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自考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控制(精选9篇)
1.湖北自考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控制 篇一
湖北最大考试门户站.及时更新湖北各类考试资讯。
2015年湖北自考大学语文考试大纲作品阅读分析部分
作品阅读分析部分
一、散文中的议论文
1.议论文总体考核要求:
归纳文章的分论点和中心论点。
认知文章所用论据的类90及其所证明的论点。
辨识文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和驳论着眼点。
识别文中所采用的比喻、比拟、排比、对偶、层递、设问、反诰等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主要表达作用。
2.10篇议论文的具体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
(1)《寡人之于国也》
概括本文所体现的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体会孟子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归纳文章的层次内容,理解本文以“民何心才能加多”为线索展开论说的结构特点,体会孟子抑扬兼旅、循循善诱的说理艺术。
指出文中的比喻,说明其比喻意义,理解孟子散文善用类比法说理的特点。
认知文的排比句,说明其表达作用。
(2)《秋水》(节选)
理解本文“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中心论点,体会其现实意义。
理解文章自始至终贯注着人的认识要受到空间、时间、后天教育限制的观点。
认知本文以寓言方式说理、以对话形式展开的艺术特色。
说明文章开头景物描写对表达主旨所起的作用。
认知文中比喻句。说明其比喻意义,体会庄子散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认知文中运用类比法、对比法、例证法进行说理的地方,理解倒证与喻证的主要差别。
认知文中的排比句,说明其表达作用。
认知文中的反诘句,体会反诘是更有力的肯定。
(3)《五代史伶官传序》
识记本文是一篇史论。
理解文章“国际盛衰、举亡的关键在人事”的中心论点。
说明全文通过对比进行说理的方法。
认知文中的历史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理解并记住“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等格言名句。
(4)《论毅力》
认知本文的总论点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理解作者所强调的核心观点是“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事业的最终成功”。
湖北最大考试门户站.及时更新湖北各类考试资讯。
说明全文通过正反对比进行说理的方法。
认知文中的层递句式,说明其表达作用。
认知文中的比喻,理解其比喻意义。
(5)《就任北京大学鹇长之演说》
理解演说中“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三大教育思想。
指出演说的针对性,体会其现实意义。
理解“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的内涵,体会精神独立、学术自由的理念。
指出文中运用对比论证方法的地方,体会演说有破有立、观点鲜明的特点。
体会本文情理并重、恳切告诫、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的演说风格。
认知本文亦文亦白、言简意赅的语言特点。
(6)《容忍与自由》
认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理解“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是不能容忍的心理根源。
理解“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是不正确的态度。
认知文中的主要事实论据,说明其所证明论点。
体会本文从自己的经验教训说起、以典型实例为依据、深入浅出、明白清楚的说理风格。
(7)《咬文嚼字》
认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认知文中的实例论据及其所证明的论点,理解本文所擅长的归纳论证方法。
认知文中的理论论据及其所证明的“文贵创新”论点,理解本文所运用的演绎论证方法。
认知文中“月轮”、“月晕”的比喻意义,体会文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的不同特点和作用。
(8)《吃饭》
概括各段的中心旨意,理解文章的总论点是揭示、嘲讽隐藏在“吃饭”背后的名实背离、相互掩饰的人情世态。
认知本文所提倡的“和而不同”社会理念。
认知文中将吃饭、艺术、政治连类生发的地方,体会本文善于联想的特点。
认知文中的比喻句及其比喻意义,把握本文精于类比的论证方法。
认知文中的引征论据及其含义,体会本文广征博引、理趣横生的特色。
(9)《我的世界观》
体会“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人生观的深刻意义。
理解“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这句话的自律宽容内涵。
体会作者献身于科学、艺术奥秘的“深挚宗教感情”。
体会本文清纯朴实、深刻税利、坦诚自然、洞明清晰的为文风格。
(10)《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
湖北最大考试门户站.及时更新湖北各类考试资讯。
理解主观臆断、自我中心主义和狂妄自大是产生愚蠢见识的源。
理解坚持科学认知态度和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是避免愚蠢见识的基本方法。
理解树立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观念是克服愚蠢见识的根本途径。
指出文中的例证及其所证明的论点。
体会本文通过“我”与“你”的“对话”口吻展开说理的效果。
指出文中的假设句,说明其表达作用。
二、散文中的记叙文
1.记叙文总体考核要求:
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概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认知文章的记叙方式。
识别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
理解文中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的作用。
理解文中所运用的对比、铺垫、烘托、象征等表现方法,说明其表现作用。
辨识文中所采用的比喻、比拟、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层递等修辞手法。
2.17篇记叙文的具体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
(1)《冯谖客孟尝君》
理解文中“尽烧债券”情节所体现的传统民本思想。
概括冯谖、孟尝君的性格特征。
认知本文主要以行为、对话刻画性格的人物描写方法。
理解本文 要采取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方法展现冯谖的形象。
说明本文一波三折、引人入胜的整体构艺术。
(2)《垓下之围》
概括本文所体现的项羽的性格特征。
理解司马迁对项羽的历史评价。
概括文中的三个场面描写及其表现作用。
指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及其表现作用。
(3)《张中丞传后叙》
概括许远、张巡、南霁云的性格特征。
认知本文议论与叙事紧密结合的特色。
理解文中为许远辨诬的驳论着眼点和论证方法。
辨识文中刻画张巡南霁云形象所采用的肖像描写、行为描写、言语描写、细节描写诸方法,并说明其表现作用。
认知文中的相互映衬和侧面烘托方法,说明其表现作用。
湖北最大考试门户站.及时更新湖北各类考试资讯。
(4)《种树郭橐驼传》
认知这是一篇借为人立传的形式生发议论的寓言性传记文。归纳文章的中心旨意,体会文中所体现的民本思想。
理解本文的整体类比方法,指出文中诸多类比之处。
指出文中的对比手法,说明其表达作用。
说明本文详略得当、前后照应的剪裁艺术。
(5)《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理解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原因,体会这一变革的必要性。
体会本文所体现的抓住关键、重点击破、耐心说服、以理服人的改革成功途径。
认知本文主要通过对话展开说理、刻画人物的表现方法。
比较赵武灵王与公子成的不同观点,体会变革精神的普遍意义。
(6)《前赤壁赋》
识记这是一篇文赋,继承了赋体主客对话的形式特征。
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体会苏轼适意自然的人生哲学。
把握本文“乐——悲——乐”的情感变化线索。
指出文中描绘江水、明月、清风的写景句,说明景物描写与抒情、说理的关系。
理解文中主客对话实质上反映了作者思想中两个对立的方面。
说明作者从哪几人角度描写洞箫声,有什么表现效果。
(7)《先妣事略》
概括本文的情感内容。
归纳母亲的性格特征。
认知本文中语言简洁省净、情感含蕴多藏的叙事特点。
指出文的细节描写及其表现作用。
体会本文作者不动声色而读者却深受感动的艺术特色。
(8)《马伶传》
理解本文学习生活、精益求精的中心思想。
认知作者讽刺当朝权奸的意图。
识记本文的倒叙方式及其作用。
把握本文剪裁详略得当的特点。
说明文中第一次技艺较量的场面描写的特点及其作用。
(9)《西湖七月半》
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比较五类人的游湖心态,体会作者的情感倾向。
指出文中写人的传神语句,说明其表现作用。
湖北最大考试门户站.及时更新湖北各类考试资讯。
把握文中的场面描写和气氛营造。
体会本文的嘲讽意味和调侃笔调。
(10)《秋夜》
认知这是一篇散文诗。
说明本文揭露了什么、歌颂了什么、同情了什么、祭奠了什么,体会作者的战斗精神和博爱胸怀。
指出文中的象征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指出文中彩用拟人化手法的地方,说明其表现作用。
(11)《香市》
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说明其以小见大的整体构思特点。
理解本文主要通过香市今昔盛衰对比来表达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说明文中是用反衬手法来凸现重举香市的冷落景况。
概括文章开头关于往昔香市热闹情景的场面描写的层次内容。
理解文章结尾披露香市主角转移情况的深刻含义。
(12)《爱尔克的灯光》
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抓住“长宜子孙”四个字,理解本文所展现的两种对立的人生道路。
指出文中三次出现的“灯光”的象征意蕴,把握全文以灯光为线索的结构特点。
理解姐姐的悲剧与文章中心思想的关系。
指出行文中多次运用插叙的地方。
把握本文将叙事、抒情、议论熔于一炉,行文充满激情的写作特色。
(13)《纪念傅雷》
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认知文中所写傅雷的三次“怒”,概括傅雷的性格特征,体会文章以“怒”为行文线索的艺术特点。
理解本文叙后评议的内涵,体会傅雷刚直性格的现实意义。
体会本文短小精悍、质朴深情的风格。
(14)《哭小弟》
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体会文章结尾由哭小弟到哭蒋筑英、罗健夫的意义。
认知本文以“哭”为线索,将叙事、抒情、写人相交融的总体特点。
认知本文的叙述方式,理解文章将多方面材料切成块状、交叉垒积的结构方法。
指出文中的细节描写,说明其表现作用。
指出文中的侧面描写,说明其烘托作用。
(15)《都江堰》
概括本文四部分的大意,体会都江堰的文化内涵。
认知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地方,说明其对比意义。
湖北最大考试门户站.及时更新湖北各类考试资讯。
认知文中运用象征手法手地方,说明其象征意义。
认知文中描绘都江堰水流壮观景象的精神着眼点。
辨识文中所采用的比喻、比拟修辞手法,说明其比喻意义和比拟作用。
认知本文的夹叙夹议方式和思辨色彩。
(16)《我与地坛》
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大意,归纳全文中心思想。
认知本文观察细致、体会深微的特色。
识别文中通过行为描写、心理描写、侧面烘托三种方法表现母爱的地方。
理解本文运用象征手法的地主,说明其象征意义。
辨识本文第三部分将排比、类比、象征结合在一起的特点。
识别文中通过行为描写、心理描写、侧面烘托三种方法表现母爱的地方。
理解本文运用象征手法的地方,说明其象征意义。
辨识本文第三部分将排比、类比、象征结合在一起的特点。
识别文中采用比喻、比拟修辞手法的地方。
(17)《蚂蚁大战》
理解本文的人类社会象征意义,体会战争给人类生命和精神造成的深重灾难。
指出文中将蚂蚁大战的场面描写与红黑三武士对决的典型形象相结合的谋篇方法。
把握本文观察细致、描绘生动、寓意深远的总体特点。
三、诗歌
1.诗歌总体考核要求:
理解作品的情感内容。
认知作品所运用的抒情方法。
结合典型诗句,辨识借景抒情中的自然天成、融情入景、移情于景和因情造景。
辨识作品中的主要修辞手法及其表现作用。
2.18首诗歌的具体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
(1)《蒹葭》
认知本诗的中心意象“在水一方”及其两种境况,体会追寻者的执著、惆怅心情。
理解“在水一方”的普遍象征意义。
说明本诗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并层层推进的形式特点。
体会本诗将具体事实虚化、意境扑朔迷离的朦胧美。
(2)《湘夫人》
识记本诗是根据楚地祭祀水神乐歌改编而成的。
认知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湘君,表现代对爱情幸福的执著追求。
试梳理诗中湘君的心理活动流程。
湖北最大考试门户站.及时更新湖北各类考试资讯。
理解本诗期约不遇的悲剧情景渗透着屈原遭流放时的忧伤心情和对理想的向往。
认知诗中的多种抒情方法。
辨识诗中景物描写的融情入景和因情造景。
认知诗中描写布置新房时所用的铺陈手法。
(3)《陌上桑》
认知本诗是由民间流传的“赞美女”、“桑林戏”、“夸女婿”三类故事改编联袂而成的。
概括罗敷的性格特征,理解这是一首美女赞歌,体会其中“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民间风情。
认知本诗的极力铺陈手法。
说明诗中的侧面烘托手法。
体会本诗的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
(4)《钦酒》(其五)
识记这是一首田园诗。
理解全诗抒写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忘世、忘我、忘言的心境,认知“心远”是全诗的诗眼,体会其中适意自然的人生哲学。
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自然天成特点。
说明诗中“而”字的转折意味着和“见”字的无意心态。
(5)《行路难》(其一)
概括本诗的情感内容,体会诗人心情的起伏跌宕。
指出诗中借典型举止抒情的诗句,说明其表现作用。
指出诗中借象征抒情的诗句,理解其象征意义。
指出诗中借典故抒情的诗句,说明其表现作用。
(6)《秋兴八首》(其一)
概括本诗的情感内容。
理解“他日泪”、“故园心”的内涵。
辨识诗中“开”字和“系”字的双关语意。
认知诗中对偶工整的诗句。
(7)《长恨歌》
认知这是一首抒情色彩浓郁的叙事长诗。
理解本诗的双重主题及其侧重点。
概括李、杨两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说明本诗整体构思注重心理描写和浪漫色彩的特点。
指出诗中融情入景和移情于景的诗句。
指出诗中借典型神态举止抒情的诗句,说明其表现作用。
指出诗中的比喻句,说明其比喻意义。
湖北最大考试门户站.及时更新湖北各类考试资讯。
(8)《早雁》
认知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是托物言志。
认知本诗整体运用象征手法抒情达意,体会“言在此、意在彼”的诗性特点。
分别概括本诗四联的大意,归纳全诗的情感内容。
指出诗中的对偶句,并比较其不同之处。
(9)《虞美人》
概括全词的情感内容。
分析“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抒情心理,理解本词以良辰美景抒写痛苦之情的特点。
说明“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双重寓意。
认知诗中借比喻抒情的诗句,说明其表现作用及艺术效果。
(10)《八声甘州》
理解这首词是抒写羁旅行役之苦,把握其中“苦”的主要内涵。
认知本词上片是借景抒情,下片是借事抒情。
认知“红衰翠减”用的是借代修辞手法。
体会“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的情感内容。
认知“不忍登高临远”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分析下片的心理活动流程,理解其由己及彼、再由彼及己的婉曲抒情笔法。
(11)《鹧鸪天》
认知是一首悼亡词。
理解这首词处处关合生者与死者双方的构思特点。
指出词中借象征抒情寓意的语句,说明其隐喻意义。
认知词中借象征抒情寓意的语句,说明其隐喻意义。
认知词中运用典故的语句,说明其寓意。
指出词中借典型举止抒情的语句,说明其表现作用。
(12)《声声慢》
理解这首词主要是抒写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境况和几近绝望的哀痛心情。
认知这首词主要是通过描绘暮秋景物来借景抒情。
体会词中“淡酒”、“晚来风急”、“雁过”、“旧时相识”、“黄花”、“梧桐细雨”诸意象的情感内涵。
认知词中的错觉意象和自喻意象,分别说明它们的表现作用。
说明开头14个叠字的三层指向及其统领全词的作用。
(13)《摸鱼儿》
理解这首词主要抒写词人对国运殆危的焦虑和报国无门的悲愤。
认知本词上片是借暮景物抒情,下片主要是借典故抒情。
认知本词整体用比兴手法,以象征达意。
湖北最大考试门户站.及时更新湖北各类考试资讯。
认知上片的中心意象是“春又归去”,下片的中心意象是“佳期又误”。
体会上片中“春又归去”、“几番风雨”、“落红无数”、“天涯芳草”诸意象的象片意蕴。
理解“画檐蛛网”的词人自喻意义。
说明下片中所用典故的意义。
(14)《一句话》
概括这首诗的情感内容。
理解“咱们的中国”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
辨识“火”、“火山”、“火山爆发”、“霹雳”的象征意义。
认知诗中的反复句,说明其表现作用。
(15)《再别康桥》
概括这首诗的情感内容。
从情景交融互渗的角度,体会本诗的意境美。
认知诗中的比喻及其比喻意义。
体会“西天的云彩”和“彩虹似的梦”的象征意味。
从句式、节奏、韵律几方面体会本诗的建筑美和音乐美。
(16)《雨巷》
认知这是一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
从日常生活、现实斗争和抽象理念三个层面体会这首诗的丰富蕴含。
理解“丁香姑娘”、“雨巷”、“独自彷徨”、“颓圮篱墙”、“雨的哀曲”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体会本诗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意在言外、韵味无穷的意境美。
体会本诗句式、节奏、韵律的音乐美。
(17)《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归纳本诗的情感内容。
概括诗中四个意象群的大意,体会“蜗行”、“希望”、“黎明”、“沸腾”逐层推进的祖国形象。
认知全诗运用象征达意的方法。
体会全诗将“我”和“祖国”交融一体的特点。
(18)《我愿是一条急流》
认知这是一首爱情诗,体会诗人对待爱情和事业的态度。
认知这首诗通篇借比喻抒情。
理解诗中10个比喻的喻义,以及两两对应的关系意义。
体会全诗意象生动丰满、比喻鲜明奇特的特点。
四、小说
1.小说总体考核要求:
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湖北最大考试门户站.及时更新湖北各类考试资讯。
概括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个性特点。
认知作品的叙事方式。
认知作品的主要表现方法。
结合重要段落,认知其中的人物描写方法。
结合相关作品,体会环境描写与人物性格、主题思想之间的关系。
2.7篇小说作品的具体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
(1)《婴宁》
认知“爱笑”是婴宁的个性特点,自然天性是她的主要性格特征。
认知婴宁的性格有一个转化过程,并从而理解小说昭示人类困境的主题思想。
理解小说的表层叙事线索是王子服遇美、寻美女、娶美女的经过,内里推动情节发展的机杼却是鬼母养狐女、教狐女、嫁狐女的过程。
理解小鬼母形象在小说结构和主题表达上的作用。
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来说明环境描写与婴宁性格的关系。
体会小说中“花”的类比象征意味。
(2)《宝黛吵架》
理解宝黛吵架的实质和普遍意义。
把握宝黛吵架的主要特点是“假情试探”。
认知本篇主要采用了直接心理描写方法,并说明其表达作用和必要性。
理解“两假相逢,终有一真”、“不是冤家不聚头”、“人居两地,情发一心”的画龙点睛作用。
(3)《断魂枪》
理解小说开头社会环境描写的意义和作用。
概括沙子龙、王三胜、孙老者的性格特征,并进而说明他们在社会大变动中的心态。
理解人物性格差异之间的相互映衬作用。
认知小说主要是通过肖像描写、对话描写和行为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指出文中的比喻句,说明其表达作用。
(4)《哦,香雪》
理解火车开进台儿沟的时代特点和特征意味。
概括香雪的性格特征,体会作者对香雪形象的复杂感情。
认知小说突出中心画面的整体构思特点。
指出文中通过人物举止描写、自然景物描写、典型事物描写来揭示人物心理的地方,并说明其艺术特点和表现作用。
(5)《金鲤鱼的百裥裙》
概括小说的主题思想。
认知小说的倒叙方式,说明其作用。
认知小说以百裥裙为叙事中心线索的独特视角,并说明其作用。
湖北最大考试门户站.及时更新湖北各类考试资讯。
理解作者描述孙女的天真和儿子的反抗,是为了对比和烘托金鲤鱼的悲剧命运。
体会小说行文不动声色、内涵深微动人的风格特点。
(6)《苦恼》
认知车夫姚纳苦恼的内容,概括小说的主题思想。
说明这篇小说以小见大的总体特点。
指出文中将人与马相类比的地方,说明其表现作用。
指出文中将人与马相对比的地方,说明其表现作用。
举例说明作者善于通过对话、行为和肖象描写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特点。
(7)《麦琪的礼物》
概括小说的主题思想,说明作者以“麦琪的礼物”为标题的用意。
认知小说“一虚一实、双线并行”的结构特点,说明其艺术效果。
以文中的某些段落为例,说明作者善于通过外在表情、行为描写来显现人物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的特点。
认知本文“含泪的微笑”创作风格和幽默诙谐的语言特色。
更多自考大学语文请进湖北自考网(http:///)查询;
2.自考00054管理学原理重点 篇二
1、谁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P3 赫伯特・A・西蒙 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2、管理的定义 (名词解释) P4
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是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3、管理的基本特征 P5 ①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②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者的第一个责任是管理一个组织、第二个责任是管理管理者、第三个责任是管理工作和员工,主要是吉利组织成员发挥其创造的热情,求得组织的最佳效果。
③管理者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通过承担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等五项基本职能。分为上、中、下三个管理层次。 ④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4、管理既是一门科学,有事一种艺术 P7 5、管理的两重性 P8
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管理的两重性反映出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必要性指管理师生产过程固有的属性,是有效地组织劳动所必须的;目的性是指管理直接或间接的痛生产资料所有制有关,反映生产资料占有者组织劳动的目的。管理是由许多人协作劳动二产生的,它是有效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须的,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一直,因此,它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想联系的社会属性。这就是管理的两重性。
6、管理学的定义及特点 P11
管理学是已满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学科。 特点:
一般性、多科性、历史性、实践性
7、系统的特性 P19
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交换性、相互依存性、控制性。 第二章
1、科学管理之父以及科学管理理论要点 P32
科学管理之父是 W・F・泰罗
①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只要工作合适,每个人都能成为第一流的工人,而培训第一流的工人是企业管理当局的责任。 ③要是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④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⑤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里革命”。泰罗认为,劳资双方必须变相互相指责、怀疑、对抗为相互信任,,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
⑥把计划组织职能同事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 ⑦实行之恩那个工长制
⑧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2、法约尔被后人称为什么? 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 P40
法约尔被后人称为 管理学之父 ①明确的分工,组织内存在明确分工。
②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组织内的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形成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③人员的考评和教育,人员的任用完全根据植物的要求,通过正式考评和教育训练来实行。
④职业管理人员,管理热源有固定的薪金和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 ⑤管理人员必须严格租售组织中规定的规则和纪律。
⑥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
3、战略管理的定义以及特点 (名词解释、选择) P57
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字典很条件与外部环境想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系统性;长远预见性;对外抗争性;灵活应变性 第三章
1、一般环境包括哪些 P73
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全球化环境。
复
6、主管决策法的优点和缺点 P141
优点:方法灵便,通用性强,容易被一般管理干部接受,而且特别适合于非常规决策,同时还有利于调动专家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缺点:缺乏严格论证,易产生主观性,而且还容易受组织者个人倾向的影响,因为参与决策的专家人选还是由他决定的,而专家人选的类型对意见的倾向性关系很大。 第七章
1、工作的内容和特点
内容:1职位或岗位设计2组织结构的.纵向划分3组织结构的横向划分4职权配置5纵横两方面对组织结构进行协调整合 特点1组织工作是一个工程2组织工作是动态的3组织工作要充分考虑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2、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因素 2、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选择) P79
①简单和稳定的环境(容器制造商、软饮料生产企业、啤酒经销商);②复杂和稳定的环境(医院、大学、保险公司和汽车制造商);③简单和动态的环境(唱片公司、玩具制造公司和时装加工企业);④复杂和动态环境(电子行业、计算机公司电子仪器制造);
3、社会责任的含义 (名词解释) P81
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嗦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4、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P83
管理者所处的道德阶段;个人特征;组织结构;组织文化;道德问题的强度。 第四章 计划工作概述
1、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P88 目的性、主导型、普遍性、经济性。 2、计划工作的意义 P90
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有利于更经济的进行管理;有利于控制。
3、计划工作的几大原理 (理解) P96 限定因素原理、许诺原理、灵活性原理、改变航道原理 第五章
目标与战略
1、目标的作用 P105
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吉利作用;凝聚作用;目标是考核管理人员和员工绩效的客观标准
2、目标管理的定义 (名词解释) P107
指组织的最高管理层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要,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关门力人员以至每个员工根据上级制定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的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考核的依据。
3、目标管理的特点以及基本过程 (简答、论述、案例分析) P108-110 4、五种力量分析示意图 P114 5、波特提出的三种竞争战略 P121 总成本领先战略 差异化战略 集中化战略 第六章
预测与决策
1、决策的定义 (名词解释) P128
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2、正确决策的特征 P129
有明确而具体的决策目标;以了解和掌握信息为基础;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对控制的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追求的是最可能的优化效应。
3、按决策对象的内容分类,决策的类型有哪些? P131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4、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的概念 P132
非程序化决策表现为决策的新颖、无结构,具有不寻常影响,非程序化决策又被称为结构不良的决策。
5、德尔菲法也称什么? 以及要点 P139
专家预测法 (1)记名投寄征询意见(2)统计归纳(3)沟通反馈意见(4)多次反
技术、外界环境、组织的规模、组织的生命周期、组织的战略。 3、组织工作的5个原理 (理解) P157
目标统一原理、分工协作原理、管理宽度原理、责权一致原理、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原则、稳定性与适应性的原理。 第八章
1、职位设计 (名词解释) P161
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2、管理宽度的概念以及影响管理宽度的因素 P168
又称管理幅度,是管理者有效的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人数。1管理者与其下属双方的能力2面对问题的种类3组织沟通的类型及方法4授权5计划6组织的稳定性也影响着管理宽度 3、部门划分的原则 P1771
力求最少2组织结构具有弹性3确保目标的实现4指派平衡5检查部门分设
4、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和矩形结构的优缺点 P183
优点灵活性、适应性强便于沟通意见推动项目方案的实现,垂直联系与横向联系更好地组合起来,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缺点稳定性差、工作无所是从
第九章 职权
直线职权是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包括作出决策、发布命令等权利 参谋职权是某项职位或部门所拥有的辅助性职权,包括提供咨询,建议等。 职能职权是某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原属于直线管理者的那部门全力,大部分是由业务或参谋部门负责人来执行。
2、有效授权的要求 P192 1要有善于接受不同意见的态度2要有防守的态度3要允许别人犯错4要善于信任下级5要善于适度控制
3、集权与分权的标志与特点 P194 1决策的数目2决策的重要性及其影响3决策审批手续的简繁 特点(1)集权制组织的特点1经营决策权大多集中在高层领导,中下层只有日常的决策权限2对下级的控制较多3统一经营4统一核算(2)分权制组织的特点1中下层有较多的决策权限2上级的控制较少,往往以完成规定的目标为限3在统一的规划下可独立经营4实行独立的核算,有一定的财务支配权。
4、活性化的含义 (名词解释) P198是员工参与的一种高级形式,它意味着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员工在规定的限度内拥有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知识、技能、职权以及意愿,同时他们对自己的行动的后果以及对企业的成功又有着高度的责任感。
5、实现员工活性化的途径 P200 1营造促进活性化的文化2组织职位的成功设计也是实现活性化的重要途径3选拔适合活性化文化的员工4对员工进行不懈的培训和教育5建立促进活性化的考评评价制度 第十章
组织变革
1、组织变革的领域 P210结构变革、技术变革、人员变革 2、立场分析 (图) P212
第十一章 人员配备工作概述
1、人员配备 (名词解释) P231
管理学中的人员配备,是指对管理者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 ,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2、人员配备的原理 (理解) P235 ①职务要求明确原理
组织中的职权配置
1、组织内的职权类型以及各自的概念 P187直线职权、参谋职权、职能
②责权利一致原理 ③公开竞争原理 ④用人之长原理 ⑤不断培养原理 ⑥明确职务的方法
第十二章 管理人员的选聘、考评和培训 1、选聘的条件 P241
总的说来,管理者应该德才兼备,符合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四化”要求。具体说来,就是要看候选人是否具有管理愿望,是否具有管理能力。
2、选聘的方式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P245 ⑴内部提升(“内升制”) ①优点:
∮捎诨构中的人员有充实可靠的资料,可了解候选人的优缺点,以判断其是否适合新的工作;
⒆橹内成员对组织的历史和现状比较了解,能较快地胜任工作; ?杉だ组织成员的进取心;
すぷ饔斜浠换会,可提高组织成员的兴趣和士气,时期有一个良好的
工作情绪;
タ墒构去对组织成员的训练投资得到回报,并可判断其效益如何。
②缺点:
∧诓克能提供的人员有限; ⒒嵩斐山亲繁殖;
W橹内没被提升到的人的积极性会受挫伤。
⑵从外部招聘(“外求制”) ①优点:
∮泄惴旱睦丛匆月足组织的需求,并有可能招聘到一流的人才; ⒖杀苊狻敖亲繁殖”,从而给组织带来新的观念;
?杀苊庾橹内没有提拔到的人的积极性受挫,避免造成因嫉妒心理而引起的情绪不快和组织成员间的不团结;
び捎诖蠖嗍应聘者有一定的经验,可节省在培训上所耗费的大量时间
和费用。 ②缺点:
∮捎诓涣私庥ζ刚叩氖导是榭觯不容易对应聘者作出客观评价,有时
候可能会造成很大失望;
⒂ζ刚叨宰橹的历史和现状不了解,需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 H绻本单位有胜任的人没有被提拔,则从外招聘会使其感到不公平,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 3、选聘应注意的问题 P250
⑴选聘的条件要适当;
⑵主持选聘的人员应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并且具有伯乐式的慧眼; ⑶注意候选人的潜在能力; ⑷正确对待文凭与水平的关系; ⑸敢于启用年轻人。
4、管理者考评的方式和方法 P261
⑴考评的方式
①自我考评 ②上级考评 ③群众考评
⑵考评的方法 ①考试法 ②成绩记录法
③对比法
5、管理者应具备的三大基本技能 P268 ⑴技术技能 ⑵人事技能 ⑶概念技能 第十三章 领导共组概述
1、领导工作 (名词解释) P281
领导工作室指对组织内每个成员(个体)和全体成员(群体)的行为进行
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而有信息地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
2、领导工作的影响力来源 P283 第三段
既然领导工作的实质是对他人施加影响力,那么影响力来源于哪里呢?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所谓的正式的权力和职位的权力,一类称为个人的权力或非职位的权力。职位的权力又分为奖赏权力、强制的权力和合法的权力;个人的权力又分为专家的权力和榜样的权力。
1.1型管理(贫乏型管理),是管理者极少关心人或生产。他们放弃自己的职责而无所作为,或者只扮演“信使”的角色,把上级的信息传达给下属。
9.9型管理(战斗集体型管理),是管理者无论对人员还是对生产都表现出最大可能的关心。他们把组织的需要和个人的需要紧密地结合起来,是真正的“集体的主管者”。
1.9型管理(乡村俱乐部型管理),是指管理者极少或根本不关心生产,他们是关心人。在他们促成的环境中,每个人都轻松、友好并且快乐,但谁也不关心做出协同努力去实现组织目标。
9.1型管理(独裁的、重任务的管理),这类领导仅仅关心促成一种高效率的经营活动,而对人则几乎或根本不关心,他们的领导是极其专断的。 5、领导权变理论 P298
菲岳仗岢觯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有影响的基本方面是以下三个:
a) b) c)
第十四章 团队
1、过程改进团队和工作团队 (名词解释) P308
⑴过程改进团队:是指改进或开发某个具体业务过程的项目团队。这类团队通常是跨职能部门,将来自不同部门、具备与改进过程相关的不同技能的人集合在一起。过程改进团队可由一名管理者充当发起人,有他授权组建团队,并确保该团队获得适当的资源和组织支持。
⑵工作团队:是指对某一特殊过程(如,一个部门、一条产品线、或业务过程的一个阶段)负责,成员在一个共同的环境里协同工作的团队。 2、团队发展的阶段的特点 (理解) P313
团队也有一个从建立到逐步进入成长和成熟的过程。理解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对有效地管理团队过程是很有价值的。这些阶段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强度和持续性,这取决于团队的类型、团队工作的环境、以及构成团队的个体。团队发展一般经过四个阶段,如下:
(1)形成阶段
团队的成员首次聚在一起,这时,他们带来了个性化特征以及自身环境的价值观和优先次序。在形成阶段,团队通常要阐明其目标,确定每个成员的角色,以及制定可接受行为的规则(往往称为“规范”)
(2)震荡阶段
在此阶段,团队任务的真实情况已完全理解。团队成员仍首先作为个体在思考,并往往可能基于自己的经历做出决定,而不是与其他成员集思广益。
(3)规范
在此阶段,关注个人问题转变为关注实现与团队相关的挑战,个人已融合到团队中。团队成员愿意为了团队而商讨分歧,因而有了更多的协作和对话。
(4)执行阶段
在此阶段,团队已经成熟为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整体。团队成员对他人的优缺点以及他们如何支持使命了如指掌,并能够解决群体问题。 第十五章 沟通
1、正式沟通 (名词解释) P326
正式沟通一般指在组织系统内,依据组织文明规定的远则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2、非正式沟通的优缺点 P332
⑴优点:沟通形式不拘,直接明了,速度很快,容易及时了解到正式沟
通难以提供的“新闻内幕”。非正式沟通能够发挥作用的基础是组织中良好的人际关系。
⑵缺点:非正式沟通难以控制,传递的信息不确切,容易失真,而且,
它可能导致小集团、小圈子,影响组织的凝聚力和人心稳定。
3、沟通的原则 P340
⑴明确的原则⑵完整性原则⑶使用非正式组织的原则
职位权力 任务结构
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4、有效沟通的要求 P342
(一)表达清楚(二)传递准确(三)避免过早评价(四)消除下级人员的顾虑(五)管理者积极进行沟通(六)对情报沟通过程加以控制 5、沟通的障碍 (理解) P345
(一)主观障碍(二)客观障碍(三)沟通联络方式的障碍 第十六章 激励
1、对人的认识 (选择) P349
“经济人”的假设、“社会人”的假设、“自我实现人”的假设、“复杂人”的假设 2、激励内容理论 P354
(一)需要理论(二)双因素理论(三)激励需求理论、3、激励需求理论的三种基本要素 P355 权力的需要、对社交的需要、对成就的需要 4、期望过程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公式 P356 激励力=期望值*效价 5、激励强化理论 P358
1、积极强化2、惩罚3、消极强化或逃避性学习4、消失 6、激励的方式与要求 P361
1.思想政治工作 2.奖励 3.职工参加管理4工作内容丰富化 第十七章 控制工作概述 1、控制的基本步骤 P373 拟定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 2、管理突破 P374
含义:要随时将计划的执行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若发现有超过计划允许范围 的偏差时,则及时采用必要的纠正措施,以使系统的活动趋于相对稳定,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3、控制工作的类型 P376
(一)按纠正措施的环节分类,有现场控制、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 (二)按控制原因或结构分类,有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4、间接控制的概念 (选择) P380
所谓间接控制是以这样一些事实为依据:即人们常常会犯错误,因而未能采取适当的纠正或预防措施。他们往往是根据计划和标准,对比和考核实际结果,追查出现偏差的原因和责任,然后才去进行纠正。 5、控制工作的要求 (简答) P385
(1)控制系统应切合管理者的个别情况 (2)控制工作应确立客观标准 (3)控制工作应具有灵活性 (4)控制工作应讲究经济效益
(5)控制工作应有纠正措施 (6)控制工作应具有全局观念 (7)控制工作应面向未来
6、控制工作的原理 (论述) P388
(1)反映计划要求的原理 (2)组织适应性原理 (3)控制关键点的原理
(4)例外情况的原理 (5)直接控制原理 第十八章 控制的技术与方法
1、预算的种类以及运营预算的概念 P393
(1)运营预算:是指企业日常发生的各项基本活动的预算 (2)投资预算 (3)财务预算
2、凯普兰和若顿 P420
凯普兰和若顿最初提出的平衡计分卡是由四套指标所构成的一个体系,这四套指标分为财务、顾客、内部过程和学习成长 3、管理审核 (名词解释) P423
3.7自考自学管理学原理论述题 篇三
19、论述如何理解控制活动的重要性。P371
答:第一,任何组织、任何活动都需要进行控制。第二控制工作可维持和改变其他管理职能活动。
控制工作存在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它不仅可以维持其他职能的正常活动,而且在必要时,还可以采取纠正偏差的行动来改变其他管理职能的活动。20、21、试述管理信息系统与技术对组织和管理的影响与作用。P444
4.湖北自考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控制 篇四
一、系统分析法
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在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其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揭示对象的系统性质和运动规律,从而达到最佳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二、图表列示法
即把有关的基本概念、线索或问题等,按其内外部的相应关系和联系,将之概括转换为相应的图表,使之能直观化、形象化和系列化,让我们一目了然地进行学习和理解的方法。
三、比较法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由于管理学原理中的各种问题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所以在学习时,就要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探索它们之间的“同中之异”或“异中之同”。
四、关键词法与主题词法
关键词法即抓住内容或概念中最关键的词句而达到对之进行整体理解和掌握的方法。这种方法突出了内容或概念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排除了修饰性或解释性的那些可多可少的词句。
五、逻辑推理法
即根据问题或概念的内在联系和基本规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地推理出问题或概念的`本质属性和完整内容的方法。
六、一目十行法
即在对《管理学原理》有关问题或内容的学习过程中,不是一开始就逐字逐句地去阅览,而是一目十行,一段、甚至一页地进行扫视。
七、联系实际法
学习《管理学原理》的最终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由于管理理论是来源于实践,又要服务于实践。
八、案例讨论法
案例来自书本,来自实践,来自大家平常的生活。大家要善于收集并自己动手整理一些企业管理中发生的现象、存在的问题,然后自己思考,提出解决问题方案。
5.湖北自考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控制 篇五
班级管理学课程(课程代码:10488)考试大纲
第一章 小学班主任与小学班级管理
第二章 小学生与他们的班级生活世界
第三章 班级管理目标与基本任务
第四章 小学班级组织建设
第五章 小学班级日常管理
第六章 小学班级活动管理
第七章 班级教育力量的管理
第八章 作一个优秀的班级管理者
第九章 小学班级管理研究
II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
小学班主任与小学班级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班级与班主任的概念及其由来,理解小学班级的组织特点、小学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及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专门性。
2、了解管理的概念,理解班级管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及班级管理过程,熟悉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
3、区分经验的班级管理与理论指导下的班级管理的不同之处,熟悉班级管理理论的性质,熟悉班级管理理论课题的主要内容。
4、了解学习班级管理课程的方法。
本章重点:小学班级的组织特点、小学班主任的角色定位、班级管理过程、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班级管理理论课题的主要内容
本章难点:小学班级的组织特点、小学班主任的角色定位、班级管理过程、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班级管理理论课题的主要内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班级与班主任
(一)班级
1、班级是班级授课制的产物
2、班级是一种教育组织
(二)班主任
1、学校班级的出现产生了对班级管理者的需要
2、班主任是一种特殊的管理角色
(三)小学班级与小学班主任
1、小学班级
2、小学班主任
3、小学班主任是一种专门性的工作
第二节
班级管理与小学班级管理
(一)“管理”简说
(二)班级管理
1、班级管理的两种理解
2、班主任的班级管理
3、班级管理过程
(三)小学班级管理
1、小学班级管理的领导特点
2、小学班级管理的教育管理特点
3、小学班级管理的实施过程管理的特点
第三节
成功的班级管理需要理论的指导
(一)经验的班级管理与理论指导的班级管理
1、经验的班级管理
2、理论指导下的班级管理
(二)班级管理理论的性质
1、班主任理论与班级管理理论
2、班级管理理论与管理学
3、班级管理理论与教育管理学
4、班级管理理论与小学班级管理理论
5、班级管理理论与实践
(三)班级管理理论的课题
1、班级管理理论的性质
2、班级管理的对象
3、班级管理目标与基本任务
4、班级组织建设
5、班级日常管理
6、班级活动管理
7、班级教育力量管理
8、班级管理者自我管理
9、班级管理研究
第四节
怎样学习班级管理课程
(一)把班级管理作为一项事业
(二)关注学校班级管理实践中的问题
(三)注意相关学科理论的学习
(四)在写作中学习
三、考核知识点
(一)班级与班主任
1、班级的概念及其由来
2、班主任的概念及其由来
3、小学班级的组织特点、小学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及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专门性
(二)班级管理与小学班级管理
1、管理的概念
2、班级管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及班级管理过程的内容
3、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
(三)成功的班级管理需要理论的指导
1、经验的班级管理与理论指导下的班级管理的不同之处
2、班级管理理论的性质
3、班级管理理论课题的主要内容
(四)怎样学习班级管理课程
1、学习班级管理课程的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班级与班主任
1、班级的概念及其由来(识记)
2、班主任的概念及其由来(识记)
3、小学班级的组织特点、小学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及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专门性(领会)
(二)班级管理与小学班级管理
1、管理的概念(识记)
2、班级管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及班级管理过程的内容(领会)
3、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识记)
(三)成功的班级管理需要理论的指导
1、经验的班级管理与理论指导下的班级管理的不同之处(领会)
2、班级管理理论的性质(识记)
3、班级管理理论课题的主要内容(识记)
(四)怎样学习班级管理课程
1、学习班级管理课程的方法(领会)
第二章
小学生与他们的班级生活世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班级与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的关系,理解班级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关系。
2、理解小学班级组织的性质,小学班级组织的特征。
3、了解少先队组织的性质、少先队组织的特征,理解少先队组织与班级组织的关系。
4、理解非正式群体的概念、班级中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了解小学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类型,熟悉非正式群体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5、了解网络:小学生生活的第三重世界的作用,理解网络:小学班级管理与建设的重要资源的各项内容。
6、了解近代教育思想家对儿童的“发现”的内容,熟悉现代社会对儿童权的利立法中的各国际公约、宣言和宪章及其主要内容,熟悉儿童权利的内容。
本章重点:班级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关系、小学班级组织的性质和特征、班级中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非正式群体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网络:小学班级管理与建设的重要资源、现代社会对儿童权的利立法、熟悉儿童权利的内容 本章难点:班级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关系、小学班级组织的性质和特征、班级中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非正式群体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一)班级与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二)班级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
1、班级生活促进儿童自我意识发展,从而促进小学生个性发展
2、班级生活促进小学生兴趣发展,从而促进个性发展
3、班级生活促进小学生交往的发展,从而促进个性发展
第二节
小学基层组织的小学班级
(一)小学班级组织的性质
1、小学班级是一种正式组织
2、小学班级的组织生活特性与小学生的发展特性是统一的
3、小学班级组织是有个性的组织
(二)小学班级组织的特征
1、小学班级是小学生非自愿选择的组织
2、小学班级是以共同的学习任务建立的组织
3、小学班级有正式组织的管理体系
4、小学班级组织由成人领导
5、小学班级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第三节
进行先进思想熏陶的少先队
(一)少先队组织的性质
(二)少先队组织的特征
1、革命性
2、群众性
3、自治性
4、实践性
(三)少先队组织与班级组织的关系
第四节
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一)班级与非正式群体
1、非正式群体的概念
2、班级中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
(二)小学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类型
1、玩乐型
2、学习型
3、功利型
4、违规型
5、人际吸引型
(三)非正式群体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第五节
网络与小学生的班级生活
(一)网络:小学生生活的第三重世界
(二)网络:小学班级管理与建设的重要资源
1、网络是小学班级管理中需要加以利用和控制的对象
2、加强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班级管理效能的提高 第六节
班级管理与儿童的权利
(一)现代社会对儿童权利的认识
1、近代教育思想家对儿童的“发现”
2、现代社会对儿童权利的立法
(二)儿童权利的内容
1、生存权
2、发展权
3、受保护权
4、参与权
(三)班级管理中儿童权利的保护
三、考核知识点
(一)班级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1、班级与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2、班级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关系
(二)小学基层组织的小学班级
1、小学班级组织的性质与特征
(三)进行先进思想熏陶的少先队
1、少先队组织的性质与特征
2、少先队组织与班级组织的关系
(四)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1、非正式群体的概念、班级中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
2、小学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类型
3、非正式群体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五)网络与小学生的班级生活
1、网络:小学生生活的第三重世界
2、网络:小学班级管理与建设的重要资源
(六)班级管理与儿童的权利
1、近代教育思想家对儿童的“发现”
2、儿童权利的内容
3、班级管理中儿童权利的保护
四、考核要求
(一)班级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1、班级与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的关系(识记)
2、班级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关系(领会)
(二)小学基层组织的小学班级
1、小学班级组织的性质与特征(领会)
(三)进行先进思想熏陶的少先队
1、少先队组织的性质与特征(识记)
2、少先队组织与班级组织的关系(领会)
(四)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1、非正式群体的概念、班级中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领会)
2、小学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类型(识记)
3、非正式群体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简单运用)
(五)网络与小学生的班级生活
1、网络:小学生生活的第三重世界(领会)
2、网络:小学班级管理与建设的重要资源(简单运用)
(六)班级管理与儿童的权利
1、近代教育思想家对儿童的“发现”(识记)
2、儿童权利的内容(领会)
3、班级管理中儿童权利的保护(综合运用)
第三章
班级管理目标与基本任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目标的概念、特性和班级管理目标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学校管理目标的关系,理解班级管理设计的含义、基本要求及班级管理目标在班级管理设计中的作用,熟悉班级管理实施的含义及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实施的作用,熟悉班级管理评价的含义、地位及作用,熟悉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评价的作用。
2、理解班级管理目标制定的依据和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原则。
3、熟悉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的种类及主要内容。
本章重点:目标的概念、特性和班级管理目标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学校管理目标的关系、班级管理设计的基本要求、班级管理目标在班级管理设计中的作用、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实施的作用、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评价的作用、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
本章难点:班级管理设计的基本要求、班级管理目标在班级管理设计中的作用、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实施的作用、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评价的作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班级管理过程与目标
(一)目标与班级管理
1、目标
2、班级管理目标
(二)班级管理设计与目标
1、班级管理设计
2、班级管理目标在班级管理设计中的作用
(三)班级管理实施与目标
1、班级管理实施的含义
2、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实施的作用
(四)班级管理评价与目标
1、班级管理评价的含义
2、班级管理评价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3、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评价的作用
第二节
班级管理目标的设定
(一)班级管理目标制定的依据
1、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管理思想依据
2、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实际情况依据
(二)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层次性原则
第三节
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
(一)班级组织建设
(二)班级日常管理
(三)班级活动管理
(四)班级教育力量管理
三、考核知识点
(一)班级管理过程与目标
1、目标的概念、特性和班级管理目标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学校管理目标的关系
2、班级管理设计的含义、基本要求及班级管理目标在班级管理设计中的作用
3、班级管理实施的含义及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实施的作用
4、班级管理评价的含义、地位及作用、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评价的作用
(二)班级管理目标的设定
1、班级管理目标制定的依据
2、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原则
(三)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
1、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的种类及主要内容
四、考核要求
(一)班级管理过程与目标
1、目标的概念、特性和班级管理目标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学校管理目标的关系(识记)
2、班级管理设计的含义、基本要求及班级管理目标在班级管理设计中的作用(简单运用)
3、班级管理实施的含义及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实施的作用(运用)
4、班级管理评价的含义、地位及作用、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评价的作用(综合运用)
(二)班级管理目标的设定
1、班级管理目标制定的依据(领会)
2、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原则(领会)
(三)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
1、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的种类及主要内容(领会)
第四章
小学班级组织建设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班级管理的中心任务、班级组织建设的内容,理解组织目标的概念、功能及班级(正式)组织机构的主要形式,理解少先队组织机构的构成、班级组织规范的内容及班级组织建设过程的阶段。
2、熟悉新生班级准备工作的内容和建立班级组织机构的过程,熟悉建立班级组织目标的过程和应注意的问题,了解形成组织常规必须做好的工作。
3、熟悉准备工作的内容、改进班级组织机构的方法,熟悉确立班级组织新目标应注意的问题及改进班级组织规范的依据。
4、理解班集体的形成发展的阶段、班集体的特征,熟悉班集体建设的原则、基本途径和方法。
本章重点:班级组织建设的内容、组织目标的概念、功能及班级(正式)组织机构的主要形式、班级组织规范的内容及班级组织建设过程的阶段、新生班级准备工作的内容和建立班级组织机构的过程、班集体建设的原则、基本途径和方法
本章难点:组织目标的概念、功能及班级(正式)组织机构的主要形式、班级组织规范的内 容及班级组织建设过程的阶段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班级组织建设概述
(一)班级组织建设是班级管理的中心任务
(二)班级组织建设的内容
(三)班级组织架构的建设
1、组织目标
2、班级组织机构
3、少先队组织机构
4、班级组织规范
(四)班级组织建设过程
1、从班级到组织
2、从初建的组织到稳定的组织
3、从一般的组织到集体
第二节 新建班级的组织建设
(一)建立班级组织机构
1、新生班级准备工作
2、建立班级组织机构
(二)确立班级组织目标
1、帮助学生建立目标意识
2、建立班级组织目标需要一个过程
3、建立班级组织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三)形成组织常规
1、新生入学教育
2、在平时班级生活中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规范教育
第三节 既有班级组织的建设
(一)准备工作
1、深入了解班级情况
2、准备好“就职”演说,在学生中建立起好的第一印象
3、做好对班级生活的新设计
(二)改进班级组织机构
(三)确立班级组织新目标
(四)改进班级组织规范
第四节 班集体建设
(一)班集体是班级组织发展的高级阶段
1、班集体的形成发展
2、班集体的特征
(二)班集体建设的原则
(三)班集体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1、班集体建设的基本途径
2、班集体建设的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一)班级组织建设概述
1、班级组织建设的内容
2、组织目标的概念、功能及班级(正式)组织机构的主要形式
3、少先队组织机构的构成
4、班级组织规范的内容及班级组织建设过程的阶段
(二)新建班级的组织建设
1、新生班级准备工作的内容和建立班级组织机构的过程
2、建立班级组织目标的过程和应注意的问题
3、形成组织常规必须做好的工作
(三)既有班级组织的建设
1、准备工作的内容、改进班级组织机构的方法
2、确立班级组织新目标应注意的问题及改进班级组织规范的依据
(四)班集体建设
1、班集体的形成发展的阶段、班集体的特征
2、班集体建设的原则、基本途径和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班级组织建设概述
1、班级组织建设的内容(识记)
2、组织目标的概念、功能及班级(正式)组织机构的主要形式(领会)
3、少先队组织机构的构成(识记)
4、班级组织规范的内容及班级组织建设过程的阶段(简单运用)
(二)新建班级的组织建设
1、新生班级准备工作的内容和建立班级组织机构的过程(综合运用)
2、建立班级组织目标的过程和应注意的问题(领会)
3、形成组织常规必须做好的工作(简单运用)
(三)既有班级组织的建设
1、准备工作的内容、改进班级组织机构的方法(简单运用)
2、确立班级组织新目标应注意的问题及改进班级组织规范的依据(领会)
(四)班集体建设
1、班集体的形成发展的阶段、班集体的特征(领会)
2、班集体建设的原则、基本途径和方法(综合运用)
第五章 小学班级日常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班级管理与日常管理,熟悉小学班级日常管理的各项内容
2、了解小学班级环境管理,熟悉班级规范环境管理各项内容,熟悉班级物质环境管理各项内容。
3、了解小学班级教育性管理的内容与形式,掌握生活指导与个别教育的各种方式
4、了解班级日常管理中的学生评价,熟悉奖惩的类型及方法,理解学生操行评定的意义及原则。
本章重点:班级日常管理意义及内容、班级环境管理的内容及方法、教育性管理的内容及方法、学生评价的类型
本章难点:班级日常管理意义及内容、班级环境管理的内容及方法、教育性管理的内容及方法、学生评价的类型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班级组织建设在日常管理中实现
(一)班级管理与日常管理
(二)小学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
1、日常管理内容的分析
2、环境管理
3、教育性管理
4、学生评价
第二节
小学班级环境管理
(一)班级规范环境管理
1、教学秩序管理
2、作息制度考勤
3、课堂秩序管理
4、自习管理
5、考试管理
6、偶发事件处理
(二)班级物质环境管理
1、教室环境布置
2、教室座位的编排
第三节
小学班级的教育性管理
(一)生活指导
1、品德指导
2、学习指导
3、安全与法规指导
4、健康指导
(二)个别教育
1、班级成员的个别差异与个别教育
2、个别教育的准备
3、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方式
4、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的统一
第四节 班级日常管理中的学生评价
(一)班级日常管理中的奖惩
1、班级日常管理中奖惩的类型
2、班级日常管理中奖惩的作用
3、奖励与惩罚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
(二)班级日常管理中的操行评定
1、学生操行评定的意义
2、操行评定的依据
3、小学生操行评定的内容及评定原则
三、考核知识点
(一)班级组织建设在日常管理中实现
1、班级管理与日常管理的联系
2、小学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
(二)小学班级环境管理
1、班级规范环境管理的内容
2、班级物质环境管理的内容
(三)小学班级的教育性管理
1、教育性管理的概念、内容与形式
2、生活指导的概念与内容
3、个别教育的概念、方式及注意的问题
(四)班级日常管理中的学生评价
1、学生评价的方式
2、班级日常管理中奖惩的类型与作用
3、班级日常管理中操行评定的意义、内容及评定原则
四、考核要求
(一)班级组织建设在日常管理中实现
1、班级管理与日常管理的联系(领会)
2、小学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识记)
(二)小学班级环境管理
1、班级规范环境管理的内容(识记)
2、班级物质环境管理的内容(识记)
(三)小学班级的教育性管理
1、教育性管理的概念、内容与形式(识记)
2、生活指导的概念与内容(识记)
3、个别教育的概念、方式及注意的问题(简单运用)
(四)班级日常管理中的学生评价
1、学生评价的方式(识记)
2、班级日常管理中奖惩的类型与作用(识记)
3、班级日常管理中操行评定的意义、内容及评定原则(领会)
第六章 小学班级活动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小学班级活动概念,了解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的概念及内容,熟悉小学班级活动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的特点。
2、了解班级活动的类型
3、掌握班级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4、了解班级主题活动的组织方式
本章重点: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的特点、班级活动的类型、班级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班级主题活动的组织方式
本章难点: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的特点、班级活动的类型、班级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班级主题活动的组织方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活动管理
(一)小学班级活动管理
1、小学班级活动
2、小学班级活动管理
(二)小学班级活动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的特点
1、目的性
2、系统性
3、计划性
4、阶段性
第二节
班级活动的类型
(一)晨会活动
1、晨会活动的特点
2、晨会活动的组织
(二)班会活动
1、班会活动的类型
2、班会活动的管理
3、少先队中队活动
第三节
班级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一)班级主题活动的内容
1、主题活动的内容
2、选择班级主题活动内容的基本原则
(二)班级主题活动常用形式
1、班级主题活动的形式
2、选择班级主题活动形式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班级主题活动的组织
(一)活动设计
1、活动策划
2、撰写方案
(二)活动准备
1、准备工作的组织
2、准备工作的内容
(三)开展活动
1、指导
2、保障
(四)总结工作
1、总结的意义
2、总结的原则
3、总结的形式
三、考核知识点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活动管理
1、小学班级活动的概念
2、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的两个层面理解
3、班级活动管理内容
4、小学班级活动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5、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的特点
(二)班级活动的类型
1、晨会活动的特点与组织形式
2、班级例会的概念与特点
3、主题班会的概念与特点
4、班会活动管理的内容
5、少先队中队活动的特点
6、少先队中队活动的类型
(三)班级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1、主题活动的内容
2、选择班级主题活动内容的基本原则
3、班级主题活动的形式
4、选择班级主题活动形式的基本原则
(四)班级主题活动的组织
1、班级主题活动的四个阶段
2、活动设计的概念,活动策划的内容、活动方案的类型与要素
3、准备工作的组织,准备工作的内容
4、开展活动的要求
5、总结工作的意义,总结工作的原则,总结工作的形式
四、考核要求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活动管理
1、小学班级活动的概念(识记)
2、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的两个层面理解(领会)
3、班级活动管理内容(识记)
4、小学班级活动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领会)
5、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的特点(领会)
(二)班级活动的类型
1、晨会活动的特点与组织形式(领会)
2、班级例会的概念与特点(识记)
3、主题班会的概念与特点(识记)
4、班会活动管理的内容(识记)
5、少先队中队活动的特点(识记)
6、少先队中队活动的类型(识记)
(三)班级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1、主题活动的内容(识记)
2、选择班级主题活动内容的基本原则(领会)
3、班级主题活动的形式(简单运用)
4、选择班级主题活动形式的基本原则(领会)
(四)班级主题活动的组织
1、班级主题活动的四个阶段(识记)
2、活动设计的概念,活动策划的内容、活动方案的类型与要素(识记)
3、准备工作的组织,准备工作的内容(综合运用)
4、开展活动的要求(领会)
5、总结工作的意义,总结工作的原则,总结工作的形式(综合运用)
第七章 班级教育力量的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小学班级中的各种教育力量,理解课堂、家庭、班级生活在班级组织与学生生活中的地位
2、理解任课教师作为班级管理者的角色,了解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掌握班主 任协调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方式
3、了解家长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了解家长教育,掌握班主任开展家长教育的内容,掌握班主任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 本章重点: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工作的主要任务、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方式、班主任开展家长教育的内容、班主任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 本章难点: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工作的主要任务、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方式、班主任开展家长教育的内容、班主任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小学班级中的各种教育力量
(一)影响班级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班级教育力量
1、任课教师
2、家长
3、学生
(二)课堂是班级组织的重要存在方式
(三)家庭是影响班级组织生活的要素
(四)班级生活是学生共同的生活
第二节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调
(一)任课教师作为班级管理者
1、课堂教学同时也是课堂管理的过程
2、任课教师是班级组织管理团体的成员
(二)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的任务
1、了解任课教师课堂管理情况
2、对任课教师的课堂管理提供指导
3、对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管理提供支持
(三)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方式
1、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协调会
2、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个别合作进行课堂管理
第三节 班主任与家长的协调
(一)让家长成为班级管理的助手
1、成功的班级管理必须向家庭延伸
2、班级管理需要家长的协助
3、家长应当成为重要的教育力量
(二)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
1、家长教育
2、班主任开展家长教育的内容
(三)班主任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和方法
1、参与家长学校工作
2、家长会
3、家访
4、家长来访
三、考核知识点
(一)小学班级中的各种教育力量
1、小学班级中的各种教育力量
2、课堂、家庭、班级生活的特点与作用
(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调
1、任课教师的班级管理者角色
2、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的任务
3、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方式
(三)班主任与家长的协调
1、家长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
2、家长教育
3、班主任开展家长教育的内容
4、班主任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和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小学班级中的各种教育力量
1、小学班级中的各种教育力量(识记)
2、课堂、家庭、班级生活的特点与作用(领会)
(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调
1、任课教师的班级管理者角色(领会)
2、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的任务(识记)
3、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方式(综合运用)
(三)班主任与家长的协调
1、家长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领会)
2、家长教育(领会)
3、班主任开展家长教育的内容(识记)
4、班主任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和方法(综合运用)
第八章 做一个优秀的班级管理者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班主任自我管理的意义,理解班主任自我管理的内容
2、了解小学班主任的素质要求,掌握班主任自我修养的方法
3、理解班主任的修养与自我形象塑造,理解班主任的自我形象与威信
4、掌握班主任塑造自己良好形象的方法
本章重点:班主任自我管理的内容;班主任认识角色、学习角色、塑造角色、创新角色的方法与策略;小学班主任的素质要求;班主任自我修养的方法;班主任修养与自我形象塑造的要求;班主任的自我形象与威信的塑造
本章难点:班主任自我管理的内容;班主任认识角色、学习角色、塑造角色、创新角色的方法与策略;小学班主任的素质要求;班主任自我修养的方法;班主任修养与自我形象塑造的要求;班主任的自我形象与威信的塑造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班主任的自我管理及内容
(一)班主任自我管理意义
(二)班主任自我管理的内容
1、认识角色
2、学习角色
3、塑造角色
4、创新角色
第二节 小学班主任的自我修养
(一)小学班主任的素质要求
1、班主任作为一个专业化的教师
2、班主任作为一个专业化的管理者
(二)班主任自我修养的方法
1、反思
2、学习
3、创新性实践
第三节
班主任自我形象塑造
(一)班主任的修养与自我形象塑造
(二)班主任的自我形象与威信
1、班级管理者的影响与班主任的威信
2、班主任的威信来自于良好的形象
(三)确立思想的自我、塑造理想的自我
1、确立理想的自我
2、塑造理想的自我
三、考核知识点
(一)班主任的自我管理及内容
1、班主任自我管理意义
2、班主任自我管理内容
3、角色知觉的概念
4、小学班主任的社会角色
5、小学班主任角色学习途径
(二)小学班主任的自我修养
1、小学班主任的素质要求
2、教师专业化的特点与要求
3、班主任作为管理者的一般素质要求
4、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特殊素质要求
5、班主任自我修养方法
(三)班主任自我形象塑造
1、修养与形象的内涵
2、班主任修养与自我形象塑造的关系
3、班主任威信的获得途径
4、班主任塑造自身良好形象的途径
四、考核要求
(一)班主任的自我管理及内容
1、班主任自我管理意义(领会)
2、班主任自我管理内容(识记)
3、角色知觉的概念(识记)
4、小学班主任的社会角色(领会)
5、小学班主任角色学习途径(简单运用)
(二)小学班主任的自我修养
1、小学班主任的素质要求(领会)
2、教师专业化的特点与要求(领会)
3、班主任作为管理者的一般素质要求(领会)
4、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特殊素质要求(领会)
5、班主任自我修养方法(简单运用)
(三)班主任自我形象塑造
1、修养与形象的内涵(识记)
2、班主任修养与自我形象塑造的关系(领会)
3、班主任威信的获得途径(简单运用)
4、班主任塑造自身良好形象的途径(简单运用)
第九章 小学班级管理研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班级管理与研究的联系,了解班级管理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2、掌握研究型班级管理的目的与特征,了解班级管理者研究与专业发展的要求
3、理解小学班级管理者研究的定位,正确认识班级管理者研究课题的选择,了解班级管理者研究方法的选择
4、掌握行动研究的概念与特征,掌握班级管理者开展行动研究的一般方法
本章重点:班级管理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联系与区别;小学班级管理者研究的定位;班级管理者研究方法的选择;行动研究的概念与特征;班级管理者开展行动研究的一般方法 本章难点:班级管理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联系与区别;小学班级管理者研究的定位;班级管理者研究方法的选择;行动研究的概念与特征;班级管理者开展行动研究的一般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小学班级管理与研究
(一)在管理中研究,在研究中管理
(二)班级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
(三)开展研究型班级管理
(四)班级管理者研究与专业发展
第二节 班级管理者的研究
(一)班级管理者研究的定位
(二)班级管理者研究课题的选择
(三)班级管理者研究方法的选择
第三节 班级管理者的行动研究
(一)什么是行动研究
(二)班级管理者行动研究的实施
1、教育研究领域对行动研究实施的一般看法
2、班级管理者开展行动研究的一般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一)小学班级管理与研究
1、研究与管理的特质
2、班级研究与管理的联系
3、班级管理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联系
4、研究型管理的目的与特征
5、班级管理者研究与专业发展的要求
(二)班级管理者的研究
1、小学班级管理者研究的定位
2、班级管理者研究课题的选择
3、班级管理者研究方法的选择
(三)班级管理者的行动研究
1、行动研究的概念与特征
2、教育研究领域对行动研究实施的一般看法
3、班级管理者开展行动研究的一般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小学班级管理与研究
1、研究与管理的特质(领会)
2、班级研究与管理的联系(领会)
3、班级管理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联系(领会)
4、研究型管理的目的与特征(领会)
5、班级管理者研究与专业发展的要求(领会)
(二)班级管理者的研究
1、小学班级管理者研究的定位(领会)
2、班级管理者研究课题的选择(领会)
3、班级管理者研究方法的选择(领会)
(三)班级管理者的行动研究
1、行动研究的概念与特征(识记)
2、教育研究领域对行动研究实施的一般看法(领会)
3、班级管理者开展行动研究的一般方法(综合运用)
附录:
考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这样的管理模式称为班级:()A.自由管理 B.民主管理 c.常规管理 D.平行管理
二、多项选择题
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原则是:()
A、发展性原则
B、针对性原则
C、层次性原则
D、规律性原则
E、特定性原则
三、判断改错题(指出划线部分的表述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层次性原则是指制定班级目标应有子目标。
四、简答题
怎样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自理作用?
五、论述题
6.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自考大纲 篇六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第一章 职业生涯管理概述
一、考核知识点
(一)职业及其相关概念
(二)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概念
(三)职业生涯管理的主体
(四)影响职业生涯的因素
(五)职业生涯管理的作用与内容
二、考核要求
(一)职业及其相关概念
1、识记:(1)职业的概念;(2)职业分层与职业分类的概念;(3)职业声望、职业期望、职业价值观、职业选择的概念;(4)构成职业选择的基本因素。
2、领会:(1)职业的特征;(2)职业分类的基本特征;(3)决定职业声望高低的主要因素;(4)职业声望调查与评价的主要方法;(5)职业选择的作用;(6)职业选择的原则;(7)职业选择决策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3、应用:(1)确定职业价值观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2)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
(二)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概念
1、识记:(1)职业生涯概念;(2)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的概念;(3)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4)职业生涯管理的概念。
2、领会:(1)职业生涯的含义;(2)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
3、应用:(1)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应遵循的原则;(2)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三)职业生涯管理的主体 领会:(1)职业生涯管理的主体;(2)个人管理职业生涯的作用;(3)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意义。
(四)影响职业生涯的因素
1、识记:职业机会的概念。
2、领会:(1)影响职业生涯管理的主要因素;(2)教育背景对职业选择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
(五)职业生涯管理的作用与内容
1、领会:(1)职业生涯管理对组织的作用;(2)职业生涯管理对个人的作用;(3)职业路径设计的主要方式。
2、应用: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 职业生涯管理的主要理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职业选择理论
(二)职业发展理论
二、考核要求
(一)职业选择理论
1、识记:(1)帕森斯的人格特性——职业匹配理论的含义;(2)人——职匹配的两种类型;(2)佛隆的择业动机理论;(4)职业效价与职业概率的含义;(5)霍兰德的职业性向理论;(6)职业锚的概念;(7)职业生涯决策理论的标准化职业生涯决策模型、描述性职业生涯决策模型、规范性职业生涯决策模型。
2、领会:(1)决定职业概率的四个条件;(2)了解职业锚的概念需注意的问题;(3)职业锚的功能;
3、应用:(1)霍兰德的职业性向理论的主要内容;(2)职业锚的类型;(3)职业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二)职业发展理论
1、识记:(1)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的五阶段理论;(2)金斯伯格的职业生涯发展的三阶段理论;(3)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发展的五阶段理论;(4)施恩的职业生涯发展的九阶段理论;(5)廖泉文的职业生涯发展的“三三三”理论。
2、领会:(1)金斯伯格的职业生涯发展的三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2)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发展的五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3)廖泉文的职业生涯发展的“三三三”理论的主要内容。
3、应用:施恩的职业生涯发展的九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一、考核知识点
(一)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模式
(三)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二、考核要求
(一)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1、识记:(1)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2)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
2、领会:(1)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素;(2)影响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3)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特征;(4)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的作用;(5)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对组织的意义。
3、应用:(1)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生涯管理的关系;(2)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生涯开发的关系;(3)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原则。
(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模式
1、识记:(1)人——职匹配理论下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模式;(2)人——组织理论匹配理论下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模式;(3)无边界职业生涯的内涵及分类;(4)义务本位模式;(5)权力本位模式;(6)权力——社会模式。
2、领会:无边界职业生涯的影响。
(三)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1、识记:(1)乔哈里咨询窗;(2)职业生涯机会评估的概念;(3)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4)外职业生涯目标与内职业生涯目标的概念;(5)职业目标组合的概念与方法;(6)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策略。
2、领会:(1)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2)自我分析的内容;(3)自我分析的方法;(4)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常见格式;(5)职业生涯规划书撰写的基本要求;(6)制定可行的职业规划行动方案要注意的要点。
3、应用:(1)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环境因素分析;(2)选择职业目标时应注意的问题;(3)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 个人职业生涯开发
一、考核知识点
(一)个人职业生涯开发概述
(二)个人职业生涯开发的实施
(三)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通道选择
二、考核要求
(一)个人职业生涯开发概述
1、识记:(1)职业生涯开发的概念;(2)个人职业生涯开发的概念;(3)职业生涯诊断的概念;(4)个人职业生涯开发的目标;
2、领会:(1)个人职业生涯诊断的内容;(2)个人职业生涯开发的基本原则;(3)个人职业生涯开发的意义。
(二)个人职业生涯开发的实施
1、识记:(1)职业资本的概念;(2)社会资本的概念;(3)个人职业生涯开发策略的概念;(4)工作策略的观念;(5)人际交往策略的概念;(6)工作家庭平衡的概念;(7)宝塔形知识结构和蜘蛛网形知识结构
2、领会:(1)个人职业生涯开发的影响因素;(2)社会资本的特征;(3)女性在个人职业生涯开发时如何运用工作家庭平衡策略;(4)个人职业生涯开发的主要方法。
3、应用:(1)个人职业生涯开发的具体内容;(2)个人职业生涯开发的策略
(三)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通道选择
1、识记:个人职业生涯通道的概念。
2、领会:(1)个人在进行职业生涯发展通道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2)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通道的选择。
第五章 个人职业生涯周期管理
一、考核知识点
(一)个人职业生涯周期
(二)个人职业生涯准备期管理
(三)个人职业生涯早期管理
(四)个人职业生涯中期管理
(五)个人职业生涯晚期管理
二、考核要求
(一)个人职业生涯周期
1、识记:(1)职业生涯周期的概念;(2)个人职业生涯周期的概念。
2、领会:(1)良好的职业生涯周期管理的意义;(2)职业生涯周期的划分。
(二)个人职业生涯准备期管理
1、识记:个人职业生涯准备期的概念。
2、领会:职业生涯准备期的任务。
3、应用:职业生涯准备期的主要问题及管理策略。
(三)职业生涯早期管理
1、识记:(1)职业生涯早期的界定;(2)职业形象的概念。
2、领会:(1)职业生涯早期的个人特征;(2)职业生涯早期面临的主要问题;(3)职业生涯早期个人所面临的问题;(4)职业生涯早期组织所面临的问题。
3、应用:职业生涯早期自我管理策略
(四)个人职业生涯中期管理
1、识记:(1)工作轮换的概念;(2)工作扩展的概念;(3)弹性工时的概念;(4)工作项目化的概念;(5)员工帮助计划的概念;(6)职业选择决策的概念。
2、领会:(1)环境变化对职业生涯中期管理带来的挑战;(2)职业生涯中期管理的主要方法;(3)职业生涯中期自我管理的策略。
(五)个人职业生涯晚期管理
1、领会:(1)职业生涯晚期个人职业的特征;(2)职业生涯晚期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原则;(3)成功的退休计划的共通之处。
2、应用:(1)职业生涯晚期个体所面临的问题和任务;(2)职业生涯晚期自我管理策略
第六章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概述
一、考核知识点
(一)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二)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作用与原则
(三)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步骤与方法
二、考核要求
(一)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1、识记:(1)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概念;(2)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2、领会:(1)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内涵;(2)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特征。
(二)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作用与原则 领会:(1)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对组织的作用;(2)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对员工的作用;(3)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原则。
(三)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步骤与方法
1、识记:(1)职业生涯目标的概念;(2)职业生涯计划的概念;(3)组织职业生涯开发的概念;(4)职业生涯计划表的内容;(5)岗位轮换的概念。
2、领会: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步骤;(2)组织职业生涯开发的主要内容;(3)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方法;(4)实施岗位轮换制应遵循的原则;(5)工作/家庭平衡计划的内涵。
3、应用(1)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步骤与方法;(2)岗位轮换对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的意义。(3)组织开展工作/家庭平衡计划的主要措施。
第七章 组织职业生涯规划
一、考核知识点
(一)组织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二)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实施
(三)职业生涯发展阶梯
(四)继任计划、导师计划与退休计划管理
二、考核要求
(一)组织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1、识记:(1)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2、领会:(1)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2)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的特征;(3)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对员工的作用;(4)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对组织的作用。
3、应用: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二)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实施
1、识记:(1)组织职业生涯规划机构;(2)职业生涯方案的概念;(3)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手册;(4)职业生涯发展文件的概念;(5)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角色。
2、领会:(1)组织职业生涯规划流程;(2)员工职业生涯指导书的内容。
3、应用:完整的组织职业生涯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
(三)职业生涯发展阶梯
1、识记:(1)职业生涯发展阶梯的概念。
2、领会:(1)职业生涯发展阶梯的内涵;(2)职业生涯发展阶梯的特点;(3)职业生涯阶梯的主要模式。
3、应用:设置职业生涯阶梯时应注意的问题。
(四)继任计划、导师计划与退休计划管理
1、识记:(1)继任计划的概念;(2)导师计划的概念;(3)导师计划的类型;(4)退休计划的概念。
2、领会:(1)继任计划的目标;(2)继任计划的功能;(3)有效实施继任计划需考虑的问题;(4)组织在实施继任计划时需要注意的问题;(5)继任计划与管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6)退休计划的落实。
3、应用:(1)导师计划的功能;(2)导师计划的特点;(3)导师计划的双重作用;(4)实施导师计划的注意事项和应遵循的原则;
第八章 组织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
一、考核知识点
(一)组织职业生涯的阶段管理
(二)工作——家庭平衡计划管理
(三)工作压力管理
(四)组织发展与职业生涯管理
二、考核要求
(一)组织职业生涯的阶段管理
1、识记:(1)相互接纳的概念。
2、领会:(1)相互接纳的标志;(2)组织在员工职业生涯早期阶段的管理措施;(3)职业生涯中期阶段组织管理的原则;(4)职业生涯中期阶段组织管理的基本方法;(4)对员工退休进行计划和管理应做好的工作。
(二)工作——家庭平衡计划管理
1、识记:(1)工作——家庭关系理论的演变;(2)溢出理论和补偿理论;(3)工作——家庭边界理论;(4)工作——家庭平衡计划的概念。
2、领会:(1)职业生涯对家庭的影响;(2)家庭生活对职业生涯的影响;(3)工作——家庭冲突的形式。
3、应用:组织实施工作——家庭平衡计划的具体策略。
(三)工作压力管理
1、识记:(1)工作压力的概念。
2、领会:(1)理解工作压力的内涵;(2)压力的来源与影响
3、应用:压力的诊断的内容与组织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四)组织发展与职业生涯管理
1、识记:(1)组织发展的概念;(2)组织职业生涯开发系统的层次;(3)学习型组织的概念;(4)职业生涯学习的概念;
2、领会:(1)组织发展的内涵;(2)组织发展与职业生涯管理的关系;(3)学习型组织的特征;(4)学习型组织的组织职业生涯开发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3、应用:组织职业生涯开发的方法。
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的有关说明
在大纲的考核中,提出了“识记”、“领会”、“应用”等三个能力层次,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它们的含义是:
1、识记:要求应考者能够记忆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并能够领会和理解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阐释。
2、领会:要求应考者应该掌握的课程中的知识点。
3、应用:要求应考者必须掌握的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条细目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领会”20%;“掌握”40%;“熟练掌握”为4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备份试卷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3:3:2。
4、本课程考试试卷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等类型(见附录)。
5、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1.劳动者希望自己从事某项职业的态度倾向称为()A.职业声望
B.职业期望 C.职业地位
D.职业价值观 参考答案:B 2.反映知识经济时代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式是()
A.义务本位模式
B.权力本位模式 C.权力——义务模式
D.权力——社会模式 参考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五个备选答案中有2至5个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个人职业生涯开发的基本原则有()()()()()A.利益整合原则
B.实事求是原则 C.时间性原则
D.发展创新性原则 E.全面评价与反馈原则 参考答案:ABCDE 2.组织职业生涯开发系统包括()()()()()A.人才的需求和预测系统
B.教育与培训系统 C.配置与管理系统
D.考核与晋升系统 E.后勤与保障系统 参考答案:ABCD
三、填空题 1.“三三三”理论将人的职业生涯分为三个阶段:输入阶段、输出阶段和_____________。(淡出阶段)2.工作——家庭冲突的形式有:时间冲突、情绪紧张冲突和_____________。(行为冲突)3.职业生涯规划大致可以分为职业生涯目标和_____________两部分内容。(职业生涯计划)
四、名词解释 1.职业选择决策 参考答案:
职业选择决策指的是个人运用习得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获得的信息加以分析和处理,完成职业选择的过程。2.职业生涯发展文件 参考答案:
职业生涯发展文件就是个人职业发展档案。它是记录员工职业发展历程、职业现状和职业未来计划的一种极为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工具。
五、简答题 1.简述个人管理职业生涯的作用。参考答案:
(1)能够让员工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及所处的环境,为开发其潜力奠定基础。(2)能够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和综合能力,增加员工的市场价值和竞争力。(3)可以提高员工生活质量,满足其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2.简述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对组织的作用。参考答案:
(1)有利于实现员工与组织的同步发展,是企业长盛不衰的组织保证。(2)有利于优化组织人力资源配置结构,提高组织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
(3)有利于提高员工满意度,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组织目标。
六、论述题
试述组织压力的诊断的内容与组织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压力诊断
诊断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对组织环境的评估。这种评估是为了澄清组织环境对压力影响的程度,进而消除环境施压因素。
2.对员工压力减缓因素的评估。这种评估是针对员工个人而言的,通过和员工沟通交流,判明除组织环境之外的诱发个人压力的因素。员工现在的心理压力是个人的A类性格所致还是缺乏应对机制和社会支持造成的呢?组织只有弄清楚具体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3.员工紧张程度评估。组织提供“健康”体检对员工的心率和血压、心力交瘁感作出诊断,评估员工身体、心理的紧张程度。
(二)组织采取的应对措施
1.改变造成压力的环境。包括:(1)重新设计更符合员工能力和兴趣的工作。(2)通过目标设定,明确员工期望,防止员工目标过高或过低。(3)定期提供建设性的绩效反馈。(4)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5)弹性工作安排。(6)采取措施消除工作和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冲突。
2.帮助员工改变他们对环境的看法,采取相应的措施教会员工更有效地适应紧张的环境。包括:(1)对员工提供咨询服务。(2)实施改进A类行为的计划。(3)建立为员工服务的社会支持小组。他人的支持有助于帮助员工把压力保持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使员工不会对产生压力的环境作出过于消极的反应。
7.湖北自考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控制 篇七
(课程代码
840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管理活动中,如果劳动成果大于劳动耗损,则具有()A、正效益
B、负效益 C、零效益
D、无效益
2、若某地某人在一个地方做了坏事,在众多因素影响下,可能导致对该地人群的歧视,甚至会影响到在员工招聘时对该地区人的歧视。这种现象反映了人力资源管理中()A、首应效应
B、投射效应 C、晕轮效应
D、偏见效应
3、企业在提供相同的产品或服务时,其成本或费用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主要竞争对手的竞争战略是指()
A、低成本战略
B、差异化战略 C、快速发展战备
D、专一化战略
4、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是指企业为实现其既定目标对未来一时间内企业()各类人力资源补充来源情况的预测。A、内部
B、外部
C、内部和外部
D、其他地方
5、由信息网络联系起来,在其内部进行规范的权力设置和明确的分工协作,并为实现某种特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实体指的是()A、组织
B、岗位
C、职位分析
D、组织框架
6、员工可以不顾时间、距离以及组织边界,利用计算机网络一起工作,迅速便利的共享知识的组织是()
A、无边界组织
B、虚拟组织 C、网络组织
D、机械组织
7、在招聘地点选择上,中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招聘范围一般是()A、全国
B、校国招聘
C、招聘单位所在地
D、跨地区
8、作为主要为企业搜寻高中级人才的就定服务机构,在搜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门技术人才方面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的是近几年在我国兴起的()A、猎头公司
B、校园招聘 C、海外招聘
D、网络招聘
9、对员工职业生涯设计负主要责任的是()A、主管人员
B、同事 C、企业员
D、员工本身
10、沙因的职业锥体模型中的水平发展途径是指()
A、向核心集团靠拢
B、提升
C、部门转换
D、降职
11、由于长期以来形成了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对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应注重培训()
A、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B、需求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C、投资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D、考核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12、培训需求的层次分析中,分析各个职位的工作任务,各项工作任和要达到的标准,以及成工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指的是()A、工作分析
B、人员分析 C、组织分析
D、管理分析
13、在双因素理论中,下列属于激励因素的是()A、工作环境
B、工资 C、责任
D、人际关系
14、主要针对企业科技人员设计的动万言书激励方式是()A、工作内容丰富化
B、工作轮换
C、职务雕塑
D、双阶梯型的晋升渠道
15、有关绩效沟通的描述错误的是()
A、沟通方式包括正式沟通与此同时非正式沟通 B、沟通适用于绩效管理的开始阶段 C、沟通在绩效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D、管理者可根据员工的要求进行专门的沟通
16、属于强制性福利的是()A、带薪休假
B、生育保险 C、教育福利
D、企业年金
17、我国《劳运法》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A、三个月
B、六个月 C、九个月
D、一年
18、下列所有雇员流出形式中属于自愿流出的是()
A、辞职
B、解雇 C、开除
D、退休
19、有关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硬性的管理方式
B、终身雇佣制
C、合作性劳资关系
D、重结果,轻行为
20、在不同类型员工的考评模式中,针对中层管理人员的考评内容是(A、工作的安全性的规范性
B、沟通和协调能力 C、领导能力
D、重结果,轻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人力资源管理经历的主要阶段有()
A、人事管理阶段
B、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混合阶段
C、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D、家庭、工作、生活一体化发展阶段
E、战略人力资管理阶段
22、影响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外部环境主要有()
A、劳动力市场环境
B、人口环境
C、科技环境
D、政策环境
E、地域环境
23、职位设计的基本原则有()
A、工作扩大化原则
B、因事设岗原则
C、规范化原则
D、系统化原则
E、最少职位数原则
24、招聘工作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A、招聘决策
B、人员招募 C、人员甄选
D、人员录用 E、招聘评估
25、职业生涯设计应由()共同努力不来完成。A、员工
B、客户 C、组织
D、上级主管 E、供应商
26、适合于研发人员的薪酬模式有()
A、单一的高工资模式
B、纯佣金制
C、科研项目薪酬制
D、浮动业额制 E、较高的工资加科技成果转化提成
27、中小型企业绩效考评的内容主要包括()
A、工作总结
B、员工自我评价
C、分类考评
D、考评沟通
E、结果运用
28、全面薪酬体系通常划分为
A、货币性薪酬体系
B、非货币性薪酬体系
C、实物性薪酬体系
D、非实物性薪酬体系
E、股票期权体系
29、企业劳动关系的要素包括()
A、主体
B、客体
C、内容 D、形式
E、特征
30、衡量人力资源管理效益的主要方式法通常包括()
A、经验法
B、会计法
C、审计法
D、访谈法
E、分析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主要程序有哪些?
32、网络招聘具有哪些优点?
33、职业生源设计对个人发展具有哪些作用?
34、简述影响员工激励效果的因素。
35、简述企业处理劳动争议纠纷的对策。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试述绩效考评系统的操作流程。
37、试述建立职位薪酬体系的基本步骤。
五、安例分析题(本题15分)
38、麦当劳不了追求高品质、一致性,对加盟者进行必要的培训一直是其重要举措。1957年,麦当劳制作了一部训练影片,打算在各加盟者店里分别讲习训练。后来麦当劳的经理们觉得必须有制造出教室的气氛,才能教这些加盟者一般的经营的哲学和理论,而这些各个店里是做不到的。当时,没有任何经营连锁业者想到开设一个全天候的训练中心,但麦当劳不了使所有加盟者对标准化有充分认识,决心付诸实践,努力达到这一目的。最初,麦当劳在一个店里的地下室建造了一间教室,配备了必要的教学器材,并且聘请全天专职的教师任教。这样,1961年2月麦当劳成立了著名的汉堡大学。
联想集团的新员工在上岗之前,都要指定一对一的指导人。公司有一系列的规范来选择指导人,包括要求和资格认定及指导工作评价,在新员工报到前一周,各部门就要将名单报人力资源部,进行资格审查。新员工在没有指导人的情况下,该部门要暂缓进人计划,待有合格的指导人后方可进人。指导人负责带新人并考察新员工在试用期间的表现能力等,其作用一是代行人力资源部的考察职责,二是通过帮带行使部门职责。在这种体制下,新员工通过指导人的帮助,能够尽快进入角色。
8.湖北武汉1月自考报名时间确定 篇八
湖北武汉1月自考报名时间确定
昨日,记者从武汉市各区招办获悉,武汉市明年1月高自考的.报名时间已经敲定,相关考生须在指定的时间内报名。
其中,该市考生网上、电话报名时间为即日起至11月23日。各城区招考办现场报名时间分别为:武昌区11月19日―11月23日;江岸区11月1日―11月18日;汉阳区11月2日―11月23日;江汉区11月1日―11月10日;~口区11月1日―11月10日;洪山区11月10日―11月20日;青山区11月16日―11月23日;蔡甸区11月10日―11月16日;东西湖区11月10日―11月20日;江夏区11月16日―11月23日。另外,汉南区、黄陂区和新洲区招考办本次不接受现场报名。
9.湖北自考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控制 篇九
1.园林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适用、经济、美观。
2.园林的形式可以有 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自由式 四类。
3.颐和园中的廓如亭与南湖岛通过十七孔桥的连接达到拟对称均衡的效果。
4.园林中的墙,常作成漏花墙或栅栏墙,这就打破了实墙的沉重闭塞感,产生虚实对比 的效果。
5.园林中小型景物的合适视距约为景物高度的 3 倍。宽度大于高度的景物,合适视距约为景物宽度的 1.2倍。
6.园林中景观可分为“实线”与“虚线”。“实线” 是指导游路线,“虚线”是指赏景视线。
7.在水体岸坡角度 小于 土壤安息角时,可用种植草地和地被植物(或自然护坡)的方法,来固着岸坡;当土壤坡度 小于土壤安息角,则须以人工砌筑保护性的驳岸来固着岸坡。
8.园林广场按性质和功能可分为 集散方法、休息广场、生产广场。
9.园路的坡度有横坡和纵坡,横坡 的坡度为1.5-3%左右,纵坡 主路一般为0.3-8%,最大纵坡 为7-9%。
10.亭主要具有休息、观景和点景的作用。
11.廊通过漏景、框景、隔景以增加景深,对园林风景的展开起着一定的组织作用。
12.假山表现于外的形体之美为瘦、透、漏、皱、丑。
13.园林中常风的种植类型有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群植、树林、绿篱、花池、草坪、花坛、花境、花台等。
14.绿篱根据其高度可分为矮篱、中篱、高篱和树墙。
15.汀步附近0.2m范围以内,水深不得大于0.5m。
二.名词解释(20分,每个5分)
园林设计: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布置园路途径,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境域的过程。
立意:园林设计的总意图。即,造园的设计思想。
造景:人为地为园林绿地创造一种,既符合一定使用功能,又有一定意境的景区。障景:园林绿地中凡是能抑制视线,引导空间屏障的景物的手法称为障景。
三.简答题(32分,每题8分)
1.简述园林建筑的功能
答案要点:(1)点景(2)观景(3)组织游览路线(4)范围园林空间
2、简述突出主景的方法
答案要点:(1)抬高或降低主景(2)体量大小(3)合理利用配景(4)色彩对比(5)利用隔景等
3、简要说明借景的形式
答案要点:(1)提高视点的位置(2)借助门窗或围墙上的漏窗(3)开辟透视线
4、简述园林布局的形式
答案要点:(1)自然式(2)规则式(3)混合式(3)自由式
5.举两例说明苏州拙政园的园主如何寄情于景来创造园林景观的。
答:苏州拙政园园主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还乡而兴建了拙政园,因此在造成园时借景抒情,来表达自己的失意以及平淡疏朗、自身高洁的心境。
例:远香堂前的荷花池、与谁同座轩、听雨轩。(可任选两个并展开论述)
6.以颐和园中的佛香阁为例,说明如何运用园林手法来表达特殊的景观效果。
答:佛香阁处于颐和园的至高点,在看此景时,人们观赏的视角达到63,应采用仰视进行观赏。以达到佛香阁在人们心目中崇高的地位的景观效果。
或者:到佛香阁的台阶每级为40cm以上,以达到拜佛很艰难的景观感受。
7.以德国柏林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墓为例说明如何展开景观序列。
答:序列:序幕(母亲雕像)——起景(放倒的旗门)——发展(花圈及花环)——高潮(烈士纪念碑)
8.简述园林植物配植如何与建筑风格相统一。
答:从四个方面北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纪念性园林、岭南园林展开论述植物配植与建筑风格的关系。
四.论述题(28分,每题14分)
1、试述园林植物配置中选择植物的原则。
答案要点:1)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2)积极引种驯化,丰富当地树种3)以乔木为主,乔、灌、草以及花卉相结合。4)植物配置所形成的风格必须与园林规划风格相一致。
5)植物布局与配置要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要求。6)要自觉运用生态学观点。7)要根据构景要求进行配置。8)植物与建筑、道路、广场、山石、水体结合,与环境协调。9)考虑植物的时空变化。10)空间构图上符合造型艺术的艺术规律。
2、试述园林艺术形式美法则与应用。
答案要点:1)多样统一2)整齐一律3)参差律4)均衡5)对比6)和谐7)比例8)尺度
9)节奏与韵律10)主次11)整体
3,以闽江小区为例,综合分析园林设计的布局方法。
答:布局方法为:立意——确定形式——功能分区(景观序列)——园林五大构成要素的具体安排(地形、水体、植物、道路、园林建筑及小品),并沿此序列结合闽江小区特色进行论述。
识记 园林: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学:园林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织在一起的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园林美:模拟大自然,把大自然风景中令人心旷神怡的部分,集中起来,形成完美的整体,或用建筑方式来安排自然事物,人们从大自然取来花草树木,就像一个建筑师为了营造宫殿,从自然界取来石头.大理石和木材一样,用建筑的方式来安排花草树木.喷泉.水池.道路.雕塑等。
园林风格:园林风格系指反眏国家民族文化传统,地方特点和风俗民情的园林艺术形象特征和时代特征。
【湖北自考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控制】推荐阅读:
湖北省英语自考试题及答案08-20
计算机网络原理自考考试大纲02-18
自考管理学原理考点08-20
自考,专升本管理学原理试题09-01
自考管理学原理试题真题及答案 试卷一08-05
学前教育原理自考真题09-30
江苏自考-05962招聘管理大纲01-02
自考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管理学大纲06-26
自考计算机网络原理第三章课后答案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