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练习与答案

2024-09-13

《最苦与最乐》练习与答案(共9篇)

1.《最苦与最乐》说课稿 篇一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最苦与最乐》。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呈现出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选自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本文是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梁先生对人生的思考,对责任的精辟认识。本单元是议论文,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要素和特点。八年级学生初次在课本上接触到议论文的体裁,大部分学生都只在平时的阅读中粗略了解过,对于它的的写作特点并未真正了解;要引导学生通过本文学会思考,做出判断,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知识,学会读写议论文;感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也将为下来学习本单元的其它课文“开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学情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掌握生字契约、悲天悯人。掌握句子“君子有终生之忧”,“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能力目标: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特点。

3、情感目标:体味语言中蕴涵的人生价值责任的思考。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

四、教法和学法分析

1、教法说明

话说:教有常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学情、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选择启发诱导法、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在寻求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过程中,逐步深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2、学法说明

在制订教法的依据上,考虑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知识、能力水平的不平衡性。我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灵活采用诵读品味、讨论探究、圈点勾画、活动迁移等方法,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中,获得个性化阅读的体验,通过诵读和理解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细节、品味语言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苦。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刚才,我们谈了大家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也说了他的看法,他就是梁启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对“最苦”与“最乐”的看法。听他说说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2、初读课文

同学们自主阅读然后试着填写以下空格()是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而不能()。

3、精读课文

a.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b.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c. 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d. 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e.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答疑)

明确:

第1题: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第2题: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

第3题: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

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第4题: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

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第5题: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

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

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4、再读课文

这是一篇具有重大的人生意义的文章,我们除了要将它作为一篇语文课文进行学习,更应该学习他想要传达出来的内涵。现在请同学们思考在读完全文后,你觉得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对家庭、社会、国家应负有怎样的责任?

5、作业布置

以《我的责任》为题,作为一个学生该承担的责任,不少于600字

2.最苦与最乐教案 篇二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苦乐观是一种人生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乐观。那么学者、思想家梁启超在本文中是怎样论述自己的苦乐观的?(板书课题、作者)

作者没有一般的谈苦与乐,而是把论题集中在“最苦与最乐”上。(在“最”字上加点)

二、快速阅读,整体理解

1、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是怎样得出答案的?(从第1、2段中找答案)

2、人生什么事最乐?作者是怎样引名言来论述的?(从第3段中找答案)

3、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从第14、15段中找答案)

提示:

1、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提出了关于人生痛苦的许多的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2、责任尽了,算是人生第一乐事。作者引用古语、俗语、孔子的话,从解除心理负担,体会有活力的人间趣味这个侧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3、应该像君子那样,“把这种.种责任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

三、精段研读,品位语言

研读第四段,明确如下要点:

1、“然则”--过渡衔接词语。(联系前一段的“翻过来看”,理解衔接严密的特点。)

2、“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设问句、句中引用名言。(联系1、3段开头的设问体味大处着笔、语言凝重的特点;孟子的话“终身之忧”与前面“苦后是乐”说法似乎不一致,要正确理解。)

3、“曾子还说哩”--叙述语句,带上语气助词“哩”。(联系其他处的语气助词品位凝重中的轻灵。)

4、“那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对偶句。(从内容角度体味凝重;从词句的容量角度体味简练)

5、“苦中真乐”--苦乐观。(与“苦乐循环”、与“尽责任”联系起来看)

四、联系生活,思考讨论

1、联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自己感受,谈谈你对文中“苦乐循环”一句话的理解。

2、“知足常乐”的说法与本文中讲的苦乐观是否一致?为什么?

3、你所希望的的快乐是什么?你认为如何实现?

(要求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各抒己见)

五、课后研习,整理心得

1、搜集整理与第3、4段中的名言警句意思相近的格言、俗语、名句,注明出处;试试用来证明作者的苦乐观。

2、写一篇心得体会。

【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最苦最乐

贫?失意?老、死?知足、安分、达观(不苦)现象

欠钱没还如释重负

负恩惠未报尽心安理得

责得罪人没赔礼责吃苦--真乐

任该做没做任(苦乐循环)本质

3.最苦与最乐作文 篇三

在暑假中,训练的队伍里,有的人认为这小小的训练没有什么,有的人认为这训练会不会很辛苦。因为大家是运动会中选出来的,成绩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该来的总会是来的,要挡的还是挡不住,老师告诉我们。因为我们的成绩是比较好的,所以选择我们这部分的人来代替学校参加县级运动会,不仅我们参赛,还有其他的学校参加如:金寨、棕溪……的初中、小学的学校。训练半个月是为了让我们的成绩上升,拿个好名次。

记得那天早晨,我们到操场,教练让我们先跑5圈,我心想:就5圈,这简单,一会儿我就和同伴们泡完了吧,谁想到这5圈只是热身,现在才开始拉伸,教练甘肃我们训练几天后,身体上可能小腿、大腿其他地方会疼痛,而我们却不以为然,认为这不可能。教练教了我们一些基本知识,今天就结束了。

训练几天后,大家一来就一起自动跑起步来,因为对于田径项目来说,是枯燥重复的,所以每天不是变样的训练,就是重复的。果然,几天后,大家的小腿、大腿是疼痛的,又训练了几天,大家身上就但不到疼痛了。

快比赛时,我的左右脚腕开始分别长上一个大包,在训练时,常伴着脚痛而跟不上队友,不跑步都不疼,一跑就慢慢开始了。每次,训练完后,爸爸来接我,有时我伴着剧烈的疼痛上车了。回到家,脚上喷了药水,躺在床上连睡一个安稳的午觉都睡不成,因为剧烈的疼痛都睡不觉,所以常常伴着疼痛而眠,有时都疼出了泪水。

虽然脚上的疼痛不止,但是翻过来看通过训练,成绩提高了,学习到了的技巧来说,才是最快乐的。

在比赛时,虽然在赛前喷了药液,使脚疼减轻了不少,但还疼。在比赛中,我的脚痛又加上很累,有一瞬间我都想放弃停下脚步,但我又想想训练这半个月图什么?不就是想让我们的成绩上升,使自己取个好名次吗?又想想这半个月我们所说的苦不就是为了自己的努力吗?为了使自己所受的苦全不白受,我的斗志又充满了。

在比赛中,因为我的成绩稍微靠后,但我并不灰心,努力的向前靠拢,一名、两名我超越了。虽然在这次比赛中我没有拿到名次,虽然在这次的比赛中,我没有拿到名次,但是我的成绩提高了不少,这是我的苦,没有白白受过。但我也知道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要我努力的进步,在下次的比赛中,成绩一定会提高不少的。

4.最苦与最乐作文 篇四

粗心大意是我们做事的通病,总会因为少做一点活,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而受影响。就拿这次考试来说吧,数学考了116,做题时没有想到有两个答案,就因此扣了一分。更大的原因是在于平时的积累,寒假的时候,读《骆驼祥子》,我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只是草草应付了事,考试也因此扣了一分。虽然这一分不重要,但是自己本来可以做到的事,却没有做到,这难道不痛苦吗?

今天语文课上,老师公布作业情况。前天的作业仍有人没有做好。老师很生气,点名批评了几个同学。我翻开作业本,老师在我前天的作业上写了三个字“还有呢?”原来是因为我只写了古文而没有写古诗,我连忙提笔补上漏写的,老师在上面念着不合格作业的名单。我一边补一边听着,我十分的心虚,既怕老师说我,令我羞愧难当;又怕老师不说我,使我不敢抬头。最终还是没有念我的名字,老师放下名单,说,还有的就不一一点名了,我更心虚了。没有念我的名字,是给我留面子。可是这本是我该做的啊,我却没做到。如果有人生最苦的事,那便是自己该做的事没有做到罢。

那么,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该做的事做到了,算是一大乐事。做出一道特别难的数学题,写一篇满意的作文,提问问题答对了,家庭作业做完了,都令人快乐。遇到过一道数学题,算了很久都卡在一个点上,解开就万事大吉了,我的思绪似乎打了个结,而此刻就需要解开这个结“对了!”我突然灵光乍现,思绪逐渐清晰。解开了!当我充满自信地写下答案时,脸上也浮现出笑容。虽然解题的过程是苦的,但解出答案时便是苦中得乐,所以这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啊!

5.最苦与最乐教案 篇五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恩惠(huì)如释重负(shì)契约(qì)揽(lǎn)

悲天悯人(mǐn)卸却(xiè)监督(dū)

二、掌握下面的多音多义字

三、辨析下面的形似字

四、词语积累

失意:不得志。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五、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学于广州万木学堂。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论》等。18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

六、文章主旨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这篇文章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人生的责任,本文思想深刻严密,格调高雅,语言凝重,谈到了除两三岁的孩子外,人人都有应尽的责任。论证了一对姊妹命题: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七、结构分析

全文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1、2自然段是第一部分,论述“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3自然段是第二部分,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4、5自然段是第三部分,论述“人生当勇于尽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第一部分的两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是主论,第2自然段是辅论。文章开篇用了一串排比设问,提出了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答案:贫、失意、老、死,然后一一加以否定,最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负了未了的责任。这是第一层。第二层论述了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贫困老死的理由。第三层论述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负了责任的理由。为什么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要先否定其他的答案呢?因为把贫困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许多人的想法或说法。否定了这些答案,读者就要寻找新的、合理的答案。这时自己的观点就水到渠成地出现在读者眼前。

作为辅论的第2自然段,进一步指出了承诺未办、欠钱未还、恩惠未报答、得罪人未赔礼几种情况,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情况,易于被读者所理解接受。由此而生的痛苦情况是不敢见面,梦里有影子缠着。以此照应第1自然段的“受良心责备而又无法逃避”。这是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又将负责任的情况延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及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第三个层次照应第1自然段: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而负了(未尽)责任才是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部分只有一个自然段,而且不单单谈快乐也谈到了痛苦。为什么第一部分完全谈痛苦用了两个自然段,而第二部分两者都谈到了反倒用了一个自然段呢?为什么一个均衡的题目,在行文论述时两个方面却不均衡呢?只要看一看“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的论据就不难明白。作者给“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提出的论据是“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原来作者所谈的快乐是与痛苦分不开的,或者说是建立在痛苦的基础之上的。正因为这样,在谈快乐的时候就必须联系到痛苦。也正因为这样,既然第一部分已经用于不少笔墨谈痛苦,那么第二部分中就无需再多用笔墨,而只要说清快乐与痛苦的关系就行了。明白了这一点还能解开另一个谜,那就是关于题目的谜。一般以一对范畴为题的文章,往往是把正面的概念放在前面,如“真诚与虚伪”、“勇敢与怯懦”。而本文却是倒着的:“最苦与最乐”。现在我们明白,既然作者认为“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那么只有无论述“最苦”,后论述“最乐”才顺理成章,既然行文是这样的顺序,那么题目自然也该是这样的顺序。当然,此部分用笔墨少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痛苦的状态便于描述,而快乐的状态却难以描述。、

第三部分论述“人生应当勇于尽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一般议论文所要回答的问题无外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如果说本文第一、二两个部分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那么,第三部分回答的就是“怎么办”的问题。当然,这两个方面本身也都有“为什么”的问题。这一部分也有两个自然段,前一个自然段论述“人生应当勇于尽责任”,其理由是“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后一个自然段论述“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其理由是“责任是逃避不了的”。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论证更加有力。

八、写作特色

1.论点的姊妹命题。

以联言命题做文章论点的情形比较少见,一般只在议论一对范畴时才如此。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最苦与最乐”的指向“负责任与尽责任”不是两个迥异的事物,而是同一事物的两个阶段、两种状态、两种境界。这种辩证思维所把握的有机联系使全文的议论浑然一体。

2.文章语言既凝重又轻灵,既流畅又简洁。

梁启超是中国颇有影响的大学者、思想家,他的远见卓识、深厚的思想文化修养,他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共同铸成了这种庄重的语言风格。本文的关于人生观的大问题,作者当然要多一份深思熟虑。作者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娓娓道来,语重心长。读起来使人感到句句教诲。例如:“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本文语言凝重,却轻捷自如。语言的灵活表现在多种句式、多种表达方式、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例如:就句式而言,开头就运用了设问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后面有反问句“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除此还有陈述句和感叹句;有肯定句和否定句,有主动句和被动句。就表达方式而言,有议论、有叙述、有抒情。就论证方法而言,第1自然段用的是演绎论证方法中的选言证法,第2自然段用的是归纳论证,其他许多地方都用了引证法。单就引证而言,文章就用到了古语、俗语、名人名言,而且每次引用的具体表达都不一样。例如:引用“如释重负”时,作者说“古语说得好”;引用“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时,作者说“俗语亦说”;引用“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时,作者用了“曾子还说哩”,一个“哩”字,可见其语言之轻灵之气。

排比是形成文章语言流畅之势的重要方法。本文中的排比如:“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行文的流畅不仅表现在句与句之间,而且也表现在段与段之间,表现在整篇。文章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用了“翻过来看”,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用了“然则”进行过渡使各部分之间衔接非常紧密。

本文语言的简洁在于作者使用了概括性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例如:用“海阔天空,心安理得”形容尽责任后的轻松愉快喜悦的心情,接着概括说“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作者的语言运用十分简练,容量很大,例如:“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可以使读者展开来联想到很多丰富的内容。

九、重点语句分析

1.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分析:这是个句式灵活的排比,在第二个句子中加了“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第三个句子中加了“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这样使句子的表述更准确,更形象。同时,这里用了三个“凡”来表示这些情况的普遍与广泛,同时也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加以仔细的分类,可见作者对这个大问题的谈论多么审慎。

2.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分析:这一句虽然很短,但却有三层意思:a.孟子说“君子有终身之忧”;b.孟子这句话的意思与前面所说的“痛苦之后是快乐”似乎不一致;c.为什么这样呢?

3.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分析:这句话中的“这个”指的是什么呢?根据上文看,前面说了“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所以,只理解为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不对的,所以这里的“这个”指的是“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十、课后习题解答

(一)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负了责任(未尽责任),因为未尽责任会受良心的责备,并且无法逃避;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责任,因为只有从痛苦中得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结论是: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二)课文中的设问还有:“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

(三)1.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过的便是苦痛的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2.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3.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特点与作用提示:句式对称,整齐,使句子表达十分流畅。

(四)略。

a?讨论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a、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b、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c、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

a、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b、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c、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b、讨论第二部分:

a、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b、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c、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c、讨论第三部分:

a、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b、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c、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d、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③小结:学生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5)拓展延伸课文内容:

①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6.《最苦与最乐》读后感 篇六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梁启超,文章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论人生的责任。本文思想深刻严密、格调高雅、语言凝重,谈到了人人都要有责任。

我认为:责任是诚信的表现。失去了责任也就失去了一切。它论证了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道理: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了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是啊,谁也无法预测未来是苦还是乐,是喜还是忧。只能如作者所说:“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一个人在世间活一天,便有一天需做的事,一天须尽的责任。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尽了责任,你会感到很光荣;而未尽责任,你就应该感到惭愧。

就像我身为班长,我就应该尽自己的责任来管理好整个班级,使班级进步。虽然有些同学说我爱管闲事、经常打小报告,但我会说:“这是我的责任。”尽了责任,我感到很快乐。

每日,我们为学习、为生活、为工作而不断奔波,成千上万的琐碎事情就像浪一样朝我们涌来,让我们应接不暇。虽然如此艰辛、如此辛苦,但我们还是会任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好每项工作,因为有一个沉重的锁链套在我们身上,那就是责任。

责任是我们身上不可缺少的东西。让我们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吧!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范文【2】

今天,妈妈给我介绍了一篇梁启超的文章《最苦和最乐》,读完这篇文章,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既然文章的题目是《最苦和最乐》,那么首先要清楚什么事情“最苦”,什么事情“最乐”。

在文章中梁启超说,“最苦”就是“欠了别人的东西没有还”,这里“欠了别人的东西”不是指借了别人的具体某种东西,而是指别人帮助了你,你却没有表示感谢,没有给予报答,或者说人家让你去完成某项任务你却没有完成……等等。

而“最乐”呢,当然就是你还了欠的别人的东西,心里的包袱就放下了。这里的“还了别人的东西”也不是仅仅指把从别人那里借来的具体东西还了回去,而是指你完成了别人交给你的任务之类的事情。

读完这篇文章,我也深有同感。比如说,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老师和同学给了我帮助,我却没有感谢人家;爸爸妈妈让我做一件事情,我却没有完成;答应朋友的事情,因为种种原因忘记了……想一想,类似的事情在我的生活里真是无处不在。

这篇文章告诉我,要经常静下心来想一想,是不是自己有“欠了别人的东西不还”的情况,不要让自己背上“最苦”的包袱。只有学会感恩,学会帮助别人,学会遵守诺言,才能做到“最乐”。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范文【3】

今天,我看了梁启超写的《最苦和最乐》之后,油然而生感叹。于是,我便情不自禁地提起笔,记录下我心中的感受。

文中写的苦并不是贫穷、失意、衰老、死亡,而是良心责备的苦,要逃脱也没地方逃脱。一句话: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失意不苦。是啊,我从许多书上知道人如果能够知足,就是他再贫苦成天也是笑哈哈的;如果人能安分(不多过分希望),就是事情再不如意,他也是乐的。

读着,读着,我感到自己“苦”“乐”的标准离一个大队委员来说,差得可远了。我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可我的心仍然不能放下来,反复地思索着那一段话。

我读道:凡是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是属于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我总是把事情忘掉,用爸爸的一句话来说:丢三拉四,找到了铅笔,丢了橡皮。我也在想:我怎么这么健忘呀!我默默地对自己说:“凡是我自己打定主意要做的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约定,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上了一层厚厚的责任。怎么也洗不掉,怎么也擦不掉,怎么也玩不掉。

终于,我看到了乐。文中写就是责任完成了,古人云:如释重负嘛。我越来越欣赏梁启超写作的手法与水平。

7.《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篇七

1、运用略读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重点)

2、小组合作讨论,感受本文说理的清晰透彻、语言庄重又灵活的特点。(难点)

3、结合生活经验,辩证理解人生苦乐,初步形成尽责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生在世,总是苦乐掺杂,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谈谈,你觉得人生最苦是什么?人生最乐又是什么?

2、今日,看看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二、字词积累

(屏显:揽 失意 契约……强调:契约 悲天悯人)

三、知人论世

(屏显: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

四、自学任务

这单元要求同学们学会略读,我们在《驿路梨花》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都尝试过。《最苦与最乐》也需要同学们进行略读,文章1200字左右,请同学们在3分钟内读完文章,边读边理清文章内容。

师总结:在梁启超看来,最苦之事是负责任,最乐之事是尽责任。在此基础上,梁启超还进一步解释了我们可能会存在的两个问题,论述十分严谨又充分。

五、文体特征

1、那么,从体裁上来讲,本文就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议论文就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小说有三要素,那么议论文也要把握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作者所持观点、看法。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论点有时有明确的语句,有时需读者去提取、概括。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必须是陈述句。

2、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能直接从文章中提取么?

(尽责任方能得苦中真乐)

3、论据: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事例和数据。

理论论据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等。

4、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学生有所了解即可,着重强调中心论点。)

六、自读任务

在梁启超看来,尽责任方能得苦中真乐。大家认同这个观点么?那么作者是如何将观点表达得入情入理,让读者看完后就心悦诚服呢?我们可以想想,作者是怎么写的?

再读课文,找找文章的具体语句加以分析。提醒,这是一篇自读文章,同学们在读的时候要将课文旁边的批注利用好。(生找)

小组合作讨论。

师明确:

①排比设问开头,引起读者思考。

(把贫困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多人的想法。否定这些答案,读者寻找新的、合理的答案,自己的观点就水到渠成地出现在读者眼前。)

②举例论证:易于读者接受。

(举生活常见例子:承诺未办、欠钱未还、恩惠未报答、得罪人未赔礼,充分论证“人生最苦在于责任未尽”的痛苦。)

③引用论证:增强文章说服力。

(引用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形象表达“尽完责任”后的轻松愉悦的心情,从而证明“人生最乐在于尽责”的观点。)

(引用孟子和曾子的话,说明志士仁人和君子以天下为己任,日日尽责,日日苦中得乐,从而证明“人生最乐在于尽责”的观点。)

七、感悟思考

8.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篇八

新河镇中心学校雷发伟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作者。

2 运用略读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3 培养学生学习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4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证,论据。掌握论证方法。

5 本文语言流畅而又凝练,指导学生进行感悟、积累及训练。可通过句子仿写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6 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教学重点:

⒈ 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作者。

⒉ 对内容和表达深入把握,形成自己读书后的心得与体会。

3.熟悉掌握议论文阅读方法。

4.在短时间内有选择地阅读,把握作者观点。

教学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准备: ⒈ 积累字词音形义,课堂展示。⒉ 查找关于梁启超的资料。⒊ 查找议论文相关知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新课:(ppt显示课题,情境导入)

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 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细翻我们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二、交流预习,展示成果:

出示任务:标出段落,标出生字词,读准发音,解释词意,了解作者。(ppt显示)⒈ 走近作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有《饮冰室合集》。⒉ 读准字音。

达(dá)观 安分(fèn)恩惠(huì)赔(péi)礼 纵(zòng)然 契(qì)约 循(xún)环 悲天悯(mǐn)人 ⒊ 理解词义。

2(1)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2)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3)如释重负: 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 后的轻松愉快。

(4)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三、理清思路:(ppt显示)读课文,讨论之后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中心论点。(一)整体感知——文章结构

出示任务: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各论述了什么? 讨论明确:三个部分,学生代表论述: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ppt显示)。

反馈指导:本文告诉了我们,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到了责任。同时告诉人们,人应当勇于担负责任,而不应该逃避责任。

(二)自主探究,出示任务: 一),谈苦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2.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因为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3.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

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4.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二)、论乐

首先带着问题齐读一遍第四自然段,PPT出示任务:

1,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呢?请找出来,并讲讲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古语——如释重负

含义:本来担心或害怕的紧张心情得到了缓解。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含义: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含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作用:形象生动地论证了尽责任之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快乐自由的境界。

2,作者认为这种乐的决定权在谁呢?结合文中语言谈谈你的理解。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有关句子:

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第二课时

三)、担责任 出示任务: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的含义以及要证明什么。

带着问题齐读一遍课文,在文中找出答案。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含义:君子一生担心对社会国家所负的责任没有做好,因而终身都处于忧虑之中,但不会有一朝一夕对个人的遭遇的激愤。

曾子——任重而道远

含义: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曾子——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含义:一直走到死的时候才放得下,不也是很远了吗? 引用名言的作用:

证明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从而得出了“人生当勇于承担责任”的结论。

2.作者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因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所以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3.最后一段证明了什么内容呢?“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证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四)、温习巩固:议论文 出示任务: 1.什么是议论文?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2.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对所论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

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3.找找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答应的事、欠人的钱、受人的恩惠、得罪人没赔礼

对比论证:负责任之苦与贫困老死之苦 引用论证:古语,俗语,名言

比喻论证: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四、合作探究 研读课文 出示任务:

1.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 >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人生应当勇于负责 >不能逃避责任 ...... 2.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最后一段中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最乐——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苦——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3.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和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好处:

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4.文章主旨

本文论述了人在面对(责任)时是逃避还是承担的问题,告诉我们背负(应尽而未尽的责任)

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五、拓展延伸

1.请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对人生的看法,说说作为学生应尽到什么责任。

六、课文小结

在人生的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无人喜欢忧伤,但他们本是一对孪生姐妹,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了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而呕心沥血;为了那令人心痛的作文而费劲心思。这些表面上看来确实辛苦,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板书设计

15、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中心论点: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9.最苦与最乐作文 篇九

最苦

也许,生活总是很艰辛,但是这样的来之不易却让我们此生都无法忘记!也许,在最苦的环境中,也能更好地创造一个人吧!也许只有在最苦的环境中才能够磨炼一个人!这也许就是最好的吧!虽然很辛苦,但这才是最好的。现在的吃苦却都是最好的。因为现在的享受都将会是以后的未来。所以生活本就如此,享受的如此却还是学会付出。因为付出总是会有所收获,因为付出总是会有所回报。坦然面对,一切都将是美好的!

最乐

或许,生活总是这个样子。在迷失中才能够找回真正的我。生活中的乐此不疲却总是要来到我们的身边。也许这样才是真正的快乐吧!也许在这漫长的人生之中,我们却又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这也许我们还不够优秀。的确,现在的我们还很小,经历的实景很少。只要经历的多了,自然也会更加的成熟了!也许,这才是最好的我们。生活本就如此,总是要让我们经历风雨,才终会见彩虹的那一天。也同样学会这个适应社会。因为只有适应了才能有生存下来的道理。才会更好地美好明天。只愿这个社会却不曾抛弃我们。同样,我们还将会初心依旧,唯有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多的收获。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愿我们能够好好的把握着青春人生。也许只有这样,命运的脚步才会更向我们走近一步!

上一篇:鲁西化工装备集团调研报告下一篇:怎样预防食物中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