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伟人周恩来(精选18篇)
1.我心目中的伟人周恩来 篇一
我心目中的伟人形象—邓小平(演讲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大家晚上好。
恩格斯在评论欧洲文艺复兴时不无深情地说:“那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而我说:“近现代中国也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中国革命的浪潮中涌出了许多伟人,比如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成就了一番伟业而为世人所景仰。而我却被邓小平的魅力和风范所折服。他就是我心目中的伟人。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作为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把他的思想、智慧献给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献给了当今世界;在人类不尽的思想长河中,留下了他闪光的足迹。他是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之无愧的大政治家、大思想家。
他是“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伟人代表,是“能文能武,求是为国”的总设计师,是受世人爱戴尊敬的小平同志。
他曾两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世界风云人物”。他被墨西哥前总统埃切维利亚评价为具有敏锐眼力和非凡智慧,是荣辱沉浮都不能动摇其政治信念和民族责任心的伟人。
我深深地着迷于他的传奇经历,钦佩他的政治胆识,仰望他的思想境界。
1.传奇经历
自古英雄多磨难。邓小平的一生,可谓传奇色彩浓厚: 他16岁漂洋过海,来到法国,勤工俭学,从此再未回到过家乡。他曾在多个岗位工作过。他当过学生,教过课,当过编辑,刻字工,印刷工人,钳工。他做过多方面的领导工作,他是党和国家核心领导集体的成员,乃至最后成为“总设计师”。
他学过英语、法语、俄语。他南征北战,戎马一生。
他文革中两次被打倒,他一生“三落三起”。
这三落三起,注定是对伟人的考验。
遇到如此挫折,邓小平却始终充满着乐观,充满着对未来的希望,始终关心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
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无疑是一种莫大的鼓舞与激励。
2.政治胆识与治国风范
谜一般的人生历程使人着迷,而邓小平非凡的胆识也使人钦佩。
邓小平的胆识表现于他的坚持原则,表现于他的雷厉风行。
坚持原则,就是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不轻易妥协。
特别是在关键问题上敢于说不。①文化大革命时,毛泽东曾要求邓小平主持做一个肯定“文化大革命”的决议,总的评价是“三分缺点,七分成绩”。但邓小平婉拒了。他说,我主持写这个决议不适合,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在与英国会谈香港问题时,他坚持原则,坚定立场,坚持中国对港主权,也坚决反对英方“主权换治权”的提法。他展示给世人的是不屈的原则性,是伟大的气魄。
雷厉风行就是在关键的时刻作出重大决策,是当机立断的自信与从容。
①1975年文革后期,邓小平进行大刀阔斧地整顿,他强调:“没有一股劲不行。要敢字当头,横下一条心”。
②80年代中期,邓小平根据对国际形势的分析,毅然决定裁军100万。百万大裁军,是世界军事史上没有过的壮举。没有果敢的作风,是不可实现的,也是不能想象的。
目光远大,敢为天下先。
一个伟人还应具备这样的特质,那就是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措施。只有这样,人民才愿意,才敢放心地跟着他走。
邓小平用他的远大的目光,敢为天下先,创造了许多个中国第一。第一个提出“一国两制”。第一个提出要建立经济特区。第一个提出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第一个支持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一个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
3.思想境界
邓小平22岁入党,他的胆识源于他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晚年的邓小平依然走在时代的前头。他尊重实践,实事求是;他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他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有利于;
他说:“不管白猫黑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我们判断一个人的品质,可以看他对另一个人的态度特别是对“大人物”的态度,看他对这个人物的生前身后的评价有什么不同,是“鞭尸”,还是忠诚如一。在毛泽东生前,邓小平对他十分尊重关心,是毛泽东的得力助手。在毛泽东去世后,他主持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仍然高度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这与当年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结尾:
邓小平生前有个愿望,就是能活到1997年的香港回归之时,然后亲自踏上这片祖国的土地。可是他没能如愿。
邓小平享年93岁,拥有与20世纪几乎同步的人生历程。他是世纪伟人。在他离世后,亲属根据他的遗嘱,将他的眼角膜捐献出来。而他的骨灰最终被撒入大海,他拥抱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邓小平生前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而我们说,邓小平,是中华民族的伟人,他在共和国每一寸土地上永生。”
在此,让我们亲切问候:小平,您好!
2.我心目中的伟人周恩来 篇二
读了《雷锋的故事》后,我深有感触。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生平做了多少件好事!他的感人事迹家喻户晓、老少皆知,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
雷锋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不仅口上这么说,而且也做到了:他生病了,可他坚持帮助施工队盖教学楼;雷锋平时舍不得喝一杯汽水,却在某地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时,将平时积攒的200元全部捐献出来……雷锋平时喜欢看书,不管多忙,他每天都要挤出一点时间看书。他说过:“我认为学习的时间总是有的,问题在于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
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刻苦钻研,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长大后为人民做贡献、为祖国做贡献。(指导老师:温招阳)
3.我心目中的“课眼” 篇三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课眼”的作用就是通过历史课堂设计中最优化的方法,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能力。
托尔斯泰说过,优秀的艺术构思,应该有这样一个点,所有光会集中到这一点上,或从这一点放射出去。“课眼”,就是这样的点,通过“课眼”,触摸历史的脉络,从而收到“一字穷理,定全课之主脑;片言居要,连通体之经络”的艺术效果,真正打造精彩、高效的精品课堂。
如在讲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时,我把教材内容设计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想入非非痴少年;第二部分,邀游学海剑出鞘;第三部分,心系和平传四海;第四部分,人去神留泽世界。这四部分是按照爱因斯坦一生的活动:少年时代、成就、维护和平、对人类的影响的时间顺序来排列,并分别用了一句话进行了总结,组成了一首诗。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展出后,学生基本能从宏观上对这一课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从课堂结构的构建上而言,这首诗就是一个“课眼”。
在第一部分爱因斯坦生平的介绍中,我罗列了爱因斯坦小时候的一些故事,并展示了他当时的老师对他的一些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如果你是爱因斯坦的老师,你会给他写出怎样的评语?”教室里很热闹,学生们各抒己见,尝试着从教师的角度给出评价。通过讨论,学生们发现爱因斯坦从小就具备了善于思考、勤学好问、敢于挑战权威的个性,这些为他以后从事科学理论研究打下了基础。从理解爱因斯坦能取得重大成就所具有的优秀品质而言,这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爱因斯坦的优秀品质的方法就是一个“课眼”。
在第二部分爱因斯坦成就的介绍中,我展示了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证书等有代表性的图片,提出:“假设你是纪念馆的一名导游,你如何就展示物品向游客介绍?”学生们经过分组讨论,各小组选出代表进行总结性发言,有的学生把教材内容进行整理并补充了物理学科的一些知识,赢得了一阵阵掌声。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对爱因斯坦的成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历史的现实感,对爱因斯坦这一历史人物也就理解得更立体、更丰满。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这场讨论就是一个“课眼”。(第三部分略)
在第四部分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展示爱因斯坦去世后的一组图片,包括爱因斯坦的遗嘱、人们自发组织追悼会的场景等,同时还播放葬礼上朗诵的歌德纪念席勒的那首诗:“我们全都获益匪浅,全世界都感谢他的教诲,那专属他个人的东西,早已传遍广大人群,他像行将陨灭的彗旱,光华四射,把无限的光芒同他的光芒永相结合。”学生们受到很大感染。课堂出现了又一个高潮。在这基础上,经过学生回答和教师总结,概括出了对爱因斯坦一生的评价。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这首诗就是一个“课眼”。
从这一课来看,“课眼”不论是一个巧妙的开头,还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不论是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环节,还是课文的精彩片段;不论是掀起高潮的兴奋点,还是教材的重难点,都是教师对教材理解、认识的升华,是教师教学实践的艺术体现。“眼亮”方能“心明”,找准“课眼”,抓住“课眼”,才能使教师从一个较高的层次审视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设计教学方案,并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有效地组织历史课堂教学。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他们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课程理念中提出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目的。坚持主体性原则,即把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强调学生的独立人格与意识,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因此要把学生放在特定的情境中让其去感悟问题、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学生都具有相对独立选择的权利,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人格,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接受知识。
4.《走近伟人周恩来》的教案设计 篇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对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必须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个高度加以审视,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挖掘思想教育的资源,增强教材的艺术感染力。
二、教学资源的开发
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学生被总理崇高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由衷地表达了自己的崇敬之情。直到下课同学们余兴未尽,许多同学准备的有关总理资料未能展示,学生的热情使我感到将一个高尚的灵魂植根于学生的心灵,它必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决定上一节《一夜的工作》延伸课走近伟人,在深入挖掘拓展教材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素材库、图书资料、创作平台,收集整理有关周总理的资料(视频、文本、图片)以及中外伟人、领袖的资料,制作成网页,展示、交流、体验。
三、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获取查找大量有关周总理的资料,从而进一步了解总理伟大的人格魅力。
2、能力目标:能够独立查找资料,合作整理汇编资料。
3、情感目标:学习总理高尚的品质,了解伟人的精神境界,从小做一个品格高尚,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四、教学策略
活动目标
网络环境
教师
学生
自主探究教学策略示意图
五、教学多媒体设计
序号媒体内容要点媒体
类型教学
作用使用
方法占用时间媒体来源
1回放《一夜的工作》中的视频视频BH4分钟剪辑
2《走近伟人周恩来》主页Flash动画
文本、图片IH1分钟自制
3简介文本、图片HG5分钟下载
4怀念视频IC5分钟剪辑
自制
5诗歌文本IH3分钟下载
6小故事文本HH5分钟下载
7学生作品文本KT2分钟`自制
六、活动时段安排
第一阶段:分组查找有关资料(课外进行)
第二阶段:各组整理资料(课外进行)
第三阶段:各组成果展示(课内进行)
第四阶段:进一步加工整理汇集各组演示成果逐步建立《走进伟人》专题站(后续完成)
七、活动过程:
活动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的设计意图及应用效果及评价
[1]确定主题[确定活动主题]
1、导入:同学们,学了《一夜的工作》,总理忘我的工作精神,简朴的生活作风,使我们久久不能忘怀,总理一生几十年如一日为党为国为民操劳,他那高尚的情操,伟大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为了加深对总理伟大人格的认识,我们组织一次主题活动:走近伟人学生认真投入地看,再次进入伟人的精神境界。
大家决定和老师一起,走近伟人的生活,走近伟人的精神境界,寻找伟人的革命事迹。[创设情境]
回放《一夜的工作》多媒体课件,再次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注意力集中,激起了大家进一步探索伟人的生命历程和精神境界,走近伟人生活的欲望。
[11]分组查资料[分组明确任务]
1、要求各小组分工搜集有关总理的资料
2、确定四个专题活动小组
小组一:影象编辑组
小组二:教三集编辑组组
小组一:录音编辑小组,查找有关总理生事介绍的影像。图片一文本资料制成短片。
小组二:故事集编辑小组,收集有关总理生活小故事,汇编成电子文稿。[寻找信息源]
及时将下载的资料进行保存,将文字资料加工成电子文档,将视频文件,剪辑加工整理成短片。学生亲自去图书室、网络教室,获取第一手资料,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小组三:诗歌编辑组
小组四:电子小报编辑小组小组三:诗歌编辑小组查找有关歌颂总理的诗歌,以《怀念》为题汇编成册
小组四:电子小报,编辑组,收集有关总理的文本,图片资料,征集有关习作,制习电子小报。各小组及时将收集到的资料加工成视频文件、电子文本等。
[III]整合资料[制作整理]
教师依照各小组活动专题的需要,选择有价值的内容,和学生共同进行整理、筛选。
2、在老师的帮助下,各小组将短片、电子文本、电子小报作为题材制成网页。
1、各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制短片、电子文本、电子小报、征集有关习作。
2、将各小组整理好的资料,以网页的形式表现出来。[处理信息]
1、进一步整理、修改各自的电子文本、图片、视频文件。
2、将所有信息资源作为素材,制作《走近伟人周恩来》网络课件。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体现,他们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整理信息,为汇报做积极准备。
[四]共享资源[资源共享]
1、谈话:三周以前,我们以走近伟人,寻找伟人的革命事迹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了调查,探索活动,我们对周恩来同志有了深入全面的了解,周总理的人格魅力陶冶着我们每个人的情感,这节课,我们在网络教室交流共享你们的成果。
1、谈感想:学生进入网页自由浏览,说说你们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或录像片断。
2、讲故事:将你们认为最受感动的小教了讲给大家。
3、朗颂:将你认为最受感动的诗朗颂给大家。[网络课件展示]
1、打开主页,任意浏览。
a、生平(文本)
b、小故事(文本、图片)
c、怀念(诗歌)
d、影像(视频文本)
e、我们的作品(电子小板、读后感)
2、重点阅读:小故事、诗歌。让学生浏览自己亲手处理的资料,以及其他小组处理的资料,共享受源,开拓视野,在交流中学生表达了对伟人的情感,得到升华的同时
了学生的知识而和生活经历。
[五]评价交流[交流互评]
1、评价各小组提供的资料的价值。
2、各小组评价组员在活动中的表现。
3、交流你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与体会。
师生互相评价后各小组填写:
评价表
组名内容同学
评价耆现
评价
自己的成果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自信,同时在评价与被评价的过程中也大家也找到了自己的不是。
八、后续工作:
5.我心目中的伟人周恩来 篇五
标计科 肖凡
按照市委、市府要求,开展“学习伟人周恩来,践行五德做表率”活动,通过学习,从政治品德、思想道德、为政官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政治品德、思想道德、为政官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们从各自特定的方面影响着道德意识和行为,是人们道德完善的重要方面。比如说,社会公德是指个人的行为同集体、阶级、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涉及到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和公共卫生等,需要用公共生活准则去调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具体包括五项内容,即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要求我们待人接物时必须重视文明礼貌并加强其修养,要乐于为他人排忧解难,要以主人翁的态度爱护公物,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保护环境是全人类起码的公共道德要求,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制意识,增强纪律观念,同时还要联系实际,注意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为政官德是指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守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为政官德的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要求每一位干部职工要有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心,对本职工作勤
奋努力,尽职尽责。在职业活动中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做老实人,不说谎,不欺骗,互相尊重,互相信任,讲求信誉,信守诺言。要求广大干部在工作生活中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不怀私心,一视同仁的待人处事,在自己的工作中应装着人民群众,时时刻刻为广大人民群众着想,真情地对待群众,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尽心尽力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家庭美德是家庭每个成员都应遵守的美好的品质道德。主要内容是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要尊重和赡养家庭成员中的长者以及爱护和抚养年幼者。维护男女双方在人格、财产、婚姻及家庭地位的全方位的平等,在家庭生活中夫妻双方应和睦相处,互敬、互谅、互让、协调处事,维护、珍惜彼此之间的感情,家庭成员要以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节制的理财观念来积蓄和处置家庭财物,要求各个家庭邻里以友好、互敬、互让为出发点,建立起相互关照,和睦友善的邻里关系。
6.我心目中的伟人周恩来 篇六
我们的涂老师,她说起话来和蔼可亲,条条有理,但涂老师对我们严格了,上起课来特别认真。记得有一次,一位同学可能是开小差,走神了,就在这时,涂老师就点了他来回答问题,自然是回答不出了,涂老师认真教育了他一番,这位同学上课再也不敢分神了。
涂老师上课很有趣,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就连平时最调皮的男同学也认真听课。
还记得有一次,涂老师叫人回答她的问题,可是我们胆子小,都不敢积极发言,有的刚举手,又放了下来,有的低着头,静静地坐着......我心里就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怦怦跳跳生怕叫到我,不过真的是怕什么就来什么,此时只听见老师叫到:“唐丽!”我一听,心想,完了,怎么办?顿时脑子一片空白,支支吾吾的不敢回答,这时我的脸就像红苹果一样,我偷偷瞄了一下老师,老师用慈母般的眼睛看着我,好像在说没事的,大胆回答,我一下子鼓起勇气,有条有理的回答老师的问题,从此以后,我不会再害怕,再恐惧被提问了。
在与涂老师相处的日子里,岁月逐渐带走了我的无知,留下了五光十色的过往,她那孜孜不倦的教诲一直印在我的脑海中。谢谢你,我最爱的班主任,你给予我的,不仅是知识的甘露,成长的快乐,疑惑的解答,更是一种对人生的关爱。是你,让我明白:面对失败,只要勇敢地站起来,一定可以拥有灿烂的人生。
7.我心目中的语文高效课堂 篇七
关键词:师生关系,课堂讨论,知识超市,高效课堂
在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过程中, 课堂教授效率成为关键词, 许多老师在一线教学中总结和积累自身教学经验, 并结合教学实际, 慢慢实现了从传统的“填鸭式”的低效甚至是负效课堂到有效课堂的转变, 但有效课堂并不是教学水平的终点, 如何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 通过教学安排、师生互动达到高效课堂, 才是教师努力的方向。所谓高效课堂, 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 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本文中, 笔者将结合一线初中语文教学的体验, 浅谈一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打造一堂高效的语文课, 基础是什么呢?答案是在课堂之外, 语文科任老师能否与学生先建立起和谐的良好互动关系。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且有良好的语言沟通环境, 在与学生交流互动中有着比别的学科更多的优势。研究表明, 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越好, 师生之间课内外的互动越多, 越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老师与学生都同属自然人, 在一种交流双方平等和谐的沟通环境中, 教师作为传播者, 学生作为受传者, 彼此之间才能做到高效传播, 积极反馈, 良性互动循环, 才能奠定一堂高效语文课的基石。
如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这种高效良好的传播氛围呢?首先,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 笔者认为自己要有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职业归属感, 端正职业态度, 真正做到爱岗爱生, 在具体教学中凝聚职业自豪感。但在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中, 却要抛开教师的职业光环, 主动与学生交流、讨论。在日常教学中, 作为语文科任教师, 笔者并没有与学生强调自身的教师身份, 但学生却能自发地保持和笔者“亦师亦友”的良好互动关系, 每堂课教学过程中, 秩序井然。
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如果一个学生对老师产生了主观的反感心理, 包括一些成见或不良的刻板印象, 出现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障碍, 那么学生会被对老师的抵触心理延伸到其承担的这门课程上, 这种情况往往导致学生出现传统说法的“偏科”现象, 更不要说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所以笔者认为, 在打造高效课堂之前, 老师要先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氛围, 与每一个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关心和理解每一个学生。在语文课教学过程中, 课堂讨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只有师生关系融洽, 才能实现大胆求索、小心论证, 最终实现高效的课堂知识交互。
二、重视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措施
完备的课前备课是一堂教学课的核心和灵魂, 在教学活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前备课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运作, 对保证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因而, 语文课的课堂教学前准备工作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措施。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将每节课的知识点用“知识超市”这个关键词来给学生形容。超市, 是自主选购的场所, 有着高度的互动选择性和自主性。通过课堂前大量的备课, 在每节课基本学习目标的基础上, 进行知识量的拓展, 方便各个层次的学生按照自身的学习能力来进行交流和学习。知识超市教学法体现的是对“学生”和“学习”的尊重性、选择权、自主性, 同时要求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和多义性, 知识超市的题中之义正好符合高效课堂理论中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的教学模式。但所有的模式离不开教师课堂前的准备, 这种准备工作, 包括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的明确安排以及教师自身的知识量储备等。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恰当的环节设置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所谓““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高效的教学, 既要重视学生当下的知识学习, 又要使得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的知识, 因此, 在授课过程中, 应该预先设计适当的教学环节, 激发学生在“知识超市”中的“挑选欲”和“购买欲”, 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问题的精神。
首先, 在上一节课结束时, 将下节课要学习的导学内容下发给学生。让学生在下节课前, 就通过自学文章、查阅作者背景资料以及其他相关作品, 与所在小组同学讨论的方式把下节课内容先熟悉一遍, 确保带着需求进“知识超市”, 并能在超市中保证挑选到“基本生活用品”的同时, 还有有目的性地取到更多的产品。
其次, 在正式上课前的几分钟, 随机抽取部分学生的课前准备资料查看, 了解学生预先实习所达到的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 随时机动调整原来的教学计划。如果大部分学生已经预先了解过作者的文风、写作特点等等相关知识, 那么可以安排进行更加深入的小组讨论。
第三, 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 在老师引导下的学生分组讨论, 讨论的方式多种多样, 以口头交流为主, 如个体发言、同桌之间互相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观点区别辩论等多种方式。老师在这个过程中, 用一个平等参与者的身份进行讨论。
笔者认为, 课堂高效的真正关键点, 很重要的就是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 只有学生会学、肯学, 才能减少对老师甚至是“课堂”本身的绝对依赖, 突破老师的专业水平、兴趣爱好等个人因素对学生全方位发展的条条款款的限定和学生个性及自学能力的抑制。
以上就是笔者对如何上好一堂高效课的一些看法。高效课堂是个新概念, 也是新课改以来, 对素质教育和课程科学化改革的最有力的尝试。高效课堂和新课改主张的“自主、合作、探究”的不谋而合, 所对应的核心是学生主体, 对高效课堂的最实际的理解是“学生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中心”, “学生是高效课堂的建设者和最终受益者”, 但在建设高效课堂的过程中, 同时也是老师进行继续教育, 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学科能力以及教学能力的过程。总之, 只有有利于学生的当前和终身发展的课堂才是真正高效的课堂。
当今的教育科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关于“课程改革”和“高效课堂”为关键词的讨论在当今教育界成为潮流。但作为一线的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 切身感慨的是教学的过程缺失的不是理论、理念, 而恰恰是思想、观念, 方法、操作。让好的理念落地化为实际运用, 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行为才能让理念有用武之地, 并显现出理论的价值, 因此, 在讨论各种“高效课堂”的内涵的同时, 一定要秉承边行动边研究边实践的风格, 让一切的实践“实事求是”。所谓的“高效课堂”的建设才能从云端到地面, 从象牙塔中推广普及开来。
参考文献
8.我心目中的师表 篇八
我梦见,我梦见孔孔子端坐于草席,侍立两旁的有贵族弟子、平民、下人。这位圣人一把扯住我的衣袖,道:“缘何‘因材施教’成了‘因财施教’?”
我梦见,我梦见韩愈奋笔疾书《师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八个大字龙飞凤舞。猛然抬头逼问:“为何小学而大遗?”
我梦见,我梦见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滔滔不绝地讲学。这位理学大师怅然责问:“学问思辩未具,何以为师?”
我梦见,我还梦见……
我赧然,我羞愧,我无语……
教育的先行者啊,时代在飞速地发展,长袍马褂早已换成西装革履,现代的教师又怎能还是头戴方巾,口念“之乎者也”?
然而我心中神圣的老师啊,你在哪里?你又是怎样的一幅尊容?千万里,我不辞辛苦地寻找着你。
恍惚中,我看见你轻盈地向我走来。
原来你可以不美丽,你可以不潇洒,但你却那样令人肃然起敬。
你有一腔献身教育的热血。清贫孤寂吓不倒你,荣华富贵吸引不了你。金钱的力量在你的面前是那样苍白无力,“诲人不倦”是你最真的写照。
你有一颗高尚的心灵。惟其如此,贫的、富的,丑的、俊的,愚笨的、聪明的,在你眼里没有区别,“两全”方针才得以实施;惟其如此,拜金主义的大潮也不能将“材”冲换成“财”,孔圣人才能含笑“有教无类”没有失传;惟其如此,你才能以你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你的心是一颗博爱的心,一颗平等的心,一颗爱生如子的心。
你有一个聪慧的头脑。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才不至于误人子弟;你不光会琴棋书画,还学电脑、学外语、学演讲,不耻下问,精益求精,才不至于被飞驰的时代列车甩下而羞以为师;你“提要钩玄”“细大不涓”,不仅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你教的学生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你与时代同步。不,你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你是一本书,一本睿智的书,你为学生打开一片天空,他们在你的启迪中踏实地做人;
你是一座桥,一座通向知识彼岸的桥,你为学生开辟了一条路,他们在你的指引下快乐地学习;
你是一棵树,一棵智慧的树,你为学生洒下一片绿荫,他们在你的怀抱里健康地成长!
原来你是如此的平凡而又伟大。看清楚了你,我激动不已,你并不遥远,你就在我身边!
昨夜,我又做了个梦。
我梦见,我梦见你和孔子、韩愈、朱熹并肩而立,微笑着向我招手;
我梦见,我梦见自己不顾一切地奔向你,愿和你融为一体!
9.我心目中的春 篇九
春回大地,使一切都有了生命,不再那么冰冷,不再那么的冷漠无情。从小到大,我一直向往着一种春天,一种生活。在那里,有一片神奇的原始森林,她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属于自己的季节。我最爱的那个角落便是春。
我最爱的颜色是绿色。起初喜欢它是因为它对眼睛好,能保护眼睛。可是渐渐的我发现我是真的喜欢上了它。绿色象征着生命,象征着希望,象征着我们又再次回到了春姐姐的怀抱。绿色是一切万物的根源,没有了绿色,世界将毫无生机。因此我爱绿色,也爱充满绿色,象征生命的春。
在我心目中,春天应该是被绿色充斥着,被五颜六色的花儿镶嵌着。鸟儿漫天飞舞,我想,即使是被鸟屎砸中,也会露出幸福的笑容!春天也应该是孩子们最活泼的时节。告别了寒冷的严冬,终于迎来温暖的春。孩子们成群结队的去嬉戏,玩耍――捉迷藏,老鹰抓小鸡,爬树,掏鸟蛋,无所不会。家里的劳动者们也开始工作了,妈妈在家里洗衣,做饭,织布,纺纱,爸爸则在田间辛勤的劳作,累了就去树荫下歇一歇,渴了就喝一碗妈妈熬制的凉茶,饿了就坐在树下吃着妈妈烹饪的爱心便当,一切都是那么的祥和幸福。
日落西山,妈妈牵着归来的孩儿去田头迎接劳作一整天的爸爸。在夕阳的映照下,三个长长的影子在一起嬉戏,打闹。那一刻,一切荣华富贵,功名利禄都显的那样渺小,那样的不重要。
在春天撒下幸福的种子,再静静的等待着秋天的丰收。
可是现如今,哪里还会被绿色充斥着,孩子们哪里还会去嬉戏。谁不是整日对着,抱着ipad。随着绿色的日渐消失,人们的病症也越来越多: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
10.我心目中的大学 篇十
大学,是许多中学生向往的殿堂,是国家培育社会栋梁的场所。它是学术组织、教育机构,但它又不只是传播知识,而是以其独特的方式服务于社会。对于我来说,大学就像一个“人格塑造器”,它使进入其中的大学生得到塑造,最终蜕变。
在我心目中,每一个大学都应该有它自己的精神,并且这种精神能以其独特的魅力感染身在其中的学子,让他们牢记在心,受益终身。一个没有精神的大学,不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内在的影响,也难让社会对一个简单的教学机构留有什么印象。所谓校风、学风,就是以学校精神为基础,创建出能为学生提供强大动力的环境氛围。
在我心目中,大学的课程虽然不满,但学生们能有很高的自主性,会充分地利用课余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锻炼自己的体格,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都知道时间的宝贵,会和时间赛跑。
在我心目中,大学拥有很多制度完善,运作正常的组织,里面有很多岗位供学生竞争,让他们在组织中学会团体作战,学会思考,并为组织出谋划策。在这些组织的竞选中,从来都是能者、得人心者胜之,不存在靠关系、靠利益的不公平竞争。
在我心目中,大学的图书馆藏书丰富多样,学生能从群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视野的途径、建立个人的目标、信念、价值观。从比较中学习得更多,懂得更多。同时,图书馆又是一个大家一起学习、共勉的地方。在那里,不需要言语,只需细微的翻书声,也能成为人奋发的动力。
在我心目中,大学不只是传授知识,还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带给他们新的视野,更高一层的精神世界。虽然说起来很抽象,但大学就应该有这样的能力,这样的魅力,它在有形无形中都能带给学生灵感和启发,让学生学习到专业课本以外的不可或缺的东西,是他们的思想得到质的飞跃。
在我心目中,大学会常开梦想交流会,大家一起讨论梦想,然后拥有同一个目标的人,能一起向同一个方向努力。除了大学本身,还有它吸引来的许多资深的老师教授,志同道合的同学朋友。在迈向社会的朦胧旅途中,能有他们作伴,能与他们共同奋斗,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11.我心目中的故乡 篇十一
暖春,漫步于阡陌之間,柔和的月光洒向大地,路边的野花散发着不尽的芳香。外婆简朴的衣衫包裹着略显单薄的身板,藏在袖珍布鞋里的小脚迈着蹒跚的步伐移动着。年幼的我用小手拉着外婆的指头,一步一步紧紧跟在她的身后。走累了,她慢下步来,轻声对我说“乖,外婆教你唱《虫儿飞》好不好啊?”“好耶!”我高兴得手舞足蹈,举手投足之间都透着无法掩饰的喜悦。我一遍又一遍重复着那单调却又生动的曲子,“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歌声夹杂着童稚的笑声,渐而飘向有月光的远方,毫无“半夜凉初透”之意。萤火虫顺着歌声飞来,将故乡在我心中照亮,那么美好。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仲夏,阳光打着卷儿,慵懒地躺在树叶上,在水波的折射下发出诱人的金光。我与外婆躺在庭院中央的藤椅上摇摇晃晃,她用温柔的声音给我讲夸父逐日的故事,并告诉我:“孩子,你也要如此的坚持不懈,懂吗?”我使劲地点头。外婆又开玩笑似的说道:“说不定啊,夸父还是在咱们这个小村庄里追赶太阳的呢!”我笑了,外婆也笑了,满脸的皱纹笑成了美丽的菊花。然而别离的时刻来得总是那么毫无征兆。眼见红日一点点被乌云遮挡,湛蓝的天空渐渐被灰色侵占,凝重的雾气也咄咄逼人,父母就在这样的天气到来了,他们要接我去城里读书。我死死拽住外婆的衣襟不放手,哪知这个养育着我的最亲的人如此“残忍地将我拱手相让”。离开后,故乡的一草一木在氤氲的泪眼中逐渐模糊。
而现在,故乡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深秋,风吹黄叶霜满地。在清香的泥土中,外婆永远地闭合上了双眼,她安静得像睡着了一般。她被静静地埋葬在生活了一辈子的土地上。她与周围的一切融为一体,虽只身一人,但并不孤单。坟边的老槐树是她的依靠,朵朵小花是她的守护,坟茔上的杂草是她的伴侣。而我呢?再无人教我唱那样动听的童谣;再无人给我讲那样迷人的故事;再无人告诉我那样深刻的道理;再无人那样使劲地爱着我。虫儿飞,虫儿飞,外婆,故乡,我在思念永恒的你啊!
我心目中的故乡,是有外婆在的美丽地方,想到它,就想到了外婆的笑脸和蹒跚的步伐。它将陪伴我穿过一生的泪与笑,去迎接未来、迎接希望。
【技法点评】
作者用满腔的热情写出了对故乡的怀念,对外婆的怀念。细腻的文笔,让人不忍释卷。对外婆的外貌描写,更是生动传神。文章不厌其烦,共有四处外貌描写,先是简朴的衣着和蹒跚的步伐,然后是菊花般的笑脸,再是“安静得睡着了一般”。结尾照应开头,再写外婆的笑脸和蹒跚的步伐。作者旨在告诉自己,记住了外婆的外貌,也就记住了故乡的容貌。
12.我心目中的伟人周恩来 篇十二
关键词:语文教学,写作自由,情感体验,写作源泉
笔者从教初中语文多年, 经过不懈的钻研摸索, 积极贯彻素质教育思想, 认真学习新课改理念, 结合本学科教学改革实践, 总结积累了一些教育教学经验, 我经常掩卷深思:我心目中的语文课是什么样子?有时, 她像巫山神女, 可望而不可即;有时, 又像自己最亲爱的人, 亭亭玉立般地站在我的眼前。她自身有着无穷的魅力, 等待我们的语文老师, 引导学生去挖掘、去发现。我反思:韵味无穷的语文课, 为什么在我们的孩子眼中枯燥乏味, 甚至面目可憎?我追问:怎样才能展示语文课的神奇魅力?在求索的过程中, 我对语文教学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语文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 也是巨大的。然而, 长期以来, 语文学科并没有得到学生应有的重视, 现在其地位甚至已被列在主课之外, 这一点在许多学校都已是不争的事实, 这也是造成语文课缺乏吸引力的原因之一。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真正地发自内心地去喜欢语文呢?
一、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教师就是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创造一个溢满哲理、充满情趣的情感世界。教师声情并茂地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 细水长流地进行灌溉渗透, 让学生在情感世界中大胆想象, 触发联想。在想象和联想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 在交流中引发情感共振, 在共振中挖掘文本的情趣理趣, 从而达到感情的升华, 学生在课堂社会中亲历着生活, 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兴趣参与课堂活动, 体验着由服从、沉默、反抗、竞争、展示、回避、成功、失败等带来的种种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这些都成为我们课堂教学只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在这样的教学中, 课堂是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生命活动的广阔天地;是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和创意生成智慧的沃土。上这样的语文课, 我们的学生能不喜欢吗?那么,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如何调动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呢?首先, 要引导学生去感悟、品味文本语言。在《七颗钻石》中, 有个小姑娘在一个漆黑的夜里, 独自一人去为生病的妈妈找水喝的情节,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去品味语言的:如此漆黑的夜晚, 小姑娘竟远离家人去找水, 水容易找吗?从文中那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其次, 要大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我在教学《七颗钻石》一文时, 巧设情境, 处处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比如:
1.此时此刻, 假如你就是上帝, 看到小姑娘的千辛万苦, 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
2.如果你是那位小姑娘, 端着妈妈舍不得喝下的水, 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
3.全村的人都得救了。假如你也在场, 见到了那位拯救全村人的小姑娘, 你最想对她说些什么?
从教学反馈来看, 学生积极参与, 热情高涨, 充分享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一幕幕感人的教学情景、一个个成功的教学案例告诉我:在语文教学中, 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情感体验。
二、充分开掘写作源泉, 尊重学生的写作自由
语文课被搞得面目可憎, 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作文课出来问题, 作文课应该怎么上?才能回原它的真面目?我认为, 充分开掘写作源泉, 尊重学生的写作自由, 才能让我们的作文课流光溢彩, 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情不自禁的喜欢它, 才能使学生做起文章来个个妙笔生花。作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正确、丰富、深刻的思想。课文只是范例, 是导游图, 语文教学最终要落实到语言的运用上。学生写好作文, 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必须学会思考, 学会做人, 有丰富的思想、高尚的品德。“文以载道”, 言为心声, 语言是心灵的外化。很难设想一个不善于思考的学生, 会写出内涵丰富、生动活泼的文章。“教会学生思考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这一名言充分揭示了思考的重要性。其次, 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观察生活。生活中充满了哲理, 认真反思生活, 可净化灵魂;密切关注社会生活, 可了解并认识社会。在课堂教学中, 我不断提出问题, 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极大丰富他们的思想, 充分开掘了写作源泉。
作文是自由飞翔的载体。个性自由是文章的灵魂。作文要张扬个性, 自由飞翔, 就必须尊重学生的写作自由, 就是要鼓励学生写“我”的自得之见, 抒“我”的自然之情, 用“我”的自由之笔, 显“我”的自在之趣。因为有了“我”, 有了“自由”, 才会有个性, 才会有真情。要激励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 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 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 用自己的智慧质疑问难。要大胆发现, 自由表达, 放开心灵, 放开思想, 宕开笔墨, 自由抒写。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所知、所识、所需。展现“我”神采飞扬的个性, 表现“我”喜怒哀乐的态度。写出人生的痛苦和坎坷, 写出心路历程的喜悦和欢乐, 让学生在高涨的写作心境中自由驰骋, 让一个个鲜活的“我”在字里行间跳动, 写出一个“真我”, 一个“新我”。只有个性张扬自由的作文才是好作文, 她如疾风骤雨, 酣畅淋漓;它如清风明月, 沁人心脾;它如小桥流水, 恬淡自然;它如银河飞泻, 豪放飘逸。它带有草叶的清新和山泉的明净;它带有个性的自由和自我的率真;它带有时代的涛声和世纪的足音。而这一切都得益于老师对学生写作自由的尊重, 在我的作文课上, 说什么命题审题, 说什么谋篇布局, 说什么技巧方法, 统统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而事实上, 学生的写作欲望一旦激活, 犹如庐山瀑布, 飞流直下, 不可阻挡。一篇篇文质兼美的习作, 或激情洋溢, 或含蓄内敛;或恣肆汪洋, 或波澜不惊。你说, 我们的学生怕上作文课吗?
13.我心目中的鲁迅。。。 篇十三
从17课《少年闰土》中,我知道了鲁迅爱憎分明,憎恶旧社会的阴暗,他向往农村生活。从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我知道了鲁迅先生关心下一代青年人,他很幽默乐观风趣,他乐于助人,倾囊相助。我觉得这一点值得赞赏,我在生活中遇到这种事情时,我会向鲁迅学习这种精神。他关心女佣,对人平易近人,他在我心目中那么高大。从19课《一面》中,他忧国忧民,对作者十分地好,从20课《有的人》中,我得知了鲁迅为人民做牛马,愿做野草,甘为他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学习了这一单元,我深深的了解他的为人。他一生为人类作出贡献,这是我敬佩不已。他忧国忧民,心里装得全是人民。见到吃不饱穿不暖的人民,他倾囊相助,给予关心。他憎恶旧社会,以笔为武器用精神的力量唤醒沉醉的国人,来反抗敌人,迎来胜利,对国家作出很大的贡献。轰轰烈烈的大事,鲁迅曾做过,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不例外:经常遇到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受伤了,鲁迅会细心地帮他包扎,还会给一些钱。虽然微不足道、小恩小惠的事,可受到了鲁迅的帮助的人呢,会记他大恩大德的,他为人类做过的事,我们只能忘怀呢?鲁迅虽然辞世了,但他虽死犹生,他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鲁迅,对于我不再陌生的字眼,鲁迅,一个忧国忧民,平易近人、豁然开朗、关心热爱劳动人民,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他,他在我心中是那么的高大,鲁迅,我对他总是很好奇,他怎么这么出名出名呢?到六年级时,我才真正知道他,他一生以笔为武器,奋斗了一生,他珍惜时间,他所有精神都激励我前进,他的乐观精神让我知道不能放弃心中怀着的信念;他的惜时精神精神让我知道浪费时间等于谋财害命;他的读书精神让我知道只有刻苦努力学习,才有成就,让我们学习他所有精神,朝着我们的美好梦想奋斗吧!
14.我心目中的英雄 篇十四
说起“英雄”这个词,我相信很多人脑海中肯定会浮现除一些人来,有的可能是抗日英雄;有的可能是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宇航员;还有的甚至连古时候的爱国英雄都会有……在我心中,我也有一位英雄的人选,他也许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闻名遐迩的名气,可他却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他就是我的数学老师——李会坤。李老师毕业于万年师范,小学高级教师,荣获市优秀班主任,县最美乡村优秀教师,县最佳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32年以来,他播种着山村的希望,他是一个真正用爱心托起明天太阳的教师,他是用自己的行为践行了“为学之师,为师之范”。
他于1994年4月患鼻咽癌,治疗一学期,身体未康复,就坚持要上班,因治疗反应,牙齿掉光了,一日三餐只能吃汤粥,耳朵听觉差,眼睛视力差。但他却带病坚守自己的教学工作。他不愧是一名无愧于学生,无愧于家长,无愧于党的教育事业优秀教师。
他上课时丝毫不会马虎,如果说错了或写错了就会立马改正,虽然身体不好,但是他却一心为别人着想,一心为别人付出。
李老师是个很有爱心的老师,他改作业非常认真。记得一次午休,老师们都回到寝室休息了,只有李老师一人在办公室辛勤地批改作业。他的一个个对钩是那么凝重,那么鲜艳。那时候我只想多看一眼,可是因为时间限制,所以只好回到教室。
李老师是个辛勤的园丁。每天,只要他一有时间,就会去花圃旁帮花草树木浇水,滋润它们善良而又纯洁的心灵,希望它们长大以后,能像自己一样,受人敬仰、喜欢。
李老师上课脾气暴躁,可我们却从他暴躁的眼神中,看出了他对我们的期盼,期盼我们长大考起大学,像他一样,当上一名受人敬仰的好老师。他的教学理念是:“学高才能为师,德高才能为范。”
李会坤——一个虽然身体受到危害而心中满怀爱心和勤劳的男性,使我深深感动了!
15.我心目中的“好VC” 篇十五
什么样的人能称得上是一个好的VC?这个答案在创业者和VC自己眼中有何差别呢?创业者眼中的好VC是什么样子?我自己认为其实没有一个准确答案。道理很简单,无论如何创业者和VC都是坐在桌子两侧的人,利益有所不同,这导致彼此的评价都会带有主观判断。例如,一个出价谨慎的“抠门VC”可能会失去很多创业者的青睐,而他(她)其实能为某些创业者带来很多后续价值,这样的VC在创业者心目中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
那么,我自己心目中的好VC是什么样呢?这个问题我想由于我只代表自己的观点,倒是可以放开手脚讲讲。
第一,要理解和尊重创业者。我把这个放在第一位,因为创业实在是太难了,有时需要砸锅卖铁,有时需要低三下四,有时需要你长期忍受孤独且没有人理解。这样少数一群“傻”但“可爱”的人,应该获得所有人的理解和尊重,当然也包括VC。这种理解和尊重,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朴素感情,其次是一个“专业人士对专业人士”之间的职业情怀。讲讲很容易,但做到太难了。大家都知道,VC看一个项目的结果绝大多数都是不投资,因此考察一个VC不仅要看他对已投资项目的态度,更要看他对未投资项目的态度。针对没有投资的项目,我自己在如下两个方面也需要改进:首先应该有更多耐心去仔细聆听,其次应该尽可能再多给创业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让他们未来能走得更顺利些。
第二,不乱来、不搅局。VC作为一家初创型企业的早期投资人,其实是享有很多“特权”的。我觉得一个好VC要时刻明白自己的行为边界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该走近,什么时候该走远,什么时候该发表观点,什么时候该仔细聆听。至少,不乱来、不搅局。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非首轮的投资机会,这种时候对于之前的投资者的考察也会是我们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我们会考量这些投资者的过往业绩和声誉、同企业打交道的方式方法等。这时往往能看出哪些VC在帮忙,哪些在帮倒忙。
第三,能在关键时刻帮大忙。做风险投资不像二级市场投资,已上市企业大多已经相对成熟、稳定,投资者能够提供的价值相对有限。而做VC则需要在某些关键节点上帮大忙,在这些关键节点上企业的表现直接决定了公司的最终价值,从而影响VC的投资回报。这些关键节点包括后续融资、企业战略讨论、核心人才的招募和资本市场退出等。这些“大忙”是真正需要VC出力的时候,但同时我还是想强调“帮忙”的限度,因为绝大部分的企业价值实现取决于创业者而非投资人。
16.我心目中的班长 篇十六
班组长从一定层面上来说是“兵头将尾”,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选准班组长对一个班组来说至关重要,他能不断改进班组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提高班组团队的工作效率。
班组管理的最终绩效是班组成员具有团队精神和大局意识,能够顺利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而这项任务的完成靠的就是班长。班长把最重的活留给自己;班长把最难干的活首先自己干;班长把最难掌握的技术首先自己掌握,然后再教给其他人。班长还要把全班人的心凝聚到一起,让其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是的,班长他们是世界上所有职位中最小的职位,他仅仅带领十几个人,就是这样的一个位置,却是上万名员工在大企业中最关键、最基本、最不能缺少的岗位。
他们不是显赫的高官,他们没有令人羡慕的职位,他们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但是,他们可以无愧地称得上是擎起这座钢铁大厦的中流砥柱。
天车-康奇
17.我心目中的春 篇十七
印象中,夏天的烈日炎炎,秋天的秋高气爽,冬天的寒风刺骨。可是春天,只有短暂的几个瞬间,如上野的樱花一般完美,但终究还是短暂,也许,一个风和日丽,就能够代表一切。
小时候,对四季的印象很准确,几乎都是冬天过了,春天就到了,虽然只是大概,也还存在必须的道理,长大了,明白春分了,的确,到夏至,三个月的时光是很准确,不管是谁,都能够抓住,也不会错过。唯独的是,我已忘记。
春天,对于人们是一个完美的季节,不是那么热,也不是那么冷,早晨出门就能够看到晨练的人,是那么执着,也还是那么快乐,身上的负担是那么少,少到只剩薄薄一层。
我也明白,春天也是一种期望,投下了期望的种子,才能收获成功的果实,可是在那么一个期望的季节,我却无法清晰地记起,只有无限的悔与伤。
生命的伊始,也是春天,春天真是个有用的季节,还孕育了这样那样的生命。我也明白,这指的是大自然,那些原始的,不经任何雕琢的。
18.我心目中的和谐课堂 篇十八
一、和谐的课堂是师生“导”“演”的课堂
数学的课堂要有数学的特色。数学是思维性和方法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学生的思维和方法的提升都离不开训练,这种训练更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因此,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很大程度取决课堂上思维训练的质量,很多“调皮”、“好玩”、“懒惰”的学生唯独能学好数学就是得益于课堂。构建数学特色的课堂就是要以“训练”为主线,以“让位”为前提,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谐的课堂是保证这个质量的后盾。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其中的概念、定律、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式等只有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才能灵活地运用,教师就是要善于为学生提供理解抽象数学知识的阶梯。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要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获得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因此,抽象的数学知识不能单靠教师的讲授去获得,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各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去生成。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突出“导”的教学思想,形成“做数学”的课堂氛围。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就可以通过实践操作的办法来完成。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角的有关概念,三角形的概念,还具有同位角、内错角相等等有关平行线的性质。这些都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但由于它们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之间的逻辑联系并不十分明显,大部分同学都难以想到要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进行一番研究,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数学情境:首先,在回顾三角形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会不会存在某种关系呢?”这是纲领性提问,对学生的思维还达不到确定的导向作用,学生可能会对角与角的相等、不等、两角之和(差)与第三个角的大小比较等等问题进行研究,当发现这些问题只对某些特殊三角形有意义时,他们的思维可能会
指向“三个内角的和是否有一定的规律?”我适时地提出:“请同学们画一些三角形(包括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再用量角器量出三个角,观察一下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什么联系。”经测量、计算,学生发现三个内角的和都在180°左右。我再进一步提出:“由于具体测量会有误差,但和数都在180°左右,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是否为180°呢?请同学们把三个角拼在一起,看一看,构成了一个怎样的角?”学生在完成这一实验后发现,三个内角拼在一起构成一个平角。经过上述两步实验,提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为180°”的猜想就水到渠成了。接着,我指出了实验操作的局限性,并要求学生给出严格的逻辑证明。在寻找证明方法时,我提出:“观察拼接图形,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学生可凭借实践操作时的感性经验,找到证明方法。实践操作不但使学生获得了定理的猜想,而且受到了证明定理的启发,显示了很大的智力价值。让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探究活动:观察、猜想、演算、实验、推导、说理等。这些手脑并用的学习活动能充分地将学生的动作技能转化为心智技能,促成知识的自我生成。
二、和谐的课堂是突出能力训练的课堂
数学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的。数学的课堂要以“训练”为主线,坚持“精讲多练”。数学的备课要集中体现在训练内容的精心设计上。数学课堂练习设计要坚持“多层次、小步子、有密度”。课堂练习要“一步一个台阶”,练习的层次有准备练习、探究练习(小组合作探究)、运用练习、综合练习、发展练习等。每个层次的练习设计都要紧扣教学目标,要突出重难点,要练在点子上,要集中地、有效地体现练习意图。要将练习“用足用够”,每次练习后要有一定时间的反思和总结,要练有所得、练有所获。而不是为“练习”而“练习”。“小步子”是指每个层次的练习以2~3题为宜:可以是同类题型的题组训练,以加深学生对此类题型的规律性认识。
在数学训练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主、讨论与合作交流为辅。要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要营造独立思考的课堂氛围,只有独立思考才会产生出学生独到的见解,才能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学生的思考以安静的课堂为前提,因此,数学课堂的学习要经得起“沉默”、要“动静有序”。在思维训练的关键时段要能让学生静得下心来:回味教师讲解,重现推导过程,梳理解题思路。在解决疑难问题时要鼓励学生冥思苦想,只有这样得到的知识才能沉淀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才获取最大的成功愉悦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我们要更多地看到学生托腮沉思,伏案琢磨,凝视推断。目前,有好多的教师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为了追求效果,总要安排进大量的讨论和合作,一节课下来气氛看起来似乎不错,但练习过程中学生只会简单模仿,不会灵活运用。所以我认为既使是讨论与交流,也要先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总之,“数学教学不能光注重形式,数学课堂光有热闹是不够的”。
三、和谐的课堂是生活化、活动化、多样化的课堂
生活化——就是数学的内容要生活化,即教师设计的“导”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让“让教材活起来”,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对数学例题的取舍要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超出教材,回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实现情境中去设计数学活动、研究数学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情境中感受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的价值。
活动化——就是数学“导”的形式要体现“活动”性。教师要有效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学具资源,多设计一些人人可参与、人人乐参与、动手动脑、手脑并用的学习活动。还可将数学游戏引进课堂,并且可创造性开展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如制作长方体、圆柱、棱柱等)。在“导”活动的过程中要做到“五多”:多猜测、多操作、多观察、多说理、多交流、多反思。
多样化——就是在“导”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差异性,对动手能力差、动作迟缓的学生不能讽刺、挖苦。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多样化的算法和多样化的操“做”策略,并给予及时的肯定,但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寻求和巩固最优的算法和策略。
四、和谐的课堂是学生自悟的课堂
数学课堂要突出学生的“做”的教学要求,就要让教师要树立“让位·引悟”的教学理念。只有“让位”,学生才有“做”的时空;只有“引悟”,学生才能“做”有所获。教师将课堂“让位”给了学生,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上的各种操“做”活动,然而操“做”所积累的是学生对认知事物的表象、特征和内在联系的零碎经验,包括错误的经验,“悟”就是要引导学生对这些零碎的经验通过观察、思考、甚至灵感做出有组织的整体反应。“悟”就是要求学生自悟,自悟才能自得,自悟才能内化,悟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自探——自悟——自得”的形成性内化过程。我们的口号是:课堂上的数学知识要让学生去悟懂,而不是靠教师去讲懂。数学课堂上学生实现自悟学习的方式有:
1.情境中自悟
数学源于生活,学生在生活中对数学问题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体验。数学学习必须重视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经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生动直观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回忆,让学生在情境中悟经验,在情境中唤起已有的认知结构,为新知生成做好铺垫。如猜数游戏、购物情境。
2.操作中自悟
数学学习需要个体体验和感悟的积累。只有真心感悟、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能真正理解。只有真正理解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人的内心深处。因此,在学习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如三角形内角和),要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要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丰富学生的操作体验。
3.交流中自悟
对一些自悟不得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受到启发,以实现自我寻获。合作交流不要流于形式,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交流的时机和次数(1节课不超3次)。交流前学生要有独立思考,要先有自己的见解。交流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教育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想法。
4.争辩中自悟
因学生思维方式、思考角度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或解决办法,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争辩,让学生在双方的思维交锋中,通过分析、推理、举例去据理力争。争辩的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发现、推导的过程。争辩是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
5.反思中自悟
当学生完成某一学习活动后,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语言表达和活动结果进行反思、验证,它能使学生真正地深入到数学活动中去,从而抓住思维的内在实质,并为学生后继的学习积淀经验与方法。可以反思知识的获取过程,领悟学习的方法;可以反思错误造成的原因,纠正不良的解题习惯;可反思操作失败的原因,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采用这种特色教学,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研究数学的强烈欲望,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式,具备了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实现了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学得好的教学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苒芳菲. 当思维成为定式,《初中生》,2006年第07期.
[2] 宋燕鹏、李先荣. 试析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定式,《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03期.
[3] 刘金文. 思维定式的建立与突破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年第02期.
[4] 廖健荷. 创新力与思维定式刍议,《大理学院学报》,2007年第21期.
【我心目中的伟人周恩来】推荐阅读:
我心中的伟人是周恩来总理06-21
我心目中的榜样11-02
投稿:我心目中的宝贝06-11
作文《我心目中的春天》07-05
我心目中的交警作文08-17
我心目中的夏作文09-01
我心目中的爱生教师09-12
我心目中的春游作文09-23
我心目中的理想校长10-28
我心目中的好幼儿老师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