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中国零售业信息化调查报告

2024-07-31

2004中国零售业信息化调查报告(5篇)

1.2004中国零售业信息化调查报告 篇一

2003~2004年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研究报告

摘要 目录 价格

摘要

一、国内银行业总体上已经跨越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阶段,年度IT投入趋于平稳

目前中国银行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框架已经基本构成,各大商业银行基本完成物理和逻辑的数据集中工作和综合业务系统的推广,初步建立统一的业务应用平台,部分实现经营模式由业务为中心向客户为中心的转变。基本统一了业务软件平台,使所有业务品种能够同步推进,加快了大规模、集成化的业务开发和创新速度,提高了市场的反应能力和业务效率,并且向社会和广大客户提供了多种新型、便捷的金融服务。

国内银行业就总体而言已经跨越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阶段,除城商行外,大都具备较完整的业务信息系统。伴随大集中工程的陆续完成,银行业IT投入开始步入平稳,反映在年度IT投入上起伏不大。2003年国内银行在IT产品与服务方面的总投资达到207亿元,比2002年198亿元略有增长;2004年投资总额为228亿元,比2003年增长10.1%.2002-2003年银行业IT投资结构的变化

二、面对不断变化的金融环境和客户需求,银行现有应用系统面临重新布局

目前,国内银行业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不再是模拟传统手工处理、支持业务运作的辅助工具,它是银行为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完成变革的助推器。这场变革成功的前提就是再造银行的信息系统,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和以风险控制、盈利分析为核心的管理体系。为实现这一转变,相应的银行的信息系统必须实现转型,从以账户为中心转变到以产品、管理和客户为中心。

综合业务系统的建设因而成为整个银行业2003年IT建设的重中之重。面对多市场、跨平台、多交易品种的银行业未来经营格局,国内银行都面临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的建设问题。

2003年银行业IT建设重点

对于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来说,大集中已经初步实现,今后的主要任务是灾难备份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数据仓库是这些银行要考虑的问题,银行卡尤其是信用卡系统的建设也是这些银行在该阶段IT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

但对于数量众多的城商行来讲,IT建设的重点则大有不同。除了综合业务系统的建设外,灾难备份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对绝大多数城商行来讲还显得十分遥远。城商行迫切需要的是完善自身的业务信息系统,对于高端的银行应用目前还难以顾及。

总体而言,银行未来信息化建设投入重点主要是能够为银行未来决策提供支持的决策支持系统、MIS系统和能够帮助银行厘定客户的数据整合/数据仓库、CRM系统,能够为客户提供多种接入通道、提供多种快捷交易方式并能大幅度降低银行处理成本的电子银行业务。

三、QFII加快了国内金融市场变革的步伐 QFII制度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它允许经核准的合格外国机构投资者(QFII)在一定的规定和限制下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并转换为当地货币,通过严格监督管理的专门账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其资本利得、股息等经审核后可转换为外汇汇出的一种市场开放模式。

QFII使得国内的金融市场更加直接面向境外的投资者,标志着国内金融市场市场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从侧面会对国内金融行业用户的系统设计思想产生很大而深远的影响:跨市场、多币种、跨平台的系统设计受到青睐,将导致国内IT厂商的一次全面洗牌。

四、国内IT厂商的生存空间受挤压,系统集成商的地位在下降

过去国内银行过分强调规模优势,金融改革将使银行在规模优势的基础上改善体制,在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产品创新等方面实现突破。而IT则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和手段,目前的金融市场对所有IT厂商来说都是机会,但是,这个机会并不是仅仅局限在硬件或软件上,而是要提供适合银行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这方面国内IT厂商与境外厂商相比有比较明显的差距。

过去银行大部分应用系统都是自己开发的,但目前的趋势已经很明显:采用国外成熟的软件包和业务流程的银行客户在增多。

而相比较而言,中国的IT产业缺乏为中国金融业提供优质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国内的IT厂商目前所拥有的服务水平已不能满足中国金融业未来发展的需求。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国外管理咨询公司在为国内的银行做IT咨询,其本身就即做咨询又做实施,导致国内系统集成商的地位近年来在四大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明显下滑。国内IT厂商必须在此方面多加努力,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五、2004年银行业信息化重点建设方向 对于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来说,大集中已经初步实现,今后的主要任务是灾难备份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数据仓库是这些银行要考虑的问题,银行卡尤其是信用卡系统的建设也是这些银行在该阶段IT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此外,随着银行用户规模的快速膨胀以及业务品种的不断创新,用户对银行服务的需求也日趋复杂。技术响应速度、技术支持水平将直接影响经营效益与企业信誉,电子银行如电话银行和网上银行被各银行普遍实施,尤其是网上银行升级的速度在加快。

但对于数量众多的城商行来讲,IT建设的重点则大有不同。除了综合业务系统的建设外,灾难备份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对绝大多数城商行来讲还显得十分遥远。城商行迫切需要的是完善自身的业务信息系统,对于高端的银行应用目前还难以顾及。

总体而言,银行未来信息化建设投入重点主要是能够为银行未来决策提供支持的决策支持系统、MIS系统和能够帮助银行厘定客户的数据整合/数据仓库、CRM系统,能够为客户提供多种接入通道、提供多种快捷交易方式并能大幅度降低银行处理成本的电子银行业务。

银行未来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目录

研究背景 1.研究目的2.研究内容

3.研究范围

4.研究方法

相关定义 1.产品定义

2.行业定义

主要结论和观点

第一章 中国银行业面临的宏观环境

1.经济环境

2.社会环境

2.1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2.2 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会有较快发展,并对内地金融改革形成推动作用 2.3 QFII加快国内金融市场的变革

2.4 银行业的市场化进程和混业经营发展将加速

3.政策环境

3.1 银监会一号令有助于提升银行业竞争效率

3.2 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直接影响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扩大

第二章 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1.银行业总体结构及基本状况 2.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应用现状

3.2003年银行业IT投资规模及投资结构

4.银行业IT采购决策分析

5.银行业IT产品采购方式

6.银行业IT项目实施对合作伙伴的要求 6.1 主要合作伙伴

6.2 对合作伙伴的要求

6.3 厂商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6.4 满意因素

第三章 中国银行业IT系统建设现状 1.系统建设现状

2.IT系统建设重点

第四章 2004年银行业IT产品应用现状

第五章 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趋势

1.未来国内银行业发展总体趋势

1.1金融业平台趋于开放 1.2外包趋于流行

1.3客户关系的维护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2.未来影响银行业发展进程的因素 2.1 利率市场化改革

2.2 资本管制逐步放松

2.3 金融机构的改革

3.2004年银行业信息化重点建设方向

4.2004年国内部分银行IT投入重点 5.2004年银行业IT投资规模及投资结构预测

价格

15000 元(人民币)/ 份

2.2004中国零售业信息化调查报告 篇二

作为目前中国零售业国内最大、最权威的门户网站, 联商网 (www.linkshop.com.cn) 自2007年10月开始, 进行在线店长薪资调查, 以期提供一份广泛而详尽的薪资报告, 从而供企业及广大行业店长作为薪资的参考。

参与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各零售业态门店店总、店长、副店长、店长助理。由于是采用网上自愿匿名填写的方式收集数据, 因此不能代表所有人群, 对于上网比例较少的人群不具备代表性。尽管采取了多种措施过滤了不合理数据, 但是仍有可能包含了某些精心制作的假造数据。尽管每次薪资调查采集样本数量很大, 但是这些样本的分布并非十分均匀的, 主要集中于零售业相对比较发达的几个区域。对某些参加者较少的地区, 本报告的数据可能没有代表意义。

部分重要概述:

本次调查的有效数据样本为2401个, 调查结果概述如下:

1、从业八年以上的资深店长多半有其他行业从业经历, 年轻店长科班出身较多, 即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零售业工作。

2、参与本次调查的行业店长的平均月薪为5559元, 其中工作年限在7年以下的店长平均月薪的差异并不明显, 薪资较大的飞跃出现在工作7-8年以后。

3、在参加本次调查的零售业店长中, 女性的平均月薪约为4388元, 而男性的平均月薪约为5865元, 比女性平均月薪高33.7%。

4、零售店长薪资水平与学历层次有密切关系, 总体看来是成正比关系。

5、百货店和大卖场业态店长的平均月薪远高于其他业态店长的平均月薪。

6、外资控股企业的店长的平均月薪远高于其他内资控股企业的店长的平均月薪。

7、参加调查的行业店长对2007年年薪的平均期望值是87104元。

8、在年终奖的发放方面, 形式相对单一, 主要是绩效奖金。以“业绩论英雄”还是目前零售业店长必须要面对的现实。

9、参与调查的店长当中, 超过三分之一对目前的薪资“不满意”或者“非常不满意”。

10、51%参与调查的店长认为本公司薪资制度“一般”, 仅有14%的店长认为“比较合理”或者“非常合理”。

11、有40%的店长在未来12月内对现金报酬增幅的期望是“10%-20%”, 超过28%的店长在未来12月内对现金报酬增幅的期望超过20%。

12、在对店长的未来12个月非现金报酬的期望调查 (多选题) 中, 近七成店长选择“深造/培训”。

13、有30.6%的店长对跳槽说“NO!”, 但同样有31.2%的店长已经打算跳槽。

14、有33%的店长认为“工作挑战性”对自己最重要, 有20%的店长认为“上级的认可”也同样非常重要。

15、有35%的店长认为2007年度自己最缺乏学习的机会, 有20%的店长认为2007年度自己最缺乏休闲和娱乐的机会。

对象篇:回答者的基本分布情况

本次调查的有效数据样本为2401个, 调查结论如下:

一、地理分布

本次调查参加者共来自25个省份, 主要集中在浙江 (14.0%) 、广东 (12.8%) 、湖南 (6.1%) 、江苏 (6.1%) 、安徽 (4.4%) 、河南 (3.8%) 、山东 (3.5%) , 这几个省份的参加者人数占到总人数的50.7%, 其他地区参加者则比较分散。

二、性别分布

本次参加调查者以男性为主, 共有1897人, 占参加调查总人数的79%;女性504人, 占参加调查总人数的2 1%。

三、年龄分布

在参加调查的门店店长中, 35岁以下的人群占到了绝大多数 (占比8 2%) , 其中较为活跃的是28岁-35岁这一年龄层的店长 (占比48%) 。46岁的店长仅占到参加调查总人数的1%。

四、学历分布

本次参加调查的门店店长学历以大专和本科为主 (占比8 4%) , 其中大专学历占比最高, 达到5 3%。

五、业态分布

参加本次调查的门店店长主要来自大卖场、综合超市、百货店、标准型超市这4大业态 (占比79%) , 来自家电连锁店和便利店两大业态的店长各占4%, 另有13%的调查参与者来自其他业态。

六、单位性质

本次调查民营控股企业参加人数最多, 占到参加调查总人数的63%;其次是外资控股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 参加调查人数分别占2 0%和12%;参加调查人数最少的是集体控股企业, 参加调查人数仅占5%。

七、工作年限

参加本次调查的门店店长工作年限以4-7年为主, 占参加调查总人数的41%, 为了进一步了解参加调查者的工作经历, 我们对参加调查者的工作年限和当店长年限进行了分析, 从中发现大部分资深店长在从事店长职业之外还有过其他工作经历 (例如:工作年限在12年以上的店长, 57.9%从事店长一职3-5年) , 而年轻店长则成长迅速 (例如工作年限在4-7年以内的店长, 58.2%已从事店长一职2年左右) 。

薪资篇:零售店长的薪资水平

一、零售店长薪资与工作年限关系密切

通过分析, 本次调查参加者的平均月薪为5559元, 与全国居民人均平均可支配收入相比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346元) , 这样的收入水平还是居于前列的。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 零售店长月薪水平呈现出正向增长的趋势, 其中工作年限在7年以下的店长平均月薪的差异并不明显, 薪资较大的飞跃出现在工作7-8年以后, 这也正好印证了“要成为一名优秀零售业店长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这句话。

二、男性店长平均月薪收入高于女性店长

在参加本次调查的零售业店长中, 女性的平均月薪约为4388, 而男性的平均月薪约为5865元, 比女性平均月薪高33.7%。这主要是由于在大卖场等相对高薪岗位就业的店长中, 男性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女性;同时在资深店长队伍中, 男性的比例同样也高于女性。

三、零售店长薪资水平与学历层次成正比

在对参加调查者的学历和平均月薪水平进行分析时发现, 门店店长的月薪与学历有密切的关系, 高中、大专学历的店长平均月薪为3116元和5343元, 低于所有参加调查者的月薪平均水平 (5559元) ;本科学历的店长月薪分布基本比较均匀, 平均月薪为6771元;硕士及以上学历店长的薪资水平 (10568元) 明显高于其他学历店长, 57.1%的硕士及以上学历店长的月薪在12000以上。

四、大卖场、百货店两大业态月薪水平明显领先

从调查数据来看, 各大业态中月薪水平较高的是大卖场和百货店, 平均月薪分别为7566元和6459元, 均高于所有参加调查者的平均水平;月薪水平最低的是便利店业态, 平均月薪仅为2534元。其他业态的月薪水平差异不大。

五、外资控股企业月薪水平领先其他单位

在外资控股零售企业中, 门店店长以平均月薪8493元位列榜首;国有控股零售企业店长平均月薪为5663, 位居第二;民营控股和集体控股企业店长月薪水平则低于平均水平, 仅为外资控股企业的50%左右。

七、零售店长薪资的地区差异并不明显

从地区差异来看, 零售店长平均月薪较高的是华东地区 (5526元) 和华南地域 (5472元) , 平均月薪较低的是西北地区, 仅为3611元。

八、零售店长对2008年年薪期望

参加调查者中, 37%预计2008年年薪在5万元以下, 27%预计2008年年薪在5-8万元, 22%预计2008年年薪在8-15万元, 11%预计2008年薪在15-25万元, 仅有4%预计2008年年薪可以突破25万元。通过计算分析, 参加调查的行业店长对2008年年薪的平均期望是87104元。

九、绩效奖金、职务补贴成为年薪组合的首要来源

在参加调查者的年薪组合 (多选题) 中, “绩效奖金”以78.13%的选择比例位列首位, 其次是职务补贴 (占46.65%) 和公司分红 (27.70%) , 而留任奖金、项目奖金、培训认证等外资企业和台资企业使用较多的年薪形式, 在本次调查中的选择比例并不高, 以“业绩论英雄”还是目前零售业店长必须要面对的现实。

机制篇:零售店长的薪资满意度

一、店长对目前薪资水平的满意度仅为“一般”

在对目前薪资水平的满意度调查中, 47.5%的店长选择“一般满意”, 超过三分之一的调查者对目前的薪资不满意或者非常不满意。通过数据分析, 资深店长对薪资的满意度要高于年轻店长。

二、认为公司薪酬制度“合理”的店长不到两成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 行业店长对各自公司的薪资制度满意度较低, 仅有14%的参与调查者认为“比较合理”或者“非常合理”。五成参与调查者认为本公司的薪资制度“一般”, 超过三分之一的调查者认为是“不合理”或“很不合理”。如何提升店长群体的薪资满意度应该引起各零售企业的重视!

三、40%店长对未来12个月内现金报酬增幅的期望是“10%-20%”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 有40%的店长在未来12月内对现金报酬增幅的期望是“10%-20%”, 超过28%的店长在未来12月内对现金报酬增幅的期望超过20%。零售业店长薪资报酬的增长与其所在门店的绩效是密切挂钩的, 而在2008年中国零售业还是处于激烈竞争态势, 因此店长薪酬递增的压力还是非常大。

三、对未来12个月内非现金报酬的期望, 七成店长选择“深造/培训”

在对店长的未来12个月非现金报酬的期望调查 (多选题) 中, 近七成店长选择“深造/培训”, 说明店长们为应对激烈的同业竞争和岗位竞争, 对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素养的“深造/培训”有强烈的渴求。也有超过五成的店长选择“休假”, 说明行业的店长们尤其是内资企业的店长们即使有休假的机会, 也不是每人都有机会享受休假;但随着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 这一状况将在2008年得到改善。

五、31%参与调查者对跳槽说“NO!”

在参与调查者当中, 有30.6%的店长对跳槽说“NO!”, 但同样有31.2%的店长已经打算跳槽。随着各零售企业网点数的快速增加, 但是并没有培养出相对应的高质量店长群体, 导致优秀店长成为各个企业竞相争取的“香饽饽”, 这成为加剧店长流动性的重要客观因素。如何为店长搭建事业平台, 保持店长队伍稳定性应引起各零售企业重视。

六、店长最缺乏“学习”和“休闲”的机会

在参与的调查者当中, 有3 5%的店长认为2007年度自己最缺乏学习的机会, 有20%的店长认为2007年度自己最缺乏休闲和娱乐的机会。由此可见, 面临激烈的行业竞争, 以及巨大的工作压力, 店长既渴望能更好提升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 也渴望能够在繁忙工作之余有休闲放松的机会。

七、“工作挑战性”和“上司的认可”对于店长来说最重要

在参与调查的店长中, 有33%认为“工作挑战性”对自己最重要, 同样“上级的认可”也非常重要。仅有13%的店长认为“薪资竞争力”对自己最重要。由此可见, 对该行业的店长们来说, 更加看重的是事业平台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而薪资反而不是大多数行业店长所追求的唯一目标。

八、店长压力指数 (3.50) 高于幸福指数 (2.78)

如果把压力指数和幸福指数都设置成5级, 压力指数越大代表压力越大, 幸福指数越高代表幸福度越高,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 店长的压力指数为3.50, 远高于店长的幸福指数2.78。有34%的店长压力指数为4级, 而仅有15%的店长幸福指数为4级。通过详细分析, 年轻店长的压力指数要高于资深店长的压力指数, 而幸福指数则略低于资深店长的幸福指数。

九、店长对薪资考核的建议

在本次网络调查中, 设置了“在薪资考核方面, 您认为贵公司还应该做哪些方面的改进......”的开放性问答题。80%参与调查的店长回答了这个问题, 其归纳如下:

1、有超过30%店长希望各自公司完善绩效考核;

2、希望薪资设置指标更加公平、合理, 更具有激励性;

3、应该以业绩为考核目标, “能力胜于资历”;

4、薪资考核要更加重视核心骨干及员工工龄;

5、强调薪资考核设置的弹性和人性化, 不硬性地“一刀切”;

6、有超过20%店长希望提高员工的薪资待遇, 也很重视非物质的奖励, 比如培训/深造、假期、晋升等。

店长代表性回答选摘:

1、加强绩效考核, 工资应与员工岗位及市场行情同步;

2、内部升职的薪水应与外部招聘的一致;

3、增加调薪 (加薪) 的频率, 使员工有一种不断进取的欲望;

4、薪酬体系增加非工资性奖励:旅游考察培训休假等;

5、对于薪资基数应增加, 同时应合理加大各级之间的薪资差距;

6、主要是对基层员工的工资进行调整, 现在员工流动性太大了;

7、结合行业特性, 地区差异, 要有相应的工资差异;

8、调整绩效考核制度, 激励员工实现利润最大化;

9、根据工作难度、业绩提高工资, 而不是根据卖场面积;

10、对店长级人员考核应该更加重视激励, 而不是处罚;

11、同薪同酬应得到体现, 不能因为是总部派出的人员就比非总部派出的人员收入高;

12、把握好薪资层次, 同岗同薪, 绩效考核合理透明;

13、不能以单纯的数字考核, 应加强营运基础工作的考核。

十、店长对上级或老总说的话

在本次网络调查中, 设置了“如果有机会, 您最想要跟老总说的话是......”的开放性问答题。75%参与调查的店长回答了这个问题, 其归纳如下:

1、感恩型, 即感谢老总给予自己的信任和平台, 希望老总注意保重身体;

2、共勉型, 希望与老总一起再接再厉, 共创辉煌;

3、建议型, 希望优化和改善薪资绩效等机制, 给予员工更多学习和休假的机会, 更加关注基层员工;

4、牢骚型, 相当部分参与调查的店长也借此机会表达了对公司或者老总的不满, 希望公司能够做出更多改善。

店长代表性回答选摘:

1、让中层干部多出去学习考察, 接受新的营销理念。

2、希望能给我们休带薪年假, 即使不带薪, 让休个年假也行!

3、我有能力胜任更高的职位。

4、增加学习培训的机会, 我们可以做的更好。

5、该加薪了, 我们已经3年没有加薪了, 现在物价飞涨, 都快养不活自己了。

6、我能做得更好, 请加我工资;我已经很累, 请放我大假;我已经做得很好, 请给我升迁。

7、机制要灵活, 体制要改变;矮化管理层级, 简化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

8、在给予教导的同时适时鼓励员工的积极性, 认可员工的成绩。

9、应根据员工的工龄来增加相应的工资, 多给店长一点自由发挥的余地, 不要总是一切按照总部的指令来办事。

1 0、不仅是对顾客, 对员工也同样要人性化管理, 否则很难留住人才。

1 1、给每一个店长或者副职平等的发展机会。

1 2、注重企业的长期增长, 培养管理层人文关怀的意识。

1 3、不切实际的指标, 贪得无厌的剥夺剩余价值会毁掉公司, 长远的眼光才能发展公司。

1 4、让我们也多一点说话的机会, 让我们也多一点学习的机会。

1 5、注意身体!老总的确很辛苦!

十一、行业店长2007年度最大收获

在本次网络调查中, 设置了“对即将过去的2007年, 您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是......”的开放性问答题。8 4%参与调查的店长回答了这个问题, 其归纳如下:

1、自我成长, 表现为自我经营和管理技能获得了提升;

2、团队成长, 在2007年门店经营团队都取得了进步;

3、自我实现, 经营业绩比上年度获得极大提升, 完成或超出预期目标;

4、获得信任, 获得团队或上级领导的更大信任;

5、幸福生活, 认识了更多朋友, 家庭也更加幸福。

店长代表性回答如下:

1、做店长学到了除技能以外的很多东西。

2、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抗压能力。

3、今年新的竞争对手加入, 验证了我们企业多年的经验策略是对的。

4、更加认清了自己,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才能够把握住机会。

5、对综合性生活广场的业态组合与物业价值有更深的认识和经验

6、将自己门店的各项管理保持持续发展好的势头。

7、自己任职的新店成功开业, 经济和社会效益都不错。

8、业绩不错, 超额完成预算, 个人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9、先后带的二个团队业绩同比大幅增长, 自己培养的主管可独挡一面。

10、顺利的完成全年的销售任务, 与工作伙伴并肩作战, 配合默契。

11、大幅提升本项目的经营业绩, 做出区域内新开店的最佳样本。

12、自己的管理理念正慢慢被更多的同事所接受, 正形成自己的一套风格。

13、有了一个自己可以相伴走过一生的人。

14、通过培训, 学到很多知识, 并结交了新朋友。

十二、行业店长对2008年度的期望

在本次网络调查中, 设置了“对即将到来的2008年, 您最大的期望是......”的开放性问答题。90%参与调查的店长回答了这个问题, 其归纳如下:

1、希望团队获得更大成长, 完成公司预期年度指标。

2、希望获得更大的提升, 主要表现在门店业绩、薪资、职务等方面;

3、希望有更多的福利, 比如学习、考察和休假等;

4、希望老总给于更多的信任和提供更大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5、希望能够找到更好的发展平台, 比如跳槽或创业等。

店长代表性回答如下:

1、有一个快快乐乐的2008。

2、达到更好的职位, 赚更多的钱!

3、发挥自己的优势, 得到领导的肯定!

4、为公司多做贡献, 同时增加薪资待遇, 提高生活质量。

5、接受全新的培训, 与同行多多交流。

6、希望能找到更好适合自己, 相对有挑战性, 有激情的, 有较好薪资的工作岗位。

7、能够让自己所负责的商场有长足的发展, 能够稳定的工作。

8、换一份满意的、令人身心愉悦的、有前途的工作。

9、做出更好的业绩, 最少能增加20%以上的业绩。

10、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对商业营销活动有更多的策略和方法。

11、晋升到更高的岗位, 或去更好的公司任职, 或是独立创业。

12、工资不断提升, 业务管理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并得到业界认可。

13、忠于职守, 做好本职工作!不断给自己充电!生活更充实!

14、能抽出时间和精力, 回北京陪陪家人, 和朋友聚聚!

15、2008年销售业绩要有新的突破, 最大限度的扩大市场份额。

16、上升一个层次, 全面管理区域市场。

17、在公司与客户之间希望双方互利互惠, 达到双赢。

3.2004中国零售业信息化调查报告 篇三

第一章 中国艾滋病流行形势

2003年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指出:中国1985年报告首例艾滋病病例,至2003年,总体上呈低流行,但在局部地区及特定人群中存在高流行,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2004年的流行状况仍然呈现上述特点。在过去的一年中,艾滋病监测数据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明显改善,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和未来趋势更加清晰。

依据全国艾滋病病例报告、哨点监测、行为监测、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对中国艾滋病感染人数进行估计,结果显示:截至2003年12月,中国现存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约84(65-102)万,全人群感染率为0.07%(0.05-0.08%),艾滋病流行呈现明显的地区和人群聚集性。在云南、新疆、河南等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艾滋病的流行已出现较高的流行水平,至少有一类高危人群感染率超过5%,孕产妇感染率超过1%。按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划分流行程度的标准,这些省份的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广泛流行阶段(Generalized Epidemic)。经吸毒传播仍是中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既往(1996年以前)有偿采供血人群中的艾滋病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可能已接近高峰。经性传播的比例呈现上升的趋势,男性同性恋人群存在艾滋病流行的潜在危险。行为监测资料显示部分地区吸毒人群、暗娼人群的危险行为有下降的迹象,但仍处在较高水平。

一、中国艾滋病流行特点

1998年以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疫情报告。截至2003年底,全国有48%的县报告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

(一)艾滋病疫情地区差异大

不同省份疫情报告数差别大,截至2004年9月,河南省疫情报告数累计超过20,000例,云南省疫情报告数累计超过10,000例,内蒙古、宁夏、青海、西藏4个省(自治区)疫情报告数低于100例。不同地区吸毒人群、暗娼人群和既往有偿采供血人群感染率也存在较大差异,新疆、云南、四川等省(自治区)部分地区吸毒人群感染率超过50%;江苏、浙江、内蒙古、辽宁等省(自治区)吸毒人群感染率低于5%。大多数地区暗娼人群感染率在1%以下,云南、重庆、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省(自治区)的一些地区暗娼人群感染率超过1%。河南、湖北等省份局部地区既往有偿采供血人群艾滋病感染率超过30%,湖南、黑龙江、广西等省(自治区)大部分地区,该人群感染率低于5%。所有省份均存在经吸毒、经性传播的感染。

(二)艾滋病疫情继续呈上升趋势

历年报告疫情数字增加明显,一方面反映了疫情的上升,另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监测力度加大,发现的病人和感染者人数增加。河南、云南等省份开展了既往有偿采供血人群和吸毒人群等重点人群的艾滋病感染状况筛查,发现并报告了大量的既往感染者。

哨点监测资料显示,吸毒人群、暗娼、孕产妇等人群艾滋病感染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吸毒人群感染率较高,1995至1999年增长迅速,近年增加速度减缓。暗娼、孕产妇感染率虽然较低,但呈现缓慢的增长。

(三)传播途径仍以经吸毒传播为主,但三种传播途径并存

2003年全国疫情估计,目前经吸毒途径传播仍为主要传播方式,经性传播及母婴传播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既往有偿采供血传播虽然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但主要是1996年以前发生的感染。

1.疫情报告情况

截至2004年9月底,全国累积报告的89,067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吸毒人群占41.3%,既往有偿采供血人群占31.1%,异性传播人群占7.9%,男性同性恋人群占0.2%。

2.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群分布的估计情况

2003年估计全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中注射吸毒人群占43.9%,既往有偿采供血人群约占24.1%,异性传播的人群占19.8%(其中,暗娼占4%,男性性病门诊就诊者占2.1%),男性同性恋人群占11.1%。

(四)艾滋病发病和死亡持续增加

2003年评估报告曾指出,2001年以来,艾滋病发病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一些省份已出现艾滋病集中发病及死亡的现象。2004年艾滋病发病和死亡持续增加。2004年1至6月,报告的病人数是7,801例,多于2003年全年报告的病人数(6,120例),预示2004年全年的病人数可能会高于2003年的2倍。根据艾滋病平均潜伏期推算,在艾滋病流行较早的地区,大量感染者已经达到发病期。

(五)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态势仍在继续

监测资料表明中国的艾滋病流行正由吸毒、卖淫嫖娼等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2003年全国流调及部分省哨点和流调资料显示,部分地区孕产妇、婚检及临床无关联(匿名)检测人群中艾滋病病毒感染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个别地区婚检人群感染率大于1%,孕产妇艾滋病病毒的感染率达到5%,与周边高流行国家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水平类似。全国疫情报告中母婴传播的比例逐年增加。

(六)女性感染者比例上升

在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女性感染者所占比例近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表1),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暗娼等人群感染及发现人数增加,二是河南等省近年来加强既往有偿献血人群艾滋病监测,报告女性感染者较多。随着报告的女性感染者人数的增加,母婴传播危险性加大。

表1.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女性的比例(1998-2004.9)

二、不同人群的流行形势

(一)吸毒人群

2002年后,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在吸毒人群中发现了艾滋病感染者。国家级哨点中吸毒人群的总感染率为5%-8%。2003年的36个哨点有13个哨点的感染率比上一年有所增加。新疆伊犁注射吸毒人群感染率高达89%;云南、广西省(自治区)部分哨点的检出率在20%以上。1995年以来,吸毒人群感染率呈现增加的趋势。

2003年流调结果显示,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吸毒人群感染率为7.0%。各地吸毒者中注射毒品者的比例和注射毒品者中共用注射器的比例相差很大。注射毒品者比例的平均数为53.8%(最高98.8%,最低4.0%)。静注毒品者中共用注射器比例的平均数为45.0%(最高93.1%,最低0.0%)。该人群感染者已陆续出现发病和死亡。

(二)暗娼人群

哨点监测和流调资料显示,全国暗娼人群平均感染率为0.5-1.0%。2004年国家级哨点监测发现,暗娼中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平均为1.0%。2003年流调发现,云南红河、新疆吐鲁番、云南德宏及新疆伊犁感染率分别为6.7%、4.3%、4.3%及3.3%。1995年以来,暗娼人群感染率呈现增加的趋势。

暗娼人群“每次都用安全套”的比例呈缓慢上升趋势,但仍处在较低水平。2003年的调查显示,在最近的一次商业性行为时,62.1%的调查对象使用了安全套,但安全套的使用情况各地差异很大(7.8%-90%以上)。“从未用过安全套”者比例为20.5%,与2002年(24.5%)相比有所下降。而“每次都用”者比例平均数为19.3%,与2002年(16.1%)相比略有上升。

吸毒是暗娼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另一危险因素。2003年流调结果显示,1.4%的暗娼在过去半年有注射吸毒史,其中37.9%有共用注射器史。2004年哨点监测资料显示,广西、湖南、重庆等省(直辖市)的暗娼哨点中检出的艾滋病病毒阳性者有注射毒品史者占25%-100%。

(三)既往有偿采供血人群

截至2004年9月,除西藏自治区外,其作30个省(自治区)均有该人群的感染者报告1。2003年流调显示,全国14个省(自治区)30个地区艾滋病病毒总体检出率为2.7%,但各地差异较大。湖北随州的检出率为33.7%,山东菏泽为8.9%,吉林市为5.8%,其它各地检出率较低。既往调查显示,河南一些地区感染率为40%以上。由于该人群感染者大多数在1992至1996年间感染,目前50%左右的感染者已经到了发病期。

(四)男性同性恋人群

该人群数据比较缺乏。从调查数据看,北京、哈尔滨、广州、沈阳等地男性同性恋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在1%以上。2003年全国流调发现,近半年内有肛交性行为的男性同性恋者从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较大,如常德、西安两地分别为42.9%和38.5%。该人群已有一定的感染水平,危险行为较高、人群规模较大,艾滋病流行的危险性不容忽视。

(五)一般人群

在艾滋病流行较早、疫情较严重的地区,一般人群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已达一定水平。2003年全国18个孕产妇门诊哨点中,有8个哨点检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新疆喀什、河南上蔡、湖北随州、河南商水、新疆阿克苏孕产妇门诊哨点均检出阳性者,感染率分别为5.3%、2.4%、0.5%、0.4%及0.3%。

2003年全国流调在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1个地区开展了综合医院就诊者的无关联(匿名)检测,7个省9个地区检出了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者,感染率在1%以下。

输血人群的感染状况值得关注。在1990年代中期有偿采供血比较严重的地区,2004年发现并报告了既往输血感染的病例。局部地区报告了自采自供血造成的艾滋病感染病例。

三、全国疫情估计

根据中国艾滋病流行特点,利用艾滋病病例报告、哨点监测、行为监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等,应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和UNAIDS推荐的艾滋病疫情估计方法,对全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进行测算。该方法是以省/地区为单位,对各类人群的基数进行估计、利用专项调查获得的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测算不同人群艾滋病感染人数,然后累加得到全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总人数。

●艾滋病病毒感染各地区分布

据测算,在31个省份中,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估计人数5万以上的有7个省;1万以上的有15个省。全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大于0.1%的有5个省份;在0.05-0.1%的有7个省份。

●艾滋病流行的趋势

根据目前的流行模式和趋势,未来中国艾滋病的流行是保持快速增长或逐步趋于平稳,这取决于是否能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地开展有效的艾滋病预防活动和提供治疗与关怀。

经吸毒传播和经采供血传播所占的比例将有所下降;性传播所占的比例会有所上升。男性同性恋人群基数较大、危险行为普遍、具有一定的感染率,将会成为艾滋病流行的重点人群之一。

第二章 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

出处:中国网

2003年联合评估报告指出了妨碍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有效开展的八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即政府领导与协调、监测和检测系统、宣传教育和干预、综合关怀和治疗、信息、交流和利用、规划落实和督导、法规修订与完善以及资金支持与使用。2004年,中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在上述诸多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004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明确了艾滋病防治的重点策略和工作领域,特别强调:加强组织领导和明确职责任务、加强监测和信息、系统、实施综合预防和干预措施、开展治疗关怀和救助、增加投入和加强国际合作。本评估报告基本反映了2003年12月以来在上述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任务

目前,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正处在关键时期。一方面艾滋病疫情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另一方面艾滋病流行已对社会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中央政府充分认识到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严峻形势和加强各级政府政治承诺的重要意义,一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加强国家级的政治承诺

面对艾滋病流行的挑战,国家领导人做出了表率:2003年12月1日,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吴仪副总理到北京地坛医院看望了艾滋病病人和医务人员,并宣布了防治艾滋病的“四免一关怀”政策;2003年12月,吴仪副总理还专门听取了湖北省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汇报,深入河南省艾滋病疫情严重的上蔡县文楼村,亲临艾滋病感染者家中探望病人及其亲属,充分表明了中央加强解决艾滋病问题的决心。2004年7月,温家宝总理发表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有效预防控制艾滋病》的署名文章,进一步强调了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方针和策略。中央财政2004年又进一步加大了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的投入。

“四免一关怀”

1、对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

2、在全国范围内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

3、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免费母婴阻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

4、对艾滋病病人的孤儿免收上学费用;

5、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人开展生产活动,增加收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避免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

(二)进一步加强领导和协调

1996年国务院防治艾滋病性病协调会议制度的成立,为促进中国预防控制艾滋病工作的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年2月,国务院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由吴仪副总理任主任,23个部门(社会团体)的部级领导和疫情较重的7个省(自治区)分管副省长(主席)为成员,进一步加强对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同时,明确了委员会和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职责。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

主 任:吴仪(国务院副总理)

副主任:高强(卫生部常务副部长)、徐绍史(国务院副秘书长)

成员单位:中宣部、发改委、科技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劳动保障部、铁道部、交通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人口计生委、质检总局、民航总局、广电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河南省、湖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委员会职责:

●研究制定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和规划;

●协调解决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大问题;

●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并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目前,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成立了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或领导小组)。

(三)明确了国家防治艾滋病的政策、方针和策略

2004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关干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7号),明确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要求各级政府要制订具体的防治目标和行动计划,每年组织督导检查,建立领导责任追究机制。为落实国务院通知的要求,中央政府各部门相继出台了政策文件,为国家防治艾滋病的政策框架增加更为明确的政策内容:

2004年国家出台有关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政策

1、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国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方案(2004-2008提)》的通知(国艾办发〔2004〕4号);

2、中区中央宣传部、卫生部下发《关于印发〈艾滋病防治工作宣传提纲〉的通知》(中宣发[2004]17号);

3、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印发《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和自愿咨询检测的办法》的通知(卫生疾控发[2004]107号);

4、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关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卫医发〔2004〕106号);

5、劳动和社会部《关于落实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政策的通知》(劳社部发[2004]17号);

6、民政部《关于加强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患者家属和患者遗孤救助工作的通知》(民函[2004]111号);

7、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建立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4]129号);

8、卫生部、国家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工商总局、广电总局、质检总局联合下发《关于预防艾滋病推广使用安全套(避孕套)实施意见》(卫疾控发[2004]248号);

9、卫生部《关于印发《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卫医发〔2004〕108号);

10、卫生部《关于加强对在职卫生人员进行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的通知》(卫科教发〔2004〕131号);

11、司法部与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全国劳教场所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实施办法(试行)》(司发通[2004]155号)。

(四)中央各有关部门采取了应对措施

2004年4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的主要组成部委,在会上就本部门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出了工作安排和意见。一年来各有关部委在政策制定(见“2004年国家出台有关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政策”)、结合部门职责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卫生部在加大对第一批51个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支持和指导力度的同时,启动了第二批示范区。目前全国示范区的总数已达127个。

中宣部制作了预防艾滋病宣传光盘并下发到全国各地宣传部门,并要求在县一级自办电视台播放。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发布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明确了6个抗病毒药物为甲类药物,并在乙类药品中新增5个抗病毒药物,扩大了参保人员临床治疗用药的可选范围。

科技部设立了艾滋病防治科技专项,与有关部门和地方合作建立了河南、云南两个艾滋病防治研究平台,重点开展了临床治疗方案、治疗药物、诊断试剂、流行病学等研究,已有一批艾滋病新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教育部印发了落实国务院七号文的专门文件;在7省建立了省级培训基地,举办了省级师资培训班;组织编印了初中、高中预防艾滋病专题的教育系列资料,并开展了专项督导检查工作。

商务部积极争取国际多边、双边无偿援助资金,并积极参与了世界贸易组织有关公共健康问题的谈判。并牵头组织了督察组对12个省、自治区非法采供血液和单采血浆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督察。

铁路、交通、民航等部门利用机场航站楼、铁路、港口的候车/船大厅及城铁各站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民航总局在全国大型国际机场旅客必经通道和候机大厅,设立了艾滋病防治宣传灯箱和户外广告牌,并通过闭路电视和广播系统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交通部组织长江航务管理局举办防治艾滋病骨干培训班。铁道部下发了《铁路系统预防控制艾滋病工作行动计划》并组织督导落实。在云南、河南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和安全套社会营销工作。

计生委对育龄群众进行了预防艾滋病科普知识宣传教育的评估调查;组织召开了艾滋病社会行为与消除歧视国际研讨会;利用计划生育网络和“人口网站”、报刊等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宣教工作;推动在高危人群中安全套的推广。农业部专门下发文件,明确要求各级农业部门积极宣传,主动配合有关部门,把艾滋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广电总局通过新闻、专题节目加大宣传力度,并围绕“世界艾滋病日”等组织主题宣传活动。

国家质检总局加强了对出入境重点人群以及边境往来司机和娱乐服务人员的艾滋病监测工作,同时在出入境口岸及交通工具上进行防治艾滋病的宣传教育。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在继续落实抗艾滋病药物快速审批的基础上,对创新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实施早期介入,有力的促进了抗病毒药物的研发。近期将批准艾滋病复合疫苗进入临床实验,同时加强了已上市抗病毒药物的管理。

(五)加强了法制化建设

2004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了《传染病防治法》,以法律形式保障了艾滋病防治措施的落实,严格了采供血规范,规定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2004年,《预防控制艾滋病管理条例》已被纳入立法的工作程序,近期将提交国务院讨论。同时,有些省份也制定了地方法规和规章,如:云南省制定了《省艾滋病防治管理办法》,江苏省通过了《预防控制艾滋病条例》。

(六)各地采取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根据《规划》,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和行动计划。中期评估的结果显示,89%的省(自治区)有规划或行动计划;所有省份均有工作计划,74%的地市级有工作计划。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下发及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后,省和地方各级政府制订了相应的政策,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河南省在艾滋病流行严重的村庄制定了“六个一”的援建机制,即修建:一条村路、一眼深水井、一所学校、一个标准卫生室、一所福利院、一个教育活动室;并提出了“四有一不”的目标:使艾滋病病人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有基本医疗保障,不使一个适龄儿童失学。

云南省实施了艾滋病综合防治的“六大工程”,一是实施净化社会环境防治艾滋病工程;二是实施全民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工程;三是实施推广使用安全套防治艾滋病工程;四是实施清洁针具交换和美沙酮替代治疗降低毒品危害工程;五是实施艾滋病关爱中心建设工程;六是实施艾滋病预防监测和科技攻关工程。

湖北省政府加强领导力建设和部门协调工作,省长担任省防治工作委员会的主任,24个委员会成员已有22个出台了政策性文件,有力的促进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七)中国非政府组织正在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2000年,吴仪副总理指出:“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作用,动员他们广泛参与,共同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有广泛影响的重要社会团体,如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中国青联)、全国总工会、中国红十字总会均为新成立的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国家对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分别与卫生部合作,在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对妇女和青少年开展了“面对面”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中国艾滋病性病防治基金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等十多个非政府组织在开展宣传教育、高危人群干预、感染者和病人的关怀与护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感染者自助小组在全国各地纷纷成立,如新疆、陕西、山西、贵州、上海、北京、广东、四川等地,他们在反歧视宣传、咨询、生产自救和配合治疗等方面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二、加强监测和信息系统

中国艾滋病监测体系和监督评价工作在过去的一年里得到了加强和重视。信息的收集、交流和利用取得了明显的成绩,防治工作的综合评价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和数据应用于各种报告中。

(一)加强信息的交流和利用

2002年12月,国务院防治艾滋病性病协调会议制度办公室(国协办)组织了首次多部门联合督导检查。2004年6月,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国艾办)启动了《规划》和《行动计划》中期考评工作,随后又一次开展了多部门联合督导检查为国家的督导与评估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为督促考核各示范区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及时总结与推广工作经验,卫生部于2004年6月对第一批51个示范区中的18个示范区实施了督导考核。督导报告上报国务院,同时反馈到各示范区,促进了示范区工作的开展,增进了示范区的信息交流与沟通。

国家和地方加强了信息资料的收集和沟通。中国艾滋病信息网络(CHAIN)在互联网资源共享和新闻报道收集等方面的工作初见成效。

由UNAIDS和WHO联合制定的战略信息框架(SIF)包括了一些用以衡量政策水平和不同项目领域进展的评价指标,为制订和完善国家监督与评估体系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在过去一年里,有关的政策制定者、专家学者、志愿者利用各种国内国际会议开展广泛交流,及时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促进了最佳实践的推广:

●2003年12月,卫生部在成都召开了国际项目经验交流会,来自31个省、中央机构、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和私营企业的代表共计270人参加了会议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

●2004年7月,来自中国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感染者、义务宣传员等100余人参加了在曼谷召开的第15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设置了展区,充分展现了中国所取得的成绩,并首次举办了中国非政府组织论坛。

(二)监测系统的完善和能力提高

中国在建立一个综合可靠的艾滋病监测系统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它能更加及时、准确地提供艾滋病流行规模和趋势的信息。

国家级监测哨点的数量已由2003年的194个增加到2004年底的247个,并在19个省建立了42个行为监测点。行为监测点覆盖吸毒者、暗娼、男性同性恋人群、性病门诊就诊者、长卡司机等人群,利用国家统一制定的问卷收集不同人群艾滋病危险行为资料。各省(自治区)也在积极扩大本地的监测系统,截至2004年全国已经建立省级哨点400余个,监测的人群包括吸毒者、暗娼、男性同性恋人群、性病门诊就诊者、长卡司机、医院无关联(匿名)检测人群、孕产妇、结核门诊病人等。各地加大了艾滋病监测的力度,例如温州市,2004年6月在开展艾滋病预防项目时扩大了高危人群的检测项目;江苏省在过去的5年已经检测了310万高危人群,包括吸毒、卖血人群和暗娼和嫖客。

2003年在31省(自治区、直辖市)138个地区6类人群(吸毒者、暗娼、男性同性恋人群、性病门诊就诊者、既往有偿献血人群、医院无关联(匿名)检测人群)开展了全国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感染率资料和行为资料有效地补充了监测系统的数据。2004年,河南、云南等省份开展了既往有偿采供血人群、吸毒等人群的艾滋病筛查工作,促进了对疫情的掌握,为干预、抗病毒治疗等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2003年以来对全国监测技术人员在哨点监测资料收集、数据录入和传输、资料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技术培训,分批对3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艾滋病监测技术人员进行了疫情估计方法的培训。开发了新的基于网络直报的全国艾滋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使艾滋病疫情能及时、全面地上报并分析利用。

三、实施综合预防和干预措施

艾滋病的流行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广泛的宣传教育和干预工作尤显重要。2004年,大众宣传教育覆盖面有所扩大,安全套项目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并在较大范围推广;美沙酮维持治疗试点取得初步成绩;血液安全、母婴阻断工作不断加强;对青少年、流动人口,以及在工作场所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工作也有所进展。

(一)大众宣传教育工作规模扩大

2004年,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防护意识和消除歧视方面有显著进展。国家领导人公开倡导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关爱支持,对推动综合防治工作意义重大。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

中国领导人打破艾滋禁忌呼吁人道关怀

温家宝总理与艾滋病病人亲切握手,促膝谈心的情景周一晚上出现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他呼吁国人要给予艾滋病人“关爱与支持”,温是第一位公开谈论艾滋病快速流行与积极应对的主要国家领导人。

温总理探望北京的3位住院病人打破了长期以来对艾滋病的政治和社会禁忌,标志着共产党对遏制艾滋病的政治承诺……

华盛顿邮报2003.12.1 Washington Post,Dec.1,2003

●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分别和卫生部在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联合开展针对妇女和青少年的“面对面”防治艾滋病宣教活动,通过发动和培训基层妇女和青年骨干,深入农村、社区,开展宣传工作,大大提高了农村妇女和青年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意识。

●今年7月,国艾办、中宣部、共青团中央、科技部等12个部委举行“预防艾滋病宣传海报进村入校暨„面对面‟宣传教育活动启动大会”,为全国近75万个行政村、5万个街道办事处和10万余所大中学校发放宣传海报,并翻译下发了近6万套维吾尔、哈萨克和藏族的宣传海报。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全国总工会、全国企业联合会共同在职工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

●卫生部组织出版了《远离艾滋病》的科普读物,并翻译成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五种文字向少数民族群众、大中小学生发放。

●艾滋病公益广告在大中城市的地铁、机场、火车站等场所张贴。

●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宣教工作,无论车站、广场和学校,艾滋病公益宣传广告随处可见。

●卫生部、农业部等9部委联合开展的全国健康促进项目,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防病(包括艾滋病)意识已使数以亿计的农民家庭受益。

●河北大厂评剧团,充分利用该剧团的特点,有机地将艾滋病相关信息“关爱和反歧视”等内容融入到小品、歌舞等节目中,为广大农民编排了“红丝带万里飘”专场演出,并巡回示范区演出。

(二)对高危人群的干预工作在迅速推广

干预政策的出台使2004年的干预工作有了长足进展。加大干预力度,推广成功试点,加强实施能力建设正在形成合力。卫生部要求,各级卫生防疫部门成立了“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负责组织和开展对娱乐场所、吸毒人群、男性同性恋人群的预防干预工作。

1.娱乐场所推广使用安全套项目不断扩大

2004年7月,中宣部、卫生部、广电总局等6部委下发了预防艾滋病推广使用安全套实施意见,明确了推广使用安全套的策略、方法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同月卫生部在湖北宜昌召开了“全国100%安全套推广使用项目试点经验交流会”。湖北、湖南、海南、江苏、广西五省(自治区)试点结果证明,100%安全套使用项目在中国行之有效。通过项目的干预活动,暗娼人群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达到90%以上,该人群性病(衣原体)感染率下降幅度在34%(湖北项目点)到88%(海南项目点)之间。此外,不少省市还开展了对该人群的性病综合服务的试点工作。其它一些重要的进展如下:

●利用中央或地方经费,100%安全套使用项目已经在海南、湖北、湖南、贵州、江苏、四川等省的娱乐场所推广实施;山西、新疆、广西、广东、福建等省(自治区)已举办培训班。

●云南省出台在省内所有的娱乐场所推广安全套的政策,计划2004年娱乐场所的覆盖率达60%,2005年达到100%。四川省47个县也开展了安全套综合推广项目。

●针对暗娼人群的综合服务项目点增加到近30个,服务内容包括性病诊治、同伴教育和自愿咨询检测等。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机构开展了安全套社会营销项目以保障安全套的供应。

2.针对静脉注射吸毒人群的减少危害工作有长足进展

2004年,针对吸毒人群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政策有了重大突破。卫生部、公安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下发了“国家成癌性药物依赖治疗指南”,成立了美沙酮维持治疗国家工作组。

第一批美沙酮门诊试点项目顺利开展。今年9月,在成都召开的全国美沙酮门诊试点阶段总结会充分肯定了试点取得的成绩,结果显示:试点地区吸毒人群注射行为、海洛因消耗以及与吸毒有关的犯罪行为均有所减少。

清洁针具的社会营销和交换工作规模逐步扩大。云南、四川、湖南、新疆、广东、广西省(自治区)的针具交换项目进展较快,项目点数已上升到近50个。

3.男性同性恋人群预防干预工作已经开始

针对男性同性恋人群的预防干预工作日趋重要。2004年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杭州、昆明、南京、上海和深圳等城市举办了男性同性恋人群艾滋病预防培训班。一些城市进行了针对男性同性恋人群的自愿咨询检测和关怀的可行性评估。杭州市首次在男性同性恋人群聚集的酒吧提供艾滋病病毒咨询与检测服务。

●成都市开展了综合干预项目,对男性同性恋人群自助组织提供帮助,并开展咨询热线、同伴教育、安全性行为和安全套推广使用等活动。

挺胸做人终有时

以往的十四年,人生中近五分之一的时光都毫不吝啬地奉献给了“白魔”——海洛因,失去的太多,现在才感觉到浪费了自己最为宝贵的青春,丧失了人格和尊严。加入美沙酮维持治疗快三个月了,开始觉得自己的身体、心态逐渐趋于正常。我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好轻松、好自在、好开心。我将努力改变自己的行为,坚持操守。我现在最重要的是怎样开创新生活,怎样重新融入社会。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我终会有挺胸做人的那一天……

摘自 云南省个旧市疾病控制中心美沙酮维持治疗病人心得

(三)加强对青少年的艾滋病预防教育

对年轻人进行性健康教育是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在这一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各地教育部门在中学安排艾滋病预防教育课程,许多学校已经做到艾滋病知识“进教材,进课堂”,部分省份已将此列入必考科目。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全国工读学校中开展青春期教育、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和拒绝毒品教育。

●中国首次拍摄针对初中学生性教育专题片“我如何告诉你”,着眼于激发如何与孩子们进行更加开放的性相关对话的讨论。

(四)血液安全继续改善

依据献血法和血液制品生产管理条例,国家要求血库和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只能购买实验室检测合格的血液,2004年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临床用血中无偿献血比例由1998年的220上升到2004年6月的88%。

●开展了全国血液安全工作专项检查,共抽查了900多个血液采供机构和36家血制品生产企业,85家单位受到警告、责令整改或被吊销许可证的处罚。

●关闭了华东、华南和东北各地283家小型的血站。

(五)阻断母婴传播工作不断加强

随着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阻断母婴传播成为一个日益受到关注的问题。国务院文件要求妇幼保健机构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母婴传播,2004年开展的一系列工作:

●成立了母婴阻断工作专家组,制定了母婴阻断技术指南。

●对15省85个(市)县(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开展师资培训,培训对象包括管理人员、医生和护士。

●在五个省八个示范区启动了阻断母婴传播项目,对292,825名围产期孕妇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并提供了咨询服务。229名检测阳性的孕妇中,90名选择自愿终止妊娠,118名孕妇接受了抗病毒药物预防治疗。

●自2004年7月1日开始,湖北省对艾滋病病毒阳性的母亲开展母婴阻断工作,无偿提供婴儿奶粉。广东深圳市在所有孕产妇中负责提供自愿咨询检测。

(六)工作场所和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工作起步

工会和私营企业在制定工作场所艾滋病政策并开展活动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目前,数家跨国公司和国内公司正在开展工作场所艾滋病预防工作。中国企业联合会与联合国机构一道,成立了中国企业艾滋病工作组,开展私人企业与工作场所的动员工作。在减少工作场所中对感染者与病人的歧视、维护其权利方面也有新的进展。

流动人口既是艾滋病的脆弱人群、又在艾滋病病毒的传播中起重要作用,一些地区加强了在流动人口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工作。

●铁道、交通、人口计生等部门通过本系统网络,在流动人口中开展宣传教育、推广安全套、咨询等活动。

●共青团中央通过“青春红丝带”活动,在1,800名青年务工人员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上海、浙江、河北、湖北、湖南、辽宁和山东等省(直辖市)对青少年和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同伴教育、宣教和健康门诊以及安全套社会营销工作。

四、开展治疗、关怀和救助

2004年艾滋病治疗,关怀和救助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开展。启动了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和就地家庭治疗的原则,并采取分工负责的方式。逐级培训医护人员,提高了抗病毒治疗与关怀服务的质量,大大的降低了艾滋病病人的死亡率。

(一)提供有效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自去年国家公布了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实行“四免一关怀”政策以来,中央政府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了将抗病毒药物纳入城市的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地区新的医疗合作框架。目前已有11种抗病毒药物纳入国家医疗保险计划,部分省份已公布了本地的免费抗病毒治疗计划。为规范和指导治疗,卫生部分别会同财政部和中医药管理局在今年4月下发文件,明确规定治疗范围不仅包括抗病毒治疗还涵盖常见的机会性感染的诊治。国家级建立了卫生部艾滋病临床专家工作组,各地县以上也建立了相应专家组,并设立了定点医院。

到2004年6月,中国已累计治疗艾滋病人10,388人,治疗范围覆盖了18省(自治区),50地(市、州)163县(区)。《国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诊断与治疗指南(2002版)》目前正在修订之中。2004年8月,卫生部艾滋病临床专家工作组与相关国际机构共同完成了《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的编写工作,该手册用于指导当地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开展治疗工作和制定管理计划。

母婴传播的阻断治疗已在大部分省区开展,儿童的抗病毒治疗也正在积极准备中。同时,为科学有序的开展治疗,覆盖所有治疗地区的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数据库已基本建立,免费治疗的监督评估方案也正在制定中。同时,随着检测设备的逐步到位,一些地区已初步具备了治疗所必需的检测能力,如CD4、CD8T淋巴细胞的检测。目前,中国的兔费抗病毒治疗工作正在从应急治疗,向实现逐步完善的全国统一的标准化治疗过渡。

(二)抗病毒药物的生产及提供

由于政府对治疗工作的重视和推动,中国已经有5种抗病毒药物投入生产,包括:齐多夫定(AZT)、司他夫定(d4T)、去羟肌苷(ddI)、奈韦拉平(NVP)、茚地那韦(IDV)。加之进口的拉米夫定(3TC)和依非韦伦(EFV)两种药物,中国的一线治疗药物已达到WHO为医疗资源匮乏地区制定的抗病毒治疗指南所推荐的要求。

在抗病毒治疗工作开展的同时,中医药治疗的工作也在积极的探索之中,国家投入资金在河北、河南、安徽、湖北、广东等11个省开展中草药治疗和关怀服务。

(三)加强师资培训和能力建设

一年来,中央级已培训覆盖全国各省市的抗病毒治疗专业师资约1,100人。并在全国已建立9家临床培训中心,为基层医生开展为期2-3个月的临床培训。

全国省、地、县三级的卫生医疗机构在抗病毒治疗、抗机会性感染、关怀救助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为进一步开展治疗与关怀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表2)。

表2.2002-2003年省、地、县三级有能力提供治疗与关怀的机构数比例

(根据国家中长期规划中期督导、评估调查的资料)

(四)加强了以社区为基础的关怀、救助和反歧视工作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在关怀、救助和反歧视工作中取得了以下进展:

●2003年在全国建立的51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其成功的关怀、救助和反歧视的社区工作已在示范区间和全国范围内推广。

●免费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的不断开展有力地支持了治疗与关怀工作。2004年国家对127个示范区的自愿咨询员开展了业务培训,提高了自愿咨询检测的服务能力。

●艾滋病孤儿问题受到高度的重视。2004年8月,民政部下发《关于加强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病人家属和病人遗孤救助的通知》,并拨专款向拥有或照顾艾滋病孤儿的家庭提供经济补助。各级政府采取多种形式对艾滋病孤儿开展救助,如家庭寄养、认养、助学、建孤儿院等。

●2004年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已将对传染病感染者的歧视列为法律禁止的范围,从法律的角度给感染者提供了保护。国家领导人率先垂范亲自接见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推动了全社会反歧视活动的开展。

五、资金动员、使用和加强国际合作

各级政府和国际社会对中国艾滋病防治的投入显著增加,有力地促进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一)政府对艾滋病防治的投入显著增加

为了推动各项新的防治政策和措施落实,中央政府对艾滋病防治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2003年在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投入1.2亿元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又追加投入2.7亿元,用于重点地区的艾滋病人免费抗病毒治疗和关怀救治。2004年,中央财政的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计划达到8.1亿元。

来自地方政府的艾滋病防治经费投入也有所增加。2003年地方经费为1.79亿元,省级艾滋病防治经费的投入平均为335.7万元。2003年来自县级的防治经费总额比上一年增加了53%。

(二)政府艾滋病防治经费投向和使用

中央财政艾滋病防治经费预算的制定,充分考虑到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和艾滋病流行的特点,同时考虑到与其他资源的合理配置。

目前国家艾滋病防治经费投入重点放在艾滋病流行的重点省份和地区,不同地区各有侧重。2003年,中央经费的60%投入九个“重点”艾滋病流行的省份,其中,河南、四川、安徽、湖北、云南五省获得的经费占中央投入总量的51%。2004年开始,卫生部将云南省德宏州和河南省驻马店地区作为重点联系点,加大经费的投入和技术支持。中央专项经费每年向两个地区分别投入1100万元。

过去五年,政府艾滋病防治经费使用的三个重点领域为血液安全(27.4%)、宣传干预(25.9%)和监测与检测(24.8%)。随着各地疫情的变化,一些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病不断增加,国家用于治疗和关怀的经费投入也逐年增加。

(三)国际社会的支持增加,并注重与国内艾滋病资源的整合 国际社会对中国艾滋病防治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经费主要来自于全球艾滋病结核病及疟疾基金(GFATM)、双边国际机构和联合国机构等。据不完全统计,国际社会对中国艾滋病的投入由2003年的2.56亿人民币增加到2004年的4.21亿。

目前,国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已覆盖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重点投入的省或自治区有云南、广西、新疆、四川以及山西。在中央一级,国际合作项目的支持优先领域有开发领导层、倡导政策和开发、战略规划以及多部门合作。在地方,优先领域则为机构能力建设、艾滋病综合防治、监测和检测、关怀与支持。不同的国际组织的艾滋病防治项目各有侧重。

国际社会的投入与国家的防治规划和重点开始注重协调整合。为准备和实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中国政府与国际机构成立了国家协调机制。在该机制下,国际组织与国内多部门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局面进一步得到加强。已获得资助的第三轮全球基金与“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进行了较好的结合。全球基金项目覆盖了2003年启动的综合防治示范区中的39个。

(四)开展中国艾滋病防治资源需求估计

根据《规划》的目标要求和2004年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能力和现状,有关专家使用UNAIDS推荐的“艾滋病资源需求预测软件”,对中国艾滋病防治的资源需求进行了估算。2004年总经费低方案需求为31亿,高方案需求为52亿。如果将“四免一关怀”政策所需经费单独计算的话,2004年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的总需求低方案为8.9亿元,高方案为12.5亿元人民币。

第三章 挑战与建议

出处:中国网

目前,中国处在一个有着较好政策环境的阶段,各种艾滋病防治政策为各地各部门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了平台和支持框架。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在应对艾滋病流行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多个方面有三个问题很突出:一是信息的沟通与交流,二是能力建设,三是对防治工作的督导考核。按照本报告第二章描述的框架,本章分五个方面描述面临的挑战和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任务

挑战:

●一些地区和部门对艾滋病防治认识不足,措施不到位。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的建立加强了多部门和重点省份防治工作的协调领导力度,但是一些地区和部门的领导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缺乏充分认识,把艾滋病看成是单纯的卫生问题,未能从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的深度来认识艾滋病流行的危害性、复杂性,以及防治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督导考核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到位,多部门协作在一些地方仍停留在形式上。另外,省、地区和部门的战略规划的制定(形势分析和应对分析)尚待完善和加强。

●非政府组织能力不足,参与工作有限。艾滋病防治工作需要非政府组织的参与。目前非政府组织在注册登记方面的困难和经费不足,使得非政府组织参与有限,尤其在基层更为突出。另外,现有的非政府组织在项目实施、管理监督等方面的能力明显不足。

建议:

●明确各级领导的责任,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最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参与打一场防治艾滋病的“人民战争”。地方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国家艾滋病防治政策的学习,应将艾滋病内容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各类干部培训之中。纳入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实行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责任制,实行“一票否决制”。

●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明确目标,确定可行措施,落实责任。在制定和完善国家防治规划的基础上,建立国家监督与评估体系,逐级加强督导与考核。

●出台对基层非政府组织的鼓励政策,培育非政府组织的能力,动员非政府组织的广泛参与。在非政府组织自筹资金为主的基础上,根据防治工作实际需要,政府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要引导非政府组织将工作重点放在政府工作难以涉及的领域和边缘人群,结合自身的组织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特点开展工作。支持感染者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二、加强监测和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挑战:

●全面的信息资料搜集、分析、整合和利用有待加强。近年来,在艾滋病预防、监测检测、治疗、关怀等方面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资料,但各地对现有资料的分析和利用十分有限。不同项目间、地区间、部门间的信息整合、共享和经验交流明显不足。有关艾滋病对中国社会经济影响的信息资料很少且零散,缺乏及时的综合分析。相关信息资源机构的建设和服务提供尚处于起步阶段。

●疫情监测系统需进一步完善。哨点数量不足、分布不均衡,人群覆盖面不够,各地哨点运行质量差别较大。行为监测系统刚启动,需进一步扩大和完善。从监测系统中获得的一些基础信息深入分析不够和利用不足。

建议:

●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加强决策层对信息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形成高效的运行机制。更好的发挥相应机构的作用,定期收集、分析、整合、及时发布有关信息,为艾滋病防治决策和多部门防治工作服务。通过完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数据库,整合艾滋病病例报告、哨点监测、行为监测、专题调查、自愿咨询检测及治疗等的数据。进一步开展艾滋病对中国社会和经济影响的研究。

●完善监测系统,加强能力培养。适当增加西部地区的哨点,在疫情严重的地区,除重视高危人群外,还应增加一般人群的监测哨点,如孕产妇及结核病人的监测。与血清学哨点监测结合,增设行为监测点,逐步建立二代监测体系。在有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下,积极开展高危人群规模调查。加强培训,提高各级专业人员资料分析和利用的能力。加强行为监测技术指导和现场督导,提高资料的可靠性。进一步加强对高危人群和流动人口的监测工作。

三、实施综合预防和干预措施

挑战:

●宣传教育缺乏深度、广度和创新;大众保护意识低,歧视依然严重。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深度和广度不够对少数民族、边远贫困地区的宣传教育工作尤显不足。社会歧视严重,许多医务人员仍然对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存在歧视和恐惧。

●高危行为普遍存在,有效的干预项目规模和覆盖面不够。过去的一年中,虽然不同地区预防干预项目的范围有显著扩大,但其总体规模和覆盖率仍然十分有限。非政府组织和受益人群的参与不足。

●血液安全和医源性感染仍存在隐患。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在大多数地区,血液供应安全得到了基本保障,但少数地区非法采供血以及采用非正规血库血液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医疗机构依然没有完全实施安全操作规范。

建议:

●加强全国宣传教育指导方案的落实。充分调动有关部门开展宣教工作,特别是大众媒体。对医务人员和公安司法人员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应进一步加强。动员私营企业和社会力量,鼓励受益人群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完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有关权益的法规。

●加大高危行为的干预力度。扩大对高危行为的干预措施,包括安全套推广使用(特别是100%安全套使用项目)、美沙酮维持治疗、清洁针具交换和对男性同性恋人群高危行为干预,确保有效的覆盖面,加强安全套的质量控制。完善和加强多部门协调机制,形成更为有力的干预支持环境。加强非政府组织在开展高危人群干预方面的能力。探索对同性恋人群开展干预工作的有效模式。

●巩固现有血液安全工作。继续加大打击非法采供血力度,同时加强对医疗机构不规范用血和操作的查处。

四、开展治疗、关怀和救助

挑战:

●综合治疗、关怀和救助体系有待完善。艾滋病治疗的总体规划有待制定。艾滋病病人的综合关怀和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抗机会性感染、社区动员、病人参与、家庭支持)需进一步完善与落实。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缺乏,病人的规范治疗受到限制;同时现有的医疗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医疗卫生机构间有效协调沟通的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挑战:

●治疗的管理和实施能力不足。虽然已下发了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手册和技术指南,但在一些地区的抗病毒药物治疗过程中仍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实施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层医护人员普遍缺乏药物副作用处理和提供关怀的能力,有些地方缺乏便捷有效的检测方法和设备。可选择和调换的抗病毒药物有限,缺乏儿童治疗用药。

●免费抗病毒治疗人群的覆盖面有限。目前的免费抗病毒治疗主要集中在农村既往卖血人群中,其他人群(如吸毒人群和暗娼)的治疗还存在技术和实施上的障碍。在高危人群中,艾滋病咨询和检测工作开展不足,使许多艾滋病病人失去了及时治疗的机会。

建议:

●加强卫生系统内部的协作。加强卫生系统各部门分工与合作,做好医院和社区的治疗和关怀工作,体现防治结合的原则。

●总结试点经验,有步骤的开展治疗工作。总结已有的抗病毒治疗经验,制定实现“3×5”目标的行动计划,进一步促进抗病毒治疗规范而有序的开展并不断扩展。国家正在积极准备获得更多的抗病毒药物,并力争到2005年免费抗病毒治疗人数达到3-5万人。鼓励感染者参与,促进治疗依从性和家庭社区关怀的落实。积极探索,扩大对其它人群免费抗病毒治疗的方法和机制。采取多种途径降低抗病毒药物的价格,增加药物品种。

●加强治疗的应用性研究。对各种药物配伍、副作用及治疗失败的处理、耐药性等实用课题进行研究。

五、增加资源投入和加强国际合作

挑战:

●资源投入与防治需求存在较大缺口。虽然近年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对艾滋病防治的投入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但中国人口基数大,随着预防工作的扩展和发现的病人逐年增多,投入与防治需求相比仍有较大缺口。据专家估算,2004年的艾滋病防治需求最低为31亿元人民币,而来自中央政府和国际社会资助仅约为12.6亿元。

●经费管理有待加强。应考虑经费投入分配的平衡性,一些地方资金投入过多,资金同时多方面注入,资金合理的统筹和利用的管理能力尚显不足。低发地区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以开展急需的监测、预防等工作。此外,地方资金投入尚未建立有效保障机制。

●国际合作项目需进一步加强协调。国际社会在艾滋病方面的支持和投入逐年增加,但在与国家艾滋病防治总体规划有效的协调方面有待加强。各合作项目间交流协调不够充分。

建议:

●加强各级艾滋病防治规划和筹资能力。为资金投入的分配提供策略框架,制定中国遏制艾滋病的五年行动计划。加强各级艾滋病防治规划能力和提高资金合理分配和使用效率。加强地方政府的投入,拓宽资金筹资渠道,鼓励和吸纳私营部门的投入。

●加强艾滋病防治经费的管理。提高财务管理及经费的有效使用。加强对各级项目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的培训。加强艾滋病专项经费的管理,包括对资金流向和使用监管,做好资金流向和使用的督导与评估。

●加强国际合作项目间的协调。国际合作项目之间要加强在财务和项目管理方面的协调,以更大发挥国际合作项目的作用。实现联合国提出的“三个一”,即一个艾滋病领导机构、一个艾滋病防治规划和一个监督与评估体系。进一步发挥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的沟通与协调作用。

艾滋病防治工作不仅是卫生问题,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政府主导下,全面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倡导和鼓励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尤其是妇女的参与,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

“关注妇女 抗击艾滋”

4.2004中国零售业信息化调查报告 篇四

(精简版)

第一部分

零售业整体情况

一、宏观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发布,2017年全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6.6万亿元,比2016年增长10.2%,连续第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连续第四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继续发挥着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具体到零售业,2017年,商务部重点监测的2700家典型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4.6%,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3个百分点,典型企业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8.0%和7.1%,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6.5和11个百分点,特别是实体零售逐步回暖,分业态数据显示,2017年,专卖店、专业店、超市和百货店销售额增速分别为8.3%、6.2%、3.8%和2.4%,较上年同期分别加快6.6、3.3、1.9和2.7个百分点。

二、政策环境影响

(一)十九大报告指明零售业发展前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需求中,必然包括更好的消费和体验,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中,也必然蕴含着零售行业迭代升级的市场机遇。

(二)降低消费品进口关税扩大内需

从2017年12月1日起,进口关税进一步降低,这是2015年以来第三次降低消费品进口关税。本次降低消费品进口关税涵盖食品、保健品、药品、日化用品、衣着鞋帽、家用设备、文化娱乐、日杂百货等类别,平均税率由17.3%降至7.7%,下降9.6个百分点。

三、零售业总体发展

(一)行业转型初现成效 在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在电商倒逼的压力下,零售企业凭借自身多年积淀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加快转型变革,加速业态升级,加力市场深耕,面对消费市场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从顶层设计,区域布局,新老业态融合,商业模式重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战略性调整,大力进行门店改造,深度整合供应链,全面升级渠道能力,积极布局新零售,在行业回暖背景下出现明显的业绩改善。

(二)零售业态分化发展

2017年零售业态呈现分化发展,拥有超市优势的社区百货加快拓展,永旺和深圳天虹凭借旗下超市的黏性加速布店,成为去年开店最多的两大集团,专攻四五线城市大众市场的信誉楼凭借独特的自营模式增加4家新店。年轻时尚型和高端奢侈品百货项目受相同定位的购物中心影响较大,新店持续减少。银泰、金鹰、兴隆、王府井、百联、步步高等巨头普遍在购物中心和奥莱发力,大幅缩减百货店发展,北辰、大西洋等彻底退出百货业务。但另一方面,群光、SKP等企业纷纷加速新店拓展。

(三)技术驱动智慧零售 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如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移动支付等在2017年已逐步完善,为零售转型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尤其是移动支付技术,2008年以后,无现金支付稳步增长,2015年涨幅高达39.77%。便捷快速的移动支付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已成为人们在零售行业购物支付的首选。移动支付提升了购物体验、积累了大量用户数据,成为打造智慧零售的一项重要基础技术。

(四)零售新物种频现

据不完全统计,2017以来诞生的新物种有天虹sp@ce、新华都海物会、步步高鲜食演义、百联RISO、联华鲸选等,除了主营超市+餐饮外,天虹sp@ce还增加了儿童独立购物+体验的娱乐空间,白联集团的RISO系食还将花店、咖啡吧、书店、艺术中心等融入超市门店,创造多元化服务,不断崛起的新物种正在构筑多样化的未来消费场景。

(五)零售资本深度整合

2017年零售业进入加速整合期。一方面,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大规模向线下渗透,线下扩张常态化,线上线下的融合开始从资本性融合向业务性融合迈入。另一方面,实体零售价值凸显,优质的线下零售品牌得到资本市场的充分认可,迎来估值井喷,回归价值之源。

(六)持续深化组织变革

零售转型与组织变革和机制创新密不可分。打破职能与流程分割,推进管理体系升级,引入合伙人制度,建立绩效挂钩、多劳多得的激励考核制度,通过管理层持股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永辉超市以“大平台+小前端+富生态+共治理”为模型建立新型组织形态,王府井集团通过调整,使总部职能从经营管控型转向战略投资管控型,深圳天虹力推组织扁平化,降低沟通成本,提高决策效率,不断深化的组织变革使转型中的零售企业焕发出内在活力。

第二部分

百货情况

一、行业整体经营情况

2017年中国百货商业协会85家会员企业经营统计数据显示:

百货店销售总额7155.14亿元,比2016年的6558.50亿元增长了9.10%; 利润总额为61.21亿元,比2016年的68.12亿元下降10.15%;

主营业务利润为191.95亿元,比2016年的187.59亿元增长2.32%。年末资产总额达到1470.36亿元,同比增长0.32%。

2017年会员企业经营面积有所增加,为204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51%。从业人员平均数为17.60万人,比2016的17.94万人减少了1.93%。

样本分析发现,2017年销售额同比增幅超过20%的企业有4家;增速大于10%的企业达9家;2017年有64.71%的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销售额同比减少的企业达到了35.29%,其中降幅超过10%的企业有6家。

二、积极推进全渠道及业态融合发展

(一)全渠道数字化模式成为行业主流

为了全面探索零售业态升级,百货企业纷纷致力建构“实体+线上+移动端”全渠道数字化模式,线上线下(O2O)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高达86.3%的受访企业当前已开展O2O,而去年的调查只有45.3%的受访企业已开展O2O。

(二)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掌握更准确的消费者数据,实现精准营销新消费时代,百货店和消费者的供需关系发生了改变。在这个趋势下,百货要用数据精准描画消费者需求,再针对性地提供商品。在百货企业全渠道转型过程中,为做到更了解,更能满足顾客需求,将门店所有的营运流程进行数字化管理–包括建立数字化会员网络体系是成功的关键。

(三)利用科技全面提升互动体验

调查显示,在当前实体店有应用科技的受访百货企业中,83.4%已在门店铺设WiFi,37.1%设有产品二维码,19.9%设有互动指示屏,9.3%有应用虚拟试衣镜等,目的以科技提升顾客购物体验。

(四)与国内领先的互联网公司和电商巨头进行战略合作,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

越来越多的百货企业意识到,要实现零售转型,必须与互联网公司或大型电商合作,通过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线下流量共享,同时也可以结合会员数据和消费数据,让用户画像更加清晰,从而实现精准营销。

三、全面迈向多业态布局,发挥体系协同

(一)积极发展多业态,尤其是购物中心、超市和便利店业态

调查发现,54.0%的受访企业已经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展O2O;13.5%的受访企业表示正在计划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展O2O。

近年来,以便利店为代表的小业态,正逐渐受到热捧。根据商务部发布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便利店景气指数报告,纵观2017年,便利店季度景气指数保持在较高水平,变化较小,体现出便利店行业从业者对2017年行业的发展始终保持着较高的信心。越来越多的百货企业涉足便利店业态,以寻求更多的增长点,扩充业务生态系统。

案例

一、王府井进军便利店业务

案例

二、天虹开设无人便利店WellGO 案例

三、新世界百货开设首家N+便利店

(二)自营“新鲜+体验”超市新业态;精品超市、生鲜食品成为新增长点 2017年,“新鲜”和“体验”是快销品和杂货市场的新焦点,也成为百货企业积极试水转型的新方向。很多百货企业尝试转型升级自营超市,加大力度提供更多生鲜食品,精选全球商品,以满足消费者对生活更有品质的追求。

(三)探索新经营模式、“新物种”,创新零售概念

2017年,整个零售行业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变革,各类新业态的布局速度可谓是史无前例。许多百货企业都积极探索新经营模式、开发“新物种”,瞄准更具体精确的目标市场。

案例

一、天虹旗下零售新物种“全球in选”,带来黑科技智能体验 案例

二、百联集团推出“新零售发现店”RISO

案例

三、银泰百货崭新概念零食馆——“ONMINE” 案例

四、百盛的崭新概念零售店——“ParksonBeauty”

四、丰富及拓展自营业务,提升商品个性及毛利率

(一)增强发展自营业务,开设买手店,实现商品服务差异化

调查发现,76.8%受访百货已经实行自采自营模式。然而,近55.5%受访百货企业现有的自采自营比例不到10%。在开展自采自营的企业当中,55.6%的企业采取区域代理或总代理的方式,33.3%的企业采取买断某一品类或品牌,11.1%的企业买手从海外自采;当中超过53.9%的企业表示过去一年有增加自采自营比例。

案例

一、万达商业试水买手店开出全国首家“万达优选” 案例

二、百联集团推出精品集合买手店thebálancing

(二)发力建立自有品牌

调查显示,32.1%受访百货已经开发自有品牌,比去年增加7.1个百分点。其中超过61.5%的企业表示过去一年有增加自有品牌比例。这些自有品牌主要涉及服装、化妆品、家居用品及食品等等。

案例

一、新世界百货推出自营女装品牌“新说” 案例

二、王府井推出自有品牌“王府井梦工厂”

五、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回归零售业本质

近年,越来越多百货企业开始回应消费者注重品质的大趋势,重塑供应链,加强数字化转型,推进商品结构升级。传统的百货店经营当中,百货店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造成供应链当中的低效产能。因此,一些企业在尝试简化跟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如减少收费项目、将原来的倒扣方式变成顺加的方式等;进一步将所有的系统数据化,省掉了繁复的人工计算加抽、让扣等程序。

还有许多企业通过加强与供应商深度联营的力度,以增强自身竞争力。根据我们的调查,72.8%的受访百货企业正与供应商或品牌商加深合作,方式包括:参与终端销售管理及销售数据共享(68.6%)、单品管理(65.3%)、参与库存管理及库存数据共享(53.6%)、参与商品设计、研发、陈列、销售(43.5%)等。

六、促进与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合作,扩大顾客群及增加销售额

一些百货企业积极与供应链上各节点的企业结成战略联盟,紧密协作,希望向着共同的目标发展,借此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实现协同。2017年7月,金鹰集团与微众银行合作推出“社交礼品卡”,实现大型百货企业与线上互联网金融的首次跨界合作,成为融合线上线下消费、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精准营销等深度合作的举措23。金鹰社交礼品卡就像是一个明信片,用户通过它传达祝福,可以附带祝福语、图片、视频等素材,收到祝福的人看到后并回应,形成了微信上的社交关系。礼品还附加了现金功能,面值从50元到1000元不等的卡片金额,在金鹰旗下任何柜台都可用社交礼品卡进行支付。这是金鹰集团在零售社交互动营销上的一次重大尝试,有助于增强金鹰会员对金鹰品牌的黏道,预期给金鹰集团带来可观的长期消费增量。

第三部分 超市情况

一、经营情况:大部分超市实现盈利 1.永辉超市

2017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85.91亿元,同比增长19.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合并净利润18.17亿元,同比增长46.28%。这两项数据在整个行业里面均保持领先优势。

2.中百集团

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52.06亿元,同比下降1.04%;利润总额1.47亿元,同比增长128.78%,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6764.62万元,同比增长946.18%。

3.高鑫零售

2017年营业额为1023.2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销售货品所得营业额为987.75亿元,同比增长1.7%;毛利246.74亿元,同比增长2.9%;净利润27.93亿元,同比增长8.6%;租金收入35.45亿元,同比增长6%。同时,高鑫零售2017年同店销售下跌0.98%,而去年同期为下跌0.34%。

4.卜蜂莲花 实现了扭亏为盈,2017年公司实现收入96.55亿元,同比减少4.3%;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净额1.79亿元,实现扭亏为盈。而净利方面出现重大转向,主要是由于减少商店配送及营运成本1.84亿元及行政费用1.36亿元。此外,2017年毛利率为18.0%,毛利率上升主要是减少低利润销售所致。

5.联华超市

2017年,该公司实现营业额约252.25亿元,同比下降约为5.4%;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约2.83亿元,较去年同期同比减亏约1.67亿元。

二、开关店情况

历经调整和创新,实体零售开始逐步走出“寒冬时期”。在日渐回暖的大环境下,超市开店的速度也明显加快。

据统计,2017年,14家超市上市企业总共新开1169家店,较去年同期的1133家,同比增加3.18%;同时关闭828家店,较去年同期的721家,同比增加14.84%。截止2017年末,14家超市上市企业共拥有门店11010家。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永辉、步步高、华润万家、物美、大润发、沃尔玛、家乐福、卜蜂莲花、永旺、百佳十大超市零售企业旗下的大卖场及精品超市业态共开店293家,比2016年多62家,增长26.84%。与此同时,关店调整也在加速进行,7个超市品牌共关闭45家门店,比2016年多10家,增长28.57%。

(一)开店情况

2017年十大超市公司共新开293家超市门店,本土超市品牌占比78.50%,共230家。其中,永辉超市开店最多,共有133家,占总开店量的45.40%,值得注意的是,永辉新开的门店里仅有四川郫县时代豪庭店为传统大卖场,其他均为Bravo精品超市。步步高以38家居第二位,占比约13%。

整体来看,虽然本土超市品牌开店依然迅猛,但拓店速度已经有所放缓,如大润发、华润万家、物美等2017年的开店数量均开始下降。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华润万家,大卖场数量减少5家,旗下精品超市blt开店数量也锐减7家,仅新开1家。华润万家广东地区5家门店,仅深圳2家为大卖场,其余3家均为便利超市,可见其从传统大卖场转型便利超市的趋势愈发明显。

外资超市企业的拓店十分谨慎。沃尔玛、卜蜂莲花、永旺、麦德龙、家乐福等全年共开店63家,占比约21.50%。尽管如此,与2016年相比,外资超市的拓店速度却整体呈加速度。其中卜蜂莲花开店速度增幅最大的,2017年开店数量比2016年翻了6倍。沃尔玛、永旺新店数量对比2016年则是各增长6家。

2017年,华东地区备受各大超市宠爱,共有102家新店,占比约34.81%;华中、西南、华南不相上下,占比均为18%左右,华北所占份额也不大,仅5.80%,东北、西北最少,占比均为3%左右。

华东地区:以本土超市品牌为主,其中永辉超市是主力军,其门店数量占比已超50%,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和安徽;物美超市则有10家,其中9家在浙江,1家在江西;大润发也有6家,分布在浙江、江苏和江西;卜蜂莲花、华润万家、沃尔玛均为5家。

华中地区:步步高门店数量最多,占比达54.72%,全部分布在湖南大本营;永辉则有9家,主要分布在河南;沃尔玛和麦德龙分别有6家和3家,均分布在湖北和湖南。

西南地区:永辉超市有32家,占比高达62.75%,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和重庆;沃尔玛也有11家,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四川;步步高和大润发分别有4家和3家,均分布在重庆和四川。

华南地区:永辉门店仍是最多,已占24.53%,主要分布在广东;华润万家有6家,其中5家分布在广东,1家分布在海南;沃尔玛和大润发均有5家,主要分布在广东。

华北、东北以及西北的占比较少,但这三个地区的门店均已以永辉超市为主。此外,西北地区还新增了3家华润万家和1家卜蜂莲花,均分布在陕西;东北地区新增了4家大润发,分布在吉林、辽宁等地;华北地区新增了1家Olé、1家麦德龙、1家家乐福、2家物美、2家永旺,均分布在北京和天津。

(二)关店情况

虽然2017年超市开店速度有所加快,但闭店调整的速度也在加快,其中外资超市品牌闭店最多,沃尔玛、家乐福、永旺以及麦德龙共关闭34家门店,占比超七成。本土超市关店的有华润万家、大润发、永辉超市。

1.沃尔玛关了24家店,几乎赶上全年的新开店量。2.家乐福2017年在华开店3家、闭店6家 3.新一佳破产清算

4.迪亚天天束了在中国的“冒险”之旅 5.联华超市新开295家,关店492家 6.新华都新开6店、关闭10店 7.易买得,全面败出中国

8.人人乐新增15家门店,关闭11家 9.京客隆关闭41家店

10.乐天玛特,停业门店达87家

11.永旺关闭了广东深圳、东莞和广州的3家门店 12.麦德龙关闭了佛山1家 13.华润万家关闭9家门店

14.大润发、永辉均关闭了上海1家门店

(三)闭店原因各有不同 经营不善是根本问题

据观察,各大超市闭店原因各有不同,有的是因为租约到期,有的是因为区域战略调整而停业。尽管如此,超市闭店背后原因更多的是大卖场生存空间遭到挤压,盈利不理想,加上线上零售分走部分客流、租金水涨船高等因素,企业无奈闭店止损。然而,超市闭店不能归咎为实体零售衰退,闭店调整也是企业优化商业布局、寻找优势区域、适应市场发展的有力举措,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三、趋势分析:转型+新零售+线上线下融合

(一)门店转向“精而美” 不少超市开始转向“精而美”,精品超市成了首要选择,如永辉将其作为发展主线,去年新增门店几乎全为精品超市。此外,步步高也加大精品超市的布局,去年也新开5家精品超市,华润万家也新开了6家Olé以及1家blt,永旺也新开了2家美思佰乐。此外,卜蜂莲花也在广州开出了2家泰友高端社区超市。

(二)“超市+餐饮”成发展趋势

2017年被誉为新零售元年,电商巨头也从线上走到线下,纷纷布局实体店,如阿里开出盒马鲜生,京东开出7fresh等,传统商超也不甘落后,纷纷加入“新零售”大军,并跨界做餐饮,在门店里开设就餐区、烹饪区等,让消费者能“即做即食”。

(三)开启“无人零售”时代

2017年,无人零售店异军突起,如缤果盒子、F5未来商店、GOGO无人店等出现在各大购物中心,传统商超也把目光瞄准到无人零售,如人人乐在西安门店推出自助收银机,永辉超市对福州万科广场门店进行升级,门店撤掉人工收银台,消费者可通过手机下载永辉生活手机App完成消费付款。不仅如此,沃尔玛也宣布筹备自己的无人超市,代号“开普勒项目”(Project Kepler)。

(四)线上、线下再加速融合

除了加码新零售,线上、线下融合再加速也是2017年超市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不少超市都尝试自主研发APP,将门店和线上商品库存打通,如永辉超级物种,天虹sp@ce,大润发优鲜,步步高鲜食演义等,消费者可以在APP上完成购物、下单、付款等一系列活动。

第四部分 便利店情况

一、2017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发布:区域竞争加剧 24小时门店需增加 5月23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了《2017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

2017年调查的城市共计36个,涵盖中国大陆除拉萨市以外的30个省会城市、直辖市,4个计划单列市和两个其他城市。指数的核心数据为连锁品牌化的便利店数量、便利店数量的增速、24小时便利店的比例及政策支持力度;在此基础上,统计计算出了各城市的便利店发展指数。其中,长沙、深圳、太原、东莞、成都名列前五位。2017年中国各城市便利店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全国各城市便利店发展保持平均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2017年,中国零售业的变革继续加大,便利店行业不断注入新概念、新技术,再加上资本的助推,中国便利店行业继续保持着两位数的快速发展。从统计结果来看,2017年便利店增长率超过10%的城市占到所调查城市总数的61.1%。其中,西安的便利店增长率达到了25.5%,是所有城市中发展最快的。

二、一线城市便利店市场趋于成熟,二线城市发展差异较大

从本次统计结果来看,一线城市上海、广州、深圳的便利店市场发展已趋于成熟,接近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便利店发展水平。近两年北京市商委持续推出的一系列扶持政策,积极改善便利店营商环境,以及各大便利店品牌竞相进入北京市场,使得2017年北京市便利店的增速保持在了20.7%,是一线城市中发展最快的。

从全国范围来看,基于各城市人口、GDP发展的不同,再加上气候、生活习惯、消费水平差异等因素,二线便利店市场的发展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其中,西部区域城市西安、昆明、重庆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三个城市,增速分别为25.0%、23.8%、21.3%。

三、便利店行业跨区域发展增速,区域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随着国内便利店龙头企业的供应链配送能力不断加强、后台系统技术持续迭代升级、以及商品开发水平的不断提高,2017年便利店企业跨区域发展呈现出加速趋势。跨区域发展使得品牌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便利店企业的充分竞争,有利于区域间的资源整合与品牌升级。

四、全国24小时营业便利店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

便利店作为最接近消费者生活的零售业态,在为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的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着各种即时性服务。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对于服务消费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据显示,24小时营业便利店的区域性特点仍然很明显。南方地区城市的24小时便利店比例普遍高于北方地区。从全国范围来看,24小时营业便利店的平均占比仍然较低。作为一种便民服务业态,提高城市24小时营业便利店的数量对于提升城市便民服务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

五、便利店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亟需相关配套政策支持

从本次统计结果来看,针对便利店行业营商环境较好的城市比例仍然较低,仅占所调查城市的25%。在店租与人力成本持续高企,竞争压力不断增加的环境下,便利店行业的发展仍然靠的是市场需求的自发驱动。行业发展速度与政府配套政策依然存在着不匹配的问题。在一定程度说明政府对于便利店行业的关注度比较低,便利店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政府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

六、城市民生服务质量已纳入国家考核范围,指数可提供数据参考。

5.2004中国零售业信息化调查报告 篇五

中国连锁零售企业作为先进的零售经营模式,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开展连锁百强排名以来,百强规模从2001年的1620亿到2011年的1.65万亿,十年间持续高速增长,翻了9倍多。然而,2011年下半年开始,特别是2012年以来,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影响,连锁零售企业普遍出现明显的销售增长乏力甚至负增长现象,同时人工和房租等成本继续大幅上涨,企业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多家企业爆出盈利警告,开店速度明显减缓,资本市场也频频跳水。而另一方面,受物价上涨和对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影响,消费者消费信心不足,消费意愿减弱,表现出各种业态的来客数减少。而与此同时,网络零售等新兴零售模式的快速发展和扩张,传统连锁零售企业的经营受到冲击。而由于早前经济刺激政策的影响,商业地产过度开发,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监管,造成网点的不合理分布和恶性竞争,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合理布局。

在宏观经济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国连锁零售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客观上要求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寻求新的经营模式,进行业态创新,挖掘新的增长点。例如,百货业开始自采自营探索,寻求经营模式的转变;超市积极发展自有品牌;便利店延伸服务内容;家电专业店加速渠道下沉等。如何在经济整体呈现下行的趋势下实现增长,是中国连锁零售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2年初所进行的行业调查,共获得177家有效企业样本和150个典型店铺样本,同时走访大量企业,访谈企业高层,于2012年5月发布2011年中国连锁企业百强。结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和德勤的行业研究观点,对过去一年中国零售业的整体环境和主要业态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总结,双方联合发布此报告。

《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 2011-2012 》

中国连锁零售业近期政策变化及影响:增值税改革利于零售企业税负优化;刷卡手续费率降低减少企业运营成本;新刺激消费政策出台拉动内需市;预付卡监管加强或将影响企业现金流;促销服务费管理力度加大以协调零供关系。

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目前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成本上升不可避免。2011年连锁零售企业人工费用上涨26%,租金成本上升10%。2011-2015年将是门店租赁到期的高峰时期。

二、销售增幅减缓。高通货膨胀抑制消费意愿;网络零售冲击传统零售;监管加强(限制购物卡发售)。

三、商业地产过热。重复建设;扩张超过消费水平增长;管理能力欠缺。

四、效率有待提升。促销常态化;成本控制有待提升。

中国连锁零售业发展趋势:

一、业态创新初显成效。网络零售售是现有渠道的补充还是新增长点和必争之地?

二、并购整合方兴未艾。国内并购重区域,外资并购重市场,海外并购重品牌。

三、转变经营模式势在必行。转向自主经营模式,选择性地发展自有品牌。

四、消费者变化推动行业转变。食品消费安全观、自身价值观体现、媒体与科技应用。

五、供应链进化提升效率。

六、渠道下沉步伐加快。

大型超市及超市企业经营情况:通过开发自有品牌提升利润空间;扩大生鲜规模;调整盈利模式;区域性企业战略选择明显分化。

大型超市及超市企业经营情况

企业的销售额增幅远高于门店数量、营业面积以及员工数量的增幅,企业单店经营明显提升。

2011年员工工资总额有较大增幅,单位人工成本的上升及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致使人工成本和房租成为企业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

百货企业经营情况:百货业格局生变;购物中心迅速发展,特别在二、三线城市;自采自营提升利润空间。

百货企业经营情况

便利店企业经营情况:同质化经营不利于业态长期发展;缺乏物流优势;外资加快布局;拓展延伸服务。

便利店企业经营情况

家电零售经营情况:区域竞争升级;销售增幅回落;网络渠道兴起;企业信息化需求增强。

上一篇:农村通用八字春联下一篇:五四合唱比赛报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