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4-09-05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4篇)

1.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篇一

摘 要: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但是在甘南藏区的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很多的障碍,文章分析了产生障碍的原因,并对实施任务教学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甘南藏区;障碍;优势和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12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9.077

兰州新区舟曲中学是甘肃省政府舟曲灾后重建规划确定的教育项目,在校甘南州学生与兰州新区学生的比例为7:3,甘南州籍学生中生源为舟曲县的达到了50%。在校学生1400多人,其中甘南州籍学生1280人,所占比例为92.7%,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达到34%,以藏族为主,兼有回族、东乡族、撒拉族、土族、蒙古族。学生需要学习三种语言:藏语、汉语和英语。本地区的高考考生,基本上选择了上民族类大学,而民族大学在录取的时候不将英语列为总成绩,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学习的压力和动力,英语水平整体上比较低。

针对具体学情,笔者采用了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是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并实施的,由教师通过引导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在做中学,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受到了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对这种教学方法,专家已经从理论层面深入到了实践的层面,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那么,是不是说任务教学法就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用了任务教学法就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呢?本文就是选取了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新区舟曲中学高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作为实验的对象,以验证任务型教学法在藏族地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

一、任务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一)学生基础薄弱

1.英语词汇量小

笔者选取了两个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对他们两次阅读水平测试成绩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总分40分的阅读题,两个班学生的平均得分还不到15分,足见他们阅读基础的薄弱。究其原因,竟然是80%以上的学生不认识文章中的一般词汇。词汇是构成文章的基础,不认识词汇,怎么能理解文章的意思,又怎么能完成与阅读相关的一系列任务呢?词汇量的不足,从客观上就造成学生无法进行有效阅读。

学生掌握的英语词汇量过少,直接导致任务型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实施不畅。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之一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尤其是交际活动,并勇于用所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学生连词汇都掌握得不多,怎么能驾驭句子,又怎么能正确地表达完整的意思呢? 因此,一旦遇到涉及语言输出的任务,尤其是围绕阅读材料进行讨论的时候,大部分的学生就表现得很吃力。

2.学生的听力比较弱

听是语言交际中最基本的形式之一,也是语言学习过程中最初始的感知环节。但是,两个实验班的同学都存在发言不准确,辨音能力弱,听音困难等问题。这就造成学生连老师的指令都理解不了,就更提不上讨论了,这就极大地抵消了任务教学法实施的成效。

(二)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

任务型教学法对教师各个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在实验之前,笔者专门进行了专项学习,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很多的障碍。

1.难以把握任务的难易度

任务型教学法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这就对任务的难易程度的设定要求比较高,难度太低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难度太高又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信心。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经常难以准确把握这个度。

2.教师口语水平较差

部分英语教师的个人英语口语水平比较差,这就导致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比较弱,不能为学生营造母语浸润式的逼真的语言交际环境,从而导致难以将课堂教学目标任务化和真实化。

(三)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

由于藏区高中生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大部分选择的是民族大学,而这些大学对英语的成绩一般只是作为参考,不计入总分,这就导致该地区的教师和学生对英语的教学重视度不够。甚至部分地区的好多学校在高三学生进入高考复习阶段后,都会停上英语课。

此外,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弱,学习动机不强,导致英语教学苦难重重。笔者所在的班级的学生曾这样反映:班里只有几个英语学习比较好的同学是认真学英语的,其他的早就放弃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不强。

学习学习动机是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如果学生自身就丧失了学习的动机,教师就是再努力,采用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是无济于事的。

(四)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易改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也习惯了在课堂上听课和记笔记,只是进行机械的记忆而不是进行主动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再加上学生平常的英语基础就比较弱,缺乏实际操作的能力,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时候,他们反而无所适从,甚至会认为这是教师的不负责任。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及应用

在传统的英语阅读课堂中,教师将重点放到了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讲解,很少能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支配,这就导致学生的语篇意识比较差,阅读的速度慢。而任务型教学法要求将大量的课堂的时间交给学生做自主阅读,教师只是做组织者和指导者,侧重做好指导学生的阅读策略和语篇分析的技巧就可以了。

(一)师生共同参与课堂

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学的过程也从封闭走向开放,由单向转向多向,由静态的知识传授变成了动态的互动、交流与对话。

在这个过程中,发生最大转变的就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他们从被动接收知识的“容器”变成了主动探索知识的探究者,学习的主动性变强,课堂参与度提高,进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能够促进师生间平等和谐民主关系的发展,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是有利的。

(二)用任务型教学法导入话题

在阅读的热身阶段,使用任务型教学法导入话题,有助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接下来的阅读做好充分的准备。

任务型语言教学课堂所承载的语言知识是密切结合学生的需求。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并进行合作,会主动地学习和使用这些语言知识,并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2.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篇二

学习英语需要大量的阅读,好的英语既是“学出来”的,同时也是“读出来”的。但目前我国的阅读教学现状却很令人担忧, 在大多数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阅读教学的目的仍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单词、语法和句型,学生遇到不懂的词就立刻去查字典,遇到好的句子可能会停下来去摘录,这样不但影响阅读的进度,而且会打断阅读思路,扼杀阅读兴趣。

二、任务型教学

1、任务的概念

关于“任务”这一概念,学术界可谓是莫衷一是。Breen (1987:23)的解释似乎抓住了“任务”的本质,他说,“任务是有特定目的、适当的内容、具体的操作过程、一系列结果的、有计划安排的、由学生自己做的语言学习的努力。例如解决难题, 充当角色,指定决策等”。下面我们也列出一些其他的学者对“任务”的解释,以便让大家对“任务”一词有一个更好的了解。

“一项学习任务就是一件工作或一件事情,是为一个目的或为一种收获,为自己或为集体或为他人而做,可以由一个人或多个人完成。例如,填一个表格,预订一张机票,到图书馆查一个资料,到指定地点找一个人,为指定目的写一封信,等等。就是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娱乐中要做的事情。”(Long,1985引自Nunan,1989:5)

从学者给出的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具有交际的目的是所有阐述的一个中心。任务型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教师在挑选任务的时候就应该仔细考虑是否能在最大限度上体现真实生活的交流,而排除那些不利于模拟现实世界交流的活动。

2、以任务为基础的模式

任务的设计决定着教学的顺利开展,Nunan(1989:11)提出了一个任务的框架,如下图所示:

(1)目标:任务的目的一定要明确,描述一定要具体,不能抽象。

(2)输入物:输入物一定要来自真实世界,而且要有意义、 新颖、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活动:学生利用输入物采取的各种行动。任务型的教学活动有三个基本的特征:真实性、技能性和流畅性。

(4)角色:教师、学生和活动相关者在一定任务中扮演的角色、所起的作用、相互之间的关系、各自所承担的任务。

(5)环境:学生进行任务的地点、场合、条件或背景。

3、任务设计的步骤

Breen(1987:25)建议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该考虑四个问题:

——任务的目标是什么?

——任务的内容是什么?

——任务应该被怎样执行?

——任务应该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执行?

任务设计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

第二步:动脑筋想出一系列可能的任务,并且挑选出那些学生们可能感兴趣的,以真实语言交流为目的的和有意义的。比如说,给学生们展示一张地图,让他们说出到某个地方应该怎么走; 让学生给某位亲人或朋友写一张明信片等等。

第三步:评估第二步当中提出的任务列表。

为了确保任务的有效性,我们应该对任务进行评估:

——任务的教育价值?

——对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是否合适?

——所需的设备是否易得到?

——时间的合适性?

根据以上标准,教师就能够对任务进行适当的调整,进而依据学生的水平对任务进行合理的安排。

第四步:选择语言形式。

教师需要分析任务所要求的语言形式,首先,教师要考虑语言学方面的难度程度,以便决定哪些任务可以保留,哪些任务可以删除,那些任务需要修正。其次,教师要决定最终实施的任务, 并考虑完成这些任务所需的合适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第五步:准备材料。

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准备学生完成这些任务所需的材料, 由于这些任务包含了对交流性语言的整体的使用,所以学生在进行任务的过程中随时可能需要教师的帮助。

4、任务设计的原则

任务的设计在任务型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因此要想设计出出色的任务就需要遵循一定的准则:

任务应有明确的目的。

任务应具有真实意义。

任务应涉及信息的接收、处理和传递的过程。

学生应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使用英语。

学生应通过做事情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后应有一个独立的成果。

三、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读前、读后和读中是英语阅读的三个基本阶段。教师在每个阶段都应该仔细选择合适的任务,把学生逐步引入到真正的阅读中来,使学生通过真实的和有意义的语言交流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1、读前阶段

在阅读前的活动中,教师可以问同学们一些有关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可以讲一个与课文要学的知识相关的故事以引发学生对文章的好奇心。Harmer(1983)称这一阶段为导入阶段,在这一阶段当中,教师使学生在语言学知识方面做好准备,使学生熟悉文章的主题,并且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这一做法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产生一种期待感,并且激发学生对文章阅读的兴趣。

2、读中阶段

这一阶段是阅读较为重要的一步,在中学英语阅读中教师应教给学生多种阅读的方法,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在这一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的理解来推测生词的意思,对于一些较难的词,教师可以给出适当的英文解释,使学生自己去体会和领悟其中的意思,教会学生正确识别每段中的关键的连词,了解作者正真想要表达的意思,教会学生综合信息的能力,是他们能够根据每一段的主要意思来推测出作者的最终目的,作者的态度,甚至作者的行文语调。

3、读后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交流彼此对问题的看法和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吸取他人观点中比较合理的部分以弥补自己的不足。最后可以让每个组派一个代表来陈述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从而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透彻,记忆更牢固。

许多学者和教师的实践已证明了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中是可行的,而且也是行之有效的,只要教师愿意采用,并且在教学中不断地加以研究和完善,相信任务型教学法会成为一种能提高教学时效的普遍的语言教学法。

摘要: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语言教学法,一经提出便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无数的实践也证明了任务型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方面有着重要的提升作用。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的中学英语教育采用的传统的“教师中心”教学法使得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根据新课标的指示,要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水平,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有所改变,由传统的教师主导的教学转到以学生为中心上来。

3.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篇三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高职 英语阅读教学

一、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1.高职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状况。当前在高职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在阅读时倾向于逐字、逐句的阅读,一遇到生词就查词典,试图弄明白文章中的每个字、每句话的含义,而不是去根据上下文推测词意,不但影响了阅读速度还降低了理解的程度。还有一部分的学生只停留于对课文的表层的理解,不求对文章的深层含义和评价性的理解,误认为表层理解就是阅读理解的全部。

2.高职教师英语阅读教学状况。现在在很多英语阅读课堂上,教师采用的仍然的是以教师讲、学生记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法。还有很多教师采用的是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教师几乎把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放在对生词、语法、造句的讲解上,对语言形式给予太多的重视而忽略了对内容的整体理解的学习。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念及运用意义

任务型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法。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世界语言教育界对此广为关注。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也逐渐引入这种“用语言做事”的教学理论,这也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此理论认为:语言的掌握不是单纯靠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而是主要靠在任务、活动中使用语言来进行的。教师应针对特定的语言项目,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出难易适度的、具体的任务;学生则通过讨论、询问、交流、表达等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从而达到预期的语言教学目标。应用语言学家及广大外语教学实践者对这种教学法非常认可和接受,我国教育部对此外语教学法也所大力提倡和推荐。

三、任务型教学法适合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

针对高职学生英语阅读的现状和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要求,我们应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和改进教学方法。英语阅读课应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训练语言知识向运用语言能力转变。任务型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课堂参与度,转换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角色,有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符合高职英语课程改革总的趋势和要求,是解决当前高职英语阅读教学困境的有效方法。

四、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按照W illis的理论,任务型教学可分为三个阶段:任务前阶段、任务中阶段和任务后阶段,阅读教学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阅读前阶段、阅读中阶段和阅读后阶段。

现以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第四单元的文章Thank You, Volunteers! 为例:讲解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阅读课中的具体应用。

1.阅读前阶段。教师先给学生讲解一些主题背景知识,然后让学生回答学生下列问题:(1)什么样的人被称为志愿者?(2)大家做过志愿者吗?都从事过什么样的志愿活动?请讲述一下自己的亲身经历。就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导入活动,这一方面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调动起学生的背景知识便于后边的内容学习与任务的开展。

2.阅读中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先给学生设计几个问题:(1)用几句话概括出这篇文章的大意。(2)这篇文章可以被划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的大意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读课文,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后每组推选一名同学把本组同学的讨论结果讲述出来,不同小组的答案可能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列出各组的异同点,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指出本文中的关键词汇及语言点,让学生不但能从总体上掌握文章大意,还能积累相应的词汇和语言点。

3.阅读后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设计几个任务来检验学生对课文整体思想及语言点的理解,这些问题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也可以是对课文主题的扩展。在本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以下问题:(1)作者对志愿者的态度是什么?(2)在平日生活中,我们都是通过什么形式来表达对志愿者的感谢的?该活动要求学生再回头阅读课文,使自己的观点与作者的觀点进行比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使每位同学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这过程中,老师应帮助学生克服口头表达中遇到的障碍,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恰当的评价与激励。通过比较、讨论,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扩大了知识面、而且还能跟作者产生思想上的碰撞与交流,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批判性读者和有效读者。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任务型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在做中学到知识,不但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而且发展了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任务型教学法有利于改善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并且值得广泛推广。但该教学法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及心理障碍、有效地分配、利用课堂活动时间等,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所设计的任务的难度、任务的系统性和延续性。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胡建国.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职教论坛,2004,(29):34.

4.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篇四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任务型教学法,并利用问卷调查法,设计教学方案对任务教学法进行实施,以提高初中生英语口语水平,并从中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分析。

关键词:任务;任务型教学;英语口语教学

目录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提出.............................................................................................................2

(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

二、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2

三、任务型教学理论.......................................................................................................................2

(一)心理学基础...................................................................................................................2

(二)语言学基础...................................................................................................................2

三、任务型教学的特点及任务设计...............................................................................................3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3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设计原则.........................................................................................3

四、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3

(一)研究目的.......................................................................................................................4

(二)研究材料.......................................................................................................................4

(三)研究步骤.......................................................................................................................4

(四)研究过程.....................................................................................................................4

(五)研究结果及讨论...........................................................................................................6

五、实施任务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6 结 论................................................................................................................................................6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提出

(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 年教育部制定和颁发了最新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它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

初中一年级结束时要求学生能听懂简单的故事,对熟悉的话题与老师或同学进行简单的讨论交流;能从简单的书面材料里获取信息;对图片或者句子进行简单的描述。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表现出积极性和进步性,意识到文化差异并能克服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二、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日渐频繁的国际交往需要全方面的外语人才。如何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能力的人才,尤其口语精湛的交际性人才成为当前英语教学的迫切任务。作为衔接小学及高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初中英语的学习尤为重要。小学的英语教学以培养兴趣为主,鼓励张嘴说英语,唱儿歌,增加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初中时应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巩固及提高。依据课本就学生熟悉的话题展开话题讨论,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完成任务。《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们在口语上达到能就简单的日常话题进行交流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能根据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能在口语表达中意识到自己的失误并及时修正;根据话题可以进行情景对话并能用英语表演短剧;在口语表达中做到语音、语调自然,语气恰当。但进入初中后,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初中英语教学尤其是口语教学面临很多问题。教师教学方向发生了侧重,课堂上口语教学所占比重下降,语法点讲授及课堂测试所占比重增加。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听说能力下降,读写能力提高。这样造成了大多数学生的口语水平远远不能达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口语的要求。

三、任务型教学理论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延伸,理论脱离了实践没有发展的空间,实践脱离了理论则会彻底失去方向。因此任何一种语言教学法都有与之先关的理论基础。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则吸收了诸多理论的精髓,诸如心理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习得研究、学习理论、社会语言学、心理发展以及教育理论等。但最主要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和语言学。

(一)心理学基础

任务教学法是根据前苏联心理语言学家维果茨基及其他语言学家关于语言和学习的理论发展而来。他强调学习的社会性以及教师和同伴对促进个人学习所起的重要作用。他把心理、社会、语音结合起来, 构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也为任务型语言教学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学习者是在社会交往、相互作用中发现、学会并运用知识的。他把语言知识的发展分为两个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

(二)语言学基础

(1)二语习得理论语言习得是一个人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学习称为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称为第二语言习得。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 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他认为:任务型教学是通过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来自他的学习理论 “输入假设”。①他把“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当做语言的习得条件。他认为: “如果把学习者当前的知识库存定义为‘i’,那么下一个阶段的知识库存则是‘i+1’。一个人只有接受的语言知识超过 ‘i+1’ 时,他本身的语言能力才能达到 ‘i’。如果输入少于 ‘i+1’的语言知识时,那么他本身的语言库存则达不到‘i’。这就说明语言的学习必须有足够的输入和一定的语言环境。而任务型教学法通过任务的设定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输入,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能力将达到‘i+1’的水平”。

(2)互动主义理论

任务型教学中互动理论的主要倡导者是 Long。这种理论认为,学习语言过程中的讨论及交流有助于语言的学习,因为在交流讨论中,大量的语言输入,在理解消化语言的基础上,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在意义协商过程中,学习者进行语言输出之后,往往会得到其他人的反馈,而反馈也是促进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在交流讨论时学习者所进行大量语言的输出,通常会得到周围人的及时反馈,这种反馈也是促进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他还指出互动理论的另一个新观点,他认为在交流过程中学习者没有忽略语言的形式,相反的是,在讨论中也有利于提高对语言形式的关注。这样,语言意义及语言形式得到了全面的重视,语言的学习过程可以好好利用。互动学习理论也从另外一个方面阐述了任务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三、任务型教学的特点及任务设计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

任务型教学法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与传统教学法不同,任务型教学法强调通过使用目的语完成任务来学习。在任务过程中教师掌握课堂的节奏,学生使用目的语来完成任务,在任务的反复交替中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2)任务型教学法强调任务素材的真实性。只有任务活动来源于生活与生活话题密切相关,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3)任务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鼓励学生在任务过程中发挥创造。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以语言的表达意义为主。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设计原则

一个好的课堂任务能够让学生乐在其中积极参与,让老师操控课堂得心应手。如何评价一个课堂任务的好坏,如何设计一个高效的任务,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备一定的任务型教学能力,是否能把生活中所涉及的话题与课本内容相衔接。设计一个好的课堂任务可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任务所选材料要来源于生活又要和课本所学内容相关。不能脱离了教材漫无边际的寻找话题或者根据学生的兴趣来组织开展活动,也不能仅仅依靠课本,学习课本上固有的知识。课堂任务是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与所学内容的一个完美结合,这样学生才能在完成任务中既有课本语言知识的依托,又能感知语言的意义。

(2)课堂任务的设置应该由简入难。简单的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任务难度的层层递加一方面可以使语言点循环加深记忆,一方面也激起学生的挑战欲望,在任务的递进中语言能力逐步提高。

(3)注重学习的过程,不忽略基本的语言知识。设置课堂任务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单一的授课模式,避免学生上课时枯燥的记忆。通过任务来完成语言的学习与积累。在此过程中单词及语法仍需要掌握,只是学生转换到更加主动的地位。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引导而不占主体地位,主要负责提供基本的语言知识。在这些设计原则中,任务材料的真实性与任务设置的环环相扣是成功实施任务型教学的关键。

四、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研究目的

通过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来检验它是否比传统的 3P 教学法更加切实有效。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是否能在一定时间内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相对的提高。

(二)研究材料 1.研究教材

本实验选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英语(新目标)Go for it!七年级上册。2.研究对象

进行这次研究选取的班级为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初中一年级的两个班级。山东的英语教育一直以应试为主,笔者所在的学校也不例外。学校重视应试教育,成绩的鉴定基于笔试成绩。英语教学不重视口语教育,不重视听力教育。

课堂授课多采用传统教学法,重点偏向语法讲练及课文翻译等。其他教学方法使用不多。这次所选两个班级基本情况相同。通过小学阶段英语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学习英语兴趣较高,口语表达欲望较强烈,但口语表达能力仍低于英语读写能力。小学升初中时,学校针对基本口语会话进行过一次简单的口语测试。两个班级的口语平均成绩基本相同。实验选取的两个班级,实验班36 人将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对照班 38 人将采用传统教学法。两个班级由同一老师执教。

(三)研究步骤 通过研究 Ellis,Willis 和 Skehan 等语言学家对任务型教学法课堂步骤的划分,本实验采取的任务型教学法将按照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三个阶段进行。传统教学法则按照预习,讲授,复习的模式进行。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在学生不知道的情况下进行。

(四)研究过程 1.调查问卷

其中随机抽取 10 名初中英语老师进行任务型教学法的问卷调查。共发放 10 份问卷调查,收回 10 份。在 10 名受调查教师中,对任务教学法有了解的有 8 人,占总数的 80%,了解一点及不了解的各有一人,各占总数的 10%。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对待任务型教学的态度,能接受的有 6 人,占总数的 60%,比较能接受的有 3 人,占总数的 30%,不能接受的有 1 人,占总数的 10%。在课堂上采用语法翻译法授课的有 5 人,占总数的 50%,采用任务型教学法的有 4 人,占总数的 40%,采用直接法的有 1 人,占总数的 10%。在制约任务型教学法的因素中,选择教师的理论水平及设计的任务的合理性有 3 人,占总数的 30%,选择学生对待英语及课堂的积极性有 2 人,占总数的 20%,选择教学进度及时间安排的有 5 人,占总数的 50%。从这些数据中可看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对任务型教学法有一定的认识及运用,在课堂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及困难,需要解决。为了了解初中学生对待英语口语的态度,在初一的学生中随机挑选了 30 名进行英语口语状况问卷调查。共发放 30 份调查问卷,收回 30 份。在 30 名受调查的学生中,对口语感兴趣的同学有 21 人,占总数的 70%,较感兴趣的有 5 人,占总数的 17%,不感兴趣的有 4 人,占总数的 13%。认为口语重要的有 23 人,占总数的 77%,认为口语比较重要的有 5 人,占总数的 17%,认为口语不重要的有 2 人,占总数的 6%。认为将来毕业后工作中能用到英语的有 18 人,占总数的 60%,选择很少能用到的有 3 人,占总数的 10%,选择用不到的有 10 人,占总数的 30%。数据表明 94%的学生认可英语口语的重要性,但是目前课堂上出现的话题不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口语的练习机会相对较少。英语口语教学急需进一步改革。2.任务型口语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研究(1)任务前 开始上课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个简短的热身活动。形式不限,可以教唱英语歌曲,可以观看与本课相关的英语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即将开始的课堂做准备。以初中一年级上 Unit3 This is my sister 为例。课前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明星的家族树,运用照片进行提问引入。例如第一张照片是成龙,老师提问“Who ishe?”学生们回答 “Cheng Long”。第二张照片是房祖名,老师提问 “Who is he?” 学生们回答 “Fang Zuming”。老师跟着说 “Cheng Long is father” “Fang Zuming is son”。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入新的单词及语法点,让学生接受一种新的文化背景,帮助他们熟悉话题突出主题,激活相关背景知识。并在此基础上理解运用,完成教师设定的任务。任务过程中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或者图片等相关资料对学生进行引导。

以初中一年级上 Unit3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为例。首先教师可以播放奥运 会的相关视频或者展示体育明星的照片来帮助学生熟悉单词。每段视频或者每张图后都进行提问 “Who is he?”学生回答名字。教师接着表达 “She/he is a ___star.”在进行完简短的认知后,教师可根据图片带领学生进行练习,比如打开姚明的图片,问“He is Yao Ming.Does he play Ping-Pong?”或者进行快速问答的游戏,比如“Sun Yang is a Basketball star.” “Zhang Ying is a Ping-Pong star.”学生通过对单词的掌握能力来快速判断。最后,教师说明任务的要求和规则。(2)任务中

这一阶段主要包括任务的执行,任务的总结反馈及最后的成果展示。在此阶段中,教师并不直接进行指导,任务由小组同学讨论完成,遇到问题可以提问。任务的结果以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进行展示。笔者根据任务型教学的设计原则对教材进行举例说明。以初中一年级上 Unit3 This is my sister 为例。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全家照,没有全家照的画一幅也可以。在任务前阶段熟悉过本课的重点单词及句型。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同学们做一个热身练习。为了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有趣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但要把握时间,给小组活动留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练习。根据课本上出现的句型及学过的关于年纪的表达,向小组成员来介绍自己的家人。如“This is my father.He is 37years old.” “This is my grandma.She is 60 years old.”小组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可从每组选出一张照片用笑脸贴粘住照片上学生的脸,放到一个大盒子里,每组推选一名学生上来抽一张照片用本节课的问句来猜测这是谁的 Family Photo。这样在任务过程中本节课所涉及到的两个基本句型及单词全部练习巩固到,学生也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初中一年级上 Unit6 Do you like bananas 为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水果蔬菜食物的单词。教师可以适当的扩充。例如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一方面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一方面也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一个背景环境。任务活动安排小组进行。首先小组内每个成员在纸上列出自己喜欢的食物不喜欢的食物,不写名字,混到一起。由小组的成员抽取一张用本节课的句型“Do you like___?”及回答来判断这是谁的。最后各组推选两名同学在讲台上进行展示。(3)任务后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本节课出现的语言点及在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学生可对照课本对照录音巩固加深语言点。目的在于使学生的语言更加严谨。根据初中生的性格特征也可转换家庭作业的形式,使之与任务型课堂相呼应。以初中一年级上 Unit9 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为例。学习完这个单元后可布置关于电影的作业。教师可从经典的迪斯尼电影中推荐一部,让学生看完后模仿几句最喜欢的话,并在课堂上进行朗诵表演。课后作业可以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灵活安排。尽量使得作业与课堂任务及生活 密切相关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完成作业有了更加现实的意义。

(五)研究结果及讨论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的目的基本达到。实验班学生对口语的兴趣增加,在一个学期的英语学习中逐渐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对口语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强。在英语口语期末考试中,全班成绩显著提高。这说明与传统的口语教学相比任务型口语教学更加有效。这种有效性主要体现在:(1)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任务型教学法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说,创造性的做,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真正的做到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的课堂。

(2)任务来源于生活,真正做到学有所用。与传统教学法脱离生活不同,任 务型教学法的任务来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在用语言完成任务的 同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学会合作。

五、实施任务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实施一方面促进了英语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能力,一方面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创新的能力。但是任务型教学法毕竟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法,在教学中也存在种种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学时间相对有限,教师备课任务加重。在任务型教学法的操控中,任务的设计及掌控主要依靠教师来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寻找适当的社会话题并将其融入课堂活动

(2)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作业量加大。任务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使用目的语完成任务为中心,对学生来说,他们更多的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与完成者。它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结 论

任务型教学法把传统教学法的优点与交际教学法的优点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使用目的语来完成语言的学习与掌握。它摒弃了以往教学法单一的语言学习操练而转向通过交际语言来感知学习。任务型教学法重视学生任务过程中交流的意义,重视有意义的语言内容,强调交流过程中的流利性和准确性。任务型教学法在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给传统口语教学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学习,在口语表达中关注语言的意义而不是形式。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的教师主导的课堂,把学生的素质教育纳入到教学考虑的体系。

附录 A 任务型教学法调查问卷 各位老师:

你们好。为了进一步了解学校英语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法及对任务型教学法的 了解,特别制作了这次调查问卷。请您根据具体情况作答,谢谢您的配合。1.您对任务型教学法的了解 a.了解 b.了解一点 c.不了解

2.您在课堂上多采用何种教学法进行授课 a.直接法 b.任务型教学法 c.语法翻译法

3.在课堂上运用传统教学法与在课堂上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您倾向于 a.传统教学法 b.任务型教学法

4.您认为在课堂上使用任务型教学法的效果 a.明显 b.比较明显 c.不明显

5.您在备课过程中花费时间最多的部分是

a.寻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材料 b.制作 PPT c.写教案 6.选择与课堂活动有关的素材时,您倾向于 a.课本 b.网络 c.期刊杂志

7.如果在课堂上运用任务型教学,您认为哪方面会成为影响课堂的难点 a.学生的参与执行能力 b.教师的指导监管能力 c.时间受限 8.您认为提高课堂质量的关键是

a.提高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 b.调动学生积极性 c.增加测验次数 9.您认为在课堂上使用任务型教学主要受哪方面的制约 a.教师的理论水平及设计的任务的合理性 b.学生对待英语的热情及课堂的积极性 30 c.教学进度与时间安排

10.您认为使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口语教学对学生口语能力有帮助吗 a.有帮助 b.有一点帮助 c.没有帮助

附录 B 初一学生口语状况调查问卷 各位同学:

大家好。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家对英语口语的学习情况,特意进行一次问卷调 查。希望大家根据真实情况进行选择。谢谢大家的配合。1.你喜欢英语口语吗?

a.喜欢 b.比较喜欢 c.不喜欢 2.你认为英语口语重要吗? a.重要 b.比较重要 c.不重要

3.你所在的学校英语有专门的口语课吗? a.有 b.没有

4.你喜欢什么样的口语话题?

a.与课本内容有关 b.与实际生活相关 c.随便

5.在课堂上你认为运用哪种方式练习口语最有效果? a.自己练习b.小组练习c.全班由老师带领一起练习6.目前你的口语程度如何?

a.还行,简单的交流 b.会基本的问候语 c.能听懂一点,不会说 7.你们班上英语课时气氛如何? a.很活跃 b.一般 c.不活跃,沉闷

8.课堂上如果有小组讨论,学生的参与情况如何?

5.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篇五

摘要:初中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任务型教学方式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英语老师,在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的同时,注意学生在完成任务中的英语语言积累,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在英语写作学习中取得较大的进步。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而逐渐兴起的创新式教学模式。它是指教师通过布置给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根据目标设置任务,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并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任务型教学模式来源于欧美国家,经过10多年的传播,如今成为国际上英语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方法。

一、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

1.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任务型教学具有其他形式教学所不具备的积极因素。首先,它能够在课堂上转变学生与老师的传统地位。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以任务的完成为依托,来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任务型教学极大的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英语写作的学习中老师通过任务的设定,使学生在任务完成中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这种将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的主要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习英语的兴趣,遵循了“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保障了学生的自身能动性,从而促进英语水平的提升。

2.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表达能力。在以往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对于作文题目中所呈现的其他形式都不太关注,对于图表的解析、作文题目的分析以及作文提纲的凝练等都是经过老师在课堂中的解说来完成,而对学生参与讨论能力的培养比较少。然而,任务型的英语写作教学,老师通过事先布置任务是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与同学讨论,对作文的理解与构思都有自己的见解,通过资料的收集,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沟通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二、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1.英语写作前的任务。虽然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幼儿园开始就已经接触英语,但是接触英语和学习英语是不一样的概念。在小学,我们的语文写作业仅限于看图写作,或者是写写自我心得,并没有系统的认真地学习过写作。而写作是需要思维和逻辑的,若是连自己的“母语”都不能用很好地逻辑表达方式表述出来,那么英语写作自然也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于初中生而言,英语写作还是有一点难度的。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水平要求不能太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一步步完成教学任务,不能一蹴而就。以下将介绍两种教学方式:(1)英语写作前做好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写作是需要培养情感的,在叙述的过程中,除了要表明中心思想以外,还要增加个人情感。因此,为了能在写作上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要多点阅读。任务型教学在英语写作上的应用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做到多阅读。而阅读也能一定程度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并且增加他们的词汇量。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外国名著,最好是双语版本的,那么学生在阅读和欣赏的时候就能更投入,进而更能吸收精华。(2)英语写作前,加强学生的英语背诵。由于我们从小习惯用语文的模式进行描述,但是中午的表达和英文的表达式不同的,例如中午当中的“我和你”是将“我”放在前面。但是在国外,别人是将对方放在一个比较高的地位,因此用英语表达“我和你”是“You and I”。因此为了加强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教师应该增强学生的英语背诵能力,加强学生的语感和让学生熟悉英语的表达方式。那么,背多了相应的句式之后,自然的就会在写作中把背过的句子运用出来。

2.英语写作中任务。目前在教学中,题海战虽然存在弊端,但是也有一定的好处,因此写作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反复训练能让学生在写作中越写越顺畅。因此首先教师要做到的是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而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最开始接触的写作方式就是“看图说话”,或者是“情景对话”。那么在英语课堂上,教师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3.不断扩展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语言输入能力。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英语写作的能力,首先就要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只有不断地输入知识,才能将知识通过大脑有效输出,使学生写作能力不断提升。通常状况下关于语言的学习重点,无非就是两个方面,即听和读。只有在对学生大量的听和读的训练之后,才能使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想到更多的内容,将语言通过写作的方式有效地输出。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章的语言及结构,掌握写作的基础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作业,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英语知识能力。比如,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话题或相关的英语阅读资料学习,并且学生要独自总结阅读心得体会。同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和分享,不断锻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英语的魅力。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课外资料的同时,也要不断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要充分挖掘资料中有用的知?R,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研究,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4.教师要时刻利用现代化技术。由于目前已经是多媒体的时代,那么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用一些学生较为习惯并且较能接受的模式上课。例如:要想先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以一开始先播放一些英语视频和电影,让学生的注意力先集中到多媒体上。然后当一小段视频播放完毕以后,就让学生以这个视频或电影为题材,自己用英语来简单评价一下观后感。然后再根据这些题材,进行写作,写一段话之类。这样,虽然不能百分百地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评价,但是最起码的是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听完一段英语视频,这样可以有助于他们提高听力,并且在讨论和发言的过程中,可以提高他们的口语,然后再结合大家的想法,训练写作。这样的做法也是比较科学有效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好英语作文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它必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环紧扣一环地进行训练。在新教材内容多、写作训练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的情况下,初中英语教师更加不能忽视任务型的教学,而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变教学策略,备教材、备学生,鼓励和指导学生多写、多练,坚持不懈。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再加上有针对性的科学训练,学生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艳平.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32):40-42

6.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篇六

摘 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充分发挥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价值,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模式;游戏性任务;话题性任务;问题式任务

所谓任务型教学模式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在该教学模式中,学生一直处于主体地位,同时,也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英语教师,要认识到任务型教学模式的重要性,要结合教材内容,认真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以促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创设游戏性任务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能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也就是说,在英语教学中组织游戏性任务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取知识技能,而且,还能为高效课堂的实现营造良好的氛围。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组织有效的游戏活动,以促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记忆单词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每天背,每天写,但还是没过两天就忘了,效率非常低。所以,我们就可以采用游戏性任务教学法来帮助学生记忆单词。教学Where’s the post office?时,由于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包括:post,office,library,restaurant,supermarket,street,across,between,center,bridge等等。之后,我开始进行游戏活动,首先,我向学生展示出26个英文字母,然后让学生对这26个字母进行随意组配来记忆单词。最后计算哪个学生记住的单词最多,除了本节课的单词之外,还可以是其他学过的单词。但需要强调的是,学生除了要拼出单词而且还要说出该单词的汉语意思。通过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单词记忆能力,而且,也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组织话题性任务

所谓的“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来进行表述。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话题性”任务的开展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而,也为英语价值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课堂三分钟演讲活动,在实施初期我会给定学生一定的话题。比如,my partner,my family,self-introduction,our school等等,让学生以这些内容为话题来进行阐述,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但是,随着三分钟演讲活动的深入开展,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选择演讲主题,这样灵活性较强,自由度也相对较高。当然,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随之得到大幅度提高。

当然,除了三分钟演讲活动之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以某个话题为中心自己组织一些对话,如:shopping,go to the doctor,come to my party等等为话题,组织口语交际对话,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面以“shopping”为例进行简单介绍,A:What can I do for you?

B:Yes,please.I’d like a dress.A:What size?

B:About large.A:Here you are.B:How much is it?

A:It’s one hundred.B:Here’s the money.A:Thank you.Bye.由此不难看出学生在完成话题性任务的时候,不仅能够巩固平时所学的知识,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创设问题式任务

问题式任务的创设除了可以用于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之外,还可以被运用到阅读教学中。我们都知道阅读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却令人担忧。因此,我们可以借助问题式任务的创设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所以,在阅读之前,我们可以让学生带着一些问题进行阅读。如,①This passage mainly talks about___?②What is the tone of this passage?③We may infer that the author is most probably a___?等等主要的问题形式还是要和阅读的材料相匹配,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问题式任务的价值,才能为高效英语课堂的实现做好铺垫工作。

总之,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施中,教师要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要着眼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并采用恰当的任务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申小媛.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4).[2]宫东芳.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师,2009(S1).(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潘桥中学)

7.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篇七

一、任务型教学的含义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以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中心, 以布置阅读任务为手段, 促进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认知, 将学习到的语言模式进行应用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与否, 在实践中进行对已有知识的完善, 它充分肯定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二、中职英语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职学生英语缺乏练习, 英语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 英语文化的相关知识储备不足, 或者是有相关储备但是无法运用和联想;缺少应有的词汇储备, 词汇量不够或者是对阅读题材接触比较少, 对英语学习存在抵触心理, 导致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 缺乏学习兴趣。

三、任务型学习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在中职教学英语中已经显得捉襟见肘, 任务型阅读方式正在逐渐被引用到英语教学中, 它强调的是锻炼学生听说读以及应用等多方面的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1.任务型学习方式在英语阅读中的意义。英语阅读是考研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给定文章中获取信息需要学生对文章具有通篇上的把握, 而不是只在于文章的某一段或者是某一句子上, 诚然, 文章中某一句子或段落可能是作为文章的中心句或者中心段落, 能够揭示文章的主旨意义, 但是要论到对文章总体大意的理解深度就必须在整篇文章中进行。任务性学习就是考验学生对文章主旨大意的理解, 在学生理解到的主旨大意后进行拓展探究, 长期进行任务型阅读训练无疑能够加强学生对文章主旨大意的理解能力。

2.任务型学习方式对英语教学的整体促进。在英语阅读教学学习中涉及到的文章体裁各式各样, 这对学生来说既是一种考验又是进步的契机, 在中职英语教育中进行任务型学习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还呢边分级法学生学习的信心, 这对英语教学有着整体性的促进作用, 对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也具有很好地促进作用。任务型教学在给定文章后需要学生资助理解文章的内容,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发散表达。学生对于不理解的词句自己动手通过各种方式或渠道弄清其意义, 然后再进行特定情境的展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四、任务型学习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任务性学习应用具有一定的方法, 再次文章将其主要步骤列出, 以供参考。

1.文章主题背景的明确。进行任务型英语教学的前提是能够明确文章的主题背景, 这就需要老师进行课前贮备, 搜集相关资料以吸引学生兴趣, 为后来的学生积极参与奠定基础。在进行课程学习室需要老师综合各个方面的资源以推动情景的进行。充足的前期背景能够加深学生对情景过程的印象, 也能够降低学生阅读难度。

2.课程学习的预习要求。在进行任务性学习需要学生对文章有大致了解, 这就需要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在预习中明白自己不懂的地方在上课时可以重点把握, 同时对于文章重点也可以有大致了解, 老师可以布置预习任务在上课之前进行简单的考察。

3 . 课程学习中的探究。在做好前期准备后就是课程学习, 这是任务型阅读的重点, 这需要分为大概三个层次的学习, 首先是对课文内容的熟悉, 这可以在正式学习之前的预习任务中进行, 老师布置相关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将课本内容填完整, 然后在上课的时候进行检查、点评。这是学习的第一步。其次在熟悉课本内容后老师可以提出一些要求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深入的引导, 例如可以要求学生针对某一特定情节分析任务当时的心理活动或者是在整片文章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的总结, 这需要学生能够充分熟悉、应用课本知识同时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解决。最后一步是学习的兴趣所在, 就是要求学生在站在高于文章的高度对文章进行点评, 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需要在旁边引导, 发表意见的主体是学生, 是学生能够右边线自我的机会从而提高学习兴趣。这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过程, 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 主要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结束语

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过程, 英语教学方式也应该阴性改革、创新, 以做到与时俱进, 探究型学习方式应用于中职英语教学中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以更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 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和表达自我的能力, 是英语学习课堂更活泼、生动。

参考文献

[1]周有为.开展中职英语任务型阅读课实践[J].职业, 2013 (20) .

[2]陈燕雪.任务型教学模式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与信息, 2010 (26) .

8.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篇八

【关键词】英语教学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任务型教学模式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需的条件。”因此,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合理有效地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可极大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的提升,进而提高英语教与学的效率。

二、任务型教学模式

(1)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多来自于心理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所谓任务型教学法就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使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将课堂教学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简言之,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了就用。它立足于学生本身,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能“自己站起来走路”。

(2)任务型教学法的目的和意义。任务型教学把语言教学真实化,把课堂社会化.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仅在运用中学,而且为用而学,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情景中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阅读前任务(Pre-reading task)。这是任务的呈现阶段,也是任务型的课堂教学所特有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明确知道自己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在任务的驱动下去学习语言知识,进行技能训练,这有利于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这个阶段教师宜采用形式多样,灵活有趣的方法引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熟悉教材,比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2) Unit 1 Cultural Relics时可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一些文化遗产的图片:①The GreatWall,②The Pyramids in Egypt,③The Tai Mohall(In India),④The Sydney Opera(In Australia),然后设计如下一些问题:1)Do you know these famous places?If you know,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m? 2)Which one do you like to visit?Why?

(2)阅读中活动。这一阶段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弄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课文结构和具体内容,启发学生思考关于文化遗产归属问题,激发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可为学生设计以下任务:

Task l:Fast reading--Main idea

①Why is it called the Amber Room? ②What happened to the Amber Room?

Task 2:Careful reading--Detailed information

在这个任务中可设计一些T or F questions.

Task 3: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Task4:Discussion

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our cultural relics?

(3)阅读后活动。这一阶段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和复述阅读内容,利用学生已学到的知识完成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任务。在后任务阶段,教师可通过如下几步引导学生对课文所出现的语言知识进行探索,分析和训练。

Step1:让学生根据屏幕中note-making的内容,创造性地复述课文,给学生提供一个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展现自我风采的机会,从而对课文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必要的话可由教师先作示范和引导。

Step2:以两人为一组展开讨论:Why are some people so willing to save cultural relics while others are not?What makes a cultural relic worth protecting?Is it its artistic design,its cost,its value to society or something else?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同时老师可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报告讨论结果进行评价,评价时应综合考慮内容、组织结构、完整性、创造性、突出优点等因素,并把结果及时记录下来。

Step3:以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the cultural relics为题写一篇100个词以上的书面表达。

在上述任务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和实践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在亲历亲为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语言知识和实践经验,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s-centered)”的教育理念。

四、结论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施中,教师应充当中介者和设计者,不再“操纵”整个学习过程,而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通过任务型的教学设计,使学生投入到真实的活动中,并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总之,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英语教师也应该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灵活地使用任务型教学法,从而促进教与学。

参考文献:

[1]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郑秋秋.高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活动课堂教学模式案例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3.

[3]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认知心理学视角[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9.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篇九

摘要

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从2001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试行,它提倡我国英语教学尽量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该模式提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然而任务型教学模式理论体系形成于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国家,这有别于我国英语作为外语的国情。因此,我们应当结合在国外发展的理论与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中国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的任务型口语教学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腾飞,开放力度扩大,中国教师和学生更加意识到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的必要性。英语课程改革的深入使得任务型教学模式得到外语教学权威的和广大英语教师的肯定。但在缺乏必要语言环境、教师口语水平偏低、班级学生人数过多等因素的影响下,以致我们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笔试成绩好,口语表达却不完整;在交际活动中,学生的心理想法不错,而需要口头表达时,表达就不完整。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任务型教学模式认识缺乏系统性,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此外在实践中还存在对任务型教学法不熟悉,课堂教学活动不够丰富,操作不够灵活等问题。有在概念上误解的现象:比如,目标不明、任务脱离目标,任务极端等等;也有不切学生和教学的实际,为任务而任务的现象。同时,教学实际中还存在着学生实际情况、课时受限制、应试压力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因此,对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就显得迫切而有意义。

本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提出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任务型口语教学模式应用研究的必要性。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梳理了任务型教学模式产生背景和发展情况,分析了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国内英语教学中的研究现状、实施现状和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文章的研究内容。

第三部分是对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论思考,阐述该模式的定义、特征、基本模式、方法步骤和实施原则等。任务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实践空间,能比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任务型教学模式不但适用于运用语言的活动,也适用于学习语言技能和知识的活动;不但可以独立操作,也有利于合作学习。它强调必须遵循的六大原则:真实性原则、形式与功能原则、连贯性原则、小组合作性原则、实用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英语口语任务型教学的三个任务阶段。前任务阶段——教师要呈现和带领学生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积实施任务的步骤。任务环阶段——由任务、计划,以及报告三部分组成。主要由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师可设计一个或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则以个人、伙伴或小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完成任务,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关注语言点阶段——即学生主要处理语言、词汇和短语、重点句型和语言知识等。这三个阶段是相辅相成、循序渐进的,师生都应明确自己在不同阶段的任务与要求,并按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任务的意义,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第四部分对初中英语口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探讨,通过教学实例和教学实验分析该模式在教学中体现出来的优势和不足,提出对策。在实践方面重点进行了初中英语口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将构建的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基本模式应用于初中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以检验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随机选取两个班级进行教学实验,实验班和对照班一学年教学结束,参加PETS考试进行后测,然后对比两个班的测试成绩,明显可见实施了任务型教学班级学生的英语口语成绩跟同层次的学生相比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文章用实验的方法论证分析初中口语任务型教学模式应用的结果,分析了初中口语任务型教学体现出的优势及其不足,着重探讨了完善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对策。

10.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篇十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阅读教学 高中英语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采集、分析、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最为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教师采用了各种教学方法,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很多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和香港,都主张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方法。在中国,这一教学模式也在中学教学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

任务型教学法立足于学生本身,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完成任务,在过程中运用自己所学语言,在“干”中学,“用”中学,使学生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研究意义

阅读占高考英语中很大的一部分。根据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必须积累足够的阅读量,并具有较高的阅读水平。因此,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成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上,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和乏味。而任务型教学法“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三、任务型英语阅读教学的设计

1.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

(1)目标明确

教师设计阅读任务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完成该任务获得某一阅读技巧,解决学生在阅读中碰到的问题,而不是随意操练意义不大甚至无意义的任务。

(2)灵活性

当使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来设计阅读课时,教师应该考虑各种因素。例如文章本身的特点和阅读的目的等。由于这些因素,教师应该灵活采用不同的阅读任务,而不是一个固定的形式。

(3)以学生为主体

在任务型阅读课中,阅读任务的设计和开展要便于理解。通过执行任务,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而不是机械地接收教师灌输的知识。

2.任务设计的进程

下面以PEP Book1 Unit3“Travel journal” 单元阅读课为例。

(1)Pre-task

在阅读课的前任务阶段,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导读。比如:导入与阅读文章相关的话题,介绍文章有关背景知识等,使学生对阅读材料产生兴趣,并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预测,还可以鼓励学生就相关的话题进行小组讨论。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关旅行的图片导入文章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可以安排小组讨论有关旅行的问题,对文章的教学进行铺垫。(①What should you know before you plan to travel? ② If you were travelling to New York, what kind of transport would you choose?)

热身完成后,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课本上第一张关于河流的图片,然后让学生猜测本单元将要阅读的旅行故事与什么有关。学生可以很快答出:河流。教师可以再问:Why would people want to see rivers? What do rivers provide? How do people make use of rivers in their daily life? 接着教师向学生展示关于湄公河流经地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湄公河的流向以及途经的国家,同时向学生适当地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

(2)While-task

在第二阶段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图片、树状图、图表、时间表等对文章信息进行方式转化,设计出有效的任务和活动来呈现内容、人物、事件、情节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使文章变得更简单、直接,容易被学生理解。

在讲解该篇文章时让学生通读全文,利用刚学过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来理解文章内容。以下是要求学生阅读后需要完成的图表内容。

In ChinaOut of China

begins in a glacier on a betan mountain.passes through valleys across western Yunan Provinceenters wide valleysEnters Southeast Asia, meanders through hills and valleys to the plainsenters the South

China sea

is small;

Water is clear and coldbecomes rapids and moves quicklybecomes a waterfallbecomes wide, brown and warm; its pace slows.

(3)Post-task

在该框架的最后阶段,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或者复述、缩写课文。在该过程中,教师既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效,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提升运用英语的能力,获得成就感。

四、结论

11.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篇十一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采用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的设计者必须要提供给学习者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 使学习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中体会语言, 掌握语言的运用。任务的设计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及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例如:牛津英语模块2 unit3 Dying to be thin我用提问导入新课, 结合新课内容,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步骤, 我说:I have a problem.这时候学生都竖起耳朵听, “Look at me, I am a little fat I want to be as thin as Hua Cheng (a beautiful and slim girl in our class) , who can help me?I mean:how can I lose weight?新课话题出来了, 并且我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学生对于减肥的话题非常感兴趣, 立刻就讨论开了。该任务的设计是在真实性的语言环境中引入话题, 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

2 合作探究, 注重团队精神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始终体现着以人为本的原则, 而任务型教学恰恰遵循着这一原则, 它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不同的任务, 让学生同同伴合作, 共同完成任务。整个过程极大调动了学生本身, 促使他们去发现问题, 并学会与人合作、共同探究、解决问题。这不仅给学生大量练习的机会, 同时也是一个学生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学生们通过相互配合, 培养了他们团队合作的精神, 自我的自信心也有了极大的增强。例如我在教授模块八第二单元:The universal language时, 我先提问Do you think English is our universal language?学生有的说yes, 有的说no。于是我告诉他们:some of countries don’t learn English, if you speak English, can they understand you?学生现在理解到English并不是全球通用的语言。然后我借助音频给学生播放韩国组合“Wonder girls”的歌曲“nobody”——一首几乎全球人都喜欢的歌。学生听不懂歌曲的内容, 但是他们全都喜欢听这首歌的节奏, 所以我问:Is music our universal language?学生深有感触, 点头承认。这时我就music的类型让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基本上都能想出来。由此引出歌剧的话题和著名歌剧Turandot (图兰朵) 。可见在导入环节中音乐的播放不仅能带出本课课题, 而且还能活跃课堂。

3 师生互动, 注意激励评价

任务型教学是对交际法的发展, 师生互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 增强了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是实现课改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课堂评价我总是采取现在比较流行的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在教育中多鼓励、表扬、肯定, 少批评、责备、惩罚会收到积极的效果。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 教师不能用有色眼镜看待他们。我们应该能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因为人类本质中最迫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通过观察学生, 我发现如能在课上适时地表扬学生, 如:“quite well”、“your pronunciation is so beautiful”等等, 会激起学生内心学习的热情。要让学生知道进步其实是他们主观意识的改变和努力奋斗的结果。

4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反思

了解中西外语学习文化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重视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和学习, 并将之提高到应有的高度, 使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具备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在学习M6U3:Understanding each other时, 我先给学生欣赏几组不同种类的图片, 有不同国家body language表达方式, 也有一些不同国家的重要的节目介绍, 还有服饰和饮食的不同等等, 通过这些PowerPoint图片, 学生开拓他们的视野, 扩大知识面, 对接下来的Reading也充满了兴趣, 读起来也顺利多了。再如阅读理解中有这么一个句子:Dickson attended York University where he studied global politics, but did not earn a degree from there.选项B:Dickson was a graduate of York University where he studied global politics.学生认为:中国的是学位证和毕业证分开的, Dickson没有degree (学位) 并不代表他没有毕业, 所以他们认为此项是正确的, 而此项恰恰是错误的。西方的情况是:如果你完成了学位学习, 最后获得的其实跟中国的大学毕业证一样。上面有毕业学校名称、学位、专业, 以及获得学位的时间。因此我们一定要同时了解并注意两种语言之间所存在的文化差异, 并逐渐熟悉东西方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异同, 以便能准确地理解英语文章, 做好阅读理解相对应的题目。我们传统的英语教学, 一直是以教师为主导, 以语言知识为教学重点, 以阅读为主要学习途径, 以扩大词汇量为主要教学目标, 形成了以语言输入为主的外语学习文化。

总之, 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学习理论, 开展课堂教学行动研究, 提倡反思式教学。以培养语用能力为宗旨, 以学生为主体, 以话题为主线, 以任务为中心, 实行课堂教学任务化、评价方式过程化。将课堂还给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活动的基础上。

摘要: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倡导者认为, 掌握语言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做事情, 即完成各种任务。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中, 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表达自己的意思, 交换信息, 这时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一个任务, 并想方设法把这个任务完成好, 因此, 任务型教学法是很适合英语阅读课的一种教学法。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方法使用,模式反思

参考文献

[1]韩刚, 王蓉.英语教师对任务型教学的准备[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4.

[2]龚亚夫, 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12.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篇十二

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在理论上逐步达到成熟。目前已成为我国外运界的研究热点。语言学家David Nunan把任务的定义概括为:交际任务是指在课堂上用目的语做事情,涉及对语言的理解、操作、运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他认为,在语言教学中,任务是练习和理解语言的一个行动(活动),或是一系列促进语言学习的计划,它是由教师控制和调节、学生获得信息并进行思维加工,最后输出语言的活动。任务具有特定的,目标、合适的内容、规定的程序和一系列结果等基本特点。

一、阅读课任务的设计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任务有三大部分:以理解性为主的活动;有控制性的产出活动;有真实意义的交际活动。阅读课中任务的设计要注重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形式由初级到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并由数个微任务构成一串“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应遵循先听读、后说写的设计顺序。任务型教学强调要充分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创造出不同的任务化活动,让学生通过与学习伙伴合作、协商去完成任务。

2、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阅读课的任务设计过程中,为了有利于语言的习得,学生应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当然,教师的地位也不容忽视。任务型教学法主张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应该互相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使外语学习者能下意识地发展他们内在的学习机制,促进外语学习的进步;教师不应只是向学生输入课文的信息,而是应当担任任务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鼓励者。

3、真实性原则。薛基汉在论述任务型教学时,区分了。真实世界”任务和“教学法”任务。“真实世界”任务是指课堂外的真实世界中的各种行为。而“教学法”的任务不是在现实世界中发生的,但它能培养学习者完成真实任务所必需的技能,从而提升学习者的语言意识,为在真实任务中运用语言提供必要的技能准备。任务型教学要求在语言环境下设定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际使用语言进行交际,通过语言的实践习得语言。因而任务所使用的材料必须来源于真实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

二、任务型阅读课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语言学家提出,任务型教学一般包括三个环节即前任务、任务环和后任务。根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大学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前任务。前任务的工作主要是布置任务。教师根据不同的课文设计出形式多样的任务,提出完成任务的方式及所要达到的目标。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可完成以下教学 任务:一是创设任务情景。教师可以以谈话、游戏、故事、音乐等方式设置悬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二是介绍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背景知识又称 非直观信息,它储存于学生的长时记忆中,是影响学生阅读分析和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适当介绍背景知识,可以 帮助学生扫除障碍,对将要阅读的材料内容做出一定的预测。三是扫除语言障碍。语言障碍包括生词的语音、语法、词汇和句子等。教师可对部分障碍做出解释,但是要控制好生词释义的量,有些生词的词义可让学生通过上下文进行猜测。

2、任务环。此阶段中,教师根据阅读课文所提供的素材来设计任务。如叙事类课文,学生可通过小组合作把故事改编成短剧,然后进行表演;论述性课文可让学生总结出作者的观点,讨论其合理性并与自己的观点相对比,然后根据所持的不同观点进行辩论;描写类课文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合作把景物画出来,然后每组派一个成员结合图画把课文复述出来。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监控学生的任务执行情况,如监控是否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学生的发音是否正确、用词是否得体,并把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

3、后任务。此阶段也可称为总结,即教师针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及讲解,并对任务的完成情况作出评价,最后可要求学生作相关内容的作业,如:课文的改写、续写、调查、采访等。

13.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篇十三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高任务型教学模式,把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通过一段时间的英语教学实际运用,我们从中感受颇深。

一、《新目标英语》(Go for it)课本的几个特点

1、教材内容涉及面宽,信息量大;任务设计的形式多种多样,载体丰富多彩, 充分考虑到12~15岁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照顾到知识性,趣味性, 和实用性等诸多方面。取材贴近学生的生活,与之戚戚相关。例如自我介绍由此引申为介绍同学、家庭等。所设计的内容是同学们最感兴趣的话题。纵观第一册的教学内容, 该册教材中涉及的功能项目有:打招呼, 介绍,识别人和物及所属关系, 数字, 谈论空间关系, 方位, 谈论时间, 提供与请求帮助, 饮食, 嗜好职业,习惯, 购物等等。每一项功能项目都选用一些较为简单的语言结构,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这些取材体现了西方教育的人本化教育。西方教育思想流派人本化教育中的课程,人本化教育认为:培养自我实现的人是人本化课程的核心,课程内容建立在学生的需要、生长的自然模式和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既体现出认知、思维、情感以及行动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又与学生的生长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从第一册的第一单元同学们就能感受到通过学习自我介绍从而引伸为介绍同学和朋友,以及家庭的成员,更能加强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由听、说发展到写的提高,课本的设计始终是由此引伸而入。同学们之间有很多的话题可以用英语交流,例如:What’s your name? Do you like sports? What kind of sports do you like?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favourite food. Go shopping. My favourite movies等等。非常贴进学生的生活,是同学们最感兴趣的话题。

2. 新课本图文并茂,从视觉上有一种全新的认识,学生的心理更愿意接受它,文字说明的内容比以前的旧课本减少多了,提供机会给予同学们的想象、表达空间,满足学生的各种要求,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的充分发展和潜能的实现。由于活动增加了,促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良好人际关系,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3.新目标英语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有更高的要求。从课本的结构中看,口语表达能力比以前要求提高了。课本的每个单元中的每个小节都有pairwork或 groupwork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得到了口语训练的机会,增强了对知识点的记忆。

4.学生写作能力从一开始就能够得到锻炼。如第一单元写 school ID card,第二单元学习如何写寻物启事和招领启事,第三单元练习介绍某人,第四单元写便条,第六单元学习列购物清单,第七单元学习如何写英语购物广告,第十单元写招聘启事,等等,使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而不是像以前的英语教学形式那样,学哑巴英语,或是所学的英语知识在实际运用中相差甚远。

5.由于新目标英语课本的文字说明较少,提供了大量的时间来阅读课外与之有关的文章,新目标英语课程规定初三学生的阅读量要达到十万字左右,初一应有大约三万字左右的文章阅读量,这就给学生的学习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 教师的作用是通过指导学生把课堂活动及课外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完成知识的迁移过程。

1.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机地运用教材, 同一内容可以在不同的课中提出不同的要求, 时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 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划分成若干个小组, 布置不同任务, 给他们提供充足的训练机会, 使所学的知识不断扩充, 不断深化, 逐步提高难度的方式重复所学的知识, 从而完成预期的目的和任务.

2. 教师为了能较好地检测学生的课外英语学习的情况,把课堂英语学习进一步延升到课外, 增强学习效果, 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 使之成为和家长联系的纽带, 我们为此制定了一张由家长监督检查,学生逐项落实各项任务的自我评价表,表格如下:

说明

1、必查的内容:课外阅读一篇,共六篇;听读十遍,检查课后作业情况并签字。

2、每周听写本单元单词不少于两次,并签字。

3、每周课堂听写及单元测试成绩情况由老师填写。

4、本表每周一早自习上交后再换新表,请务必认真协作完成。

说明

1、必查的内容:课外阅读一篇,共六篇;听读十遍,检查课后作业情况并签字。

2、每周听写本单元单词不少于两次,并签字。

3、每周课堂听写及单元测试成绩情况由老师填写。

4、本表每周一早自习上交后再换新表,请务必认真协作完成。

不过<<新目标英语>>课本中还存在许多应该改进的地方:

1、出现一些语言性的错误,如:第一册Unit5 3a Picture3中的对话

A: Well, Let’s play soccer.

B: That’s sounds good.

应该是把that’s sounds good一句中that’s的’s 去掉。

Unit6 Workbook中的 French-fries 单词中的french应该是小写, French单词大写的意思就完全不同了,它为”法语” 或法国的的意思.

2、一些听力内容和图画不相符,给学生造成许多疑问,如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 Section A 2a 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s. Circle the things you hear中的听力内容为:

Conversation 1

How much is the blue T-shirt? 但是图中却找不到 blue T-shirt.

Conversation 5

A: I like big red hats. Do you have one? 图画中也没有red hats。

Conversation 6

A: I like those long, white socks. How much are they? 图画中只有篮色, 粉红色和红色的袜子, 找不到white socks。

14.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篇十四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 (2001) 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尽量避免单纯语言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 倡导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除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采用任务法教学, 其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是否可行呢?笔者查阅了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任务型教学法的相关文献, 发现关于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颇多, 但大多数研究都是关于其在语法、口语方面实施的研究, 且研究对象多为中学生。任务教学法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研究很少, 实证研究来论证其有效性的寥寥无几。因此, 为了提高独立学院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在教学中进行任务型教学法的有效性实证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现状

目前独立学院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着几个显著的特点:首先, 阅读教学仍采用的传统教学法, 没有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上。其次, 很多教师在这种传统阅读教学课堂上采取问答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传统英语阅读教学法不仅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也是目前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低效的原因。不同于传统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给独立学院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能弥补传统教学法中的一些不足, 真正起到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做中学”的原则, 通过设定不同的阅读任务, 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完成任务以达到阅读的真正目的。

二、理论基础

任务型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为Krashen (1985) 提出的输入假设理论, 他认为学习语言的基础和条件为“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即语言习得的产生在于学习者是否接受了一定的可理解性的并稍高于学习者水平的语言输入。如果语言的输入大大超出或者低于学习者水平时, 这种输入对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起不到很好的效果。由此可见, 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接触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三、实验研究

基于输入假设理论, 笔者对任务型教学法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实验研究, 研究如下两个问题:

1. 任务型教学法是否能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和兴趣。

2.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较, 任务型教学法是否有效, 其有效性体现在哪里?

基于上述研究问题, 笔者在三峡大学科技学院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实验研究, 研究对象为大学二年级两个教学班级共86名学生。实验班和对照班人员相当, 各为43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实验班采用任务教学法教学, 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学期末, 笔者通过SPSS软件对两个班的前后测成绩和问卷调查进行了数据分析。

通过SPSS软件分析出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前后差异如下:

1.在问卷调查方面实验班平均分为2.5811, P=0.945>0.05, 对照班为2.5679, 阅读成绩实验班平均分为27.8369, P=0.456>0.05, 对照班均分为28.5906.由此可以看出, 在实验开始前, 实验班和对照班在阅读水平和能力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2.学期末,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阅读水平测试测试学生这一学期的变化, 通过SPSS软件分析, 可以看出:在问卷调查方面, 实验班平均分为3.6741, p=0.001<0.05, 对照班平均分为2.6815, 在阅读测试方面实验班平均分为35.3951, P=0.001<0.05, 对照班平均分为29.4315.由此可见, 在实验结束时, 两个班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有了显著性的差异, 实验班优于对照班, 也表明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任务教学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我们发现对照班对英语阅读兴趣的变化不明显, 在实验班不喜欢阅读的人数比例从28.0%下降到了15.2%, 而非常喜欢英语阅读的学生人数 (10.2%) 和比较喜欢阅读的人数 (29.3%) 分别增加到19.7%和40.5%, 由此可以看出, 任务型教学法在促进学生英语阅读兴趣方面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结论

本研究通过为期一学期的实验研究发现:

1. 实验班在英语阅读学习过程中更为主动、积极。

2. 在阅读水平和能力方面, 实验班和对照班有着很大的差异。

笔者发现实验后, 实验班整体阅读水平从实验前的27.8369分提高到35.3951分, 总体均分提高了7分, 而对照班前测平均分为28.5906, 学期末为29.4315, 没有太大变化, 这些数据表明阅读成绩和教学方法之间存在很大的关联, 任务型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

综上所述, 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对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的培养, 有利于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影响, 其优点显而易见,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任务型教学法也存在着不足和问题, 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 如何设计出真正符合独立学院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任务, 有待进一步研究。其次, 班级人数多, 影响了笔者对学生完成任务实际情况的评判。最后, 任务型教学法对不同英语阅读水平的学生的影响具体是什么?以上几点在笔者今后的研究和教学过程中需进行深入仔细的研究和论证。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阅读课程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是否可行、有效?笔者针对这一问题, 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实证研究, 研究发现实验班学生在英语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方面的提高优于对照班学生, 且实验班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明显的提高。因此, 笔者认为, 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阅读中应用任务法教学可行、有效, 其效果优于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法。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大学英语阅读,独立学院

参考文献

[1]Brown, 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3rd ed)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2]Long, M&Crookes, G.Three approaches to task-based syllabus de-sign.TESOL Quarterly[J].1991.26.27-55.

[3]Skehan, 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4]Willis, 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don:Long-man, 1996.

上一篇:与你一起走过的日子作文650字下一篇:幼儿园陶泥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