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人才计划和专业人才计划区别

2024-08-09

优秀人才计划和专业人才计划区别(精选17篇)

1.优秀人才计划和专业人才计划区别 篇一

一、本队宗旨:

提升团队成员在语言表达,临场应变等方面的能力,增强队员的文化修养,打造出一个比较出的主持人团队。

二、基本任务:

1、开展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全面提升,完善团队成员在主持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2、发掘队员的潜在能力,根据各自特点采取相应的培养措施,培养出具有自身特的人才。

三、教学活动:

1、安排一定的课余时间,组织团队成员进行语言表达训练;设置一定的环境,提出相应的问题锻炼队员在临场应变方面的能力。

2、要求队员在课余时间自行查阅与主持相关的文稿,观摩一些有名主持人在主持时的形象气质,并进行适度的模仿,以此来增强个人的文化修养,完善在主持时所展现出的魅力与气质。

3、安排相应的时间请一些有主持经验的学长学姐对团队成员传授经验,从而让队员能够更好更快的提升自身的主持能力。

4、实战演练。抽取团队成员主持由系部开展的活动或其他小型活动,对当时的主持人表现进行现场点评,指出优点与不足,并让团队其他成员一同探讨解决不足之处。

四、前景展望:

通过教学与实战训练,挖掘出有潜质的队员,进行重点训练,培养出一批可以主持节目或正式会议、晚会的主持人专才,或是

各方面都良好的人才,为我系开展各种文艺晚会、会议活动能够提供比较好的主持人后备资源。

xx

20xx年12月6日

2.优秀人才计划和专业人才计划区别 篇二

近日, 江西省南昌市正式出台了《关于开展“洪城计划”人才创业项目申报的通知》。

申报“洪城计划”人才创业项目的人才须具备以下4项条件:拥有在国内外某一学科或技术领域的高新科研成果, 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拥有国际领先或填补国内空白的核心技术, 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潜力, 可进行产业化生产;拥有可形成南昌新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产业的重大项目;拥有引领南昌5大战略支柱产业快速发展的技术和项目。

评审将根据技术评审、综合评审和项目答辩情况综合排序后, 由该市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社局提出入选年度“洪城计划”项目建议, 按照重点推荐 (A类) 、优先推荐 (B类) 、一般推荐 (C类) 提交审定。项目经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通过后, 由相关部门进行项目对接洽谈、签订合同、企业注册落户后, 由市政府一次性对“洪城计划”A类、B类、C类项目, 分别给予100万元、70万元、50万元人民币的创业启动资金及其他相关扶持政策。

3.优秀人才计划和专业人才计划区别 篇三

多管齐下展示 推介优秀创意设计

以本届义乌文交会为例,作为人才扶持计划的重点活动之一,展会上除了设立独立展区免费展示入选作品之外,还围绕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举办了一系列的配套活动,如青年设计师沙龙、青年设计师研修班、作品现场推介会等,为青年设计师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学习平台与展示、推介机会。

一位设计师非常激动地表示:“非常感谢这次扶持计划,不仅为我们这些原创设计师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作品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实现从设计作品到产品的跨越。”这也是许多参评者共同的心声。

参加这次青年创意作品评选的既有在校学生,也有广告设计、文化传媒、个人工作室、小商品研发企业从业人员、自由设计师,很多作品都具有独特创意,部分作品融合性强,且兼顾艺术性和实用性,为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为创意设计产品化、产业化带来了活力和源泉。

小圈子到大概念

希望为青年设计师带来转折

“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希望这次人才扶持计划能够改变一些青年设计师的命运,让更多人关注创意设计、关注文创产业,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创意设计人才、尊重创意设计成果、保护创意设计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我相信人才扶持计划的意义就在于此。”评委之一的段妍玲在青年设计师沙龙上如是说。

她认为,产业融合发展的概念已经成为未来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就是一个培育人的过程,人才培育的过程是漫长的,如今从政府到企业到地方再到行业和相关人才,大家共同关注这个课题,是非常好的开始。

创意设计产业的核心是人才战略,而人才培养、扶持关键在三点:一是基层的学院教育人才——学习设计的大学生如何真正转变成应用型人才;二是如何对中高层人才进行顶层设计,完成真正的设计和创业,使之成为中国设计界的支柱人才;三是针对高层人才,要培养真正的大师和企业管理者。

以道驭术 以文载道

“文化当是创意的基础和核心”

“以道驭术,以文载道”说的是靠文化形成思想,用思想来驾驭技术,这个术包括设计、科技等。文化应当是创意设计的基础、核心,是真正的驱动力,所有的设计都要依托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做出现代的设计。做设计必须传承中国的基因,传播民族文化,这也是中国设计师的责任所在。

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设计教育发展时间短,师资力量薄弱,以前的设计环境并不理想。现在,中国设计的春天来了,然而青年设计师的储备力量却不足,这次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在某种程度上是在“补”之前落下的“课”。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这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而人才扶持计划激发了一批年轻人,让他们热爱创意设计,让他们产生自信心,让一些草根的设计师和设计公司在困难的时候可以得到帮助。

4.优秀人才计划和专业人才计划区别 篇四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道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队精神;

2.在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工程化、产业化方面取得同行公认的创新性成果;

3.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拟开展的研究工作有创新性构想,并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本计划支持的研究工作;

4.在国内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工作,并受聘副教授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

5.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

6.在申报当年1月1日,自然科学领域申请者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申请者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第三章 申报与评审

第八条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实行限额申报,教育部根据有关高等学校的情况核定申报名额。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以学校为单位,其他部门所属高等学校以主管部门的职能司局为单位,地方所属高等学校以省(直辖市、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为单位,统一申报,不受理个人申报。

第九条 有关高等学校根据核定的申报名额、本办法规定的申报条件和本校实际情况进行遴选、推荐并提交申请书。校学术委员会应对申请人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进行评审,提出审核、推荐意见,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并签署意见后,汇总报教育部。

第十条 教育部组织有关领域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并提出建议支持方案。

第十一条 教育部对建议支持方案进行审批,并进行公示。公示期一个月,如无异议,正式公布支持名单。

第四章 支持措施

第十二条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期限为3年。资助强度,自然科学类为50万元;哲学社会科学类为20万元。资助经费主要用于资助期内的研究工作,一次核定,分年度拨款。实施“985工程”重点建设项目高等学校入选者的支持经费由所在高等学校“985工程”建设经费资助;其他高等学校入选者的支持经费由教育部和所在单位按1:1比例共同资助。

第十三条 教育部在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高级研究学者”选派计划中,每年择优资助200名左右“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赴国外高水平大学从事合作研究。

第五章 实施管理

第十四条 获资助者在资助期间每年须填写《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年度进展报告》,并附相关材料,经所在高等学校通过主管部门于12月31日前向教育部科技司报送当年计划的执行情况。

第十五条 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期结束的下一年度3月31日前,获资助者要填写《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总结报告》,并附相关材料,经所在高等学校和主管部门审核后报送教育部科技司。

第十六条 获资助者所在高校应严格执行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对资助经费单独建帐,由获资助者支配,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克扣或挪用。资助期限结束后3个月内,由有关高等学校单独编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经费决算汇总表》,通过学校主管部门报送教育部科技司。

第十七条 凡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下取得的成果,发表论著以及成果鉴定时,必须标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英文为:Supported by Program for New Century Excellent Talents in University,英文缩写为“NCET”)。

第十八条 对未能正常履行工作职责或调离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岗位的获资助者,或对违反职业道德、弄虚作假或触犯法律的获资助者,所在高等学校应及时通过主管部门向教育部提交书面报告,由教育部决定中止或撤销资助。

第十九条 有关高等学校应加强对获资助者的跟踪管理,严格考核,大力支持其教学和科研工作。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5.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计划 篇五

人才梯队建设的目的1、人才无断层

当医院内的某个职位由于人员的变动、长假、退休或辞职等种种原因出现空缺时,保证有合适的人选接替这个位置。

2、顺利交接

保证目前的人选确实胜过他的前任,而且交接得越快越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培训方式

根据和培养对象签定的“协议书”和个人培训计划,采取以在岗位自学为主,结合集中培训、跟师学习、参加学术交流、进修等多种方式进行培养。

宏观调控,统筹安排

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是一个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的系统工程。根据全乡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到2010年,乡卫生院的卫生医疗服务人员要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乡在卫生人才培养方面具体措施为:

1、合理安排各层次人员比例,按照区卫生局的要求进行人员配置。

2、由我院主持农村卫生人才培养规划的实施,保证政策的延续性。

3、积极统筹调动卫生教育资源,在人才培养上做到优势互补,统筹兼顾。

方向明确,形式多样

针对农村卫生队伍素质普遍不高的现状,为了与各农村医疗机构的服务定位相适应,我乡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重点是提高农村卫生队伍整体素质。对人员的培训以提高学历、推广适宜技术、讲授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积极开展卫生专科人才培养。

培养同时应重视师承,分层开展

在农村,由于简陋的工作条件、较低的消费水平,要求一名合格的卫生工作者必须具备有因地制宜采用简、便、验、廉的适宜技术和随机处理各科疾病的能力。这些能力主要来

自学生跟师的实践。因此,我乡要积极开展层次不同的师承教育:一个层次是大中专生师承教育,主要面向刚毕业的具有大中专学历的卫生人员,由我乡卫生学科带头人具体承担;另一个层次是乡村医生师承教育,主要面向乡卫生院或者村卫生室在职医务人员,以跟师学习临床经验为主,辅以必要的集中学习。

6.优秀人才计划和专业人才计划区别 篇六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凝聚和培养一批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造就一批能进入国内外科技前沿领域的优秀学术带头人,持续提升我院科技综合实力和创新竞争力,特决定从2013年起正式实施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优秀人才培育基金”,经费来源于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目标

培养达到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水平的优秀中青年人才,进一步强化我院的学科及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二、申报条件及资助名额

1.热爱祖国,严谨治学,学风端正,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强烈的责任心及团队合作精神,积极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优秀中青年教师。

2.已获博士学位,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良好的发展潜力,在所从事的专业技术领域内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并已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具有获得优青、杰青及长江学者的潜力。

1)

A类:具有博士学位、男同志年龄35岁以下(不含35岁);女同志年龄37岁以下(不含37岁)(特别优秀者,年龄可以适当放宽),近5年至少完成或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并至少满足如下条件之一:

a)以第一作者或通讯联系人身份发表高水平SCI学术论文3篇以上;

b)获省部级及以上二等奖(排名第1)1项以上。

2)B类:年龄42岁以下(不含42岁)(特别优秀者,年龄可以适当放宽),已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或获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近5年至少完成或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以上,能积极参与国家三大计划项目的研究工作,并至少满足如下条件之一:

a)以第一作者或通讯联系人身份发表高水平SCI学术论文5篇以上;

b)获省部级及以上一等奖(排名第1)1项以上。

3.学院年均资助名额不超过5人,获准本项目资助的教师不得再次申请本项目。

三、申报及资助方式

1.凡我院正式在编、且满足申报条件的青年教师均可按本基金要求自由申报,评审通过后学院按科研项目的形式提供人才培育经费资助,资助期限1~3年。

2.对符合A类条件的申报者,学院根据当年具体情况,提供5-10万元资助。分两次划拨,第一次划拨60%,第二次40%,第二次划拨需根据第一项目执行情况酌情调整。

3.对符合B类条件的申报者,学校根据当年具体情况,提供10~15万元资助。分两次划拨,第一次划拨50%,第二批经费待申请者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后再行拨付。

四、申报评审与管理办法

1.学院成立“优秀人才培育基金管理专家委员会”,负责项目的评审及考核,对本办法提出意见与建议,对受本办法资助人员的科研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2.经费应严格按学校经费的使用要求执行,学院有权按规定收回未按期使用完的经费。经费使用范围只限于实验材料费、仪器设备费、实验室改造费、材料测试化验费、差旅费、出版及信息使用费等必要开支,不能列支其他经费。

3.成果应标注“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资助”。

4.在资助实施期内,获资助者因故不能从事科研工作、或出国一年以上、或调离四川大学,经专家委员会审核,学院可推迟、延缓直至终止资助。

5.项目执行中获资助者每年均需提供总结报告,结题时需提交结题报告,并结合会议答辩形式进行项目验收,主要汇报工作进展及进展预期,对因工作不力导致的无进展或进展缓慢的项目,专家委员会通过考核评估提出整改建议,直至终止资助。6.学院优秀人才培育基金管理专家委员会组成: 主任:朱世富

成员:肖定全、尹光福、朱建国、刘颖、王瑞林、陈云贵 秘书:邓英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7.人才培育与提升计划的作用浅析 篇七

虽然小高地的建设初见成效,但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方面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首先是在院士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上仍未获得突破;其次是在国家级奖项等高水平研究成果方面尚未取得更大突破,承担的国家级重大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数量有待增加。这已成为本小高地建设发展中的后进环节或薄弱环节,也是本人才小高地和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瓶颈所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高端人才的培育和提升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本人才小高地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机制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依托人才小高地这一高水平的人才建设平台,立足于广西工程建设及学院学科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制订和实施人才培育及提升计划(简称计划),以集聚更多人才,促进人才更快成长,促进本人才小高地快速发展。

下面本文结合广西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人才小高地建设中人才培育及提升计划的实践情况,对实施人才培育及提升计划产生的作用和效应进行探讨。

1 人才培育及提升计划简介

结合目前广西大学和本人才小高地的人才资源环境,构建了引进和自己培养并举的战略,即在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加强对现有学科带头人及其后备力量的支持力度,提升他们的实力,继而遴选出学术水平高、研究能力强的学术骨干,作为学术带头人后备予以培育和提升。结合《广西大学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工作实施办法》文件精神,计划按4个层次实施后备人才的培育和提升。4个层次分别指:院士和长江学者后备人才作为第一大层次,杰青和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后备作为第二大层次,学科带头人后备作为第三层次,学术骨干后备作为第四层次。第一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育由广西大学在学校层面直接给予支持,包括在待遇和软硬件的建设上大力配套和资助;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依据学校人才政策由广西大学和人才小高地联合给予支持;第四层次则完全由本人才小高地进行遴选、支持和培育。所有支持分别以4个层次的人才项目构建,对应4个层次的人才项目分别为领军人才项目、杰出人才项目、学科带头人项目、学术骨干项目。学科带头人项目和学术骨干项目又细分为科研启动项目和出国研修项目2种。

通过5~10年的投入和建设,造就一批有较高学术造诣、在国内本学科领域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术带头人及学科带头人,以及有望向更高端人才计划或岗位跨越的后备力量。

2 计划使人才工作的针对性更强,利于集聚更多的高端人才

计划的制订,是因地制宜地针对具体的后备人才队伍培育而提出的,即计划是针对小高地的队伍现状及今后的发展目标制订的,具有全局性和目标性;同时,后备人才候选人的产生是遴选、择优的结果,具有普遍性和指向性,即将人才培育与提升的目标、责任和支持直接落实到个人,直接面向具体人选,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向性。计划同时构建了通过树立典型、梯次培养、以点代面的梯队式人才培育机制,更好地保障了人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长效性。更重要的是,计划直接指向和切入急需解决的、本人才小高地的薄弱环节的实情问题上,分层次加大资金资助,强化高端人才培育工作,关心、爱护、支持和重用高端人才,创建优越的人才成长环境。

3 充分发挥人才项目和学术研究的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计划均以人才项目的形式资助后备人才团队,其中资助的重心倾向于科研启动经费、访学或研修费和工资待遇。使人才进行项目、学术研究时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从而进一步驱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科建设和人才小高地充满更多的活力。同时,奠定了以项目管理模式进行人才管理的前提条件,改变了过去单调的聘约式管理,实现了人才管理的多种模式。可以说,项目成为驱动学术的强有力引擎,即项目驱动了学术。

反之,搭建好了能发挥个人才能的项目平台,完善了人才的多种管理模式,再加上促进了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更有利于驱动课题的研究,将更有利于驱动项目更好、更快地完成,达到提升后备人才科技创新能力的目的,促进后备力量的快速成长,即学术驱动项目。可见,计划能充分让人才项目和学术研究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具有显著的效益性。

4 有效促进方向凝练、积聚力量、团队研究

目前,本人才小高地科研创新团队的构建虽已初成体系,但要使本人才小高地集聚更多高层次的人才,实现新的跨越,必须结合广西大学及其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的情况,实事求是,突出特色,整合力量,即必须凝练科研方向,以各层次后备人才为领军,组建相应层次的、结构更合理的团队,通过人才项目予以支持,实施团队协助、联合攻关,有望再造就一批有较高学术造诣、在国内本学科领域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术带头人及其后备梯队;当然,除了立足于对现有人才资源进行整合外,强化以团队形式或海外引进人才始终是学科队伍建设的核心策略,并纳入提升计划的支持中。

通过计划,将在不同学科的不同方向形成团队布局,引导并促成科研力量的有序性凝聚,既凝练了方向又可发挥带头人的带头作用,同时也利于领军人才脱颖而出。目前的团队布局主要有以院士为领军、学术带头人为后备的工程材料损伤机理、北部湾水文水资源、新型大跨度桥梁结构团队各一个,以长江学者为领军、学术带头人为后备的工程结构损伤及耐久性研究、非饱和土力学性能研究团队各一个,以学术带头人为领军、学术骨干为后备的新型结构及其破坏机理、再生混凝土及其结构性能、绿色建材及绿色建筑、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地下结构安全性等团队各一个,对以上团队构建相应的人才项目,以项目的形式在研究团队组建、科研条件和环境、科研经费、科研项目申报方面给予支持或优先推荐,加强和充分发挥各层次领军人对团队的指导作用,通过创造条件并鼓励学术骨干扎根实验室,鼓励年轻学术骨干进入土木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或出国从事学科前沿的研究工作等措施,促进后备力量更快成长和成才,提升学术带头人队伍的整体实力,为实现院士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上获得突破奠定后备人才基础。

5 结语

实施人才培育及提升计划,将成为“创造机会,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搭建平台,让能干事的人有平台”的有力保障,突出人才小高地平台的优势,这不仅促进了现有人才队伍实力的提升,也将创造有利条件吸引海内外的精英到学院来工作,不断为这个平台注入新的活力,不断充实人才小高地这个平台,提升平台水平,给人才提供更好的平台,以真正达到人能尽其才,才能尽其用,最终实现人才“强院”之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育与提升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本人才培育和提升计划的提出只是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机制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仅是解决人才小高地建设所面临的困难的第一步,认真落实和不断完善该计划的全部内容,积极取得上级部门人才政策和资源的大力支撑,并由各个部门通力协助,才是解决问题、创造优越的人才成长环境、促进人才小高地建设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西人才小高地建设发展报告(2004—2014)[J].人事天地,2015(1):7-13.

[2]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西人才小高地建设发展报告(2004—2014)[J].人事天地,2015(2):6—10.

8.优秀人才计划和专业人才计划区别 篇八

案例:某电商公司抓住了网购盛行的市场机遇,业务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但伴随着公司的发展,人的问题越来越让高层管理者头疼。

问题一:由于发展速度超出了预期,近两年人员规模迅速扩大,虽然招聘了很多新员工,但企业并没有积累起足够的中坚力量,很多中层管理职位空缺,导致高层管理者既要花时间考虑整体战略、市场策略等重要决策,还要分出许多精力承担中层管理者的日常管理工作。

问题二:由于没有后备人选,经常面对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一旦出现核心员工离职,人力资源部就只能找其他人兼任,或紧急从外部“空降”。前者会导致兼任者工作量显著加大,无法长久;而空降者由于缺乏对公司的了解,需要时间适应。因此,很多计划中的工作停滞或者效率低下,影响了公司的正常运转。

以上例子反映出企业由于人才储备不足而导致的问题,也带给了我们启示:要让企业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和用人机制,必须在管好现有队伍的同时,制定长远的人才继任机制,关键是建立企业的后备人才库,即人才“蓄水池”。

人才“蓄水池”一方面要有合理的后备人才筛选办法、明确的人才“蓄水池”准入机制;另一方面是建立人才“蓄水池”的退出机制。总之,动态管理人才“蓄水池”,持续对人才“蓄水池”中的人进行考察,跟进员工发展,优胜汰劣。

建立企业人才“蓄水池”的步骤

通常来讲,建立人才“蓄水池”需要经过以下步骤:

首先需确定企业的关键职位清单,可通过与企业高层访谈了解企业需求,结合现有的组织架构和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确定需要建立人才“蓄水池”的关键职位清单。而后,对这些关键职位的胜任力进行梳理,可以采用BEI访谈法和逻辑推导法等方式,建立关键职位的胜任力模型。

人才“蓄水池”进入机制

如何决定哪些员工可以进入人才“蓄水池”呢?其核心是“人才盘点九宫格”。对能力评估通过通用能力测验、结构化面试、360度评估等方式,再结合员工的绩效表现,从两个维度建立人才盘点九宫格,对现有人员进行分类。

根据类型进行差异化管理。最佳者是目标岗位继任人员的优先考虑对象,可以从多角度规划其发展;中坚力量应给予更多的培训机会,帮助其提高绩效水平和能力,尽快达到高评定;表现尚可型,可以适当为其提供进一步的发展机会,帮助其成长;对于失败者和绩效不佳者应进行绩效辅导,必要时可考虑淘汰。

通过建立各个核心职位的人才盘点九宫格,企业可为更有针对性的培养和发展员工打下基础,进而为继任计划提供保证。

人才“蓄水池”退出机制

除了人才准入机制外,企业需要定期对 “蓄水池”中的员工进行评定,确定员工是否继续保有留在“蓄水池”中的资格。

企业根据需要,定期对人才“蓄水池”的员工进行评估,重点考察员工的培养效果及成长情况,通过各种测评手段,重新界定员工在人才盘点九宫格中的位置,对于那些没有达到预期培养效果的员工予以重点关注,考虑修改提升计划,同时淘汰掉不符合要求的员工,保持人才“蓄水池”的流动性。

通过上述方式,为企业每个关键职位建立相应的人才“蓄水池”,提取相应职位的继任者名单,保证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兼顾企业自身人才的储备,为企业建立长效、规范的用人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9.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 篇九

中医科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

一、通过考核,选拔使中医科科室人员逐步形成一支专业、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队伍,使拥有一批中医理论功底深厚、临床业务能力突出的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能开展继承工作和技术创新。

二、定向培养人才。中医科定时选派人员去上级医院进修深造。根据专科专病建设急需的人才有针对性的选择业务素质好、有敬业精神、爱学习、肯钻研的业务骨干进行外出进修学习。

三、鼓励自学造就人才。鼓励在职学习、自学成才。

四、招录人才。有选择的招录本科、硕士研究生,充实临床,为医院的长期发展储备技术人才。

五、依托曹克刚名医工作室和臧福科名医工作室,培养一批业务骨干,提升科研能力,创名医品牌,打造一支业务精干、科研素质高的中医队伍。

六、利用中医五联动工程,制定中医人才培养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七、培养康复医师,利用现有康复设备、人才、康复技术,增设康复科,满足百姓需求。

10.方案和计划的区别 篇十

策划?策划就是想到常人所不能想的地方,说出来的道理又能让常人理解。

日本策划家和田创认为:策划师通过实践活动获取更加效果的智慧,它是一种智慧创造行为。

策划是一种对未来采取的行动做决定的准备过程。

策划是通过精心安排的宣传和手段,对事件的`发生、发展进行操作。

策划就是有效地组织各种策略方法来实现战略的一种系统工程。

策划是一种从无到有的精神活动。

策划是一种程序,在本质上是一种运用脑力的理性行为。

策划是一种设计,一种安排,一种选择,或是一种决定,不如说是一张改变现状的规划蓝图。

策划是用你有,去寻找你没有的!

史宪文(世界商务策划师联合会轮值主席):

策划是在特定头脑状态下把角度和程序高度统一在特定的头脑状态下。

角度:看问题多角度

程序:做事情讲程序 :整理、判断、创新

规划,意即进行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考量和设计未来整套行动方案。提及规划,部分政府部门工作同志及学者都会视其为城乡建设规划,把规划与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其实,这是对规划概念以偏概全的理解。

与计划的不同规划与计划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在于:

规划

规划具有长远性、全局性、战略性、方向性、概括性和鼓动性。

1)规划的基本意义由“规(法则、章程、标准、谋画,即战略层面)”和“划(合算、刻画,即战术层面)”两部分组成,“规”是起,“划”是落;从时间尺度来说侧重于长远,从内容角度来说侧重(规)战略层面,重指导性或原则性;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一般用作名词,英文一般为program或planning。

2)计划的基本意义为合算、刻画,一般指办事前所拟定的具体内容、步骤和方法;从时间尺度来说侧重于短期,从内容角度来说侧重(划)战术层面,重执行性和操作性;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一般用作名词,有时用作动词,英文一般为plan。

3)计划是规划的延伸与展开,规划与计划是一个子集的关系,既“规划”里面包含着若干个“计划”,她们的关系既不是交集的关系,也不是并集的关系,更不是补集的关系。

四、规划涵义

规划,意即进行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考量和设计未来整套行动方案。提及规划,部分政府部门工作同志及学者都会视其为城乡建设规划,把规划与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提及规划,就要考虑土地征用、规划设计图纸等一系列问题。其实,这是对规划概念以偏概全的理解。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来说,规划分为产业规划和形态规划两种类别,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承的:

(一)产业规划是形态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区域经济社会如何发展,最核心的不是厂房、道路、绿地、景观等系统的工程建设,而是如何从当地资源能源禀赋及经济发展基础条件出发,设计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研究产业链条,并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对区域产业发展做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产业发展规划。只有如此,区域经济才有可能获得健康、快速发展,才需要有相应的在产业规划基础上并与产业规划相配套的形态规划(平面建设规划)。所以说,产业规划如人的内在修养和知识,形态规划如人的外衣。轻重缓急是显而易见的。

(二)形态规划会促进或影响产业规划。正如好的衣服可以增加人的整体表现一样,一个好的形态规划会极大地促进产业规划的实施,反之则会限制或制约产业规划的有效实施。这也正是科学研究的意义所在,专家存在的价值所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编制,必然是建立在大量的科学研究基础上的。前些年,许多地方盲目地简单地从形态规划入手,投入很大资金建设开发区、高新区,结果造成有楼无市、有房无人的结果。

文案

(1) 指官衙中掌管档案、负责起草文书的幕友,亦指官署中的公文、书信等

(2) 管理文案的人员

上班文案打映机新世纪商业办公

(3) 从事文字撰写工作的一种职业,由广告公司的copy writer翻译而来。

(4) 一种文体,用来表现某种方案或创意,较简短,多用于宣传。

1.亦作“ 文按 ”。公文案卷。《北堂书钞》卷六八引《汉杂事》:“先是公府掾多不视事,但以文案为务。”《晋书·桓温传》:“机务不可停废,常行文按宜为限日。” 唐 戴叔伦 《答崔载华》诗:“文案日成堆,愁眉拽不开。”《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诸曹皆得良吏以掌文按。”《花月痕》第五一回:“ 荷生 觉得自己是替他掌文案。”

2.旧时衙门里草拟文牍、掌管档案的幕僚,其地位比一般属吏高。《老残游记》第四回:“像你老这样抚台央出文案老爷来请进去谈谈,这面子有多大!” 夏衍 《秋瑾传》序幕:“将这 阮财富 带回衙门去,要文案给他补一份状子。”

3.文案一般指广告公司或企业市场部、企业部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业。文案与文秘具有一定的关系。文秘指,经过学习、掌握公关与文秘专业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熟悉现代文书学,秘书学的原理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能熟练的从事文书、秘书事务工作,能进行文章写作,文学编辑和新闻写作,有较强的公关能力。

4.文案作为一种宣传的概念,最初只用于广告行业,后扩展到各行业。(电视节目、音像制品、书籍作品等)。如《东京爱情故事》的宣传文案为“在东京,任何人都是爱情故事的主角”

文案的具体工作

11.优秀人才计划和专业人才计划区别 篇十一

“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声音在大学毕业生中越来越响,这种方式作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其关键点在哪里?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高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进行校企联合开展大学生创业中心和创业大赛的有益尝试,那么这种校企联合模式将如何突破以往,真正实现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无缝对接?日前,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支持,在北京举办的“易梦想易成就”2010年中国高校创业计划启动仪式暨北京理工大学-易才大学生创业中心成立一周年的工作会议上,这些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得到了专家学者的深入解读。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张浩明,中科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长胡海岩,易才集团总裁李浩,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市有关单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以及多家企业与投资机构代表出席了大赛启动仪式。

据了解,此次大赛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大学生创业大赛之一。与之前举行的一些创业大赛不同,本次中国高校创业计划的主题突出以“人”为中心。大赛评审委员会将在对大学生创业计划进行评估的基础上,从创业人和创业团队管理的角度,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实质性的创业支持,如创业企业人力资源支持体系、创业小额贷款等支持,避免了过去创业大赛中“重创意,轻实践”的弊端,真正帮助大学生将创业从“创意”变成“现实”。

同时,对于参赛中表现突出,但短时间内很难创业的选手,大赛主办方将负责帮助他们提供参观、见习、培训、甚至直接推荐工作的机会,给他们提供一个实践平台,带动他们更好地就业,为将来积累创业经验,实现以“创业”大赛带动“就业”的目的。有关专家认为,随着国内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希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创业队伍中。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张浩明:推进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张浩明副司长表示,创业是一种特殊的就业,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是促进毕业生及时、顺利就业的重要途径。他认为,“以创业促就业”的关键在于加大创业教育,并高度肯定了校企联合模式对培养创新型创业人才所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2009年,北京理工大学和易才集团合作建立的大学生创业中心,就是非常有益的尝试。在创业中心成立的一年多时间里,易才集团利用自身的人力资源和管理优势,通过校企合办的方式,将创业辅导长期驻扎进校园,通过系统化的创业培训和讲座,针对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人力资源支持和创业辅导,并进行创业项目的后期跟踪与帮扶,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创业环境和选择机会。”张浩明副司长表示,“易梦想易成就”中国高校创业计划大赛得到了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他希望全国各高校都能积极参与,也希望吸引更多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参加。

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凤有:大学生创业需社会各界伸援手

张凤有主任认为,创新、创业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兴潮流,关系到国家发展和振兴中华的伟大进程,大学生群体理应成为创新、创业的时代先锋。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和指导服务工作,是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一项迫切而重要的工作。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根据教育部的部署,已经开展和即将开展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活动。他认为,大学生创业成功,需要一大批像易才集团一样,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和个人的支持和指导。张凤有主任表示,希望全社会各界关心大学生就业的单位和朋友加强合作。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做点实事、善事,鼓励年轻人敢于创业、学习创业,不辜负时代的期望。

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赵显利: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赵显利副校长着重介绍了校企联合模式的一些优势。“我们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想通过这样的一个竞赛,为大学生的创业搭建一个平台,落实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样一个战略目标。正是由于这个目的,我们这个竞赛和其他竞赛是有不同之处的。校企联合模式是要为学生创业的计划提供适当的指导,特别是结合企业的一些实际来做这些事情。”

赵显利表示,这种模式是要面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创业难题来进行的。据了解,学生在实施创业计划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不同的难题。也许有创业冲动,但不知道如何去逐步实现,包括完善创业计划、团队建设、经费筹措等等。北京理工大学和易才集团合作建立了大学生创业中心,是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在内的四方合作机制的创业模式,由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发挥学校的人才优势,让创业大学生获得专家指导,同时发挥企业的市场优势,广泛地组织与开展项目推介、方案设计、项目评估、开业指导、跟踪服务等一条龙的创业服务。赵显利表示,这次也是想通过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共同扶持与培养创新型、创业型人才,落实国家人才战略规划,既为大学生创业搭建一个实践平台,又为高校落实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战略目标,来搭建这样一个教学平台,从而更好地带动高校大学生的创业风气,进一步激发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的热情,让更多大学生参与到创业的队伍中来,引导青年人通过创业实现梦想、成就自我。

易才集团总裁李浩:创业的核心是人的问题

李浩对高校与企业联合搭建新型创业教学平台,打造全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了深入阐述。他表示,去年适逢遭遇改革开放30年来最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就业成为一个非常凸显的社会矛盾,易才集团与北京理工大学创造性地提出了包含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在内的四方合作机制的创业模式,成立了国内第一个校企合办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在成立之初就明确并承担建设创新型人才这一职责,以资源和资金的投入,尤其是以更加务实、专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让更多的年轻人不断地进行社会实践,进行一些创新课程的培养、学习。并对于条件成熟的,给予相应的创业辅导。创业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校企在共同推动大学生创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是校企联合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大学生打造了一种新型的创业模式和创业平台。

在谈到创业的成功经验的时候,李浩告诉记者,其实他在校期间的多次创业都失败过。原因有很多,有业务模式选错的,也有市场还不成熟的,更有团队选择上出现问题的。李浩总结出成功创业的三点关键问题。“一个业务要想成功,无外乎这三样东西,一是人才团队;二就是战略,所谓业务模式;三是资本。”他表示,作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大学生创业大赛之一,易才会贡献出在人力资源多年的实践经验,发掘更多的创新型团队和人才,为优秀的参赛选手搭建一个全方位的培养平台,为更多创业的青年提供配套的、相关的创业团队的管理、支持,提供配套的资金,以及相关的业务模式的管理支持,真正实现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无缝对接。并且易才集团作为“全球外包服务100强企业”在创业型和管理型人才的发掘上,有一套独特的管理和测评方法。在创业团队和管理的发展和培养上,也有更多的培养体系和实战的经验。李浩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大赛,切实为大学生在创业之初提供人力资源和企业管理方面的支持。比赛结束后,易才集团将作为准备创业参赛者的人力资源免费赞助商,为其提供创业企业人力资源支持体系与解决方案支持。

12.优秀人才计划和专业人才计划区别 篇十二

为培养造就一大批“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创新能力强、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优秀后备工程师, 建设创新型国家, 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 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2010年6月23日, 教育部开始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同时将其列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截至目前, 共有194所高校成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1]。

1、人才培养定位

成都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在2012级开始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实际软件工程项目为背景, 以软件工程项目开发技术为主线, 通过高校和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 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培养定位--高素质应用型软件人才。其中高素质是指具有跨学科知识背景, 具有良好的科学及人文素养、扎实的专业学科基础知识, 过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突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具备开放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应用型是指为满足成都区域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建设及其核心产业———软件产业信息与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需求的技术型、工程型人才[3]。

2、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计划探索

2.1“平台+模块+插件”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 以培养具备未来卓越工程师潜质为标准, 体现软件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即专业学科知识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企业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国际沟通交流能力等, “平台+模块+插件”的课程体系设置包括三大类, 见图1。

平台课程由公共基础课程、素质教育课程以及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构成, 重在综合素质、科学及人文素养培养、开拓学生视野、突出团队沟通与协作和专业基础能力培养。

其中公共基础及素质教育课程:本着“文理渗透”的原则, 设置高等数学、国学经典、大学生心理学等课程, 注重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能训练、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课程, 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学科专业课程:重在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与“211”、“985”等研究型院校培养的学术型人才和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相比, 所培养的应用型工程人才掌握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在深度上低于学术型人才, 高于技能型人才;在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上, 强于学术型人才, 较技能型人才培养, 更强调应用学科专业知识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不是单纯的技能操作训练。

多语言应用能力平台:注重语言能力培养, 包括沟通交流、表达与写作能力、服务外包语言应用能力。外包语言以口语练习为主, 增强学生对外交流的信心和能力, 为培养国际化软件与信息服务工程师人才打下基础。

模块课程:通过设置服务外包、游戏开发、软件测试、移动开发、.NET技术、JAVA技术等与行业急需的技术方向作为选修课程模块。强调和体现同一专业学生“个性化”特性及各专业方向的交叉和渗透, 学生在学习了本专业方向基础知识后, 可根据市场岗位细分及自身爱好与需求, 选修其它模块课程。

企业插件:通过企业实训、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课程设置体现, 以软件产业及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标准为插件, 关注产业前沿发展, 把软件行业的新标准、新成果及企业对人才的特殊需要, 及时引入到人才培养过程, 实现双方优质资源互补, 有效地促进软件人才的培养工作[3]。

2.2“3+1.1”学制设置

为强化卓越工程师能力培养, 采用“3+1.1”年学制设置, 将培养过程划分为两个时间段, 教学内容对应设置为“学科教育+企业实训”两个部分, 整个过程均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教学组织与运行。“3”代表前三年的校内教育;“1.1”代表1.1年的提升实践动手能力的校外教育, 即企业参观、企业认知实习、企业实训、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 其中0.1年代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两个暑期。在前三年中, 将“3”又分成2年和1年, 分别代表不同层次的平台类课程学习阶段和模块类课程学习阶段, “1.1”又分成“0.1”年的企业培养I和“1”年的企业培养II, 不同层次达到能力逐步跃升 (见图二) 。

2.3“1+3+8+18周”企业培养方案

为突出工程能力培养, 关键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卓越计划培养体系之中, “1.1”年的企业培养细分成“1+3+8+18”周, 其中0.1代表“1+3”周, 1代表“8+18”周 (见图三所示) 。其中核心部分就是实习实训, 最终达到实习实训与学习专业相结合, 实习实训与学生就业相结合, 实习实训与职业方向相结合, 实习实训与校内校外相结合。

(1) 校企联合培养I

“1周”:暑期企业参观, 体验式参观, 学分:1分, 设置1周的短学期, 在第一学年暑期执行。组织形式:由专业教师带队, 组织参观大型电子信息类行业企业、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企业或参加重要的产业发展峰会如国际软件洽谈会或服务外包洽谈会等等, 组织企业工程师或行业产业专家讲座、介绍行业及产业发展前景, 与企业工程师进行座谈, 直观感受和体验未来的工作场景, 增加学生对该行业和专业的认可度, 产生对行业的浓厚兴趣。

“3周”:暑期企业见习, 认知性实习, 学分:3分, 设置3周的短学期, 在第二学年暑期执行。组织形式:进入企业, 执行三周体验式项目开发。目的是使学生体验软件项目开发过程, 企业项目开发环境和基本要求, 通过项目开发体验明确未来的专业发展目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在企业与高校共同搭建的实训基地实施, 也可以全部安排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或培训机构完成。配备双导师。

(2) 校企联合培养II

此阶段, 属于企业插件, 根据企业用人标准或就业方向, 实施“多渠道、多途径、分类别的实习实训方案”。

“8周”:企业综合实训, 学分:8分, 第七学期或第三学年暑期执行, 重在培养学生软件工程综合项目实践能力、项目开发技能, 包括基本的配置、设计、编码、测试等, 运用适当的理论和方法解决软件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工程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及沟通交流能力等。

“18周”:企业顶岗实习 (含毕业设计) , 学分:18分, 第四学年执行, 培养学生“岗位对接”与“岗位轮训”, 就业前的实战训练, 真正实现就业的零距离。

组织形式:校企合作灵活, 在最后一学年内完成, 采用企业实训、企业实习、毕业设计及就业一体化管理模式, 达到校企真正深度融合, 也可根据企业实际实行“订单式”, “课程嵌入式”, “企业主导型式”, “校企互动式”等形式。实施过程注重双导师配备, 企业项目实训, 配备双导师指导, 在企业实训及定岗实习阶段以学校导师为辅, 企业导师为主;毕业设计, 采用双导师制度, 所有题目全部来自企业真实项目或课题, 此时以学校的导师为主, 企业的导师为辅进行指导。培养全过程坚持遵循“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的原则。

2.4 教学方法及评价改革

(1) 全面推行“案例驱动式”教学, 采用“做中学”和“按需教”模式,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在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等实践性强的近二十门课程中, 全面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驱动式“做中学”和“按需教”教学模式。学生组织成项目团队, 以真实的行业业务项目为背景, 以课程所涉及到相关技术为主线, 按照软件企业规范的开发流程和团队角色划分, 完成相应项目立项、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交付的全过程, 帮助学生掌握该课程所涉及到的项目开发所需要的分析、设计方法, 开发平台、技术及工具, 设计规范, 开发、管理流程, 质量控制及项目管理等等。

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 教师通过学生的进度报告, 小组讨论和答疑, 随时掌握学生动态, 针对其问题适时切入知识点教学。教师对提交的文档、代码及时组织评审, 并及时反馈给学生, 学生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 提升水平。课程项目案例选取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 并鼓励学生大胆地采用先进技术, 自行设计有风险性的方案, 允许失败后总结经验, 最终完成规定任务。这样便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2) 构建自主学习模式

通过项目资源库和各种网络资源平台为基础, 构建全面的自主性学习模式,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由学生自主产生一名组长, 同时配备部分项目指导教师。同时结合学院实行的专业导师制, 使学生与院内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广泛交流, 鼓励学生与校外软件企业、公司或研发团队合作, 参与项目开发及新技术的开拓等。

(3) 改变学生成绩评定方式

采用以过程为主、结果为辅的成绩评定模式, 执行以团队合作和个人表现结合、队友考核和教师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规定所有课程期末考试成绩不得超过60%。考核形式多样化, 针对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程等实践性强的课程, 不得使用试卷形式, 而必须采用项目考核机制, 以学生提交的各阶段进度报告、会议评审、文档、源代码、相关技术方案;相应项目工作量、界面友好程度、功能丰富程度、技术架构;团队合作、沟通及交流等通过不同权值进行综合考核, 同时参照学生相互考核、指导教师考核和课程答辩小组考核等相结合。

2.5 工程型师资配备方案

没有一支高效、优秀的双师型、工程型教师队伍难以保证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引入“双导师”制和“外聘教师”制。

(1) “双导师”制

“双导师”制是指学生在企业现场的教学活动, 由企业和学校分别指派企业工程师及学校的“双师型”专职教师承担相关教学和指导工作。

学校导师由学院在本专业教师中遴选。担任导师的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工程背景和实践经验, 有责任心, 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企业导师经校企双方商定后, 由学院在企业工程师、技术管理干部中聘任, 并签订指导合同, 在大三下学期介入直到学生毕业。双导师管理: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可成立指导小组, 共同研究和解决进行现场教学、实习、工程实践、科研实践中的问题, 总结和积累指导经验。实行“双导师”制的关键是要明确导师的责、权、利。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要经常沟通信息, 协调指导事宜。要尊重企业导师, 充分发挥企业导师的作用。

(2) “外聘教师”制

“外聘教师”是指邀请软件公司具有高级软件工程师和高级课程讲师双重资格的专家来校集中授课。

外聘教师来自国内外知名企业, 主要由外企IT工程师、海外留学生和资深软件专家组成, 具有高级软件工程师和高级课程讲师双重资格。每位外聘老师带学生进行限制, 外聘周期为2-4周, 实行全天候集中实训及授课。

2.6 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通过打造“学生创新工作室”及“项目孵化室”;设置“软件创新春蕾计划”;构建完备的学科竞赛体系,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活动;设置学生进入“教师科研团队”机制等构建了立体化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大大提升了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科技创新和团队协作能力。

3、总结

通过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进行探索, 目前已经在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12级开始实施, 充分体现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核心, 提升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培养理念, 相信会在将来不断提升本专业的专业就业率及就业层次。

摘要:针对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 以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突破口, 在课程体系设置、学制设置、校企联合培养、师资队伍准备、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改革等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作了全面探索及实践。

关键词: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计划,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阎朝坤.卓越软件工程师目标驱动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23) :63-64.

[2]唐满.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 (7) :135-136

13.质量计划和质量策划的区别 篇十三

1.质量管理(QM)

1994年,ISO8402对质量管理下了一个完整、科学的定义: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活动。

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到: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中与其所有成员都有关的管理职能活动。必须由该组织的最高管理者领导,同时又是该组织各级管理者必须承担的职责,还是该组织全体成员都应参与才能认真实施的活动。

质量管理的内容首要是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明确质量职责。然后,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对内)和质量保证(对外)一质量改进,实现既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当然,质量管理也要考虑经济效益,要以较少的质量投入获取较多的经济效果。

质量策划主要两方面工作:一是确定质量目标;二是确定为了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需的过程,其中包括必需的各种资源。

质量策划(质量设计)

确定质量目标和质量要求以及质量体系要素运作的活动,称之为质量策划(或质量设计)。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的首要一步,也是策划学的重要内容,它一般包括:

(1)产品质量策划

如对产品(包括软件和服务)的质量特性进行识别、分类和比较,并建立质量目标,确定具体的质量要求和约束条件。

(2)质量管理和作业策划

即为实施质量体系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人员和物质资源的调配,质量作业工作的进度安排等等。

(3)质量计划和质量改进策划

针对特定的产品、项目或合同,如某个用户提出附加要求的产品、特定地区的钻井工程项目或工程建设项目。某些宾客的接待服务等,都要进行质量计划策划即编制附加专门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的质量计划文件。

质量体系运作过程中应依据新的环境条件、已发现的薄弱环节和缺陷,进行质量改进策划,如采取哪些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等。

对尚未建立质量体系的组织来说,质量体系策划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质量计划

针对某项产品、过程、服务、合同或任务,制订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的文件,称为质量计划。质量计划是落实质量目标的具体部署和行动安排。其中包括企业各部门在实现质量目标时应承担的工

作任务、责任以及实现的时间进度。在企业中,质量目标和计划的层层落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目标展开”或“指标分解”。

我国企业的质量计划通常指的是:质量指标计划、质量攻关计划、质量改进措施计划、产品升级换代计划、产品质量赶超计划等等。

GB/T 190O1—20O0标准第7.1“产品实现的策划”是组织对产品实施控制的源头,也是实施PDCA循环的第一步。如果这一策划不到位或发生偏差,会直接影响后续活动的实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效果。因此,产品实现的策划应引起充分重视。

笔者针对77条款的要求,对组织如何将产品实现策划到位,对审核员如何审核到位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质量策划

要准确理解产品实现的策划,首先必须研究什么是质量策划。GB/T19000—2OOO标准将“质量策划”定义为:“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根据这一定义,进行质量策划应首先制定质量目标。

根据组织的实际需要,质量目标可以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通过策划,安排组织的机构设置,分配职责,识别和确定所需过程,配备必要的资源等,从而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目标的构思和决策过程,即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策划的结果可以用来指导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编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以及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

针对组织某一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要求,确定产品或项目的质量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识别和确定所需过程,配备必要的资源,从而实现这一产品或项目的质量目标的构思和决策过程,即产品的质量策划。策划的结果可以形成质量计划或产品实现过程所涉及的有关文件。

针对组织某一具体产品或项目的设计和开发所确定的质量目标,通过安排设计和开发的有关阶段和步骤,明确职责及设计过程中各小组之间的技术接口,从而实现设计和开发的目标,即设计和开发的策划。策划的结果可以采用《产品开发计划》或下达《设计任务书》等方式作为策划的输出。

针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所确定的质量目标,安排活动顺序,配备必要的资源等,从而实现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质量目标的构思和决策过程,即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策划。策划的结果可以形成相关工艺文件、检验文件、操作文件,在这些文件中明确所需过程和开展的活动,应配备的必要资源等。通过这些作业文件的实施,实现各过程的质量目标。

针对组织需要开展的各种活动,确定各自的质量目标,如培训、内审、测量、分析和改进等。为实现这些目标,安排活动顺序,配备资源的构思和决策的过程,即培训、内审或测量、分析和改进等各种活动的质量策划。

二、产品实现的策划

根据GB/T19001—2O00标准7.1条款的要求,产品实现的策划是组织质量策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产品实现的策划,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1.产品实现的策划必须针对具体产品。项目或合同的要求进行。如果离开具体的产品或项目,产品实现的策划就无从谈起。不同的产品或项目,具有不同的质量目标、策划内容和策划结果。例如,有的组织或产品存在设计和开发过程,有的则不存在设计和开发过程;有的组织或产品存在外包过程,有的则不存在外包过程;有的产品需要编制工艺文件或作业指导书,一些简单产品则不需要编制工艺文件或作业指导书。因此,组织实施产品实现的策划,必须什对具体产品或项目确定质量目标,识别和确定这一产品或项目所需的过程和应配备的资源等。

审核员在现场审核产品实现的策划时,必须以抽查某种产品或项目的策划为依托进行审核。如果离开了具体的产品或项目,审核只能是无的放矢,不会查出实质内容。如果组织存在较多策划的产品或项目,可以采用抽样的方式进行审核。通过抽取有代表性的产品,综合评价产品实现的策划与标准要求的符合程度,并通过后续的各种活动综合评价策划的效果。

对产品实现过程进行策划时,应注意如下几种情况:

①针对组织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以及

老产品的改造,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等,必然需要对产品实现过程进行精心策划。其中,应包括对质量管理体系特定项目或未覆盖的过程进行策划,以实现预期的产品质量目标。

②对删减7.3条款要求的组织,如为主机厂提供配套产品的设计和图纸全部由主机厂提供的组织,由设计院进行设计并提供全部设计图纸的建筑施工单位等,同样存在产品实现的策划。只是在识别和确定的过程中,对73条款的要求作了删减,而其他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内容仍然存在,同样需要进行精心策划。③组织长期没有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也没有老产品的改造,产品实现的策划在贯彻GB/

T19001—2O00标准以前已经完成。在这种情况下,也需要对照标准的要求,重新核查产品实现的策划是否完善,审查策划的结果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以及是否能够有效指导产品实现的操作。对于管理成熟度较低的组织,尤其应注重产品实现策划的核查。例如,不少组织的产品已生产多年,但对照标准要求,有的过程识别欠完整、欠清楚,导致过程的控制欠严格,并经常给组织造成损失;有的组织需要编制工艺文件或作业指导书才能确保产品的质量,但没有编制或工艺文件不完善;有的组织产品验收准则欠准确.内控标准欠完整;有的组织应对产品进行出厂型式试验,但多年没有进行井下能提供相关证据等。对于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贯彻GB/T19001—2O00标准7.1条款要求时重新核查,如果发现管理中的漏洞应进行调整或充实。对于已作出规定的内容,通过这种核D 查使其更加明确、更加完善。对于没有作出规定或漏掉的内容,以及由于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其策划的结果已经不适宜等情况,应通过策划进行补充或重

新作出规定。因此,没有新产品开发的组织,同样存在产品实现的策划。审核员进行现场审核时,也同样需要按标准要求的内容进行审核,并获取相关证据。

2.产品实现的策划是产品形成全过程的策划,属于产品寿命周期范围内的策划。策划应从了解顾客要求、确定产品或项目的质量巨目标开始,对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设计、采购、生产和服务的提供、产品的验证、销售、交回付以及售后服务等全过程进行安排。有人将产品实现的策划范围比喻为“产品从生到死”的全过程安排和构思,这是比较恰当的。有的目组织对产品实现的策划所识别和确定的过程回没有包括了解顾客要求、合同的签订、设计、采购或产品的销售、交付及售后服务等过程,采购或产品的销售、交付及售后服务等过程,将产品实现的策划与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将产品实现的策划与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策划相混淆,这是不符合7.1条款要求的。

3.对具体的产品或项目,通过策划,首先确定产品的质量目标和相关要求。这是产品实现的策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后续各项活动的最终目的。组织制定的质量目标是否恰当,应是产品实现策划中的重中之重。产品的质量目标应重点考虑顾客关心的与产品质量特性有关的功能和性能的要求,例如;产品的寿命周期、可靠性;服务的时间性、文明性、安全性、舒适性等。质量目标策划是否恰当,将对能否增强顾客满意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组织能否增强顾客满意起到重要作审。因此,对产品或项目质量目标的策划应持十分慎重的态度。在现场审核中,这些内容应属于审核员收集客观证据的重点。

4.识别和确定产品实现所需过程。GB/T19001—2000标准7.1条款明确指出:“组织应策策划和开发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识别和确定,应是产品形成的全过程,包括是否存在外包过程,是否存在过程的删减等内容。策划的结果可以用流程图的方式表述,也可以用文字描述。一般情况下,给出流程图并配合必要的文字说明,是比较清楚的表示方式。

5.通过策划提出文件的需求。策划的结果,可以给出产品所需文件清单,或以其他方式表述,也可以口头提出,作为后续活动编制所需文件的依据。产品实现所需的文件必须针对不同过程而言。不同的过程需要不同的文件;了解顾客要求,需要市场调查的相关文件;设计和开发,需要设计输入和设计输出文件,以及评审、验证和确认等文件;采购应依据采购信息或相应标准;生产和服务的提供,需要工艺文件或服务规范;检验需要产品接收准则等文件。但要注意的是,策划的结果只是提出需要的文件。并未要求编制或形成相关的具体文件。文件的编制和批准,应通过策划后的相关过程完成。

6.产品实现所需的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包括人力资源、生产设备、检测和试验设备、生产场地等。不同的过程需要不同的资源。通过策划,应给出各相关过程对人员资格的要求、使用的基础设施及工作环境要求等。策划的结果,可以给出某种产品(或通用产品)所需基础设施清单,作为GB/T19001—2000标准

6.3条款确定基础设施的重要依据。可以给出产品所需人员及能力要求清单,作为配备人力资源或培训的重要依据。

7.策划所需记录。从了解顾客要求、签订合同、设计、采购、生产和服务的提供、检验和试验,直到产品的交付和售后服务,确定产品或项目需要哪些记录、策划的结果,可以给出所需记录清单,作为

GB/T19001—2OOO标准4.2.4条款建立记录的重要来源。通过4.2.4条款的具体操作,给出记录的编号,规定记录的内容和形式,建立质量记录,以及记录的控制等,经有关领导批准后实施。

8.策划产品所需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并确定产品的接收准则。其中,产品的验证和检验、试验等活动,可以作为识别过程的组成部分,产品接收准则也可以作为文件的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产品接收准则应结合产品的质量目标,通过策划作出明确规定,而不仅仅是提出接收准则的需求。策划过程应包括识别哪些是组织的监视活动,哪些是组织的测量活动。根据策划的结果,作为GB/T19001—2000标准76条款提出的配备所需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重要依据。

针对以上内容,组织应根据产品的实际需要进行策划。策划的结果,应根据组织的实际需要予以表述,适应于组织的运作方式。GB/T19001—2000标准7.1条款a至d都是标准要求中的适当内容。如果组织对以上内容的策划是实际操作中不需要的,可以简化,也可以不做安排。通常情况下,以上内容需要通过产品实现的策划作出规定,以便产品或项目的质量目标能顺利实现。

产品实现的策划仅仅是PDCA循环的策划阶段,具体实施和效果必然要通过后续的各项活动完成井作出评价。

三、质量计划

GBT/19000—2000标准3.7.5条款将“质量计划”定义为;“对特定的项目、产品、过程或合同,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源的文件。”由此可以看出:

1.质量计划的对象是产品\项目、过程或特定合同的要求。质量计划是为实现确定的质量目标而规定的具体操作文件。

2.质量计划应与质量策划加以区别。质量策划是确定质量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而进行构思和决策的过程。因此,质量策划是一种活动;质量计划是质量策划结果的一种表述方式,是表述产品策划结果的一种文件。但是,不是所有质量策划的结果都需要形成质量计划。GBH19000—2000标准3.7.5条款的“注3” 明确指出:“质量计划通常是质量策划的结果之一。”例如,组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目标进行策划,其结果可以是编制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应操作文件;对设计和开发的质量目标进行策划,其结果可以是《设计开发计划》、《设计任务书》。可见,这些策划的结果都可以不称为质量计划。因此,质量计划是针对产品或过程进行策划的结果的表述方式之一,而不是全部。

3.由于质量计划是表述产品、项目或过程策划结果的一种文件,一般情况下可包括产品或项目策划的有关内容:产品或项目的质量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识别和确定的过程,需要的文件,应配备的资源和所需的记录,各种活动的职责分工,时间进度要求,如何实施操作等。同样,质量计划也可以引用质量

手册或程序文件的相关内容,以指导具体的操作。总之,质量计划的内容应以组织的实际需要为准。可以包括GBrt 19001一2000标准“7*策划”的全部内容,也可以增加或减少某些内容。不是要求组织将产品实现策划的全部内容必须纳人质量计划。

4.质量计划不是必备文件,是对现有体系文件的补充。如果现行体系文件能够指导操作,可以不必另行编制质量计划;如果现行体系文件不足以指导操作,或不足以实现产品策划的质量目标,则必须编制质量计划并予以实施。

5.质量计划的表述方式应根据组织的需要确定,可以是文字描述,也可以通过流程图的方式表达,还可以用表格的方式给出。不管如何表述,都应针对确定的目标明确过程、配备资源、确定职责分工及技术接口等项要求。质量计划的编制应具有可操作性,以便顺利实现质量目标。

简单的说,质量策划就是通常所说的项目策划,包括项目计划

14.优秀人才计划和专业人才计划区别 篇十四

嫁接式企业引进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报名公告

一、申报对象

1、在海外取得硕士学位,并在海外工作3年以上(或取得博士学位,且学成后在海外工作2年以上),在国际某一学科、技术领域内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拥有市场开发前景广阔、高技术含量科研成果的领军人才;

2、在我市“7+1”政产学研合作联盟成员单位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并在海外知名企业从事科研、管理或企业战略发展工作3年以上的高层次人才。

(注:目前我市“7+1”政产学研合作联盟成员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江南大学)

二、申报条件

嫁接式企业引进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申报对象需携带引领我市产业发展、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项目,并受聘到无锡本土企业(不含央企)担任引进项目负责人及以上职务,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国外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且其技术成果属国际先进,能够填补国内空白、具有市场潜力并能进行产业化生产,熟悉相关产业领域和国际规则的领军人才;

2、在引领我市发展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和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中能带技术、带项目、带团队来锡创业的领军人才。

三、申报要求

1、申报人需要有意向合作企业,并与企业签订合作意向书后,由企业统一申报(如没有意向合作企业,则由市经信委进行备案,并安排合适的企业进行对接,对接成功后再进行项目申报);

2、申报人当年未重复申报其他城市的引才计划和本市其他引才计划;

3、申报人原则上须是2010年1月1日后无锡本土企业引进的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年限;

4、申报人年龄原则上须在55周岁以下,特别优秀的可以适当放宽;

5、申报人到锡创业后,每年在锡实际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

6、企业年销售收入低于1000万元,或三年内已享受过“无锡千人计划”相关人才引进政策者不得申报嫁接式企业引进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项目;

7、已经申报过而未通过评审的嫁接式企业引进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不得以同一项目进行再次申报。

四、支持政策

嫁接式企业引进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项目经评审确认后可以享受如下政策:

1、享受《关于以更大力度实施无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等相关扶持政策。

2、优先推荐申报中央“千人计划”、“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

3、领军型创业人才在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医疗、保险、税收、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入托等方面,享受市委市政府(锡委发〔2006〕62号、〔2009〕44号文件)制定的关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有关安家费政策不重复享受)。

4、引进人才企业和领军型创业人才,可享受“人才特区”的相关优惠政策。

5、引进人才企业,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推荐享受企业技术改造、企业技术中心申报、企业品牌创建、新兴产业培育、经济增长点、产业集群项目等有关扶持政策。

6、引进人才创业项目可在贷款融资、银企授信等方面优先获得支持。

7、引进人才创业项目需要招聘人才,可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属的人力资源市场优先提供招聘服务。

五、组织实施程序

1、公告发布。企业根据“无锡千人计划”引进计划在 “530”创业服务网“无锡千人计划”网页填报企业人才需求信息,由市科技和人才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整理、汇总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并通过网站向海内外发布。每年年初,市专项办将统一发布“无锡千人计划”报名公告。

2、项目申报和企业对接。

(1)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与用人企业嫁接成功并签署合作协议后,由引进企业直接申报2011嫁接式企业引进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项目,并向市经信委报送《嫁接式企业引进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引进申报书》及相关证明材料。

(2)尚未来锡创业或已在国内其他地区工作的海外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如符合“锡委发〔2009〕67号”文件规定的嫁接式企业引进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申报条件,且有初步来锡创业意向,可提供信息进行备案,由市经信系统根据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筛选,组织和引导企业选择拟引进人才。如接洽合适,双方签署意向性合作协议,并可申报嫁接式企业引进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项目。

3、组织评审。由市经信委会同“530”人才服务中心和“530”计划项目促进中心对嫁接式企业引进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申报项目的国(境)外留学学历、海外工作经历、项目创业计划书、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等进行初审,经初审通过的人才项目,由专项办协调与初创式企业引进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项目同时进行技术专家评审。通过技术评审的申报项目,由专项办协调、市经信委负责组织专家进行项目实地考察和综合评审,最后根据项目技术专家评审和项目综合评审的得分加权后形成最终得分,按照最终得分高低提出推荐和不推荐两个建议等次,经专项办集体研究,报工作小组审核同意后,将工作小组批复的评审结果通知企业与引进人才。根据项目申报情况,每年进行两次评审。

4、项目签约。企业在接到评审结果通知后,就引进人才携带项目产业化计划、职务安排、个人享受待遇等达成协议,并在全市“无锡千人计划”签约仪式上与引进人才签署正式协议书,所签署的协议书由市政府进行鉴证。

六、申报办法

1、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和有意来锡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个人信息通过网络进行报名登记,登录或“530创业服务网”网站进行网上申报,并同时提供纸质项目申报书一式六份。企业可常年进行申报,项目评审分两次进行。2011年4月30日前申报的项目参加上半年的评审,5月1日至8月31日申报的项目参加下半年的评审,9月1日以后申报的项目参加次年的评审。

2011年“无锡千人计划”

引进海外留学归国(来锡)科技领军型创新人才报名公告

一、申报条件

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或完成博士后研究,年龄原则上在55周岁以下,受聘担任引进单位科研项目负责人及以上职务,每年为引进单位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连续服务5年以上,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副教授以上职务的专家学者;

2、在国际知名企业担任中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

3、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技术成果国际先进、能够填补国内空白、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二、申报对象

(一)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的高层次留学人员,有意来锡担任项目负责人及以上职务,愿为所引进单位连续服务5年以上,每年在锡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

(二)2010年1月1日后来锡,受聘到已设立独立研发中心的本地各类企业、科研机构和研究型教育机构(不含中央企业、中央所属高校科研机构),从事研究开发或科研管理工作的海外留学归国人员。

三、引进程序

(一)公告登记。由市科技局根据“无锡千人计划”工作要求,整理、汇总用人单位引进科技领军型创新人才的需求信息,通过“无锡千人计划”网页向海内外发布信息。符合申报条件,目前在海外学习、工作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或已在国内其他地区工作,且有意来锡的优秀留学归国人才,均可填报《海外留学归国(来锡)科技领军型创新人才信息表》。

(二)信息反馈。科技领军型创新人才的申报信息,经“530”人才创业服务中心对国(境)外留学学历、经历的初步确认,以及“530”项目促进中心对相关技术资料和知识产权的初步确认,由市科技局反馈给用人单位,引导用人单位遴选拟引进人选。

(三)意向洽谈。用人单位与拟引进人选接洽,对拟引进人选的国(境)外留学学历、经历、知识产权和技术成果等进行综合评价,洽谈合作意向,签署意向性合作协议。

(四)引进申报。用人单位负责申报海外留学归国(来锡)科技领军型创新人才,分下列两种情况:

1、意向引进人才申报:与无锡各类企业研发机构、科研机构、研究型教育机构(不含中央企业、中央所属高校科研机构)达成意向性合作协议的有意来锡的创新人才,由用人单位填报《海外留学归国(来锡)科技领军型创新人才引进申报书》,并准备意向性合作协议书、引进人才学历和经历证明材料、科研开发情况说明、知识产权证明等资料,报送至市科技局。

2、已引进人才申报:2010年1月1日后已在无锡各类企业研发机构、科研机构、研究型教育机构(不含中央企业、中央所属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科技研发及相应管理工作的海外留学归国创新人才,由用人单位填报《海外留学归国(来锡)科技领军型创新人才引进申报书》,并准备引进人才学历和经历证明材料、人才引进协议书以及科研开发情况说明、知识产权证明等资料,报送至市科技局。

(五)项目评审。

1、初审。“530”人才创业服务中心对各单位申报的创新人才的国(境)外留学学历、经历等进行认定、审核;“530”项目促进中心对各单位申报的创新人才相关技术资料的具体内容进行初审,对其提交的知识产权和技术成果进行认定、审核。

2、专家评审。通过初审的申报项目,由市科技局将用人单位提交的《海外留学归国(来锡)科技领军型创新人才引进申报书》及相关评审材料汇总后,组织专家评审。

3、审定。市科技局根据项目技术专家评审的结果,向专项办提出支持引进和不支持引进两个建议等次,由专项办牵头,组织实地考察,对申报材料真实性进行核查,形成审核意见,经专项办集体研究,报工作小组审核同意后,将工作小组批复的评审结果通知用人单位与引进人才。

(六)对接签约。用人单位与引进人才进行深度洽谈,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相关责任后,与引进人才正式签署工作合同,所签署的合同由市政府鉴证。

四、政策兑现与服务保障

按《关于〈关于以更大力度实施无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的实施细则》执行。

五、跟踪管理

市科技局会同专项办负责海外留学归国(来锡)科技领军型创新人才的跟踪管理。所引进人才若未能履行协议,则由所在地区科技局提出意见报市科技局,经市工作小组审核,终止其享受的相关待遇。

2011年“无锡千人计划”

初创式创业人才(“530”计划人才)及“泛530”计划人才

一、申报对象

(一)在海外学习并取得硕士学位,学成后在海外工作五年(博士学位的在海外工作3年)以上,在国际某一学科、技术领域内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拥有市场前景广阔、高技术含量科研成果的领军人才。

(二)在我市“7+1”政产学研合作联盟成员单位(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获得研究生学历及硕士以上学位,并在2010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从事研发工作满2年以上的人才。

二、申报条件

(一)申报人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专有技术等),且其技术成果国际先进,能够填补国内空白、具有市场潜力并进行产业化生产;

(二)申报人须为在引领我市物联网、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微电子、新材料与新型显示、软件与服务外包、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八大新兴产业,以及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等重点产业中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和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创业领军人才;

(三)申报人须为目前在海外或国内其他地区工作(创业)的海外留学人才,或2010年9月1日后到无锡投资创业的领军人才;

(四)申报人年龄一般男性不超过60周岁,女性不超过55周岁。

三、申报要求

(一)申报无锡“530”计划,且同年没有申报其他城市的引才计划。申报时可明确一个创业意向区(县),如不了解落户区域信息,可查询“530”创业服务网或与“530”人才创业服务中心联系,由中心推荐;

(二)申报人个人出资不得低于政府扶持资金;

(三)申报人必须担任在锡工商登记注册“530”企业的法人代表;

(四)申报人不得同时参加我市其他“530”项目的创业团队;

(五)申报人申报成功后所获得的创业启动资金须用于与企业科研、经营等相关的活动;

(六)已在无锡地区注册落户的“530”计划、“嫁接式”创业领军型人才以及入选的科技领军型创新人才,不得重复申报;

(七)申报人不得同时申报无锡“嫁接式”创业领军型人才以及科技领军型创新人才项目;

(八)申报人到锡创业后,每年在锡实际工作时间须在半年以上;

(九)申报人在注册落户前须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对海外学历学位的认证证明。

四、扶持政策

(一)A类项目

1.创业投资企业工商登记注册后,给予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每个创业投资项目)1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创业投资企业注册地所在的市(县)、区负责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工作场所和不少于100平方米住房公寓,三年内免收租金。

2.从事科技开发项目的,经论证、审批,根据其项目的投资需求,市和市(县)、区科技风险投资资金给予不低于300万元的风险投资。

3.对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初具规模、在实现产业化生产过程中流动资金不足的,可给予不低于300万元的资金担保。

(二)B类项目 1.创业投资企业工商登记注册后,给予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每个创业投资项目)6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创业投资企业注册地所在的市(县)、区负责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工作场所和不少于100平方米住房公寓,三年内免收租金。

2.从事科技开发项目的,经论证、审批,根据其项目的投资需求,市(县)、区科技风险投资资金给予不低于150万元的风险投资。

(三)C类项目

1.创业投资企业工商登记注册后,给予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每个创业投资项目)4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创业投资企业注册地所在的市(县)、区负责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工作场所和不少于100平方米住房公寓,三年内免收租金。

2.从事科技开发项目的,经论证、审批,根据其项目的投资需求,市(县)、区科技风险投资资金给予不低于150万元的风险投资。

五、其他优惠政策

(一)优先推荐申报中央“千人计划”、“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

(二)以技术成果入股投资的,经评估,其技术成果可按注册资本不少于30%作价入股。

(三)对落户我市的“530”领军型创业人才可不受国籍限制,在享受不少于100平方米住宅公寓(3年免收租金)的同时,凡在无锡购房的可享受30—50万元的安家费补助。

(四)“530”计划领军人才子女入学享受市政府制定的有关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子女入学入托、家属安置等优惠政策,提供市、区两级公办优质教育资源(省重点实验示范园、校)。

(五)对注册落户无锡的“530”计划企业,在创业孵化阶段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属的人力资源市场免费提供人才招聘服务。

(六)来锡参加A类项目签约仪式的申报人员,由市政府提供来锡往返交通费用(限经济舱)和在锡签约期间的食宿费用。

六、承接载体

中国无锡留学人员创业园、江苏省江阴留学人员创业园、江苏省宜兴留学人员创业园、江苏省锡山留学人员创业园、江苏省滨湖留学人员创业园、江苏省无锡文化创意留学人员创业园、江苏省惠山留学人员创业园、江苏省北塘留学人员创业园、江苏省海泰留学人员创业园、江苏省南长留学人员创业园、江苏省宜兴经济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中国无锡外国专家创新创业园、无锡(滨湖)国家传感信息中心、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无锡出口加工区、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江阴经济开发区、锡山经济开发区、蠡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惠山经济开发区、无锡经济开发区、宜兴经济开发区、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无锡山水城科教产业园、江阴百桥国际生物科技孵化园等。

七、组织实施程序

(一)项目申报。无锡市“530”人才创业服务中心负责常年网上申报和咨询工作(http://或http://)。

(二)项目评审流程:

网上申报——资格认定——项目初审——技术评审——综合评审——项目对接与双向选择——项目路演与洽谈——签订合同。

2011年7月中旬和11月中旬,入围项目根据申报人的创业意向与意向地区进行对接洽谈和双向选择。已注册落户企业的入围项目可不参加对接洽谈。

2011年8月中旬和12月中旬,邀请入围项目候选人来锡作项目路演。由市“530”计划办公室指导,市(县)、区“530”计划办公室邀请技术、管理、风险投资专家、企业家、创业投资公司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对候选人的项目路演进行提问及评分。路演结束后,由市(县)、区主要领导负责,建立由组织、科技、人保、开发区领导、科技风险投资专家、财务专家、管理专家等人员组成的项目洽谈小组,与最终入围的项目申报人及团队进行项目洽谈。

项目洽谈结束后,确定为A类项目的由市(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与洽谈成功的留学创业人员代表签订合同,市政府鉴证,在合同中明确签约双方的权利、义务和相关责任。B类、C类项目由项目落户所在市(县)、区政府进行鉴证。第一批次入围项目须在2011年11月30日前完成企业工商登记注册,第二批次入围项目须在2012年2月28日前完成企业工商登记注册。

八、“泛530”计划

根据《关于引进外籍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计划的实施意见》(锡政办发〔2009〕295号)精神,引进外籍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计划(“泛530”计划)依照本公告执行。对象为学习、生活背景均在海外的外籍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

九、申报办法

15.优秀人才计划和专业人才计划区别 篇十五

两个“千人计划”人才加盟保定天威

麦耀华博士曾就读于南开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学院光电子薄膜器件与技术研究所, 其导师耿新华教授与德国Julich光伏研究所建立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关系, 因而被送往德国作博士论文, 研究工作受到高度评价。后就职于荷兰Utrecht大学, 多年从事薄膜硅材料与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在新型低成本高效微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中连创三次世界纪录 (第一次:使微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达到9.8%, 而且使微晶硅生长速率超过10A°/s;第二次:微晶硅电池的效率达到10.3%;第三次:微晶硅组件效率达到8.8% (8cm*8cm) ) , 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 获得了广泛应用, 其中1篇论文成为近4年来SCI薄膜硅太阳能电池领域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章。

黄跃龙博士则毕业于德国Hagen大学, 并在德国Hagen大学和Jülich国家研究中心光伏研究所做博士后, 随后在Jülich国家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 一直是那里的中坚力量。他从事硅材料、硅器件、硅太阳能电池研究, 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 创造了N-面进光微晶硅单结太阳能电池9.2%的转化效率记录, 由此获得第22届欧洲光伏会议“Best Poster Award”奖, 被美国《LASER FOCUS WORLD》作为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的重大突破进行报道。

保定天威薄膜光伏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天威薄膜”) 成立于2008年1月, 隶属中国兵装集团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天威保变”) , 是一家国际化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主要从事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配套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安装与服务。

天威薄膜一期生产线总投资约12亿元, 产品类型为单结非晶硅, 产能为50MW, 计划2010年2月达到满产。研发检测中心一期投资1.5亿元, 计划2009年9月完工, 项目一期包括:高效率薄膜太阳能电池基础研究、中试线、组件可靠性检测中心, 项目二期包括:柔性衬底太阳能电池中试线、新一代太阳能电池产业化实验室。天威薄膜的技术研发方向为:大面积、高效率微晶硅电池的高速沉积工艺;Light trapping scheme的研究;窄带隙本征材料的研究;上转换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低温薄膜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新型结构组件的研究。

虽然发展历史较短, 但是天威薄膜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一方面, 它植根于国家级的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保定新能源设备产业基地, 该基地主要涉及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风力发电设备、新型储能材料、输变电与电力自动化设备、高效节能设备等产业体系;另一方面, 它还依托天威集团的行业优势, 后者作为中国输变电行业的重点龙头企业, 正致力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已成为全球光伏行业的著名企业集团, 是国内唯一具备完整光伏产业链的公司, 产品覆盖硅料、硅片、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电源系统及光伏电站工程, 已向世界许多国家提供了高品质的光伏组件产品。

天威集团招贤纳才的经验

由于业内人士都知道黄跃龙、麦耀华两位博士的巨大价值, 可谓万金难求。因此, 当初向他们抛出诱人绣球的知名企业不在少数, 承诺条件比天威更为优厚的也有多家;然而, 两位顶尖人才却最终落户天威。可见, 天威集团在招贤纳才方面着实下了一番工夫。其经验主要表现为:

1.真诚和激励——人才政策

天威集团采取引才和留才机制, 如总经理与引进人才的直接联系机制, 天威集团一把手亲赴国外, 引进了太阳能领军人物及技术团队;集团公司设立了专项基金, 为进入“千人计划”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按月发放津贴, 并规定其享受企业领导班子副职待遇, 同时专门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设立高科技公司, 并予以股权和期权中长期激励;营造“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软环境, 开展企业关心员工、员工关心企业的“双关心”活动, 通过“留人拴心”的制度体系, 建立企业高层领导与海外人才“每周一谈”、“每季一会”的沟通交流机制, 构建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保障体系, 使其工作安心用心、生活舒心开心、家人暖心放心。

2.提供优厚的加盟条件——共同创业

天威薄膜是天威集团为发挥两位引入人才的专长而专门成立的公司。天威薄膜的注册资本为36000万元, 其中, 天威集团出资35000万元, 持股97.2%;作为自然人的麦耀华和黄跃龙各出资500万元, 各自持股1.4%。目前我国的大型国企还不能完全实施股权、期权激励政策, 而天威集团在这一点上实现突破, 与两位自然人合资开创新能源领域的合作, 予以股权和期权中长期激励, 自然对他们能够形成极大的激励。除此之外, 两位博士在公司内均担任要职, 分别是公司的首席技术官和副总经理。

3.建设良好的工作环境——成立研发中心

为加强技术力量, 天威薄膜专门成立研发中心, 为两位博士配备研发团队。该研发中心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 造型优美、设计先进、设施齐全, 测试仪器配备齐全, 可独立进行薄膜电池工艺优化和设备改造的研发。

除此之外, 天威薄膜还建立研发检测中心。2009年4月8日, 天威薄膜与瑞士欧瑞康太阳能公司合作, 开启薄膜太阳能电池研发检测中心建设项目。研发检测中心将建设一条年产能为2兆瓦的薄膜硅太阳能电池试验生产线, 在优化原有生产线各关键工艺环节和开发新工艺的基础上, 研究更高效、更稳定、成本更低的工艺流程整合方案, 最终实现主要原材料、设备以及技术的国产化, 同时研究提高组件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的先进检测技术和解决方案, 并参与国家和国际标准的制定。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研发中心, 将为天威薄膜公司和其他企业提供样品试制、产品检测、检验等服务。

4.对发展给予重点关注——提供事业发展的平台

天威集团最初的主导产品是变压器, 综合效益已连续多年位居同行业之首。但随着世界能源发展趋势的变化, 天威集团适时调整自身产业结构, 如今已形成“双主业”中以太阳能和风能双翼齐飞的新能源产业。天威薄膜作为天威集团“双主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集团公司给予重点关注。项目的总投资为80亿元, 三期全部建设完成之后, 将实现年产高效太阳能薄膜光伏电池500兆瓦的能力。这样的发展战略对优秀的人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企业打造了一个适合优秀人才发展的事业平台, 为优秀人才施展才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若干启示

天威集团引入了麦耀华、黄跃龙两位博士, 快速提高了太阳能薄膜光伏产业的技术水平, 是我国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以来取得成功的一个典型案例, 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1.关心海外留学生的精神需求, 激发民族自尊心

麦耀华博士在“2008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座谈会上谈及归国工作的感言时提到, “有一次我打篮球的时候摔倒了, 外国朋友开玩笑说, 你的脚是made in China呀, 质量不好。当时我更坚定决心, 一定要做出高质量的中国制造!”而当被问到“在海外的待遇很不错, 为什么要回国?”的问题时, 他也道出自己的心声, “不是说酸话, 回国是深深烙在心中的不变的抉择。回国后, 处处能感受到自由和信任, 那种归属感不是在国外能感受到的。”近年来, 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华人和留学生在国外的境况逐年好转, 但是尽管如此, 他们仍在很多方面受到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尤其是在当前的经济危机条件下。我国政府需要多加关心海外留学生的精神需求, 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 要为引导他们回国创业提供更多的机遇。

2.利用引进人才的海外关系, 提高国际合作与谈判的能力

从天威集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 引进海外的高层次人才的最大好处或许并不仅限于人才本身, 而在于可以加强与国外学术界、产业界的密切联系, 推动国际合作。天威薄膜在设立研发中心之后, 即与国外多家知名的研究机构和大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如德国Jülich研究中心、荷兰Utrecht大学德拜研究所, 而这些机构恰是麦耀华、黄跃龙博士以前所工作过的地方。因此, 双方必然将形成更为密切和广泛的联系。此外, 借助于这些高端人才的人气, 也能够提高国内公司的名气, 提高与国外一流公司谈判的能力。例如著名的设备供应商欧瑞康给予了黄、麦极高的评价, 认为他们是所遇到过的最令人“头疼”的谈判对手。

3.解放思想, 不拘一格地创造条件招才引智

16.优秀人才计划和专业人才计划区别 篇十六

CFDA和FORWARD邀请设计师Erin Beatty、Max Osterweis、Juan Carlos Obando、Veronica Miele Beard以及Veronica Swanson Beard加入该项目,以培养行业新兴人才,并为如何成就成功的奢侈品品牌提供行业分析与洞察。在该项目中,每一位设计师都会与FORWARD的采购组合作,各自设计2016春夏独家系列,每个系列都会包含若干个独特的风格,并于2016年年初在FORWARD网站销售。

FORWARD时尚总监Elyse Walker表示,“现在,这些未来的设计之星们正面临关键的挑战,如何成长并突破自我,以取得属于他们的骄人成绩。而长期以来,我们都致力于支持行业内的设计新星,这次与CFDA的合作项目,是我们为完成这一使命所迈进的重要一步。”(黄天玉)

17.人才梯队建设计划 篇十七

2013年-2015年人才梯队建设规划

人才是现代社会得以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而对于一个医院是否能够很好的发展下去,人才的储备变的越来越重要。为了我院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医疗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加强医院人才梯队建设,为医院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目的为建立和完善医院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有效的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甄选计划,合理的挖掘,培养后备人才队伍,建立医院的人才梯队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二、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的梯队建设原则。

三、梯队建设目标

1、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加大人才凝聚力。

2、加快医疗科技创新和促进医疗水平有效提高。

3、创新激励机制,推动人才工作。

4、通过梯队建设使我院人才构成形成阶梯式模式,即有经验丰富的专家,又有年富力强的骨干,也有潜力无限的年青医生。

四、人才梯队建设机构及主要职能

1、机构

医院成立人才梯队建设发展管理委员会,由院长、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人事科指导人才梯队建设。委员会由曹诚院长任主任,黄君儒副院长任副主任。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进行日常工作由医务科科长肖志敏任主任。

威远同心医院人才梯队建设发展管理委员会

主任:曹诚

副主任:黄君儒

成员:肖志敏蒋雪艳杨泽霞曹钢

2、职能

(1)负责医院人才梯队建设的指导工作,确定培养计划、甄选标准和程序。

(2)办公室主要负责具体人才梯队建设的工作,初步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甄选标准和程序。

五、适用范围

全院

六、梯队构成共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临床、医技各科室的学科带头人;第二梯队为临床、医技各科室技术骨干;第三梯队为有潜力的年青医生。

七、梯队人员来源

1、本院选拔

根据三个梯队人才具体要求,在院内技术人才中进行选拔。

2、院外引进

面向全社会根据一、二梯队要求,拓宽人才引进方式,全方位、多渠道引进高层次人才。

八、政策、资金支持

1、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制度健全

人才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要做到规范化、制度化。

2、加大经费投入

九、梯队人员确定程序及审核办法

1、确定程序

(1)院内:第一梯队人员要求在某一领域具有专长、有较大影响力、高级职称的高级技术人才,年龄55周岁以下; 第二梯队人员要求45周岁以下、中级以上职称、掌握较先进技术; 第三梯队人员要求基础知识扎实、技术熟练、有发展潜力的年青技术人员。

(2)院外: 第一梯队人员要求在某一领域具有专长、有较大影响力、能够为医院带来较大经济及社会效益、正高职称的高级技术人才;第二梯队人员要求 42 周岁以下、掌握较先进技术、能够为医院带来较大经济及社会效益、副高以上职称技术人员; 第三梯队人员要求医技方面大学本科(包括本科)以上全日制学校学历,临床方面人员要求硕士(包括硕士)以上学历。审核办法

(1)查看各证书、发表的论文。

(2)调查患者满意度及医疗文献。

(3)群众民主测评

十、梯队人员培训

在人才的培养上,我院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的实际和需求出发,建立各具特色的分层、分类培训机制。对住院医师强化规范化培训管理,加强执业医师定期考核(两年一度)的执行力度;对中、高级医务人员实施医学继续教育,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重在专业培训和知识更新教育,采取 “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医务人员参加省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并坚持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制度;抓好在职人员培训,三基训练,定期组织理论技能考核。

十一、奖励机制

鼓励医疗科技的创新和提高,促进医疗水平提高。医疗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除了要抓好基础医学的学习,还要掌握医学的发展动态,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瞄准二级医院重点专科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标准为目标,努力开展引进新技术新疗法。通过奖励机制进一步挖掘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人才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智力资源,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建立起公平、合理,符合卫生事业单位特点的激励机制,效益分配向一线倾斜力度加大。为引进的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千方百计为他们提供便利,免除其后顾之忧。

开展各类优秀人才评选和表彰活动,对优秀人才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努力营造成才光荣、创新有功的良好氛围。

十二、梯队资质审核办法

1、梯队人员资质采取一年一审核的办法

2、审核内容包括;一年内工作业绩、发表论文情况、医疗风险防范能力、患者满意度、群众民主测评结果。医院根据情况适当制定

细则。

上一篇:狂人李敖经典语录下一篇:学生普法教育宣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