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老师教学反思

2024-11-22

小学音乐老师教学反思(18篇)

1.小学音乐老师教学反思 篇一

《我当老师》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天真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歌曲。歌曲节奏活泼,旋律幽默诙谐,歌词具有很浓的童话色彩,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歌曲采用了二四拍,节奏较复杂,每个乐句都采用问答式的一呼一应,乐句间休止符的运用表现了小动物的可爱。

在教学《我当老师》以后,通过反思我有以下的几点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童话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节音乐课开始,大屏幕就出现了动物学校的场景,通过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的画面,教师妙趣横生语言的描绘和引人入胜的音乐渲染,把学生带进了“动物学校”的童话世界。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自己当上了动物学校的小老师,并以问答的形式启发学生:“你想教小动物来干嘛?”一下了就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由于创设了这样独特的教学情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转换成了“动物学校”的小老师的角色,不仅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状态下体验了当老师的快乐,而且使学生初步熟悉、理解了这首歌的歌词。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为学生学唱《我当老师》打好基础。

二、多种感官联合并用,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境域之间的综合和现代教育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拓展学生的审美空间。

在学生初听歌曲时,随欢快的音乐,大屏幕上出现了动物图谱,既有小猫、小狗、小鸟和小羊可爱的卡通动物头像,又有随乐曲跳动的旋律线,这时学生眼看、耳听、口哼、手拍,多种感官联合并用,同时出现《我当老师》的歌词。以这种形式出示歌曲,体现了浓郁的童话色彩,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小学音乐老师教学反思 篇二

一、课堂导入部分非常重要

尤其是前10分钟的导入如果能够做好就能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效率。比如说可以把一些师生问候用音乐唱出来, 通过简短的导入然后直奔主题, 这样学生能很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而导入的方式也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 所以说, 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 课堂的效率就可以提高一半。

二、音乐学习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

只有当孩子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获得快乐, 才能唤起他们对音乐的那种缘自心底的热爱, 并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不竭动力。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各项音乐课常规、在游戏中聆听、在游戏中想象、在游戏中积极表现、在游戏中大胆创造。游戏中, 学生有个体的独立活动, 更有充分的师生、学生合作活动 (如小组合作听辨高音与低音、分角色扮演玩具兵练习走等) , 在这些合作的游戏活动中, 学生不仅学会了相关的本领, 体会到了音乐活动的快乐, 更为重要的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了与人交流、与人对话, 锻炼了胆识, 增强了自信心。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 “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到了,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也达到了。这全受益于采取了“游戏、合作”的学习方式, 方式的改变也让老师教得轻松愉快, 学生学得快乐有效, 并使音乐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三、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 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

一般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 通常情况下, 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 可起到良好的效果。如果是在农村, 很多同学对简谱并没有了解, 他们没有那么好的先天素质, 如果采取先识谱后唱歌的方式进行学习, 学生不但没有对该曲目产生兴趣, 也把课堂前15分钟的宝贵时间白白浪费掉。对此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 以听为主。条件允许的时候还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 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 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 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 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 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 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 从而增强其自信心, 加深对音乐的热爱。对于有素质的学生, 也可以让其来做带头, 教大家一起来识谱, 这样就起到了带头作用。所以说先唱歌、后识谱和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

四、音乐教师更要更新观念, 转变思路

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必须抛弃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 使学生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我们教师应当更新观念, 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这样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提问方式,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让学生自己动脑子想出答案。例如:音乐课本经常出现的创编歌词和歌谱, 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学生自主能力的练习机会。每当学生们唱起自己编创的歌词, 也显得特别兴奋。因此在音乐课上, 老师应该不断拓展更大的创作空间让学生们自主发挥。

五、教师应善于启发

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感知音乐的耳朵”。让学生学会欣赏, 是培养学生听觉、感受音乐的前提。过去曾片面认为, 中小学音乐课就是教一首新歌、识几个音符, 音乐欣赏不是这个年龄段所能感受的。事实证明:只要不断启发, 学生还是能够懂得欣赏音乐的。学会欣赏, 将带给学生音乐感知的快乐, 在这一点上, 教师的循循善诱尤为重要。

六、结合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音乐、舞蹈、诗歌、绘画是文学艺术范畴中的几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各有其表现特征, 但相互间又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在审美意义、表现手法方面有着许多相同之处, 其目的是一致的。音乐、诗歌有声无形, 而绘画、舞蹈则有形无声, 它们相互结合后的表现形式更加完美。

孩子就象一张白纸, 你给什么就留下什么。而音乐, 特别是美妙的音乐, 蕴涵着真、善、美的音乐, 有着无尽文化内涵的音乐, 从小给予孩子心灵的滋养, 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工作。我爱音乐, 我爱孩子。我要做一名音乐文化的传播者, 把爱和音乐给予孩子, 只要我不断努力加强自身的音乐修养和人文修养, 总有一天, 孩子们一定会爱上音乐。

3.小学音乐教学的几点反思 篇三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过去,我与其他一些老师一样,音乐课只是一味地在讲,根本没有留意到学生究竟明白了没有。后来反复在想,究竟谁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为了配合老师吗?经过课标的深入学习,我明白了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只能是主导作用。因此在音乐课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仅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教师应该不断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发挥。学生一旦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再把知识点设计成小坡度、多台阶,让学生在知识的大树下,跳一跳就能摘到“知识的果实”,然后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级一级地登上去,在不知不觉中尝试到探究的乐趣、失败的苦恼,最终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积极打造精品课堂

在自己的音乐课教学中,经常不免出现随意、离散、低效的现象,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无论从掌握知识、技能技巧,还是从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看,都需要达到课堂整体结构的最优化——经济而高效。也就是说,最关键的是打造高效课堂和精品课例。打造精品课堂也是每位教师一直以来潜心研究的课题,虽然着力点不同但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收获和见解。首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丰富音乐课堂。在唱歌教学中,我利用上网查寻,让学生了解词曲作者与歌曲的创作背景,并有机会欣赏一首歌曲的不同演唱形式和风格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习歌曲的动力;或播放歌曲的MTV,让学生领略音乐与画面完美结合的魅力,更深层次地理解歌曲的内涵及感情。在欣赏教学中,我制作简单的课件将所要欣赏的歌曲与画面串联在一起,同学们即有了听觉的享受,又有了视觉的感受,有效地改变了以往欣赏课以单调、枯燥的听觉为主的教学方法,使每一堂音乐课都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音乐。

三、大力提倡愉快教学

愉快教学是愉快教育的中心环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愉快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及创造进取和成功的条件,目的是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态下学习,即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竭力调动一切有利因素,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培养和发展他们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并且真正从音乐中得到审美、愉悦、陶冶、净化的教育作用。“愉快教学”应是不拘形式和千姿百态的。

4.小学音乐老师教学反思 篇四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掌握顿音唱法并学会唱这首歌。

2、热爱并尊敬老师的情感。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与幼儿组织过谈话,平时老师是怎样关心爱护小朋友的?

重点与难点活动过程(预设)

1、启发幼儿回忆平时老师是怎样关心爱护小朋友的?9月10日是谁的节日?

2、教唱歌曲。

(1)、出示图片,图片上有许多小朋友为什么给老师献花,引导幼儿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老师教小朋友学习唱歌、跳舞、画画、讲故事、念儿歌等本领,老师工作很辛苦,激发幼儿爱老师的情感和学唱歌曲的愿望。

(2)、教师介绍歌名后边弹伴奏,边完整地唱一遍歌曲,提问歌曲名。

(3)、教师再唱一遍歌曲:你听到老师唱了什么?

(4)、幼儿回答后,教师再次唱一遍歌曲。

(5)、幼儿跟学歌曲3遍。

变换形式让幼儿练习唱歌。

教学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我先播放歌曲《老师我爱您》,让幼儿在轻柔的音乐中,请孩子们回答这首歌的名字,经过老师的引导和提示,让孩子们回顾刚刚听过的歌,观看图片,慢慢体会,回答出歌的名字。让孩子们记住教师节。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接着,通过组织幼儿学唱歌曲 《老师我爱您》让孩子们说一说老师的工作。通过孩子们的平时观察,发挥孩子们的总结及其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有表情的演唱,使幼儿在倾听过程中产生共鸣,从而准确的理解了歌曲要表达的情感、内容,这个过程也是音乐欣赏的过程。教师边弹旋律,边说歌词,幼儿跟教师一起有节奏的朗诵歌词。通过歌曲的学唱,培养幼儿的表现力和幼儿的创造力.本次活动的重点应放在通过对优美乐曲的感受,让孩子加深对教师节的认识,同时让幼儿发自内心的对老师的热爱和敬意。

5.小学音乐老师教学反思 篇五

【活动目标】

①喜欢音乐歌唱活动,学会唱这首《我的老师像妈妈》。

②理解歌词内容,用歌唱表达对老师的喜爱之情,感恩老师。

【活动重点】学唱歌曲,节奏准确。

【活动难点】理解歌曲内容,学会用唱歌的方式表达爱。

【活动准备】歌曲《我的老师像妈妈》。

【活动过程】

一、歌曲欣赏,自然导入

教师弹唱,幼儿倾听,自然引出教学内容。

由教师弹唱歌曲,引发幼儿兴趣,对歌曲节奏初步感知,对歌词内容初步记忆。

二、了解歌曲内容,识记歌词。

①教师再次示范唱,(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幼儿仔细听(让幼儿带着问题听歌曲,会更认真的听歌曲内容)

②教师与幼儿问答,熟记歌曲内容

师:小朋友刚刚听到老师唱了什么吗?

幼:老师像妈妈

师:小朋友热爱老师吗?

幼:热爱

师:老师会教我们什么呢?

幼:讲故事、写字、画画……

③再次倾听老师弹唱,增强歌曲,节奏记忆

三、学唱歌曲

一句一句跟唱,不断重复,教师也可以与幼儿进行游戏,歌词接龙等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四、集体唱(可进行比赛、分组的形式唱)

游戏可以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得到快乐,正是我们所说的寓教于乐,(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在音乐活动的教学中切记不要忘了钢琴的重要性,借助钢琴,帮助孩子掌握节奏。

活动结束表演唱(请小朋友们到台上表演唱,并要求唱完给老师一个拥抱,说“老师,我爱您!”)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6.小学老师教学反思 篇六

作为班主任,在开学初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整顿与管理,整个班级的精神面貌有所提升,学生的学习风气与班级集体氛围有了很大的好转。四月份,由于新生的磨合我还是将工作重心继续放在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化管理上:加强学生文明礼仪习惯、个人卫生、课堂常规要求、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个别调皮学生及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完善班级综合量化评比制度,做到奖罚分明、有错必究,更促进了学生的自觉性。

作为数学老师,在时间分配上我自己认为做得不够好,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放的精力比较少,大多数时间都给了三年级,可能认为一年级的内容比较简单就比较放松了。但是考试结果告诉我还是不能从自身角度去看待孩子们,还是要从他们自身出发,尤其是像班内的个别同学张恒、古锦卫比较容易分心的学生来说,自身的记忆力比较差,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又不够,平时在家家长忙着工作疏于管教,更加要求我在平时对他们严格要求。学生的集体向心力还是不足,尤其在学习的上,很多学生都是教高年级的姐姐去教但是没有弄懂,结果出现作业情况良好但是考试没有考好的现象,对此我决定以后尽量让孩子们把作业在学校做完,不带回家去做。

这学期时间比较短,两个月过去一半的课程教完了。我相信,在各科任老师的共同配合下,在同学们高涨的学习情绪中,在不久的将来,相信在所有孩子的努力下能收获丰硕的果实。

7.小学音乐老师教学反思 篇七

本节课我抓住孩子的阶段心理特点, 在课堂上设置了多样化的教学环节, 如节奏对话练习、律动模仿、多样式的歌曲学唱等环节;还组织了学生乐于参与的乐器伴奏、集体舞等音乐活动。运用音乐新课标和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 把模仿、互动、合作、体验、探究等音乐活动设置其中, 在教学中把“玩中学”的方式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 让孩子们在兴趣中主动参与音乐学习。课堂中遵循以“音乐为本质, 以审美为核心, 以兴趣为动力”, 重视音乐实践体验和音乐素养的培养等理念来完成本课教学。

【教材分析】《土风舞》是广东花城版音乐教材第七册里的一首捷克民族歌曲, F大调2/4拍子, 情绪热烈欢快。歌曲由六个乐句组成, 第一、二、三乐句是严格地向下模进;第四、六乐句是完全重复;第五乐句是歌曲的对比乐段。其节奏规整、旋律流畅、音乐朗朗上口, 歌词表现了捷克农民们载歌载舞庆丰收的热闹情景。歌曲中使用“特啦……”这一很有特点的衬词, 把欢乐的情绪推向高潮。

【教学过程】

一、节奏模仿热身

1.师用切分音“X X X|X X X”节奏, 请学生模仿教师各种拍打方式练习该节奏。

2.幻灯片出示切分音“X X X|X X X”节奏。

二、新课导入

【情境设置一】

1.导言。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一起走进捷克民族的一个村庄, 今天他们村庄水果和粮食丰收了, 想邀请客人们一起去分享他们丰收的喜悦。

2.丰收情景中的语言节奏、问答对话。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或粮食作物对话。

【情境设置二】出示节奏:

X.X|X X X|X.X|X X X|

特啦啦啦啦, 特啦啦啦啦

1.师:同学们, 捷克人民热情好客, 他们用这样的方式欢迎客人 (师用拍退拍手配合示范拍打以下节奏) :

X.X|X X X|X.X|X X X|

特啦啦啦啦, 特啦啦啦啦,

2.请学生跟老师练一练, 并模仿老师的拍打办法通过自己的方式拍出这个节奏。

3.师:当你听到这一欢迎节奏时, 你的心情怎么样?

4.跟琴学唱这一句, 请引导学生带着情绪唱一唱。

X.X|X X X|X.X|X X X|

特啦啦啦啦, 特啦啦啦啦

5.请生观察师听到这一句时双手向上做“挥动”动作时的特别之处。学生观察并说一说 (师挥手作渐强处理) 。

6.再听歌曲请学生模仿老师做渐强挥手动作。

7.师:像跟远方的客人友好地打招呼一样 (引导学生带上挥手的渐强动作试着用渐强的处理唱一唱“特.啦啦啦啦, 特.啦啦啦啦”) 。

【设计意图】 (1) 抓住孩子兴趣的动力, 设置相关情境把歌曲的重难点节奏提前铺垫学习, 通过问答游戏化难为易。 (2) 用奥尔夫教学理念, 从节奏入手, 通过节奏模仿、语言问答游戏等多方式让学生掌握切分音节奏。 (3)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通过形体动作探究、模仿掌握“特.啦啦啦啦, 特.啦啦啦啦”的歌唱, 请孩子们能试着用情绪和渐强的方式唱出来, 为后续的学习做练习铺垫。

三、新歌学习

1.听一听, 谈一谈。听范唱, 感受整曲情绪, 并简介捷克民族。

师:同学们, 《土风舞》把我们带进了美丽的村庄, 你的心情如何?歌曲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情绪?

师:你很细心地在聆听, 表达得很完整, 能具体说说是哪一句让你觉得最快乐吗?

生1:收割完毕粮食呀堆满仓, 我们大家愉快地转回家。

师: (范唱该句) 还有吗?谁再来说说?

生2:老老少少跳舞呀又歌唱, 我们的农场到处呀喜洋洋。

2.请学生试着跟琴把让他们觉得开心的乐句唱一唱。幻灯片图文简介捷克民族。

【设计意图】在音乐教学中采用“顺带着、渗透着”的方式实施相关文化教学, 通过图文结合背景音乐让学生通过视听了解捷克民族相关人土风情, 拓宽其视野。

3. (出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捷克民歌《土风舞》。

4.让学生听一听, 找一找。再听范唱, 在歌曲中寻找节奏。

(1) 师:你能听出刚才欢迎我们的节奏在歌曲哪个地方有出现吗?

X.X|X X X|X.X|X X X|

特啦啦啦啦, 特啦啦啦啦

(2) 师范唱, 生在X.X|X X X|X.X|X X X|处, 用自己的形体方式表示 (拍手、摇手、伸手等) 。师引导生用渐强方式, 并配合动作唱一唱。

5.辨一辨。师范唱歌曲, 用木梆子边唱变敲出歌曲出现的切分音节奏, 学生听辨X X X|X X X出现几遍;并请学生把歌曲里听到的这个节奏拍出来 (这一节奏型出现五次) 。

【设计意图】针对歌曲的切分音节奏有效设计提问, 用问题吸引学生聆听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认真聆听音乐的习惯, 同时对难点节奏再次巩固学习。

6.唱一唱。

(1) 师生接龙唱歌曲中切分音乐句 (师唱:收割完毕;生唱:粮食呀堆满仓……然后师生再互换唱) 。

(2) 学唱整曲, 多种方式学唱歌曲。

(3) 在聆听和学唱中学习模进、重复, 并用红色色彩涂示模进乐句, 用蓝色色彩涂示重复乐句。

【设计意图】 (1) 与美术结合, 通过色彩画旋律线条让学生了解旋律的走向和区别模进、重复的概念。 (2) 师生互动学习歌曲时, 采用多种学唱方式, 通过反复听赏, 进而培养学生认真聆听和仔细观察的习惯。 (3) 通过视谱学唱模进部分旋律, 感受旋律走向, 同时也培养学生识谱的能力。

7.引导学生用愉快的情绪, 再次歌唱全曲。并提问:为什么“||::||”处唱两次?复习反复记号。

8.欣赏《土风舞》舞蹈视频, 并简介土风舞。

9.小组讨论, 模仿土风舞简单舞蹈动作。

10.引导学生用自己设计的动作跟音乐表现律动, 并请学生互评。

师:在同学们自我设计的动作中他们表现得如何?请你说一说。

【设计意图】 (1) 通过多媒体, 让学生“视”“听”结合, 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来。 (2) 使学生获得了音乐美感, 让学生在反复体验中获得了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3) 学生学习过程中, 音乐评价是音乐课程实施重要组成部分, 采用生生评价方式让学生体验进步与成功, 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8.浅谈小学音乐老师的引导作用 篇八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 实践探究 创新 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203-02

音乐是有声的情感体验。这种有声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从感官上感知音乐的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美的熏陶,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作为音乐教师,要围绕着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变无形为有形,使无声于有形之中,声形并茂,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活动与展示的“平台”。

一、突出体验,重视实践,鼓励创造

新课标突出体验,重视实践,鼓励创造,即是让学生的感官主动参与感知欣赏,表现了实践与尝试创造的完整过程,避免让学生被动而片面地接受枯燥无味的知识。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音乐中的想象是通过对声音的感知来完成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能力要注意设置情景情节,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以幻想为前提,以绘画为手段,实施联想。发现美或运用丰富的联想创设情景,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带着问题认真地聆听、感受和想象音乐,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音乐的形象和情感。例如,在欣赏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百鸟朝凤》一曲时,先让学生结合主题勾勒出一幅画面。带着这份想象聆听音乐,把自己所感受到的音乐作品所表现的画面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通过对比、分析、探讨,让学生自己选择出与乐曲主题最接近的画面,把它张贴在黑板上。再结合有声的旋律,激起他们内心的情感,有的学生的情绪被调动了起来,当即用纸片、尺子和着音乐一起模仿起鸟叫:还有的学生用口技模仿鸟叫,和着音乐进行表演。他们希望有一个展示自己的空间——用柳枝和竹片来表现百鸟,他们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就这样,时间在不知不觉中飞快而过,学生在其中感受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与浓浓的教育氛围。这是一种有声有色的感知与创造,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到了快乐,同时在想象的基础上,积极的动手、动脑,激励起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创设情景,发挥想象,声情并茂

音乐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作为音乐教师应该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解读音乐作品,把音乐作品所蕴涵的音乐形象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启发是关键,也是调动学生情感、展开想象、带着他们飞翔的重要途径。在学习《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时,先让学生闭目想象、思考:你已经站在了大海边,面对着大海,你想如何对她倾诉?学生的回答是“面对着大海,我想大吼一声”“我想纵身跳入”“我觉得自己很渺小,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忘却了生活中的种种不快”“我看到了蓝天白云、水天一色,海鸥在空中盘旋,渔民在海上撒网”等等。伴随学生这些美好的想象空间和内心美好的向往,再用投影出示一组我们连云港的风景和大海的画面,在感官上让他们充分领略大自然的美,迸发出一种渴望的情感。此时再引导他们来表达内心的这份感受,启发他们用心体会、用情表达。经过分析、比较、领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能积极地投入表演,唱出了自己心中的歌!

三、营造气氛,动静结合,完美体现

创设空间,激发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课堂上的律动,也是学生不容忽视的表现手段之一,虽然它是一种无形的表演,但无形中有声。我们要围绕着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创设新的氛围,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挖掘教材的内容,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让学生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创造美。例如:在教意大利著名的船歌《桑塔露琪亚》时,演唱之前先进行节奏方面的训练,通过强弱不同的节奏,一起来感受动感,譬如:时钟的节奏、圆舞曲的韵律、进行曲的步伐等等,带领学生共同体会:不同的旋律,用同一种节奏表达会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再把思路引入教材之中,这样的过渡能很自然地捕捉到学生内心的体会。教学中先让学生朗诵歌词,再共同探讨、创设:如何表达这个美丽皎洁的夜晚?微风吹拂下的小船是怎样在湖中荡漾的?用什么样的伴奏形式更为确切?分小组进行分析、实践,得出结论,然后结合音乐表演出来。在表演过程中不限制表演动作,学生在音乐中拍手、拍肩、捻指、跺脚、晃动身体或舒展双臂,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了他们创造性的思维,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四、创设空间,探究教学,情景交融

把学生进行分组,由个别到小组、由女生到男生,以竞赛的形式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活动。在表演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互动,教师要做出恰如其分的点评,哪怕是一句鼓励或者一点点肯定的话语,学生都会忘我地投入到表演中。这是一种有形有色的艺术实践,是激起学生兴趣、引起内心情感共鸣的有效手段。借助于这种手段,挖掘学生内心潜在的表现欲望,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喜欢音乐、喜欢表演的自信心。例如在欣赏乐曲《回声》时,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有问有答的气氛中进行强弱力量的对比,真正让他们领略到“回声”是怎么一回事,同时又把握了“力度”在塑造音乐形象、营造气氛、表达情感方面的内涵。这虽然是“无形”的表达,但在无形之中有形,形中有“声”有情。值得注意的是,在诱发学生内心情感表达的同时,要爱护学生,及时提醒他们是在扮演一个角色,不能为了炫耀自己精彩的一面而大声地喊叫,要注意身心的健康发展,用积极的态度和创新意识再现音乐形象,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角度出发,最直观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做现场表演,让他们在表演的过程中,体会角色的情感,在感官上有所领悟。

9.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反思 篇九

题目:

(1)从一千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零二十;

(2)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3)10个100就是1000。

10.小学科学老师教学反思格式 篇十

在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还是学习过程。本册教材十分注重以科学探究为主,设计了“物质的状态”“趣味的变化”单元,经过学生动手实验、观察体验、游戏等各种活动,引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并想办法验证设,分析试验数据,获得科学结论的本事。针对这一情景我在教学《雨的构成》《让瘪乒乓球鼓起来》《盐到哪里去了》这几课时注重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而在《固体液体和气体》、《冰水和水蒸气》《盐到哪里去了》三课教学时,又注重学生对天平、酒精灯、量筒量杯、漏斗,过滤等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

二、在教学中以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学生更爱学科学

科学教材最大的特点是活动数量多,活动类型全,活动可操作性强,并且每个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玩中科学素养和探究本事得到培养。本册教材涉及50多个活动,其中还包括10多个拓展活动。在教学中我和学生一齐“搜集天气资料”“养小鸡”,“种花”,“发布天气消息”等等。学生在这些不一样类型的活动中扮演着的不一样主角,极大丰富了孩子们学习生活;在教年《水的三态变化》、《蒸发》、《小水珠从哪里来》、《固体、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混合》、《分离》、《混合的变化》、《燃烧》、《生锈》几课时我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象寻找材料,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本事,学生十分喜欢。虽然收获很多,可是在教学资料多,容量大,课时少的情景下,怎样更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这一问题我处理的还不够好,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探索与学习,在理解理念,深挖教材上下功夫,为学生供给阔的探究空间。

小学科学老师教学反思范文二:《做一个生态瓶》

《做一个生态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六课,学生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已经开始接触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了解了生物之间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本课是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做一个生态瓶》是这一单元里学生最感兴趣的一课。为了把这节课上好,课前我为每个组准备了一个能装5升大的色拉油瓶、一些水草、一些沙或小石子、1—2条小鱼等,尽管材料准备的不像书本那么丰富,可看到孩子们那股学习的欢乐的劲儿,我很知足了。

这节课我是讲了5遍,可每讲一遍给我的感受却不一样。反思一下自我的这节课,我觉得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在时间分配上还是有一些不合理,导入的时间比较长,出示池塘生态系统后,在孩子们探究生物与非生物间的关系时,缺乏一些引导,没有真正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重难点没有突破,导致了后面设计实验方案花了一些时间,没有到达预期的效果。其实在探究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时,完全能够让学生经过问题深入研究,比如能够让学生思考“鱼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水草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等,经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很自然地就明确了生态系统的真正内涵。

2、在备课方面,“备学生”还做得不够。比如有的学生在课前就已经把生态瓶做好了,并且做得十分棒。这样的小组有好几个,这样就导致在后面的制作过程中,这部分学生无事可做。生态瓶做好后,再要他们来讨论设计方案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学生也失去了讨论的兴趣。如果在课前我了解了学生的状况,在做生态瓶时我就会请那些做好了的同学上台介绍一下自我的经验,再让其他同学提出意见。让他们发现自我的长处和不足,从而进行改善。这样既能体现他们组的价值,又让他们有事可做,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3.在对做好的生态瓶评价时,我只是让学生展示了一下自我的生态瓶,并没有做过多的讲评。其实各小组做的生态瓶都差不多,这样评价一点价值也没有,反而还浪费了一些时间。其实在评价的时候,完全能够让他们拿着自我的生态瓶,说一说自我的制作过程,谈谈自我的想法和感受,这也是对他们这节课的总结,能很好地在孩子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收获了不少,让我对今后的实验教学有了更深刻得认识。我想任何一节课仅有在教师的潜心研究和精心打磨下才能使教学环节精细化,才能收到梦想的效果。

小学科学老师教学反思范文三:《蚯蚓》

蚯蚓的观察产生了头,尾之争和前进方式如何这两个趣味的问题。经过学生的观察,还是存在分歧。我对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不是太满意。如果能用DV拍摄所需要的片段放给学生来看,那就圆满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蚯蚓》一课的教学反思各位教师:大家好,我是哈尔滨市阿城区胜利小学科学教师的韩晶,我今日执教的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中的第四课时《蚯蚓》。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遵循了“科学概念与科学探究”相结合的新课程理念,教学中着力去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技能和细致、认真的观察态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到科学素养的教育。下头,我从以下几方应对本节课进行反思:

一、三维目标的落实情景。

1、科学概念。

教学中为了落实好这个目标,我利用了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将蚯蚓的身体结构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在亲历观察活动后,正确地了解蚯蚓的的身体结构,之后我还利用一张蚯蚓的图片进行了知识的巩固,从而到达了对这部分知识的夯实。对于蚯蚓对水的反应这部分资料,我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科学结论必须经过实验去验证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此目标是在教学“观察蚯蚓的身体”和“比较蜗牛和蚯蚓的相同和不一样”时体现出来的,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我观察到的蚯蚓经过绘画形式来描述动物的形态,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经过观察用各利形式表述事物特点的一个过程。本节课中学生对于这部分内表现得十分好,他们根据自我观察到的蚯蚓绘画出各种形态,并且画的淋漓尽致。而本课的最终是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采用维恩图的形式来阐述蜗牛和蚯蚓的相同和不一样,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填写、汇报从而将此目标完成的十分顺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此目标在本课中体现的十分明显,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有体现,异常是在每次观察活动结束后,学生都能进取主动地将蚯蚓送回饲养槽中。

二、本课的成功之处

1、情境的创设。

在教学伊始,教师为学生创设观看蚯蚓的图片的情境,让学生对蚯蚓这种小动物的喜欢之情,同时点燃了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对蚯蚓这种动物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师生主角的转变。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当着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指导者,而学生在教学中则扮演着课堂的领导者,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使本节课充满了儿童的趣味,更具有科学家的风格。

3、实验教学借入。

在蚯蚓对水的反应这一环节中,观察实验的借入,不仅仅增强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更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动手观察的本事,使学生的探究更加强烈,同时烘托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体现团队学习的精神。

三、本课的不足之处

1、观察技能有待提高。

由于三年级上册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本事,在本节课对于这种本事体现更加明显,而在本课中学生的观察本事大部分还能够,但有少部分学生不知怎样观察,更不知如何去观察动物,对于观察的要求和目的不够明确,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注重学生观察本事的培养。

2、学生课堂语言的准确性。

这个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点难度,可是我们做为科学教师应指导学生尽可能地规范科学课堂语言的准确性,因为我们这个学科的课堂语言要求规范、严谨、准确,所以从低年级开始我们就要注重培养他们这方面的本事,使我们的科学课堂语言规范、准确。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请各位教师指政批评。

小学科学老师教学反思范文四:《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上第一单元中第五课资料,本节课重点让学生学认识什么叫食物链和食物网,并学会写食物链和画出食物网,认识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食物关系,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一环扣一环,是紧密联系的。

本节课我选用了学生喜欢看的美术片《螳螂捕蝉》引入新课,让学生在片中发现各种动物之间存在着谁被谁吃的食物关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之后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食物链。在教学这部分资料时,我出示了蔷薇花丛中的一些生物,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找出这些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这样让学生发现这些食物关系有什么相同点,引出食物链的概念。之后我便出示了确定题,让学生确定三条食物链的写法是否正确,这样既检验了学生对食物链的理解程度,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又引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概念,让学生自我去发现生产者是食物,消费者都是动物,找出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本事。

在教学食物网这一环节时,我采用了小组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出示了一些田野里的各种生物,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箭头画出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看哪个小组找出的食物链多,

学生的讨论氛围很浓,争论着谁被谁吃,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本事,经过学生找出的多条食物链,使学生认识了什么叫食物网,这样不但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在拓展环节中,我让学生解决两个案例,从案例出现的问题中,让学生懂得生物之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食物链中不能缺少一种生物,不能破坏生态系统,否则会影响人类的生活,在那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每种生物的重要性。

总之,整节课学生是在简便、愉快的心境下,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含义,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激活了解学生的思维,贴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知识得以积累,本事得以提高。

不足点:本节课涉及的概念较多,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概念,我设计了两个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自我写食物链和画食物网,经过观察,分析,发现规律,得出概念,避免填鸭式教学,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就会需要很多的时间。本节课需要合理的分配时间,才能保证不拖堂。可我在让学生写食物链时,用了较长的时间。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我没有充分的备学生,不清楚学生的原有的认知水平,学生对蚜虫和七星瓢虫了解的很少,它们喜欢吃什么都不明白,更不明白七星瓢虫是蚜虫的天敌,所以学生找起来很困难,不断地向教师求助,费了一些时间,这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预设不到位,没有到达预期的效果。还有在教学拓展环节时,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浪费了一些时间,在那里本能够不进行小组讨论,直接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节省一些时间,使教学活动顺利结束。在那里也体现了教师驾驭课堂的本事不足,不能灵活地驾驭课堂,只是一味地按照备好的教学设计去完成教学任务,今后要灵活处理教学资料,充分预设,解决时间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小学科学老师教学反思范文五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学习科学课程,有利于小学生构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现将自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反思谈一下。

一、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供给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研究到学生在性别、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种子埋藏在土里,只是具备了发芽的内部条件;仅有当它感受了阳光的温暖才会发芽!

我们要做的就是使学生感受到——我是课堂中的一分子,并且是不可缺少的!这对学生建立信心、合作意识、团体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二、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进取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当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供给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我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进取的影响。

三、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供给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本事,获取科学知识,构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1、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3、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

5、注意指导学生自我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我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组织好探究后期的小结,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11.教学反思对美术老师的作用 篇十一

【关键词】 教学反思 美术 作用

【中图分类号】 G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10-016-01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申继亮教授认为,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为了成功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那么教师教学反思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进行反思呢?我就此谈几点自已的粗浅看法。

一、教师教学反思的作用

首先,反思性教学增强了教师的道德感和责任感,以此作为提高都是素质的突破口。倡反思教学,使教师自觉的在教前、教中、教后严谨地审视自已的教学行为,改进自已的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道德感、责任感和教师的教学技能与能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是增强教师道德和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其次,反思性教学强调学会教学,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学会学习早已为人们熟悉,而反思性教学强调教师要学会教学,即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

第三,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在具体操作中,实施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薄弱环节,也可以从各方面的训练中提高自已。实施反思性教学,并不是要面面俱到,针对教学过程中所有的环节加以反思,而是可以在某次具体操作中更侧重哪个环节的训练,从各个环节的提高从而使教师整体素质得以提高。比如在某一次反思性备课中,可以专门训练引入这个环节,课前设计几种不同的引入方式,根据学生反应和教学效果加以鉴定比较哪种引入更适合哪种类型的课程。这种方式使得水平的提高落实到某个具体的点上,既有实效性,又增加了教师的成就感。

第四,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有了自觉的意识,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不断提高,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也相应提高,从而加强教师的监控能力,自如地应对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例如,我们要求在上每一节课时,对自已要讲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沿着何种思路进行讲授这些内容等都要有清醒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表现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之前的计划与准备以及教学结束后的回顾。如课前预计课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构想出可能有的教学效果;课后对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从学生实际出发、教材的呈现是否清楚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得法等方面的分析。

二、教师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师教学反思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反思态度。也许有人会心生疑虑,反思已经是在努力查缺补漏了,何来态度好坏之分?其实,现在的教学反思除了部分能自动自觉之外,很多是由于学校的大力提倡,甚至明文规定篇幅字数而写,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寥寥几笔,纯属应付;有的东拉西扯,反思不到点上;即使有洋洋洒洒一大篇者,也不过是重复他人之言,毫无实际意义和价值。这样的反思,与我们的初衷相去甚远。长此已往,徒费时间笔墨而已。我想,反思贵在真实。反思的落脚点应是我们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进程完毕。我们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疑问,与组内的教学老师一起研究讨论,随机刻录即成。千万别把它当成一项任务、一种负担。用心感悟、用心反思,这才是反思的真谛所在啊!

第二,反思内容。反思教学内容:要反思这堂课的知识是否有错误和遗漏,教学方法是否合理。但是这只能算做狭义反思,那广义的反思指什么呢?个人觉得,反思教学内容固然重要,但与之息息相关的教学行为与现象更值得我们深究。比如,我们时常感叹现在的孩子变得功利,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不用奖品吸引,不给什么鼓励就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可反思即知,这种现象未必不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无意识的引导造成的。怎样在把握语文工具性的同时给予孩子恰当的人文关注,形成他们正确的价值观,需要我们深刻的反思。再比如,我们在听完一堂好课后,对人家精彩的教学设计羡慕不已,有时不禁困惑:自己也天天在研究教材教参,也能把文本读得非常通透,为什么就不能上出精彩的课呢?反思之后,我们才明白,这里还有个人的阅读积累问题。一个教师所呈现出的每堂课都与他自身的文人积淀有关。学识浅薄,无以支撑,自然会和优秀课例产生差距。坚持用一颗反思之心来看人待事,对我们的教学都是不小的促进。

第三,反思效果。对教学效果的反思,除了了解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外,还要分析学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与策略,以及在听课的同时是否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是否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等。教师通过课间观察、个别访谈、形成测验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自已的教学效果。反思这些方面,对自己的后续教学有很大的好处。

12.小学音乐老师教学反思 篇十二

其中一个显著特征是, 谢峰不是做个“微课”去指挥课程学习, 而是认真分析教材, 精准提炼达成目标, 有针对性地设计学习任务, 统筹课前课堂学习规划, 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从课程的内在要求出发, 用技术支持课程学习, 很有点“润物细无声”的味道。

先看学习材料处理。说实话, 《春联》实在算不上一篇好课文, 但春联属于我国的传统文化, 精华在于春联本身, 文章再陋, 也遮不住文化的光辉。

参悟式阅读发现, 文章首先介绍一大摞春联种类, 然后提炼出对仗和音律美两个显著特点, 可惜开始“珍惜”笔墨, 最后突然间收尾, 没了。结构很差劲, 但线索是清晰的。于是, 这成了实践新课程“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的有利契机。

参透文章意图之后, 且看谢峰老师如何处理学习任务与技术支撑的互相浸润。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显示, 连续7个问题, 层层深入, 引导学生走进春联文化:

春联有哪几种类型?

春联有哪几个特点?分别是什么?

什么叫对仗?对仗的特点是什么?

什么是“声律美”?什么是“抑扬顿挫”?

这7个问题覆盖课文精华。但谢峰录制的配套教学视频轻轻掠过春联的类型, 因为那不是重点, 学生通过问题引导不难把握。轻轻掠过春联的类型, 因为那不是重点, 学生

视频的重点放在“对仗”和“声律美”这两个特点上。在“对仗”中, 谢峰深挖“字数相等”和“词类相当”的意义, 讲练结合, 逐步深化对春联的认识。在“音律美”中, 深挖“抑扬顿挫”和“和谐动听”的意义, 并且辅之以范读和标读音符号的方法, 让知识与方法交融一体, 引导学生向“高低起伏”和“轻重缓急”的朗诵努力。

随后, 视频又把对春联的认识与习作写春联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运用新知去从事创作, 在创作中真正完成“内化”。这样, 以思引领听、说、读、写, 开始实现对语文教学听、说、读、写传统的超越, 可谓工于心计, 于“细无声”中“滋润”课程学习, 把技术与课程学习有机地融为一体, 把小品文教学“教”活了!

由于有了自主学习任务单引领与微视频强有力支持的双向“浸润”, 所以在课堂学习中, 我们可以看到谢峰引导学生从知道春联到掌握春联特点再到创作运用, 把创编春联变为可能, 把传统的单纯学习知识变成了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创作实现深度内化的过程, 从而在学生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春联文化的种子。

13.小学数学老师教育教学反思 篇十三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尝试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发展估算意识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多样化。教学时我以“发新书”这一生活情境引入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体会计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法算式的过程,通过操作、思索、交流,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设计由简入深,从易到难,逐渐渗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渗透估算的方法。计算教学比较枯燥,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充分利用课本的“发新书”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首先,放手让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的问题有些为已学知识,需要教师酌情引导,以免偏离主题。

其次,在探讨算法时,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活动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实际上课时,学生确实也提到很多算法。我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同时,引导学生优化计算方法,增强优化算法的意识。同时在课堂中采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谁来当小老师帮同学们解答问题”、“试试看,你能行”,“回答得真行,请继续说吧?”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大胆创新。营造和谐快乐课堂教学氛围,会让我们的孩子学习起来其乐融融。

14.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篇十四

一、纠正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态度

在一开始上音乐课的时候我就发觉很不对劲,大家都是觉得音乐课是所谓的“豆芽课”,上不上好都是无所谓的,觉得上音乐课只是唱一首歌那么简单,更别说对音乐知识的渴望。更过分的是我在上面上我的音乐课很多同学都把自己的作业拿出来做,根本就不管我在上什么课,听的同学呢还动动小嘴,不听的同学完全就没有在这堂课上。我这一想就担心了,这个该怎么办呢?小学音乐教学目标明确规定要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行的,要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娃娃些连学习这个的想法都没有我要怎样才能让他们学习呢?最后我想我应该以兴趣来带动大家学习。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教师应该在不同的教学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增加学生对老师上课的兴趣,渴望老师来上课,这里呢不仅要求教师的业务水平高、口语表达幽默、带动性强等外在的素质,还要教师的内心必须是以爱动其心,以礼服其人,以智动其行。爱心和责任是老师必备的东西,所以当老师上课而学生不听你的时候记住千万别发火,要爱他关心他,轻轻的一个提示即可了,这时他自己也会觉得不好意,所以注意力自然就到你这里了。再制作一些适合音乐教学的幻灯片教学,抓住学生好奇心理。其中还有教师上课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多进行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开心了自然就学了。(2)增加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如果孩子本身对音乐感兴趣的话不需要教师花太多的时间去提醒她,而是他自己就有想学心理现象。好奇心是很值得利用的心理现象,比如给孩子们一些乐器的学习,音乐认识的简介等学习。

二、课堂纪律性的管理

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应该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而对课堂纪律进行有效的调控。在低年级的音乐课堂上,前几十分钟,同学们的配合还是相当不错,但是很

快课堂就出现难以收拾的“热闹”。本学期,我主要是从事低年级的教学。记得在第一节音乐课的时候,因为我并没有很好了解6-8岁儿童的心理特征,在上课前15分钟还没有进入主题,使课堂出现闹哄哄的情况,当时我只会发脾气,所以最后使得学生和教师也出现比较僵的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对老师的好感也消失,同时也影响到了我的教学质量。后来我查阅了相关书籍,知道6-8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他们都是集中力时间比较短,因此必须把握好课堂的前15分钟,提高课堂的效率。为此我对自己的教学安排做了相关的调整,我通常把师生问候,练声及复习前一首曲目的时间把握在前5分钟。通过简短的导入然后直奔主题,这样一来学生能很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而导入的方式也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动画视频导入,故事导入或者聊天的方式导入都是相当感兴趣。因此说,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的效率已经可以提高一半。

三、改变教学设计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音乐知识

最初的我一直都是按着自己的教学思维在走,没有为孩子考虑得太多,只知道按着教学参考书上的教学任务,教学建议来固定我的思维,结果恰恰是时间不够。由于农村的孩子很少接触专业的音乐教育导致他们在学习音乐的时候接受力是有限的,基本上学习一首歌曲都要一节课的时间,而教参上的设计内容太多了,(基本都有音乐欣赏)一节课时间不能好好把握,学生学唱歌曲时间太短了还加上有游戏活动等。因此我把学习歌曲和欣赏分开教学,游戏适当穿插,并且在上新课之前都是进行了复习的,这样的改动让我在学习歌曲上还是取得了进步的。我还在上课时尽量运用电子琴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对孩子的音准进行更正和掌握,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还用了音乐当中的模唱教学法和跟唱法来学习歌曲,在学习歌曲前都是先把歌词用节奏来教学生的,这样对歌曲的节奏能够很好把握。

四、把乐器和舞蹈、游戏带进课堂,展示学生的自信

才开始上课的时候这些孩子都很胆怯,让他们自己起来自我介绍都是扭扭捏捏的,还很害怕,很没有自信。为了调动学生的自信,我把乐器、舞蹈、音乐表演等活动运用到教学当中得到了不错的收益。

乐器、舞蹈、游戏在课堂的恰当运用,是可以把课堂的气氛变得最活跃。而

且乐器、舞蹈、音乐表演是你能很好培训学生的节奏感的。对于刚刚接触接触音乐的同学,他们会觉得学习节奏是一大难点,如果只是简简单单叫他们跟着老师来拍掌,这样枯燥的学习是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某些节奏性强的歌曲中,我会尝试多用乐器来在辅导,先让学生跟着我有嘴和手同时打节奏,并强调嘴和手要一致。然后我再作乐器示范,最后每组学生中挑选几位出来表演。通过他们的表演和我的引导,下面的学生很清晰看到台上哪位学生打的是正确,那些是错误的。反复地练习多几遍,学生便很快把节奏和乐器配合起来。而且这样学习节奏,会让他们感到趣味性增强了,学习起来就变得简单。而在某些民族歌曲的学习中,我就会简单介绍该民族的舞蹈手型或脚位,也上按照乐器的方式进行,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跟着歌曲跳动起来。

在音乐游戏方面我经常叫他们进行音乐接龙,音乐情景再现(小学的低断年级大多都是有情节的,在这种情况我就把快要学会的歌曲让学生上台表演,下面的跟唱),在室外的游戏大多都是设计的逮到了就要上前表演。

15.小学音乐老师教学反思 篇十五

一、利用流行音乐掌握民族乐器

小学生音乐的知识少, 只限于唱歌, 他们对于民族器乐更是知之甚少, 甚至是一个陌生的知识, 乐器之多让学生无从下手学习, 但是, 小学生又有一个特点, 好奇心强, 对这些陌生的乐器却又有很大的吸引力。

比如, 《二泉映月》一曲中, 让笔者想起了“女子十二乐坊”, 其实这就是发展中国传统的民族器较为典型的代表。这一点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功能是有的, 于是我以“女子十二乐坊”为切入点, 引导学生学习乐器, 学生在学习中听得非常认真, 效果较好。最难能可贵的是, 《二泉映月》一曲把中国传统的乐器组合与流行音乐组合在了一起, 这样, 这些民族乐器, 就借了流行音乐的光, 借助音乐旋律和激情的现场表演, 把中国民族器乐推向群众, 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他。在学习中, 我先给学生介绍了原始时期的骨笛、骨哨等, 学生对这些知识很感兴趣, 同时增加对我们伟大民族的热爱之情, 随后又认识了竹笛、二胡、古筝、箫等乐器, 这样, 课堂氛围得到了提高, 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得到了发挥。

二、利用流行音乐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音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也是大家的, 音乐在中国历史悠久, 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音乐也在不断地发展, 很多的优秀的音乐作品就是在人们的生活中发展起来的, 很多音乐教材上的音乐作者都是取材此。但是, 当今天现代的浒音乐也在飞速发展, 它的影响甚至超过了民族音乐, 那么, 我们还是不能让小学生丢弃了民族音乐的知识, 所以, 我们可以借助流行音乐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流行的优势, 引导学生来学习民族音乐, 这样一来, 学生对民族音乐有一点点了解的同时更深刻的了解了民族音乐, 并让他们真正的喜欢上民族音乐。《牧歌》是一首内蒙古民歌, 听过的老师都会知道, 这是一首无伴奏合唱的歌曲, 从中能表现出内蒙古大草原的盛况, 好像人们看到的是牛羊成群, 还有那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但是, 这样的歌曲, 只有对具有一定音乐功底的人才能听懂, 而对于小学生来说, 这种没有伴奏的音乐让学生没有任何兴趣可言, 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还不足, 所以, 学习气氛不足我们是可以想像的。于是, 我想到了一首内蒙古的歌曲《吉祥三宝》, 这是一道春晚上的歌曲, 之后非常流行, 通过激发, 学生对他们对蒙古风格的流行歌曲产生了兴趣, 于是, 我又给学生播放了一首腾格尔的《天堂》, 此歌曲也是反映内蒙古的歌曲, 那充满磁性的声音让学生听得如痴如醉, 那流行而现代感的伴奏效果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当然, 不光是内蒙古有这样的民族音乐, 而且其他地方也有很多。比如, 在欣赏京剧唱腔的曲调时, 我们可以把周杰伦的《霍元甲》引入到课堂中去, 再比如在欣赏云南风味的乐曲时, 我们自然会想到了郑均演唱的《灰姑娘》。当然, 这样的歌曲有很多, 需要我们教师在欣赏教学时, 根据所欣赏的民族音乐进行科学的梳理与选择, 以达到引导学生学习的目的。

三、利用流行音乐学习歌谱

歌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知识, 但是, 小学生只喜欢唱歌, 而对于那些小蝌蚪一样的歌曲却怎么也不感兴趣,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不再教这知识了, 因互, 让学生了解更多更全面的音乐知识会让学生全面发展。音乐知识技能无处不在, 同样, 流行音乐中也包含着非常丰富的音乐知识, 大量的优秀作品在流行音乐中大有存在, 那优美的旋律让学生有种享受的感觉, 而这些优势有些是教材中所选择的音乐所不及的, 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流行歌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 在“弱起小节”这一音乐知识的学习中, 为了引起学生的识谱兴趣, 我先让教唱学生流行歌曲《别说我的眼泪你无所谓》, 为了让学生们很快懂得什么是“弱起小节”, 我让学生找出这首歌的第一句哪个字是重音, 学生很快回答是“人”字, 学生听懂了, 我趁机引出什么是弱起小节, 把相关知识的知识告诉学生, 为了巩固这一知识, 我又以《国歌》为例, 对学生进行讲解, 学生学习知识时就有了深刻的印象, 久久不会忘记。之后, 我把这首歌曲的前奏乐谱写在了黑板上, 看到学生刚才唱的歌曲变成了一些排列有序的小小蝌蚪,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 迫不及待的要学习它, 而且学生的这种热情程度是我没有想到的, 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 再在这首歌的高潮部分学习时, 再让学生找出重节奏重音也就非常容易了。

综上所述, 音乐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 对学生的教育也重要, 我们一定要教好音乐, 而音乐是一门艺术, 我们的教学也应该是一门艺术, 我们在教学中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门音乐艺术, 为了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 我们应该把流行音乐带入到教学中去, 特别是在民族音乐教学时, 更需要流行音乐的辅助, 只有这样, 才能增添了把流行音乐与经典音乐结合起来,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见.浅谈流行歌曲在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中的教学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32)

[2]李晨.透视现代钢琴音乐[J].中国音乐.2003 (03)

[3]王雷.浅谈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途径[J].江南论坛.2002 (04)

16.解析音乐教学中的反思教学 篇十六

关键词:音乐教学;反思教学;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40-01

反思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我批评,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观察、回顾、诊断与自我监控等方式予以强化,学会教学与学习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学的合理性与教学质量的有效性。新课改之后,反思教学成为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一个教育实践方式之一。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需要对自身进行教学反思,分析课堂教学存在哪些不足,并用笔记记录下来,以便对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到一些策略进行调整,进而改进音乐教学。音乐教师该怎么样反思教学,这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考验。音乐教师需要对自身教学有反思意识,培养自身评价习惯和能力;完善自身教学过程的能力,培养学生课堂反应的敏感度等。在反思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学会处理各种突发情况,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最终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反思教学的相关情况

首先,反思教学的含义。所谓反思就是主体者对某一件事进行思考,考虑其是否符合事件发生规律,进而得出结论。反思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教学的有效性,对教学活动中的一些方法、教学理论、假设、课堂中学生的表现进行一系列的思考,在其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分析教学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这样一个过程。其次,反思教学的类型与方法。第一,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教师需要对学生实践操作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对教学过程的方法、方案、手段、理论等进行修改,使教学过程更易受到学生的接受。第二,横向反思和比较法。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相关情况开展交流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兴趣所在,并对学生进行引导。第三,个体反思与总结法。教师需要在课后、周后、月后与期中后进行反思教学,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第四,同事的集体反思和对话法。教师之间相互反思,集体讨论研究,使得自身专业能力得以提升。最后,反思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第一,可以增强音乐教师的职业感。缺乏职业感的教师,一般不会反思自身教学行为。音乐反思教学有利于改善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第二,理性回顾教学过程。音乐反思教学有利于把握学生的情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音乐实践教学提供参考。第三,帮助教师自我反思教学得与失。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教学结果。第四,音乐教学反思为以后教案完善提供实践依据。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反思,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应用教程,这样有利于教学。第五,音乐反思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二、音乐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第一,音乐教师重形式轻实质。在音乐教学中,一些教师把反思教学当成是一种浪费时间的活,他们为了应付学校检查勉为其难的完成任务,这种反思不会注重自己教学哪里存在问题,也会忽视学生到底哪里存在问题,这样反思存在于形式中,不利于反思教学策略的完善,更不利于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二,注重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质的课堂,有效的教学成果,不仅需要教师教授好的知识,还需要学生主动接受教师的知识,达到两者很好的结合,这样才利于教学效果的达到。然而,音乐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不注重学生的吸收度,一味的输送知识,忘记学生的吸收能力,没有关注学生的情绪,这导致教学知识的浪费,不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教学效果适得其反。第三,音乐教师叙事多,分析少。有的音乐教师一般罗列几个事例对一些知识进行总结,很少去发现反思的重要性。反思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反思教学行为和理念,还要分析一些情感体验,总结一些知识,形成文字性的东西,为今后教学提供依据。但是,音乐教师很少分析课前、课中与课后的相关情况,这不利于音乐反思教学。

三、完善音乐反思教学的策略

如何做到在音乐教学中反思教学呢?我们不仅要看到音乐教学中不好的地方并进行修正,还要吸取其成功之处,进而找到优化的策略进行完善。首先,音乐教师做到完善。第一,学会更新教学理念,增强反思意识。反思教学有助于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素养,通过反思教学,让教师从教学目的、手段、工具;从教学前、中、后等环节进行情感、态度、能力、行为等方面进行体验,提高教师进行反思,获得反思的能力,养成反思的习惯;音乐教师还需要把以往的经验教学转换为研究性教学,这样可以避免封闭性的教学定势,有利于与合作伙伴、设计者、开发者等相互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实现教师自身的创造价值和人生价值;教师的反思教学有利于带动学生对学习目的、兴趣、方法、习惯等反面进行思考,有利于帮助学生很好地学习音乐之声,有利于今后的音乐实践教学。第二,学会掌握教学方法,提高反思能力。音乐教师需要不断地、积极有效的反思教学,如:把教学分为不同阶段进行反思,把握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励学生愉悦学习,对学生表现的一些现有情况进行反思,用心和情感去感受学生是否学习到音乐的美,能否感悟到音乐的灵感,并对症下药,进一步明确教学设计,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分层反思教学,通过小组学习、内容组合、课堂活跃等反思,提高教学的综合效益;分类反思,一般通过录像、录音、日记等反思法,不断认识自身、学生,让其共同进步,探讨一些有用的教学方法,进而优化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学效果。第三,注重实践教学,形成反思习惯。音乐教师需要加强道德素质、奉献与改革意识,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参加实践教学。如:设置音乐阅读记录本;听课随感交流;组织论坛交流,探索中反思;开展本校教研活动,在合作中反思;教师通过教后感,让学生与教师一起总结反思,共同成长;活动实践,反思教学;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在音乐课题中反思教学,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帮助学生走进音乐课堂。其次,学生自身努力完善。学生要不断完善自我,多听听感兴趣的歌、多观看一些文艺节目、参加一些歌唱比赛等,提高个人音乐兴趣,不断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反思自我,与音乐教师共同成长。

总之,要想反思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很好地运用,不仅需要我们发现其相关情况与问题所在,还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优化反思教学。

17.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篇十七

一、课前音准练习

在上课之前老师用自编的简单的音阶加上手势练习,让小朋友在课前得到很好的音准练习,为接下来的歌曲学习作好铺垫,加入手势既方便学生练习音准也调动学生兴趣和注意力。一般在比赛课中很少有老师尝试在课前给学生做音准练习。

二、课堂形式多样,结构紧密

本节课教师运用了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如开始是听,教师不直接进入课堂主题音乐,而是通过听了两首和春天有关的音乐让小朋友们自己猜出歌曲所表达的意思,并引领学生一起去寻找春天。接着让同学们听《春姑娘来了》,说说你联想到了什么,发挥学生想象力,很多同学说出了一些动物花草的名称,这时老师就奖励同学们相应的头饰,(可见这位老师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为接下来的表演做了铺垫。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拓展互动环节,教师把学生分成了绘画组,打击乐伴奏组合表演唱组,本以为这么多组同时进行会很混乱,但是教师把握的很好,绘画的同学尽情地在黑板上描绘着自己想象中的美丽春天,而下边的同学也没有闲着,老师拿出一些节奏让一位同学们选择适合给歌曲伴奏的节奏,大家同意后组成打击乐组,刚才获得头饰的同学则作为表演唱组,大家也在下面认真的准备着,最后经过老师的指引,同学们完美的表演了《春姑娘来了》这首歌,最后教师还不忘加以点评。

在我们平时上课中常常担心活动一多课堂混乱不能招架,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减则减,这样本来可以很生动的音乐课就变得枯燥单一。从这课中我总结到,教学环节一定要紧凑,教学活动一定要有目的性,并努力照顾到每一位同学,让每位同学都参与,不能闲着,还要用比赛的方式激励他,这样学生们才能参与其中,气氛才会上来。

18.小学老师教学总结反思 篇十八

本节课为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先对整数除法进行了复习。

从整数除法迁移到分数除法,在例题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折一折,在具体操作中理解分数除以整数。

对学生迁移思维能力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了培养,并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是对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理解。

在创设了折纸的操作活动,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因此,我设计了大胆猜想-—动手操作验证-—总结规律方法—合理选取优化—-解决实际问题这几个环节来组织的教学,从而理解计算算理,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在学生猜想后,我放手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在操作时,先要求学生在草稿本上画一画,再让学生折纸,在折纸时学生出现两种折纸的方法。

一种竖着折,即平均分成两份;一种横着着,即转化为求这张纸五分之四的二分之一。

在共同交流的同时,我有意识的选择竖着折的这种先讲,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是分子除以2;再问学生有没有不同的,再请学生上前讲,通过学生的讲解和我的引导让学生理解了为什么可以乘以除数的倒数。

在用不同方法解决了问题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并说明理由,培养了学生择优的思想。

然后出现除数3的这种,按第一种方法做,行不通;按第二种方法能够顺利解决。

进一步让学生明白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

学生感知方法的优化,并且在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方法的最优化和运用的灵活性。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究、自主优化的学习建构过程,所以学生能够在相互交流和碰撞中,进一步明确了其中的算理。

习题的设计注重了知识的梯度及算理的考查。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比较理想。

学生学得认真,课堂表现思维活跃,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参与度较好。

虽然本节课学生明白了意义,知道了算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本课任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如在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时以及学生展评时时间的把握不够好,没有给学生更多的表达空间,总结方法及优化时应放手让学生去多说,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时,让学生具体说说错误的原因,不要急于进行下一阶段内容。

特别是下课时,问题处理得有些急躁,应耐心给学生细致地讲解。

这也是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学的素质。

本课有知识的冲突和方法的优化,课堂教学训练重点是在动手操作,倾听和思考中唤起和加强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学生做很好,达到预设目标。

上一篇:期中复习之记叙文阅读复习下一篇:学生社团联合会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