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汇编语言

2024-07-31

课程设计汇编语言(精选8篇)

1.课程设计汇编语言 篇一

c语言课程设计设计报告

C语言是一门通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应用广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c语言课程设计的设计报告,欢迎大家的阅读。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及侧重点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其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应能直接上岗,具有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因此,加强实践性课程教学,对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我院为贯彻《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课程,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课程对应的课程设计改革。目前,我院按照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教学规律,构建了实践教学三层次四环节的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三层次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拓展、综合创新,四环节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设计和课外实践。“C语言课程设计”是我院信息类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设计,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结束后的下一学期进行,历时2周,40学时。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动手、动脑、独立实践的机会。

21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美国项目管理专家约翰·宾认为:“项目是要在一定时间里,在预算规定范围内需达到预定质量水平的一项一次性任务。”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或制作一样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的工作任务。在技术领域,很多小产品或一些复杂产品的模型都可以作为项目,如:在信息类专业,可以开展微机组装、网站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局域网构建、单片机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等项目;在电子类专业,可以开展报警器、LED、门铃、家电组装等项目;在商业、财会和服务行业,所有具有整体特性并有可见成果的工作也都可以作为项目,如商品展示、产品广告设计、营销策划等。

22项目教学法的基本特征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3个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项目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实践性。项目“源”于企业,项目的主题与真实世界密切联系,由浅入深,选择的项目具有典型性、实用性。

自主性。提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和展示形式的决策机会,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发展性。长期项目与阶段项目相结合,构成了实现教学目标的认知过程。

评价特殊性。项目型教学的评价注重学生在项目活动中能力发展的过程,测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活动各环节的表现及作业质量,避免了传统的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弊端。测评可以采用自评、小组评、教师综合评等方法。教师只有明确并抓住项目化教学特点,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31教学内容为了更好地开展课程设计教学,经过多次实践和摸索,总结出学生在具体实施项目中一般存在2个方面的知识不足:

第一,在教学内容上,由于前导课程在教学上受学时影响,很多教师对指针、结构体、共用体和文件基本操作的知识介绍不甚完善、系统,更难谈上辅以实例加以消化。对此,针对学生在这些知识点上的掌握程度,利用4~6个学时,实施区别式的、辅导性的、实例化教学。

第二,学生对项目管理知识知之甚少,针对此情况,采用2个阶段实施有别于常规教学的补课行动。第1阶段为项目准备阶段,利用2~4个学时,安排曾经做过项目且做得比较好的学生,现身介绍项目的准备工作、项目实施过程要完成的工作、项目验收及作业提交的工作等。在学生介绍中,教师穿插讲解,辅以点评。第2阶段为项目实施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发生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直到学生弄懂为止。

32教学要求切实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要求学生做到以下3点:第一要做到“学有三备”,即:在项目实施前做好知识储备,在项目实施中做好安全防备,项目结束时做好被评准备。第二要写好“三书一报告”。“三书”即每个项目组要做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一报告”即人人都要做课程设计报告。第三要做“四自”参与者。“一自”即自律,要求学生自觉履行学生守则和项目实施有关规则,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实施点名制度,若无特殊原因,有5次旷课者自愿以重修论处;“二自”即自尊,要求学生尊重知识、尊重学习规律、尊重项目组成员、尊重教师、尊重自己;“三自”即自信,要求学生相信自己能够按时、按量、按质完成工作内容,遇到困难时,沉着、冷静,理性地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四自”即自强,要求学生不满足自己已有的成绩和以往与课题项目组共同取得的成绩,用创新和超越的思想,做出比以前哪怕是前进一小步的事情。同时也要求教师做好相应的工作,如做好项目整体规划、精心准备、努力激发学生参与行为、为人师表、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多分析、精点评等。

33项目实施进程项目教学法是一种生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既不能生搬硬套地利用一个时间标准,又不能影响项目实施的整体进程,因此对时间的灵活处理是非常关键的,也是值得商榷的。

34明确项目内容,帮助学生立项立项首先要审题。当学生拿到项目列表时,最不能忽略的问题,就是提醒学生审题。审题恰当对学生以后开展各项工作是关键。审题时,学生首先要考虑自己的长、缺处,做到扬长避短,也就是说审题就是学生自己审自己完成该项目有多大的能力,有没有信心。只有学生明白自己,才可以避免以后实施项目过程中走弯路。同时既要建议学生在组建项目组时,考虑所在组的其他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又要尽量避免使被学生认定的差等学生没人愿意与其组合,而成绩好的学生又抱团的现象发生。

根据近几年带课程设计的经验,关于如何合理选择项目,建议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以下4个因素,协助学生做好选题:

规模。项目规模太大会影响项目的完整性,项目规模太小难以体现课程的实践性。

难度。项目难度一定要适中,既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不能影响学生的自信心。

实用性。项目的选择应该是现实世界真实的工作任务,具有一定的现实和实用性。

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选择项目时应考虑其趣味性,让学生有更大热情投入项目。

2.课程设计汇编语言 篇二

一、《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 相应的教材内容单一陈旧,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我国所有高等院校相关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的相关配置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 其硬件教学中有些相关教材内容与计算机的发展现状不相符, 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在某些新开发的汇编得到广泛使用的时候, 大多数学校的相关专业的汇编语言教材依旧还停留在以前的版本中, 跟不上实际的发展进程。

2. 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对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是高校计算机、通信、电子以及自动化等相关专业课程中的基础课程,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对《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大多时候得不到学生以及教师重视, 对其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且, 大多数老师在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受到相应教学的课时以及大纲限制,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于偏重对具体指令的相关应用以及功能的讲解, 从而缺少了对各个课程之间的特点串联。这样的问题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充分的调动, 从而导致学生对正确的学习方法不能很好的掌握。

3. 教学方法偏差, 教学手段存在缺陷

在对《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其在相应的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从而导致一些编程中非法指令经常性出现。而且, 教师在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教学手段太过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就通过多媒体对课堂内容进行讲解。在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的运用虽然存在直观生动以及信息量大等相关优势, 但其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惰性。

二、对《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相应的问题进行改革

1. 加强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在对《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进行教学之前, 对其相应的重要性进行讲解, 从而使学生对汇编语言的具体特点进行充分掌握, 对汇编语言相较于高级语言的具体优势进行具体明确, 使学生对其在应用领域中必要性有充分的了解。在对《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进行学习的过程中, 要注意对其实用性的具体教学, 使学生能够做到对具体知识的学以致用, 注重对教学内容相关知识点的训练和拓展。另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还要注重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宽, 从而使学生在对汇编语言的学习兴趣得到相应的提高。

2. 采用多样化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对《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进行学习的过程中, 想要对相应的指令进行掌握, 就要对其相关的寻址方式进行具体的理解和掌握。在对汇编语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由于其相较高级语言而言, 没有足够的易读性, 不容易学生的理解, 所以, 在教学的时候要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 从而使学生在对其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得到最大的提高,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使其对汇编语言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容易清晰地掌握。

3. 增加实践环节, 提高学生具体的实践能力

在对《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进行学习的过程中, 对学生具体动手实践课程进行加强, 使学生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具体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际动手过程中学习实践理论, 使实践与理论达到很好的结合, 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其中, 在实践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对具体实验内容的控制, 对实验的重点着重突出, 避免实验的时间太过漫长。除此之外, 还要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多多参与相关实践项目, 在一定程度上为他们提供一些参与实际研究项目的机会。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 我国对高等院校教育水平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 计算机的相关配置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作为计算机、通信、电子以及自动化等相关专业课程中的基础课程, 其硬件教学中有些相关教材内容与计算机的发展现状不相符, 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为了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性以及实际动手能力, 对《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相应的提高和改善, 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其课程中相应的知识内容进行更清晰精准的掌握。

参考文献

[1]陈燕俐, 许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10 (04) :193-194.

[2]李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3, 15 (08) :197-198.

[3]陶雪丽, 郭凤英.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 25 (01) :192-193.

3.课程设计汇编语言 篇三

关键词:语言艺术;高职院校;口语表达;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6-0144-02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关于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综合发展道路”的总方针的确立,以及高校学生就业难等问题的出现,各大高职类院校将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劳动职业素质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高职类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要充分考虑人才要面向生产,面向基层,面向一线岗位,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高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目前,在我国高职类院校的文秘专业普遍开设《语言艺术》类课程,目的就是要培养和训练学生形成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使之具有良好的语言交际素养,但就部分学生教学效果来看仍然有待提升,因此本文就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实施等方面内容与同行进行广泛探讨。

一、课程定位

《语言艺术》是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在多年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对文秘工作岗位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而开设的课程。具有极强的职业性、技能性和可操作性,是高职类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之一。是文秘专业普通话学习的延续,为后续《秘书实务》《公文写作》《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提供必备的职业技能基础。同时,《语言艺术》课程的定位还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对象为90后学生的实际特点,情感丰富,思维活跃,自立意识强,但作为高职类院校,则教学对象具有普遍知识素养较差,厌学逃学,功利目的强,有些行为不被主流文化所接受,容易受颓废思想的干扰等特点,在口语表达中多表现为:不愿沟通表达,一旦表达则大多随意性强,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缺乏最基本的把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基本素质和口语交际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立足根本,扎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

根据教育部对高职类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高职教育是以适应职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根据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需要和就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就业职位为企事业单位的公关、内勤、销售等工作,所以课程总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通过反复的有针对性的职场模拟情景实训,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场口才风范,灵活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具体目标安排如下。

1.知识目标

学生系统學习口语交际的基本理论,重点掌握日常语言交际艺术和秘书日常事务处理的语言艺术,强调知识的基础性、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以使学生具备语言表达中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2.能力目标

首先,能够合理运用有声语言发音技巧和态势语,做到能朗读,会演讲。其次,能够灵活运用日常交际语言艺术进行沟通和交流,合理运用称呼、介绍、赞美、批评、安慰、拒绝等艺术。再次,掌握秘书听话理解和话语传递技巧,培养一定的公关,管理和内勤工作能力,做好上传下达工作。

最后,掌握秘书日常事务处理的语言艺术,做到能拜访,能接待,能调研,能访谈,能电话交流,能做会议主持等工作。

3.素质目标

在素质目标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具有秘书工作者的风范,使学生具备在一定的秘书工作场合,能够选用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出色完成秘书工作的基本职业素养。

三、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语言艺术》是文秘专业的基础课程,承载着心理质素培养和能力培养的双重任务,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的有效途径,是文秘人员职业素养的外在体现。在课程设计的理念上充分考虑到秘书工作人员内外兼修的需要,从秘书工作的实际出发,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线,学生为中心,就业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主,理论讲授为辅;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使学生通过模拟交际实训,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2.教学内容的选取及依据

课程在内容选取上充分考虑到高职类学生口语表达提升的需要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既要学生掌握较为完备的语言知识,又要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强调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实训内容的职业适应性,立足于学生开口能力的培养和心理素质的调整,激发学生对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视程度,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能力诉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恰当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共安排36课时,其中理论学习16课时,情景模拟实训20课时。

3.教学模块的分配(学时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安排等)

四、教学实施

1.教学方法的选择

高职课程应加强实用性的导向,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转移,本课程主要采用“案例导入—知识讲授—技能训练”的方式,通过案例导入法,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语言艺术的“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强大魅力,通过案例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学生表达的兴趣;通过技能训练,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变为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和谐统一,教学中根据高职类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需要,着眼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发展和提高,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以训练为主线。众所周知,口语交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形成是依靠长期有效的训练形成的,所以在教学中笔者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训练的过程中注重专题模拟实训与综合模拟实训相结合,讲究语言技能的灵活、综合运用,达到综合能力培养的目的。专题训练选择朗诵、介绍、称号、提问、赞美、批评、劝说、电话交流等内容,在综合训练中选择演讲、辩论、拜访、接待、调研、会议主持、推销、求职等内容。训练中不僅要关注语言效果,更要关注语言细节,把握好语言交流的每一个细微环节。

其次,教学情境职业化。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实施过程,应注重教学的开放性,在实训环节中,加大职场情景模拟训练力度,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实际需求,教学中注重职场口才技能培养,通过虚拟的职场情景模式,培养学生特定的职场口语风范。在进行情景职业化方面,还采取了在实训基地进行具体实践的方式,文秘专业的学生在学校的实训基地实习一年时间,通过系统的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采用的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

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应加强考核的开放性,不能简单地拘泥于试卷的书面考核,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应注重把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把知识与能力结合起来,把想和做结合起来,把课堂与岗位结合起来。《语言艺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加重视交际能力的形成,坚持知识,能力,技能并重的原则,在成绩评定方面以多样化考核为主。评价方式以课堂实训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由“平时考查+专题模拟实训+综合模拟实训”三方面共同构成,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五、课程特色

本课程的设置与实施以职业教育为导向,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以案例导入为切入点,进行多次模拟场景训练;训练中以专题模拟训练与综合模拟训练相结合,选用的情景案例大都来自真实的秘书工作案例,实训环节更加贴近秘书工作的实际,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模拟语言表达环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努力方向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积极创建学生实习实训的平台,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知识传授与交际能力一体化,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法,增强学生表达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努力提高语言艺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念明.秘书实用口才[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4.C语言课程设计报告 篇四

1.实验题目:职员信息管理系统

2.数据结构:整型int,字符型char,长整型long,结构体及结构体数组 3.源代码 :

#include“stdio.h” #include“string.h” #define N 20

/*符号常量的定义*/ struct employee

/*定义结构体类型employee*/ {

char name[15];char sex;long num;

/*职工工号可能较长,定义为长整型*/ char debt[15];int salary;char office[15];char tel[15];}emp[N];

/*定义结构体数组,并将其作为全局变量*/ void menu(){

int i;printf(“请选择您的操作:n”);printf(“tt1.增加职工信息n”);printf(“tt2.查找职工信息n”);printf(“tt3.显示所有职工信息n”);printf(“tt4.删除职工信息n”);printf(“tt0.退出n”);printf(“请选择按键!(0-4):n”);scanf(“%d”,&i);

/*从键盘输入数据并将其值赋给i*/

void input();void search();

void show();void omit();

/*被调函数定义出现在主调函数之后,应对其进行原型说明*/ switch(i)

/*使用switch语句,根据i的数值,进入相应的操作环境*/ {

case 1:input();break;

case 2:search();break;

/*在switch语句中掌握对break的使用*/ case 3:show();break;case 4:omit();break;

/*实现函数的调用*/

case 0:

{ printf(“tt-----n”);printf(“tt谢谢您对本公司职工信息管理程序的使用n”);

printf(“tt-----n”);}break;

default:printf(“您输入的数据有误,请确认后重新输入!n”);menu();} } void fun(int i)

/*search()函数和omit()函数都对此函数进行调用,输出相应职工信息*/ {

printf(“职工信息找到!!信息如下:n”);printf(“姓名t工号t性别t部门t工资t职位t电话n”);printf(“%st%ldt%ct%st%dt%st%sn”,emp[i].name,emp[i].num,emp[i].sex,emp[i].debt,emp[i].salary,emp[i].office,emp[i].tel);} void input()

/*定义input()函数,实现职工信息的录入功能*/ {

int i,j,k,a;for(i=0;i

/*使用条件语句,防止原有的职工信息被覆盖*/

{

printf(“增加职工信息时:n”);printf(“请输入职工姓名:”);fflush(stdin);

/*刷新缓冲区,下同*/ gets(emp[i].name);

/*使用gets()函数实现字符串的输入,下同*/ do { printf(“请输入职工号:”);scanf(“%d”,&a);for(k=0;k

if(k

/*判断所输入工号是否已存在*/

printf(“该工号已存在,请重新输入!n”);}while(k

/*do-while语句控制本层循环*/ emp[i].num=a;printf(“请输入职工性别,男(M)女(F):”);fflush(stdin);emp[i].sex=getchar();

/*使用getchar()函数实现字符的输入*/ printf(“请输入职工部门:”);fflush(stdin);gets(emp[i].debt);printf(“请输入职工工资:”);scanf(“%d”,&emp[i].salary);printf(“请输入职工职位:”);fflush(stdin);gets(emp[i].office);printf(“请输入职工联系电话:”);fflush(stdin);

gets(emp[i].tel);printf(“职工添加成功!!n”);printf(“还继续增加吗?继续请输入1否则输入0:n”);scanf(“%d”,&j);if(j==0)break;

/*使用break语句,在条件成立时跳出for循环*/ } menu();

/*不再添加职工信息时,返回到目录函数menu()*/

} void search()

/*定义search()函数,实现职工信息的查找功能*/ {

int i,j,number;printf(“请输入要查找的职工号:”);

scanf(“%d”,&number);for(i=0;number!=emp[i].num&&i

/*i

/*函数的递归调用*/ else menu();

/*不再查找职工信息时,返回到目录函数menu()*/

} void show()

/*定义show()函数,实现职工信息的显示功能*/ {

printf(“%st%ldt%ct%st%dt%st%sn”,emp[i].name,emp[i].num,emp[i].sex,emp[i].debt,emp[i].salary,emp[i].office,emp[i].tel);menu();

/*输出所有信息后,返回到目录函数menu()*/ } void omit()

/*定义omit()函数,实现职工信息的删除功能*/ {

int i;printf(“所有职工信息如下:n”);printf(“姓名t工号t性别t部门t工资t职位t电话n”);for(i=0;i

/*利用for循环输出所有职工信息*/ int i,j,a,number;printf(“请输入要删除的职员号:”);scanf(“%d”,&number);for(i=0;number!=emp[i].num&&i

/*i

scanf(“%d”,&a);if(a==1){ strcpy(emp[i].name,“");

/*确定删除后,还原结构体成员*/

} emp[i].num=0;emp[i].sex=;strcpy(emp[i].debt,”“);emp[i].salary=0;strcpy(emp[i].office,”“);strcpy(emp[i].tel,”“);printf(”删除成功!!n“);} else

printf(”无对应信息,请重新查找!!n“);printf(”还继续删除吗?继续请输入1否则输入0:n“);scanf(”%d“,&j);if(j==1)omit();

/*函数的递归调用*/ else { printf(”删除成功后“);show();

/*调用show()函数,输出删除成功后所有职工信息*/ } } void main()

/*程序由主函数开始运行*/ {

int i;for(i=0;i

/*利用for循环语句对结构体数组赋初值*/

emp[i].num=0;emp[i].sex=;strcpy(emp[i].debt,”“);emp[i].salary=0;strcpy(emp[i].office,”“);strcpy(emp[i].tel,”“);}

printf(”tt----------------------------n“);printf(”tt欢迎进入公司职工信息管理程序n“);

printf(”tt----------------------------n");

menu();}

4.每种情况下的运行结果截图

1.判断输入数据是否有误的运行结果截图

2.增加职工信息并确保工号不重复时的运行结果截图

3.查找职工信息时的运行结果截图

4.显示所有职工信息时的运行结果截图

5.删除职工信息,并通过显示所有职工信息验证该信息是否确实被删除时的运行结果截图

6.继续添加职工信息时的运行结果截图

7.显示最后的所有职工信息时的运行结果截图

8.退出该系统时的运行结果截图

5.学习心得体会:

5.c语言课程设计总结 篇五

同时,本次课程设计也锻炼了学生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资料的潜力;培养了学生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和耐心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提高了他们撰写文档资料的潜力。

一、本次课程设计,我们主要按照以下步骤完成:

1、课程设计动员,布置设计任务,提出要求,给出参考思路,并给出大部分程序代码;

2、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设计方案;

3、画出系统总体功能框图及各模块的流程图;

4、编写各模块程序;

5、进行模块调试;

6、完成模块联调,进行测试;

7、成果验收,完成设计报告。

二、课程设计过程综述:

1、大部分同学,态度十分认真,对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很感兴趣,用心性很高,创新性地进行编程和调试,任务完成相当出色,值得学习和表扬。例如:张燕龙、唐晓彤、徐怀刚、王泽连、武蒙蒙等同学。

2、有少部分同学对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好处认识不足,设计不够认真。主要表此刻设计不能独立思考,编程、调试不能主动用心思考、解决问题等,个别学生甚至在课程设计没有进行任何实质性的工作。

3、也有一部分同学,对所学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不能灵活运用,自己基本上不进行设计,仅仅依靠于同组者。

4、大部分同学的程序调试潜力需要进一步锻炼和提高,这也给我们以后讲授本课程、进行课程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体会和设想

1、对《C语言》课程的学习,课程设计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对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操作和调试技能、学生将来能否尽快适应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好处。所以,从校园到老师到每一位学生都应认真对待和珍惜这个机会,严肃认真做好每一步工作,使课程设计圆满完成。

2、透过课程设计,也反映出对C语言中的一些难点资料,如指针、结构体等,大部分学生掌握得不够好,在平时授课中需进一步深入讲解、多加练习,以使学生在本课程学完后对其能有一个全面、熟练的掌握。

3、要使课程设计到达锻炼提高学生技能的目的,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提前布置课程设计任务,可在学期开始就布置下去,使学生在整个学期的C语言学习中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足够的压力,并将课程设计中的资料和出现的有关问题渗透于教学过程中。

(2)务必从思想上使学生对课程设计有足够的重视,并在设计过程中严肃认真检查、督促;

(3)注意课程设计的指导方法,加强预设计过程的检查和指导,不能只给他们“鱼”,而应授之以“渔”;

6.《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设计 篇六

理学院电子科学系计算机基础教研室 赵永梅

《C语言程序设计》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系列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是计算机及信息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讲述了C语言的语法、数据类型、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的计算机及信息类专业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教学内容,是学员从技术的角度学习计算机的主要基础课,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

一、课程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培训部计算机类专业一、二年级本科层次学员。所有教学对象都应该已经学习过《大学计算机基础》,但由于学员的计算机基础的较大差异,针对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应当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给以适当的分类、分层次教学,即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使学员掌握C语言的简单程序设计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以培养复合型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思想,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员掌握正确的程序设计方法与思想。具有初步的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为学员将来到社会从事专业应用软件的开发打下重要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

以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对课程目标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具体明确的阐述。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主要阐述学员学习本课程必须掌握的内容要点及达到的基本要求,并注明了重点和难点。在实施建议部分,分别对课程教学实施、课程考核评价、教材选编使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教学保障等提出了明确建议。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改变传统的注重语法规则的应试型教学模式,合理安排教学实践环节,加强程序设计技能的教学,以培养学员的专业技能,突出学员学习的主体地位。可通过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的例题,增设小型工程应用项目的研究或运用案例式教学,提高学员编程的技巧。

四、课程教学目标

以《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课程标准为参考,根据教育部新的精神和要求,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让学员了解《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和在工程应用中的价值;熟练掌握C语言的语法,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具备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和程序的调试技能。能够利用软件工程的思想,运用数据结构基本知识和算法,解决实际生活中或者专业课中涉及到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

根据《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标准,参照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后续课程的开设情况,讲授8个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C语言概述

教学内容:C语言的特点、C语言源程序简介、C语言源程序的基本结构、C程序的编辑、编译、链接和运行

学时分配:讲课2学时,实习2学时

目的和要求:了解C语言及其特点、掌握C语言源程序基本结构、掌握C语言源程序集成开发环境

重 点:C语言源程序的基本结构。难 点:C语言源程序集成开发环境。第二单元:基本数据类型及其运算 教学内容: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及其分类、变量与常量、各种运算符及其表达式

学时分配:讲课4学时,实习2学时

目的和要求:了解C语言的数据类型、掌握常量与变量的概念和使用方法、掌握C语言中的整型数据、浮点型数据和字符型数据的表示方法、掌握各种运算符和表达式的使用方法、掌握各类数值型数据之间混合运算的方法

重 点:基本数据类型及其分类 难 点:各种运算符和表达式的使用 第三单元: 结构化程序设计

教学内容:算法的概念及特性、算法的描述、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C的语句、赋值语句、数据的输入与输出、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关系运算、逻辑运算和条件运算、if语句、switch语句、while、do„while、for、break、continue语句、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学时分配:讲课22学时,实习6学时

目的和要求:理解算法的概念和特性、掌握用N-S图描述算法、初步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掌握用N-S图描述三种基本结构、掌握C语句的种类和特点、掌握数据输入、输出的方法、掌握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方法、掌握关系运算、逻辑运算和条件运算、掌握if语句和switch语句的执行过程、掌握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方法、掌握三种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和区别、掌握break和continue语句的用法、掌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方法。

重 点:算法的概念及特性、C的语句、逻辑运算,if语句和switch语句构成选择结构、三种循环语句

难 点:掌握用N-S图描述算法、数据的输入与输出、switch语句的执行过程、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第四单元:函 数

教学内容:函数的定义与声明、函数的调用与返回、数组作为函数的参数、变量的存储类别、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

学时分配:讲课4学时、实习2学时

目的和要求: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函数的定义、声明、调用和返回、掌握数组作为函数的参数的特性、掌握变量的作用域及存储方式、了解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的使用方法及区别

重 点: 函数的定义和调用,数组作函数的参数 难 点: 函数的递归调用和嵌套调用 第五单元:数 组

教学内容:数组的概念、一维数组的定义、引用和初始化、二维数组的定义、引用和初始化、字符数组的定义、引用和初始化、字符串处理函数

学时分配:讲课6学时、实习2学时

目的和要求:理解数组的基本概念、掌握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数组元素的引用方法、掌握字符数组和字符串处理函数的使用、掌握与数组有关的常用算法(冒泡排序和选择排序)

重 点: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数组元素的引用 难 点:二维数组和字符数组的应用 第六单元:结构体和共用体

教学内容:结构体类型及其使用方法、指向结构体类型数据的指针、用指针处理链表、共用体类型及其使用方法、枚举类型及其使用方法、用typedef定义新类型

学时分配:讲课4学时、实习2学时

目的和要求:理解结构体、共用体类型和枚举类型的概念、掌握结构体、共用体和枚举类型数据的使用、了解用指针处理链表的方法和意义、掌握typedef命令的使用方法

重 点:结构体、共用体类型和枚举类型数据的使用方法 难 点:指针处理链表的方法 第七单元:指 针 教学内容:指针的概念、指针与变量、指针与数组、指针与字符串、指针与函数

学时分配:讲课6学时、实习2学时

目的和要求:理解指针的概念、掌握指针变量的定义、引用方法及运算、掌握通过指针访问数组的方法、掌握通过指针处理字符串的方法、掌握使用指针作为函数的参数、掌握函数指针、掌握指针数组和指向指针的指针

重 点:指针的概念、指针作函数的参数、数组的指针和字符串的指针

难 点:函数的指针、指针数组和指针的指针 第八单元:文 件

教学内容:文件类型指针、文件的打开与关闭、文件的读写 学时分配:讲课2学时,实习2学时

目的和要求:掌握文件概念及文件的打开与关闭、掌握文件的顺序和随机读写、了解文件的出错检测

重 点:文件的打开、关闭和读写函数的使用 难 点:文件类型指针

(二)教学实践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上机实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是使学员熟练掌握C程序编辑、编译、链接和运行的基本步骤,提高学员在TURBOC环境下,运用C语言对具体问题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按照课程标准,本课程共安排20 学时的上机实习。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实践,给每位学员统一发放了与主讲教材配套的上机指导书《C程序设计上机实践指导书》,以辅助理论教学,提高学员的程序设计的能力。

实践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如下: 实验1: TURBOC 2.0环境下的基本操作 课时分配:2学时 实验目的:

(1)掌握TURBOC 2.0的基本操作;

(2)掌握TURBOC 2.0环境下编辑、编译、链接和运行程序的基本方法;

(3)初步了解C语言源程序的基本结构。实验2 :基本数据类型及其运算 课时分配:2学时 实验目的:

(1)掌握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学会变量的定义和赋值;(2)熟练掌握C语言有关运算符、表达式的使用方法;

(3)进一步熟悉C语言程序的编辑、编译、链接和运行的基本步骤。实验3: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课时分配:2学时 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各种基本类型数据的输入、输出方法;(2)熟练掌握赋值语句的使用方法;

(3)熟练掌握格式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方法。实验4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课时分配:2学时 实验目的:

(1)掌握关系表达式、条件表达式以及逻辑表达式;(2)熟练运用if语句的不同形式编写程序;(3)掌握switch语句的使用方法。实验5: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课时分配:2学时 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while,do„while,for语句的使用;(2)掌握在程序设计中用循环方法实现的一些常用算法;(3)进一步熟悉调试程序的方法。实验6: 函数 课时分配:2学时 实验目的:

(1)掌握实参和形参在函数间进行“值传递”的对应关系和传递方法;

(2)掌握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3)理解变量的存储类别和作用域。实验7: 数组 课时分配:2学时 实验目的:

(1)掌握数值型数组的初始化和输入、输出的方法;(2)掌握字符数组的初始化和字符串的输入、输出方法;(3)掌握数组下标的表示方法。实验8: 结构体与共用体 课时分配:2学时 实验目的:

(1)掌握结构体类型和结构体变量的定义和使用方法;(2)学会构造合理的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3)理解动态内存分配的概念;(4)掌握简单链表的定义和操作;(5)掌握共用体数据的定义和使用方法;(6)掌握枚举类型数据的定义和使用方法。实验9: 指针 课时分配:2学时 实验目的:

(1)理解指针和地址的概念;掌握指针变量的定义和使用方法;(2)掌握用指针处理数组的方法;(3)掌握字符串指针的使用方法;(4)掌握函数的指针的使用方法;(5)掌握指针数组和指针的指针的使用方法;(6)掌握指针变量的运算。实验10: 文件 课时分配:2学时 实验目的:

(1)掌握文件的打开和关闭方法以及文件的读写方法;(2)了解文件的定位以及出错的检测。

六、教学方法手段

(一)教学方法

通过对基础知识的讲解,突出基本概念、基本思想的讲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案例精讲多练,注重讲解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的例题,加强实践练习。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讲授式”、“启发式”、“案例式”、和“研讨式” 等教学方法。

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过程中,借助现有的多媒体设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再现问题情景,增加互动氛围,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作业量每次3-5题,难度应当适中,教员应做到定时批阅,及时讲评。

注重实践环节。实习课(20学时),在教员指导下,单人单机自主进行。实习内容根据程序设计基本技能中的要求合理设计,依次实施。

适当增加一些小型项目或以大作业的形式,使学员进一步加强学习的自主性,培养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二)备课与课堂设计 1.备课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在开课前需要深刻理解本课程各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以课程教学组为基本单位组织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要求、统一授课标准、统一课程进度。认真撰写教案、制作课件并对针对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突破进行讨论与试教练讲。

2.课堂设计

将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分解落实到有限的25次课堂面授(50学时)和10次自主上机实习(20机时)之中去。在开课之前适当时候组织学员进行摸底考试,并且在开课后的两周之内及时组织召开教学联系会,全面了解学员对C语言的掌握情况和掌握程序设计方法的情况,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七、教学评价

7.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探讨 篇七

认知心理学认为, 当人们在接触一个完全不熟悉的知识领域时, 从已知的、较一般的整体中分化细节, 要比从已知的细节中概括整体容易一些。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基本语句、基本控制结构以及自顶向下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认识到算法、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以及实践在本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熟练使用C语言编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课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软件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C语言涉及的概念多, 语法规则广, 使用灵活, 初学者很难理清头绪, 为此在教学中笔者采用思维导图法帮助学生在头脑中首先建立本课程的知识构架, 以算法为核心讲解, 将工程设计与课堂教学同步,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编程能力。

1 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方法

1.1 帮助学生建立认知结构

从C语言程序基本结构形式入手,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 勾勒出整个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 如图1所示。

以后在每一章讲解时, 先给出这张总体构架图, 再给出本章的知识导图, 如“函数”一章的知识导图如图2 所示。这样, 学生“既见了森林, 也见了树木”, 能清晰了解所学知识的地位与作用。

1.2 目标引导学生学习

有意义的学习条件之一是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即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他的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加以联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心向是学生当前所处的情境引起的, 而不是学生自发完成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 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和引导者, 因此教师要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 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如对数组概念的讲解与使用时, 先给出应用实例:求班上30个同学 C语言课程的平均分, 最高分和最低分。再提出问题:30个数据如何输入与存放?心理学认为, “疑”最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 有了这种反射, 思维也就应运而生了。引导学生考察数据的特性, 说明这30个数据所具有的共性, 引入数组概念, 说明数组是描述一组具有相同数据属性的组合, 组合中的每个数据 (或者数组元素) 用数组名及带下标的标识符来区分, 如A[I]。用建立的数组概念来实现数据的成批输入、成批累加、判断处理。

学生有的放矢, 能集中注意力, 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3 以算法分析为重点

认知心理学认为具有高度概括性、包容性和强有力解释效应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方法有利于新的学习, 有利于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算法是程序的核心与灵魂, 语法是外壳和工具。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必须注重算法分析、算法设计。算法的分析能帮助学生开拓思路, 总结逻辑规律。

2 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 在教学中采用工程设计与课堂教学并行的教学模式。

工程设计内容:简单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该题目涉及: (1) 文件的操作, 为方便系统管理, 必须掌握文件的建立、打开、读、写等操作; (2) 系统的组织包含数据的输入、数据修改、数据查询、数据统计、数据输出等功能, 必须掌握函数的调用; (3) 数据内容的组织涉及数组、结构体、链表, 必须掌握数组、结构体、链表的数据对象操作; (4) 功能的实现必须设计算法控制流程, 掌握不同的流程图表示方法; (5) 功能算法思想的实现必须根据算法描述进行符号化语句表示; (6) 调试源代码。

学生编程能力的形成分为4个阶段:数组前的知识归纳为编程能力的第一阶段, 学生应掌握基本的结构语句;函数、指针知识归纳为编程能力的第二阶段, 其内容是编程能力培养的重点、难点,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编程的模块化思想及通过指针实现多种结构类型的引用、内存的动态分配等;结构体、文件归纳为编程能力的第三阶段,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复杂结构类型数据的组织与处理, 数据与文件的关系及文件数据的处理;第四阶段是综合编程能力的提高、算法的实现、系统调试能力的培养。

根据教学的进展将工程项目涉及到的知识分成若干个子任务, 在不同的阶段安排不同的子任务, 这样工程项目任务就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进程的不断推进, 学生逐步完成了整个项目的设计, 循序渐进地提高了编程能力。通过这个过程, 学生不仅系统地掌握了知识, 并且能系统地、综合地运用知识, 大大提高了学生工程设计的能力。

3 结语

“教无定法”是教学的特色之一, 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有益探索, 可以大大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 改善教学效果。

摘要:将认知结构论用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 帮助学生建立层次分明的全课程认知结构, 以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心向, 以算法为核心讲解, 将工程设计与课堂教学同步,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编程能力。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探讨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祁小梅.奥苏贝尔认知结构与迁移理论及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 (4) :99-100.

[3]邱建林, 刘维富.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3, 25 (4) :96-98.

8.《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篇八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软件技术已成为信息社会的运行平台和实施载体,软件技术应用的全面延伸对用于信息处理的软件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促进了软件技术和软件行业的飞速发展,软件技术已经成为人们公认的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之一。

《C语言程序设计》是软件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对整个专业教学计划能否顺利完成和专业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软件工程专业的特点,从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入手,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课程教学设计与课程实践教学方面提出软件工程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一系列改进措施。

一、课程教学现状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并通过调查在校往届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材内容与实践脱节

教师教授理论课时,大多依据教学大纲指定的配套教材进行讲授,实验课的编程题目多数是验证课本上的例程或者理论课教材后的作业。目前,软件工程专业理论课使用的教材大多以傳授基础理论知识为主,虽然一些知识点后给出了相应的实例,但是这些案例比较孤立,缺乏与工程实践的联系,导致学生觉得日常练习的例程枯燥无味,而且不知道如何将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使自己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由于学生所学知识及其方法与工程实践没有有机结合起来,学以致用的工程意识缺乏日积月累的养成土壤,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知不觉地消失在盲目与盲从之中。

(二)课程考试与实际应用相关性差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各类专业课程的重要工具性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调查发现,目前该课程考核仍然以闭卷笔试的形式为主,考试内容主要为基础知识点。这样,学生在面对课程考核时,出于应对考试的需要,知识点背一背、记一记,复习课程和政治课、历史课类似。课程考试方式和内容与实际应用较差的相关性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二、课程教学设计

事实上,尽管学习动机不尽相同,学生层次有差异,但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需要,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结合学生特点,笔者认为“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与学”能够较好地提高《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质量。

(一)“做中学”统一知与行

“做中学”是比从“听中学”更好的学习方法,符合人类对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能够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工作生活联系起来,充分结合了学与做。因此,在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实践活动的设计,把教学活动与工作生活实际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学习,并将实践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有效运用于解决学习、生活和今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即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二)“做中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基于项目的学习

一个完整的项目是从分析开始,经历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的一个完整过程,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个人产品过程的认知能力和系统建造的能力。在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始终强调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一个具体项目为依托来学习相关的内容,在具体实施中分级设置项目,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地将相关的知识点融入项目的任务之中,通过完成任务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提高相关技能和操作的应用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进行实践、总结、反思,将琐碎的知识点串联起来,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课程教学实施

(一)多方面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设计之前,可能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或从高年级学生中知道这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而兴致勃勃,但到真正学习时,如果一直都是面对一堆单调而且枯煤无味的语法知识,则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从而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要改进教学方法。首先,通过展示学校近几年来在各种比赛中获得的好成绩,让学生观看比赛的图片,让学生知道只要努力,在各种竞赛中都可以占有一席之地,这样学生就有可达到的奋斗目标从而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课堂讲授时尽可能找一些趣味性较强的例子讲解,除布置基本的训练学生掌握语法或者算法的题目外,设计1—2个有趣味性的游戏程序设计,如在选择结构编程练习中简易计算器的开发,在循环结构编程练习中加入猜数字游戏设计,在一维数组编程练习中加入猜牌术游戏等,这些游戏程序设计的开发有一定的难度,鼓励学生结成兴趣小组,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团队协作精神都得到大幅提高。

(二)精心设计实验教学

要根据《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的教学大纲制定实验计划,精心设计每一次实验内容,要综合考虑学生编程能力上的差异,不要把题目设计得太深或者太简单,可以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最低要完成必做题;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完成必做题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去完成选做题。同时,在实验的编排上,注意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对验证性实验进行精选,即使是验证性实验,也不要简单验证程序的运行结果,而是首先要求学生阅读程序,写出运行结果或程序实现的功能,然后再上机运行,同时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对程序进行进一步修改,然后再分析运行结果。减少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最终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在做题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发现问题,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但是,在实验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主要依靠自己讨论或者上网寻求思路来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值得鼓励的好现象,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互相交换思想共同解决问题。但是,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体现不够充分,不愿意寻求帮助的学生会因为一道题目没有解决而无法正常进行实验练习,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够及时提供帮助,尽量统一实验进度。在上机指导学生实验时,要以问题为中心,广泛采用启发式、参与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手段,要打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如何编程,如果较难的题目允许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去查阅相关资料,也可以适当给学生一些提示,但一定不要给学生源代码,重点给出解题的思路与建议性方法,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设计的空间,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亲自体会并掌握程序设计思想,提高实验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主动学习

充分利用校园网内建立的《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教学平台,在该平台上共享本课程部分教学视频、相关课件、经典算法资料、ACM大赛历年题目,可以让学生通过此网络教学平台更加自主地选择性学习,更重要的是利用此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在答疑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与学生都可以及时解答,同时其他学生也可以分享交流过程,随时再提出新问题,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所讲知识点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同时通过互动交流式学习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张红军.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信息与电脑,2015 (9):140-142.

[2]刘红霞,张永恒.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的C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15 (4):83-86.

[3]李文锦,游戏化学习在C语言程序设计的应用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15 (7):76-77.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美术《气球小人的新年晚会》教案下一篇: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责任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