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法与社会工作

2024-07-17

慈善法与社会工作(精选8篇)

1.慈善法与社会工作 篇一

“十一五”慈善工作总结及“十二五”慈善

工作谋划

“十一五”慈善工作总结

“十一五”时期,我市慈善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帮扶困难群众、支持社会发展的显著成绩,积累了培育发展慈善事业主体、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的宝贵经验。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进一步完善慈善捐赠管理制度。比如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市委、市政府向各地、各单位,发出了《关于组织开展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赠活动的通知》,统一协调各项捐赠工作。为保证捐赠活动健康有序开展,向各地、各单位发了《关于规范抗震救灾募捐工作的函》,规范慈善捐赠的办理程序。并且市民政局、监察局、审计局联合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个接收捐赠组织要及时向社会公布捐赠款物的接受、分配、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市、区县审计部门加强对募捐款物接受及管理的审计,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审计结果。市民政局、市慈善协会、市红十字会等接收社会捐赠的单位定期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媒体向社会公告每笔捐赠数额及慈款流向,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公益慈善组织日益完善。各区县都成立了慈善协会,配备办公人员,将慈善捐赠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范围。以公益慈善为宗旨的社会组织得到健康发展。

三是慈善事业不断拓展。慈善事业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支持教育、科技、环保、体育、文化艺术、新农村建设、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拓展 延伸。无论是社会捐赠总量,还是具体慈善行为的覆盖,都创造了历史新高,五年社会捐赠款物合计超过5000万元。

四是社会志愿服务热情高涨。注册志愿者已达5多万人,无论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还是汶川特大地震、玉树特大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抗灾救灾前沿,我市志愿者都积极参加。

五是慈善事业服务和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市民政局明确了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职能机构。采取公益慈善组织在民政部门直接登记、推进公益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加强资金支持和项目扶持、创新慈善募捐载体等多种方式,加强了对慈善事业发展的支持与管理。

“十一五”期间我市慈善事业发展还存在“慈善捐赠总量与人均捐赠数量相对较少,公益慈善组织自身能力与承担的社会责任不相适应,慈善事业专业人才与公益慈善组织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

“十二五”慈善工作谋划

一、加快发展慈善事业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扶贫济困、乐善好施”为宗旨,以困难群众基本需求为导向,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推动、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广泛参与、慈善组织自主运作”的慈善工作格局,推动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全市努力形成慈 善理念深入人心、慈善资源合理利用、慈善资金较为充裕、救助能力不断提高的慈善事业发展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扶贫济困。充分体现慈善事业的公益和互助性质,有针对性地开展面向困难群体的服务和救助,使之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补充。

2、政府推动,社会协同。建立健全慈善事业发展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从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加大政府推动和支持力度。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有效整合和配置社会资源,形成共同推动慈善事业的整体合力。

3、民间运作,志愿参与。培育民间慈善公益组织,优化运作机制,逐步实现慈善事业民间运作,良性发展。捐赠行为由捐赠人自主实施,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4、规范管理,公开透明。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规范化管理方式,加强行业自律,提高社会公信力,确保慈善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主要工作目标

1、广泛传播慈善文化。普遍增强公民的慈善理念、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慈善潜能得到激发,普遍认同并参与慈善活动,基本形成慈善事业高尚的社会氛围。

2、扩大慈善资金规模。全市慈善资金规模逐步扩大,年人均慈善公益捐赠逐年提高;有捐赠行为企业要积极设立冠名基金。不断拓宽慈善募捐渠道,使慈善事业筹资方式多样化、市场化。形成长效捐赠机制,做大慈善资金规模。

3、组建慈善志愿者队伍。鼓励建立慈善志愿者协会,同时 建立志愿者服务制度。慈善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志愿者服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慈善志愿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4、健全慈善组织网络。形成比较健全的市、区县、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四级慈善组织,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满足困难群众需求、与社会救助体系相衔接的慈善事业服务网络。

二、建立和创新慈善事业的工作机制

(一)募集机制。慈善资金募集是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要坚持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募集慈善资金。市、区县政府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实施政府财政投入机制,不断扩大政府扶贫帮困基金规模;建立企业冠名基金,充分发挥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坚持一年一度“慈善一日捐”活动,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积极建立、发展社区扶贫帮困基金,使慈善救助活动向社区延伸;在广泛发动基础上,提倡机关、企事业单位“节约一笔开支、捐出一天收入”,建立集体捐赠机制;适时提出慈善救助项目,组织慈善义演、义卖、义拍等活动,多渠道募集慈善资金。建立健全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慈善发展的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整合慈善资源,慈善募捐必须由政府批准成立的慈善公益组织开展,除法律、规章、规定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通过任何渠道和形式自行发动、组织和接受社会捐赠,对于各种借用慈善募捐活动进行非法筹资的违法行为,会同公安机关进行严厉打击。

(二)救助机制。要切实做到善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专款专用,规范管理。探索完善经常性救助机制。建立扶贫帮 困基金、助学基金等;主动开展慈善赈灾工作;资助创办社会福利机构;发挥慈善志愿者作用,建设社区(村)“捐助站”以顺应民众“面对面”、“实打实”实施慈善救助的愿望;坚持所有救助活动纳入各级民政局和慈善机构的统一救助平台,保证政府政策性救助与各种慈善救助相衔接。

(三)组织机制。慈善组织是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要重视加强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慈善组织建设和工作人员的能力建设,积极推进慈善工作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努力建设一支境界高、素质好、能力强、乐奉献的慈善工作队伍,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撑。

三、切实落实发展慈善事业的各项政策

(一)对慈善捐赠资金实行税前列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税务部门要积极落实国家对慈善事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引导作用,促进和支持慈善捐赠活动的开展,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用于公益性、救济性的捐赠,准予在缴纳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前按规定扣除。

(二)对发展慈善公益事业给予扶持。将社会慈善公益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基本建设计划中统筹安排建设;国土、电力、电信等社会各部门各尽其职,对慈善事业的发展给予必要的支持。

(三)对慈善捐赠行为给予鼓励。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及个人参与慈善事业。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考核评比中,把是否参与慈善事业作为重要的评比依据之一,对有较大贡献的企业和个人,在同等条件下应予优先考虑。重视推荐社会责任心强,对慈善事业发展有较大贡献的企业法人代表或个人在慈善总会中任职。建立政府表彰和社会表彰相结合的奖励制度。定期评比表彰在赈灾、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助学、助医等公益慈善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机构及项目。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慈善公益活动,在全社会形成支持、参与慈善事业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慈善组织内部管理,提高社会公信力

(一)积极探索行业自律机制。慈善公益行业要坚持“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携手发展、共建慈善”的行业意识,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对社会捐助工作和慈善公益机构的组织管理;各级审计部门要依法对捐赠资金和财政补助的工作经费加强审计监管,有效促进资金募集合法、运作安全。各慈善公益组织要将善款募集和使用情况定期向公众公布,更好地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二)积极协调慈善公益组织,整合利用慈善资源。充分利用“慈善超市”、慈善救助热线等载体,汇总各类求助信息,整合各类慈善救助资源。认真落实全市关于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有关政策,加强慈善公益组织与政府相关部门的配合,合理调配发放各种救助款物,避免重复救助,提高救助的实效。

五、加强对发展慈善事业的组织领导

(一)高度重视慈善事业的发展。要充分认识发展慈善事业的意义,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推进;要研究制订符合慈善事业发展需要的规章制度,保障慈善公益组织依法建立、依法管理、依法运行;要进一步拓宽 慈善募捐渠道,推动慈善筹资方式的多样化和市场化;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福利彩票发行,建立健全彩票公益金支持慈善事业发展机制。

(二)广泛深入宣传慈善文化,强化民众慈善意识。加大慈善宣传力度,是提升慈善理念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是发展慈善事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各级民政部门要把慈善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列入计划,制定具体的宣传方案,宣传慈善工作开展情况和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要把推动慈善公益教育社会化、制度化、经常化、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慈善事业的发展。通过宣传引导,使更多的人了解慈善事业,更多的企业主动加入慈善事业,不断增强社会各界的社会责任意识,激发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在全社会努力营造人人关心、支持慈善事业的良好氛围。

(三)社会各界、各部门主动配合,形成慈善事业工作合力。发展慈善事业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各级民政部门作为慈善事业的管理部门,要主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制定有关慈善公益组织的准入、退出、评估监督、公益产权转让等方面的制度,逐步规范慈善机构的性质、组织形式、运作程序,促进慈善公益组织依法、独立、健康发展;要探索创新慈善组织的工作制度和机制,加强对慈善基金的管理,增强运作透明度。

(四)注重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和理论研究。深入研究慈善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慈善事业的新途径,制定促进我市慈善事业发展的法规规章,为发展慈善事业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为改革发展稳定和建设和谐城市做出积极贡献。

2.慈善法与社会工作 篇二

书写者把书法作品创作出来之后,作品就应该独立出来,成为不再受书写者影响的独立的审美对象。但实际上,作品与书写者之间依旧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今书论家都很重视人品,其本意是为了让书法家把道德修养放在首位,但世俗之人往往把书法和人的社会地位联系起来,而不是和人品联系起来。同样的作品,随着作者身份地位的变化,人们对他的评价会有所不同。字因人而贵,这是一种不可否认也不能忽视的书法文化现象。小说第七回中描写的梅玖让和尚揭裱周进对联的事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周进在沦落为启蒙先生时他的对联不过作为装饰贴在墙上来自我慰藉,并没有被别人关注,甚至周进本人还受到梅玖的嘲弄和讥讽;在周进中了进士、升了御史之后,梅玖不仅对周进大肆颂扬,甚至还冒充他的学生,让和尚把对联揭下来,装裱后收藏。客观上讲,一个人字的优劣,和他的品德修养、身份地位是没有什么必然联系的。地位高,人品好,字写得又好,确实令人羡慕;地位高,人品好,字写得难看,也无可厚非。世俗之人不辨是非高下,往往以权贵论人论事,吴敬梓通过梅玖及和尚前后对周进截然不同的态度予以辛辣的讽刺,可谓见解深刻。

社会地位可以影响人们对书法作品的认识,反过来讲,书法也可以提升书写者的身份,尽管这方面起的作用是有限的,并且是有深层原因的。科举考试可以使一些地位低微的人通过考试平步青云进入官场。而科举教育又是从识字教育开始的。能够写一笔好字是一个好的开端,可以让人另眼相看,因为在学习的起步阶段名列前茅,自然有可能在以后的学习中保持这种势头。当然能写好字和能写好科举考试的文章是两码事,但是外面的人是不管这些差别的。尤其是在世俗人眼里,会写字等于有文化,有文化就可以写好文章,写好文章就有机会去做官。所以,能写一手好字在他们眼中就意味着有一个仕途的前景,与其怀疑不如敬畏,这样就等于书法间接地提高了书写者的身份地位。《儒林外史》第四十九回高翰林描述万青云的情况就反映了这样的现象。万青云能写一笔好字,就等于他在秀才中是出类拔萃的。所以不仅盐务诸公不敢轻慢,就是和他同等身份的秀才也另眼相看。甚至后来万青云因家境艰难,冒充中书的身份行骗,还说自己是书法端楷,在京被保举的。后来尽管因事牵连被捕,身份败露,但是书法确实提升了他的地位。如果一个人地位低,且没有晋升机会,即使字写得再好,也往往被埋没,被忽视。荆元就是一个例子:他是裁缝,开着一个裁缝铺,闲暇的时候弹琴、写字,也极喜欢做诗;朋友们劝说他改行,不要再当低贱的裁缝了,他拒绝了;他不在乎自己的行业,但别人很在乎。因为荆元不改行就代表着他一辈子与仕途无关,一辈子和仕途上的人划清界限。朋友们听了他这一番话,结果也就不和他亲热了,自然也就不会关注他的书法了。至于万青云、荆元的书法水平究竟如何,不得而知,也无关大体,因为别人并不是实心实意的关注他们的书法,而是关注他们将来的身份和地位。

在古代封建社会,由于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不高,社会分工不太显著,书法并没有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业,大多附属于官僚阶层或与之相关的文人里面,而他们也不过把书法当作“雅玩”。普通群众温饱甚至生存还是问题,哪里还有闲情逸致学习书法?所以书法史上职业书法家很少,他们的身份地位相对尴尬。如果书法家政治地位不高,诗文又平庸,即使书法水平很高,大部分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湮没无闻。一些愚昧的士民把书写水平等同于一个人知识文化水平,因而对书法家不加区别盲目推崇。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不少科举失利而又没有其他谋生能力的流浪文人就沦落为江湖骗子。他们通过作诗、写字来自我标榜,其根本目的就是骗取钱财。例如《儒林外史》的第二十二回就描述了牛玉圃这个江湖骗子自吹自擂的丑态。他凭借这一套本领在江湖上行走,出门时耀武扬威地带上几个长随,甚至路上顺便收个本家侄孙子壮壮声势。万雪斋是一个暴发户,虽然有大量的金钱,但在文化上却是一个穷光蛋,所以拉拢一些文人来装饰一下自己的门面。两人相见,大谈作诗、写字,吹得天花乱坠,说谎说得自己都相信。

更有甚者,有些人自我标榜的连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了。如《儒林外史》中辛东之向金寓刘抱怨河下兴盛旗冯家吝啬,并诅咒冯家死后到阴间是个穷鬼,还狂妄地和金寓刘吹嘘:“阎王要盖森罗宝殿,这四个字的匾,少不了是请我写,至少也得送我一万银子!”和阎王都忘不了钱。金寓刘也不甘示弱,讲述了自己这样一个故事:河下方家请他写一副对联,二十二个字,付润笔八十两银子,他要价二百二十两银子,说自己的字在京师王爷府品过价钱,少一钱也不行,方家卖弄有钱,把银子给他,当面把对联扯碎了。他勃然大怒,把银子扔街上,让挑盐的、拾粪的捡走了。金寓刘骂这些盐商是小人,但为什么还和他们交往?原因很简单,盐商们需要用文化来装饰门面,而通过科举得势的文人是根本的看不起他们的,所以盐商们只有借助于这些流浪文人;而像金寓刘这些人也只能从他们那里得到认可、骗得钱财。这一场较量中,看起来金寓刘赢了,实际上,他改变不了自己的地位,改变不了作金钱奴隶的事实,所以,他可以摆脱小气的方家,但是他摆脱不了需要文化装饰的暴发户这一整体阶层。

这些流浪文人为金钱奴役,成为盐商或者其他暴发户的附庸,其地位可想而知。但是一些有骨气的书法家,不受功名富贵的诱惑,不受礼法明教的羁绊,他们希望能够在社会中维护自己的自由,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到头来也是痴人说梦。季遐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自小无家无业,而且有自己的书法个性,同时,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你若不情愿时,任你王侯将相,大捧的银子送他,他正眼儿也不看”。他可以说是有骨气的书法家了,应该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在实际的社会中并非如此。施御史的孙子想请他写字,派家里的一个小厮去叫他。季遐年不图名利权势,当然没有必要对施御史的孙子曲意逢迎。骂了他一顿,这是对人格尊严的一种追求,对蔑视自己的人的一种反抗。但这能改变自己的地位和别人的评价吗?能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吗?施御史的孙子会亲自到寺院里去求他墨宝吗?在封建社会,职业、阶级、阶层之间界线分明,而且深深的影响了人们对社会和世界的观点和看法,仅仅靠书法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吗?答案显然都是否定的。

3.慈善法与社会工作 篇三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慈善”概念含义,深刻理解“慈善就是爱”。

2.关注“另一个世界”,呼吁这个世界需要慈善、需要爱。

3.学习“日行一善”,让中学生的我们先行动起来。

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了解新闻报纸及身边的需要关心的弱势群体。

2.探究学习,组成小组,制定“日行一善”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弘扬新时代的慈善精神,呼吁这个世界需要慈善,让你和我关爱这个社会。

2.以“榜样式”来教育学生,弘扬慈善善举精神。

3.慈善爱心教育,让每一位中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日行一善。

4.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弘扬新时代的慈善精神,呼吁这个世界需要慈善,让你和我关爱这个社会。

2.慈善爱心教育是长久的教育,让每一位中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坚持日行一善。

教学难点:通过慈善教育培养中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现在做起,日行一善,毕业工作后能走进社会慈善善举的队伍来。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合作交流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慈善爱心记录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歌曲《美丽新世界》--伍佰

喝醉了以后,还能想些什么,是纯纯的爱,是飘飘的愁,不要说你我,都无法挣脱,只要闭着眼睛,你就会感动

将一个天空,画上一道彩虹,有绿绿的树,和暖暖的风,给我一杯酒,我轻轻的说,只要忘记曾经,你就能自由

是谁将我的梦敲破,太阳下的河水,它不停流,有一个美丽的新世界,它在远方等我,那里有天真的孩子,还有姑娘的酒窝

有一个美丽的新世界,叫我慢慢的走,海浪它总是一波波,不停歇不回头

师:伍佰的歌曲如此动听,有磁性、有穿透力,向我们呈现是心中既简单却美丽的新世界。现在你们来说说,我们这个世界的美丽在哪里?

生:一年四季的变化,五彩缤纷的世界。

生:有公园式的楼居,小洋房别墅。

生:知识的海洋世界,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生:激情澎湃的大海,巍峨峻拔的高山。

生:……

教师引导:是的,同学们都说出同学们所认为的世界的魅力所在,我们的世界确实是江山如此多娇,这个世界确实是如此美丽,但同学们是否知道,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身边还有一些人因遭受自然灾害或疾病而饱受煎熬,急需我们的关爱,现在我们先来了解世界,我国,我市遭受灾害的情况及受灾的人数等内容。

二、了解各地的自然灾害(多媒体展示材料)

1、2007年9月下旬以来,南方大部地区降水明显减少,湖南、江西、贵州、广西等地旱情严重,为五十年来所罕见。

2.2009年秋至2010年春,云、贵川渝、广西、湖南等地出现百年不遇特大干旱,湖泊干涸,河道断流,此干旱部分地区仍在持续。

3.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中国除黑龙江、吉林、新疆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甚至泰国首都曼谷,越南首都河内,菲律宾、日本等地均有震感.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有记录最大的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

4.2010年4月14日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截止4月25日下午17时,玉树地震造成2220人遇难,失踪70人。

经核定,2012年上半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1336.1万人次受灾,465人死亡,97人失踪,需应急救助1150.4万人次,其中147.3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此外,农作物受灾面积11732.8千公顷,其中绝收988.5千公顷;18.6万间房屋倒塌,37.8万间严重损坏,80.8万间一般损坏;直接经济损失773.8亿元(不含港澳台地区数据)。

据民政部门统计,漳州市现有城乡低保对象6万多户,残疾人接近30万人,农村五保对象1万多人,孤儿600多人,精神病人4989人,每年因灾等需要救济人口41万多人。

另据卫生部门统计,2011年全市患恶性肿瘤就诊4300人,患白血病就诊300人,艾滋病人49人,血友病20多人。

同时,还有数十万人仍然贫困,数十万残疾人渴望关怀,近五千人身患严重疾病……

同学开始进行讨论交流,找出我们身边那些急需帮助的孤寡老人,并对姓名、住址、具体情况和急需帮助的内容等一一做好记录,用表格形式整理出来。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的这个世界很美丽,这个社会很美好,但我相信,咱们刚刚所看到的这几组图片和数字,使我们更多地了解了在疾病、自然灾害面前如此脆弱的人们。

同时我们刚刚也让同学把你们身边急需帮助的人的相关信息整理成表格,你们不曾想到,原来我们的身边也有那么多那么多的弱势群体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帮助,原来这个社会这么需要我们奉献爱心,助人为乐。

所以,现在我们重新来理解“慈善”和“公益慈善事业”的具体含义。

三、对“慈善”和“公益慈善事业”的理解

首先我们先谈谈古人对慈善的理解:

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慈”是“爱”的意思,表示长辈对晚辈的爱;“善”是“吉祥,美好”的意思,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互助。

当“慈善”二字合用,则是“仁善”、“善良”、“富于同情心”的意思。

讨论活动:让同学谈谈你所理解的慈善,它包含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小结:这种慈善概念是体现了儒家的仁爱、民本、大同、义利观思想,佛家的修善功德、因缘业报、慈悲为怀观念和道家的乐生好善、乐以养人、周穷救急、积善余庆、积恶余殃思想。此外还有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等等。

现在我们来真正解读网上颇有争议的“公益慈善事业”。

公益慈善事业是国家、社会、企业、公民对贫弱者提供的物质援助与心灵抚慰的社会事业。

公益慈善事业的本质特征有三:

1.利他精神、奉献精神、志愿精神。

2.关注弱者,社会受益。

3.是由各种民间主体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

教师小结:公益慈善事业在改善困难群体的生存状况,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做好公益慈善事业,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所以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走到慈善善举的队伍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四、中学生“日行一善”活动

那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我们又如何去支持我国的公益慈善事业,走到慈善善举的队伍中来呢?这里我们提出中学生“日行一善”活动。所谓“日行一善”就是一个从想善、言善、写善到行善、思善、扬善的不断发展和升华的过程。

1.寻善源:多观察与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以此为榜样激励自己。

2.存善心:拥有爱心、富有同情心、怀有感恩之心。

3.发善言:同学们要语言文明,会恰当使用礼貌用语。

4.行善事:自觉为他人和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

五、善在学校、善在家庭、善在社会

善在学校: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做合格的学生。

善在家庭:孝敬父母,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善在社会:正确认识和面对社会,主动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方便。

教师小结:

中学生应该坚持“日行一善”活动,哪怕是帮助同学搞卫生,扶老人上楼梯、过马路,爱护小动物,保护环境,哪怕是捡一果皮、说一句好话、伸一把手帮助别人,我们都应该去做。我们应该通过长期坚持做好事,长期的去记录、去感受,在头脑中逐渐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

六、课堂总结

慈善应该从小做起,慈善应该从我做起。“日行一善”:就是同学们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每天坚持做一件好事,并将其记录下来,然后仔细去感受做好事为别人带来方便的同时给自己所带来的快乐。

我们应该从小养成做好事、做善事,助人为乐的良好习惯和优秀品质。用自己的行动感受“爱”的快乐,获得“善”的滋润,真正感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

七、课后作业

1.慈善爱心大比拼活动:把每天自己所做的善举一一记录下来,每周的班会慈善教育课上进行交流,比一比谁做的最多、最好,班委把同学的慈善善举记录在班级“慈善爱心记录卡”上,今后可以写进同学的电子学籍档案里。

2.同学们把刚刚所填写的身边需要关心的人根据地点汇总起来,然后根据地点自己组合成小组,对那些孤寡老人做些生活上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给他们带来快乐。

教学反思:

慈善爱心教育是一项永无止境的事业,是循序渐进的,关键在于坚持,并且人人不是局外人。这节课我们只能从慈善和公益慈善事业的概念让学生对慈善有新的认识,并且要求学生坚持“日行一善”,所以我们的慈善教育应该让学生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我们身边需要关心帮助的弱势群体关心做起,让世界到处充满爱。♡

4.慈善工作个人总结 篇四

是最新发布的《慈善工作个人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篇一:公益性岗位个人工作总结

个 人 小 结

转眼间我从事公益性岗位工作已经一年了。这段时间,在领导的培养帮助、同事们的关心支持帮助下,我不断加强各方面的学习,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较好地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各项任务,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现将工作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一年来,我认真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认

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领会执行中央、省、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和措施。自己的思想认识和自身素质都有了新的提高。

二、工作方面

我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自己,本着对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努力学习各项业务知识,通过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了较大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我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照工作时间,按时上下班,有事尽量做到不请假。不空岗,不窜岗,保证工作时间在岗;工作期间,认真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凡是单位的要求,都努力做好;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诚恳待人,态度积极端正;认真细致的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反复检查,核对每项工作内容,不断改正工作中出现的错误,争取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

三、学习生活方面

作为一名刚走向工作岗位上的新人,为能尽快熟悉各项业务,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我着重把学习放在首位。一是向书本学习,广泛汲取各种营养,范文写作积极阅读与工作有关的书籍文件,深刻领会上级领导传达的工作精神,对工作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记录,以便深刻研究了解。同时为尽快进入角色,我还阅读了工作有关的一些报刊杂志;二是向领导和同事学习。作为一名刚走入机关工作的年轻人,身边的每位领导和同事都是我的老师,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都比我丰富得多。积极主动向领导、同事们请教,学习他们任劳任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

处理问题的方法,使我受益匪浅,收获甚丰。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我也能逐渐适应工作的需要,较顺利地完成

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三是向实践学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才能真正查找不足支出,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这一年来我虽然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和支持下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还存在不少问题。缺乏工作经验,相关业务掌握不扎实,独立工作能力不强。在学习中认识不够到位,工作作风有急躁,工作方法有待改进。

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的面对未来,范文TOP100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坚定政治信念,加强理论学习,积累经验教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在实践中磨练自己,成为人民满意的机关工作人员。

篇二:五年慈善工作总结

谱写慈善新篇章 为构建和谐马尾贡献力量

在马尾区慈善总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王兆贵

(2013年4月23日)

各位领导、各位会员代表:

马尾区慈善总会成立于2007年12月29日。至今五年来,在马尾区委和区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在福州市慈善总会和区民政局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社会各界支持和帮助下,始终坚持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救危助急”的宗旨,组织并发动社会力量,为马尾区慈善事业募集善款,奉献爱心,积极开展扶老、救孤、助残、济困、助学、救灾等多种形式的社会救助工作,为马尾慈善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2009年12月马尾区慈善总会获得福州市慈善总会颁发的“慈善救助特色项目奖”,2010年12月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马尾区慈善总会获得福州市“春风行动”领导小组颁发的福州市“春风行动”组织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8月宁夏省盐池县委、县人民政府赠给我会“惟宏隆德、雨润春华”匾额,以感谢马尾区慈善

总会对该县的助学。下面,我代表马尾区慈善总会向大会报告区慈善总会成立五年来工作情况,并对今后五年我区慈善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

(一)五年工作回顾

一、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筹集慈善资金。

筹集慈善资金是发展慈善事业的物质基础,是慈善组织的生存之本,是慈善救助活动持续的可靠保障。马尾区慈善总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筹集慈善资金作为发展慈善事业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紧紧地抓在手中。五年来,区慈善总会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遵循“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通过广泛发动和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募集慈善资金的办法,共向社会各界募集善款万元,到位万元,发放救助金万元,惠及困难群众25432人次,充分发挥了慈善作为社会公益机构在社会保障中的补充作用,为马尾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构建和谐马尾做出应有的

贡献。

思想汇报专题我们的主要做法:一是以区总会成立为契机,发动会员单位和个人捐款。如:福建三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中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名城企业集团、福州华联汽配有限公司、福州开发区磊丰建材有限公司等,都是在马尾区慈善总会成立伊始,第一批向区慈善总会捐款的会员单位和个人。二是以赈灾募捐为重点,启动应急募捐机制。如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地震,马尾区慈善总会第一时间做出响应,向全区发出捐赠倡议书、开通捐赠热线,积极接收社会各界捐赠。琅岐经济区管委会、福州光国运动器材有限公司、福建三木臵业有限公司、昇兴(福建)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师大二附中、福州第24中学、福建新日鲜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开发区福鑫实业有限公司以及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村(居)、华侨侨眷、宗

教界、教育界等捐款总额近500

万元。三是坚持统筹与定向捐赠并举方针。通过颁发捐赠证书、牌匾、授予慈善荣誉称号等,鼓励社会爱心企业和人士统筹和定向并举捐赠善款,不断增加善款总量。如重庆融洋房地产有限公司、华映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福建中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都曾定向捐赠。此外,我们还组织慈善志愿者上街宣传劝募,在社区设立慈善捐赠接收站,在部分企业设立捐赠箱等形式募集善款,为开展慈善救助提供了资金保证。

二、积极拓展救助项目,不断提升救助能力。

慈善救助是慈善工作运营的唯一宗旨。五年来,马尾区慈善总会根据善款募集情况和困难群体实际状况,采取“长期救助、定期救助和临时救助”相结合的做法,不断扩大救助范围,把救助覆盖面延伸到全区所有低保困难户,对构建和谐马尾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在全市率先实现对全区孤寡老人、孤儿、低保家庭精神病患者和双

目失明患者全部救助。马尾区慈善总会一直把关爱孤寡老人,作为区慈善总会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除了下发进一步关爱孤寡老人文件外,还对老年人做到“经济援助”和“情感关爱”齐头并进。每年为全区170名孤寡老年人过生日,重阳节送礼包,拗九节送粥,定期体检,搞好志愿服务,提高救助标准。从今年开始,每位老年人救助标准从原有1000元提高至1200元。

(二)搞好节日慰问,体现慈善情暖万家。为了帮助困难

群众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马尾区慈善总会已四个年头开展“慈善情暖万家”慰问活动。一是每年安排20多万元春节慰问金,购买食用油、干货、年糖年饼等年货,深入镇街、村居走家串户,对全区所有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1500多户低保户,进行全覆盖慰问。同时,与区总工会在区帮扶中心,对我区150名困难职工、农民工送去年货,进行春节慰问,体现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

关怀和温暖。二是联合区妇联等单位举办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1周年暨“春风送暖、爱心相伴”关爱贫困母亲活动。对全区39名城镇60周岁以上孤寡妇女进行慰问,每人发放慰问金800元和一份礼品。三是联合区计生协会开展“三八”关爱计生贫困母亲活动,对我区20名计生贫困母亲进行慰问,每人发放慰问金600元。每年还为全区80名计划生育特困户送去温暖,每户每年给予600元困难救助金。四是“七一”建党节慰问部分特困老党员。区慈善总会领导来到镇(街)部分特困老党员家中,送上慰问金,带去节日的问候,同时学习发扬老党员身上的优良传统。

(三)积极创新慈善救助方式,提升慈善救助水平。联合区相关部门、有关单位开展慈善救助活动:一是联合台湾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为马尾区低保困难户发放冬令物资。冬令物资首发式于2011年3月15日,在马江剧院广场举行。全区所有低保户都领取到大米、食用油、棉内衣裤和生活包等冬令物资,发放的冬令物资价值约20万元。二是联系区卫生主管部门,积极参与区慈善事业。区卫生局于2012年10月5日专门下发

《马尾区卫生局关于加强扶老济困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局属卫生医疗单位要利用春节、六一儿童节以及老人节等,对辖区的特困家庭、贫困儿童、孤寡老人定期慰问,积极做好扶贫帮困和义诊、医疗救助等工作。

(四)慈善超市是社会捐助和慈善事业结合的重要载体,是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落实在基层的重要平台。区慈善总会始终把慈善超市项目,作为救助工作一个重点来抓。从2008年5月至今,马尾区亭江镇、罗星街道、马尾镇、琅岐镇相继成立了慈善超市。受助对象每年可以从慈善超市中挑选一定数量的食品、日用品贴补家庭。慈善超市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扶贫帮困的热情,吸引更多的人奉献爱心,帮助更多的贫困

家庭走出困境。马尾区慈善总会十分重视慈善超市工作,对慈善超市运作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慈善超市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截止2012年底,全区1503户低保困难户,有%的户数得到慈善超市一年600元至1000元生活品的补助。

(五)慈善助学范围更加广泛。区慈善总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注重慈善助学这一项目,在往年对贫困高中生、初中生助学的基础上,连续四年参与区“金秋助学”活动,为全区所有低保家庭5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慈善助学,从大一资助到大学毕业为止,每年每人资助1500元。许多受助大学生纷纷来信,表示要努力学习,回报社会。同时,积极开展爱

心助学、捐书助学等系列助学活动,为贫困学生提供资助,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篇三:2013年慈善工作总结

八桥镇2013年慈善分会工作总结

及2014年工作计划

2013年,在市民政局和市慈善总

会的精心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八桥慈善分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华慈善大会精神,突出重点,务实为民,奉献爱心,严格执行市慈善总会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拓宽慈善募捐渠道,在全镇大力营造关心慈善支持慈善的良好氛围,全年共募集慈善款物万元,发放救助资金万元,成立了利民慈善工作站,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3年主要工作

近年来,八桥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但是慈善基金募集工作一直不尽如人意,为确保这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我们继续以“扬美德、行善举、大爱八桥”主题活动为抓手,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加强了组织领导,加大了宣传力度,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突破。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

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书记碰头会、党政联席会和活动推进会,专题研究和部署慈善工作。我们还专门成立了“扬美德、行善举、大爱八桥”主题活动领导小组,由人大主席、慈善分会会长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相关村党组织书记为成员。每一位党政领导都分别挂钩联系各定报企业和相关村、相关部门,各单位都成立了相应的工作班子,有力地保证了这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是广泛宣传发动。各支部都召开主题活动动员会,对干

部职工进行充分的思想发动,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党委政府开展这次主题活动的文件精神,通过镇广播自办节目、橱窗板报、公开信、《简报》、横幅等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通过大小会议广泛宣传慈善行为、宣传扶贫济困的良好品德和乐善好施的人物事迹,有序推动引导更多热心人关心、支持、参与慈善事业。共印发《携手慈善事业,共建

和谐八桥——致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一封公开信》4000余份,在交通要道和重要场所,悬挂横幅30余条,编发《简报》20余期,对全镇所有帮扶救助对象的生活现状进行采访拍摄,并制作了专题片和幻灯片,在动员大会、各村、各中小学校、各企业播放,使社会各界了解并关注帮助社会弱势群体。镇工会、团委、妇联、商会分别针对工人、团员、妇女、企业等不同群体,发放《倡议书》1000余份。此外,还向八桥籍在外工作人士寄送了《致曾经在八桥工作过的领导与八桥籍在外人士的一封信》,并通过走访积极争取八桥籍在外工作、创业的领导能人对八桥慈善事业的大力支持。

三是开展募捐活动。各位分工领导和机关干部,通过深入到各村、各企事业单位进行宣传引导,这一活动得到了机关干部、企业家、个体工商户、工人、学生等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涌现出了许多踊跃捐款、支持慈善的先进典型,新韩通就一次性捐款30万元

四是实施爱心工程。一是安居工程,帮扶危房户家庭新建和改建房屋。今年发放2万元帮助2户危房户新建房屋;二是助残工程,帮扶困难残疾人解决生活困难;三是希望工程,帮扶贫困学生解决上学难问题。每学年新学期开学,我们就与我镇永幼、永小、八幼、八小、八中五所学校联系,商讨核实救

助对象,今年我镇分会共计拨款万元到这些学校开展慈善救助,有100余名学生受到慈善阳光普照;四是优抚工程,帮扶困难现役军人、退伍军人家庭走出困境;五是助孤工程,帮扶孤儿和孤寡老人;六是关爱工程,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适时救助;七是助医工程,帮扶一个家庭中有2个或2个以上癌症患者、白血病、尿毒症以及其他重症患者的贫困家庭;八是敬老工程,拨款40余万元帮助和改善敬老院硬件建设,以提高集中供养五保对象的生活条件和居住条件。

五是加强分会建设。慈善分会业务

运作进入规范化管理。2010年我会进一步完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八桥建行开设了分会账户,每一笔善款的收取、救助都严格按总会要求规范管理运作,每季度公开一次善款的募集救助情况。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不足,如募捐的力度还有待加大,募捐办法不多等等。来年将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以促进八桥慈善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2014年工作设想

慈善募捐是慈善机构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为了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募集慈善资金用以扶助社会弱势群体。我镇将继续在全镇深入开展“扬美德、行善举,大爱八桥”主题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企业家、职工深入学习社会主义大爱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弘扬大爱精神为己任,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传承社会美德,关爱弱势群体,慷慨解囊,扶危济困。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慈善事业是一项伟大而崇高的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慈善公益事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扶贫济困,帮助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慈善事业的发展机遇,不断更新慈善理念,提高筹款和捐助能力,深入扎实地开展各项慈善活动,为构造和谐八桥作出更大贡献!

八桥镇慈善分会

2014年2月28日

5.慈善总会工作总结 篇五

2010年,&&&&&&慈善总会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慈善总会和区民政局的精心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乐善好施、扶贫济困”为宗旨,狠抓慈善组织网络建设,大力宣传慈善文化,精心组织慈善款物募集,扎实开展慈善救助,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和较好的社会反响。全区慈善组织2010年累计募集慈善资金43万元,发放慈善资金近17万元,救助各类困难家庭500余户。我区的慈善工作得到了省、市慈善总会的肯定,先后荣获我市“2009慈善先进单位”、河南省“2009慈善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现将一年来慈善总会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建立慈善救助项目库。

建立慈善救助项目库是慈善社会救助的一种新模式,有利于掌握救助对象的真实情况,积极向社会各界推介,及时实施有效救助,对于丰富和完善全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具有积极的作用。一是召开会议,下发文件。为建立起区、乡镇办、村(居)三级慈善救助项目库,区慈善总会专门召开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下发了《关于建立慈善救助项目库的通知》;二是依靠基层,精心组织。项目库建设是一项比较繁杂的工作,我们根据文件要求,精心组织,充分发挥村(居)慈善工作联络站的作用,要求各乡镇办明确专人负责,以行政村和居委会为单位排查确立对象,核实情况,认真填写救助项目库表格;三是规范运作,及时汇总。根据各乡镇办上报的慈善救助项目库情况,区慈善总会及时进行了汇总,以助学、助困、助医、助残等为主要救助项目分别输入了电脑,并分门别类建立了档案资料,做到了底子清、人员清、基本情况清。项目库涉及困难群体1896名,其中助医531名、助学322名、助困633名、助残410名。

(二)建立健全三级网络,搭建奉献爱心平台

基层组织网络建设是开展工作的基础,根据区委、区政府两办出台的《&&&&&&基层慈善组织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按照市慈善总会的统一部署,区慈善总会把指导乡镇办成立基层慈善组织提上日程,精心组织,强化督导,狠抓落实。截止目前,全区所有乡镇办已全部建立起慈善分会;村(居)委会都成立了慈善工作联络站;区直单位设立5个慈善分会;设立17个慈善联络站;其他单位都明确了慈善联络员。基层慈善组织的成立,标志着区、乡镇办、村(居)三级慈善组织网络在我区正式形成,为我区慈善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三)加大慈善宣传力度,营造慈善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宣传是慈善工作的开路先锋。我们广泛开展慈善宣传,大力传播慈善文化,努力营造慈善氛围。一是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慈善日”宣传活动。“慈善日”活动期间,在全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各单位都积极参与,发放慈善宣传页10000余份,制作宣传版面30块,在市区主要街道悬挂条幅8条;二是加强与新闻媒体合作。我们利用报纸、网络、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我区慈善工作,在基层慈善组织网络建设会议上和“慈善一日捐”动员会上,我们邀请了市电视台、市有线电视台进行了宣传报道。同时,以市慈善总会编印的《&&慈善》和网络报道为宣传载体,播发信息20余条。三是树立慈善典型。为发挥慈善典型的带动作用,2009年,区慈善总会评选出&&&&&&慈善贡献奖10个,慈善组织网络建设奖20个,慈善工作先进单位13个。通过一系列活动,弘扬了慈善文化,营造了慈善氛围,提高了人们对慈善的认识及参与热情。

(四)精心组织慈善捐赠,不断增强慈善救助实力 “慈善一日捐”活动,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每年一次组织集中捐赠活动。为确保今年“慈善一日捐”活动取得较好效果,&&&&&&慈善总会积极协调,精心组织,在去年下发关于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的通知的基础上,今年又专门以区委、区政府的名义下发了关于开展2010年“慈善一日捐”活动的通知([2010]47号),要求各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广泛宣传,抓好落实,扩大干部职工的参与面。同时,于9月10日在区委综合办公楼前举行了“慈善一日捐”捐款仪式,区四大班子领导带头捐赠,各乡镇办、区直各单位、部分企业都积极响应,热情参与,把笔笔善款投进捐款箱,活动当天共募集善款42万元。“慈善一日捐”活动开展中,我们做到捐赠有票据,注重阳光操作,信息公开,捐款仪式结束后,我们邀请了纪检委、财政局等有关人员一起对善款进行了清点,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各乡镇办、各单位和部分企业捐赠善款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五)开展慈善募捐救助,树立慈善总会的新形象

关注民生,扶贫济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慈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注重不断拓展救助的外延,加强与上级慈善总会沟通协调,积极开展救助活动。一是开展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对我区51名新入学贫困大学生或家庭特别困难的现在校贫困大学生每人一次性救助2000元人民币;二是开展精神病患者治疗救助项目,对我区20名精神病患者实施了入院治疗;三是开展了“慈善情暖万家”帮扶活动。2010春节,区慈善总会对全区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后仍需救助的城乡特困家庭、因重大疾病或突发性意外事故致贫的生活困难家庭、慈善会员企业、会员单位特困职工家庭每户救助300元,对历年见义勇为者困难家庭每户救助500元。活动期间共慰问困难群众300余户,发放善款近7.5万元;四是开展慈善SOS-紧急救助项目。今年区慈善总会拿出3万元专门做为紧急救助专项基金,对因突发事件、重大疾病而陷入困境的低收入家庭给予生活救助,现已对我区9名困难家庭进行了救助,发放资金9000元。截止目前,我区共救助各类困难群体300余人,发放善款17万元。通过开展救助活动,使我区的弱势群体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有力地扩大了我区慈善总会的影响面,为我区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慈善公信力

6.个人慈善工作总结 篇六

现在我向大家报告20xx年工作情况和20xx年工作安排,请予审议。

一、20xx年工作情况

20xx年,省慈善总会深入学习领会党的xx大、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省民政厅的协调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下,坚持慈善宗旨,锐意改革创新,积极探索适应江苏慈善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切实加强规范管理,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20xx年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改进募捐方式,以稳增长、谋创新应对经济转型的新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转型调整期,近两年部分企业经营较为困难,给善款筹募带来了新的考验。总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多措并举,拓宽思路,募捐工作明显好于预期。

1、盘活存量资金,扩大增值收益。在确保慈善资金安全的前提下,积极进行投资理财。一是与各开户银行续签存款协议,使银行活期存款利息收入增长了3倍。二是存量资金全部参与投资理财,通过购买信托产品、委托贷款、指定单一信托等形式实现资金增值。去年总会投资收益1875.89万元,比上年增长12.3%。

2、整合各类资源,扩大增量资金

3、巩固原有渠道,培育新的资源。

(二)创新慈善救助项目,以抓重点、调结构促进救助项目良性运作。

总会在救助工作中坚持改革创新,以扶贫济困为重点,努力与政府救助相衔接,集聚各方资源,做大救助蛋糕。全年共实施大病救助、慈善助困、慈心医疗、扶助孤老、爱心助孤、慈善助学等9大类约40个项目。

1、打造传统救助项目的2.0版本。对一些实施多年、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传统项目进行了优化调整,使之更加契合社会和困难群众的诉求。

一是调整“情暖江苏”春节慰问的对象和方法。将救助对象调整为贫困大病患者家庭,救助方法调整为资金为主,使慈善救助更突出重点,更富针对性、实效性。

二是扩大儿童大病救助范围。贫困家庭儿童重大疾病慈善救助一直是总会的品牌项目。

三是探索慈善超市发展新路径

2、扶持市县慈善血透助医项目。

3、发展慈善助老服务事业

4、探索联合救助。

5、积极争取外部资源,惠及更多受助人群。

一是支持“微笑列车”慈善救助。20xx年6月13日,总会会同连云港市慈善总会,配合微笑列车基金会在连云港开展了“微笑列车”活动。国家卫生部原部长张文康、微笑列车基金会中国区总裁薛瑜率领国内顶级专家组成的医疗队,为百名患者免费手术治疗,取得圆满成功。截至20xx年12月底,微笑列车项目在我省提供的免费唇腭裂修复手术共计1054例,资助金额371.26万元。

二是争取国际赠药救助资源。

(三)加强慈善宣传,以多平台、多维度扩大慈善影响。

1、持续提升自有阵地宣传功能。一是办好《江苏慈善》杂志。首届“福彩杯”公益慈善宣传奖评选活动激发了全省的投稿热情,杂志质量明显提高,时效性和可读性明显增强。二是抓好“两网”建设。继续借助高校及有关方面力量,采集各类慈善信息,确保信息及时准确。据统计,全年江苏慈善网共发布信息约6600条,电视云媒体的“爱心慈善”栏目的信息更新量约1100条,点击率均稳步提升。

2、努力扩大主流媒体的宣传效应。

3、积极组织第二届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申报工作。这次活动总会共收到62份推荐材料。在先期对申报材料进行遴选、审核后,聘请省民政厅有关领导以及南大、南师大等院校专家组成评选小组,对候选对象的资格认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等作了详细研究、讨论,确定了推荐名单。中华慈善总会对江苏慈善工作和申报材料质量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追加了参评名额,从原40个名额最终增至51个,增幅达27.5%。

4、重视加强对全省慈善宣传队伍的培训。20xx年培训的主题是新闻摄影,围绕慈善摄影题材、角度把握和图片质量等,邀请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摄影系主任李培林教授和新华日报摄影部主任于先云先生为学员授课。两位摄影名家分别从新闻摄影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构图的要点、景深的运用以及如何抓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学员普遍反映学到了知识,提高了对钻研摄影的兴趣。

5、配合做好国家慈善立法调研工作。20xx年4月,全国人大内司委来我省调研,总会将自身对法律的理解和立法的建议作了专题汇报。之后又根据中华慈善总会要求,就慈善立法的原则,政府、社会、慈善组织在慈善事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等问题提交了意见建议。还应省人大内司委的要求,对慈善立法中的几个难点问题作了回应,提议对慈善组织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明确评估机构的资质要求、评估标准、评估程序、评估结论、对慈善组织的监督作用等,以利更好地规范慈善组织的行为。

6、不断壮大宣传志愿者队伍。20xx年,总会面向省级机关、在宁高校和新闻媒体等单位和部门招募慈善宣传志愿者,得到了社会热心人士的积极响应。截至20xx年底,志愿者人数已超过3100名,他们的功能作用正日益显现。

(四)探索慈善发展路径,以抓基层慈善组织网络化推动基层慈善组织建设。

中国现代慈善事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与西方国家比较,差距很大,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民众参与度较低。创新慈善事业发展理念,探索慈善发展新路径,就应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经验,结合国情、省情,走大众慈善、平民慈善之路,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慈善新格局,是我们的愿景,也是国务院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公众参与”应有之意之一。总会将20xx年确定为基层慈善组织建设年,并于去年10月会同民政厅在镇江召开了全省基层慈善组织建设工作交流会,推广了镇江等地的先进做法,进一步作了动员部署。为鼓励和调动各地的创建积极性,总会用购买基层慈善服务的方式,拨付了专项资金,对试点单位和基层慈善组织覆盖率高的地区给予扶持。截至20xx年底,全省乡镇、村(居)慈善组织共计4148个,全年新增家数达到2135个。镇江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5月27日发出通知,要求全市力争在20xx年底前实现镇级慈善分会全建立,20xx年底前实现村级慈善工作站全覆盖。实际执行中,句容市6月底就实现了村(居)慈善工作站的全覆盖,新募资金超过2700万元。镇江市当年底就实现基层慈善组织全覆盖。海安县的村(居)慈善工作站也正在筹建过程中,236名慈善协理员已经全部落实到位。江阴、金坛、如皋等14个县(市、区)在这之前已实现“村村有组织”,正在致力于解决“三有”,即有地方办公、有人做事、有钱办事的问题。

(五)加强自身建设,以管理规范、公开透明提升社会公信力。

一是积极参与社会组织5A级评估。20xx年初,总会把申评5A级社会组织评估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专门召开部门负责人会议,将任务分解落实到部门和个人,组织对照评估指标及评分细则逐一进行自我测评,对未达标方面全部列出并落实整改措施。11月25日,省社管局委托省学会服务中心来总会实地检查,评估结果显示,总会的各项工作扎实、规范,认定“上报材料齐全、分类准确、内容完整,具有引领示范效应,基本符合5A级社会组织资质”。二是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提升社会公信力。加强财务制度管理,主动接受审计和各职能部门的检查,将审计通过的财务收支细账向全体理事、监事通报,并在《新华日报》和江苏慈善网站公示。赢得全体理事、监事信任,社会反响良好。

二、20xx年工作安排

国务院指导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出台的指导﹑规范和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文件,也是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各级慈善组织应当认真贯彻落实的纲领性文件。12月31日,许津荣副省长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专程来总会座谈调研,对贯彻落实国务院指导意见提出了明确要求。20xx年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指导意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发挥有利因素,化解制约因素,推进慈善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省慈善总会适逢成立十周年,形势和使命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新高度,遵循“政府推动、社会实施、公众参与、专业运作”的总体要求,坚持从江苏实际出发,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提升慈善资源开发、慈善项目实施、慈善宣传研究、慈善组织建设和慈善管理模式的能力水平,逐步构建现代慈善新格局,在扶贫济困、改善民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做出新的贡献,确保江苏慈善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20xx年要重点抓好五项工作:

(一)致力推进基层慈善组织建设。

这项工作正有序开展,开局很好,成效明显。今年要锲而不舍地抓紧抓细抓实,切实将慈善理念深入到平民百姓,将慈善网络延伸到基层一线,将慈善关爱进村入户。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市、县慈善总会,更重要的是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推动,镇江市的经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希望各地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和做法,争取今年的基层慈善组织建设有更大的进展、更新的成效。总会将尽力帮助做推动促进工作,及时总结各地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继续用购买服务方式支持发展基层慈善组织。同时,对基层慈善工作者进行业务培训指导。力争通过2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实现基层慈善组织全覆盖。

(二)致力拓宽资金募集思路方式。

要继续保持冠名基金不断增长的良好势头,加大宣传,扩大影响。提供个性化服务,吸引更多的爱心人士和企业设立冠名基金。要提高创意和策划的能力水平,放大“以项目促捐赠”效应,提升关注度,激发社会的爱心和参与,促进公众的慈善自觉。当然,还需要严格规范管理,公开透明运作,确保救助资金及时用出去,用到位,获得最佳效果,带动公众长久的关注参与热情。

要探索网络募捐新方式。总会已和苏宁云商达成意向,准备利用其“苏宁易购”平台,开设慈善捐赠通道,展示慈善项目的运作情况,发布个人求助信息,从而方便网民在购物的同时作出捐赠选择。这方面我们还没有经验,希望能探索出一条网络募捐的新路子。

(三)致力提高慈善救助效率效果。

提高慈善救助的效率效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做大做强做优党委政府关注、困难群众迫切需要、社会效果较为显著的扶贫济困项目;

二是主动与社会救助的有机衔接与融合,争取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公益慈善项目;

三是改进贫困家庭儿童重大疾病救助政策措施,探索慈善超市市场化和“前店后厂”模式,有所侧重地开展助学、助医、助老、助孤、助残活动;

四是加强资源整合,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联动及各类慈善公益组织合作的救助体系;五是强化服务理念、提高救助实效,简化项目申请和执行办法,方便困难群众申领各类救助。

(四)致力加强慈善宣传工作。

1、巩固宣传阵地。继续办好《江苏慈善》杂志、“江苏慈善”网站。对杂志编委会进行调整。继续保持与《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以及各大电视广播、网站等主流媒体的合作。结合重大节日、新学年开始、慈善周等时点开展慈善活动,进行专版宣传。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一张纸献爱心”项目。

2、纪念总会成立XX周年活动。主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拍摄专题宣传片;二是制作宣传画册;三是结合换届做好宣传报道工作。

3、组织开展第二届福彩杯慈善宣传奖评选活动。对20xx~20xx年度全省范围内的慈善新闻、慈善组织和个人进行评比表彰。

4、组织培训与课题研究。一是对基层慈善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二是与南大等科研院校合作,完成“现代慈善转型发展”的课题研究;三是配合民政厅丰富完善“慈善周”活动内容并参与实施。

5、发挥宣传志愿者队伍作用。进一步调动宣传志愿者的积极性,通过发行活动简报,适时开通微信群,建立宣传志愿者信息共享平台,鼓励和支持志愿者深入基层,实地走访,发现、宣传典型,传播慈善文化。

(五)致力强化自身建设。

7.慈善法与社会工作 篇七

社会救济是就贫济困,具有随意、慈善、施舍、临时性的特点,目的在于解决一时的生活问题。慈善事业一般是指建立在捐献基础之上的民营社会性救助事业。这里的捐献可以指捐钱、捐物或捐献劳务[1]。国家立法指导社会保障活动之前,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民间自发的、临时性的以救灾济贫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慈善活动。现代社会救助源于历史上的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去除了恩赐和怜悯的因素,是救灾济贫、保障民生和社会公平的制度。研究中国古代的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对当今的社会救助和公益慈善事业具有借鉴作用,本文所指的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统一指古代社会官府和民间组织的各种救济行为。

二、中国古代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的思想基础

1.诸子百家学说。社会救济和慈善是为了社会更好地发展,创造更好的社会,中国古代先秦诸子百家对如何创造更好的社会提出了很多观点。孔子提出的“理想社会”是“大同”和“小康”。孟子对孔子的思想进行了发展扩充,提出了仁、义、理、智四个道德“善端”,以推行仁政来治理社会,推恩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最好的写照,目标是建立一个“尊贤使能,俊杰在位”的仁政社会。老子提出了“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庄子则提出要建立一个心迹无所使、行为无目的、没有上下高低好坏生死之别、没有君子小人之分、安全自然和谐的社会。要求人们效法天道,顺应自然,不偏私、不占有、不尚奢华,多予少取,在社会生活中多做善事,特别是要矜老恤孤,怜悯贫病;做善事时不居功、不自夸,而是自然而然的行为。墨子主张按劳动来分配社会成果,同时倡导人际间的互帮互助,提出兼爱说,“兼相爱,交相利”。管子把恤民和救灾视为施政纲领中的重要一目,提出要实行善政,通穷济困,同时强调道德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将礼义廉耻做的国之四维,缺一不可。

2.宗教思想。(1)道教。道教产生于东汉时期,是本土宗教,对中国慈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教的慈善思想主要有:①周穷救急的公益慈善伦理理念,即天下的财产是归天下人所有的,应该让这些财产通过流通达到“周穷救急”的目的;②善恶报应的公益慈善伦理赏罚观,道教在善恶报应方面主张一种“承负说”,即:自身的善恶行为对自身有影响的同时还会影响子孙的福禄;③力行公益慈善是修行修仙的重要途径,只有多做善事,不做恶事才能修行修仙成功[2]。(2)佛教。佛教是外来宗教,但是对中国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教本身内涵具有慈善思想,主要有:①慈悲心,即要保持一个慈悲的心怀去包容万事万物,是中国佛教的主要道德观念和根本精神,他们把普度众生、救济全人类脱离生死苦海视为最高的慈悲善行。②业报论,即存在因果报应轮回的说法,鼓励主张人们多做善事,期待得到一个好的因果轮回,经过人们的思考总结得出了经典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福祸观,至今对中国具有重大的影响[3]。

三、中国古代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的历史进程

1.先秦时期:探索阶段。先秦时期是过渡时期,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封建社会需要统一的社会,各种社会制度处于探索阶段,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创办了一些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的雏形。(1)灾害救济。西周初年设置了专门灾害时期的慈善救济机构,在西周六官中“地官”下设有大司徒,主要负责灾害救济,消除饥饿贫困,即“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五曰舍禁,六曰去饥,七曰眚礼,八曰杀哀,九曰蕃乐,十曰多昏,十有一曰索鬼神,十有二曰除盗贼”。春秋战国时期,在周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相关制度,同时增加了“平籴、通籴制度”等措施,目的是保持物价稳定,但是此时的灾害救济只是“临荒开仓”,只是短期的救济行为。(2)养老敬老。春秋战国时期,增加了很多恤老的措施,如生活待遇方面、劳役、兵役等多领域对老年人予以照顾,值得称赞的一点是,国家会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老人提出不同的照顾政策,实行分级别的国家赡养方式。(3)保护妇孺。对保护妇孺举措的探索是先秦时期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的重要内容,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发,兵源十分重要,同时农业生产方面需要充足的劳动力,因此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将保护妇孺放在重要位置,实施相应的保护政策,其中力度比较大的是越国,越王勾践曾专门规定要善待妇孺、鼓励生育,当然最终目的是增值人口,恢复国力[4]。

2.两汉时期:初步发展阶段。汉王朝建立后,为恢复社会经济发展,尽快提高国家实力,汉朝初实行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仁治国,进一步促进了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的发展,同时社会救助思想和制度在继承原有的基础上,理论和实践均得到丰富和完善。(1)灾害救助。汉朝的灾害救助的更加程序化、制度化,汉朝政府高度重视灾害救助,设立了严格的查灾、报灾制度,减少灾害损失,使得受灾群众更快更好的得到救助。同时,在先秦储粮备荒的基础上确立了“平仓制度”;在筹资渠道上借助了社会有经济能力的人,即“捐输制度”,即有经济实力的人在受灾时期能够投入到社会救灾工作中,贡献人力、物力、财力等。(2)弱势群体保护。西汉吸取秦朝暴政亡国的教训,特别注意在整理国家时实行仁政,因秦暴政亡国而更加注重仁政。重视对鳏寡孤独、老幼病残等弱势人群实施保护和救助,在蠲免徭役、收取赋税等多方面均对弱势群体以特殊照顾。(3)民间宗族救助。随着宗族聚居的发展和扩充,贫困救济、抚恤幼孤、丧葬救助等宗族内部互助的民间慈善事业得到进步和发展,也为国家的各项救助减缓压力。

3.唐宋时期:成熟阶段。(1)仓廪制度。唐代吸取汉代“储粮备荒”的做法完善了“仓廪制度”,宋朝在此基础上添设常平仓、惠民仓、义仓、广惠仓等[5]。(2)悲田养病坊。悲田养病坊是中国古代以来第一个较为成熟的专门对鳏寡孤独、老弱病残以及其他贫困人口的慈善救助机构,唐代这类的机构很多,但是以悲田养病坊最为典型。宋代根据唐代经验先后设立福田院、居养院,专门收养乞丐、鳏寡孤独和残障人士。(3)婴幼儿救助。宋朝时期弃婴溺婴现象随着数量的增多和范围的扩大,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宋朝政府的高度重视,根据这些情况和国家实际设立了举子仓、慈幼局、慈幼庄和婴儿局等慈善机构,这些机构专门用来收养被遗弃的婴幼儿,减少溺婴现象。(4)贫困死者救助。宋朝不仅关注对生者的慈善救助,同时也关注一些生前贫困的死者,他们或者亲人因为贫困买不起棺木和其他殡葬设施,无法进行安葬,针对这一现象宋朝政府设立了官置公墓性质的漏泽园,解决相应的问题。(5)民间慈善。唐代,宗族救助很普遍;宋代,出现了族田、族产和族学等,为长期性的宗族救助提供了各项保障。同时,出现了“乡约”,即地缘性的救助,覆盖到水火、盗贼、疾病、死丧、孤弱、诬枉和贫困等,民间慈善得到较大发展。

4.明清时期:鼎盛阶段。(1)灾害预防救助制度。相较于唐宋时期,明清时期的仓廪制度更加完善,明朝的预备仓政、社仓、义仓及常平仓等制度,清朝形成了省会、州郡、乡村、市镇覆盖全面的备荒仓储体系。同时在救灾方面也日趋成熟和完善[6]。(2)老幼孤残救助。老幼孤残一直是社会上的主要弱势群体和救助对象,明清两代均官方设立了养济院、育婴堂等,覆盖范围不断扩大。(3)疾病与死亡救助。疾病和死亡一直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明清时期普遍设立了治疗疾病和安置贫困死者的惠民药局、栖流所和漏泽园。同时,官办的慈善机构加入了新的因素,建立了“官督商办”和“官督绅办”的新类型。(4)民间慈善。明清时期的民间慈善更加发展,民间慈善组织的数量、经费、人员、机构设立都有增加,赈灾济贫、修桥铺路、捐资办学等更加普遍,相应的影响也更加广泛[7]。

四、中国古代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的特征

1.政府主体、民间辅助。全面分析解读中国古代的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不难发现政府在其中起到主体的作用,民间慈善起到辅助性的作用,这与统治者的统治政策和保持社会安定有很大关系,民间慈善没有政府的支持很难发展和成体系。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到明清时期的官办慈善机构已经涉及了人的生老病死等多方面。

2.带有宗教色彩。中国古代的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受宗教影响较深,道教、佛教在中国古代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民间慈善,不管是宗族慈善还是宗教慈善起初都带着浓浓的宗教色彩,信奉宗教的教义,而且宗教组织的慈善一直贯穿中国古代始终[8]。

3.各自为政、缺少合作。中国古代慈善两大主体是官府和民间,虽然在中国古代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的发展过程中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两者都各自为政,缺少合作,没有形成资源的融合推动更好的发展,仅在明清时期出现“官督商办”和“官督绅办”的新类型,但是归根结底不是官府慈善和民间慈善的有效结合。

4.制度缺乏、监督缺失。任何制度或政策的落实都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监督体制和监督人员,否则会出现一些制度漏洞。中国古代的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从无到有到不断发展达到鼎盛,注重的仅仅是措施和制度本身,缺少与之相匹配的监督制度,这很可能造成在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救济资源挪为他用,发挥不出相应作用的情况。

参考文献

[1]陈良瑾.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9).

[2]彭柏林.论道家和道教的公益慈善伦理思想[J].云梦学刊,2014(35).

[3]林志刚.中国佛教慈善理论体系刍论[J].世界宗教文化,2012(5).

[4]徐大友.先秦慈善事业的倡导与实施[J].中原文化研究,2014(3).

[5]曾桂林.中国古代慈善事业史研究概述[J].文化学刊,2009(1).

[6]谢忠强.试论古代慈善事业的历史沿革[J].延边大学学报,2010(43).

[7]姚延玲.明清民间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5).

8.元代的社会慈善 篇八

元代是少数民族统治中原的时代。尽管从军事上说,宋代的文官制度极大地弱化了宋王朝的力量,最终导致朝代的更迭,但是从文化上来讲,在宋代,中国封建时期的文化已经发展到了巅峰,之后历朝都无出其右。相对来说,缺乏文化关怀的时代,对于慈善的兴趣也会少很多。所以,元代的慈善事业,比较宋代自然要逊色很多。不过,元代也承袭了前朝很多社会慈善事业,演绎出自己的特色。

元代的统治者入主中原,在建朝之初,很注意仿效汉族的各种制度,涉及社会慈善事业的举措也是如此。

元代沿袭过去的旧例,在全国各地设置常平仓,政府在丰年之时,低价收购粮食,以便灾年粮价飞涨的时候能够平价投入市场,平抑粮价。此外还有义仓,用于在饥荒之年赈济饥民。义仓设在“里社之间”,“如遇丰年各家验口数,每口留粟一斗;若无粟抵斗,存留杂色物斛以备。歉岁,就给各人自行食用”。这部分粮食是专门拨备的,按照规定,“官司并不拘检、借贷支动,经过军马不得强行取要”。此外,元代还实行了特殊的村社助耕济弱制度。当村社之中有人遇到病患、凶丧之事而不能按时耕种、收割之时,“仰令社众各备粮饭器具,并力耕种助治收刈,依时办集,无致荒废”。这是一种极特殊的济弱福利之制,也就是强制命令村社的成员共同帮助穷困之家。

元代官方的救荒赈济之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减少差税,比照《周官》里所说的“薄征”,称为“蠲免”;一种是救济性质的“赈贷”,比照《周官》里所说的“散利”,就是对于鳏寡孤独,或者灾年时期的民众,“给以米粟”。同时,还有所谓的“纳粟补官之令”,也就是富有的人,通过捐纳粟米来取得官职,而捐纳的粟米则直接作为赈济之用。

元代重视恤孤赡老。元世祖忽必烈在继位之初,接受了汉族大臣刘秉忠的建议,昭示天下,“鳏寡孤独废疾不能自存之人”,应该由官府“以粮赡之”。他诏谕各地设济众院之类的慈善机构,房屋和经费由官府提供,没有合适官屋的,则要及时新建,用来收留鳏寡孤独废疾之人。并且,元代还对政府的社会保障从法律上进行规定:“诸鳏寡孤独、老弱残疾、穷而无告者,于养济院收养。应收养而不收养,不应收养而收养者,罪其守宰,按治官常纠察之。”此后,元朝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对这些困难群体的收养救助制度,在各地设养济院,还详细规定了收养的标准和操作过程。

按照规定:“诸父母在,分财异居,父母困乏,不共子职,及同宗有服之亲,鳏寡孤独,老弱残疾,不能自存,寄食养济院,不行收养者,重议其罪。亲疾亦贫不能给者,许养济院收录。”在操作上,首先是由地方政府甄别拟收养对象的基本情况,然后造册登记,和应发放的粮食衣物等一起申报。最后经核查确认,才能进行收养。被收养者可以定期得到粮食、柴薪、衣服等基本生活物品,以及免费的医疗保障。而皇帝的赏赐也是养济院的经济来源。被收养人病故,也由官方负责安葬,费用取自朝廷收集的“赃罚钱”。为防止管理人员贪污救济粮钱,元世祖还曾特令“凡粮薪并敕公厅给散”,以便公众监督。

此外,由于元代常年征战,所以对于贫乏、老弱的军士及其家庭加以存恤,具体的措施有救济粮食、赐给金钱、减免差役等。如大德六年(1302年)五月,“给贫乏汉军地,及五丁者一顷,四丁者二顷,三丁者三顷,其孤寡者存恤六年”;对于特别贫困无人养济的阵亡军人家属子女,除依例存恤外,“官给衣粮”。

元代比较重视慈善医疗,当时全国都设有惠民药局。史书记载,早在窝阔台当政之初,在北方地区就仿照宋代的制度,设立了惠民药局,派专门的太医负责,并有政府的专门拨款。后来一直延续下来。惠民药局的运营是“官给钞本,月营子钱,以备药物,仍择良医主之,以疗贫民”。被称为是“深得《周官》设医师之美意”。当时各地惠民药局的本金都是由政府拨给,具体的金额根据各地的民众多少而拨付;药局的日常开销,由药局放贷或者经营所得的收入(即“子钱”)支出;惠民药局由政府选定“良医”主持,负责医疗的业务;同时设置“提领”,负责日常事务,所谓“掌收官钱,经营出息,市药修剂,以惠贫民”。总之,这可以说是一种政府设置的相对完善的社会慈善形式。

元代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当时在攻灭南宋前后,在人口稠密的江南地区,大量人口被掳掠到北方为奴。针对这一问题,元代还专门制定了一些保护妇女、儿童的法律。

上一篇:医院手术室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杜郎口中昌乐二中高效学习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