动态: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昼夜周期、年生长周期、生命周期)

28、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黄瓜、石榴。雌雄异株植物:杨梅、银杏、猕猴桃。

29、果实生长曲线分为:单S型曲线(慢→快→慢)、双S型曲线(快→慢→快)。

30、种植园排水:明沟排水、暗沟排水。

31、桃为李属,有四个变种:蟠桃、油桃、寿星、桃碧桃;按形态,生态和生物学特性可分为五个群: 北方品种群、南方品种群、黄肉桃品种群、蟠桃品种群、油桃品种群。

32、桃的肥水管理:萌芽肥、硬核肥、采果肥和根外追肥。

33、桃的生长习性:①根系:浅根系,一年有2个高峰期(5-6月,9-10月);

②芽:按性质分为 叶芽 和 花芽。具有 早熟性。

34、桃对环境条件要求:温度(南方品种群年均温12-17℃)、光(喜光植物)、土壤(砂质壤土,怕涝,忌积水)。

35、唐菖蒲花期调节:方法:球茎冷藏,分期播种;利用温室、温床及冷床进行栽培;光照调节。预处理:20%蔗糖处理4小时,冷库干贮(温度5℃)。

36、月季品种选择依据: ①抗病虫害;②耐热;③观赏价值高;④茎秆上皮质少;⑤切花观赏期长;⑥茎秆长;⑦有香味。

17、园艺生产的特点:①技术性强,劳动力密集,经济效益高; ②设施栽培技术应用普遍;③繁殖方法很多;④应用高新技术快、普遍。

18、中国设施园艺发展现状:①栽培作物单一,专用品种缺乏;②盲目引进,重硬轻软;③设施的配套水平低;④设施连作障碍严重;

11.浅析云南人才发展面临的问题 篇十一

关键词:云南人才发展;面临的问题

作为边疆民族地区,云南省的发展速度一直有所受限,而人才问题就是困扰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关键因素。要想为云南省经济发展水平加速,人才建设必不可少。但由于人才建设与发展战略不匹配、人才供求不协调、培养方式不合理等系列原因,云南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仍不能满足现阶段的发展的需要。

一、云南人才数量与质量的矛盾

云南省人口基数大,数量增长较快,劳动力资源充足,但是云南省的人口资源优势没能转换为人才优势,劳动力的素质没有跟上人口增长需求。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云南省广阔边疆区域和众多的山区村落,民族区域较多,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占全省总人口的8.5%。重重山脉阻碍了信息流通和知识的传递,造成了边疆地区的现代化进程缓慢,人力资源开发程度低的现实情况。此外,广大的农村地区在人才建设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尽管农村地区人口数量远高于城镇,但人力资源总体质量、能力、文化素质普遍低于城镇人口。边疆民族地区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一直是云南省人才建设的重点,但更是人才建设的难点。开发难度大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地理环境的限制,云南广大边疆民族地区人口分散,政府难以集中投入开发;二是贫困问题,贫困是阻碍教育发展主要原因;三是财政投入不足,资金不足直接阻碍人力资源的发展与建设。

二、人才供给与需求间的矛盾

(一)产业间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云南省不同产业之间人力资源结构存在较大的差距,表现为传统产业从业人员较多,竞争激烈,人力资源过剩,而部分新产业则无人问津,因缺少人才而举步维艰。由于云南省内三大产业间的结构不同,优势产业发展往往比较受重视,对产业人才的要求、待遇相对一般产业要舒适的多;其次是就业者固有观念的认识,现代社会就业价值观存在偏见,对于机关单位办公室过于看重,而对新产业、新行业的认识不足。就业观念不正确导致不少产业人才放弃自身优势领域,造成人才结构不合理的怪异现象,这不利于产业人才的培养,对于人力资源也是一种产能浪费。

(二)高层次创新型需求难以满足

当今社会处在一个断不变化发展的时代,产业发展也要求不断创新升级,而云南却缺少这部分创新型人才,无论在创新型产业的建设亦或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科研创新能力一直是困扰产业发展突破的软肋。实践能力和理论能力跟不上发展需求的矛盾,这就要求增加高层次人才,特别是产业人才的再教育培养问题。

(三)培养模式与人才需求间的不匹配

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是就业市场矛盾的一大体现,供求矛盾不仅体现在产业结构上,也体现在教育培养问题上。对于本科教育重视使得本科毕业生数量在几年内放了一番,但是大学生的泛滥却并不能解决产业人才供求不足的矛盾,社会上与产业相关的工程技术类人才和生产技术类人才依旧处于稀缺状态,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和培养模式的不合理造成职业教育出现断层工程技术类,尤其某些特定的职业技术领域。

三、较国家发展战略人才需求的滞后

(一)新时代背景下云南人才发展的机遇

作为西南地区开放的重要门户,云南要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此前国家就有提出要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一带一路”是桥头堡建设的延续和扩展,也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提供的新机遇。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云南能更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对于加快沿边开放,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圈,扩大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与沿线国家开展业务往来和项目投资提供了更多机会与发展空间。“一带一路”战略中,云南是链接内陆与东南亚地区往来重要贸易节点,有利于拉动内需,开拓国际市场,刺激国内消费需求,增加产品出口,推动企业扩大市场业务,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给产业人才创造了更多发展机会与发展空间。此外,“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产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加快彼此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产业人才在产业间的适时流动,改善各产业的人才结构,推动产业间良性发展;最后,“一带一路”战略为云南企业与国际、国内其他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合作交流机会,有利于彼此技术水平人才方面的交流学习,开放的经济环境促进国内外优秀人才的流动,这对于产业人才技能提升,能力素质提高,优势互补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代背景下人才需求

1、高层次人才需要

无论是在产业发展还是企业生产技术革新,要实现突破性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高层次理论指导。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人才的作用至关重要,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和高层次理论新人才对于生产的创造性和产业的未来走势能起到“智库”的作用,引领发展走向的先驱者。由于思想观念的束缚和培养模式等原因的局限,云南这类高素质的人才显然极重要而又太稀缺,创新人才开发仍旧是一个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这部分人才的培养除了个人自身的禀赋以外,教育的影响及外界环境氛围同样至关重要。目前云南省的社会环境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仍不相适应:重视创新的社会风气还未形成;受市场现有局面限制,毕业生对于就业观念略微保守,偏好选择传统行业;教育模式对创新型人才缺少支持等等。

2、服务型人才需要

“一带一路”战略拉近了云南与世界的距离,提供了更广阔发展前景的同时,也要求云南省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也需要跟上,尤其是与国际化接轨的语言,法律等服务型人才,同时大力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更是仅有服务型人才的建设不仅仅作为发展国外市场的需要,服务型人才亦是任何产业发展的基础型人才,对于云南省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推动产业建设、增加人才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而现阶段云南省的服务人才显然处于稀缺状态,例如语言类、文化类人才,云南沿边国家较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语言、习俗、法律,而精通这些国家语言、习俗的人才数量极少,而随着对外贸易的展开,市场对这类服务型人才的需求又逐年增加,这就要求在社会环境和产业建设上都需要注重对服务型人才的培养。

3、国际化人才建设需要

“一带一路”战略目的是顺应全球开放发展格局新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眼于长远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推进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云南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求云南省建设一批面向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在以往的“桥头堡”建设中,云南省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上投入了大力气,现在更应顺应时代潮流,不仅仅注重国际贸易类人才培养,而是现有产业人才提供再教育机会,增加国际化知识的积累,使现有产业人才转变为不仅仅精通产业发展技术,更要熟悉国际贸易法,了解国际化语言,不同国家的文化与宗教。同时,云南省也可以加大国际人才间的流动,引进海外优秀产业人才,有计划地选派国内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到境外学习和锻炼,这对于推动云南产业人才的国际化都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单位:云南大学)

参考文献:

[1] 王涛.桥头堡建设下云南人力资源开发的难点与对策.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J].2013(1):102-104.

[2] 田景春,袁明旭.新形势下云南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J].普洱学院学报,2015(5):13-15.

12.云南农业发展趋势 篇十二

1 云南气候变化之事实

在影响气候的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分别是气温和降水。“在全球气候变化大格局下,云南呈现平均气温总体变暖,年降水量总体减少的趋势,对生物资源、农业、旅游业及能源开发等方面带来挑战。”由国家气候中心组织完成的《云南省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报告》作出上述描述。

1.1 气温变化

据由1961年始的相关记录显示,云南年均气温持续攀升,其中,每年的气温升高率是0015℃/a,同比增长015℃,在后来的49年里,云南年均温升高了0.74℃。从季节来看,其气温上升速度分别为:冬季最快,秋季次之,再次就是春季[1]。

1.2 降水变化

研究发现,云南年降水量显示出较弱的下滑趋势,相比之下,年际上的振荡却较大,在这49年来减少了近39mm的年降水量,减少的速率达-8mm/10a。同样,各个季节的降水量变化也不是平衡的:夏秋两季呈现的变化趋势为微弱的减少,而春冬两季却有微弱的增加。换句话说,云南气候在湿季有弱的减少,而在干季有弱的增加。

除了气温、降水两因素外,云南其他的气象相关要素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如雷暴的日数、太阳辐射量和平均风速等都于1961年之后呈现减少的态势。此外,极端气候状况在全球变暖这个大背景下也有可能增加其发生强度、频率等,像近年云南就多次发生极端高温事件,造成的干旱灾害严重影响了农业的正常生产,而其趋势仍呈上升状态,预计云南在未来100年里气温将继续上升,而降水量则相应呈减少趋势。

2 农业生产受气候变化之事实

各行各业中,农业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敏感的了,因为它是露天作业的,而且,自古以来,气候本身就是农业生产的构成要素之一,在全球气候变暖这个大背景下,农业正遭受干旱、洪涝及虫害和极端恶劣天气等灾害,研究农业如何受气候变化影响并提出解决对策,便显得尤为重要。

2.1 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云南气候变化对云南农业生产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上。

2.1.1 气候变暖表现为空气中温室气体即CO2浓度增加,而这会促进作物呼吸、蒸腾和光合同化的作用,由此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1.2 气候变暖会对温度和降水产生影响。

2.1.2.1气温升高,蒸发加大,作物的水分吸收减少,而呼吸消耗却随着高温加大,这无疑加重了作物的生长胁迫。农作物不得不加快生育进程,缩短生长周期,这样一来,就会造成作物“早产”,而因为光合同化不充分,导致作物籽粒不饱满或瘪粒甚至减产[2];

2.1.2.2高温加速分解,抑制了作物对肥料的有效吸收,影响农作物质量;

2.1.2.3降水减少,作物水分吸收减少,从而导致作物对CO2的抑制吸收,影响光合同化作用。由此可见,气候变暖对作物生长带来的不利远远超出了其有利因素,最终会导致农业减产或质量下降。

2.2 对农作物种植条件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作物的种植也会有影响。云南高海拔、高纬度地区在气候变暖的条件下热量资源得到改善,原本一些只适合在低海拔、低纬度地区种植的农作物,现在可以北移了。这样一来,原本一年一熟的农作物比例减少,而一年两熟作物北移,三熟作物则种植比例扩大,为云南发展多熟制农业创造了条件。

2.3 对农作物虫害草害的影响

云南原本就因其多山多高原和由此形成的立体气候条件而虫草害频发,在气候变暖条件下,虫草害也随着热量带北移而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扩展,原本一些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灾害,已经延伸到亚热带以至温带地区,而这些地区对这类灾害是非常敏感的,几乎没有免疫力。根据云南省植物保护与检验站的估计,在气候变暖趋势下,云南省在未来10年农作物遭遇病虫草害的面积将继续加大,强度增强,有持续加重趋势。这意味着农业生产将投入大量成本用于除虫除草,这不仅将加重农业生产的负担,更会降低农作物质量。

2.4 对作物栽种土地的影响

近年来,云南气候呈现明显的降雨集中的特点。降雨集中经常导致局部暴雨甚至大暴雨,造成泥石流灾害频发,毁坏农田是一方面,更严重的是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壤中的有机成分减少,土地变得贫瘠,使得农业用地减少。而由此又会带来毁坏植被森林,开垦土地,进一步加重水土流失的恶性循环。土壤中的有机质流失也会加重农业生产的成本投入,而因为水土流失,也不得不在灌溉和保持水土、建设水利设施上加大投入。

3 对策及措施

3.1 合理利用有利条件,发挥自身优势

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有利有弊,要抓住有利因素,配合自身优势发挥所长。前面提到因为气候变暖热量带北移,可以抓住这一契机改变云南传统的种植制度,加大种植两熟和三熟农作物,而将因气候变化变得不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地区改为林、牧业发展基地,不仅提高了农业产量,同时合理用地,很好地保护了森林植被[3]。

3.2 科学预防,提高自身应对灾害能力

全球变暖的气候变化趋势下,云南省的降水量也趋于不稳定,也许降水更加集中,又或者更加干旱,这都会对农业生产带来不利。2009~2010年的云南特大干旱造成的巨大损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兼顾科学预防与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保护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遏止农业生产与环境破坏的恶性循环,为农业生产提供一个稳定有利的生态环境。

3.3 培养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对抗不利因素

每种气候条件下总有与之相对应的植物,云南气候变得干旱,那么我们就培养种植耐旱农作物,趋利避害,在不利因素前变被动为主动。病虫草害频发,那么我们就选种抗病虫草害能力强的作物,同时加强对农业生物灾害防治技术的研究,研制开发绿色新型农药,发挥大自然自身的强大调控作用。

此外,还可以研究推广与云南气候变化相适应的生态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适应生态环境新变化的能力,将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保证农业的正常生产。

摘要:目前,全球气候变化之于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最主要问题之一,被世界各国政府以及公众广泛关注。本文在深入研究云南近几十年气候变化规律和特征的基础上,客观分析解读云南气候变化对云南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云南气候变化,云南农业,影响,对策

参考文献

[1]肖风劲,张海东,王春乙,等.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可能影响及适应性对策[J].自然灾害学报,2005,26(03).

13.云南农业科技文献的开发利用 篇十三

刚刚闭幕的九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指出:“农业依靠科技增产的潜力很大,要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普及优良品种、推广生产、加工、贮藏、保鲜等方面的先进适用技术。”这是非常正确的。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就是产业化、科技化、现代化。目前尽管我国农业科技水平比很多发达国家落后,但从绝对数量统计来看,我国的农业院校、农业科技文献,还是相当庞大可观的。如果能够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利用、其效果是不言自明的。

当前的问题是许多新见解、新发明、新观点、新成果还局限在实验室里、课堂上、期刊著述中、图书馆内。广大迫切需要脱贫致富、走向市场的农民又苦于找不到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拥有现代化设备、丰富藏书的农业高校图书馆,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理应承担起开发利用农业科技文献的历史重任。本文试图从云南地方农业科技文献开发利用这个角度入手,结合云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所开展的这项工作进行分析研究。

14.云南农业发展趋势 篇十四

考试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招生考试院关于我省高职院校2018年单独招生工作部署和要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加快推进高职(专科)院校分类考试,深化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今年三校生应(往)届毕业生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普通高中应(往)届毕业生实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1门科目成绩+职业适应性测试”评价方式,选拔综合素质高,创新、实践能力强的优秀学生,更好地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并为确保我院单独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公开、按时、顺利地完成单独招生考试任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单独招生工作在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由学院招生就业处统筹协调各职能工作组实施。成立仲裁组,办公室设在校纪检监察处,负责对此次普通高中职业适应性测试、三校生“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成绩存疑义的进行裁定、复核、认定,并做出最终结论。

二、招生计划

按省教育厅要求,各学校单独招生计划,原则上不突破2017年本校总体招生计划的50%。2018年我校单独招生计划1500人,21个招生专业,最后以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正式下文要求为准。

三、考试报名

(一)报考条件

凡符合云南省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条件并已报名的应往届高中毕业(含中专、职高和技校学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均可报考。

(二)报名时间:2017年12月 25日8时至12月 29日18时,逾期不再补办报名手续。

(三)报名办法:

1、考生登陆云南省招考频道(网址:http://)点击进入“单独招生报名”进入“单独招生系统”,与考核院校审定公布的考生名单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由考生自行打印准考证,并明确参加考试的具体时间、地点和考场,报考学校不再另行通知。

四、考试方式、时间及地点

(一)普通高中应(往)届毕业生

不分文理科,实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1门科目成绩+职业适应性测试”评价方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量化成绩220分,职业适应性测试200分,总分420分。

1.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量化成绩(总分为220分)(1)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共11门学科(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及通用技术),每个科目按最好成绩等第进行量化(A等20分、B等16分、C等12分、D等8分),量化分数的满分为220分。

(2)云南省招生考试院将报考考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1门科目量化成绩提供给我院,我院根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1门科目量化成绩总分,确定并公布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最低控制分数线和考生名单。

(3)未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考生,可报名参加高考当年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按考试成绩与等第量化为相应的分数。

2、普通高中职业适应性测试(总分为200分)

职业适应性测试采用:职业素质面试(80分)+专业适应性测试(120分)的方式进行。

(1)职业适应性测试分五个类别:

①农林牧渔类(包含:畜牧兽医、宠物养护与训导、作物生产技术、中草药栽培技术、水产养殖技术、烟草栽培与加工、园艺技术、园林技术、8个专业)。

②建筑工程类(包含:工程测量技术、工程造价、水利工程、园林工程技术4个专业)。

③计算机类(包含: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3个专业)。

④财经类(包含:财务管理、农业经济管理、行政管理3个专业)。⑤食品药品类(包含: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食品检测技术、药品生产技术3个专业)。

(2)测试时间:2018年3月10日(详见学院网站公告)。

3(3)测试地点: 报名结束后,按照相对集中、方便考生赴考的原则,考点设置如下:

①昆明考点(昆明、楚雄、昭通、玉溪考生):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小哨校区(具体地点以准考证为准)。

②曲靖考点(曲靖考生):曲靖工商职业技术学校(具体地点以准考证为准)。

③红河州考点(红河、文山、普洱、西双版纳考生):红河州蒙自市凤凰路延伸段:蒙自高级职业中学(具体地点以准考证为准)。

④大理考点(大理、丽江、保山、德宏、临沧、迪庆、怒江考生):云南省大理市下关万花路大理学院专家公寓(具体地点以准考证为准)。

(4)考生须凭本人第二代身份证和单独招生考试准考证参加测试。针对不同招生专业进行职业适应性测试,由学院组成单独招生专家考核组,按“职业适应性测试评分标准”进行评定。

(5)职业适应性测试要求:测试内容分职业意识、职业潜质和职业技术素养三个方面。

(二)三校生应(往)届毕业生

学院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形式(机考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总分420分。

1、三校生文化素质考试(总分为220分)

(1)采取综合试卷答题,考试科目及所占分数比例为:语文80分、数学50分、政治50分、英语40分,共计四科、总分220分。

(2)考试大纲:参照《2018云南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招生考试大纲说明》。

4(3)考试时间:2018年3月17日上午9:00开始,共计100分钟(详见学院网站公告)。

(4)考试地点: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市官渡区小哨校区)。(5)考试方式:采取计算机上机考试。

(6)考试评卷:考试采用现场评分的形式,即考生答题完成、提交保存后,计算机自动评卷并生成考生考试成绩,考生在监考老师的监督下签字确认。

(7)文化素质考试结束后,确定进入职业技能测试考生名单,及时公布参加职业技能测试考生名单。

2、三校生职业技能测试(总分为200分)(1)职业技能测试分五个类别:

①农林牧渔类(包含:畜牧兽医、宠物养护与训导、作物生产技术、中草药栽培技术、水产养殖技术、烟草栽培与加工、园艺技术、园林技术、8个专业)。

②建筑工程类(包含:工程测量技术、工程造价、水利工程、园林工程技术4个专业)。

③计算机类(包含: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3个专业)。

④财经类(包含:财务管理、农业经济管理、行政管理3个专业)。⑤食品药品类(包含: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食品检测技术、药品生产技术3个专业)。

(2)测试时间:2018年3月17日开始(详见学院网站公告)。(3)测试地点: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市官渡区小哨校区)。

5(4)考生须凭本人第二代身份证和单独招生考试准考证参加职业技能测试,针对不同招生专业进行职业技能测试,由学院组成单独招生专家考核组,按“职业技能测试评分标准”进行评定。

(5)职业技能测试要示:按类别考察考生的语言表达、创新思维、职业技能素质等。

(三)考生综合成绩

普通高中生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1门科目成绩+职业适应性测试”=考生综合成绩的原则,三校生按“文化素质考试成绩+职业技能测试成绩=考生综合成绩”的原则,统计考生综合成绩,并向考生进行公布。

五、考试组织实施

(1)组织命题——由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命题,组成题库。(2)考场编排——由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考试系统中完成考点设置、考场编排等相关工作。

(3)计算机网络考试机房——按计算机考试要求分别完成网络考试机房的准备工作。

(4)按高考相关规定组织老师对“文化素质”考试监考,对“职业适应性测试”和“职业技能测试”进行现场考评,考生凭本人第二代身份证和单独招生考试准考证参加考试。

(5)考试完成后,我校把普通高中生和三校生的综合成绩整理汇总后,按要求送交省招生考试院。

(6)在单独招生考试期间,云南省招生考试院将派出巡视员,到考点监督检查试卷安全保密、考试组织实施和考风考纪情况,协助处理偶发事件。

六、单独招生计算机考试系统 2018年我校单独招生考试采用招生计算机考试系统,由我校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考试技术支持小组,以确保考试系统的正常使用和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考试命题及试题保管

(一)命题人员、考务工作人员及涉题人员负有相关安全、保密职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及行政责任。

(二)我院与命题教师签订保密协议书,在命制试题工作中,做好试题的保密工作,不得让其他人员接触到试题,与试题有关的原始材料必须及时销毁。

(三)单独招生考试开考的前一天,由学院相关工作人员(不少于二人)领取密封试题并按规定保管。考试前任何人不得私自启封,否则将承担由此产生的泄密后果。

(四)考试命题及试题保管工作,由学院单独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的纪检监察组负责整个过程的监督和监管。

八、考前培训及演练

单独招生考试开考的前三天,由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召集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考试工作培训及演练。

九、方案执行

本方案报云南省招生考试院批准后,由我校遵照执行。

上一篇:三个代表党课下一篇:银冬4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