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全面发展

2024-08-28

农业农村全面发展(共12篇)

1.农业农村全面发展 篇一

2018江西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农村:2018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

发展重点技术推广行动

【导语】三支一扶考试中的公共基础知识点很多,江西三支一扶考试网为考生们提供公共基础知识之农业农村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学习,助力考生顺利三支一扶考试。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重点技术推广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机(农业、农牧)局(厅、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专家组、农业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专家指导组,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的部署,我部决定组织实施2018年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重点技术推广行动,并研究制定了行动方案,现予印发。

请各项行动重点工作负责单位精心组织,相关地方农机化主管部门和单位支持配合,认真抓好落实,务求取得实效。各地要结合实际,贯彻落实方案精神和要求,积极行动起来,狠抓重点技术的示范推广,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2018年4月16日

2018年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重点技术推广行动方案

一、目的意义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已经从依靠人力畜力为主转到以机械作业为主的新阶段,农业各领域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广大农民对农机装备的依赖越来越明显。但农业机械化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经济作物和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还较低,南方丘陵山区的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技术集成配套应用刚刚起步,迫切需要加大农机化技术推广力度,促进农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集成配套,引领推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农业部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农发〔2018〕1号)对“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推进‘机器换人’”作出了具体安排。组织实施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重点技术推广行动,聚焦重点领域、凝聚各方力量、突破重点技术,加快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做好2018年农机化工作的重要举措,对加快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二、重点工作

(一)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以攻薄弱、促集成为目标,在粮棉油糖主产区实施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棉花、油菜、花生、大豆、甘蔗等九大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强化技术遴选、专家把关、绩效管理,打造150个以上核心示范基地。以补短板、提质量为主题,举办全国性或跨省域的系列全程机械化现场推进活动,统筹衔接专家组及地方有关活动,重点组织晚稻机械化移栽、玉米籽粒机收、黄淮海地区花生机播机收、大豆机种、西北地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华南甘蔗全程机械化及智能农机作业等专题现场观摩研讨。开展甘蔗生产机械化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研究,举办甘蔗机械化的现场演示、展示及交流研讨活动。组织专家组和各主产区农机部门技术力量,针对新型经营主体,推出一系列接地气、可复制的全程机械化整体解决方案,向社会发布全程机械化发展倡议书,引导品种选育、农艺改进、农机研制、农机应用等方面相向而行。开展县域全程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以评促建,推出100个左右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县,加强典型经验宣传,引领向高质高效机械化升级。

(二)种子农机融合共促行动。组织开展主要农作物品种宜机化研究,提出适合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棉花、油菜、花生、大豆、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的良种选育要求。筛选推介一批适宜机械化的主推品种,推进品种、栽培与机械装备集成配套,提升机械化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开展育种机械化、种子处理加工技术装备试验示范,组织育制种机械化技术交流与合作,提升种子生产加工机械化水平。

(三)果菜茶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行动。组织开展水果、大宗蔬菜、茶叶等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调研,提出产业需求和推广重点。召开全国果菜茶机械化现场推进会,总结成效经验,明确推进思路和重点。举办果菜生产机械化发展论坛。围绕苹果、柑橘、茶叶机械化生产和运输等薄弱环节,开展新技术、新装备试验示范。建设大宗蔬菜机械化示范县,建立蔬菜移栽示范基地,加快技术装备的引进选型和试验示范。开展果菜茶机械化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培训。开展大宗蔬菜机械化现场演示、智能LED植物工厂关键技术示范等推广活动。

(四)特色产业节本增效机械化推广行动。针对特色粮油作物、麻类、中药材、热带亚热带作物等生产机械化难点多、实现难度大问题,开展调研活动,提出特色优势作物机械化发展研究报告。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作物,布局建立试验示范基地,突破小品种作物机械化“瓶颈”,提升特色优势产业竞争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制定和完善特色作物机械化生产的种植模式和作业规范。推动组建热带作物(麻类)作物机械化创新联盟,推进热带亚热带作物、麻类作物机械化技术装备研发与推广。

(五)畜禽养殖机械化提升行动。实施牧草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举办饲草料机械化技术培训,加快饲草料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发挥饲草料生产机械化科技创新联盟作用,开展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新技术新装备示范推广活动。制修订一批畜禽养殖机械鉴定大纲,完善畜禽规模养殖装备指标评价体系,增强畜禽养殖机械试验鉴定能力。开展畜禽养殖装备技术展示和推广演示活动,举办“畜牧业现代化与养殖装备技术支撑”学术交流研讨会,以及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撑技术集成与装备推广演示活动等,促进畜禽养殖装备系统优化升级。

(六)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推进行动。开展农产品干燥与贮藏技术调研,提出扶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政策建议。推广北方高寒地区与南方高温高湿地区粮油低成本干燥、贮藏技术与装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产品损耗。开展水果、蔬菜、中药材产地商品化处理干燥技术与装备示范推广活动,举办剥麻与清洗机械化技术培训,提高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机械化水平。公布谷物干燥机质量调查结果,指导生产企业改进机具性能,提高产品质量。

(七)农业绿色发展机械化技术推广行动。组织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推广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离田、化肥农药精施、有机肥施用等方面的机械化技术,构建绿色、高效的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建立残膜捡拾、秸秆还田离田、保护性耕作、化肥农药精准施用等机械化示范基地,发挥农机化技术在农业绿色发展和面源污染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推广生物发酵、堆肥、运输、施用等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推动循环农业发展和畜牧业绿色生产。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现场评估,扩大保护性耕作应用。组织植保无人机质量评价培训、作业示范以及成果展示。举办全国春耕生产农机化技术、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机械化技术培训等活动。

(八)深度贫困地区农机化技术推广行动。落实《农业部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农业产业扶贫精准脱贫方案》和《“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特色扶贫行动》有关部署,组织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专家组、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专家指导组专家赴“三区三州”开展技术调研,开展机械化技术培训、机具现场演示、咨询服务等活动。组织“三区三州”农机化技术人员参加全国性农机化培训。针对四川红原县、理塘县、昭觉县等深度贫困地区特色畜禽、蔬菜产

业的发展,组织畜禽养殖、蔬菜生产和农机化等方面的专家,指导制定产业发展的规划,开展技术培训、咨询服务、装备选型配套等,推进产业扶贫。组织农机化科研单位、农机制造企业在三个县建立联系点,“结对子”帮扶,培植壮大合作社、大户等主体,开展新技术新装备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活动,扶持壮大区域特色产业。

2018年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重点技术推广行动重点工作分工详见附件。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工作落实。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按照重点工作分工表,制定具体方案和进度安排,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和经费投入,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如期完成,于11月30日前将工作总结报送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

(二)加强合作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推进技术集成应用。加强推广机构、科研教学单位、农业装备制造企业、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合作协作,发挥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的作用,形成推广合力。

(三)加强作风建设,务求工作实效。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廉洁自律的要求,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深入基层,贴近实际,讲求效果,求真务实。创新“田间日”活动等体验式、参与式推广方式,加快农机化技术快速入户到田。

(四)加强宣传交流,营造良好氛围。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大力宣传重要活动的进展、成效和经验,提升重点技术推广应用的显示度和影响力,引导各方面积极参与行动的实施,营造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

2.农业农村全面发展 篇二

1 安徽省农业科技取得较大发展

安徽是农业大省, 省政府向来十分重视农业科技的发展, 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十五”期间, 安徽省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经省品种审定通过的有200个, 经省科技厅登记的农业科技成果428项, 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0多项;良种覆盖率和农产品优质率明显提高, 2005年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的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4%、86%、75%, 全省优质水稻、优质专用小麦、优质油菜比重分别为50%、40%、91%, 畜禽规模化养殖占25%, 名特优水产品占38%;建立国家品种育种分中心3个, 品种原种基地6个;农业科技推广深入开展。在“十五”期间, 平均每年推广100多个农业新品种和0.13亿多hm2次的先进适用技术, 超级水稻推广面积达40万hm2, 抗虫棉面积占90%。

2 安徽省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任务

安徽是国家重要农产品供给大省之一,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保障农产品安全供给应成为我省农业科技发展的首要任务。我省农业科技发展应能够促进主要粮食作物持续增产, 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 提高优良品种的覆盖率, 扩大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的经济作物、畜产品、水产品的优良品种的种植面积, 构建优良品种种养技术体系;结合安徽各地的具体的资源优势, 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名特优农产品, 提高这类产品的生产技术研究开发水平;扩大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产品生产上的研究与应用。

农业科技发展要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为目标。虽然我省农业资源丰富, 但农产品加工技术比较落后,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 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 而且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大企业、大集团少, 农产品加工滞后于农业发展, 加工技术装备弱, 绝大多数农产品以初级产品形态进入市场, 造成我省农产品附加值低, 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效益。因此要提高具有规模优势的大宗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含量, 研究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的加工和功能食品开发技术以提高我省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农业科技发展要以维护农业、农村的生态安全为根本目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工业化的发展, 农村生态问题日益严峻。实现农村生态安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来缓解资源环境压力。要开发资源节约型 (节地、节水、节能) 农业技术, 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 减少农业生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要素, 降低要素投入, 研发农业投入品节约控制技术;对农村广泛存在的居民点污染, 农业废弃物污染等严重破坏农业生态安全的污染现象进行治理, 以农业科技为依托, 寻求农业废弃物处理利用技术;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 对农村生态脆弱区治理修复的生态工程技术等, 应成为安徽省农业科技发展的根本目标。

3 安徽省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1 机遇。

党的惠农政策为农业科技发展提供的强有力的后盾。2000年, 农民收入问题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受到高度重视, 会议期间,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句话被写进文件;此后,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200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对农业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 强调以人为本;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 指出我国从总体上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发展阶段。近年来, 中央高密度兑现“重农”承诺, 以城带乡、反哺农业的步伐已经启动, 并不断加快。2005年初, 中央发出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10月,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一五”规划《建议》, 专题叙述了建设社会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同年11月28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在研究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时指出, 2006年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一系列的惠农政策, 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撑, 也促进了农业科技的发展。

农业科技发展的内在推动力为农业科技发展注入力量。进入新世纪以来, 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迅猛发展, 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的速度不断加快;多年来经过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安徽省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体系, 创立了一批科技发展平台, 拥有较丰富的人才资源, 具备了进一步发展农业科技的基本条件。

同时,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 也是水利大省, 国家持续不断地加大农业投入和扶持, 将有利于安徽省争取更多的农业支持, 为农业科技发展提供较为充足的资金来源;安徽省靠近我国三大发达经济区域之一的“长三角”经济区, 随着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加快, 安徽省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 区位优势进一步增强。安徽省临近地区不仅经济发达而且与安徽经济互补性强, 有利于扩大安徽省外向型农业和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 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 促进安徽省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3.2 挑战。

农民收入水平低, 2006年, 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969元, 虽然比上年2005年增加328元, 增长12.4%, 扣除物价因素, 实际增长11.5%, 但是这个收入水平还是偏低;生态环境恶化逐步加剧, 许多动植物品种濒临灭绝;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全省仍有一些乡镇没有公路;特殊的自然、区位条件, 决定了我省水旱灾害频繁, 由于农业投入的不足, 农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全省50%的耕地、60%的人口和75%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在江河洪水威胁之下;农业科技基础较差。农业科研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线断、网破、人散的状况依然存在;全省乡镇农技推广站大部分农技人员知识老化;农村城镇建设落后等问题, 给我省农业科技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4 发展安徽农业科技,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4.1 高度重视, 全社会共同关心。

农业科技发展不仅仅是农业自身发展问题, 更是事关整个经济发展全局性问题。各级农业行政部门和科研、教学、推广单位要充分认识农业科技发展的重大意义, 把农业科技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真心实意地关心农业科技的发展。各个地区可以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特点实际, 制定切实可行的科技发展规划, 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 采取有力措施,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 强化科技人员自主创新和主动服务的意识, 奖励长期在农村工作和从事农业科研的专业人员, 帮助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增收致富, 提高农民用科技的意识和能动性, 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农业科技创新、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良好氛围。长期以来, 农村成了贫穷落后的代名词, 提起农业, 提起农业科技, 许多人十分漠然, 甚至很多农业院校和农学专业毕业的人员也对本专业没有足够的兴趣, 甚至抛弃本专业而“转行”, 这种漠视农业的情况在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深处依然存在, 所以要通过宣传教育, 营造一个关心农业、农村, 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4.2 加大投入, 促进科技进步。

安徽省目前农业科技发展落后的原因之一是长期以来对农村投入的力度不够。沿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线索, 不难发现, 农村基本上是在为城市“输血”, 加上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公共物品供给严重不足, 很少有企业愿意到农村投资, 这样就使得农业这一比较利益就很低的部门所能获得的资金就更少了。资金供给的不足, 是造成农业科技发展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 多渠道并存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体系。要形成以政府为主的投入渠道, 加大公共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 确保农业科技基础建设、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的资金需求。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 通过科技项目带动, 促进产学研联合创新, 使企业逐步成为农业科技投入的重要主体, 要积极创新方式和方法, 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投入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逐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益的农业科技投入格局。

4.3 改革农业科技管理体制。

如前所述, 安徽省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这种农业科技管理体制不利于农业科技发展, 因此, 从发展我省农业科技的重大战略任务出发, 积极推动农业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 是实现我省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举措。

首先要改革安徽省目前的科技项目立项制度和经费投入方式。应根据新阶段农业发展的需要和农业科技创新的要求, 改变项目小而全、多而重复的状况, 尤其是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 应集中相应的经费, 组织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的协作攻关, 争取重点突破。应根据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组织科研力量研究涉及新型农业物种, 食品消费安全, 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项目, 促进科研与生产有机的结合。

其次改革农业科技成果的评价机制, 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真正的科技含量和实际应用价值。要按照科技面向经济建设、面向生产、面向创新的要求, 建立一套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 完善评估方法和评估程序。对基础性研究成果, 评价应侧重于项目的原创性程度;对应用性研究成果, 应着重考评其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应以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为主要标准。

最后, 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创新还要从强化内部管理入手, 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深化内部改革。对农业科研人员实行竞聘上岗, 严格考核, 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促进农业科研人员加强学习与实践,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掌握现代科技与服务技能, 以适应市场需求。同时要制定优惠政策及激励机制, 放宽放活科技人员, 鼓励和支持他们去领办和联办各类专业协会及服务实体、农业示范园区 (场) 等, 让科研人员能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3.农业农村全面发展 篇三

一、毫不松懈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要努力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信号不能变、要求不能松、支持不能减。积极推进菜篮子产品生产方式转变,大力推动菜篮子产品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二、持之以恒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要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尽快改变抗灾能力弱的局面。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建成一批高产稳产基本农田,着力提高耕地的持续增产能力。抓好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切实把加快良种培育、做大做强种业作为战略举措来抓。抓好农业机械装备建设,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

三、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要加快城镇化步伐,拓展农民外出就业空间,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壮大县域经济,积极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加强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四、下大力气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支持农村住房建设,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进一步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推进生态建设,推动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和林业产业发展,推动草原生态建设,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推进农村环境治理。进一步抓好农村扶贫开发。

4.农业农村全面发展 篇四

发布日期:2013年8月19日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作者:吴海华

党的十八大提出统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我国农业装备产业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十二五”期间,围绕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科技部、农业部、工信部等加大对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创新的支持,科技部《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把多功能农业装备作为现代农业创新重点,并组织实施了农业装备产业科技重点专项;农业部颁布了《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全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促进农机装备应用;工信部颁布了《农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引导农机制造产业健康发展;许多地方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机产业发展,加大对区域性应用农机装备研发及推广应用的支持。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发展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农业装备产业科技支撑作用进一步呈现,有力地推进了产业有质量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提升。

“十二五”期间,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产业跨越升级的战略需求,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发展以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为目标,按照“增加品种、完善功能、扩展领域、提升水平”的思路,统筹节能环保、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等要求,并拓展延伸农业装备产业创新链,国家科技计划投入4.78多亿元,引导企业等投入3.57多亿元,组织行业及相关领域300多家优势单位、2300多位科研人员,组织实施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现代多功能农机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农业与食品行业制造与自动化生产线关键技术与示范”重点项目、“大田作物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项目,以及国家863计划“智能化农机技术与装备”重大项目、“农业精准作业技术与装备”、“智能化植物工厂生产技术研究”、“现代农业智能感知技术与产品”等主题项目,支撑实现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推进现代农业产业链发展。通过项目引导,强化国家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撑推进建设农业装备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实施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工程的战略,培育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集团及产业集群,建成协调有效的自主创新平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推进实现产业有质量持续增长。

当前,农业装备产业科技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在先进制造与智能化技术、高性能拖拉机与多功能作业机具等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以及轻便作业、水肥药精确施用、环控农业、产地商品化处理及现代畜牧业福利养殖等装备创新开发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基本构建形成了三大粮食作物、瓜茄类蔬菜从种子、种植生长过程、保质采收、产后加工的生产装备智

能技术及体系,解决高品质规模化制种、高质量秧苗规模化生产、精量播种与精细管理、高效低损收获、保值增值分选等制约现代农业生产的智能化难题,为智能化等前沿和基础技术、大型农业装备重大关键共性技术,以及高端及新型农业装备新产品创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初步突破了农机装备数字化设计、制造工艺、自动化生产线等先进制造技术,提升农机装备先进制造能力。

研究突破了基于知识工程的通用部件数字化快速设计方法,典型载荷谱、环境谱和可靠性设计技术,通用零部件的虚拟装配、虚拟试验和可靠性评价技术;研究突破了关键部件新型材料多元多相强化技术、复杂部件整体化无模快速精益制造技术以及精确控制热处理技术等关键技术;着力突破关键零部件组配、焊接、物流等自动化生产线技术。

二是突破了大田作物高效栽插、精密播种与高效分离清选技术等一批制约增产增效的原理性技术,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相关技术突破将有力支撑粮食作物田间生产装备技术升级。

针对具有显著增产效果的移栽作业高速、准确与精量播种以及大型高效、多功能联合收获与智能控制技术发展要求,重点开展了超级稻少量精播成毯育秧与精准插秧、低损伤稻芽谷排种器与精量穴直播垄植深肥润灌栽培技术以及玉米种子定向播种技术研究,破解大型联合收获机械割台微地貌仿形、大喂入量脱粒分离清选以及大型自走式农机自动化驾驶与智能控制技术难题,满足高速移栽作业、准确与精量播种以及基于智能控制的大型高效、多功能联合收获发展要求,显著提高大田作物生产智能化水平,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

三是田间作业智能控制及农业机器人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提升国产农机装备技术档次。

重点突破网络差分、多源信息融合、协同导航作业技术;水田作业的适应性技术、反馈式控制技术;农田环境下土壤养分与作物苗草、茶、果实信息获取、远程智能化监控等智能感知与控制技术;农田机器人多传感器融合、视觉伺服控制、复杂环境运动规划、机械臂避障控制、多作业载荷集成等技术;农田超低空自动跟踪仿形无人机飞行精确控制、施药作业适应航迹规划等技术,以智能化技术为引领的田间作业智能控制关键技术装备及农业机械人等智能装备,提升国产农机装备技术档次。目前,集成自动导航技术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在新疆、黑龙江、上海等地进行了示范应用。

四是400马力级高性能拖拉机动力平台及配套复式作业技术装备的开发,将逐步改变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

重点突破了400马力级动力平台电液控制的无级变速传动系(CVT)、重载大传动比行星传动、基于CANBUS总线的数字仪表技术等拖拉机技术,以及种肥集中输送分层施播、精确播种、变量施肥、宽幅折叠、液压仿形、脱附减阻、工作部件耐磨等大型、多功能配套农机具关键技术,研究水平达到与国际同步。

五是大型高效联合收获技术及装备研究实现了突破,提高了农机装备产品技术档次和产

品供给能力。

重点突破了大型稻麦联合收获机静液压驱动底盘、大喂入量脱粒分离、高效清选、宽幅割台折叠与智能监测及整机作业质量检测技术;玉米茎穗兼收、籽粒直收及秸秆切碎、压实成型与裹包一体化等技术;大型采棉机的采棉指、座管等核心部件制造工艺及材料延寿技术、采棉成模一体化技术,延伸开发的三行普及型采棉机已在黄河棉区的东营等地的种棉农户试验示范;加工番茄收获机的果实成熟度色选分级、气流去杂、震动去土、果实收集、枝叶果实自动分离等技术,以及甘蔗、甜菜、瓜菜等高效收获机械技术,提高农业机械装备产品技术档次和产品供给能力,农业生产全程装备保障能力。

六是轻便型、轻简化农机技术装备,为丘陵山地主要农作物、林果经济型作业提供技术装备支撑。

重点突破了作物联合收获机械轻量化技术、山地货运技术、小型履带多功能底盘的爬坡与稳定性技术,开发了小型水稻、小麦、玉米收割机及山地货运系统,可进一步解决丘陵山地开沟施肥、喷药、修剪、采运等人工作业强度大、效率低的难题。

七是研究突破大宗优势农产品成套智能分选与节能加工技术,为产后保质增值提供高技术支撑。

5.农业农村全面发展 篇五

-----关于对xx镇部分农村调研的思考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短短的几句话高度概括了关于科学发展问题的思想理念、观点和方法。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提出关注三农,也就是说工作的指导思想没有变,重点工作之一任放在农村、农民和农业上。对于基层工作者,面对农村现状,广大农村干部如何正确理解科学发展对农村长远发展的指导性意义、如何理解用科学的方式带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如何用发展的视野促进农村新变,在基层农村工作中还需要深入探讨和摸索。

一、坚持第一要义,在夯实党建中求发展

从党领导广大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各项事业的突飞猛进,新中国无时无刻不在进步,这一切都得归功于党的正确领导。中国绝大部分群众在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也在农村,面对农村这一小领域,党组织是否完善、党的执政能力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是否能充分体现变得至关重要。党支部班子健全是基础,如何更好的发挥党组织各方面的作用就必须坚持发展。在农村,发展是手段,也是目的。对于基层党组织来讲,在提高自身建设方面除健全党支部班子人员、积极发展党员壮大党的队伍外,我们还应看到对于党员素质的培养、班子领导执政能力的提升、党员作风的转变也是夯实党组织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加强和改善基层党组织的关键是选好用好“一班人”。就如何选好班子本人有以下几点看法:一是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把一批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致富能力强的干部选拔进村级班子,尤其是民企经营人员和一些文化水平高、办事公道正派、有能力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党员。同时要积极探索实施把有文化、懂技术、工作热情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村级班子中,优化班子结构,提高工作质量。二是在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上,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根据各名党员干部的特点,在抓好政治理论素质提高的同时,更要注重农村实用技术、国家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并懂得国家的大政方针。按照“分散中有统一”的原则,因人制宜,发挥专长,给每名党员安排合适的岗位,成立领导小组,通过实行目标管理、量化考核,让党员有“责”有“益”,充分调动党员的工作热情。

二、坚持以人为本,转变民风、发展经济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还表现在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它所揭示的发展是以人为中心、主导、主体的发展,以人对各项工作的积极性带动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发家致富既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又要有第一个挖到金子的人。只有从人的根本上下功夫,提高广大农民自身思想觉悟和认识,懂得自己动手,辛勤劳动,才能带动全村富裕。就遂城镇当前农村的现状是第一个发家致富的人多,但如何能挖到金子的人却很少。我们应该能看到人们的思想觉悟是在提高,但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干事业一窝蜂的势头仍然不减。如复卷加工、鞋垫加工等小企业虽然投资不大但利润很低,经营不善就会导致亏本。如何能够更好的让农民腰包鼓起来,这其中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正确指导、政府的大力扶植,但还应充分发挥农民自身潜能。首先要在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上下功夫。当今社会是法制社会,宣传广大农民知法、懂法、会运用法,是当前提高农民素质的有效手段。就xx镇的农民来讲,大多都拥有自己的土地,除大面积种植小麦、玉米外,塑料大棚菜的种植也已上一定规模,散养殖户为数也有不少。如何更好的科学种植、养殖,成为农民关心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请专家为广大种植、养殖户讲解知识、印发农业知识宣传册、上门指导等方式提高农民朋友科学种养的能力。其次要关注农村劳动力就业。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就业招聘会等,除向外输送劳动力外,还应大力发展本地区的经济,因村制宜,树立典型、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建设,让广大劳动力就地安臵。再次建立必要的社会保障体制和公益事业。注重农民的健康生活,安全生产,进一步规范村规民约。积极创建新型生态农村,在提供好的就业环境的同时,丰富娱乐文化生活,转变民风,让老百姓塌下心来一心一意搞创业致富。

三、全方位发展,构建和谐统一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期,但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带来了许多新矛盾、新问题。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表明,经济增长并不完全等同于发展。温家宝同志强调必须“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结合,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开放兼容与自主创新结合,时代精神与文化结合的全方位发展。”对于广大农村来讲,只一味的注重发展经济,忽略精神文明建设,忽略环境的保护,广大农村的发展就不会很长远,贫富差距就会在农村充分体现,所以注重农村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在思维上,必须树立全面发展的意识。注重环境与经济的协调、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注重政治思想上的落实。第二在发展实践上,必须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全面、完整有力有序地予以推进;第三在具体运作和把握上,在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上,既要坚持以发展经济为本,打造精品企业、促进农民增收,也要搞好文化、精神方面的享受,真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6.农业农村全面发展 篇六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在评价的内容上强调多元化,即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且更要重视对学生的品质与素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但是,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已俨然成为了一种形式。据笔者了解的学校均是在学生快毕业时由班主任指导几个班干部草率的填一下,大部分都是优秀或良好,没有不合格的,其目的也只留点资料应付上面的检查。此种综合评价完全违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也不可能对学生作出公正、公平合理的考核,不仅不能到激励的作用,而且也不可能把学校育工作引向深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何落实学校学生的综合评价工作?怎样建立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如何在学生综合评价中做到公正、公平、合理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这一话题与同仁共勉。

一、实行与集中相结合的“三级评定”

即:自我评定、小组评定和班主任评定。

(一)自我评定

自我评定是学生对当月自己的思想行为表现、取得的各项成绩进

行综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自己对学习、劳动、集体的态度,其中主要考虑遵守纪律的情况,以此评定“优秀”、“良好”等等次。初中阶段,学生的个性逐步形成,自我意识增强了,其自我评价能力已接近成熟,能够较全面地评价自己。我从学生的自我评定中发现:所有学生都有自知之明,清楚地知道自己在集体中的表现;其中90%的人能够举实例评价自己,多数人能按照学校和老师的要求进行概括性的评价,60%的学生能肯定自己的优点,约70%的学生能说出自己的缺点,较为谦虚。通过自我评价,找到缺点,发扬优点,达到自我教育和自我认识的目的。自我评定能达到自我教育和自我认识的目的。

(二)小组评定

小组评定是群体对个人的评价。初中阶段的学生不仅能全面的评价自己,而且能对别人作出较客观的评价。另外,初中学生十分重视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根据这一特点,班主任要按照个人评定的内容,有效组织,引导学生学会看问题,学会辩证地看同学,互相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小组评定有利于促进班上的同学实现德育目标,加强同学间的交流,加深同学间的友谊。开展时允许同学申辩,畅所欲言,切记形式化。

(三)班主任评定

班主任评定是民主与集中原则的具体体现,这是“三级评定”的“终审”评定。班主任要灵活运用这一评定。有针对性的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对在小组评定中被评为不合格的学生,要逐个谈心,帮

助其找出差距并为其指明努力方向;对个别处在合格与不合格边缘的学生,可暂时评其为合格,然后逐个谈话,指出缺点,提出希望和要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之深刻认识同学和老师的期望,给他加压力,压担子,扶着后进生逐步提高德育水平。

最后,班主任要把“三级评定”的结果在全班宣读并张榜公示,增强透明度和对比度。

二、奖励与处罚相结合的“量化评定”

许多工作的考核都可以用“量化”的标准进行考核,学生德育考核中应用量化标准,收到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因为这种方法在考核中具有简洁、公正、无感情因素,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学生手中的优点,所以,这种方法普遍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具体做法是:

(一)成立“量化评分”考核统计机构

考核统计机构由班委会成员和各组组长组成。工作方法是班长统领,每人负责一个专项的记录,例如迟到、早退、请假、作业、劳动、课堂纪律、违纪、两操、参加活动获奖情况等。机构的主要职能是每月月底把量化考核登记的内容进行统分。

(二)制定“量化评分”考核的内容和标准

这是“量化评分”成败与否的关键环节。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考核标准一般分为两部分:第一是基础部分。每月考核前,全班同学都给60分的基础分;第二是奖罚分。老师根据考核内容,分别提出具体的“量”的标准,按“量”进行奖罚。各项标准要有必须完成“量”,也要有“超量”和“不达量”的奖罚。例

如:规定每月每位学生至少要参加4次班上劳动,每超一次奖1分,每少一次扣2分;全月全勤奖10分,旷课一节扣1分;迟到一节扣0.5分;作业全勤奖10分等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现实性强,操作比较简便。学生能清楚知道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是否符合德育考核的标准,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易发挥学生民主监督的作用,有利于全体学生共同实现德育目标,因此,效果较好。

总之,我们要加强德育工作的探究,努力探索一条科学的德育工作路子,使一代又一代的晴年学生成为社会的栋梁。

7.农业农村全面发展 篇七

2015年7月8日, 四川省委农工委举行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会议。省委常委、农工委主任李昌平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开发攻坚进入攻城拔寨、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 发出了扶贫攻坚动员令, 吹响了全面小康冲锋号。

会议要求, 全省农业农村工作战线要从六个方面入手, 切实把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位。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以放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主攻方向, 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盘活农村资源资产, 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建设幸福美丽新村, “建、改、保”结合, 全面实施“五大行动”, 实施农村廉租房建设, 解决好农村无房户、危房户、住房困难户住房问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科技扶贫示范村和示范户建设, 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大力培育创意农业、休闲体验、乡村旅游、物流配送、农村电商、健康养老等新型业态, 增加贫困群众经营性收入。加快水利设施建设, 全面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十二五”计划任务, 启动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构建精准到户的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实施生态扶贫工程、生态修复工程, 发展生态经济, 加快贫困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着力夯实基层基础, 抓好村级组织建设, 扶持贫困地区发展集体经济, 强化扶贫项目与资金监管, 让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阳光洒向每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户, 全面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8.加大扶持力度 全面推动农业发展 篇八

一、粮食生产取得明显成效。

按照“稳定面积,科技引导,提高单产,增加总量”的总体工作思路,澄城县农业局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积极推广旱作农业适用技术,实施高产示范工程,成效明显,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6.6万亩,总产达到24.9万吨。面对去冬以来小麦作物遭遇冬春连旱及频繁低温灾害,提早动手,提出实施方案,细化技术方案,及时信息预警,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进行指导,抓好点上工作,推动面上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促使高产创建、弱苗转化等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确保了夏粮产量的稳步提高,夏收粮食面积34万亩,总产达到6.78万吨,较上年增加9%,其中小麦33.27万亩,总产6.67万吨,平均亩产达到200.5公斤。根据实际,他们通过专题会议安排、多种媒体宣传、行政强力推动、优惠政策助力、成立技术专家团、技术干部驻点包联指导等多种形式,以县北8乡镇为重点,积极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全面开展春玉米提升行动、科技入户活动,实施高产示范工程,提高技术到位率,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全县春播玉米面积27.69万亩,其中地膜玉米16.9万亩,建立旱作农业示范田面积5万亩。同时以县南抽黄灌区和县中具有灌溉条件的地区为主,夏收后抢时赶播,积极扩种中晚秋作物,有效提高复种指数,全县秋粮面积达到40.6万亩,总产达到18.1万吨,其中玉米面积34.1万亩,总产17万吨,成为粮食生产主体。

二、生猪产业迅猛发展。

2011年以来,市场生猪价格一路上扬,在强有力的行政措施推动下,广大群众的养殖积极性空前提高,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工作进展顺利,畜牧业发展形势喜人。全县新建重点村、规模养殖场75个,其中,建设生猪重点村34个,存栏500-1000头的生猪养殖小区32个,扩建畜禽规模养殖场9个,在建商品代种猪场34个,组建生猪专业合作社34个,新建成标准化圈舍23.25万平方米,生猪存栏70万头、出栏90万头,家禽、牛、羊存栏分别为138万羽、2.5万头、4.9万只,出栏分别为85.3万羽、6200头、1.79万只。禽蛋产量1.2万吨,肉类总产6.5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4.8亿元以上,完成全年指标的141%。在工作中,他们强化行政推动,着力实施2011年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工作。适时召开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推进会议,明确县乡村任务,夯实工作责任,强化督查通报工作,有效推进了工作的顺利进展。

为了强化技术支撑服务,保障圈舍建设质量与水平,他们组织素质较高技术干部,驻村包联示范村,严明工作纪律,现场技术指导,严把技术关口,为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养殖场、养殖小区和标准化圈舍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持。全面推行区域防疫承包制,与各基层兽医站、村级防疫员层层签订责任合同,分片包干,明确责任,全县共进行活体免疫注射367.5万头份,应免畜禽的免疫密度达到了100%,有效防范了各种疫病的发生。并通过电视讲座、培训会、澄城农业信息网、澄城生猪网、《生猪简报》、发放技术传单等方式,以生猪标准化养殖、奶牛科学饲养、饲草饲料开发利用、牛的冻精改良、猪的人工授精等畜牧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培训为重点,积极进行养殖知识培训,累计开展生猪养殖技术各类培训120余场次,培训1.5万人次,推广使用标准化养殖技术,提高了畜牧科技含量和养殖效益。全面加强检疫监督工作,强化对屠宰场点、肉食市场和畜禽及其产品交易市场的监督管理,积极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活动,设立了3个检疫报检点,全年共检疫活畜活禽23.2万头(只),检疫肉品100吨,处理违法案件6起,处理腐败变质肉0.2吨,保障了肉食品市场安全。大力实施生猪示范村建设专题推进工作,由领导带队,抽调20名技术干部进驻养殖场、村,严格按照《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种畜禽管理办法》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完善健全生产记录、免疫程序、无害化处理等档案资料,督促生猪示范村建设,各项工作得到明显提升。在良种繁育工作中,他们始终坚持以畜牧良繁体系建设为抓手,着力优化提高基层改良队伍,有效推进县种公猪站(供精中心)建设,积极实施国家生猪良种、奶牛精液补贴项目,全县确定18家供精单位,年内完成能繁母猪改良 92000头,供应精液184000份,黄牛冷精改良430头,奶牛冻精改良156头,义务提供各种冷精12000支,液氮1160立升,保障了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设施蔬菜建设积极推进。

以塑棚发展为重点、生产管理为基础、示范园建设为抓手引导带动全县设施蔬菜发展,全县各类蔬菜产值达到1.53亿元,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524.9亩,其中大棚1018亩,日光温室1506.9亩。他们多次召开塑棚发展动员会、组织群众外出参观学习、进行全程技术服务等措施,消除群众顾虑,积极落实设施蔬菜发展面积。仅刘卓、东富庄已建成日光温室200多亩,韦庄东白龙、南伏龙等村发展大棚冬枣380亩,带动全县超额26.2%完成下达目标任务。

根据生产实际,加强力量,驻点包联,深入到示范点进行指导,及时聘请市蔬菜专家来澄培训,不断提高设施蔬菜生产效益,先后开展了“西红柿春季管理”、“大棚冬枣春季管理”等技术培训30场2000人(次),举办电视讲座3期,成功应对了“3·13”风灾、“5·26”雹灾、9月强降雨带来的灾害,解决生产难题,减轻了灾害损失,增加了菜农收入。他们通过与有关部门联系,争取财政扶持,争取金融部门加大对农投资力度,先后为农户发放小额信贷资金400余万元,一定程度缓解了群众建棚资金紧张状况。示范园建设工作进展顺利,郭家庄大棚樱桃、交道镇樊家川设施果树、韦庄镇东白龙大棚冬枣、赵庄镇樊家洼村及安里乡西峰村设施蔬菜等5个示范园集中连片、设施先进、技术到位、成效明显,郭家庄大棚樱桃亩均效益是露地的5倍;安里翟卓温室西红柿棚均效益4.5万元左右,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

四、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开创新的局面。

2011年,澄城县农业局围绕生猪、苹果两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新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69个,目前全县已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324个,重点扶持培育新农福、四亚、凯马、龙丰、家富、天鸿、恒鑫等一批示范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对群众致富增收中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积极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审核,配合有关部门对2010年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进行审核,审核通过了190家,村级财务移交完成96%,达到255个村。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整理编写了《澄城县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手册》,确定庄头、安里乡为土地流转示范点,统一印制了土地流转合同标准文本(4种文本),积极指导试点乡镇规范签订流转合同,规范土地流转程序,促进土地流转的规模和效益。

五、农资市场专项治理工作有序进行。

在强化农资管理,规范经营行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农资市场专项治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维护了正常的经营和秩序,组织全县180余家农药、化肥、种子经营人员召开业务培训会,发放技术资料8000余份,累计出动执法车辆240辆(次),执法人员660人(次),检查农资市场17个,营业场所及门店260余家,共抽检农资样品112个,营业场所及门店260余家,取缔1个无证兽药经营门店,立案查处违法农资产品14起,有力打击了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净化了农资市场,维护了正常经营秩序。与此同时,依法开展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剂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行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对6家蛋奶工程中标企业进行了检查,3家供蛋企业的饲料进行了抽样报检,未发现违禁产品。蛋奶工程产品监测全部合格。

六、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村一品发展得到新的提升。

以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带动农户致富增收的能力,采取争取政策、上门服务、项目支持等多种措施,促使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增多,目前全县发展农业龙头企业80余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增加到52家(包括正审批),省级7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额超过6.94亿,销售收入10.8亿元,与此同时带动农户发展生产促进增收的功能也进一步增强,订单关系农户2.6万户,平均每个龙头企业带动750户,户均增加收入520元左右。

一村一品发展以示范村建设为抓手,通过科学规划、抓点示范、规模发展、培训提升、规范管理、品牌效应等多种有效工作措施,全县一村一品示范村数量不断增加,省级示范村达到32家(包括正在公示的3家),涌现出郭家庄红樱桃、樊家川大棚金寿杏、小河西苹果、彭家河土布等示范村,成为发展村域经济的先进典型,“真仕佳”樱桃、“柳林”花椒、“兴水”苹果、“三友”土布、“富思源”生猪等品牌效应也初步显现,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示范村群众纯收入普遍达到6000元以上,有效带动周边群众的致富增收。

七、项目建设、信息服务等工作进展良好。

立足主导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共计争取各类中央投资和省级财政资金建设农业项目21个,到位资金累计达到5067.4万元,在具体实施项目中制定个性化督促检查办法,量化进度、跟踪管理,资金使用专款专用,统一核算,促进了在建项目建设又好又快实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此同时积极与大企业联系,陕西多来米食品公司投资6000万元建设糯香高端肉猪种猪扩繁场项目,已经建成5000平方米圈舍,总投资6亿元的陕西正大食品有限公司新建50万吨饲料厂项目和20万吨玉米仓储项目已进入选址阶段,到位资金达到2900万元。

信息化服务工作走在了全市的前列,信息服务工作以提升覆盖率,服务农业生产为目标,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初步建成了以澄城农业网为核心,集农业专业网、涉农企业网、重点种养户为一体的澄城农业网站群,采取多种媒介,针对性地加大信息发送频次,促进群众科学务农水平,及时更新“澄城农业信息网”、“澄城生猪网”等8个农业专业性网站530余次,发布天气预警、灾情信息、技术服务等1500余条,制作、播放《农业视窗》栏目36期,有效指导了农业生产。

在此需要提及的是,作为局长,渭南市人大代表,多年以来,弥康民把全部心血都投入到了澄城县的农牧事业中。为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全县农牧业的发展壮大,为了广大农民早日走上致富之路,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忘我工作,争资金、跑项目,坚持经常深入各乡镇农牧业生产一线进行工作调研,现场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各种问题。多年来,他为澄城县农牧业争取到的项目多达几十个,争取资金达两亿多元,他为全县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了市、县有关领导和干部职工的高度评价。他连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公务员,获渭南市“十一五”畜牧业发展的带头人荣誉称号,受到表彰奖励。

多年来,澄城县农业局坚持不懈地抓农业和畜牧业生产,通过破解发展制约瓶颈,健全产业发展链条,推动产业提档升级,打造澄城生猪品牌,有效提升了全县生猪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澄城縣被渭南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畜牧工作先进县”澄城县农业局先后被省农业厅评为“粮棉油高产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农民群众满意站所”、“全省先进农业局”、“全省农民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澄城县也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生猪)”,受到表彰。

9.农业农村全面发展 篇九

以农业为基础协会为依托

全力加快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步伐

李国林

元谋是典型的热区农业县,工业基础薄弱,特别是制糖和造纸等一批国有企业在国家贴本,企业亏损,工人下岗的情况下相继破产后,工业经济跌入低谷,县域经济由于缺少工业经济的强劲支撑,发展严重不足,经济总量偏小,致使我县长期处于弱势经济群体县的行列。

面对下岗工人增加、农民收入下降、财政增长乏力,经济发展跌宕起伏的严峻局面,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县委政府以创新为动力,以“农业富民、工业强县”的发展理念,深入挖掘资源优势,以建设绿色元谋、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方向,把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加工作为发展乡镇企业的目标定位,运用创新的手段,闯出了一条以“协会、公司、经纪人”三位一体的组织模式,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协会、公司、经纪人”三位一体的组织机制,不但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开展特色农产品的专业化生产,而且把发展企业与农民增收有机结合,围绕农业和农民办企业,一大批集农产品精深加工、冷藏保鲜、包装储运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应运而生,形成了农产品生产加工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加快了我县乡镇企业发展步伐。××年,全县协会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家,营业收入达万元;带动农民万多户,户均增收元;带动农民生产种植万亩。乡镇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亿元,比年增长;现价工业产值万元,比年增长;占全县工业总产值万元的;实现现价增加值万元,比年增长,占全县万元的;实缴税金万元,比年增,占全县财政总收入万元的。××年我县乡镇企业非公经济荣获全州综合指标考核一等奖。取得这样的成绩,我们主要抓了以下重点工作。

一、以协会为基础,积极扶持发展协会型加工企业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具有连接千家万户,实现生产加工与市场对接的优势。我们在认真总结几十年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以能人为骨干,创新出以“协会、公司、经纪人”三位一体为组织模式、“好品种+订单”为经营模式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路子,从而把农民生产、企业加工、公司销售有机地连接起来,实现了生产加工利益双赢。协会的特点是以懂生产、会经营的农村能人为核心,群众平等自愿参与的自我服务中介组织。最大的优势是联结群众组织生产,把群众互相教、互相感染、提供服务的作用发挥出来。但有先天的不足,就是不能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运作。公司是具有法人代表资格的经济实体。我们采取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方式,帮助协会依法组建相应的公司,以公司作为市场主体,代表协会开展对外经营与合作,解决了协会无法解决的法人地位、融资签约、产品质量申报认证等现实问题。协会通过公司,使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与市场紧密衔接,引导劳动力、资本、技术以及土地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沟通融资渠道,理顺与其它企业或经济组织的经营合作关系,使公司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地成为组织生产、服务农户、连接市场的龙头。经纪人作为协会与公司之间的核心人物,就协会而言是组织领导者,就公司而言是法人代表、管理者,协会和公司通过经纪人,使群众的生产、加工与市场实现顺利对接。

为加快协会型企业的发展进程,我们除在全县积极引导推广“三位一体”模式外,还确定户重点扶持的经纪人,实行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联系经纪人制度,从政策、资金、科技服务上重点给予支持,促使他们依托协会组建公司,发展加工企业,同时对那些具有一定规模、有一定科技水平、有市场前景和对群众生产有较大牵动能力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使其尽快成为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如:中山果业协会,以果润园艺科技发展公司为经营实体,以协会会员和公司基地生产的产品打造出了绿色无公害品牌,加工、包装后进行网上销售,使会员农户稳定增收,企业利润有效增加。再如元谋县龙眼葡萄产业科技协会,以金珠有限责任公司为市场开拓的龙头,年加工销售农产品的产值达余万元;为扩大公司经营规模,增加农民收入,金珠公司与昆明晨农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兴建净菜加工项目,每年向晨农公司提供一万吨的净菜产品,今年十一月可建成投产,预计年利润可达万元。目前,全县象以上的协会型企业已发展到家。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扩大招商引资,引导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

按照我县乡镇企业的发展定位,我们在实施国退民进战略,不断给私营工业企业腾空间,采用破产、兼并等手段,对机制僵化、包袱沉重的国有集体企业进行改革改制,盘活国有资产的同时,以优惠的政策措施、深入细致的服务招商引资,支持重组、创建的非公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并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项目,发展农村专业生产协会,以协会组织千家万户的生产解决企业

原料供应的问题,使企业与协会形成了相互依存、密切合作的关系,企业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必须保证农民获得较好的生产效益,才能确保协会和企业的协调、持续发展。如:收购原破产国有企业苴林糖厂而创办的龙川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生产食用酒精一万吨,农民每年可获得原料销售收入多万元,已成为带动万亩薯类生产种植的加工型龙头企业,除县内创办专业

协会为其组织生产加工原料外,还影响带动了周边县的农村群众为企业提供生产加工原料。投产两年来,实缴税金万元。目前,龙川江化工公司正在筹建一万吨二氧化碳回收、五万吨有机复合肥生产项目,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此外,我县与北京汇源果汁集团合作的蔬菜精深加工项目已进入了实质性工作阶段,项目建成后,将对我县绿色果疏的生产、加工及销售产生强劲的推动力。

三、鼓励支持优秀创业能人,投入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

想方设法引导县域内的个体私营企业和各种经济实体,在有了基本原始积累后,放眼国际国内市场,从单一的服务行业中突破出来,把资金投入绿色食品加工业,实现“二次创业”。我们采取工商、税收等政策倾斜,降低门槛,运用科技、农业综合开发等投资项目扶持,筹集财政贴息资金支持等方式,以及在户口迁移、子女就学方面的优先照顾,激发了一批非公经济创业能人,他们选准适合于自己的发展项目,毫不犹豫地把原始积累的资金投入到企业发展中,促进了加工企业总量的增加,带动了农民快速增收。浙江黄岩县人辛学镇,××年只身到我县租种农民的土地,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哈密瓜、精品小西瓜,赚到钱后,在优惠的政策和开放的环境感召下,他带头创办了精品瓜开发协会,已在四个乡镇发展农户会员余户,种植精品瓜多亩,露地栽培亩产值达元,大棚种植亩产值余元,协会创办的顶瓜瓜公司年利润实现万元。由创业能人兴办的利民脱水蔬菜有限公司、欣欣绿色食品有些公司和林峰绿色食品有些公司,按“三位一体”的机制组织了协会,建立了稳定的公司发展的原料基地,带动群众开发种植小香葱,脱水加工的产品主要销往德国、荷兰、韩国、日本和新加坡,年创汇万美元。

四、转变职能,强化服务

在推动协会和企业发展进程中,我们始终以积极扶持,周到服务为原则,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一是为提高企业经纪人开展培训服务。县委政府每年都要举办一期非公经济创业能人培训班,请专家学者为他们讲授政策、法律、金融和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知识;每月的日,是协会会长、企业经理和经纪人的信息交换、发展情况交流日,县委政府的分管领导积极参加,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帮助协调改进,县委政府有关经济工作的重要会议,都邀请他们参加。此外,我们还组织有典型、有代表性的企业协会负责人到山东、广东、深琛、上海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开拓视野,有位经理会长还组织到日本、泰国学习考察。通过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驾驭经济发展的能力。二是要求职能部门积极为企业和协会提供窗口服务。帮助理顺管理机制,提供信息,积极为企业办理项目申报和产品认证。在职能部门的帮助下,已有个企业的个产品获省级无公害农产品检测认证。三是千方百计为协会开拓国内外市场。去年,我们与省外经贸厅联系协作,在他们的支持下,在昆明为我县协会型企业的反季蔬菜产品专门举行一个推介会,五国驻昆领事及国内外余名客商参加推介会,使出口蔬菜品种销量大幅上升。此外,我们组织了六家协会型企业的会长到泰国清迈、曼谷举办元谋蔬菜水果产品推介会,为协会型企业产品的出口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

通过狠抓以上工作的落实,我县的绿色食品加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乡镇企业和工业经济也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同时,绿色食品加工业的发展,为我县群众开辟稳定的增收来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协会型企业的带动下,农民收入实现了大幅增长。××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比上年净增元,增长,居全州第一。

10.科学把握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 篇十

摘要:在中国这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改革,从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经过中国农民半个多世纪的艰辛探索,中国农业经过曲折的变革与发展,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重建了农户经济,终于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继而向小康社会迈进,市场化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正朝着现代化方向前进。可以预料,随着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经济时代的到来,21世纪中国农业将要经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模式及经营方式的深刻变革,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关键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

1.我国农村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农村农业的现状是家庭分割制度,既按人口分地,每家只有几亩或十几亩的小块天地,这就十分不利于田地的统一管理和合理开发。不过,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农民的人口众多,无其他大块的经济来源。

2.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依我个人理解及查阅资料,我认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向、新层面表明,我国农业的发展将出现以下的新趋势或是我的个人建议。

2.1改变农村农业的经营承包方式

现在,中国的农村仍然是小块分割制度,既浪费资源又不好管理,效益不是很高。虽然养活了几亿的农村人口,可并不能使他们致富,处于一种中间状态,反而束缚了劳动力。若改为大块承包方式,不仅好管理,提高效率,而且使一部分人彻底从农业中解脱出来专心从事其他行业发展。但有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大块经营技术,这就需要人才的投入和国家的支持。不过,现在许多国家已有了先例,比如美国、俄罗斯,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

2.2推广生态农业

我国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把传统农业技术和

现代先进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和社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的综合农业体系。它以发展大农业为出发点,按照整体协调的原则,实行农、林、牧、副等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并使各业互相支持,相得益彰,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多层次利用和良性循环,从而实现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正确地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经验,明确指出:“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农业模式,也正在逐步试验推广,目前试验已从生态农业 户、村、乡发展到生态农业县。”因此,中国生态农业和国际可持续农业是一致的。我国各地生态农业建设经验已经证明,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为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建设发展开辟了新的有效途径。

2.3重视海洋农业

海洋农业是一种利用海洋这一巨大的资源宝库,发展以海洋捕捞、海洋养殖为重点的新型农业。因此,像对待地力 一样提高“海力”,促进水产养殖、向集约化、农牧化方向发展,营造“海洋农场”、“海洋牧场”、“海洋林场”,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创建海洋农业目前方兴未艾,发展海洋农业 已成为21世纪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海洋农牧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海洋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在海洋开发方面,应该把发展海洋农业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

2.4探索基因农业

在知识经济时代,生物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克隆技术、新的尖端生物加工法的应用与发展,给人类带来无限憧憬。生物技术突破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与物种之间的界限,实现了基因的界间转移,极大地拓宽了生物界种质优势的利用。人们不仅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现有的农作物品种,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创造新的动植物品种。近10多年来,我国在转基因抗虫、抗病毒和品质改良农作物与林木方面,对转基因大豆、棉花、烟草、马铃薯、小麦、玉米、甜椒、花生、菠菜等进行田间试验。其中,抗叶病毒的转基因烟草已大面积生产应用,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棉花已进入大面积应用示范阶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随着农业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基因农业必然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不过,这是把双刃剑,处理不好,小则带来食品安全,既转基因作物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大则带来物种和生态危机。

2.5建立网上农业

在知识经济时代,农业各个方面的信息进入电脑网络。气候、土壤、水 与物种等环境资源信息,生产资料供求信息,农产品生产、流通、价格信息,科技、教育、政策法规等信息,通过计算机联网,成为人类共享资源。中国农业信息网站已于1998年开通,主要栏目有:科技教育信息网、菜篮子信息网、畜牧兽医信息网、花卉信息网、果业信息网、包装信息网、气象信息、供求热线、农业信息、农业产品资讯等。越来越多的农民已经发现,互联网用途广泛、使用方便,而且充满乐趣。如河南、山东的农民种植的苹果、花生 等农副产品,不但通过网络打开销路,产品还飘洋过海卖给了外国人。信息网络化使农业生 产经营突破地域限制而走向国际化、全球化成为可能。

2.6注重新能源开发

21世纪是能源的时代,谁掌握了能源谁就有发言权。而农业每年会产生大量的可再生能源——作物秸秆,而现在许多地方对秸秆的处理是在地里放火烧掉,这极大浪费了资源,又造成了环境污染。如果可以将这些秸秆充分利用起来,必将是21世纪的一大壮举,也解决了21世纪的最大问题——能源。而且,这是个天然纯净,无污染可再生的能源。所以,这是个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必须大力发展。

从以上分析,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将朝着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知识化、市场化、生态化、可持续化相互融合与协调发展的方向发展。为此,我们必须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构建多种类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尤其是重视发展各种形式的高科技农业即知识型农业,增强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从而有效地形成农业与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互动机制的运作方式,推进农业粗放经营型向集约经营型的转变,从根本上消除粗放经营方式所带来的资源浪费、效率低、环境污染等严重的消极后果,逐步实现我国农业由非持续型农业发展模式向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变,走出一条中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对大学生的启示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作为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深入了解农业农村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准确把握推进农业农村经济

发展的思路,一是面对极端天气事件和严峻的自然灾害,今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为保供给、稳物价、管理好通胀预期、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影响“三农”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极端天气事件增多,下半年自然灾害和病虫害仍呈多发重发态势,防灾减灾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压力较大。三是下半年农业农村发展任务十分繁重。必须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要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扎实推进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全力实现粮食第八个丰收年。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积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深化农村改革,多渠道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我们作为一个大学生,当看到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得的显著成效时,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因为我知道我们的社会还在进步还在发展。当得知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时,作为一位公民和社会的特殊群体,我感觉到我们的责任。当我们对祖国的未来发展进行憧憬时,我希望它是欣欣向荣的。

参考文献: [1] 兰志明.世纪之交 加快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J].西藏科技.2000(03)

[2] 吴德育.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 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J].福建农机.2006(03)

[3] 丁伟.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

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1(04)

11.农业农村全面发展 篇十一

1.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意义

1.1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要求 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其主要表现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因不断增多,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区不断增加和扩大,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充,世界经济正在逐步走向一体化。国与国之间经济相互影响的程度不断加深,依存度、互补性和制约性不断提高。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要发展,必须积极主动参与世界经济的交流与合作,融入到世界经济大潮中,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赢。

1.2适应市场一体化的新要求 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带来市场的一体化,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客观上也要求形成公平竞争、规范有序、协调统一的市场体系。

1.3适应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内容很多,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利于推动农村城镇化,有利于加快农村现代化。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一方面把国内农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增加创汇额度;另一方面通过引进资金,直接增加资本投入,促进产业发展,实现增效增收目标。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也是发展外向型农业的一种具体形式。

2.发展外向型农业存在的障碍因素

2.1发达国家自身利益的保护性 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加强对本国农业生产者利益的保护,通过卫生安全、质量认证、标签、包装、环境保护、计量单位等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外国产品进入。

2.2农业产业本身的弱质性 我国农业是弱质产业,其弱质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是自然生产与社会生产协调统一的结果,影响和制约农业生产的因素众多,难于调节和控制;二是农业的季节性和周期性极强,使农产品生产的回旋余地较小,转产的速度较慢,难以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需要;三是小规模的分散经营,集约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四是农产品加工比例小,产品的附加值低。

2.3农业生产要素的弱势性 农民是弱势群体,其弱势性表现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单家独户的生产经营,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既不能有效参与国内市场竞争,更不可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低,难于很好地掌握现代农业技术,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快速发展和新形势下发展外向型农业的需要;龙头企业的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竞争力不强。

3.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对策和措施

3.1調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与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基地水平 发展外向型农业应考虑实施比较优势战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因地制宜地确定结构调整方向,提高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形成合理的地域分工,挖掘自身资源优势和潜力,提高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的竞争力。

3.2大力加强龙头企业培育,提高农业工业化水平 农业工业化,实际上就是按照发展工业的思路发展农业,用发达的装备武装农业,用先进的技术改造农业,用工业管理的方法管理农业,从根本上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一体化经营与发展。农业工业化不仅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且是农业标准化的重要保证和必然结果。

12.农业农村全面发展 篇十二

一、创新发展理念, 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

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 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要用现代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 把工业经济在长期发展内中形成的适应社会生产、符合市场规律、能够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经营思想、管理方法、组织形式, 导入和应用到农业领域, 大力改造传统农业,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步伐。

第一, 借鉴工业组织化程度高的理念, 推进农业企业化、产业化进程。长期以来, 我国分散的自我封闭式的小生产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农户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分工协作, 生产经营经常处于盲目状态;农户势单力薄, 市场渗透力弱, 竞争力差, 在交易谈判过程中处在弱者的地位等等,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增收目的的实现。因此, 迫切需要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完善社区合作经济组织, 培育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 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 通过这些社会化服务组织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推进农业企业化、产业化进程。

第二, 借鉴工业生产效益至上的理念, 强化集约经营, 提高农业改造。农业生产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追求其最大效益, 要实现最大效益, 首先就是要降低其生产成本。其根本途径就是推进农业的集约经营, 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道路。

第三, 借鉴工业生产注重科技创新的理念, 加速农业科技进步。要加快农业科学研究和推广机构的改革, 建立面向生产实际、适应未来发展趋势、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催生大批农业科研成果,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要建立农业技术培训基地, 提高农民及时掌握和运用新技术的能力, 使大批农民向科技能人、商人、经纪人、企业家转化, 培养造就新一代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二、创新政策体制, 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农业是一个高风险、低收益的弱质产业, 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晴雨表”, 迫切需要得到支持与保护。在当今世界农业发展问题上, 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无一不是通过“输血”式的农业政策, 给农业生产以各种补贴和优惠贷款, 对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改善给予大量的投入, 以弥补农业资本积累的不足, 提高农业生产率。而我国建国以来, 长期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等形式, 实行“以农补工”的发展战略, 农业得到的是弱化的支持, 甚至是负保护, 从而扩大了农业的弱质性, 降低了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因此, 需要借鉴发达国家保护和支持本国农业的做法, 建立健全我国农业的支持与保护体系。

具体做法是实现“以农补工”向工业“反哺”农业的转变, 放弃现行的保护价收购制度, 采取以“绿箱政策”为主的支持与保护。科学制定好并切实执行好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的财税政策, 加大财政支农的力度。实施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与此同时, 要加大信贷资金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健全重要农产品的储备调节制度和风险基金制度, 建立与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三、创新发展主体, 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手段

一是强化农民培训力度, 造就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农民作为建设现代农业主力军, 其整体素质决定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未来走向。通过培养新型农民, 为实现现代农业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培养新型农民, 包括针对提高农民务农技能的培训和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培训。要通过推进农民科技培训专项行动, 建立健全农民科技培训体系, 促进农民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加大对专业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 提升经营主体的科技水平。落实就读大专院校农业种养殖技术专业类的学生免交学杂费政策, 鼓励大中专学生毕业后兴办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深入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 不断提高务农人员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经营能力。深入实施欠发达乡镇“扶千名人才、促千村发展”计划。

二是发展依托龙头企业的专业合作组织,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运行方式创新, 使各类中介组织真正成为联结农户与龙头企业、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 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扶持作物规模化种植, 通过以奖代补方式, 降低土地流入方的生产经营成本, 充分调动农业企业、农户开展土地规模经营的积极性。结合地区耕地资源情况, 对连片承包耕地5 0或100亩以上、承包期10年以上, 每年一次性给予奖励。对集体统一购种、统一浸种催芽或统一商品化育秧的农户给予奖励;秧田连片达到一定规模以上, 给予额外奖励。依托特色资源优势, 使农产品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 建设县域优势农作物产业带, 根据优质产业配套加工企业, 形成区域性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区。采取“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等合作方式, 走小农户、大基地, 小产品、大产业的路子, 加强基地与农户、企业之间的联合, 发挥加工企业在引进、示范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等方面的作用

四、创新发展道路, 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

一是做大做强做优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出现了一批有规模、有影响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如伊利集团、蒙牛乳业、双汇集团、鲁花集团等。这些企业以国内外市场为依托, 以现代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和营销技术体系为支撑, 以产业化经营为手段, 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 实行标准化、规模化大生产, 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典范。应通过政策、资金、技术和管理上的扶持, 不断发展、壮大这些龙头企业, 并不断发展新的龙头企业, 使它们在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大力扶持依托园区建设。全国各地相继建设了一大批现代化的农业园区, 这些园区大都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样板, 而且发展势头很好。大力扶持依托园区建设, 促进农工晌企业集聚发展的规模农业发展。各地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和资源优势, 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 建立更多的农业园区, 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现代农业生产手段和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方式, 探索创新农业发展的形式 (如种羊大户型、股份合作型、产加销一体化型等) , 创新农工商企业集聚机制。通过农业园区的带动、辐射作用, 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上一篇:2022年父亲节微信祝福语31条下一篇:安全提升年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