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科数学高考卷

2024-08-07

高考文科数学高考卷(精选9篇)

1.高考文科数学高考卷 篇一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作者:蒋宗良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69更新时间:2006-1-7

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今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也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计算机是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因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是计算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一、设置目标,明确任务

课堂教学目标应遵循实践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创造性原则,任务明确,学而有趣。如在给初二学生教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时,开始上课,就给学生展示本堂课要用PowerPoint完成的效果,从最简单的文字飞入到较复杂的图片动画。学生看了很吃惊,“我们也能做出这样的作品?”。从而讲述并演示本课要达到的目标和任务。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打破等老师讲授的消极心理定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长期保持自学激情。

二、精讲多练,培养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始于积极思维,始于动手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例如在教PowerPoint制作动画时,讲首先选定目标,选择幻灯片放映菜单,再单击自定义动画命令,选择效果选项,打开倒三角下拉菜单。下面该怎么做,留给学生自己完成。如果学生程度较好,也可只讲到选自定义动画,其余部分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索学习。同一任务有多种通道能实现的,应从不同角度加以展现,以达到传授学习方法和培养发散思维的目的。如教PowerPoint制作背景时,讲从格式菜单选择背景,也应讲右击演示文稿空白处选择背景等。在传授学习方法的同时,既要帮助学生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又要帮助学生掌握适合个体实际的具体学习方法。

三、分层指导,发展个性

实践是创新精神与自学能力的集中体现,是训练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清楚各自的操作任务。根据自愿的原则,学生自由组合创作小组或独立创作。在操作中,教师要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并分层指导,部分增加知识容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进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其间让学生要懂得协作的重要性,掌握自我协调的方法,培养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四、课堂评价

根据计算机课的特点,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使其真正提高。不应过多地看重学生所获得知识的对于错。课堂评价是对学生能力的客观评价,应该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特别注意,不仅要指出学生的优点,也要看到学生的弱点,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上不断创新,给学生一个创新自学的空间,培养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最终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的一代新人。

2.高考文科数学高考卷 篇二

试题 (2014年浙江省 高考数学 (文) 16) 已知实数a, b, c满足a+b+c=0, a2+b2+c2=1, 则a的最大值是 .

本题设计力求情境熟、入口宽、方法多, 并且贴近学生的实际.它考查了函数与方程、函数与不等式、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等知识的运用和转化, 考查了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等中学数学核心思想方法, 是一道具有深刻内涵的高考“大”题, 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以下多视角的解答探求, 把求最值的精彩:形与数、动与静、放与缩、等与不等、常量与变量、一般与特殊、代数与几何, 演绎得的淋漓尽致.

1不等式的应用

解法1运用不等式b2+c2≥2bc.由a+b+c=0得b+c=-a, 该式两边平方得

b2+c2+2bc=a2,

又由a2+b2+c2=1得

b2+c2=1-a2,

带入 (*) 式, 得

2bc=2a2-1.

再由熟知的不等式b2+c2≥2bc, 可得

1-a2≥2a2-1,

所以a的最大值是

我们已经知道, 应用不等式b2+c2≥2bc可以解决问题, 那么能否用其他不等式求解呢?

解法2利用基本不等式:

由a+b+c=0, 移项、平方得

a2= (b+c) 2,

代入a2+b2+c2=1得

由上述不等式得

消元后, 由等式, 很自然地想到两者的不等关系, 即基本不等式, 而a的最大值就是b+c的最小值, 构思合理, 水到渠成.

解法3利用二维柯西不等式.利用二维柯西不等式

(b+c) 2≤ (b2+c2) (12+12) , 得a2≤2 (1-a2) ,

即3a2≤2, 所以a的最大值是

解法4运用向量不等式.利用向量不等式|m·n|≤|m|·|n|构造向量, 设

m= (b+c) , n= (1, 1) ,

则|b+c|=|m·n|≤|m|·|n|

即 (b+c) 2≤2 (b2+c2) .

下同新解4.

2方程的视角

事实上, 两式a+b+c=0, a2+b2+c2=1组成了一个三元二次方程组, 何不从方程 (组) 有解的角度考虑问题?

解法5将b=-a-c带入到a2+b2+c2=1中, 消去b得

2c2+2ac+2a2=1,

即2c2+2ac+2a2-1=0,

这个关于c的一元二次方程要有实数解, 故

所以a的最大值是

此种方法采用消去其中一个元, 剩下两个元, 然后用主元法, 将其中一 个视为主 变量.

解法6由已知易得,

b, c是方程

的两根,

解得故a的最大值是

尽管是使用了判别式的方法求解, 解法6中用韦达定理构造了一个新方程有实数根的情形.

解法7将a+b+c=0两边平方后得,

a2+b2+c2+2ab+2bc+2ac=0, 由a2+b2+c2=1得

设abc=t, 则a, b, c是方程

x3- (a+b+c) x2+ (ab+bc+ca) x-abc=0,

的3个根, 设1f (x) =x3-x-t, 21f′ (x) =3x2-=0, 2得x=±槡6.6

如图1, 当极大值点在x轴上时, 即t=时, a取得最大值, 此时,

故a的最大值是

解法5, 6分别通过消元、韦达定理建立一元二次方程, 再利用判 别式求解, 解法自然;解法7通过建立三次方程, 利用导数工具求解, 解法大气.

3几何的视角

我们把a视为参数, bc视为变量, 为了与我们的平时符号习惯一致, 将b, c分别用x, y替换, 则有x+y=-a, x2+y2=1-a2, 其中x+y=-a表示一条直线, 用l表示该直线, x2+y2=1-a2表示以原 点为圆心, 为半径的圆, 记该圆为圆O.由于点 (x, y) 同时满足直线l与圆O的方程, 说明直线l与圆O有公共点, 这就揭示了代数问题的本质, 可以利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来求解问题.

解法8直线x+y=-a与x2+y2=1-a2有公共点, 故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d不大于圆的半径r, 即d≤r, 应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得到整理得

解法9设A (a, a2) , B (b, b2) , C (c, c2) , 则A, B, C3点都在函数y=x2的图像上, 当a, b, c互不相等 时, △ABC的重心为) 即

设BC的中点为D, 由易得) , 由题意知点D在y>x2表示的区域内,

由求解的过程可 知, 当B, C两点重合时, 故a的最大值是

根据式子结构特征“为数配形”, 解法8清晰的几何背景, 不难联想得数形结合, 这样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捷径, 联系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求解;解法9联想到重心坐标公式, 构造抛物线上的点进行求解, 解法巧妙.

4函数的视角

解法10将b=-a-c带入到a2+b2+c2=1中, 消去b得

2c2+2ac+2a2=1,

解得

现要求a的最大值, 则c应取负值, 并且

将a视为自变量c的函数, 求导得

令a′=0得带入计算得a的最大值为

通过消元转化为两个元的函数关系, 解出所求的量, 再运用求导等方法求出相应最值.尽管此题的导数解法与上述几种解法相比不显得简便, 但作为“通法”, 思路清晰, 学生容易接受.

5三角的视角

解法11利用三角代换, 由b2+c2=1-a2, 联想三角代换, 设

带入a+b+c=0得

整理得

解得, 由此可知, a的最大值是

解法12由a+b+c=0, a2+b2+c2=1消去a得到关于b, c的二元二次方程.这样原问题可转化为:已知实数b, c满足

由于实数b, c既可以同号, 又可以异号, 而目标是求-b-c的最大值, 故b, c应同时为负.此时, 联想余弦定理有

构造三角形, 应用正弦定理得

从而22-b-c=槡sinα+3槡sin (60°-α) 32=槡sin (α+60°) .3

当α=30°时, -b-c取得最大值是即a的最大值是

3.高考文科数学高考卷 篇三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设bn=(an+1)·2a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

解 (1)an=2n-1.

(2)分析1 bn=2n·22n-1=n·4n,令cn=n,dn=4n,则数列{bn}是由等差数列{cn}与等比数列{dn}的乘积构成的新数列{cndn}的求和问题,我们不妨把这类数列称为“差比型”数列,求“差比型”数列的常规解法是错位相减法.

解法1(错位相减法)

Sn=1·4+2·42+3·43+…+n·4n  ①

4Sn=1·42+2·43+3·44+…+n·4n+1 ②

①-②得-3Sn=4+42+…+4n-n·4n+1=4n+1-43-n·4n+1,所以Sn=(3n-1)·4n+1+49.

拓展1 若数列{an}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0,数列{bn}是等比数列,公比q≠1,则数列{anbn}前n项和Sn可用错位相减法求解:令Sn=a1b1+a2b2+a3b3+…+anbn,则qSn=a1b2+a2b3+a3b4+…+anbn+1,

所以(1-q)Sn=a1b1+(db2+db3+…+dbn)-anbn+1

=a1b1+db2(1-qn-1)1-q-anbn+1,所以Sn=a1b1-anbn+11-q+db2(1-qn-1)(1-q)2.

分析2 用“错位相减法”求“差比型”数列的前n项和虽有固定的求解模式,但运算量大,极易出现计算错误,如果联想到bn=bn+1-bnq-1,则可用裂项法求和.

解法2(裂项求和法) n·4n=13n(4n+1-4n)=13(n·4n+1-n·4n)

=13[n·4n+1-(n-1)·4n]-13×4n,

所以Sn=13n·4n+1-43(1-4n)1-4=(3n-1)·4n+1+49.

拓展2 若数列{an}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数列{bn}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1,则anbn=an(bn+1-bn)q-1=1q-1[(an+1-d)bn+1-anbn]=1q-1(an+1bn+1-anbn)

-dbn+1q-1,从而将数列{anbn}转化为一个可以裂项求和的数列1q-1(an+1bn+1-anbn)与一个等比数列dbn+1q-1之差,故{anbn}的前n项和为Tn=an+1bn+1-a1b1q-1-db1qq-1·1-qn1-q.

分析3 由bn=n·4n=4n+4n+…+4n,可考虑用分拆法求和.

解法3(分拆法) Sn=4+(42+42)+…+(4n+4n+…+4n)

=(4+42+…+4n)+(42+43+…+4n)+…+4n

=4-4n+11-4+42-4n+11-4+…+4n-4n+11-4=

-13(4+42+…+4n)+13n·4n+1

=-13·4-4n+11-4+13n·4n+1=(3n-1)·4n+1+49.

分析4  anbn=[a1+(n-1)d]b1qn-1=b1dnqn-1+b1(a1-d)qn-1,由nqn-1可联想到幂函数求导公式(xn)′=nxn-1,则可用导数法或积分法求和.

解法4(导数法)

当x≠1时,x+x2+…+xn=x-xn+11-x,

两边同时求导得1+2x+3x2+…+nxn-1=1-(n+1)xn+nxn+1(1-x)2.

两边同时乘以x得x+2x2+3x3+…+nxn=x-(n+1)xn+1+nxn+2(1-x)2.

x=4,得Sn=1·4+2·42+3·43+…+n·4n=(3n-1)·4n+1+49.

解法5(积分法) 当x≠1时,设f(x)=1+2x+3x2+…+nxn-1,则

∫(1+2x+3x2+…+nxn-1)dx=c+x+x2+…+xn=c+x-xn+11-x(其中c为任意常数),

所以f(x)=∫(1+2x+3x2+…+nxn-1)dx′=(c+x-xn+11-x)′,

所以f(x)=1+2x+3x2+…+nxn-1=1-(n+1)xn+nxn+1(1-x)2.

两边同时乘以x得x+2x2+3x3+…+nxn=x-(n+1)xn+1+nxn+2(1-x)2.

x=4,得Sn=1·4+2·42+3·43+…+n·4n=(3n-1)·4n+1+49.

分析5 由Sn+1=Sn+(n+1)·4n+1联想到递推数列an+1=pan+(an+b)qn的通项公式求法,则可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解法6(待系数法) Sn+1=Sn+(n+1)·4n+1=Sn+(4n+4)·4n,

设Sn+1+x(n+1)+y4n+1=Sn+(xn+y)4n,

则Sn+1=Sn+(-3xn-4x-3y)4n,

所以-3x=4,

-4x-3y=4,x=-43,y=49,

所以Sn+(-43n+49)4n是常数列,

所以Sn+(-43n+49)4n=S1+(-43+49)×4=49,Sn=(3n-1)4n+1+49.

解法7(待定系数法) 因为Sn+1=Sn+(n+1)4n+1,所以Sn+14n+1=14·Sn4n+n+1,

令bn=Sn4n,则bn+1=14·bn+n+1,

设bn+1+x(n+1)+y=14(bn+xn+y),则bn+1=14·bn-3xn4-x-3y4,

所以-3x4=1,

-x-3y4=1,所以x=-43,

y=49,所以数列bn-4n3+49是等比数列,

所以bn-4n3+49=19·(14)n-1,所以bn=4n3-49+19·(14)n-1,Sn=(3n-1)4n+1+49.

解法8(待定系数法) 因为Sn+1=Sn+(n+1)4n+1,所以Sn+14n+1=14·Sn4n+n+1,

令bn=Sn4n,则bn+1=14·bn+n+1,bn=14·bn-1+n,

所以bn+1-bn=14(bn-bn-1)+1,令bn+1-bn=cn,则cn=14·cn-1+1,

设cn+λ=14(cn-1+λ),则cn=14·cn-1-3λ4,

令-3λ4=1,则λ=-43,所以数列cn-43是等比数列,

所以cn-43=-112(14)n-1,cn=43-112·(14)n-1,所以bn+1-bn=43-112·(14)n-1,

所以bn=b1+(b2-b1)+…+(bn-bn-1)

=1+4(n-1)3-112(1-(14)n-1)1-14=4n3-49+19·(14)n-1,所以Sn=(3n-1)4n+1+49.

点评 解法6、解法7、解法8利用数列通项与前n项和的关系an+1=Sn+1-Sn,将求和问题转化为递推数列求通项问题,虽然不是最简方法,但它别出心裁,另辟新经,将知识融会贯通.

分析6 由拓展1得

Sn=a1b1-anbn+11-q+db2(1-qn-1)(1-q)2

=a1b1-(a1+(n-1)d)b1qn1-q+db2(1-qn-1)(1-q)2

=

[a1b1q-a1b1-db1q+b1d(q-1)n]qn-(a1b1q-a1b1-db1q)(1-q)2.

令x=a1b1q-a1b1-db1q(1-q)2,y=b1d(q-1)(1-q)2,则Sn=(x+yn)qn-x,这说明“差比型”数列前n项和的形式为Sn=(x+yn)qn-x.

解法9(待定系数法) Sn=(x+yn)4n+z,

S1=4(x+y)+z=4,

S2=16(x+2y)+z=36,

S3=64(x+3y)+z=228,

解得x=-49,y=129,z=49,所以Sn=(3n-1)4n+1+49.

解法10(待定系数法) Sn=(x+yn)4n-x,

S1=4(x+y)-x=4

S2=16(x+2y)-x=36,解得x=-49,y=129,所以Sn=(3n-1)4n+1+49.

点评 解法9、解法10充分利用“差比型”数列前n项和的特征,设出Sn的表达式,利用方程思想使问题顺利获解,该解法过程简洁、运算量小,不会出现计算错误,是求“差比型”数列前n项和的最佳选择.

分析7 我们知道矩形的面积公式为S=ab,因而,由两个正数积的形式便可直觉联想它就是矩形的面积的数值,于是,a1b1+a2b2+…+anbn只不过表示n个矩形面积的和,从而有

解法11 如图1,用分割法将图1中n个矩形转化为图2中n个矩形,就是从两个不同视角看同一个面积,于是有

图1         图2

a1b1+a2b2+…+anbn

=a1(b1-b2)+(a1+a2)(b2-b1)+…+(a1+a2+…+an-1)(bn-1-bn)

+(a1+a2+…+an)bn,

令bn=n,an=4n,得

Sn=1·4+2·42+3·43+…+n·4n

=-4-(4+42)-…-(4+42+43+…+4n-1)+(4+42+43+…+4n)n

=-(4-421-4+4-431-4+…+4-4n1-4)+n(4-4n+1)1-4

4.高考文科数学高考卷 篇四

1-12 CBCCCADCCBCB

14.15.1216.①④

17.解:(I)f(x)m

nx4cosx4cos2x

4=x1x1

x12sin22cos22=sin(26)

2----------------3分∵f(x)1∴sin(x26)12∴cos(x3)12sin2(x126)=

2-------5分

(II)∵(2ac)cosBbcosC,由正弦定理得(2sinAsinC)cosBsinBcosC∴2sinAcosBsinCcosBsinBcosC

∴2sinAcosBsin(BC)-----------------6分 ∵ABC∴sin(BC)sinA,且sinA0

∴cosB1

2,∵0B

∴B

3---------------8分

∴0A2A1A

3∴2,2sin(26)1626

∴1sin(A26)123A1

32∴f(A)sin()(1,)--------10分

2622

18解:(1)由条形图可得,选择A、B、C、D四款套餐的学生共有200人1分

其中选A款套餐的学生为40人2分

由分层抽样可得从A款套餐问卷中抽取了2040

2004份4分 设事件M: 甲被选中进行调查问卷则P(M)

440

0.15分(2)由图表可知,选A,B,C,D四款套餐的学生分别接受调查的人数为4,5,6,5,其中不满意的人数分别为1,1,0,2个

记对A款套餐不满意的学生是a, 对B款套餐不满意的学生是b, 对D款套餐不满意的学生是c,d,设事件N:从填写不满意的学生中选出2人,至少有一人选的是D款套餐8分 从填写不满意的学生中选出2人,共有C

2246个基本事件,而事件N有C2C2C2个基本事件10分 则P(N)

56至少有一人选的是D款套餐的概率是

5612分 19.(Ⅰ)作ME∥CD,ME∩PD=E.

∵∠ADC=∠BCD=90,AD=2BC=2,N是AD的中点,∴BN⊥AD,又平面PAD⊥平面ABCD,∴BN⊥平面PAD,∴BN⊥NE,∠DNE为二面角M-BN-C的平面角,∠DNE=30.……………3分

∵PA=PD=AD,∴∠PDN=60,∴∠DEN=90,∴DE=

14,∴CM= 1 4CP,故PM

MC

3.…………………………………………………………6分

(Ⅱ)连结BE,由(Ⅰ)的解答可知PE⊥平面BMN,则∠PBE为直线PB与平面BMN所成的角.连结PN,则PN⊥平面ABCD,从而PN⊥BN,∴PBPN+BN=PN+CD6,…………………………………………9分

又PE= 33 PE6

4PD2,∴sin∠PBEPB=4

所以直线PB与平面MBN所成的角为arcsin

12分 E

C

解法二:

(Ⅰ)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N—xyz,其中N(0,0,0),A(1,0,0),B(0,3,0),C(-1,3,0),D(-1,0,0),P(0,0,3). 设→PM=λ→MC(λ>0),则M

-λ3λ

31+λ1+λ,1+λ),于是

→NB=(03,0),→NM=(-λ3λ31+λ,1+λ1+λ),………………………………3分

设n=(x,y,z)为面MBN的法向量,则→NB·n=0,→NM·n=0,3y=0,-λx+λy3z=0,取n=(3,0,λ),又m=(0,0,1)为面BNC的法向量,由二面角M-BN-C为30,得 |cosm,n|=|m·n||m||n|λ3+λcos30=3

2,解得λ=3,故PM

MC

3.……………………………………………………………………………6分(Ⅱ)由(Ⅰ),n=(3,0,3)为面MBN的法向量,……………………………8分设直线PB与平面MBN所成的角为θ,由→PB=(033),得

→sinθ=|________3|→PB·n|

PB||n|

6×4,所以直线PB与平面MBN所成的角为arcsin

.………………………………12分 20.(1)解:因为aa222

n1na1,所以an1anan1an2,n1an22

即an1

11

2an2

2,——2分 令b

12

1n

an2,bn1bn2,故bn是以4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所以bn

142n18n74,——4分 因为a7

n1,故ann

。——6分

(2)因为c2

n2an18n7,所以

111c1n71

8n1,——8分

ncn18n78n188

所以S1c111111111

n

 1c2c2c3cncn1899178n78n1

18118n11

8,——10分 因为Snk恒成立,故k

。——12分 21.解析(1)由函数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得f(-1)=f(1),即a2a2,解得a=0,所以

f(x)xx

(2)设x/

1、x2是函数g(x)的两个极值点,则x1、x2是方程g(x)3x22bxc0的两个不

等实根,则4b

212c0(c为正整数)x2b1x2

又A、O、B三点共线x3bx23bx

211cx1x22cx2

x

1x2

即(x2b

1x2)[(x1x2)b]0,又x1x2,bx1x2

3,b0(3)f(x)xx(x1)(1x)=2fmin(x)2

又g(x)x3cx,令g/(x)3x2c0,x

c3

g(x)在(,

c3),(c3,)上单调递减,在(c3,c)上单调递增 f(1)g(1)0c3 0c31,满足题意只需g(c)2

1c3,即c=1或2

22.(Ⅰ)根据椭圆定义及已知条件,有

|AF2|+|AB|+|BF2|=4a,① |AF2|+|BF2|=2|AB|,②

|AF2|2+|AB|2=|BF2|2,③…3分

由①、②、③,解得|AFAB| 4

52|=a,|3a,|BF2|=

3a,所以点A为短轴端点,b=c=

22,Γ的离心率e= c a

25分(Ⅱ)由(Ⅰ),Γ的方程为x2+2y2=a2.

不妨设C(x1,y1)、D(x2,y2)(x1<x2),x2+2y2=a2,则C、D坐标满足

y=kx.

由此得x1aa,x2. 1+2k1+2k

a=0的距离分别为d1、d2,2设C、D两点到直线AB:x-y+

因C、D两点在直线AB的异侧,则

d1+d2=

|

x1-y1+

||

x2-y2+

2222

(x-y+)-(x-y+ a)|||22

(x2-x1)-(y2-y1)(1-k)(x2-x1)2(1-k)a

=8分

221+2k2(1-k)a221-k114

∴S=|AB|(d1+d2)·a··.

22331+2k1+2k(1-k)2t21设t=1-k,则t>1=,= 4 31+2k2t-4t+3

2-tt

(1-k)2121

5.高考文科数学高考卷 篇五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40分)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已知集合A={x|–11},则A∪B= A.(–1,1)B.(1,2)C.(–1,+∞)D.(1,+∞)【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并集的求法直接求出结果.【详解】∵,∴,故选C.【点睛】考查并集求法,属于基础题.2.已知复数z=2+i,则 A.B.C.3 D.5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题先求得,然后根据复数的乘法运算法则即得.【详解】∵ 故选D.【点睛】本容易题,注重了基础知识、基本计算能力的考查.3.下列函数中,在区间(0,+)上单调递增的是 A.B.y= C.D.【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函数图像性质可得出结果.【详解】函数,在区间 上单调递减,函数 在区间上单调递增,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简单的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单调性,注重对重要知识、基础知识的考查,蕴含数形结合思想,属于容易题.4.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值为 A.1 B.2 C.3 D.4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程序框图中的条件逐次运算即可.【详解】运行第一次,,运行第二次,,运行第三次,,结束循环,输出,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程序框图,属于容易题,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运算能力的考查.5.已知双曲线(a>0)的离心率是 则a= A.B.4 C.2 D.【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根据根据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定义,列关于A的方程求解.【详解】分析:详解:

∵双曲线的离心率,∴,解得,故选D.【点睛】对双曲线基础知识和基本计算能力的考查.6.设函数f(x)=cosx+bsinx(b为常数),则“b=0”是“f(x)为偶函数”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定义域为R的函数为偶函数等价于进行判断.【详解】 时,, 为偶函数;

为偶函数时,对任意的恒成立,得对任意的恒成立,从而.从而“”是“为偶函数”的充分必要条件,故选C.【点睛】本题较易,注重重要知识、基础知识、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7.在天文学中,天体的明暗程度可以用星等或亮度来描述.两颗星的星等与亮度满足,其中星等为m1的星的亮度为E2(k=1,2).已知太阳的星等是–26.7,天狼星的星等是–1.45,则太阳与天狼星的亮度的比值为 A.1010.1 B.10.1 C.lg10.1 D.【答案】D 【解析】 【分析】 先求出,然后将对数式换指数式求再求 【详解】两颗星的星等与亮度满足 , 令,,故选D.【点睛】考查考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信息处理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指数对数运算.8.如图,A,B是半径为2的圆周上的定点,P为圆周上的动点,是锐角,大小为β.图中阴影区域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A.4β+4cosβ B.4β+4sinβ C.2β+2cosβ D.2β+2sinβ 【答案】B 【解析】 【分析】 阴影部分的面积S=S△PAB+ S1-S△OAB.其中S1、S△OAB的值为定值.当且仅当S△PAB取最大值时阴影部分的面积S取最大值.【详解】观察图象可知,当P为弧AB的中点时,阴影部分的面积S取最大值,此时∠BOP=∠AOP=π-β, 面积S最大值为βr2+S△POB+ S△POA=4β+|OP||OB|sin(π-β)+|OP||OA|Sin(π-β)=4β+2Sinβ+2Sinβ=4β+4 Sinβ,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数学应用意识、数形结合思想及数学式子变形和运算求解能力,有一定的难度.关键观察分析区域面积最大时的状态,并将面积用边角等表示.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110分)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9.已知向量=(-4,3),=(6,m),且,则m=__________.【答案】8.【解析】 【分析】 利用转化得到加以计算,得到.【详解】向量 则.【点睛】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向量的垂直以及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应用.属于容易题.10.若x,y满足 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最大值为__________.【答案】(1)..(2).1.【解析】 【分析】 作出可行域,移动目标函数表示的直线,利用图解法求解.【详解】作出可行域如图阴影部分所示.设z=y-x,则y=x+z.当直线l0:y=x+z经过点A(2,-1)时,z取最小值-3,经过点B(2,3)时,z取最大值1.【点睛】本题是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题型,根据“画、移、解”等步骤可得解.题目难度不大题,注重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11.设抛物线y2=4x的焦点为F,准线为l.则以F为圆心,且与l相切的圆的方程为__________. 【答案】(x-1)2+y2=4.【解析】 【分析】 由抛物线方程可得焦点坐标,即圆心,焦点到准线距离即半径,进而求得结果.【详解】抛物线y2=4x中,2P=4,P=2,焦点F(1,0),准线l的方程为x=-1,以F为圆心,且与l相切的圆的方程为(x-1)2+y2=22,即为(x-1)2+y2=4.【点睛】本题可采用数形结合法,只要画出图形,即可很容易求出结果.12.某几何体是由一个正方体去掉一个四棱柱所得,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如果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那么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 【答案】40.【解析】 【分析】 画出三视图对应的几何体,应用割补法求几何体的体积.【详解】在正方体中还原该几何体,如图所示 几何体的体积V=43-(2+4)×2×4=40 【点睛】易错点有二,一是不能正确还原几何体;

二是计算体积有误.为避免出错,应注重多观察、细心算.13.已知l,m是平面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下列三个论断:

①l⊥m;

②m∥;

③l⊥. 以其中的两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一个正确的命题:__________. 【答案】如果l⊥α,m∥α,则l⊥m.【解析】 【分析】 将所给论断,分别作为条件、结论加以分析.【详解】将所给论断,分别作为条件、结论,得到如下三个命题:

(1)如果l⊥α,m∥α,则l⊥m.正确;

(2)如果l⊥α,l⊥m,则m∥α.不正确,有可能m在平面α内;

(3)如果l⊥m,m∥α,则l⊥α.不正确,有可能l与α斜交、l∥α.【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空间线面的位置关系、命题、逻辑推理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14.李明自主创业,在网上经营一家水果店,销售的水果中有草莓、京白梨、西瓜、桃,价格依次为60元/盒、65元/盒、80元/盒、90元/盒.为增加销量,李明对这四种水果进行促销:一次购买水果的总价达到120元,顾客就少付x元.每笔订单顾客网上支付成功后,李明会得到支付款的80%. ①当x=10时,顾客一次购买草莓和西瓜各1盒,需要支付__________元;

②在促销活动中,为保证李明每笔订单得到的金额均不低于促销前总价的七折,则x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 【答案】(1).130.(2).15.【解析】 【分析】(1)将购买的草莓和西瓜加钱与120进行比较,再根据促销规则可的结果;

(2)根据、分别探究.【详解】(1)x=10,顾客一次购买草莓和西瓜各一盒,需要支付(60+80)-10=130元.(2)设顾客一次购买水果的促销前总价为y元,元时,李明得到的金额为y×80%,符合要求.元时,有(y-x)×80%≥y×70%成立,即8(y-x)≥7y,x≤,即x≤()min=15元.所以x的最大值为1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数学的应用意识、数学式子变形与运算求解能力,有一定难度.三、解答题共6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5.在△ABC中,a=3,cosB=. (Ⅰ)求b,c的值;

(Ⅱ)求sin(B+C)的值. 【答案】(Ⅰ);

(Ⅱ).【解析】 【分析】(Ⅰ)由题意列出关于a,b,c的方程组,求解方程组即可确定b,c的值;

(Ⅱ)由题意结合余弦定理、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和诱导公式可得的值.【详解】(Ⅰ)由余弦定理可得,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解得.(Ⅱ)由(Ⅰ)知,所以;

因为为的内角,所以.因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余弦定理的应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诱导公式的应用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16.设{an}是等差数列,a1=–10,且a2+10,a3+8,a4+6成等比数列.(Ⅰ)求{an}的通项公式;

(Ⅱ)记{an}的前n项和为Sn,求Sn的最小值. 【答案】(Ⅰ);

(Ⅱ)当或者时,取到最小值.【解析】 【分析】(Ⅰ)由题意首先求得数列的公差,然后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可得的通项公式;

(Ⅱ)首先求得的表达式,然后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其最小值.【详解】(Ⅰ)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因为成等比数列,所以,即,解得,所以.(Ⅱ)由(Ⅰ)知, 所以;

当或者时,取到最小值.【点睛】等差数列基本量的求解是等差数列中的一类基本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有关公式并能灵活运用.17.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支付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近年来,移动支付已成为主要支付方式之一.为了解某校学生上个月A,B两种移动支付方式的使用情况,从全校所有的10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00人,发现样本中A,B两种支付方式都不使用的有5人,样本中仅使用A和仅使用B的学生的支付金额分布情况如下:

支付金额 支付方式 不大于2000元 大于2000元 仅使用A 27人 3人 仅使用B 24人 1人(Ⅰ)估计该校学生中上个月A,B两种支付方式都使用的人数;

(Ⅱ)从样本仅使用B的学生中随机抽取1人,求该学生上个月支付金额大于2000元的概率;

(Ⅲ)已知上个月样本学生的支付方式在本月没有变化.现从样本仅使用B的学生中随机抽查1人,发现他本月的支付金额大于2000元.结合(Ⅱ)的结果,能否认为样本仅使用B的学生中本月支付金额大于2000元的人数有变化?说明理由. 【答案】(Ⅰ)400人;

(Ⅱ);

(Ⅲ)见解析.【解析】 分析】(Ⅰ)由题意利用频率近似概率可得满足题意的人数;

(Ⅱ)利用古典概型计算公式可得上个月支付金额大于2000元的概率;

(Ⅲ)结合概率统计相关定义给出结论即可.【详解】(Ⅰ)由图表可知仅使用A的人数有30人,仅使用B的人数有25人,由题意知A,B两种支付方式都不使用的有5人,所以样本中两种支付方式都使用的有,所以全校学生中两种支付方式都使用的有(人).(Ⅱ)因为样本中仅使用B的学生共有25人,只有1人支付金额大于2000元,所以该学生上个月支付金额大于2000元的概率为.(Ⅲ)由(Ⅱ)知支付金额大于2000元的概率为,因为从仅使用B的学生中随机调查1人,发现他本月的支付金额大于2000元,依据小概率事件它在一次试验中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所以可以认为仅使用B的学生中本月支付金额大于2000元的人数有变化,且比上个月多.【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古典概型概率公式及其应用,概率的定义与应用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18.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ABCD,底部ABCD为菱形,E为CD的中点.(Ⅰ)求证:BD⊥平面PAC;

(Ⅱ)若∠ABC=60°,求证:平面PAB⊥平面PAE;

(Ⅲ)棱PB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CF∥平面PAE?说明理由.【答案】(Ⅰ)见解析;

(Ⅱ)见解析;

(Ⅲ)见解析.【解析】 【分析】(Ⅰ)由题意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得题中的结论;

(Ⅱ)由几何体的空间结构特征首先证得线面垂直,然后利用面面垂直的判断定理可得面面垂直;

(Ⅲ)由题意,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找到满足题意的点.【详解】(Ⅰ)证明:因为平面,所以;

因为底面是菱形,所以;因为,平面, 所以平面.(Ⅱ)证明:因为底面是菱形且,所以为正三角形,所以, 因为,所以;

因为平面,平面, 所以;

因为 所以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平面.(Ⅲ)存在点为中点时,满足平面;

理由如下: 分别取的中点,连接, 在三角形中,且;

在菱形中,为中点,所以且,所以且,即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立体几何中的探索问题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19.已知椭圆的右焦点为,且经过点.(Ⅰ)求椭圆C的方程;

(Ⅱ)设O为原点,直线与椭圆C交于两个不同点P,Q,直线AP与x轴交于点M,直线AQ与x轴交于点N,若|OM|·|ON|=2,求证:直线l经过定点.【答案】(Ⅰ);

(Ⅱ)见解析.【解析】 【分析】(Ⅰ)由题意确定a,b的值即可确定椭圆方程;

(Ⅱ)设出直线方程,联立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确定OM,ON的表达式,结合韦达定理确定t的值即可证明直线恒过定点.【详解】(Ⅰ)因为椭圆的右焦点为,所以;

因为椭圆经过点,所以,所以,故椭圆的方程为.(Ⅱ)设 联立得,,.直线,令得,即;

同理可得.因为,所以;

,解之得,所以直线方程为,所以直线恒过定点.【点睛】解决直线与椭圆的综合问题时,要注意:

(1)注意观察应用题设中的每一个条件,明确确定直线、椭圆的条件;

(2)强化有关直线与椭圆联立得出一元二次方程后的运算能力,重视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弦长、斜率、三角形的面积等问题. 20.已知函数.(Ⅰ)求曲线的斜率为1的切线方程;

(Ⅱ)当时,求证:;

(Ⅲ)设,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为M(a),当M(a)最小时,求a的值. 【答案】(Ⅰ)和.(Ⅱ)见解析;

(Ⅲ).【解析】 【分析】(Ⅰ)首先求解导函数,然后利用导函数求得切点的横坐标,据此求得切点坐标即可确定切线方程;

(Ⅱ)由题意分别证得和即可证得题中的结论;

(Ⅲ)由题意结合(Ⅱ)中的结论分类讨论即可求得a的值.【详解】(Ⅰ),令得或者.当时,此时切线方程为,即;

当时,此时切线方程为,即;

综上可得所求切线方程为和.(Ⅱ)设,令得或者,所以当时,为增函数;

当时,为减函数;

当时,为增函数;

而,所以,即;

同理令,可求其最小值为,所以,即,综上可得.(Ⅲ)由(Ⅱ)知,所以是中的较大者,若,即时,;

若,即时,;

6.高考文科数学高考卷 篇六

汇 报 材 料

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坚持把“两基”作为“科教兴镇”的奠基石,统一思想,求真务实,抢抓机遇,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通过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完成了“两基”各阶段的目标任务,有力地推动了我镇“科教兴镇”的进程。现将所做的工作及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冯三镇位于开阳县城北部,距县城17公里,交通便利,全镇总面积179.4平方千米,辖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共8750户,总人口33661人,少数民族1004人,农业人口32589人。主要经济支柱产业是烤烟,2008年人均纯收入3518元。

全镇有初级中学2所,镇中心完小1所,村级小学10所,镇中心幼儿园1所。中小学教师共259人;现有在校小学生2578人,在校初中生2072人;小学教学班83个,初中教学班38个。

二、指标完成情况

(一)普及程度

1、入学率

1999年,经省人民政府验收,我镇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5%(其中,女童入学率99.3%),初中阶段入学率为102.9%.2008——2009学,小学阶段适龄儿童总数为2699人,入学率为99.6%(其中,女童入学率99.7%);初中阶段适龄少年数为2300人,入学率99.87%;三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共7人(其中,丧能1人),入学6人,入学率100%。留守儿童入学100%。

2、辍学率

1999年,1999年小学辍学率为0.4%;初中辍学率为2.7%。2007——2008学,小学辍学5人,辍学率为0.16%;初中辍学44人(其中一中22人,二中22人),辍学率为2.23%(其中一中2.18%,二中2.28%)。无留守儿童辍学。

3、完成率

1999年,初等教育完成率是97.2%,初等中等教育完成率是83.1%。2008年,15周岁人口818人(其中都无丧失学习能力),已完成初等教育810人,初等教育完成率是99.022%;17周岁人口691人(其中都无丧失学习能力),已受完初级中等教育660人,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是95.51%。

4、文盲率:15周岁人口中无文盲人数,文盲率为零。

(二)师资水平:

全镇小学专任教师138人(其中2001年起新分26人),达任职要求138人,占专任教师100%。小学专任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117人,占专任教师的84.8%;获中专(高中)学历17人,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4人,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的比例为100%。

全镇初中专任教师92人(其中新分5人),达任职要求87人,占专任教师100%。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56人,占60.87%,大专学历36人,占39.13%,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的比例为100%。

小学师生比为1:17,初中师生比为1:19。

全镇共有中小学正副校长15人,全部都参加了校长培训,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为100%。

(三)办学条件:

1、学校布局及班额:小学应布11所,已有11所;初中应布2所,已有2所。小学平均班额31人,无大班额;初中平均班额55人,无大班额。学校的数量、规模容量能满足九年义务教育需要。

2、校舍情况:小学生均校舍面积为6.8㎡(1999年生均校舍面积为2.7㎡),初中生均校舍面积为6㎡(1999年生均校舍面积2.9㎡),中小学生均校舍面积达标率为100%;除个别计划撤并的教学点外其他学校均已楼房化;各中小学D级危房已全部消除,无B级、C级危房。

3、校舍设施情况:中小学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厕所、围墙、课桌凳、黑板等达标率为100%;寄宿制学校(一中)设施配套齐全,管理规范。

4、教学仪器及图书情况:镇中心小学和初中实验仪器、音体美教学器材配备已按省办学条件标准配齐,达标率为100%,其他村级小学实验仪器、音体美教学器材配备已达到了我省实验教学要求。小学现有图书29960册,生均11.6册(1999年生均4.2册),初中现有图书35790册(其中,一中17990册,二中17800册),生均17.3册(其中一中16册,二中18.8册)(1999年生均10册)。全镇中小学校校有厕所,班班有教室、黑板,人人有课桌凳,已达到“一无三有”的办学条件。

5、远程教育:全镇远程教育覆盖率达到100%,管理规范,设备运转正常,在教学、教研、培训方面使用率高。

(四)教育经费

一是坚持把教育经费纳入了镇的财政预算,教职工工资得到了按时足额发放,没有向学校收取或摊派任何费用,并广泛宣传和贯彻国家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监督与督促学校“两免一补”政策的很好落实,仅2008年春秋两学期,1136个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的生活补助费456375元已按时补发到位,生均公用经费已及时如数拨付到学校。

二是坚持多方筹措资金,自立于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同时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三是坚持开展教育收费检查,治理教育乱收费,全镇中小学没有乱收费的现象。

四是坚持对在义务教育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组织和个人(特别是教师)给予了表彰、奖励。

(五)教育质量:

一是严格实施课程计划。按照国家和省的课程计划,开齐了课程,开足了开齐课时,落实国家和省学生体质锻炼标准,很好地执行了“一小时体育锻炼”要求。

二是着力提高教育质量。2005—2006学年小学毕业年级学生全科合格率为69.16%,毕业率为100%,初中毕业年级学生全科合格率为82.03%,毕业率为100%;2006—2007学年小学毕业年级学生全科合格率为71.95%,毕业率为100%,初中毕业年级学生全科合格率为86.26%,毕业率为100%;2007—2008学年小学毕业年级学生全科合格率为73.22%,毕业率为100%,初中毕业年级学生全科合格率为88.16%,毕业率为100%。近几年来,全科合格率成上升趋势。

三是狠抓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全员参加了“三新一德”培训,中小学素质教育取得一定成效。

(六)学校安全管理

一是镇人民政府坚持把对中小学的校舍与设备安全、安全制度的建立、安全机制与各种应急预案的完善,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排除,安全教育和逃生演练等工作进行督查。

二是镇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坚持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食品卫生安全(特别是寄宿制学校)有保障。

三是镇政府坚持督促与支持中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严格按照“亮丽工程”的要求进行督促、指导,各中小学“亮丽工程”的实施基本达到省的要求。

(七)扫盲程度:

1、青壮年非文盲率:06年全镇15至50周岁人口中的农村青壮年人口19664人,丧失学习能力8人,非文盲19588人,非文盲率是99.65%;07年全镇农村青壮年人口19948人,丧失学习能力7人,非文盲19891人,非文盲率是99.75%;08年全镇农村青壮年人口20552人,丧失学习能力8人,非文盲20495人,非文盲率是99.76%(1999年非文盲率是99.2%)。

2、脱盲巩固提高情况:近三年脱盲168人,脱盲后巩固165人,巩固率98.21%。15至24周岁中的青壮年文盲已全面扫除。

3、农技培训情况:全镇共有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1所,村建校率100%,各农技校的教室、课桌凳、教师和领导班子齐全,各农技校坚持有计划地对农民开展实用语文、实用数学和实用技术为主的继续教育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年培训7500人次。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狠抓落实。镇党委、政府始终把“两基”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经常性听取镇“两基”办和学校的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两基”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调整充实“两基”工作领导小组,落实部门职责。为切实做好08年11月份省政府“两基国检”预检和今年6月份的“两基国检”,我镇多次召开了 “两基”迎“国检”推进会,进一步安排部署“两基”迎“国检”工作,制定并下发了《“两基”迎“国检”工作检查方案》、《“两基”迎“国检”工作进度安排的通知》、《关于开展脱盲巩固提高工作进行检查的通知》、《关于开展学校及周边环境整治的实施方案》、《关于明确“两基”工作责任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关于对2008年春季学期到校学生进行实行包保责任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今冬明春扫盲及脱盲巩固提高工作的通知》、《关于对贫困留守儿童进行补助的通知》等配套文件。同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镇党委政府坚持每月召开会议,听取“两基”工作情况汇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9月份、10月份,组织人力对学校“两基”迎“国检”工作进行检查,08年10月和09年3月集中力量对校园及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09年3月又开展“两基”迎“国检”工作检查,4月初开展了农技培训。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向学生家长发放《“两基”迎“国检”有关知识告家长书》5000余张,面向社会书写“两基”迎“国检”固定宣传标语10余条,4月初,在各中小学挂出了“两基”迎“国检”倒计时牌,营造了全民重视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激活了全社会支持与关心教育的活力,形成了“两基”众志成城迎“国检”的合力。

(二)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从06年启动“两基”迎“国检”工作以来,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办公条件,奖励优秀教师,征地建校,实施“亮丽工程”等,切实改善了办学条件。

(三)狠抓“控辍保学”工作,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普及程度达标。我镇坚持把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问题摆到了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积极采取了镇、村、校“三位一体”的“控辍保学”包保责任,具体措施:一是镇政府与“两基”成员单位和各村(居)签订《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实施领导包村、村组干部包户、干部职工和教师包人的“控辍保学包保责任制”。二是各村都将“控辍保学”纳入了村规民约管理,凡是建房征地审批、结婚证办理、农低保审批、商业营业执照办理等家庭和个人都要义务教育的完成问题。三是尊重个体差异性教育,学校将“有辍学趋势”的学生、“学困生”的帮扶,一一分解到教师个人,实行“一帮一”的思想教育、学习辅导和心理辅导的“防辍”教育工作。通过上述主要措施,使我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稳步上升,辍学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并呈逐年下降趋势。

(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一是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提高治校水平,中小学实施校长负责制,实施目标管理,各种规章制度健全,做到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工作布置有督促、有总结,确保了教育教学工作得以健康、有序地发展。二是加强学校工作,各校建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以党支部牵头,共青团、少先队、工会、班主任为主的德育工作队伍,形成德育网络,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法制副校长、关工委老同志等定期到学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三是加强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各中小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积极开展教改实验,经常开展镇内间、县内间校际交流活动,组织镇内间巡回教学示范课,优质课评比,采取自学自研与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手段促进教研教改,不断提高教育质量。2008年,冯三一中数学教研组获开阳县优秀教研组;毛力小学的谭静老师获“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成果比赛”市二等奖、省级优秀奖;冯三一中、二中教学综合质量分别名列全县第六名和第三名;在“春芽杯、三好杯、园丁杯”运动会中,我镇的代表队都分别获得三、四名。近几年来,我镇的教学质量逐年得到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比较满意。

(五)重视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我镇坚持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整治校园周边秩序,司法、综治部门定期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禁毒宣传教育活动;派出所坚持校园治安巡逻;工商、卫生、文化等部门坚持对校园及周边不洁卫生饮食摊点整治和不良文化音像整治。各部门通力合作,切实维护了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学校的安全与稳定。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几年来,我们把教师队伍的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力求建成一支思想品质好、业务水平高、科学知识全面、责任心强、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首先是组织教师加强政治、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特别在08年的“师德专项教育年活动”中,做到了人人有学习资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既增强了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又提高了教师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仅2008年分别获县、镇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各1名,获市、县表彰的优秀教师各1名和3名。其次是狠抓教师岗位培训和学历进修,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一是抓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作;二是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培训等,教师的业务素质有极大提高。

(七)狠抓扫盲和农技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素质。1999年,我镇的“两基”工作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合格和2003年“两基”复查与“普实”验收后,我镇仍沿着“一堵二扫三提高”的方针,依托农技校,继续走“农科教”相结合的发展思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一是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做到“五有四落实”,即:有教室、有牌子、有桌凳、有教师、有学员;组织落实、计划落实、内容落实、经费落实。二是建立教师、农村科技带头人为主体的师资队伍,积极开展集中培训、田间地头现场培训和送教上门培训等。近三年来,共培训7500人次,同时还请开阳职业学校教师和镇劳保所的人员分别在马江、新华和二中等地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基本知识、实用技术的学习培训;09年4月初,农业中心科技人员、学校教师,在金龙村、毛坪村、三合村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了大批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乡土人才,推动了我镇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控制初中阶段在校学生辍学还有一定难度,仅07—08学,初中还有44个学生还没有成功劝返学校读书。

二是中心学校和村级学校间、村级学校和村级间,在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教学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发展也不平衡,教育公平问题还解决得不好。三是资料建设还不够完整,如对辍学生的劝返工作实际上做了,但工作的过程性资料欠完整;教师培训工作实际上做了,但总结评价欠材料完整;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际上已扎扎实实的开展了,但资料积累不够;多数学校管理制度已健全,制度已得到执行,但执行制度的过程性资料欠缺。

(二)整改措施:

在解决在校学生(特别是初中)辍学问题方面,一是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用村民自治的行政手段来控制学生辍学;二是改善办学条件和创新教育方式,用优越的学习环境和人人享受满足其兴趣爱好的学习条件来控制学生辍学。

在解决教育公平上,一是加大宣传,使人民群众都认识到教育公平的渐进性;二是加大政府财政经费投入,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三是加大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有针对性地实施镇中心学校送管理、送教学下薄弱的村级学校,缩短学校管理和教学水平的差距。

总之,我镇坚持教育优先的发展战略,继续巩固“两基”成果,把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把教育关心的事情做实。

开阳县冯三镇人民政府

7.高考文科数学高考卷 篇七

8.袋中装有偶数个球, 其中红球、黑球各占一半.甲、乙、丙是三个空盒.每次从袋中任意取出两个球, 将其中一个球放入甲盒, 如果这个球是红球, 就将另一个球放入乙盒, 否则就放入丙盒.重复上述过程, 直到袋中所有球都被放入盒中, 则 ()

(A) 乙盒中黑球不多于丙盒中黑球.

(B) 乙盒中红球与丙盒中黑球一样多.

(C) 乙盒中红球不多于丙盒中红球.

(D) 乙盒中黑球与丙盒中红球一样多.

二、填空题

三、解答题

16.A、B、C三个班共有100名学生, 为调查他们的体育锻炼情况, 通过分层抽样获得了部分学生一周的锻炼时间, 数据如下表 (单位:小时) :

(1) 试估计C班的学生人数;

(2) 从A班和C班抽出的学生中, 各随机选取一人, A班选出的人记为甲, C班选出的人记为乙, 假设所有学生的锻炼时间相对独立, 求该周甲的锻炼时间比乙的锻炼时间长的概率;

(3) 再从A、B、C三个班中各随机抽取一名学生, 他们该周的锻炼时间分别是7, 9, 8.25 (单位:小时) , 这3个新数据与表格中的数据构成的新样本的平均数记μ1, 表格中数据的平均数记为μ0, 试判断μ0和μ1的大小. (结论不要求证明)

参考答案

15. (1) 由余弦定及题设得

设事件E为“该周甲的锻炼时间比乙的锻炼时间长”.由题意知

8.新课标高考文科数学备考复习策略 篇八

【关键词】新课标 高考文科数学 备考复习策略

文科学生是高中数学学习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提高文科数学备考复习的质量对于大面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大多数文科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较理科学生要低。因此,在进行文科数学备考复习时,教师要在备考复习策略上狠下功夫,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针对文科生高考数学备考复习策略进行探讨。

一、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教材是考试内容的媒介,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生成点。只有吃透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思想,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以不变应万变。

(一)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复习的重中之重。复习中要以课本例题、习题为载体,抓好基础题型和通性通法的熟练掌握,淡化特殊技巧。教师应通过教材例题,习题的重组、演变、推广,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深入地把握问题的本质,形成理解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活动经验。学生也应做到:课堂勤做笔记,课后认真思考,对任何问题先思考,后解答,对错题要经常反思总结,将平时的每一次考试都当成高考一样认真对待,培养良好的应考心理、技能以及规范答题的习惯。

(二)夯实解题基本功

高考复习的一个基本点是夯实解题基本功,而对这个问题的片面做法是只抓解题的知识因素。其实解题的效益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最基本的有:知识因素、能力因素、经验因素、非智力因素。学生在答题中除了存在知识性错误之外,还存在逻辑性错误、策略性错误和心理性错误。高考数学历来重视运算能力。学生运算要熟练、准确,运算要简捷、迅速,运算要与推理相结合,运算要合理,并且在复习中要有意识地养成书写规范、表达准确的良好习惯。

(三)加强知识的综合运用

高考数学试题强调在知识交汇点处命题。学生复习中要有意识地加强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的训练,如不等式、数列、函数的综合问题,数列、数学归纳法、解析几何、不等式的综合问题,向量、三角函数、解析几何、不等式的综合问题,线线、线面、面面位置关系、三角函数的综合问题,期望、方差、正态分布的综合问题等。

二、构建知识网络,加强知识交汇点问题的训练

知识网络就是知识之间的基本联系,它反映知识发生的过程,知识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是一个把厚书(课本)读薄的过程;同时通过综合复习,还应该把薄书读厚。这个厚,应该比课本更充实,在课本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更宏观的认识,更个性化的理解,更具操作性的解题经验。在数学备考复习基础知识时,要抓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并进行重新组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结构。在第一轮复习中应坚持“低起点,中强度,细要求”。在复习过程中,必须再现主干知识形成的过程,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揭示其内在联系与规律,重新全面梳理知识,提炼方法,感悟思想。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要克服“眼高手低”现象,主要在速算、语言表达、解题、反思矫正等方面下功夫,尽量不丢或少丢一些不应该丢失的分数。复习中,应加强学生对知识交汇点问题的训练,实际上就是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性问题,往往可以分解为几个简单的问题来解决。要解决这类问题,关键在于弄清题意,将之分解,找到突破口。

三、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也是高考数学命题的显著特点之一。因此,在各个阶段的复习中,教师要结合具体问题,不失时机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多次再现,不断深化,逐步内化,使数学思想方法成为学生能力的重要组成。

在数学备考复习中,要把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每一章、每一节、每一课、每一套试题中去。任何一道精心编拟的数学试题均蕴涵了极其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要注意渗透,适时讲解,反复强调,深入学生内心。这样,学生考试时才会思如泉涌,驾轻就熟。总之,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在日常训练中的渗透,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精选试题进行训练,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要学好数学就必须做题,但决不能搞题海战术。数学备考复习要求“教师跳进题海,学生跳出题海”。教师要有计划地精心研究全国各地的高考题和模拟题,从中精选和改编部分面目新、质量高、难度适中、针对性强的试题,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训练,并进行点评,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对于解题,要求学生“会、对、快”;“会”即有方法,会动手;“对”即准确,指解答正确;“快”强调速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题量。只有会,才有可能得分;只有对,才能得满分(指某道试题);只有快,才能多得分(指整套试卷)。在复习中,首先要训练学生解题有“办法”,尤其对“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眼高手低”的现象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从审题的仔细、思维的严谨、表述的规范、计算的准确等方面下功夫,做到“会做的不丢分”。要尽可能稳中求快,对基本题要烂熟于心,对基础题、中档题要清楚明白,准确熟练,对难题要量力而行。

9.高考文科数学高考卷 篇九

1.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答案】A 【解析】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去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故选A;夏商时期我国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所以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B不符合史实;保护生态环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排除C;题干提到的是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排除D。

名师点睛:这一题主要考查考生全面准确解读材料和审题的能力,试题以热点隐性切入,题干以商汤仁慈能最终推翻暴虐无道的夏桀这一《史记》记载为载体,考查以德治国这一时政热点(十九大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问题,同时这一题也在聚焦立德树人、彰显了历史学科积极育人的导向。考生在作答时需要注意审题干中的“意在说明”,这是提示思考《史记》作者这样记载的用意所在,所以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方能得出正确答案。

2.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答案】B 【解析】西汉文景时期,百姓的田租很轻,但是人头税重,而且在粮价极低的情况下,还要把粮食换做钱币来交税,富商大贾再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这就意味着百姓负担沉重,有可能因此而倾家荡产,再结合题干信息“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自耕农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故选B;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A;材料主旨是农民负担沉重,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税收多少及其形式是由政府

确定的,且材料信息说的是“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故排除D。

名师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和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题目主要涉及到了西汉经济领域的诸多概念,如实物田租和货币人头税、土地兼并、重农抑商、自耕农经济等,考生需要准确理解这些重要概念,才可以由题干信息推论出答案,思维含量较高。

3.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答案】C 【解析】武则天时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就有加强皇权的色彩,而与此同时,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明显是为了更好地控制中央的官员,以加强皇权,故选C,排除A;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并没有使得这样的官员迅速晋升,只是给了其参与议政的权力和机会,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参与议政的宰相数量增多,是在弱化宰相参政议政的职能,而不是强化,故排除D。

名师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对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这一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准确表达的能力,以武则天时代的皇权与相权关系为切入点,考查古代专制制度下,皇权对相权的压制和控制,考生需要对每一个选项逐一排查,发现与题干不一致的地方,然后选择表达最严密和准确的选项。武周时将中书省改为凤阁、门下省改为鸾台,二者为政务中枢,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与凤阁、鸾台协商处理政务之意,故意味着参与议政的人员增多,宰相参政议政的职能弱化,而皇权等于得到了强化。

4.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答案】D

名师点睛:本题体现出来的命题趋势是对传统文化的考查。戏曲集中华民族艺术之大成。自诞生以来,先辈艺人艰苦创业,历经以元代的杂剧、明代的昆曲、清代的京剧为代表的三大高峰期,它曾在相当一段时期(宋元至清末明初)几乎独霸中国舞台。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以程式化为主要特征的艺术,它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这就是说,戏曲不仅只属于东方,而且只属于中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土特产品”。既是“土特产品”,它必定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风格、中国魅力和中国气派。我们不应只把它看作一种艺术形态,透过它,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审美经验之演变;反过来,我们也可以从中国人审美趣味、审美经验的产生、发展、变化中,看到戏曲形态发生、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5.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答案】D

“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解析】题干中地方督抚上奏的内容中认为,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说明当时清朝的地方督抚已经注意按照国际法来处理中日之间的交涉问题,这明显体现了近代的外交观念,故选D;题干中没有说到日本是借助于西方列强侵害中国的权益,故A与题意不符;由“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可知,当时琉球国还在向中国进贡,维持着朝贡关系,故B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地方督抚的 上奏只是在行使其职权,对政府提出建议,而不是干预朝廷外交事务,故C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名师点睛:中国外交近代化是指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程中,中国一方面试图通过自身的力量赶走外国侵略者获取独立,另一方面认同接受西方文明,外交上从消极排斥与抵抗、蒙昧无知中丧失主权,转变为接触与适应、尝试改变弱势处境,再到主动争取国际社会主体权资格、追求建立平等新型外交的历史演变过程。

6.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答案】C 【解析】由“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可知孙中山认为国民党之所以在革命之后十二年还没有成功,而俄国革命六年就成功了,是因为俄国有团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所以选C;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所以不可能走苏俄革命道路,也没有放弃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所以排除A、B;孙中山把原因归结为领导核心不够好,而没有改变斗争目标,故排除D。

名师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综合理解材料意思的能力。题干材料中外关联,综合性较强,孙中山的话涉及俄国、法国、美国革命成功的历史经验,而又对俄国与法美存在不同的态度,需要考生综合中外历史知识全面考量,才能深刻理解孙中山讲话的内在含义,一定程度上考查到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

7.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答案】A 【解析】由题干中的“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说明在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使得农民摆脱了原来“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的处境,农民获得了很多的自由和权利,这样就获得了农民的拥护,并激发了他们抗日的热情,故选A;由“是否减租减息”可以看出地租还要交的,所以B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由题干中的“抗日根据地”可以得出,这是抗日战争时期,而国民革命是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故排除C;D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排除。名师点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赢得民众的支持,是与其一直把民族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有直接关系的,这一题考查了“执政为民,立党为公”这一时政热点。考生在做题时充分利用“抗日根据地”这一信息,然后确定时间,再结合所学与材料信息,就可以排除掉三个选项,也可以直接选,所以这一题还考查了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

8.下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 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发展 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答案】B 【解析】漫画中一位老奶奶用尺量布做衣服,小孙女在一旁翻看书本陪着老奶奶;两位女勘探队员肩上扛着工作用的长尺和三脚架等工具向这边走来。此画以小孙女的口气,用了这样的副标题:“奶奶的尺——量”“奶奶的尺”与“阿姨的尺”这两种不同性质和用途的“尺”,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反映了新老两代妇女的不同社会地位和作用,讴歌了新中国女青年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故选B;工业化是用机器生产的形式,而材料中奶奶的用尺子做新衣属于手工劳动,故A排除;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在1958年,与题干中的“1956年”不符,故排除C;题干信息没有体现城市还是乡村,更没有城乡之间的对比,故D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

名师点睛:漫画入题是新课标全国卷2017年开始出现的,今年再次出现,体现了全国卷坚持的创新风格,而且漫画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使得试卷图文并茂,由于浓缩了文字信息所没有的风格,所以对考生解读不同类材料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准确而快速的解读漫画信息,是值得高三师生备考时努力的地方。

这一题也考查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历史核心素养。

9.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答案】C 【解析】“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说明平民和贵族之间有矛盾,结合所学可知,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一开始贵族是享有很多特权的,而平民没有,所以平民就为了追求平等的权利而斗争,斗争的结果是通过颁布一系列法律达到“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也就是说在法律上最终确定了双方平等的地位,故选C;“贵族的特权被取消”本身说法错误,A排除。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标志是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写的《民法大全》,而题干讲的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故B与题干时间不符,所以排除;自由民不仅仅包括罗马公民,而共和国时期的罗马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故D不符合题意,排除。

名师点睛:古代罗马为人类文明做出的最大贡献是其法律,既体现了法律的权威,也反映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样一种理念,这是通过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长期与贵族进行斗争才逐渐实现的。法律表面看来是冰冷的,但所蕴含的却是人们对理性的追求。它建立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体现的是对人权和人道的尊重,这是古罗马法律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这一题就考查了罗马法不断发展演变的历史,属于主干知识,涉及到了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两个重要的历史核心素养。10.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答案】A 【解析】柱状图中的数据代表的是16—18世纪欧洲向美洲贩运的奴隶数量,很明显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大幅增加的,这个时间段主要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反映的是黑奴贸易这一早期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对外殖民扩张的手段,故选A;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是在20世纪初,题干时间与之不符,故排除B;题干反映的是整个欧洲,而“日不落帝国”只体现了英国,另外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不仅仅是依靠贩卖黑奴,故属于以偏概全,所以排除C;黑奴贸易的主要意图是满足美洲奴隶制种植园的需要,故D排除。名师点睛:这一题以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的奴隶贸易为考查点,这既是所学的主干知识,也是关注人类命运的反思材料。选项对所学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整合,知识的容量较大。考生需要对重要的概念如黑奴贸易、早期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日不落帝国”等有正确的认知,再结合时代特征才可以准确作答。同样考查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1.1836年,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钦差大臣》,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该作品 A.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 B.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 C.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D.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 【答案】B 【解析】1836年的俄国正处于沙皇专制统治时期,俄国还依然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钦差大臣》里的情节反映的是小官吏被误认为是钦差大臣而备受巴结和奉承以至于行贿,这是沙俄腐朽的专制体制的产物,故选B;当时的俄国处于封建制时代,故A中的“资本主义政治”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剧作表现的是现实主义创作的风格,故C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题干没有反映拜金主义,故排除D。

名师点睛:这一题以俄国著名戏剧家的作品入题,考查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考生要具备一定的俄国时代特征知识才可以准确判断每个选项的正误,既要有时间概念,又要有对俄国历史的总体把握能力,体现了对考生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

12.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答案】B 【解析】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这里涉及到的三个国家都是欧共体成员国,再结合时间信息“20世纪60~70年代”推断,应是欧共体国家间的合作促成了成员国在农业生

产方面的机械化,使农民收入大大增加,故选B;马歇尔计划发挥作用应该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故A与题干时间不符,所以排除;西欧社会福利制度建立是针对社会弱势群体,主要涉及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教育等问题,与农业生产力提高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C;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于20世纪70年代初,与题干时间不符,而且布雷顿森林体系涉及到的是货币体系问题,这也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名师点睛:这一题考查经济区域集团化这一当今时代的国际热点问题,以最具有代表性的欧共体、欧盟成员国间的变化为例来展示区域集团化的成果,这是对学生进行国际视野教育的载体。主要考查考生对马歇尔计划、欧洲一体化、社会福利制度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等概念的区分,涉及到了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历史核心素养。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16、1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8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5分)

【答案】(1)特点: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豆制品;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

作用: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备荒物资。

(2)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

(3)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解析】(1)特点: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中的“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再结合不少农作物是我国先民首先培育和栽种的,可以得出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由“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唐宋时期“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等信息可以得出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种豆制品;由“《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等信息可以得出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作用由材料中的“„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等信息可以得出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由“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并结合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相关史实可以得出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是备荒物资。

名师点睛:这一题以大豆在中国古代的种植与利用、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传播为情境设计,考查了我国古代农业科技领先世界的成就以及中国为人类文明交流所做出的贡献,彰显了民族自信,突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意义。本题思维含量较高,而且从人类命运和文明发展的角度思考,理论建构要求较高。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

——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略

【解析】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考生“发现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还考查考生准确而有逻辑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也是近几年考纲特别关注的地方。首先,考生要阅读材料,根据对材料的自我解读,发现和提取出自己认为合理的启示,注意启示应该表达成要怎样或者该怎样的形式,例如:现代化发展要适合国情,不可盲目照搬别国经验;现代化要注意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现代化发展要因地制宜;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科技创新;要充分认识到现代化发展会经历曲折;现代化是在曲折性中不断发展的;等等。然后再调动和运用所学过的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用具体的史实(可以是正反两方面的史实)来说明论证所提出的启示。

名师点睛:本题讲述了近代著名的洋务企业汉阳铁厂的建立及投产经过,反映出近代中国人民在近代化道路上所遭遇的艰难困苦与曲折探索,凸显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难、不断摸索前行的伟大奋斗精神,也激励学生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求索,是一个对学生再教育的过程。考生面对材料,不难提取出有关现代化的启示,但是独立自主的提取出一个来,对考生来说就需要取舍,往往有考生感觉这也该写,那也该写,犹豫不决而浪费时间,所以迅速决断选出一个角度很重要。同时,在提取现代化的启示过程中,如何准确的表达出来是这一题的难点和关键,需要注意的是“启示”是由以往历史上的史实得出的对今后现代化发展的经验教训或者可吸收借鉴的东西。最后的说明就属于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要求了,考生一般在这方面有一定的训练,应该能够较好的表达。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1977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在《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同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1978年1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如识,说明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9分)【答案】(1)“十年浩劫”使科技事业受到冲击和破坏;改革开放;世界科技革命的影响。

(2)内容:建立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恢复、新建科研机构,恢复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影响:实现科技领域拨乱反正,扭转轻视科技文化的不良风气;推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解析】(1)背景: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由材料中的“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并结合所学“文革”时期的相关史实可得出“十年浩劫”使科技事业受到冲击和破坏;由所学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展开的;再结合所学世界史关于科技方面的相关知识可知,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第三次科技革命依然方兴未艾,这也由于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而得以影响到中国的科技体制改革。(2)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内容:需要结合材料回答,由材料中“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等信息可以得出建立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由“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得出恢复、新建科研机构;由“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可以得出恢复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由“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可以得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影响:需要根据上述内容和科技体制改革的相关背景以及我国科技发展的成果等知识回答。结合前面的背景与上述“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等改革的内容使得我国实现科技领域拨乱反正,扭转轻视科技文化的不良风气;从改革开放

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相关史实和我国科技发展的成果来看,这一改革推动科研领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名师点睛:这一题以我国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为考查的对象,考查了考生归纳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推理和迁移知识的能力。通过这一题可以使考生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科技在现代化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加深认识。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1944年8~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10月9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全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14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6月25日,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次日,与会的50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7分)

【答案】(1)签署宣告成立联合国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提出多项被纳入联合国宪章的“中国建议”;发表初步描绘联合国蓝图的《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参与组织联合国制宪会议,签署《联合国宪章》。

(2)在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做出卓越贡献,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较早提出创建联合国设想;积极推动联合国创建。

【解析】(1)活动:题目要求“根据材料”概述。由材料中的“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可以得出签署宣告成立联合国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由“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可以得出提出多项被纳入联合国宪章的“中国建议”;由“10月9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

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发表初步描绘联合国蓝图的《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由“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可以得出参与组织联合国制宪会议,签署《联合国宪章》。

(2)原因: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可从中国自身努力和参与国际合作等角度回答。结合联合国建立的背景知识可知,中国之所以参与建立联合国并成为常任理事国,与在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做出卓越贡献,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直接相关;由材料中的“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可以得出较早提出创建联合国设想;由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可知也与中国积极推动联合国创建有关。

名师点睛:这一题通过中国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这一史实来考查中国为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所做的努力,同时也隐性介入了抗日战争这一热点问题,由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7年初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覆盖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这一次重大修改,让我们再次关注了抗战历史,形成了舆论关注的热点,让更多人开始讨论抗战历史,关注抗战历史,高考试题再次给予关注也是情理之中。试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考生归纳和概括材料信息以及进行历史分析的能力,试题深深折射出中国的大国自信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主题。

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哉”。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问意与明朝和谈。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7分)

【答案】(1)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个人能力与威望。

(2)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步。【解析】(1)原因: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材料中的“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再结合所学可知,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由明朝“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和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可以得出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结合材料中的“深受俺答汗器重”、“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等信息可以得出三娘子个人能力与威望也是其原因之一。

(2)功绩: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题干说到了三娘子推动了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与长期友好交往,所以这里的评价应该从积极的角度回答即可。结合问题可知,应该从民族交往、双方政治关系以及对蒙古族地区发展等角度回答。

上一篇:七年级思品下册教学计划下一篇:财务审查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