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狼牙山五壮士》优秀教案(共11篇)
1.小学六年级语文《狼牙山五壮士》优秀教案 篇一
教学要求:
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军、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学习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法。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斩钉截铁”“坚强不屈”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学习有详有略的写法。
教学构想:
讲读课文从解题入手,通过向学生简介时代背景和敌我双方兵力的情况,通过读使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要求学生参照思考题2的提示,给课文分段。抓住三个重点段分析理解,并体会文章的详略安排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讲读一、二段。
学习过程:
一、引入课文,激发兴趣
谁听过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他们都叫什么名字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来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二、自读课文,初步理解本文的意思
1、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读懂?
3、画出你印象深刻的段落、句子
4、按下面的提纲给课文分段。(投影出示)(1)接受任务。(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3)把敌人引上绝路。(4)顶峰歼敌。(5)英勇跳崖
三、集体讨论交流
1、你读懂了什么?质疑问难
2、交流分段的情况
四、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1)朗读第一段,思考:你明白了什么?从哪里看出任务的艰巨性?(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第二段(1)说说五壮士的名字。(2)划出描写战争的场面的语句,读一读五壮士的动作、神态,从这些描写中,你明白了什么?(3)有感情地读一读
3、五位壮士到此就已经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要再入绝峰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段,思考,并划出来。
(1)读后回答,然后指名朗读。
(2)再入绝峰意味着什么?班长马宝玉是怎样做这个决定的?其他四位战士是怎样做的?划出重点词语:(斩钉截铁,热血沸腾。)
(3)这两个短语你是怎么理解的?说明什么?(说明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消灭敌人,毅然作出了英勇献身的决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4)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4、学习第四、五段,
(1)自己朗读,思考:向顶峰攀登的过程中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
(2)划出他们跳崖时的动作。从他们的动作你体会到了什么?(毫不犹豫,个人生死完全抛到了九霄云外。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令人叹服。)
(3)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的深刻含义。(五壮士是中国人民的代表,歌颂了五壮士在保卫祖国的伟大斗争中,英勇战斗,坚强不屈的崇高品质和英雄主义精神。)
五、总结全文.课文记叙了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同敌人血战到底、英勇跳崖的故事。歌颂了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祖国解放,民族解放壮烈献身的崇高精神。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本文
2、抄写生字、词语
3、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21 狼牙山五壮士
接受任务
坚贞不屈 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英勇顽强 引上绝路 气壮山河
顶峰歼敌
英勇跳崖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讲读课文,课后练习.归纳中心.学习写法。
学习过程:
一、复习。
指名读一.二段,说说这两段的主要内容。
二、读懂课文,讲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思考: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2、讨论:
(1)理解“悬崖绝壁”、“绝路”.
(2)五壮士已经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不走那条“可以追上部队”的路,而是不顾自己的危险,要把敌人引上绝路呢?
(3)“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沸腾”在这里比喻什么?战士们为什么热血沸腾?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讲读第四段。
1、指名分别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向顶峰攀登的过程中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
2、讨论:
(1)第四段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2)在狼牙山顶峰,五壮士是怎样杀敌的?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3)班长马宝玉为什么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
(4)“石头像雹子一样”说明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讲读第五段。
1、指名读第五段。思考:五壮士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
2、讨论:
(1)“屹立”是什么意思?“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一句,突出了他们的什么形象?
(2)“眺望”和“望望”两句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3)“纵身”是什么意思?从他们跳崖时的这两个动作及“昂首挺胸”的神态中我们看到什么?五壮士壮烈豪迈的口号声表明了什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赞扬了什么?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心思想。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中心思想。
五、引导体会课文的详略。
1、思考问题:课文哪几段写得比较详细,哪几段写得比较简略,为什么这样写?
2、小组讨论。第二、四、五段写得详细,抓住五壮士的动作、神态、语言,做了具体的描写,突出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预习22课。
板书设计:
21 狼牙山五壮士
详写
二、诱敌上山 (抓住人物动作神态)
四、顶峰歼敌。(子弹打完打石头拉最后一颗手榴弹)
五、英勇跳崖。 屹立、纵身、口号 (详)
2.小学六年级语文《狼牙山五壮士》优秀教案 篇二
《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老课文又是情感型课文。教此类课文,既忌在故事情节上打转,空泛地进行思想教育,情感熏陶,又忌脱离课文情感线,搞分割式的“语言训练”,肢解课文。老课文如何有新意,如何上出浓浓的语文味呢?
一、咬文嚼字,嚼出语文味
语文教学应当提倡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咬文嚼字,从而使学生的语感伸向言语形式的各个“角落”,真正品出它的味来。
这告诉了我们语文课堂的本质:沉入文本,深入咀嚼语言文字,嚼出语文味来。如:对“五战士———五壮士”这个称呼的改变的研读,使学生明白五个战士把敌人引上绝路,做出死的抉择,这才是英雄本色。
二、抓重点词句,品出语文味
抓住关键词语讲解课文内容,不仅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本意,还要理解在课文中表达的意思和蕴含的情感,用文中的情感诱发学生读的欲望,这样读的质量就有保证了。
如:教学第三部分时紧抓“斩钉截铁”和“热血沸腾”这两个词,第四部分抓“抢、夺、插、举”几个朴实无华的词让学生体会班长的机智勇敢,还引导学生推敲作者用“砸”之巧妙,同时通过改句“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与原句比较、评析,引导学生体会语言间的细微差别,从而揭示词语运用的规律,这是最有效的词语训练。
三、琅琅书声,读出语文味
情感型课文的教学,应将“读”进行到底,以读促悟,以悟促读,读悟相融,促成情感熏陶和能力发展和谐共振。
我们可以通过重点语句指导读、体会读,再现五壮士的英雄本色和壮士情怀。如:“为了不让……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和“同志们,用石头砸”“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向敌人头上砸去。”在学生小组中采用个别读、评读、师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来不断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资料补充,增添语文味
单元主题是“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狼牙山五壮士》承载的是对近代史中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的回顾。本单元教学的人文目标是要求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但今天的学生距离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非常遥远,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那段气壮山河的历史,从而深刻体验到中华儿女的矢志不渝的爱国热情。
课前先让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适时地展示出来,通过列举日寇的滔天罪行,引起学生的愤慨。讲解课文时把“决心”“仇恨”两个词放在具体事实中理解,从抽象到具体,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之动心,再以“情”促读,可谓水到渠成。
五、言语训练,凸显语文味
很多老师在教学本课时,往往在教学第四部分“石头像……带着……带着……”这个地方时就会进行仿写,而我觉得可以把这一环节挪到“跳崖”部分来进行仿写。因为“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不好理解,如果这时来提供书中出现的句式:“石头像……带着……带着……”让学生通过从课文中找依据“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______,带着_____,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试写一句话。这一设计,就能起到多重效果:从课文中寻找依据来写,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通过对五壮士心情的描写,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句式练笔,达到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训练。
如果再引导学生:想到南京大屠杀,他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想到人体试验,班长马宝玉他……自然朗读课文的效果就会更好。
在课堂即将结束时,通过站起来齐声诵读形式,进一步表达自己对五壮士深深的敬意和缅怀,再次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顶峰。
最后,用比较煽情的话语引导学生读课题。如:同学们,这才是英雄本色,这才是壮士情怀———“狼牙山五壮士”;他们像一座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的丰碑———“狼牙山五壮士”;历史不会忘记他们———“狼牙山五壮士”。
这样,我们在教学中将情感激发的基础建构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品读中,建构在语文能力的培养和积淀中。让学生从“词语的理解、句子的对比、句子的仿写、情感的朗读”多种角度来关注语文教学的特点,就一定能让老课文的教学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
摘要:语文味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和谐统一,语文教学就是语文味的教学。那么老课文如何上出语文味呢?一、咬文嚼字,嚼出语文味;二、抓重点词句,品出语文味;三、琅琅书声,读出语文味;四、资料补充,增添语文味;五、言语训练,凸显语文味。
3.小学六年级语文《狼牙山五壮士》优秀教案 篇三
教学目的:
1、读准“掷、陀、雹”的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斩钉截铁”、“气壮山河”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第二、三、五部分的主要内容。
3、学会把一个场景中几个人物的动作、神态说具体。
4、联系课文内容,抓住人物表现,理解课文最后一节的含义。体会五壮士痛击日寇,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学习他们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和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教学重点:
1、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教学难点:
本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在理解五壮士跳崖的举动上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就义时的电影片段。
同学们,刚刚你们看到的,就是《狼牙山五壮士》的电影片段。
PPT显示五壮士掩护部队撤退的背景:1941年,日本军队对华北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包围了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及2000名当地群众,军区命令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担任掩护军区和群众转移的任务。
那么,为了保护战友和乡亲们安全转移,六班的几个展示同敌人展开了怎样的英勇搏斗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狼牙山五壮士》。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课题:13.狼牙山五壮士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让学生自己快速读课文,回忆文章主要内容。(教师提示:快速默读就是一行一行地读,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用眼睛扫视,边读边想。)
2、在PPT上显示生字表中的生词,让学生开火车读生词。读完之后,随机让几个学生站起来解释词语的意思。
斩钉截铁:比喻处事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气壮山河:形容气魄像高山那样雄伟、豪迈。
4、通过先前的预习以及刚才对课文的快速阅读,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板书小结:
第一部分(1)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第三部分(3)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4—6)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7—10)壮烈跳崖
(三)、揭示课题,提出疑问。
1、刚刚老师黑板上书写的五个段落,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篇文章的题目,想一下,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在PPT上向学生显示壮士的含义:意气豪迈,勇敢,不怕牺牲。
那么,为什么文章将这五个战士称为壮士呢?壮士这一次表现在这五个段落的哪些方面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一起研究一下这篇课文吧。
(四)、根据疑问,深层解析课文
1、第一段
此段交代了五位壮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任务的。在讲解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集中兵力,大举进犯”看出敌我力量悬殊,而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接受了重任,决心拖住敌人重兵,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这充分显示了五壮士的豪壮之气。(此段略讲)
2、第二段
这一段,五位战士的“壮”又体现在哪里?
(1)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战士宋学义掷一颗手榴弹就把胳膊轮一圈儿,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德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2)读到这些句子,同学们可以看出,通过五位战士在完成掩护任务时的动作、神态,可以体会出五壮士的豪迈,英勇以及对敌人的仇恨。此段以读带讲。可采取小组读、师生互读。让学生体会到五位战士勇敢机智、奋勇杀敌,这就是壮。
3、第三段(1)PPT填空:
五位壮士胜利的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走这条路可以(),可是敌人跟在身后,容易();另一条路通向()。走哪条路呢?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2)填完后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3)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引上绝路”。
(4)引导学生通过五壮士对道路的选择,体会五壮士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在生与死面前,五位战士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了无位壮士不怕死的英雄气概。这一点,也体现了五位战士的“壮”。
5、第四段
(1)五位壮士终于将敌人引上了四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这时,子弹已经打完了,只剩下战士胡福才手里的一棵手榴弹了!就在他想拧开手榴弹,将它狠狠砸向敌人的时候,班长是怎样做的?(请学生回答)
(2)他刚要拧开盖子,班长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同志们!用石头砸!”
由问题入手,“为什么用石头砸?”(小组讨论)
让小组派代表来回答,让学生体会到五壮士不顾激战数小时的劳累,不顾累累伤痕的剧痛,只剩最后一颗手榴弹和身处绝境,无路可退的情况下,想的仍是尽可能地歼灭敌人,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壮举。(3)指导朗读
“同志们,用石头砸!”个别读——学生评读——示范读——齐读。(4)比较两个句子:
①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②顿时,石头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让学生小组讨论,比较这两个句子哪个好,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比喻句较好。因为把石头比作密密麻麻的雹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敌人被打得落花流水的惨状,也进一步反映出了五壮士的英勇,对敌人的仇恨,显示出了“壮”。
指导朗读两个“带着”。自由读——个别读——学生评。两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砸”前稍做停顿,“砸”读重音。
6、第五段
(1)过度:为了拖住并吸引日伪军,马宝玉带领葛振林、宋学义等5名战士边打边向棋盘陀方向撤退,把日伪军引向悬崖绝路。子弹打光了,他们只好举起石块向日伪军砸去。日伪军发现他们已经没有子弹了,蜂拥向山顶冲来,并叫着“捉活的,捉活的!”这时„„
开始讲解第6-9小节。此段仍由提问入手,他们为什么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为什么班长要把枪砸碎了?
为什么班长走向悬崖,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纵身跳入深谷?
为什么说“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呢?(给每一小组分配一个任务,让他们讨论,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2)模仿“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写话
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带着(),昂首挺胸,相继跳崖。有感情地读一读你填写的句子。
(五)、总结
1、这篇课文表现了五壮士的什么精神?通过分析题目,通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概括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2、总结语: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六)、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板书设计
13.狼牙山五壮士
接受任务,拖住敌人
诱敌进山,痛击敌人
深入绝峰,浴血奋战
英勇跳崖,壮烈牺牲
4.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案优秀 篇四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英勇战斗,坚贞不屈,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运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进行写作训练。
4、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小组交流、朗读体会法,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英勇杀敌,为了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倒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狼牙山五壮士》这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吗?这个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感悟英雄的壮举。
二、 简介时代背景
为了更好地让我们了解这个故事是怎样发生的,请同学们根据课前预习及搜集资料,谈谈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三、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脉络
1、 学生自由读文 ,读准字音、生词
2、 在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
3、 细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理清课文脉络,交流(指名说)第一段(1)讲七连六班接受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的任务。第二段(2)讲五壮士诱敌上山,痛歼敌人。第三段(3)讲五壮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段(4—5)讲五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歼敌。第五段(6—9)讲五壮士英勇壮烈的跳下悬崖绝壁。
4、 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急需的?全班交流 ( 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把握作者的叙述思路)
5、 质疑:五壮士指的是哪儿五位?在文中找出答案并划出来
6、 熟读课文
7、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细细体会把感想臂注在一边。
8、 交流感受 教师点拨
9、 学生质疑:你们发现哪儿些不明白的问题?
汇总疑难问题:1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为什么王三面是悬崖的棋盘坨转移?
2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寇的?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3五壮士最后为什么跳下悬崖?
10、 深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质疑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质疑问题
3你对五壮士怀有一种怎样的情感?(很敬佩)
4就让我们带着对五壮士的敬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吧!
四、 回顾全文,读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句子。
五、 布置作业:
1编读边思考质疑提出的问题
2把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 检查作业:
谁来给大家把上节课学的故事讲一讲
二、 分段知名有感情地读课文 想想课文的叙述顺序 填空
出示小黑板:接受任务—→( )—→( )—→( )—→跳下悬崖
提问:这五部分中哪一部分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谁来读读、说一说感受?(指名读3、4位学生)
11、 三、出示中心问题: 思考:为什么要把五位战士成为“壮士”呢?联系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不怕牺牲,英雄善战,以智取胜,具有崇高的品质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抓重点语句说说又有那些英勇豪迈的表现和壮烈的举动呢?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你有什么感受?
要求:
1. 小组进行讨论.从文中抓重点词句分析理解?
2. 了解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程度,随时点拨
四.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一)、五位战士是怎样完成任务的?
1.画出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指名说,教师给予肯定)
2.学生自由读一读
3. 谁想象着模仿五壮士作战时的动作、神态。读一读
4、从五壮士的神态、动作上你感到了什么? (他们英勇杀敌,一心想拖住敌人,消灭敌人,对敌人的仇恨是一样的.)
5、描写人物要描写语言、心情、动作、神态
出示小黑板:班长马宝玉(沉着指挥战斗) 神态
副班长曹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 心情
战士宋子义(把胳膊轮一个圈) 动作
胡的林德林和胡福财(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 表情
6、 让我们带着对敌人的满腔愤怒读这一段吧!
过渡:五壮士完成了掩护任务后,他们做出了怎样的决定?
(二)、五壮士不顾自己的危险往三面都是悬崖的棋盘陀转移?为什么要这样做?说明什么? (说明五壮士有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和圆满完成任务的自觉性主动性.表现了他们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1. 指名读第三段
班长是怎么说的?请学生从文中找出重点词句.(指名说)
“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他们这样做说明了什么?(五壮士为保护人民,歼灭敌人坚定不移的决心和勇于牺牲的品质)
假如去掉这个词读一读有什么不同?(语气消弱、不肯定)
2.战士们又怎样呢? (热血沸腾、紧跟) 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话.注意重点词的语气?
2. 你有什么感受?(五位战士不愧被称为五壮士,他们一心想的是祖国和人民,视人民生命高于一切,勇敢、敬佩)
3. 怀着对五壮士的敬畏之情朗读这一段.
(三)过渡:把敌人引上顶峰后,他们是怎样歼灭敌人的?
1.默读第四段 并想象画面
2抓重点词句 你想读哪儿你就读哪儿?(指名说)
3提问:哪儿个字更能表现出五壮士消灭敌人的满腔仇恨?(砸)
哪儿句话更能体现五壮士顶峰杀敌的英雄气概?(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向敌人头上砸去) 谁想读一读这句话。
4、找出生动描写敌人可耻下场的词(坠落山间 粉身碎骨 叽里呱啦 纷纷滚落深谷) 这就是侵略者应有的下场。
5、让我们带着壮士的英勇气概读一读这段。
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最后英勇跳崖,这是多么悲壮的举动呀!(看插图)
(四)、五壮士在痛击敌人,枪弹禁绝之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
1、指名读第5段,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2、哪些语句更能表现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悲壮?(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稳固得利者。眺望:远望,对群众和部队安全综合转移,流露出喜悦。望望:近望,对敌人进犯失败,报以轻蔑的微笑。)(纵身、相继、跳、昂首挺胸、壮烈豪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并加以解释。
3、指名反复读,体会这些语句表达的情感。
4、想象五壮士的光辉形象和视死如归的气概,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5、谁来模仿着读一读壮烈豪迈的口号。(2—3名读)体会五壮士为人民勇于、乐于牺牲自我的精神。
6、学到这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出示小黑板
五壮士用自己的壮举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证明了中国人民是( )所以课文结尾说( )。
五、情感升华 联系实际
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战士,你会做出怎样选择,假如你选择了死亡,跳下悬崖后会是怎样的场面。(请想象写下来)
六、 总结全文:
本文围绕着“壮”字来写,通过记叙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勇猛歼敌,最后英勇跳下悬崖的故事。表现了他们英勇顽强,为祖国人民勇于献身的英雄气概。学习五壮士有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和圆满完成任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顽强作战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本文在写作手法上有详有略,(二、四、五)部分祥写,突出五壮士英勇杀敌,体现了五壮士崇高品质和英勇气概,其他有联系的部分概括、简略,这是本课讲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写作手法。
七、 作业
1、看一些英雄故事书。
5.小学六年级语文《狼牙山五壮士》优秀教案 篇五
一、了解时代背景,让学生走近文本。
这篇课文所写的事件是战争年代时期发生的事,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好课文,搜集有关狼牙山五壮士和抗日战争的材料来加深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是:狼牙山在河北省易县境内,距保定西北约50千米,是晋察冀根据地的东部门户。1941年9月,日军集中7万人对晋察冀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因主力调出掩护军区领导机关,这里只留第l军分区第l团第7连担任防御。9月25日晨,日军约2000人开始向狼牙山进攻,第1团团长给7连的任务是坚守到中午12点,然后撤出战斗,向主力靠拢。7连隐蔽在山腰,待敌人接近时突然开火。让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从而去感受五战士情感。因此,课前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走近文本。让学生在课前有了较充分的准备。
二、注重朗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情感
语文教学提倡在阅读中体验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关键词句的把握。通过让学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从而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程度,使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完班长领战士们走上绝路这一部分时,怎样让学生读出班长的果断和坚定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首先让学生抓住这部分中的重点词语去谈自己的体会,然后再进行朗读,学生很快地就找到了感觉,读出了班长的斩钉截铁、坚决果断。在后来的几个自然段中,学生学会了抓关键词进行领会,然后进行朗读,学生的语感在自然而然当中就训练出来了。
不足之处:
6.小学六年级语文《狼牙山五壮士》优秀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学习五壮士保卫祖国,抗击日寇的战斗中表现出来的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不怕牺牲的高贵品质。
2.学习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有详细有简略的写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2.学习有详细有略的写法。
教学准备:
课前阅读抗日英雄故事等有关书籍,或组织学生观看《狼牙山五壮士》电影。有条件的可让学生上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
3、概括各部分内容(小标题)。(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4、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在初读的基础上,画出使自己受感动的句子,然后反复地诵读语句,努力读出感情,并说出自己受感动的原因,还要加以适当的评点,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第二课时
1、听写词语。
2、交流画出使自己受感动的句子。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判断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这里,没有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他们的内心状态(“热血沸腾”)和动作(“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
(2)“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
力。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中华民族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朗读时,要体现出五壮士的战斗豪情。)
3、阅读第三自然段,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完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准备转移,有两条路可选,决定走第二条路,把敌人引上绝路)。读后交流这样读书的体会,谈谈自己是怎样提高阅读速度的。
4、在搜集描写英雄人物成语的基础上,看课文插图,描述五壮士的动作、神态,并用上积累的成语。
5、回答“思考·练习”4时,可以先找出课文描写两次胜利完成任务的部分,然后加以比较,明确第二次是重点。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五位壮士虽然第一次已经完成了任务,但是他们如果当时就去追赶部队,敌人有可能尾随而来,使群众和主力部队重新陷入危险境地。为了更好地保证群众的安全,他们决心把敌人引上绝路,并做好了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思想准备。这样写可以表现出五位壮士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7.小学六年级语文《狼牙山五壮士》优秀教案 篇七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面试考试时间为20—30分钟。
[小学语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品读文章关键词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难点】
体会五壮士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导入部分,让同学们各自回忆自己所接触过的爱国英雄的故事,选代表上台发言,这样从同类别的故事中比较容易导引到本课主题上来,同时可以锻炼学生们的表达能力。(板书标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读)(一两个即可)2.学生朗读课文思考: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明确:第一部分(1自然段):接受任务;第二部分(2自然段):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第三部分(3自然段)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4—6自然段)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7—10自然段)壮烈跳崖(三)抓住重点,理解道理
1.同学自由朗读,划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并互相交流这些句子为什么使人感动。
2.老师引导同学解读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①“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这句话好在哪里? 明确:这句话中的几个词语都运用的非常生动,比如“斩钉截铁”和动词“走”,掷地有声,表现出班长铁一般坚定的态度和果断的决定,间接体现出五壮士昂扬的斗志和对人民的爱,这种牺牲精神可谓呼之欲出、跃然纸上;而这里也没有描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了他们和班长一致的动作和心理状态,说明他们都和班长一样,时刻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3.“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有的同学说这句话写得非常生动形象,你能谈谈好在哪里吗?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石头比作雹子,生动形象地体现出石头的有力、迅猛,同时这两句话也饱含着五壮士杀敌的英勇决心和血战到底的气概,(四)拓展延伸,理解难点
如果此刻五壮士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和他们说些什么? 提示: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五)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可根据时间进行删减)读完本课对你有什么启发? 明确:我们要像五壮士学习,学习他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维护祖国的利益,以后做国家的栋梁,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
(六)课后作业
课下阅读其他描写爱国英雄的文学作品,下节课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分享。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激情,因此在课程主体部分应该安排学生多读课文,尤其是在梳理完文章结构,赏析了重点词句之后,这时再朗读课文,学生的感情已经不一样了,正好趁热打铁,把对英雄的崇敬之情诉诸言表。
8.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篇八
李楠楠
课前齐背 《易水歌》
T:易水在狼牙山畔,相传易水歌是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刺秦之前,荆轲与朋友高渐离的离别唱和之作,于是人们常说“易水千古悲壮士”。
1941年,就在这易水之畔,狼牙山巅,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只有五个人,让我们大声喊出他们的名字。T:他们被称为狼牙山五壮士。(板书)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感受他们的伟大。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知道了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具体是怎么样的呢?
(生说)
T:当你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你的心里都出现了哪些词语?
师:多么感天动地的故事!同学们,想到这五壮士光辉的身影,你的头脑中会浮现出哪些词语?
生:惊心动魄,顶天立地,气壮山河„„
师:本课中多处运用了一些四字的词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昂首挺胸
横七竖八
叽里呱啦
坚强不屈
斩钉截铁
壮烈豪迈
粉身碎骨
滚落山谷
坠入山涧
气壮山河
师:读得很熟练,看看能不能分成两组?并说一说理由。生:“昂首挺胸、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气壮山河、斩钉截铁”为一组。这一组是描写五壮士的,读起来有气势。其余的为一组,是描写日寇的。
师:像这样带有赞颂性质的词语,我们称之为褒义词。
描写敌人的惨状,狼狈的样子,是贬义词。
师:褒义词是描写我们的,描写敌人的用的是贬义词。一褒一贬,爱憎分明啊!
二、逐层深入,言意共生
师:读着这样两组词语,我们仿佛看到了五壮士与敌人交战的场面,这样的场面课文中有几处?
生:两处。第一处第2自然段;第二处4、5自然段。
师:仔细地读一读这两处描写,有什么不同呢?看谁最会发现!生:第2节中,我发现每个人都写到了,他们都对敌人充满了仇恨。
师:这一段我们知道了五位壮士他们的身份或者年龄,作者在这里把五位壮士一一为我们做了介绍。
生:第二处交战的场面主要写了马宝玉如何与日寇战斗的,我觉得更写出了战士们的顽强。
师:第一处场面是从“面”上来介绍,第二处只抓住了一个人具体来写,或者说聚焦在一个人物的身上具体的描写就叫“点”。一篇文章,两处场面,有点有面。还有什么发现?
生:前面的段落中说是五位“战士”,从第4节后就是五位“壮士”了。师:了不起的发现!“战士”与“壮士”有区别吗? 生:战士,就是普通的战士。壮士,好像比战士更加勇猛。师:你感觉到英勇的程度不同,很准确的判断!我们看看词典上“壮士”的含义:
出示:
壮士,词典中的解释有:①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②体健力大者。③指武士装束的人。
生:“壮士”在这里是“意气豪迈而勇敢的人。” 师:为什么从战士就变成壮士了呢? 生回答
师:从哪一段发现的呢?读一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其中的标点。出示:
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
师:三面都是悬崖,那我想请问同学:还有一面是什么?
生:还有一面是敌人
师:等于说四面都是?——(生:绝路!)把敌人引上了绝路就是把自己引上了绝路。所以说这是一次怎样的选择?
生:这是一次生与死的选择!师:两条路,该怎么做,战士们心里明白吗?从哪里能感受到? 生:明白!从“斩钉截铁”“热血沸腾”“紧跟”,他们没有一点犹豫,心中牢记着自己的任务,我感受到了战士们的豪迈。
师:对啊,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关系着三四万人的安危。他们毅然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来,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战士们在引敌上山时候的表现。想一想,应该怎么读?
(指名朗读。生动情朗读。)
师:好,这个“走”字大家关注后面的标点符号。是一个——(生:感叹号。)这句话,班长能不能这样说:“同志们,我们还是走吧。”行不行?
生:不行!
生:这样显得不够坚决。
师:简单的一个走字看出了班长的坚决。
老师来读写班长的语句,你们“紧跟着而上”。
(师生合作读,第一遍孩子们跟得慢了点。)
师:停,战士们绝对不会跟得那么慢,再跟一次。
(师再引读。)
师:把敌人引上绝路之后,他们在顶峰顽强地与敌人做斗争。接下来,让我们静下心,拿起笔,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的4、5自然段,哪些地方突出了“壮士”的勇猛豪迈呢?画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在关键的词句旁写一写你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静心阅读,思考,批注。
生:“他(马宝玉)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战士们没有了枪弹就用石头砸,把石头作为武器!石头像雹子一样,这句话写的好!壮士们非常英勇,非常顽强,与敌人拼到底!
师:石头大,冰雹小,这个比喻合适吗?
生:石头像冰雹一样,说明了数量多,速度快呀!这更写出了战士们的英勇啊!写出了他们对敌人的仇恨。
生:我从敌人“叽里呱啦的叫声”“纷纷滚落深谷”想象出五壮士的勇猛顽强。
师:你的发现有意思!是从敌人的惨状来发现的。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写这一段话,为什么翻来覆去地把五壮士和敌人对比着写?把写敌人的话全部去掉,行不行?
生1:我认为不行,因为写了敌人更能衬托出五位战士的决心。
生2:我也觉得不行,因为加了写敌人的句子更能证明敌人是杀人不吐骨头的,然后更能衬托出五壮士的勇气。
师:写敌人,是为了衬托出五壮士的英勇顽强。这种写法叫什么?
生:(齐)侧面描写!
师:是的,同学们,以后在读英雄的故事的时候,我们的眼睛一边要盯着英雄一边要盯着敌人。看看他们是怎么通过对比来突出英雄的形象的。一起来把写敌人的句子读一读。
(课件出示写敌人的句子,生齐读。)
生:我从”同志们,用石头砸!”看出的。
师:这句话是谁说的?想想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怀着怎么样的心情。
(坚决,仇恨,憎恨)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心情来读读这句话。
当他想到日本侵略者破坏了我们美好的家园,他大喊
当他想到日本侵略者让多少家庭支离破碎,他大喊
当他想到日本侵略者无情残害中国百姓,他大喊
师:这一句话带着多少中国老百姓的忿恨。
我又想问大家,如果《狼牙山五壮士》的四、五两段,直接改为“五位战士在顶峰英勇歼敌,战果辉煌”,你觉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这样不行,没有写出那五位壮士是怎样打败敌人的。
师:还有谁补充?
(生补充。)
师:把这部分具体写出来,是不是?这位同学很了不起!他的意思说:如果像老师这么一改,整个战斗仿佛很轻松,一下子就取得了胜利。是不是?所以写英雄的故事,要把英雄人物的言行作为重点来写,而敌方可以稍带几句,就可以了。这个写作策略,我们可以运用。
师生合作读
师:同学们,五位战士在顶峰英勇杀敌,可毕竟寡不敌众,毕竟势单力薄。很快地,他们弹已尽,路已绝。狼牙山上最壮烈的一幕,在棋盘陀顶峰展开。动地,(播放视频:电影中最后的跳崖片段)
同学们,此时一个个画面印在我们的脑海中,你有什么感受? 师:再读一读课文的最后四个自然段,品一品作者描写的哪些语句更让你震撼?
生:“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哪怕自己死了,也不留给敌人一点东西!
生:面对牺牲,“昂首挺胸”相继跳崖,非常豪迈!
生:最后时刻,战士们屹立山头,形象高大!他们没有因为自己即将牺牲难过,而是露出胜利的喜悦。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个画面呈现出来!
(生齐读。)
师:同学们,可能大家没有留意到一个词语。
(出示课件)
师:看张老师写“屹立”两个字!注意什么偏旁。
(师板书“屹立)
师:什么偏旁?
生:“山”字旁。
师:看到“山”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
生:我会产生雄壮而高大的联想。
师:顶天立地,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生:这个从“屹立”体会出,他们笔直地站在那里,就算是刮风下雨都不能将他们吹倒,就算是下雪,他们也跟大山一样不会去躲藏。
师:还是傲然挺立在高高的山上。山还会给你们怎样的联想?
生:我还会想到,他们像大山一样很雄壮地立在那里,好像什么都不能让他们动摇!
师:是的,山是沉稳的,山是雄壮的,山是巍峨的。用“屹立”来写五位壮士站在山顶上,五位壮士也仿佛屹立在我们的心中。
师:这是五个人的团队,在班长马宝玉的带领下,屹立在狼牙山顶峰。就是这个团队完成了艰难的掩护任务,就是这个团队完成了英勇杀敌的光荣任务。文章有一段话,集中地写到了五位壮士并肩战斗的画面,哪一段?
生:第二段。
(课件出示第二段)
师:来,让我们用深情朗读,一起重温他们当时战斗的画面。
(师生合作读。师叫出名字,生接下去读。)
师:这,就是他们并肩战斗时的浮雕。而此时此刻,狼牙山顶峰,屹立着的是这样五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师:让我们走近了细细地看。
(放大图片,课件依次出示五位壮士的名字。)
师:这是马宝玉,边上的这个是胡福才,后边的这个是胡德林,这个是宋学义,这个是葛振林。请同学仔仔细细地观察他们的站立姿势,他们的拳头,他们脸上的表情,他们的眼神,如果让你拿起笔来把其中的一位战士屹立的姿势展开来写几句话,你会怎么写呢?
(师给学生分组分角色写。播放轻轻的背景音乐,练笔5分钟。)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眼前,有这样一幅浮雕:五位战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部队主力和群众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三、文化浸染,积累延展
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在这易水之畔,狼牙山巅,五位壮士,五座丰碑,头顶蓝天,脚踩巨石。他们和狼牙山融为一体,永远地屹立在狼牙山上,永远屹立在中华大地上。这真是“易水千古悲壮士,狼山万世颂英雄!”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无数英雄儿女,在民族尊严与气节上,同样表达了这样的心声。读一读下面的诗句:
出示: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 吉鸿昌
9.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篇九
一、点题、破篇,引选材
在学生自学课文的基础上,一开始就紧抓“壮士”一词设计下列思考题:
1、“壮士”是什么意思?在本文中指谁?
2、为什么称五位战士为“壮士”?
3、课文选择了哪些事例来说明“壮士”的行为?
通过上述思考题的引读,让学生明白“壮士”是指勇敢豪壮的人。本文的“壮士”是指五战士。因为他们在掩护群众转移,狙击敌人的战斗中勇敢杀敌,在弹尽枪绝的情况下毅然跳下悬崖,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歌。为了说明“壮士”行为,课文选择了“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峰顶歼敌”、“英勇跳崖”等事例。这样点题引篇,学生很快就会弄清“壮士”的内涵,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二、破篇引段,分详略
在学生初步弄清了“壮士”的含义,了解课文内容后,再以“壮士”为重点,引导学生阅读最能表现五战士“壮士”行为的“诱敌上山”、“顶峰歼敌”和“英勇跳崖”三个重点段,教学中可用“哪些事例最能表现五战士的壮士行为”这一思考题把学生引向上述三段,然后再通过作者的详细描写,抓住重点词句和用挂图深刻理解五位战士的壮士行为。深化壮士的内涵和外延。使五位战士的高大形象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连段引路,归纳中心
通过上述环节,学生充分理解了“壮士”的含义,通过引读“接受任务”和“诱敌上山”两段,使学生深刻领会全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分段、概括中心。使学生获得对全文深刻而系统的理解,初步分清详略。
四、综合比较,引导写法
10.狼牙山五壮士教案(本站推荐) 篇十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通过对五位壮士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具体描写,表达其思想感情的表达方法。
3、懂得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1、领悟作者,通过对五位壮士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表达其思想感情的表达方法。
2、懂得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些什么?
2、生汇报:(1)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2)课文可以分为五部分,各部分的小标题是: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3)我们知道了,作者抓住五壮士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具体描写,体现了他们痛恨敌人,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4)学习方法:A读,画出描写五位壮士的语句。B标,抓住关键词语标体会。C读,带着感受有感情的朗读。
二、品读——顶峰歼敌
1、运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
师:那我们这节课继续运用上节课的ABC学习方法学习第4、5自然段。请大家运用ABC学习方法,开始自己学习。2汇报:
(1)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战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生:马宝玉都已经负伤了,他还能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体会到他多么的狠日寇。师:你是通过“举起”这个词体会到的。这是对马宝玉的什么描写? 生:动作。
师:还有哪些动作描写,画出了。生:我画了“抢”“夺”“插”“举”,从这一系列的动词中我可以体会到马宝玉很聪明。机智,知道没有武器了,就要保留武器,用在关键时刻。师:除了动作描写,作者还用了什么描写? 生:语言描写。“同志们!用石头砸!”
师:关注一下标点符号,用了两个感叹号,从这两个感叹号,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说明他说这句话时,语气很强烈,体会到他很狠日寇。生:我还体会到了他们一定要完成任务的决心。
师:应该怎么读呢? 生自己练习朗读。指名读。师指导: 师:“抢”“夺”“插”“举”“喊”这一系列的动作,都是在瞬间完成的,应该怎么读? 师:一个砸字,更是体现了他们一定要完成任务的决心。怎么读? 师:你的这一砸,还不足以咋死一个小鬼子,力量再大点!
师:砸的好,砸的他们叽里呱啦的嚎叫,砸的他们纷纷滚落深谷。大家一起读。
小结:作者就是抓住五壮士的动作、语言将五壮士用石头砸鬼子的场景描写具体的。从他们的动作语言描写中,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他们对日寇的憎恨。师:在这一段中,还有哪些字眼让你感到震撼?
生: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战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师:“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战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给这个句子进行缩句。
生: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
师:作者为什么不这样直接去写,而是要写这么复杂?
生:因为,像雹子一样,说明他们咋的时候用的力气很大,石头一个接一个的往下滚。师:很密集,速度快,很用力。
师:雹子,见过吗?什么样子?下的时候,速度怎么样? 生:很快。
师:应该怎么读? 生读。师:带着五位战士的决心,决心指的是什么决心?(完成任务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中国人民的什么仇恨?
生:根据自己的了解来自由述说。师插入资料:日本领略军为了扑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对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扫荡。仅1943年对晋察冀边去北县区进行的三个月“秋季大扫荡”中,就残杀百姓6674人,烧毁房屋54779间,抢掠粮食2934万斤,抢夺耕畜19300头„„ 师:你有什么感受? 生:他们太可恶了。生:他们太可恨了。生:他们太残忍了。
师:把你的体会送进句子中去。齐读句子“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战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2)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从“用尽全身气力”我体会到马宝玉对日寇的憎恨。
三、品读——跳下悬崖
1、师:五位壮士弹尽粮绝,连石头都砸完了,他们不仅把敌人引上了绝路,同时也把自己引上了绝路。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跳下悬崖。让我们将思绪移回到七十二年前的那个秋天,拉回到那高耸入云的狼牙山顶峰,一起去见证五位壮士的壮举!请齐读最后一部分。
2、生齐读最后一部分。
3、师:五位壮士相继跳下悬崖,他们是带着怎样的情感跳下悬崖的呢?请默读最后一部分,结合这个填空来思考问题。4汇报。
(1)带着胜利的喜悦跳下悬崖的。师:你从哪里看出来得? 生:“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师:在这里有两个表示看的词语,画出来。(眺望
望望)师:为什么第一个用“眺望”,第二个用“望望”?
生:眺望,说明群众和部队主力已经走得很远很远了。望望,说明敌人就在狼牙山脚下。师:这两个词语告诉我们了什么?
生:群众和部队已经安全了,不会受到威胁了。师: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激动。生:轻松。
师:把你的理解送进朗读中去。生读。
(2)带着“对敌人的仇恨”跳下悬崖。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师:还从哪儿可以看出? 生:“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抢咋碎了。” 师:为什么要“咋”? 生:从日本人手里夺来的。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生:不能够把枪留下来,让他们拿上去杀害中国人。师:这又体现了什么? 生:对中国人民的热爱。(3)带着“对党的热爱”。师: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中国共产党万岁。
5、串读。
师: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他们带着对敌人的仇恨,跳下悬崖,狼牙山上,想起了壮烈豪迈的口号声——生接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师:他们带着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跳下悬崖,狼牙山上,想起了坚强不屈的口号声——生接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师:他们带着对胜利的喜悦,跳下悬崖,狼牙山上,想起了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口号声——生接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6、回归课题。
师:我们永远会记住——(生读)狼牙山五壮士;
你们永远会活在我们心中——(生读)狼牙山五壮士;
我们敬佩你们——(生读)狼牙山五壮士。
四、总结写法
1、师:同学们,你们现在知道了吗?为什么作者在前面用战士,后面用壮士? 生:因为他们做了了不起的事。
2、师:课文前后描写了完成两次任务,哪一次是详写?
生:第二次。
师:作者为什么这样来写?
生:因为第二次任务的完成,可以体现出狼牙山五壮士热爱祖国,痛恨敌人,誓死完成任务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3、小结:我们作文时也要注意,能够突出体现思想感情的部分,要详细描写。这样才能够突出重点。
五、拓展结束
11.小学六年级语文《狼牙山五壮士》优秀教案 篇十一
这个故事主要写的是五位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转移,最后以身殉国,谱写了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的乐章。
五位壮士在顺利的完成了掩护任务的时候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三面都是悬崖绝壁的棋盘坨,一条是连队主力转移的路。五位壮士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选择了绝路,可见战士们是多么的勇敢、多么的英勇啊!他们的这种英勇无畏,宁死也要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的精神让我感动。
五位壮士在跳崖的时候,高喊着:“打到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声音喊出了亿万人民的肺腑声,五位壮士是多么的伟大啊!他们英勇无畏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每当想起狼牙山五壮士的时候,我真的好惭愧,我在学习中,一有难题我就退缩了,甚至放弃,可我的困难和狼牙山五壮士的困难比起来,真是微不足道。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将来也成为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才,让祖国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小学六年级语文《狼牙山五壮士》优秀教案】推荐阅读:
《狼牙山五壮士》读书笔记500字小学生11-11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欣赏09-20
小学六年级语文《穷人》教案设计09-21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07-30
小学六年级语文《长城赞》精选教案09-14
小学五年级语文《读书再读书》教案09-02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梅花魂教案10-27
小学六年级语文《夜莺的歌声》优选教案06-30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