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的方式教育学生

2024-08-21

用爱的方式教育学生(共16篇)(共16篇)

1.用爱的方式教育学生 篇一

用爱的语言与学生沟通

教育家霍懋征老师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榜样堂在五年的发展历程中,全体同仁始终铭记霍老师的这句话。每一个课程,每一次活动,每一个名教师,每一次涌动的血液,都在见证我们爱的教育。

榜样堂组建团队如何定义新型的师生关系呢?

成人和儿童之间的关系其实超越了我们之前认为的儿童是被教出来的这样一个认知,榜样堂更倾向于老师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作用在于陪伴、认同、支持、鼓励。这样的一种陪伴和认同,用心理学来描述,就是这样的师生关系是不控制、不依赖、不好奇、不拯救。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如果是陪伴与认同的话,那么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无论是他的说话还是他的行为,都是一种爱的表达。

所以,老师用爱的语言与学生沟通,了解和关注学生们的情绪是主要手段。首先是要安抚情绪,然后再关注问题的本质。老师跟学生爱的行为表达可以用更多的拥抱和更鼓励性的话语,到最后就变成了发自内心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就是成人对儿童的敬畏和尊重。想做到这一点其实非常不容易,从榜样堂成立的第一天,从学生踏入榜样堂的第一天,我们每天都在做这个事情,落脚点就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师们随着对自我的不断了解,对儿童的不断了解,自然就会用这样一种态度去对待学生,并是发自内心的。所以,这项工作从一开始就在进行,而且是永无止境的,因为一个人对自我内在的认知与了解是非常漫长的过程,可能这一辈子也不够。

2.用爱的方式教育学生 篇二

一、用爱行走近学生

微笑是友善的表露, 是相互交流的基础。班主任要时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用微笑去面对学生, 特别对于经常被冷落的后进生, 我们不要”吝惜”自己的微笑, 使他们觉得老师是平易近人的, 是可以交心而谈的。微笑给了他们一种安全感, 一种温馨的心理暗示。后进生一旦得到班主任的微笑, 就会把它当作最珍贵的礼物。在这种心理环境中, 他们更容易获得成功。

二、用爱心欣赏学生

欣赏是实施有效教育的秘密之一。在学会微笑着倾听学生的基础上, 欣赏学生。对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宽容, 不仅欣赏学生的优秀品质, 而且学会欣赏学生的缺点和失误。套用美国一位环保专家“世界上没有垃圾, 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的名言, 我认为“人没有不良品质, 只有用错了地方的性格。”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对优秀学生欣赏, 几乎每个老师都能做到, 但是对差生的欣赏, 同样也应做到。

作为一个班主任, 要对所有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 就必须对差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其实, 差生毛病很多, 在他们身上难以找到可以欣赏的东西。但是如果不能从内心深处, 尊重学生, 欣赏学生, 就不能唤起学生对美好人性的热爱, 就不能唤起学生对老师教育的认同。所以教师就要在倾听的基础上, 欣赏学生, 赞美学生,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三、用爱语关怀学生

赞美是欣赏的结果, 是欣赏学生的自然流露, 是对倾听和欣赏的巩固。他和表扬不同。他不是当着学生的面的表扬, 而是在学生背后的赞美。他是改善人际关系的法宝。老师的倾听是不是假的, 老师的欣赏是不是做作出来的, 只有当学生听别的同学说出来的时候, 才会从内心深处认同, 才会对老师的教育感激, 对老师的教育感恩, 才会肯定老师的诚意, 才会不自觉地在老师的期望方向上, 迈出步子。

作为班主任, 一定要知道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在其他学生面前中肯的指出你试图教育的学生的优秀品质, 赞美他的行为和思想, 叫他知道你对他的关注, 叫他知道你对他的关怀, 是发自内心的对人的尊重。

四、用角色塑造学生

有人说:“班主任应巧妙的扮演好亲娘、后娘、干娘、丈母娘的角色。”走进他们, 关爱他们, 因材施教, 用不同的角色塑造自信、优秀的学生。

“班主任像亲娘一样关心”。班主任用亲娘对子女的这种春风化雨慈母的爱对待学生, 不讲代价、不计得失、不图回报, 才能激励学生不断前进, “亲其师, 信其道”。师生间融合共处, 才能真正的创建和谐班级, 和谐校园。

“班主任像后娘一样狠心”。后娘对待子女也有好的, 这里权且借用旧社会人们对后娘心狠手辣的偏见, 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老师要像后娘对待子女一样, 敢于指出孩子身上的坏毛病并监督改正。

“班主任像干娘一样热心”。干娘对待自己认的干儿子, 往往表现出大度, 善于挣一只眼闭一只眼, 经常的赞赏和鼓励。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善于扮演干娘的角色, 拿出足够的耐心, 去包涵、教育学生。

“班主任像丈母娘一样偏心”。丈母娘疼女婿, 众所周知。教育可一定要坚持公平的原则, 才能有策略的引导学生均衡发展。但有时,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教育的目的, 预设些偏好, 让学生重视、学习, 从而达到教师的教育目的, 做好一个原则性强, 表面上偏心, 心中能运筹帷幄的班主任。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 工作方法千差万别, 形势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 那就需要班主任老师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赋予变化, 把握好时机和对象, 因材施教, 用不同的爱的角色去塑造学生。

五、用尺度锤炼学生

班主任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 学生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 爱之深切, 才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和激情。但光微笑的去对待他们、一味的听他们的意见、永远包容他们的错误、只赞美他们的优点, 这样的爱是不严的, 是不和谐的, 是不能真正的达到教育目的的。师生关系如果融洽得可以像朋友那样嬉闹, 会影响班主任最基本的尊严, 会造成学生对班主任的要求不执行或执行不力的现象。毕竟学生的自制能力还不强, 也不能区分朋友和老师在不同场合的区别。

3.用爱的教育培养孩子的艺术灵性 篇三

那么,什么样的艺术教育才能真正滋养孩子呢?我不以为把孩子送到艺术班就能完成这样的教育。因为做教师的经历告诉我,真正的素质教育是“爱的教育”,主要还是在家里完成。

遵照孩子在不同敏感期的特点,我从日常生活开始对女儿进行艺术教育。在她一岁半时,我家住在一个连物业管理费都不交的简陋小区,小区中间有一大块空地,堆满了砂土和碎石,居民们在楼底空地上种菜养花,饲养各种宠物和家畜。我没有像其他母亲那样对环境怨天尤人,而是告诉女儿这一草一木,一沙一石,都是童话里来的。我希望借此鼓励女儿多看、多做形象比喻,以培养她的形象思维和观察力。比如,看见路边一棵姿态有特点的树,我就会用惊喜的语气问她:“宝宝快看,那是什么呀?”当时二岁半的女儿已经知道这类植物是“树”,她说:“这个大树是一个巨人,披着长长的头发,伸着胳膊站在那里。”她用童话思维来说话,把树比作巨人,把纷披的树叶比作头发,多么生动和新鲜啊!

女儿熟悉邻居家养的各种动物,给它们起有趣的名字,把它们设想成童话中的主角;她记得邻居们种的各种花和菜,每天关注它们的生长状态;她会告诉我路上的小石头上有什么样的花纹,也会问追来追去的小狗在干什么?她会问今天的星星出来几个,月亮出来是什么样子的?傍晚的云朵和白天的云朵颜色有什么不同,形状有什么变化……

我鼓励女儿多想象、多提问、多观察。我们把遇到的有意思的事情编到故事里,画到画里,唱到歌儿里。我把这些片段编成两本“家庭自制书”,一本叫《天真的智慧——听孩子讲故事》,把孩子每天讲的故事记录下来;另一本叫《莲花不染尘》,从我的视角观察记录她每天的成长变化。现在,这两本书成了我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珍贵纪念。

顺乎自然的艺术教育让女儿爱上了观察、思考和创造,她一岁半就开始绘画创作,三岁独立阅读文字。爱的教育培养了她的艺术灵性,她画画的时候,构思信手拈来,灵感无穷无尽;她编故事的时候,思维是创造性的,跳跃的,具有自己的想象特点,天真烂漫。在音乐敏感期,女儿爱上了音乐,开始学钢琴,而我仍然是把孩子的感受放在第一位,从来没有强制她练琴。我为她读音乐家的故事,介绍名曲的艺术特点,带她体验音乐情境……爱的教育真正落实了,女儿很轻松地把音乐学习坚持至今。

爱的教育是真正的艺术教育。女儿今年12岁了,她弹钢琴、弹古筝;她在儿童期刊和杂志发表多篇绘画作品;她写小说、童话、诗歌,办报纸;她做手工,任何材料信手拈来都能创意成“艺术品”。她过着一个“艺术家”的生活,每天都在享受艺术带来的无边快乐。

4.用爱的智慧关爱留守儿童论文 篇四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的农民工来到城市中,成为城市中不可缺少的一大群体。他们长年在外打工,家中留下了孩子和老人。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成为了“留守儿童。父母对孩子来说只是电话那头的声音,只是梦中可以撒娇依偎的怀抱。留守儿童的成长轨迹中没有父母的陪伴,只有一味溺爱他们的爷爷奶奶。当他们遇到不开心的事、想不通的事,或是青春期的一些心理问题,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得不到来自父母的及时开导、关心。长此以往,大部分留守儿童产生了叛逆、冷漠、自私、自闭、多疑、焦虑、仇视社会的性格。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有效地走进留守孩子的心灵,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呢?

一、尊重关爱孩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在思想观念、感情、感觉、快乐、不安、忧愁方面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教师应当认清并熟悉自己学生的这个精神世界。”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这些问题学生产生“问题”的根源,找到症结之所在,从而开出有效的“药方”,以求“药”到“病”除。留守儿童的心理症结就是缺少关爱。爱是心灵的钥匙,能打开每扇紧闭的心灵之门。留守儿童从小缺少父母的疼爱,那么班主任就要像妈妈一样去爱每一个孩子。妈妈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老师的爱是学生心中最神圣的,因为师爱还饱含着认可、欣赏、接受等心理暗示。在这些缺失父母关爱的孩子心灵深处是十分渴望爱的雨露的。记得我教一年级时,孩子刚刚入学,十分想家,又要马上达到老师的各项要求,对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的`困难,心理是多么的难以承受呀。因此每天都有孩子声称自己身体不舒服,想回家。其实这就是一种逃避的心理在作祟。发现这一问题后我马上意识到,班主任应在这时充当妈妈的角色。因此平时课间我总是回到班级,看见衣服穿着不整的孩子,我会把他拉到怀里,帮他扯扯衣服、挽挽衣领,并有意地问问:“早上吃饱了吗?”我的兜里总是装着糖块,哪个孩子情绪低落了,我会去哄哄他,并塞给孩子一块糖。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了,我会像家长一样去辅导他,有时甚至让孩子坐到我的腿上,像辅导自己的孩子一样,脸贴着脸,充分让学生感受到母亲的温暖。老师的这种关爱学生不仅能感受到温暖,还会让学生有一种被认可接纳的喜悦,从而他们开始对老师产生亲近感,开始喜欢学校、喜欢班级了,他们的心扉也向所有人敞开,开始接受阳光般的校园生活。

总之,对于这些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我们不仅要关心他们的情感需求,还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和学习,关爱他们的生活和身体,关爱他们的为人处世和心理健康。

“亲其师,信其道”,老师对问题学生的指导,应是从抚慰学生的心灵、了解并理解其不满和要求开始的。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语,一下轻柔的抚摸,关爱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教师要体谅学生,理解他们的苦衷,把严声厉色的批评换成和风细雨的说教,把当众的指责换成事后的促膝谈心,肯定中蕴涵着批语和引导,鼓励中充溢着期待和希望。老师和学生结成一种互相信赖的关系,这是教育留守儿童的前提,也就是一切教育必须在尊重人格的前提下进行,才能收到成效。

二、给予自信

一个完整的人必然是自信的,而有自信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自信心是一个人成人、成材、成长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品质,因此,自信心的培养对于孩子的成长尤其重要。留守儿童尤其缺少自信心。因为他们特殊的成长背景,迫使这些孩子从小就没有安全感,没有来自父母的肯定,他们变得胆小怯懦,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勇气,没有魄力,也就没有做事的积极态度和主动性。又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从入学那天开始就独自一人面对学校、同学、老师,在陌生的环境中,他们的心理更加恐慌,因此普遍缺乏自信,于是消极的孩子、懊悔的孩子、淘气的孩子、怀恨的孩子等等都出现在校园中。对这些孩子的指导,如果只是从正面责备他的错误,那是很难收到成效的。应该设法给予他自信,使问题自然地得到消解。运用以下方法和技巧,有助于学生产生自信:

1.走进心灵,搞清楚究竟是在什么事情上失去了自信;

2.丰富集体生活,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

3.发现该学生的优点并加以强调;

4.发现该学生的兴趣所在,让他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5.即使是很小的成绩也要给予较高的评价;

6.在大家面前肯定、鼓励他。

三、给予任务

给予任务,让学生具有完成工作的充实感,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方法对那些不跟别人合作、不合群的“问题学生”很有效。老师布置给学生任务,学生会有一种被重视认可的感觉,他们会被有效地拉拢到集体中,参与集体活动。对这种学生,要尽量给他那些有机会与老师接触的任务,把他放在一个不得不张口说话的位置上。要与其他孩子充分接触,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让孩子把他积极的一面展示出来。于是,很多不爱说话也不愿跟老师说话的孩子变得积极、开朗起来,他们感到集体是需要他们的,他们开始热爱集体、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生活,回归到了正常年龄孩子的心态上来。

5.用爱的方式教育学生 篇五

文/万小琼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杆奇异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笑着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其实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理解和爱,才能把自己变成一把细腻的钥匙,进入别人的心中,打开别人的心结。

我们的教育何尝不该是如此呢!教育其本质就是一种心与心交融的艺术,而真正成功的教育就是深入学生内心的教育、理解和爱的教育;是唤醒学生心中欢快的阳光,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使学生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出来。正如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引诱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就更加要有一颗理解孩子的爱心,随时准备打开每位学生的心,唤醒每位学生的天性。

一、用爱唤醒孩子沉睡的的心灵

“博大深邃的师爱,是教育艺术王国的万有引力。”其实它也是教育走向成功的最基本的前提和必需。它更是人世间最崇高的盛情流注:似春雨之润物,无偏无蔽;似阳光之播洒,均匀流布。不使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田因得不到它的滋润、沐浴而干涸、黯淡。作为教育者只有首先施加情意绵绵的师爱,再加以各种教育唤醒的手段和方法——信任和宽容,惊叹和鼓励,等候和发现,启发和引导,哪怕只是一句鼓励性的话语,哪怕只是一瞥充满等候的眼神,从内心深处深信学生一定“能止”,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教育才会变得灵巧和又恭,从而产生“神奇的力量”。当学生的自信一旦被唤醒,就会产生驱使积极止为的动力。学习的激情、生命的能量就会在这样的催唤中爆发、释放,惊喜和奇迹就会在这样的催唤中孕育、诞生。我们要深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是不容忽视的”黄金法例,去积极唤醒学生自尊自信的天性。从霍金、张海迪的生命辉煌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每位孩子都是奔向成功之塔的英才,只是他们奔波的方法各异而已。

“赏识教育”大家周宏这样鼓励自己的女儿周婷婷“女儿,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请相信,爸也会永远饱含热泪地欣赏你,拥抱你,亲吻你,赞美你。为我创造生命的这个万物之灵而永远骄傲。”在教育学生时我们教师如果能用这样的爱、理解、信任,去关注他们的每一点提高,去唤醒他们“沉睡的心灵”,去填补他们心灵的鸿沟,去消除他们情感的障碍,去找回他们的自信和自尊。我们就会打开他们的心扉,特别是后进生怕学、怕师的心扉。我们的教育就会显得更加多姿多彩,学生就会异常喜欢这样的老师,就会更加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我们也就能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使学生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出来固然这是一个极其艰苦的过程,教师要付出巨大的价格。其实教育的全部秘诀就是要付出我们“积蓄”和不断完善的全部聪明和爱。因为教育创造的成果不是脍炙人口的诗文,不是流芳百世的乐章,更不是令人称奇的画卷,他是新生一代的灵魂。

二、用理解唤醒孩子的梦想

有一位美籍华人这样说:“希望变形金刚的到来能够唤醒中国人的幻想世界,尤其是孩子的梦想世界。”在美国,变形金刚是所有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孩子身边的宠物,一直陪伴着孩子长大。父母们会给小孩子买各种各样的变形金刚玩具。到了中学,孩子们开始在动手课上学着自己设计和制造变形金刚。到大学,变形金刚设计大赛就成了大学生们的盛会,每一个人都希望将儿童时代对变形金刚的幻想变成现实中的实物,很多人成功了,也因此有了变形金刚的原形。美国人就是这样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的。

“有了梦想,才会有成功。”其实很多成功的人做着成功的事,都是在自己的梦想中先成功了一次,再有现实中的成功。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总是会说:“孩子,你要上一所最好的学校,你才能有更好的未来,你的生活才能更好。”孩子们从小就生活在压力中,他们的脑海中只有学习,他们没有时间去幻想,他们没有时间去梦想,他们的未来都是父母给他们安排好的。那么,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有属于自己的《变形金刚》?如果能够让我们的老师以及父母在孩子幻想“不合实际的东西”时都能站在孩子的思维角度和心中思考,能给予鼓励和支持,能给予智慧的引领和指导,而不是嘲笑的是时候,我想《变形金刚》这部电影的意义远远超出票房创新的意义。

三、用止动唤醒孩子心中的巨人

有一位教育家这样谈到“反复成功的孩子会越来越好,反复失败的孩子会越来越差。”因此,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快。作为教师就没有任何理由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哪怕是弱智也要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专长,走适合自己的职业化道路。我们要让每个孩子以后都能藏身社会,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其实,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犹如一棵幼苗长成参天大树,这棵大树的怎样长成,就看我们为其营造一个什么样促其成长的环境。如果我们能为不同的学生提供锻炼、学习、成长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和生机,我们就会收获整个春天!

6.《爱的教育》优秀学生笔记 篇六

我从扫烟囱的孩子抽抽搭搭地说:“今天我扫了好几处烟囱,得了30个铜币,谁知弄丢了。我的衣袋有个洞……”说到这儿,他不禁哇哇大哭,“没有钱我不敢回去,老板肯定会打死我的!”

围观的人渐渐增多。众人正不知该怎么办,这时,一个女孩拿出两个铜币说:“我只有两个铜币。大家凑一凑,帮帮他吧。”立刻有很多人掏出钱来,8个,10个,15个……还是不够。一个助教走过来,放下一个银币,大家向她欢呼,她却红着脸跑开了。还差5个!这段话中,我觉得大家和助教的乐于帮助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7.用爱的方式教育学生 篇七

启动仪式开始时,马鞍山慈善总会秘书长吴雄代表市慈善总会向含山县慈善协会转赠中华慈善总会捐赠的1万本《慈善读本》价值10万元。张胜先会长代表读书活动主办单位宣读“关于在全县中小学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暨《慈善读本》读书、征文、演讲比赛活动”的方案,并简要汇报含山县慈善协会成立以来的工作情况;县教育局副局长龚光军代表读书单位表态发言;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维斌代表县委、县政府向李宏塔会长及省、市慈善总会的领导亲自出席今天的启动仪式表示热烈欢迎,向《中华慈善总会表示衷心感谢,希望参加读书活动的学校、老师和同学们一定要认真组织、好好读书;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李宏塔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勉励同学们要读好书、用好书,以优异的成绩报效祖国和社会。

9月23—25日,“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参加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博览会。中华慈善总会新闻办公室主任刘芳在工作坊分享了以“作为一家慈善机构,我们为什么要推广慈善文化教育?”为主题的演讲并接受了教博会的采访。对中华慈善总会的“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进行了综合性介绍,就项目成立背景、发展历程、鼓励机制、良好效果等方面进行详细解答,并介绍了陕西省学校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情况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对弘扬慈善文化的政策支持。

中华慈善总会作为公益慈善组织参加教博会是教育与慈善的一次交流对话,是一次特别的体验,全国各地学校与多个教研机构对我国首套面向中小学的慈善书籍和活动方式表示极大关注和肯定。

9月6日下午,由台州市慈善总会、台州市教育局与台州市教育局直属分局联合开展的“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走进了位于台州经济开发区的文华小学。市民政局副局长、市慈善总会专职副会长董凌志,市教育局副局长袁相千为学生代表送上了《慈善读本》并与孩子们分享了古今中外慈善工作者的感人故事,鼓励同学们怀仁心,做善事从小事做起,去帮助社会上有需要的人。

8.《爱的教育》学生读书体会参考 篇八

《爱的教育》——这真是一本无与伦比的、能够感动任何人的书!

当你看完这本书后,你就会深刻反省自己曾经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是否造成过不好的影响;是否破坏了与他人珍贵的友谊;是否不珍惜父母那温馨的关怀……

像最后的每月故事《海难》中写道“‘要那个小的(“小的”指小男孩,即马里奥)!船已经超载了,要那个小的!’水手喊”,马里奥不是没有生的机会,但当他看到朱莉埃塔胸前的血迹时,他也被震撼了,想到了朱莉埃塔在自己受伤时给自己包扎的那一幕。因此他在生与死的选择中放弃了生的机会,他死留给自己,把生送给同伴。因为马里奥知道,别人也许更比他需要“生”。

即使已经过去了四十四年,恩里科的父亲也不忘他的小学老师,还专程来看望他,并像小时候那样爱戴他、尊敬他。这是多么好的一位父亲!我顿时觉得恩里科很幸福,它拥有如此博学多识、如此温文尔雅的父亲!

恩里科的同学们也很团结!正直的卡罗内,勤劳的柯莱蒂,用功的斯塔尔迪,勇敢的罗贝蒂,可爱的小泥瓦匠,品学兼优的德罗西……这是一群多么友善的好伙伴啊!

我现在想把这本书珍藏起来,希望在多少年之后,我还能把它找出来,重新阅读这本书,从新感受从这本书中透露出的对国家、对朋友、对亲人、对任何人的爱!

《爱的教育》学生读书体会参考范文【二】

当我在读《爱的教育》这本书时,我常常被书中那些小主人公们的纯真和善良感动。

《爱的教育》这本书写了小主人公和他的一群充满活力的伙伴的故事,这个大集体里,每个人的家庭背景都不一样:有的贫穷;有的富有;有的身体残缺;有的生活在单亲家庭里;有的则是生活在爸爸妈妈的爱中……虽然他们每个人性格不同,但他们身上却都有一处共同的,就是对自己的祖国那份深深的爱;对自己亲友那份真挚的爱;对自己的朋友那份纯真的爱。

在这本书中,不能忽略父母们那一句句富有深刻哲理的话,这些话不仅提醒了主人公们,使我受益匪浅。

“爱”像无形无味的空气,常常被我们忽视了!“爱”是无尽头的旅行,每天都有对新事物的感悟,让我们的知识更加丰富。“爱”是我们每个人常在说的一个字,但是我们经常光说不做,忽略了对周围人的爱。在生活中,如果没有了爱,那么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水一样,苦涩无味。

读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懂得了:要做一个不能用“势利眼”去看待朋友的人,而要作为“真正”的好朋友,应该像莎士比亚说的:“朋友间必须患难相济,那样才能说的上是真正的友谊。”这样!

《爱的教育》学生读书体会参考范文【三】

《爱的教育》是一部我们一生必读的教育经典,使我们能够学到许多在课堂上无法体会的东西。

它以日记体的形式,通过小学生安利柯的眼光来看周围所发生的事,观察他身边的老师、同学以及周围的社会环境,细腻生动地刻画了各种高贵的品质,每一章节都把爱表现的淋漓尽致,每一个感人肺腑的小故事都催人泪下,又带给了我们深刻的哲理和无限的思考。

读了《爱的教育》之后,我的感触颇深。在这本书中讲述了许多关于亲情的小故事,阅读之后,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生活中与父母的相处。

安利柯的母亲劝诫安利柯要好好对待他的父亲,不要在父亲责骂他的时候顶嘴使父亲伤心,这些行为一定会使他在父亲去世之后的某一天后悔,增加自己对父亲的想念与后悔。安利柯母亲的话触碰到了我的内心深处。在平常生活中,虽然父母很爱我们,我们也同样深爱着父母,但我们依然免不了有矛盾发生。毕竟我们拥有不同的人生观念,对同一件事情也会有各自不同的看法。我们也会因为某些小事与父母生气,甚至是吵架、冷战,可是我们对对方的爱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以前自己也曾顶撞父母,说过一些令父母伤心的话,做过一些令父母痛心的事,现在回想起来,就会对自己当时的做法感到不可思议,觉得那时的自己真的很幼稚。如今不停地后悔却再也无法使那些过往改变。

在这世上,我们要感谢的人有很多,要感谢老师、感谢同学、感谢朋友、感谢……但我觉得最应该感谢的人是父母。父母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便开始陪伴在我们的身边,一生为我们操劳,为我们着想,为了能够给我们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辛勤地工作。父母教导了我们许多的人生道理,是我们生命中的启蒙老师,帮助我们度过人生道路中一个又一个的坎坷,安慰着我们走出人生中的不如意。父母是这世上最爱我们的人,我们最该感谢的人也是父母。

父母的一生都是在为我们付出,为我们劳苦。父母为我们操劳了大半辈子,但是当我们长大,学会了坚强,真正学会了该如何回报父母的时候,却发现父母已是满脸皱纹,满头白发了。伴随着我们的长大,父母也渐渐地老去了。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我渐渐地明白了父母的唠叨都是为了我们,父母常常会在唠叨中教给我们许多人生的经验,希望我们能少走一些人生中的弯路。虽然以前每当父母开始喋喋不休的时候就会不耐烦地随便应付几句之后便离开,但是现在我学会了认真聆听父母的教诲,即使有的时候不愿意听那些重复了许多遍的话,我也不会再表现得像以前那样不耐烦。在读了《爱的教育》以后,我感悟出在平常的生活中如何与父母相处才是正确的方法,怎么做才会既不伤害父母又让自己过的快乐,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许多。

阅读了《爱的教育》之后,我感受到了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和爱国之心,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这些能使我受益一生!

《爱的教育》学生读书体会参考范文【四】

寒假期间,闲暇之余我翻开了《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很快我 就发现这的确是一本难得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恰到好处的著作。读后感触 颇多,现就自己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希望和大家一起在孩子的教育上相 互补充不足,共同进步,为孩子的成长共同创造美好的环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 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 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 首任老师。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不可忽视,这种影响包含了与教育相促进和相矛盾两方面,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 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创造良 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的基本保证。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是寓教育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孩子的模 仿力、可塑性极强,父母是孩子首先学习的对象。

父母生活的态度、思想观 念和文化素质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的言行举止真实地反映父母教养子女的 态度,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这是通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言传身 教、耳濡目染而实现的。因此,为人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高尚,自己就不要做违背道德准则的事;如果希望孩子尊重师长,自己首先必须尊 重他人、孝敬老人;如果希望孩子有责任心,自己应当对家庭负责、对孩子 负责;如果希望孩子好学上进,自己就应该提高自身素质,注重知识的学习积累和更新;如果希望孩子守秩序、守规则,自己就不要闯红灯跨栏杆、开 后门。

优秀的父母都是以自身开朗豁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 孩子,在言行上做孩子的好榜样,从生活中培养孩子好习惯,从启发中引导 孩子学会宽容他人、感谢生活和珍惜幸福。2 环境改变了教育,而教育则改变了一切!《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它让我们深深明白了 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这句话的含义,让我们共同阅读 这份每个家长必做的家庭作业。书中有一个栏目父母课堂中的几句话值 得借鉴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确实,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 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

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 法,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个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的保障。总之,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基 地,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 育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要真正了解一个孩子,首先要了解其家庭,要做到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首先要做到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再次感谢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给我提供的帮助和启迪。最后祝愿天下的父母都成为家庭教育的.首任优秀教师,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爱的教育》学生读书体会参考范文【五】

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爱是无私的,爱是博大的,仅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享受爱。而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才真正领悟了爱的境界。

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介绍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犹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古往今来,有多少爱的真情故事啊,可见,爱,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一出生,就沉浸在爱的海洋里,有父母的爱和爷爷奶奶的爱。渐渐长大了,上学了,又有教师的爱,同学们的爱。爱就如空气一般,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爱,我们从未离开它,离开了爱的人,就等于没有灵魂的人。爱能够使人绝处逢生,爱能够使浪子回头,爱又能够激发人无穷的力量。

是爱,使我们能欢乐健康地成长,是爱,给予了我们内心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爱是伟大的,爱是宽恕的,爱又是包容的。爱是教育的源泉,爱与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多感受一份爱,就多一份温暖;多奉献一份爱,就多一份欢乐。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沐浴在爱的海洋里。

《爱的教育》学生读书体会参考范文【六】

还记得许多年之前,我也在老师的指引下阅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这次重拾这本书,感觉既亲切又陌生。再次品读之后,所思所想已大不同于当时那个懵懂的年纪。当年我看的那本《爱的教育》一直保留至今,时隔十余年,看着已经泛黄的书,心想:“就算全当回忆儿时,也是相当不错的。”

翻开书籍,回忆历历在目,酷暑,蝉鸣,衣着清凉的那个夏天,我用小手翻开了第一页,身旁的妈妈在为我扇扇子来赶走炎热,为了让我静下心来好好看书。也许我会看不懂,也许我看没两页就会跑到一边去玩儿,太多的也许也许。谁知道,当年还年幼的我在一个暑假的时间里还是读完了整本书,并把书中的人物当做学习的榜样。

时光飞逝,这么多年过去,书里得内容我几乎都已忘记,不怕丑地说,我连主人公的名字都淡忘了。有善必有恶,所以有纯真善良的安利柯、富有正义感的卡隆、开朗活泼的代洛西就会有欺负弱小的调皮鬼费兰谛,同样会有励志人心的泼莱克西以及可怜的略有残疾的克洛西。但是这本书并不是要诉说邪不胜正的故事,而是围绕一个字:爱。

爱是什么?这个问题很简单却又很难回答。每个人心中都有爱,只是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泼莱克西,他是一个铁匠的儿子,他身材瘦小,脸色苍白,目光和善,却又带点忧伤。因为他父亲是个酒鬼,经常喝醉酒后无缘无故打骂他,他身上总有伤痕,但是他从来不会在外人面前说他父亲的坏话,多么善良的孩子啊。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但是泼莱克西并没有像他爸爸那样堕落。相反的,他非常懂事,十分刻苦努力地学习。正所谓知识改变命运,因为他的刻苦,学校发给他一个奖章,他父亲也被感动,重新做起铁匠的工作,也不再喝酒。正是因为泼莱克西刻苦努力才改变他的父亲,美好的结局,这也是一种爱,对父亲不放弃的爱,对知识不断追求的爱。

爱是没有界定的,在人生的旅途上,只有不断发现爱,寻求爱,付出爱,才会发现爱是幸福的根源。我想等洲妍长大后,有了自己的孩子,也会给她的孩子看看这本《爱的教育》吧。

《爱的教育》学生读书体会参考范文【七】

多年的体育教师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搞好体育工作的最大秘诀是“爱”,这个爱是对学生的爱,这个爱包含着师爱、母爱和友爱。

一、师爱

学生成长中的导航灯“为人师表”这个“表”体现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魂。“言行育人”是我多年来的工作准则。做学生成长的导航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这是一个教师对学生的责任,这种责任是师爱的核心,它决不是心血来潮的一次比赛,一次活动,而是来自体育教师平时细致的工作。记得曾经有一名学生家境贫困,中午放学后,为了不吃午饭,在操场上踱来踱去,是自己田径队的学生,所以看到我后他礼貌的向我问好,他以为自己假装的很好,我问他为什么不回家,他说已经回来了,可是我笑笑,看着他稚嫩的小脸,心中蔓延出一些酸楚,我摸摸他的头告诉他有什么困难一定要来找我,可是他固执的说自己很好,我要他跟我去吃饭,可是他却调皮的跑开了,我知道他不想让别人用同情的眼光看他,所以我就看着他跑开了。下午正好有他们班的体育课,我拿了买好的面包和水告诉他是他妈妈送来的,而且要求一定要我看着他吃下,他相信了,狼吞虎咽的吃着,我看了这个孩子,泪水不禁已经在我的眼眶旋转,可我忍住了,我知道教师的师爱对于每一个孩子都是很重要的,如果他们无法得到一些家庭的温暖,我们的师爱也许会给他们的心灵中播下一些温暖的种子。

当今社会,诚信已渐远离孩子,诚信这种美德决不是一个“狼来了”就能培养出来。作为体育教师的我,总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履行诚信,把“诚信”的种子播撒到学生的心田。每次比赛或举行活动后,我总想发些奖品给表现突出的孩子。像这次考试,为了让学生努力取得好成绩,我在比赛前鼓励他们,谁能拿好名次我就奖励他。真是有效,所有的孩子都为了奖品在比赛场上飞快驰骋,都拿了很好的名次,而且也因为他们的努力,我们学校也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那么奖品不奖了吗?不!我还是奖了,尽管奖品不是很珍贵,但至少在学生心目中我是一个说话算话的老师,用自己的行动教他们也要做一个说话算话的学生。诚信这种美德也许就在这次在他们身上铸就。“润物细无声”让学生的思想在我言行的影响下,在师爱的感召下发生良性变化,才是一个教师最大的骄傲。

二、母爱

学生心灵中的一缕阳光。常言说“娘不嫌儿丑”,我总把自己所带的校队的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去关心,爱护每一个人,例如对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进行特别的关爱,我认为这才是人性中母爱的伟大,女儿甚至有时会吃醋的说,我爱学生胜过爱她。也许是出于母爱的光环,我所带的孩子们都对我像妈妈一样亲切,每当看到自己所带的孩子成功的拿到奖牌,我内心的激动确实无以言表。我的很多朋友看到我这么辛苦,都为我鸣不平,说这工作太苦了,可是我却告诉他们,我乐在其中,而且我以我的孩子们为骄傲,我从不担心自己的物质生活没有他们的优越,可是我担心我的学生会落后于其他的同学,每当我想到那个家境不好的孩子,我总会找理由给他买点衣服,买双运动鞋,或者买一个盒饭,那个学生也十分感激,以至于现在已经是中学生的他见到我都还紧不住要敬礼,我告诉他,你已经不是少先队员了,可他总是记不住,我也不再注意他的敬礼反而觉得很温馨,一种作为教师特有的感受。

无论如何,教师的职责之圣神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如果你能够亲身体验学生的可爱,可恨,天真无邪,也许每个人都会是天下最好教师,所有的人都会对教师充满崇敬。其实教师的职责也在于责任,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奋斗,汗水都会为孩子们的成功之路上铺下一些垫脚石,我想,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快乐成长应该是每一个教师的最大愿望吧。

《爱的教育》学生读书体会参考范文【八】

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时,我才知道爱是无私的,爱是伟大的,只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真正的享受到爱,感受到爱。书中人与人之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让我感动不已!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四年级男孩儿安利柯以日记的方式,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一直写到第二年的7月份,记录了他身边各种感人的小故事,记录了他在生活中一点一滴所积累的爱,他一天感受一点,一天反思一点,每天都在爱的世界里成长。

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非常感人,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清扫烟筒的小孩,把清扫烟囱赚来的三十个铜币从破了的口袋里掉了,他无法回家,于是路过的同学都用对自己有用铜币来帮助他,没有带钱的同学就把自己的鲜花赠送给他,我觉得这一段是最感人的,这让我感到了一个人要是有了一颗无私爱心,就会是一个拥有一切高尚品质的人。在《爱的教育》这本感人的书中,处处都是这种拥有高尚品质的人。

读了这本书,我终于深刻体会到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应该学会宽恕别人、学会理解别人,我们自己遇到困难时总想获得别人的帮助,而我们平时遇到有困难的人时也应该尽力地去帮助他,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有时虽然是微小的,但它是无私的、珍贵的、非凡的。

9.爱的教育学生读后感 篇九

一,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必要时做好学习笔记,从自词句做起,连习造句,认真完成每天的作业,挤出时间复习近平时遗漏的知识。

二,要学好语文就要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尤其是爱的教育这样优秀的作品,平时多留意观察学校家庭生活中的细节,把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尝试这用文字形式写出来,多练笔多看课外书籍,多查字典,逐步提高语文写作水平。

三,通过爱的教育的学习,要提高个人的素养,要热爱班集体要帮助同学要爱护幻境,把自己变成一个有礼貌有爱心爱祖国有素养的好孩子。

10.用爱的艺术培养善感的心灵 篇十

“给”永远比“拿”愉快

这学期中考以后,班级刮起一股怪风——“有偿服务”。即个别同学以给同学讲题为名收取金钱,少则十元多则几十元。我对此既震惊又难过。震惊的是小小的年纪就沾染了铜臭气;难过的是金钱已经开始腐蚀孩子天真幼小的心灵。看来正确的友谊友情教育对学生来说绝不是老生常谈,而是刻不容缓。

于是我针对这一事件在班级里上了一堂导训课:《“给”永远比“拿”愉快》。上课铃声一响我就板着面孔对同学说:“以后老师每批一本作文收五角钱,老师已经给你们批了三篇每人一元五角,明天交钱。”教室里先是寂静继而议论纷纷。有的说老师怎么还收钱;有的说想不到老师还能这样做;还有的说一元五角不贵。听着学生的议论,看着他们失望的表情。我继续说:“的确,是很便宜。咱班有的同学给人讲一道题收十元钱,和他比起来老师开的价钱的确便宜。”话音刚落教室里沸腾起来,同学们纷纷指责说,这是谁呀太黑了。只见那几个收钱的同学低着头,红着脸。望着同学们愤怒激动的脸,我觉得该是点破的时候了。于是我激动地说:“同学们,古人说得好,‘君子之交淡如水’ 。这句话的意思是,朋友之间的来往要看重友谊,不要看重物质。真挚的友谊能使我们加深了解,互相帮助,携手并进。假如老师收了你们的钱,我会感到不安和痛苦,我们之间再也没有真情和信任,孤独会和我做伴。那样的生活是地狱。”这时教室里异常的安静,再看那几位同学愧疚、自责、难过……我知道我的教育目的达到了。

最后,我饱含深情地说:“同学们,生活中离不开友谊,但要获得真正的友谊并不容易。它需要用真诚去播种,用热情去浇灌,用无私去照耀。要想使我们的友谊像那滔滔东流的江水长流不断,就请记住高尔基的话吧——‘给’永远比‘拿’快乐。”

从此以后不仅“有偿服务”的怪风被彻底刹住,班级还掀起了“结对子”共同进步的高潮,有十几名学习优秀的学生主动和学习困难的学生结成对子。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大家提出的口号是“我付出我快乐”。看到这样的变化,我由衷地感到:感动学生才能教育学生。

“选票风波”

这学期开学不久,辅导员老师就通知我班选派六名“少年团校学员”。选谁呢?由于刚接班,对学生我还不十分了解。于是我决定采取公开投票的方式进行民主选举。经过一番投票唱票,选出的六名同学却出乎我的意料——班级干部全部落选。我环顾一下全班同学,都出奇地平静,没有吃惊的。再看那几位班干个个低着头,一言不发。为了打破这沉闷的气氛,也为探个究竟。我提高了声音问道:“王施施的选票最多,她一定有很多优点,谁能说说吗?”这一问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打破了沉闷。同学们纷纷说开了:有的说她从不欺负我们;有的说她总帮助我们;有的说她玩什么都带我们;还有的说她从不对我们发脾气。听了同学们的夸奖,王施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说真的自从接班以来,我很少注意这个安静的女孩子。我的注意力总是放在那几个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强的班干身上,寄希望于他们对我工作的支持和协助,况且一个月来,我还没发现他们有什么大问题。原以为他们学习好、能力强,一定会当选的,可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才恍然大悟,我的班干不缺成绩和能力,缺的是友爱和宽容。一个集体正是由这种美好的情感使大家的关系变得纯洁和美好。而同学们的带头人却令我如此失望。也许他们过于严厉,看来同学之间是该多一些宽容和谦让,少一些争执和摩擦。谁都愿意在友善谦和的氛围中生活,谁也不愿意整日呼吸着充斥火药味的尖酸刻薄的空气。而今天的“选票风波”不正是一个最好的教育契机吗?

于是我问王施施:“你帮助同学、谦让同学、谅解同学,你觉得吃亏了吗?”

王施施愉快地回答;“没有,大家今天都选我,我特别高兴。”我不失时机地说:“因为你对别人播撒了友爱和宽容,所以你收获的是别人加倍的友爱与宽容。同学们,听了大家的发言,有什么感想和体会想说说吗?”这时中队长曹娇悦主动站起来说:“我对同学不够友爱和宽容,比如有一次我的铅笔盒掉在地上了,我不分青红皂白偏说是王笑雪弄掉的,无论王笑雪怎么解释我都不听,还说就是你弄掉的,赶快给我捡起来。王笑雪含着眼泪把铅笔盒给我捡了起来。我觉得很对不起王笑雪,今天我向你说一声对不起。”说到这里王笑雪感动了,同学们也感动了。这时几位班干纷纷站了起来,有的检讨、有的请求谅解。教室里同学们激动不已,有的同学竟泪流满面。

我也被同学们的情绪感动了。总结时我是这样说的: “在学习与生活中,我们免不了和别人有矛盾、有摩擦,这时,我们完全可以避免与人争吵,宽容一些。方法其实很简单,摆清事实,多为别人想想,不要得理不饶人,豁达的气度、谦让的风格,会使你成为真正受人尊敬和被人信任的人。同学们,宽容是一种自信,宽容是一种气度,宽容是对平庸的超越,宽容是对友谊的升华。让我们多一些宽容,变得更心胸坦荡!”

此后,“干群关系”改善了不少,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少了许多“官气”,多了许多友善。看来,这次“选票风波”让他们学会了许多。

像这种情感的交流在我们班还有很多很多……学生们通过亲自体验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深刻感受,孩子们的心灵也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情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心灵的丰富性、多样性,通过体验教育我们班的学生情感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高尚。

纸条上的心灵之约

我永远忘不了这一天——2003年4月14日。回想那天的情景,一股充斥全身的暖意酸了鼻子、涩了眼睛……那晚,伴随着疲惫,我走向教室,准备给学生补课。习惯于灯火通明的课堂的我今天却诧异了——教室内悄然无声。停顿了一会儿,我犹豫地举起了手。门是虚掩的,猛然间黑暗中传出有生以来最让我激动的歌声:“happy birthday to you ……”烛光亮起来了,在忽明忽暗的光线中,一双双热切的眸子望着我。我就这样静静地站着,让那股无以名状的幸福向全身蔓延。在掌声中我收下了一张张卡片,一句句祝福。全班同学深情地唱起《祝你生日快乐》这首歌。不知是幸福还是难过,我哭了,一时间任眼泪在脸上无声无息地滑落……

当我将此事与人谈起时,听者说:“你真幸福,学生对你真好。”是呀,工作十多年,唯一值得我骄傲的是我有一群我爱的和爱我的学生,我们彼此关心,互相尊重,用独特的方式沟通着我们之间的情感。我们常用一些不起眼的小纸条传递各自的看法、消除相互间的误会……当学生犯错了,我在小纸片上写下:“你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吗?你伤害了一个同学,更伤害了一个爱你的老师的心!”当学生学有进步时,我会及时写上:“你真棒!你的进步让老师好开心!”当学生为琐事困惑时,我又不失时机地送上:“有心事吗?愿意跟老师聊聊吗?也许我能帮你出个主意。”当学生工作出色时,我更是及时奉上:“多么能干呀!有了你,老师不知有多高兴。谢谢你为班级付出那么多。好宝宝,老师爱你!” 学生更会在我不经意中用小纸片递上关心,送来祝福,排解了我心中的愤懑和误会;当我生病时,办公桌上总会出现贺卡,上写:“老师辛苦了!我们很想你!祝你早日康复,为我们再上精彩的课。” 稚嫩的童心,充满温暖和爱意的话,让我顷刻间浑身充满了力量。在充满人情味的师生交往中他们学会了关心他人,而我感受到的却是其他任何职业都不能给予的快乐。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是人与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唯有从心里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灵深处,才能使教育事业折射出最迷人的光彩。用心灵赢得心灵,让这份约定陪我走过多彩的教育生涯。

11.爱的教育学生的读后感 篇十一

《爱的教育》这本书的内容新颖别致,情节跌宕起伏,字里行间充满着情感,让我时时流下动情的泪水……在这本书中,爱就像一望无际的大海,无边无际:又像浩瀚的天空,无限宽阔……书中为父亲着想的叙利亚,为了减轻父亲的劳累,等自己完成了功课,趁父亲熟睡时,他又帮父亲再写五百个字条,帮全家多赚三元钱,他一直偷偷地帮父亲抄写,直到因自己成绩下滑、父亲痛骂自己,他还在一直坚持着……多么让人感动的父子之情啊!

再比如,大家都说古路非是吝啬鬼,视钱如命。当他不小心用雪球打伤老人的眼睛后,竟把自己看的比生命还重要的集邮本送给了老人。这是多么让人敬佩的事情啊!施泰基是大家都瞧不起的人,他长得傻傻的,并且脑子还特别笨,让人想不到的是有次考试他居然考了第二名……情节真是跌宕起伏,悬念跌生……

12.中学生《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篇十二

终于读到《爱的教育》这本书,我的心情十分激动。这是一部伟大的爱的巨作,作者是意大利小说家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1846——1908)。此书是他的代表作,写于1886年。这本书以一个小学生日记的形式,通过小主人的所见所闻所感体现了同学们之间真挚的友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最纯真的友爱。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那篇名叫《我的老师》的文章。记得那是在十月十八日那一天,这是小主人开学的第一天,老师们都早早的到了教室,当小主人走过二年级上学期的那间教室时他的班主任不舍的说:“恩里科,这学期你要到楼上去上课了,我再也看不到你从我门口经过了。”一路上他看见了以前的同窗好友时不时还与他亲切的打招呼。到了教室后不久上课铃响了,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却听到了一阵动静,老师四下望了望,原来是坐在第三排的一位女生跳到了椅子上,玩起了她那可爱的洋娃娃。就在这时那位女同学好像意识到了什么,抬头一望老师正向她走来,她低下了头仿佛是在等待老师的惩罚。老师走到了她的跟前和蔼而又亲切的说:“下次不要再在课堂上捣乱了!”之后又回到了讲台上。时间仿佛是过眼云烟,学校的一年很快的过去了,老师走下了讲台对着全体同学说:“同学们,我们这是最后一次坐在这间教室里上课了,我们曾在这里学习上课,在这里嬉戏玩耍,在这里追求理想,在这里……,然而今天我们就要离别了,我十分的难过……”说完这些话后,老师走到了同学们的座位前与同学们一个个握手道别祝福。

读完了这本书后我不禁流泪了!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我想起了一年后我也要离开美丽的母校,离开爱我和我爱的老师们,离开朝夕相处的同学们,离开……

13.用爱的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 篇十三

一、用爱心建构师生和谐的乐章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是爱学生。班主任要有意识地通过表情、动作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情感,达到与学生心灵交流的目的。比如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抚摸、严肃的手势等都可以表达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心,使学生有一种被重视感和关怀感。对于有缺点和错误的学生,班主任不能一味地训斥和挖苦,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而要在情与理方面多作疏导工作。比如说我班的一名女生,多次违反校纪校规,屡教不改,但我仍然没有放弃,而是多次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虽然收效甚微,但我至少让她感觉到了我的爱。有一次她伪造假条请了隔夜假离校,但一小时左右就返校了,事后她给我写了纸条,说她虽然特别不情愿回校,但知道这样做会给我制造麻烦,所以就克服欲念回来了。学生能否愿替老师着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为学生付出了多少爱。我觉得要使一个班级有良好的班风,有强大的凝聚力,一直不断前进,班主任除了做好一些常规工作外,还应用一颗爱心,把自己真正融入学生中间,多理解他们,使他们信服班主任,愿意把班主任当作他们的好朋友,愿意和老师地交流思想。“一双眼睛看不住几十个学生,一颗爱心却可以拴住几十颗心。”所以我们班主任只要和学生先建立一定的师生友情,对学生多点宽容、多点尊重、多点理解,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分析问题,与他们真诚交流,就一定会产生出教育实效的。比如说我班的一名男生,有一段时间上课精神萎靡,学习三心二意,什么作业都不做,我就根据他的情况和需要,多次找他进行了“自然而不直接、真诚而不偏执、恳切而不反感、安定而不急躁、恰当而不随意、对症而不任意”的谈话。我惊喜地发现他不仅学习兴趣浓厚了,而且自觉性也强了,不但能保质保量完成作业,而且还能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对老师也有礼貌了。所以说“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教师只有用真诚的师爱唤醒问题学生,他们才能够按老师的意图去学习和生活。这就是所谓的“心诚则灵”“嫩枝易弯也易直”吧,所以真诚的师爱是可以感化学生的。

二、用细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班主任是学生的“精神关怀者”,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健全人格的树立,起着基础性、方向性的作用。班主任应有一颗纤细如发的心,平时,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身体、表现;多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好兴趣;多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分析其思想动态;关注学生点滴的进步,及时鼓励、表扬;多记录、多总结教育心得,积累经验……这样对学生各方面情况均了然于心,才能因材施教。

三、用耐心找回学生迷失的自我

俗话说:“十个指头伸出有长短。”转化后进生是每个班主任都会遇到的问题。尤其是班里的几位思想、学习后进生,无视校纪校规,一切以“我”为中心,给班风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如果任其发展,这些学生就会形成一种无视纪律约束的自由意识,还会对其他同学造成负面影响。班主任对他们不仅应施以爱心、施以细心,更应施以耐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学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尊重学生意味着班主任应将学生置于平等地位,尤其是对待“问题学生”不能总是批评指责,要善于激发其上进心,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使其产生内在动力,以达到转化的目的。我班里的李某是最令我头痛的一个学生,他纪律松散,生活散漫,对学习没有兴趣,还沾染了抽烟的恶习。为了让他找到自身的闪光点,我千方百计地创设让他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获得成功的体验。他喜欢唱歌,周末校园歌手比赛中我就给他一展歌喉的机会,使他看到了自身的力量,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与自信。终于我高兴地看到他逐渐有好转的迹象了:学习兴趣浓了,纪律好了,表现也出色了。

总之,爱心加细心加耐心,不可教的“孺子”也变得可教了。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有责任、有义务加强自己的情感修养,力求使情感教育技巧化、艺术化,为教学、育人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这样,我们就能用爱的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21世纪的建设者。

14.爱的教育小学生读后笔记 篇十四

有一天上午,老师这次以祖国为题材的作文写得最好的是德罗西,而沃提尼以为自己得了第一名,卷子发下来以后,沃提尼因为嫉妒把德罗西的卷子撕了,老师是如何教导沃提尼的。

读到这,我不经意想起我和同学发生的事情,那是一个双休日,我很认真地写了一篇文章,想让老师表扬我,结果老师没有表扬我,却表扬了她,后来我很生气,课间的时候,我在她的语文书上写“你是猪”三个字,可是她并没有给老师说,而是在我的书上写上“别让嫉妒的蛇钻进你的身子”。

同学们请记住“别让嫉妒的蛇钻进你的身子。”

★ 爱的教育小学生读后笔记

★ 爱的教育四年级读后笔记

★ 《猎人笔记》读后

★ 《边城》读后笔记合集

★ 爱的教育读后体会

★ 《爱的教育》读后感悟

★ 爱的教育读后心得体会

★ 老人与海三年级读后笔记

★ 三国演义的读后笔记202

15.学生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十五

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每篇的篇幅不算长(每月例话除外),但每篇都埋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而且通俗易懂,引人入胜。

作者把每天发生的一个感人故事记录下来,整理成一篇优美的文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争吵》,这篇文章描述的是主人公安利柯和他的好朋友克来谛之间发生了一场小矛盾,两人吵了一架,但是,通过父亲对安利柯的教育,通过克来谛的主动认错,他们之间又消除了隔阂,重归于好。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父亲说的那句活:“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

16.用爱的雨露滋润每一株弱苗 篇十六

一、克服偏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困生的长处往往被缺点和短处所掩盖,而不容易被发现或者得不到老师的认可,久而久之,他们便对学习采取消极态度,有时甚至与老师唱对台戏,但只要老师真心地去爱护这些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他们对老师产生一种信任感和亲近感,那么,孩子一定会进步。比如说我们班的王磊是全校出了名的调皮大王,由于纪律学习都较差,去年留了一级,家长对他的都没信心,王磊第一次让我领教了他的“厉害”,那是我第一次在我们年级业务组内上研讨课,我们业务组其他四位教师全在我们班听课,那节课孩子们表现得都很出色,当时王磊也听得很认真,每一个问题提出后他都会一边举手一边不停地叫着“老师叫我,老师叫我”,发言很积极。为了照顾到大多数学生。我叫了他两三次以后,确信他已经听懂了,就不再叫他了,一会儿他就坐不住了,刚开始是站起来,我想站着就站着吧,就没理他继续讲课。谁知他却一屁股坐到了桌子上,我瞪了他一眼,接着讲课。这下可好,他更有恃无恐了,坐在桌子上用左手拿着文具盒,右手拿着一支钢笔,像个小和尚一样,一边用力的敲文具盒,一边用挑衅的眼光看着我。这一次我忍无可忍,大步走到他跟前,夺过文具盒用力摔到了地下,然后把已经从桌子上跳下来歪着头瞪着眼看着我的他丢在那儿,返回讲台继续讲课。下课后,我很为自己刚才的不理智行为而后悔,稍稍平静了一下,我把王磊叫到面前,首先肯定了他发言积极是正确的,并对他说:“老师已经知道你听得很认真也学会了,但是课堂不是专为你设的,我们还要把回答问题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学。”然后我又对他说:“老师今天摔你的文具盒是不对的,老师向你道歉,文具盒坏了老师赔你一个新的。”他歪着头不好意思的笑了说:“没事儿,今天是我不对,我上课就是管不住自己,以后我有错了您还要批评我。”我说“好,以后你有错误了我提醒你,好吗?”他爽快的答应了。在以后的日子里,王磊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仍然是管不住自己,毛病不断,但只要是老师一个眼神过去,他就会会意地笑一下,停止错误的行为。我明显地感到这孩子变了,不那么犟了,似乎也越来越懂事了,数学成绩也一天天好起来。

二、分层要求,循序渐进

也有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是由于基础不扎实,接受能力差,当堂所要学习的内容大部分同学都懂了,但他们还是一知半解。如果老师注意不到这一点,不考虑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按同一标准去要求学生,考查学生,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会影响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教师要科学把握这些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他们进行分层教学,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从一些简单的基础的容易掌握的知识开始,作业上开一些“小灶”,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因势利导,使他们看到自己进步的希望。

我们班有一个小女孩叫赵蒙蒙,从一开始我就发现这孩子踏实肯干,可就是学习上不去。上课时经常瞪着一双漂亮的大眼睛迷茫地望着黑板,特别是学习应用题时,更是整节课都不见她举手回答问题,始终紧缩双眉,老师主动提问她时,她多数情况下是不会。下课后也不和其他同学交流,往往是独自一个人坐在座位上看教材或是发呆。此外,我还发现蒙蒙很胆小,自尊心也很强,她不会主动找老师寻求帮助。于是,下课后我主动找到蒙蒙跟她聊天,在她消除了对我的戒心后,我问她:“蒙蒙你是不是学习应用题有困难?”她立即收起了刚刚露出的一丝微笑点了点头,我微笑着摸着她的头说:“应用题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掌握解题的方法,以后老师帮助你学习解答应用题,好吗?”我没想到,在她对我点头的时候,居然掉泪了。从这以后,我就从最基本的一步应用题入手,对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每次我都会耐心地、不厌其烦地给她讲解,用身边常见的简单的事做例子。对于她的每一次成功,我都会对她说“太好了蒙蒙,继续努力。”慢慢的孩子找到了解答应用题的正确方法,也找回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尔后,我又引导她由一步应用题转向两步应用题,然后又过渡到稍微复杂的应用题上。在作业和考试上,我对蒙蒙和其他同学的要求也不一样,只要尽力就行。渐渐的这个小女孩不再那么怕应用题了,上课时也敢微笑着自信地举手发言了,每当这时我都会对她抱以真诚的微笑,以示鼓励。

上一篇:物价局2005年上半年物价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下一篇:六年级易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