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课后体会(精选8篇)
1.《美术鉴赏》课后体会 篇一
美术鉴赏课走进大学校园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美术鉴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1、美术鉴赏有益于大学生灵魂的雕铸和人格的完善
艺术教育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人的全面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认为的那样,包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是一专多能的素质型发展。鉴于此,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已经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重视与关注。大学生美术鉴赏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大学生灵魂雕铸和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和培养审美能力
在美术鉴赏课上,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鉴赏优秀艺术作品,就会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这里不单单是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问题而是如何发展学生的价值取向问题。提高学生对美术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陶冶大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界
我们大家熟悉的徐悲鸿的作品《愚公移山》,他以中国的传统故事“愚公移山”为素材,重新创作的一件作品。整幅作品,画家用不多的人物,造成群体性的场面的景象。呼吁全国人民只有团结起来,共同奋斗,积小胜为大胜,才能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当我们看到这件作品时,无疑会受到教育,会使我们产生一种爱国主义情感。。因此,通过美术鉴赏对美和艺术增进理解,无疑对提高文化素质和思想境界,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4、帮助大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
通过鉴赏美术作品,可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如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荣景象。其中对各色人的生动描绘已成为人们认识宋代社会、服饰、风俗、技术、建筑、市场等的第一手资料。就是在这种鉴赏活动中,是美术作品为我们提供了种种与他人产生共鸣的经历与感受,能够以一种艺术的眼光和态度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并获得一种全新的洞察力。
5、美术鉴赏可以娱情怡神,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性
通过鉴赏不仅使人视觉愉悦、心情舒畅,更在于美术作品都是通过点、线、面、色彩、空间、肌理等形式组成,所以画面上的节奏感、韵律感会对人的视觉产生影响,进而使人产生联想。因而,当我们在鉴赏美术作品时,不管是遇见那些赏心悦目的写实作品,还是一些现代派艺术家的抽象作品,都会使我们获得一种喜悦与满足。认识世界。对美术作品鉴赏的过程中,也更能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热情与创造能力。
总之,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美术鉴赏课的开设,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美术鉴赏课的学习发展大学生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培养文明合格的下一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2.《美术鉴赏》课后体会 篇二
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 教师在诗歌鉴赏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关注度很高, 但是对课后的“研讨和练习”版块不太重视。 “研讨和练习”设置的初衷是协助教师的教学及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后习题设置时, 要考虑到学生、新课标要求和它的实践性等因素。 虽然题量不多, 可是包含了很多知识点, 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掌握和吸收情况。 下面就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和必修四, 结合新课标诗歌鉴赏要求, 对诗歌单元的课后习题的情况进行分析。
一、必修三和必修四的第二单元课后习题概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是学习唐代诗歌, 一共有四课, 共十五道的课后习题;必修四的第二单元是学习宋词, 四课有十四道课后习题。 为了便于学习和探究, 可以大致将其分成整体理解类、品读揣摩类、拓展延伸和写作训练四类。
由上表可知, 针对不同时代的古文诗歌鉴赏, 习题的设计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唐诗部分, 课后习题注重诗词句的品读揣摩;宋词部分, 课后习题注重整体理解感悟。 由习题设计看, 两册书都注重写作的训练, 这是对学生学习诗歌后应用能力的训练和考查。
二、课后习题对诗歌鉴赏的影响
新课标对古诗歌教学的要求是:“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 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丰富传统文化积累;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初步把握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 注意从不同角度何层面发现作品意蕴, 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也可以说, 在古诗歌学习中, 学生要做到知人论世, 析意象、品意境和悟情感及欣赏诗歌用字之妙。 所以, 必修三和必修四的课后习题的设置围绕新课标的要求, 重点放在诗词句的品读和整体理解感悟的鉴赏上, 并且也是适当拓展延伸, 从课外获得对诗人或者作品的重新体验。 最后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点运用于写作之中。 这样可以很好地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也可以更好地巩固学生还未消化的知识点, 将所学内容内化成自己的情感体验, 真正提高学生的古诗歌鉴赏能力。从必修三和必修四的第二单元的习题分析, 探讨课后习题设置的合理性和不足之处, 能发掘课后习题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促使教师和学生更关注和重视课后习题。
1.课后习题设计的合理性
首先, 从必修三和必修四的课后习题的分类来看, 有整体理解、品读揣摩、拓展延伸和写作训练, 这能很好地贴合新课标对古诗歌鉴赏的要求。以必修三为例。必修三单元导读部分要求学习本单元, 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 进入诗歌的情境, 感受古代社会的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 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 注意联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和不同的创作风格解读, 注意在朗读背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本单元的课后习题, 是根据导读部分的要求设置的。 如第四课《蜀道难》的课后习题:
“一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说说全诗为什么反复咏叹 ‘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这句话对诗意的转折和抒情的变化有什么作用。
二与李白同时代的诗评家殷璠称本诗 ‘奇之又奇’, 试以第一段为例, 说说诗人展开了哪些艺术想象, 奇在何处。
三这是一首乐府诗, 句式以七言为主, 杂以其他长短句, 参差错落, 如行云流水, 一气贯注。 试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并体会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
1.噫吁嚱, 危乎高哉!
2.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4.又问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
5.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6.朝避猛虎, 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 杀人如麻。
四唐代孟棨《本事诗》载:‘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 舍于逆旅, 贺监知章闻其名, 首访之, 既奇其姿, 复请所为文, 由是称誉光赫。 ’试发挥联想和想象, 改写成一则小故事。 ”
第一题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全诗的基本情感和理解诗人情怀, 体现了新课标诗歌鉴赏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符合导读部分的理解诗意基础上, 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第二题的问题模式在这一单元比较常见, 设置目的是引导学生由别人的体验或者体悟理解和感受整首诗。 借助一些诗评或者是诗词引导学生, 循循善诱, 引经据典。 让学生在别人的感悟中有新的情感体验。 第三题是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语法修辞的掌握, 此训练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文体, 感受诗歌的气势。 最后一题是先引用课外的一个小故事, 让学生对诗歌创作的背景有大概了解,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和想象写作能力。
第五课、 第六课和第七课都跟第四课的习题设置差不多。 导读中的“理解诗意”、“审美情趣”、“创作风格”和“感悟能力”等要求在习题设置中都体现出来了, 而且可以看出这些习题设置十分贴合新课标的要求。 紧扣上课学习的目标, 课后习题很好地配合教师的教学, 做到了协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 课后习题设置的合理性表现语言的委婉亲和。 以“试着”、“试发挥”、“你认为”、“你能……” 等言语表达形式, 让学生觉得你是在与他平等对话, 无勉强人之意。 学生在看完题目后, 可以尽最大努力或者能尝试性地思考这个问题。这可以让学生心理上先卸下部分压力, 减轻作业的心理负担。 有些学生本来就讨厌做作业, 问题的语言也是有艺术性的, 如果问得好, 就能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厌恶感。 如果课后习题的语言强硬, 没有亲和感, 不人性化, 那么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任务, 导致学生被动地解答, 对学生的思维的扩散和创新想法的产生有阻碍作用。
最后, 题目的适用性强, 有基础和提升题, 适合大部分学生, 涉及面广。如第四课《蜀道难》的课后习题, 这道四题课后习题, 由整体到局部, 再拓展, 由浅入深。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 这是可以接受的。
2.课后习题存在的问题
虽然课后习题设计在整体上是合理的, 但是它的设计及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从问题本身来说, 知识点的引申不够;从问题的设置来说, 与生活不够贴切;从教学实践来说, 课后习题利用率不高。
从问题本身来说, 知识点的引申不够。 纵观必修三和必修四的两个诗歌单元, 问题设置的高度没有超过课本, 设置题目的重点没能让学生从高于课本的角度学习, 只是掌握基本的文体知识和诗人的情感体验及自己的情感体悟, 没能跨越诗歌内容更好地领略诗歌魅力。 而且问题的提问语言过于宽泛, 过于冷漠, 思路过于固定、死板, 提升部分还需要以具体的指导性语言更好地引导学生。
在问题的设置上, 与生活不够贴切。 语文来源于生活。在学习过程中, 要发挥它的生活实用性。 诗人对诗歌的体会是来源于生活的。 在课后习题的问题设置上要引导学生回归生活, 在现实中找寻诗歌的情感体验或者启发新的人生感悟。 这是响应新课标要求的。 但是, 在这两个单元中, 并没有发现与生活紧密联系, 习题都是通过其他诗文或者是别人的点评让学生体验, 而不是从生活的角度启发学生。 如:必修四第七课的第二题, “二关于《醉花阴》有这样一个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 自愧弗逮, 务欲胜之, 一切谢客, 忘食忘寝三夜……这是易安作也。 请结合全词, 为这三句写一段赏析文字。 ”这是从诗人的相关背景故事对“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进行阐释分析。如果从生活的角度解释这三句的意境, 让学生体会李清照的情感, 这样印象就会更深刻, 更真实。 对于它所设计的《醉花阴》的故事, 其实不看也罢, 照样能解题, 似乎有点多余累赘了。 在设计题目时, 这是可以加以完善的。
从教学实践来说, 课后习题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利用率不高的现象。 一方面是教师对课后习题这部分的认识上的误差和作用上的忽视。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时间都花在了文章学习上, 而对课后习题解析部分, 他们一般都是布置学生当课后作业完成, 然后交上来。 极少会在课堂上点评学生的作业。 有的甚至直接在课上蜻蜓点水般点拨, 没有进行及时的讲解和知识巩固。 总体上看, 教师在课后习题部分花的时间最少。
学生对课后习题不是很在意。 在学生意识里, 觉得只要把课文掌握了, 作业就不用在意。 或者学生在完成过程中, 往往是敷衍了事, 并非用心思考和认真完成。 即使课后习题设计得再完美, 如果教学对象没有参与, 就很难发挥出真实作用。 从师生使用习题的情况来说, 不太理想, 师生都忽视课后习题的作用, 并没有引起重视。
课后习题的作用必须引以重视, 对课后习题的研究和利用更要更深层次地挖掘。 从生活的角度设计, 增添它的实用性。 叶圣陶说:“语文是为了应付生活之需, 语文不是外在于生活的, 而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发挥语文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 课后习题的设计也要紧紧跟着实用的脚步。
三、结语
在新课标改革下, 习题的数量有所缩减, 材料上有所删减。 但是, 在习题的人性化的前提下, 不能降低课后习题的质量。 从诗歌单元的习题分析看来, 课后习题的设置和使用情况还不是很理想。 在课后习题的研究这块, 还是不够完善和具体深入。 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解决和不断探讨。
对课后习题, 我们要合理有效地利用, 不能忽视它的影响。教师更要增加重视和利用。课后习题也是一种教学资源, 习题包含的信息量很多。教师不仅可以利用课后习题导入新课, 还可以从习题中看出教学的重难点, 揭示文章的写作主旨, 等等。 这对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可以利用课后习题指导学生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帮助学生巩固对知识的记忆, 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等等。 因此, 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后习题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其军.高中语文课后练习的有效利用[J].当代教研论丛, 2014.5.
[2]赵晓春.高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的处理初探[J].考试 (教研版) , 2008 (11) .
[3]吴红云.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后练习评价[J].福建论坛 (社科教育版) , 2008 (04) .
3.注重美术课堂评价与课后作品展评 篇三
而这样的美术作品评价对学生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这样的评价忽视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同时评价单一,影响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美术,让学生想象画一辆小汽车,有同学能认真观察画出了一辆标致的小轿车,有的则在图上临摹车形后加色彩,有个小朋友却想象画出水陆两用的有飞机翼的小汽车,也有画在小轿车顶盖上加个太阳能电池板的,后面这两位学生虽然画的形式线条不比前面的同学好,但我对他们的评价是最高的,因为是他们的想象力的发展、创造力扩展的体现。
我把他们的作品在课堂上展示,希望小朋友向他们学习,但也不能打击其他同学的积极性,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推荐心目中认为较好的作品上台展示,让学生说一说,这幅画好在哪里?你为什么推荐这幅画?还要给这个同学提一个什么建议?这样,大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创造的积极性,把他们各组改好的作品又在课堂上展示,课后,把这些作品在作品栏上展示,让孩子的荣誉感更加的强烈了。
教师扎实做好课堂的评价与课后的作品展示,是對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让学生体验了自己的价值。在课堂上的评价,教师要摆正心态,放弃权威,融入学生的思维世界。
一、课堂评价的方法与策略
新课程标准刚开始实施的时候,我以为在美术课上,多点表扬,多点鼓励就是对学生的评价,现在想来,这种评价只是表面化而已,并没有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作品的价值。通过长期的实践与观察,我逐步认识到课堂的评价到底是什么,也知道了评价在课堂中的重要地位。在新课程的引领下,我也发现只让学生跟着老师画,画得越像越好是错误的,以像不像来评价学生的作品也是不好的,会把全班学生都规范到和教师一个模样来。我尽量挖掘教材,引导学生用心设计,不要求与书上说的、老师画的一样,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制作出自己的作品,这时,教师应在课堂上创设一个展示作品的平台,让他们在众人眼光中展示自己的成功,为学生树立了自己的信心,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表扬。
教师要善于运用发展性的教学评价理念,提倡民主和宽容的评价,及时发现顽皮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批评和表扬,例如有个学生把同学进行漫画了,并把隐私部分也给勾画出来,让那女生哭笑不得。这时,老师应该及时进行批评,在肯定这个同学的绘画能力的同时,要严肃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肖像权和侮辱行为在法律上的意义,使学生能在健康的美术环境中成长。
二、让学生快乐参与
因为人不是在同一个工厂中生产出来的 ,有的学生天生对美术爱好、悟性高、有天赋,但也有学生则喜欢音乐、体育等,而对美术不感兴趣,他们的特长不同,这就要求美术教师通过教学的技巧,充分运用课堂的评价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例如我在教学做手工的时候,把要求完成的作品按几个等级的要求分配给不同的学生来完成。我先做了示范,让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以小组为单位,学生通过看、摸、想、说来进行评价,在此我提一个要求:“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这幅作品如何?”“你觉得有没有需要修改的?”让他们先在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小组选派代表汇报研究结果。通过了示范教学后,让学生根据老师不同的要求完成自己的作品,再要求各自完成的作品在小组中亮相,互相交流,加以修改,摆放在桌面供各组同学参观、评价。
这种及时的交流与互动,可以使差生得到了小组的帮助,分享到自己胜利的果实,同时也学到了他人的好方法,使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转化为创造性的思维。让学生能在宽松的环境中快乐的参与。
三、课后的作品展评
一堂美术课的时间是固定的,要完成美术课的教学时间是大大的不够,当学生的作品完成后,那是整堂课的评价阶段,我让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评价作品,自我推荐作品,上台展示作品,说说设计思路,教师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委婉提出不足的地方。我还制定了一个简单的评价要求:①作品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②自主选择合适的评价作品的方式。③自我推荐或评价他人作品,并能欣赏自己与他人。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推荐,在课后组织学生在展示栏展示作品,我还在全校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画展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4.美术鉴赏课的心得体会 篇四
我从事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已很多年了。课本也已换了很多不同版本,但是总的来说内容变化并不大。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依然处于被动状态,学生对于感兴趣的话题听的津津有味,不感兴趣的话题根本不听。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当今美术课堂中最迫切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的表达。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虽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善于思考,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对于同一作品很可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评价,又由于学生经验能力所限,看法也许是幼稚或不全面的,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
总之,要改变当前高中美术欣赏课的不良现状,美术教师就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善于挖掘学科中的人文因素,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和维持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地与教师一起遨游于璀璨的艺术海洋里,共同感受、探讨和欣赏,使美术欣赏课成为学生与教师共同感受美、领悟美的殿堂。
2009-2010年高一美术鉴赏教学反思
紧张繁忙的一学年过去了,我们在学校党支部和行政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工作条例》,圆满完成了学校艺术教育教学任务。
一、定期举行教研活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大胆探讨教学改革,对我们现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注重针对性、实用性,不断寻找改革措施,并且落实到实处,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素质。
二、从抓常规教学入手,向课的45分钟要质量。常规教学狠抓了教师的课前制定计划、备课、课前准备、课的基本形式、组织教法、讲解示范、运动量的合理安排,学生着装、课堂纪律。此项工作教研组统一部署,统一行动,互相督促检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成立了学生兴趣小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美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今在此作一番总结,以便择优汰劣,取长补短以待来年教学水平更上层楼。
、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美术鉴赏学校安排的课时(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才能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利用学科特点,和自身条件,组织部分学生参加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成果的喜人。如高中一年级部分学生的绘画造型能力大大提高,欣赏的眼光也提高到一个深层次。、本人一直兢兢业业,敬岗爱岗,把满腔热情倾注在三尺讲台上,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行工作。组织观念强,能遵纪守法,坚守工作岗位,一年来从来未旷工、迟到、早退现象,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每次都认真参加学校的例会学习。、在美术课教学中有的放矢,有重点有难点,注意美术课内容的调整,教学中注意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美术教学中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当地的美术资源,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美术教学中注意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昧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注意到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要按--%的课时比例补充乡土内容,以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通过美术欣赏课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高中美术鉴赏课的现状与反思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说过“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正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然而在长期的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教师创新意识不强,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大多高中美术教师在学院中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多,美术史论、教学理论等的掌握则比较薄弱,而对其它相关学科的了解也非常缺乏,因此在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论教材;此外,由于高中美术欣赏课开设时间不长,对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探索尚处于摸索阶段,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较少,因此,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较多,比较普遍的“一言堂”现象,就是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对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的结果。
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在当前仍然是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由于非统考科目,高中美术欣赏课自然也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因此有的课堂上,就出现学生做其它学科的作业或打瞌睡等的情况。
纵观以上种种现状,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面对现实,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挖掘学科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改变不良现状。
在美术鉴赏教学的过程中我思考一些对策。
教师首先要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的表达。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虽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善于思考,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对于同一作品很可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评价,又由于学生经验能力所限,看法也许是幼稚或不全面的,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
其次,教师要把自己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既要组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又要主动而坦诚的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此外,还应该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学生学习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他们可以从网络上查找到很多相关的学习资料,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去搜集资料,即可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在教学初期,教师应让学生对美术的范畴和功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使学生充分的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美术对自身素养、能力、心理乃至整个人生的重要影响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欣赏课的积极性。
在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象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的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其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藏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的崇尚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的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如在欣赏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时,教师先设问:“画中梅花与生活中的梅花有何不同?”然后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比较,初步认识到画中梅花的艺术特色,即只有一支横斜在画幅中间的梅花,作者用墨色画梅,画中还有题诗等。接着教师再用“画家为什么不用生活中所见的梅花的颜色,如红色、粉色来画呢?”、“画中的题诗与画中梅花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逐步领悟画家的创作意图,感受作者的胸怀和理想。继而再以“画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和理想呢?”引导学生联想元代的历史背景,最终使学生领悟作品所体现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
此外,好的艺术作品往往留有艺术遐想的空间,应当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的翅膀,自己去感受艺术的魅力。如在欣赏外国现代绘画夏加尔的《我和我的故乡》时,就可以让学生随着作品中景象展开丰富的联想,跟随自己的想象,去感受那带有童话色彩的宁静而又祥和的梦幻气息,去体验那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教师只需把作者的生平和经历稍加提示即可。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也是现代教育教学中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艺术手段。为了能更快更全面的让学生了解,采用多媒体技术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把世界大战影片片段、工业革命的成果等进行播放和展示,既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创设课堂情境,为接下来开展学生的自主欣赏奠定了基础,无形中也加强了美术与历史、政治等学科之间的联系。此外,人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恰当的引入音乐,可以起到调动情绪、丰富感受、创设氛围的作用。如在欣赏绘画作品《百老汇的爵士音乐》时,让学生欣赏一段爵士乐;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一边播放着古乐《高山流水》,一边会使人的视觉、听觉乃至整个身心都得到美的感受和体验,继而能帮助欣赏者对作品作出更准确的欣赏和评价。
总之,要改变当前高中美术欣赏课的不良现状,首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善于挖掘学科中的人文因素,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和维持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地与教师一起遨游于璀璨的艺术海洋里,共同感受、探讨和欣赏,使美术欣赏课成为学生与教师共同感受美、领悟美的殿堂。
体现学生主体的美术鉴赏教学
在高一年级美术教学中,运用感知、记忆、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比较、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意蕴的活动。它是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然而,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往往只有二、三名同学回答了问题,更多时候是教师指名回答或是越俎代疱。绝大多数学生只是洗耳恭听。为什么到了高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就越不愿回答问题呢?是学生没有答案吗?显然不是。是旧的“一言堂”、“满堂灌”、保姆式的教学方法,使他们习惯于坐享其成地听权威答案;是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使他们习惯了当“配角”。久而久之,美术鉴赏课上,教师就是一幅接一幅的从作品的来历讲到作者的奇闻趣事,最后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学生却神色漠然。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也时常思考这些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思考。
《高中美术新课程》总目标第一句就提出:“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在美术鉴赏模块课程标准中第一条就是通过“美术鉴赏”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我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把“主体教育”和实施新课程标准结合起来,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主体教育的基本精神。1.创设情境,激活学生主动参与。
创设课堂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鉴赏课的前提。在一个教学主题开始以后,教师要创设一个求知、探究的环境和氛围,激发起学生探求的愿望和热情,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作为美术鉴赏课通常情况每一主题都会在课前做一个多媒体课件。如在《楚王问鼎──商周青铜艺术》的导入中首先学生看到的是曾侯乙编钟,听到的是用曾侯乙编钟演奏的《楚商》,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本主题的文化情境,再由楚王问鼎的故事把学生引领到商周青铜艺术的教学中,并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衬以青铜古乐,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如在集体备课时一位教师在《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一课中,由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玉印导入,引出中国玉石文化,形式新颖,内容紧扣教学主题,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鉴赏课的情境创设要切题、新颖有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联,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后面的自主学习中去。
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探究。
新的课程标准,把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各学科课堂教学都应承担的任务,美术鉴赏课也不例外。所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是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的中介和桥梁。问题的提出可以是教师提出问题;也可以是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筛选和确定问题;或者由学生提出问题。如在《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一课,我提出了以下一系列问题:剪纸:研究一下剪纸的历史;剪纸如果按它的表现方式来分可以分成哪几类,并举出具体的图片例子;列举各地比较有名的剪纸及其剪纸艺人,并总结南北剪纸各有什么特色。皮影:皮影的起源发展与现状;皮影造型的艺术风格;皮影戏人物的角色造型设计。年画:什么是年画;年画的用途及艺术特色;江苏桃花坞年画的发展以及艺术特色。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主题,教师按照学生的自主选择进行分组编排,让学生在电子阅览室进行探究性学习。无论是哪种方式提出问题,都是为了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所以提出的问题应具备以下特征:问题要明确;问题要适度;问题宜小不宜大;问题宜具体不宜抽象。
3.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实施主体发展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生生互动是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生生互动主要是指小组内部、小组之间的学生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在合作学习过程的参与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达成学习的目标。如在《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的教学设计中,第一课时安排在电子阅览室进行,教师课前准备了相关的问题及资料的来源和查找方式。各组分别查找和搜集小组所选任务的学习资料,进行阅读和电子文本摘录;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民间美术某一类型中数幅作品,进行小组讨论评述,组内交流,将个人独立思考转化为小组共同认识成果,对作品中的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并提出问题,对作品中有疑问的地方做好记录。小组中每个组员都有明确的分工,通过组内合作和帮助,提高学习的效率。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分工、交流、生生互动,发挥各自的特长,互相帮助和启发。第二课时进行组际交流,交流各小组的学习成果。汇报的学生代表小组,学生和教师共同分享小组成果,并解决小组对作品的疑问。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能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为现代美术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把现代美术教学建立在更加广阔的交流之中,这对减轻师生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合作精神,增进教学的效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合作学习的实施,应注意以下策略:树立新型的课堂教学交往观;变革座位的排列方式;正确进行分组;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合作学习;与其他教学形式有效配合。
4.全员参与,引导学生体验内涵。
新课程理念注重“人”本位,注重每个学生的参与和每个学生的发展,全员参与就成了它的重要特征。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去,亲历探究过程。美术鉴赏教学主要是欣赏作品,对作品内涵的体验,但并不是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动动手,或临摹作品,或进行创作,这样更有利于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打破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美术鉴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并不是孤立的,欣赏教学始终贯穿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他们的关系是互为作用的,学生有了美术的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俗话说:“眼高才能手高。”只有让学生亲自尝试美术的创作,才能更好地了解作品中的优点和美的因素,从中获得美的体验。例如在《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很想动手做一做,这时不妨让学生动手剪几幅窗花,或亲自创作几个小阿福,或照着年画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一下。
在组织学生亲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参与的广泛性;活动的指导性;组织的有效性;形式的多样性;过程的开放性。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自行探究创设必要的条件和提供必要的方法。新课程理念强调“启”和“导”。学生经过了探究过程,必然要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归纳、推理、演绎的提升过程。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对过程的体验,运用谈话、提问、研讨等方法,指导学生得出问题的结论。这里强调的是指导,绝不是各种形式的灌输。这就要说到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定位。教师应该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和创造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和服务者。在指导的过程中要做到到位不越位,指导不指定,参谋不代替。5.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新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进行多元评价、主体评价和发展评价,关注和尊重学生的差异,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审美个性,充分肯定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敦煌莫高窟第112窟壁画中的反弹琵琶画像时,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造型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运用美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关注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是“为了一切学生”在教学中的体现。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亲近学生,了解学生,从学生的视角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体现学生主体的美术鉴赏课,教师精讲、点拨、评价所占时间一般是一节课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主动参与,如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尝试体验等。主体的主动积极作用在认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样的美术鉴赏课能够满足学生表现、参与、交往、合作的欲望,充分体现美术鉴赏教学的“主体教育”理念。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当老师”的教学方式
2004年秋季,普通高中新课程率先在广东、山东、宁夏、海南四省实施。随后,江苏省于2005年实施高中新课程。2006年,福建、浙江等东部省份也进入高中新课程。高中新课程实施之后,美术学科由原来单一的欣赏教学拓展到9个系列内容,其中,作为必选课程的 “美术鉴赏”模块教学,也有别于以往的“美术欣赏”。以往的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只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基本的介绍,比如作品的风格、流派,画家的生平、奇闻轶事等,也有教师对绘画作品的形式加以分析,但在实际教学中却鲜有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感知、经验来评论美术作品的。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试验稿)》对“美术鉴赏”是这样定义的:“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①要让学生真正经历“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的思维过程,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欣赏教学模式。新课程的“美术鉴赏”要求教师重视新型教学方式的研究,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学生当老师”就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将以往单一的“注入式”教学行为变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欣赏的综合性教学活动,从而使“美术鉴赏”的课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一、“学生当老师”教学方式的理论依据
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学生当老师”教学方式符合新课程提倡的先进教育观念。“当代的教育观念中提倡教学法的多样性和贴切性。为了成功,所有的学生都应该通过各种各样适宜于他们所追求的目标和个人性格的方法和情势来学习。”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③“学生当老师”的教学方式体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它有利于学生在新的知识领域里自主探究,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当老师”教学方式也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高中生正处于青年的初期,在心理和生理上比初中生更趋成熟。他们精力充沛,求知欲强烈,记忆清晰。其智力特点主要表现在观察能力不断增强,注意力较稳定而持久,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急剧转化,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对环境具有较高的评判意识。他们对“保姆式”呆板的教学方法不感兴趣,渴望自己的思想能获得知识性的支持。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高中生的心智发展水平,教师有必要探索、整理出一套更切合高中生心智特点的教学方法,即在系统地传授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方法。正如美国著名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Viktor Lowenfeid)所言:“高中的教学单元要想有效的话,必须是基于成长中之青年的需要;最重要的是,必须为青年提供表现其理念或感情的机会,他必须接受提示与鼓励来实验材料和艺术媒介,且为自己的‘探险’和发现而奋斗,而不是追求教师强加的完满性。”④
二、“学生当老师”教学方式的基本特点及实施过程中教师职能的转变
“学生当老师”教学方式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自主、合作、探究、欣赏”。这种教学方式的具体形式是:
1.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美术水平、美术能力或兴趣爱好,三至五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研究不同的课题,让学生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自主探究、交流沟通、合作发展。
2.课堂上,由课题组的学生作为教师走上讲台给其他同学上课,讲授他们研究的成果。每节课变换不同的课题和授课者(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提高自我表达能力、张扬个性。
3.在课题组的学生作为老师授课的基础上,营造讨论、沟通、质疑的氛围,让坐在下面的其他同学大胆地挑战授课者(朝夕相处的同学而非带着专业权威色彩的老师),坦率地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4.在“自主、合作、探究、体验、欣赏”的学习活动中,完成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获得充分的审美享受。要有效地实施这样一个充满活力、充满灵气的新型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职能必须随之转变。摆在老师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课堂交给了学生,我们教师做什么呢?课堂教学是在教师一定程度的控制下,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有意识地、自觉地进行的活动。在“学生当老师”的教学方式中,我们切不可因为学生走向讲台而忽视了教师的重要作用。教师由课堂教学的主讲人变成了课前的指导者、课中的助教者和课后的评价者,可以说,教师的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多样了,教师工作的挑战性也增强了。就像美国课程专家多尔(William E.Doll,Jr.)所描述的:“在对话和反思的框架中,教师不再是知识权威的代言人,而是探索过程中的参与者与协调者。为了使对话保持继续、使探索不断延续下去,探索过程中隐喻的、描述的、诠释的方式取代了逻辑的、分析的、科学的思想方式,而且这种转变可以使我们‘看到我们没有看到的’而不是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我们已经看到的’”⑤。
在“学生当老师”的教学方式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一个随时可能出现各种变化的课堂,要在这种复杂情境中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教学智慧。首先,教师应深入了解课程开发的特点,随时优化课程结构,熟悉与掌控课程自组过程中的可能情况、突变情况;其二,教师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过程中起积极作用,促使其向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方向发展;其三,教师要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对突变情况应采取有效的应变措施;其四,为了保证教学过程的高效,教师还须经常反思,并促进学生积极地自主反思,积极与文本对话,创造出更多灵感。
三、“学生当老师”教学方式实施过程中教师工作的具体操作
“学生当老师”教学方式的实施过程中,如果教师对学生疏于指导或者指导不到位,对课堂教学中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缺乏敏锐的洞察力,而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导致课堂教学秩序失控,授课学生知识讲解不到位,听课学生随意发表意见而影响授课质量,那么其效果肯定会比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还糟糕。因此,实施“学生当老师”教学方式的教师必须在课前准备、课堂指导、课后评价与反思方面多花精力,下足功夫,才能促进该教学方式的良性发展。在“学生当老师”教学方式中教师的指导工作,大致可以参照以下流程进行操作:
1.课前准备 ⑴教材整合
新课程实施之后,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由以往单一版本变为多种不同版本并存。不同版本的高中美术鉴赏教材具有各自的优势,教师可以依托本校所使用的教材,兼收并蓄其他教材的优点为我所用。除创造性地使用美术教科书外,教师还可根据学情、校情对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的选择与利用。在教材整合过程中应打破以历史学科为中心和以西方艺术发展为中心、帝王文人艺术为中心的欣赏习惯,而以“①个人审美能力的聚集和提高;⑵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③多元文化的解读和交流”为目的。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还应重视对地方资源的开发,拓展美术课堂教学的视野。地方性的美术教学资源是当地人们长期生活积累的产物,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立足于本土,适应本土民间民俗的习惯,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本地学生对地方资源了解相对要深刻一些、更便于接受。因此,教师在执行国家教材的同时,也应努力发掘地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并以单元教学、课时教学的形式,或者是在课时教学的导入、重难点突破等相关环节将地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对地方文化的理解、认同与归属感,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⑵指导学生
课前指导学生主要包括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备课指导、学生课件制作指导三部分。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指导,主要指教师在深入了解学生各项潜能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美术水平、美术能力或兴趣爱好,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适当的分工。其组员的分工大致可根据资料搜集、教案的撰写、课件的制作、上课主讲等不同任务来进行。可以是每人负责一个项目,也可以是两人或多人交叉承担不同项目。如厦门市禾山中学李荣富老师在指导学生准备人美版教材第6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一课时,是这样分工的:学生1是该学习小组的组长,同时担任上课主讲人;教学方案的编写由学生2和学生3承担;课件的制作由学生2和学生4承担;学生3和学生4另外还担任课堂教学中导入部分与结尾部分预设的书画拍卖活动的拍卖者与竞拍者。教师在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既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也充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指导学生备课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教师需要针对如何备课以及美术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并作适当的示范与讲解。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更要关注学生备课过程中资料的搜集与运用,以及学生良好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还应认清“学生当老师”与教师主讲之间的区别,切不可苛求当“老师”的学生与教师本身上课一样全面而深入。担任“老师”的学生可自主选择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议题,并且围绕议题查找相关文献、上网查寻资料,如果是涉及地方资源、社会议题的,还可采取观察、访谈、摄影、录音、笔录等方式进行资料收集,为课堂教学做好前期准备。在学生备课过程中,要求他们能较准确地使用美术术语,凭自己的观点和视角,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艺术流派或艺术现象,并适当穿插相应的背景知识。在指导学生制作课件时,除了对学生适当进行技术指导外,还应让学生明确美术教学课件应注意知识性、科学性、技术性、趣味性的统一。2.课堂指导
学生上课时间一般可控制在35分钟左右,留下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教师对学生上课未涉及的知识作进一步的补充,或者也可由其他同学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课堂指导部分,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随时注意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及时帮助授课学生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还必须关注学生在知识传递过程中深度、广度与准确性的把握,让课堂教学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得到新知的了解与延伸,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如厦门市乐安中学陈慧真老师在人美版第16课《中国民间美术》一课中的课堂指导就有可借鉴之处。当授课学生展示桃花坞年画 时,由于该作品风格与平时同学们在精品店里所看到的日本工艺品的风格比较接近,所以就有同学脱口而出:“桃花坞年画很像日本工艺品的风格!”陈老师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很好的议题,于是在学生授课结束之后,及时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是日本的工艺品象我们民间艺术的风格还是桃花坞年画像日本工艺品的风格?”通过讨论,不仅使学生对产生于明代,鼎盛于清朝雍正、乾隆年间的桃花坞年画的发展历史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而且引导了学生辨证地看待民间美术,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之上升为自觉保护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使命感。另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当老师”这样一个新型的教学方式,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
课堂教学评议部分,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对学生评议的多主体评价,尤其应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提供给学生的自我评价表格,应综合考虑知识的获取、合作学习的配合情况、课堂教学的表现状况,以及课件制作的水平。总之,评价要围绕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进行。3.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包括学生反思与教师反思两部分。
在课堂指导中,我们谈到了课堂教学评议,而我们这里所指的“学生反思”有别于课堂教学评议,课堂教学评议注重对学习方法的引导,采取了便于操作的表格形式。而这里所指的反思,是指学生对当“老师”以及参与“学生当老师”教学活动的感想和体会,一般可采取短文的形式。如“记第一次《美术鉴赏》课的执教”,或以第三者的身份,评议其他同学执教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堂课。
在“学生当老师”教学方式中,教师的反思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前指导学生、课堂助教过程中需要反思这样一些问题:⑴小组合作学习的安排是否兼顾了学生的不同特长与全面发展?⑵在备课指导过程中,是否能采取有效的办法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如何指导学生把握课堂教学的重难点?⑶学生上课时教学内容的深度是否超越了他们的承受能力?⑷当学生资料搜集遇到困难时,是否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方法与途径?⑸是否能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资源,重新建构或解构,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
通过反思,促进课程不平衡产生的同时限制这种不平衡——不让它变成不可控制的破坏(甚至毁灭),保证下一步向更高水平发展。
除了过程性即时反思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后对课前准备、课堂指导的一些具体做法进行反思与改进。课后反思一般可采取即时性撰写课后反思、撰写教学案例或者邀请同行参与听课、评课的方式进行。
四、结语
5.高中音乐鉴赏课后教学反思 篇五
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内容大部分跟我们的生活及我们一些历史挂钩的,并且每一首歌曲都有自己表达的内在涵意,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知道这个道理,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定要让学生懂得历史,懂得每首歌曲的故事背景和表达的意义,不能只让学生唱会歌曲就算交任务了。
如何在欣赏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音乐欣赏的兴趣,其中最有效的放飞是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愉快的音乐情境,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最简单、通俗、艺术化的语言叙述是我们在音乐欣赏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在欣赏课中,我们还可以运用引导法,把学生引入我们创设的情境中,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图片的引导、讲述音乐背景,把学生带入音乐的海洋里,跟着旋律作画,还可以让学带着问题去听音乐,这样也可以引起他们的主意力。
6.《美术鉴赏》课后体会 篇六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电影具有“窗户”功能,尤其是()类电影。1.0 分 A、幻想风格 B、喜剧风格 C、惊悚风格 D、现实风格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认为“电影艺术的基础是蒙太奇”的苏联导演是()。1.0 分 A、维尔托夫 B、库里肖夫 C、普多夫金 D、爱森斯坦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电影在数字化与高科技阶段的代表导演是()。1.0 分 A、巴赞 B、卡梅隆 C、王尔德 D、汉德逊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现代主义电影美学的范畴包括先锋电影、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法国新浪潮电影和()等。1.0 分 A、美国类型电影 B、纪实电影 C、无厘头电影 D、欧洲艺术电影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下列电影中,不是改编自小说的是()。1.0 分 A、《一个都不能少》 B、《芙蓉镇》 C、《红高粱》 D、《国王的演讲》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下列关于电影《狗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0 分 A、它深刻地反思了自由的内涵。B、它采用了一种极端的戏剧化舞台布景。C、电影中有很多絮絮叨叨的对话。D、从它不是很商业化的电影,具有实验性。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7贾樟柯电影对声音运用的独特性体现在()。1.0 分 A、以冷峻、阴森的音乐风格为主 B、采用现实镜头里或外实际发出来的声音 C、用后期配音替代现场采集的声音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8《战舰波将金号》的敖德萨阶梯片段中表现出()的冲突。1.0 分 A、向上和向下的力 B、向外和向内的力 C、向前和向后的力 D、向左和向右的力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9下列关于电影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说法不正确的是()。1.0 分 A、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影是宣传工具 B、中国第四导演把电影论证成为艺术 C、中国第五代导演把电影彻底市场化 D、现在电影是文化创意产业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0意大利现实主义风格的电影作品不包括()。1.0 分 A、《偷自行车的人》 B、《罗马11点》 C、《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D、《小鞋子》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1巴赞认为()的新现实主义电影是一种人道主义。1.0 分 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意大利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2下列对电影《黄土地》的评析,正确的是()。1.0 分 A、这是一部节奏很慢的电影。B、这是一部对声音比较吝啬的电影。C、这是一部视觉感非常浓烈的电影。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3认为“不是艺术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的是()。1.0 分 A、巴赞 B、王尔德 C、汉德逊 D、让米特里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4下列选项中,不可以作为电影造型语言的是()。1.0 分 A、画面构图 B、剧本 C、色彩 D、音响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5下列电影中,不是中国第六代导演纪实风格电影的是()。1.0 分 A、《小武》 B、《邻居》 C、《疯狂英语》 D、《北京的风很大》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6下列电影中,改变自散文的是()。1.0 分 A、《乱世佳人》 B、《黄土地》 C、《妻妾成群》 D、《卧虎藏龙》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7下列关于“电影作者论”,说法不正确的是()。1.0 分 A、它跟欧洲艺术电影的传统密切相关 B、巴赞、特吕弗提倡这一观点 C、它认为电影创作中最重要的角色是导演 D、这一观点在美国好莱坞得以发扬和壮大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8下列关于电影《建国大业》的评析,不正确的是()。1.0 分 A、它采用了历史偶像化的手法 B、故事情节不连贯,历史PPT化 C、呈现了比较开放的历史观 D、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悬念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9后现代主义的诞生时间是()。1.0 分 A、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B、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0电影的意识形态文化是指某个社会阶层通过电影叙述的方式来表达()。1.0 分 A、利益需求 B、政治观点 C、价值观念 D、理想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1下列影视剧中,不属于大众文化潮流的作品是()。1.0 分 A、《雍正王朝》 B、《渴望》 C、《编辑部的故事》 D、《刘罗锅》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2()认为长镜头和蒙太奇之间没有美学上的对立。1.0 分 A、巴赞 B、王尔德 C、汉德逊 D、让米特里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3电影被叫做“第七艺术”,是因为它的出现与()密切相关。1.0 分 A、社会文明 B、意识形态 C、科学技术 D、人们接受程度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4下列电影中不属于青年、边缘意识形态的是()。1.0 分 A、《周末情人》 B、《爱情麻辣烫》 C、《长大成人》 D、《非常夏日》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5下列电影中,不是姜文充满个人风格性作品的是()。1.0 分 A、《阳光灿烂的日子》 B、《太阳照常升起》 C、《有话好好说》 D、《让子弹飞》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6标志着数字技术介入电影艺术的电影是()。1.0 分 A、《泰坦尼克》 B、《阿凡达》 C、《星球大战》 D、《侏罗纪公园》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7下列电影中,表现出美国精神得益于英国文化的传统,但又在美国重组新生的是()。1.0 分 A、《乱世佳人》 B、《阿甘正传》 C、《公民凯恩》 D、《淘金记》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8电影语言范式确立的第二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是()。1.0 分 A、卢米埃尔 B、鲍特 C、梅里爱 D、格里菲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9下列电影中属于“现代主义电影的美国化”的是()。1.0 分 A、《雌雄大盗》 B、《穆赫兰道》 C、《飞跃疯人院》 D、《低俗小说》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0张艺谋的电影中被称为“小品风格”的是()。1.0 分 A、《英雄》 B、《大红灯笼高高挂》 C、《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D、《有话好好说》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1下列哪部电影的内容中,隐喻过教会控制电影的这段历史?()1.0 分 A、《雨中曲》 B、《红色沙漠》 C、《艺术家》 D、《天堂电影院》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2下列文化特征中,不是后现代主义电影的是()。1.0 分 A、反传统 B、反平面化 C、反文化 D、反深度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3下列主张,不属于中国80年代新纪录电影运动中第四代导演倡导的是()。1.0 分 A、电影语言现代化 B、电影要反映现实本身 C、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 D、长镜头理论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4电影()之后,张艺谋的电影风格就逐渐向主流官方、大众文化靠近了。1.0 分 A、《大红灯笼高高挂》 B、《活着》 C、《有话好好说》 D、《秋菊打官司》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5下列各选项中,电视和电影最大的区别是()。1.0 分 A、目标受众 B、媒介特征 C、传播内容 D、制作者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6下列关于中国第五代导演的电影题材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0 分 A、弘扬少数民族强悍的盛敏丽,反思黄土地的僵化。B、偏重农村,中华文化的发源地。C、展现小人物闪了、美好的一面。D、蕴含尖锐的文化反思和批判意向。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7电影《有话好好说》中,导演张艺谋表达的价值观趋向是偏重()。1.0 分 A、市民意识形态 B、主流意识形态 C、精英意识形态 D、边缘意识形态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38《战舰波将金号》的导演是()。1.0 分 A、普多夫金 B、爱森斯坦 C、维尔托夫 D、库里肖夫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9以下哪一部电影属于纪实感很强的电影?()1.0 分 A、《杜拉拉升职记》 B、《英雄》 C、《三峡好人》 D、《小时代》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0下列关于视觉文化和印刷文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0 分 A、印刷文化是理性文化。B、如今,视觉文化已重新崛起。C、现在占主导地位的是视觉文化,印刷文化很快就会消失。D、历史上印刷文化曾压抑过视觉文化。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1电影《公民凯恩》被叫做“好莱坞电影的另类”是因为它是一种()电影。1.0 分 A、舞台剧化 B、音乐剧化 C、小说化 D、诗化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2下列关于电影表演里的后现代,说法不正确的是()。1.0 分 A、布莱希特表演体系属于后现代 B、它要求生活和表演很接近C、周星驰版的《西游记》属于这个风格 D、它主张让观众意识到这是表演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3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长大成人的标志是()。1.0 分 A、被小群体丢弃,友情割断 B、单相思的爱情失败 C、成为小群体的领导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44下列关于电影《摇尾狗》说法不正确的是()。1.0 分 A、这是一部美国电影 B、影片采用了纪实的表现方式 C、影片反思了影像与现实间的关系 D、影片内容是总统如何利用影像的力量影响公众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5电影《黄土地》展开的是对()的反思。1.0 分 A、社会阶级矛盾 B、中国传统文化 C、小农经济模式 D、政治体系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6中国电影中,最早具有类型电影特点的是()。1.0 分 A、陈凯歌民族电影 B、冯式贺岁电影 C、张艺谋农民电影 D、王家卫文艺电影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7香港导演王家卫的电影体现了一种()的追求。1.0 分 A、写实性美学 B、写意性美学 C、全球国际性美学 D、香港美学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8根据麦克卢汉“一切媒介都是人体延伸”说,电影是人类()的延伸。1.0 分 A、视觉 B、听觉 C、想象 D、触觉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9 下列电影中属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是()。1.0 分 A、《建国大业》 B、《孩子王》 C、《黄土地》 D、《一个和八个》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50第一部可考的有声电影是()。1.0 分 A、《浮华世界》 B、《绝世歌王》 C、《红色沙漠》 D、《谁陷害了兔子罗杰》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二、判断题(题数:50,共 50.0 分)
1电影《精神病患者》《黑天鹅》都是面向人的心理世界,表现变态、扭曲,甚至变态的心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现代主义电影是一种关注内心,关注自我如何寻找到完整性的电影。()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大众文化时代,电影的文化认同功能,以美育代宗教的功能越来越弱。()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相对主流意识形态来说,穿越剧的时空观是一种反线性的历史发展观。()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5电影《艺术家》用黑白无声片的形式展现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这段历史。()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6贾樟柯的电影主要瞄向大城市里的小人物在时代变化中的选择和担当。()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7巴赞所强调的时间连续性是指使用景深镜头。()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8所谓的“意识形态电影批评”方法是指去分析电影代表哪个社会阶层的利益。()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9类型电影是在观众与演员普遍认同和默契认同的基础上建立的。()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0电影《集结号》《唐山大地震》体现出个人跟国家在某些影像中达成和解统一的趋势。()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1电影《英雄》中色彩成为一种非常有机的造型语言,主色调是红色和蓝色。()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2英国电影《红菱艳》通过隐喻表达了艺术的宗教激情。()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3反类型电影借用了类型电影的某些要素,然后进行一种叠合。()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4与社交网络化传播相比,电影是已经初步被古典化了的一种媒介。()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5《战舰波将金号》中的高潮设定符合黄金分割率。()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6中国五四以后确立的知识分子精英、文化传统的语境中向来不喜欢大众文化。()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7导演风格六要素中的“画面”包括构图、照明、摄像机移动等。()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8大众文化的娱乐功能不是与生俱来的。()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9一般来说,戏剧表演更本色化一点,电影表演演技性更强。()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0伊朗新电影是指70年代的纪实电影。()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1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非常适合于分析类型电影。()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2巴赞关于“桥、石头、小河”的比喻中,认为新现实主义导演要去发现现实生活中本身存在的戏剧性。()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3王家卫的很多电影,如《重庆森林》《花样年华》等的诗性特点非常强烈。()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4具有精英意识的电影,往往是把原型和神话掩盖在复杂的细节表面之下。()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5电影所代表的形象思维,它与逻辑思维相互对立和互补,因此一般形象思维好的人逻辑思维则比较差。()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6某种角度上,贾樟柯的电影具有社会活化石的作用。()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7电影《正午》的特点是情节发展的时间跟影片放映的时间基本一致。()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8电影是通过视觉自留原理产生的。()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9一般散文化、哲理化风格的电影里都没有戏剧性。()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0关于卡努杜将电影称作“第七艺术”,说明他已经认识到电影是“综合的”这一本性。()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1法国电影新浪潮的贡献之一是表现了人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人的潜意识的流动。()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2现代主义电影影响风格上迷茫、飘忽,把潜意识、梦幻影像化。()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3电影语言的发展史,就是有成就的导演不断探索新的电影语言表达方式。()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4电影《有话好好说》结尾存在“角色反转”,即市民身份和知识分子身份的转换。()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5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奇观化”法则指电影要表现出现实生活当中难得一见的东西。()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6《战舰波将金号》所展现的是一种体现直线、曲线的现代美感。()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7电影《西蒙妮》讲述了一个导演通过电脑技术虚拟出了一位完美男主角的故事。()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8电影《党同伐异》早在100年之前就交替讲述了四个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国家的故事。()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9很多美国电影所隐含的国家意识形态是美国是最好的,是全世界的救星和警察。()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0伊朗新电影简单朴素,对象多是儿童和女性,采用重复策略。()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1 法国表现主义电影在电影语言方面革新,用大量心理化语言,通过电影手段表现心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2好莱坞风格电影注重打斗、夸张、冲突、对立,其实渊源于梅里爱的戏剧化电影。()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3在现代主义的作品当中,“寻找自我”是一个永恒的母题。()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4电影《天生杀人狂》的主题有对大众媒体的批评,甚至有对国家机器的批评和讽刺。()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5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电影满足了人们窥视欲的本能。()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6电影《巫山云雨》的镜头不是纯粹的纪实,它具有很强的表意性。()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7电影像镜子,是因为我们把电影里的人生和自己进行比较。()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8所谓的数字化是指信息领域向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全面推进过程。()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9先锋电影是要用一种极简的、夸张的、抽象的、风格化的电影语言表现一些深刻的东西。()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50“库里肖夫效应”是指不同的镜头剪辑,达成不同的观众反应。()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课后作业 1 电影具有“窗户”功能,尤其是()类电影。A、幻想风格 B、喜剧风格 C、惊悚风格 D、现实风格 我的答案:D 2 以下哪一部电影属于纪实感很强的电影?()A、《杜拉拉升职记》 B、《英雄》 C、《三峡好人》 D、《小时代》 我的答案:C 3 电影就是我们的生活,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的答案:√ 4 某种角度上,贾樟柯的电影具有社会活化石的作用。()我的答案:√
下列关于电影《摇尾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是一部美国电影 B、影片采用了纪实的表现方式 C、影片反思了影像与现实间的关系
D、影片内容是总统如何利用影像的力量影响公众
我的答案:B 2 下列关于电影与现实关系的说法中,不属于理论家波德里亚观点的是()。
A、影像是现实的反映 B、影像掩盖和篡改现实 C、影像掩盖真实的不在场
D、影像以符号的形式包围着现实
我的答案:D 3 电影像镜子,是因为我们把电影里的人生和自己进行比较。()我的答案:√ 4 电影《西蒙妮》讲述了一个导演通过电脑技术虚拟出了一位完美男主角的故事。()我的答案:×
电影就是我们的生活已完成 1 根据麦克卢汉“一切媒介都是人体延伸”说,电影是人类()的延伸。
A、视觉 B、听觉 C、想象
D、触觉
我的答案:C 2 电影具有艺术的特质,但不完全是艺术的产物,它还受技术、市场规律等影响。()我的答案:√ 3 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奇观化”法则指电影要表现出现实生活当中难得一见的东西。()我的答案:√ 4 电影所代表的形象思维,它与逻辑思维相互对立和互补,因此一般形象思维好的人逻辑思维则比较差。()我的答案:× 1 电影中不属于文学性的是()。 A、人物关系设计 B、对话设计 C、舞蹈设计
D、故事设计
我的答案:C 2 关于“摄影机如自来水”这句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电影理论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句话。B、由法国电影理论家阿斯特吕克提出。
C、这句话主要是强调摄影师对电影创作的重要性。
D、意思是运用摄影机语言漂亮流畅地表达思想,叙述故事。
我的答案:C 3 库勒的“游戏冲动说”中,能够缓和感性、理性冲动间矛盾的“游戏”是指()。
A、艺术创造 B、辩证思维 C、社会交往
D、阅读和体验
我的答案:A 4 面对如今的电影,我们要反思、批判()。
A、电影的平面化、单面化问题 B、媒体的强势话语霸权 C、意识形态欺骗性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5 当电影()的时候,电影才开始看成是艺术的。
A、具有戏剧性 B、成为全方位的欣赏 C、被社会大众接受 D、有自己的语言方式 我的答案:D 6 王家卫的很多电影,如《重庆森林》《花样年华》等的诗性特点非常强烈。()我的答案:√
电影是“第七艺术”已完成 1 下列关于电影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影是宣传工具 B、中国第四导演把电影论证成为艺术 C、中国第五代导演把电影彻底市场化
D、现在电影是文化创意产业
我的答案:C 2 在卡努杜关于电影是“第七艺术”一说中,所谓的三种时间艺术是()。
A、音乐、诗歌、绘画 B、音乐、文学、戏剧 C、音乐、诗歌、舞蹈
D、文学、戏剧、音乐
我的答案:C 3 下列各选项中,电视和电影最大的区别是()。
A、目标受众 B、媒介特征 C、传播内容
D、制作者
我的答案:B 4 电影被叫做“第七艺术”,是因为它的出现与()密切相关。
A、社会文明 B、意识形态 C、科学技术
D、人们接受程度
我的答案:C 5 下列关于电影诞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影诞生于1885年。
B、以第一部电影放映的日子为准。
C、所有艺术形式中,只有电影的诞生时间可以考证。
D、电影的发明者是卢米埃尔兄弟。
我的答案:A 6 如果说电视是“第八艺术”,它的诞生标志是美国NBC广播电台第一次远距离发送图像,且被成功接收。()我的答案:× 7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电影满足了人们窥视欲的本能。()我的答案:√ 8 关于卡努杜将电影称作“第七艺术”,说明他已经认识到电影是“综合的”这一本性。()
我的答案:√
电影艺术的成因及要素已完成 1 电影艺术将西方经典美术难于表现的()表现了出来。
A、情境 B、情绪 C、时间
D、视野
我的答案:C 2 下列不属于卓别林作品的是()
A、《淘金记》 B、《城市之光》 C、《爱德华大夫》
D、《摩登时代》
我的答案:C 3 下列电影中不是希区柯克作品的是()。
A、《39级台阶》 B、《蝴蝶梦》 C、《后窗》
D、《夺魂岛》
我的答案:C 4 下列关于希区柯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他是一名电影摄影师。B、他被称为悬念大师。
C、他受弗洛伊德影响,其电影里有很多精神分析因素。
D、他有一个喜好,其所有电影中他都会露脸。
我的答案:A 5 电影是通过视觉自留原理产生的。()我的答案:√
电影艺术语言的自觉已完成 1 下列哪部电影的内容中,隐喻过教会控制电影的这段历史?()
A、《雨中曲》 B、《红色沙漠》 C、《艺术家》
D、《天堂电影院》
我的答案:D 2 以下电影中,内容与电影史无关的电影是()。
A、《雨中曲》 B、《红色沙漠》 C、《艺术家》
D、《天堂电影院》
我的答案:B 3 第一部可考的有声电影是()。
A、《浮华世界》 B、《绝世歌王》 C、《红色沙漠》
D、《谁陷害了兔子罗杰》
我的答案:B 4 人们常说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彩色电影是()。
A、《浮华世界》 B、《绝世歌王》 C、《红色沙漠》
D、《谁陷害了兔子罗杰》
我的答案:C 5 技术上,电影最早的阶段是无声电影阶段。()我的答案:× 6 电影《艺术家》用黑白无声片的形式展现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这段历史。()我的答案:√
卢米埃尔兄弟和梅里爱时期的电影已完成 1 关于1904年的《火车大劫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导演是格里菲斯
B、它第一次用电影画面说出“与此同时”这个语言 C、它融合了美国西部片、强盗片、警匪片的元素
D、它的叙事非常流畅、清晰
我的答案:A 2 下列哪部电影所讨论的是摄影机等机械手段所呈现的真实性?()
A、《浮华世界》 B、《放大》 C、《红色沙漠》
D、《爱情三部曲》
我的答案:B 3 下列哪部电影是要表现工业文明对人的压抑?()
A、《浮华世界》 B、《放大》 C、《红色沙漠》
D、《爱情三部曲》
我的答案:C 4 电影语言范式确立的第二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是()。
A、卢米埃尔 B、鲍特 C、梅里爱
D、格里菲斯
我的答案:C 5 卢米埃尔在电影美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功绩是奠定了()。
A、戏剧主义美学 B、表现主义美学 C、再现主义美学
D、纪实主义美学
我的答案:D 6 电影语言的发展史,就是有成就的导演不断探索新的电影语言表达方式。()我的答案:√ 7 在世界电影史上,从美国大陆到欧洲大陆经历了以布莱顿学派为代表的英国。()我的答案:×
鲍特和格里菲斯时期的电影已完成 1 在电影史上,其功劳归结为自觉使用蒙太奇的是()。 A、卢米埃尔 B、梅里爱 C、布莱顿学派
D、鲍特、格里菲斯
我的答案:D 2 下列关于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一部史诗性电影。B、它描述的是美国南北战争。
C、电影的主旨在于歌颂美国黑奴制度的废除。
D、电影运用影像化的语言塑造了很多鲜活人物。
我的答案:C 3 格里菲斯的代表作有()。
A、《放大》 B、《爱情三部曲》 C、《39级台阶》
D、《一个国家的诞生》
我的答案:D 4 电影《党同伐异》早在100年之前就交替讲述了四个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国家的故事。()我的答案:√ 5 伊朗电影《一次别离》属于表现主义美学的电影。()我的答案:× 6 好莱坞风格电影注重打斗、夸张、冲突、对立,其实渊源于梅里爱的戏剧化电影。()我的答案:√
普多夫金和爱森斯坦时期的电影已完成 1 电影《公民凯恩》是()。
A、同一个人的故事,由不同人讲述。 B、同一个人的故事,由不同人表演。C、同一个故事结局,由不同人讲述。
D、同一个故事起因,由不同条件变化结局。
我的答案:A 2 被誉为“电影眼睛派”创始人的是()。
A、普多夫金 B、爱森斯坦 C、维尔托夫
D、库里肖夫
我的答案:C 3 下列电影中,叙述方式和《党同伐异》不完全一样的是()。
A、《重庆森林》 B、《爱情麻辣烫》 C、《通天塔》
D、《罗生门》
我的答案:D 4 电影《党同伐异》所开创的电影原型是()。
A、线性叙述 B、分段叙述 C、同源叙述
D、逆向叙述
我的答案:B 5 “库里肖夫效应”是指不同的镜头剪辑,达成不同的观众反应。()我的答案:√ 6 普多夫金和爱森斯坦是前苏联蒙太奇学派的代表人物。()我的答案:√
蒙太奇的理论化和理论总结已完成 1 《战舰波将金号》的导演是()。
A、普多夫金 B、爱森斯坦 C、维尔托夫
D、库里肖夫
我的答案:B 2 认为“电影艺术的基础是蒙太奇”的苏联导演是()。
A、维尔托夫 B、库里肖夫 C、普多夫金
D、爱森斯坦
我的答案:C 3 下列关于普多夫金和爱森斯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他们都支持当时的苏联革命。B、普多夫金的风格是有些诗化的。C、爱森斯坦是理性的蒙太奇。
D、普多夫金主张蒙太奇是冲突的。
我的答案:D 4()的蒙太奇理论受到中国汉字艺术的启示。()
A、维尔托夫 B、库里肖夫 C、普多夫金
D、爱森斯坦
我的答案:D 5 《战舰波将金号》将苏联蒙太奇学派的蒙太奇剪辑技术运用和发挥到了极致。()我的答案:√
《战舰波将金号》赏析已完成 1 《战舰波将金号》的高潮内容是()。
A、人与蛆 B、甲板上的冲突 C、敖德萨阶梯
D、百姓士兵联欢
我的答案:C 2 《战舰波将金号》的镜头剪辑中,力的冲突不包括()。
A、运动和静止的冲突 B、场景和场景的冲突 C、大和小的冲突
D、静止和运动的冲突
我的答案:B 3 《战舰波将金号》的敖德萨阶梯片段中表现出()的冲突。
A、向上和向下的力 B、向外和向内的力 C、向前和向后的力
D、向左和向右的力
我的答案:A 4 《战舰波将金号》中表现出导演对机械、机器的颂扬。()我的答案:√ 5 《战舰波将金号》中的高潮设定符合黄金分割率。()我的答案:√ 巴赞及其理论已完成 1 《战舰波将金号》的敖德萨阶梯片段中,四个阶段的内容顺序是()。
A、母子与军队冲突、奔逃、婴儿车下滑、舰队开炮 B、舰队开炮、母子与军队冲突、奔逃、婴儿车下滑 C、婴儿车下滑、母子与军队冲突、奔逃、舰队开炮
D、奔逃、母子与军队冲突、婴儿车下滑、舰队开炮
我的答案:D 2 巴赞认为()的新现实主义电影是一种人道主义。
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意大利
我的答案:D 3 在观看《战舰波将金号》的敖德萨阶梯片段时,以下三个时长由长到短的顺序是()。
A、心理时长、实际时长、放映时长 B、放映时长、实际时长、心理时长 C、心理时长、放映时长、实际时长
D、放映时长、实际时长、心理时长 我的答案:C 4 下列关于巴赞的电影思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巴赞反对长镜头理论。
B、巴赞认为电影的产生来源于我们的木乃伊情结。C、巴赞赞同人道主义精神和理想。
D、巴赞提出了“总体现实主义”说。
我的答案:A 5 巴赞认为戏剧化的电影模式打破了现实生活的整体感,表现在()。
A、时间和人物性格 B、时间和空间 C、空间和人物性格
D、人物性格和故事
我的答案:B 6 《战舰波将金号》所展现的是一种体现直线、曲线的现代美感。()我的答案:√
“长镜头”与“蒙太奇”已完成 1 认为“长镜头是镜头内部的蒙太奇”的是()。
A、巴赞 B、王尔德 C、汉德逊
D、让米特里
我的答案:D 2()认为长镜头和蒙太奇之间没有美学上的对立。
A、巴赞 B、王尔德 C、汉德逊
D、让米特里
我的答案:D 3 认为“不是艺术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的是()。
A、巴赞 B、王尔德 C、汉德逊
D、让米特里
我的答案:B 4 巴赞所强调的时间连续性是指使用景深镜头。()我的答案:× 5 从时间和空间来看,蒙太奇手法倾向于小说。()我的答案:× 6 巴赞关于“桥、石头、小河”的比喻中,认为新现实主义导演要去发现现实生活中本身存在的戏剧性。()我的答案:√ 数字化与高科技已完成 1 电影在数字化与高科技阶段的代表导演是()。
A、巴赞 B、卡梅隆 C、王尔德
D、汉德逊
我的答案:B 2 中国电影里,第一部完全意义上的3D大片是()。
A、《苏乞儿》 B、《龙门飞甲》 C、《齐天大圣前传》
D、《麋鹿王》
我的答案:B 3 电影技术的数字化过程中,正确的顺序是()。
A、信息、数据、二进制、数字语言 B、信息、二进制、数据、数字语言 C、数字语言、二进制、数据、信息
D、数据、二进制、数字语言、信息
我的答案:A 4 标志着数字技术介入电影艺术的电影是()。
A、《泰坦尼克》 B、《阿凡达》 C、《星球大战》
D、《侏罗纪公园》
我的答案:C 5 所谓的数字化是指信息领域向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全面推进过程。()我的答案:√
电影与戏剧间的渊源与师承关系已完成 1 下列关于电影表演里的后现代,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布莱希特表演体系属于后现代 B、它要求生活和表演很接近
C、周星驰版的《西游记》属于这个风格
D、它主张让观众意识到这是表演
我的答案:B 2 理论界认为,电影和喜剧两个体系的分水岭是()。
A、是否承认第四堵墙和是否利用假定性 B、怎样改变第四堵墙和是否呈现真实性 C、是否承认第四堵墙和是否呈现真实性
D、怎样改变第四堵墙和是否利用假定性
我的答案:A 3 戏剧的独特性在于下面哪一项:()
A、时间性 B、综合性 C、现场性
D、运动性
我的答案:C 4 一般来说,戏剧表演更本色化一点,电影表演演技性更强。()我的答案:× 5 一些理论工作者认为电影艺术是综合性的,其实他们往往是从其他艺术门类角度出发。我的答案:√
电影向戏剧的借鉴已完成 1 电影《偷自行车的人》中核心戏剧冲突是()。
A、主人公的工作 B、主人公寻找自行车 C、一个穷人偷了自行车
D、人和自行车的关系
我的答案:D 2 所谓“戏剧的戏核”是指()。
A、演员精彩的表演 B、设置矛盾与冲突的技巧 C、视觉、听觉的高度配合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B 3 我们所说的电影语言具有一种时空表现的自由度,这里的时空指()。
A、心理时空 B、实质时空 C、物理时空
D、剧情时空
我的答案:A 4 电影《正午》的特点是情节发展的时间跟影片放映的时间基本一致。()我的答案:√ 5 一般散文化、哲理化风格的电影里都没有戏剧性。()我的答案:×
电影与戏剧的差异已完成 1 口号“电影要与戏剧离婚”在中国提出的原因是()。
A、电影产业日渐衰落,不得不改革 B、新的电影技术带来更多形式 C、市场自由化经济的影响
D、第四五代导演寻求电影的独立性价值
我的答案:D 2 电影和戏剧相比,空间的可变性来自于()。 A、不同场景的切换 B、不同演员的表演 C、不同景别的镜头
D、不同剧情的时间线
我的答案:C 3 口号“电影要与戏剧离婚”在中国提出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我的答案:C 4 一般来说,戏剧表演对演员的要求以及演员的重要性更强一些。()我的答案:√
电影与戏剧的“离婚”已完成 1 法国著名导演雷内•克莱尔认为“一个盲人也可以领会大多数舞台剧的要点”是指()。
A、舞台剧的音乐很重要 B、舞台剧视觉美感不重要 C、舞台剧的对话很重要
D、舞台剧的台词要简单易懂 我的答案:C 2 下列关于电影对话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影的对话要符合人物性格 B、电影的对话要符合情节的发展 C、电影的对话是文学性的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3 下列关于电影《狗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它深刻地反思了自由的内涵。 B、它采用了一种极端的戏剧化舞台布景。C、电影中有很多絮絮叨叨的对话。
D、从它不是很商业化的电影,具有实验性。
我的答案:A 电影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可比性已完成 1 下列电影中,不是改编自小说的是()。
A、《一个都不能少》 B、《芙蓉镇》 C、《红高粱》
D、《国王的演讲》
我的答案:D 2 电影《公民凯恩》被叫做“好莱坞电影的另类”是因为它是一种()电影。
A、舞台剧化 B、音乐剧化 C、小说化
D、诗化
我的答案:D 3 下列电影中,改变自散文的是()。
A、《乱世佳人》 B、《黄土地》 C、《妻妾成群》
D、《卧虎藏龙》
我的答案:B 4 法国电影新浪潮的贡献之一是表现了人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人的潜意识的流动。()我的答案:√
电影艺术与语言艺术的本质差异已完成 1 电影跟文学的根本性差别是()。
A、受众不同 B、表达方式不同 C、媒介不同
D、历史不同
我的答案:C 2 电影作为造型艺术,它的特点是()。
A、时间需要停止 B、画宽不能变化 C、造型是暂时的
D、在运动中造型
我的答案:D 3 下列选项中,不可以作为电影造型语言的是()。
A、画面构图 B、剧本 C、色彩
D、音响
我的答案:B 4 和电影相比,文学形象是间接性的,需要我们通过文字符号去想象。()我的答案:√ 5 电影是抽象的,文学是具象的,所以他们的形象是不一样的。()我的答案:×
电影艺术与造型艺术的区别已完成 1 电影造型与美术造型的最大区别是()。
A、前者是静态造型,后者是动态造型 B、前者是直接造型,后者是间接造型 C、前者是动态造型,后者是静态造型
D、前者是间接造型,后者是直接造型
我的答案:C 2 电影造型的特点是()。
A、动中求慢 B、静中求动 C、动中求静
D、静中求慢
我的答案:C 3 电影《黄土地》展开的是对()的反思。
A、社会阶级矛盾 B、中国传统文化 C、小农经济模式
D、政治体系
我的答案:B 4 中国电影造型美学的崛起是从电影()开始的。
A、《黄土地》 B、《大红灯笼高高挂》 C、《活着》
D、《英雄》
我的答案:A 《英雄》赏析已完成 1 讲述手段上,电影《英雄》相比《罗生门》有所创意的是()。
A、用色彩扭转剧情 B、用色彩区分故事
C、采用了多人分别讲述的形式
D、采用了平行蒙太奇形式
我的答案:B 2 下列对电影《黄土地》的评析,正确的是()。
A、这是一部节奏很慢的电影。B、这是一部对声音比较吝啬的电影。 C、这是一部视觉感非常浓烈的电影。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3 相比于《黄土地》,电影《英雄》的特点是()。
A、将视觉造型跟文化反思结合得恰到好处 B、视觉造型跟文化意向相剥离 C、电影视觉形象上是大写意的风格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B 4 电影《英雄》中色彩成为一种非常有机的造型语言,主色调是红色和蓝色。()我的答案:×
电影与造型艺术的关系和电影文化的维度已完成 1 下列关于视觉文化和印刷文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印刷文化是理性文化。B、如今,视觉文化已重新崛起。
C、现在占主导地位的是视觉文化,印刷文化很快就会消失。
D、历史上印刷文化曾压抑过视觉文化。
我的答案:C 2 电影文化的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第三层次依次是()。
A、物质产品、生活方式、人类精神结晶 B、生活方式、物质产品、人类精神结晶 C、人类精神结晶、物质产品、生活方式
D、人类精神结晶、生活方式、物质产品
我的答案:A 3 从文化的价值取向来看,影视艺术充满了消费文化,成为大众通俗艺术,而不是高雅艺术。()我的答案:× 4 电影艺术拥有最广泛驳杂的受众群体,通过它的传播,能形成一种公共话语空间。()我的答案:√
视觉文化的冲击与电影艺术的多元文化性已完成 1 电影媒介的变化对电影的影响,一个是电影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另一个是()。
A、电影制作流程的变化 B、电影营销模式的变化 C、电影叙事方式、节奏的变化
D、电影文化属性的变化
我的答案:C 2 所谓“大片和小片的美学分化”主要是指()。
A、电影投入成本的分化
B、电影内部叙事方式、节奏的变化 C、电影造型的分化
D、电影清晰度等技术的分化
我的答案:B 3 与社交网络化传播相比,电影是已经初步被古典化了的一种媒介。()我的答案:√
电影是原始仪式文化的现代表现已完成 1 蔡元培先生所说的“以美育代宗教”是指()。
A、用美学理念看待宗教 B、鼓励人们学习艺术,远离宗教
C、在欣赏、创作艺术作品时带有神圣的崇高感
D、把美学教育的方式融入宗教教育中
我的答案:C 2 认为“艺术是一个民族通过艺术家个人之手发出来的一种民族心声”的心理学家是()。
A、阿德勒 B、弗洛伊德 C、艾宾浩斯 D、荣格
我的答案:D 3 具有精英意识的电影,往往是把原型和神话掩盖在复杂的细节表面之下。()我的答案:√ 4 英国电影《红菱艳》通过隐喻表达了艺术的宗教激情。()我的答案:√ 电影艺术与仪式已完成 1 电影《红高粱》中的所谓的“大仪式”是指()。
A、“我奶奶”的壮烈牺牲 B、“我奶奶”被献祭 C、国家成长、民族再生
D、家族的重建
我的答案:C 2 电影《红高粱》中“我爷爷”长大成人的仪式是通过()来表达的。
A、写入家谱 B、性爱 C、烈火永生
D、杀死日本鬼子
我的答案:B 3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长大成人的标志是()。
A、被小群体丢弃,友情割断 B、单相思的爱情失败 C、成为小群体的领导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A 4 日常生活是一种散文化的沉沦状态,因此电影具有让人觉得远离生活状态的一种仪式化功用。()我的答案:√
电影是意识形态的表述已完成 1 电影的意识形态文化是指某个社会阶层通过电影叙述的方式来表达()。
A、利益需求 B、政治观点 C、价值观念
D、理想
我的答案:C 2 电影中的意识形态指()。
A、知识分子精英意识形态 B、主流意识形态 C、市民意识形态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3 很多美国电影所隐含的国家意识形态是美国是最好的,是全世界的救星和警察。()我的答案:√ 4 所谓的“意识形态电影批评”方法是指去分析电影代表哪个社会阶层的利益。()我的答案:√
电影的意识形态性例举已完成 1 下列电影中属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是()。
A、《建国大业》 B、《孩子王》 C、《黄土地》
D、《一个和八个》
我的答案:A 2 下列电影中不属于青年、边缘意识形态的是()。 A、《周末情人》 B、《爱情麻辣烫》 C、《长大成人》
D、《非常夏日》
我的答案:B 3 80年代()所创作的作品表达了市民意识形态。
A、张艺谋 B、贾樟柯 C、陈凯歌
D、冯小刚
我的答案:D 4 相对主流意识形态来说,穿越剧的时空观是一种反线性的历史发展观。()我的答案:√
《有话好好说》赏析已完成 1 在电影《有话好好说》,()扮演的角色是典型的精英意识形态。
A、姜文 B、瞿颖 C、李保田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C 2 电影《有话好好说》中,导演张艺谋表达的价值观趋向是偏重()。
A、市民意识形态 B、主流意识形态 C、精英意识形态
D、边缘意识形态
我的答案:A 3 张艺谋的电影中被称为“小品风格”的是()。
A、《英雄》 B、《大红灯笼高高挂》 C、《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D、《有话好好说》
我的答案:D 4 电影《有话好好说》结尾存在“角色反转”,即市民身份和知识分子身份的转换。()我的答案:× 大众文化概述已完成 1 张艺谋的电影()被称为“杂种”电影。
A、《活着》
B、《大红灯笼高高挂》 C、《红高粱》
D、《有话好好说》
我的答案:C 2 电影要具有游戏性的功能,娱乐化的功能是因为()。
A、它可以让观众角色替代 B、它需要为观众产生快乐 C、它要产生市场收益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A 3 电影()一方面揭示了契约社会的来临,一方面揭示了电影的造梦功能。
A、《甲方乙方》 B、《顽主》 C、《不见不散》
D、《一地鸡毛》
我的答案:B 4 下列影视剧中,不属于大众文化潮流的作品是()。
A、《雍正王朝》 B、《渴望》 C、《编辑部的故事》
D、《刘罗锅》
我的答案:A 5 在电影《红高粱》之前,第四、五代导演的电影作品都是以()为主导地位。
A、市民意识形态 B、主流意识形态 C、精英意识形态
D、边缘意识形态
我的答案:C 6 大众文化的娱乐功能不是与生俱来的。()我的答案:× 7 中国五四以后确立的知识分子精英、文化传统的语境中向来不喜欢大众文化。()我的答案:×
中国影视的大众文化已完成 1 下列关于贾樟柯电影《小武》的评析,不正确的是()。
A、它是平民风格 B、采用知识分子的视角
C、它审视了中国的乡镇和乡镇里的小人物
D、它是一部商业电影
我的答案:D 2 八、九十年代,中国电影的划分情况是()。
A、中国电影被划分为精英电影和主旋律电影 B、中国电影被划分为商业电影和非商业电影
C、中国电影被划分为艺术电影、主旋律电影和商业电影
D、中国电影被划分为主旋律电影和非主旋律电影
我的答案:C 3 电影()之后,张艺谋的电影风格就逐渐向主流官方、大众文化靠近了。
A、《大红灯笼高高挂》 B、《活着》 C、《有话好好说》
D、《秋菊打官司》
我的答案:B 4 下列电影中,张艺谋没有担任摄影师,而担任主演的是()。
A、《老井》 B、《大阅兵》 C、《一个和八个》
D、《黄土地》
我的答案:A 5 张艺谋的电影《菊豆》反思了中国古代儒家伦理对人性的压抑。()我的答案:√
电影的自我认同功能已完成 1 下列电影中,表现出美国精神得益于英国文化的传统,但又在美国重组新生的是()。
A、《乱世佳人》 B、《阿甘正传》 C、《公民凯恩》
D、《淘金记》 我的答案:A 2 中国电影中,最早具有类型电影特点的是()。
A、陈凯歌民族电影 B、冯式贺岁电影 C、张艺谋农民电影
D、王家卫文艺电影
我的答案:B 3 下列电影中,表现出美国精神“在弱肉强食、生存竞争的规则下顽强生存”的是()。
A、《乱世佳人》 B、《阿甘正传》 C、《公民凯恩》
D、《淘金记》 我的答案:D 4 大众文化时代,电影的文化认同功能,以美育代宗教的功能越来越弱。()我的答案:×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传统已完成 1 下列关于香港导演王家卫电影风格的评析中,不正确的是()。
A、电影视觉感官印象化、感性抒情 B、电影画面扭曲变形且夸张 C、电影人物符号化
D、电影镜头以静态为主
我的答案:D 2 香港导演王家卫的电影体现了一种()的追求。
A、写实性美学 B、写意性美学 C、全球国际性美学
D、香港美学
我的答案:B 3 中国电影不再承担塑造、传达国家形象,弘扬、再现民族文化和传统的功能。()我的答案:× 4 香港导演王家卫的很多电影非常后现代化,表现了现代人的心灵痛苦。()我的答案:√
电影的民族文化性与世界文化性已完成 1 冯小刚、王朔的早期电影作品中主要塑造()的形象。 A、民族英雄 B、大都市白领 C、城市普通市民
D、乡村农民
我的答案:C 2 下列关于电影《建国大业》的评析,不正确的是()。
A、它采用了历史偶像化的手法 B、故事情节不连贯,历史PPT化 C、呈现了比较开放的历史观
D、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悬念
我的答案:D 3 电影《孔子》中体现了当代国家之间的相处之道,具有代表中国国家形象的作用。()我的答案:√ 4 电影《集结号》《唐山大地震》体现出个人跟国家在某些影像中达成和解统一的趋势。()
我的答案:√ 风格即人已完成 1 下列关于“电影作者论”,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跟欧洲艺术电影的传统密切相关 B、巴赞、特吕弗提倡这一观点
C、它认为电影创作中最重要的角色是导演
D、这一观点在美国好莱坞得以发扬和壮大
我的答案:D 2 下列电影中,不属于中国第四代导演所反映文革记忆题材的是()。
A、《巴山夜雨》 B、《城南旧事》 C、《黑骏马》 D、《盗马贼》 我的答案:D 3 下列关于中国第五代导演的电影题材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弘扬少数民族强悍的盛敏丽,反思黄土地的僵化。B、偏重农村,中华文化的发源地。C、展现小人物闪了、美好的一面。
D、蕴含尖锐的文化反思和批判意向。
我的答案:C 4 导演风格六要素中的“画面”包括构图、照明、摄像机移动等。()我的答案:√ 5 中国第六代导演强调尊重个体的权利。()我的答案:√ 纪实性美学已完成 1 意大利现实主义风格的电影作品不包括()。
A、《偷自行车的人》 B、《罗马11点》
C、《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D、《小鞋子》
我的答案:D 2 纪实主义电影美学的源头是()。
A、卢米埃尔兄弟 B、英国布莱顿学派 C、格里尔逊
D、格里菲斯
我的答案:A 3 下列电影中,不是中国第六代导演纪实风格电影的是()。
A、《小武》 B、《邻居》 C、《疯狂英语》
D、《北京的风很大》
我的答案:B 4 下列电影中,不是姜文充满个人风格性作品的是()。
A、《阳光灿烂的日子》 B、《太阳照常升起》 C、《有话好好说》
D、《让子弹飞》
我的答案:C 5 伊朗新电影简单朴素,对象多是儿童和女性,采用重复策略。()我的答案:√ 6 伊朗新电影是指70年代的纪实电影。()我的答案:× 《小武》赏析已完成 1 下列主张,不属于中国80年代新纪录电影运动中第四代导演倡导的是()。
A、电影语言现代化 B、电影要反映现实本身 C、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
D、长镜头理论
我的答案:C 2 贾樟柯电影对声音运用的独特性体现在()。
A、以冷峻、阴森的音乐风格为主 B、采用现实镜头里或外实际发出来的声音 C、用后期配音替代现场采集的声音
D、以上都不对
我的答案:B 3 贾樟柯的电影主要瞄向大城市里的小人物在时代变化中的选择和担当。()我的答案:× 4 电影《精神病患者》《黑天鹅》都是面向人的心理世界,表现变态、扭曲,甚至变态的心理。()我的答案:√ 戏剧化电影美学已完成 1 电影《沉默的羔羊》《华尔街》所使用的原型是()。
A、阿喀琉斯 B、康迪德 C、浮士德
D、俄耳浦斯
我的答案:C 2 戏剧化的电影美学最集中、做到最好的代表是()。
A、香港类型电影 B、欧洲艺术电影 C、经典好莱坞电影
D、中国样板戏电影
我的答案:C 3 电影《超人》《公民凯恩》《巴顿将军》所使用的原型是()。
A、阿喀琉斯 B、康迪德 C、浮士德
D、俄耳浦斯
我的答案:A 4 类型电影是大众化的文化消费品,它具有()。
A、统一的质量评判标准 B、固定的制作流程和规范 C、固定的市场营销规则 D、自身文化意义的惯例系统
我的答案:D 5 爱情片、黑帮片、战争片是按()划分的类型电影种类。
A、题材 B、形式 C、影调
D、场所
我的答案:A 6 反类型电影借用了类型电影的某些要素,然后进行一种叠合。()我的答案:× 7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非常适合于分析类型电影。()我的答案:× 8 类型电影是在观众与演员普遍认同和默契认同的基础上建立的。()我的答案:× 现代主义的定义已完成 1 现代主义电影美学的范畴包括先锋电影、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法国新浪潮电影和()等。
A、美国类型电影 B、纪实电影 C、无厘头电影
D、欧洲艺术电影 我的答案:D 2 电影《维洛尼卡的双重生命》开启了现代主义电影经典的叙事模型,即()。
A、倒叙 B、自我分裂 C、时空穿插
D、心里独白
我的答案:B 3 下列电影中,属于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是()。
A、《一条安达鲁狗》 B、《对角线交响曲》 C、《吸血鬼》
D、《机器的舞蹈》
我的答案:C 4 下列中国电影中,不是现代主义电影的是()。
A、《月蚀》 B、《小武》 C、《苏州河》
D、《周渔的火车》
我的答案:B 5 先锋电影是要用一种极简的、夸张的、抽象的、风格化的电影语言表现一些深刻的东西。()
我的答案:√ 6 法国表现主义电影在电影语言方面革新,用大量心理化语言,通过电影手段表现心理。()
我的答案:√
中国电影中的现代主义已完成 1 下列特点中,属于现代主义电影的是()。
A、尊重现实的完整性
B、尊重现实逻辑意义上的合理性 C、尊重主观的表达
D、尊重现实时空的合理性
7.如何上好高中美术鉴赏课 篇七
比起老教材,如今的课本更偏重于理论性和综合性。单从名称上来看,鉴赏,指的是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也是人们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由此可以看出,鉴赏相比之欣赏,更多了主观意识的参与。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让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不只是去“赏”,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去“鉴”。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能在教师的引导和自身的思考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让学生拥有独立思考、评价、反思作品的能力,并能在鉴赏之后运用已有的知识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那么究竟该如何上好美术鉴赏课呢?下面谈一下我在教学中的几点探索心得:
第一,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作为教师,如果让学生失去了对这门课的兴趣,那在新课程已步入课堂的今天显然是不合格的。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质量往往是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产生的。这样会使课堂变得活跃,只有课堂活跃了,才会使学生积极地思考,师生之间的配合与互动也油然而生。那么怎样才能达到以上教学效果呢?首先要动脑筋使得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感到有新意,经常改变一下讲课方式。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可以试着在上课前的几分钟时间放一段音乐,比如讲中国民间艺术的那一课,可以选一些粗犷浑厚的陕北民歌;而讲中国古代绘画撷英的时候,可以放《高山流水》、《梁祝》等学生比较熟悉的曲目。这样很容易把学生带入到你所讲的新课中来,也为下面的开场白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更让这节课的听众对你所要讲的内容充满了期待。
第二,要加强学生的参与。
这种参与可以是在教师讲课过程中进行的,也可以是在之前或者之后。比如艺术美和形式美一课,上课后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组成正反两方,以辩论的方式进行探讨———习动力。
3.丰富教学方式
双语教学要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在授课中应积极探索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授课内容由浅入深,英语讲解由少至多。多采用讨论、练习与案例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鼓励学生用英语发言,教师或其他同学用英语作总结。选择适当的练习,要求学生用英文完成,以训练其书面表达能力。双语教师要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授课,增大授课信息,丰富授课内容。双语授课初期,学生需要一个适应期,由于专业词汇与四、六级词汇重点有所不同,专业教师开始讲授本门课程前可先让学生熟悉核心专业词汇。随着双语课程的深入,双语课程信息量大,原版教材阅读量大,双语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使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下复习,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专业知识、熟练外语。
漂亮是否是美术鉴赏的标准,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作品《欧米艾尔》究竟是美丽还是丑陋。等学生讨论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就可以顺势加以引导。导入这一课最重要的知识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并不完全是现实的直接反映,也不等同于人们一般所说的“漂亮”或“好看”,而是由艺术家借助美术的特定语言、手段和法则创造出美术自身的美,而这种美又是多样的,即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由于艺术家所采用的语言、材料、手段等不同而产生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就大异其趣,这其中重在内涵而非外在。使学生脱离只能分辨“漂亮”与“不漂亮”的自然状态,进入更高的审美阶段,作为“培养审美的眼睛”的开始。
除此之外也可以变换一下角色,让学生也当一回教师。可以选择比较容易理解的一课,比如中国民间美术。先布置学生预习,并在课下搜集一些相关资料。上课后还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为学生提供道具,将各组划分成“年画馆”、“剪纸馆”、“玩具馆”、“刺绣馆”等。在讨论过后让每组选一名“馆长”,在其他组员的协助下,向全班同学介绍讲解一下自己馆中的“收藏品”。相对于平时总是听教师讲,这种带有更多个人色彩和自由发挥的讲课方式会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也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等各个“展览馆”都介绍完毕后,教师再利用课件进行补充和总结。这样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代表性的艺术样式及其艺术语言特征,更重要的是了解各类民间美术与民俗相互依存的关系,了解我们民族古老的民族文化和这背后的凝聚力。
第三,要不断充实教师自身的知识含量和储备。
相较于原先的教材,新课改后的教材更突出了知识性和理论性的结合。那么作为教师就应广泛地涉猎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丰富自我。首先要将中外美术史论理解透彻、梳理整齐,只有自己清楚了,在授课的时候才能将需要的知识点举重若轻、更有选择性地传授给学生。除了这些基础知识,新课程标准不仅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与其相关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宽,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和查阅资料获取更多的信息,尤其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名家名作背后的故事,将这些穿插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画家所处的时代和他的思想情感,从而更深刻地对作品加以理解。无论如何,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吸收才能适应并胜任高中美
五、结语
我国的双语教学还需要一个逐步完善、发展、成熟的过程,为展现双语教学最佳的效果,不断地调查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改革,才是检验双语教学的唯一标准。
参考文献:
[1]Jack C.Prichards.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苏秦等.双语教学实施效果的调查与分析.中国大学教学,2002,10.
[4]王海燕,等.高校双语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大连海市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建构主义”观点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倪国军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摘要:本文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在会计教学中遇到的困境,积极寻求解决方法,提出教师必须有效运用“建构主义”观点,以学生已获得的经验知识为起点,帮助学生把会计知识建构为学生认知结构的一部分,以求学生真正理解会计,灵活运用会计,并在日常会计教学中积极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关键词: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教学观中职会计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教学,效果往往不是很令人满意。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遇到实际问题时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跟现代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填鸭式”教学惹的祸———教师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并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态,“一言堂”现象严重。而另一方面,学生也并没有真正理解会计的意义,并没有把会计知识建构成自己知识的一部分,所以不能灵活应用。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知识接受状态,积极运用“建构主义”观点,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作出有效建构。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才能真正获得新的知识,并且能够灵活应用。
一、“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应用原则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20世纪90年代前后兴盛于美国,风行于西方,并逐渐引起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注意和兴趣。
“建构主义”主张学习是心理的积极运作过程,“在他们看来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却是由每个人决定的”。所以,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都依赖于自身的“认知结构”(由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构成的关于自然与社会的认知框架),或者说,认识即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也就是说,要有效地学习,必须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同时,新的知识必须同原有知识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新的整体。这里,“建构主义”又提出了两个关键的概念,那就是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指把新的知识纳入到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只有借助于同化过程,新知识对主体来说才获得真正的意义”。当主体的认知结构无法“容纳”或“解释”新知识时,主体就必须对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变革,使之与新知识相适应,这个过程称之为顺应。正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主体的认知结构不断重构与发展。也就是说不断地学习获得新知。
笔者认为,“建构主义”的精华就是对人类学习的本质作了一种新的比较合理的解释,那就是人类在遇到新的知识时,术教学,这是创新美术教学的一个大前提,也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第四,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在步入数字时代的今天,运用多媒体电教设备进行教学,以使学生获得更直观和更感性认知效果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综合性教学形式,也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所接受。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其一是添加音乐。有时候为了烘托气氛和导入课题,可以在课件的开头和结尾添加音乐,但应尽量避免在讲课过程中使用背景音乐。因为国内目前高中大都采取班级授课制,极少能为教师提供麦克风和扩音设备。而使用背景音乐如果音量控制不当的话,非常容易掩盖教师自身的声音,使学生尤其是后排的学生听不清楚台上的教师到底在讲些什么。
总是会不自觉地跟原来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对比,然后顺应同化,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提高、发展和丰富。
“建构主义”的关键是强调“知识的有效建构”。要在教学中有效应用“建构主义”,必须注意以下几条原则:
(一)学生中心原则
就是所有教学工作都以学生为中心展开。课前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考虑他们目前的知识接受状态,然后选择最好的教学方法。在上课过程中,也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状态适时调整学习计划。
(二)经验起点原则
即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先分析学生到目前为止到底学到了哪些相关的知识,然后再找出新知识与原来知识之间的连接点,帮助学生“重新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新知识,以便灵活运用。
(三)情境创设原则
因为人在具体的环境中学习特别快,所以有可能的话在教学中尽量创设相关环境,帮助学生理解接收。
(四)互动合作原则
即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大家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共同探讨。这个互动合作不光是学生与老师之间,更须重视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五)评价融合原则
即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反对以前“一刀切”的做法,积极主张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标准,使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全国客观,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建构主义”观点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可能
“建构主义”观点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除了它本身具有传统教学观念无可比拟的优点外,还因为会计这门特别需要“建构”,特别适合“建构”。
(一)从现代社会对会计人才要求的角度
新时期会计服务的范围已经扩大,涵盖了会计、审计与咨询等许多方面。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服务的多元化趋势还将进一步发展。学校有限的专业教育已无法满足学生终生工作的需要。因此,会计教育应改变现有的培养目标,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上。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第一号公报就明确指出:“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也许中职会计教育
其二是课件中的链接按钮应简单而不花哨,尽量避免使用音响效果。很多教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力求完美,运用了许多漂亮的链接装饰,有的还喜欢在链接上加按键音效果。但事实上这么一来很容易喧宾夺主,反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其三是课件中应尽可能多地使用图片,少添加大篇幅文字说明。我们运用课件,目的就是使原本枯燥的理论直观化、感性化。所以在课件中添加大幅文字完全是画蛇添足,只能让学生分出更多的精力从大屏幕上阅读原本从课本上就可以读到的东西。
8.美术鉴赏教学刍议 篇八
关键词:美术;鉴赏;教学
现行的美术教学大纲要求我们: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美术的媒介与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这与戴博斯所提及的视觉素养概念异曲同工,他认为“人们通过看与此同时产生其他感觉,并将看与其他感受经验整合起来的一类视觉能力”对人类的学习尤为重要。进而他以三个层次对此进行论述:首先是视觉感知能力,其次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视觉行动、视觉物体以及自然的或人造的视觉符号”的区分理解能力,最后是使用视觉对象符号交流的能力。因此,如果能够将视觉文化的相关理念与当代美术鉴赏教学相联系,对于提高学生的视觉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视觉文化的视野中,有一种重要的鉴赏方式,即形式分析,这一概念是沃尔夫林提出来的。他在《艺术史的基本原理》一书中,以巴洛克与文艺复兴艺术形式作为对比,阐述其形式分析理论的五对基本概念:线描与涂绘、平面与纵深、封闭与开放、多样与统一、清晰与模糊。同时,他提出了一种由“早期阶段、古典阶段、巴洛克阶段”组成的支配艺术风格历史循环发展的历史规律,这一点明显受到黑格尔的影响。紧接着,罗杰·弗莱在《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中发展了形式主义,他对弗莱对塞尚作品中所描绘对象的形状、空间、区域、平面、比例、尺寸、光线等诸多因素进行了细致的考察,认为塞尚的绘画是希望通过一种几何架构对现象的无限复杂性来组织安排作品的布局结构,这种空间构成能够赋予画面一种立体感的形式。当代的格林伯格则在传统形式主义基础上,发展出新形式主义。他认为绘画之所以能够区别于其他艺术如戏剧雕塑等,最重要的唯一特性就是他的平面性,而平面性在抽象绘画艺术中的凸显恰好完整的诠释了现代性的全部特征。
因而,在我们美术鉴赏教学中,面对不同的艺术作品与时代风格,我们不应当只是孤立地照本宣科,讲讲小故事,而应该对画面中的形式问题进行前后联系,从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阐述相关问题。例如,我们在讲解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时,就可以将文艺复兴的作品与巴洛克的作品并置在一起,将沃尔夫林的五对概念融入到讲解当中。当我们面对波提切利的《春》和乔尔乔内的《沉睡的维纳斯》,可以引导学生去观摩两幅作品在畫面形式表现中的不同,告诉学生波提切利使用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常用的线描技法,他在整个画面处理上并未完全采用后来达芬奇发明的空气透视与晕染技法,而是将所有物体的各个局部事无巨细地一一描绘。而乔尔乔内的作品中则采用文艺复兴威尼斯画派的涂绘技法,画面形式具有一种朦胧的效果,并非每个细节都一一交代清楚。同时,在画面整体布局中,虽然《春》的构图也独具匠心,但人物放置在整体效果上是相互平衡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可以完全脱离其他形象而进行观赏。而在《沉睡的维纳斯》中,虽然只有三个形象(包括小狗),但形象之间具有主次关系,画面也显得更加统一集中。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对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风格和威尼斯风格的技法进行常识性讲解,告诉学生,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技法和材料其实和我们现在的油画技法有很大的区别,《春》更多的是一种蛋彩画,而《沉睡的维纳斯》则具有了“油”的特性。
形式分析的策略是不是到此就结束了呢?显然没有。当学生初步了解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之后,我们可以将后来的许多相似题材作品与之进行形式上的对比。还是以乔尔乔内那幅作品为例,最典型的借鉴与区别就存在十九世纪马奈的《奥林匹亚》当中。我们可以将两幅作品放在一起再次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虽然构图布局有很大的相似,但整体风格则明显不同,这种不同主要体现于马奈作品的平面性。正如格林伯格所述,平面性是现代艺术的最大特征,而这正始于马奈。
很多时候,我们在课堂讲解中对当代艺术中的抽象风格感到束手无策,我们无法对学生说明,为什么蒙德里安会画出那样的作品,为什么罗斯科简单地涂抹了两笔颜料,却引起了整个艺术界的轰动与随之而来的变革。主要原因在于,我们未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形式主义中的平面性问题。那么,通过对马奈作品的分析,尤其是将其与同样构图形式的乔尔乔内作品放在一起,这种视觉冲击性显而易见。通过这种并置,学生能够知道,即便是最具先锋性的现代艺术,其实也有传统艺术的根源。如果我们无法对其进行阐述,只是因为我们不懂。
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可以大致了解形式分析的一些要素与方法,同时也可以将此带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去发现我们平时认为理所当然存在的美。我们当下的很多经典设计,其实也和形式分析紧密联系。因而,通过相关策略的运用,学生可以将或许有些枯燥的课堂内容与身边熟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既增加其对美术鉴赏课程的兴趣,也激发起运用所学知识去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兴趣,从而让美术鉴赏课程在视觉文化社会中产生理应产生的教学效果。
【《美术鉴赏》课后体会】推荐阅读:
美术鉴赏课程标准07-01
《美术鉴赏》课程信息07-03
美术鉴赏论文梵高08-19
大学美术鉴赏作业08-25
大学美术鉴赏论文10-23
西方美术鉴赏作业11-13
谈谈美术鉴赏的意义08-19
美术鉴赏之超现实主义06-08
高一美术鉴赏第二课08-24
美术鉴赏课教学模式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