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2025-01-10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15篇)

1.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篇一

写作是语文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且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生活及前途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目前很多学生对写作都抱有畏惧心理,不愿意写作文,为了提高初中语文的有效教学,必须对目前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进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

1.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不足

1.1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不足

长期以来,在初中日常写作练习中,教师及家长都让学生从对父母、社会、国家的敬仰等角度进行写作,这些情感需要进行培养,但这些总出现在学生写作的话题中,会限制学生对生活的多角度思考,限制学生想象与发挥的空间。长此以往,学生会对写作产生畏难心理,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且这种传统的写作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也不利于学生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最后导致学生丧失了写作的兴趣。同时,教师作文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教师基本负责评改的全过程,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这种方式的教学效率很低,也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无法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

1.2学生写作与生活的联系不足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写作若是与生活脱节,内容就会显得空洞浅薄。因为应试的要求,导致教师的作文教学大都迎合应试的要求,学生的写作也脱离了自己的生活。在教学中很多学生在写作中都无法将自己的思想结合自己的生活展示出来,写出的作文脱离现实,内容空洞,缺乏自己对生活的理解,()缺乏自己的思想。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学生应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从自己的生活中得到认知,作文教学也应配合着学生的认知发展的规律进行妥善安排。

1.3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不足

学生在校学习的课文很多,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的写作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学生的头脑中可用的素材太少,写出的作文大都空洞无味,满纸白话,主旨表达缺乏个人鲜明思想。很多学生接触的书的种类及数量都很少,对于信息的收集处理及加工的能力不足,导致学生在写作时应用信息的能力有所欠缺,写不出优秀而有个性的作文。

2.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措施

2.1给学生充足的写作空间

写作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自主写作,写作不单是文字的拼凑和组织,还需要包含学生的思想情感,表现出其中的生命状态。因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给学生安排的作文命题都过于单调,主题的方向单一,束缚了学生的思想,降低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条件让学生能够自主写作,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拓思维。教师在进行语文作文的教学时应让学生打开思路,引导学生进行广阔的思考。让学生跳出固定思维的怪圈,让学生在写作时能够拥有天马行空的思维,只要作文本身真挚健康,可以让学生能够在作文中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让学生爱上写作,激发其写作的兴趣。教师在作文的讲评课上也应给予学生适当的自由。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应以真诚的心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并发现学生写作中的优点,让其发挥,改进缺点,用欣赏的语言鼓励学生写出更多个性的语言,让学生的写作充满活力。传统的讲评方式只是教师进行整体的评论或者找一些范文进行示范,这些方式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讲评,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让学生能够主动发现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其中可取的优点,让学生写出更多生动的语言。

2.2让学生更多的关注生活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可以通过多姿多彩的实践活动明白很多书本上不明白的观点和思想,同时也让学生更能了解课本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只要学生乐于体验生活,观察生活,生活中很多细节都可以被用来作为写作的素材,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关于写作练习,学生更应以自身为出发点,积极观察生活,通过了解周围的人和事,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关注生活,多角度看待事物,学会及时捕捉写作灵感,让学生学会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并学会用语言将自己所感所知表达出来。教师还应当组织一些活动,如参观一些平时接触不到的劳动实践,让学生发现一些新的生活的美,精炼自己的文笔,让自己的写作风格得到充分的展现。也让学生写出的`作文更具有生命力,更有内涵和思想。

2.3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

语文写作只有平时的教学内容是不够的,写作本身就需要日积月累。只局限于课堂知识是不利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收集及加工写作素材的不可缺少的方式,对于学生语文写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除了要给学生教授课本上的知识外,还应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多接触一些作家的作品。如背诵赏析古代诗歌,让学生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让学生多阅读中外经典名著,丰富学生的知识,了解不同领域的思想,培养人文素养。还可以赏析一些文质优美的散文或人生感悟,培养学生细腻的文笔。通过让学生了解各种类型的作品,让学生形成自主积累写作素材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3.总结

综上所述,作文的有效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为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进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探索有效的方法,提高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

2.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篇二

一、当前中学语文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尽管情境教学在我国已经普及了十多年, 并已成为中学语文的主要教学方式, 然而由于教师自身以及教育体制等因素, 使得当前中学语文情境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情境创设缺乏感情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情境的创设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而情境创设离不开感情的投入。没有感情的投入, 难以创设出具有真情实感的语文教学情境。然而, 一些教师由于对课程过于熟悉, 往往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感情;此外, 一些教师过于追求情境的渲染, 而导致创设的情境显得虚假, 极大地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2. 情境教学目标不明确

当前, 一些语文教师对情境教学的目标还不够明确, 似乎是为了赶潮流而以完成情境教学的任务为目的, 而不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 甚至一些教师为了增强课堂的观赏性而只是在公开课时才采用情境教学法。这样往往忽视了情境教学的本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与情境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3. 情境教学偏离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 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立足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然而, 一些教师由于准备不够充分而无法做到情境和教学目标的有机融合, 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中学语文情境教学策略研究

1. 创设情境的方法要合理

与其他学科不同, 语文学科更注重欣赏性、形象性和感悟性。它不但注重学生接受多种感官刺激, 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以及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在课堂教学中, 要创设合理的情境教学模式, 就需要教师对教学的内容进行认真研读并精心设计。除此之外, 只有符合学生特点的情境教学模式, 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 教师应走到学生中去, 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等, 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这样不仅为设计教学情境提供重要的依据, 而且还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 教师在教学中, 以教师个人的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 以问题为驱动创设教学情境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著名教育学家苏格拉底也曾说过:“问题是接生婆, 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因此,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立足于课本, 在导入中提出疑问, 设置悬念, 以激发学生兴趣, 进而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心存疑问, 在渴望答案的求知情境中学习。从而驱动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并从中体验到学习的愉悦, 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 转换师生角色, 创设开放的情境模式

情境教学的精神内核是教师向学生赋权,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催发学生的自我意识。为此, 教师应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 当前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提问题, 往往抑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 教师要创设开放的情境模式和宽松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敢于自由地提问题并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

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篇三

关键词:教学策略;语文阅读;阅读教学

当前互联网+时代,面临信息知识爆炸状况,初中生必须要能够准确获得信息,并对信息进行辨析判断,及时反馈赢得自身发展。对于初中生而言,阅读能力就成为自身必须具备的能力,这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更新、更高要求。笔者结合自身阅读教学经验,总结出“四步”教学策略,以求能够梳理初中阅读教学技巧和方法,实现阅读教学预期效果,也为同行提供参考价值。

一、整体感知阅读文章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对阅读文章进行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写作思路、文章写作布局、文章材料、文章观点等,对阅读文章有一个初步印象。语文教师鼓励学生先对阅读文章有一个整体感知,为后续语言探究、品读悟读、思维拓展做好准备,然后再进一步细读,全面把握阅读文章的精髓,明确阅读方向,促使阅读理解实现质的飞跃。

二、引导学生语言探究

語文阅读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结合,而想要获得阅读人文性需要具有阅读工具性,这就需要在阅读教学中强调学生对语言的探究,即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文章中语言表达的技巧和方法,从what,why,how三角度探究阅读文章的语言。

三、鼓励学生品读悟读

阅读的形式也很多,但是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层次阅读,更要让学生进行品读和悟读。品读悟读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阅读文章进行阅读的同时,进行品悟,加深自己对阅读文章的理解,深化阅读文章的含义,实现学生阅读外象和思维深层的碰撞、触动。

四、拓展学生阅读思维

在课堂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向学生推进相关的阅读文章和材料,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课外阅读汲取更多的精华,融汇更多的人类文化和智慧,体味文章中的生命力。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进一步了解阅读中的“世界”,增强语文阅读的认同感,拓展自己的阅读思维,进一步健全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四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粗到细、由浅到深地掌握阅读文章思想,提升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笔者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实施整体感知阅读文章、引导学生语言探究、鼓励学生品读悟读、拓展学生阅读思维教学策略,取得较好的阅读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杨军.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建设,2015(05).

4.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篇四

摘要:目前很多中学生对于物理规律和知识点上的理解还是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对于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差理解能力跟不上,学习起来也较吃力。物理学的学习也日渐成为中学生学科上的主要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如何更好地学号这门学科成为中学生们最为关注的问题,站在这个学科的角度上我们现在来研究一下,使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时更加高效率轻松。关键词:物理;知识;能力;学科

一、初中物理力学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的学科基础

(一)、中学物理学科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学科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可以打好物理知识和技巧的基础,通过基本的科学探究中感受科学的严谨和神奇力量。这是门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自然基础学科。

在中学教育中,物理学科的价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1物理学让学生们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探索中,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带领学生们了解自然现象中的神奇,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2.了解自然规律,通过基本学科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传授,学生们可以对自然规律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二)学习的注意事项

1.学科上的交叉性。结合国际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构建具有中 国特色的物理课程体系,对于不同学科间知识与研究方法要学会交叉学习综合的考虑,让学生们心中有科技的思想了解事物间的联系,思考新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2.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物理学科的评价目的不应该还是局限在传统的甄别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价系统。而是要树立注重过程学习和评价绩效的考核,评价的体系要朝着多元化、发展性的问题出发,全面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

二、中学生物理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巧妙的引题,启发式的诱导 1.“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对于追问时间的合理把握,对构建有效课堂有着重要的作用。巧妙的引入课题决定着这堂课是否高效。课题的把握若做到了,那么接下来的知识传授就很方便了,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该学的只是理论,老师也可以轻松的完成教学要求。一堂课的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引入问题的学习法。在每堂课前,教师可以通过比较形象的问题兴起同学们的兴趣,抓住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很快的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比如,很多优秀的教师在压强知识上这么问学生的:在雪地里为什么运动员不会被陷进积雪中呢?像这样的问题很快就能激发学生们的思考。进而慢慢了解关于压强的相关知识理论。

2.多媒体学习法。在教《物体的浮与沉》时,我们可以先通过轮船在海面上行走的实景,然后再让我们学生感受一下在轮船行走的感觉,让学生了解到物理浮沉只是生活上随处可见的场景。从而激起他们去思考物理的浮沉的条件是什么?这样接着再引出 浮沉这个话题相信已经是事半功倍了

(二)理论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就是对学生的各方面的了解都很全面,根据这些信心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

三、实验教学运用灵活,学思知行统一结合 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很关键的部分,如何通过物理教学全面提升学生们的科学探索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的能力以及素养的做法通常有下面几点。

(一)把握每次的课上演示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物理演示实验是物理高效教学的关键的环节,是物理学科的最低标准、是全面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高效的方法。对于这一环节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老师们可以通过课堂演示实验,让学生们产生兴趣,从而投入课堂的探索讨论中。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学生们会自然而然想要自己探索,接着动手就探索行动,很多学生可以通过探索实验中解决很多的疑难问题。

(二)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很多的物理实验是无法通过演示实验得到的,例如在讲大气压强值时,因为所做的实验中含有水银,而水银又是有毒的,所以此时借助多媒体设备不失为一个紧急情况的措施方案。

(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鱼

这就要求我们要教学生如何更好的理解、吸收、发散、记忆等等,在学习知识中要懂得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通过思考、理解,从而更好的运用这些知识,这样学生通过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不断的通过主动的去思考学科特点,体验实验的快乐,从而更好的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师生间的感情的培养

(一)教学过程中教师是需要投入情感

1教师的人格魅力的体现可以通过情感加强上看出。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所具备的人格魅力很大程度上是来自教师个人的魅力,这很多是与其的学术。知识的渊博性是无关的。在教学中要利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来教化我们的学生,鼓励他们主动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去。

2.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强力胶。教师如果可以在课堂上教师在课堂上充分的投入自己的情感,关爱每一个学生,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的话,在空闲时间多于学生沟通交流,那么学生对这个教师的信任度也会在加强,学生们也会对这门学科更有兴趣,课堂的效率也会大大的提高的。

五、结论

在日后的的物理的教学实践中,在本文所探出的中学物理学科高效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继续研究中学物理光、热、机电学以及其他可提升的方面。对于中学物理高效教学将是本研究日后前进的重要的内容。参考文献

5.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篇五

讷河四中

汪冰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培养应主要在课堂上解决。因此,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是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教学有效性”的理念也是在此基础上提出来的。语文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即学生能否在语文课堂上,积极主动地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尽可能的获取最大的收获。

但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当前语文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问题意识偏弱,反思意识有待强化。在一种取向于功利,止步于文化的教学生态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仍然缺失,语文学科的特色难以凸现。因此有必要启动此项研究工作。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有效教学”:是指为了提高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现代教学理念与行为,本课题所讨论的“有效教学”侧重于教学行为的范畴。所谓“有效”侧重指单位时间内学生素养在课程标准意义上获得的发展与进步。其相关标准如下: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目中有“人”,教学有对象意识,能因材施教;有“全人”概念,教学旨在努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和谐发展。

●关注教学效益,教学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学目标尽可能具体明确,其达成度力求能够检测,以体现教学效益的优劣;反对简单的量化和过于量化。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使教学能成为真正发展学生思考和激发儿童智力活动的教学。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观:自觉地围绕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着眼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发展学生的潜能,变教会为学会,变学会为会学,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本课题所强调的“有效语文课堂教学”,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能够体现正确的学科价值取向和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单位时间内学生素养在课程标准意义上获得的发展与进步。

3、明确课堂主要教学行为、辅导教学行为的确立,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以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同步协调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重点研究:(1)指课堂基本教学策略的确立和方法的选择,如平等对话、探究学习等;(2)课堂主要教学行为、辅导教学行为的确立,如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等;(3)还包括教学信息的传输,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时间的分配等。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兼用综合调查法、文献检索法、个案研究法等。

1、文献检索法。综合运用各种路径(文件、会议、报刊、网络、考察等)关注影响语文教学因素的存在及其变化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及时了解最新语文课堂教改相关成果的内涵和得失;深入研究并最大限度地把握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原理和理论,提升研究的理论层次。

2、综合调查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问卷、座谈等),有计划、分阶段地展开课堂教学效益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征求良好的课堂教学

策略。

3、实验总结法。通过上课、听课,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提升理论,为研究提供经验。

七、研究步骤和过程

本课题预定用一年时间完成。研究步骤分为:

设计申报阶段(2009年4月—2009年7月)前期实施阶段(2009年8月—2010年4月): 后期实施阶段(2010年5月—2011年4月)总结鉴定阶段(2011年5月—2011年7月)第一阶段:申报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2月)

1、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教学经验,进行课题选题并分析制定具体的课题研究方案。

2、选好课题,填写个人课题申报表进行课题申报。第二阶段:前期实施阶段(2010年1月—2010年4月)

1、此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立足课堂、反复修改教学设计、注重课堂生成资源的充分利用在研究的过程不断进行总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2、设计课题调查问卷,收集、整理、分析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与有经验的老教师一起研讨,多听他们的课、学习他们在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一年来,校内、校外共听课近一百节。有效地丰富了自己的课堂教学,使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三阶段:后期实施阶段(2010年5月—2011年4月)

1、阅读教育专著、杂志:《语文新课程标准》、《怎样教得精彩》、《讲语文》、《有效教学法》、《做最好的老师》、《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研究》等,撰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和论文。

2、通过教学过程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撰写教学案例。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1年5月—2011年7月)

1、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纳总结经验。

2、完成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并提出结题申请。

八、课题研究成果

经过一年的课题研究、总结反思,自己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有了显著提升,通过研究总结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完成了预期目标,取得了以下成果:

(一)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撰写了教学心得《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教学理念科学——语文课堂有效的前提

充分认识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的核心目标,关注学生的独特性,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实施师生互动、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一种平等交流、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能以新的人才观、学习观、新的教学观作为指导,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课堂设计。

2.教学方法科学——语文课堂有效的关键

没有不想教好学生的老师,可总有学不好的学生。因此,教师不仅要有科学的教学理念,满腔的教学热情,高度的教学责任感,更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1)教学目标简明(2)站在学生角度备课(3)兴趣贯穿始终

(4)教学语言艺术(5)讲学时间分配合理(6)教学信息传输科学 这些科学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探索的教育目的。

(二)为了课题研究需要,阅读了大量书籍,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撰写了《有效教学法》、读书笔记;及教学论文《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效语文课堂教学之策略》;教学案例《高效课堂应有怎样的课堂氛围》等。

(三)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不断的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现在所执教的课堂不再是死气沉沉教师一人“天下”的现象,而是师生平等、气氛和谐的高效课堂。课堂教学行为能够体现正确的学科价值取向和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单位时间内学生素养在课程标准意义上获得了发展与进步。真正实现了课堂“优质高效”,能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同步协调发展。

九、课题研究反思:

通过一年的研究,不断的探索努力,在研究中体验着成功的喜悦,同时对课堂教学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1)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尽可能的获取最大的收获。

6.关于初中政治教学策略研究的论文 篇六

一、教师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初中政治与其他学科相比更为抽象和枯燥,因此,教师要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利用有效的课堂探究手段,实现直观教学,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寻求知识,从而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教学《揭发检举、正当防卫是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手段》一课时,首先,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结合教学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学习。讲解“揭发检举”的案例时,教师可让学生作为案例分析的主持人,让学生进行角色模拟,并对案例进行讲解,然后再由主持人向学生提出问题。这种情境模拟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案情的理解。其次,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直观演示。教师可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图片图表、音像视频、动漫故事等来引导学生理解正当防卫的含义和目的,并通过漫画《检举》和图片《防卫正当与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细细品味画中主人公的行为,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述图片、动漫或视频中所展示的案件场景,并进行归纳,以加强学生对相关政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后,可利用层层设问方式,制造悬念,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揭发检举、正当防卫,对学生进行提问:“揭发检举和正当防卫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典型案例?这些案例中人们是怎么做的?”学生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再借鉴各种资料,就能在思考中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学生积极交流与探讨,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

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课堂交流,一方面,教师应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思维。另一方面,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判断事物,强化学生的交流合作与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消费者权益》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重难点处设置一些辩论题目,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其次,可针对消费者权益中的安全保障权,安排学生进行消费者人生权和财产权的辩论,以此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教师可以设计情境表演环节,让学生全员参与进来。如让学生分别担任法官、陪审员、诉讼官、警察、原告和被告等角色,对案件经过进行模拟演练。这种模拟法庭的方式既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书本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消费者权益案例导入环节设置“消费埋单时应不应该索要小票?消费用餐时能不能自带酒水?”等讨论题,可以让学生提前查阅资料,然后进行课堂发言,教师鼓励学生相互探讨点评,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公民依法继承私有财产》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提示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可以对文中的继承内容进行设问,如“私有财产的继承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预习并在课本中找出答案。接着,引导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对书上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点进行勾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会发现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进行引导和讲解。另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对实际生活中公民继承私有财产的相关案例进行分析探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当地法律援助中心进行走访调查,以直接掌握第一手材料,通过研究当地私有财产继承的相关事件熟悉继承的程序和遗产的分配原则等内容。在调查走访结束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调查研究结果,让学生写一篇《公民依法继承私有财产》的研究报告,从而让学生体验相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结语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黄金阶段,政治教学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主动学习相关政治知识,并通过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强化学生的政治意识。

7.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篇七

一、略读课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学理念守旧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并不区分讲读课与略读课,只要面对语文课文,就开启“题目解析———词语讲解———分段概括———归纳总结”的模式,导致课堂“满堂灌”“一言堂”现象明显。该教学理念没有把课堂放手给学生,也没有体现出略读的特点,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降,严重脱离了新课标语文大纲的要求。

2. 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面对略读课文时,只让学生自己看、了解基本课文内容即可。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学习目标,很难实现教学目标,也达不到新课标对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要求。同时,很多教师对略读课文的理解存在偏差,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3. 教学模式简单

教授略读课文时,教师大多会提出几个问题,由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总结出答案,教师做最终的点评,即结束教学。该教学模式较为简单,一方面学生读与不读差别不大,所掌握的内容较少,阅读水平没有提升;另一方面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没有从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实际需求入手,导致学生兴趣偏低。

二、略读课文教学的应对策略

1. 转变教学理念,把握精读与略读的关系

在课文阅读中,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精读与略读的教学要求不同,教学重难点也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略读与精读之间的区别,以更好地展开略读教学。首先,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认识到略读课文重在学生的自主阅读,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技巧。教师尽可能把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探讨文中的字词与段落大意,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其次,略读课文并不是不包含精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精读段落,引导他们突破重难点,以防止略读变成泛读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最后,一篇略读课文最好安排在二十分钟左右,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阅读方法的坚持与运用上,做到简单中有详细,粗读中有细节。

2.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略读效率

传统的略读课文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与知识水平,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有效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首先是阅读三步走,即带着标题读课文、带着文体读课文、带着问题读课文。例如,在学习《旅鼠之谜》时,学生刚看到标题会对内容产生好奇,通过浏览课文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发现文章的写作构架;在带着文体快速默读的过程中,学生对写作方法、课文侧重点等形成初步了解;在带着问题读课文时,更容易得出感悟、获得启示,收获较大。其次是组织游戏阅读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一是角色扮演法,主要针对叙事性强的文章,由学生扮演文中的主人翁与旁白等进行阅读;二是演讲辩论法,主要针对议论性的文章,例如七年级下册《真正的英雄》就可采用演讲法教学,激发学生强烈的英雄主义情怀。

3. 构建略读模式,丰富教学内容

首先是自主阅读模式,即学生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然后进行阅读交流和思考。该模式下学生可选择的内容较多,包括生僻字词、段落大意、主要思想情感等,实现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参与,可使学生多角度体会和理解课文。其次是质疑解疑阅读模式,即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学生在初步阅读后会提出很多疑问,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说出,再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方式解决问题。略读课文涵盖面较广,在该教学模式下能养成学生课外阅读和查阅资料的良好习惯。最后是自测互测阅读模式,学生潜意识里存在争强好胜的心理,教师可围绕课文的重难点设计练习题和问答题,安排小组学生之间自测和互测。另外,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出题,彼此测验课文掌握情况,以取长补短,实现教学目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略读课文教学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教学过程,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造有效的教学情境,以促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最终有效解决问题。当然,中学生自身也应树立主动学习意识,有意识地参与课文的学习与探究,以全面发展自身的能力。

摘要:针对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理念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简单等问题,提出了转变教学理念,把握精读与略读的关系;改革教学方法,提高略读效率;构建略读模式,丰富教学内容等应对策略,以期更好地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略读课文,阅读要求,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林大洋.略读课文的教学价值与教学策略[J].教学研究,2012(06).

8.初中戏剧教学策略研究 篇八

关键词:设置问题;把握情节;解读人物性格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6-016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6.063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课本编排了一个单元的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正是由于戏剧有如此之多的体裁方面的特征,我们的语文教学者也必须从中学语文教学特点出发,在戏剧教学过程当中围绕这些特性来进行戏剧教学,使学生懂得戏剧这种文学样式本身的艺术规律,为学生的后续性发展打下基础。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戏剧的魅力?如何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如何解读人物的性格呢?对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感受谈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抓住戏剧文学的三个特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

(一)特点一: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

方法指导:理清人物关系。理清人物与时空的联系是把握戏剧文学的基础。这一环可以通过预习,课堂上由学生派代表收集资料自主讲述,其他学生补充修正,最后以图表形式归纳总结。抑或者可以由教师设计图表,让学生在查找资料基础上完成图表,再用多媒体或板书形式呈现。这样既发挥了学生主动性,又使学生获得了直观、明晰的感受。

(二)特点二: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方法指导:提前布置学生收集剧情资料。课堂上,或由学生简述戏剧情节梗概,或者播放学生自己收集影视资料,让所有学生参与过程。这一步骤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信息提取的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学生能切实把握情节脉络,且对整部戏剧的情节以及节选部分在全剧中的地位有个总体、系统的把握。

(三)特点三:剧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性格

方法指导:剧作家创作剧本时,总是将深刻的思想通过人物形象来展示。对此,教师可指导学生借鉴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方法,利用剧本中的舞台说明和人物台词,对人物进行个性化的品析。小组内交流后将意见汇总,在课堂上呈现。

二、把握戏剧的情节,引导学生探究情节中矛盾冲突的合理性,进而把握剧本突显的主旨

戏剧是生活的镜子,是浓缩的人生。它必须用更快的节奏,大开大合地叙述故事。为了增强戏剧效果,作者往往会用悬念、夸张、对比、突转等手段来强化戏剧效果。

例如,在教授《威尼斯商人》的时候,我就尝试让学生抓住情节中的几个悬念的设计来深入文本。《威尼斯商人》中出现的悬念有以下几个:(1)夏洛克断然拒绝了公爵的规劝,接着拒绝巴萨尼奥的请求。夏洛克决心不顾一切实施报复。“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让矛盾冲突尖锐。(2)鲍西亚先劝夏洛克“慈悲一点”;又拒绝巴萨尼奥“把法律稍微变通一下”的要求;设计让夏洛克明确表示不答应三倍还款;还让夏洛克请医生为安东尼奥“堵住伤口”,“免得他流血而死”。契约精神与生死之间的矛盾冲突,似乎会让安东尼奥失去一切。(3)鲍西亚提出可以割一磅肉,但“不准流一滴血”,不能“相差一丝一毫”,一下子就让夏洛克陷入绝境。金钱与契约选择哪个?学生在文本中找到了这三处悬念,也就对故事情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接着,我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悬念是偶然中的必然。也就是说,戏剧中设置的悬念或矛盾冲突,是有着深刻的背景和原因的。《威尼斯商人》所叙说的那个时代,契约等同于法律仍然是一项普遍的原则。违约等于违法,违约不偿就会遭到严厉处罚。于是,贪婪凶残的夏洛克、慷慨仁爱的安东尼奥、聪明机敏的鲍西亚围绕“割一磅肉”的契约,展开“法庭审判”。这充分展现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民族、宗教的矛盾。莎士比亚用自己的理想对中世纪的教义进行了解释,赋予基督教以仁爱、宽恕的思想内容,让作品有更加深刻的内涵。

三、抓住戏剧中的舞台说明等,引导学生解读特定场合、特定背景下的人物性格

初中学生较为熟悉的文学样式是小说、散文和诗歌,对戏剧文学相对生疏。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因为是在特殊的矛盾冲突中展现的,所以,学生要对人物所处的环境、社会大背景要有一定的了解。而剧本中的舞台说明、画外音等能帮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的信息。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

如在教授《枣儿》的时候,我就引导学生对剧本开始时的舞台说明进行了充分解读。通过舞台说明能侧面了解到老人是一位辛苦劳作、难离乡土的长者,具有满怀亲情,富有爱心的性格。也正是这样的性格才有下面老人与并未出场的“枣儿叔叔”之间产生戏剧冲突。在社会转型期中,人们普遍面对的现实是: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生存方式、精神归宿都面临着严重的考验。老人说:“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噢,慢慢吃才能够吃出个甜味。”其中“慢慢吃才能够吃出个甜味”一句,所要表达的并不仅仅只是吃枣,它隐含着对既往岁月、对传统生活、对精神家园的深厚情感。男孩的一句“迷路了吧”也许就是喻指情感的流失、人生的迷失。在戏剧展开的情节当中的人物台词,配合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人物丰富细腻的情感,从而理解本剧多元而深刻的主旨。

四、利用戏剧表演的形式,演绎剧中人物形象,让学生感受人物在矛盾冲突中的性格表现

由于我们阅读的是导演、演员用的“蓝本”,所以,无法使学生感受那种综合艺术带来的震撼。因此,我们师生要完全依靠自我的领悟才能理解作品。但是,仅仅通过分析文本无法完全、充分地把握人物形象的。所以,教师应让学生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矛盾冲突、最激烈的情节来表演。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学生对人物的台词展现方式、对微表情的控制模拟可以参考课本舞台说明和人物台词。舞台说明在戏剧发展过中能起到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补充人物对话时的动作神态的作用。人物台词又是戏剧冲突的外化,因此,人物表演应与把握戏剧冲突有机结合。

学生的“演”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其他学生也应该参与点评。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抓住表演者是否符合剧本中的人物形象来点评,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剧本中的人物和主题。

而人物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可以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节来想象演示,或可形成书面的小习作,这样也更有助于学生深度解读人物。

对戏剧教学的探究,我觉得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拓展。我们要研究的东西还有很多的,如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学语文戏剧教学的运用,戏剧教学与其他文学体裁教学的融合,戏剧教学中的审美意识的培养,等等。我谨以此文和大家就戏剧教学做初步的探讨,以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讯.浅谈初中语文戏剧教学的突破方法[J].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2010(12):69.

[2] 赵春红.以《雷雨》为例浅谈戏剧文学的教学[J].新课程:教师版,2011(4).

Abstract: Drama teaching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cultivate student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y in Chinese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new curriculum. Through learning drama, students can enhance their literature understanding and insight.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drama teaching

Key words: setting the problem; grasping the plot; interpretation of the character

9.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篇九

摘要:阅读能力是学生发展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新课改之后,提升初中生的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成为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现阶段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教师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强调阅读文本的思想、结构与语言特征,阅读教学过于重视表面,没有深层次的思想交流,教学质量一直都不甚理想。

一、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必然意义

语文阅读能力属于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这主要指的是学生接收信息以及处理文字的综合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想要获取有效信息,主要是需要通过阅读来获取的,因此,阅读能力是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为了帮助初中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是在新课改之后,提升初中生的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成为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鉴于现阶段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探索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二、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非常强,缺乏自控能力,他们好动、贪玩,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宜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开发。

1.做好阅读课的准备工作

阅读课堂准备工作由两部分构成。在教学前,教师需要根据文本内容为学生制订相应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如果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不仅可以对学生的阅读产生积极的指引,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进行合理的课前预习非常重要,利用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多角度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写作手法与写作意图,以作者的角度为出发点,分析作者的创作目的,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2.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合理点拨

在学习进入阅读活动后,教师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引导,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乐趣,不断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在实际的阅读中,教师可以多向学生提问,利用多重提问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赏析能力,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感悟,并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揣测作者的表达意图。例如,在《故乡》这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揣摩中年闰土的变化,让学生理解当时社会对人们身心的摧残。

3.推广合作竞争的学习模式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重点放在学生阅读成绩的提升上,不注重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这种传统“满堂灌”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并没有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没有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语文教师要创新阅读教学模式,推广合作竞争的学习模式,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4.积极开展合作竞争学习模式

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仅仅强调阅读成绩以及学生阅读教学方式,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往“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合作竞争”学习模式是迎合新课程改革的一种新型有效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初中生之间的年龄差距很小,他们之间很容易进行交流与沟通,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推广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产生归属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例如,在《论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分组的方式,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组织每个小组朗读课文,让学生将其中蕴含的意义采用肢体语言的模式进行表演。如对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这句话,可以邀请其中一个小组的学生阅读,另外两个学生进行表演,这样的形式让阅读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其他小组可以及时补充,邀请其他小组进行表演,打造竞争性的学习氛围。

5.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

厚积才能薄发。叶圣陶先生讲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习惯。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成了无本之木。语文教师应在精心选择的基础上,增加课文中要求学生必须会读、会写、会用的词语的数量。教师要帮助学生先从简单的做起,如写批注、写心得、作评价等,进而引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使学生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文章。

三、结语

阅读活动离不开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提升阅读教学效果。本文主要针对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提升策略进行研究。但是,目前影响阅读教学的因素是非常多的,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探究。

参考文献:

10.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篇十

你好!这是一份关于初中英语试卷讲评课的调查问卷,目的是为了了解初中试卷讲评课的现状。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问题的答案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本问卷只作为课题研究之用,采用不记名方式。在此衷心感谢你的合作与支持!(1)你喜欢上英语试卷讲评课吗()

A喜欢

B比较喜欢

C不太喜欢

D不喜欢(2)你在课堂上能坚持听老师讲的每一道题目吗()A能

B基本上能

C基本上不能

D不能

(3)你喜欢老师在课堂上对错题进行一题多变,举一反三吗()A喜欢

B比较喜欢

C不太喜欢

D不喜欢(4)自己做错的每一道题目都需要教师讲解吗()

A都需要

B一部分需要

C不太需要

D不需要(5)自己做错但老师未讲的题目自己会去主动订正吗()A会

B基本上会

C基本上不会

D不会

(6)自己做错而且老师讲过的题目会再订正一遍写在改错本上吗()A会

B基本上会

C基本上不会

D不会(7)试卷讲评课枯燥乏味吗()

A很枯燥

B比较枯燥

C有点枯燥

D不枯燥(8)在试卷讲评课上,老师的批评多于表扬吗()

A批评多于表扬

B批评与表扬大致持平

C表扬多于批评(9)对于考试中做错的题目你还会时常去复习吗()A经常

B基本上会

C基本上不会

D不会(10)试卷讲评课上老师会组织一些小组讨论活动吗()A没有

B有

C很少

D很多(11)试卷上的每道题目老师都会讲吗()

A每题都会讲

B大部分都会讲

C错的比较多的会讲

D常考的会讲(12)老师哪一部分的题目讲的最仔细最透彻()

A选择

B填空

C作图

D实验探究

E综合题(13)你喜欢老师在试卷讲评课堂上组织一些小组活动吗()A很喜欢

B不喜欢

C不太喜欢

D一般

(14)讲题目时,老师是否会对一个知识点进行扩展和补充()A经常会

B偶尔会

C几乎没有

D从没

(15)你希望老师什么时候把批改过的试卷发给学生()A讲评之前发

B讲评之后发

(16)试卷讲评前,你会把试卷中错误的题目重新思考一遍吗()A不会

B经常会

c偶尔会

D每次都会

(17)在试卷讲评课上,老师经常叫学生回答问题吗()A经常

B偶尔

C几乎没有

D从来没有(18)讲评课上,哪段时间更能够集中听讲()

A前0-10分钟

B1O-20分钟

C20-30分钟

D30-40分钟

(19)在讲评课上,当你的想法和老师的有偏差时,你会举手和老师争论吗()A每次都会

B经常会

C偶尔会

D从不会(20)在试卷讲评课上,老师用到PPT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具吗()A用到

B没到用

C很少用到

D大部分时候用到

(21)对于试卷中不会或者做错的题目,课前会通过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或者问同伴等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吗()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D每次

(22)老师讲试卷的时候是按照试卷的题号排序讲下去的吗()A从不是

B偶尔

C经常

1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效率;课前预习;课后反馈

一、课前准备

“兵马未到,粮草先行。”想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前功夫必不可少。具体做法如下:

1.重视课文内容的品读

新课改要求老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其实对于语文老师而言,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教科书。教科书是教学的工具,教学的目的体现在课文当中,文字是思想的载体,语文一旦离开了文字,就彻底脱离了教科书作为工具的作用。对于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课文,语文老师也应该为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结合生活实际,选好最佳视角,引导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出疑惑。所以,老师要学会在正式上课之前了解文本,积极备课,思考上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自己把课文分析透彻了才能保证学生读懂了,这样才能成竹在胸,避免尴尬。

2.重视解读每一位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句话是很多中小学校园的标语,由此可见,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性。作为充满活力的中学生,他们灵活的思维、探知新世界的好奇心和无限潜力使每个学生都有成为独一无二、潜力无限的优秀个人。重视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同时也注意寻找他们的相似点,因材施教,合理利用课堂时间。为生长环境不同、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认真制订备课方案,使学生整体知识水平不致出现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的现象。课堂教学要保证有效性,对不必要的教学内容能省就省,仔细揣摩每位学生的学习态度,做好教学预设。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背景,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尤其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要善于在学生的新、旧知识之间搭建桥梁。

3.精心设计教学预案

老师在品读课文、解读学生的基础上,还要研究单元架构、课后习题等,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认真揣摩学生在学习课文当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了解他们能不能明白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就算懂,又掌握了几分?这些都是语文老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尽心考虑的事情。做好教学预案,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让即将实施的多边对话充满了智慧的考量与情感的沟通。

4.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老师要做足准备工作,学生也是如此。如果只注重老师单方面的尽心尽力,就算考虑到了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最后没有学生的自觉配合一切都是徒劳无功。所以,老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在每节课上完之后给他们布置预习任务,比如熟读新课文,学写生词生字,利用各种方法收集相关资料等,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这样在真正上课时会高效很多。这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课堂教学

1.导学新课

在“导”的部分引入课前准备中老师备课本上记下的内容。在上课开始时的第一分钟不需要马上就进入新课文的学习,给学生留点进入状态的时间。首先,要设计新颖别致的导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富有激情的导入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设计与课文有关的小练习,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有关作家作品的一些情况,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认识。最后,检查预习,落实字词教学。

2.诵读感知

诵读在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显得极其重要,巧妙地运用诵读,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扫除学生的阅读障碍,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语文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情趣盎然。教师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情境交融的世界,净化学生的心灵,从而不自觉地理解作者写作时的心情、思路,用心去感知课文内容,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的模仿诵读,更是学生对文本的一次深刻的感知。集体读、自由读、分组读等等,多种形式的诵读都是对文本的感知过程。

三、课后反馈

课堂教学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课后的反馈就显得很重要了。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对作业进行充分设计,根据上课情况再做适当调整,如果学生作业做得不理想,在下节课时再做相应补充,使得教学更加有效。并且,在课后,老师也要做反思,记下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调整自己的备课方案,争取下次课堂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祝建军,潘革新.让文化互动植根于语文教学[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

[2]余绪富.激活资源·品读感悟·高效阅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浅谈[J].成功:教育,2012(6).

12.初中美术愉快教学策略研究 篇十二

一、充分导入课程, 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初中美术课在初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视度不够, 学生们都在为中考而忙碌着学习其他主要考试科目。有的美术课是直接被其他课程占用, 形同虚设; 有的则是学生根本不听, 拿来当自习。久而久之, 美术课就变得越来越不被需要了。而初中学生正处于各种能力意识培养的阶段,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要得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所以上好美术课就显得很有必要。怎么让学生重新捡起学习美术的兴趣呢? 首先美术课就要具有一个充分有效的导入部分,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 首先就要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兴趣。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要把握主题, 找到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且富含趣味性或者是能吸引学生的教学资料作为教学活动的导入部分。比如在《春天的畅想》这一课中, 教师可以通过搜集有关春天的影像资料, 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此外, 教师还可以利用文学作品中对春的语言描述, 让学生跟着影像资料去深切地感受春天的魅力, 感悟春天的美感。生机勃勃的春天会唤醒学生们在枯燥学习中黯淡的审美意识, 为学生带来无限活力。

二、教师组织课堂, 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是构成教学活动的三个主要因素, 而教师则担任了整个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对教学活动的实施起重要作用。对于初中的美术课堂而言, 大部分学生都不重视这门课程, 这使得美术教学活动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阻碍。而愉快教学以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动力为宗旨, 通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才能, 以轻松愉快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交流。美术课本身就是欣赏实践美的艺术类课程, 不具备过多的学习压力, 带给学生的首先就是享受。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继续保持这种轻松的课堂氛围, 并尽量多给予学生们一些愉悦的感官享受, 便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优化教学环节, 引导学生实践

美术课不同于其他以讲授为主的课程, 它主要是教师讲授与学生实践的结合。美术课的教学环节要求一般是教师在15 到20 分钟之内进行精短讲解, 剩下的时间则是学生的实践时间。相对来说, 学生的实践时间占据美术课堂的分量最多。教师在讲解部分不仅要紧扣课堂主题对学生传递清晰有用的内容, 还要对接下来学生的实践部分作出一定的引导和启发。实践部分则由学生尽力发挥自己的主观性能动思维, 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在该过程中要进行巡视, 对学生们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引导, 对遇到困难的学生要给予适当启发和提示,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鼓励。

由于学生的实践环节时间较长, 且课堂声音前后差距较大, 容易使课堂陷入比较沉闷的气氛中。为了使学生能保持美术课堂中的轻松愉快气氛,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播放与课堂主题相近的旋律优美的音乐, 这样不仅维持了课堂的气氛, 美术与音乐的有机结合也使得学生获得两种不同的感官享受。或许, 学生还可能会从旋律优美的音乐中得到对美的启发, 从而激发出对创造和表现美的激情, 达到美术课堂的教学目的。

四、丰富教学手段,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初中美术课处于美术教学的初级阶段, 于学生是一种视觉反应。美术本身属于视觉艺术, 需要通过视觉获取信息, 还可辅助其他手段增强艺术效果。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满足美术课的要求, 需要教师不断丰富教学手段, 以此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现在大多数的学校都拥有了多媒体媒介, 这些现代教学辅助工具能给美术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以《折纸动物造型》为例, 通过多媒体播放折纸动物的图片, 可使学生获得最直观形象的视觉反应, 进而刺激学生的大脑神经, 加深学生的艺术印象, 为学生对课堂主题的理解作一个好的铺垫。此外, 教师还可以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 一边播放一边讲解, 使用暂停或者回放, 让学生观摩学习以便能够更好地去实践美的艺术。在没有多媒体的情况下, 需要教师自己创造有利条件, 如可多带几个折纸动物的成品给学生传阅, 现场折纸教授, 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活跃课堂氛围,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快乐学习。

五、课内教学与课外写生有机结合

美术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和拓宽美的视野, 给予学生的是一种美的视觉效果。愉快教学法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获取有用的知识信息。由此看来, 美术课不能仅囿于教室这一方天地,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 适当引领学生走出教室去增加对美的体验。一片绿意盎然的草地散落着一丛丛色彩艳丽的花簇, 再加上婉转动听的鸟叫声, 可激发出学生无限对于《春天的畅想》, 这时教师利用课堂讲解的知识, 指引学生去发现美, 激发学生追求美、表现美的激情, 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1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与策略研究 篇十三

化学组:王浩

一、课题的提出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一直被认为是能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初中化学实验过去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现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编写的新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将探究性实验作为初中化学的基本教学要求,化学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探究活动是进行适合学生的探究性实验。

(2)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的时间里,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存在的问题有:

一、学生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当老师给学生设置了问题情景后,让他们能独立地设计实验去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恰恰是探究性实验最重要的两个环节。针对以上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此课题,对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实践。

(3)探究性实验是用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的实验操作或从事的实验活动。在化学教学中,一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教材、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实验专题,由学生自己或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并操作实施。从而让学生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一种实验活动。探究性实验一般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过程性、体验性等基本特点。开放性——实验专题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等多方面、实验方案的设计可以各不相同呈多样化;探究性——实验内容、实验方案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求结论;实践性——实验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实验设计和操作学生主动参与;过程性——注重实验设计和实际操作过程活动,注意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性——注重实验获得的亲身体验,逐步形成积极求知的态度、激发探究创新的欲望。

(4)初中化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化学的探究性实验应是基础性的探究性实验,它应从学生最熟悉的学习和生活中选取专题,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最根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和要求。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理论:关于教育问题的论述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本课题就是根据素质教育理论来研究在初中化学实验中能帮助学生自主实验、独立思考,能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能有利学生开发潜能、勇于实践的一种实验类型。

2、学科教学理论:在《化学实验论》中,中学化学实验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两种基本类型。传统的中学化学教学往往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实验教学以教师为主、以获取书本知识为重点、以学生模仿操作为基础、以实验结果为评价标准,学生在实验中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探究性实验则以学生为主、以掌握科学方法为重点、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基础、以实验过程和实践能力为评价标准,学生在实验中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能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持续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本课题通过对两种不同实验类型的比较,研究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基本特点、基本目标、操作模式、评价标准以及进行教学实践的探索。

3、新课程标准:在《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逐步学会探究”。本课题着重研究如何帮助学生了解探究性实验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态度,使学生掌握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验实践中获得探究的体验和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素质。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炼出有助于学生“探究性实验”实施的指导策略。

2、学生掌握探究性实验学习的方式,具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学习能力。

3、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和研究,将课程从“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的定位上转移到促进“师生共同探索、共同发展”的定位上。

4、通过合理运用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指导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勇于实践的能力。从而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是转变学生实验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因此,我们将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阵地。

(一)研究的策略和内容

1、教师示范,学生感知探究性实验

刚接触化学的初三学生对化学仪器和实验基本操作都不了解,要让他们进行探究性实验几乎是不可能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计好探究性实验报告,内容包括: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和现象、实验分析和总结、得出结论。学生通过实验报告和老师的示范实验,感知实施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方法。

2、学生尝试、教师给予帮助和指导

学生在感知了实施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一般过程以后,教师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尝试探究性实验中的某几个环节,例如: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探究性实验的基本操作。在此过程中,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安全性,教师都要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前仔细批改,及时给予指导。在学生实施实验方案的过程中,他们在基本操作时的规范性、观察实验的方法、实验现象的记录等出现的问题,教师也要及时提供帮助。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尝试,加深对探究性实验的认识和实施水平。

3、适时独立与合作,发展实施探究性实验的能力

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对设计实验方案和进行实验基本操作的能力有了提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一些现象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进而独立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根据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从而找出问题的答案。学生在刚开始的探究中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教师引导他们采取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的方式来化解困难,一步步展开探究性实验。

4、变演示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发展学生探究能力

教师的演示实验有些是操作难度较大的,有些是有一定危险性的。这些实验如果放手让学生去探究是不现实的。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比如:设计反应的装置,设计实验的操作步骤等。既可以避免学生实验的危险性,又同样培养了学生对实验的探究能力。

(二)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14.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篇十四

以讨论为主要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表现出巨大的优势,它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探究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等方面意义重大。但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形式大于内容,学习效果低下。教师只有充分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才能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用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能力,在沟通与交流中升华情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

例如在校本课程《走近香樟树》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掌握了樟树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栽培技术”“应用价值”“园林应用”“艺术价值”等,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使学生保持高度的个体责任感,提高学生质疑、探疑、析疑、解疑的`能力,继而活化学生思维,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课堂活动,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模式,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与沟通,有利于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实现师生的心理共融,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这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二、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高效化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合作学习和谐氛围,诱导学生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交流与沟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是师生双向互动的结晶。高效课堂的构建必须要有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作基础,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构建生动活泼、和谐活跃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诱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尊重爱护学生、理解包容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一切以学生的学习实际与学习兴趣为中心,主动近距离接触学生,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实现师生之间的零距离接触,达到师生心理共融的目的,为小组合作学习奠定环境基础。二是教师要善用评价语,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打造高效化的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二)精选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初中语文学习应以基础语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为重点。为了落实这一要求,教师在选择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时一定要谨慎,应从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精选内容,将语文基础知识渗透到合作学习的方方面面,注重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与提升,在此基础上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师应做到以下方面:一是设定难易适中的小组合作问题,过易会降低学习效率,过难会影响学生心情。如,教学《白杨礼赞》可以引导学生把白杨树与校本课程中的香樟树进行比较;二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并在学生出现选择性错误时及时予以纠正,准确把握语文小组合作教学的进度。例如,在《济南的冬天》实践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围绕“济南的冬天的总特点是什么?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天气、山与水之间有什么关系?”三个问题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加深学生对课文基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发挥好辅助和指导的作用,不断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化。

(三)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启迪学生智慧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激活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是推动小组合作学习高效化的重要途径。教给学生正确的合作学习方式,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双向促进作用。教师可从以下途径着手:一是教学生学会倾听。如,在续写《窗》《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等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吸取他人智慧,让他人把话说完。二是教学生学会交流合作。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一定要做到有秩序、有目的、有计划地交流,要按照组员发言顺序一个个发言,到集体讨论环节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各组员要适时将自己的思绪整理好,将疑惑、思路、方法娓娓道来,尽量做到生动全面,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如,在提炼“香樟树精神”时,不少学生从漫步校园,观赏香樟树入手,最终提炼出香樟树“美丽高贵、坚韧无私”的精神。

这样,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的认识由表及里,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学生既掌握了阅读的方法,也增加了阅读经验。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践行小组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能力与学习需求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化,并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吕爱敏。如何让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高效化[J].新课程(中旬),2013(5)。

[2]时金华。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探索[J].才智,2014(6)。

15.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策略研究 篇十五

一、 了解全体学生, 分层施教

要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就要从分层教学入手, 根据学生在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交际能力和学习水平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来进行教学。我们可以把全班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 但这三个层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随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情况来进行动态调整的。然后教师可以把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组合, 分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 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和探究学习, 每个层次的学生在小组内分工不同, 但是都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 学生在合作学习交流中建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同时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 从而能够改进不足, 获得提高, 教学质量也有了保障。

二、 制定分层次的教学目标

初中英语教材中既有基本的语言知识的相关内容, 又有综合运用练习, 还有一系列的任务性阅读训练, 以及英语学习策略和中西方文化知识的语篇。教师要熟练掌握教材内容, 分析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进步。比如, 教师应要求A层次的学生全面完成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B层次的学生完成部分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C层次的学生要严把单词关, 掌握英语基础知识。

三、分层进行教学

课堂是学生获得英语知识的主阵地,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 突出教学的层次性。同样的教学内容, 针对不同的学生, 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并根据学生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内容设计应尽量以A、B层次的学生为主体, 同时兼顾C层次学生的个别辅导, 尽量做到优等生吃饱, 中等生吃好, 学困生跳一跳能够到。具体的操作办法如下:对于A层次的学生, 尽量少讲多练,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通过独立学习, 提高这些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对于B层次的学生, 要精讲精练, 督促学生在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多努力;对于C层次的学生, 要放低要求, 浅讲多练, 严把单词关, 掌握最基础的英语知识和技能, 培养这些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 进而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分层练习和布置作业

要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需要随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及时对学生施以援手。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一些相应的习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帮助他们发现问题, 并及时改正和巩固知识。教师在设计习题和作业的时候也要注意分层。比如, 习题或者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 这些题目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基础知识测试, 是全班学生的必做题, 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为综合题和拓展题, A层次和B层次的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进行选做。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五、分层进行课外活动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和教师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顺畅交流, 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 课外活动又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 学生通过课外活动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课堂教学知识, 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英语综合能力, 开拓了英语视野, 调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 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英语课外活动的开展, 分层次进行英语活动, 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比如, 教师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A层次的学生可以编排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课本剧或者英语小品, 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B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某一阶段的学期活动计划制作英语手抄报, 与其他同学合作撰稿、选材, 进行版面设计, 相互传阅并相互学习;C层次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制作一些简单的英语节日卡片, 在某些节日来临时, 送给同学、家长或者老师, 既增进学生间、师生间的感情, 又能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

六、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分层教学的深化, 在英语课堂学习过程中, 学生在完成自主听讲和练习的同时, 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分工, 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 有效地克制了两极分化的现象,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 教师要积极参与、探索和总结, 也许我们会付出一定的代价, 但是我们改革的决心不会动摇。笔者现在只是把自己在分层教学中的部分体验展示出来, 希望能为不断创新、锐意进取的改革者们提供有益的借鉴, 愿我们的改革之路走得更快、更稳、更好。

摘要: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提高和发展的机会,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 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提高, 能促进他们的发展。文章对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 以期教学活动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思想, 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英语,分层教学,个体差异

参考文献

[1]史晓雪.刍议新课程下初中英语的分层教学法[J].祖国:建设版, 2014 (2) .

上一篇:教育局教育工作要点下一篇:幼儿小班心理健康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