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管理论文

2025-01-09

新农村管理论文(精选8篇)

1.新农村管理论文 篇一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要求,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以加快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以创建文明和谐村庄为着力点,进一步完善、巩固和发展我镇新农村建设成果,确保达到建设一个成一个,巩固一个,发展一个的目标,推动我镇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任务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只有一步一个脚印,一年接着一年抓,一任接着一任抓,才能抓出成绩,显出成效。

(一)、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要求,全面落实产业发展规划,并确保规划长期有效执行。全镇要抓住高山甜玉米、白术、油茶等优势产业基础,针对农民致富信息闭塞,群众缺乏技术的支持,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全力扶持“一村一品”发展壮大,确保每村有3-5名种养能手和种养大户,协助他们搞好行业协会或种养专业合作社,对他们要“扶上马,送一程”,以点带面,使“一村一品”成为真正的强势产业,让农民从中真正尝到甜头,得到实惠,同时,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为农民增收拓宽渠道。

(二)、围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要求,全面落实村庄卫生保洁和三绿一处理,并确保制度长期有效执行。以“八荣八耻”教育活动为主线,以“三村十星”创评为载体,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新风貌宣传活动,使村民人人树立“争星光荣、无星丢脸”的文明意识,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养。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的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村庄卫生保洁制度,坚决贯彻执行有卫生保洁经费来源,有专人进行卫生保洁,有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的要求,同时搞好村庄绿化。定期开展村庄环境卫生镇、村、组联合督查、检查,并开展“文明卫生户”、“卫生流动红旗”等群众性评比活动,对搞的差得在村民小组大会上予以通报。

(三)、围绕“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落实村庄规划,并确保规划长期有效执行。建房选址要符合规划,放线要履行手续,审批要镇、村、理事会三级签字把关,动工建房要有“两证一书”、交保证金、签订书面合同。对不符合规划、没履行合法审批程序的房屋坚决予以拆除,并要求恢复原貌。

三、工作措施

(一)落实责任、加强考核。各村支部书记负总责,考核结果列入年终目标考评,并与村定员干部的奖励工资挂钩,同时对年实施的新农村点,镇机关每个点派出一名干部作为指导员。

(二)定期检查、严格奖惩。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每季度组织一次督查,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评比,同时评选出每个新村点上文明卫生户和不清洁卫生户,由镇挂点责任人与村干部一道上门挂牌。对第一名的新村点发流动红旗,对倒数第一名的通报批评。

2.新农村管理论文 篇二

关键词:新农村,财务管理,财务制度,监督

当前, 我国部分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混乱, 主要存在制度不完善、公开力度不强等系列问题, 导致农村干群关系日益紧张、矛盾激化, 严重阻碍了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强财务管理对农村改革、发展而言, 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1 推选专业理财人员, 提升民主理财水平

目前, 村级理财人员业务水平普遍偏低, 往往将理财监督的重点放在表面账务上, 只重视查看单据内容, 未对一些支出项目进行科学判断, 大多账务问题未及时发现。因此, 在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时应当通过民主推选的方式寻找专业的理财人员, 注重推选出具备一定财务知识水平的、对农民群众负责的、敢于说话的党员群众。与此同时, 新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中还应当制定出“民主理财人员要积极监督本村的集体财务活动”这一条款, 且民主理财人员还要主动参与到本村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中, 并加大检查力度, 进一步审查经济活动和财务账目, 要敢于否决不合理的开支, 并及时查处那些不真实、不合法的开支。对群众反映的财务问题较多的村落, 政府、乡镇党委、街道办事处和相关部门等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监督这些村落的财务会计及时清理、整顿、解决财务问题, 并公开这些财务问题, 以监督和指导农村开展各项财务活动。

2 建立民主理财小组, 完善村级财务公开体系

要想将农村财务公开制度落到实处, 就必须通过建立民主理财小组来完善农村财务的公开监督体系。 (1) 政府, 尤其是基层乡镇政府, 应当积极建立逐级领导责任制, 充分发挥政府组织的监督作用。 (2) 农村财务管理部门要成立民主理财小组, 并选举出具备一定财务会计知识、品格公道正派的村民进入到民主理财小组, 进一步加强民主理财小组的权威性, 真正赋予民主理财小组实权。 (3) 财务公开是指农村群众应当了解村级财务管理的真实情况。所以, 新农村财务管理不仅要求全体村民要提高自己的参与意识, 更要求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要积极提高自己的财务管理知识水平, 不断拓宽监督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渠道, 如设立意见箱、举报箱、村务公开热线等, 使群众监督脱离形式化, 真正将村级财务管理的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3 制定制度实施细则, 健全村级财务管理体系

村级财务管理部门要以政府发布的相关财务制度、规定等为依据, 制定出与本村财务管理现状相符的、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 具体应当包括收支预决算、民主理财、支出审批、财务公开、财产登记、财务人员的岗位责任等, 争取使农村所有的财务事项在执行时都有法可依, 促使人为因素造成的弊端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 (1) 为了有效避免村级干部发生贪污、行贿受贿、挪用公款、暗箱操作等行为, 只要涉及到村级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出让或工程建设, 就必须要经过村级“两委”会的讨论, 一些较重大的项目还要由全体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经过讨论表决之后才能够立项, 且所有的项目都应该用公开招标的形式向全体村民公开, 禁止产生个别人说了算的现象。 (2) 针对上级部门的拨款、土地征用的补偿款等, 应当由乡镇统一接收这些款项, 之后再依据规定拨付给村级使用, 以有效避免出现收不入账的情况。 (3) 针对村干部, 要建立起民事赔偿制度和过错问责制度等, 一旦村集体因村干部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而蒙受经济损失, 应及时问责当时负责财务管理事项的村干部, 并勒令该村干部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加快完善农村财务管理体系的步伐。

4 设立专门的财务监督队伍, 加强农村财务工作的监督力度

农村财务管理部门在建立制度之后, 就要将制度贯彻落实, 而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的问题。农村的财务会计是财务工作的执行人员, 同时也最直接地接触着村级财务的各项收入和支出, 所以提高农村财务会计人员的自觉监督意识、设立起专门的财务监督队伍能够最有效地将财务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1) 对村级财务管理来说, 乡镇的经管审计中心是最基层的监督机构, 能够快捷、方便、实际地指导并监督村级财务的各个支出项目, 并定期开展审计工作。因此, 我们应从乡镇的经管审计中心选拔人员成立专门的村级财务监督队伍。 (2) 全市的财政经济管理工作是由市农经局负责的, 所以市农经局成立的财务监督队伍可以随机抽查下属村级财务工作, 只要发现问题就严厉追究乡镇及问题当事人的责任。 (3) 设立专门的财务工作调查处理机构, 分别在市、镇设立财务管理投诉站, 公开投诉电话和投诉站的地点, 并严格保密投诉者的身份, 第一时间调查村民投诉的财务管理事件的具体情况, 并将查出结果向村民公开。

5 制定并落实各项配套措施, 促使财务管理工作科学化、法制化

农村经济在快速发展, 农村改革在持续深入, 而各个村落也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财务工作实施办法, 进一步细化收支预决算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支出审批制度、审计财务公开制度、财产登记制度、财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审计制度等, 避免出现有制度却难以执行的弊端。 (1) 针对制度的执行, 财务管理的各级领导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定期考察农村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情, 及时解决存在于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并制定出相应的配套措施, 督促村级干部严格遵守制度, 并将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2) 对村民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加大开展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力度, 建设和谐新农村。针对村民开展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普法教育, 提升村民的法制观念和意识, 从而督促他们提升自己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农村群众只有加强学习法律知识, 才能够提高自己的法律观念, 更好地落实财务管理的各项配套措施, 推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达到科学化、法制化的水平。

6 普及农村财务电算化, 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水平

当前, 信息化、网络化已经成为农村会计委托代理的发展方向, 且在我国经济水平相对较高的农村地区已经取得成效, 配备了电脑、财务软件等, 只是执行的效果还有待提高。为了能实时查询各村的相关财务信息, 我们应当建立市县、乡镇、农村三级财务管理网络, 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监督管理, 将村级财务管理的信息化项目提上日程, 在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基础上实现村级财务电算化。当务之急就是要专门开发适用于农村的财务软件,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拨款等方式给予软件开发企业一定的资金支持, 鼓励它们开发出农村通用的财务管理软件, 推进村级财务电算化的普及。

参考文献

[1]陈文豪.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以浙江省象山县为例[J].考试周刊, 2014 (03) :21-22.

3.新农村管理论文 篇三

【关键词】 财务管理;农村经济

一、做好农村财务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的前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幅员辽阔的农村,人口众多的农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谐农村的标志:农村经济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保持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通过战略性调整不断优化和升级。坚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逐步健全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制度,民事民议、民财民理,集思广益搞好农村各项建设。

二、做好农村财务管理,是新农村改革发展的保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经济,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国家出台了很多农村补贴措施:推行“两个减负、三个补贴”政策;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补贴。这些新的农村补贴形式直观的从农村财务管理中体现,充分体现了党对农民的惠农政策。是否做好农村财务管理,是否如实列支财务费用、项目经费,这直接影响政府大政方针在农村的落实,直接影响农村的经济发展。

三、做好农村财务管理,做好农村集体资产管理

第一,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台账,杜绝村干部擅自出租。尤其是像林木、道路等公益性资产价值大的资源,必须纳入账内核算管理,避免造成账实不符。

第二,强化集体资产的发包、出租程序、手续。

第三,在集体企业改制中,杜绝村干部利用职权擅自出卖和处理集体资产,防止从中牟取私利。

第四,强化集体企业对投资项目的研究和评估,避免造成企业盲目投资而出现严重亏损。

四、加强农村收支资金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单独核算

1.加强对“三农”投入资金拨付、使用和监管工作。农村财务收入范围包括:“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农村企业及多种经营基地发包收入,集体统一经营收入,土地补偿费,扶贫救济款,农村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各种代收、借贷、欠款,农村其它收入等。

2.农村财务支出范围包括:(1)村组干部工资、办公费,农村道路维护费、水毁修复及其它“一事一议”批准的公益事业建设费等。(2)规范财务支出审批程序。农村财务支出实行报销审核制:对于村干部的工资和五保户供养经费,比照财政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工资发放办法,由村委会提出方案,政府统一确定标准,财政直接拨入其工资帐户;对于村办公经费,实行包干制,其具体开支项目,在总额控制的前提下,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报销手续。

3.建立惠农资金公示制。为确保各种惠农资金真正落实到广大农民手中,凡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所有惠农资金,包括粮食直补、粮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公益林补助、农民购置农机具补助、村支部书记补贴等一系列惠农资金在管理和发放中,将国家政策、农户应享受的面积、资金额度等进行公告、公示,做到家喻户晓,接受社会和农户的互相监督,确保按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发放到位。

4.规范专项资金的收支结算和帐务处理程序。村内“一事一议”资金,设专门的帐户(或单独科目),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单独核算,资金必须先进专户,支出由专户划拨,有效防止了逃离监管或监管不力、资金收缴和支出混乱不清等问题。

五、加强农村财务基础工作,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目前农村财务管理不规范,司空见惯,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建设发展,规范财务管理,发挥监督职能,必须做到:(1)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确保会计帐簿设置、登记建全,原始凭证票据统一;(2)落实现金管理标准,所有收入收款必须入账,严格开支审批,严格农村财务报销流程,经办人整理支出凭证要同时署有经办人、证明人、分管领导得签字;(3)加强票据填写管理;(4)加大民主监督力度;(5)严格档案管理;(6)加强非生产性支出管理,不得随意列支费用。

六、培养农村财会人员队伍,严格农村财务工作分岗管理,落实民主理财制度

要加快推进农村财会人员的队伍建设,开展会计法知识、职业道德和农经管理方面的培训,建立长效机制。增强民主理财意识,要健全乡村会计人员的选拔、公开招聘、择优录用、持证上岗制度,凡涉及款项和财务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岗办理,做好财务人员交接工作,以稳定农村财会人员的队伍,保持农村会计工作的连续性。

七、定期做好农村财务审计管理,和谐农村经济发展步伐

4.新农村物业管理的论文 篇四

一、现代物管制度引入山西新农村管理中的必要性

当前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必须依靠内、外源型经济并举发展。而对于一些商业区位优越,处于经济发展初期的村镇,“招商引资”“征地办厂”无疑是打开经济发展局面的一种重要途径。而要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更离不开社会治安的维护与稳定,这正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村容整洁”的基本要求。在新农村建设中引进规范化的物业管理,有利于在短时期内扭转环境与治安的不利局面,尽快在外来投资者心中树立投资信心,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搭建一个和谐稳定的平台,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新农村建设目标。

(一)对村民而言将现代物管制度引入山西新农村管理中的必要性

1.发展物业管理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其中,居住质量的高低是检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果的.重要标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尤其是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现在农村居住的主要矛盾是农村现有的管理制度无法满足农民的居住需求。好的物业管理公司可以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有利农民安居乐业,实现农民住宅资产的保值增值。

2.发展物业管理有利于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和今后我国相当长一段时间就业形势会极为严峻和复杂,就业需求也会十分强烈,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务工使在农村居住的都是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而农业的机械化发展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使更多的农民面临工作需求。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物业管理,做好物业管理工作需要大量的保洁员、保安员、水工、电工等,这些工种只要农民愿意干,经过培训都可以满足物业管理公司的需要。引入物业管理模式,能够为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作出重要贡献。

(二)对物业企业而言将现代物管制度引入山西新农村管理中的必要性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发展战略,这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随着农村经济产业的转型,农村的管理模式与生活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其间蕴涵着物业管理的广阔市场。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后可以为物业公司提供广阔的市场,有利于物业企业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效益和企业影响力,创建企业品牌。

二、新农村管理中引入现代物业管理制度的可行性

1.农村居民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诉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广大农村地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现代化新兴居住小区替代了农村原有的破旧分散的庭院式村居。同时伴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对住房需求也逐渐由有房住改变为有人管自己的住房;新建的高层居住小区也需要有专业的公司对房屋及附属的配套设备实施进行管理、维修、养护;农民也需要有专业的公司实现对公共绿地和环境的管理。而这些物业公司都可以满足,所以在农村引入物业管理模式的主观条件也已具备。

2.镇、乡领导强烈的为民办实事宗旨意识诉求

山西农村的治安管理一般由村民自发组建的联防队管理,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进行群防群治。但是,由于劳动力大量转移导致人员无法满足需求、现行的治安管理设备设施由于队员缺乏专业技能和素养无法使用,原始的村民安全管理模式已经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农村治安环境;尤其是面对大量的外来人口,以及日益复杂的车辆安全管理和消防隐患,只靠村民自治,显然缺少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安全设备实施不会使用和管理,治安问题尤为突出;由于缺乏专业管理,很多公共设备设施被破坏事件经常发生,故障且不懂如何使用处于常态;环卫设施缺少或不会使用,保洁没有相应的标准和流程,村民不去保持等造成卫生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总体来说,传统的农村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严峻的农村现实需要创新管理体制来解决。

3.现代物业管理市场在农村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5.新形势下农村土地管理亟需加强 篇五

——驻村入户一周“三体验”调研报告

根据镇党委开展“驻村入户一周、当矿工一天”进行“三体验”活动的要求,我到所挂钩的栗树坪村委会进行调研。通过驻村入户、民情恳谈等形式,走访了20户群众,重点了解农村土地管理方面的情况。

一、栗树坪村委会基本情况

栗树坪村委会地处后所镇东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17 公里,到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县31.7公里。东邻贵州,南邻贵州,西邻迤后所村委会,北邻庆云村委会。辖大栗坪、海土、小栗坪等9 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447户,有乡村人口5960人,其中农业人口5960人,劳动力289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600人。全村国土面积 27.83平方公里,海拔 2080 米,年平均气温 17.5 ℃,年降水量 150 毫米,适合种植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5022亩,人均耕地 1.14 亩,林地35001 亩。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9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二、三产业为主。

二、调研工作开展情况

我于10月中旬进驻栗树坪村委会共5天,深入20户群众家中开展“驻村入户”调研。亲切地和群众交谈,了解群众的 生产生活、存在困难、最急需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等,并与村组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农村致富能人和30多名群众代表开展民情恳谈活动,重点了解农村土地管理方面的情况。

三、当前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大家都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不但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是农民最大的利益所在,也是农村最大的稳定因素。搞好农村土地管理,珍惜、保护、利用好农村每一寸土地,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明确界定和保护农民土地权利上取得巨大进展,市场机制在土地资源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对耕地的保护政策和措施不断强化,政府对土地利用的调控能力不断提高,土地的法律框架也逐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但是,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地矛盾的愈加突出,农村土地管理也呈现出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调研,当前农村土地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

1、政策落实没有到位,依法管理土地措施乏力。一些地方和少数部门没有正确认识和对待农村土地问题。有的土地承包后忽视和放松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工作;有的频繁调整农民土地,强行收回承包地进行高价发包。同时,监督机制不健 全,依法管理土地措施乏力。虽然当前农村初步形成了人大、政协有效监督,有关部门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土地管理工作的格局,但管理配套措施跟不上,尤其是对土地使用违规问题处罚力度较小。

2、土地流转不够规范,科学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土地流转存在无序性和无偿性,操作程序不规范、流转中介不健全、流转中政府定位不当等问题较为突出,没有有效地建立起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流转机制。政府职能转变不及时,信息引导、技术指导、资金扶持土地流转开发等社会化服务跟不上,科学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违规征占矛盾突出,闲置土地问题严重。土地征占用存在强迫命令和不当行政干预问题,土地征占用补偿价格偏低,有的甚至无偿占用集体土地;土地征占用补偿资金拨付管理体制不理顺,不能定向使用,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就业问题难以保障。个别单位受利益驱使,多征少用、早征迟用或征而不用,造成了一定的土地闲置浪费。

4、宅基地的流转无章可循,扰乱正常用地秩序。“一户多宅”、乱占地建房、抢占耕地建房、多占地建房的现象盛行,政府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旧宅基地的收回及其具体规范没有法律明确规定。宅基地空置、几代多宅等造成宅基地严重浪费;新农村建设中,盲目推行农宅公寓化,耕地保护将面临新的考验。

5、土地违法花样迭出,土地执法现状堪忧。少数基层干部法律观念淡薄,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以租代征搞建设;乱占滥用出售农村集体宅基地,以及土地用途规划,私建滥用农村住房。调查后认为,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现象:一是未批先建,少批多建;二是非法批地,非法圈地;三是私搭乱建,违章建房;四是协议出让,私自买卖;五是非法占用,破坏耕地;六是征地补偿,截留挪用。由于管理不严,行政不规范,执法力度不大,特别是历年来各乡镇对一些违法用地问题处理不规范,以罚代拆、一罚了之的现象比较普遍,给制止违法占地行为带来了负面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6、涉土信访居高不下,办案不力影响稳定。土地信访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土地信访基本集中在这几方面:一是征地补偿款的问题;二是村干部顶风违纪预收地皮款、私卖土地的问题;三是少批多建(占)的问题。对待信访问题,部分基层干部不配合,互相推诿,甚至采取回避的态度,使土地违法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诱发重复上访、越级上访。

7、农村村庄缺乏规划,建房无统一规划。造成村庄建设布局畸形发展,因无统一规划和及时引导,当前农村建房大都是在向村外基本农田扩展。迁到新居后,村中老房闲置,逐步形成一种村外新房环绕,村内老房无人居住的“空心村”局面,这种无统一规划、设计不合理的村镇建房布局不仅吞食大量基 本农田,而且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一些农民建房,不考虑日后的粮食生产,选地势平坦,交通方便的好地,好地(基本农田)成了农村建房的“风水宝地”。

四、分析解剖存在问题的原因

1、干群惜土如金意识淡薄,认识存在偏差。首先是一些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对“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的重要严峻性、对土地管理的禁止性规定和案件的审批程序知之甚少或警觉不足。还有些干部法治意识淡薄,“为公不算违法“的思想根深蒂固。因此,置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于不顾,对违法用地不在乎,不怕查。其次是村民对于农村土地管理、使用的相关法规政策知晓度低,为村组干部土地违法行为提供了便利。很少有村民能够清楚地掌握农村土地审批(特别是宅基地的审批)、土地征用补偿、土地用途管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制度与规定的内容或程序,有的村组干部往往还打着兴办公益事业的旗号,村民对村组干部的违法行为不能做到有效监督、及时反映,延误了案件查处的最佳时机。再次是村民法律意识淡薄,在违法用地上搞“平均主义”。许多村(居)民存有“农村房前屋后搭点建点不算什么”、“家家户户都有违法用地,要处理大家一起处理”等思想,认为违法占地建房“合情合理”。很多土地违法行为往往被冠以“经济发展”、“特事特办”的名义受到了不应有的保护。

2、国家在立法层面上,忽视了对农民财产权的保护。现行的农村宅基地管理法律制度,无论已实施的《物权法》,还是过去的法律法规,均忽视了对农民财产权益的保护,房屋作为农民财产的主要部分,由于受宅基地制度的制约,其抵押、转让、继承均受到很大的限制。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人为地将农村房屋买卖从大市场中分离出来,缩小交易范围,限制交易主体,导致交易价格的降低和交易量的减少,这一做法本身就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限制了农民的融资手段。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加大了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这种状况不利于农村社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更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3、非法圈地、盲目征地及集体土地非法入市等行为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极大地获取这部分利润。用地审批程序繁琐,效率低下。目前,建设用地审批上需要经过层层政府把关,经历较长的过程,当审批时间与投产时间发生矛盾时,一些地方政府往往迁就投资商,未批先用的问题就产生了。

4、农民生活的富裕削弱了对土地的依赖。近几年来,随着开放搞活的经济政策,大批农民通过第三产业,如进城做工、办乡镇企业、做生意等来发展经济,造成非农业生产收入的巨增,而直接从土地上获得的经济收入比例下降,这样造成一些农民可以不依靠土地而生活,削弱了千百年来农民与土地形成的依赖关系。一些农民无视国家法规政策,就是农民建房,也 不再把土地视为自己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地的多少对自己的生活影响不大,对土地失去感情,造成对土地的不珍惜。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它不仅对土地资源配置及其效率具有重大影响,而且对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影响。为此,经过调查分析,认为当前应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各项土地制度,以推动农村土地管理工作上水平。

1、建议进一步健全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应进一步强化用途管制,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一是层层落实责任,增强保护耕地的法定性和强制性。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应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负总责。二是完善占补平衡等制度。耕地实行先补后占,不得跨省区市进行占补平衡,要防止只占不补、先占后补、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的现象发生。三是在全国范围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对承担耕地保护任务重、基本农田保护数量多的粮食主产区,由国家探索建立补偿机制,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地方政府特别是广大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2、建议强化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家庭承包制的推行,实现了集体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农民对稳定土地产权关 7 系的愿望非常强烈,必须依法保障农户享有的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完善土地承包权权能,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要认真做好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着重抓好落实土地承包期不变政策的完善工作,确保承包期限、地块、合同、经营权证书“四到户”。积极推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政策,严格土地小调整程序,除依法进行必要的调整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整农户承包地。同时,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监督管理。

3、建议以推动土地规模经营为重点,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服务土地流转。同时,要逐步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一是坚持原则,引导流转。在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在流转的方向上从自发、零星、无序、无偿流转向连片、集中、有序、有偿流转转变;在流转推进上从行政手段配置土地资源到行政引导、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为主转变;在流转目的上,从主要解决人地矛盾,用于粮食生产,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转变。二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流转。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措施,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服务,全力搞好土地流 转指导、合同签订及跟踪服务工作。三是完善机制,规范流转。要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介机构,建立农村信息储备库和土地流转市场,推进土地流转市场化。依法规范流转合同,严禁强迫农户流转土地或截留、挪用农户流转收益。

4、建议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这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的重大政策导向。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进入市场,与国有建设用地享有平等权益,有利于形成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土地价格,建立与城镇地价体系相衔接的集体建设用地地价体系,促进土地在竞争性使用中实现更合理的配置。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是规范土地市场的需要。由于缺乏规划指导和法律规范,大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自发、盲目进入土地市场,造成违规项目不断出现,规划指标屡遭突破,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很难有效控制,正常的土地市场秩序受到干扰。规范集体建设用地交易行为已成为今后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5、建议改革征地制度,切实保障失地农民权益。要严格区分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明确界定政府土地征用权和征用范围,只有公益性用地才能采用征用的办法。对经营性建设用地,不宜再采用征用和“一次性买断”的做法,应学习广东、上海等地经验,采取租赁或土地入股经营的办法,使农民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完善土地补偿机制,适当提高土地征用补偿 9 标准。对被征用的农村集体土地,按规定及时足额给予补偿。要采取失地换保障、培训促就业的方式,切实解决好失地失业农民的安置问题。

6、建议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建立统一的农民不动产登记制度。要严格执行农村一户一宅政策,控制超标准建房。应在坚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的原则下,合理引导农民住宅相对集中建设,加强对“空心村”用地的改造,盘活用好农村现有宅基地。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调剂为建设用地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纳入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并优先安排满足集体建设用地需要。农村宅基地作为一种重要土地资源,是国家为保护农民的利益和基本生活居住权利而实施的一种特殊制度安排。农民期望享有对宅基地更明确的财产权利。为此,建议建立统一的农民不动产登记制度,加强对农村宅基地使用和流转情况的监管。建立统一的农民不动产登记制度,流转中要加强农村宅基地的变更登记工作。要明确登记发证中的相关政策界限,妥善解决好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中超占面积、一户多宅等遗留问题,加快农民集体土地确权和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步伐。

7、建议进一步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农村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反哺农业、反哺农村、反哺农民的“民心工程”,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催化剂”。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通过对农田特 10 别是基本农田整理,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田生产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可以有效改变传统的农用地利用格局,扩大经营规模,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通过改造旧村庄,归并农村居民点,可以有效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

6.新农村管理论文 篇六

强化村级财务管理 构建和谐新农村

作者:吴旭东

来源:《财会通讯》2009年第06期

一是规范村务公开,坚持民主监督。将推行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工作作为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重中之重。为确保这一工作的质量,首先,应抓好学习活动。专门组织由各村支书、主任和乡分工干部参加的专题培训班,让他们了解和掌握村务公开的具体要求。其次,抓好规范化操作。各村对照规范化的标准,建立了标准的村务公开栏,实行以张榜公布为主,书面、广播、会议公布为辅的多种公布形式。并严格遵循民主理财监督在前,核实、公布在后的公开程序。再次,抓好问题处理。解决各村历年来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问题,消除了干群隔阂,改善了干群关系,绝大多数村干部重新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有力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二是开展内部审计,强化财务监管。从农经中心抽调专门人员,成立审计小组,对各村实施就地审计,对群众反映的村级不良债务、财务收支、社会事业抚养费征收、堆堤发包收入、电话费报支、接受社会捐赠的资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发放到村到户的各项补贴资金和物资、一事一议筹资使用等敏感问题,开展了专项审计。并对审计出的问题及时作出处理意见。通过审计,为集体挽回极大经济损失,并对有关违纪人员进行了严肃查处,有效地遏制了乱支乱报以及侵占集体资产现象地发生。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夯实工作基础。乡党委、政府在全乡建立了村账乡记、村财乡管、村级财务收支预决算、民主理财、村务公开、资金支出报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审计及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集体资产管理、村级债务监管等十项财务管理制度。全乡对资金报支审批制度作了改革,改过去由村支书或村主任“一支笔”审批为村支书、村主任“两支笔”共同审批。对村级办公用品的购置,实行由乡农经中心统一采购制,有效地控制了村级非生产性支出的加大。对村务公开档案管理,各村做到“五有”:即村村有专室、存放有专柜、资料有分类、查询有登记、保管有专人。对村级不良债务,乡政府要求各村从实际出发制定了清偿债务的具体计划,实行对村级借款监管考核,坚决杜绝新债的发生。

7.新农村建设档案分级管理措施 篇七

一、加强乡镇机关档案工作

《档案法》明确规定了乡镇政府对基层村民自治组织档案工作具有监督指导的职责, 从法律上明确了其主体地位。为此, 乡镇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各行政村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档案, 实现档案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目标。第一, 完善档案管理机制, 明确责任。实行“双纳入”制度, 即将档案工作小组纳入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 将档案工作纳入镇 (乡) 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范围, 以统领本乡镇的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纳入机关档案工作小组职责范围, 实行主管领导负责制, 全面负责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工作;乡镇机关档案员要履行其监督指导职责, 尤其要加强对与新农村建设相关的业务科室的监督, 确保各类业务档案齐全完整。第二, 健全工作制度, 坚持按制度办事。对档案的收集、立卷、归档、整理、保管、鉴定、销毁、利用以及移交等工作, 都要制订规章制度并坚持执行, 做到工作有章可循;对不易操作的规章制度要进行修订和完善, 以保证档案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第三, 定期培训村级档案人员。定期对村级专 (兼) 职档案员进行档案业务知识培训, 或通过以会代训形式进行指导, 使他们了解新农村建设进程和档案工作发展动态, 掌握必要的专业业务知识和技能, 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和责任感。

二、提高村级档案管理水平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 对村级档案做好归档管理, 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第一, 村级档案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中发挥保障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形成的许多村级规划档案[包括村庄规划、农地 (田) 保护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和农业基本建设档案是组织实施村庄建设、修建道路、桥梁、疏通河道和农地 (田) 基本建设的依据, 从而使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农地 (田) 、实行农村基本生产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成为可能。第二, 村级档案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发挥保障作用。通过收集整理农业科技、农机技术档案, 建立农务档案和农业示范园区、特色农业档案、种植大户档案, 并为广大农户提供利用, 可以提高农民的现代化管理素质,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第三, 村级档案在确保土地经营权益中发挥保障作用。第二轮土地承包档案、土地经营权流转中所产生的合同、协议、权属变更等档案, 是确保广大农民土地经营权益的主要凭证。第四, 村级档案在实行村级集体资产有效管理中发挥保障作用。村级财务档案、固定资产档案、产权产籍档案是村级集体资产进行有效管理的依据和凭证, 能有效反映村级集体资产的重量和管理水平, 有利于村级集体资产的增值保值, 促进财务管理的规范化运作。

三、开展民营企业建档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民营经济出现了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加强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 是现代经济条件下对民营企业提出的新要求, 它对于推动民营企业生产规模, 产品上档次管理上水平, 以及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素质和竞争能力, 避免和抵御各种风险, 推动企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树立企业的档案观, 必须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一是管理意识引导。民营企业的档案意识只有植根于宏观管理观念的土壤, 才可能生长发育。因为档案管理本身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 而档案又为企业的各项管理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忽视档案工作, 民营经济的管理便成了无本之木。二是逆向思维引导。我们很多时候无法正确估计出档案到底为企业产生了多大的直接效益, 但却能从反面告诉企业主, 没有完善的档案管理, 民营经济的发展就会留下致命的管理漏洞, 滞后的档案工作就会成为制约企业整体效益的关键性制约因素。因此, 做好民营企业建档是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当务之急, 要加大宣传力度, 想企业所想, 使民营企业建档工作成为企业的一个自觉举动。

四、推进农村经济合作社档案工作

农民专业合作社档案是农村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档案意识, 可通过培训等形式, 宣传档案的重要性, 提高农民的档案意识, 把档案建立起来, 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有条件的合作社要建档室, 没有条件的也要建立专柜, 确保各类文件材料齐全完备, 安全妥帖保存, 使之在维护农民自身利益和经济效益方面, 起着靠得住的保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敏.加强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J].兰台内外, 2012.1

8.新农村管理论文 篇八

关键词:新形势下;农村小学;学校管理;新路探索

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是国家各项事业接班人的培养基地,也是先进文化创造和传播的重要基地。抓好学校管理建设和谐校园,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探索出一条农村小学管理的新路子,势在必行。

一、农村小学的管理工作校长是关键

教育界流行这样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在学校管理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功能。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具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一位真正好的学校校长,不仅要有管理意识,更要有正确的领导意识,更要具备公仆意识。这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小学校长要懂领导,善领导,更要具备领导意识。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校园,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同事关系。总之人与人之间要和谐。在学校中,人和人之间,事和事之间,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这就需要领导做好协调工作,做好同事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把一切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使机构和机构之间,彼此配合;人和人之间,通力合作;事和事之间,互相促进,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校长要真正发挥和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只有在工作中重视协调,善于协调,为学校师生员工提供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才能使全体人员在愉悦的环境中,上下一心,形成一种合力,献计献策,共同把事情做好。

二、学校要树立教学的中心地位

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都是学校育人工作中一项最经常、占用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大、内容最广泛的活动。坚决反对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形式化,要求教师平时课堂教学要有新意,不要总是老一套。在课堂教学上,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彼此相互讨论交流,重视合作方式的学习。为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提高教学授课水平和教学效率,我们对教学常规检查、质量检测、校本研究、骨干及课改典型教师的培养、教师的基本功、各种教学活动及竞赛活动等常规性的内容进行有效实施。为此,我个人认为,校长除了管理外还不能脱离教育教学一线。假如只做管理脱离一线,对于教学管理只会夸夸其谈。因此,我想作为校长还应该做教改、创新的尖兵。这样才能有效、深入的带领和推动教改。走出自己符合本学校实际的一条教改之路。

三、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应思想素质高、业务精湛。这样的教师队伍也是学校管理的关键。学校的一切工作以及效果全依靠于所有教师,要更好地发挥主导功能,教师必须有较高的素质。教师素质,包括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德育知识、心理学知识、德育渗透的技能技巧等素质。俗语说:什么样的将,带出什么样的兵。因此作为校长要以身为范,严格要求自已。这样才能带动和影响教师;而教师在学生面前更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还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优秀的班主任队伍是使学校管理取得成功的保证。班主任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着班集体的形成和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为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和灵魂,是班集体的创造者,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接触时间最长,距离最近的人,又是对学生影响最深、最大的人,也是学校和家长沟通的桥梁和窗口。如果每个班主任都带好了各自的班,那么,整个学校无疑就是一所好学校。

四、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现在的教育是以孩子为中心。同时现在学校的管理更是以教师,学生为主题,也就是说以人为本。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互利、信任的基础之上。人本管理和传统的以技术为本,以资本为本的管理模式的个性为中心论文联盟www.LWlM.cOm的管理,而不是简单地以人为中心。学校管理的对象是人,应该由人出发,以人为本。作为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人本管理就是使每个人能充分施展才能,通过双方的配合,将组织中的成员培养成技术加管理型人才。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是学校管理中的“题中应有之意”。按照现在的教育理念,对青少年要做到先理,再疏导,再教育。使孩子明白其内涵。关注师生需要,把师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极大地激发全校师生参和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除加强对师生日常行为的规范,还要加强对教学环境的改善。学校管理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在日常管理中要注重管理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要想实现管理的绩效,就必须关注人的发展,将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目标进行有效的整合。

五、创建和谐校园教学相长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征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个体。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能否得到诱发,直接取决于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感到宽松自由,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只有了解学生、保护学生,才能创设出使他们乐学的情境,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欲望。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的教,也有利于学生的学,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通过课堂教学师生交往、课外活动等不同方式,把社会价值转化为儿童身心发展水平相符合的行为规范,形成尊重、关爱、公正、有序的校风、班风和学风,构建师生共同的道德价值体系和精神生活,学会自尊、自爱、诚实守信、友谊、宽容和关爱。这种现实的、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可以渗入他们的心灵,起到比说教更好的教育效果。

上一篇:企业招聘面试下一篇:抄作业检讨书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