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妙地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论文(3篇)
1.如何巧妙地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论文 篇一
高中化学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处理策略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景或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这些即时、随机、意外的信息就是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生成性教学资源不会凭空而至,但往往稍纵即逝。那么教师应如何处理生成性教学资源呢?
一、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分类与判断
生成性教学资源具有偶发性和即时性,所以处理一定要及时,否则不仅会浪费难得的教学资源,还会挫伤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甚至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生成性教学资源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但不一定有利用价值。生成性教学资源从表现形式上分为显性教学资源和隐性教学资源;从利用价值上分为有效资源、无效资源和干扰资源。教师可以根据以下四条原则来判断生成性教学资源有无利用价值。
1、相关性原则,指生成性教学资源与正在进行的教学内容的相关程度,尤其是对突出重点、破解难点的作用以及对达成教学目标的作用。
2、启迪性原则,指生成性教学资源对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打开学生的思路以及培养学生的能力等是否有启迪作用。
3、典型性原则,指与生成性资源的本质联系是否明显、涉及的学生是否普遍。本质联系越明显,涉及的学生越广泛,典型性就越好。
4、适应性原则,主要指生成性教学资源的两个方面:①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是否相适应;②与课堂教学允许的时间是否相适应。
二、预设策略
教学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经过充分的教学预设。关注预设是为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提供充分的准备,同时教师必须关注课堂的即时动态,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而是要善于了解把握学生的思维脉络,善于捕捉生成性教学资源,并及时进行临场设计。只有课前预设充分,才能在课堂上做到灵活应变。很多优秀的教师之所以能在课堂上自如地处理生成性教学资源,除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重视课前的预设。那么如何进行课前的预设呢?针对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这一话题,课前预设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预设时间,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近期的课堂表现、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教师的教学设想、教学方法和风格等实际情况,教师在备课时须预留一定的时间,以便有效地处理生成性资源。
2、预设问题,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要针对重点和难点,预设递进性的课堂提问;二是要根据学生、学习材料以及教师的教学进程等,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预设可能发生的随机事件。3、预设方法,即从宏观上预设什么类型的生成性资源及用什么方法来处理。
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生成性资源,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必要时甚至不惜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充分的课前预设能帮助教师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激发精彩的生成。然而,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应当服从于有效教学、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学生的发展。
三、有效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利用策略
除了预设的精彩以外,课堂中也会生成许多无法预知的精彩。面对生成的精彩,教师若能以此为契机,及时地捕捉并善于利用,那么就会有超越预设的精彩生成在课堂中定格。正确处理有效的生成性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有效的生成性资源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利用,但由于其有效程度和表现形式不同,所以要区别利用。可利用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并非一定是有利于教学的。不利于甚至妨碍教学进程的现象或问题也可以转化为可利用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关键在于如何利用。
1、及时、充分利用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教师备课时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如果教师能及时捕捉并巧妙地利用这些偶发事件,它们就可能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并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操作、运用所学知识,使课堂教学收获不曾预设的精彩。
【案例1】一位教师在演示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出现了大量黑烟。学生顿时表现出惊奇不解。因为教材上明确指出钠与氯气燃烧出现的应该是大量的白烟。教师也马上意识到实验失败了。怎么办呢?
教师:黑烟的产生似乎不正常的。我们来推断一下钠与Cl2反应的产物应当是什么? 学生:是NaCl。
教师:从理论上推测,这个反应应当产生什么现象呢? 学生:金属钠燃烧,产生白烟。可是黑烟是从哪儿来的呢?
教师:大家想一想,金属钠是如何保存的,再分析实验中出现黑烟的原因。
学生:金属钠是保存在煤油中的,刚才老师取用的金属钠表面沾有不少煤油,在反应中煤油也燃烧,就出现了黑烟。
教师:非常正确!正是由于我的疏忽,在取出金属钠后没有将表面的煤油用滤纸擦干,才出现了“黑烟事故”,煤油燃烧产生的黑烟干扰了反应中生成的氯化钠的白烟。我再做一遍实验,大家注意观察,并且和刚才的实验对比。
教师在重做实验时,认真用滤纸擦干钠表面的煤油,钠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白烟。通过两次实验的对比,教师化解了尴尬,学生增长了知识,并促成了课堂的精彩。教师及时、充分利用有效的生成性资源,不失时机地与学生深入探究,这不仅能解决学生的疑问,同时也能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2、适时、适度利用
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如果利用时机不成熟就暂时搁置;即使是可以开发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在利用时也要把握一个度,不一定都要搞“清”搞“透”,有时只需点到为止,留下一点空白,埋下一个伏笔,效果也许会更好。
【案例2】在某次教师的新课例评比中,苏教版必修1《化学》溴、碘的提取这一节,有一位教师在介绍溴、碘提取时,请学生根据实验室提供的试剂完成《活动与探究》实验1、2时,有学生提出了:“老师,CCl4是什么?”,教师鄂然,(课堂预设中学生已知)然而教师灵机一动,对呀,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一下,即时补充了CCl4与水溶解的实验,使学生认识了其不溶于水,且密度大于水的性质。
该教师在迅速捕捉了学生的信息―――学生不了解CCl4的性质这个信息,并及时补充实验,将这个生成资源及时地加以利用但对CCl4认识仅停留在与水的互不相溶和密度大小上,对其进一步的认识留下空白,埋下伏笔。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3、隐性资源显性利用
当教师意识到学生可能有疑问或觉察到一些异常现象时,应先通过激疑施导,把隐性资源显性化,然而再加以利用。在探讨重点或难点内容时,教师尤其要多留意学生的表情和行为变化,从而捕捉有价值的教学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案例3】在苏教版《化学》必修1关于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这一节的教学中某教师在讲述《资料卡片》的内容时,让学生设计并完成过氧化钠与H2O和CO2反应的实验,要求学生利用已经收集好的CO2、过氧化钠粉末、棉花、沙、水等进行相关的实验,在学生完成实验的过程中,有不少同学的实验现象相当明显,且用棉花裹住的过氧化钠投入到二氧化碳集气瓶中时发生集气瓶炸裂。教师在预设中考虑到初中已做过类似的实验,如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应在集气瓶底部放上一层沙,以防集气瓶炸裂,但学生自己在实验中都忽视了这个问题,引起了集气瓶的炸裂,该教师抓住了这个学生普遍性的问题,让学生分析为何集气瓶会炸裂?怎样防止集气瓶炸裂?学生讨论分析认为放入一层沙或水;教师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重做放沙和水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终于认识了该实验只能放沙不能放水。
该案例中老师的可贵之处在于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隐性资源,使其生成正确的认识,体现良好的动态生成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种种隐性资源,教师在课前很难预设的,教师应善于做出瞬间的判断,及时生成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与“预设”方案进行融合,赋予它特有的价值,在学生活动中发挥作用,化隐性为显性。
学生是富有创造性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是开放性的,他们的质疑是创新思维的表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机智应表现在能够洞察学生的心灵,捕捉学生情绪的微妙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并注意将教学内容与课堂的氛围相联系,使教学活动始终不偏离教学目标。四:无效生成教学资源的搁置策略
无效生成资源是对课堂教学没有利用价值的、与正在进行的教学内容无关或虽有一定的关系但不适合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或耗时费力但难以有效利用的教学资源。对于这种资源教师应采取搁置策略。这样既不挫伤学生大胆质疑的积极性,又能鼓励他们积极探究问题,还能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但是,“无效” 仅限定于一段时间(如一节课)。从广义上来说,无效生成性资源可能也有利用价值。具体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暂时悬挂法
对于一些一时难以解释清楚的问题,教师可以先答应学生课后解释,或者说明以后什么时候探讨这些问题,或者鼓励学生课后自己寻找答案。
【案例4】如在某堂实验课中,学生在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有几个学生误将浓盐酸当成了水,投入钠后反应缓慢且有沉淀产生,学生感到不对,与别的同学做的现象完全不同,后发现拿的是浓盐酸,按课本的要求应该是发生爆炸,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现象,问教师,这个问题因为课本上没有且从不出现过这种情况,教师一时难以回答,只好请学生拿着这个实验结果去网上查询,课后再与学生讨论解决,不宜在课堂上解决这个问题;采用这种方法一定要向学生说明将问题暂时悬挂的原因。教师一时拿不准的问题也可采用此法,但一定要坦率承认,否则可能得不到学生的尊重与谅解。2、启发提示设问留疑法
教师可以针对问题的关键进行一些简单的启发与提示,或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或让学生课外自行解决。
【案例5】苏教版必修Ⅱ《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这节课时,教师通过音乐卡片的音乐声引入新课,然后将音乐卡片中的电池拆除,用导线连在插有铜片和锌片的蕃茄上,结果音乐声再次响起,通过这个情景的创设引出原电池的概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但学生还是一脸茫然,有学生窃窃私语“化学能是什么?”老师及时捕捉到了这个即时资源(课前没有预设),教师问学生初中学过的如动能、势能、热能、机械能等是什么,让学生以这些能为支撑点作为认知的起点,从而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学生对化学能的理解就容易多了。五:干扰型生成性资源的回避策略
干扰型生成性资源是指与教学内容毫不相关且对学习有干扰作用的教学资源。对于这种资源,教师可以采用回避策略。回避并不是不处理,而是一种既教育学生又排除干扰的巧妙处理。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幽默调侃法
教师一旦语言失误,或学生的发问或回答出乎意料时,教师可以转移话题,把学生的思维移开。这种方法应用得好不仅可以化解一时的尴尬,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既巧妙回避、又不伤害学生,又给人以启迪。
2、直接回避法
对学生提出的干扰性问题,教师可以婉转地说:“你能大胆提问,很好,但这个问题不属于现在讨论的范围,所以我们就不去探讨了”。对其它干扰事件,教师可以直接解释原因排除干扰。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意外行为乍看起来极不协调,甚至滑稽可笑,使课堂陷入被动;此时教师可以想办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因势利导,把出现的事情与教学联系起来,扭转被动局面。当然,如果学生所提及问题不属于本节课内容或重点时,教师可以直接回避,也可以婉转地加以说明,适可而止,避免节外生枝,纠缠不清,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3、视而不见法
如果干扰型生成教学资源还处于隐性状态,或没有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已经及时发现,此时不妨视而不见。采用视而不见法的前提是不影响正常的教学。
六、结束语
课堂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组成的动态系统。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既要重视预设,又要重视动态生成。生成性教学资源并非新课程所特有的,但新课程赋予它更加积极的、主动的和创造性的因素,因而教师就更应关注其教学价值的开发与利用。同时,由于生成性教学资源具有偶发性、即时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分门别类地对其加以及时妥善的处理尤为重要。只要教师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并辅以一定的尝试性实践,就能模索出更好的办法,做到驾轻就熟、灵活处理,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使生成性教学资源更好地为化学课堂教学服务。
2.如何巧妙地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论文 篇二
一、提高修养, 直面自身错误
人非圣贤, 孰能无错!知错能改, 善莫大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不犯错。犯了错就要有敢于认错, 勇于改错, 显示出作为教师的修养。千万不能为了面子而死不认错, 甚至错上加错地去给自己找理由糊弄学生, 给学生一个错误的知识。例如, 课堂上讲到成语“相提并论”, 老师误讲为这个成语只用于否定句中。有个学生就站起来说:“老师, 我们用的复习书上举的例子就是肯定句。”老师很从容的回答:“这个同学很勇敢, 敢于质疑老师, 这是值得大家学习的。这个成语一般用于否定句中, 老师讲错了。”学生全都鼓掌。这样处理这个错误, 学生不会认为教师不行, 而会佩服教师勇于直面自身错误的气魄。而且这样还鼓励了学生,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这是教师自身修养极高才能达到的境界。这样做无损于我们的教师形象, 而是让学生更加感性地知道我们教师是一个平凡的会犯错敢于认错改错的人。让我们教师在一个小错误中走下神坛, 走近学生, 以便更好地创造和谐课堂。
二、大度能容, 善待学生的错误
学生的错误是一种鲜活的课程资源。学生的错误资源的价值体现在:对教者来说, 是学生认知和情感等心理状况的外显, 据此可以设计或修订教学目标和过程;对学生的同伴来说, 是一种很好的心理提示和借鉴;对自己来说, 是一次参与和尝试, 并会留下深刻的心理印记。不管在什么情况下, 教师都不能也不应该训斥学生。如教师写一篇下水文, 一个学生却说:“我不喜欢你写的文章, 我认为这篇文章缺乏思想深度, 有无病呻吟之嫌。”教师这时千万不能发火或手足无措, 应该引导学生去讨论一下, 让学生有个确切的认识, 甚至可以放下架子, 把自己的文章当做反面教材。这样能更大地激发学生的质疑创新精神, 使他们敢于怀疑权威, 进而去创新发展, 促进学生更进一步的成长, 让他们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 培养一个有主见的人。
三、提高能力, 艺术地应对突发事件
课堂突发事件是指教学过程中突然出现的一些事先不曾预料的特殊问题。课堂突发事件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课的质量, 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老师具备处理这些问题的技巧和艺术。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要想完美地处理好这些突发事件, 保证教与学始终在师生的最佳情绪与最佳状态中进行, 达到教学效果的最高境界, 就必须充分地利用和发挥好自己的教育机智, 运用一定的策略, 艺术地应对这些“突发事件”。例如在讲到李白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时谈到他的傲岸, 有个学生突然说:“白痴!”这很不合常规, 但如果就此批评, 他也不会心悦诚服。老师就让他谈谈原因。他说:“李白就是因为太傲才被排挤出来的, 空有一身本领不能为国效力。一个人只想自己而不顾国家, 不是白痴是什么?”有学生反对说:“'人不可有傲气, 但不可无傲骨。'李白的行为就是有傲骨的表现。我觉得从李白当时的环境看, 李白有勇气戏弄权贵, 表示自己不同流合污, 已经非常难能可贵, 我们不能苛求古人, 让一千多年前的李白像现代人一样思考问题这可能吗?”老师于是就引导学生就“傲气”与“傲骨”深入讨论, 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很好地挖掘了这一突发事件的价值。化批评为讨论, 在学生自己的讨论或辩论中, 学生会对问题有更深的理解, 学到更多的知识, 进而养成学生的独立精神, 避免了暴风骤雨下学生个性发展的被扼杀。这是一举两得的事, 但这要求教师要能够机智地艺术地处理这样的课堂生成资源, 变废为宝, 让教学向纵深发展, 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四、加强学习, 从容处理各种生成性课堂资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 课堂教学是非预设的,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不断创新的。教师要敏锐地感受和准确地判断教学过程中随时出现的问题, 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能迅速地捕捉不断生成的资源, 加以提取、筛选、整合, 并把这些不断生成的资源转化成新的教学内容。为人师表者, 首先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的观念, 教学相长, 教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学的过程, 是通过不断的学习达到自我提高和完善, 实现教学互相促进、和谐统一的过程。要倡导向书本学习、向学生学习和向社会学习, 通过各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及时提高和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以适应不断更新的教学要求。例如新出现的一些事物如太空食品、指纹登陆系统等, 虽然我们没有必要成为这方面的专才, 但是及时掌握这些信息并成为一个通才是教书育人之必须的。因此, 作为教师平时可以注意通过互联网、报纸杂志、电视媒体各种渠道以及进修、研讨等等各种途径来达到这个目的, 便于为不断拓展教学资源打下坚实的基础。“活到老, 学到老”是一个教师必备的素养。
“语文即生活, ”语文课程资源是极丰富的, 课堂情境是千变万化的, 教师只要在意想不到的情境中, 因情而变, 抓住课堂中的普通事件和偶发事件, 捕捉教育契机, 就能与学生一道共同构建灵活开放与生成发展的语文课堂。
摘要:如何利用各种语文课程资源, 让我们的语文课更有吸引力, 让学生的心重回课堂, 这将是一个长久的课题。本文从加强修养, 包容学生, 从容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合理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实现教学相长。
3.如何巧妙地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论文 篇三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0091-02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思品的教材编排体例发生了根本变化,由过去的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推理编排体例改成了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编排体例。再加上“自主、合作、探究、交流”教学方法的倡导和运用,注定初中思品课堂教学中会有大量的生成性资源涌现。那么,怎样选择利用初中思品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一、选择利用课堂生成的错误类资源,增强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重视并合理选择利用课堂中的典型的错误资源,不但可以促进教学反思,而且可以优化教学评价,还能有效地推动教学创新,促进学生的发展。如在教“学会合理消费”时,教材文本指出,“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应该有适度的消费,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节俭”。对此就有学生提出:“现在我们的家庭生活已经富裕了,况且时代也不同了,教材指出要会消费,那么我追求名牌又何尝不可,干吗还要提倡节俭,这不自相矛盾吗?”面对学生迸发出来的思维火花,我敏锐地发现了“错误资源”,学生的消费观中恰恰忽视了“适度”和“节俭”两个关键词。这表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上出现了偏差。我灵机一动,抓住这一契机,灵活地调整教学思路,请学生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自身实际生活水平,谈谈对“适度消费”和“节俭消费”的认识。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在思维碰撞中纷纷发表自己鲜明的见解,正是课堂发出的意外“声音”使这一“问题”资源成为了本课中的亮点和精彩之笔。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进一步扩展和提升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充分渗透了德育。
二、选择利用课堂生成的质疑类资源,增强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的民主性
学生的思维是各不相同的,他们并不是用相同的方式来思考同一问题。在很多时候,尤其是讨论交流时,当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时,课堂上会出现一些始料未及的情况,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种意外和新鲜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探究的冲动从而引发精彩的“非预设生成”,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应对症下药,相机引导,本着平等对话的态度与学生协商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和个别质疑学生对话时,一定要注意吸引其他同学也参与其中,把说服个别的过程转化成促进全班同学共同创新发展的过程。
三、选择利用课堂生成的情绪类资源,增强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的人文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呈现出不同的情绪状态,它们有的是从课外带来的,有的是因课堂上体验而发生的。学生或喜、或怒、或兴奋、或麻木、或平静、或激动、或紧张等等。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观察,仔细倾听,学生的一个嘟哝、一个眼神、一声叹息、一个表情、一个姿势,也许正是他们内心感受的一种宣泄。这些都是教师可以选择利用的资源。
案例:王海芳老师在执教《我爱我家》时,让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大家接着听教师朗读故事:《一只眼睛的妈妈》(后半部分)(课件显示故事内容,音乐轻声伴奏)。学生边听边思考,听完后讨论交流:A.你听了故事有何感受?B.母亲为什么要配合“我”说:“哦,我走错地方了”?C.母亲需要爱吗?为什么说“我的世界坍塌了”?当老师朗读完故事后,全场沉默寂静,教师扫视全场看到:有的人低下了头,有的人眼眶红了,有的人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有的人在低头擦泪。看到这个情境,教师感受到了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和方法,没有组织同学们去讨论预设的三个问题,也没有按照预设去小结。而是直接走到几位正低头擦眼泪的同学面前问她们:“你们为什么眼眶发红,低头不语呢?跟同学们说说你们的想法好吗?”没想到这几位学生的回答会这么精彩。
生甲:我是被文中母亲的表现震撼了。她千里迢迢到首都去看儿子,到了儿子的家里,儿子却因为嫌她丑,装着不认识她。她不仅没发脾气,教训儿子,而是为了顾及儿子的面子,配合着说“哦,我走错地方了。”默默地离开了。“母亲”真是宽容,母爱真是感人。
生乙:听完这个故事,我想起了看过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的剧情。刘俊卿的父亲刘三根一个人靠在码头边摆摊卖臭豆腐挣钱养家,供一双儿女上学读书。自己生病了也舍不得花钱去治,硬撑着。儿子考取了师范,为了省钱,他用扁担挑着儿子的行李送儿子去上学。到了学校,在师生面前儿子却不认他这个爹,说是自己雇请的挑夫。老人家听到后,几次想辩解,想发作,但却忍住了。这和上面的故事何等相似。
……
听完同学们的发言,教师小结:大家讲得真好!我们在座的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甚至爷爷奶奶,都宠爱着我们,宽容着我们。我们在享受着他们给我们的爱的同时,要承担起家庭责任,维护爱。决不能只享受爱,不承担责任,更不能因自己年幼无知或自私自利去伤害父母、家人,损害家庭的爱。
以上的细节情况,在课前是难以预设的。但王海芳老师能以智慧而敏锐的眼光发现它,并用巧妙的方法抓住情感高潮时机,用特写镜头将激动的情绪变化为正能量。
四、选择利用课堂生成的时政类资源,增强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如何巧妙地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论文】推荐阅读:
演讲如何巧妙地表达观点07-22
面试中如何巧妙地谈薪水?06-24
面试时该如何巧妙地向考官提问06-27
英语面试:如何巧妙询问面试结果?11-08
在面试中如何巧妙回答离职的原因09-01
职场中如何巧妙的赞美你的同事12-11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小学语文电教论文07-19
数学课堂教学机智的巧妙运用12-05
如何利用家长资源做好家园互动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