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PX产业发展的困境和前景(共10篇)(共10篇)
1.中国PX产业发展的困境和前景 篇一
作为国际上最权威的会计师组织,ACCA一直被誉为“财务界的MBA”,被称为“会计师界的金饭碗”。 ACCA会员资格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尤其得到欧盟立法以及许多国家公司法的承认。英国立法许可ACCA会员从事审计、投资顾问和破产执行的工作。取得ACCA资格之后,会员有资格直接在欧盟国家执业。
随着世界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和中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开始把ACCA资格作为选择财务管理人员的一个优先考虑因素,这也是ACCA在中国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因素。中国ACCA会员和学员可以在跨国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发展个人职业,也可以移民。根据ACCA北京会员的一份调查,78%的会员担任中高层职位,财务总监级别的会员占21%;其中具有2年工作经验,年薪超过10万人民币的会员比例为88.8%,年薪超过30万人民币的比例为7.8%;具有3---5年工作经验,年薪超过30万的比例为14.8%;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年薪超过30万人民币的比例为37%。
会计
2.中国PX产业发展的困境和前景 篇二
太阳能在全球分布光伏,而且储存量也非常的惊人,是公认的可持续利用的可再生能源。而且我国太阳能资源非常的丰富,全国各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为928~2333kWh/m2,中值为1626kWh/m2[1]。太阳能光伏发电(PV)是一种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我国的太阳能发电的发展也呈现出良好的势头。根据最新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光伏装机目标上调为10GW,到2020年,我国光伏装机量目标可能大幅上调至50GW[2],标志了光伏发电已经在中国大规模应用了。
1 光伏发电技术介绍
太阳能电池方阵,控制器和逆变器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中太阳能电池原理是电池吸收太阳辐射光能,通过“光生伏打效应”将光能转化成电能[3]。目前市场上的太阳能电池有单晶硅,多晶硅以及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控制器是控制整个光伏发电系统的枢纽。逆变器在整个系统中扮演着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的角色。
2 光伏发电在我国的应用
2.1 独立光伏系统
独立光伏系统是利用太阳能电池方阵接受光能来供电,一般应用于居住程度密集的用户,最简单的独立光伏系统是不带储能设备,系统发出的直流电直接供给负载使用。另一种独立光伏系统是装有储能设备(常用的是蓄电池)。
总体而言,独立光伏系统在我国主要应用于离网的偏远住宅区域,目前我国还有一部分人口没有用上电,此类的光伏发电系统恰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据统计,截止到2006年初,我国的利用独立光伏累计发电容量已经达到了70MW[4]。此外,这类系统还应用于在一些离网或者供电不稳定的工业领域。如光纤通讯材料,卫星通讯系统等。而且随着节能环保政策的深入贯彻,这类系统还应用在照明方面。
2.2 并网光伏系统
并网光伏系统是将太阳能电池方阵连接电力变换器,并网发电的技术,这主要针对于电力负荷大而导致光伏发电不足的区域。据统计,此类系统的使用量在20世纪末就已经超过了独立光伏系统的使用量[5]。总的来说,并网光伏系统一般可分为户用并网光伏系统、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BPIV)和光伏电站。
1)户用并网光伏系统
本系统和电网并联,一方面发出的电力供给用户使用,另一方面,多余的电量可以输入电网。早在20世纪90年代,德国、美国和日本都已经相继在居民区域安装此类光伏系统,安装量也是呈每年增加的趋势[6],近年来我国也已经在某些区域进行试点和示范了。
2)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BPIV)
BPIV的原理是在建筑结构的表面上安装光伏发电组件来提供电能,我国于2004年8月建成的深圳国际花卉博览园1兆瓦并网光伏电站,此项工程当时是国内第一座兆瓦级并网太阳能光伏电站。此后首都博物馆300kWp和国家体育馆100kWp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建成,标示了我国在BPIV领域的发展优势和成就,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3)光伏电站
光伏电站是真正意义上大型太阳能并网发电的建筑。我国首座光伏电站是位于西藏羊八井的100kWp戈壁沙漠高压并网光伏电站,随后建成的内蒙古伊泰集团205千瓦太阳能聚光光伏电站和上海崇明1046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等大机组的示范工程,很好的表明了光伏电站在我国规模化和产业化应用的前景。
3 我国光伏发电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3.1 问题
1)成本偏高是我国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主要阻碍,相比其他新能源发电,主要是由于太阳能电池价格较高,而且基本上要靠进口。
2)“两头在外”问题,即95%的太阳能高晶硅电池靠进口,95%以上的太阳能电池靠出口海外。尤其是最近几年,高纯多晶硅材料的成本的持续上涨。而且我国出口欧美国家的光伏发电设施并没有商业化,多半是政府补贴的市场,一旦补贴政策发生变化,或者提高进口质量标准,这些问题都将无疑将对我国的光伏发电产业造成很难想象的困境。
3)政府支持不足问题
一方面,相比国外的光伏发电的优惠政策和政府补贴,我国的在这方面的支持显然没有国外力度大,另一方面,尽管《可再生能源法》已经实施,但是对光伏发电的支持也是不够的。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政府加大支持和补贴。
3.2 建议
1)相关政府主管部门需建立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加强国内光伏发电企业的健康发展,以及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和交流,进一步利用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特有的国情,努力建立起适合中国光伏产业发展一套规范制度和体系。
2)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还应研究光伏发电上网价格等问题,并制定和出台有利于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4 结论
太阳能作为一种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是改变和优化国内电力结构的有效途径,并且国内已初步建成了一些大中的型太阳能综合示范工程,未来希望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和效率的提高,以及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有朝一日,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光辉时代终会来临!
参考文献
[1]朱伟钢, 林燕梅, 周蕾.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中国的应用[J].现代电力, 2007, 24 (5) :19-23.
[2]熊燕, 刘鑫, 马胜红.中国城市规模化光伏发电应用条件分析[J].可再生能源, 2012, 30 (1) :123-126.
[3]唐征岐, 虞辉.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应用技术[J].上海电力, 2008, 2:111-114.
[4]赵春江, 杨金焕, 陈中华, 邹乾林.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的现状及发展[J].节能技术, 2007, 25 (5) :461-465.
[5]刘顺达.科学看待电力电量平衡:有关华东电网发展问题的调查与思考[N].光明日报, 2005-9-15.
3.中国物联网发展战略的误区和困境 篇三
物联网本身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网络,它涉及IT硬件制造、软件服务业以及信息处理等众多行业,能够应用于交通与物流、公共安全管理、医疗、城市管理等诸多领域。通过物联网,未来我们可以将世界上所有的物品都连接起来,并对远程物体加以识别与管理,从而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毫无疑问,物联网将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
物联网炙手可热
作为物联网发展排头兵的RFID技术,早在二战时期就出现了,后来在美国的伊拉克战争中得到大量的使用,用于管理军需后勤物资。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了传感网的概念,认为“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将传感网络技术看列于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2008年,IBM公司基于“物联网”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
2009 年8月7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温总理的号召进一步开启了中国全面关注和研究传感网的序幕。近来,北京、上海、福州、深圳、广州、重庆、昆山、成都、杭州等城市都加快了物联网发展的布局,工信部也表示正在编制“十二五”物联网发展专项规划。
毫无疑问,当前物联网炙手可热。
正视困境和误区
虽然RFID技术应用已经有些年头了,但是我们对比之复杂得多的物联网却知之不多,那些发达国家也跟我们一样都还在不断摸索中。因此,在当前这种物联网的热潮中,我们尤其要进行冷静的思考,决不能头脑发热。不然,一旦我们做出不当甚至是错误的决策,就将承担由此而带来的巨大损失。
实际上,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对物联网的认识存在着不少的误区,遭遇了技术与管理的困境。在做出科学的决策前,我们必须对这些误区和困境有清醒的了解和认识。
这些误区和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概念混乱
大家对物联网的认识仍然是混乱不清的。
由于物联网处于发展初期,我们对物联网的认识仍然存在着很多不统一的地方,概念炒作的成份较多。业界对物联网的表述有好几种,如传感网、智慧地球等。甚至在一些表述中,有人将物联网与互联网对立,认为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例如,“智慧地球=物联网+互联网”的概念就存在此误解。实际上,物联网是一个比当前的互联网更为复杂、包含的范围更为广泛的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网络综合体,对网络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物联网应该是一个得到扩展的、升级版的互联网。
高端优势缺失
从相关部门的部署和各地方政府的动作来看,我们主要将重点放在了一些传感、感应技术,希望在硬件制造的标准化、生产成本等方面率先取得国际优势。其实,可以通过成立产业制造联盟、设立相关工业园区及其标准化工作组等形式入手,加强物联网建设。硬件制造只是物联网发展的前端,而后端的数据传输、信息处理与业务系统管理等则是整个物联网产业链的高端、核心部分,而这些恰恰是我国的弱项和劣势所在,是我们应该着力加以突破的地方。如果我们真正要转变增长方式,就应该打破这种一味地固守制造领域和成本低廉优势的习惯。
产业政策滞后
当前,我国的软件产业政策严重滞后,不利于物联网的深入发展。其具体表现就是,我国的技术和产业层面缺乏对云计算和物联网发展的应有重视。云计算是个非常特殊的领域,既可以作为软件信息服务产业而单独发展,也是未来物联网充分发展的重要环节。如果我们在云计算领域不取得控制权,那么未来的物联网还要像从前的互联网一样,继续受到他人的制约。
然而,这些年以来,我国软件信息服务业一直在强调动漫产业基地建设,过于重视承接来自日本、美国的软件外包业务,在软件核心技术领域几乎没有多少作为。地方软件产业发展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增加本地的GDP、增加税收,从而导致国内软件企业和软件产业在发展核心技术方面不思进取,甘为他人做嫁衣,整个社会对于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和重要的应用软件方面采取漠视的态度。如果仍然照目前这种布局发展下去,我国的物联网注定难逃失败的结局。
信息化存在藩篱
自从原来的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撤销以来,信息化发展战略便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因此当人们谈论物联网的时候,就很少将其与信息化联系起来,使物联网游离于信息化发展战略之外。其实,如果我们将物联网看做是升级版的互联网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发展物联网,我们要做的工作太多、太多!一方面,我们必须回过头去,继续审视我们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缺失和不足;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迎头赶上,加强统筹,重修我们的信息化发展战略,进一步克服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等弊端。
实际上,与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能够将信息化和工业化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让“两化融合”找到实际的抓手和工具。毫无疑问,回归信息化才是物联网发展的正确选择。
统筹管理乏力
目前,物联网缺失统筹管理部门。作为升级版的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更加需要国家高层面的统筹协调,需要更加强有力的部门统一推进各方面的工作。实际上,目前全国各地物联网的发展并没有一个恰当的统筹机构,一些地方建立的物联网产业发展联盟的层次实在太低,难当此重任。可以想见,随着物联网的深入发展,这种机构缺失的弊端很快就会显现出来,当前物联网发展的强劲势头又将被遏阻。
安全问题待解
让人遗憾的是,物联网安全问题仍然无解。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互联网发展的痼疾,而在物联网时代,这个痼疾还将继续威胁其生存和发展。从技术上讲,互联网根服务器几乎都在美国,各国都要受到美国的控制,因此美国对互联网空间的态度和政策对各国网民有着直接的影响。最近,美国参议院提出名为“像保护国有资产一样保护互联网空间法案”(TheProtectingCyberspaceasaNationalAssetAct)的提案。根据该提案,在美国发生紧急情况时,总统奥巴马可以命令谷歌、雅虎等搜索引擎运营商暂停互联网服务;其他以美国为基地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在全国发生“互联网安全紧急事件”时,都将受到奥巴马的管制。如果真是那样,那么奥巴马将成为互联网世界的全球最高掌控者,这对美国之外的各国来说,都将是挥之不去的阴影,也是我国未来物联网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如果物联网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我国的产业安全、经济安全乃至于国家安全都将被置于一个巨大的无底洞中。
作者简介
李广乾
4.中国PX产业发展的困境和前景 篇四
中 国 国际食品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张志祥 中国保健协会保健食品委员会会长
目前,国际、国内对保健食品的概念尚无统一的定论。我国的定义是: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包括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营养补充剂,并且对人体不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尽管世界各国的保健食品概念和范围各不相同,但基本都包含以下条件:①心须是无毒无害的食品,符合应有的营养卫生安全要求。②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而且明确具体经科学验证的特定功能,不能取代人体正常膳食摄入和对各种必须营养素的需要。③针对需要调整某方面机体功能的特定人群而研制的。④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疾病的治疗作用。
一、我国保健食品的发展历史
综观我国保健食品的发展历史,先后经过了缓慢起步到迅速崛起,再到蓬勃发展、无序膨胀,最后国家进行标准规范管理的过程。①缓慢起步阶段(1949——1979)。少数补药、营养补剂成为主流。据考证,我国的保健食品源自中华民族的传统医药及食疗养生学说,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历代药食同源、食疗养生理论及实践,为我国保健食品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49——1979年期间,在我国还没有保健食品这个名称,这个时期的保健食品统称补 药或营养补剂,绝大多数属于传统的中药补品,如用人参、鹿茸、阿胶、灵芝等制成的丸、散、膏、丹、茶及传统药酒约百余种。少数新开发的营养补剂如氨基酸类、麦乳精等,其中蜂乳、蜂王浆是20世纪60年代上市的,国内外都比较畅销,剂型也比较新颖,有蜂乳胶囊、蜂王浆口服液。②迅速崛起阶段(1980——1985)。在1980——1985年期间,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人们健康观念的增强,保健食品的品种增多,产量逐渐上升,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是各种口服液、维生素及蜂王浆,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东北的人参王浆、北京蜂王精、杭州的双宝素名声大噪,维生素本来是老产品,此刻却焕发青春,有口嚼片、冲剂等剂型,其中“果味维生素C”,1980年上市后一鸣惊人,年销售量达到一亿多片;中药补品有龟苓膏、灵芝浸膏、田七片、至宝三鞭酒、北茋精口服液、人参蛤蚧精口服液、参桂鹿茸口服液等。这一时期食品强化剂也逐渐增多。到1984年上市保健食品约有1000种左右,生产企业800多家,年销售额约为20亿元,已初具规模。全国性行业组织“中国保健食品协会”、“中国保健科技学会”也于1984年相继挂牌成立。在此期间,保健食品迅速崛起,主要是滋补品和营养强化食品,品种还是比较单一,但剂型发展较快。主要剂型有口服液、胶囊、冲剂、片剂、膏剂、散剂、糖浆等,以及传统的中药剂型,其中口服液是由中药复方提取的口服溶液,能体现原药材各种成分的综合功效。由于中药成分复杂,绝大多数产品没有进行实验验证,仅根据产品的某些成分推测其功能,属于原始的第一代保健食品。③蓬勃发展阶段(1986——1990)。强劲的市场需求推出诸多新 型产品。在此期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保健食品市场的开拓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其特点是:需求强劲、市场繁荣、产品增多、产量攀升。一些科研单位及院校开始对保健食品进行科研开发,譬如北京大学分校生物系自1985年起将“功能食品的基本理论研究及新产品开发”作为该系的科研方向;中国农业科学院将“保健燕麦片”投放市场;1986年卫生部首次批准杭州产“中国可乐”为新资源保健饮料。这一时期,国内的可乐饮料纷纷上市,如天府可乐、少林可乐、崂山可乐、健力宝、维力、益力佳、氨维康、人参茶、罗布麻茶等保健饮料。此外,还有红曲健身酒、中华薏米酒等保健酒。这些新产品使已崛起的保健食品行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产品结构开始改善。除已有的剂型外,新增的还有保健饮料、保健茶及新资源保健食品,到1990年产品已超过2000种,年销售额约100亿元,生产企业达到2000多家。同时,保健食品的功能结构也有改进,除传统的滋补型产品外,具有调节免疫、抗疲劳、减肥、降血脂等功能的保健食品逐渐崛起。保健食品的迅速发展使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成为必不可少的约束机制,卫生部于1987年公布了第一批药品与食品兼用的品种名单共66种,避免了滥用药物加入食品,促进了中药保健食品的规范化。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有些性质温和、功能明确的中药不在药食兼用之列,为此,1990年7月,卫生部公布“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经过申报、监测、实验,发给“卫新食准(X)字第XX号”的批准证书,即可生产上市销售,为扩大保健食品的范围创造了条件。④无序膨胀阶段(1991——1995年)。保健食品成长过程,出现无序性膨胀。在此期 间“送礼送健康”、“花钱买健康”成为人们的一种消费时尚。消费者普遍认为服用保健食品是拥有健康的有效手段,于是保健食品的种类、产量迅速增加,各地企业蜂拥而上,各行各业都争先恐后地开发保健食品。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实现了现代化加工、标准化生产、工业化包装,技术设备比较先进,生产工艺日益完善,产品质量稳定,销售收入直线上升。据1994年统计,全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3000多家,上市产品按品名计算有4000多种,产值300亿元。生产企业中的乡镇、集体、私营企业保健食品厂很多,仅江苏某县生产鳖精的企业就有120家之多,再加上外国保健食品进入中国市场逐年增多,以西洋参、燕窝、燕麦、微量元素、维生素、鲨鱼骨、鱼油为原料的保健食品长驱直入,价格十分昂贵而其质量与中国保健食品相比却并无优势。在这种无序竞争中,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和科研单位在科研开发、设备更新、工艺改进等方面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盲目投资的现象。这就使得保健食品行业一方面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一方面出现了无序膨胀现象。⑤标准规范阶段(1996——2011年)。通过治理整顿,保健食品管理趋于标准化、程序化、透明化。1995年以前,我国的保健食品市场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为了遏制保健食品市场恶性膨胀,1995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修订的《食品卫生法》,第22、23条首次明确保健食品的合法地位及管理规定,从而使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1996年3月15日,卫生部公布《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并于6月1日正式实施,明确了保健食品的定义及发展方向。《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实施10多 年以来,特别是《食品安全法》颁布以来,保健食品实现了产品结构的大调整,全部保健食品一律经过功能检测,改变了过去按成分推测其功能,有的产品还必须做人体实验,实现了产品保健功能的可靠性。这些规定的实施,已将全部保健食品升级,都是功能明确的第二代产品,少数产品已是功能因子明确的第三代产品,如“红曲降脂胶囊”的功能成分为“洛伐它丁”,“葛根素”的有效成分为“葛根黄酮”,有增加动脉血流量的作用。自1996年——2011年累计批准10000多个产品。近年来,政府加强了对保健食品管理的透明度,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对可用的物品、禁用的物品、食品添加剂、真菌益生菌、新资源食品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对保健食品的申报与受理、审批工作人员守则等也有了明确的规定。《食品安全法》的颁布结束了中国保健食品无序竞争的状态,国家食药局成为保健食品的主管部门。根据《食品安全法》,以及120多个以《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为核心的法规、标准等,基本形成了我国保健食品的管理体系。近几年,中国的天狮、新时代等企业集团蓬勃发展,安利、宝洁等著名国际品牌也大举进入中国,保健食品市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我国保健食品产业的现状
中国保健食品产业起步晚、基数小,但发展快,已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市场品牌的认同度有所提高。30多年来,保健食品产业经过几番周折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我国保健食品由20世纪80年代的“无知阶段”(以三株、中华鳌精等产品为代表),到90年代的“过热阶段”(以脑黄金等产品为代表),随着对脑黄 金等违法违禁产品的查处和打击,保健食品一度处于“低谷时期”。近几年触底反弹,开始回升,正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健康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只有100多家企业,年产值16亿元,现在企业有3800多家,产值约1000亿元,产品也由第一、二代进入到第三代。但是,从总体上看,中国保健食品产业还存在不少的问题:①规模小,质量差,寿命短。呈现典型的“一小”、“二多”、“三低”、“四短”的现象。绝大多数企业的生产规模小;企业数量多、产品重复多;产品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开发能力低;企业寿命短,既使是一些名噪一时的知名企业,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于是“太阳”落山了,“巨人”倒下了,“三株”枯萎了,“飞龙”落地了„„。②多头管理,监管滞后,执行不力,冒牌“保健食品”违规曝光而正规保健食品受过的情况时有发生。执行起来问题比较多。③虚假宣传,炒作概念,鱼目混珠,违法添加药物,市场信任度差。保健食品历来是假冒伪劣产品的“重灾区”,导致消费者对保健食品产业产生了信任危机。
三、我国营养保健食品的发展前景
据专家预测,中国营养保健食品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将会走上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将以年均15%以上的速度发展,2015年预计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左右。主要依据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政策驱动。
胡主席说,健康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也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保护国民健康是科学发展的核心价值。保健食品必将是新兴产业、民生产业、健康产业,我国政府对此十分重视。1995年之前,我国的保健食品市场基本上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食品卫生法》、《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保健食品命名规定(试行)》,特别是2009年6月1日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及即将颁布的《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标准、政策,为推动中国保健食品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市场拉动
1、经济增长带动消费升级。权威部门普遍认为,如果不出现大的意外,未来5年,中国GDP增速可保持在8%以上。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人们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可用于保健食品的支出也将逐步增加。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超越了世界上所有国家,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以上,但中国消费者平均用于保健食品方面的花费只占其总支出的0.07%,全国城乡人均保健食品消费支出仅为每年31元。而欧美国家消费者保健食品的花费占其总支出的2%。我国保健品花费是美国的1/
17、日本的1/12。这说明中国保健食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2、人口城市化创造巨大的需求。2010年中国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0%,人口城市化带动生活方式变化,为保健食品产业发展拓展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3、消费观念变化拉动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保 健知识的普及,与膳食相关的慢性非传染疾病造成的危害不仅被国家、社会关注,也引起了普通消费者的注意。在美国,85%的国民食用膳食补充剂,1/3的人愿意采用天然食品疗法维持身体健康,68%的人选择以各种自助形式包括营养食品、强化食品等来预防感冒。世界卫生组织已经采用“健康寿命”指标来评价国民的健康状况,营养健康产业发育最好的日本国民平均健康寿命为83岁,居191个国家排名的首位。这使营养健康产业的发展超出了产业发展的架构,与一国人力资源的增长关系密切。因此,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保健食品产业规模继续扩大是完全可以预期的。据PNDC调查,我国38.8%的城市居民有营养保健消费经历,80.73%的城市居民对营养素有所了解。保健消费观念的形成,将成为拉动保健食品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4、老人和儿童市场快速成长。据PNDC调查,42.5%的中国家庭最关心老人和孩子的健康状况。目前我国每年新生婴儿的数量为2000万,0~3岁的婴儿共计7000万人,而且大部分“四二一”家庭,对高质量儿童食品的需求迅速增长。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8亿,据分析,在今后较长时期内,还将持续以年均约3.2%的较快速度增长,每年增加500多万老年人,而且半数是空巢家庭。这些人群对营养和健康的关注会拉动相应的保健食品市场。
5、“亚健康”人群迅速增长的需求。“亚健康”人口的比率越来越大,约占人口总数的70%以上,亚健康人群对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新的推动。“大病住医院,小病上药店,无病先保健”,随着“送礼送健康,花钱买健康”时尚的流行,许多人开始明白了一 个道理:健康投资可以得到最大的回报。古人说:“上医治末病”,得了病以后也是“三分治,七分养”。大科学家爱迪生说:“未来的医生不再给病人药物,而是引导病人关注人类结构、饮食的保养,以及疾病的引起和预防”。国家“九五”攻关完成的研究项目表明,在疾病预防工作上投资1元钱,就可以节省8.5元的医疗费和100元的抢救费用,收到“个人少受罪,家庭少受累,节省医药费,回报全社会”的效果。这一“营养健康经济学”的观点,对于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对于每个人、每个家庭也特别重要。
(三)科技推动
新技术、新科学、新信息手段是营养健康产业发展的三股推动力。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加工工艺、新的质量控制标准、新的科学证据揭示新的营养成分及保健功能,需要新的信息手段把营养健康信息传递给广大消费者。因此,新技术、新科学、新信息手段堪称保健食品产业发展的三股推动力。保健食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是营养学、食品工业学、食品学、医学和化学进步的结果,具有研发先导的特征。目前,在生物技术、航天技术、纳米技术、医药、食品、营养学方面都有许多技术储备,对产业发展构成一种有利的科技支撑。经过建国后60多年的磨砺积累,中国保健食品工业的技术、管理和企业素质已有较大提高,已经具备生产保健食品的现代化技术、设备和自主研究开发的能力。自从日本厚生省首次将“功能食品”正式定名为“特定保健用食品”之后,世界各国纷纷开始探求功能食品产业的发展,其中科研开发作为保健食品发展的关键内容被高度重视,科 学技术将是保健功能食品产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譬如“冬虫夏草真菌发酵法”专利技术,已被卫生部批准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真菌菌种名单”。利用新技术生产的冬虫夏草菌丝制成品,具有天然虫草等同的保健功能,而价格仅为天然虫草的十分之一。保健食品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①评价功能食品健康声称的生物学标记及其有效性;②食品及其组分的安全性;③食品组分的健康效应,以及作用机制和发现;④开发新的活性物质。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但它不是一般的食品,而是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目前,一些发达国家认为,功能食品可以具有经过科学认证的“功能声称”。功能食品除了具有传统的营养功能外,还具有提高机体健康、调节心理状态,以及降低疾病风险的“功能声称”,以区别于一般食品。保健食品功能声称划分一般可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关增强机体健康和调节心理状态的功能声称,包括增强机体免疫、缓解机体疲劳、美容养颜、抗氧化等;另一类是降低疾病风险的功能声称,特别是与降低生活方式相关的慢性疾病的风险。保健功能食品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最被人们所关心。按照保健食品的成分划分,保健食品分为以下6类。①以维生素和矿物质为主要成分的营养型保健食品。这类保健食品主要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营养素是人体所需要的,有些容易在人体中缺乏,或不易从普通食物中摄取足够的量,还有的是老年人、病人、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要增加用量的。②以天然或珍贵植物为原料提取出有效营养成分的保健食品。这些保健食品主要是把天然植物中最有用的营养精华提取浓缩,如从大豆中提取蛋白,从红豆、黑豆、银杏叶等植物 中提取营养物。这类保健食品大多适宜老年人吃,但有些含有药性的保健品不适合孕妇或儿童吃。③以名贵中药或有药用价值的动植物为主要原料的补养型保健食品。如人参、鹿茸、灵芝、银杏、乌鸡、鳖等。这类保健食品适合老年吃,但大多数不适宜儿童吃,孕妇最好也不要选择这类保健品。④从海洋生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保健品,如深海鱼油等。海洋生物,尤其是深海生物肝脏中提取出的鱼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D、胡萝卜素、卵磷脂、牛磺酸等营养物,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改善、保护心脑血管功能,稳定细胞膜,减少和延缓细胞凋亡,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但有的深海鱼油中含有类雄激素作用的物质,不适宜女性和儿童吃。⑤以动物初乳为原料制成的保健食品。动物初乳中含有优质蛋白和免疫蛋白,可提高机体免疫力。老年人比较适合,但女性孕期最好不吃这类保健食品。⑥以膳食纤维为主的保健品。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营养素”,越来越受到重视。膳食纤维不但能加速肠道废物排出,还有清理人体内环境的作用,所以,它又被称为“清道夫”。老年人最合适吃这种保健食品。以上6类保健食品也是我们研究开发的方向。
(四)管理带动
科技和管理是企业腾飞的两个翅膀,加强管理是保健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1、政府监管。政府是发展我国营养保健食品产业的保护神。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以及国家卫生部、食药局、质检总局、工商总局等15个部、局通过政策法规,有力地促进了保健食品产业 的发展。为了保障市场有序发展,从2004年开始,国家食药局取消“药健字”批准文号,从此,保健品只有两种身份——药品或食品。2005年7月起实施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保健食品和药品一样必须通过GMP认证才能生产和销售。这对保健产业的健康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行业自律。中国保健协会等是政企之桥、企业之家,通过行业管理,建立行约行规,保证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在首届中国保健品公信力品牌推选活动大会上,保健企业向社会公开承诺:“决不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决不夸大宣传,更不做虚假宣传,不添加任何违禁物,诚挚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3、企业内部管理。外找市场,内抓管理,企业才能兴旺发达。根据国家规定,大多数保健食品企业进行了GMP改造,通过了GMP认证,建立严格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实现了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保证了保健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五)龙头企业牵动
中国保健食品产业大起大落是市场初期发展阶段的必然。经过2001年之后我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开展,给我国保健食品行业进行了洗牌。经过洗牌,我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已经占到40%,其产品占全国销售额的80%以上,有十多种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名牌称号”。由于保健食品前景好,利润空间大,许多大型食品企业正在大力向保健产业进军。在保健食品行业,天狮、新时代等大型企业集团起了龙头牵动的重要作用。天津天狮集 团还在全国同行业中第一个通过了HACCP认证。经过十多年奋斗,十多年风雨,从一个单一生产高钙素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型民营企业,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保健食品等200个品类近千种食品,国内资产20多亿元,业务渠道辐射世界190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全球拥有1000万个固定消费者和5万个加盟店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的一个奇迹。如果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多一些象天狮这样的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名牌企业家,那么中国的保健品行业就大有希望。
世界经济学家一致认为,未来信息产业和健康产业是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著名经济学家、美国两届总统的经济顾问保罗·皮尔泽在《第五波财富》未来世界与中国财富大趋势中,阐述了IT产业后将由健康产业领导全球经济的著名论断,还指出“中国将是健康产业的核心地带!”未来10年健康产业将会成为信息网络财富革命之后的第五个财富革命。我国的经济学家也都乐观地认为,我国具有数千年的饮食养生文化,具有“药食同源”、“食养食疗”的悠久历史,以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及其理论为依托,以先进的科技和管理为动力,以丰富的植物药资源为后盾,以广阔的市场为舞台,21世纪的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5.养老院发展困境与前景的思考 篇五
姓名:陈思思 班级:行政13甲 学号:1321210104 摘要:目前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到2015年中国65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0%,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十分惊人,老龄化全球领先,在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如何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目前中国养老院的一个现状分析折射出我国养老的一个困境和如何更好的提高我国的养老水平做出建议思考。
关键词:发展困境 解决方法 养老机构 正文:
一:我国养老院存在的困境
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已无法满足老人护理、医疗等更为专业和复杂的需求,有限的公办养老机构也难以满足日益增多的居民养老需求,而纯粹私营的养老机构因其高额消费又使得家庭条件一般的老人望而却步。随着高龄老人数量的快速增长,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倒金字塔式“的家庭结构和”空巢“家庭数量不断增多,社会化养老成为大势所趋。
(1)在我国养老行业的市场上,有一半都是政府办的养老机构,整个养老产业没有完全市场化,导致公办的进不去,民办的住不起。80%的养老机构在财务上长期处于亏损的状态,不能自主定价,约束的不仅仅是政府所办的养老机构。“上海整个养老机构市场,有一半的参与者是政府办养老院,相当于一半的市场已经被定价了,另一半社会办养老院基本也就丧失了定价权。“上海市社会福利行业协会副会长胡丁捷说。不断上涨的物价,不断扩大的开销跟收入不成正比,导致养老设施,养老条件跟不上需求,整个养老行业水平随之下降。
(2)公立养老院入院十分困难。公办的养老院相对来说规模会大一点,也便宜些,但是独生子女父母老龄化新趋势出现,家庭养老变得更加困难,人们都选择依助于养老院,这就导致了供不应求,据《新京报》2012年3月报道,北京第一社会福利院目前有1100张床位,前面排了7000多人,“老人要住进来,至少得等10年”。城区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的现象不仅仅出现在北京。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城区公办的住不进,城里民办的住不起,郊区民办的不愿去。这也是举得一个例子。
(3)民营养老院生存也十分困难。它的门槛很高,这就导致了大量的民营养老院处于灰色地带,他无法拿到那个资质证明,按照床位数、人均居住的平方米以及人员相关硬件的门槛,如果投资,是很难达到的,尤其是在社区一级的地带里,他就不能拿到相应的补贴,因为补贴也是按照规模来的,这个补贴更多的也都是在公立养老院才能拿到,所以相对来说,优势的资源都集中在公立,但是公立的少,所以大多数的只能去忍受。
(4)我国养老院的床位供求十分紧缺。目前全国的养老床位短缺。在发达国家,床位跟老人的比例是5%到7%,我们是1.5%左右,民政部相关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呈逐年攀升态势。截至2013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亿多,占总人口的14.9%。此间全国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4.2万余个,拥有床位493.7万张,平均每千名老年人仅拥有床位24.4张。这就导致了老年人口的增长量和养老院床位的供给量不成正比,使得养老机构面临严峻的挑战。
(5)养老院护理人员紧缺。养老机构中普遍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但是护理员专业素质不够也成了一大难题,除了素质不够,人员流失率高,工资太低,留不住。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存在“马太效应”、规模小而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难以盈利和护理人员数量不足,素质堪忧,养老服务是人对人的服务,包括技术与道德两个层面,护理人员必须要经过培训才能上岗,但是在职业教育里面,很少有学校对老年人护理开展专业化的教育。即使通过培训考证,提高了养老照护工作的质量,但是由于工资的低下,也很难留住人,老年人购买水平不高,相应的矛盾也就凸显出来了。
(6)机构运营发展资金紧缺。养老机构从根本性质上讲的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它具有非营利性与福利性的性质,既不完全由政府负责,也不能全都归于市场,也就导致政府和市场的双方失灵,护理院没有任何经济效益,很多养老院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做的都是公益。在民办养老机构方面,作为民间组织的民办养老机构在提供机构养老服务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在市场经济中极易陷入生存和发展的困境,民办养老机构资金运转周期较长,使得投资者不敢轻易对这类机构投入资金,并且国家财政压力大,政府的补贴也不足,支持力度小,双方的原因导致了机构运营发展资金紧缺。
(7)管理风险问题。老年人的生存状况、养老权益及安全保障,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近期有的地方接连发生伤害老年人的案件,或者意外导致老年人伤残死亡的事故,引发公众对养老服务机构存在安全隐患问题的担忧。民办养老机构在履行社会职责的同时,还要兼顾经济效益,这也就使得民办养老机构面临管理的双重风险。“与养老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整个行业并未形成有效的监管体系。”中国法学会会员、辽宁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孙长江指出,比如合同制订不规范,机构内部规章制度不完善,服务技术操作无规范,都导致养老服务成为高风险行业。
二:解决我国养老院困境的建议
面对我国养老院的困境,养老院的前程实在堪忧,但是,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解决我国养老院问题成为社会政府任务的重中之重。(1)将养老院建设产业化。养老院建设产业化可有效解决养老院的数量和质量不足的问题。当前,公办养老院拥有极大的资源优势,容易获取土地和政策的支持,对一定的区域形成垄断。民办养老院则因为资金和政策上的不足,无法提供老人最需要的服务,民办养老机构想要在这么的一个条件下发展下去,就要提高社会声望与社会影响力,通过政府方面的表彰、媒体方面的宣传、以及民办养老机构管理水平与服务水平的提高等方面,以维持机构较高的社会声望,让民办的养老机构也得以正常运作。在“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基本国情、市情下,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必须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促进养老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对我国养老院进行产业化的建设,是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有利方法。
(2)加大资金的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政府的职责,在维持民办养老机构的正常运营,政府在养老机构的固定成本与边际成本方面给予了一定补贴,但是解决资金来源还是得依托于服务老人的私人缴费,政府根本承担不了这么巨大的养老压力,要让社会资本进来,中国的养老市场,消费需要引导,市场要培育,制度也需要设计。要加强政策细化与落实,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支持力度;要拓宽养老机构资金来源,促进养老服务主体的多元化。
(3)情法兼顾,加强法律建设。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相关法规和准入、退出、监管制度,规范养老服务市场行为,使老人真正享受到社会关爱,免遭侵害。解决民办养老院的安全隐患问题、防范悲剧事件频繁发生,最根本的是要促成养老服务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要增强员工专业化水平,保证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要延伸服务内涵,增强对老人的临终关怀;要促进机构多层次化发展,满足不同养老需求;要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促进养老机构有效管理。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我国养老院的现状进行一系列的分析,阐释了公办民营养老机构发展困境、造成的原因、支持的因素以及解决的途径,为我国养老院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四、参考文献
6.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前景 篇六
未来的10年里,中国仍将处于快速工业化、快速城镇化和工业现代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在这期间,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仍然是推动中国经济较快增长的重要力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将逐渐成为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传统产业在高新技术的改造下将全面升级,产品结构将不断提升,改造升级后的传统产业仍将会以较快速度增长;“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精致制造”将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特征。
(一)未来10年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进程中,工业仍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从全国来看,中国刚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前半段,未来10年,中国仍将处于快速工业化进程中,工业仍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重化工业化仍将深化发展,到2020年左右,中国将基本完成工业化进程。但是从区域来看,目前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刚步入工业化中期的前半阶段,东部地区已经步入工业化后期的后半段。未来10年,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将加速,重化工业化将是这一阶段的重要特点,在2020年前后,中部、西部地区将先后进入工业化后期,2030年前后,中、西部地区将先后完成工业化进程。东部地区将在未来5年内基本完成工业化进程,逐渐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此后东部地区的工业发展主要体现在工业现代化进程上。值得注意的是,东部沿海地区呈现“再重工业化”趋势,新一轮重工业化靠近沿海、靠近终端市场,这是因为,铁矿石、原油等原材料的进口,以及钢铁、大型机械设备、船舶等产品主要依赖水运,为降低运输成本,钢铁、石化、造船、机械设备等产业方面的投资在上海、广东地区猛增,并在装备方面体现出大型化、现代化程度高的特征(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2010)。
近年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国工业现代化的水平也逐步提高。现在中国有些工业行业的现代化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大量现代化的大型工业企业,但是工业现代化的总体水平还相对较低,主要工业行业的现代化水平离国际先进水平依然有巨大的差 距。在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尤其是工业技术来源过多依赖国外、研发投入不够、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关键(陈佳贵、黄群慧等,2009)。未来10年,中国工业进一步发展的核心是在进一步加快工业化步伐过程中积极推进工业现代化进程,以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来促进工业化进程向高级阶段发展。这一时期,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速度将加快。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快速发展,并引领未来中国工业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为潜力巨大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科技发展的 重大战略。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2010年10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领域。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是“十二五”期间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极严峻挑战。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部分领域产业规模已居世界前列;部分领域先后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在一些重要领域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部分领域涌现出一批高速成长的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群;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呈现出积聚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了若干集群和产业积聚区。这些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此外,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低成本也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较优势。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
少,与国际领先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有利于新技术产品进入市场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支持创新创业的投融资和财税政策、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还面临着技术、市场和组织(胜出企业)等方面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尤其应当注意选择特定技术、特定产品和特定企业进行重点培育的方式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未来10年,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培育和发展政策的支持下,在日益完善的市场机制引导下,能克服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迎来高速发展,并引领中国工业未来的发展。
(三)传统工业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高新技术改造下,传统工业将全面升级.未来10年,中国经济将维持快速度发展的势头,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仍将以快速进行,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将提速,对于原材料、能源的需求量仍将大幅上升,钢铁、化工、水泥、有色金属等传统原材料工业仍然具有很大发展空间。目前,以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为特征的原材料工业的快速发展,给中国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然而,中国巨大的原材料工业产品需求及其增长不可能主要依靠进口解决,中国原材料工业发展中带来的资源和环境约束问题不能以不发展重化工业的方式解决,而是需要依赖于更发达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更先进的工业技术水平(金碚,2010)。中国将通过采用先进节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全面改造传统原材料工业、能源工业,大幅度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大幅度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通过采用新材料、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性能与附加值。
未来10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和和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将持续快速增长,收入分配趋于平衡,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将显著缩小,居民生活水平将有大幅度的提升。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意味着对于消费品的质量、产品的个性化、安全性、便捷性等等都有更高的要求,传统消费品将不断升级。收入分配趋于平衡,意味着中低收入阶层的可支配收入,中、西部地区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会把更多的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这些都会使得传统消费品工业需求规模仍将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消费品工业,将在绿色制造、清洁生产以及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改造下完成全面升级.未来10年,传统原材料工业、能源工业、消费品工业的全面升级和发展,给传统装备制造业带来了很大发展空间,也给传统装备制造业的全面升级提出了内在要求。传统装备制造业将在吸取信息技术、新材料、机械、电子、绿色制造以及现代管理等高技术成果,并将其优化继承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的制造全过程,为传统工业提供用于柔性制造、绿色制造和精益制造的新一代技术装备。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仍将长期存在。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2009年中国人口总数为13.3亿
人,其中第一产业年末从业人数2.97亿人,占整个从业人数的38%。预计2015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3.8亿人,其中劳动人口9.23亿人;2020年人口总数将达到14.1亿人,其中劳动人口为8.91亿人;未来10年,仍将有大量农业人口转为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目前,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但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还很低。
未来10年里,依然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资源,除此之外,丰富的原材料资源、上游供应商的有效供应链、产品品质的不断提高和保证、协调产品开发的能力和30年改革开放中基础建设所形成的物流能力,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大量出口企业赖以生存和竞争的得天独厚的能力,已经形成并在未来10年将继续保持世界领先的总体优势(朱为众,2009)。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教育水平、培训水平的提高可以把现有的经济潜力和劳动力质量进一步加以提升,将为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保持竞争优势提供进一步的支撑。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中国不只是世界工厂,还将逐渐成为世界的消费中心,这将为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保持竞争优势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未来10年,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面临持续、全面升级:将采用先进制造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绿色制造技术全面改造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将更为注重新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提高产品的档次;更为注重品牌的培育,更为注重渠道优势的培育;将更加注重管理水平的提高,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尤其是注重技术工人的培养。未来,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全面改造升级,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将全面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将抵消劳动力成本上涨带来的冲击。未来,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全面的升级不只是体现在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内的全面升级,还表现在高新技术产业链上的劳动密集环节的快速增长。
(五)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加深,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将快速发展,将促进制造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制造和服务开始出现融合的势头,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速。未来10年,随着工业化进程和工业现代化进程的深化发展,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加深。随着大规模生产日渐普遍,单纯制造过程已经不再能产生更多的附加价值,只有更多的服务渗透的生产过程才能获得竞争上的优势。现代制造企业的生产和服务功能日趋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制造业高度发展呈现出服务化的新倾向。信息服务、研发服务、营销服务、融资服务、技术支持服务、物流服务等和生产过程结合得日益紧密,制造和服务相互渗透融合进一步增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对“顾客满意”重要性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不再仅仅关注产品的生产,而是涉及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市场调查、产品开发或改进、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产品的报废、解体和回收。服务环节在制造业价值链的作用将越来越大(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2010)。
未来10年,随着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加深,中国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将快速发展,并促进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可以推动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战略从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的静态比较优势模式向发挥人力 资源综合优势和培育人力资本的动态竞争优势模式转变,逐步进入和占领国际产业链的中高端环节,获取更多比较利益。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高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中间投入,不断挖掘经济效率提高的源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会加快现代信息技术成果的应用,促进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发展市场,还具有开发市场需求的功能,对于企业开展技术进步和创新活动具有重要影响。现代制造业已经广泛融入研发、产品设计、品牌策划等生产性服务业成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 展将对制造业技术进步和创新产生直接的重要作用。
(六)区际产业转移将提速,区域合作和一体化进程加快.金融危机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的制造业,面临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以及资源、能源短缺和高能耗的影响,产业转移压力明显加大,市场机制推动的产业转移开始明显增加。未来10年,沿海地区土地、能源、劳动力和生态环保等成本仍将快速攀升,企业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将加速进行。未来的产业转移将呈现以下几个特征:一是产业转移投资规模巨大,据有关方面测算,到2010年,仅广东、上海、浙江、福建四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产值将达到14000亿元左右。二是转移领域不断拓宽,产业层次也在不断提高。从以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逐渐向资本密集型乃至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转化。三是由原来的单个项目、单个企业的零散迁移,转变为企业“抱团”的、产业集群式的整体性转移。四是交通运输条件较好、政府效率高和投资环境好的中西部省市,在吸引产业转移方面明显占优势(李平、石碧华 2010)。
7.中国PX产业发展的困境和前景 篇七
1 本着实事求是精神的列宁主义确保了苏联国家发展的初步成功
列宁是实事求是地把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并取得成功的伟大先驱,也是实事求是地辩证看待与解决革命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的先驱。纵观列宁的伟大一生,无不时刻体现着他实事求是地辩证思考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艰辛探索过程。邓小平曾指出:“十月革命的胜利也是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同俄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结果。”[1]这个时期,可以说列宁对于苏联的国家发展思想是实事求是的,也是比较符合苏联当时的历史现实,列宁时期苏联建设还是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时期,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欧美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同时发生,否则不能取得胜利。列宁起初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也认为俄国社会主义应建立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之上,随着他对俄国具体形势与革命发展研究的深入,列宁逐渐认识到俄国可以越过资本主义的发达阶段,直接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然后再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使社会主义得以巩固和发展。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少数几国或单独一个国家内获得胜利的理论,这不仅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它论证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规律,教导无产阶级不要消极等待,而要利用一切有利形势,对本国资产阶级展开主动的进攻,在客观条件具备的时候,马上实行社会主义革命。这对于当时俄国无产阶级来说,有着特别重大的指导意义,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树立胜利的信心。
列宁在做了大量研究和认真分析的艰难思考基础上指出:“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根据一般规律,只能通过暴力革命。”[2] 指出布尔什维克应实行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是各国无产阶级的理论指南和实践纲领。这个理论从思想理论上、政治上很好地武装了布尔什维克党,从而使俄国无产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满怀信心地准备武装起义、进行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继而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随着武装起义的胜利,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组织和完善苏维埃国家机构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面对的首要任务。布尔什维克能够掌握政权,能够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是由于列宁吸取巴黎公社的经验,根据俄国实际亲自制定苏维埃国家机关的结构,直接领导苏维埃国家机关的工作。同时,列宁根据俄国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业、农业、科技文化教育、外交、民族等政策,为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也为新生国家争取到难得的和平发展时间与机会。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立刻开始和俄国内部的反动势力迅速勾结在一起,准备消灭新生社会主义政权。为了确保保卫战的胜利,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俄国当时的实际,果断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个一系列的政策在各方面为国内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列宁曾指出“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3]但是战争胜利、政权巩固后,脱离了特定的历史条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战时的临时性特点立刻暴露,其弊端迅速显现,遭到国内各阶级的反对,由于俄共政策调整不够及时,国内爆发了许多的反对此政策的斗争,甚至发生了政权巩固后的暴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明显无法与和平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苏维埃俄国政权得以巩固后的失败,使得列宁看到落后的俄国无法直接越过马克思提出的资本主义发达阶段而直接建成社会主义国家,转而思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采取各种政策与方针加速发展从而达到发达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水平,然后再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在毫无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列宁深刻思索俄国当时的具体实际以及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的大经济危机,终于选择了在苏维埃俄国完全控制的条件下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苏维埃俄国谋取最大的发展利益,这个政策就是新经济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后,苏维埃俄国的生产力迅速恢复并为其后来的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与技术基础。
列宁终其一生都在孜孜不倦的随着俄国实际的发展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具体实践的最佳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汲取营养,在实际中深入思考,在发展中探索,在失误中反思,紧紧以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为核心,不断及时调整政策,使俄国政策始终没有偏离正确的方向,列宁时期的苏维埃俄国政权最终得以极大的巩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列宁过早的离开人世,给苏联及全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
2 列宁后的苏联领导人抛弃正确国家发展理念的遗憾
列宁是伟大的实事求是的先锋,他极其擅长从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他有着深刻的辩证思考能力,苏维埃俄国革命与建设成功或失败的经验都是其理论的有益来源。列宁曾指出:“马克思主义者在分析时局时,不应当从可能性出发,而应当从现实出发”。[4]列宁对实事求是的掌握是相当透彻,正是在此基础上他及时提出俄国革命和国家发展思想而没有按照马克思的设计,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后争取社会主义的胜利。同时,列宁坚持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紧紧调整苏共的政策与方针,使得社会主义苏联迅速站稳脚跟,并取得建设的初步成功。
尽管列宁是伟大的思想家,他善于研究现实,反思失误,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俄国的实际紧密结合,及时调整政策和路线,得出一系列在俄国革命和建设都正确的指导思想。但是,列宁并没有能够在苏联全党全国贯彻这种国家发展思想理念。所以苏联党内领导、革命战友、党员及全体人民更需要的是党和人民辩证的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辨证的看待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善于把优点继续发扬、从缺点中发现不足,善于随着实践的发展进行改革,从而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国家发展理念。这正是列宁需要对苏共党员以及苏联全体人民应该做的一项紧急而长期的重大任务,可是列宁忽视了这一点,这个忽视的负面影响日积月累,造成的长期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列宁及其领导的苏共在建设实事求是的辩证思考方面的不足,直接导致苏共党和国家领导人、普通党员及苏联人民大众无法客观的看待社会主义发展中必然出现的种种问题,也无法客观公正的评价各项政策及领导人的成功与失误,更无法准确预料社会主义在今后的发展和将会遇到的问题。不能实事求是的辩证思考,就不能够辩证的扬弃。列宁逝世以后,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在苏联迅速消失。斯大林在当时严峻的二战形势下及时调整建设的方针与速度,使苏联的经济和建设迅速得到极大的提高,为苏联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列宁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吸取了教训,提出实事求是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新经济政策,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最强有力的实践与理论支撑。但斯大林抛弃了列宁诸多正确思想与理念,在建设苏联的过程中也犯了一系列的错误。由于列宁在对党实事求是方面教育严重不足,列宁以后的苏共领导人在思想上主观主义极其严重。
不能实事求是的认识苏联国家发展阶段,导致从斯大林起至戈尔巴乔夫的苏共领导人都在苏联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脱离实际地做出超越历史阶段的论断。斯大林在1936年宣布基本建成社会主义。随后不久又宣布向共产主义过渡。1952年又再次提出从社会主义逐渐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任务。赫鲁晓夫于1959年宣布苏联进入 “全面开展共产主义建设时期”;到了苏共22大又宣布20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勃列日涅夫无视苏联实际情况,宣称苏联“已经成了发达社会主义社会”。安德罗波夫把“发达社会主义”的提法稍加改变,提出苏联处于“发达社会主义起点”。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也认为“国家进入发达社会主义阶段”。这些超越历史阶段的论断起到的效果只是从表面美化了每一个领导人的政绩,却使苏联的发展一步步异化变形。
不能够实事求是的认识苏联国家的发展现状,导致每一届苏共领导都不能真正适时地对已经不合时宜的过分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进行真正的改革,相反地却为了维护各自的统治顽固地维持这种模式。他们把这种模式视为普通真理不加以改革,甚至也不允许东欧国家根据本国的国情走自己的道路。没有掌握实事求是的精髓也导致列宁以后苏联领导人拘泥于教条主义和盲目自满,严重束缚了他们的头脑,长期坚守封闭性经济,对外部世界变化、发展根本不去了解,漠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世界兴起的新科技革命,坐失苏联发展与改革的良机。
不能够实事求是的看待和分析苏联的发展问题,还导致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执政基础的苏联党和人民无法看待苏联在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出现的曲折、遇到的困难以及发展的前途,造成广大苏联党员和人民对苏联每个发展阶段革命和建设所取得伟大成就没有客观评价的能力,致使全苏联人民对新经济政策进行抛弃、对斯大林历史功绩片面的一味否定、对赫鲁晓夫的全盘否定和片面改革进行无谓继承、对戈尔巴乔夫抛弃共产党领导等等错误行为失去辨证思考的方法论支撑。这与苏联的思想教育的失策有着很大的关系,党的领导层失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武器,更没有建立完备有效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教育体系,苏联党和人民就无法客观、辩证、公正的思考包括十月革命这样伟大事件等等苏联历史上的一切事件,致使苏联人民面对苏联的建设与发展,只见失误这个树木而看不见伟大成就这个森林。
斯大林以后的苏共党的领导人在社会主义思想认识以及对待问题的思想方法上越来越偏离了马克思主义道路,思想保守、教条主义、主观主义严重,党的思想路线偏差必然导致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偏差,失误积少成多,渐渐一发而不可收拾,苏联国家发展越来越走上歧途,最终导致苏联的轰然倒塌,使十月革命以及苏共长期艰辛奋斗的伟大成果顷刻间灰飞烟灭,是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上最沉痛的悲剧。
3 中国特色的国家发展理念为中国和全世界的和平繁荣提供新的路标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 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5]俄国十月革命的典型特点是俄国特色,它给中国带来的最大益处就是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基础上根据中国实践得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也深受俄国革命的经验主义与教条主义负面影响,其发展历程的曲折性比苏共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中,毛泽东逐渐深刻认识到实事求是这个真理的极端重要性。毛泽东早就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6]“无产阶级要取得胜利,就完全要靠他的政党——共产党的斗争策略的正确和坚决。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因此,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7] “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都要通过这样的改造过程。所谓被改造的客观世界,其中包括了一切反对改造的人们,他们的被改造,须要通过强迫的阶段,然后才能进入自觉的阶段。”[8]
进入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思索渐渐误入歧途,加之受当时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负面影响,中国党和人民出于对毛泽东思想一贯正确性的充分信任及党内集体领导制的不完善,没能及时纠正这个偏差,导致爆发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毛泽东逝世后,全世界的眼光都在集中到中国共产党上,看中共是否也像赫鲁晓夫一样进行全盘否定毛泽东。但是,中共的实事求是思想深入民心,被中国党和人民掌握得十分的透彻,1978年的真理大讨论,既为对毛泽东的功过进行客观评价打下思想基础,又使实事求是的辩证思想再次更进一步深入民心,也为中国的后来改革发展奠定了雄厚的思想基础。
面对全世界的观望及全国人民的期待,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当机立断,摒弃苏联种种弊端的影响,对毛泽东功过做了十分客观的评价,充分肯定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的伟大贡献,把毛泽东的功过严格区别开来。并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结合时代的发展分析中国发展新的历史实践果断提出解放思想、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邓小平指出:“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9]中国共产党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总结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排除了“左”和“右”的错误倾向,彻底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口号,坚定不移地把全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围绕经济建设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所有这些,就能保证全党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达到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统—。在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指导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中国的综合实力快速提高,成为世界众多发展中国家学习效仿的榜样。
中国共产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研究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作为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10]这些伟大的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无不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结合中国发展道路上具体实际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而奋斗。
正如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11]以实事求是为核心,毛泽东等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实践逐步形成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同样,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形成的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建设取得伟大胜利。江泽民适时的发展了这些理论,提出在形势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建设、党的建设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胡锦涛依据当今世界和中国社会主义的最新发展要求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不断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更快向前稳步前进。中国共产党的每一代领导集体都时刻关注时代和国情的变化与要求,根据实践的变化,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不断创新,不断赋予这些伟大理论以新的时代特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发展、不断完备。
中国在取得建设巨大成功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在发展中也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每个时期都极具代表性,都关系党和国家的前进方向。正是因为中国绝大多数党员和群众能实事求是的看待和分析问题,所以中国党和人民能正确思考,也能认真对待中国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成就和曲折,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前途充满信心。中国党和人民对中国每个发展阶段革命和建设所取得伟大成就都进行了客观的评价,人们尽管看到了失误,但更主要的是看到了中国从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后所取得的成就,都明白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来之不易,所以更加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一定会在发展中解决遇到的问题,更加坚信中国的社会主义前途一定会更加辉煌。与苏联的思想教育的失策完全相反,中国共产党的每一代领导集体都紧紧抓住思想建设这个核心,一直致力于建立完备有效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教育体系,教会党和人民在掌握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活学活用,使人们能够客观、辩证、公正的思考中国社会主义历史上及现时代出现的一切事件,实事求是的中国人民从切身感受到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中看到的更多的是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保证了中国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总会得以正确解决,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得到人民的信任与支持。同时也是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上经历种种误区和弯路之后,人们还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充满信心,总能找到解决的新的行之有效的办法的关键。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带动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兴起,各国共产党都从中汲取营养,社会主义的成就一度辉煌。对十月革命中借鉴的实质不同,活学活用的程度有异,造成自十月革命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虽然都在社会主义旗帜下,但还是存在诸多区别。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充分把握十月革命胜利的精髓是创造性的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具体实践这个思想核心,其思想逐步异化,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离马克思列宁主义实质越来越远,最终社会主义在相对平静中被资本主义复辟。当然,这是多种合力造成的结果,但是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复辟却比社会主义革命更加容易,与这些国家的党在思想建设的不足、人民不能正确思考判断,从而盲目推崇资本主义的制度,以资本主义的优势这个“矛”去攻击社会主义缺点这个“盾”有着很大的联系。
纵观苏联以及中国革命、经济建设、思想建设等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正确的国家发展理念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不能联系实际,没有正确的思想方法指导,不会客观辩证地对待成功与失误,就只会使党和人民的思想僵化凝固,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创新,最终只会阻碍或埋葬社会主义。比较两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可以得出:只有像中国共产党这样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国家发展思想,创造性的把马克思主义真正运用于自己的历史实践,不断根据现实进行判断、及时调整政策,善于发扬优点,更能正确看待失误,从失误中吸取宝贵的教训,从而避免失误,社会主义才会有更大的发展,才会健康长久地发展,才会最终超越资本主义,从而真正实现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的国家发展理念,一定会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完善,一定会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一定会照耀全世界的和平繁荣之路。
摘要: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一度轰轰烈烈,硕果累累,十月革命胜利仅七十余年,苏联及东欧的社会主义事业便轰然倒塌。回顾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是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借鉴的重要内容。反思历史,可以发现苏联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等国家发展思想方面的不足是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光辉历程,可以发现中国特色的国家发展战略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中国特色的国家发展思想更能为全世界的共同发展与繁荣提供新的路标。
关键词:国家发展思想,比较,中国,苏联,实事求是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
[2]列宁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7.
[3]列宁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4.
[4]列宁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
[5]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1.
[6]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1-112.
[7]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5.
[8]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
[9]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91、278.
[10]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07年10月21日通过)[N].人民日报,2007-10-26(1).
8.代工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篇八
劳动与社会保障1班200919681015 薛梦代工企业在我国通常成为“定牌生产”或“贴牌生产,其基本形态是受托生产方按委托方(品牌拥有者)的委托合同进行产品开发和制造,产品使用委托方所拥有的商标,并由委托方销售或经营的合作经营生产方式。据统计,全国服装产业中代工企业是整个产业的主体,企业数占到总数的80%,代理外国品牌或进口国外品牌的国内服装企业占总数的8%,自有品牌经营企业仅占总数的10%,其他行业也差不多如此。
代工企业的出现不仅促进了我国出口贸易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为推动自身价值链的跃迁并实现本国制造业产业的成长和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然而,当不少经济学专家们坐在研究室里高谈阔论中国经济已经回暖的时候,代工企业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生存还是毁灭?”从2006年开始,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备受关注的佛山利达、东莞合俊、崇高国际等一大批代工企业,或老板自杀,或企业倒闭,或陷入越做越亏损的泥潭。在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曾经为中国经济的腾飞立下过汗马功劳的中国代工产业链是否已经走到了末路?在这场难以为继的全球代工链条上,中国代工企业该走向何方?
9.中国咖啡馆文化的发展前景 篇九
中文名称:中国咖啡文化的发展前景 作者:但丽婷
年级:2011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国际班学号:201101044035 指导老师:王攀娜
内容提要:
随之中国的发展,现在中国人也越来也懂得享受,高品质的生活,过上小资生活,在午后喝上一杯咖啡,可是有谁能够正真了解其文化呢?在我的讨论话题中就是如何了解其文化。目录:
目录
自序„„„„„„„„„„„„„„„„„„„3
正编
1、咖啡在中国的市场分析„„„„„„„„„„„„4
2、咖啡在中国的发展„„„„„„„„„„„„„6
4、如何将其文化展示„„„„„„„„„„„„„12 自序
随之中国的发展,现在中国人也越来也懂得享受,高品质的生活,过上小资生活,在午后喝上一杯咖啡,静静享受的自己午后阳光,可是有谁能够正真了解其文化呢?在我的讨论话题中就是如何了解其文化,如何让大家能够正真的了解咖啡文化,在随之流行的咖啡馆的带动下,让大家能够有地方地方去接咖啡文化。让其深入我们人们生活,不是盲目的只知道其味道,但不知道其含义。让子每一个人找到属于自己的浪漫味道,浪漫气息。
在大家的印象中,咖啡就是:让大家提神的饮料。其实不然,它的含义远不止于这些,你要慢慢的体会它的味道,在你知道所代表的含义之前,你也就不会知道他所代表的意思是什么,只有你了解你才会知道,也不会让你失望。咖啡在中国的市场分析
在人们普遍看好咖啡餐饮市场的同时,许多人都想在咖啡餐饮市场中分一杯羹,迅速投入,每天都有新的餐厅开业,又有许多餐厅迅速倒下,没有更好的发展下去。究其原因:
其一,由于对咖啡餐饮市场的不熟悉,盲目的投入,定位不清。
其二,企业主抱着迅速在咖啡餐饮市场里快速赚钱迅速抽身的心态,没有发展观。
其三:国内的咖啡餐饮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没有一定的核心竟争力。
其四:咖啡餐厅在经营管理中疏忽了细节操作,没有科学合理的连锁经营管理方法及顾客维护系统。
其五:各种咖啡连锁企业没有统一标准的管理模式,管理人员参差不齐,同时有部分连锁企业抱着大赚加盟商的加盟费心理,根本不管加盟后加盟店的经营效益,致使许多加盟店不能赢利等问题,最终导致企业经营失败。
综上:咖啡行业因其巨大的发展空间和高额的利润,已成为众多商家抢战的又一块阵地,各品牌咖啡馆也成为都市中一道靓丽风景,很多开发商、加盟商赚得盆满罐满。但纵观诸多已经耳熟能详的和资本强大的正在发展的咖啡品牌,其经营模式变来变去也就几种模式。对于正在发展或者刚刚要发展的本土咖啡企业而言,跟风无异于自断后路。
因此,在未来,谁更能创新,谁更能抓住消费者的胃口,谁更能感知现代情感模式,谁就能在咖啡这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引领未来咖啡文化!下面我们来浅析下上文提到的两大连锁,从中吸收经验、挖掘适合本土咖啡经营的策略。咖啡市场分析
咖啡,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华的加深,咖啡逐渐被大部分人接受。中国,这个全球重要的咖啡市场,也逐渐打开。下面分析中国咖啡市场的情况:
一、主流产品——速溶咖啡
数据:在受访者中,绝大多数的人喝过速溶咖啡,这个比例高达92.2%,过半数者(58.4%)喝过三合一袋装咖啡。16.8%的人喝过焙炒咖啡,29.4%的人喝过其他咖啡饮料。在问及被访者对于某一类咖啡的消费频率时,每天喝速溶咖啡的为6%,经常喝的为38.4%,在“偶尔喝”的咖啡种类中,三合一袋装和速溶的消费频率已很接近。而表示经常喝三合一的则只占13.1%。
分析:喝过速溶咖啡和三合一袋装咖啡的百分比最高,在“偶尔喝”的调查里这两者的百分比也是最高的,这说明速溶和三合一咖啡在初级消费者领域是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目前市场上的咖啡饮料尽管具有口味纯正、饮用方便等优点,但由于其价格相对较高,饮用时亦缺乏咖啡文化所体现出的高雅、温馨的情调,因此,绝大部分消费者只是偶尔喝一喝。
二、主要人群——中青年人
数据:各年龄段对咖啡的喜爱程度不同,其中表示非常喜欢咖啡的人群中41~50岁占了24%,20~30岁占了18%。进一步调查表明,喝咖啡的男性比例要高于女性比例。在所有受访者中,喝咖啡的男性为55.1%,女性为44.9%。分析:咖啡作为一种口味独特的饮品深受青年消费者的喜爱,中年人和青年人是咖啡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同时男性消费者的人数远远超出女性消费者,购买者中也以男性居多。其原因在于咖啡属烟糖类产品,更多为男性所关注。而且作为一种嗜好品,更易受到男性的青睐。
三、主要因素——味道诱人
数据:消费者在选购咖啡时哪些因素是他们所要考虑的呢?本次调查采用10分制让消费者对各种购买考虑因素打分,分数最高的代表其重要性越高。调查结果显示,味道以8.3分位居第一,其次是饮用方便性,为7.4分;保存期、品牌知名度等各项分值也较高。
分析:消费者对于咖啡的味道是极为重视的,毕竟咖啡是一种饮品,好味道的咖啡才会广受欢迎。同时作为一种饮品,饮用的方便性与否对消费者来说也是购买时考虑的一大要素,咖啡的生产厂家在生产时可以多考虑如何不断改进其味道和如何使咖啡更便于携带,使消费者在饮用时更方便。
三、我国咖啡业的发展
1、国内咖啡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咖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接受。咖啡不再仅仅是一种饮料,它逐渐与时尚、品味紧紧联系在一起,或是交友谈心,或是商务会谈,或是休闲怡情,尽在一杯音乐弥漫的咖 5 啡中。
(1)从国内整体市场上看
统计显示,拥有500万人口的芬兰,每年的咖啡消费量为100万包,而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如今咖啡年消费量仅为20-40万包。从这一比较中可以看出,中国咖啡消费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而同时中国潜在的咖啡消费者约为2-2.5亿人,这已与目前世界第一大咖啡消费国——美国的市场不相上下。(2)从增长速度上看
目前中国人的咖啡消费仍然不大,但增长势头非常可观,中国咖啡消费年增长率为15%,而世界咖啡消费年增长率仅为2%。同样有数据表明,1998年起中国的人均咖啡消费量正以30%的速度逐年递增,未来几年中国有望成为全世界最具潜力的咖啡消费大国。(3)从人均消费上看
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欧美的发达国家平均每个人每年的咖啡消费量为500杯以上,有些甚至超过1000杯,如芬兰、瑞典。近邻的日本人年均消费200杯、韩国人年均消费140杯。而目前平均每个中国人每年的咖啡消费量仅有4杯,即使是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平均每人每年的消费量也仅有20杯,相比之下,中国的咖啡消费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上升空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饮品日益多样化,将形成巨大的潜在咖啡消费市场。
2、连锁加盟咖啡店的优势强大
据国际咖啡组织提供的资料显示,近年来,咖啡的种植和消费在中国的发展令世界瞩目。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的咖啡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另外,文化的魅力就是市场的魅力。现在全世界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咖啡陪伴自己度过许多惬意时光,咖啡丰富着人们的生活,而中国的咖啡文化也日渐浓厚。在巨大的中国咖啡市场面前,咖啡店连锁经营已经成为世界的最强劲创业渠道。今天连锁经营应用到了商业上,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咖啡的消费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感性文化层次上的消费,文化的沟通需要的就是咖啡店所营造的环境文化而感染顾客,并形成良好的互动体验。(1)连锁加盟风险低、成功率高
根据行业统计,对于咖啡店而言,个人独立开店成功的概率只有25%-55%, 而加盟知名品牌连锁体系则可高达85%。加盟品牌店无疑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2)连锁加盟成本低、效益高
对于仅仅有开咖啡店的愿望和资金,而对如何开店一无所知的投资者来说,加盟品牌咖啡店是很好的选择。例如:星巴克、百怡、LUCCA等等,连锁加盟都会提供从选址、评估、装修、设备、物料、人员培训、营销宣传、系统式管理等一条龙全程服务。省去了加盟者很多麻烦,而且增强了信心,提高效益。意大利商务部2004年统计:加盟连锁经营所完成的商业交易额已超过其零售市场总额的2.5倍。2004年,中国连锁店营业收入已超过8000亿人民币。
21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咖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接受,咖啡文化充溢着生活的每个时刻。咖啡不再仅仅是一种饮料,它逐渐与时尚、品味、个性、自我、商务、休闲紧紧联系在一起,体现出高品质的现代生活,我们可以预见它将来的前景是多么诱人!
如何将其文化展示
如大家知道的那样,现在生活中咖啡是我们不可少的一种饮品,在午后享受自己安静的咖啡温暖那是构思有以每个星座代表图案建立一个小的咖啡的文化展示馆,大家都希望有专属于自己的咖啡文化馆。是吧?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味道,谁也不例外。自己独特的味道谁也拿不走。何等的美好。可是以上介绍的那些有关于咖啡的文化又有谁会了解呢?大家只是知道有这种咖啡,但是并不知道其文化的来源。我们如何将这样的文化展示呢? 在这个行业中现在是一个急剧缺乏的行业,我们得以各种的方式展示给他们,现在目前的
咖啡与星座
:1.水瓶座(1月21日—2月19日)
水瓶座是标准的人道主义和博爱论者,对喜欢接受挑战和变化的水瓶人来说,一成不变是生活最大的致命伤,崇尚自由和天马行空则是这个星座最明显的两大特色。对相交满天下的水瓶而言,即使喝一杯咖啡也应该有不断的变化,摩卡可可咖啡就很值得一试:咖啡杯中先放砂糖,倒入热咖啡,再加入巧克力和牛奶拌匀,最后在表面浇上鲜奶油,再在鲜奶油上洒上薄薄的巧克力碎片。
2.双鱼座(2月20日—3月20日)
生活在大海洋里的双鱼座,融合着多重的矛盾与冲突,她是半天使半魔鬼的综合体,集温和、软弱、幻想、敏感于一身。双鱼座人天生对醇酒美食没有抵抗力,又特别容易沉溺于某种嗜好上,即使是咖啡,也很可能酗喝成瘾,因此双鱼座的朋友不妨喝最温和的法式牛奶咖啡:二分之一的热牛奶,兑上二分之一的纯咖啡,让温柔的牛奶大大减轻咖啡因的杀伤力。
3.牡羊座(3月21日—4月20日)
爱恨分明的牡羊座,有着天生的侠义心肠,生命力特别旺盛的他绝不会轻言退缩,喜欢挑战的个性,让他们像离弦的箭射向目标,一杯热情洋溢浓郁滚烫的意大利式咖啡(Espresso)是牡羊座最理想的选择:6至8克炒意大利咖啡豆,磨到最细,用意大利咖啡机煮出50cc小杯量的黑咖啡。
4.金牛座(4月21日—5月21日)
绝对美食主义的金牛座,追求品味一向不遗余力。他们对精致的食物、精美的衣饰都有直觉的敏感,最适合金牛的咖啡,是来自于牙买加一千两百公尺高山上的蓝山咖啡:买一罐真品蓝山回家,以手磨机磨碎,直接煮成黑咖啡,喝的时候,不加糖,不加奶精,才能品出最细致的蓝山风味。
5.双子座(5月22日—6月21日)
行动力强的双子座,脑筋动得快,步调快,说话快,反应快,连推翻自己的速度也快,他们喜欢一切新鲜的事物,最适合双子的咖啡是口味变化多端又时尚的调味咖啡:在咖啡豆之上调上各种水果、核果或香料味道,从巧克力、杏仁到薄荷有上百种选择,多面性格的双子座,不妨从琳琅满目的口味中寻找自己最喜欢的味道。
6.巨蟹座(6月22日—7月22日)
保守而敏感的巨蟹座,是天生的收藏家,他们孜孜不倦地收集生活里的一切东西,从钱财、照片、衣服到一双磨穿了底的破鞋。念旧的巨蟹们几乎舍不得丢掉他身边任何一样拥有回忆的东西,对节俭保守的巨蟹来说,苦酸醇浓都恰到好处的综合咖啡显然能适应他的需求:每一家不同的综合咖啡,风味各异,无论以蒸馏、滤纸手冲或电咖啡壶,都可以得到不错的效果,喝时不妨调一些奶精和糖。
7.狮子座(7月23日—8月22日)
就像七月骄阳一样,狮子座是十二个星座中是最显赫尊贵的一个星座,喜欢受人膜拜的狮子座,霸道、慷慨、热情、自信都是他向外 辐射的光环,像小太阳似的星座最适合饮用“黄金咖啡”,据说狮子座英雄拿破仑就最爱喝这种咖啡:先在咖啡杯中倒入刚煮好的热咖啡,在杯上放一把特制汤匙,汤匙上放上浸过白兰地酒的方糖,关掉灯,用火柴点燃方糖,淡蓝色火焰开始燃烧,等火焰熄灭后把糖放入咖啡中搅拌。
8.处女座(8月23日—9月23日)
处女座是标准的完美主义者,这个星座的人似乎都有无可救药的洁癖,喜欢杞人忧天,忧心忡忡的时间比别的星座都来得多,为了帮助处女座放松过于紧绷的神经,建议喝“玛莎克兰咖啡”:将热咖啡、砂糖和红葡萄酒一起放在锅内加热,倒入咖啡杯中后放一片柠檬与肉桂棒,喝的时候以肉桂棒代替汤匙搅拌。
9.天秤座(9月24日—10月23日)
天秤座的个性非常反应在他们的星座象徵上,是一个永远追求平衡、信服“和为贵”的星座,也是一个唯美的星座,他们对于艺术服饰和家居布臵都有独到的品味。面对这样一个星座,纯美的维也纳咖啡显然是理想的选择:在煮好的综合咖啡上,挤上打好的鲜奶油。
10.天蝎座(10月24日—11月22日)
至善与邪恶藏于一身的天蝎座,强烈是性格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但是敏感的蝎子却常常喜欢隐藏内心烈焰,在脸上显出冷漠的姿态,神秘的卡布其诺咖啡最能抓住蝎子这种矛盾心理:两段式口感的卡布其诺,舌尖初遇的是甜美新鲜的牛奶,接下来变成魔鬼般强烈的Espresso,三分之二的意大利Espresso咖啡,面上是三分之一以蒸 气打泡的新鲜牛奶,还可以撒上少许迷人的肉桂粉。
11.射手座(11月23日—12月21日)
射手座的人像原野上奔跑的马一样崇尚自由,害怕任何繁琐的小事,认为这些小事会像绳索一样束缚自己。此外,射手座的人也是天生的赌徒,对于这样一位勇敢的赌徒,一杯加了威士忌的“爱尔兰咖啡”最能迎合他奔驰的想象力:把糖和一盎司的爱尔兰威士忌放入咖啡杯中,倒入热咖啡使糖融化,然后再在咖啡上面加入鲜奶油。
12.山羊座(12月22日—1月20日)
山羊座的人坚韧不拔、脚踏实地、律己甚严、一丝不苟。老学究的个性使他们做起任何事来都一板一眼,因此在山羊座的生活中找不到所谓的嬉戏和散漫,这样稳扎稳打的个性,在选择咖啡时,最适合又苦又香又醇的曼特宁:不加糖,只加少许奶精,细品曼特宁的醇厚滋味。
第二种模式
将咖啡的各种品种和起文化展示出来,将其产生,产地以及所代表的含义等等之类展示出来.将其展示馆建立得温馨、浪漫和让人在其中能够感受到自己中意的咖啡的文化的魅力。
10.中国品牌的困境和出路 篇十
一、中国企业及其理论界对品牌的误解
1、品牌是与其他产品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
设计及其组合等要素以及一系列市场活动而表现出来的客户忠诚度
我们不能否认品牌设计和市场活动策划与运作是品牌塑造的重要方面, 但我们认为这不是最重要的, 或者说仅仅是品牌塑造中的一部分。顾客的忠诚度及其品牌的吸引力主要取决于不断更新的优秀产品、良好的企业信誉、周到细致的人性化服务等企业为顾客所做出的一系列努力和付出, 品牌只是这一系列付出和努力结果的传导载体。品牌塑造的根本永远是围绕提供过硬的产品开展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满足顾客的需要, 这种观念非常容易误导企业, 把企业的注意力引导到品牌的设计和市场策划及运作上, 给人一种品牌塑造就是品牌设计和市场策划及运作的感觉。结果对企业的发展是极其有害的。当代中国企业品牌塑造大多停留在做表面文章, 如改改产品名称或者动用重金大做广告, 挖空心思希望注入些什么文化内涵到企业的品牌中等等, 与这种观念在中国企业界的流行不无关系。抓不住塑造品牌之根本, 把注意力停留在品牌塑造的表层, 品牌塑造的效果也就当然无从谈起。品牌的美丽与否及其价值高低不在于品牌本身如何好听如何好看好记, 而在于企业为塑造品牌所做出的努力, 这种努力和企业为消费者所做出的付出与努力并不矛盾。正像伟人一样, 不是因为名字才伟大, 而是因为伟大其名字才响亮, 才受世人所敬仰。
2、产品有产品的价值, 品牌有品牌的价值
产品有产品的价值, 品牌有品牌的价值。这种观念也是时下很流行的一种观念。这种观念的流行对我国企业品牌的塑造也是有害的。首先, 品牌的现实基础是产品或服务, 离开产品或服务的品牌只能是空中楼阁, 也就是说, 品牌与产品或服务是互为一体的。正像人的名字一样, 都有其具体人的指向, 无论是生的人或者是死了的人, 没有具体人的指向再好的名字也只能为待出生的人预留, 研究和命名者充其量只是个起名公司或起名人。对企业而言, 品牌亦是如此, 品牌名称或记号、标志等也仅仅是品牌的设计或叫命名, 不能算作品牌的塑造, 充其量只是品牌塑造的一部分或者说起点, 并且不是重要的一部分。其次, 品牌的价值源自于产品或服务的价值, 没有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就没有品牌的价值, 提升品牌价值实质是通过提升其产品或服务之价值来完成的。
3、品牌就是满足产品对应的消费者情感价值的东西, 而不是产品的商标、自身的包装或者产品概念
品牌在某种表象上来看是满足产品对应的消费者的情感价值的东西, 但这种情感价值的东西绝对离不开产品或服务的商标、包装、产品概念、产品质量及其技术含量等产品或服务的自身属性。满足产品对应的消费者的情感价值的东西不是品牌自身, 而是品牌背后的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利益的产品或服务。也就是说, 情感价值的高低取决于产品和服务的好坏, 坑害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 只能带来憎恶和厌烦的消费者情感诉求。“三鹿”是我国奶业中的知名品牌, 但由于“三聚氰胺”事件使整个企业集团短短数月倾覆。类似的事件不得不使我们重新思考品牌的塑造问题, 也更让我们坚信:没有良好的产品或服务, 再强再大的品牌也会遭到消费者的唾弃。
4、品牌不是自己造出来的, 它是消费者认同的
有人说, 品牌不是自己能够做出来的, 是消费者认同的。简单的利益认同不是品牌的价值。认为简单的利益认同是使用价值即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利益的需要。这种把产品或服务的利益与品牌价值割裂开来的认识和做法是危险的, 对企业实际的品牌塑造是有害的。其实, 品牌是人赋予产品或服务的一个名称、符号或者图案等, 品牌的价值却取决于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作为, 至于消费者的认同与否更取决于企业产品或者服务对消费者的满足程度, 这种满足首先是使用价值上的, 其次才是精神或情感上的。那种置消费者利益于不顾甚至为了自己一时之利而坑害消费者的产品或者服务, 不仅不能为其品牌增加光彩、提升其价值, 恐怕连企业自身也难以生存。
5、品牌是企业的“摇钱树”
现实生活中,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或看到某某知名品牌价值多少多少。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出现了一股巨大的品牌“造神”运动, 众多企业请评估机构为自己的品牌进行评估, 一些知名度很高的企业品牌, 不是获得了上百数十亿的认可, 就是获得了几个亿的确认。不少企业启动了“品牌工程”, 以期使自己的品牌早日跻身“著名”行列, 搏取“著名品牌”的价值。这种把品牌作为企业的“摇钱树”, 把品牌神秘化和过分地夸大品牌在商务活动中的效力的做法, 同样是有害而无益的。
事实上, 品牌的知名度和品牌的价值没有直接的关系。只有当产品或服务被消费者广泛认同并接受, 并且拥有较高的购买率、较高的美誉度时, 其品牌才会有相应的价值。但这种价值也只是通常说的“无形资产”。品牌拥有者在其所从事的商务活动中获得一定的效益时, 其品牌价值才会表现出来。否则, 品牌的拥有者在其从事的商务活动中, 无法通过其品牌而获取效益, 其品牌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相反, 如果是倒行逆使, 不仅不能获取正常的效益, 甚至为广大的社会公众或其消费者带来不幸与灾难, 那么, 无论其知名度有多大, 品牌也是一文不值。所以, 归根结底一句话, 品牌的价值体现在企业商务活动中的效益的获取量以及社会公众与消费者对该品牌商品或劳务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二、品牌塑造中的企业研发力
企业品牌的塑造是否成功,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研发能力。世界日用消费品的领头羊———宝洁公司的海飞丝、潘婷、飘柔等一系列品牌的成功, 都与其强有力的研发能力有着密切关系。宝洁公司首先就是一家研究与开发公司, 很早就意识到技术先进性对开发新产品、改进原有产品的重要性, 早在1995年就获得美国总统克林顿授予的国家技术奖章, 这是美国为技术成果卓著者所颁发的最高奖励。宝洁公司对研究和产品开发的不懈追求带来了公司历史上大量的创新产品和知名品牌, 正如宝洁公司董事长白波先生所说:“研究与开发是公司业务的生命线。”公司的研究实验室和工厂一样繁忙, 新产品一个接一个地诞生, 公司始终焕发着勃勃生机。阿迪达斯、耐克等世界知名公司, 也都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 新款式、新功能的运动服装和运动鞋类等产品的开发、新的专利技术的不断运用, 为阿迪达斯和耐克公司带来了无穷的财富和无限的荣誉, 同时也造就了阿迪达斯、耐克品牌在运动产品世界无法动摇的霸主地位。事实上, 通过调查研究不难发现, 国外知名企业品牌的背后都有强有力的企业研发能力作支撑, 强有力的研发力使企业能够在对消费者深入了解的基础上, 不间断地开发具有突破性技术的新产品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着的需求。我国企业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 仿制侵权产品泛滥, 固然与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有关, 但不能不看到我国大多数企业研发能力普遍较低、创新产品困难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三、品牌塑造的永恒意识
知名品牌的塑造是一个长期不懈努力的企业奋斗过程, 不是一劳永逸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产品技术或服务技能的不断提高, 要求企业为塑造知名品牌要做出不断的长期努力
产品技术或服务技能的不断变革和提升, 使得高技术、高服务技能含量的产品或服务不断出现更新。一个产品或一项服务长期保持老面孔, 不进行更新换代, 不通过创新努力提高其技术含量和服务方式, 十几年一贯制甚至是几十年一贯制, 这项产品或服务很难被市场和消费者所接受, 产品或服务的品牌也就自然缺乏知名度和竞争力。所以, 不断创新产品更新和改进服务技能和水平, 是永葆产品或服务品牌竞争力的重要前提。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费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审
美意识的不断提升, 同样要求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产品质量或服务技能
消费者是企业品牌塑造效果的最终检验者, 对产品或服务的要求自然不断增多。这种要求从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渗透到商品的外在包装及其品牌声望、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环节。如何在营销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工作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价值和利益, 已经成为当代企业维持生存、战胜竞争对手、获取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保障。企业要想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品牌叫得响、富有竞争力, 不仅要保持和提高原有产品或服务的自身质量, 还要不断地提高产品包装、赠品、零配件、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环节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客户访问、召回制度、VIP会员制等就是顺应这一潮流而逐渐流行起来的企业新型客户服务制度, 为维护和塑造企业品牌声望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顾客才是品牌永存和塑造其光辉的永久上帝
1、被曝光的企业遭受着破产、查处或蒙受严重经济和名誉损失的噩运
三鹿奶业直接破产, 蒙牛特仑苏牛奶添加剂问题的曝光, 使舆论界和消费者一片哗然和惊愕, 到处充斥着“蒙牛奶敢喝吗”、“真的致癌吗”等一系列对企业品牌的不信任声音, 接受处理、退货、拒绝购买等使蒙牛蒙受了重大经济和名誉损失;大连金港安迪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狂犬病疫苗造假直接被查处吊销营业执照。归结一句话, 不把顾客当回事, 为自己一己之利, 损害消费者利益, 必然会遭到消费者抛弃和执法机构查处的双重命运。企业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何谈品牌的价值和声誉?
2、评判优秀企业的价值尺度扭曲, 助长了一些企业的冒险精神
当代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 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干部都十分重视经济发展的成果, 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如何、GDP增长率如何、利税总额多大等都成为考核提拔任用领导干部尤其是各地各级政府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政绩使得一些地方官员在评价当地企业时, 价值尺度扭曲, 认为只要为当地经济发展贡献了较大的GDP, 只要是利税大户就是优秀企业。对这类企业当地政府不仅支持保护, 更多的是演变成“护短”, 执法机关的例行检查和监督, 往往被当地政府主管认为是干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被禁止。这种状况的进一步发展, 不仅导致了蔓延全中国的地方保护主义难以根除, 而且也使失去有效监督的企业尤其是知名品牌企业头脑发昏、蠢蠢而动, 最终利令智昏的为一己之利铤而走险, 做出有损消费者利益的蠢事和傻事!这种教训不仅需要企业去汲取, 更多的还需要各级政府领导干部去汲取、去深思。
3、世界知名品牌企业的做法是中国企业学习的榜样
世界知名快餐业品牌肯德基和中国的许多企业一样同样遭遇了添加剂事件。2005年2月18日, 英国在食品中发现苏丹红, 下架食品达500多种;2月23日,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发出紧急通知, 重点检控进口产品中的苏丹红一号, 以防进入国内流通渠道, 肯德基所属百胜餐饮集团立即要求供应商对相关调料进行检测, 并提供书面确认;3月4日, 北京市有关部门从亨氏辣椒酱中检出“苏丹红一号”, 并确认苏丹红来自广州田洋, 百胜再次要求所有供应商继续排查“苏丹红一号”, 并把重点转向中国国内原料;3月15日, 在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调料中发现了微量“苏丹红一号”成份;3月16日, 百胜要求全中国所有肯德基餐厅停止售卖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鸡腿堡两种产品, 同时启动内部流程妥善处理并销毁所有剩余调料, 防止问题调料回流到消费渠道并通过媒体和餐厅发布中国肯德基“有关苏丹红一号”问题的声明, 并向公众致歉;3月17日, 百胜品控人员在基快富工厂进一步追查苏丹红时, 在生产记录中发现宏芳香料 (昆山) 有限公司提供的含苏丹红的辣粉也曾经在2005年1月12号以前用在部分肯德基香辣鸡翅、香辣鸡腿汉堡和劲爆鸡米花的调料中, 肯德基立即通知所有餐厅停用少量剩余基快富调料, 由味好美的同样调料替代;3月18日, 北京市食品安全协调办公室为了确保市民安全, 要求肯德基将新调料送交该局再次检测, 并且在该局证明不含苏丹红之前, 必须立即停止销售3项产品, 为了配合北京市食品安全协调办公室的指示, 北京肯德基暂停3种产品销售;3月23日, 通过中国国家认证检验机构测试不含苏丹红的新奥尔良调料准备就绪, 该产品三天内在全国陆续恢复销售;3月28日, 肯德基在全中国16个城市, 同时召开新闻发布会, 宣布经专业机构对肯德基几百种相关品项检测, 证实所有产品不含苏丹红, 公司查明所有问题均来自中山基快富公司的供应商宏芳香料 (昆山) 有限公司, 宏芳曾向基快富提供两批含苏丹红的辣椒粉, 这两批辣椒粉中的一部分用在了肯德基的新奥尔良和香辣产品中, 会上, 肯德基宣布了三项食品安全措施, 全力防范今后类似事件的发生。我们从肯德基食品添加剂苏丹红事件的发生到结束, 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呢?
从2005年2月18日到3月28日的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 我们看到了一家世界知名品牌企业在应对类似事件的做法。首先反应是积极的和迅速的, 其次态度和动机是纯正和诚恳的, 没有隐瞒真相, 最后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是有效和老道的。但无论如何评价, 贯穿于始终的主线其实就只有一条, 那就是取得顾客的谅解, 让顾客相信类似事件决不再出现, 让所有的顾客最终明白:诚信是百胜的经营原则, 对消费者负责是企业诚信的基本表现。
消费者是社会人, 不仅对企业产品或服务有要求, 而且对企业行为也有特殊的要求, 尤其是知名品牌企业。2008年发生在中国的世界知名零售商品牌法国家乐福集团的“藏独事件”, 也着实让法国人倍感头疼。不过毕竟是知名品牌企业, 事件发生后, 家乐福与肯德基一样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克服了困境度过了难关, 避免了事态的恶化和一场商业灾难的发生。其中, 2008年4月22日, 法国家乐福集团总裁迪朗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的表示, 让人难以忘怀, 新华网巴黎4月22日电闻是这样的, “抵制奥运会的呼吁是别有用心的行为, 家乐福将尽全力支持北京奥运会。”他同时否认了家乐福支持“藏独”势力的传闻。迪朗说, 奥运会之所以交给中国举办, 就是让中国能够有机会展现其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 他本人就是这些年来中国变化的见证人, 也正是这些变化给家乐福带来了在中国13年来与合作伙伴的共同发展。因此, 家乐福将全力支持北京奥运会, 而且他本人也将前往北京参加奥运会开幕式。对于目前中国一些城市发起的抵制家乐福的呼吁, 迪朗表示理解中国人民此时此刻的感情。他说:很明显, 4月7日奥运圣火经过巴黎时所发生的多起破坏事件是事情的起因, 这令中国人民感到震怒, 并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我希望人们现在能够平静下来, 让奥运会最后的准备工作能在祥和的气氛中进行, 因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是有利于所有人的。在谈到4月7日奥运圣火的传递活动遭到阻挠、某些“藏独”分子竟然把残疾运动员金晶作为攻击目标并几次企图从她手中夺取火炬时, 迪朗对这些暴力行为表示谴责。
世界知名品牌企业在遭遇丑闻事件困扰时的做法, 是中国企业学习的很好的教材。知名品牌企业之所以有着极高的声望、优秀的业绩, 除了有优秀产品或服务之外, 更重要的与他们都能始终坚持顾客就是上帝、诚信经营的基本理念有着重的关系。同样品牌塑造也是如此, 顾客才是品牌永存和塑造其光辉的永久上帝!
五、品牌塑造同样需要企业家才能
中国改革开放30年, 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特殊的社会经济和历史人文环境, 造就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企业家, 中国企业的发展需要这批企业家, 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同样需要这批企业家, 这批企业家不仅曾经创造了企业腾飞的奇迹, 也同样创造了一大批曾经辉煌一时的知名企业品牌。但令人惋惜和不解的是, 一旦这些个人“出事” (自然死亡或受贿被抓) , 企业就迅速衰败, 往日的辉煌很快就变成了过眼烟云。
企业家才能同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稀缺资源, 这是稍懂经济学基本原理的人都知道的。河南春都集团原董事长高凤来, 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仅有几百号职工的洛阳肉联厂的基础上创造了春都历史上以“会跳舞的火腿肠”而红遍大江南北的春都集团公司, 开创了中国以西式灌肠系列产品为主导的新兴产业, 推动了中国食品加工业的历史性变革, 取得了辉煌成就, “春都”品牌也霸气十足。春都最红火的时候年销售额高达20多亿元。然而, 高层领导仅拿2000多元月薪。高凤来曾到省市两级政府申请给予适当的激励措施, 比如股权、年薪制等等, 但始终没有得到批准。去世的时候, 高凤来先生月薪还仅仅2200元。随着高凤来先生去世, 春都集团也迅速衰败, “春都”品牌也随之黯然设色, 尽管衰败的原因众说纷纭。
而同样是河南的另一家企业漯河双汇, 与春都企业性质完全相同。但当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提出改革分配机制后, 漯河市政府很快答复:万隆年薪150万, 其余高管人员让万隆自己“看着办”。随后, 双汇生产车间主任年薪被调整到了30万, 销售骨干年薪达60万。双汇的企业家才能激励机制很快产生效应———双汇得到了迅速发展, “双汇”品牌迅速崛起, 家喻户晓。
褚时健恐怕又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家喻户晓的企业家了。上世纪70年代做了十年小糖厂厂长的褚时健跨入烟草行业, 使云南烟草行业一跃成为国内的“领头羊”, 成为红塔集团云南烟草帝国的创始人。然而, 随着红塔集团总裁褚时健因贪污罪而坐牢, 红塔集团云南烟草帝国也风雨飘摇, 逐渐销声匿迹。
人才问题始终是阻止中国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企业家才能更是如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某一知名品牌的发展和辉煌, 往往与品牌企业经营者的才能, 也就是企业家才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才是企业及其品牌塑造的最宝贵财富。宝洁公司的一位前任董事长Richard Deupree曾说:“如果你把我们的资金、厂房及品牌留下, 把我们的人带走, 我们的公司会垮掉;相反, 如果你拿走我们的资金、厂房及品牌, 而留下我们的人, 十年内我们将重建一切。”
【摘要】举办学术报告会已成为普通高校日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术报告会对加强学术交流与学科建设, 提升学术地位, 促进交叉学科发展, 培养人才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学术报告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学术报告会专家教授经济学分析
为了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提高学术地位和扩大社会影响力, 各高校无一例外的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学术报告 (也称学术交流) 会, 这对传授知识、沟通信息、加强学科建设、加速人才的培养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高校举办的学术报告会大多为邀请知名专家、教授来作报告。学术报告会的好坏关键在于举办方的组织管理与报告人的学术水平、学术界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一方面举办方希望以较小的付出获取较大的效用, 一方面是应邀者为了吸引尽可能多的“注意力”, 使其科研成果这种稀缺资源产生“放大效应”。本文将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 用简单的经济学模型, 探讨举办方与应邀者的决策过程, 分析举办学术报告会中的经济学。对听众收费的学术报告会不列入本文讨论的范围。
一、概念与假说
1、专家教授的概念。
对某一事物精通, 或者有独到的见解的人, 称之为这一领域的专家, 也泛指在某些方面具有专业水准的人的总称。教授多指在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中执教的较资深教师或研究员。有时人们也把专家等同于教授, 教授等同于专家来看待, 在此统称为专家教授。他们都是通过专门的知识和技能获得较高报酬的人。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 专家教授是学术、经济与社会地位的象征, 有了专家教授头衔, 就享受着令人羡慕的津贴与待遇。
2、学术报告会的概念。
学术报告会是指应邀向他人讲述自己研究成果或者作某学科介绍性的报告。应邀作报告的人多数在某一领域中颇具学术造诣的专家教授。
3、几个假设。
第一个假设是专家教授的科研成果是稀缺的, 事实正如此;第二个假设是举办方和受邀者都是理性的人, 各自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行事;第三个假设是举办方和受邀者的信息是完全的;第四个假设是专家教授的学术报告是供给方, 举办方是需求方, 且了解各自的成本与收益。
摘要:企业品牌的塑造是否成功, 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研发能力, 特别是知名企业品牌的塑造更是一个长期努力的奋斗过程, 品牌塑造需要企业家的才能。另一方面顾客才是品牌永存和塑造其光辉的永久上帝, 品牌的价值是源自于产品或服务的价值, 而情感价值则是取决于产品和服务的好坏。
关键词:品牌塑造,品牌价值,品牌困境,品牌出路
参考文献
[1]乔均:品牌价值理论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2]傅雷:世界500强企业顶尖营销理念[M].海天出版社, 2007.
[3]肖明超:品牌价值, 国际知名品牌成功的法宝[EB/OL].中国营销传播网2003-07-15.
[4]吕化周:对市场营销两个基本理论问题的重新思考[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3) .
【中国PX产业发展的困境和前景】推荐阅读: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前景10-23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前景09-11
中国磁性材料产业发展机遇与风险和挑战09-06
中国红酒开发市场的发展前景09-06
浅谈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前景07-12
中国室内环境检测治理的发展前景分析07-21
中国汽车发展前景08-20
中国滑雪旅游产业的SWOT分析06-15
关于中国高尔夫发展前景的调查报告11-17
中国快递行业发展前景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