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网络监管体系建设探讨(精选11篇)
1.工商网络监管体系建设探讨 篇一
工商系统消费教育引导暨基层消费维权网络体系建设会议召开
国家工商总局门户网站:2011年06月13日来源: 中国工商报
积极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努力构建消费维权长效管理机制
全国工商系统消费教育引导暨基层消费维权
网络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银川召开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自治区政府主席王正伟分别亲切会见国家工商总局王东峰副局长
6月9日,国家工商总局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召开全国工商系统消费教育引导暨基层消费维权网络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总结交流消费教育引导和基层消费维权网络体系建设工作经验,积极推进社会管理与创新,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构建消费维权长效管理机制,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国家工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东峰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会议在宁夏银川市召开,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和自治区政府主席王正伟分别会见了王东峰副局长及总局相关司局的负责同志,对王东峰副局长一行和参加会议的各位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双方进行了亲切的会谈。
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强调,加强消费教育引导,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宁夏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积极开展消费教育和消费引导,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消费环境,不断加强基层消费维权网络体系建设,切实把维护消费者权益工作做实抓好。张毅说,宁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景独特,物产资源丰富。近年来,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民营经济发展不足,总量不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市场主体具有监督管理服务职能,希望国家工商总局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民营经济给予指导和支持,在商标注册管理、引导民间资本来宁夏投资等方面创造优惠条件、给予特殊帮助。张毅希望王东峰一行在宁夏期间多检查指导,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自治区政府主席王正伟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宁夏回汉各族人民,对国家工商总局一直以来对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王正伟说,此次国家工商总局将全国工商系统消费教育引导暨基层消费维权网络体系建设工作会议放在宁夏召开,是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此次会议的召开,为宁夏提供了一个向全国其他省区市学习的好机会。宁夏虽然地域面积小,但是后发潜力大,西部大开发以来,宁夏在很多方面创造了领先全国的经验,希望国家工商总局能在宁夏多做试点,继续支持宁夏做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和消费维权工作。
王东峰副局长向张毅书记、王正伟主席分别转达了国家工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周伯华的问候,对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长期以来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王东峰副局长说,多年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宁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宁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文明、民族团结、和谐稳定,处处呈现蓬勃发展的时代朝气。自治区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将消费维权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宁夏回族自治区工商局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努力服务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开展消费教育引导和基层消费维权网络体系建设,以及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创造了宝贵的经验。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工商局党组一班人带领全区广大工商干部
团结奋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的结果,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长期以来正确领导和重视、关心消费维权工作的结果。
王东峰副局长向张毅书记和王正伟主席详细介绍了工商总局和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近年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本职,服务大局,改革创新,开拓工作的情况,特别是在市场主体准入、食品安全、市场监管、商标广告监管、消费维权以及打击传销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他指出,工商部门要进一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一如既往地大力服务、支持宁夏的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宁夏积极培育、发展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要更好地服务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大力支持国企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要通过多种方式,发挥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和工商部门的作用,牵线搭桥,鼓励和引导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到西部投资、开发和经营;要立足发挥宁夏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支持、服务宁夏区域经济发展,让更多的宁夏特色产品走向全国、迈向世界;要支持、服务宁夏实施商标发展战略;服务宁夏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全方位支持宁夏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与会代表认真听取了王东峰副局长的工作报告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工商局有关深化消费教育引导、健全消费维权网络工作的典型发言,观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工商局消费维权工作宣传片,并到银川市工商局兴庆二分局、兴庆区第二小学、光耀美居光华店、新华百货东方红店、永宁回乡文化园现场观摩了宁夏的消费教育引导工作和基层消费维权网络体系建设情况。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关系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化解消费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会议既是贯彻中央有关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又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保障改善民生、加强12315“四个平台”建设、更加有为强化消费维权的具体行动。宁夏回族自治区工商局立足职能,改革创新,在消费教育引导和12315“五进”、“一会两站”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所探索和创造的经验可行可学,值得在全国推广。与会代表纷纷表示,要将消费教育和引导作为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
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推进;要将12315消费维权网络体系建设作为改善民生、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有效地构建消费维权长效管理机制,务求取得新成效。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主席助理刘小河出席会议并致辞。北京、上海、江苏、福建、浙江、四川、新疆、山东、安徽等地工商局、消协组织和12315“五进”消费维权服务站的有关负责人作了大会交流发言。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工商局分管局长、消保处处长、12315工作机构的主任、消协秘书长参加了会议。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旅游局有关职能机构的负责人应邀出席会议;国家工商总局相关司局、直属单位负责人出席了会议。宁夏回族自治区工商局各职能处室及各市、区、县工商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2.工商网络监管体系建设探讨 篇二
关键词: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课程体系,食品监管
食品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第一大产业, 为保证食品质量稳定和安全可靠, 必须提高社会整体的食品监测能力和构建基于整个食物链的食品质量控制体系[1]。我校处于中国食品名城漯河, 食品企业众多。2012年我们对漯河及周边地区食品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发现,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食品企业的工业现代化程度和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 企业急需大批食品监督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 尤其是大专学历的食品质量监管人才。因此, 该地区迫切需要优秀的食品监督管理专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自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开办以来, 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试行) 》, 该专业分食品监督管理和药品监督管理这两个方向进行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目前, 全国已有40多所高校相继开设了该专业, 我校于2014年开设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由于这些高校依托的行业背景不同, 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解也各不相同, 因此各校在人才培养方向、目标定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材选用上各有侧重, 培养方案千差万别。在众多高职高专院校竞相争办该专业的情况下, 如何扬长避短, 办好我校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在调研的基础上, 结合我校的优势、软硬件情况, 我们做了如下思考和尝试。
1 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课程设置是由培养目标决定的, 因此必须以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为依据, 同时结合自身条件进行课程设置[2]。我校在食品专业建设方面已具有一定的基础, 已开设有食品加工技术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 培养的学生多为漯河食品企业服务。基于这样的条件和认识, 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 (食品监管方向)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掌握食品质量安全监测、控制与管理的专业技能和基本理论, 从事食品产业链生产经营相关环节安全控制、质量监控、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直接反映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3]。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 树立能力本位、岗位目标的课程观, 根据岗位能力的要求, 科学合理地构建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既要考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就业的适应性, 又要考虑专业 (职业岗位群) 的针对性[4]。
2 课程体系的建设
根据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 从培养的人才规格方面考虑, 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 (专业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 和专业实践课程。
2.1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的目标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和国家的公民[5]。我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 (食品监管方向) 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职业规划、创业指导、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体育、英语、计算机应用、军事理论与实践。
2.2 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学生学习专业课和训练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 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是不能替代的[6], 它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必修的重要课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 (食品监管方向) 基础课程设置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应用化学、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包装材料与安全、食品添加剂安全与应用。
2.3 专业核心课程
高职专业核心课程是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区别于其他专业, 体现本专业职业岗位关键能力, 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富有该专业特色, 以该专业以及相对应的岗位群中最核心的理论和技能为内容的课程[7]。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 (食品监管方向) 核心课程设置包括: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食品质量管理技术、食品生产与经营管理、食品检测技术、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加工技术、食品感官检验技术。
2.4 专业选修课程
专业选修课是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学习的课程, 课程知识覆盖面广, 扩大了学生选择学习课程的范围和领域, 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8]。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 (食品监管方向) 开设的选修课包括专业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专业限定选修课设置包括:素质拓展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沟通艺术、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基础拓展课程:食品职业道德与伦理、食品专业英语、高等数学;专业拓展课程:优秀员工职业素质训练、现代食品营销学、行政管理学、办公自动化。任意选修课由学校统一设置, 学生可以随意选择, 包括人文社科类、信息类、营养健康类、医学类、体育类等40多门课程。
2.5 专业实践课程
高职毕业生除了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外, 还要具有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因此,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 (食品监管方向) 设置的专业实践课程包括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毕业论文设计和顶岗实习等。
3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 (食品监管方向) 课程体系建设的特点
(1) 依岗开课, 加强专业能力培养。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之前, 我们充分利用漯河食品企业众多的区域优势, 首先深入食品企业调研企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 然后与企业人员和校内教学专家一起充分研讨建设课程体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 (食品监管方向) 培养的学生在食品企业主要从事的工作是食品质量监督管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和生产管理, 为此设置了针对岗位的课程:食品质量管理技术、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食品生产与经营管理和行政管理学等, 还开设了一门辅助管理的课程———应用文写作。
(2) 以德育人, 提高学生职业素养。食品行业是道德行业, 从事食品行业工作的人, 要遵守职业道德, 遵纪守法。为提高学生这方面的素养,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 (食品监管方向) 课程体系中设置的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食品职业道德与伦理、食品标准与法规和优秀员工职业素质训练, 这4门课分布在4个学期中, 从而把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
(3) 加强实践,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 (食品监管方向) 设置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在第4学期开设毕业论文设计, 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 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练习。在第4学期最后两周开设专业综合实训课, 以巩固专业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及提升就业能力。在第5、6学期, 安排学生到食品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综合运用该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进一步获得感性认识, 掌握操作技能, 学习企业质量监督管理和生产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另外, 为了提高学生的企业实习积极性, 学校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 商定实习学生与企业员工同工同酬。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 (食品监管方向) 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个根据食品企业人才需求情况不断完善的过程, 因此,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必须紧跟食品企业发展动态, 深入调查研究, 从食品企业岗位所需能力的角度来建设课程体系, 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使课程体系逐渐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刘翠红.西藏农产品加工现状及对策分析[J].商品与质量, 2012 (10) :15.
[2]许喜林, 吴晖, 石英, 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J].现代食品科技, 2007, 23 (11) :99-101.
[3]马虎银, 郑晓兰.谈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1998 (3) :33-34.
[4]傅伟, 柳青松, 邓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专业建设内涵探析[J].职教论坛, 2010 (9) :40-42.
[5]李屏.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 24 (11) :15-16.
[6]高武, 张宝成.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教师专业融通的探讨[J].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4, 31 (6) :547-548.
[7]闫晓前.浅谈高职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建设与实施[J].广州化工, 2014, 42 (14) :216-217.
[8]杨磊, 张炳祥.安徽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27 (3) :140-143.
3.工商网络监管体系建设探讨 篇三
管理机关
电子数据证据取证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泰工商市字〔2012〕4号
各县(市)局、各分局:
现将省局《转发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电子数据证据取证工作的指导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领会做好贯彻落实,切实加强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二〇一二年二月四日
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电子数据证据取证工作的指导意见
工商市字〔2011〕248号
为规范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电子数据证据取证工作,加强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违法行为查处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现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电子数据证据(以下简称电子证据)取证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电子证据取证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执法人员在查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违法行为时,运用技术手段收集、调取违法行为的电子数据证明材料或者与违法行为有关的其他电子数据材料。
二、本意见所称电子证据是指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于计算机存储器或外部存储介质中,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电子数据证明材料或与案件有关的其他电子数据材料。
三、电子证据取证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除与案件有关联的电子证据外,不得随意复制、泄露案件当事人储存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私人材料和商业秘密。
四、电子证据取证工作任务应当至少有2名执法人员参与进行,其中至少有1名人员应当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知识。
五、执法人员应当收集电子证据的原始载体。收集原始载体有困难的,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式取证,取证时应当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和证明对象等。
(一)书式固定。对于计算机系统中的文字、符号、图画等有证据效力的文件,可以将有关内容直接进行打印,按书面证据进行固定。书式固定应注明证据来源并保持其完整性。
(二)拍照摄像。如果电子证据中含有动态文字、图像、声音、视频或者需要专门软件才能显示的内容,可以采用拍照、录音或摄像方法,将其转化为视听资料证据。
(三)拷贝复制。执法人员可以将涉嫌违法的计算机文件拷贝到U盘或刻录到光盘等计算机存储设备,也可以对整个硬盘进行镜像备份。在复制之前,应当检验确认所准备的计算机存储设备完好且没有数据。在复制之后,应当及时检查复制的质量,防止因保存方式不当等导致复制不成功或被病毒感染,同时要现场封存好复制件。案件当事人拒绝对打印的相关书证和转化的视听证据进行核对确认,执法人员应当注明原因,必要时可邀请与案件无关的第三方人员进行见证。
(四)委托分析。对于较为复杂的电子证据或者遇到数据被删除、篡改等执法人员难以解决的情况,可以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电子证据鉴定机构或司法部门进行检验分析。
委托专业机构或司法部门分析时,执法人员应填写委托书,同时提交封存的计算机存储设备或相关设备清单。专业机构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分析设备中包含的电子数据,提取与案件相关的电子证据,并制作鉴定结论。
六、在计算机终端设备中进行电子证据取证时,应当了解掌握提供证据单位的计算机的密码设置、应用软件安装、资料存放位置等情况。
七、在网络交易平台中进行电子证据取证时,按照《网络商品交易有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网络服务经营者应提供有关数据,并在输出的电子证据书件上加盖公章予以确认。
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违法案件涉及电子证据时,执法人员在案件现场应制作现场检查记录,现场检查记录应客观、详细、真实地记录计算机系统中显示与违法事实相关的内容和储存位置。
在案件调查阶段制作询问笔录中,对于现场检查记录、打印书证、拷贝复制文件时已经取得的电子证据内容,应专门询问案件当事人,并详细记载回答内容,使询问笔录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
九、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执法人员对于专门用于违法经营的计算机系统中发现涉及违法经营的证据材料,经报请批准,可以直接对计算机及相关设备进行查封或扣押,防止案件当事人损毁、破坏数据。
十、对现场计算机设备实施行政强制措施进行查封时,其查封方法应当保证在不解除查封状态的情况下,无法使用被查封的设备。查封前后应当拍摄被查封计算机设备的照片,清晰反映封口或张贴封条处的状况。
4.论保险监管体系建设 篇四
完善的保险监管体系应由政府监管为主导、保险机构内部控制为依托和社会监督为补充三位一体的立体监管层次组成。只有让每一个层次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我们的保险监管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实现保险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我国保险业监管体系建设应重点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完善保险监管中政府监管组织体系
要强化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系统,进一步树立风险监管为本的监管理念。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专业保险监管机构,肩负着保险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重任,强化保监会监管地位是新时期强化保险监管工作的必然要求。
(一)目前我国保险监管系统存在的问题
2.监管方式、手段尚需改进。目前保监会的监管工作依然主要是靠手工操作,有关信息依然是通过现场收集和保险机构填报报表两条渠道获得,这显然与目前保险业相当程度的电子操作的现实不相适应,开发保险监管报表的电子报送系统成为必需。
(二)我国保险监管机构应承担的三大监管任务
有效的金融监管,必须注重外在约束和内在约束的有机统一。入世后,在不断完善国家保险监管机构监管的同时,还需要各商业保险公司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健全科学、严谨、有效的内控机制。
(一)解决商业保险公司强化内控机制的动力问题。要使保险公司所有者真正具有强化内部风险控制的内在动力,就必须积极推进我国商业保险公司的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保险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建设,使保险所有者成为真正的所有者;而保险管理者和员工重视内部风险控制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将由于内控不力给保险公司造成的风险损失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建立一种直接关联。
(二)进一步明确商业保险公司在保险监管中的职能定位。商业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必须明确哪些是商业保险公司自己要管好的事情;明确在经营中的风险情况怎样,应当承担控制和化解风险的职责。
(三)法律和政策上的有效支持。国家应在法律和政策上给予商业保险公司有效地控制和处理经营风险的大力支持;还要求监管机构在监管方式和手段上予以配合,逐步减少行政干预。
三、社会监督是保险监管的潜在力量
社会监督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舆论监督、公众监管等等。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些职能,社会监督可以成为金融监管的一支重要补充力量。发挥好社会监督力量,保险监管机关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充分发挥保险监管机构以外的独立第三方(如注册会计师、审计师、律师等)的专业力量进行监管
随着保险经营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新型的保险品种如分红型产品、投资连结产品等不断推出,有效的监管必须随之加强,而加强管理的要求又会进一步加剧劳动力市场上有经验、有能力的从业人员的稀缺性。要解决这一问题,在一些特定的适合的技术领域向注册会计师寻求帮助已经成为必然。
对于世界各国的保险监管机构来说,有效地使用外部审计是一条实际可行的出路。如前所述,它不但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更可以使保险监管的力度和范围加深、广泛。
5.工商网络监管体系建设探讨 篇五
刚才,省局对参加中央电视台“3.15”晚会的4名受理员进行了通报表扬。这四名同志为全省12315战线的工作人员争了光,为全省工商干部添了彩。洪钧同志传达了国家工商总局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会议精神,在全国会议上有六个省市做了典型发言,首都北京是第一个,河北省是第二个,洪钧局长代表省局专门就我省的“一会两站”建设工作做了大会典型发言;同时,在这次会议上,国家工商总局第一次向全国工商系统提出,今年要推广“一会两站”建设工作,这也是全省各级工商干部和辛勤工作在“一会两站”建设工作岗位上的各级领导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通过这件事情不难看出,在看准了、认准了、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上,我们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把工作一抓到底,就一定能够最终抓出成效。正如我和洪钧同志去年在会议上多次讲过的,“一会两站”建设工作在全省推开以后,已经初步显现了成效,但是,这项工作如同负重爬坡一样,稍一松劲,就有可能流于形式。可喜的是,正因为全省的工商干部都能够认清大局,克服重重困难,将这项工作坚持了下去,所以才有今天这样的成果。但是,在国家总局肯定我们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省的“一会两站”建设工作仍处在起步和爬坡阶段,还需要全省各级工商部门继续抓紧、抓实,坚持抓下去,取得更大的成效。我想借此再强调一下,今后无论抓什么工作,特别是在重大问题上,各级必须跟省局党组保持一致,而且要抓住不放。刚才,洪钧同志还安排部署了全省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工作,我完全同意,各级一定要尽快贯彻落实。下面,我先向大家传达“五.一”节前王众孚局长到省局考察时的讲话精神。
4月26日至27日,国家工商总局王众孚局长在消保局孙文序副局长的陪同下,到河北省工商局进行了考察调研。季允石省长会见了王局长一行;在龙庄伟副省长、省局全体班子成员的陪同下,王局长实地考察了省局12315申诉举报指挥中心和广告监测中心,并听取了省局关于12315申诉举报系统运行情况的汇报。众孚局长在去年9月和今年4月半年多的时间里两次到河北考察调研,充分说明了总局领导对河北工商工作的关注、关心和支持。
王局长对河北工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这几年河北省工商局班子团结,队伍稳定,工作扎实。在省局党组的带领下,大家全力以赴地抓好自身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各项工作,有很多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他在讲话中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一项光荣任务。今年年初,温家宝总理对工商工作做出重要批示,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加强市场监管,提高执法水平和效能;二是要维护公平,切实保护好消费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三是要搞好服务,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实际上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各级工商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温总理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切实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王局长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了两个“创新”,一是监管体制的创新,二是监管手段的创新。
他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完善,工商行政管理监管体制的创新尤为重要。国家工商总局推行的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就是适应新形势要求,对消费维权工作体制的重大创新和改革。12315由最初的举报投诉电话,发展成为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消费者申诉举报系统,在此基础上,再建设成为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既包括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自身职能的发挥和自身执法作用的体现,同时也包括发挥行业组织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保护好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河北在这些方面的工作很有成效,比如“一会两站”的建设,已经超越了计算机网络的范畴,是一个体制的创新,希望河北在现有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步伐。
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业态的变化,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断创新监管手段,增强监管手段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监管手段创新是新的历史时期给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的一个新的课题。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经济发展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市场监管也应是日新月异,所以我们要有一种进取的精神,保护消费者权益等工作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模式上,还要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新的成就。
最后,王局长对我省的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他说:河北省局在总局的身边,希望我们多联系、多往来。希望你们取得更多的经验,为全国借鉴。希望你们继续发扬成绩,按照“抓班子、带队伍、保稳定、促发展”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监管体制和机制,为河北经济社会的更快更好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以上是王众孚局长在考察河北省局工作后作出的主要指示精神。希望全省各级一定要认真组织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很好地贯彻落实。下面,结合王众孚局长考察河北时的指示精神,就全省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工作,我再讲两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深刻理解推进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推进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研究历史才能够面向未来。大家知道,12315的发展历程经过了一个由最初的申诉举报电话,发展成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申诉举报网络,进而建设12315行政执法体系这样一个发展过程。1996年福建省漳州市工商局芗城分局在全国率先成立“3.15消费者投诉服务台”,引起全国轰动,各地工商局纷纷设立投诉举报服务电话,但那时的投诉电话很不统一。国家工商局在1999年3.15文艺晚会上,通过中央电视台向全国公布了“12315”为全国统一的消费者申诉举报服务电话号码,并下发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统一全国消费者投诉举报服务专用电话的通知》,对消费者申诉举报特服电话进行了统一。2003年北京市工商局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了12315软件,设立了拥有30个受理平台的集中受理大厅,率先步入了12315申诉举报网络时代。刚刚结束的全国工商系统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对12315建设提出了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深内涵的要求,从此进入了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阶段。
纵观12315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构建12315行政执法体系就是一个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监管体制、监管机制的过程。运用科学发展观来分析和指导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就是要贯彻省局提出的“抓班子,带队伍,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更好地履行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更有效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体现到消费维权各项工作之中,特别是通过构建行政执法、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行政执法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职能作用,调动广大消费者依法维权的积极性,为消费维权和维护市场秩序注入强大动力,提供社会基础和思想保障,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
第二,推进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是坚持执政为民和保障消费安全的需要
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是强化市场监管执法的重要内容,坚持执法为民,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工商行政管理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保障消费安全更是工商行政管理依法维权和履行职责的重要任务。通过推进这一改革,进一步扩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12315信息化网络,逐步实现以食品为重点的各类商品和服务领域消费维权的网上咨询、网上受理、网上查办,有利于及时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案件,有效地预警和处置突发问题,为消费维权和维护市场秩序提供技术支撑和现代化手段,促进消费纠纷的有效解决和保障市场消费安全。
第三,推进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市场监管体系改革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市场监管体系改革的深化,以及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对消费维权执法的体制、机制创新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12315网络进企业、进商场和推进“一会两站”建设,健全和完善消费维权的体制和机制,有利于延伸工商行政管理职能,提高经营者自律能力,联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采取协商合解、协会调解、行政调解、提请仲裁和司法诉讼等各种方式解决消费纠纷,使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为消费维权和维护市场秩序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促进市场监管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
第四,推进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是实施“双提”工程,提高机关效能建设的需要
12315行政执法体系的功能,既包括受理消费者的申诉举报,也包括对市场交易活动涉及问题的咨询、建议,还包括涉及对工商干部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等违法乱纪行为的举报,涉及对商业贿赂的举报,今后我们还要不断拓宽12315系统的使用范围,对食品安全预警等业务也要通过12315系统来实现,廊坊市局还通过12315系统实现了案件的统一管理,可以说,在12315系统上可以实现许多功能,涵盖的内容很多,范围很广,涉及到很多处室。按照12315系统软件的要求,必须按照时限向投诉者反馈办理结果,这就对涉及部门提出了提高工作效率的要求。构建12315行政执法体系,对促进工商部门转变作风、提高效率、廉洁自律、依法行政,以至于对各项业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构建12315行政执法体系,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要求是一致的,是实现“双提”工程的载体和具体措施。要实现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与时俱进,就要将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以此来推动工商队伍的自身建设。
借此,我还要特别强调一下。下一步我省的工商工作还要进行方方面面的改革,涉及到工商事业的发展。近几年,是全省工商系统在监管制度和监管方式上大力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历史阶段。所以,在抓工作过程中,市局的局长和县级局的局长,要尽可能地多一些理性思考,善于将工作上升到理性的层面,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就一定能使河北工商的工作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比如“一会两站”建设工作,2004年在承德召开现场会议后,我们对“一会两站”已经已经上升到了理性的认识上,概括出了五个层次上的作用和意义。我想,在今年适当的时机要召开一个县级局的理论研讨会,讨论一下从县一级这个层面上看如何提高监管水平。今年第四期《河北工商》杂志开辟了一个“局长论坛”栏目,这个栏目开辟得很好,上面刊登的几篇文章都比较好,特别是邢台的一位县局局长写的《试谈县局工商局的助推发展能力》,写得很有见地,将新形势下的工商职能和管理改革上升到理性的层面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对于县一级的局长,我们要提倡这种工作作风,善于在理性的层面上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将工作抓好。
二、密切配合,大力推进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
大力推进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是对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管制度和方式的重要改革,是提高市场监管效能的重大举措,是一项新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12315系统建设发展的里程碑。今天会后,我们所从事的12315工作又将面临一个新的起点,一次新的历史跨越。在面临这个新的起点时候,我相信也希望河北工商系统一定能赶上全国的步伐,我们完全有这个能力,这需要系统上下通力协作,共同努力。
(一)要继续加强12315申诉举报指挥系统自身建设
要推进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首先要加强12315申诉举报指挥系统的自身建设。
一是要继续加强12315机构建设。在落实去年12315机构建设要求的基础上,对新建办公楼的市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12315指挥中心的受理大厅不少于80平方米,达不到这个标准的,要想方设法达到,这是去年洪钧局长多次强调过的,扩建改造也好,新建也好,都要想办法达到这个标准。从现在国家总局提出的建设12315行政执法体系的要求上来说,要扩大12315的功能和范围,受理大厅面积小显然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在这方面我们的思维一定要超前,12315受理大厅一定要严格要求。同时,按照国家总局落实12315机构、人员、编制的要求,省局会积极向省编委争取机构和编制。
二是努力提高12315工作人员素质。我们的本职工作就是要为消费者、经营者服务的,因此,每一位12315工作人员都要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细心接受每一条信息,耐心解答投诉者提出的问题,为消费者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各级要将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身体素质好的同志调整到12315系统岗位上来;要组织开展不同类型、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活动,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12315系统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工作水平。只有管理规范了,人员素质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才能更出色。这次众孚局长和总局领导到省局考察,省局指挥中心的几位同志,表现出了很高的素质、修养和业务能力,受到了总局和省政府领导的表扬,他们和今天表彰的四位受理员一样,为我省工商系统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三是要加强内部规范化管理。这次众孚局长来,一打开视频监控系统,有两个市的指挥中心受理大厅只有一名受理员,许多受理台都空着,消费者的申诉举报一个人能接过来吗?去年6月省局消保处成立后,曾经下发了《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12315工作制度及行为规范(试行)》,在5个方面、18项内容都做了明确具体的规定,省局制定下发的绩效考核办法,也在8个方面列出了考核记分的内容,既详细又具体,我看关键是贯彻落实问题。省局指挥中心要加强对全省12315系统的检查督导力度,实事求是地进行绩效考核,结果要在全系统通报。
四是要维护好12315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这是我们构建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的基础。自开通以来,省市两级12315的同志们倍加努力,为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为系统规范化管理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2315系统的受理员确实很辛苦,整天坐在微机旁边,工作高度紧张,总的来看,工作都做得非常好。但是,据我了解,现在的系统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努力完善的地方。比如,如何确保系统的稳定,维护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行;我们采取“拿来”主义,将北京的软件进行改进,如何更适应河北的具体情况等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善和提高。这项工作,需要省市两级的共同努力来解决。有些工作受到各个方面的制约,一下子这样要求,可能难以达到。但是,任何一时达不到的工作,都是在一点一滴的努力中做到的。有些工作不是达不到,主要还是各级领导深入基层少、要求不严造成的。比如说,我省的12315系统网络已经联通到了工商所,工商所对自己受理、处理后的申诉举报案件能否及时录入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工商所达不到这个水平。一个工商所大概平均每天要受理2至3个案件,多者5件,数量很少,这与我们近些年加大了监管力度、推广“一会两站”工作有关,好多问题都及时解决了,因此,工商所的受理量不会特别大。工商所的录入员经过一年多的培训,基本上对系统的操作都很熟练了,将每天受理的这些信息录入12315系统花费不了多长时间。时间有,能力有,设备有,可是为什么相当一部分工商所不能将信息录入进去呢?我看还是各级领导对此缺乏要求,没有将这项工作抓到实处。河北的工商工作成功与否,我看欠缺也就欠缺在这个方面,先进也先进在这个方面,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所以说,各项工作既然布置了就要狠抓落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落实,特别是重要的工作、全局性的工作更是这样,必须扭住不放、抓好落实。当然,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基层的工作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基层的同志积极性非常强,工作热情也非常高,我看许多工作并不难,关键是领导怎么要求、怎么引导、怎么抓,领导有什么要求就能抓出什么样的工作来。今天会议结束后,我们就从把工商所每天处理的这些投诉案件及时录入微机抓起,作为一个新的起点,搞好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
(二)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大力推进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
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不是各级消保机构和12315指挥中心能够独立承担和完成的,需要全局上下的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网。
一是有关处室的密切配合。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全系统的整体工作,涉及消保、市场、公平交易、商标广告、登记注册、纪检监察等多个职能部门。要实现12315“横向分派,横向反馈”功能,需要各部门之间的步调一致、大力配合,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证。
二是信息中心的技术支持。信息技术是工商系统实现职能到位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必备手段。没有技术支撑,12315这个依托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系统将无法正常运行。信息中心就是为工商行政管理各项业务工作提供网络信息技术服务的,在推进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中负有十分重要的技术保障职责。因此,各级信息中心要在技术上给予12315大力支持和配合,选派基本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专职或兼职负责12315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12315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功能拓展。
三是办理机构的快速反应。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省局正在开展行政权利公开透明运行工作。12315行政执法体系是权利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级办理机构接到12315指挥中心的信息调度后,一定要真正做到“快速反应、快速执法”,严格按照规定的办理时限要求,公开、公平、公正地办理交办信息,如果不按要求进行执法,出现消费者举报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的现象,一定要严肃处理。
四是全局性的大力支持。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人事、财务装备、后勤服务部门要给予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大力支持,全力做好保障工作。
同志们,大力推进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是一项艰巨的改革任务。全省各级工商机关一定要统一思想,振奋精神,与时俱进,把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作为实现监管职能到位的重要任务,按照省局的部署,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建设进程,全面提高工商部门对市场状况的反应能力和对市场秩序的控制能力,加大消费维权力度,努力开创消保维权和行政执法工作的新局面。
6.工商网络监管体系建设探讨 篇六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 计算机网络成为一种必不可缺的信息交换工具出现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然而,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互联性、 开放性和连接方式的多样性以及终端分布的不均匀性,再加上网络本身存在技术弱点和人为疏忽,因此计算机信息网络比较容易遭受计算机病毒、黑客或恶意软件等的侵害近年来国土资源部门面对网络安全的种种威胁,大力推进“金土工程”、等级保护等相关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随着国土资源业务及信息化需求的发展变化以及业务系统自身的虚拟化、集中化、大数据化的发展,国土资源系统仍迫切需要从全局的角度对信息网络安全体系进行规划。
1市县级国土资源系统信息网络安全现状
江苏省国土资源系统对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十分重视,已经建立了国土资源内外网隔离体系、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体系,并且研究制定了《江苏省国土资源系统市县乡三级信息安全指标体系》。但尚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一些工作人员对信息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较低
一些工作人员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程度很有限, 对信息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较低,缺乏基本的网络安全意识,往往在不自知的情况下进行不安全的操作, 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操作有可能已经危及到信息网络安全,如目前内外网U盘,绝大部分工作人员都在混用,容易造成内部信息的外流,也会向内网带入病毒木马,存在信息泄露等严重的安全风险。
近几年来, 对于接入国土资源业务网的计算机在操作上做了许多安全限制,规范使用业务网计算机,但有些员工怕麻烦抱有侥幸心理,违反操作规范,造成安全隐患,与此同时,对于工作人员的信息网络安全培训工作较少, 有些人信息网络安全意识不强,但也有不少人已经意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但知识有限,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防范。
1.2内网计算机终端存在安全风险
对于一般用户, 信息安全隐患一般来自网络外部的病毒破坏和黑客攻击,而对于国土资源系统业务网,已与互联网实现完全的物理隔离, 最主要的安全威胁来自于网络内部的计算机客户端。 主要的风险有:内网终端计算机较长时间不打补丁,存在严重的系统安全漏洞,不能及时更新病毒库;移动电脑和存储设备可以随意接入业务内网,缺乏安全管控措施;业务内网计算机终端存在非法外联(一机两用,既上互联网,又上国土资源业务内网)的风险,没有采用技术手段实现有效管控;客户端设备可随意更换IP地址访问业务内网, 没有实现IP / MAC的绑定, 管理混乱; 客户端设备被恶意修改成与服务器相同的信息造成服务器中断服务;误删系统文件夹及系统文件等。
1.3业务网与外部网络数据交换缺乏有效安全管控措施
业务网与外部网络数据交换主要通过这几种方式:1部分本地内网与其他横向单位内网存在物理链接带来的网络入侵风险和数据传输风险;2业务内网与省厅主干网存在数据交换,两套网络的建设方式不尽相同,安全策略的部署也有所不同;3业务内网本身在省、市、县三级网络存在数据交换,下级单位数据上报至上级单位审批,上级单位审批完成后返回下级单位存档上级单位一般会做相应备份一份。
1.4缺乏安全审计
目前对于用户访问业务网内部系统和数据缺乏详细的安全审计措施,没有比较完整的日志信息,对于一些可能存在的非法访问行为无法做出判断和处理,出现问题后难以追溯原因。 缺乏安全审计管控措施带来的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非法更改网络配置参数、服务器配置参数、业务系统配置参数以及非授权的数据库方位和非法的内容篡改。
2市县级国土资源系统业务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
随着国土资源部“金土工程”的统一部署,分阶段地逐步落实到位, 市县级国土资源系统网络和信息安全的设计也逐步分阶段进行建设部署。 现阶段重点需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建设通过建立一套完善、先进、科学、有效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从管理上弥补技术上的不足,管理和技术相结合共同创造信息网络安全环境;通过部署防火墙达到访问控制的目的阻挡非授权用户的非法访问; 使用网闸实现国土资源业务内网与省政务网的有限数据交换; 通过部署入侵防御设备, 如IPS IDS等,可以有效监控网络,发现异常访问的入侵者并将其隔离阻挡其恶意攻击行为;在内网安装网络版杀毒软件,合理部署安全查杀策略,及时更新病毒库;建立内网安全管理及补丁分发系统,及时下发补丁策略减少系统漏洞,降低内部终端安全风险;建立起国土资源系统核心业务区域防护的“堡垒机”,对主机操作行为进行审计和管控。
2.1建立一套完善、先进、科学、有效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工作涉及信息网络系统的方方面面, 工作内容极其繁杂, 因此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明确相关工作人员职责,规范信息网络安全相关工作内容, 建立规范化流程和应急响应体系,努力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从而确保整个信息网络安全,以安全促发展:
(1) 成立信息安全领导小组。 单位一把手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下设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级国土资源单位信息中心主要承担本级的具体信息安全工作, 其重要工作职责是保障国土资源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
(2) 实行多人负责,职责应明确。 工作人员应对其所在岗位切实负起责任,明确角色,履行职责。
(3) 制定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应急响应体系。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科学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信息安全工作顺利进行下去的保障, 信息安全工作中须要严格的操作规程来做规范和指导,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中应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明确工作内容与操作流程,应以实用可行为原则。
(4) 定期组织开展各地市国土资源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专项检查, 评估各地市信息系统在安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风险,依据专项检查结果制定整改计划,不断改进、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培训工作,从而不断促进国土资源系统信息安全建设。
2.2增强信息安全技术手段,建立安全防护技术体系
2.2.1防火墙
通过防火墙的部署,防止非授权用户的非法访问,为防火墙制订相应安全策略, 对流经它的网络通信进行扫描、 监测和限制,使得出入本单位内网的数据得到有效的访问控制,同时也使得当业务应用服务器遭受非法攻击时, 不会影响到内部数据库服务器。 通过端口控制,对本单位国土资源系统网络,以最小化原则仅开放需要使用的端口并指定特定的端口进行单向访问, 对访问服务器的地址进行限制, 从而有效防止来自非授权者的通信,实现网络与信息的安全防护。
2.2.2入侵防御系统(IPS)
入侵防御系统能够对网络中所有进出的数据包封包进行详细的7层协议分析,从而相较防火墙(仅具有4层数据包封包协议解析功能)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各类攻击行为。 入侵防御系统通常可部署于防火墙与本单位局域网之间,双进双出,一条安全可行的路径是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核心交换机-接入交换机- 防火墙-服务器群, 另一条安全可行的路径是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核心交换机-接入交换机-内部局域网,依据服务器群和内部局域网的不同需求实施不同的安全策略。 这样做既可以防御来自于外部对内部局域网的攻击, 也可以防御来自内部终端用户对于重要服务器、数据库存储设备等核心设备的攻击。 入侵防御系统旨在提供对各种入侵行为的监控和防御, 可以通过配置内置的策略,实现对如下攻击行为进行监控和阻断:扫描探测行为、SQL注入攻击、恶意代码、木马后门、僵尸程序、溢出攻击、异常协议行为、流行蠕虫攻击、即时通讯行为、间谍软件、脆弱口令行为、数据库漏洞攻击、操作系统漏洞攻击等。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开放或禁止不同的网络应用访问行为, 配置不同的带宽使用限制,提高带宽利用率。
2.2.3网闸(GAP)
网闸又叫安全隔离网闸, 是一种能够在网络之间不存在链路层连接的情况下进行安全适度的数据交换。 安全隔离网闸可以直接处理网络中应用层数据, 使用存储转发的方法进行数据交换,在交换的同时,对应用数据进行各种安全检查和处理包括病毒查杀、安全隔离、安全审计、访问控制、协议转换等。 网闸通常用于限制两个不同的网络之间,针对国土资源系统,可以部署在本单位局域网与存在物理连接的非本单位网络之间, 管理员可以从本单位的网络对安全隔离网闸进行管理, 也可以部署在本单位局域网内部两种不同安全级别的网络中间, 如内部终端和核心设备之间,能够有效防止内部终端对核心设备的攻击。
2.2.4网络版防病毒系统
在本单位内网部署网络版防病毒系统, 为内网终端提供防病毒服务。 网络版防病毒系统通过在服务器部署服务控制端,使用服务控制端来控制所有安装防病毒系统终端的内网计算机进行统一的管理,包括病毒库更新、终端查杀、实时病毒监控等,同时,终端如果存在异常,会立马上报给服务端,病毒管理员可以通过服务端对局域网内全部终端用户的防病毒情况有一个全局性的把握,当内网爆发病毒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病毒查杀避免大面积病毒感染事件。
2.2.5内网安全管理与补丁分发系统
内网终端安全往往成为传统信息安全工作中的一个盲区内网终端长期不受管控,许多内网终端多年不升级,成为极其危险的机器,一旦内网计算机被人恶意使用,那么内网安全将受到极大的挑战。 因此,通过在业务内网部署一套内网安全管理与补丁分发系统,对内网终端进行进入控制管理,提供标准化桌面管理,对终端的注册表和端口进行管控,对终端的网络流浪和行为进行监控,阻断非法外链,绑定IP等一系列的管理措施能够保障终端的使用安全。 同时,补丁分发系统通过管理平台统一下发补丁包进行升级,有效地解决内网终端的补丁更新问题,弥补系统漏洞。
2.2.6部署关键业务网段的堡垒机, 对核心业务访问进行安全审计
国土行业单位存在许多重要和敏感数据,对主机、数据库系统、业务系统的登入操作需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和事后审计堡垒机就相当于在服务器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设备等IT系统中设立一个门卫,通过堡垒机单点登入各个硬件和软件系统。 堡垒机对登入账号能够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定期更换账号、有效授权、对应不同的管理人员角色,授予不同的管理权限等。 比如对数据库,有些用户的权限只能查询,有些用户有删除数据的权力,有些用户可以添加记录。 虽然单个的系统都有类似的功能但堡垒机能够将这些功能进行集中统一的管控, 将零乱的权限条理化,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同时,堡垒机具备:事中控制功能定义某种操作触发报警、 防止误操作或者故意对系统的非法更改、有效的事后日志审计,所有账号的所有操作均有日志可查能够进行事后的追溯和责任倒查,有效加强IT系统管理。
3总结
7.建设邮政储蓄银行的内部监管体系 篇七
《中国金融》2008年第2期
邮政储蓄资金的安全关系到邮政储蓄银行的改革与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强化储蓄资金安全管理是邮政储蓄银行监管工作的首要任务。在组建邮政储蓄银行过程中,稽核监管工作更要先行一步,努力创新储蓄资金风险防范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尽快加强自控、互控、监控体系建设,为邮政储蓄银行的安全运行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提高邮政金融监管水平的着力点
针对当前邮政金融体制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应加快邮政金融内部监管的专业化建设,更新监管理念,坚持依法监管,改进监管手段,提升监管能力,全面提高邮政金融监管的水平和效率。
提高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队伍素质,首先要对金融管理人员进行综合考察,做到用人慎重、严格把关,对不适宜继续留在邮政金融行业的人员要及时调离;要注意选拔通晓金融理论、了解金融政策法规、掌握储蓄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要把全面提高金融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人员素质是内部控制的重要要素之一,它在银行内部控制系统中起着联系纽带的作用。邮政金融管理人员要注重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和金融知识的自我完善,适应发展要求,切实提高管理技能。
重视金融监管思路的转变
邮政储蓄银行稽核监管部门应该转变监管方式与思路,结合商业银行的监管模式,提高邮政金融的监管本领。目前,邮政金融内部监管主要集中在风险领域和内控制度建设方面。因此,加强邮政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按照规定,中国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评价结果是风险评估的重要内容和市场准入管理的重要依据。邮政金融内部监管部门要按照风险评估结果,整改“风险点”,达到“整改、落实、规范”,确保“内控监管”手段真正发挥作用。同时,要增强邮政金融内部监管人员的法律意识,把握法律法规的内涵,培养更多懂法律、会监管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在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的工作中,要坚持依据法律解决,不能用“人情监管”代替“整改处罚”,更不能用行政手段、纪律手段等代替法律手段。
建立邮政金融监管考核评价制度
金融监管考核评价制度是金融监管体系中的重要配套措施,有利于增强风险防范能力。2007年深圳市邮政局对全市80个储蓄所进行了风险考核评价,对风险网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稽查和整改,使员工树立风险意识,将全员参与、全过程监管和全方位风险控制的内控理念落实到资金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为邮政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立激励机制,培育合规文化
一是要创建符合金融企业特点的评价考核制度,构建以合规经营绩效为核心的多元分配体系,使从业人员的收入与合法合规经营的效益密切挂钩,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奖惩、晋升的重要依据。正确处理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即期激励与预期激励的关系,提升依法合规意识;对内控关键岗位,要落实责、权、利相对等的原则,做到人与事相结合、岗与能相匹配、责与权相统一。二是要重视合规文化建设,树立合规经营理念。将合规问题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敦促各级邮政金融机构重视培育合规文化,健全内控体系。内控建设离不开每位员工的努力,通过合规文化建设使内控建设与日常经营活动融为一体,增强员工合规经营的自觉性。同时,将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作为培训重点,加强内控培训,引导从业人员树立合规意识。
创新监管手段,转换监管方式
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组织开发了“深圳市银行监管桌面信息系统”,通过电子地图建立以机构网点和人名信息为重点的管理信息系统,使监管人员能够利用计算机系统全面掌握1200多个银行分支机构的监管信息,包括机构业务发展情况、内控管理情况、高管人员任职情况、风险评价等多方面内容,按图索骥,实现了快速查询。此外,通过金融系统计算机联网实现监管信息的共享和深加工,包括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综合评级系统、银行经营发展咨询系统、银行风险评估系统,以及月度、季度、统计报表,建起统一的信息平台。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也应加快参与该系统更新、充实、修正、使用过程,加强与其他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交流,达到监管资源共享、监管水平共勉的目的。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监管素质
要坚持任职期间监督、离任审计和取消不合格人员任职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任职资格监管制度。第一,要把好准入关,制订科学的分类准入标准,建立资格考核认证制度,从源头上把好防范金融风险第一关。第二,要加强对储蓄网点管理人员任职后的行为监管,结合非现场监督和现场检查情况,对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业绩进行评价,对违法违规或不能胜任金融管理工作的,应及时取消其任职资格。第三,要建立完善金融机构综合信息系统,将从业人员的相关信息特别是违法违规违纪等不良行为载入信息系统,以增强金融从业人员的自我约束意识,控制金融风险中的人为因素。
同时,要提高邮政金融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监管技能,提高监管质量。要提高监管人员的服务意识,监管的实质就是为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服务意识是监管人员应有的素质;要提高监管人员程序化、电子化、网络化方面的监管水平,适应邮政储蓄银行的需要;要提高监管人员的监管能力和技巧,加大在职培训、离职专业培训,培养一大批懂金融、善管理的金融企业监管人才,以适应邮政储蓄银行未来的改革和发展需求。
加强科技建设,提高监管效率
如何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邮政金融内部监管的效能,将是邮政储蓄银行监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是要通过调整和培训等途径提高监管人员对现代化设备的操作管理水平,在监管操作手段上,要普遍地使用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充分利用先进的监管软件和监管信息网络的资源,以应对金融风险的高科技化趋势。
二是要开发适用的金融监管信息系统,建立能够满足各种不同需求的风险预测、评价、预警模型,实现金融监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评价、预警以及后续监管建议方案传输网络化、生成自动化,减少人工操作,以保证监管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三是要学习和引进先进的金融监管机制,加强监管人才培养,形成“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用人环境,建立优质、团结、稳定的邮政金融监管队伍,不断提高监管质量和效能。
8.工商网络监管体系建设探讨 篇八
一、企业信用监管的现状
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是一项崭新的课题,但目前存在三个问题。
1.国家法律法规理论指导不足。(1)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运行中,国家政策、政府管理、法律环境、行业标准、征信手段、评价方法等都有一套成熟的理论和长期的实践,而我们仅仅是从政府一个部门的企业登记和日常监管入手开展工作;(2)企业信用涉及商业银行、征信和信用调查、资产评估以及信用评级、信用保险和信用咨询等一整套市场运作流程,而我们仅仅提供企业是否违法的客观记录,并对少数严重违法失信企业提供网上查询;(3)信用管理是涉及多部门的系统工程,应有完善的相关法律体系并规范操作,而我们只能以“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司法”对违法当事人的限制性规定做参照,因此急需制定相关法律,包括公开披露违法失信企业时出现的不当行政的法律救济措施。
2.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不全。我国加入wto后,一系列的国际贸易规则,不仅要求我们遵守国内的法律,同时还必须符合wto国际公法的要求。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必须以诚实信用为前提,以严格履行合同为保证,这是法律的要求,也是企业生存必须遵守的底线。然而许多企业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合同管理与质量管理乃至企业发展的关系在理性上认识不足,管理方式、组织形式不适应现代市场交易要求,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少企业缺少专门或兼职的部门管理合同,有的兼职人员不懂合同,没有实现合同管理电子化、网络化,一些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合同台帐手工填写,随意涂改,合同文本使用不规范,合同主要条款漏项,企业间相互拖欠严重,给企业经济利益和诚信带来负面影响。
3.社会信用管理意识不强。当前,一方面由于全社会对合同管理认识的差异,特别是广大消费者对合同知识知之甚少,另一方面现实经济生活中合同交易又极为广泛和普遍,使得利用合同进行的违法事件不在少数。个别不法分子利用一些地区、企业、个人盼望资金、好项目的心理,在引进资金、引进项目、发展种养殖业和高科技项目上利用合同进行欺诈,使地区、企业、个人蒙受损失。
二、实施金信工程的对策
面对信用管理的现状,如何适应入世的需要,我们应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高度出发,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理念、方法,重新审视工商部门合同监管职能,建立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在工商行政管理职责范围内发挥四个功能,即:企业信用信息的披露功能,教育培训企业诚实守信的引导功能,规范企业信用行为的监管奖惩功能,对企业授信不当、不履行承诺等产生的信用风险予以防范或救济功能,在实施金信工程中做到“四着并举”:
1.补充完善信用动态数据库,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按照《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企业信用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一方面对合同行政监管信息要及时录入,同时协调系统内其他职能科室、分局涉及企业信用信息的收集整理,保持企业相关信用资料录入的及时性、连续性,对严重失信违法的企业在登记注册、申报驰、著名商标等方面的限制要落实到位,对重守企业的激励措施要不折不扣地兑现,取信于企业;要建立相对独立的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个人信用数据库,作为企业信用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企业信用与企业负责人个人信用的联系,使企业信用有明确的责任人,才有人真正对企业信用负责;另一方面要主动与相关政府部门、司法机关联系,建立健全可操作的信用信息收集机制,结合实际,落实信息共享的具体操作事宜,要向企业宣传建立信息系统的作用、意义,帮助企业开展征信服务,制定企业信用信息有偿查询的内容、程序和方法,形成动态数据库。
1.立足自我与争取支持的关系。工商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成为企业信用建设的牵头单位,建立企业信用数据平台;要协调好与相关部门的关系,建立相互协作制度,运用我们拥有的企业登记基础资料换取我们所需要的其他企业信用信息,丰富企业信用资源。
2.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建设的长期性与阶段目标关系。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需要我们分阶段实施。因此确定每个阶段目标应该按照先易后难、先内后外原则开展工作,首先做好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其次做好制度建设,最后把企业信用建设向个体工商户信用建设延伸。
3.信息化建设与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关系。开展企业信用工作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需要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持。但是信息化工作不能代替企业信用工作,企业信用工作也不能以信息化为满足,应该以市场主体为中心,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手段,相互促进发展。
4.企业信用监管体系与工商职能的关系。应该说,各项工商职能工作都与企业信用监管有关,但是也存在相互间不够协调、整体功能发挥不足的问题,因此需要我们整合工商行政管理的资源和优势,提升工商行政管理层次,使工商部门真正成为有权威的企业信用监管机关。
9.工商网络监管体系建设探讨 篇九
实现内涵式发展
落实大监管体系建设要求
实现内涵式发展
九江海关
熊捷
【内容提要】
海关人力资源紧张与不断日益增长的业务量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制约内陆海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要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势必要从观念、思路、方式上深化改革和创新,创新构建现代海关制度下的新的通关管理和作业模式。新的通关管理模式应当体现统一性、便利性、效率优先、信息共享、社会认可和风险可控的原则,以适应社会及海关事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 隶属海关
岗位重新设置
隶属海关(含各级办事处)作为海关系统中基层单位,担负着海关对外业务事务办理等职责,海关面临问题的共性是人力资源紧张与日益增长业务量之间的巨大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势必要打破原有的工作模式,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根据大监管体系建设要求,南昌海关结合实际,开展了隶属海关岗位重新设置工作,目的是为优化海关人力资源配置、贯彻落实大监管体系建设要求,是海关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举措和积极探索。本文试就从大监管体系建设角度出发,对隶属海关在业务环节开展岗位重新设置取得的一些经验提出一些观点和想法,供大家参考和探讨。
一、隶属海关岗位重新设置符合大监管体系建设要求 隶属海关岗位的思路源于大监管体系建设,早在1994年,1 / 15 落实大监管体系建设要求
实现内涵式发展
海关总署正式确立了现代海关制度建设的跨世纪发展目标,并对这一课题进行了长达数年的研究和论证,自1995年—2009年期间,海关系统围绕该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2009全国海关关长会议确定了把构建海关大监管体系作为我国海关今后一段较长时期的重要工作,以便在全国海关形成一个整体功能强大,包括科学高效的职能管理体系、务实顺畅的通关监管体系和周全可行的监督保障体系在内的“管得住”、“通得快”的大通关环境,最终打造出一支高效廉洁的现代化海关队伍,提高通关速度,便利进出口贸易,实现海关功能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两年来,各级海关始终在探索一条符合社会需求,适合关情的大监管体系建设之路。
海关大监管体系是海关系统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以构建科学高效的职能管理体系为基础环节、以构建务实顺畅的通关监管体系为目标导向、以构建周全可行的监督保障体系为发展后盾的一种创新思想。海关大监管体系在内容构成上主要包括职能管理体系、通关监管体系和监督保障体系。
在职能管理方面,我国海关将立足于海关管理的高效运行,通过理顺三级事权,明确职能定位,在各层级、各领域建立起规范有序、运作顺畅、监督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完善海关决策指挥、组织协调、督办落实、考核评估、监督检 2 / 15 落实大监管体系建设要求
实现内涵式发展
查、责任追究等管理制度,努力形成环环相扣、完整有效的内部管理链条;在通关监管方面,通过内外勤分离,实现监管职责分工,破解当前海关业务量快速增长与人力资源相对不足的突出矛盾,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改善通关服务。在监管上着眼提高海关监督管理整体效能,发挥一线监管、后续管理、打击走私等各方面力量的综合作用,加强与外部的沟通协作,实现各部门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有效监控,建立起与“大通关”相适应的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的海关大监管体系;在监督保障方面,我国海关通过建立周全可行的监督保障制度来对海关权力进行监督,保障海关工作不骄不躁、高效廉洁。其中包括审计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管理相对人的监督和其他社会舆论的外部监督,及海关风险管理部门和监察机关的内部监督,重点突出海关内部的监督,是按大监管体系中的自我纠错、自我监督的监督体系。隶属海关岗位进行重新设置正是围绕以上三个体系进行开展,最终目的和实现方式符合大监管体系建设的需要。
二、隶属海关岗位重新设置使基层海关部门从对口性调整为有效性
海关系统的机构设置虽然几经改革,但仍被部门性所困,固有膨胀林立之态。由于直线层次性结构体制所致,使得层层对口性机构设置弊端难以根治。即使已经被严格限制了的隶属海关,为了对口,亦时常要对应多个上级职能部门相同 3 / 15 落实大监管体系建设要求
实现内涵式发展
或不同的指令,而其自身的执行职能效益往往被重复或冲突的指令所淹没。由于中间层次的庞大,基层组织被动向小而全发展,使得更多的提高效益的资源和潜能,被浪费于非主流业务之中。
在日益信息化管理的环境之中,机构设置应该弱化部门性,强化有效性。网络结构管理机制要求决策集中化和执行有效性程度很高,而部门特殊化程度很低,或者根本不存在。管理程序就是最高规范,科学决策所形成的规范化程序,不可再行层层随意解读。弱化部门性就是要删除不必要的层次,缩短组织的垂直界限,缩短职权链条,使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把等级障碍降到最低限度,从而保证决策指令快捷传达,执行信息迅速反馈,执行操作简化顺畅。特别是基层海关组织的内设机构应依据不分割同一作业层面原则而设,有用则立,无用则废,有事则取,无事则弃。唯此,部门性被共性所替代,上级统一指令的覆盖面更广,下级实际执行能力更强。当前,尤其应注意解决隶属海关机构设置小而全的问题,应通过岗位整合归并,抑扩扬缩的办法进行调整,以促进合理布局的形成。
以笔者所在的南昌海关为例,岗位重新设置打破了原有岗位归属上的简单对应,按照统筹、整合、集成、优化原则,将工作属性相同或工作内容具有互补性且不构成制约关系的岗位统一整合归并为接单审核、专业处置、查验稽核管理、4 / 15 落实大监管体系建设要求
实现内涵式发展
查验稽核外勤和风险监控统计5个岗位。具体如下:一是归并原通关、加贸部门所有的台面作业,设置接单审核岗,主要负责进出口接单审核、税费管理、企管审批、加工贸易备案核销等32项审批类业务,实行业务一站式窗口办理;二是整合原加贸、监管、稽查部门的查验、稽核查的内勤职责,设置查验稽核管理岗,负责舱单及转关管理、查验指令细化、选定稽核查对象、稽查审核作业等12项外勤管理类业务,实现外勤工作管理与执行相分离;三是归并原加贸、监管、稽查部门全部外勤执行业务,设置查验稽核外勤岗,负责实地查验及放行、监管场所管理、进出境运输工具监管、减免税核查,保税中后期核查、企业稽查、单耗下厂核定等外勤执行职责,实行外勤统一作业;四是归并分散在原各业务部门的疑难处置和业务协调督办,设置专业处置岗,负责归类、审价、原产地管理、单耗等疑难处置、业务协调督办等15项业务和功能,实现专业处置和中枢驱动;五是整合风险监控与统计职能,实行风险管理与统计评估监控的深度融合,设置风险监控统计岗,实现隶属海关层面的风险监控和自我纠错。
/ 15 落实大监管体系建设要求
实现内涵式发展
三、人力资源配置应从两小一大调整为两大一小,将现场海关执行队伍由分散运作转化为专业化运行
目前,海关系统人力资源配置从整体上看呈两小一大形态,即决策指挥层和具体执行层队伍相对较小,而职能管理层队伍相对较大,这亦是层次性管理体制所致。就我国海关监管区域扩大、各地差异明显的实际而言,司职能管理之职的中间层次(直属海关)还是非常必要的,这对于解决最高决策指挥层(总署)在实际管理中对某些方面够不着、管不上的问题是有益的。但现有的三级层面应该合理配置人力资 6 / 15 落实大监管体系建设要求
实现内涵式发展
源,从两小一大调整为两大一小,即决策指挥层和执行层更大一些,职能管理层要小一些,以保证管理体制从垂直趋向扁平。
从配置数量上看,最高决策指挥层应有足够的人力负责全系统管理程序的确定,并确保组织的整体目标得以实现。具体执行层即基层海关应有足够的人力将决策指令实施于每一现场,并确保指令所赋予的目标得以实现。而职能管理层则可以尽量小而精,其作用不是仅关注单独职能范围内的有限目标,二是应帮助具体目标的实施,协调整体目标的实现。
从配置构成上看,最高决策指挥层应以智囊型人才为主,职能管理层应以通用型人才为主,具体执行层应以技能型和专家型人才为主。应特别注意避免高才低用,资源浪费现象。
从配置需求上看,应以统一、规范的职位评估方法,使各层面都做到因职设岗,因事用人,量化工作负荷,降低运行成本,尤其是执行层面,岗位配置应以共性进行整合。
笔者所在南昌海关初期是由广州海关负责筹建,其内设机构和岗位均按口岸海关的模式来设置的,建立初期职能管理层队伍人力较现场海关配备基本均等,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时期江西外贸进出口总值连年增幅在50%以上,海关各项业务迅猛发展,海关新设立的办事处及分关增加人员编制却维持不变,基层海关人力严重不足 7 / 15 落实大监管体系建设要求
实现内涵式发展
(64%的隶属海关单位人数不到20人,平均人数仅为17.9人),这种上下对应的“蜂窝煤式”的岗位设置模式带来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针对以上矛盾和问题,南昌海关一方面缩小职能部门人员数量,将有限人力充实业务一线,二是在隶属海关单位即执行层开展隶属岗位重新设置工作,将原分散的岗位进行整合归并,将有限人力实行科学分配,从而有效缓解基层海关人力资源紧张的局面。九江海关作为此次岗位重新设置的隶属海关试点之一,由于对岗位职责进行重新定位,业务增长与人力紧张矛盾得到极大的缓解。
以解决人力资源矛盾最突出的接单审核岗和查验稽核外勤岗为例,试点期间新设立的接单审核岗由于归并了原通关、加贸等部门的审批职责,将原9人完成的工作内容由6人完成,该岗每个关员均可办理审单、加工贸易备案、企业管理、减免税等所有窗口业务,彻底改变了原模式下由于授权管理等因素导致的忙闲不均现象,有效解决了在业务高峰时期窗口作业人力资源紧张的问题;查验稽核外勤岗实行“四查合一”(查验、企业稽查、8 / 15 落实大监管体系建设要求
实现内涵式发展
保税核查、减免税核查),有效解决了高峰期查验任务较重人手紧张的困难,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查验低峰时期的人力资源,组织开展稽查、核查工作,有效节约了行政成本,实现了外勤人力资源的最大优化,4名关员即完成原需7人完成的事项,人力节约40%。
四、监督制约应从追惩性调整为实时性
在通关作业改革的推动下,海关系统已建立起一套执法监督机制,包括执法评估、税收监控、内部审计、业务督查等。但对执行效能的监督尚缺乏实时性和有效性,且在方法上偏重于事后追究和惩戒,而事前预防和事中监控能力较差。这种监督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原则要求多,具体指导少;事后审查多,实时渗透少;宏观评估多,微观纠正少。
监督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执行职能部出现偏差,不产生不良后果,其有效性应体现实时纠错。因此,在隶属海关岗位重新设置中应建立一套新的执法监督和风险管理模式,将执法监督作用于业务执行环节,管住了这一环节,就基本把握住了对隶属海关监督的各个方面。而对业务执行环节的监督,则主要作用于执行过程之中,在过程的时间段内发现问 9 / 15 落实大监管体系建设要求
实现内涵式发展
题,及时纠正,尽量不形成偏差和失误的后果。
加强对隶属海关执行职能的实时性监督,一是在监督指向上,应从自上而下的单向监督转变为以网络化结构为依托的垂直警示与平行制约相结合的多向监督,以消除监督盲区。二是在监督介入时间上,应从事后监督转变为事中监督,使监督效能产生于执行活动的过程之中,有错即纠,以消除后果性影响。三是在监督效能上,从“教训可鉴”转变为“经验可期”,使有益的经验和措施转化为有效的规范和保障,以消除监督职能与执行职能的脱节,从而使监督制约机制真正成为长效保障机制。
根据以上原则,岗位重新设置工作中,南昌海关在隶属海关设置中突破原有的风险部门仅从事风险,统计部门仅从事统计的局限,将此两项职能进行整合,成立一个职责和内容全新的风险监控统计岗,该岗不仅对所在基层海关本身所产生的风险点进行分析和风险布控,同时还具有执法内控、综合统计、统计核查等功能,是一个具有独立功能、较大范围视野的综合性风 10 / 15 落实大监管体系建设要求
实现内涵式发展
险防控部门,更好的为隶属海关领导层面提供本关业务运行状况和决策依据。风险统计岗将风险与统计工作内容进行结合,通过数据分析方式,及时对各岗位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发现、利用和防范,并将发现的风险点反馈相关岗位,让每个风险点都能发挥出最大效用,使海关监管迈上以风险管理为工作向导的新台阶,从而成为基层海关的中枢神经,该岗还可以通过和缉私局情报部门的联系,将缉私情报和海关风险管理互相借鉴、共享资源,进一步实现关警深度融合。
五、业务专业处置应由分散收归集中
以往的基层海关执行职能部门要求主要以各业务科室为主导,主要强调各部门与上级职能的对应和执行,这种管理方式的优点是具体执行需求可直接落实到科、落实到具体办事人,虽然个体事件上执行效率可能有所提高,但是这种方式最大的问题在于各职能处室与基层海关的沟通不一定到位,往往造成职能处室发现的问题不知道应该找通关科室通过纸质单据进行核实还是找监管科室对货场实物进行核实,抑或是转到稽查科室去下厂勘验,同一风险点没有真正落实到最合适的科室,产生风险盲点,并给现场关员造成了过多负担。如通关科室接单关员审核报关单时接到审单职能部门提示核实商品验估确定归类的指令,仅仅凭借纸面单证无法全面的核实商品归类,根据常规接单环节接到验估指令需开展现场验估,往往需要实地进行查看才能最终确定,这 11 / 15 落实大监管体系建设要求
实现内涵式发展
就造成了通关科室人员也得出外勤,给原本就人员紧张的通关科室增加了更多的工作量,对此情况,如果在职能与现场海关通关科室之间设立一岗,专门从事对外指令执行,对上对内反馈执行结果,实现指令专业化处置,将极大的缓解通关部门的工作压力,解决通关科室既要内勤又要外勤的困境。据笔者所知,有部分直属海关层面在关税职能下设立类似于具有此职责的归类科,专门处置各现场上交的归类问答,但仍依靠商品信息描述,缺乏现场实地核查,给出的指导意见存在失误隐患。
南昌海关在岗位重新设置中设立专业处置岗,就是为解决执行部门既是执行者同时又是专业处置反馈者这一瓶颈问题,该岗位设立是面向职能部门及现场海关各岗位提交的业务疑难处置,涵盖审价、归类、保税等业务,还承担现场验估和风险统计核查确认工作,如关税职能发出某项商品的归类风险,下发转到现场海关专业处置岗进行初步判断,一旦专业处置岗认为归类无法从纸质单证上判断时,便可更改方式通过监管或者稽查、缉私等科室和部门对实物进行查勘,对查勘结论进行集中反馈,这样便不会出 12 / 15 落实大监管体系建设要求
实现内涵式发展
现让风险点从现场遗漏的问题。就自上而下的处置需求而言,职能处室处理业务仅需对口现场海关的专业处置岗,既减少了职能处室分拨业务的工作量,又能够通过专业处置岗选择最合适的业务科室来执行任务,这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又能让每个业务需求处置全面到位。另外,笔者认为如果能在内部设置中,专业处置岗由于具有综合处置、协调督办职责,效力上应高于其他业务科室,那么该岗分拨布置的工作自然会被其他业务科室重视,其指挥调度功能才能更加顺畅的完成。
六、建立实现自我监控和评估的内控机制
海关内控机制建设的目标中提出:构建完成基础牢固、权责分明、布局合理、措施到位、手段科学、处置及时的统一内控管理平台,对执法和廉政风险实现全面有效的防控。而现阶段,隶属海关往往因人力资源紧张,缺乏专职人员去进行执法内控工作,远达不到总署所提出专人专岗的内控管 13 / 15 落实大监管体系建设要求
实现内涵式发展
理要求。以笔者所在隶属海关为例,每月开展月度自查,由各科对本月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上报内控情况,每季度开展集中核查,抽调各科业务骨干对全处各项业务进行核查并形成整改方案和检查报告。总的来看,这种方式已经是现阶段能采用的最好办法,但是这样做最大的问题是处于“自己查自己”的尴尬境地。从常理来看,“自己查自己”存在思维惯性,当初怎么想的现在可能还是保持这种想法,这样就容易查不出问题;从廉政上来看,如果核查人或者科室已经存在了腐败问题,这种方法只能检查常规操作程序是否规范及资料是否齐全等简单问题,仍无法满足内控工作需要。海关的内控工作其实是海关的命门所在,如果这项工作有所懈怠,是有可能出现重大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的。成立风险监控统计岗后,由专职岗位开展内控评估工作,该岗将海关统计功能纳入到风险监控体系中,让基层海关的统计工作不再独立和脱离于具体业务,除了对上报送业务贸易数据以外,还能通过该岗进行数据的初步研究分析,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研判,通过风险布控功能将风险点具体落实到各个岗位和部门进行处理。风险监控统计岗是从业务监控“第三只眼”的角度去看待业务问题,有效避免了业务岗位“自己查自己”的现象,并且能够有更多时间尽力去进行内控工作,提高了长效内控工作效能。
南昌关区隶属九江海关成立了风险监控统计科后,该科 14 / 15 落实大监管体系建设要求
实现内涵式发展
综合运用H2000、HL2008、统计CSD、风险信息平台等各系统对辖区内业务运行等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面的监控,同时通过海关统计工作为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数据分析支撑,每周对业务运行进行评估并形成运行监控报告,关长可及时根据当前辖区内业务状况掌控和作出决策,另查验外勤环节还在开展查验视频实时监控的“单兵作业”系统的运用测试,届时除南昌海关指挥中心外,隶属海关风险监控部门亦可对查验作业规范进行风险评估,在采取上述措施防范“两个风险”的同时,也将风险评估结果与关员评先评优考核和责任追究相结合,使得该风险监控统计岗成为纪检监察部门监督和影响关领导决策的“左膀右臂”。
笔者认为,开展隶属海关层面的岗位重新设置,是贯彻落实总署党组 “四好”总体要求和优化海关监管和服务的重要探索,是优化业务运行机制、防范执法、管理和廉政风险的有效途径,是符合海关大监管体系建设要求的海关运行模式。
10.工商管理专业特色建设问题探讨 篇十
自2007年5月,我们开始实施天津商业大学教改项目“关于建设工商管理专业特色问题的探讨”。迄今为止,我们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兴趣模块、课堂教学方法、个性化培养方式和“第二课堂”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和建设,目标是加强我校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更多优秀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层次的人才。
一、特色建设背景
从1998年开始随着管理学学科从经济学学科中独立出来,工商管理专业正式列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迄今为止,全国共有522所本科院校设立了工商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具有较为广阔的就业市场。但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从市场需求来看,工商管理专业目前所开设的课程以及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陈旧,变革不够快,已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2)从学生需求来看,工商管理专业特色不够明显,缺乏有吸引力的专业方向,结果导致实行大类招生后选择读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数量和质量都有所下降。由于以上两个方面的主要原因,导致工商管理专业的长期发展存在问题。为了重塑这个天津商业大学历史最为悠久专业的良好形象,凝聚工商管理专业优秀的师资队伍,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办学质量,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专业改革,提炼和深化工商管理专业的办学特色。
二、人才培养目标的改革
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各高校相差不多,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比较少见。我校工商管理专业以前的人才培养目标表述为:“本专业培养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显然这个目标无法凸显我校作为商科院校的鲜明办学特色。为了适应现代商学教育的改革方向,特别是在当今创业和创新浪潮的推动下,我们把人才培养目标重新表述为:“以现代商学素养熏陶和创业教育为基石,培养“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具有国际头脑和创新精神与能力,理论基础与技能扎实、知识面宽广,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工商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这意味着我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是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创业技能的经营管理人才,从而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目标。
三、课程兴趣模块的设立
在传统的教学计划中,我们并没有体现学生兴趣和现实企业发展需要的课程模块。基本上按照教育部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目录中设置的若干核心课程,再加上一些通用的选修课程来进行
授课。现在我们对该教学计划进行了大量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修改。在专业选修课中我们设置了创业管理、商务管理和生产运营管理三个兴趣模块,每个模块下面都有4-6门选修课供学生选修。此外,我们还设置了《企业创立与运营模拟》、《国际企业管理运营模拟》、《制造业ERP模拟》三门密切联系实际的试验课作为学生的课堂实践实习场所。
四、课堂教学方法的更新
在我们专业课程教学中,我们一直强化案例教学,并尝试新型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情景式教学、项目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等。《管理学原理》是校级精品课程,历来是我们试验和创新教学方法的主要阵地。我们参考了国内外知名大学建立的案例库,采写并建立了适合自己学生的案例库,在课堂上运用案例教学方法与学生开展互动教学。在课堂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参观了天津康师傅,天津中药六厂等著名企业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理论学习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在《国际企业管理》课程上,授课老师还大胆运用分组式教学方法,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课堂上同一小组的学生坐在一起讨论交流并以小组名义参与各种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外同一小组的学生在一起共同完成小组作业。该课程上课形式活泼多样,演讲、辩论、小组展示等形式被广泛采用,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演讲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五、个性化培养方式的应用
自2005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开始实行导师制。导师制的中心思想是:在指导中培养,在培养中提升。其具体原则是:加强沟通,促进交流,密切关系,提升能力。由于我校实行的大类招生制,因而只有到大三时,我们系才有真正的专业学生。因而在导师制下由工商管理系老师负责所带学生的两年专业学习,包括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学校统一安排的各项学习工作。导师应本着尽职尽责的精神,指导学生的两年学习规划和每一学期的学习计划制定和实施工作,指导学生的外语学习和专业课学习,指导学生的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工作,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力争取得优异的成绩。此外我校还实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英文简称SRT),每年我们系都会有三到五项学校资助的SRT项目,该项目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由我系大三学生全程参与和主导,用一年的时间完成。通过该项目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研究水平。
六、“第二课堂”的积极拓展
在专业教师授课之外,我系还以学生专业社团企业管理研究会为核心,邀请社会各界精英来我校做讲座和培训,积极拓展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已邀请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博士做了题为“为职业准备所需的社会知识与资源”的演讲,已邀请天津明理公司高级顾问、原恒安国际集团人力资源总监黄河清女士做了一场主题为“思维技巧与绩效管理”的演讲。此外,还联系《商界》传媒集团开展了“商界精英进校园”活动,在学生中引起了强
烈反响。并且开展了首届天津商业大学创业论坛,通过此次创业论坛对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培训。学生们普遍感觉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社团活动丰富,所请嘉宾颇具影响力,对学生强化专业知识学习兴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并且为学生走向就业和创业岗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
[1]饶莉.探索新时期普通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途径[J].科学咨询,2007(5)
[2]范庆瑜.从管理胜任特征反思工商管理本科教育[J].经济师,2006(6)
[3]王宝荣.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与反思[J]改革与战略,2004(11)
项目来源:天津商业大学教改项目“关于建设工商管理专业特色问题的探讨”(项目编号:J56007)。作者简介:
11.工商网络监管体系建设探讨 篇十一
关于印发《定远县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县工业园区、盐化工业园管委会:
《定远县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〇一二年六月四日 定远县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皖政[2011]106号)和市政府《关于印发滁州市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滁政办发[2012]115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提高农村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切实强化责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一)建立县、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县食安办要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各乡镇要进一步整合资源、转变工作职能,建立或明确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机构。在行政村设立食品安全监管联系点,负责本地食品安全信息上报,并协助乡镇监管食品安全工作。
(二)建立“四员”监管队伍。“四员”队伍原则上采取指定方式,在每个乡镇确定1名食品安全管理员,由乡镇政府分管负责人兼任,负责本乡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每个乡镇卫生院确定1名食品安全宣传员,由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人员兼任,承担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的职责;在每个行政村确定1名食品安全协管员,由村民委员会主任担任,协助乡镇负责本行政村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每个行政村确定1名信息员,由村医担任,负责本行政村食品安全信息收集、报送工作。相关工作分别纳入乡镇政府、村级组织和基层医疗 卫生服务机构考核范围。各乡镇要加强“四员”监管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四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三)健全农村食品安全执法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合执法制度,农委、商务、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公安部门要配合有关部门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充分发挥基层派出所的作用,促进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强化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强化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督促其规范内部管理,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组织食品生产经营。进一步推进农村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村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黑名单”制度、变质和过期食品销毁制度和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等,形成诚信自律制度体系,切实将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二、严格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大农村食品安全全程监管力度
(一)推广标准化种植养殖模式。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实施品牌战略,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引导农民科学种植养殖,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积极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努力实现主要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基地化、专业化和标准化。逐步推行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探索建立“产地准出”制度。
(二)规范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规范化肥、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在农药中掺加高毒农药和在饲料添加剂中 掺加违禁药物等违法行为。积极向农民群众宣传普及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和动植物生长激素等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知识,大力推广使用无毒、低残农药、兽药和无污染添加剂。
(三)规范农村食品生产加工行为。严格执行食品企业生产经营许可制度,积极探索符合农村实际、适应安全监管要求的监管模式,推动农村食品生产向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对不具备生产经营许可条件的农村食品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实行食品安全承诺书制度,建立档案,规范监管,并督促其取得生产经营许可。推行分类管理,加强日常检查,加大监督抽查力度,严肃查处安全隐患问题严重的产品及其生产经营企业。
(四)推进农村食品流通体系建设。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加快农村食品供应体系建设。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挥供销合作社优势,增强统一配送能力,在村一级改造或新建便民店、农家店和综合服务社,逐步形成县、乡、村“三位一体”的食品流通网络。提高名优品牌食品在农村食品市场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满足广大农村市场多层次的食品消费需求。引导和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延长销售链条,为农村市场提供数量充足、经济实惠、安全可靠、丰富多样的产品。
(五)推行“一票通”台账制度。将食品、农业投入品批发经营单位的销货凭证与食品零售经营单位的进货凭证规范为同一种多联票据,统一内容,关联使用,并作为批发台帐和进货台帐的资料进行使用、收集和备查。票随货走、一票到底,形成“以批控零、以零溯源、管住批发、规范零售”的链条管 理,集中解决索证索票难的问题,实现食品安全源头可溯、质量可控、去向可查。
(六)强化农村地区餐饮服务单位监管。从农村基层实际出发,强化农村餐饮准入要求和标准,对餐饮单位实行分类管理,严格食物加工制作的基本卫生条件和原辅料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制度,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严禁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制作食品。加强对农村学校周边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管,规范“农家乐”等旅游餐饮单位,鼓励品牌餐饮企业到乡镇连锁经营,提高经营规模与安全等级。完善农村餐饮从业人员管理制度,加强食品安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自律意识和规范操作技能。
(七)规范农村中小学和托幼机构食堂管理。建立健全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食堂食品安全责任制,配备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大农村学校食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严格按照要求配备有关设施设备。实行学校食堂食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采购记录制度,严禁超范围经营食品。加大食品抽检工作力度,确保采购、贮存、加工、消费等关键环节安全可控。
(八)逐步推行农村50人以上集体聚餐报告指导制度。按分级报告、指导的原则,由承办户主或承办厨师将菜单、举办场地等内容提前向本村食品安全信息员报告。信息员做好登记,要求承办者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并报告乡镇食品安全工作机构,安排人员到现场指导,或直接到现场指导。要加强厨师的培训和管理,规范烹饪加工行为,提高农家自办宴席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三、增强农村食品安全技术监督能力,有效处置农村突发食品安全事故
(一)推进农村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网络建设。在现有的检验检测机构基础上,通过资源整合、联合建设等方式,探索建立县级食品安全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和乡镇食品安全快速检验检测站点。县级食品安全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承担辖区内农村食品安全常规性基本项目的检验检测业务,指导乡镇食品安全快速检验检测站点开展工作。乡镇食品安全快速检验检测站点负责本乡镇辖区与农村种植养殖、食品生产经营和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的重点食品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推进企业自检机制建设。大中型种植养殖基地、禽畜屠宰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农贸市场和超市要建立相应的检验检测机构,配备必要的设施和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健全检验检测制度,实行规范的企业自检。
(二)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针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餐饮消费各个环节,加强对农村主要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公布食品安全监测状况,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隐患的预警机制,使农村地区食品安全问题早发现、早调查、早预警、早处理。
(三)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农村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及应急预案,各有关部门要按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要认真履行应急处置组织、协调和督查职责。乡镇食品安全工作机构要组织相关力量实施应急救治和现场控制,配合上级部门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对突发食品安全事故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和有 6 关部门,做到早报告、早救治、早处理,正确引导媒体,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四、广泛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不断增强农村食品安全社会监督作用
(一)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大食品安全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深入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教育食品生产经营者学法、懂法、守法。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维权意识。结合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实施“食品安全万村千乡宣传工程”,充分利用农村集市、节假日、喜庆活动等消费者聚集的时间和场合,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让食品安全知识进商户、进农村、进农家,提高农村消费者辨别假劣食品的能力,树立正确的食品消费观念,改变食品加工、制作和饮食的不良习惯。
(二)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农村食品安全监督。充分发挥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组织的“前哨”作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工作,建立食品安全志愿监督员、信息员队伍。公开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电话,鼓励群众积极举报各类违法行为。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积极宣传优良品牌、优秀企业、优质产品,形成强大的正面宣传效应;曝光违法犯罪典型案件,揭露违法行径,震慑不法分子。
五、进一步完善措施,为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各部门要增强做好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将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 程,列入年度工作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层层签订并落实责任状。县食品安全委员会要加强组织协调,督促各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二)加大投入力度。县财政要把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重点保障基层监管机构建设、队伍建设、执法办案、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安全风险监测等经费,使职能部门和基层监管机构具备与监管实际需要相适应的工作条件,确保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有人办事、有钱办事,不断提高基层的监管能力。
(三)鼓励创新探索。各乡镇、各部门要建立健全政府监管责任网、企业诚信网和社会监督网,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设,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适合农村特点的新模式、新方法,总结经验、稳步推广。
(四)加强督查考评。县政府将加强督查检查,确保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并把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纳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乡镇政府的年度绩效考评体系,具体由县食安办负责组织考评。
主题词:食品安全 方案 通知
【工商网络监管体系建设探讨】推荐阅读:
县工商局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06-25
工商协同监管平台08-01
农业回收网络体系建设项目建议书01-05
工商局监管情况汇报11-19
工商局市场监管工作汇报12-20
工商局强化农资市场监管11-16
工商所食品经营业户监管规范要求11-08
小论文:工商管理学习方法探讨10-13
对加强全市工商系统登记监管工作的思考01-06
基层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季度考核办法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