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监督局

2024-08-18

卫生监督局(精选8篇)

1.卫生监督局 篇一

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监督

(一)法律法规 传染病防治法和实施细则 职业病防治法

(二)卫生行政规章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尘肺病防治条例 使用有毒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三)标准、规范 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规范

(四)规范性文件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管理规定 放射防护器材与含放射性产品卫生管理办法 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

发射事故管理规定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 核设施放射卫生防护管理规定 核事故医学应急管理规定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 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中央编办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

全省卫生监督技能竞赛试题----职业卫生监督部分

一、单选题

1、《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规定:职业健康检查由B、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批准的从事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简称体检机构)承担。

A、设区市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 C、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

2、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应当客观、真实,A 对健康检查结果承担责任。

A、体检机构; B、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 C、职业健康检查相关医务人员。

3、为有效地开展职业健康监护,每个健康监护体检项目应明确规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规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是: 和 A。

A、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症; B、职业病、职业禁忌症; C、职业禁忌症,其他疾病或异常; D、职业病、疑似职业病。

4、根据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对劳动者个体的健康状况结论可分为几种?(D)A、2种;B、3种;C、4种;D、5种。

5、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告知 C 并及时通知,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

A、劳动者本人,当地卫生行政部门;B、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主管部门; C、用人单位、劳动者本人。

6、体检机构应当按统计汇总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并将汇总材料和患有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名单,报告用人单位及其所在地 A。

A、县级卫生行政部门;B、县级劳动保障部门;C、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7、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在接到《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之日起 30 日内,可以向做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设区的 A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

A、30;市级;B、15;市级;C、60;市级。

8、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及《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规定,未报告职业病、疑似职业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 元以下的罚款;弄虚作假的,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 C 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

A、5000,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B、10000,法定代表人; C、10000,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9、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用人单位应当 A,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A、复印件, 如实、无偿提供, B、复印件, 补收查体费用, C、原件, 如实提供,10、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对直接负责的 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 C 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医疗卫生机构,取消资格 ,B、用人单位, 吊销执照, C、主管人员,降级、撤职或者开除,11、下列关于职业健康监护论述错误的是 A。

A.通过职业健康监护评价劳动条件是否符合卫生标准要求 B.通过各种健康检查和分析掌握职工健康状况 C.是早期发现健康损害的重要手段

D.就业前和定期健康检查是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内容之一

12、某女,35岁,原有“子宫肌瘤”病史,平素月经量过多,乏力,现拟聘为某蓄电池厂组装工,接触铅,在职业健康检查中血液分析示WBC4.3×109/L,RBC3.2×1012/L,HGB100g/L ,尿铅0.03umol/L,体检个体结论应为:(A)

A、上岗前职业禁忌证—贫血 B、在岗期间职业禁忌证—贫血 C、其他疾病或异常 D、疑似职业病—职业性慢性铅中毒 E、复查除外铅作业职业健康损害

13、制鞋企业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是粘合剂中的挥发性物质 A A、苯、甲苯、二甲苯; B、正己烷、1、2-二氯乙烷; C、甲醛、正己烷

14、接触高温作业工人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职业禁忌症是 C A、Ⅱ期及Ⅲ期高血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

B、Ⅱ期及Ⅲ期高血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糖尿病;

C、Ⅱ期及Ⅲ期高血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未控制的甲亢、糖尿病、大面积皮肤疤痕;

15、以下哪些职业健康检查仪器设备需要进行强制检定 C A、血细胞分析仪、裂隙灯显微镜、心电图仪;B、血细胞分析仪、超声诊断仪、裂隙灯显微镜; C、血细胞分析仪、超声诊断仪、心电图仪、生化分析仪;

16、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 D A、呼吸道;B、皮肤;C、消化道;D、呼吸道、皮肤、消化道;

17、电焊工人作业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D A、有害气体;B、辐射;C粉尘;D、有害气体、辐射、粉尘、噪声;

18、三硝基甲苯(TNT)对机体的主要毒作用表现在哪几个系统。D A.肝脏、血液、神经系统、消化系统 B.肝脏、血液、神经系统、呼吸系统 C.肝脏、神经系统、眼晶状体、肾脏 D.肝脏、血液、神经系统、眼晶状体

19、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统称为 A。

A、职业病危害;B、职业危害;C、职业危害因素;D、职业卫生危害 20、B 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A、接触职业有害作业的工人;B、职业病病人;C、接触有毒、有害的劳动者;D、接触矽尘工人

21、劳动中过度精神(心理)紧张属于那一类职业病危害因素。B A、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B、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C、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22、生产性粉尘属于哪一种职业病危害因素A A、化学因素; B、物理因素 C、生物因素

23、职业病危害因素通常可分几大类A A、3大类 B、10大类 C、9大类

24、导致肺组织纤维化的主要与粉尘的那种特性有关A A化学组成(游离SiO2含量)B分散度 C溶解度 D形状与硬度 E荷电性

25、要做好职业病的预防,必须按“职业病三级预防”的要求开展工作。二级预防是指B

A、通过采用有效的控制措施如改革工艺、改进生产过程、配置完善的防护设施,消除职业性有害因素或将其减少到最低限度,使生产过程达到安全、卫生标准。在一级预防中,做好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监测至关重要。

B、开展健康监护,早期发现健康损害,及时处理,防止进一步发展。C、对已患职业病者及时诊断治疗,促进康复或防止病情发展。

26、苯慢性中毒主要损害人体的那个系统C A、消化系统 C、神经系统 C、血液系统 D、运动系统。

27、以下空气采样材料不属于采样滤料是D A微孔滤膜 B 超细玻璃纤维滤膜 C 过滤乙烯滤膜 D、活性炭管

28、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进行的检测属于A A评价检测、B日常检测 C监督检测 D事故检测

29、不属于噪声控制技术措施的是D A、控制噪声源 B、控制传播途径 C、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D、职业性健康检查 30、以下行业中生产性粉尘存在较多的行业是A、建材 A、建材 B、机械、C、化工 D、造纸

31、在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评价检测时,应当A A、连续检测3天,其中包括浓度最高的一天,浓度最高的时段 B、检测一次,时间15分钟。C、选择浓度最高的时段检测。

32、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毒物分级标准,以下分级正确的是A A、极度危害、高度危害 中毒危害 轻度危害 B、极度危害、高度危害 中毒危害

C、高度危害 中毒危害 轻度危害 D、高毒物质 中毒物质 轻度物质

33、接触粉尘作业,呼吸防护用品选择最常见错误是选用A A、纱布口罩 B、防尘口罩 C、防毒面具 34.下列那种不是尘肺(C)

A 煤工尘肺 B 石棉肺 C 棉尘病 D 铝尘肺 E 矽肺 35.可导致白血病的有机溶剂是 E A 正己烷 B 甲苯 C 三氯乙烯 D 二氯乙烷 E苯 36.以下哪种毒物中毒可导致溶血(A)

A、砷化氢 B、氯气 C、汞 D、苯 E、磷化氢 37.尘肺病诊断标准中q影是指(B)

A、直径不超过1.5mm的圆形小阴影 B、直径大于1.5mm,不超过3mm的圆形小阴影 C、直径大于3mm,不超过10mm的圆形小阴影 D、宽度最大不超过1.5mm的不规则形小阴影 E、宽度大于1.5mm,不超过3mm的不规则形小阴影 38.可出现骨骼损害的金属中毒见于下面哪种(E)

A 铅中毒 B汞中毒 C 锰中毒 D 铊中毒 E 镉中毒 39.重度锰中毒患者主要表现为(C)

A.腹绞痛 B.肾功能损害 C.锥体外系神经障碍 D.血液系统损害 E.慢性中毒性肝病

40.急性汞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A)

A、发热、口腔炎、消化道症状 B、易兴奋、震颤、口腔炎 C、贫血、腹痛、口腔炎 D、周围神经炎、皮疹、贫血 E、以上都不是 41.下面哪项不是亚急性二氯乙烷中毒的特点(C)

A、潜伏期较长 B、主要表现为中毒性脑病 C、群体发病 D、散发发病 E、起病隐匿

42.下面哪种中毒可导致急性血管内溶血出现酱油色尿(A)

A、砷化氢 B、硫化氢 C、氯化氢 D、磷化氢 E、氟化氢

43.哪种刺激性气体中毒后可能发生迟发性肺水肿,呼吸道症状缓解后还应至少观察24小时(D)A 氯气 B 二氧化硫 C 氯化氢 D 光气 E 甲醛 44.以下哪个药物不是特效金属解毒剂(D)

A 二巯基丙醇 B 二巯丁二酸 C 依地酸钙钠 D 硫代硫酸钠 E 青霉胺.45.化学性发绀是哪种毒物中毒时的典型症状(A)

A.苯胺 B.氰化氢 C.苯 D.一氧化碳 E.二甲苯 46.可引起药疹样皮炎的化学物质是(B)

A 四氯化碳 B 三氯乙烯 C 二氯乙烷 D 硫酸 E 环氧树脂 47.下面哪种有机物中毒一般不合并周围神经损害(E)

A 正己烷 B 二硫化碳 C丙烯酰胺 D 有机磷农药 E 溴甲烷 48.下面哪种气体中毒时患者多表现为面部皮肤潮红(B)

A 氨气 B一氧化碳 C 硫化氢 D 二氧化碳 E 砷化氢

49.长期接触下面哪种粉尘患有胸膜间皮瘤后可认定为工伤(D)

A 水泥粉尘 B 煤尘 C 石墨粉尘 D 石棉粉尘 E 云母粉尘 50..煤矿井下采煤工患有下面哪种疾病可以认定为工伤(E)

A 肺结核 B 肺癌 C 慢性支气管炎 D 特发性肺纤维化 E 尘肺 51.生产环境气象条件不包括(A)A 气压 B 气湿 C 热辐射 D 气温

52.作业场所毒物浓度很高时最好选用(B)A 过滤式防毒面具

B 隔离式防毒面具 C 防毒服

D 简易防毒口罩

53.对气态毒物进入呼吸道深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B)A 毒物的分子量 B 毒物的水溶性

C 毒物的血/气分配系数 D 毒物的脂溶性

54.我国总结出的防尘 “八字”方针是(D)A 革、水、防、风、护、治、教、查 B 革、水、密、风、护、管、封、查 C 革、水、密、保、护、管、教、查 D 革、水、密、风、护、管、教、查

55.二氧化硅的种类及类型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作用也不同,哪一种致纤维化作用最强(D)

A 非结晶性二氧化硅 B 结合型二氧化硅 C 结晶型二氧化硅 D 游离型二氧化硅

56.长时间采样,是指采样时间一般在__ 1h ___以上的采样。(B)A 15min B 1h C 8h D 12h 57.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学性窒息性气体的是(A)A 硫化氢 B 氮氧化物 C 苯 D 氮气

58.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中要求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设在(A)

A 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 B 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C 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D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59.粉尘的分散度是指(C)

A粉尘的分布距离 B粉尘的分布均匀程度

C粉尘粒径大小(µm)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 D粉尘的漂浮能力 60.下述关于生产环境监测论述不正确的是(D)A掌握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和分布情况 B了解生产环境卫生质量 C估计人体接触水平D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危害程度 6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 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B)

A生产活动 B职业活动 C劳动活动 D工作活动 62.2002年,我国职业病防治法正式颁布实施,卫生部与劳动保障部发布《职业病目录》,确定我国法定职业病为 大类,115种。(C)A 3 B 5 C 10 D 11 63.职业病危害因素作用于人体时,所产生的危害与接触剂量(强度)有关,也就是说存在 关系。(D)

A剂量 B效应 C 对应 D剂量-效应

64.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职业病的诊断需要依据患者、患者所在作业现场的职业卫生学监测调查资料、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在鉴别诊断的基础上综合判定。(B)

A工作经历 B职业史 C生活史 D劳动史

65、职业性铅中毒仍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中毒,常见于铅矿的开采、烧结和精炼,含铅金属和合金的熔炼,蓄电池制造,印刷业铸字和浇板,电缆包铅,自来水管道、食品罐头及电工仪表元件焊接,修、拆旧船、桥粱、建筑时的焊割等作业。国内以铅熔炼、制造行业发生铅中毒的人数较多。(C)

A铅矿的开采 B印刷业铸字和浇板 C蓄电池 D建筑时的焊割 66.职业性铅中毒特征性临床表现是 A。()A腹绞痛 B头晕、头痛 C乏力 D贫血

67.职业健康监护是以 B 为目的,通过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价有关健康资料,监控职业病的分布和发展趋势,并及时将资料分析结果报告给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B预防)A检查 B预防 C监测 D防护

68.《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代替GB/T 16180 —1996《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其标号为 C GB/T 16180-2006

A GB/T 16180-2002 B GB/T 16180-2004 C GB/T 16180-2006 D GB/T 16180-2008 69.慢性汞中毒是系长期接触一定浓度的汞蒸气所引起,主要临床特征有易兴奋症、、口腔-牙龈炎。(B)

A 头晕、头痛 B震颤 C乏力 D贫血

70.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在接到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之日起 日内,可以向做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C)A 10 B 20 C 30 D 60 71.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是(B)

A 监视职业病及职业健康损害的发生、发展规律 B 早期发现职业病、职业相关疾病及职业禁忌症 C 评价作业环境与职业危害的关系和危害程度 D 评价预防和干预措施的效果

72.用人单位在健康监护中的责任和义务哪项是错误的(D)A用人单位应安排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健康检查 B用人单位应安排劳动者在岗期间进行定期健康检查 C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D用人单位可以不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73.CO中毒患者其皮肤和黏膜可呈(C)

A.暗红色 B.鲜红色 C.樱桃红色 D.苍白色 74.易引起血癌的有机溶剂是(B)

A甲苯、二甲苯 B苯 C三硝基甲苯 D苯胺、联苯胺 75.下面哪种气体可以使血液的运氧能力下降(A)A CO B氨气 C苯蒸汽 D CO2

76.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诊断慢性中度苯中毒的条件之一是(A)

A白细胞数低于4.0×109/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2.0×109/L,伴有血小板计数低于60×109/L B白细胞波动在(4.0-4.5)×109/L C血小板波动在(80~100)×109/L D白细胞数低于4.0×109/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2.0×109/L 77.铅及其化合物主要以下列哪种形式进入人体(D)A烟 B蒸汽 C雾 D粉尘、烟或蒸汽

78.痛痛病的主要原因是(A)

A 镉中毒 B 锌中毒 C 铅中毒 D 汞中毒 79.以下哪个药物不是金属解毒剂(C)

A 二巯基丙醇 B依地酸钙钠 C 碘解磷定 D 青霉胺 80.重度锰中毒患者主要表现(C)

A腹绞痛 B肾功能损害 C锥体外系神经障碍 D血液系统损害 81.急性苯中毒主要损害(B)

A肝脏 B中枢神经系统 C肾脏 D造血系统 82.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的是(B)

A四氯化碳中毒 B三氯乙烯中毒 C二氯甲烷中毒 D二硫化碳中毒 83.铬酸盐制造工人所患法定职业肿瘤为(B)

A 皮肤癌 B 肺癌 C 前列腺肿瘤 D皮肤癌+肺癌 84.化学性发绀是哪种毒物中毒时的典型症状(B)A苯胺 B氰化氢 C苯 D三硝基甲苯 85.以下属于窒息性气体的是(A)

A一氧化碳 B苯 C机磷农药 D盐酸

86.尘肺病诊断所必备的条件是(D)

A确切的二氧化硅粉尘接触史 B确凿的X线胸片表现 C动态观察资料和该单位的矽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D确切的二氧化硅粉尘接触史;确凿的X线胸片表现;动态观察资料和该单位的矽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87.应进行上岗前检查的是(D)

A 即将从事需要开展强制性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人员 B 变更工作岗位、工作内容人员

C 因各种原因较长时期脱离工作又重新返回工作岗位的人员 D 以上都是

88.肺的X线表现有(D)

A类圆形小阴影 B不规则形小阴影 C胸膜和肺门改变 D以上全有 89.气体吸附剂采样管采样后,样品保存要注意什么()A两端密封,低温保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分析A B两端密封,低温保存,在任何时间内完成分析 C两端密封,常温保存,在任何时间内完成分析 D两端敞口,低温保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分析 90.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接触浓度超过PC-TWA,达到PC-STEL水平时,一次接触时间不应超过,每个工作日接触次数不应超过,相继接触的间隔时间不应超过。(A)

A 15min、4次、60min B 20min、2次、30min C 20min、4次、30min D 15min、4次、30min 9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A.职业卫生监督的首要目的是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及其相关合法权益 B.职业卫生监督的首要目的是保护劳动者健康 C.职业卫生监督的首要目的是保护劳动者权益

D.职业卫生监督的首要目的是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权益 9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C)。

A.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综合管理、分类治理的原则 B.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全面管理、综合治理的原则 C.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原则 D.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分类监督、综合治理的原则 9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B)。

A.《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属于职业卫生法律 B.《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属于职业卫生行政法规 C.《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属于职业卫生行政规章 D.《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属于职业卫生规范性文件 94、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由下列哪个部门颁布(D)。

A.国务院 B.国家技术监督局 C.国家安监局 D.国家卫生部 95、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A.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B.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卫生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规定、调整和公布

C.有关防治职业病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由卫生部制定并公布

D.用人单位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96、有毒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的安全管理,依照(B)执行。

A.职业病防治法

B.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C.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D.安全生产法

97、用人单位(C)的,劳动者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用人单位不得因此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

A.使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 B.变动劳动者工作岗位或变更工作内容

C.未在劳动合同中告知劳动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 D.未在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 98、未成年工是指(A)的劳动者。A.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 B.未满16周岁 C.年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 D.未满14周岁

99、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C)应当建立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A.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B.卫生行政部门 C.用人单位 D.医疗卫生机构 100、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B)。A.消防设施 B.泄险区 C.隔离墙 D.救护设施

101、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应当符合(A)。

A.国家标准 B.行业标准 C.地方标准 D.国际标准

102、某医疗机构拟申请职业病诊断资格,应向(C.)申请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A.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B.所在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C.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D.卫生部

103、甲省乙市某厂员工丙于2009年6月2日收到乙市职业病防治院(有诊断资质)对其诊断结论为“尘肺Ⅰ期”的通知。丙对此结论不服。2009年7月2日,丙可作出哪些选择(D)。

A.向乙市职业病防治院申请再诊断

B.向甲省职业病防治院(有诊断资质)申请职业病鉴定

C.向乙市卫生局申请职业病诊断鉴定 D.任何部门都不予受理诊断鉴定申请 104、用人单位已经不存在或者无法确认劳动关系的职业病病人,可以向(D)申请医疗救助和生活等方面的救助。

A、中华慈善总会 B、地方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C、地方人民政府卫生部门 D、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105、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A)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职业病统计报告的管理工作 A、卫生行政部门 B、卫生监督机构 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D、统计部门 106、有关职业病报告的规定,下列哪一项表述是错误的(D)。

A.医疗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B.用人单位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C.劳动者确诊为职业病,用人单位除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外,还应当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D.劳动者确诊为职业病,职业病诊断机构除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外,还应当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107、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存在争议的,首选的途径是(C)。A.由职业病诊断机构根据有关证据进行确认 B.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有关证据进行确认

C.由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D.由当事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08、鉴定专家库专家和鉴定委员会组成人员要遵守回避制度。下列哪项不属于回避情 形(C.曾参与对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

A.与用人单位负责人或经办人员为近亲属 B.与申请诊断的劳动者是近亲属 C.曾参与对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 D.用人单位职业卫生顾问

109、某市职业病防治院已取得尘肺病和职业中毒诊断资质。为扩大其诊断范围,该院引进了3名取得职业性眼病诊断医师资格的医师。至此,下列哪项说法正确(D)。A.可以开展职业性眼病诊断工作

B.3名引进的医师变更执业地点后即可开展职业性眼病诊断工作 C.经市卫生局批准后可开展职业性眼病诊断工作

D.经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可开展职业性眼病诊断工作

110、下列哪项不是法定职业病构成要件(B)。A.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B.患病主体必须已参加工伤保险; C.患病主体为用人单位的劳动者

D.劳动者职业活动过程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 111、2012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活动主题是 C。

A、保护农民工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B、用人单位是防治职业病的第一责任人

C、防治职业病,爱护劳动者

二、多选题

1.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为接触(AD)等因素引起的疾病。A.粉尘、放射性物质 B.工伤 C.不良的环境和生活条件 D.其它有毒、有害物质 E.噪声

2.职业健康检查包括(ABCD)的健康检查。

A.上岗前 B.在岗期间 C.离岗时 D.应急和离岗后的医学随访

3.用人单位违反职业健康检查规定,未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的,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处罚措施包括(ABD)。

A.责令限期改正 B.给予警告 C.处1万元以下罚款 D.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E.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 4.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ABCDE)。A.劳动者的职业史

B.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C.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D.劳动者的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E.劳动者的既往史 5.职业健康检查完整的档案记录应包括(ABCDE)。

A.个体健康检查记录表格 B.个体相关检查结果记录C.报告单 D.健康检查报告 E.给健康损害的劳动者个人出具检查报告书 6.以下哪些是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责任和义务是(ABCE)。A.在批准的职业健康检查项目范围内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工作

B.应客观真实地报告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对其所出示的检查结果和总结报告负责 C.职业健康检查专业人员应遵守职业健康监护的道德规范,保护劳动者的隐私 D.对符合职业病诊断标准的劳动者按照程序进行职业病诊断

E.职业健康检查专业人员必要时可以向用人单位建议进行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最低要求之外的健康监护项目

7.从事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主检医师应具备下列哪些基本条件(BCDE)。A.具有初级以上医疗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B.熟悉《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和职业病诊断标准

C.熟悉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健康影响 D.具有执业医师资格

E.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职业健康检查专业技术培训合格证 8.在岗期间健康检查对象的确定由(AC)决定。

A.从事的工种和工作岗位或工作场所中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 B.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工种的时间

C.是否已达到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决定的体检周期 D.劳动者的年龄及工龄长短 E.以上都是

9.职业健康机构违反职业健康检查规定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哪几种(ABCDE)。A.超出批准范围从事职业健康检查

B.不按健康检查规范规定的项目开展健康检查工作,随意增加或减少必检项目 C.不按规定建立和保存健康体检档案 D.未将体检结果告知劳动者本人 E.未报告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

10.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职业健康检查结论作出规范的处理。对应检查结论,用人单位应当(ABCD)。

A.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 B.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C.不得安排未成年人从事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作业

D.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11、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哪些(ABC)

A、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B、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C、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ABCDE)A劳动组织和劳动休息制度不合理;B劳动中过度精神(心理)紧张;

C劳动强度大,劳动安排不当,不能合理地安排与劳动者身体状况相适应的作业; D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E长时间用不良体位和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劳动。

13、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包括(ABCDEF)

A化学组成 B分散度 C溶解度 D形状与硬度 E荷电性 F爆炸性

14、尘肺病患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有(ABCDEF)

A肺结核、B支气管炎、C肺炎、D肺气肿、E肺源性心脏病、F自发性气胸等

15、职业性健康体检分为(ABCD)

A、上岗前体检 B在岗期间体检、C离岗体检、D应急体检

16、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ABC)A呼吸道、B皮肤、C消化道

17、气溶胶物质采样方法(ABC)

A滤料采样法 B冲击式吸收管法 C多空玻板吸收管法

18、化学性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分为(ABC)

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B最高容许浓度(MAC)C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

19、职业中毒分类(ABC)

A急性中毒、B慢性中毒 C亚急性中毒

20、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三同时是指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主题工程(ABC)

A、同时设计 B、同时施工 C、同时投入使用 D、同时预算

21、职业中毒的预防措施(ABC)

A、管理措施 B、技术措施 C、保健措施

22.下面哪几种毒物中毒可导致腹绞痛(BCE)

A 汞中毒 B 二甲基甲酰胺中毒中毒 C 铅中毒 D 丙烯酰胺中毒 E 铊中毒 23.下面哪些金属中毒可导致中毒性脑病(ACD)A 铅 B 镉 C 汞 D 铊 E 钡

24.下面哪几种职业病可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AE)

A 慢性苯中毒 B 慢性正己烷中毒 C 慢性汽油中毒 D 慢性砷中毒 E 慢性三硝基甲苯中毒

25.下面哪些物质可导致职业性肺癌(ABE)

A 砷 B 石棉 C 苯 D 氯乙烯 E 氯甲醚 26.可导致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毒物包括(ABCDE)A 铅 B 砷 C 正己烷 D 汽油 E 丙烯酰胺

27.诊断慢性重度铅中毒时,在血铅、尿铅增高的基础上,还需具有下列哪项表现之一(BE)

A 腹绞痛 B 铅麻痹 C 贫血 D 轻度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E 中毒性脑病 28.诊断慢性轻度苯中毒除临床症状外,连续3个月内每2周复查一次,需符合下面的哪项条件之一(ACDE)

A.白细胞计数大多低于4.0×109/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2.0×109/L B 周围血细胞计数增高或细胞形态异常 C 血小板计数大多低于60×109/L D白细胞计数波动于4.0×109/L ~4.5×109/L E血小板计数波动于60×109/L ~80×109/L 29.慢性氯乙烯中毒常见的临床表现是(ABDE)

A 雷诺氏症 B 肝脾肿大及肝功能异常 C 三叉神经损害 D 肝血管肉瘤 E 指端溶骨症

30.职业性噪声聋的影响因素包括(ABCDE)

A 噪声的强度 B 噪声的频谱特性 C 接触(暴露)方式 D 个体易感性 E 原有听力损害及耳病

31.下面哪种情况可以诊断为贰期尘肺(BE)

A 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 B有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 C有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4个肺区 D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2个肺区 E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4个肺区

32.尘肺患者在下面哪种情况下可认定为工伤四级伤残(BDE)

A 壹期尘肺 B 贰期尘肺 C 叁期尘肺 D壹期尘肺合并肺结核 E壹期尘肺合并肺功能中度损伤

33.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

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因素。(ABC)

A化学物质 B物理因素 C生物因素 D微生物因素 34.职业中毒中,常见的重金属中毒有、、等。(ACD)A铅中毒 B镉中毒 C砷中毒 D汞中毒

35.《职业病目录》中确定我国法定职业病为10大类,具体指、、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ABC)

A尘肺 B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C职业中毒 D化学因素所致职业病

36.职业病诊断工作特点是政策性、专业技术性强,涉及 等多方利益。(ABC)

A患者 B用人单位 C国家 D集体

37.我国规定的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有(ACDE)。

A.中暑 B.潜涵病 C.高原病 D.航空病 E.手臂振动病

38.职业健康检查程序 :(1)与用人单位签定委托协议书(2)依据劳动者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确定职业健康检查的内容(3)根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4)在综合体检资料基础上,结合生产现场职业卫生检测结果进 行,由有关负责人审核签发。(AB)

A个体健康评价 B群体健康评价 C健康评价 D总体评价

39.提请职业病鉴定必须如实提交以下各项材料:职业病诊断鉴定申请表;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申请再鉴定者,必须提交首次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劳动关系证明材料;既往史;劳动者身份证复印件;其他有关材料。(ABCD)A职业史 B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 C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D工作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

40.肺病诊断的胸片质量基本要求,胸片必须包括,胸锁关节基本对称,肩胛骨阴影不与肺野重叠。(AB)

A两侧肺尖 B肋膈角 C胸膜 D肋膈角

41.下列情况之一者: 为三级片,不能用于尘肺初诊。(ABCD)

A不完全符合胸片基本要求,其缺陷影响诊断区面积之和在半个肺区至一个肺区之间。B两侧肺纹理不够清晰锐利,或局部肺纹理模糊,其影响诊断区面积之和在半个肺区至个肺区之间。

C两侧肺尖至肋膈角的侧胸壁显示不佳,气管轮廓模糊,心后区肺纹理难以辨认。D吸气不足,右侧膈顶位于第八后肋水平。42.职业病诊断机构的职责是(ABC)

A在批准的职业病诊断项目范围内开展职业病诊断

B职业病报告 C承担卫生行政部门交付的有关职业病诊断的其他工作 D职业病工伤鉴定工作

43.粉尘采样的基本要求(ABCD)

A应满足工作场所有害物质职业接触限值对采样的要求 B应满足职业卫生评价对采样的要求 C应满足工作场所环境条件对采样的要求 D采样时,采样人员应注意个体防护

44.定点采样采样点数目的确定(ABCD A 工作场所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凡逸散或存在有害物质的工作地点,至少应设置1个采样点

B 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1—3台设置1个采样点;4—10台设置2个采样点;10台以上,至少设置3个采样点

C 劳动者在多个工作地点工作时,在每个工作地点设置1个采样点

D 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时,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每10米设置1个采样点 45.职业病防治的方针是(AB)

A预防为主 B防治结合 C控制职业危害D综合治理

46.粉尘定点采样采样点的选择原则(ABCD)

A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 B在不影响劳动者工作的情况下,采样点应尽可能靠近劳动者;空气收集器应尽量接近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

C在评价工作场所防护设备或措施的防护效果时,应根据设备的情况选定采样点,在工作地点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进行采样

D采样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向,应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 47.粉尘采样包括(ABCD)

A 定点采样 B 个体采样 C 短时间采样 D 长时间采样

48.采样对象范围内,不能确定接触粉尘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每种工作岗位个体采样的采样对象数量的确定(ABCD)

A劳动者数不足6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B劳动者数为7—9时,采样对象数为6 C劳动者数为10—14时,采样对象数为7 D劳动者数为15—26时,采样对象数为8 49.电焊作业可能引起的疾病主要有(ABCD)A电焊工尘肺 B气管炎 C电光性眼炎 D皮肤病

50.下列噪声控制措施当中,从噪声的传播途径上着手,对噪声进行治理的有(ABD)A房间内表面镶饰吸声材料 B建隔声间,使工人在隔声间内操作 C设法提高产生噪声的设备的加工精度 D高噪声设备加隔声罩 51.高气压作业包括(CD)

A高山作业 B航空飞行作业 C潜水作业 D潜涵作业

5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主要有(ABC)A现场调查法 B检查表法 C检测检验法 D类比法

5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ACD)依据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工会组织 C、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D、卫生行政部门

54、我国(ABCD)居世界首位

A、接触职业危害人数 B、职业病患者累积病例 C、职业病患者死亡人数 D、职业病患者新发病例数

55、(ABCD)由用人单位承担。

A、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 B、职业病诊断、鉴定的费用

C、劳动者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所需的费用 D、职业健康检查的费用

56、职业病诊断、鉴定过程中,在确认劳动者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时,当事人对(AD)有争议的,可以向当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A、工作岗位 B、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C、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 D、工种

57、国家对从事(BD)等作业实行特殊管理。

A、有毒 B、高危粉尘 C、强酸、强碱 D、放射性

58、职业病危害实行分类管理是指按下列哪些因素确定类别,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ABCDE)。

A.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 B.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 C.职业病危害因素毒性 D.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 E.职业病危害因素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害后果

59、ILO职业卫生公约主要包括(ABCDE)。

A.职业癌症公约 B.职业安全和卫生公约 C.职业卫生设施公约 D.工作环境公约 E.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等 60、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范围包括(ABCDE)。A.职业卫生专业基础标准 B.工作场所作业条件卫生标准

C.工业毒物、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D.职业病诊断标准、职业照射放射防护标准、职业防护用品卫生标准

E.职业危害防护导则,劳动生理卫生、工效学标准,职业性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等

61、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组成人员收受职业病诊断争议当事人的财物的,可以给予(BCD)的处罚。

A.通报批评B.警告C.罚款D.取消资格E.开除

62、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人进行(AB)。A.治疗B.康复C.疗养D.观察E.定期检查 63、职业卫生监督的管理相对人包括(BCDE)。A.卫生执法人员

B.用人单位及其主管人员和其他负责人员

C.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及其主管人员和医务人员 D.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组成成员

E.职业卫生服务技术机构及其主管人员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人员

64、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ABCDE)的机制 A、行业自律B、行政机关监管C、用人单位负责D、社会监督E、职工参与

65、对(BCD),用人单位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A、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设备

B、职业病防护设备 C、应急救援设施 D、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66、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说明书应当载明(ACD)、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A、主要成份 B、用法、用量 C、存在的有害因素 D、产品特性

67、从事有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有权在正式上岗前从用人单位获得的材料是(ABC)。A.作业场所使用的有毒物品的特性,有害成分、预防措施、教育和培训资料 B.有毒物品的标鉴、标识及有关资料 C.有毒物品安全使用说明书

D.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68、用人单位不得因为下列(ABCD)行为解除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 A、某工人以劳动合同中未写明防护措施和待遇为由,拒绝从事电焊工作 B、某工人以无防护措施为由,拒绝从事疏通下水道的工作 C、某体检结果无异常的17岁男工拒绝从事铸工工作 D、某女工疑似职业中毒,不能继续上班

E、某体检结果无异常的19岁女工拒绝从事电焊工作

69、户口在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的一位农民,在广东省东莞市某电子器件厂从事清洗电路板工作数年后,现在北京市住院治疗一年多,怀疑慢性正己烷中毒,他可以向(BD)要求进行职业病诊断。

A、平泉县疾控中心(具有尘肺诊断资质)

B、承德市疾控中心(具有职业中毒诊断资质)C、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具有职业中毒诊断资质)D、东莞市疾控中心(具有职业中毒诊断资质)

70、用人单位发现确诊的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报告。

A、卫生行政部门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C、劳动保障行政部门D、卫生监督机构 71、劳动者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获得职业卫生培训的权利 B.拒绝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权利

C.检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权利 D.获得职业职业病康复服务的权利 E.拒绝违章指挥的权利

72、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应当通过以下方式()。

A.通过劳动合同告知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可能产生危害后果等内容

B.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内容

C.在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的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D.在工作场所设置公告栏,公布所有劳动者健康检查结果等内容 E.定期公布作业场所有害因果的检测结果

73、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在制定职业健康检查方案时需用人单位提供(ABCDE)。A.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 B.接触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数 C.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资料 D.员工的职业接触史 E.针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所做评价资料 74、下列哪些机构可以诊断疑似职业病(ABCD)。

A.具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 D.医疗卫生机构 B.具有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

C.同时具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和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 E.用人单位 75、2001年10月,张小红到甲省乙市某鞋厂工作,2005年9月因身体不适返回老家丙省丁市,2006年7月张小红被丁市人民医院诊断为白血病收治入院并一直住院治疗。2006年10月,张小红怀疑患职业病,可向下列哪个机构(均获批准开展职业病诊断)申请职业病诊断(ABCDE)。

A.甲省职业病防治院 B.丙省职业病防治院 C.丙省丁市职业病防治院 D.甲省乙市职业病防治院 E.甲省人民医院

76、在职业病诊断与鉴定中,用人单位有哪些责任与义务(ABCDE)。A.安排职业病诊断与复查 B.承担诊断与鉴定费用

C.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D.职业病报告 E.合理安排工作岗位 77、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ABC)。

A、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B、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C、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给予适当岗位津贴 D、用人单位对职业病病人,应安排回家休养

78、无防护措施的生产性强噪声,对人体能产生多种不良影响,甚至形成噪声性疾病。下列属于噪声引起的不良影响有:(ABD)

A、噪声聋 B、暂时性听觉位移 C、过敏性疾病 D、头痛

79、对于化学物质的灼伤应争分夺秒进行抢救,正确的方法有:(ABD)A、用清洁水冲洗创面半个小时左右 B、用清洁水冲洗后使用中和剂 C、直接用消毒纱布、干净手帕等包扎,以免细菌感染 D、快速送往医院 80、电焊作业可能引起的疾病主要有(ABCD)。

A.电焊工尘肺 B.气管炎 C.电光性眼炎 D.皮肤病 E.痤疮 81、噪声对人体产生危害的程度与(ABCD)有关。

A.噪声强度 B.暴露时间 C.个体因素 D.噪声的性质 E.厂房大小

82、申请职业病诊断,下列第(ABCD)项情况是诊断机构可以不予受理的。A.没有职业病危害接触史。B.健康检查没有发现异常的。

C.其他职业病诊断机构已经作出诊断结论且没有新的职业危害接触史或新的健康损害证据的。D.其他职业病诊断机构已经受理的

83、对接触(BC)危害因素的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不需要进行乙肝表面抗原的测定。

A.三氯乙烯

B.正己烷

C.二氯乙烷

D.苯胺 84、职业性肿瘤不包括(BCD)。

A.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B.氯乙烯所致肺癌 C.氯甲醚所致肝血管肉瘤 D.丁二烯所致淋巴瘤 E.焦炉工人肺癌

三、判断题

1、电焊工人除应注意眼睛防护外,还应防止焊尘、焊烟对人体的危害。(√)

2、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

3、我国法定职业病包括10大类115种(√)

4、采石、石雕、水泥等粉尘危害行业的作业工人配戴一般卫生口罩就可有效防止尘肺病。(×)

5、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必须由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6、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告知劳动者本人并及时通知用人单位。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

7、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8、用人单位不但要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在离岗时也要组织职业健康检查。(√)

9、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10、上岗前健康检查的对象不包括转岗到该工种作业岗位的人员。(×)

11、《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规定了职业健康检查个体体检结论分4种。(×)

12、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有义务按统计汇总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时将汇总资料和患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名单报告用人单位及其所在地县级以上卫生监督机构。(×)

13、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在体检工作结束30个工作日内向用人单位提交职业健康检查报告。(√)

14、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三类。(×)

15、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医学观察的费用由本人承担。(×)

16、《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中要求接触有害化学因素作业人员在岗期间检查的必检项目都应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检查项目。(×)

17、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18、用人单位应选择并委托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具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机构对单位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19、用人单位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订本单位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计划。(√)

20、依据《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规定,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不按规定履行法定职责的;,卫生行政部门可予以下列处罚:①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②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③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④情节严重的,由原批准机关取消其相应的资格。(√)

21、炎热季节的高温辐射,寒冷季节因窗门紧闭而带来通风不良均属于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22、粉尘分散度越高→在空气中存留时间长→越容易被吸入肺部,但当粉尘分散度高到一定程度时,反而容易随呼气排除,不易在肺泡壁尘降。(√)

23、经皮肤吸收是毒物进入人体最常见和主要的途径(×)

24、呈气体、蒸汽、气溶胶(粉尘、烟、雾)状态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25、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1小时/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26、虽然一些职业病治疗较为困难、甚至无法治疗,但职业病都是可以预防的;(√)

27、有害物质空气检测,检出限由方法和仪器决定,最低检出浓度由方法定量下限和样品采集体积决定。(√)

28、职业病危害评价分为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三种。(√)

29、、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可导致中毒性肝病和出血性膀胱炎。(×)30、石棉肺的基本病理改变有矽结节和肺间质弥慢性纤维化。(×)

31、慢性汞中毒有易兴奋症、震颤、口腔-牙龈炎三个临床特征。(√)

32、急性四乙基铅中毒除神经系统症状突出外,可有体温、脉搏、血压偏低的“三低”体征。(√)

33、慢性镉中毒和工业性氟病均可导致骨质疏松等骨损害。(√)

34、急性苯中毒治疗时如果无心搏骤停,禁用肾上腺素。(√)

35、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假愈期”为2-30天。(×)

36、慢性铅中毒患者出现腹绞痛时可诊断为中度铅中毒。(√)

37、诊断慢性汞中毒时,尿汞增高是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否则不能诊断。(×)

38、手臂振动病是由于手传振动引起的手部末梢循环和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典型表现是振动性白指,不会伴有手臂骨质损害。(×)

49、二硫化碳作业职工眼底检查出现视网膜微动脉瘤即可诊断为轻度二硫化碳中毒。(×)

40、爆震性耳聋与噪声聋一样具有双耳对称的特点。(×)

41、职业性中暑是因为散热障碍,体温调节紊乱所致。(√)

42、只有质量评定为三级片(含三级)以上的胸片方可用于尘肺病的初诊。(×)

43、石棉纤维可以导致肺癌和胸膜间皮瘤,两者都属于法定职业性肿瘤。(√)

44、矽肺患者合并肺癌时,肺癌与矽肺一样可认定为工伤。(×)

45、晚发型矽肺是患者脱离矽尘作业若干年后始发现的矽肺,故不能认定为工伤。(×)

46.精确测量车间空气中毒物的浓度,即可准确反映机体的接触水平。(×)47.日常把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5%粉尘作业称之为矽尘作业。(×)

48.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是衡量车间空气污染程度的卫生标准,但它不是 安全与否的绝对界限。(√)

49.屏蔽高频电磁场辐射源时,选用的材料最好是铜材。(√)50.位移和速度是描述振动物理性质的最常用基本参量。(×)51.棉尘病是我国法定职业病中尘肺的一种。(×)

52.人体通过清除粉尘的各种功能,只有1%~3%的尘粒沉积在肺内。(√)53.生产性粉尘的直径一般在0.1~1.0μm。(×)

54.采取通风的方法将逸散的毒物排出,是预防职业中毒的一项根本性措施。(×)55.声级≥3dB(A)的噪声为非稳态噪声,持续时间≤0.5s,间隔时间>1s,声压有效值变化≥30dB(A)的噪声为脉冲噪声。(×)

56.职业病诊断必须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凡是已经颁发国家诊断标准的职业病,在诊断时必须严格参照执行。(√)

57.职业病患者的劳动能力鉴定是由医疗卫生单位负责组织实施,需要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提供确切的职业病诊断以及必要的医学检查结果。(×)

58.2002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开始实施后,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要求由五名以上参加诊断的医师共同签署。(×)3名

59.职业健康检查是医学筛选过程,通过健康评价检出疑似职业病患者和职业禁忌患者,达到预防为主和早期诊断的目的。(√)

60.我国政府自建国初期就明确了职业病患者享受工伤待遇,对于国家颁布的社会保险法规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仍未能康复的职业病患者,需要根据必要的医学检查结果进行致残程度鉴定。(√)

61.禁忌症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况。(√)62.胸片质量达不到三级片者为四级片,不能用于尘肺诊断。(√)

63.按照新修改的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申请职业病诊断的劳动者如果不能提供职业史,诊断机构可不予受理。(×)

64.某劳动者在尘肺病诊断中被定为观察对象,属于程度较轻的职业病。(×)65.观察对象是尘肺病最轻的X线分级。(×)

66、国内外大量数据表明,职业病危害是造成劳动者过早丧失劳动能力的最主要因素。(√)

67、“防治职业病”中“治”,是指对职业病病人的医治、疗养和康复。(×)

68、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69、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70、用人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逐步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71、如果省级、县级职业病诊断机构作出的职业病诊断结论不同,应当以省级职业病诊 断机构作出的结论为准.(×)

72、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应当由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或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审核盖章。(×)

73、职业病诊断、鉴定过程中,在确认劳动者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时,当事人对劳动关系、工种、工作岗位或者在岗时间有争议的,可以向当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用人单位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接到仲裁裁决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74、职业病诊断、鉴定过程中,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有异议,诊断、鉴定机构应当提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调查。(√)

75、某一职业病诊断机构按规定已经做出职业病诊断的,在没有新的证据资料时,其他诊断机构应当不予受理患者再次诊断的申请。(√)

76、对于按照职业病诊断程序排除职业病的,诊断机构不应当出具《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77、用人单位拒不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资料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78、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79、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80、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检查结果应当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告知劳动者。(×)

81、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立即组织调查处理,做好医疗救治工作。(×)

82、职业病诊断机构未按照规定报告职业病、疑似职业病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

83、医疗卫生机构未经批准擅自从事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的,执法人员必须先调查其违法所得情况后,才能处以相对应的罚款。(√)

84、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

85、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组成人员收受职业病诊断争议当事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好处的,取消其担任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资格,并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的专家库中予以除名。(√)

86、疑似职业病人最终未能诊断为职业病时,用人单位可以不承担观察期间的治疗费用以及职业病诊断费用。(×)

87、《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的诊断结论应当明确申请人是否患有职业病。(√)88、怀疑患职业病死亡的劳动者的近亲属不能申请职业病诊断,因为近亲属不是劳动者 本人。(×)

89、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是负责当地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的常设机构,机构成员由卫生行政部门任命。(×)

90、针对群体性疑似职业病,应按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规定处理。(√)

91、作出疑似职业病诊断的机构必须是取得职业健康检查资质和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

92、李某被职业病诊断机构诊断为“尘肺贰期”,因为已属于职业病,所以不能再提起鉴定申请。(×)

93、不管是用人单位还是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未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本人的,都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94、在应用健康监护资料评价劳动者对某一特定作业或某类型工作是否适合时,应首先建议改善作业环境条件和加强个体防护,在此前提下才能评价劳动者是否适合该工作。(√)

95、不同的职业病诊断鉴定个案,应当组成不同的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不同职业病个案的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有可能由相同的职业病诊断鉴定专家组成。(√)

96、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因需承担起职业病诊断鉴定任务,因而必须依法建立职业病诊断鉴定专家库。(×)

97、一个省的辖区只能建立一个职业病诊断鉴定专家库。(√)

98、当事人对省级职业病诊断鉴定结论诊断不服的,可以向卫生部申请最终鉴定。(×)

99、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有义务按统计汇总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时将汇总资料和患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名单报告用人单位及其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100、职业禁忌症是特指患有某种疾病不能从事某种职业或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

101、矽肺的基本病理改变有矽结节和肺间质弥慢性纤维化。(√)

102、高温作业时,气温和热辐射是气象条件中影响人的体温调节主要因素。(√)103、听觉疲劳和听觉适应均属暂时性听阈位移。(√)

104、精确测量车间空气中毒物的浓度,即可准确反映机体的接触水平。(×)

105、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是衡量车间空气污染程度的卫生标准,但它不是安全与否的绝对界限。(√)

106、棉尘病属于我国法定职业病中尘肺的一种。(×)

107、采取通风的方法将逸散的毒物排出,是预防职业中毒的一项根本性措施。(×)108、呼吸道肿瘤和皮肤癌在职业肿瘤中最常见。(√)

109、较长时间停留在强烈噪声环境中,引起听力明显下降,听阈提高15~30dB,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能恢复,称为听觉疲劳。(√)

110、职业性肿瘤多发于皮肤和呼吸系统。(√)111、根据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对劳动者个体的健康状况结论可分五种包括目前未见异常、复查、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和其他疾病或异常。(√)

112、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本次体检血压150/100mmHg,不可从事高温作业岗位。(√)113、有哮喘病的患者可以从事粉尘作业。(×)114、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工伤待遇。(×)

115、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安排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116、职业健康体检和普通健康体检是一样的。(×)117、职业健康体检具有法律强制性。(√)

118、晨尿最适于尿常规检验,午餐后尿对病理性蛋白尿和糖尿的检出现敏感,下午尿标本对尿胆原检出特别有益。(√)

119、高危险射线装置为Ⅰ类,事故时可以使短时间受照射人员产生严重放射损伤,甚至死亡,或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120、任一检测结果不符合相应标准或合同时,可立即判定设备性能有问题(×)

121、职业史的询问应突出其工种以及本人知道的接触职业危害的名称、接触的时间。(√)

122、农民肺已经列入我国职业病的尘肺种类。(X)

123、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城镇医疗保险公司承担。(X)

124、职业病防治工作原则是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方针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125、职业病防治法修订后,法定职业病种类有望扩容。(√)

126、粉尘的浓度和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粉尘工龄、个体防护、粉尘的分散度都是影响煤工尘肺发病的因素。(√)127、《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包括接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依法拒绝作业权、知情权等。(√)

128、用人单位应当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发现职业禁忌或者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及时治疗检查,适当休息(×)129、法定的尘肺病共有12种。(X)13种

130、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用人单位可以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131、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132、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不定期的检查。(×)

133、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安排下岗,并给予一次性补贴。(×)

134、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给予适当岗位津贴。(√)135、当事人对设区的市级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

136、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即使没有证据证明是由于最后的用人单位导致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也应当由最后的用人单位承担;最后的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该职业病不是由于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由工伤保险承担。(×)

137、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138、任何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都有义务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全省卫生监督技能竞赛试题----放射卫生监督部分

一、单选题

1、X射线CT的机房应有足够的使用空间,面积一般应不小于(C)A.24平方米 B.36平方米 C.30平方米 D.40平方米

2、无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而擅自从事放射卫生技术服务的,以下行政处罚哪一个是错误的(B)。

A.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

B.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C.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D.情节严重的,由原审定卫生行政部门取消其相应的资格

3、在放射防护领域常见的以下单位中,不属于法定计量单位是(B)A.Bq 贝克 B.Rem 雷姆 C.C/kg 库仑/千克 D.Sv希沃特

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A.《职业病防治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B.《职业病防治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C.《职业病防治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D.《职业病防治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5.组织进行职业放射性疾病诊断鉴定的期限为(D)。

A.接到职业病诊断鉴定申请之日起70天内

B.受理职业病诊断鉴定申请之日起70天内

C.接到职业病诊断鉴定申请之日起60天内

D.受理职业病诊断鉴定申请之日起60天内

6、新建X射线机房,单管头200mAX射线机机房面积不小于(B)平方米,双管头的不小于(B)平方米

A.20 30 B.24 36 C.30 36 D.20 40

7、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A.职业卫生监督的首要目的是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及其相关合法权益

B.职业卫生监督的首要目的是保护劳动者健康

C.职业卫生监督的首要日的是保护劳动者权益

D.职业卫生监督的首要目的是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权益

8.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在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结束之日起(A)日内向用人单位出具职业健康检查报告。

A.30 B.15 C.60 D.90 9.仅使用X线CT机影像诊断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向(A)提出申请许可。A.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B.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C.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D.卫生部

10.国家对放射诊疗工作实行分类管理,按照诊疗风险和技术难易程度分为(C)。

A.二类 B.三类 C.四类 D.五类

11.摄影机房中有用线束朝向的墙壁和其他侧墙壁分别应有(B)毫米铅当量的防护厚度。

A.4 2 B.2 1 C.3 1 D.3 1.5 12.根据GBl8871的规定,应把辐射工作场所分为(A)。

A.监督区和控制区 B.监督区、控制区和非限制区

C.控制区和非限制区 D.监督区和非限制区 13.GBZ对应的标准种类是(B)。

A.国家标准 B.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C.行业标准 D.推荐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14.医疗机构对受到急性应急照射的放射人员,应当及时组织进行(B)。

A.健康检查 B.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C.医学观察 D.职业卫生培训

15、《放射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证书》有效期为(C)。

A.二年

B.三年

C.四年

D.五年

16、医用γ射线远距治疗设备照射野内有用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的不对称性小于(D)A.2% B.3% C.4% D.5%

17、职业病诊断机构至少应当有(B)名职业病诊断医师。

A.2 B.3 C.4 D.5

18、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取得(C)的资质认证。

A.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B.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C.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D.国家卫生部

19、某医院开展普通DSA介入放射诊疗工作,受理并负责审批其放射诊疗许可的应当是(C)。

A.卫生部 B.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C.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D.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20、进行放射影像健康普查,应当经(B)批准。

A.环境保护行政部门 B.卫生行政部门 C.公安部门 D.质量监督管理行政部门

21、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发生下列情况时不需要办理变更手续(D)。

A.分立 B.合并 C.法人代表变更 D.证书遗失

22、、申请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甲级资质的,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人数不得少于专业人员总数的(D)。

A.20% B.30% C.40% D.60%

23、某医疗机构拟申请职业病诊断资格,应向以下哪个部门申请取得职业诊断资格(C)。C.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A.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B.所在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C.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D.卫生部

24、一枚放射源的活度目前是2GBq,20年前时是8GBq,再过10年时的活度是(D)。

A.O.1GBq B.0.2GBq C.0.5CBq D.1GBq

25、.国家对从事放射性、高毒、高危粉尘等作业实行(C)。

A、专项管理 B、计划管理 C、特殊管理

D、自主管理

26、放射治疗过程中,治疗现场的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不少于(A)。

A.2名 B.3名 C.4名 D.5名

27.用人单位组织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应选择经(B)批准的具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

A.国家卫生行政部门 B.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C.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D.以上都可以

28.GBl8871规定了职业照射的剂量限值:放射工作人员连续5年中任何一年不应超过(D)。

A.5mSv B.10mSv C.20mSv D.50mSv 29.医用γ射线远距治疗设备照射野边界与灯光野边界之间的距离不大于(A)毫米。

A.3 B.4 C.5 D.6 30、放射诊疗设备及其相关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应当符合有关标准与要求。新安装γ刀的焦点剂量率(直径18mm准直器)应不小于(A)。

A.1.5Gy/min B.2.0Gy/min C.2.5Gy/min D.3.0Gy/min

31、以下放射卫生监督管理项目中,最有专业特点、区别于其他卫生监督管理的项目是(C)。

A.规章制度的落实 B.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 C.个人剂量监测 D.人员培训 32、2006年卫生部发布的适用于医疗机构放射诊疗准人管理的规章是(C)。

A.放射事故管理规定

B.放射防护器材与含放射性产品管理办法

C.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D.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

33、《职业病防治法》实施日期是(B)

A.2001年10月27日 B.2002年5月1日C.2002年10月27口D.2003年5月1日

34、极毒类放出α射线的放射性物质对手、皮肤、内衣、工作袜的表面污染控制水平为(B)。

A.4×10-1Bq/cm2 B.4×10-2Bq/cm2 C.4×10-3Bq/em2 D.4×10-4Bq/cm2 35.医疗机构进行放射影像健康普查,应当报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可以批准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进行放射影像健康普查的卫生行政部门是(B)。

A.卫生部 B.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C.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D.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36、γ射线是(C)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所放射的电磁波。

A.原子外层电子 B.原子外层中子 C.原子核 D.原子

37、医疗机构发生放射事件后,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如实记录,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诊断放射性药物事件是指患者实际用量偏离处方剂量(B)。

A.25%以上的 B.50%以上的 C.75%以上 D.100%以上的

38、在其出版物中提出《国际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安全标准》的国际组织的英文缩写名称是(B)。

A.IAEA B.ICRP C.UNSCEAR D.WHO

39、α粒子的辐射权重因子是(D)。

A.5 B.10 C.15 D.20 40、放射诊疗设备及其相关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应当符合有关标准与要求。χ-刀的治疗定位偏差应不大于(C)。

A.1mm B.2mm C.3mm D.4mm

41、按照严重程度划分,急性放射病可分为(B)。

A.二类B.三类C.四类D.五类

42、当量剂量的法定计量单位专用名称是希沃特,原来的专用单位名称是雷姆,1希沃特等于(C)。

A.1雷姆 B.10雷姆 C.100雷姆 D.1000雷姆

43、放射性衰变是指(C)。

A.被加速的带电粒子作用于靶物质产生电离辐射的现象

B.一些稳定的核素受到中子的照射后变成放射性核素的过程

C.原子自发地发生核的结构转变或内部能量变化并放出射线的现象

D.重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质量为同一量级的原子核的现象

44、新安装或大修后的放射诊疗设备应当经检测机构对其进行(C)合格后方可启用。

A.质量控制检测 B.状态检测 C.验收检测 D.稳定性检测

45、组成α粒子的是(D)。

A.1个质子和1个中子 B.1个质子和2个中子

C.2个质子和1个中子 D.2个质子和2个中子

46、我国发布最早的放射卫生防护法规名称是(B)。

A.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B.放射性工作卫生防护暂行规定

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D.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47、李某因患癌症接受钴60的治疗性照射,这种照射称为(C)。

A.公众照射 B.职业照射

C.医疗照射 D.潜在照射

48、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由(B)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A.职业卫生服务机构 B.建设单位 C.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卫生监督机构

49、人类目前所受照射的最大人工电离辐射照射来源是(B)A.核能发电 B.医疗照射 C.核武器试验 D.潜在照射

50、申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时,下列哪些人员不得外聘(A)。

A.技术负责人 B.卫生检验人员 C.评价人员D.卫生工程人员

51、放射性核素钴-60的物理半衰期(C)年。

A.5.27d B.271d C.5.27a D.271a

52、某医疗机构拟申请职业病诊断资格,应向以下哪个部门申请取得职业诊断资格(C)。

A.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B.所在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C.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D.卫生部

53、《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对特殊群体的诊断性检查作出规定,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一定期间内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该一定期间是指(C)。

A.3至5周 B.5至8周 C.8至15周 D.15至25周 54.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保存时间为(D)。

A.10年 B.20年 C.30年 D.终生保存

55.受理并审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放射治疗项目许可申请的部门是(B)。

A.卫生部 B.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C.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D.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56.组织进行职业病诊断鉴定的期限为(D)。

A.接到职业病诊断鉴定申请之日起70天内

B.受理职业病诊断鉴定申请之日起70天内

C.接到职业病诊断鉴定申请之日起60天内

D.受理职业病诊断鉴定申请之日起60天内

57、医用加速器剂量监测系统定标监测周期为(A)。A.1周 B.2周 C.3周 D.一个月

58、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收到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申请资料后应当在(D)日内完成资料审查和现场考核。

A.30 B.15 C.60 D.90

59、《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对特殊群体的诊断性检查作出规定,不得将核素显像检查和χ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辐射敏感群体的常规检查项目。这里辐射敏感群体是指(A)。

A.婴幼儿及少年儿童

B.残疾人 C.育龄妇女 D.孕妇

60、甲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大于(C)。

A.2×107Bq B.2×108Bq C.4×lO9Bq D.4×1010Bq 61、离岗健康检查的目的是(B)。

A.评价劳动者是否适合从事该工种作业 B.了解劳动者离岗时的健康状况

C.分清健康损害责任 D.发现职业禁忌

62、申请续展的期限是《放射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前的(B)。

A.2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2周 63、属于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定的资质是(D)。

A.化学品毒性鉴定 B.放射防护器材和含放射性产品检测

C.职业病防护设施与职业病防护用品的效果评价

D.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乙级)64、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特殊放射诊疗装置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应查验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技术审查意见,出具该审查意见的机构是(D)。

A.省级卫生临督机构 B.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省级职业病防治技术机构 D.卫生部指定的放射防护技术机构

65、β射线的放射性物质对手、皮肤、内衣、工作袜的表面污染控制水平为(A)。

A.4×10-1Bq/cm2 B.4×10-2Bq/cm2 C.4×10-3Bq/cmD.4×10-4Bq/cm2

66.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D)天。

A.1 B.2 C.3 D.4 67、β射线的辐射权重因子是(A)。

A.1 B.5 C.10 D.15 68、医疗机构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应当在(C)进行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

A.总体设计完成后 B.投入正式生产、使用后

C.竣工验收前 D.竣工验收后 69、放射卫生学的定义是(A)。

A.研究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保护人类免受或少受电离辐射危害的防护方法的应用学科

B.研究电离辐射对生命机体的作用以及放射损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边缘学科

C.研究放射性核素对生物体内作用规律及防治措施的一门科学

D.研究电离辐射照射造成机体损伤的发生规律和机理,为肿瘤放射治疗、放射损伤防治和放射防护标准提供基础性理论的综合性学科

70、对电离辐射高度敏感的人体器官或组织有(D)。

A.胃肠上皮 B.肌肉 C.软骨和骨组织 D.性腺

71、放射工作单位应当组织上岗后的放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两次检查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C)年,必要时可增加临时性检查。

A.1年 B.3年 C.2年 D.4年

72、开展放射治疗业务必须具有的诊疗设备有(A)。

A.远距离放射治疗装置及模拟定位设备 B. DSA C.磁共振装置 D.χ射线机 73、对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贮存,用人单位必须配置防护和报警装置,保证放射工作人员佩戴(C)。

A.安全帽 B.防护眼镜 C.个人剂量计 D.防辐射手套

74、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医疗机构提出的放射诊疗许可申请进行资料审查,必要时,可以进行现场审核。现场审核工作人员的人数应当不少于(A)。

A.2人 B.3人 C.4人 D.5人

75、放射诊疗设备及其相关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应当符合有关标准与要求。χ-刀的治疗定位偏差应不大于(C)。

A.1mm B.2mm C.3mm D.4mm 76、GBl8871规定了公众照射的剂量限值:年有效剂量是(A)。

A.1mSv B.3mSv C.5mSv D.10mSv 77、按照《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的分类,属于放射治疗的诊疗项目有(B)。

A.籽粒插植治疗 B.中子治疗 C.放射性药物治疗

D.γ相机影像诊断

78、以下辐射种类中,属于电离辐射的有(A)。

A.中子射线 B.微波 C.红外线 D.紫外线

79、当量剂量的法定计量单位专用名称是希沃特,原来的专用单位名称是雷姆,1希沃特等于(C)。

A.1雷姆 B.10雷姆 C.100雷姆 D.1000雷姆 80、放射性衰变是指(C)。

A.被加速的带电粒子作用于靶物质产生电离辐射的现象

B.一些稳定的核素受到中子的照射后变成放射性核素的过程

C.原子自发地发生核的结构转变或内部能量变化并放出射线的现象

D.重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质量为同一量级的原子核的现象

二、多选题

1、建立、健全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档案是(ABCD)。

A.医疗机构的法定义务

B.是评价医疗机构职业病放射性危害状况的重要依据之一

C.医疗机构放射诊疗防护工作的重要基础

D.放射性疾病诊断的依据之一

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资质包括(AB)。

A.甲级 B.乙级 C.丙级 D.丁级

3、放射卫生监督的依据包括(ABCD)。

A.放射卫生法律 B.放射卫生法规 C.放射卫生规章

D.放射卫生标准

4、以下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的有(ABD)。

A.职业健康检查费用 B.放射性疾病诊断鉴定费用

C.放射人员在医疗机构工作期间所患疾病诊疗费用 D.放射工作人员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复印费用

5、下列哪些机构可以诊断疑似放射性疾病(BC)。

A.具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

B.具有放射性疾病诊断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

C.同时具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和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

D.医疗卫生机构

6、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AB)建设项目的卫生审查。

A.放射治疗 B.核医学 C.介入放射学 D.χ射线影像诊断

7、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ACD)等健康资料。

A.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照射接触史 B.相应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监测结果

C.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评价处理意见 D.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疗情况

8、实施放射卫生监督的组织是(ABC)。

A.国家卫生行政机关 B.法律、法规授权组织C.受委托组织D.职业卫生服务机构

9、医疗机构开展放射治疗工作的,应当具有的人员条件是(ABCD)。

A.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放射肿瘤医师

B.病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

C.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学物理人员

D.放射治疗技师和维修人员

10、控制医疗照射的剂量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ABD)。

A.医疗照射实践的正当性 B.医疗照射防护的最优化

C.个人剂量限值 D.剂量约束

11、对实施GBl8871放射防护基本标准负有主要责任的有(AC)。

A.许可证持有者 B.工作人员 C.用人单位 D.辐射防护负责人

12、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有(ACD)。

A.缩短受照时间 B.强化工作场所通风 C.设置防护屏障

D.增大与辐射源的距离

13、对医疗机构违反《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的行为,可处以不超过1万元罚款的情节有(BCD)。

A.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

B.购置、使用不合格或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放射诊疗设备的 C.未按照规定使用安全防护装置和个人防护用品的

D.未按照规定对放射诊疗设备、工作场所及防护设施进行检测和检查的

14、一般医疗机构未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擅自从事职业健康检查,卫生行政部门处罚措施包括(AC)。

A.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 B.给予警告 C.没收违法所得

D.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

15、按照《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的分类,属于放射治疗的诊疗项目有(ABC)。

A.立体定向(γ刀、)(χ刀)治疗 B.医用加速器治疗

C.钴-60机治疗 D.籽粒插植治疗

16、对医疗机构违反《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的行为,可处以3000元以下罚款的情节有(AD)。

A.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

B.购置、使用不合格或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放射诊疗设备的 C.未按照规定使用安全防护装置和个人防护用品的 D.未办理诊疗科目登记或者未按照规定进行检验的

17、卫生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审核的内容包括(ABCD)。

A.评价机构资质 B.评价报告的规范性

C.技术审查专家组成及审查意见处理情况 D.评价机构的意见

18、开展放射治疗业务必须具有的诊疗设备有(ABD)。

A.远距离放射治疗装置 B.模拟定位设备

C.磁共振装置 D.治疗计划系统

19、根据国务院《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的规定,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实施监督管理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包括(ACD)。

A.环境保护部门 B.质量技术监督检验部门 C.卫生部门 D.公安部门 20、放射防护剂量限制体系规定的防护基本原则有(BCD)。

A.许可 B.辐射实践的正当性 C.辐射防护的最优化D.个人剂量限制

21、我国现行有效的放射防护基本标准编号是GBl8871,该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同时代替了(AC)。

A.GB4792 B.GBl6353 C.GB8703 D.GB4075

22、适用于屏蔽χ、γ射线的防护材料是(AB)。

A.铅 B.混凝土 C.石蜡 D.硼

23、按照GBl8871的规定,放射工作人员的主要义务和责任包括(ABC)。

A.遵守有关防护与安全规定、规则和程序

B.正确使用监测仪表和防护设备与衣具

C.在防护与安全(包括健康监护和剂量评价等)方面与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合作,提供有关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与信息

D.发现违反或不利于遵守本标准的情况,应尽快向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或用人单位报告

24、放射性衰变根据放射出粒子的种类不同分为(ABCD)

A.α衰变 B.β衰变 C.电子俘获 D.γ衰变

25、李某因患有癌症接受钴-60治疗机的照射,这种照射不属于(BCD)A.医疗照射 B.职业照射 C.公众照射 D.应急照射

26、根据GB18871的规定,应把辐射工作场所分为(CD)A.限制区 B.非限制区 C.监督区 D.控制区 27、2007年4月,我国有投入运行的核电站的省分是(ABC)广东 浙江 江苏 A.广东 B.浙江 C.江苏 D.山东

28、医疗机构发生以下(ABCD)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如实记录,并按规定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

A.诊断放射性药物实际用量偏离处方剂量50%以上的

B.放射治疗实际照射剂量偏离处方剂量25%以上的 C.人员误照 D.放射性同位素丢失

29、《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对特殊群体的诊断性检查作出规定,不得将核素显象检查核X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辐射敏感群体的常规检查项目。这里辐射敏感群体是指(AB)

A.婴幼儿 B.少年儿童 C.育龄妇女 D.公众 30、《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对特殊人群的诊断性检查作出规定,非特殊检查需要,对受孕后一定期间内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象检查。该一定期间主要指(AB)

A.8至10周 B.10至15周 C.1至7周 D.16至20周

31、放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AC)条件

A.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 B.年满16周岁

C.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合格 D.未经职业健康检查

32、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符合要求的有(ABC)A.30天B.60天C.90天D.120天

33、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放射工作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属于监督检查内容的是:(ABCD)

A.人员培训情况 B.职业健康检查情况 C.个人剂量监测及其档案管理情况D.《放射工作人员证》持证及相关信息记录情况

34、申请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乙级资质的,放射卫生专业技术负责人应具备的条件是(AC)

A.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B.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

C.从事相关专业工作5年以上 D.从事相关专业工作10年以上

35、申请放射卫生防护检测资质的,放射卫生专业技术负责人应具备的条件是(ABD)

A.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B.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

C.从事相关专业工作2年以上 D.从事相关专业工作3年以上

36、申请个人剂量监测资质的,放射卫生专业技术负责人应具备的条件是(BD)

A.可以外聘非本单位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 B.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C.从事相关专业工作2年以上D.从事相关专业工作3年以上

37、卫生部负责资质审定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是(AD)A.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甲级资质 B.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乙级资质 C.个人剂量监测

D.放射防护器材和含放射性产品检测

38、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资质审定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是(ABC)

A.放射卫生防护检测B.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乙级资质

C.个人剂量监测D.放射防护器材和含放射性产品检测

39、危害一般类的放射诊疗建设项目是(AC)A.CR B.SPECT C.CT D.PET 40、应由甲级资质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的放射诊疗建设项目防护评价的是(ABCD)

A.质子治疗装置 B.SPECT C.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装置 D.PET

41、放射诊疗建设项目按照可能产生的放射性危害程度与诊疗风险分类为(BC)A.轻微 B.一般 C.严重 D.以上都是

42、任何放射工作人员,在正常情况下的职业照射水平应不超过以下限值(BC)A.连续5年内年均有效剂量,10mSv B.连续5年内年均有效剂量,20 mSv

C.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 mSv D.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20 mSv

43、下列辐射类型中属于电磁波的是(AD)

A.χ射线 B.α射线 C.β射线 D.γ射线

44、《医用χ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0-2002不适用于(CD)A.CR B.DR C.CT D.DSA

45、医疗机构发生(D)行为,由原许可的卫生行政部门注销放射诊疗许可

A.医疗机构申请注销的 B.逾期不申请校验

C.歇业或者停止放射诊疗科目连续一年以上的 D.以上都是

三、判断题

1.职业病诊断时,用人单位客观上无历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资料,则不承担举证不力责任。(×)

2.用人单位必须保证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3.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在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当组织三名以上单数的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这就是集体诊断原则。(×)4.用人单位没有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职业病病人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承担其医疗费用和相应生活保障。(√)5.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前。应当组织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否则,合同不得解除。(√)

6.并非所有新从业人员均应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7.医疗卫生机构没有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就无须承担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报告法定义务。(×)8.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未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也未经卫生行政验收就投入使用,只要未造成职业病危害后果,建设单位就可以不受行政处罚。(×)9.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所有提出放射诊疗许可申请的医疗机构进行现场审核。(√)10.从事职业健康检查的人员必须具有中级以上医疗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取得相应的职业病诊断资格。(×)11.用人单位指挥劳动者没有防护措施进行作业时,劳动者可以拒绝。(√)12.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后每3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13.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在诊断结论作出之日起30日内,可以向作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中请鉴定。(×)14.人体对辐射的敏感性与年龄有关,胎儿最为敏感,幼年、少年、青年、成年依次降低。(√)15.医疗机构申请放射诊疗许可的条件之一是必须有专职的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管理人员。(×)16.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17.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后,应及时告知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无需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18.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劳动者承担。(×)19.劳动者在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向用人单位要求提供相关岗位其他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时,用人单位有权拒绝。(×)20.并非所有新从业人员均应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21.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放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符合纵深防御和多重性、多样化等放射防护要求。(√)22.国家标准规定,X射线机房要保持良好的通风。(√)

23.为降低X射线机房建筑造价,X射线机房可以建在建筑物的任意位置。(×)24.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之日起30日内,作出审核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25.医疗机构申请放射诊疗许可的条件之一是必须有专职的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管理人员。(×)26.以放射性危害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评价报告的编制单位应当具备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甲级)评价资质和相应的技术能力。(√)37 27.对于放射性职业病的诊断,如果没有个人剂量档案、个人健康档案的可以进行放射病诊断。(×)

28.2001年卫生部发布的《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17号)目前(1997年)仍是规范放射卫生防护管理的有效规章。(×)29.核医学科应设置注射放射性药物患者专用候诊室和厕所,限制注药者随意走动。(√)

30.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后每3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31.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前。应当组织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否则,合同不得解除。(√)32.《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卫生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应的辐射事故应急工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辐射事故的医疗应急。(×)33.放射诊疗工作按照诊疗风险和技术难易程度分为四类管理,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治疗学和X线影像诊断。(√)

34.高毒作业场所应当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并设置通讯报警设备。(√)35.以放射性危害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评价报告的编制单位应当具备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甲级)评价资质和相应的技术能力。(√)36.不同种类放射诊疗项目的许可审批分别由省、市、县三级卫生行政部门办理。(√)37.《劳动法》规定,劳动安伞卫,上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38.用人单位必须保证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39.《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是2005提6月2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于2006年3月1日起实施。(√)

40.放射诊疗工作按照诊疗风险和技术难易程度分为四类管理,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治疗学和X线影像诊断。(√)

41.医疗机构开展放射治疗或者核医学工作的,需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42.医疗机构开展X线影像诊断工作的,只需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就可以。(√)43.医疗机构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就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3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44.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向为其发放《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

45.从事放射工作满20年的在岗放射工作人员,可以收所在单位利用休假时间安排健康疗养。(√)

46.X线诊断中受检者所受的医疗照射应遵循安全与防护最优化原则,使其接受剂量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

47.对儿童进行X射线检查时,应注意对其非检查部位的防护,特别应加强对性腺,眼晶体等的屏蔽防护(√)

48.医用γ治疗室的设置,必须保证周围环境的安全,治疗室必须与控制室分开,治疗室面积不小于30平米,层高不低于3.5米。(√)

49.开展核医学诊治的单位,必须注意配备与其服务项目相适应并且结构合理的各种专业人员,同时对有关工作人员加强防护知识在内的业务培训与考核。(√)

50.放疗单位应设立放射防护和质量控制管理组织,放射肿瘤医师,医学物理人员和放射治疗技师等医技人员在各自的工作中实施防护和质量控制措施,并承担相应的责任。(√)51.临床核医学,可以依据计划操作最大量放射性核素的加权活度,把工作场所分为Ⅰ,Ⅱ,Ⅲ等三类。(√)

52在临床核医学的医疗单位,接受放射性药物治疗的患者应使用专用便器或者设有专用卫生间和浴室(√T)

53.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者所受的职业照射应遵从实践的正当性的防护的最优化原则,并不应超过连续5年内平均年有效剂量20mSv。(√)

54.医用X线治疗必须遵循放射防护基本原则,要求照射正当化,辐射防护最优化,并使工作者和公众的受照不超过规定的剂量限值。(√)

55.γ射束远距离治疗设备及工作场所的安全防护联锁系统的设计应遵行多重性原则,多样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56.γ射束远距离治疗室的设置,为保证周围环境的辐射安全,应单独建造,面积不少于30平米,层高不低于3.5米。(√)

57.γ射束远距离治疗室必须与控制室,检查室,候诊室等辅助设施合理布局,相互分开。(√)

58.γ射束远距离治疗室的入口应采用迷路形式。(√)

59.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总的原则是,保证其身心以及体质能力足以胜任正常和异常情况下的工作,不至于引发导致危害工作和公众安全与健康的误操作。(√)60.放射工作单位应当为放射工作人员建立并终生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61.放射工作人员有权查阅,复印本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放射工作单位不得拒绝或者提供虚假档案材料。(√)

辐射防护的三原则是辐射防护的最优化,实践的正当性,个人剂量限值。(√)63 设备安装完毕或重大维修之后,为鉴定其性能指标是否符合约定值而进行的质量控制检测叫状态检测。(×)

64《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已经于2005年8月31日国务院会议通过,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负责,并依法对其造成的放射性危害承担责任。(√)

66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2人以下(含2人)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含10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叫特别重大辐射事故(×)。

医疗机构开展放射治疗工作的,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学物理人员。(√)

医疗机构在放射诊疗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69医疗机构在实施放射诊断检查前,应当对不同检查方法进行利弊分析,在保证诊断效果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诊断技术。(√)70 年满16周岁的人是可以成为放射工作人员的。(×)

放射工作人员在上岗前应当接受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合格方可参加相应的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

72.放射工作人员两次培训时间间隔不超过2年,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2天。(√)73 放射工作人员要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外照射监测周期一般为30天,最长不超过120天。(×)

74.放射工作人员在岗期间,要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两次检查时间不应该超过2年,必要时可增加临时性检查。(√)

75.放射工作人员脱离放射工作岗位时,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对其进行离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

76.医疗机构遗失《放射诊疗许可证》,应当及时在发证机关所在地的主要报刊是刊登遗失公告,并在公告45日后的一个月内向原发证部门申请补办。(×)

77.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医疗机构提出的放射诊疗许可申请进行资料审查,全部进行现场审核。(×)

78.医疗机构申请放射诊疗许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自受理之日起,在30个工作日内作出许可决定。(×)

79.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提出的放射诊疗许可申请进行现场审核时,必须是2名以上的工作人员。(√)

80.医疗机构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后,应当悬挂在明显的位置,接受监督。(√)81.不合格或者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放射诊疗设备不得购置,使用,转让和出租。(√)

2.卫生监督局 篇二

关键词:卫生费用,卫生监督,山西运城

2005—2006年, 卫生部先后颁布实施了《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 (1) 、《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指导意见》 (2) 、《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实施意见》 (3) , 对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做了明确要求。2006年, 随着卫生部在原卫生执法监督司的基础上组建了卫生部卫生监督局之后, 全国各省、市、县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完成了组建。2013年1月, 卫生部关于印发“2013年卫生工作要点的通知”, 明确要求规范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运行机制, 将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的覆盖率扩大到90%以上。至此, 从中央到县四级、覆盖农村地区的卫生监督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在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工作中, 经费保障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总结经验, 发现问题, 以探求山西省运城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督费用及结构, 筹资途径、总量预期值等, 我们于2006年12月和2013年12月两次组织对全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 现将卫生监督机构卫生费用情况总结如下。

一、运城市卫生监督机构卫生费用情况

1. 卫生监督总费用及其构成。

2006年, 全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人均总费用为2.21万元, 其中财政投入为0.93万元, 财政投入占总费用42.1%。已完成改制的12家监督机构人均总费用为1.96万元, 其中财政投入1.19万元, 占60.6%, 略高于全市。财政完全保障人员工资的仅2家, 均没有保障业务经费。工资总额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达58.5%, 还有2家机构没有足额发放人员工资。

2013年全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人均总费用为4.64万元, 其中财政投入为3.8万元, 占总费用82%。全市13家卫生监督机构人员工资得到了财政保障, 1家人员工资得不到财政保障。有8家人员工资占财政投入的90%以上, 5家财政仅拨付人员工资, 无任何业务经费, 工资总额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达76.9%。

卫生监督总费用的另一部分来自于卫生监督收费, 包括:现场监测与评价、体检、培训等三部分, 另外少数地区还有罚没款返还。

2. 用途与构成。

卫生监督总费用主要用于人员工资支出、事业支出 (包含办公、交通、燃油、人员差旅、水电暖等) 、专项工作支出、培训支出和卫生协管工作支出等。由于地方财政投入不足, 总费用水平不高, 工作经费普遍短缺, 并且各县市的情况也不同, 全市卫生监督人员收入水平不高。

3. 卫生监督人均总费用预期值。

通过对各级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的调查汇总、监督机构领导的深入访谈, 以2006年水平估算, 月平均期望收入中位数为1900元, 开展各项工作人均业务经费的中位数为1.7万元, 两项合计, 年人均卫生总费用预期值为4.0万元。

到2013年, 由于全国事业单位全部实行岗位设置和绩效考核工资, 相应地各项费用水平有所提高, 人均期望月收入中位数为4000元, 业务经费人均为3.5万元, 两项合计, 年人均卫生总费用预期值为8.3万元。

二、存在问题

1. 卫生监督机构财政保障不足。

据调查, 2013年运城市14家卫生监督机构人均总费用为4.64万元, 其中人均财政投入3.8万元, 占总费用82%, 而人员工资占财政投入的93.7%, 工资总额占总费用的比例达76.9.%, 财政投入业务经费人均仅0.24万元, 占总费用5.1%;人均事业收费收入0.54万元, 占总费用的12%;罚没返还、专项等其他收入人均0.29万元, 占总费用的6%;人员工资基本得到了保证, 但5家没有业务经费。用于业务工作的经费实在紧张, 包括培训、设备投入等进一步改善工作经费几乎谈不到。从经费来源上看, 行政事业性收费一直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卫生监督机构承担的是行政执法职能, 应当由政府财政给予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保障;从经费形式上看, 2011年运城市市属事业单位全面开始分类改革进程, 卫生监督所划为公益一类, 即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运城全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均是事业编制, 当地财政按事业单位管理和补偿经费, 人员经费、公务费、专业工作经费都无法保证。

2. 卫生监督员数量不足, 人员收入水平不高。

按照《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实施意见》 (4) 要求, “市级:常住人口在500万以上的不少于100人, 县级:不少于常住人口的1人/万人, 最低不少于15人。”目前, 运城市卫生监督人员总数不足, 山区县人员短缺尤为突出。据调查, 运城市2013年人口为520万人, 有卫生监督员275人, 每万人口卫生监督员数为0.53名, 市级监督员35人;最低的平陆县, 全县仅14名监督人员, 每万人口卫生监督员数仅为0.35名。主要原因:一是根据2010年12月中编办将食品和化妆品卫生监督职能划转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原从事食品和化妆品卫生监督人员随之划转流失;二是由于卫生监督机构人事制度改革不彻底、不到位, 人员老化、更新不足、自然减员现象普遍存在;三是卫生监督机构因人员整体不足, 部分县市招录公益岗人员以弥补人员短缺现象, 但财政无经费补助和卫生监督执法经费, 新招录人员收入得不到保障而造成流失。其必将导致工作量负荷加大, 从而使卫生监督覆盖率低、工作质量不能保证, 监督频次减少等现象。

3. 卫生监督执法装备不足。

从运城市卫生监督机构情况来看, 运城市平均每个卫生监督机构拥有执法车辆3.71辆, 万元以上设备5.14台, 全市共有执法取证设备96台, 各类快速检测设备59台 (套) , 市级现有的快速检测设备相当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指导意见》规定配置标准的45%, 县级离规定配置标准相差更大, 其中3家机构无快速检测设备。而且这些设备大多是2005年国债项目装备的, 迄今没有更新, 设备老化, 消耗、维护费用巨大。卫生监督执法装备不足, 检验监测器材设备陈旧落后, 现场快速检测设备短缺严重, 难以实现快速、准确、全面的监督监测目标, 严重影响卫生监督执法的公正性。

4. 卫生监督工作开展不到位。

法律法规及地方政府要求县级监督机构在卫生行政许可、卫生监督检查、卫生监测和评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投诉举报处理、案件查处、监督信息管理、法制宣传教育、卫生监督稽查、监督队伍培训和管理等10个方面承担270项职责, 市监督所承担除上述10个方面外增加了重大活动保障共11个方面350个项目。而目前县级监督机构能够开展的仅达54.8%, 市卫生监督所能够开展的项目比例为61.3%, 究其原因主要是经费不足, 设备短缺, 技术手段落后达不到要求等致使工作不能全面顺利开展。

三、讨论与建议

1. 完善财政保障, 提高一线卫生监督人员的收入水平, 稳定队伍。

2006年全市各级财政保障卫生监督总费用的比例仅42.1%, 财政保障工资的比例不高, 财政保障在编制人员基本工资比例不足50%的监督机构有4家, 最低的仅31.4%。到2013年, 全市卫生监督机构人员工资全部得到了财政保障, 全市卫生监督人员人均年收入为3.2万元, 低于当地非私营单位人员平均工资水平 (2013年运城3.44万元;全省4.64万元) (5) 。人员老化、数量严重不足、新招聘人员工资得不得保证、工作繁重、责任大和收入水平不高是队伍不稳定的原因之一, 从调查情况看, 由于个人的原因调离卫生监督岗位的时有发生, 某县在卫生监督机构组建完成后, 原从事卫生监督工作的仅5人, 占人员总数不足20%。卫生监督工作必然受到较大的影响。进一步对部分卫生行政部门和监督机构领导进行深入访谈发现, 财政保障不力, 没有经费, 没有设备, 没有房屋, 很大程度影响了改革的进程和卫生监督机构的正常运转。

2. 加大财政投入, 保障经费落实。

根据调查, 运城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中排在最前面的是经费保障和体制不畅。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高, 2013年有五项工作列入省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七项工作列入市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还有19种卫生监督法定报表需按时填报, 经费匮乏已制约了卫生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

因财政对卫生监督的投入不足, 卫生监督机构为开展工作, 不得不靠有偿服务等收费来弥补工作经费的不足, 造成了能收费的工作抢着干, 不收费或难收费的工作没人干和不求质量、不谋发展的不良现象。此举违背了卫生监督执法的根本宗旨, 影响了卫生执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6)

财政对卫生监督投入不够, 人员不足、结构不合理, 办公设备、快速检测设备老化落后, 执法车辆短缺问题, 严重影响了卫生监督机构工作的正常开展。卫生监督作为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属于典型公共产品, 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 政府是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 应完全承担筹资职能, 落实《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等文件, 提高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比例, 保障卫生监督经费。

3. 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确保运行顺畅。

按照卫生部39号令二十五条的要求,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履行卫生监督管理职责所需经费, 包括人员经费、公务费、业务费和发展建设支出, 按照财政部、国家计委、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 (7) 规定, 由同级政府预算根据需要合理安排, 保证其履行职责的必要经费。”《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保障指标》用了近三分之一的分值对此进行了明确要求, 并且设置了两个关键项目, 分别是人员经费和卫生执法等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现有的卫生监督工作的经费筹措途径应该彻底改变, 靠执法创收、以收费和罚款养人的传统做法已不能合法存在。按照有关政策要求建立起有效的经费保障机制, 理顺工作程序, 确保运行顺畅, 使卫生监督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 卫生监督机构作为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行使卫生监督执法职能的执行机构, 依法在公共卫生、医疗保健领域开展综合性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是政府履行管理卫生事务的职能的重要体现, 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级政府应当加强领导, 统筹规划, 在整合现有卫生资源的基础上, 加大投入, 建立职责明确、行为规范、执法有力、保障到位的卫生监督体系, 为维护辖区人民身体健康、保护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武文静.浅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经营管理者, 2014 (4) :284

3.卫生监督局 篇三

【关键词】卫生统计质量;卫生监督;管理服务

伴随着卫生监督体制的不断改革,各个卫生监督部门已经进入了计算机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而卫生统计学在卫生监督工作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将卫生统计信息的功能有效的发挥出来,可以持续提升卫生监督部门的管理能力。笔者将自身多年的防疫监督工作经验总结如下,希望为卫生监督工作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卫生统计学的作用

统计学(statistics)是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科学,有效的帮助人们研究分析占有的信息,从而达到去伪存真和正确认知世界的一种重要方法。而卫生统计学指的是采用统计学的手段来分析人类的健康情况与卫生相关方面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的一门科学。

卫生统计学在免疫疫苗接种结果调查、传染病分类及流行病调查等疾病预防类的应用非常普及。2001年卫生防疫工作才将卫生监督工作分离出来,让其成为一个独立的执法机构,在卫生防疫工作中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卫生统计学,卫生统计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国家与卫生部门对于卫生监督工作的政策恰当与否,以及基层卫生监督工作的落实顺利与否。

2实施信息化管理来提升卫生统计工作的效率是把卫生统计落实到监督工作的有力保证

各级卫生监督部门都设置了信息科,信息课内部设置有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以及统计人员,而卫生监督部门的统计工作从传统的依靠手工操作转变到信息化管理,极大的降低了输入及反复填报的工作,强化了各级卫生监督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从而提升了统计工作的效率。电脑拥有计算准确度高、效率高及储存量大的特点,建设计算机网络,可以有效的使用并储存财务、图书、仪器设备、档案及人事等各方面的信息,计算机网络覆盖的统计信息非常广泛。吉林省统计年报的上报内容新加了财务及人事方面的板块,这就属于统计工作创新的方向,卫生监督部门的统计工作不能只是统计卫生监督工作,还要统计综合管理方面,必须要对卫生监督部门进行全面的管理,并收集相关信息,以此来发挥整体的作用。

2011年,卫生部发布了卫生监督信息报告平台,把卫生监督工作改革后的各类相关工作进行了整理,发布了十种信息卡。当前,吉林省的卫生培训工作已经全面完成,形成了一个全面且准确的信息数据库,有效的规范了吉林省卫生监督工作,从而提升了吉林省的卫生监督工作效率。

3保障统计资料源头的准确无误是把卫生统计工作应用到监督工作的重点

3.12011年建立的数据库,可以真实有效的映衬出卫生监督工作的情况,卫生监督工作触及社会层面与各行各业的范围与其工作的任务量是成正比的,卫生监督工作的报告可以有效的映衬出各个卫生监督部门工作的具体成绩。

3.2制定适合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监督计划及规划,并提供科学的根据。制定合理的卫生监督工作计划,尤其是有针对性的卫生关键产品的抽样调查计划,必须要先确定卫生监督中的主要情况,要研究出现这些情况的源头,同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途径,根据相应情况采取对应的方针。

3.3为政府部门制定卫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卫生监督计划在评价与实施进程中的各个细节,都会出现许多政策问题,政策必须要有科学的依据,而卫生监督相关信息是政府部门制定决定所不可或缺的。

3.4为卫生监督的评价考核工作提供重要根据。各类卫生监督计划工作在完成以后,要对整体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价,以便总结经验与改进不足,从而实施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3.5为社会报告卫生监督情况提供相应的信息。卫生监督工作的领域非常广泛,其关系着人们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定时向社会报告卫生监督的相关情况,并鼓励大家参与其中,这样才能够促进卫生监督工作的健康发展。

4开展综合质量信息评价工作是把卫生统计应用到监督工作的技术支持

卫生监督统计信息收集的资料,因为参与调查的数据信息量大且人员多,导致出现的情况也比较多,所以不仅要在调查之前做精密的计划,还要在资料收集完成以后,做大量的资料整理。刚刚收集的原始资料是非常繁杂无序的,必须对其进行对应的整理归类,以便进行统计分析后上报领导。原始资料的整理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4.1核查原始资料,并对其进行补充、修改,及合理的删除。一是要分辨已经调查研究的个体情况是否在规定的调查范围内。被调查的人群,不仅要关系到某种危害疾病,且必须是在所在范围内工作的。

4.2整理总结表格完成以后,要依据调查分析的实际情况,把原始数据统计到整理表格中。在完成对原始资料的整理后,最后分析该资料。

5强化人员素质建设,提升分析質量是把卫生统计应用到监督工作的人员基础

4.卫生监督局 篇四

卫生监督工作小结

根据赣卫明电[2010] 69号、赣食安明电[2010] 2号文件要求,为确保洪灾期间及洪灾过后饮食饮水卫生安全,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确保洪灾期间及洪灾过后无大疫,我县结合实际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加强了监督检查。现就将防汛抗灾卫生监督情况小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所领导高度重视,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重点加强饮食饮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及传染病防治等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确保饮食饮水卫生安全,防止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二、周密部署,明确职责。

1、加强了对餐饮店、学校食堂等的卫生监督检查,严禁销售受淹食品或被污染食品,防止霉变食品、死禽畜、死鱼及腐败变质食品上餐桌。

2、重点督导制供水单位做好饮用水消毒,加强了对自来水厂末梢水质的监测、水质净化消毒工作和水源防护工作的监督检查。

3、加强了对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防控、医疗废物处理、院内感染等方面的监督指导,特别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肠道门诊工作的监督检查。

4、开展了饮食、饮水、公共场所卫生及传染病防控知识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群众洪灾及灾后自我防病能力。

三、严格检查,落实责任。集中力量,组成8名卫生监督员全方位监督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共检查餐饮单位(集体食堂)430家、医疗机构36家、集中制供水单位1家,限期改正餐饮单位(集体食堂)25家、医疗机构2家,发放各类卫生安全宣传单1000余份,集中提供卫生安全咨询服务4人次。目前,我县未发生洪灾引起的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事件。

兴国县卫生监督所

5.卫生监督局 篇五

为保障在校学生健康成长,依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的精神和省市学校卫生条线工作要求,结合我区原三区合并的实际情况,重点做好教学生活环境、学校饮用水、常见病和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卫生监督工作,现将本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计划安排如下。

一、预防性卫生监督

继续对辖区内各学校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选址、设计进行全面监督指导,提高项目竣工验收审查率。

二、学校教学环境、生活设施

重点加强学校教学环境、教学设施、学生校舍、生活设施、校园内公共场所等基本卫生条件的配备。对学校内可能影响学生健康的学校教室建筑、环境噪声、室内微小气候、采光、照明和黑板、课桌椅等教学环境及学生宿舍、学校厕所等生活设施卫生条件等开展监督检查,特别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集中的民办学校、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环境和生活设施方面的监管力度,确保在我区生活、学习的学生能有公平、良好的就学环境。

三、学校饮用水卫生

开展学校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查,摸清全区学校饮用水卫生现状,重点摸查学校是否存在自建设施供水、二次供水、分散式供水,对使用市政供水自制开水、分质供水和桶装饮用水供应学生饮水的学校进一步做好卫生指导工作,规范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四、传染病和常见病防控工作

督促各校设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认真落实重大疫情报告制度、疫苗接种证查验登记制度、晨检和因病缺课登记制度、定期健康体检等制度。

督促学校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档案,对健康检查中发现的常见病、多发病及时统计上报,并配合做好跟踪调查、分析工作,做到传染病、常见病预防为主、早发现、早治疗。

五、健康教育

协助区疾控中心对各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学生健康咨询活动,为校园健康宣传专栏提供资料等形式的多种合作,加强对学生健康知识的宣传,扩大学生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健康行为和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六、保健室、医务室

具有600名以上学生的学校应按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按需要设置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卫生站等机构,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学生医疗保健工作。学生人数不足600名的学校应设立保健室,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保健教师,开展学校卫生工作。

七、学校餐饮服务、二次供水、体育场馆等项目的监管按相关规定依法实施。

学校安全监督科负责本所卫生监督人员的学校卫生监督业务培训、全区各学校卫生管理人员的卫生知识和管理技能培训,并对其它各科在学校卫生监督方面进行业务指导。

6.卫生监督机构监督职责 篇六

按照《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规范要求》,对具有工商营业执照的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开展监督检查,重点检查:

1、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选址、布局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2、生产场所(包括清洗、消毒、包装)总面积是否小于200平方米;

3、消毒工艺流程是否按回收、去残渣、浸泡、机洗、消毒、包装、储存等设置;

4、生产用水是否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5、消毒后的餐饮具经检测是否符合《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的规定;

6、使用的消毒产品是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要求;

7、包装材料、包装标识、出厂检验、销售记录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7.如何做好动物卫生监督工作 篇七

国家既然已对动物防疫制定了法律法规, 那么我想我们的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就得紧紧围绕这部法律开展工作, 一切以法律为准则。

1 树立正确的理念

1.1 以人为本、以人为先的理念

我们无论从事何种工作, 何种活动, 人始终是整个事件中的主角。那么管好人, 用好人也就是整个活动的重中之重。人管好了、用好了, 工作也就有了一个好的开端。这里所说的以人为本、以人为先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 不仅仅是人才方面的。这个“人”指的是行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 是单位、经营者、个人的统称。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个人素质教育、业务工作范围内的教育、人文关怀教育、工作岗位人力资源配置等等。

1.2 服务为主、强制为辅的理念

我们应秉弃那种一说行政执法就是强制行为的观念, 逐步转变到以服务为主的理念上来。创建和谐社会要靠提升服务质量来保证, 要靠服务来实施, 服务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基础, 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是根本, 不能丢掉这根主线, 不能舍本逐末。强制行为只是一种工作手段但不是唯一。服务能拉近我们与百姓的关系, 能更好地做好监督管理。

1.3 和谐发展、和睦相处的理念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不是一对矛盾体, 也不是不可调和的产物。而是互相依存、相互依赖的共同体。讲究和谐不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更不是作老好人。而是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 更好地做好动物卫生监督行政执法工作。

1.4 要树立长期性、复杂性的观念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面对的是广大老百姓, 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 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是一个不断循序渐进、不断完善、不断随时代发展、复杂多变的工作, 是一项事业。因此要与时俱进, 要时时抓、日日管、年年防, 常抓不懈, 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2 要把握两条主线

法律是一把双刃剑, 既是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规范约束, 也是对行政管理人的规范约束, 要始终把住内、外两条线。

2.1 对内行政管理

2.1.1 增强行政执法者个人素质

要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 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工作人员。知法, 一是要加强学习, 以学习与本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主, 外延至政治、时事、经济乃至生活上的东西, 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法律法规的学习, 与工作相关的法律要熟记勤用;二是本系统以外的法律要多方了解, 比如《食品卫生法》、《出入境动植物检验检疫法》、《农业技术推广法》、《草原法》、《土地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等, 所有与我们有关的、能挂上边的都可以看, 因为很多法律都有相关联性, 在本法适用而在另一部法里不一定适用, 甚至禁止。比如有很多的法律条款中就有这样的规定:其它法律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如果不知道其它法律的规定, 一味地按照本法执行, 往往就会造成越权或越位执法, 就会造成败诉。懂法, 不仅要懂本系统法律, 而且还要知道法的基本知识, 比如什么是下位法, 什么是上位法, 下位法要服从上位法, 普通法服从特别法等等常识性的东西。守法, 就是遵纪守法, 依法行政。不作为就是失职, 乱作为就是赎职, 作为效率低就是职务浪费, 不称职。守法也包括守信用, 守信用是我们作人的优良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言必信, 行必果”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衡量一个人做事守信用的一个尺度。

2.1.2 严明纪律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特别是行政执法单位, 行政执法的自由度、伸缩空间非常大。如果没有一个缜密的、相互配套的规章制度来约束, 光靠一部法律约束是不可能做到的, 法律也不可能规定的那么详细, 法律约束的是普遍性的, 共同的东西。而每个单位都有不同的客观条件, 也需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一整套规章制度。单位工作人员按照规章制度工作也有套路、有章法可循。制定规章制度要以《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的法律、法规为基准, 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来制定。修改要及时、准确, 执行时要有力。

2.1.3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有激励才有工作积极性, 才能激发出创造性, 有激情。工作积极、有成绩就要褒奖, 工作拖拉就要受批评, 不能一视同仁。

2.2 对外行政管理相

2.2.1 加强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

对于行政管理相对人也要使他们知法、守法。如何做到知法、守法, 就是对他们要不断地加强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 让百姓心中总保持着法律这根弦不放松, 有一种动物防疫的法律意识。为什么《林业法》、《土地法》在老百姓的心中意识那么高, 就是不断宣传的结果。

2.2.2 因势利导变监管为自律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不断加强服务意识, 执法虽然是行政命令, 如果我们对行政管理相对人服务周到, 知寒问暖, 用一颗真心来服务他们, 他们也一定会用相同的方式来回报我们的, 使他们主动的自我约束, 达到一种自律效果, 这样就创造了一个和谐的执法环境, 我们不用行政强制手段就可以达到我们的目地, 何乐而不为。

2.2.3 行政强制

对于不服管理的, 就得采取行政强制手段, 绝不能手软, 以起到杀一警百的效果, 这是下策的下策。

8.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的探讨 篇八

一、公共场所种类和环境特征

(一)公共场所种类

1.住宿与交际场所

分别为宾馆、饭店、旅店、招待所、车马店、咖啡店、酒吧、茶座。

2.洗浴与美容场所

分别为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

3.文化娱乐场所

分别为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

4.体育与游乐场所

分别为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园。

5.文化交流场所

分别为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

6.购物场所

分别为商场(店)、书店。

7.就诊与交通场所

分别为候诊室、候车(船、机)室、公共交通工具(指飞机、轮船、火车客运车厢)。

(二)环境特征

人群密集,流动性大,易混杂各种污染源,造成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传播。经营单位多,分布广,基本条件相差较大。设备及物品供人群重复使用,易造成玷污。从业人员的卫生水平低,卫生制度不健全。建筑和布局不合理。

二、存在问题分析

1.对公共场所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各级领导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着“重食品卫生监督,轻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的现象。在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的今天,公众对食品卫生状况越发重视起来,卫生意识不断提高。一旦发生食源性疾患,影响面广,社会反响大。各级领导对食品卫生工作给予重视,在工作方针,指导思想,具体措施上向食品卫生工作倾斜。而公共场所卫生问题相对而言较为隐蔽,容易被人们忽视。社会公众对公共场所卫生状况不了解,对公共场所可能引起的卫生问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一些公共场所经营人员、从业人员既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又对卫生监督工作不理解、不配合,存在消极抵触情绪。由于领导、公众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不够重视,影响了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自身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的热情,工作中态度消极、得过且过。

2.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法规薄弱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过轻,违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大于受处罚后所受的损失,造成一些经营者漠视法律尊严,我行我素。随着社会法制的不断完善,对行政执法的要求越来越严重。卫生监督过程中,执法程序的严格、手续的繁琐、效果的轻微,使监督员产生畏难情绪,影响了监督员执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级地方行政部门陆续颁发了一些地方性法规、条例、办法等,基层卫生监督员往往不能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3.监督员数量少

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往往将公共卫生、学习卫生、劳动卫生合为一处,一些公共卫生监督员同时担负其它卫生的监督任务,分散了经历。

4.仪器设备老化陈旧

设备落伍,仪器陈旧,长期使用中,仪器磨损大,影响监测结果的精度和准确性,制约了监督监测工作的开展。

三、采取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重视

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坚持食品卫生、公共卫生一起抓。在制訂工作计划、工作任务、具体措施时严格要求,强化管理。

2.开展卫生宣传教育

卫生监督机构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等各种传播媒介宣传有关卫生法律、法规;走入社区,面向公众宣传卫生法规、卫生知识,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卫生意识。

3.强化卫生培训,提高卫生管理水平

组织经营人员、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定期对公共场所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督促各单位建立卫生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4.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加强日常卫生监督监测。对一些屡教不改的经营单位、人员予以行政处罚,树立法律的威信、维护法律尊严。

5.组织业务学习,提高监督员素质

定期举行业务培训,组织监督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对执法文书的书写,执法程序的规范进行统一培训,考核。开展专题讨论,对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在集体会议上探讨,共同研究,集思广益。定期将最新的法规、办法、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性意见反馈给监督员,督促监督员自我提高、自我学习、不断提高监督员的综合素质。

6.更新仪器设备

配备良好的监测仪器、检测设备。指导监督员正确使用仪器设备,严格仪器使用管理,注意平时的保养维修,提高仪器的使用寿命。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上一篇:有关美术教育论文下一篇:学习吴书记讲话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