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思考课件(精选12篇)
1.精细化管理思考课件 篇一
对商业银行推进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银行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控制、精确考核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是把管理的对象逐一分解,量化为具体的数字、程序、责任,使每一项工作内容都能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准,使每一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从而在所从事的业务领域建立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要想推进我行精细化管理,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细分客户市场,加强客户营销。由于各地客户群体的生产规模、经营性质、管理水平、信用程度、产品市场前景等各不相同。对于这些不同水平的客户,必须加以细分,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客户群,采取不同的策略,量身定做不同的营销方案,设计不同的金融产品,实施差异化和个性化营销。
第二,优化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要想提升银行竞争优势,就要急客户之所急,有效解决客户资金周转问题。在减短银行决策链进行科学合理决策的同时,作为银行信贷客户经理自身要做到贷前调查认真负责、贷中审查细致谨慎、贷后检查及时准确,务必保证贷款的高效率、高质量。
第三,站在总行的高度,除了要做到完善内控体系、约束成本、优化资源配置,还要看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性,不仅要大量引进高精尖人才,还要提升团队建设,尊重员工个性,发挥员工专长,对员工实行有效激励。只有充分调动所有员工的积极性,才能提升银行品牌建设、带动银行经济效益、促进银行健康发展。
最后,我们要看到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基本涵盖了业务经营的方方面面,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2.精细化管理思考课件 篇二
一、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突出服务育人功能是我校食堂管理的主旋律
我校食堂立足于学校的发展,以“质优价廉、安全卫生、服务领先、顾客满意”作为质量方针,以人为本、服务至上,强化“三服务三育人”——即为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服务,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降低办伙成本,努力构建教育后勤、效益后勤、和谐后勤。 精细化管理更是我校后勤饮食工作迈向新高度,实现新目标,接受新挑战而提出的管理新要求、新标准。 精细化管理就是要落实管理责任, 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基础、重细节、重具体、重过程、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 尽职, 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 在日常管理中,要求每一个人工作都要做到位, 对工作对岗位都要负起责任,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及时处理。 围绕抓落实、重执行,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开支,全面实现工作目标精细化、工作任务定量化、工作责任明确化、工作过程流程化、工作制度标准化、工作运行经济化。
组织有力是保证食堂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基础,主要表现在班组负责同志的统筹管理上,工作是否有计划,分工是否明确,量化是否合理,责任是否到人,计划是否落实,用人是否科学,员工对完成任务的期望值是否能够实现等等。如果都能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有效组织,对食堂精细化工作的开展就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 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找事做的局面;如果组织工作松散,随意性强,就会对工作带来消极影响,处理不当会形成相互攀比,造成人心涣散,消极怠工,甚至人浮于事,降低经营服务水平的现象。因此,食堂管理者组织工作的成功与否,是保证精精化管理工作持续开展的重要因素。
二、抓住食堂管理核心, 实现管理精细化
食堂管理精细化的核心问题是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的精细化, 它具体反映在食堂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之中。
1. 制度规范化。
我们严格贯彻执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做到体系完整, 统筹兼顾, 职责明确, 内容到位, 认真落实“质优价廉、安全卫生、服务领先、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 制定了便操作、易检验的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 使每个工种、每个岗位都能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在岗位职责、目标计划、业务能力、顾客反馈、考核评估等方面做了细致的规定。这既有利于约束员工的行为, 又形成竞争氛围, 提高了业务素质。《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后, 我们结合新法重新修订并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 出台了食堂监督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办法, 各类监督检查记录, 操作程序记录, 设备报修、维护、保养记录, 顾客投诉处理记录, 消防巡查记录等, 对食堂的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员工的个人卫生、原材料采购、验收、保管、加工、出售、餐具消毒提出明确要求, 做到职责明确, 管理制度健全, 环环相扣, 层层把关, 流程合理, 操作规范。在此基础上, 饮食服务管理办公室与各食堂负责人分别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 责任书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关系, 严格实行规范经营, 为我校食堂精细化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工作程序化。
我们制定了食堂管理各项工作的流程和运行方式, 保证频繁复杂的食堂管理能够有条不紊, 以此提高食堂管理的效率、效益和服务质量。制定操作程序时, 要兼顾纵向和横向联系, 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处理好需要与可能, 重点与一般之间的关系,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以最高的效率收取最高的效益。我们在按照既定程序操作的过程中, 充分体现自上而下的统一方向, 统一行动。对管理效果, 我们采取在食堂大厅设置顾客意见薄及时收集学生意见, 采取定期与大学生饮食管理委员会沟通, 召开学生座谈会, 公布成本核算、市场价格、食堂盈亏情况等方式, 广泛听取师生意见, 接受师生员工的共同监督, 提高管理质量。
3. 服务标准化。
我们通过食堂管理目标把抽象的工作原则具体化, 每个工作人员用标准定责, 按标准办事, 遵循按岗位定标、按员定责, 通过开展“金勺厨师”评选活动, 充分调动大锅菜厨师的创新意识, 不断提高烹饪技术水平, 促进食堂大锅菜的伙食质量。通过开展“党员示范窗口”、“文明窗口”、“服务标兵”等评选活动, 由学生评选最佳服务员, 促使食堂员工穿戴整齐, 注意仪表, 礼貌、文明、微笑服务, 提高服务质量。
三、发挥员工积极性, 形成全员参与精细化管理的氛围
精细化管理体现了后勤企业对管理的完美追求。精细化管理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积极引导和自下而上的自觉响应的管理模式, 但是这种管理理念和模式只有获得员工的普遍理解、认可和支持, 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才能通过科学管理和实际行动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到最大效能。所以要把教育和引导员工“树立精细意识、自发主动响应”做为切入点, 从管理者做起, 坚持从上至下、持之以恒地宣传发动。力求通过会议培训、授课讲座、座谈交流、后勤简报、集团网页等这些最简洁的方式引导员工, 把精细化的理念、目标、方法、成效深入细致地传递给每一位员工, 让其转变观念, 深刻理解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形成全员参与精细化管理的良好氛围。
1. 变革意识、提高认识。
食堂精细化管理由传统管理演化而来, 但更充分体现了精细化管理思想、方式和手段, 其中一个更主要环节就是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思想是我们食堂精细化管理的灵魂, 我们重视食堂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 引导他们适应新的工作经验、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行为方式, 在当前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形势下, 食堂管理人员变革意识尤为重要, 我们刻意培养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中大胆实践, 综合运用, 创造出自己的一套工作模式, 使食堂管理有了全局化的改革与进步。
2. 制定标准, 量化管理。
没有规矩, 无以成方圆。通过建立各项制度, 强化管理, 做到有“章”可寻, 有“制”可依。通过规章制度、岗位技能、文明礼仪等的学习培训, 逐步提高员工的素质, 使高校后勤食堂管理从过去粗放式的管理, 进入到精细化管理的轨道上来。在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 必须实施标准化管理, 充分发挥员工的主人翁精神, 最大限度地让每一名员工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精细化管理的重点在于“理”, 而不在“管”, 在建立好各项制度, 明确了责、权、利的同时, 重要的是执行力和落实力, “有为才有位”, 要做到发挥岗位能力的最大化, 使“人尽其财, 物尽其用”。
3. 工作落实, 重在执行。
工作就是完成组织和领导交给自己的任务;责任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 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 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落实就是把口头上讲的、纸上写的东西变成行动, 并达到预期目标。作为一名高校食堂工作人员, 必须要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和要求, 树立自己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在工作中无论遇到任何事情, 都要在自身寻找原因, 把本职工作实实在在地做到位;作为管理者要勤于沟通, 强化管理, 利用好权力, 在工作中勇于承担责任;没有落实一切都是空谈, 落实应从领导开始, 从上至下要有计划, 有步骤, 有结果, 不断提高执行力度。工作中要能认真负责、注重细节、懂得服从、不找借口, 从而将任务不打折扣地落实到最基层。
4. 强化培训, 提高素质。
精细化管理最终只能以通过教育培训使员工素质提升的方式来实现。通过员工教育培训将精细化管理理念不断推入, 努力培养高校食堂员工严谨扎实的工作风格, 不断提高工作执行力。我们通过定期开展食品安全卫生知识讲座, 烹饪技能培训、用电安全及急救常识培训、消防演练等活动, 对食堂全体工作人员进行最基础、最全面的综合知识培训, 使我们的食堂工作更加科学化。在培训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员工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管理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员工的优点和长处, 因才而施, 因人而用, 为员工创造一个施展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 激发员工踊跃参加到精细化管理中来;“勉强成习惯, 习惯成自然”, 培训贵在坚持, 最终将精细化管理变成习惯来执行实施。
3.对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篇三
精细化管理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规范化。规范化是精细管理的基本层次,即做到事事有规范、人人讲规范。二是精细化。精细化是指态度精心、过程精细、成绩精品。在日常管理中能够关注细节,做到每一个步骤都精心,每一个环节都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三是个性化。个性化就是要超越精细管理,达到“无痕管理”的境界。
管理离不开规则,好的规则是能使绝大多数人认同,并且能够自愿遵守的规则。在学校管理中,就要制定一整套能让绝大多数老师认同的合理制度。保障学校各项措施执行的政令畅通,对学校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管理中,执行必须要严格,因为执行中经常会出现递减或打折的情况,最后干脆不执行了,所以严格执行是保障。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必须时刻关注过程。从某种程度来说,没有流程的控制,就没有管理。精细化管理是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把工作做到位,日清日结。注重细节,注重落实,注重精细化管理也已经成为教育行业的共识。精细化管理并不是越细越好,要科学,更要人文,管理的较高境界应该是无痕。无痕管理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境界。在严格管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给教师和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自由,不要让精细化管理成为限制教育创造性和人本化的罪魁祸首。
纵观国内的优秀学校,都在细节的管理上下过很大的功夫。认为学校仅靠口号和粗放管理就能打造出品牌、就能培养出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的想法是极其幼稚的。正是不注意细节的毛病使很多有潜质的教师不能成为一流名师,使无数智力出众的学生与理想失之交臂,使不少硬件一流的学校不能成为一流名校。目前全社会对教育高度关注,新课程改革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认为创新的必由之路是学校管理精细化。
新课程改革确立了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价值取向,强调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存发展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变革面向少数、造就精英为目标的观念,确立面向全体、为了全体、造就全体的观念。将每个学生都看成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理解尊重学生,平等地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和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在这里,粗放型的办学方式行不通,因此我们要从精细化走向精致化。
强调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学生要有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发展新知识能力。这也就是说,要改结论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尤其是“成长记录袋”评价模式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精细的管理,过程性评价就是一句空话。教师是专业人才,但是社会上对教师职业的向往和尊重程度明显低于律师、会计师、医生等职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还不够高。所以做了教师,就要做教育专家,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职业自豪感,提高社会对自己的认可程度。有的学校名教师人才辈出,有的学校几年也推不出一个像样的名师。这是什么道理?关键是学校在人才专业成长方面没有精细的管理,缺少长远的打算,没有帮助这些教师设计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
目前教师队伍在生源萎缩的情况下正在由不足走向过剩,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打造一支作风过硬、师德高尚、技艺高超的教师队伍更需要精细化的管理。
总之,精细化管理是学校追求完美,实现卓越的重要过程;是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合格公民的必然选择;是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教师“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的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在深入探索实践学校精细化科学管理的同时,我们必须思考以下两个现实问题:
一是教师“高级后”再成长的问题。在正常情况下,青年教师大学本科毕业后参加工作,十年就可能参评中学高级教师职务,而大部分教师在35岁左右就能进入高级教师行列,也是专业发展的最佳时期。但其中一部分教师进入高级行列后,自主发展意识淡薄,专业发展较为被动,有限作为、无所作为等“高级后”专业倦怠现象时有发生,不愿当班主任,不愿承担重任,对工作量和责任斤斤计较等,成为一种“高级后”现象。
二是岗位设置后高级教师可聘岗位不足的问题。绩效工资的考核评价激励性的力度与幅度等,都开始对教师队伍建设带来日益严重的困难和挑战。
管理就是引领,就是推动,就是超越,而科学管理、民主决策、人文关怀是学校今后发展的依托。构建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管理结构,深入精细化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使学校管理与教育发展和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创新学校管理新亮点。
4.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篇四
实行路局直管站段新体制后,对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管理方法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变化,确保安全稳定、设备质量优良,必须破除传统的、粗放的管理模式,强力推行精细化管理。这也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一、系统思考,准确定位,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
正确的管理理念是推行精细管理的基础,决定着管理走向和管理行为。
1、透析现状,充分认清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通过全面分析管理现状,我们发现,虽然几年来一直在强调管理,规范管理,但一些久抓不治、久治不绝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们。表现在安全上。一些环节失控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特别是在工区日常管理上、现场作业环节上尤为突出,作业防护不标准、岔区轨距杆串动等细节都引发了事故,折射出小错酿成大祸的深刻哲理。表现在设备质量上。一些作业跑粗、干大项扔小项的不良习惯大量存在,这些细小的问题成为质量高标准难以逾越的一步。表现在管理上。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着“差不多”、“过得去”的思想和工作浮于表面、形式主义的现象,程序不清,台账不准,工作无定量管理无数据,严重影响着安全、质量和效益。从管理体制变化看。路局直管后,站段独立作战;生产力布局调整,管辖范围增大;设备基础薄弱,类型复杂不一。只有每一点、每一处、每个岗位都达到高标准、高质量,才能收到个体保整体、整体保大局的效果,才能解决管得过来、控制得住的问题。从运输组织调整看。客车提速、货车重载对现实安全、设备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粗放的作业组织,实行精益求精的管理、精雕细刻的作业,才能做到“局部补强保重载、质量均衡保畅通”。实施精细管理是堵塞细节漏洞、完善工作流程,规范管理行为、扩大管理成效的现实所需、必然选择。
2、学习思考,破除制约精细化管理的思想障碍。我们通过学习《创新思维》、《变》、《卓越领导人的思维方式》,系统思考管理症结所在,寻求管理创新的最佳突破点;通过学习《细节决定成败》、《中国企业为何远离基业长青》,充分认识关注细节的重要意义,走精细化道路是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学习《精细化管理》、《赢在执行》、《执行力—态度并不决定一切》,掌握精细管理的基本理论、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同时,我们通过专题培训、层层讲解的方法,在段报《基石魂》上开展细节大家谈、精细管理大讨论的方式,把精细管理理念灌输给干部职工,并把职工有感而发的“佳语心语”,诸如“细节无小事”、“细节就是利益”、“100-1=0”、“落实责任要用心,用心就能出细活”等,通过标语、粘贴画、宣传栏等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使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实施精细管理的必要性、紧迫性,牢固树立精益求精的管理观、毫米不差的标准观、一丝不苟的作业观、追求卓越的价值观,从而达到虚变引实变的效果。
3、制定方案,规范精细化管理的程序标准。为确保精细化管理规范运作,我们在深入车间、班组进行全面调研,摸清管理现状,找准症结问题,理清管理思路的基础上,形成了《精细管理实施要点》。此后,又分层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推行精细管理的关键性、细节性问题。几经充实、完善,最终确定了“以目标为导向,以制度作保证,以文化为灵魂,职责划分精确,落实程序精密,考核评价精准,结果达标精品”为主要内容的《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使精细化管理的目标、程序、标准、权责、重点得以规范。
二、创新体系,探索方法,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
确保管理网络无漏洞、管理链条不脱节,必须突出过程管理,及时纠偏追责,才能使管理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1、构建体系,“六化”规范。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是管理精细化的必要保证。
一是标准数据化。将段总体目标分解为安全、质量、成本、物资等4方面17项的量化指标,细化、量化到具体车间、班组、岗位、个人,并转化为数据化的可控标准。确定管理规范标准数据。针对路料管理难度大的实际,我们规划在路料集散地设大料场3处,在站区设小料场56处,根据每个料场的辐射范围,逐一确定存放路料的种类、规格及数量标准,多清少补,动态管理。设立过程控制标准数据。安全“两违”A类信息每季每百人控制在3件以内;线路质量实行“43225”控制法,即线路检查直线每4个枕木,曲线每3个枕木,道岔及轨距变化率每2个枕木一量,曲线按5米点检测,圆曲线任意量不超限;在材料管理上,垫板、胶垫差错率控制在20‰,零配件差错率控制在10‰,大项料、工具备品差错率为0。高定质量结果标准数据。动态消灭Ⅲ级超限和失格公里,优良率98%,每公里平均扣分3分,每公里Ⅱ级超限0.05处;静态轨道几何尺寸容许偏差按《维规》标准减半,轨道状态达到“十二无”,用具体数字把标准定格。
二是职责定量化。定性化的职责要靠定量化的工作来履行。我们明确界定了3个层次、41个专业、129个岗位的权责,细分具体职责,逐一确定履行职责的方式方法、工作定量和完成时限。确定深入现场工作定量。从领导干部到科室干部、从车间干部到工班长,都有明确的检查项目、检查地点、检查时间、检查次数的定量规范。确定检查指导覆盖面定量。科室干部每月检查工作覆盖面不少于二分之一车间、六分之一班组,保证管理覆盖均衡,消除管理盲区。确定发现、分析、整改问题定量。每名管理人员每周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形成分析报告,主管领导审核;每月在安全、生产、成本例会上,相关科室深度剖析,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定人、定时实施。
三是管理流程化。按照流程再造的原则,将管理过程细分为若干个前后相连的工序单元,用信息作纽带,衔接管理层和执行层。制定了覆盖安全、生产、技术、综合管理等4类59种177个管理流程,对每个环节、每个项点都确定了相应的责任人和工作标准,通过加大关键环节控制力度,确保卡控到人、卡控到岗位、卡控到细节。
四是修制专业化。专业化是精细化的必要途径,做专才能做精。要通过整合资源、机构和劳动组织,集中管理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变原有领工区养修合一的“小而全”为线路综合维修、重点项目整治的专业修;实现专业化、集中化、精细化管理。
五是评价制度化。为保证目标实现,我们紧紧抓住考核评价这个环节,制定了《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实行了严格的目标评价制度。每月测量统计,每季评价分析,汇总考核,对不合格项点打分,结果与奖罚联挂。及时找出精细化管理推进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完善制度办法。以目标的导向作用,促进管理精细化。六是手段信息化。为建立高效的运行系统,我们将局域网络连接到各车间,自主开发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段与车间的安全分析、绩效考核、材料请领核算、设备状态等管理信息,全部通过网络编制、下达和反馈,对管理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2、细节创造,“五法”推进。精细化管理没有固定模式,每个细节的强化都是一个创造过程。实践中,我们探索了一些做细做精的方法。
一是工作“目录”管理法。对月份工作实行“目录”管理,每日工作实行“清单”管理。车间、科室每月列出工作项目,划档分类,分清主次,按轻重缓急逐项落实。管理人员每日列出工作清单,标明内容、地点、完成时间、完成效果,科长(主任)每日审核,打分评价。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随机性和疏漏、拖延、懈怠等问题,达到工作过程时时控制、事事控制。
二是典型案例教育法。案例学习是将管理导入精细,最实用、最直接、最形象的方法,具有较强的影射功能。我们将因细节控制消除隐患、因细节疏漏引发事故的正、反两方面案例,在全段会议上剖析,集中讨论学习;重点管理问题书面通报,人手一份学习;对班组一日工作流程、一次作业标准、车间、班组管理规范等组织现场拍摄,制成光盘,全员观摩学习。
三是信息模板规范法。为了便于信息的传递、汇总、分析、处理,我们将信息分门别类,细化成安全、质量、技术、经营等4大类256项,对信息的填报形式、反馈时限、传递途径、处理方式进行统一规范,做到报表类微机自动生成、分析类模式一致、通知类样式固定。确保信息填记简便、传递快速、处理高效。
四是模拟演练求证法。模拟演练是对管理制度办法的反思、实证过程。我们本着稳妥推进的原则,每项新制度、新办法正式颁发前,都进行模拟试行,及时发现问题,修订完善后全面推开。如在制定防洪、防“三折”、道口交通肇事等应急预案时,连续组织应急演练,以实战找差距,以演练堵漏洞,进一步明确标准,严密程序,确保了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实效性。
五是逐级复审复查法。为避免“部署了就等于落实了,安排了就等于完成了”,造成管理流程的“短路”现象,我们把管理过程复审、质量结果复查作为管理流程的关键环节,严格规范。管理工作每日自上而下逐级复审,质量结果三日内自下而上逐级复查,保证达到标准。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实行“台账式”管理,建立问题台账,做到“四不放过”,跟踪整改,复查销号。
3、强力纠偏,“四式”问责。精细管理的过程就是不断纠偏的过程,只有过程精细,考核到位,才能保证结果精细。
一是“清单”式督办。建立了《管理督办控制制度》,专门成立了督办组,对科室职能部门每周需落实事项,拉出清单,专人督办,逐一复核。对车间管理办法执行情况抽查督办,每月至少抽查5个车间、20个工区的管理程序执行情况,对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从严追究失管失控的责任。
二是“诊断”式纠偏。为促进各级管理者养成精细、精准、精确的习惯,我们从规范行为入手,经常性的分析诊断,查找精细管理的盲区,对症下药。针对部分干部在检查、推进工作时只顾重点,不兼顾其它,检查现场不看内业,只抓问题不分析整改,情况失真,数据失准等问题,我们规定干部下现场必须做到“四有四结合”,硬性规范了干部管理行为。针对职工作业不达标、修后失格问题,提级列入“两违”信息,分析原因,严格纠正,举一反三,通报全段,共同吸取教训。
三是“跟进”式考核。对管理过程每日考核。工区对职工实行日评分,月累积兑现;干部管理工作实行每日逐级打分评价,月末奖惩。对设备质量每周考核。静态评定组每周评定7个区间,每季纳入目标评价;动态小仪器每周一次全线检查,每月纳入绩效考核。对干部作用每月考核。对科室、车间干部强行划档,排队抓尾,每月三类干部不少于20%。我们还制订了《干部失职失责、职工“两违”记分考核办法》,对管理不规范、程序有疏漏、执行不彻底、控制不到位的管理者和执行者,架起“高压线”,累积减分达到限定分数者,自动“下课”。以刚性的考核追责,促使“求精”、“从细”成为习惯。四是“记名”式追责。针对作业责任不清、管理工作粗放的问题,我们实行了“五记”制度,即现场职工记名整修、工(班)长记名回检、车间干部记名复查、专业干部记名验收、领导干部记名评价,为有效追责提供了依据。
三、文化引领,能力支撑,促进管理精细化
管到深处是文化。推进精细化管理,需要奉献精神、优良文化和过硬素质的强大支撑。
1、促进管理精细化,必须大力弘扬基石精神。切实发扬“铸就基石、永争一流”的牡工精神,坚持“细节保达标,细节创优质”,超常规组织,超强度付出,开展创优大会战。每项维修出精品。我段管内桥涵设备老化陈旧,质量状态低劣。为了提高桥涵质量,我们制定计划,逐座推进。在图佳线263km桥维修中,牡桥领工区出动40人,克服交通不便的困难,在现场搭起了简易帐篷,连续50天吃住在现场,每天作业时间达十五六个小时。疏通排水孔、整修支座、翻修护锥、更换人行道,安设挡砟板(块),修成路局公认的样板桥。每项工程出精品。在“两项”工程推进中,我们动员各方力量,干部分工包保,职工全员参战,加班加点,抢进度,保质量。短短2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两项”工程91项,砌筑各类防护墙14400延长米,新设截排水设施7530延长米,木枕更换砼枕25300根,抢卸路料2700车。滨绥线牡丹江-杜草间建成了精品区段。科技投入出精品。积极争取路局帮助,研究和采用先进技术,对山砬危石进行彻底整治,投入65万元,安设柔性防护网3000平方米,消除了安全隐患。
2、促进管理精细化,必须着力培育优秀文化。精细来源于习惯,习惯养成靠强力规范。我们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约束、凝聚和激励功能,影响和促进干部职工养成精细的习惯。靠精神凝聚。提出了“创建全路一流工务段”的牡工愿景;提炼了“铸就基石,永争一流”的牡工精神,凝聚职工、激发干劲。靠理念创新。大力培树“严一格,紧一扣,零偏差是最高标准”的质量理念;“勤学善思,求新促变”的学习理念,“不断创新,超越自我”的发展理念,引导职工思变、创新。靠规范养成习惯。强力规范行为,达到习惯养成。推行职工“1435”行为准则(我段员工行为规范),在潜移默化中使干部职工的一言一行符合我段价值观,符合精细化管理需要。
5.对农村小学教学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篇五
教学管理的“精细化”,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当前,农村小学教学硬件建设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但是学校教学管理不够精细、课程改革裹足不前、教育资源闲置浪费、教学质量提高缓慢等问题还大面积存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形势和要求,迫切需要我们将教学工作的目标提升为精细化管理的高度,引入精细化管理的发展理念,构建精细化管理模式,形成学校自我完善和持续改进的机制,全力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稳步提升,让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同样受到良好的教育,均衡发展。
一、当前农村小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不够彻底。不少农村小学教师对于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更多地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不能把新观念很好地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不能对自己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改革,仍然是以讲解为主,重结论,轻过程;不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启发不够,学生参与不够,对学生反馈注意不够,学生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不够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教师教学方法和能力存在差距。当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存在年龄老化、知识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尽管老师们能在课改理念的指引下,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确定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但是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离新课程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感觉到课堂教学无法定位,不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恰当安排教学容量,教学方案设计不能很好地体现学情与教情;在用教材上不能得心应手,不能够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处理,导致对教学改革缺乏热情和信心,老方法占据课堂,新理念、新方法接受缓慢。
3.教师反思意识淡薄,专业成长缓慢。农村小学也强调教师业务学习,教师读书笔记、业务学习笔记抄写得不少,但大多停留在表面上,为写笔记而学习。同时,教师反思意识淡薄,缺乏对自己专业发展的定位和思考,对一些课改的新理念、新方法不求甚解,探索意识、创新意识淡漠,不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做深入思考。在课堂教学层面上,对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理解不深、运用不当,在课堂上常常顾此失彼、偏离中心,导致了课堂教学中的无效劳动。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往往放得过于宽泛,缺乏及时、合理的引导,致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不够彻底,学习活动常常游离于目标之外;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导致一味地组织合作交流,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一部分学生人云亦云的状况;补充、挖掘教学资源,导致课堂教学中资料泛滥,削减了学科教学的基本任务和文本的价值。凡此种种现象,导致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纠正,课堂效率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二、农村小学教学工作精细化管理对策
1.细化教学管理制度,丰富精细化管理内涵。教学成绩的取得源于平时的积累,提质就要从最基础的常规教学工作抓起,精细化也应该从这里着手开展。要从理论学习、集体备课到上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等各环节上认真细化内容、目标、措施、策略、评价等,保证日常教学的每一个操作细节都有章可循、规范到位。同时要通过参观学习、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校教师理解精细化管理的内涵,知道怎样做才是教学管理的精细化,将精细化管理作为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主线,落实到教学常规的各个方面,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以精细化管理促进农村小学教学水平的新突破。
2.严格落实教学环节,全力打造高效课堂。要牢牢把握课堂教学的“学、教、练、评”四个环节,坚持教学内容要精、教学环节要简、教学方法要活的要求,在课堂上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指导学生有效学习,让学生掌握当堂所学内容;通过教师的教,引导学生学习与思考,促使学生的认知水平、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上课中要坚决杜绝不研究教学方法、不研究学法指导、随意盲目、平铺直叙、搞满堂灌的现象;在课堂上加大练习力度,通过当堂训练,检验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及时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同时通过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矫正错误,总结方法。作业布置中要坚决杜绝陈旧、重复、过量、过难、过易和不批改不讲评的现象,通过对以上方面的严格落实,使课堂教学收到理想的效果。
3.以集体备课为抓手,切实提高备课质量。集体备课是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备课质量、减少教师无效劳动的基本教研活动,更是农村小学解决教师少、外出学习机会少、信息闭塞的有效办法。农村小学要引导教师把功夫下在课前,建立集体备课制度,采取“通用教案”与“个案补充”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形成共识,通过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凝聚,切实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教具,向备课要质量。要结合教学实际,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和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及时找到、找准教学改进的切入口,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合理提高课堂密度,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4.开展教师传帮带,加大校本教研力度。农村小学要针对教师队伍的学历、学科、年龄结构,切实开展传帮教活动,促进所有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进步,有效推动教学工作的良性发展。同时要从本学校实际出发,组织一些注重实用性、实效性的校本教研活动,研究解决一些本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6.思考土木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论文 篇六
2 当前土木建筑工程管理现状
2.1 监督制度不完善
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现象在土木建筑工程项目中普遍存在,导致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无法保证工程质量,不能按照项目计划进行施工。在工程项目中缺乏监督管理机构,相关人员的管理不到位,面临这种情况,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转变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实现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
2.2 技术不够科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建筑行业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先进的科学作为理论技术。而在当前的建筑项目上,无论从施工决策、设计。还是在施工过程当中,都缺乏科学的技术作为支撑,整个施工过程比较普遍化。只有运用科学的技术作为指导,才能保证建设出保质保量的建筑。
2.3 人员素质低下
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尤为重要,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能力会决定施工的进程与质量,施工人员对工程建设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实际的工作中,不能正常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能按照相关规定开展工作,给工程的建设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农民工大量出现在建筑行业中,其基本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不但会影响工程质量,也会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2.4 施工资源浪费严重
7.加强公共支出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篇七
4、减轻了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提高了工作效率
首先是改变了单位多头开户、分散支付的状况, 实行统一开户、批量支付。其次是支付管理系统自动申报统发工资用款计划, 只有在预算单位的统发工资用款计划出现了负数的情况下, 才能补报或调整用款计划。代理银行提供优质的免费开卡、销卡及工资条分发等与统发工资有关的各项服务, 以减轻预算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三、存在的问题
1、预算单位领导不够重视, 单位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有些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认为实行工资统发后, 工资方面的工作就是人事厅和财政厅的事, 与自己无关, 一旦用款计划出现负数需要预算单位补报或调整用款计划等必须由预算单位做的事项时, 极少数单位会以各种借口或理由不按时做好相关工作。部分财务人员身兼财务、收发、文秘等多项工作于一身;部分财务人员不是财经类专业毕业;部分财务人员刚从事财务工作, 对统发工资用款计划的申报、工资账务处理等业务不够精通。
2、统发工资软件要跟上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步伐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不断深入, 纳入统发工资范围不断扩大, 单位性质也从单一的核算单位增加到非核算单位, 这要求统发工资软件做到在不违背国库集中支付政策前提下确保统发工资工作的顺利开展。统发工资软件应根据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不断深化而不断优化, 进一步完善查询功能, 提供个性化服务。
四、解决途径
1、明确责任, 加强协调
预算单位统发工资的经办人员要相对稳定, 并且要加强学习, 提高业务素质, 掌握统发工资相关知识。要进一步明确预算单位、人事部门和财政部门之间的责任, 各司其责, 加强沟通和协作。由于预算单位编报人事工资数据的是劳资人员, 而与核算中心有业务联系的是财务人员, 所以预算单位内部之间也要加强沟通协调, 共同做好统发工资相关工作。
2、加强培训, 优化流程
结合工资统发工作的实际情况, 财政部门与人事部门需要共同举办一期关于工资政策、统发工资用款计划申报等内容的专业培训。财政部门要加快“金财工程”的建设, 不断完善统发工资软件, 尽早与人事、银行、统发工资单位联网, 建立强有力的相互制约、监督机制。通过建立工资统发网络平台, 形成人员编制管理和统发工资管理相统一的规范的管理网络。在共享资源的同时, 通过网络管理, 规范工作程序, 实现人事、财政等部门在工资统发工作中的流水线作业方式, 做到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提高办事效率和办事水平。
(责任编辑:唐石泉)
2007年底,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必须大力推进依法理财, 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着力推进公共支出精细化管理、探索适合现阶段公共支出精细化管理的模式具有更加紧迫的现实意义。
一、公共支出精细化管理是公共财政建设的客观要求
作为公共支出的最直接的实施者, 公共财政建设要求财政部门首先应该是一个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技术性部门。这里所谓的技术性, 主要是指财政部门有责任、有义务把国家各类财政性资金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分配好、使用好, 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 实现公共支出的精细化管理就成为财政工作的基本内容。
1、精细化管理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将会迅速增长, 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将是我国今后面临的一项主要任务, 也将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政府重要组成部门的财政部门, 在这方面应该有所作为。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充分说明了财政部门面临的艰巨任务。为此, 财政部门在明晰现阶段我国公共服务的基本现状, 采取相应对策的同时, 对公共支出实行“精细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要通过“精细化”管理, 准确掌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着力点和着重点, 只有这样, 才能逐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2、精细化管理是公共支出规范化的基础。公共支出规范化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现阶段, 公共支出不论是从支出安排的形式上还是内容上,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规范化管理,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特别是地方财政部门面临的工作压力很大。没有公共支出的精细化, 或者说, 对公共支出只是一个简单的分类和安排, 是不可能完全实现公共支出规范化管理的。
3、精细化管理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是公共财政的最基本要求。而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的关键还是在于资金的有效安排, 这就必然涉及到公共支出的精细化管理的问题。只有做到了精细化管理, 才能使财政资金的安排变得十分清晰, 效益的发挥与否十分明了, 可能出现的失误能够很及时地得以纠正, 财政支出的绩效考核变得具有可操作性。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讲, 精细化管理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
二、实现公共支出精细化管理的具体要求
财政公共支出的精细化管理对财政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应该包括财政工作的方方面面。但是, 结合现阶段财政工作的具体实际, 笔者认为, 着重在以下三点。
1、完善的财政支出管理体制。从精细化管理要求来看, 现行的财政支出管理体制还是属于“粗放型”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只是侧重于解决中央与地方收入分配的问题, 却没有很好地解决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和支出范围的问题, 省以下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就更显得杂乱。为了解决这类问题, 中央从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方面进行了探讨。然而, 这种努力带有明显的过渡特征, 或者说具有很大的临时性、机动性。非特定情况下的临时性给地方政府带来的是非理性的期望。就中央财政来看, 这种临时性的表现就是对地方的财政支出安排是盲目的和方向不明的。不论是按照什么因素安排的一般性转移支付, 在给予地方政府自主权的同时, 也使得财政部的监督显得苍白, 这又从另一方面弱化了公共支出的绩效考核, 会助长管花钱不管效益的现象。
2、成熟的财政公共支出管理方式。现行的财政公共支出管理方式带有很深的计划经济的烙印, 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具体表现是带有很深的部门干预的特征。中央财政所形成的资金分块管理的管理模式, “统一”了各级地方财政的资金管理, 也直接导致了地方财政公共支出的分散性。在现实生活中, 形成了谁能够安排资金, 谁就有发言权的现象, 这也是导致财政工作 (特别是地方财政工作) 成为焦点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年初, 在广东省的“两会”上, 原广州地铁老总诉苦“节省18亿, 反挨财政部门批”, 这应该是值得财政部门深思的。
3、规范的财政公共支出管理要求。对财政公共支出的管理, 与其说是财政部门的职责, 倒不如说是已经衍生为一种政府行为。“公共支出”是姓“民”还是姓“权”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上一部分有识之士的担忧。当前体制下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在支出管理上是鞭长莫及, 同时, 由于块块之间所固有的项目特征、行业要求、考核标准等的差异性, 也使得地方出现了同样是财政部门出来的资金, 其管理的重点和要求却不完全相同的现象, 给财政公共支出的规范性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三、实现财政公共支出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1、合理设置财政部门支出管理机构。改革财政部门现有的、以资金分块管理为原则的机构设置模式。具体设想是在不弱化部门职能的前提下, 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及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需要, 对现有支出管理机构进行整合, 为财政支出“精细化”管理提供组织保证。
(1) 成立预算编制委员会。合并现有的所有负责资金安排和拨付的内设机构, 成立财政部门预算编制委员会。财政部门所有的资金支出, 都必须经过预算编制委员会的审核和签批后, 再履行相关法律和行政程序。财政部的预算编制委员会由部长直接负责, 各级地方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委员会由相应财政机构的主要负责人负责。为了保证预算编制委员会的正常工作, 还要相应建立专家库, 财政部门在确定某一方面的财政预算时, 就在专家库里相应地随机确定一定数量的专家进行反复研究确定。这样, 就可使财政部门从复杂的既管钱又管事的现状中解脱出来, 变为单纯的只管钱的技术部门, 以保证资金安排的合规、合理、合法。
(2) 保留财政资金支付机构。为了保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推进, 各级财政部门负责资金支付的机构要保留, 同时, 要突出其规范性的特点。要通过对资金支付情况的分析来检查和落实预算编制是否合规、合理和合法, 也为预算编制委员会提供相关意见, 为相应机构对资金支出的检查和绩效考核提供初步意见。
(3) 强化财政资金支出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机构。主要是负责对所有财政资金支出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
2、改革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内容。要对现有的财政转移支付内容进行简化, 以增强其透明度和很强的操作性。具体就中央财政而言, 财政转移支付的内容简化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性转移支付两类。一般性转移支付包括除项目支付外的所有的转移支付, 它要求在明确中央和地方财权与事权的基础上, 由中央财政直接核拨到省和直辖市一级, 并提出指导性的支付意见, 省以下的核拨由各省 (直辖市) 负责。专项性转移支付在拨付办法上分为两种, 一种是关系到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 直接拨付到具体的项目, 由责任单位进行安排;一种是拨付到省 (直辖市) , 由其根据国家发展计划和自身经济发展政策进行自主安排。在核算上, 一般性转移支付以一个预算年度为核算期限;专项性转移支付可以分项目核算, 一个预算年度不能完成的, 按照相应会计制度进行处理。
8.学校常规管理精细化的实践与思考 篇八
结合我校对常规管理精细化的实践,我谈点个人的看法。
第一,要实施学校常规管理精细化,全校上下必须达成共识,认识到实施常规管理精细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各部门责任人还要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担。
第二,学校要成立精细化管理的组织,全面落实常规管理精细化的要求,制定出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各项措施。我校具体的做法是:学生日常行为养成管理由政教处负责,由分管副校长、政教主任、班主任组织开展工作;教学常规的精细化管理由教导处负责,由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组织开展工作;总务处负责学校的美化、绿化、亮化的精细化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明评比由校党支部、团委、学生会负责,由学校党支部书记、团委书记牵头开展工作;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负责学校教科研、校本培训的管理。此外,通过实行学校领导轮流值周、领导包级、包部门、包班、教师值周制,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使学校的各项工作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干,从而形成了一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
第三,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一系列精细化管理的制度,教师要制定自己精细化教学的措施,学生要确立自己精细化学习的目标,从而让学校精细化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日常的管理中,做到每一个步骤精心,每一个环节精细,每一项工作出精品。
第四,学校要抓实过程管理,将质量关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始终。为此我校制订了教学常规抽查、周查、月查和多元评价制度。要求教师严格执行教学精细化管理常规,做到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达标测评“六认真”,课后要有教学反思,测后要有试卷分析。从而保证了教学工作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教学质量也大幅提升。
第五,学校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校委会要精细督查,逐级考核,并对督导结果进行书面通报,以便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对存在问题的部门和个人采用复查的形式,在力求公开、公正的前提下将督查结果与年终考核,绩效工资挂钩。
第六,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自我管理的需要。过度的精细化管理,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往往会为了在考核中得高分,做事情之前先想到各种规定,各种已定下来的条条框框,这样教师就成了流水线上按照规范操作忙碌的工人。长期下去,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就会削弱。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过度精细化管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可能被忽视,参与意识可能受到压抑,他们只能按照规定做,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个性,或者说个性被压抑。那么他们的创造性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严格管理的前提下,学校还要重视人的发展需要,尽可能多地给教师和学生以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对于创造性的做法和建议要积极采纳,不要让精细化管理成为管理人员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的保护伞,不要让精细化管理成为学校管理图懒省事的理由,更不要让精细化管理成为师生对立、师校对立的导因。
第七,在学校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学校领导还要不断强化“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要用良好的服务态度、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保证精细化管理的顺利实施。管理者不能高高在上,要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领导和管理学校。所以,在精细化管理中,学校领导必须确立“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注重情感,民主治校”的人本化管理思想。
9.精细化管理思考课件 篇九
张掖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自2006年6月成立以来,以深入落实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为抓手,以市容管理和规划执法为重点,在探索建立依法管理、文明执法、疏堵结合、标准化管理和提高社会参与程度五个方面长效管理机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许多精细化管理的成效和经验。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构建和谐城管,提高对城管执法精细化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一)实施城管执法精细化管理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推动城管执法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思想,就是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贯穿于城市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管理工作。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落脚点,为他们创造安定、和谐、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实施城管执法精细化管理是积极营造良好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城市建设是阶段性的,但成效比较明显。而城市管理是永恒的,城管执法工作的成效却是隐性的。这也是长期以来城市管理不受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城市管理只有在细节上做到人性化,创造美的氛围,并建立精心化管理的长效机制,才能创造出一个靓丽、宜居、和谐的人居环境,城市管理的目标才能成为现实。也只有把这些关乎民生、惠及百姓的“小事”、“琐事”解决好了,政府才有威信,领导者才能受到市民群众的拥护。
(三)实施城管执法精细化是推进依法治国、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城管执法工作的内容与市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执法过程全程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执法手段的运用体现党的执政能力,执法队伍的形象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开展城管执法精细化管理,实现执法工作的精确,精准,有利于推动公平、正义等执法理念的传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二、精心规划,打牢城管执法精细化管理的工作基础
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内容有五个方面,即管理职责精细化、管理对象精细化、管理制度精细化、管理手段精细化和考核评价的精细化。精心的态度,精细的过程,精品的成绩。城管执法精细化的基础性工作不仅要求执法队员熟练掌握执法依据、手段和处罚标准,还要摸清执法工作的底数和运行状况及市民群众的生活习俗、行为规律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实现分类管理、有的放矢和增强工作主动性。在街区管理中,要建立健全街区管理台账、户外广告台账,执法责任制、路段管理责任制等精细化管理措施、制度,把城管执法工作的对象和范围分解细化到部门和个人,并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和评分标准,增强执法队伍的责任意识,以达到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不是靠投诉解决问题的管理目标。同时建立职责明确,严格考核、责任追究制度是精细化管理能否真正落实的根本保障。所以,要真正实现管理精细化,必须精确
掌握街区、路段,熟悉管理对象,才能合理配备执法力量,才能有从容应对各种难点焦点问题的策略。
三、坚持长效管理,建立城管执法精细化管理工作机制
精细化管理的推行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其效果短期不易显现。我们要克服盲目冒进,急功近利的思想,在推行在城管执法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精细化管理意识。精细化首先是一种理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精细化管理要与组织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努力营造追求精细的文化氛围,培养执法人员精细化的思维习惯。大力宣传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让大家真正理解掌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宗旨、核心和灵魂;宣传在精细化管理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宣传在精细化管理工作中探索出的好方法、好经验,为实施精细化管理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建设学习型团队,动员全体执法人员积极行动起来,从现在开始、从现状开始、从自己开始,大胆探索切合本单位、本部门、本岗位实际的精细化管理方式、方法,使精细化管理成为每一个执法人员的自觉行为。
(二)杜绝管理“盲区”。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在于“精抓细管”。这就要求城管执法部门不仅要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而且这些制度要全方位的覆盖管理范围,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没有“盲区”。这样,倘若有些区域管理相对滞后,则必须及时补充执法力量,加强执法力度;若有些区域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缺位和忽视,执行人员要及时补缺、巡查,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杜绝管理上的“盲点”或“盲区”。
(三)抓落实要消除“管理断层”。实施精细化管理重在责任落实,责任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都将成为制约精细化管理实施的一大障碍。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一些工作部署和安排往往在逐级贯彻落实中出现“截留”、“缩水”、偏差或扭曲变形等现象,有的甚至出现“断层”使决策意图不能真正原原本本地传达到每个执法队员。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使之固化到每个执法人员的工作习惯之中,使每个执法人员习惯于管理流程的专业化,精细化、标准化。
(四)执法要增加“刚性”。深化实施精细化管理重在落实,而落实的最终效果的体现在考核上。因此,严格考核,按规章办事,是督促落实的重要手段。在深化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应切实加强执行力建设,要有完善的考核制度,、严格的考核措施,并要建立健全公正执法的监督考核制度。精细化管理不同于一般的管理,其基本要求就是对待每一项工作都要精心谋划、细致安排,通过严抓细管来实现管理上的“零缺憾”,达到工作效果最佳。但在具体考核方面,激励机制要先行一步,与精细化接轨。否则,精细化管理就落不到实处。
(五)循序渐进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推行精细化管理要有阶段性目标,循序渐进,不能要求一步登天,而只能步步为营,把精细化管理的迈进步伐夯实,才能形成坚实的基础,才不会半途而废。此外,还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采取有效的方法,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
10.精细化管理思考课件 篇十
一、建立完善税源精细化管理机制
税收管理员是税源管理部门中负责分类、分片管理税源,负有管户职责的工作人员。建立和完善税收管理员制
度,实行税源管理到户,是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的基础环节。为此要突出抓好以下四点:
一是建立健全岗责体系,明确税收管理员职责。要按照属地管理和税源管理到户的原则建立健全税收管理员岗责体系。要求税收管理员要做到管户准确、税源清楚。要全面掌握所辖区域责任区内的纳税户信息,掌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和税收管理的主导权。
二是建立电子平台,规范税收管理员工作任务。考虑目前税收管理员日常事务性工作过多、难以集中精力持之以恒地搞好税源监控的实际,要充分利用近几年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以综合征管软件为数据基础,建立专门的税收管理员电子工作平台,按其工作职责分别设立子项目,以工作日志的形式全面反映税收管理员的工作情况,以督促税收管理员投入时间、投入精力研究和实施税源管理工作,并逐步走向规范。
三是优化配置,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的作用。综合考虑当地税源数量、税源结构、税源分布、税收管理员数量和素质高低等因素优化配置税收管理员。要逐步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力量,将熟悉税收政策法规、企业财务管理、熟练掌握纳税评估的人才充实到重点税源管理岗位;要根据行业管理需要合理调整中小企业管理力量,适度配备个体税收管理力量。
四是进一步强化岗位责任制和执法责任追究制。应充分利用税收软件的功能,严格按照税源精细化管理各类标准设置考核分数,并利用电脑对税收管理员电子平台记录情况进行自动打分考核,促使每一个管理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促使每个精细化管理点都能达到规定的工作标准和质量要求。
二、抓住税源精细化管理重点
税源精细化管理不是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而是要根据经济发展变化情况和管理对象的特点抓住主要矛盾,明确税源精细化管理的重点,实施以点带面,重点突破。
一是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和城区税源管理相结合。大企业和重点税源是一个地方的支柱税源,对大企业的管理一直是各级税务机关的难点。要从目前的以收入预测分析为主的管理向把握税源规律及控制税基转变,特别是对这些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生产经营管理规律和财务核算模式等,要做深入研究和掌握,并从税源管理的角度提出相应对策和办法,以切实提高税收收入质量和税源管理质量。同时要适应增值税起征点提高、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现实状况,将税源管理的重点向城区税源转移,向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和产业链转移。
二是深化分类管理和实行属地管理相结合。实行属地管理是落实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手段,管理到户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和落实税务管理员的职责和责任。但要管深、管细,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实行分类管理。应在总结以往分类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以纳税人规模和行业作为分类的主要标准,从宏观分析地区产业链和行业规律、微观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规律和涉税信息变动规律入手,按照不同类别纳税人的特点,提炼把握每一类、每一个行业甚至每个纳税人的税收征管规律,科学确定管理方法,全面深入地分析监控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和申报纳税情况。对大企业税源,要充分应用综合征管软件、“金税”工程、税控装置等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掌握企业基本信息,强化物流信息和资金流信息的监控分析,防范关联企业税收转移,综合评价企业经营能力和纳税能力,科学预测税收收入,堵塞税收征管漏洞。对中小企业税源,要从不同行业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涉税信息及其变动规律的分析把握入手,分行业确定监控方法,建立监控指标体系,采集纳税人相关信息并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模型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综合评定。对个体双定业户税源,实施划片管理,注重管片交流,在管理重点上突出抓好个体大户和临界起征点业户的管理,在管理手段上实行以票控税和微机定税,在管理制度上普遍建立定额调整听证制度,推行“阳光办税”。
三是加强征管薄弱环节管理和针对性专业管理相结合。按照“过程控制、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管理思想,深化税源精细化管理就必须加强和改进税收分析工作,及时发现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强管理的措施,通过精细化管理,堵塞漏洞,整顿秩序,使宏观税负、行业税负和纳税人实际税负日趋合理,申报准确性逐步提高。对增值税的管理要针对近年来各地查出的大案要案暴露出管理上的突出问题,重点加强对农副产品收购、废旧物资经营两类特殊企业和民政福利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商贸企业、涉外企业等行业切实搞好对专用发票以及货运发票、海关完税凭证、废旧物资发票和农副产品发票等抵
11.精细化管理思考课件 篇十一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建筑;项目
一、前言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随着我国对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国内建筑企业面临着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间的价格竞争仍会持续下去。因此,建筑企业要降低成本扩大利润空间,其唯一的途径就是改变粗放式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尤其是施工项目成本的精细化管理,这对维持或扩大建筑企业利润空间,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一)材料的精细化管理
材料成本占整个施工项目成本的60%以上,因此做好材料的精细化管理,对提高施工过程的绩效、控制施工项目成本、实现项目利润最大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材料采购的精细化管理
由于材料采购涉及材料供应商、业主单位、承包商以及分包商四方,物资流动比较复杂,如果采购流程没有优化,就有可能导致材料采购计划与施工进度计划不相符的现象。因此,优化整个物资材料的采购流程,对于工程建设而言至关重要。首先,承包商应与业主单位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定期及时报告工程施工进度以及材料需求计划,便于业主单位能准时向施工单位提供所需材料。其次,企业可通过招投标的方式与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减少供应与需求之间的中间环节,以减少订货周期,并可减少资金的占用成本。第三,企业内部须有详尽的材料采购计划,具体到各分部分项工程,确保材料能及时、准确的供应。
(2)材料供应和使用的精细化管理
材料供应的精细化管理,一般应做到:①建立严格的领发料制度,按施工进度所需的材料实物消耗量领发料,并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同时领料时要求领用人签字确认。②建立健全出入库台帐,保证材料消耗信息准确,从而确保施工中实际材料成本能核算准确。③项目部和施工单位要定期对大宗材料进行盘点核销,计算当期材料的损耗率,将实耗数与预算数进行差异分析,找出原因,提出解决措施,为成本分析提供充分可靠的资料。④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对施工材料分类别妥善储存,避免因人为因素或天气因素而造成材料浪费。
(二)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过程控制是整个管理活动中不确定因素最多、最复杂、也是最重要的管理内容。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实施精细化管理,通过科学地制定预算成本、合理的确定计划成本,并将目标细分,企业才能获得更高的利润。
(1)建立三维目标成本责任制
所谓三维即时间维、要素维和部门维。首先,以各个分部分项工程作为成本控制的对象,根据分部分项工程的实物量,参照预算定额,分解成本计划,由此形成各分部分项工程成本,根据施工进度确定月度、季度和年度成本目标;其次按照成本构成的要素,以各分部分项工程为单位分别计算工、料、机的成本;最后根据项目经理部各管理岗位的岗位细则,将目标成本分解到项目部各分管领导、部门和个人。
(2)控制施工过程中成本费用
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直接影响着项目的利润,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关键环节,因此,控制施工过程中成本费用是成本管理中的重点工作。要控制施工过程中成本费用,首先要确立控制标准,以目标成本为成本控制的标准,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监测。其次,要对施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记录,并绘制实际成本图,以工序为基本单位,将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并以此来衡量控制绩效。第三,当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出现偏差时,应分析偏差程度以及对施工项目成本计划的影响程度,然后对偏差进行纠正。
(三)施工人力的精细化管理
建筑企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人的因素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如何对人进行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1)项目部人员精细化管理
首先,建立完整高效的组织机构,即包括项目管理决策层(负责从总体上把握施工项目的施工生产和成本管理)、中级管理层(包括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实施项目决策层的施工、管理决策)、劳务作业层(包括施工队以及施工班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其次,要精确合理计算项目用工人数,即先计算整个项目的工程量,再将工程量的计算细化到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然后将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量乘以相应的时间定额即可得出劳动量。例如,劳动力数量与生产周期的乘积、机械台班数与生产周期的乘积,由此可以得到各个分部分项工程具体的劳动量,从而得出用工人数和机械设备的使用量。最后,要加强劳动管理,即包括:绘制工程进度图,明确用工数;采用不同用工模式,实现弹性工作制。
(2)加强员工知识技能培训
据有关资料显示,加强员工知识技能培训,对进一步降低企业的成本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精细化管理,则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即:①建筑企业应针对员工的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编制培训计划。如对项目经理的培训,应偏重于概念技能和人际技能的培训;对施工班组长、技术员等基层管理者的培训,应偏重于技术技能的培训,兼人际技能的培训。②应建立一套适合建筑企业自身特点的培训体系,采取多样化培训方式。如可结合项目进行定点、定期培训,把培训和施工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也可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培训知识面,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员工不用离开工作岗位也可以接受培训,培训方式灵活多样。
(3)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
建立施工项目的成本考核制度,包括项目成本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和成本管理工作职责完成情况的考核。①对目标成本完成情况的考核。②对责任成本完成情况的考核:一是由公司考核项目经理成本管理责任制的落实情况、成本计划的编制和落实情况及成本管理中贯彻责权利相结合原则的执行情况;二是由项目经理对各个中级管理层进行考核。
在建立考核制度时,应考虑到:一是制度的制定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对称性;二是奖惩的额度要尽可能地明确化、具体化;三是激励制度要透明化,要尽可能让每一位员工了解。
(4)加大员工创新激励强度
精细化管理要求规范化与创新性的结合,因此在对人进行精细化管理时,企业应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机制,以激发员工的潜力和诱导其动作动机,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使员工努力完成甚至超额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一般,企业在制定激励制度时应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制度的制定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对称性,奖励要能够兑现,惩罚也要能兑现。②激励额度的确定性,奖惩的额度要尽可能地明确化、具体化,避免区间化。③企业制定的激励制度要公开化,要尽量让每一位员工了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施工项目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可很好地降低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资源损耗和时间损耗,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目前,由于精细化管理涉及的面很宽和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类型、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因此,要想在建筑施工项目实施成本精细化管理,应针对不同经营方式的工程项目,结合不同项目的不同特点、不同要求,运用不同的精细化管理方法,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贾先国.工程项目施工精细化管理探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2]程爱堂.论项目施工的精细化管理[J].山西建筑,2010,(19).
12.对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篇十二
关键词:精细化,企业,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既符合国情, 也符合企业提升自身素质的需要, 是我国企业管理实践的必经之路。作为现代工业化管理理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成熟管理的体现, 是企业管理达到一定高度后持续不断改进的结果。
精细化管理作为现代化工业时代的一种管理理念, 最早是由日本的企业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 主要出现在大规模工业制造业, 如汽车、家用电器等产业中。企业通过精细化管理优化其生产流程、管理流程。“零缺陷”、“标准化生产”、“零库存”、“ER P”等都已经成为精细化管理的代名词, 已被许多知名企业广泛应用,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日本的索尼、丰田及美国的戴尔等。在2004年, 丰田公司获得的利润比通用和福特这两家美国公司的利润之和高出两倍多, 拥有的交易总价也高于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勒汽车“三巨头”的总值。其实丰田公司也没有什么惊人之举, 和其他公司一样在世界各地占有一席之地, 他们只是稳步推行了精细化管理, 却取得了神奇的效果。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 它是通过系统化、程序化、标准化、数字化的手段, 使企业各个单元精确、高效、协同、持续地运行。精细化管理的运作, 使一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成为行业的“佼佼者”。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现有资源的效用, 是在现有基础上的改进、提升和优化, 是管理者严谨、认真、精益求精思想的贯彻。少数企业的“零缺陷”、“零库存”就是精细化管理的卓越成果。精细化管理排斥人治, 崇尚规则意识。规则包括程序和制度, 规则要体现在人人、事事、时时、处处, 并且要进一步细化、量化、具体化, 具备可操作性。精细化管理需坚持三个原则:注重细节、立足专业、科学量化。只有从这三点出发才能使其真正落实到位。精细化管理不是一场运动, 而是永续渐进的过程, 是自上而下积极引导和自下而上自觉响应的常态管理模式。
二、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1、精细化现场管理
决战在市场, 决胜在现场。为了搞好企业现场管理, 5S管理方法是一个有效的方法。5S管理以“整理 (SEIR I) 、整顿 (SEIT O N) 、清扫 (SEISO) 、清洁 (SEIK ET SU) 、素养 (SH IT-SU K E) ”为主要内容, 以“物有其位, 物在其位, 目视管理, 提高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促进员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的。实施5S管理在当前的状况下, 对企业提高基础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但简单地硬性推行实施未必就能达到所要达到的效果, 而必须将5S管理的要求融入到企业生产管理的方方面面, 围绕着安全生产、现场管理、设备管理、文明生产的各个层次, 推行质量安全标准化达标, 综合各方面的关键环节, 精细生产标准化管理, 建立考核机制, 规范定置管理, 改善生产条件, 确保现场物流畅通, 提高安全性和工作效率。同时, 为了使生产、工作现场有一个清新、亮丽的环境, 规范员工工作行为, 从员工的服装、仪表、行为、时间观念等日常小事抓起, 一点一滴, 培养员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整体素质。
在引入和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 企业从管理的全局角度出发, 在确立了精细化管理这一带有方向性的思路后, 重要的是须结合企业的现状, 按照精细的思路, 找准关键问题、薄弱环节分阶段进行。并根据市场需求, 确定合理的经营目标, 然后通过精细化管理来寻求获取最大收益的方案, 实现精细化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使之成为企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有效管理战略。
海尔是精细化管理的典范。海尔集团创业至今, 发展史虽然只有20多年, 但管理经验却十分丰富, 其中最具特色、最有成效的就是1991年创造并开始实施, 后来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 逐步提炼、充实与发展的“日清工作法”。为了便于在国际上交流, 海尔把“日清工作法”叫做“O EC管理”。就是全面地对每人、每天所做的每件事进行控制和清理, “日事日清, 日清日高”。今天的工作必须今天完成, 今天完成的事情必须比昨天有质的提高, 明天的目标必须比今天更高才行。日清工作法的全面推广, 为海尔培养出了一大批高效经理人, 为海尔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也使海尔实现了经营规模、市场地位的大飞跃, 可以说日清工作法是海尔取胜的一大法宝。
德国人具有一种建立在规则框架之下的自觉的、一丝不苟的细节意识, 因此造出了“宝马”、“奔驰”等性能卓越的名牌汽车。而中国汽车组装线上的工人往往将“转数差不多就行了”作为标准来固定汽车上的螺丝, 这样做的结果是:同样型号的汽车, 原装进口车的寿命要远远高于国内组装车。关于德国人的一丝不苟, 网络上流传着上海地铁二号线的故事。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 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直到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 才发现其中有那么多的细节被二号线忽略了。结果二号线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 至今尚未实现收支平衡。而日本人似乎天生就是细节专家, 日本人能够生产出世界上最精密的电子设备和成系列的微型家电, 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他们的细节意识。
2、精细化员工管理
实施精细化管理对员工的心态、技能和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更多的是对员工的职业化要求, 把对员工的工作要求更多地通过提高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固化到每个人的工作习惯之中。因此, 要真正实现管理的精细化, 必须培养出一大批合格的职业人, 通过人才的职业化实现管理流程的职业化、精细化和标准化。对于员工的精细化管理,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注重培养员工的精细意识;用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学力比学历更重要;要管也要训;信任尊重员工, 帮助他们成功;使员工从满意变成忠诚;激发员工潜能;要评估更要管理。
本土企业仪征双环就是其中的一家, 早在2001年, 他们就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 并于2002年开始导入T PM (精细化管理模式) , 聘请了上海博正咨询公司的有关专家到现场指导, 希望尽力达到减少设备故障, 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最终改善产品质量的目的。而引进T PM的同时, 企业内部必须要实现三个目标, 即改变设备、改变员工、提升企业文化。企业的内部环境通过制度不难改变, 但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改变员工的观念。公司通过统一采购, 将《细节决定成败》和《没有任何借口》下发到各个科室、车间, 并组织员工广泛学习。谈到为什么要通过阅读此书来解决员工观念的问题时, 总经理程德兴指出:“无论知名企业还是小型企业, 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松懈, 不注意细节, 观念上需要转变的员工。这本书很合我的胃口, 我想和员工们一起分享。希望员工通过学习, 提高认识, 不断完善自我。”
3、精细化营销管理
精细化营销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 以精细操作为特征, 追求营销资源合理配置, 达成商品和服务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营销模式。它是一种战略精准、管理细化的营销, 代表着一个企业专业化、职业化营销管理的基本素质。
精细化营销说到底就是企业在市场上采取精耕细作的营销操作方式, 将市场做深做透。主要体现在:精耕细作某一特定市场、细分市场;让广告宣传更有针对性;从客户出发, 预见客户需求;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关系管理 (C R M) 理念让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营销转型变得更加顺畅。
安利是营销精细化管理的成功案例之一。安利所采取的是以店铺雇佣推销员为主的营销模式, 安利的营销理念特别注重做人, 尽量把愉快带给消费者, 强调以消费者为中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推销过程是一个建立和巩固人际关系的过程。随着买卖双方相互接纳和认同, 人际关系向纵深发展, 这便是人际吸引。人际吸引受多种因素影响, 如熟悉程度、个性特征、性格相似与互补等。安利要求营销人员在与客户的交往中注意扬长避短, 既体现自己的个性, 又把握分寸, 达到愉悦自己、吸引他人的效果, 从而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
4、精细化服务管理
“为客户提供尽善尽美的服务”是市场经济中每一个成功企业的信条。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说, 他的公司今后80%的利润都将来自产品销售后的各种升级、换代、维修、咨询等服务, 而只有20%的利润来自产品销售本身。细节上的服务是关键, 永远追求超出客户满意度的服务, 力求满意, 更重忠诚, 学会制定优质的服务标准。春兰的“大服务”概念、海尔的“星级服务”、“个性化零距离服务”、荣事达的“红地毯服务”等等都是服务精细化管理的典型例子。
沃尔玛注意顾客的每一个细节, 沃尔玛全球4000多个店铺都装有卫星接收器, 每一个消费者在其任何一个连锁店进行交易时, 客户的年龄、住址、邮编、购物品牌、数量、规格、消费总额等一系列数据都被纪录下来, 送进企业信息动态分析系统。而在降低经营成本方面, 沃尔玛坚持注重每一个细节。一杯咖啡10美分, 沃尔玛员工要喝咖啡, 自己要在旁边的储钱罐放上10美分。这种管理可笑吗?但是, 这就是沃尔玛!沃尔玛从来没有专业的复印纸, 用的都是废报告纸背面;除非重要文件, 沃而玛从来没有专用打印纸, 可以说是“视纸如命”。
肯德基也是精细化管理的杰出典范, 它在进货、制作、服务等所有环节中都建立了一套严格、详尽的操作规范和科学量化的标准, 这些内容涉及到:原料鸡的饲养天数、宰杀过程, 每种作料搭配的精确分量, 切菜切肉的先后顺序和刀刃粗细以及烹烤时间的分秒限定等, 在这些标准里找不到“大概”、“差不多”等模糊字眼。可见精细化要求在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上都不能含糊, 更不能凭经验和感觉来判断。
三、结语
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而系统化的管理, 企业要不断发现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经验教训, 制定科学而有效的对策, 既要重点突破, 又要持之以恒, 真正使精细化管理成为企业不断成长的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1]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4.
[2]温德诚:精细化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5.
[3]范爱民:精细化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5.
[4]任锡源:海尔日清工作法[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7.
[5]邓纯雅:从细节决定成败到精细化管理[J].中国机电工业, 2007 (3) .
[6]汤鑫:浅谈企业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构建[J].河北煤炭网, 2007 (3) .
[7]刘加福:赢在细节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5.
【精细化管理思考课件】推荐阅读:
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06-17
关于景区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10-10
文档精细化管理论文和企业精细化管理论文09-13
管理精细化07-01
精细化管理守则07-01
德育精细化管理07-13
我与精细化管理07-23
销售精细化管理09-03
精细化管理笔记10-14
安全精细化管理汇报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