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实施报告

2024-11-06

劳动教育实施报告(精选8篇)

1.劳动教育实施报告 篇一

卸甲镇中心小学数学科实施素质教育调查报告

卸甲镇中心小学:孙小祥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随着不断学习,我校数学科的老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逐步加深,并在数学教学中得以实施。为了了解我校数学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实施的成效和存在问题,现就素质教育在我校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通过调查的形式,作一个全面的分析与总结:

一、调查目的通过调查,深入了解我校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求实施策略,进一步推进我校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二、调查方法

为了全面了解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抽样调查、和老师谈话、课堂观察等方法。

三、调查对象

1、问卷调查: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共抽60人;

2、谈话对象:一至六年级数学老师

3、课堂观察:一至六年级数学课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小学数学课中实施素质教育,最根本就是要求老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掌握新知,而且各方面的能力都得以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这次调查过程中,我了解到在数学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些成效:

1.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这次调查结果中可以知道:喜欢上数学课的学生占96.7%,一般的占3.3%;喜欢上数学课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觉得数学课有趣的占83.3%。从这些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实施了素质教育后,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大的提高。我通过与老师谈话和对课堂观察发现老师主要通过以下的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能通过创设一些学生喜欢的故事情景、生活情景、动画情景等引入新课,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产生极大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2)以故事形式贯穿全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欢一些卡通故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低年级的老师能想方设法“请来”一些卡通人物,把教学的内容编成故事形式,跟卡通人物一起学习、比赛等,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把生活素材引入到数学课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能恰当地引用生活素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明白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2.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这次调查结果知道:老师在教学新知识时,大部分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新知的教学方法的占95%;采取让学生自学点拨的教学方法的占3.3%。从这些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主要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老师能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课堂上,老师只是组织学生发现、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行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等等,并参与学生的合作交流活动中,让学生始终处在师生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并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使学生上课时大胆发言,情绪高涨,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所以就这个内容,我们作了问卷调查,其中:在数学课中,你比较喜欢回答有答案的问题的学生占25%;喜欢回答有挑战性的问题的学生占75%。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你经常会发现新问题的占58.3%;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40%。从这些数据以及通过跟老师、学生的谈话了解到:在实施素质教育后,老师能改变教学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总能让学生带着“为什么”进行新知探索,因此,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总会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新思路;在交流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地向同学或老师提出学习中的问题,主动释疑或完善他人的意见。此外,学生还能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通过这样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老师由于能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因此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与人合作是一种与人交往的过程,在这种交往过程中,同学之间必须要互相沟通、互相包容、互相尊重和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从而懂得了做人的道理,真正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下面是这次问卷调查的一些情况:在学习中你遇到困难时,你最愿意请教老师的占16.7%;先自己想,再与同学或老师讨论占83.3%。在数学课中,你比较喜欢自主探索,和同学合作交流占98.3%。从这次调查也可以看出:实施素质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

5.培养了学生评价的意识。

评价是联系教师与学生思维、情感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实施评价,不但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老师能有效地建立评价机制,积极采取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发展。通过长期实施,逐步培养了学生的评价意识。这次问卷调查也表明学生初步具有这种评价的意识:98.3%的学生喜欢在学习过程中开展评价活动;96.7%的学生认为通过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和生生之间的评价可以清楚、及时地看到自己的成绩并找到不足对自己更有信心、更会学习。

五、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重形式、轻实效。

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在数学课堂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部分老师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滥用小组合作学习。新知的探索用小组合作学习,巩固练习时每一题都用小组合作学习,这样表面看整节课非常热闹,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参与面广,课堂气氛活跃,但实质上这些小组合作学习都是流于形式,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的价值,没有让学生有充足讨论的时间和独立思考的过程;很多小组都是受小组长的控制,把小组长独立思考的结果代表整个小组的结果,其他的组员没发表意见的机会,体现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

在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最根本是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掘学生的潜能。在这次调研中我发现,由于我校个别数学教师年龄比较大,接受新理念的速度比较慢,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手段不够新颖,虽然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顺利完成,课堂气氛比较活

跃,但整节课老师都只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没有体现各种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

3.创设的情景缺乏指向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很多老师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但在情景的创设中,有些老师缺乏一定的指向性:例如,有些老师在新课的引入时出示一幅情景图问: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些什么?于是学生把这幅图中所有的景物都说了一次但都没能引入新课,这样,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收不到预期的实效。

六、今后的教学对策

1.加强理论学习。

为了能使素质教育在我校数学科有效实施,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有的文章学习,同时加强《数学新课程标准》与《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的学习,提高全体数学老师的理论水平,使全体数学老师树立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有效地转变教学观念,促使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能得到有效实施。

2.注重实效,开展教研活动。

为了使素质教育有效实施,今后,我们要积极开展一些具有一定实效的教研活动,围绕这次调查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在教研活动中,以剖析个案、纠正错误为重点,让老师明确,什么是该学习的,什么是该避免的。使素质教育能得以有效实施。

总之,只有教师真正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2008年11月25日

2.劳动教育实施报告 篇二

一、垫江教育事业发展的背景分析

(一)现实基础

——各类教育快速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幼儿入园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义务教育全面推进,各项指标居全市领先水平;普高教育稳步发展,学生人数比直辖前增长10倍;职业教育再谱新篇,拥有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2所;高等教育实现“零”突破,成人教育不断加强,被教育部确定为新型农民培训基地。

——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不断落实;以岗位设置管理和教师绩效工资改革为重点的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民办教育快速发展,民办教育机构达88个;“留守儿童”托管家园建设成效显著,被评为“全国关爱留守儿童示范县”;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完善,教育督导评估机制逐步健全。

——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有所改善。以桂溪、澄溪两镇小学为龙头,中心镇小学为区域中心,建制小学为“点”的小学教育体系不断优化;以直属中学为骨干,乡镇中学为补充的初中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以城区为核心、南北为两翼,覆盖全县的高中教育体系日趋完善;学校标准化建设逐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推进,教育城域网接入率达89%,“农远工程项目”覆盖率达100%。

——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教育质量稳中有升。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完成,高中新课改正式启动,“和谐育德”教育创新工程全面推进,“唱读讲传”广泛开展,德育示范县建设成果巩固提高;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全面实施,科技创新教育成果丰硕;高考质量稳中有升,重本上线人数逐年增加。

——队伍建设逐步加强,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明显,长效机制逐步健全,热难点问题不断破解;干部教师选用机制不断创新,选人用人公信度有效提高;教师继续教育、行政干部培训广泛开展,教师学历水平全面提升。

(二)面临的挑战

——“纵尺”分析问题突出。教育经费缺口较大,“普九”欠债达5000万元,未来5年项目建设资金需求达24.7亿元;办学条件相对滞后,学校用地尚差5200余亩,教学及辅助用房尚差997000m2,学校危房面积占鉴定校舍的85.27%;城区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城区学校规模小,容量严重不足,班额普遍较大;高中教育差距明显,仅有市级重点高中1所,普职比例尚未实现大体相当;队伍建设仍待优化,教师结构不甚合理,专业成长进程缓慢,专家型人才、名师严重不足;教育科研比较薄弱,教研队伍规模极小。

——“横尺”比较差距明显。与渝西地区以及主城区相比,垫江教育投入、办学条件、优质教育资源量、学校核心竞争力都还存在一定差距。教育经费预算增比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普九”债务尚未有效化解;生均占地面积比全市低3.83m2,生均教仪设备值比全市平均值低51.47元,市级重点中学数量居全市后列。

——“国尺”衡量压力巨大。从“314”总体部署和“统筹示范”要求看,探路示范步伐还不够大,教育发展水平还不够高。思想观念解放不够,制度机制活力不强,教育均衡程度不高,各层次教育、各类别学校以及城乡之间不够平衡,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偏小。

(三)发展机遇

——强教思想牵动全局。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总体战略思想;胡锦涛在2010年7月13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明确提出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温家宝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强国必先强教”理念。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发展的战略思想,对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意义,必将牵一发而动全局,必将进一步释放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城乡统筹带来特惠。2007年6月,国家批准重庆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7月,重庆市将垫江确立为3个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县之一。2008年7月24日,教育部与重庆市政府签署《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使重庆成为首个部市共建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的“试验田”。2009年1月26日,国务院颁发《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将重庆市的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强调支持重庆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统筹城乡教育综合配套改革,已经并将继续为垫江带来“先行先试”的特惠政策,为垫江教育改革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战略定位赋予重任。县委十二届四次全委会确立了“建设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县、打造川渝东部开放型经济高地”的战略定位,将“五个垫江”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县委十二届五次全委会提出要努力打造渝东教育强县;县委十二届六次全委会要求建成川渝东部文化高地;县委十二届七次全委会提出要努力推动垫江经济社会后发崛起、全面跨越。垫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位,赋予教育新的更大历史重任。垫江教育唯有立足教育公平这个原点,加快思维嬗变,加大统筹力度,推进实践创新,着力解决羁绊教育“加快”和“率先”发展的矛盾,大力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才能为垫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知识贡献和智力支持。

——重教环境日益浓厚。胡锦涛指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关键。”薄熙来提出,“教育是民生工程,也是扶贫工程,还是民主工程”,并强调“教育事关未来,抓教育就是抓接班人”。县委书记李光金认为,“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生产力。”县长罗德强调,“要采取多种形式,探索多种主体投资办学,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不断培养和储备人才,增强发展后劲。”县委常委徐兴旺认为,“教育是拉动经济,尤其是拉动消费的重要力量,是招商引资的一张靓丽名片。”现阶段,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程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党委政府重视教育,职能部门支持教育,社会各界理解教育”的氛围日臻浓厚,跨越发展的有利环境基本形成。

——区域竞争催生动力。教育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教育正在打破行政区域界限而呈现出新的竞争态势,区域教育的强弱已成为衡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否具有现实和潜在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当前,周边区县教育呈现出百舸争流求发展、千帆竞发谋跨越的比拼格局。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催生了慢进则退、后进则忧的巨大压力。作为后发地区,垫江教育整体水平还不够高、竞争实力还不够强。要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唯有将巨大压力转变为强大动力,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原则,高点定位,改革创新,抢占先机,求真务实,最大限度地激发创造力,最大程度地提升执行力,谋求后发崛起、全面跨越。

二、垫江教育实施“后发先至”发展战略的总体构想

(一)“后发先至”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

——“后发先至”的主要涵义。“后”,指发展状态与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比较落后,处于劣势;“发”,指发展,强调提档提速,跨越发展;“先”,指率先;“至”,指达到,强调全面崛起。“后发”之所以可“先至”,在于后发者可以吸取先发者积累的经验,利用先发者取得的成果,越过先发者走过的弯路,节省发展的人财物和时间,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

——“后发先至”发展战略的内涵。“后发先至”发展战略,即落后地区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积极借鉴吸取先进地区的成熟经验,在应对危机中弯道赶超,在抢抓机遇中后发争先,从而实现后发快进、跨越发展的方略。“后发先至”的跨越发展,不仅是线性跨越,更是立体跨越。对垫江教育来讲,实施“后发先至”发展战略,就是要全面集聚发展智慧,造后发先至之势;深入推进发展改革,强后发先至之力;大力规范发展行为,塑后发先至之形;努力保障发展协调,奠后发先至之基。

(二)实施“后发先至”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

——高举一大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落实一大方针。贯彻“提速提档、奔跑前行、跨越发展、后发先至”的16字工作方针。

——突出一大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发展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素质教育、和谐教育、满意教育”三个维度,切实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核心问题。

——把握两大目标。到2014年,初步建成统筹城乡教育示范县的框架体系和渝川东部开放型教育高地框架体系。具体达到“五个更加”的目标:普及教育更加提高,公平教育更加惠及,优质教育更加丰富,教育体系更加完备,制度机制更加充满活力。

——坚持六大原则。即坚持和谐发展、质量立教、人才强教、改革开放、教育公平、依法治教等原则。

——处好八大关系。即处理好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的关系,自我加压与借力发展的关系,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规模与质量的关系,政府办学和社会力量办学的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显绩与潜绩的关系。

——倡导十六字工作作风。倡导“铁腕治教、强力推进、雷厉风行、说到做到”的16字工作作风。

(三)实施“后发先至”发展战略的具体步骤

“后发先至”发展战略是筹划和指导2009—2014年垫江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方略,是垫江教育事业发展的全局性蓝图。

——2009年为奠定基础年。2009年,教育系统倾力打造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发展思路,精心描绘发展蓝图,不断增强发展信心,积极创新管理机制,着力加强教育管理,强力破解历史难题,奠定了后发崛起基础,攒足了全面跨越后劲。

——2010年为重点突破年。以培育特色幼儿园为抓手,规范民办教育;以创建特色学校为抓手,推进优质教育;以“创重扩容”为抓手,加快普及高中教育;以建设“渝东职业教育城”为抓手,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以“五个校园”建设为抓手,促进教育均衡公平;以项目对接为抓手,推进城乡教育统筹;以队伍建设为抓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提升工作效能为抓手,推进自身建设;以信息宣传为抓手,提升教育形象;以强化督导评估为抓手,确保“后发先至”发展全面贯彻落实。

——2011年为全面推进年。坚持高标准、创一流,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坚持调结构、优布局,全面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坚持增后劲、添活力,全面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高起点、显品位,全面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坚持促和谐、保稳定,全面推进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坚持强交流、促合作,全面推进教育教学对外开放;坚持提效率、促落实,全面推进教育系统效能建设;坚持强基础、固根本,全面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着力实现育人质量全面提高,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全面提升。

——2012年为内涵发展年。坚持以品质提升、质量提高、特色彰显为工作核心,大力推动人本发展、全面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和效能发展,着力实现教育自身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制度创新、完善学校管理、优化教育结构、调整学校布局、打造内涵队伍、完善课程设置、改革教育方法、规范教育行为,开发和利用教育要素的潜在优势,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以及共享率、使用率,切实增强学校效能、提高育人质量、提升教育形象。

——2013年为特色凸显年。围绕“高位均衡、特色发展”,大力开展“区域教育发展特色实验县”研究,启动实施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县”创建工作,深挖潜力,打造特色,争创品牌。突出“高位均衡”,全面夯实教育发展基础,努力确保各级各类学校硬件设施到位、人员配备到位、工作开展到位,全部达到优秀级以上标准;突出“特色发展”,实现“一校一品、一校一特”,形成百花齐放的教育发展新局面。力争到2013年,使垫江在全国特别是西部地区和渝川东部地区率先建成竞争力强的特色教育县。

——2014年为承上启下年。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努力提高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不断增强教育发展活力;关注民生,扎实工作,努力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强化管理,完善保障,全面落实教育发展任务;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着力优化教师队伍、全面规范教育行为;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师德师风、教育品牌三大建设,着力破解教育投入、素质教育、职业教育三大难题,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位实现教育和谐稳定,高质实现教育公平,力争各项指标高于全市平均增速,基本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基本建成渝川东部开放型教育高地,为下一阶段实施新战略、谋求新发展构建新的更高平台。

三、垫江教育实施“后发先至”发展战略的重点工程

(一)布局结构调整工程

以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高中阶段学校为重点,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布局结构。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保留实验中学、一中、职教中心现有初中教学规模,扩大十中、垫中办学规模,新建朝阳中学;扩大凤山小学、实验小学、城北小学和城南小学办学规模,将文毕村校改扩建为文毕福彩小学,将红光村校改扩建为红光小学。乡镇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扩建太平中学,改名为牡丹中学;保留各乡镇所在地中心校,在5万人口以上的镇选择性地新建完小或扩建中心镇小学,推进中心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整合乡镇中心校资源,将规模极小的完小调整为点校;逐步撤销或合并规模极小的村校;将规模极小的乡镇中学归并到邻近直属中学或与邻近小学整合为九年制学校。高中阶段学校布局,扩大垫中、实验中学、一中办学规模,保留二中、三中、四中和五中现有高中办学规模;扩大职教中心、一职中、二职中办学规模;扩建太平镇成人学校。

(二)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

制定实施标准化建设规划,全面实施“五个校园”建设,促进标准化建设“提档升级”。加快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硬件建设,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加快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室建设,加强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功能室建设;以“数字校园”建设为抓手,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优质资源开发、应用和共享,加快信息化人才培养,加快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服务和管理机制,着力建立教育网络互通体系、资源共享体系、应用服务体系、运行保障体系和人才支撑体系。到2014年,力争全县农村寄宿制小学达到50%以上、乡镇中学达到80%以上,80%的农村中小学基本达到办学条件标准化,“校校通”实现率达100%。

(三)学前教育普及工程

坚持“因地制宜、试点示范、分类指导、科学规范”的原则,深化办园体制改革,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完善学前教育规划,形成以公办园为主体、以民办园为补充,以示范园为龙头、城区和乡镇中心园为骨干、完小附属园为辅翼的幼儿园网络;推进名优幼儿园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幼儿园和示范幼儿园;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探索开发0~3岁婴幼儿教育,高水平满足学前教育与婴幼儿教育的社会需求。

(四)高中普及工程

按照“全面启动、区域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方针,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努力调动社会力量,切实加大发展力度,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坚持以城区为中心,以中心镇为补充,坚持公办与民办并重、普高与职高并举,逐步向城区和中心镇集中的原则,全面推进高中“创重扩容”工程,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全力打造示范名校;完善制度机制,深化招生制度改革,推进“捆绑发展”工程。到2015年,全县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达96%以上,基本实现普职规模大体相当,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发展协调、充满活力的高中阶段教育体系。

(五)职教振兴工程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创新,不断深化职教城乡互动、校企互动、园校互动、产教互动;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加强“学分银行”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推进免费中职教育;围绕垫江四大工业主导产业和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大力打造品牌专业;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加强实作实训基地建设;整合职教资源,推进联合办学,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强化项目包装与对接,积极建设职业技能鉴定站、城乡统筹中职研究中心;大力引进和发展民办高职院校,全面推进“渝东职业教育城”项目建设。

(六)人才强教工程

树立和落实“教育家办学”理念,以全面提高教育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教育科研为引领,以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名教师、名校长为重点,创新师德师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五个校园”建设要求,足额优质配备教师,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定期举办“校长论坛”,积极筹建“垫江县基础教育百家教育专家”联谊会,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以及学历提升、骨干培养、校本培训等工程,深化干部教师培训,纵深推进行政干部队伍、教师队伍以及教研队伍建设、专兼职督学队伍建设,着力培育一批本土“教育家”。

(七)质量兴教工程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原则,深化“和谐育德”教育创新工程,拓展“唱读讲传”活动,强化思想道德建设;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突出素质教育主题,大力创建“质量兴教示范校”、“德育星级学校”、“文明礼仪示范学校”、“校园文化示范学校”,加快建设“人文校园”,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地发展,大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育人质量。

(八)特色学校建设工程

坚持把特色学校建设作为打造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选择,以“政策驱动、学术引领、学校主动发展”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创建思路;紧扣“规范+内涵+特色”的目标,推进创建活动;组建创建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强化创建保障;探索完善特色学校评价标准和评估认定办法,落实评估表彰,鼓励、引导和支持学校走内涵发展和错位发展的道路,加快建设教育质量优质、办学特色显著的人民满意学校,加快形成以区域特色为基础、学校特色为龙头的特色发展格局。

(九)蓝天助学工程

以推动城乡教育统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健全农民工子女入学保障体系,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完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保障体系,着力构建以政府为主、部门配合、社会参与,覆盖从幼儿园到大学、从贫困生到学困生、从残疾学生到健全学生、从城区学生到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与救助体系,努力让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受教育者都能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十)依法治教工程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健全组织机构,建立教育行政执法大队;强化宣传教育,推进“六五”普法;完善管理制度,保障公民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深化创建活动,推进“法律进学校”活动,积极创建县级、市级和国家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将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教育教学行为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

(十一)安全稳定工程

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构建现代化的安全防范体系;强化安全管理,全面治理校园周边环境;开展创建活动,巩固安全稳定成果,全力打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校园环境,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到2012年“平安校园”创建达标率达到85%,2015年达到100%。

四、垫江教育实施“后发先至”发展战略的主要路径

(一)坚持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念

一是将人本意识放在第一位,把创新驱动作为第一动力,在后发快进中更好地实现科学发展。二是进一步鼓足后发崛起、全面跨越的志气、锐气和士气,提振教育系统“精气神”。三是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中央和市委精神,用足用活政策。四是善于用市场化理念和手段集聚发展要素,争创发展优势。

(二)创新制度机制,注入发展活力

一是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努力营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创新考试招生机制,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四是创新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机制,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交流、共享、互助和同步发展。五是创新监督管理机制,提升科学民主决策水平。

(三)强化教育科研,提供发展支撑

一是营造教育科研氛围,形成崇尚、参与和支持教育科研的浓厚氛围。二是完善教育科研体系,探索建设县教科所,成立片区中心教研组,着力建设素质精良、数量充足、实绩突出、指导有力、教师公认的教研员队伍,完善县、镇(乡)、校教育科研网络。三是创新教育科研载体,深化“课堂教学达标晋级”活动、特色项目与品牌项目展示活动,大力发展学术期刊,健全科研成果奖励与转化机制,促进教育科研提档升级。

(四)推进改革试点,拓宽发展领域

一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工作,积极建设教育均衡发展示范校、示范区,带动全县教育均衡优质发展,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垫江特色的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格局。二是推进强校带弱校捆绑发展试点工作,健全完善城区学校结对帮扶农村学校、直属中学结结帮扶乡镇中学机制,提升农村学校综合实力。三是推进干部教师城乡互动交流试点工作,探索实施学校行政干部轮岗交流制度,健全完善城镇教师定期到农村支教、农村教师定期到城镇学习制度,促进干部教师素质整体提升。四是推进农村中小学名师培育试点工作,以项目、课题等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大力培育农村学校骨干教师和名师。五是推进教育融资试点工作,探索引入市场机制,激活教育投融资市场,探索组建教育集团和教育发展投资公司,尝试采用BT、BOT模式,着力解决财政资金供给不足等问题。

(五)破解实际难题,解除发展瓶颈

一是着力破解城乡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不均衡的难题,不断提高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均衡化水平。二是着力破解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不高的难题,着力培育一支在教学业务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农村骨干教师和名师队伍。三是着力破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遍负债沉重的难题,有效化解历史债务、切实遏制新增债务。四是着力破解特色学校建设不明显和教育质量整体不高的难题,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学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五是着力破解制度机制不适应城乡教育一体化和教育均衡发展的难题,深入研究解决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六)规范教育行为,提升发展形象

一是切实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坚持“阳光收费”,严格“三限政策”,扎实开展“规范教育收费示范校”创建活动。二是切实规范学生课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三是切实规范招生考试行为,完善初中就近免试入学的具体办法,完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评价,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四是切实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健全学校管理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常规管理合格校”“常规管理示范校”创建活动。五是切实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严禁教师从事有偿家教、违规补课,强化教师从教行为专项考核。

(七)加强自身建设,夯实发展根基

一是培育三个意识,培育教育行政干部的敏锐意识、博学意识和敬业意识。二是树立四种精神。树立说了算、定了干的雷厉风行精神,树立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自我加压精神,树立敢与强者拼的亮剑精神,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者精神。三是形成五好风尚。形成讲政治、带头干、重实绩、保廉洁、善宣传的好风尚。四是建设六型系统。全面推进服务型、廉洁型、效能型、学习型、创新型和竞争型系统建设。

(八)完善督导评估,确保发展实效

一是创新督导评估机制,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二是加强督导机构及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适应需要、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专兼职督学队伍。三是扎实开展教育督导评估,不断提高教育督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权威性。四是加强教育督导科研,全面提升教育督导与评估水平。

(九)加大投入力度,筑牢发展保障

一是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二是优先安排城乡教育用地,保障教育发展用地需求。三是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促进“校安工程”有序推进。四是强化教育经费管理,确保资金管理的规范、安全,提高教育经费的投资效益。

五、垫江教育实施“后发先至”发展战略的关键要素

(一)在提高学习力上下功夫,破除思想上不适应的问题

教育行政干部特别是校长,必须把学习当成一种责任、一种习惯、一种修养,通过学习勇于摒弃过时的、陈旧的、落后的东西,建立起与时代相适应的新观念;必须掌握正审时度势,确的学习方法,坚持向书本学,向实践中学,向身边的人学,做到学干结合、学用相长,以学习解放思想,以学习开阔视野,以学习提升素质,以学习增长本领,以学习促进教育后先先至、跨越发展。

(二)在提高判断力上下功夫,解决决策不果断的问题

教育行政干部特别是校长,必须全面提高准确判断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变化趋势的预测能力,在学校改革发展中切实做到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必须全面把握实施“后发先至”发展战略的现实背景、总体要求、具体步骤、重大工程、主要路径,将战略思想转化为判断力、决策办,从而服务和推动垫江教育实现提档提速、奔跑前行、跨越发展、后发先至。

(三)在提升创新能力上下功夫,解决工作方法不科学的问题

教育行政干部特别是校长,必须创新教育理念,准确分析全县和学校教育发展的历史条件和现实背景,抢抓机遇,破除陈规,大胆创新,敢为人先。在脑海里时刻装着事关学校改革发展和核心话题:建成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建设学校?在工作中,正确处理好“八大关系”。

(四)在提高执行力上下功夫,解决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教育行政干部特别是校长,必须准确把握大局,细化责任分工,加强调查研究,切实找准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关键环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举措,全面提高把思想转化为行动、把理想变为现实、把决策变为成果的能力;必须身先士卒,吃苦在前,当好表率,切实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必须强化调度督查,保证任务推进,目标实现。

(五)在提高凝聚力上下功夫,克服心不齐劲不足的问题

教育行政干部特别是校长,应当以共同的事业和追求来催生凝聚力,以优良的作风来营造凝聚力,以规范的制度来提升凝聚力,以先进的文化来持久凝聚力。在实际工作中,要勇于“舍小顾大,求同有异”,要掌好权,用好权;要有气度、有风范、有亮节;要既能干事,又会共事。坚持以大局为重,以垫江教育事业为重,班子成员要多补台、不拆台,要多配合不计较,真正做到合心、合力、合拍干垫江的教育事业,营造精诚团结、同舟共济的良好局面,形成一心一意干教育、众志成城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实施“后发先至”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垫江教育后发崛起、全面跨越,既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垫江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的宏伟目标,更是在新一轮竞争中把垫江教育驶入城乡统筹示范县快车道的战略抉择。对此,必须以抢占发展先机的危机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负重奋进的责任感,自我加压,只争朝夕,迎难而上,举全县之力坚毅地迈出“后发先至”新步伐,聚全民之智实现垫江教育事业后发快进、跨越发展新目标,努力谱写垫江教育科学发展的辉煌篇章。

注释

3.劳动教育实施报告 篇三

关键词: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和谐劳动关系;困境;出路

中图分类号:D922.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1-0000-02

笔者针对新《劳动合同法》落实现状,对威海各个区等进行了长期的走访、座谈与问卷调查,总结实施现状,提出对策建议。

一、当前新《劳动合同法》在威海的基本落实情况及新法颁布后的变化

第一,企业劳资关系更加和谐,职工权利有了更好的保障,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险种的落实都走在全省的前列,尤其是医疗保险有了大大的提高。

第二,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前,绝大部分用人单位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会与农民工订立书面合同,这使得很大一部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通过调查,我们团队发现在该法实施前大约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农民工没有签过劳动合同,而在该法实施之后,情况大有好转,劳动合同的签定率大幅提升,接近三分之二的农民工可以接受劳动合同的保护。

第三,加班加点不支付加班费或者少支付加班费的现象也有所减少。若职工加班,大多用人单位会支付给工人加班费。

第四,当农民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后,多数用人单位会为农民工调换工作,使农民工不至于失业,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就业环境。

第五,农民工负伤情况的处理更加有利于广大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在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当农民工因工受伤而丧失从事原工作的能力时用人单位会单方解除劳动关系,而且只支付很少的赔偿金,使得劳动者处境更加惨淡。

第六,用人单位按时发放给工人工资,经常拖欠工资的情况减少。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严重影响到社会安定,而当前只有极少数的用人单位经常拖欠农民工工资,这足以表明威海地区的工资的发放情况较好。

二、新《劳动合同法》在威海顺利实施的原因

第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劳动监察工作是多方面的。一是接到举报,及时稽查;二是全面检查,定期检查,发现问题。一年一度的企业劳动审查工作覆盖面广,能确保较全面地发现问题。但有些问题仅仅有劳动保障部门是不够的,需要员工尤其是容易受到伤害的农民工提供线索,检查与举报相结合,效果更好。

第二,威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网试运行,方便了劳动者对新法的了解,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法律意识。

第三,威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设立信访咨询服务日,给来访群众处理劳动纠纷。

第四,威海市总工会给职工尤其是农民工开展新《劳动合同法》专题讲座,提高劳动者维权意识。

第五,威海市工伤康复中心成立并投入运行,自此,威海市工伤职工的工伤保险将不再只停留在工伤救助上,其合法权益将得到进一步的维护;在生育保险方面,体现了维护女性职工权利的宗旨。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新《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

第一,用人单位绝大部分制度的建立是单位负责人指定的,很少单位征求劳动者的观点。

第二,农民工对法律知识了解的很少,所以应该加大法律的宣传力度,使劳动者更好的维权。

第三,在农民工与单位解除合同时有些单位不配合,权益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使农民工的权益的不到保证。

第四,部分用人单位不允许民工在法定休假期间休假,但是绝大部分单位会支付加班费,这更加符合农民工实际情况,很多农民工为了多挣到钱而不愿意休假。

四、解决办法及建议

针对新《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团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政府部门和各级工会组织应当密切关注社会各方面的反映和呼声;

二是充分发挥工商联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市总工会、市工商联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及时处理劳动争议,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服务;

三是在制定《劳动合同法》实施细则中,充分听取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在用人单位权益和劳动者权益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实现“和谐稳定、互利双赢”的目标。《劳动合同法》不只是保护劳动者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保护企业的利益,在《劳动合同法》面前,有关部门有两肩责任,一肩担民生,一肩担企业。

四是定期给职工尤其是农民工做新《劳动合同法》和依法维权手段的知识讲座,摆脱新《劳动合同法》宣传欠缺力度,普法徒具形式等方面的困境,深入不懈地普及新《劳动合同法》。可以采取新《劳动合同法》竞赛、“我与新《劳动合同法》”主题演讲等活动,保证普法的效果。

五、结语:

4.实施素质教育自评报告 篇四

为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成立了校长领导下的由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代表组成的自评领导小组。认真开展整改、自查、自评工作。自评中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做到边自评边整改,抓落实抓成效。现就我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领导班子坚强有力。

1、办学方向明确

我校坚持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工作重心,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个性潜能挖掘的关系,各种课程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发展,学生的过重负担有效控制,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生动、活泼、全面的发展。形成了“敬业、好学、文明、向上”的良好校风。学校办学目标明确,发展目标具体,优势特色鲜明。

2、班子素质高。

办好一所学校,领导班子是关键。学校始终重视班子建设,认真把好选拔关。学校的中层都是经层层推荐、考核选拔出的事业心强、责任心强,有一定管理经验和能力的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班子成员分工明确、作风民主、廉洁自律,富有协作精神,能独立履行岗位职责。班子成员学历达标。学校定期召开行政办公会议,反馈、交流、布置学校工作,做到群策群力,民主议事,确保学校的各项工作井然有序、顺利高效开展,在师生中有较高威信。

二、学校管理民主规范

1、规章制度健全。

“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育人,率先垂范;以制度行规范,以管理保质量,以教研促发展”是我校行政管理的核心内容。学校以新的教育理念建立了科学、民主、有效的决策机制。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科研、人事管理、总务后勤等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目标明确、便于操作。

2、民主管理有效。

我校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民主管理优势。在民主讨论、评议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学校重要条例或制度的修改都经由教代会通过方才实施;重大问题的决策都经由校务会讨论通过;与教师利益密切相关的聘任、职务晋升、评先评优都经过公示方才生效。民主管理的有效实施,促进学校“和谐校园”的构建。

3、校务公开落实。

规范公开内容,完善公开形式和程序。对于大宗物质采购、基建工程招投标、收费标准、学校开支情况、教师评优、评聘等社会群众、教职工关注的内容,严格执行公开制度。学校教育经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严格执行“一费制”收费标准,并对收费项目、收费金额及时予以公示,无乱摊派乱收费现象。

三、师资建设措施得力。

1、师德教育有效。

我校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定期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一是通过政治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使教师具有先进的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行为规范,做到依法治教;二是开展“树师德、立新风、爱岗敬业”活动,用模范事例带动师德师风建设,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业准则;三是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要求教师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大方,做到爱护学生而不放纵学生,严格要求学生而不粗暴对待学生,耐心教育学生而不歧视挖苦学生,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师资培训扎实。

学校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制定了教师培训计划及校级骨干教师培训计划,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培训:一是推行行政导学。二是加强校本教研。三是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建立一对一的传、帮、带指导关系,重点是对年轻教师及农村交流进城跟班学习的教师进行帮扶指导;四是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参加各种短期培训与专业进修;五是提倡反思与经验交流,提醒教师反思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盲点,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六是深化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由“匠味十足”向“研味俱增”转变。

四、思想教育扎实有效。

1、德育网络健全。

我校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组织教师学习贯彻《爱国主义教育设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一系列德育工作制度和考核奖励办法。聘请了综治副校长、专题教育辅导员(由交通、司法、卫生、环保等方面的领导或专家担任)和校外辅导员(由热心教育的离退休老同志担任)、组建了“家长委员会”“形成学校——社会——家庭”;“教师——校外辅导员——家长”三位一体,双轨并行的德育机制。

2、教育途径多元。

一是坚持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实行严格而规范的升降国旗制度,并能结合历史教育、形势教育、国情教育、德育教育进行国旗下讲话,增强全校师生的爱国热情和集体荣誉感。如: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为主题,开展活动;二是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国家大事为载体,以征文、绘画、歌咏、朗诵比赛、文艺汇演等形式,开展主题鲜明、富有针对性宣传教育活动。如:“经典诵读” “学习英雄少年弘扬抗震精神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三是以班队活动课、早会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为主阵地,其他学科为辅阵地,强化课堂教学中思想教育的渗透功能,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教育有机结合。

3、校园文化浓厚。

学校重视校园文化的开发建设,着力营造文明高雅、积极向上的“书香校园”。我们通过课前三分钟诵读经典诗文、午间自读好文佳句、每周细读一篇名篇名著、每月举办一次好书推荐等活动营造浓浓的校园书香文化。我们还通过举办朗诵会、故事会、演讲比赛、书法比赛、意境绘画等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的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体会与收获。学校现设有红领巾广播站、校园网、黑板报、宣传栏、阅览室、少先队室等文化宣传阵地,并能充分利用这些阵地,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除了开展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外,还通过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科技情怀,陶冶学生的情操。

4、重视班队工作。

少先队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我校重视少先队建设,推选优秀教师担任少先队辅导员,建立起“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文明督导队”、“悄悄话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礼仪、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还组织师生积极参与社区共建活动,如:演讲比赛、文艺演出、趣味运动会、共建联谊会等,还开展了为特困生、为灾区捐款捐物、为孤寡老人送温暖等公益活动。发挥了少先队的阵地作用,弘扬了主旋律,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班级是学校管理最基本的单位。我校注重班集体建设,注重良好的班风、校风的培植。

5、注重养成教育。

常规往往最能体现一所学校的管理水平。我校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入手,对学生进行以文明礼仪、行为习惯为重点的基础文明教育。按《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把学生的行为规范分解、细化,确定每个学段的教育重点,形成序列。在教育培养的过程中坚持低起点、高标准、多层次、严要求的原则,做到要求明确、训练到位、反馈有效,力求通过严格的训练、将枯糙的规范条款转外化为行为,内化为素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习惯。

五、智育培养成效显著。

我校除重视学生的德育之外,也十分重视学生的智育的发展。我们依照课改要求,以更新观念为先导,以优秀师资为保障,以教学质量为核心,认真落实教学常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1、严格执行省颁课程计划。

学校能够按照省颁课程计划开齐、上足、教好各门课程,做到“三表”上墙。各学科都能按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并按计划进度实施教学。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加强了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教学与管理,把信息技术与英语纳入语数学科的管理范围,提高了信息技术与英语的教学质量;对体、音、美教学成果进行亮化、展示,促进体、音、美学科的发展。严格执行“减负”的有关规定,公示学生作息时间表,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作业量,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2、抓好教学常规,以管理促质量。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发展之根本。我校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心,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立足点,以《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学生学习常规要求》、《学生学习评价方案》及《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等为制度保证,坚持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通过行政听课、教师教案、学生作业批改情况检查、教学质量抽查与监测,把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习辅导、成绩考核抓实、抓细、抓好,使教学常规落到实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举办的教师教案、教学反思、学生作业批改情况展评,为教师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3、注重校本教研,坚持教学创新。

“氛围浓厚,研讨热烈、民主互动、讲求实效”是我校校本教研的一大亮点。教研活动实行签到考勤制,任务责任制,按计划进行,做到内容明确、人员确定、时间保证。

4、重视分析研究,实施质量监控。

为了更好地了解、监控教师的授课情况及教学质量,教导处组织行政定人员进班听课,在听课过程中,发现问题能及时与上课教师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共同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意见,使他们对教材有更好的理解,课堂教学有所提高。在半期后对二至五年级语数学科存在的问题进行单人单座的质量抽查,以保证质量的真实可靠,并对检测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反馈,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5、整合教学资源,彰显学校特色。

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教育科研特色鲜明,校本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实践课程(研究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性综合实践活动课、水土保持行动教育等)开展得有声有色,获得市、区领导的一致好评;我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少先队活动、德育工作进行整合,利用好周边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活动实施做到有计划方案、有实施过程、有考核评价。

6、加强学习辅导,促进学生发展。

我校坚持教育面向全体,重视个体差异,以“培养兴趣、确保合格、发展特长”为原则,开展导优辅差全员育人工作。对全体学生,特别是特长生、学困生进行分类辅导并做好辅导纪录,作业布置做到形式多样、富有针对性、层次性、弹性,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7、建立科学评价体系,促进师生健康成长。学校制定了《教师评价方案》、《学生学习情况评价方案》和《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对师生进行科学、全面的的评价。评价时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多样化,既有过程性评价,又有阶段性评价,还有终结性评价。同时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组织家长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评议,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六、体育艺术多彩纷呈。

1、重视体育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健全,能开足、上好体育课,坚持做好“两操”(课间操、眼保健操)。新版“眼保健操”在我校率先推行。学校每学年都有组织学生开展小型运动会或趣味运动会,本学年开展的小型田径赛、学生篮球赛。

2、重视心理健康和卫生保健教育。我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校本课程实施,建立了心理咨询室,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学校设有卫生室,配有常用药品和简单的医疗器械,建立起完善的卫生防疫报告机制,通过橱窗、板报、早会课对学生进行卫生保健预防教育。

3、重视艺术教育,陶冶学生情操。学校能按课标要求上好艺术课,有专业教师、专用教室和相应设备。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与社区、共建单位开展文艺联谊活动,为师生提供展示平台,提高师生艺术素养。此外,还以兴趣小组活动为切入口,利用课余时间开设了棋类、书画、舞蹈、声乐等兴趣小组,由学生自愿选择组成,由专门教师负责培训指导。兴趣活动的开展拓宽了素质教育内涵,陶冶了美好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特长,促进学生得全面发展。

七、行政管理经营到位。

1、学校重视“平安校园”的创建工作,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创建“平安校园”实施方案》、《突发事件紧急预案》,实行了平安创建责任制和安全责任追究制。学校领导与每位教师签订了创建“平安校园”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责任意识和岗位意识,强化管理,同时利用国旗下讲话、晨会和班队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法律常识教育;通过宣传栏、班级黑板报、墙报、法制教育专题报告、校园广播、向家长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等途径进行广泛宣传;组织学生参观消防安全的图片展览,参加《消防安全》讲座;开展“紧急疏散”演练及“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定期对学校环境安全状况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学校无安全事件发生,先后被评为“平安校园”、“消防先进单位”。

2、校园环境优美。“小巧玲珑、温馨和谐”是许多到我校检查、调研的领导对我们学校的评价。我校校面积不大,但我们对有限的空间进行合理的布局。在校园设立宣传栏、公示栏和学生行为规范要求;在教学楼悬挂校训、名人名言、学生行为提示;在楼道口设置宣传橱窗、展板;对班级进行主题鲜明、既有共性又不失个性的设计布置;校园四季绿树成荫,鲜花点缀,环境优美整洁。

3、财务管理规范。预算外资金及时进账并合理使用,不存在公款私存现象。严格执行“一费制”收费标准并在公示栏公示收费情况,正确、规范使用收费票据。校产按班级、科室管理,有专人负责,无损坏丢失现象发生。

4、四率达标巩固。

根据《小学管理规程》建立完善的学籍管理制度,使用计算机规范义务教育资料和学籍管理工作。统计数据、各种学籍证件完整、填写规范,内容真实。转出、转入和休学手续办理完善,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达到100%,辍学率为0。

5.劳动教育实施报告 篇五

1.新机制高扬教育公平旗帜,保障了农村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总体偏低,许多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主要来自于向学生收取的学杂费,农民负担十分沉重,上不起学成为辍学率长期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新机制从免除学杂费入手,把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范围,通过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缩小城乡差距,体现了社会公正、教育公平的根本要求。这既是教育发展的新境界,也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新机制有效缓解了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难的矛盾,因贫辍学的问题从制度上得到了有效缓解。实施新机制以来许许多多辍学的孩子重新返回校园,多年来一直困扰农村义务教育的“控辍”难题终于有了破解的答案。

2.新机制强化了政府职责,完善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当前,农村义务教育是农村最大的公共事业。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这一改革举措有利于增强地方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的责任意识,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财政拨付的公用经费的及时到位,保障了农村中小学校的正常运转,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学校管理的规范化,使得治理农村学校乱收费有了制度保障。实行新机制之后,绝大部分农村学校除了代收课本费和住宿生住宿费外,其他方面都是“零收费”,农村中小学校长终于可以走出纷扰多年的经费困境,腾出更多的精力来抓学校管理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新机制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经济在发展中区域不平衡现象十分严重,不仅城乡发展的差异正在逐步扩大,而且人均收入的省际差异近年来也在呈上升趋势。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现象,一直是困扰我国高水平、大面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大问题。国家在免除学杂费的同时,分地区、分步骤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这既弥补了传统上各地因杂费标准不一带来的经费省际差异,基本上做到了公用经费在区域间的均衡,又大大提高了农村学校的经费保障水平,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责任不明确、总体保障水平偏低、农民教育负担较重等突出问题,为巩固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缩小城乡之间义务教育的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4、“免费新政”赢得民心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策在我校实施以来,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不少的学生、教师和家长认为,这项政策让更多的孩子真正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感受到社会主义的温暖。我校的教师都说:“执行‘农

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策后,教师再也不用为新学期收学费和为学生垫支学费而发愁,学生也不会因交不起学费而自卑,家长也免除了因无力交学费,忍痛让孩子辍学的愧疚,‘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真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和‘阳光工程’”。

6.素质教育实施水平自评报告(共) 篇六

根据市区两级教育局关于对实施素质教育工作进行考核的有关文件,对照《XXXX镇街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考核方案》中规定的评分标准,按B级、C级指标顺序,对我校开展素质教育工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自查、自评,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查总分1070分,校自评得分951分,得分率。

B1 教育思想(20分)

得分19分 C1管理理念(10分)

得分9.5分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推进科学化法制化民主化人本化管理,以岗位目标责任制和千分量化为总抓手,实行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制度管理与民主管理相结合,充分挖掘人员的潜力,确保学校的活力。一是把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落到实处,通过科学规划,建立和完善了学校《考核评价制度》、《考勤制度》,使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基本形成切合学校实际的管理模式。二是突出党支部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认真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先进性教育学习工作。党员教师在活动中增强了党性观念、群众观念、中心意识、大局意识,更好地发挥了在教育教学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继续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制度,严格落实公示制度,有力促进了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凡涉及职务晋升、教师聘用、评比先进、奖金分配以及收费等问题,一律按规定程序操作,决策程序、决策过程、决策结果均予以公开,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C2学校发展

得分9.5分

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图画。我们抓住张范一中、二中、实小三校合并,学校新建的机遇,明确了“管理生效、课堂高效、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全面育人”的课改目标,认真规划了素质教育三年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旨在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不以成绩为唯一的尺度,综合全面的评价师生,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开端。

B2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380分)

C3实施过程(30分)

得分29分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本学期的教学主要围绕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学期初制定了实施方案和月份工作安排,成立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惩罚办法。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上级和学校文件,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召开各校会、例会、专题工作会议,广泛宣传发动。实施过程中,重点学习并围绕“三为主五环节”课堂教学建模工作,开展练标、立标、观摩、研讨等各种课型,邀请区教研室赵建国主任进行指导和作专题讲座。学校对所有教师进行了验收,合格率达98%。每位教师能从实际出发,针对本人所教学科的特点,积极开展研究和实验,逐步探索出具有一定特色,行之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和方法。

C4校本教学管理制度建设(30分)

得分29分

学校中层机构设置教导处、政教处、团委、办公室、总务处,年级组、教研组,职责明确,配合默契、协调合作,运转正常,各处室主任、副主任均在教学第一线工作,深入教学,了解教师、学生,为探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每月召开一次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题的教学例会及师生座谈会,重点突出,任务明确。半学期召开一次全校性的教学工作会议,总结成绩,剖析问题,明确工作方向。使教学管理逐步走上规范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C5“学查纠”活动(20分)

得分19分

分三阶段进行。学期初为宣传发动阶段,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有明确的指导思想、目标、步骤、措施、机制等。9月下旬,开始第二个阶段,即实施阶段,学校根据教委安排按步骤实施活动。一把手规划领导教学,分管校长具体指导教学,教导处学科主任分管各科教学和教研,教研组长和学科组长分管各年级学科教学、教研的管理格局,各级管理职能明确,分工具体,运转高效。结合学校实际,着重进行了“三学”活动。即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和质量观;学习各项教育教学规范,学习《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学习先进单位的典型经验和本学校优秀教师的有效做法,深入分析和反思自身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开展了“三查”活动,即查漏洞、查差距、查落实。针对查找的问题,人人撰写摆查材料,明确整改重点,制定整改计划与措施。定期向教研组汇报整改情况并上报教导处。

C6优化教学常规(30分)

得分29分

教学常规管理是教学管理永恒的主题。我们把它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工作来抓。主要做法是建立健全教学常规各项管理、检查、考核制度,以实细严恒的要求,加强备、教、批、辅、测和反思等常规检查,严格履行备课周查制,作业月查制,当天检查当天公示检查结果,并纳入量化考核,强化落实;实行领导蹲点挂帮管理制度,重点加强毕业班和薄弱学科的管理。课堂教学以高效为目标,学习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教学方法。重视测评的诊断矫正功,作业全批全改,建立师生错题档案,跟踪检测,确保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

C7优化学习常规(30分)

得分29分

建立“高效学习”、“自主学习”、“总结归纳”、“规范表述”、“自我评价”等培养体系,分年级分项目训练。结合导学案,积极倡导学生自主预习,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并组织班主任和教师进行评比,每月公布评比结果。制定家校联系手册,加强家校联系,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C8课堂教学(90分)

得分89分

“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是我校高课堂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重点学习了“三为主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借助“同课异构”“一课多评”等多种形式,把“三为主五环节”课

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推向深入。积极探索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自习课等不同课型的结构特点和规律,努力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每学期都开设来不少于15节的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多种形式的公开课,以此为载体,引导广大教师投身课堂教学的研究,并将具有先进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推广。还举办了校级“优质课”评比活动。每月进行一次反思和总结,奖优罚劣,惩前毖后。

在常态课管理方面,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和点课制度,每位校干每周至少推门听课一节,点课听课一节。听课后及时反馈,签查教案,被听教师则在听课表上签字,校委会上交至业务校长处汇总,周前会对课堂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并纳入量化考核。教师课前准备更精细、充分了。常态课的评价标准主要是“三为主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两测一评制度,当堂达标制度的落实,力争每堂课都优质高效。

C9校本教研(20分)

得分19分

建立了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和体系。一是拟出学校校本教研建设实施方案,并对教学活动、教学研究进行深入的思考、反省、探索。成立校长为组长,分管主任包科的领导小组,形成了教导处——教研组——教师三级教研机构,确定了时间、地点、中心发言人,定期汇报工作进展情况,明确工作任务。二是开以与教学相结合的主题学术活动,引领教师始终关注和直面现实,善于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升教科研能力。开学初拟出学科中难教、难学的内容,由各年级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严格履行“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个人二次备课”的三级备课制,每一步都要留下方案记录,并进行口头汇报。多次组织同学科同年级师进行了“同课异构”教学研讨的尝试,并邀请区教研室赵建国主任,就该课题进行讲座与指导。在迎接区“送课下乡”活动中,安排本校教师与名师讲授同一课题,进行同课异构课堂教学。

C10片区教研(20分)

得分19分

以XX为基地,积极主动地开展片区教研,认真履行“三个一”的工作要求,即每个月确定一个主题,每个月在一个学校召开一次现场会,每次现场会解决一个问题。本,围绕“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重点开展了高效课堂的建模与研讨活动。我校先后有10多位优秀教师作为主讲人,为兄弟学校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前不久,组织部分业务骨干赴XXXX等兄弟学校参观学习。进行细致入微地观摩学习。取长补短,汲取成功经验,对XXXX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C11网络教研(20分)

得分19分

按照按照X教发[2008]69号文,广泛发动,制定并公布惩罚制度,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网络教研。校长以身作则,亲自参与引领该项活动,本学期共上传文章

资源

评论

。教师上传文章

资源

评论。

C12教育科研(20分)

得分19分

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个主题,精心选择好适合本校实际的科研小课题,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有机制地开展工作。每位实验教师都围绕学校课题,结合自己的班级实际与自身特点选择一些易于操作的

小课题进行研究。每个小课题都以学期为研究周期,撰写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收集研究信息,整理研究资料。于学期末全部进入教师的业务档案。

C13听课评教及教学评优(20分)

得分20分

听课评教活动保质保量,兼课校长每学期听课60节,教师不少于20节,节节有听课记录与整改意见。C14课程开发课程评价(20分)

得分20分

探索开发校本课程,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我们依据现有的师资和学生实际,开设的校本课程有古诗文阅读、书法。各教研组统一策划,集体备课、自主整合、形成特色、效果显著,满意度达97%。教导处统一了评价标准,实行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主体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C15艺体活动(20分)

得分20分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喜闻乐见的艺体活动,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学校坚持每天上午30分钟课间操和大课间活动、下午5分钟眼保健操的“两操”制度,每天由值周领导和任课老师督促各班学生认真完成,“两操”开出率为100%。每年4月,学校召开了学生运动会。每年举行一届体育节、艺术节。艺体活动由班主任组织,课任教师辅导,在相应的功能教室和活动场地进行。通过艺体活动的开展和坚持“两操”制度,我校学生审美能力有了提高,近视率和发病率成明显下降趋势。

B3 教与学发展水平(600分)

得分590分 C16教育教学理论水平(100分)

得分100分

为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学校积极倡导老师学习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理论书籍,如《走进新课程》、《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魏书生等教育名家的著作,并举行“读经典教育著作,教师读书演讲比赛”。老师们在辛勤的工作中体验到了书籍的芬芳,受到有益的启迪。在理论考试水平及格率达到100%。

C17教育教学理论水平(100分)

得分100分

积极推进“三为主五环节”课堂教学建模工作。常态课教学达标率为95%,优秀率达到25%,创新率达35%。当堂检测达标率小学1—3年级为100%,4—6年级达99%。初中七年级达96%,八、九年级达93%。学

生满意度为95%。

C18教科研能力(50分)

得分40分 本教师发表论文省级

篇;获奖论文省级

篇,市级

篇。C19评优获奖(50分)

得分40分

在区优质课评比中XX 人获奖;在市优质电教课评比中,有2人获奖。获奖率较高。1人补评为区创新教师。

C20素质教育质量检测(50分)

得分50分

我校扩大了质量检测的学生量化比例,学生全员参加测评,量化所在班级人数的95%,以合格率为主要评价指标。突出后进生转化工作,以上一次成绩为基础,及格率每提高的量化奖励力度加大,提高了教师转化后进生工作的力度,学生及格率优秀率大幅度提高,达到市规定要求。

C21教师评价(25分)

得分24分

改革教师评价标准,将备、教、辅、测,出勤、学习、业务奖励等工作的各个环节纳入量化,采取学生评教(50%)、教师互评(30%)、领导评教(20%)相结合的评教方法,增强测评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保证了对教师的考核制度化、立体化、全面化,对工作既有量的考核,更注重质的考核,特别重视学生的评价。不再以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测评成绩把“合格率”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力争“消灭低分率,扩大合格率,发展优秀率”,把“转化率”的评价权重提高到优秀率的1.5倍。评价标准的制定,先由学校拿出初稿,再经过教师充分的讨论修改,最后定稿,获得了老师的广泛认同,满意度达98%。

C22学生评价(25分)

得分24分

对学生的评价,采取学生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和完善成长记录制度。成绩测评,实行等级制,设A、B、C、D。小学生等级,综合日常表现和期未测评成绩确定。初中生等级,综合学生测试和基础性发展目标相结合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评价方法上,采用开卷与闭卷、笔试与口试、写作、特长及日常表现综合评价制度,特别要求把学生的道德水平如诚信、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等方面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从而避免了“用一把尺子量人”的弊端,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关爱弱势群体,落实学困生的辅导,建立了学困生档案,制定了学困生的帮扶措施,主要通过个别辅导等方式进行帮扶,坚持把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的培优补差措施落实到位。

C23文化知识素质(100分)

得分99分

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小学生合格率为XX%,优秀率为XX%;初中合格率为XX%,优秀率为XX%。本,共有X名同学考取XXXX正榜。

C24综合创新实践能力(50分)

得分49分

积极开展学科拓展综合实践活动。各个学科都组织了兴趣小组,两周为一个周期,分别开展学科活动,参与学生占全校总人数的60%。

C25体质素质水平(40分)

得分39分

学生全体参加阳光体育活动和大课间活动,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个学生都建有体持健康档案,每年1次体检,依据《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合格率达到95%,学生在运动参与、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发展水平持续提高,满意度达95%。

C25艺术素养(40分)

得分39分

学校重视美育教育,配备了专业素质过硬作风扎实的教师从事音乐、美术课教学,学生基础上掌握了新课程要求的音乐、美术知识,测试成绩均计入学生档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全课各,保证课时。有

音美兴趣小组,有优美音乐欣赏、音像教材观看。教导处和值班人员定期检查,并向学生调查,严禁挤占挪用音美课,通过正常的课堂教学、艺术节活动、定期成果展示,学生参与率达成100%,学生对自然、社会、美术、文艺作品的欣赏能力得到提高。

B4管理创新特色建设C27(20分)C28(10分)C29(20分)C30(20分)

得分20分 加强特色学校建设,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我校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色:一是校园文化建设初显成效。在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领域都有体现,如“打造书香校园”,活动包括经典诵读、学生阅读知识竞赛等。二是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成功地开发了古诗文阅读,书法的校本课程。四是学校大课间活动规范有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组织学生锻炼,又规范学生行为。有符合本校实际和本校特点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方案》,每学期按“业务学习---个体实践---开放课立标---备课组教研---教研组培训---成果展示竞赛”的思路开展教研和培训工作,措施得力,落实效果好,教师整体业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特别注重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养,各学科均有领头教师。

二、问题与不足

经过近一学期的励精图治,辛勤工作我,们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看到很多令人担忧的一面:

1、现代教学手段落后其他乡镇;校舍相对紧张;

2、尖子生、后进生的分层教学和培养还有待加强。除认真切实进行提优补差工作外,还应想方设法留住优秀生。如:学科竞赛、特色特长教学。

3、开课、听课、评课部分教师有应付之嫌,实效性不强。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应注重主题研讨。

4、集体备课流于形式,个别教研组组织不到位,教师观念有待转变。除了检查外,还应作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备得有质量,更要注重平时备课组交流。

5、课改工作积极性不高,部分中青年教师功利性较强,参加教研多为晋级、评优;部分刚参加工作的教师还有不少没能进入教师角色,而又没有有效的督促机制,教研积极性不高。教务处在校本教研中还应起到引领作用,注重过程指导,不能让教师在论文评选前东拼西凑,或上网左摘右挖,或小课题结题时上网下载就可蒙混过关。

6、高效课堂建模工作起步不久,层次和品位还不 够高。

三、下一步打算:

1、以教学为中心,进一步落实教学常规,从初一学生抓起,突出毕业班工作,教学管理更加规范高效务实。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为此,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和奋斗目标,坚持做到聚精会神搞教学,一心一意谋发展。

2、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检查考核中落实。继续探索对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

3、建立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和体系,增强学术氛围,建设书香校园。

4、抓好养成性教育,把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和落实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中心环节和重点,在地位上突出,在力度上加大。

5、加大工业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采取一些有效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主动发挥自己的才智。如:青蓝工程、骨干教师评选、青年教师读书沙龙、青年班主任交流会、外出考察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

6、探索高效课堂建模、教师培养、教学管理的新途径,孕育教学和管理特色。

总之,我校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通过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学校的各项工作任务,素质教育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校稳步、健康、快速发展,此次自评得分为945分。学校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和困难,敬请评估考核的各位领导提出宝贵的意见,促进XXXX更快、更好地发展。

7.劳动教育实施报告 篇七

为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实现教育公平, 提高全市教育的整体水平, 多年来, 西安市始终围绕实现农村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认真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 切实加大投入力度, 取得了显著成效, 提高了农村教育质量和水平, 促进全市基础教育的教育均衡持续发展。但是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主要做法与成效

1. 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力度, 切实提高保障水平

(1) 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努力确保教育经费的不断增长。特别是一些财政困难区县, 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 每年在安排财政预算时, 首先保证教育经费, 切实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十五”期间, 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119.70亿元, 年均递增14.58%, 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占教育总投入的一半以上。2007年市本级专项用于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资金1.42亿元, 占市本级教育投入总额的85.2%。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改革中, 西安市将实施范围扩大到城市学校中具有农村户籍的学生, 2006年和2007年, 各级财政投入农村新机制资金约3.36亿元。

(2) 认真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在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中, 坚持以流入地的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主, 落实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相关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城市学校) 就读与当地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同等政策。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及时解决了进城务工农民托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3) 将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2004—2006年市级财政投入专项资金2亿元, 用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危改清欠、布局调整、寄宿制学校改造、远程教育等, 此外, 还将农村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50%以上用于农村教育。

(4) 加强教育经费的监督管理。为了切实管好、用好教育经费, 西安市相继制定了中小学预算、财务管理办法等10余个配套文件, 严格规范资金管理, 并定期进行专项督导检查, 确保教育经费专款专用, 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同时, 西安市本级和区县财政都开设了教育专户, 实现了教育资金拨付的“直通车”。

2.集中财力办大事, 促进均衡发展

西安市是一个教育大市, 又是一个经济总量相对较小、正处于发展中的城市。为了尽快改变农村教育相对落后的现状, 他们按照布局调整方案, 统筹安排财力, 统一规划, 集中建设, 严格实行项目管理和预算管理, 以规划定项目, 以项目定投入, 资金随着项目走, 项目随着规划边走, 改变了过去校舍建设盲目无序, 多点投入, 使用效率低的弊端。

(1) 实施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2006年以山区为突破口, 启动了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2006—2008年市级财政共投入7000余万元。建设61所标准化寄宿制学校。项目建设实行一次投资全部到位, 除校舍建设外, 还包括校园整体改造, 并配备生活及教学仪器设备等。

(2) 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十五”期间, 西安市用于危改工程的总投资达7亿多元, 改造项目共1954个, 改造面积188万多平方米。2006—2007年各级财政安排1.08亿元危改专款, 改造137所中小学危房, 市财政安排9000万元偿还2001年—2002年危改欠账。

(3) 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从2001年开始, 西安市每年安排500万元专款, 用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引导支持西安市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发展。2005年投资5053万元启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为全市10个县区1784所学校配备了远程教育设施。2007年又投入1573万元在9个区县的405所学校进行了远程教育工程建校。目前西安市“农远工程”已覆盖到了所有农村中小学。

(4) 实施薄弱学校治理工程。为加强薄弱学校建设, 西安市实行倾斜政策, 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或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 按照分步实施, 逐校一次投入到位的办法对薄弱学校实施标准化改造和建设, 均衡配置教育资源, 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十一五”期间, 全市计划重点治理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80所 (其中农村学校56所) , 近两年来, 西安市已投资4500万元完成了21所治理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的任务。

(5) 启动区域内基础教育设施整体建设工程。为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西安市从2008年开始, 采取以区县财政投入为主, 市级财政补贴的方式, 集中进行区域内义务教育基础设施整体规划和建设。2008年市、区财政一期投资1.4亿元进行了未央区义务教育基础设施整体规划、集中建设试点, 并以此来带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的整体建设和发展。

(6) 加强职教中心建设。近两年, 西安市十分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以建设区县职教中心为着力点, 全市共投资4800多万元, 用于改善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条件, 极大地改变了农村职业教育基础设施陈旧的状况, 进一步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培养能力, 扩大了办学规模。

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方面存在的问题

(1) 当前义务教育投入经费总量仍满足不了教育发展的需求。新机制全面实施后, 西安市学校经费保障水平相对2006年前的“一费制”水平全面提升, 经费保障机制运行良好, 缩小了城乡差别, 有利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总体水平的提升, 新保障机制公用经费基本能维持学校运转,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实际困难:一是财政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偏低, 区级财政无力按照相关标准予以补助提高;二是学校寄宿学生逐年增加, 应补助对象有增无减, 但县级财政财力有限, 造成部分贫困学生无法享受到政策实惠。

(2) 农村县镇中小学经费收入减少, 影响学校正常运转。实施新机制后, 乡镇以下农村中小学经费保障水平相对2006年前的“一费制”水平全面提升, 每生每学期平均上升25元;县镇中小学经费保障水平相对2006年前收费水平下降, 每生每学期平均下降75元。城镇中小学收入的下降, 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影响了学校的运转水平, 县级财政每学期不得不从预算中安排专项经费补充学校公用经费, 维持县镇学校的正常运转。

(3) “危改”资金严重不足。而县级维修资金严重不足, 乡镇以下学校大规模修缮和校舍建设资金无法保障, 需进一步建立经常性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4) 县域教育事业发展受限制。根据当前的经济发展、物价指数等预测, 维持学校正常运转, 学校日常公用经费需求总量增长;完成新一轮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需新增校舍投入资金;全面消除危漏校舍、充实完善教学仪器设备和生活设施、完成远程教育工程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全面促进西安市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当前的经费投入标准明显满足不了县域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寄宿制学校师资严重不足。据报道, 蓝田县某学校现在共有学生330人, 在编教师16人。如今农村的班额越来越小, 开设科目却不断在增加, 如信息技术、健康、远程教育等, 于是出现了一名老师跨年级教学的状况, 而多头备课、上课造成工作量大增, 有时很难用上课节数来计算。为了调剂师资配备, 学校所在的街办中心校规定, 对辖区内的所有学校的教师进行量化积分, 鼓励自愿支教行为。到目前为止, 学校每年都要聘任两位代课教师, 而薪资则由学校自己解决。

(5) 公办学校不太愿为农民工提供“一视同仁”的义务教育

公办学校承担了接收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责任, 是出于对维护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益的考虑, 更由于公办学校办学规范、教育质量有保障, 中央政府进行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力主”的制度设计。然而, 客观地来说, 处于“教育市场”中的公办学校, 为了追求办学效益的最大化, 公办学校往往都不太愿意招收农民工子女。因而, 不少公办学校会拒收或少收农民工子女。有的公办学校则采取农民工子女与本地学生“分校”、“分班”、“划块”的办法。此外。由于城乡地缘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 公办学校招收农民工子女的行为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城市学生和学生家长群体的广泛认同。因此, 公办学校还未从被动接收农民工子女到主动接纳农民工子女的态度转变。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的建议与对策

1. 切实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 尽快实施“全面免费”的农村义务教育。

可以采用区别对待的办法, 对县以下、特别是乡镇以下的农村中小学所有学生全部实行“两免一补”, 即既免学杂费, 又免教科书费和寄宿生活费。

为此, 需要构建以财政为主、以政策性金融和教育彩票为辅的多元投资模式。各级政府都必须继续加大财政的投入, 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 使财政投资在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促进义务教育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同时可以采用政策性金融手段来进行教育融资, 扩大教育资金的来源;发行教育彩票, 通过彩票来吸纳社会资金, 使其成为增加教育投入的新渠道;利用产业优惠、税收减免鼓励民间捐款、赠与等手段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 还可以由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共同分担教育经费。

2. 改革教育经费的管理运行机制, 建立规范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

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应通过因素法测算义务教育标准支出和标准收入, 并确立各级政府的经费负担责任, 同时要对转移支付资金加强监督管理, 防止义务教育经费被挪作它用。各级政府要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积极筹措资金, 增加转移支付资金规模, 加大对财政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为了确保新保障机制教育专项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从管理体制和资金运行上来看, 教育资金专户应设在教育主管部门, 建立“校财局管”或“教育系统分级预算”体制, 同时建立财政、审计监管制度, 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项资金, 严格实行专户管理, 各级经费保障资金全部纳入“基础教育资金专户”, 专户管理, 专款专用、封闭运行, 新机制改革各项资金通过专户直接拨付各中小学, 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

3.制定适应新机制的学校人事编制制度及政策。

新的人事编制标准不符合山区教育的实际, 农村学校课程改革很难按照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

建议按照农村中小学的实际按班额标准和师生比综合标准重新制定教师编制, 同时给农村中小学有寄宿制的学校落实炊事人员的编制。建议全省出台规范统一的“校长岗位责任制”和“教师聘任制”实施细则, 改变目前校长“有职无权”、“教师无竞争意识、无危机意识”的现状。

4. 建立完善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

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后, 义务教育教师p队]伍的�待遇与非义务教育的教职工相差很大。从教育事业的发展考虑, 除了从事业留住人才外, 从待遇留人做起也很重要, 国0家_应建�立一个统一的义务教育教职工的激励机制, 使其更好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稳定义务教育的教职工队伍, 更好地促进基础教育的稳步发展。

据此, 建议增加以下津贴标准:适当提高班主任津贴标准;由县财政按各校教师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 把教师各种病事假及进修培训等发生的费用及其绩效劳务费等项目, 纳入财政预算;根据教师工作情况利用学校收入发放教育教学质量奖、课时津贴、代课费等, 以形成比较完善的管理激励机制, 保证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 有效地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5. 改革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机制, 确保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经费来源

(1) 市政府应该打破户籍制度的限制, 不再以户籍人口的适龄儿童少年为基数来划拨义务教育经费, 而应以实际在校学生数为基数划拨义务教育经费。

(2) 如果条件许可, 可以按照农民工子女户口所在地进行登记统计, 按照其一定比例, 将农民工子女户口所在地的部分教育资金回收中央, 由中央将这部分资金用于输入地政府的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3) 可以逐步引入“教育券”制度, 作为现行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补充。输入地政府把对输入儿童每学期的投入通过“教育券”的形式发给学生, 招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可以凭“教育券”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领取资金, 解决因为学生的频繁流动而无法准确分配农民工子女教育投入的问题。

8.经典阅读学习活动实施情况报告 篇八

一.经典阅读学习活动的背景因素

经典阅读学习活动的设计,基于以下三方面背景因素:

1、“讲”“练”常规手段失效,教学现状逼迫我另寻出路。

多年来,语文教学低效无效,甚至被指为误尽苍生,可以说是处境艰难。眼见许多语文教师舍“读”取“讲”,以“讲”为中心,挤占学生读书时间去精批细讲一篇篇课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减弱甚至丧失,收效甚微反响不好;眼见许多教师舍“读”取“练”,以“练”为中心,挤占学生读书时间运用题海战术做大量练习来提高成绩的教学实践低效、痛苦、有害。既然这两种常规教学手段失效,这两条道路走不通,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转换一下思路,从学生自主阅读这一角度寻找新路呢?

2、对经典阅读作用意义的认识和把握,激励我进行这一探索。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这些语文学习经验之谈,强调的是一本书学生自己多读几遍,自然可以理解书中内容含义;强调的是学生读书多了,会有丰厚积淀,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自然会得到健康有效的发展。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无心插柳柳成荫”“得来全不费工夫”。基于这些道理,古人才有“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主张。中国传统语文教学强调“读万卷书”,正是主张学生们读尽可能多的书。

学生阅读经典作品,可以与大师对话,以大师为师;学生阅读经典作品,可以解放思想,穿越时空,超越自我,享受人生快乐;学生阅读经典作品,可以在积淀人文素养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自然会有效提高语文成绩。对经典阅读作用意义的这一认识和把握,激励我大胆探索新路径。

3、新课程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支持我进行这一探索。

语文学科日益被边缘化的现状,令每一个语文人内心无限苍凉,也激励着无数语文人投身探索改革的大潮。新课程理念关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学习目标,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精神,从语文教学现实层面支持我进行这一探索。

二.经典阅读学习活动的具体设计

基于学生学习现实和长远发展所需能力考虑,我从两方面设计经典阅读学习活动:经典抄评,经典阅读。这一学习活动预设两个学习目标:提高汉字书写水准,接受人文素养熏陶。

1、经典抄评的具体规划设计:

为了确保这一学习活动取得应有效果,我要求学生把经典抄评作业本作为永久性学习档案保存收藏,并对经典抄评这一学习活动进行如下具体设计,提出相应明确的要求:

班集体统一购置经典抄评本,本子前面预留两页以备将来制作目录使用;每页纸左边三分之二用于抄写古诗文读本中班级统一选定的经典文段,右边三分之一用于对所抄写经典文段自主评点,抄、评内容之间折一竖线分开;抄写文段用蓝色笔迹,自主评点用红色笔迹;抄写必须工整清晰,排版规范,书体美观,提倡认真读帖临摹,形成自己喜欢的书写风格;人人参与,互帮互学,认真投入,严格要求自己,确保两年内写得一笔好字;评点要求有感而发,内容充实,结合文本,联系现实;坚持每天五分钟经典抄评雷打不动,不允许一曝十寒一天集中完成几天的经典抄评学习任务。

2、经典阅读的具体规划设计:

为了便于指导和交流,经典阅读学习活动在《论语》《孟子》《老子》《史记》四部推荐经典中进行。具体设计要求如下:

坚持每天二十分钟经典阅读日日不辍,一学年至少研读一部经典名著或者若干篇经典文章;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原则,每次阅读必留下批注评点或赏析文字;坚持每周六语文活动课上经典导读课,结合具体文本引导大家学会批注评点或赏析;坚持每月一次读书报告交流会,同学之间交流经典阅读感悟,交换经典阅读信息。

三.经典阅读学习活动的具体实施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确保经典阅读学习活动的扎实高效,学期之初,经典阅读学习活动实施之前我用专门时间做好学生的思想鼓动工作,结合人生发展社会需要阐明经典阅读学习活动的重大意义;讲清这一学习活动的具体要求,发动全体同学酝酿制定经典阅读学习活动检查评价的标准和规则;大家推选两位同学担任经典抄评部部长和经典阅读部部长,共同拟定部长的职责和要求。实施过程中各位负责同学定时检查、作出记录;树立典型、矫正偏差;老师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教给方法、指引路子。

具体说来,经典抄评部部长负责经典抄评活动的检查、记录、数据处理考核评价工作。具体职责要求有:购置、收发经典抄评本;选择确定每天抄评内容并在教室黑板上公布;每周检查一次经典抄评作业本,依据评价规则公正评价作业等级并如实记录;每月组织一次班级书法竞赛,选择书写美观的同学交流书写经验供大家借鉴,共同提高。经典抄评作业评价规则是:字迹书写清楚工整,排列整齐美观,评点认真深刻为A等;字迹马虎,评点少为B等;字迹潦草,评点过少为C等;字迹脏乱,没有评点为D等。

经典阅读部部长负责课外经典阅读活动的检查、记录、数据处理考核评价工作。具体职责有:确定每周阅读进度,提出阅读要求;每两周检查统计同学们阅读书目、阅读质量和阅读进度一次;依据评价规则,公正评定每个人经典阅读情况所属等级并如实记录;每月组织一次班级读书交流活动,交流阅读感悟,交换阅读信息,引导同学们学会读书,品尝经典阅读的快乐。经典阅读学习活动检查评价规则是:每天坚持阅读经典15~20分钟,每2周检查一次;认真完成约定阅读进度,批注认真为A级;完成阅读进度三分之二以上,有一定批注为B级;完成阅读进度三分之一以上,批注简单肤浅为C级;不阅读不批注的D级。

四.经典阅读学习活动的实施效果

高一学年,按照上述设计要求,组织实施经典阅读学习活动。实施开展经典阅读学习活动的班级,同学们语文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语文学习效果初步显现,具体表现在:

1、经典阅读成为语文学科常规学习活动,学生用于读书的时间明显增加,用于做练习题的时间明显减少,学习负担明显减轻,经典阅读兴趣和语文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2、经典抄评作业渐趋规范美观,汉字书写水平明显提升,作业和试卷的卷面书写质量明显提高;

3、人文素养得到一定提升,学生写作积极性和写作水平明显提高,在写作上形成一定优势;语文学科考试成绩稳定提升。

五.开展经典阅读学习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一学年来的经典阅读学习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活动设计目标,这将激励我继续进行这一探索。回顾走过的探索路程,为了更加卓有成效的开展经典阅读学习活动,我觉得有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1、需要统一思想,扩大规模,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气氛。

去年我只是在自己任教的两个班级进行了经典阅读学习活动,各班学生学习信息互有交流,因为没有统一思想,个别班级开展这一活动不能形成气候,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学习活动容易受到负面影响。如果整个年级、整所学校乃至更大区域内就开展经典阅读活动达成共识,统一口径,系统设计,形成气候相互促进,那么这一学习活动可能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2、需要时间保证,确保经典阅读学习活动落到实处。

学段整体而言,高一年级课标上的课程门类多达十多门,每门课程都要占用一定时间。学科内部看来,语文涉及课本、读本的学习,涉及基础练习的处理,涉及各个知识点能力点的应对学习,也需要耗费一定时间。在时间分配如此紧张的情况下,如何从时间上给经典阅读学习活动提供保证,需要教师、年级组乃至学校通盘考虑,统筹谋划。上一学年,我自己经常是割舍课堂课文讲授时间、割舍作业练习时间来让学生开展经典阅读活动的。如果能够从人的终身发展持续发展这一高度看待经典阅读学习活动,压缩一些不必要耗费太多的时间,用来开展经典阅读学习活动,确保这一活动能够落到实处,取得更佳效果,这于学生、学科、学校、社会都会有丰厚的回报。

3、需要改进设计,更加科学高效。

一个人的精神成长,离不开阅读学习活动,尤其是能够震撼心灵的经典阅读学习活动。在人生画卷将要展开的青年初期,正是高效吸纳优秀文明成果塑造自己思想性格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说,从学生终身持续发展需要来看,经典阅读学习活动实在是青少年所有学习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学习活动。

鉴于这一学习活动只是个人行为,必然存在许多不完备的地方。因此,如果大家集思广益,对阅读对象的选择提供、阅读方法的研究掌握、阅读时间阅读场所的有效保障、阅读效果的检测评定、阅读和写作的有效结合等等方面认真研究,对这一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研究、改进、提高,这一学习活动必将会更加科学高效地开展,产生更为显著的教育教学效益。

庞仁甫,教师,现居浙江杭州。

上一篇:建设银行上清分行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总结报告下一篇: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