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民历史(精选2篇)
1.以色列民历史 篇一
让历史告诉未来
----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地侵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人民为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和民族牺牲。一. 毋忘国耻之基本历史事实回顾: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量增兵扩大对华的侵略战争,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最严峻的间题。但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中央政府,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对日本侵略者退让求和,对内集中主要兵力围剿主张抗日的工农红军。“九·一八”事变时,日本只派不到二万日军就占领东北,而中国东北的驻军有20万余人,他们执行南京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命令,一枪不发的撤入关内。事变的第二天,日本侵略者就轻易地占领沈阳,长春等二十多个城市。四个多月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东北同胞沦为亡国奴。1932年3月日本在长春扶植成立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为执政的伪“满州国”。日本侵略军对东北人民进行法西斯统治,仅1932年9月,抚顺平顶山事件,日军一次就屠杀3000多东北同饱。东北原有30所高等院教,也被查封。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后,很快就把战争矛头指向上海。1932年1月28日,日军向上海闻北守军发起进攻(即上海 “一·二八”事件)。上海守军在蔡廷错、蒋光靠等将军的指挥下奋起反抗,上海各界人民纷纷组织义勇队,敢死队、救护队支援前线作战,张治中将军也率领国民第五军赶赴上海参战。但南京政府把“一·二八”事件寄托于英、美等国的调停。上海守军在背后受敌,又无军援的情况下,奋战一个多月,终于3月1日奉命撤出上海。经过英美等国的“调停”,中日双方于5月5日,签订《淞沪条约》,规定上海至昆山、苏州一带中国军队不能驻扎,由警察接管,而日本可以驻军。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和谴责。
1933年初,日军又向华北进军。1月,日军占领东北与华北要塞山海关;2月下旬又分兵三路向热河侵犯;3月初,国民党的热河省主席不战而逃。一百多名日本骑兵轻易占领省会承德,热河全省沦陷。接着日军继续南下,向长城军事要塞进攻。驻长城的守军(包括冯玉祥的西北军和张学良的东北军及中央军)共13个军,坚决抵抗,重创日军。国民党的爱国官兵也纷纷要求上前线抗敌。但蒋介石宣布:“在剿共前线的将领,若复以北上抗日请命,而无意剿匪者,决不稍加姑息,侈言抗日者,立斩无赦。”驻守长城的中国军队得不到有力地支援,奋战两个多月,伤亡惨重,终归失效。日军占领长城后,迫使南京政府签订《垙沽协定》承认日本对东北三省和热河省的占领。规定中国军队一律迅速撤至延庆、昌平、通县等以南地区,为日军扩大对华北侵略提供条件。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国民党的南京政府继续屈服于日本的压力。1935年6月与日本签订了《何梅协定》(即国民党北平军事长官何应钦与华北日军司令梅津美治郎签订的协定)迫使国民党中央军撤出北平、天津和河北,实际是把平津及河北,察哈尔两省大部分主权奉送给日本。日本侵略军占领华北后,又策动华北五省二市的“自治运动”,脱离中国而独立,1935年11月25日“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成立,大汉奸殷汝耕任政务长官,将河北省东部22个县划归由日军控制的伪“自治”统治,成为日本的殖民地。由于南京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进程,据统计,在日本侵略华期间,中国沦陷区涉及22个省1500多个县市。日军所到之处,对中国人民进行烧、杀、抢、掠,实行“三光”政策,特别是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对南京军民进行长达六周的大屠杀,南京同饱死亡达30万人以上。
日本从1868年明治维新后,国力或武力大大增强,为了摆脱当时国内的经济危机,走上了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日本不论从经济实力与武器装备比中国强大。从内因来说,当时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经济及军事装备落后,国内军阀割据,四分五裂,国民处于无组织状态,一盘散沙。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国民党南京政府、对日本的侵略妥协求和,而集中几十万兵力围剿工农红军。南京政府对日本的“不抵抗主义”助长日本的弱肉强食的气焰。南京政府这种丧权辱国的政策,是抗日战争初期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更有甚者,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中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日军对国民党军队实行以诱降为主,集中兵力打击占领区内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日军的诱降下,1938年3月29日国民党的副总裁汪精卫率领20名国民党的中央委员和50多名将官,公开投降日本,在南京成立伪中央政权。在汪精卫带动下,抗战期间,国民党有58个旅长参谋长投降日本,有210万国民党军队投降日军。这些投降日本的伪军数量超过日本侵华军队的总数。他们帮助日本人屠杀中国人,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耻辱,是国民党南京政府执行反动政策的结果,是国民党南京政府政治腐败的社会制度造成的。二,中国觉醒之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在全国抗日救亡呼声的推动下,在民族危机的紧要关头。国民党军队一些爱国官兵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和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卖国行为引起了极大的愤怒。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以兵谏的方式,扣押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抗日救亡的八项主张。蒋介石在全国抗日救亡呼声的压力下,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释放政治犯,改组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六项条件。“西安事件”和平解决,开始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人民进人全民抗战的新阶段。国共合作抗日,开辟了以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相呼应,正规战与游击战相配合的抗日战场。1937年7月7日,日军以8400多兵力袭击卢沟桥,炮轰宛平城(即“卢沟桥事变”),中国第二十九路军部分将士英勇抵抗,这是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始。日军不断增兵华北,扩大侵略战争,第二十九路军广大官兵,苦战二十多天,副军长伶麟阁和师长赵登禹在南苑战场英勇牺牲。7月29日北平沦陷,第38师长张自忠继续坚持对日作战,他一战肥水,二战临沂,三战徐州,四战隋枣壮烈殉国。抗战胜利后,北京城里有三条街道以这三位将军的名字命名,表彰他们为国捐躯的爱国主义精神。日本占领华北后,把战争矛头指向上海,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心脏地区,1937年8月13日,日军发起上海“八·一三”战争,中国军队不畏强敌,浴血奋战,在上海市区的华德路口,中国军队300多名官兵,与敌开展白刃障斗,最后全部壮烈牺牲。8月14日一16日中国空军参战,击落敌机45架。淞沪战役历时三个月,击毙伤日军4万余人,打破了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的美梦。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下辖三个师,于1937年8月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第五师团,歼敌1000多人,击毁汽车1000多辆。平型关战斗是华北战场,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敌人的第一个胜仗,有力地配合正面战场,打破了日本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的人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10月,120师在雁门关伏击敌人,击毁汽车500多辆,歼敌500多人。129师以一个营的兵力,夜袭代县阳明机场,毁坏敌机24架,歼敌一百余人,名扬全国。1937年10月13日,日军向山西太原以北的忻口发起进攻,受到国民党军队和八路军的联合抵抗,历时二十多天,歼敌二万多人,此战役是全面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也是国共两党军队合作抗日配合较好的一次战役。
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战场先后与日军开展了“南京保卫战”,“徐州战役”、“武汉战役”及“长沙战役”等,打了不少硬战和胜仗。特别是1938年1月至5月,在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的指挥下,与日军展开了以徐州为中心的苏、鲁、皖三省交界的作战,他们接受周恩来、叶剑英的建议,采取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方钊一,在台儿庄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歼敌1万余人,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最重大的胜利。1937年11月,太原失守后,华北地区的正面战场基本结束。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上升为主要地位。1938年4月,八路军实行大幅度分兵,向河北、豫北、平原、山东、冀热和绥远等华北广大敌后区域,开辟敌后战场,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对日军坚持以持久的,全面的游击战。在南方的新四军在长江南北,先后建立皖南、皖中、华南等16块抗日根据地,使日军陷人全民参战的人民战争之中。全面抗战初期逼于全国人民和国民党内部的压力,蒋介石对抗战还是比较积极的。但在汪精卫公开投降日本后,他对抗战也产生了动摇。一方面对日军采取避战,观战为主的政策,保存实力。另一方面,他对共产党耿耿于怀,想借日本军队消灭共产党军队,又怕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壮大实力。故于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订了“溶共、防共、限共”的方针。特别是1941年1月,九干多名新四军战士开赴抗日前线,遭到国民党八万军队的伏击,伤亡惨重。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对日妥协,分裂抗日统一战线的倒退行为,党提出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在全国人民和国际与论的谴责下,使国民党当局陷人空前孤立。蒋介石在1941年6月召开的国民参议会上,保证“以后决无剿共的军事”,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维系和巩固,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以毛泽东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和战略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一面旗帜。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三,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抗日战争胜利,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征程。战后7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4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十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的生活有很大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是,今天的世界并不太平。有的超极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不断挑起局部战争;当年的法西斯阴魂不散,他们美化侵略战争,歪曲历史真相,梦想重新走军国主义道路,我们必须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纪念抗战胜利7周年,我们“要教育官兵勿忘国耻,奋发图强,决不让历史悲剧重演。”要永远记住革命先烈在强敌面前和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宁死不屈,同日本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的历史,使人民感悟到中华民族近百年来受侵略,受侮辱的惨难史,教育青少年要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和幸福生活。“只有人人记住战争的惨重教训,和平才有希望。”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要以史为鉴,警钟长鸣。近十几年来,日本的右翼势力十分猖撅,他们否认二战的侵华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的罪行,公开要求修改和平宪法,修改日本教科书,篡改日本的侵略历史,美化日本军国主义,近年来又挑起与邻国的领土纠纷,妄图侵占我国的领土钓鱼岛。我们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要有十分警惕。我们严正地警告那些为日本法西斯招魂的人,要正视历史,吸取历史教训,对日本二战时的侵略罪行做深刻反省。“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重走日本军国主义的老路,注定是要失败的。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周年,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奋发图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保卫世界和平,建立公平、公正、合作共赢的世界新秩序做出更大的贡献!
2.以色列民历史 篇二
新月沃地上的“春之垣丘”
行动是思想的敌人。就这样一个念头,成就了我的以色列圣地之旅。飞机抵达以色列特拉维夫的时候是晚上八点,降落的时候,透过机舱窗,窥视以色列这片土地。城市的表面看起来要比历史更要饱经风霜。城市沿着海岸线建立,一簇簇排列整齐的路灯,在公路尽头消失,乌暗的树木中冒出耸立的建筑物,就像是某种用作装饰的赘疣,释放着金黄色的光芒。
新月沃地无疑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这里曾闪烁着人类早期的智慧曙光;但这片古老的土地又经历了太多历史的变迁和残酷的考验。上千年来,位于新月沃地上的以色列先后被不同的种族占据,腓尼基人、犹太人、波斯人、罗马人、阿拉伯人……你方唱罢我登场,随之而来的是种族争端和信仰分歧,我们很难想象在这片土地上所发生过的战争和杀戮、折磨和牺牲、无谓的破坏和绝情的遗弃。但不管怎样,这是一片有包容力的土地,她毫无怨言地任由人类在她的表面恣意妄为,宽容地躺在那里,听从人们休养生息、耕田捕鱼,或大开炮火发动战争,即使被赋予不同的称谓,如王国名字、犹太人区、穆斯林区等,它也依然平和地包容着万物。
我想或许对很多人来说,以色列的特拉维夫-雅法(Tel Aviv-Yafo),这个城市只是一个普通新词汇。她和许多圣经当中的名字一样,无非是沉睡在书页之中的一个名词。最初于1909年建立的特拉维夫并非有何特别之处,她只是由一批犹太新移民聚集而成。新移民初来乍到并对当时港口城市——雅法的高昂房价避之不及,迫不得已地聚居在城郊——这就是后来的特拉维夫。聪明的犹太新移民,让这片属于城郊的土地发展迅速,很快特拉维夫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地位上,都远超以阿拉伯裔为主的城市雅法。以色列建国后,于1950年将特拉维夫和雅法两个城市合并,这就成为今天的特拉维夫-雅法(以下简称特拉维夫)。特拉维夫这个海滨城市面朝东地中海,背靠中东的陆地,地理位置极佳。同时也是以色列的经济中心,被誉为中东的“曼哈顿”,以及中东的“硅谷”,成为中东消费最为昂贵的城市,它也是以色列排名第二的大城市。就城市地位而言,特拉维夫相当于美国的纽约,以及中国的上海。
说到特拉维夫-雅法,就必须解释一下这个词的意义。在希伯来语中,特拉维夫的意思是“春天的小丘”,而雅法则意为美丽。“春天”是万物复苏的象征,隐喻古代的以色列,国家有复国的希望。而“小丘”在希伯来语中有一个不常用的含义,在考古学中有“残垣断壁”的意思,因此也象征着古代以色列国的毁灭。
我是在一个沉闷的时刻抵达以色列的特拉维夫,这座寓意为“春天的美丽小丘”的城市。比我想象中要大并且繁华得多,对这座繁华的中东城市而言,我是一个完完全全的陌生人,乘坐着巨大的白色铁鸟,带着我对她盲目的主观臆想,长驱直入。抵达当日,城市恰逢犹太人的安息日,城市中所有的企业商店暂停运营,社会公共服务交通系统亦暂时停止。街上所有的商店紧闭,毫无生气,没有公交车、出租车、火车,一整座城市就像开启了沉默模式,宛若一个不愿意开口说话的顽固老人。
白城,包豪斯建筑的聚落
时间是一个比较古板的玩意儿,无论你所持何种信仰,无论所在何方,也无论何种天气,它都一如既往、毫不迟疑地移动脚步。于是,白昼一秒不差地前来,在清晨的自然光线之中,特拉维夫在我们的面前毫无羞涩地展露出她的眉目,海岸线犹如狭长的眉眼,倚靠在蔚蓝的东地中海沿岸。微弱的阳光照亮了特拉维夫城市中浅白色、米色、灰色的城墙们,一片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错落在城市中。它们沿着阿伦比街(Allenby Street),往东至必根路(Beoin Road),再到伊本·戈维罗街(Ibn Gvirol Street),然后转向朝北到雅孔河(Yorkon River),最后落入西面的海边区域。如今的特拉维夫市,这样的现代主义风格包豪斯建筑约有4000幢,这样庞大的数字让特拉维夫这个城市成为世界上国际建筑风格最为集中的城市,同时也为特拉维夫建立起了独特的风景线。让特拉维夫这座城市拥有了一幅绝无仅有的艺术建筑地图——包豪斯现代主义风格建筑群。
这一系列现代主义风格包豪斯建筑,又名白城(White City)。从高处看,这个城市的所有现代主义风格建筑(以下统称白城),它们以一种类似电脑游戏的格局,呈现在星棋罗布的街道中。高低不一,各种形状,有的平行而立,有的遥相呼应,也有的连成线可以构成一颗北斗星。仿佛等待着进入它们的人们,开展一场找寻它们的游戏。我就这样,手持一份特拉维夫的地图,在城市的街道中穿行,时而驻足停步,正午的阳光烤热了地面,这些风格独特的建筑撑开了一片遮阳的阴影。也许受当时建筑材料条件和技巧限制,这风格的建筑,所占地面积不大,高度2-4层,色系为浅白、白色和灰色。它们没有古典主义建筑的那些华而不实的装饰,也没有那么多色彩簇拥。取而代之的是层层叠叠的阳台,设计巧妙的窗户,这一功能主要为避免地中海气候潮湿闷热,因此大部分建筑为住宅。
停下的休息间隙,我翻阅资料,历史记载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为特拉维夫-雅法这个城市,带来了商业与人丁的兴旺。随后法律颁布的新规“外国人可在当地获得土地”,吸引了大量移民的涌入。很快,1920-1925年,特拉维夫的人口从2000人升至34000人。这个是多么庞大的数字增长啊。即便我是来自个人口拥挤的国家,也不得不为这个增长数字发出声惊叹。自然而然随着人口的增长,居民的住宅要求上涨,土地上各类建筑纷纷杂乱无章地相继出现。1 921年,一个叫做里查德考夫曼先生,提出对城市的总体规划,几年后,苏格兰建筑师帕特里克·盖德斯受命在特拉维夫进行城市规划。这政策一出,来自欧洲的犹太建筑设计师纷纷参与。受1920年德国包豪斯思潮运动影响,他们推崇现代主义。包豪斯思潮运动的主旨是,以不对称的布局和有规律的反复,来取代古典建筑中对称,并且与此同时,避免使用任何没有用途的装饰。在当时,有些建筑设计师在欧洲受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排挤,饱受争议。然而,在特拉维夫他们找到了发挥自己才华的一席之地,欧洲现代主义艺术运动也到达了它的最远地点。于是,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在特拉维夫开展构建起来。
nlc202309081830
在以色列白城区域的一家极具艺术气息的咖啡馆,我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翻阅着以色列诺贝尔获奖作家阿摩司·奥兹的小说《爱与黑暗的故事》。书中,他有描写过家里经常打电话给那位住在特拉维夫的姑妈,现在他们曾经居住的建筑物就在我所在咖啡馆的对面。我脑海中想象着,这些建筑的设计师,是怎样地将这些白、灰、米等色系的,多功能的、简洁且没有任何装饰的现代主义风格包豪斯建筑,一幢一幢连续在特拉维夫这个城市构筑起来的。在1931年到1937年间,约2700幢这样的建筑物在特拉维夫建成,它们是最初的“白城”,它们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气息,有人告诉我,在其中的有一些街区,集中居住着画家、作家、诗人等艺术从业人员。白城的建筑,不仅仅是艺术建筑史中华丽的一页,同时也是特拉维夫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记录。2003年7月,这批现代主义建筑区域的白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划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世界最为年轻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特拉维夫艺术博物馆,伊斯兰艺术与现代主义的收藏者
不知不觉中,西下的阳光已把白色的屋子染成暖黄色。我迎着海风,感受着特拉维夫这个城市的拥挤和匆忙。城市在光线下开始缓慢地变化,露出另一幅面孔。世界上的一切似乎都在变化,恒定不变大概对现代人来说是缺乏吸引力的。当然不变的事物自然有其魅力以及其存在方式,比如博物馆和书籍。以色列是世界上人均拥有博物馆数量最高的国家,其中许多位于特拉维夫,而特拉维夫艺术博物馆则是以色列顶尖的艺术博物馆。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艺术收藏机构的特拉维夫艺术博物馆,藏品内容涵盖油画、素描、雕塑、摄影、装置艺术等各领域。收藏有20世纪中叶重要艺术流派的作品:野兽主义、德国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俄国建构主义、超现实主义、美国抽象表现主义、不同形式的几何抽象艺术、以及波普艺术等。藏品包括毕加索不同时期的杰作、俄罗斯前卫艺术家亚历山大·阿契本科(Alexander Archipenko)1908-1921年的作品。更有马克斯·贝克曼(MaxBeckmann)、马克·夏加尔(MarcChagall)、埃德加·德加(EdoorDeoas)、埃里希·赫克尔(Erich Heckel)、阿尔伯托·贾科梅蒂(AlbertoGacomeftf)、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路德维希·米德内尔(LudwigMeidner)、马克·罗斯科(MarkRo'ihko)、埃贡·席勒(EgonSchiele)和莱瑟·乌瑞(Lesser Ury)等艺术家的作品。
特拉维夫艺术博物馆的藏品是如此的丰富,让人难以想象初期的绝大部分藏品来自捐赠。捐赠对象包括艺术家、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捐赠人。第一任馆长是柏林美术史家卡尔·施瓦兹(Karl Schwarz),在他任期内,他积极地走访了众多艺术家与收藏家,尝试说服他们为博物馆捐献藏品。1950年,著名的古根海姆收藏家族对博物馆捐赠了36件艺术作品。其中有抽象和超现实主义艺术派系,包括杰克逊·波洛克(jackSOq Pdlock),威廉·巴齐奥特(William Baziofes),伊夫·唐吉(Yves Tanguy)和罗伯特·马塔(RobertoMatfa)等。
这里有一个故事,成立于1932年最初的特拉维夫艺术馆,只有数量不大的私人艺术品收藏。当时的特拉维夫城市还在规划中,第一任市长梅尔迪岑哥夫(Meir Dizengoff)将自己所在罗斯柴尔德(RofhschildBoulevard)大道私人府邸捐出,于是艺术博物馆设立在其家中。随后,特拉维夫艺术博物馆由于其发展经历了多次搬迁、合并、改建。如今的特拉维夫艺术博物馆主要分三个部分:赫莲娜现代艺术馆(The HelenaRubinsein Pavilion for Contempory Art,1 959),特拉维夫艺术博物馆旧馆(Main Building,1971),赫塔和保罗埃米尔展馆(Hertaand PaulAmirBuilding,2011)。
由美国建筑师普雷斯顿·斯科特·科恩设计的,赫塔和保罗埃米尔展馆自2011年开放起,成为特拉维夫艺术博物馆的主馆。从远处看,这是一个极具现代主义风格的前瞻性建筑,像一头潜伏在暗处充满魅惑性的野兽。馆址位于Shod Hamelech大道27号,背临一个大广场。周边被法院、图书馆和剧院围绕,在土地上呈现一种多边形的趋势。博物馆分五层,地上三层,地下两层,在大厅核心的中央位置有一个高87英尺(25.6米)的中庭。这个巨大的中庭名为“光之瀑布”。它其实就是由水泥灌注而成的灰色墙面,被用作投影屏幕。投影穿过缠绕扭曲的自动扶梯,抵达墙面,创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奇异效果。即使对艺术不感兴趣的人,在博物馆中走来走去,也会是一种极佳的体验。建筑本身多为钢化玻璃材质,因此采光完美,整个博物馆有着极佳的自然光线。自动扶梯、楼梯和坡道与双曲线墙面平行,连接各个展厅,从底部往上看,交错的墙面构成的线条,正好组合成一个星星的形状。我站在博物馆的底部,仰望着上空,思绪飘荡。想着这些错综复杂的构造,这些大胆奔放的设计,这些交错扭曲的层次,是否就是为了让博物馆的墙面和线条,组合形成以色列国旗上的图案?
【以色列民历史】推荐阅读:
真实历史商朝历史06-19
初一历史下册历史知识点08-16
高三历史备考策略:高考历史答题术语09-18
高考历史复习方法,历史提升小技巧10-20
新学期初一历史学习计划:历史记忆歌08-18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中考历史四轮复习策略11-08
浅谈历史地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08-28
历史课本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09-14
中国历史轶闻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