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要点(复习提纲)(7篇)
1.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篇一
《声现象》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
1.课本P12页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早、晚)0.29s(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②④)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练习: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练习: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练习:☆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⑴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⑵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光现象》复习提纲
一、光的直线传播 ?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 ?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二、光的反射 ?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 ? ? ? ? ? 3.分类:
⑴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练习:☆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4.面镜: ? ? ? ? ? ⑴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 ? ? ?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作用:成像 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
凹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凹面镜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凹面镜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
凸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凸面镜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凸面镜应用:汽车后视镜。?
练习:☆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
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
《光现象》复习提纲
一、光的直线传播 ?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 ?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二、光的反射 ?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 ? ? ? 3.分类:
⑴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漫反射: ?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练习:☆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4.面镜: ?
⑴平面镜: ?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 ? ? ? ? ?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作用:成像 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凹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凹面镜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凹面镜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
凸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凸面镜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凸面镜应用:汽车后视镜。?
练习:☆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
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
一、光的折射 ?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二、透镜 ?
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典型光路 ?
?
3.填表: ?
名称 又名 眼镜 实物 ?
形状 光学 ?
符号 性质
凸透镜 会聚透镜 老化镜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 发散透镜近视镜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 ?
具体见下表: ?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
f2f 幻灯机
u
?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
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 ? ? ⑷成实像时:
⑸成虚像时:
四、眼睛和眼镜 ?
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
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一、温度 ?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
换算关系T=t+273K ?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 用液 体
水? 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 ?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 ? ? ?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 ? ? ?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 ? ? ? ? ? ? ? ? ? ? ? ?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沸点 ?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③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 ? ? ?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
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
一、电荷 ?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
①摩擦起电 ?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 ? ? ? ? ? ?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
元电荷e ?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电流 ?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 ? ? ? ?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如白炽灯,电饭锅等。
(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
(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注: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这里体现了转换法的科学思想。?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5.单位:(1)国际单位:A ?
(2)、常用单位:mA、μA ?
(3)换算关系:1A=1000mA1mA=1000μA ?
6.测量: ?
(1)仪器:电流表 ?
(2)方法: ?
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 ? ? ? ? ㈡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危害: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被烧坏。?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0.6A~3A可测量,若被测电流小于0.6A,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3A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三、导体和绝缘体 ?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溶液中的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电”与“带电”的区别 ?
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
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四、电路 ? ? ? ? ? 1.组成:
②用电器:定义:用电来工作的设备。
工作时:将电能—→其他形式的能。
③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 ? ? ? ④导线:输送电能。
2.三种电路:
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定义: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连接方式: ? ? 串联 并联
定义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
特征
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
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开关 ?
作用 控制整个电路
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
电路图
实例
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 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
?
5.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
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
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③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
④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
⑤经验法: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他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
《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一、温度 ?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
换算关系T=t+273K ?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 用液 体
水? 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 ?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 ? ?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
1.熔化和凝固 ? ? ? ? ? ? ?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凝固: ?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2.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要点背诵 篇二
序言:只有记住了知识点,才能更好的应用知识点,而最有效最快捷的记
忆方法就是背诵知识点。背诵要求:英文符号按英文读,数学符号按数学读
法读,希腊字母按希腊字母的读法读(如Ω、℃、λ、ρ、η)。
一、声学部分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的传播需
要物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在每秒钟传播的距离
叫做声速,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一般来说,声速在固体中比液体中快,在气体中最慢。速
度(v)=路程(s)速度的常用单位是:km/hm/s 时间(t)
2、人耳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
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我们听到的声音大多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骨传导: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双耳效应: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
不同,它使双耳能准确判定声源的位置和方向。
3、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高低。音调与
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频率:是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响度: 指声音的强弱。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物体的振幅的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另外,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超声波与次声波: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从
20Hz到20000Hz,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低于20Hz的声
音叫次声波。
4、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
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
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分贝的符号为dB。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控制从三个方面入手: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它的传播,防止它进入耳朵。
5、声的利用:(1)、声能传递信息。(2)、声能传递能量。
二、光学部分
1、光源是指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光源有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光的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结果。光在真空中或空气中的传播速是3.0×108
m/s。光年是指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是非常大的距离单位。
2、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
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简记:三
线共面,两线分恻,两角相等。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
线与法线
第1页的夹角叫反射角。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镜面反射:光滑的表面将入射的平行光向同一方向反射出去的现象。漫反射:粗糙的表面将入射的平行光向各个方向反射出去的现象。
3、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体在平面镜成的是虚象;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跟镜面垂直。简记:像物等大,像物等距,线面垂直,像是虚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实像是实际光线相聚而成的,是能够在光屏得到的像。虚象不是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用光屏承接不到虚象。* 凸面镜简称凸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面镜简称凹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4、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中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分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折射角。
5、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色散。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三原色。红、黄、青三种颜色叫颜料三原色。透明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无色透明体能够透过各种色光。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能够反射各种色光。黑色能够吸收各种色光。
6、在光谱的红光以外,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红外线。一切物体都在不停的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红外线主要有热作用强(用于加热)和穿透云雾能力强(用于红外遥控)等特点。在光谱的紫光以外,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主要有化学作用强(用于底片感光)、生理作用强(用于杀菌)和荧光效应(用于防伪)等特点。
7、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用F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8、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使物体在胶卷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利用凸透镜使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9、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叫物距,用u表示。像到透镜的距离叫像距,用v表示。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典型应用为照相机。当物距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典型应用为投影仪。当物距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典型应用为放大镜。凸透镜成像规律用口诀记忆为:“焦点内外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分居两侧倒,虚像位于同侧正,”“物近像远像越大;物远像近像越小”。
10、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射能力太强,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于视网膜前,使人看不清远 处的物体。用凹透镜娇正。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
第2页
体。远视眼由于晶状体太薄,折射能力弱,像会聚于视网膜后,使人看不清近处的物体。用凸透镜娇正。
11、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在放大一次。经过两次放大作用,可以看清细小的物体。望远镜原理: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
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增大视角。这样就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三、热学部分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0℃ 和100℃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1)、使用前要看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要等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在读数。(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每次使用前,都要拿着温度计把水银甩下去。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液态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晶体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过程要吸热。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过程要放热。晶体在凝固过程要继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过程要吸热。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有致冷作用,液体在蒸发过程中要吸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的高低;(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做沸腾。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过程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4、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化,升化过程要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化,凝化过程要放热。
四、电学部分
1、摩檫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性质的现象叫摩檫起电现象。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人们把绸子摩檫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把毛皮摩檫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 量,简称电荷。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实验室常用一种叫做验电器的仪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它使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2、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第3页
子带负电。电子是带有最小带负电荷的粒子,人们已经知道这个最小电荷为1.6×10-19 C,并把它称做元电荷,用符号e 来表示。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对外不显示带电的性质。* 摩檫起电的原因:两个物体互相摩檫时,哪个物体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3、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及酸、碱、盐的水溶液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有等。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
4、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常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出通过用电器流向负极。简单的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四部分组成。电路有三种状态:通路、开路和短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导线或开关或电流表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上的现象叫做电源短路。电源短路时,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会把电源烧坏。导线或开关或电流表并在用电器的两端的现象叫做用电器被短路。用电器被短路时用电器无电流通过,不能工作。用规定的电路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画电路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电路元件的符号要用统一规定的符号,不能自造符号。(2)、合理安排电路元件符号,使之均匀分布在电路中,具有对称性,切记元件符号不要画在拐角初。(3)、电路图形一般要画成长方形。(4)、所画电路图要与实物相对应。
5、用电器首尾相连,连成一串后再接入电路的连接方式叫串联。用电器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在接入电路中的连接方式叫并联。区别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主要方法:(1)、元件连接法——元件逐是个顺次连接的串联电路;元件并列连接的是并联电路。(2)、电流路径法——只有一条电流路径的是串联电路;有两条或多条电流路径的是并联电路。(3)断路法——若断开其中一个用电器,其他用电器不能工作的是串联电路;若断开其中一个用电器,其他用电器仍能工作的是并联电路。
6、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叫电流。电流通常用符号I表示,它的单位是安培,符号是A。另外还有毫安,符号是mA。微安,符号是uA。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mA=10-3 A。1 uA=10-6 A。1)、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2)、选择合适的量程,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3)、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4)、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电流表的读数方法:(1)看清所选择的量程。(2)、看清所选量程刻度的分度值(3)、读数:大格数的值+小格数的值
7、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流规律: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只路电流之和。:科学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
2、猜想或假设
3、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
5、分析和论证
6、评估
7、交流
第4页
五:基本常数
1、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2、光在真空中或空气中的传播速是3.0×108m/s 或3.0×105 k m/s3、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3.八年级上册政治复习提纲 篇三
我们应该如何热爱祖国: 1.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2.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3.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我国的民族团结体现在哪些方面: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我国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不仅表现在和平时机,互通有无,共同发展,还表现在当祖国遭受外来侵略的时候。团结奋战,共御外辱。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各民族更是相互团结、相互支持。各族人民共同携手,创造了不朽的业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维护了共同的利益。我们应该如何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团结青少年应该怎样做)1.热爱祖国的民族大家庭就要维护民族团结2.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3.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我与祖国为什么要共命运 1.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品德。2.祖国的存在和发展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每个人对于自己的祖国都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3.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的含义: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作用)1.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是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2.伟大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也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灵魂与传统。中学生应该怎样以实际行动热爱祖国:1.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2.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惜、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为什么人生离不开交往:1.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必须与他人交往。只有在交往中,我们才能更好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体验到人生的快乐,才能满足心理上的需要,以更好地适应社会、2.交往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是必要的。青少年时期是心理、生理急剧变化的时期,学会交往。尤为重要。交往对自身发展的作用:1.通过交往,我们能够实现心灵上的沟通,保持心情愉快。2.通过交往可以认识许多新朋友,不断完善自我。2.通过交往,朋友之间相互帮助,有助于我们克服困难,战胜挫折。3.交友原则:谨慎交友,善交益友、诤友,不交损友。4.交往对我们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我们在生活中学会交往,谨慎择友,多交益友。广泛交往的积极作用:1.交往越广泛,越有利于我们拓宽视野。我们的学习与课外活动就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就有可能受到更多的教益。扩大交往范围的方式:1.参加公益活动或社会活动
2、与国际友人交往
3、通过互联网交往 如何发挥互联网在交往中的作用:1.互联网带给我们大量信息,也拓宽了我我们交往的渠道,甚至有可能把我们的交往范围扩大到全世界。2.我们要正确使用互联网,从中汲取有益信息,结交良朋好友,抵制其不良诱惑,避免误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3.在没有国界的交往中,我们应该做友好往来的使者,过自主的网络生活。
为什么要讲文明有礼貌: 1.讲文明有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是提高自身吸引力的必要条件。讲文明有礼貌的表现:1.主要表现在语言、态度、行为等方面,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十余人友好交往的必备素养。2.语言文明能使交往和谐,为人际关系增色。3.态度亲和能增添交往的魅力,也是文明礼貌的重要内容。4.举止端庄能反映我们高雅的气质,反映我们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是我们要养成的良好的行为方式。怎样平等待人:交往中我们要做到平等带人,不要盛气凌人,也不能卑躬屈膝。为什么要尊重他人:1.每个人都有自尊,也都渴望受到他人的尊重。2.在交往中,任何不尊重他人的言行都会引起他人的反感,也不会赢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3.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怎样尊重他人:1.在交往中要热情、真诚
2、要给人留面子
3、允许他人表达观点 怎样宽容他人:同学之间有了矛盾,我们应当宽容一些,忍让一些,大度一些。表达的技巧:1.说话时要选择双方感兴趣的话题2.说话时要注意分寸和角度
3、说话时要有感情投入
与人交往要讲究哪些艺术: 1.交往是门艺术,交往要讲究技巧。2.除了要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赞美他人,还要学会微笑、学会拒绝、学会妥协、学会批评等。
合作的形式:从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一起学习,到工人之间的人工写作;从一个家庭的和睦相处,到国家之间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可以说,合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为什么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合作:1.合作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笔财富。2.通过合作学习,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彼此交流,从而获取更多的信息,弥补个人知识的不足,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我们形成开朗、活泼、勇敢等积极的心理品质。3.善于合作,往往有助于事业的成功。4.善于合作,是时代的要求。
竞争的作用:积极作用:
1、由于竞争对手的激励,人们才会不断进取,奋力向前。
2、在与对手的竞争过程中,人们更易找出自己的差距,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使自己进步、发展的更快。消极作用:生活中既存在正当竞争,也存在不正当竞争。那种置道德法律于不顾的不正当竞争,最终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怎样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竞争与合作既对立又统一,在合作中有竞争,在竞争中有合作,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2.双赢是竞争最理想的结果,良好的合作创造竞争中的双赢。3.在生活中,我们应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既要保持敢为人先、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又要树立协作、互助的合作观念。
为什么要平等待人 1.平等待是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2.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上的地位都是平等的3.平等对待别人,别人才能平等对待自己怎样与人合作1.体谅他人的处境,尊重他人的意愿2.在合作过程中,自己不愿做的,就不要推给他人。3.在合作中与他人产生了矛盾,应主动站到对方的位置上想问题,体谅对方,理解对方。3.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需要理解和宽容。为什么要诚实守信1.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美德2.人无信不立,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并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3.诚信是金,是与他人合作交往的通行证;诚实能使人放心,手心能赢得别人的信任。怎样做到诚实守信:
1.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诚信首先要做到诚实。对自己实事求是,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2.信守承诺,言而有信,不轻易许诺,许诺要慎重。从自己的实际能力出发,考虑是否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要求。3.承诺一旦做出,就必须兑现。信守承诺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做出的不合理、不正确的承诺就不能去兑现。
什么是法律:(法律的三个基本特征)1.由国家制定2.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3.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我国法律的本质: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人身自由权、监督权、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 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统一个民族团结、依法纳税、服兵役等 我们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如何?1.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3.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在某些条件下,权利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如:劳动、受教育、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既是公民享有的权利,又是公民应尽的义务。4.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享受了权利才有积极性履行义务,履行了义务才有资格享受权利。公民怎样行使权利,履行义务1.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2.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要尊重他人的利益,不能在合法权利之外谋取非法利益。3.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有权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所拥有的权利,但必须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能采取非法手段。4.在我国,公民履行义务要做到:凡是宪法和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要积极去做,凡是宪法和法律提出具体要求的就必须去做,凡是宪法和法律所禁止的兴废,就坚决不做。5.青少年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公共生活中,要自觉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1.我国法律规定了公民享有什么权利,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并对不履行义务的行为予以制裁。2.法律正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3.任何公民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可以通过协商和解、提起诉讼等途径,依法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从而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法律也正是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的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的。
关于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非法侵犯。为什么说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健康是人们幸福生活乃至生命安全的重要前提。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生命一旦丧失,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1.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由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生命健康较容易受到侵害。2.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3.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给予了特殊保护。怎样维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1.法律保护:
1、及时、如实的向公安机关报案,不能让侵害者逍遥法外
2、采用合法手段为自己讨回“公道”,不能以牙还牙,以恶对恶。自我保护:
3、依法保护生命健康权,还要加强自我保护,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人人都享有生命健康权。我们珍惜、爱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同样也要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增强法制观念,绝不做侵犯和危害别人生命和健康的事。同学之间要相互爱护、相互尊重,嬉闹要适度,避免因过失而给对方造成伤害,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和冲突。
人身权利: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的内容:1.我国法律尊重公民的人格尊严。2.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3.人格尊严权包括: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名誉权等 青少年怎样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1.我们一定要做到自尊自爱
2、要提高维权意识3.每个人都要爱护、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隐私权的内容: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2.侵犯未成年人的隐私权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偷拆未成年人信件,偷看未成年人日记,在背后散布和议论未成年人的身体缺陷等等。3.在我国,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也是在维护公民的人格尊严青少年怎样保护自己的隐私权1.未成年人同样享有隐私权。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2.青少年保护自己的隐私权,首先要管理好含有自己隐私的物品,要依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隐私权。3.我们还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什么是私有财产权:公民享有合法的私有财产权,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法律怎样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2.国家运用刑事和民事等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民事法律手段是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刑事法律手段是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最严厉、最有效的方法。3.我国法律只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对于公民通过非法方式、方法获得的财产,法律不但不保护,国家还要依法予以追究和处罚。4.当合法的私有财产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可以与侵害者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应提起诉讼,请求法律的帮助。同时,我们要尊重别人的财产所有权,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公民的继承权:保护公民的继承权,是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延伸体现。1.财产继承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承受死者个人所遗留的合法财产的权利2.继承方式:可以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3.遗产分配范围: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继承顺序: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妹、祖父母、外祖父母4.继承开始后,由承5.分配原则:男女平等,养老育幼,照顾病残,和睦团结,互谅互让,权利义务相一致
关于智力成果:1.为保护智力成果,我国制定了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智力成果权也叫知识产权,在我国,智力成果权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发明权、发现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商标权。2.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不受侵犯。怎样依法保护智力成果:1.当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时,要积极寻求法律帮助,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我们还要积极参加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3.保护智力成果的方式主要有: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版权登记4.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智力成果的方式有:停止侵害活动;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配行经济损失
4.生物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篇四
1、动物的种类多样,根据体内有没有脊椎,可以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脊椎动物若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排列,应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鱼类的代表动物是鲫鱼,鱼类的特征是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4、鱼是靠尾鳍的摆动和躯干部扭动获得前进的动力;调整方向用尾鳍,维持身体平衡用胸鳍、背鳍、腹鳍鳍等。
5、某同学想做鱼鳍有游泳中的实验,但一时找不到鱼,便用一个模型来代替,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6、(P25)两栖动物的特点: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称为蝌蚪,经变态发育变为幼蛙,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类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等。
7、鸟类的特征:体表被羽毛,前肢变为翼,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8、鸟类适天飞行的特点如下:
(1)身体表面:呈流线型,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翼呈扇面结构,表面积大,可以扇动空气而飞行。
(2)运动系统:骨薄,长骨中空,胸骨突出,称为龙骨突,有发达的胸肌。
(3)呼吸系统:特有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主要靠的结构是气囊。这种呼吸方式的特点是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出肺。
(4)消化系统:食量大,直肠短。
(5)循环系统:心脏功能强劲。这些特点决定了鸟类可以快速而且长久的飞行。
9、哺乳动物的特点:除个别的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的特点。其代表动物是家兔,家兔体内有膈,将体腔分为胸腔的腹腔;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其作用分别是切断和磨碎食物。肉食动物有发达的犬齿。这些特点都是和它们的食性相适应的。
10、动物种类特别多,但只有两种是恒温动物,它们是鸟类和哺乳类。
11、我们学过的无脊椎动物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如蚯蚓)、(节肢动物)分三类:(1)昆虫(2)甲壳动物,如虾、蟹(3)其它:如蜘蛛和蜈蚣)
12、腔肠动物的特点是有口无肛门。举例海蜇、海葵、珊瑚虫等。
13、蚯蚓的运动是靠肌肉的交替收缩和舒张并在刚毛的辅助下完成的;呼吸是靠湿润的体壁进行的。将两条蚯蚓分别放于光滑的玻璃板和粗糙的硬纸板上,运动速度在硬纸板上的快。
14、节肢动物的特点: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外骨骼的作用有二,分别是防止水份的散失和保护身体内部柔软的器官。)
15、昆虫的特点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
16、高级动物的运动系统构成一般是骨、骨骼肌和骨连结。若将运动系统比作作杠杆,则骨相当于杠杆,关节相当于支点,骨骼肌提供动力。
17、关节的构成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关节的特点有牢固性和灵活性。
18、人在完成曲肘运动时,肱二头肌收缩,同时肱三头肌舒张,共同完成了这个运动。
19、运动的完成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牵动所附着的骨围绕着关节产生运动。
20、动物的行为按表现可分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贮食行为等。
21、动物的行为按来源可分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因素控制的。
23、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举例,如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大猩猩摘香蕉、黑猩猩钓白蚁。
24、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往往有三个特征:有组织、有分工、有的有等级。
25、白蚁的群体中有四种蚁,即工蚁、雄蚁、后蚁和兵蚁。四种蚁是喂养其它三种蚁的是工蚁。
26、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声音、气味和动作三种。
27、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28、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9、目前,人们认为动物中最为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x物反应器”。它的优点是少成本,少环节,少污染。
30、人们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创造各种仪器,这就是仿生。如据蝙蝠发明雷达,据长颈鹿发明宇航服,据乌龟的背甲发明薄壳。
快速背诵初中生物的小妙招
要字精简法
1.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简单、光合、水”。在记忆时,要不断反问自己,“简单”到什么程度?(有些藻类是单细胞,多细胞的也基本上没有分化);“光合”意味着什么?(有叶绿素,自养);“水”是指它们大多生活在水中。
2.鱼的主要特征: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即“水鳞鳃鳍,一(心)房一(心)室”。
趣味联想法
心脏的腔与两种血管相连的关系及血流方向可用六个字概括为“出室动、回房静”,即:动脉与心室相连,血液从心室出来经动脉流向全身;静脉与心房相连,血液经静脉流回心房。
还可以用趣味联想去记忆这六个字:出了“教室”要多多“活动”,回到家里自己的“房间”就该“静下来”读书写作业。
生物怎样提高分数
1.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2.生物需要总结
当然每一科的学习都需要总结,但总结的方法不同。例如初中生物在七年级上册会学习一些植物的有性生殖,七年级下册会学习人类的生殖,八年级下册还会学习动物的生殖,需要对比记忆,总结区别与联系。需要承认生物与数理化相比没有那种提纲携领、一以贯之的公式,所以更需要进行对比总结。应当注意“滚雪球”的学习方法,同类知识学两个就总结两个,学到第三个就再加进来一起总结,起到加深印象的效果。
3.课后多做题
5.八年级上册政治复习提纲 篇五
第一单元 让爱驻我家
第一课 相亲相爱一家人
一、家,温馨的港湾
1.家的重要性有哪些?(1)家,是我们每个人最熟悉的地方,在这里有我们亲爱的家人,家人们平等相处,相互关爱。(2)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平凡的家庭小事让我们感受着家庭的温暖和幸福。(3)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2.父母是如何关爱子女的?(1)父母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关心子女胜过关心自己。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2)父母不仅从生活上无微不至地抚养、照顾我们,教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还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引导我们确立人生的目标,教我们如何做人。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3)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呵护、教诲和影响,每一步都浸透着父母的心血。
观点: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唯有以爱和孝敬来回报。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
3.青少年应该怎样孝敬父母?基本要求: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
我们孝敬父母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对父母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
二、学会与父母沟通
1.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是什么?○1我们的心理发展正处在一个半成熟、半幼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一方面会以成人自居,另一方面区又受到自身经验和能力的限制。青春期心理充满矛盾和不安的特点是影响中学生与父母沟通的一个重要原因。○2处于青春期的同学们对于父母的批评和劝导往往产生抵触情绪,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逆反心理”。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就会感觉和父母沟通存在困难,从而影响与父母的沟通。○3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误解也会影响子女与父母的沟通。④子女与父母是两代人,生活经历不同,这就使得子女与父母在家庭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方面,会有比较大的差异。
2.如何学会与父母沟通?(1)学会与父母沟通就要理解父母。 要理解父母的“唠叨”,要理解父母殷切希望,要理解父母也有烦恼。(2)学会与父母沟通要尊重自己的父母。 要尊重父母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与父母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要做出必要的让步和道歉;要尊重父母的个性,欣赏父母的优点。另外,作为子女的我们在与父母意见发生分歧时,不能采取回避、疏远、顶撞的态度。(3)学会与父母沟通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父母平时最关心我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我们就要主动向父母汇报这方面的情况。 虚心听取父母的批评建议。 多和父母聊聊天,缓解她们工作中的压力。 和父母开展一些有利于感情交流、心灵沟通的活动。 同父母一起讨论一些新的观念、新的思想。
3. 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主动交流 创造机会 认真倾听 主动道歉 善于体谅 控制情绪 分担责任 讨论问题,达成共识
第二课 我们共有一个家
一、我爱你,中国
1.我们的祖国有那些可爱之处?○1我们的祖国位于世界的东方,幅员辽阔,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2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是人类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近4000年。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2.怎样热爱我们的祖国(对中学生的要求)?○1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江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被侵占。○2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建更加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而尽心竭力。
3.如何认识我国民族团结的历史传统?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之间多方面的相互交往,丰富了中华文化,开阔了祖国疆域,推动了社会发展。○2我国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不仅表现在和平时期,还表现在当祖国遭受外来侵略的时候。各民族人民为了捍卫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尊严,团结奋战,共御外侮,与侵略者和民族分裂主义分子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各民族更是相互团结、相互支持,共同创造祖国繁荣稳定的新局面。
4.中学生如何维护民族团结?○1热爱祖国的民族大家庭,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2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光荣义务。(法定义务)
怎样热爱祖国=怎样热爱我们的祖国(对中学生的要求)? +中学生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二、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1. 中华儿女是如何心系祖国的?
○1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中华腾飞,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众多海外华人共同的心声。○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海峡两岸人们是骨肉兄弟。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3许多海外赤子心系祖国。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他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支持和关注着祖国的建设和发展。
2. 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勤劳、勇敢、坚毅、智慧。
3. 为什么要热爱祖国?(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 ○1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品德。○2中华民族形成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是继承民族精神的必然要求。○3祖国存在和发展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每个人对于自己的祖国都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是我们每个人对祖国应尽的义务。○4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4.青少年怎样发扬爱国主义精神?○1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2要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第二单元 学会交往天地宽
第三课 在交往中完善自我
一、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
1.交往的必要性:①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必须与他人交往。只有在交往中我们才能更好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才能体验到人生的快乐,悲伤,烦恼,爱与恨,才能满足心理上的需要,更好地适应社会。②交往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是必要的。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学会交往,广交朋友,对中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2.交往的重要性:①通过交往,我们能够实现心灵的沟通,找到感情的寄托,更可以摆脱孤寂,保持心情愉快。②我们通过交往可以认识许多新朋友,从而在交往中不断完善自我。③交往中朋友在物质上给予的帮助,在精神上给予的鼓励,激励我们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3.交朋友时,我们要注意什么?交往对我们的成长有重要影响,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交往也要慎重。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交往,谨慎择友,多交益友,乐交诤友。
二、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1.我们的交往圈如何划分?①如果我们把交往圈分为内外两个圆圈的话,青少年时期的交往关系可以被称之为内圈。踏上社会后,交往关系将大为拓展,也就形成了交往的外圈。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交往范围会逐步由内圈向外圈扩展,交往的范围越来越大。青少年的交往主要停留在内圈的交往阶段,友情主要集中在同学之间,而内圈的交往恰恰是外圈交往的准备和铺垫。我们应该在内圈交往的基础上,积极突破内圈交往,及早进入外圈交往。
2.青少年如何在内圈交往?①青少年时期,朋友圈是我们交往的主要内圈,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②在校园里,我们应当重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广交益友,让朋友伴随我们度过快乐的时光。应当敞开心扉,积极交往,让交往充实我们的生活。
3.扩大交往范围的重要性:①交往越广泛,越有利于我们拓宽视野。②当我们的交往从内圈向外圈发展时,我们的学习与课外活动就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就有可能受到更多的教益。
4.扩大交往范围的好方式是什么?参加公益活动或社会活动,是由内圈向外圈发展,扩大交往范围的好方式。
5.青少年在外圈交往应注意什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青少年在外圈交往中应该十分谨慎,避免盲从。
6.中学生如何在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中做友好交往的使者?(怎么利用互联网交往?) ①互联网带给我们大量信息,也拓宽了我们交往的渠道,甚至有可能把我们的交往范围扩大到全世界。②我们要正确使用互联网,从中汲取有益的信息,结交良朋好友,抵制不良诱惑,避免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③在没有国界的交往中,我们应该做友好往来的使者,过自主的网络生活。在交往中真正让互联网发挥积极的作用,让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第四课 掌握交往艺术 提高交往能力
一、文明交往礼优先
1.文明礼貌在交往中的重要性:①讲文明、有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也体现着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程度。②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质。③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谦虚恭敬的言行举止是相互尊重、有效沟通、增进友谊、提高自身吸引力的必要条件。
2.讲文明有礼貌的表现:①我们在交往中讲文明、有礼貌,主要表现在语言、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是与人友好交往的必备素养。②语言文明能使交往和谐,为人际关系增色。③态度亲和能增添交往的魅力,也是文明礼貌的重要内容。④举止端庄能反映我们高雅的气质,反映我们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是我们要养成的良好行为方式。
3.礼貌用语的要求:①说话和气,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②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③与人交谈时,要谦逊、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要盛气凌人,也不要说大话。
4.态度亲和的重要性:①日常交往中,如果我们态度真诚、待人和气,就会给对方一种亲切感、受尊重感,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②在社会群体中,如果大家都具备这种谦恭、和气的态度,就会增进人们的友谊和团结,使我们感到温暖、愉快。
5.举止端庄的重要性:①举止端庄能反映我们高雅的气质,反映我们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是我们要养成的良好行为方式。②文明礼貌要通过端庄的举止来体现,注意举止的规范是我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
6.如何理解平等待人的原则:①平等待人是交往礼仪的一条重要原则。在现代礼仪中,(平等原则)是基础,是最重要的。②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无高低贵贱之分。任何抬高和贬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都不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③交往中我们要做到平等待人,而不要盛气凌人;同时,也不能卑躬屈膝。
7.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为什么说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①每个人都有自尊,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也都渴望受到 他人的尊重。②当我们受到尊重时,自尊得到了保护,心情就会舒畅;反之,自尊受到伤害,内心就会感到痛苦。③在交往中,任何不尊重他人的言行,都会引起他人的反感,也不会赢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自己。
8.怎样学会尊重他人?①在交往中要热情、真诚。②要给人留面子。③允许他人表达观点。
观点: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9.宽容的重要性:①宽容是一种美德,他表现为一个人待人宽厚,有气量。②学会大度和宽容,可以是自己拥有一个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③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为人处世的较高境界,也是有良好修养的表现。
第三单元 在合作中发展
第五课 合作竞争求发展
一、合作使生活之路更宽畅
1.合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了解学习生活中有哪些合作)
2.为什么说生活需要合作?(重要性P61-63)
(1)合作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笔财富。 (2)合作对个人的成长成才具有积极作用。
(3)合作有助于事业的成功。 (4)合作是时代的要求。
二、竞争不忘合作
1.竞争是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在生活中为什么更需要竞争?(竞争的积极作用P65)
如果没有竞争,合作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就会变成一潭死水。正是由于竞争对手的激励,人们才会不断进取,奋力向前。同时,在与竞争对手的竞争过程中,人们更容易找出自己的差距,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使自己进步、发展得更快。
3.竞争的分类? 竞争分为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
4.竞争与合作的关系?(P67)
竞争与合作既对立又统一,在全作中有竞争,在竞争中有合作,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竞争不能忘记合作,没有合作的竞争称不上是积极向上的竞争。只有既竞争又合作,我们的事业才能取得成功,经济才能繁荣,社会才能进步。
5.竞争最理想的结果是“双赢”,怎样实现这一理想结果?
要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去进行竞争,在竞争过程中双方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大家都会有所收获,都能得到提高。
6.我们对待竞争与合作的态度是怎样的?(P68)
在生活中,我们应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既要保持敢为人先、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又要树立协作、互助的合作观念;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第六课 合奏好生活的乐章
一、心中有他人
在合作中怎样做到心中有他人?
(1)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
(2)体谅他人的处境,尊重他人的意愿,才能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走出自我)
(3)理解和宽容,才能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豁达待人)
二、与诚信结伴同行
1.什么是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美德。诚实是忠诚老实,不讲假话;守信是信守诺言,说话算数,讲信誉,重信用。
2.诚实与守信的关系是怎样的?
诚实守信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具体表现;不诚实很难做到守信,不守信也很难说是真正的诚实。
3.诚信的重要性?
(1)“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
(2)诚信是金,是与他人合作交往的通行证。
4.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诚实守信呢? (答案见课本P76-77)
(1)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诚信首先要做到诚实。
(2)信守承诺,言而有信是一种品格。不轻易许诺是守信的重要保证。承诺一旦做出,就必须兑现(特殊情况除外)。
第四单元 我们依法享有人身权、财产权、消费权
第七课 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
一、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列举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行为规范。(法律、道德、各种守则规范)
2.什么是法律?(答案见课本P83页)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3.为什么说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答案见课本P83-85)
(1)有专门的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2)有国家强制力(暴力机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保证实施。
(3)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法外之人)
4.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的本质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国法律的本质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5.列举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P87)
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权利、劳动权、批评和建议权、受教育权、获得物质帮助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等。
基本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尊重社会公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依法纳税和服兵役等。
6.正确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答案见课本P88)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既享有权利,又履行义务)
(2)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权利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劳动、教育)
(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
7.公民应该怎样行使权利?(答案见课本P89)
(1)公民行使权利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2)公民的合法权利受侵害时,必须采用合法的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
8、怎样履行法律义务? (答案见课本P91-92)
自觉履行:(1)凡是宪法和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要积极去做。(2)凡是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提出具体要求的,就必须去做。(3)凡是宪法和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坚决不做。
二、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1.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
(1)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2)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2.法律是怎样规范公民行为的? 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3.我国法律是怎样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P94) 法律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4.公民维护权益的途径:协商和解、提起诉讼(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5.法律制裁分为违宪制裁、行政制裁、刑事制裁、民事制裁
第八课 伴我们一生的权利
一、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1.为什么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 (答案见课本P97)
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发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
2.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P97)
3.怎样依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P99)(1)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依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2)加强自我保护,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3)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二、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1.什么是人格尊严? 怎样认识和对待我们的人格尊严? (答案见课本P102)
人格尊严,是指公民所具有的自尊心以及应当受到社会和他人最起码尊重的权利。
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人格尊严的权利,不容非法侵犯。我们要做到自尊自爱,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我们要爱护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2.什么叫隐私权? (答案见课本P104页) 青少年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隐私权? (答案见课本P105)
隐私权是公民依法享有不愿公开或不愿让他人知悉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秘密的权利。
要管理好含有自己隐私的物品,一旦发现有人披露自己的个人隐私,要依法制止,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隐私权。是时,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第九课 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者权
一、财产属于谁、留给谁
1.公民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2.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的法律手段包括刑事手段和民事手段。
3.我国法律是怎样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权的? (答案见课本P107-108)
(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佥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国家运用刑事和民事等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
(2)我国法律只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权,对于公民通过非法方式、方法获得的财产,法律不但不保护,国家还要依法予以追究和处罚。
4.公民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私有财产?(P109)
当合法的私有财产权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佥财产所有权。可以与侵害者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应提起诉讼,请求法律的帮助。同时我们要尊重别人的财产所有权,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5.什么是财产继承权?公民遗产继承可分为哪两种方式? (答案见课本P110)
财产继承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承受死者个人所遗留的合法财产的权利。
遗产继承可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二、法律保护我们的无形财产
1.智力成果具体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
2.保护公民智力成果的法律依据和专项法规有哪些?
宪法第47条、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
3.未成年人具有智力成果权。(P114)
我国宪法规定,平等地保护每一个公民的智力成果。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依法保护未成的人的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对有特殊天赋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应当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4.怎样保护我们的智力成果?(P114)
(1)努力增强保护智力成果的法律意识。
(2)积极寻求法律帮助,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5.保护公民智力成果的方式主要有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版权登记。用民事手段保护智力成果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活动;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
三、做人聪明的消费者
1.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专项法规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在经济生活中消费者,较容易被侵害的权益有人身、财产安全权,知悉真实情况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依法结社权,获得知识权,监督批评权,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受到尊重权等。
3.消费者维权日是3月15日。
4.消费活动中的参与者(即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怎样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 (课本P118-119页)
(1)生产者应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生产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生产的产品,严禁不合格产品出厂,更不能伪造产地,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商标等
(2)销售者应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信守服务承诺,保证不销售缺斤短两、失效变质的商品,不得采取恶意、欺诈的方式损人利己,更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权利。
6.八年级上册历史半期复习提纲 篇六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 鸦片战争(1840——1842)
1.鸦片的走私:19世纪前期,英国对中国进行鸦片走私。危害:严重摧残中国人的体质;威胁清政府的财政,导致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2.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民族英雄)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意义: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3.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2)战争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挑起鸦片战争;1842年8月,战争结束。(3)失败原因: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败(根本原因);中国经济军事落后。4.《南京条约》(1842年)
(1)地位: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内容:开口: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协定关税:指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附件中英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5.影响:①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战争爆发: 1856年,英国法国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挑起了新的战争。英法发动战争完全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根本原因),故称“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是帮凶。
2.列强罪行:(1)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2)俄国割占中国领土:19世纪下半期,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中国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3.签订条约(1)《天津条约》:各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2)《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加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增加。
4.战争影响: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列强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1.战役:丰岛海战:1894年,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平壤失陷 黄海海战: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北洋舰队主力尚存。辽东战役:徐邦道牺牲,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2.《马关条约》
(1)时间:1895年4月,清政府派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2)内容::割地: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开口: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开工厂: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3.影响: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4.三国干涉还辽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p27《时局图》。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义和团运动
(1)兴起: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华北数省的贫苦民众,以反洋教为共同目标,形成了民间组织——义和团(爆发于山东、直隶)。(2)口号:“扶清灭洋”(3)失败: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2.八国联军侵华
(1)时间:1900年6月,英、俄、德、美、等八国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2)斗争:在廊坊阻击战中,中国军民与八国联军展开血战。在天津保卫战中,聂世成壮烈殉国,义和团和清军痛击了外国侵略者。(3)结果:签订《辛丑条约》。①时间:1901年。②内容:(经济)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反帝活动;(外交)在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使馆区,不允许中国人居住,列强可驻兵;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军事)拆除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4)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列举: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①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③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 第4课 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1.洋务派代表: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为代表。3.内容(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2)后期以“求富” 为口号,创办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3)改造陆军,建立新式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水师)(4)创办新式学堂,设立翻译官,派留学生出国深造。4.失败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失败原因:(根本原因)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内部腐朽和外国势力的挤压 5.影响:积极作用(1)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近代化的开端)(2)2 刺激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3)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局限性: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第6课 戊戌变法
公车上书:时间:1895年 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康有为、梁启超 目的:拒和,迁都,变法 影响: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报刊:上海的《时务报》(梁启超)、天津的《国闻报》(严复)学会——强学会 戊戌变法 :时间:1898年6月—9月。
经过: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下诏“明定国是”,宣布变法。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废除变法法令,变法失败了,又称“百日维新”。4.内容
(1)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2)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3)文化上:废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4)军事上: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5.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等六人被捕杀,史称“戊戌六君子”。
6、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孙中山:自命洪秀全第二
1.兴中会:(1)成立: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成立。
(2)性质: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3)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提出“振兴中华”宗旨。
章炳麟《博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革命书》 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 2.中国同盟会(1)成立: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民报》是其机关刊物。
(2)性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纲领: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正式提出“民族(前提)、民权(核心)、民生(发展)”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注意与政治纲领之间的关系)。
(4)影响: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第9课 辛亥革命(1911年)
1.革命志士的奋斗
萍浏醴起义 刘道一 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安庆起义 秋瑾 徐锡麟 失败被捕,壮烈牺牲。
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1911年 黄兴 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2.武昌首义:1911年10月10日 主要力量: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选黎元洪为都督,全国十几个省宣告独立。
3.意义:①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的终结。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1.中华民国的建立:
背景: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时间:1912年1月1日 定都:南京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关于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① 公元 = 民国+1911
② 民国 = 公元—1911 2.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清帝退位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
1912年4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窃取。
袁世凯成功窃取革命果实根本原因: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3.③1912年3月,孙中山 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国历史上 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见教材p48)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1.兴起: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2.代表: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胡适、鲁迅 3.口号: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4.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5.内容: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6.文学革命
(1)胡适:1917年1月,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大力提倡白话文。
(2)陈独秀:1917年2月,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公开打出了“文学革命”的旗号,主张变革文学内容。1918年起,《新青年》全部改用白话文发表文章。(3)鲁迅:《狂人日记》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7.影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但是对于东西方文化带有绝对的肯定和否定。8.对待东西方文化态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总结拓展——关于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一)历史事件
①政治上的近代化————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②经济上的近代化————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③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新文化运动(先进的知识分子)
(二)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演变
器物层面(技术)—————制度层面—————— 思想层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三)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的特点
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呈现出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特点。
第三单元 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7课 义和团运动
1.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率众两万,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在永安建制,分封重要将领。
2.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下南京,改名天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至1856年,北伐西征以后,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但由于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3.后期斗争:清军一度威胁天京,被陈玉成和李秀成击退,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7.八年级上册英语期中复习提纲 篇七
1. translate?into :(把?翻译成 )
2. correct the mistakes :(纠正错误)
3. match A with B :(把A 与B 配对)
4. a number of+可数名词复数:(许多,大量。)The number of +可数名词复数:(?的数
量)
5. this term (这学期)next term (下学期)
6. advice :不可数名词。→a piece of advice(一条建议),take the advice(接受建议)
Give advice(提建议) → advise sb to do sth.(建议某人做某事)
7. write it hem down(把?写下来)
8. ①by mistake(错误地) ② mistake A for B(把?误认为) ③ make mistakes (犯错
误)
9. else:放在疑问词或不定代词后。例:what else , who else, when else ,something
else,anything else.→other:放在名词前。例:other books, ther students.
10. radio的复数;radios
11. read newspapers(看报纸)
12. each 与 every的区别:every只可放在名词单数前,三者以上,强调整体;each放在
名词单数前,可以是两者,强调个别;each可以单独用。Each other(互相)
13. send sth. To sb.send sb. Sth.(把某物寄给某人)
14. improve your English(提高你的英语)
15. watch: ①手表(two watches),②观看 watch sb. do sth. watch sb. Doing sth.
16. Guess what!(猜猜怎么着)
17. enjoy yourself(玩得很愉快)→have a good time
18. have a conversation(谈话) 19. take a deep breath(做深呼吸)
20. smile at(对?微笑)
21.remember to do sth.(记着去做某事) remember doing sth.(记得做过某事)→ Forget to do sth.与forget doing sth.
22. piece : a piece of news, two pieces of bread, three pieces of music.
23. all the time (总是)
24. wish :①wish to do sth. ② wish sb. to do sth. ③ wish + that 从句(从句常用
过去时)表示难以实现的愿望。 ④ Best wishes!(致以最好祝愿)
25. borrow, lend 与 keep 表示借的区别:borrow sth. from sb.(向某人借某物),lend
sth to sb.(把某物借给某人 ) “借了多久”用 keep.
26. hear :①hear sb.do sth.(听见某人做某事) hear sb. doing sth.(听见某人正在做
某事);②hear ofabout (听说) ③ hear 与 listen to 的区别
27. try (not) to do sth.(尽力(不)做某事)
28. Why don’t you do sth.→ Why not do sth.?(何不做某事呢?)
29. should do sth 和 shuoldn’t do sth
30. How about doing sth?(做某事如何?)
31. help sb with sth (在某方面帮某人)
32. ask for advice(寻求建议) ask sb for sth.(向某人要某物)
33. enjoy doing sth(喜爱做某事)
34. It takes sb some time to do sth.(某人花费多少时间做某事) →sb spends (+ 时间
或金钱)+ on sth 或 (in)doing sth.
35. show sb around + 某地 (带领某人参观某地)
36. invite sb to do sth (邀请某人做某事) invite sb to + 地点(邀请某人去某地)
MODULE TWO
37. Have you ever ??(你曾经做过某事吗?) 例:Have you ever read the story?
38. enter a competition .(参加比赛) take part in a competition
39. at the airport (在飞机场)
40. take off :①起飞 The plane is taking off in a minute. ② 脱下 Take off your
coat ,please.
41. before :① before + 时间点(在某时以前)before the year ;② 以前(单独使
用,多在完成时态句末;Have you watched the film before? )③ 时间段 + ago(多久以前) I saw the movie three days ago.
42. problem 与 question 的差别:No problem . have problem doing sth.(做某事有
困难) Answer a question 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问题的答案)
43. What do you reckon?→ What do you think?
44. 连系动词:sound(听起来),smell (闻起来) ,taste(尝起来), look(看起来),feel(感
觉起来)等后+ adj 作表语 例:Her voice sounds beautiful. The meat smells good. I’m not feeling well today.
45. dream ofabout :(梦见)
46. come true (实现) Your dream is sure to come true.
47. abroad :前面不可加介词。Go abroad. Have you ever been abroad?
48. Italian 与 Italy I come from Italy. I’m Italian. Italian food tastes
delicious.
49. more than 与 over (多于,超过)
50. another ① 加可数名词单数 I’d like another piece of bread.② another + 数
词 + 可数名词复数 (再多少) We need another two cups of coffe.
51. time ① 时间,不可数;There’s no time to think. ② 次数 ,可数;three times
52.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环球旅行)
53. Guess what!(猜猜怎么着)
54. What’s the price of ??(某物的价钱是多少?)→ How much isare ??→ How much
dodoes ? cost?
55. havehas been to ,have has gone to
I’ve just been to the Great Wall. I’ve been in Beijing for a week. They have gone to Shanghai. They’ll come back this evening.
56.现在完成时的两种用法:⑴ 动作发生在过去,目的在于说明现在怎样;例:We’ve
already cleaned the classroom.(教室现在干净) ⑵ 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For + 时间段;since + 时间点;提问常用How long 例:How long have you studied here? I’ve studied here since two years ago. I’ve studied here for two years.
注意:短暂性动词与延续性动词的使用:
Come, go , arrive , reach , get to , 换成 be (inat);start egin 用 be on; die
换成 be dead; buy 常用 have ;borrow 用 keep ; leave 改用 be away from ;
finish 常用 be over ;等等。
57. already ,yet, just ,ever , never ,before ,recently等常与现在完成时连用。
MODULE THREE
58. on Earth = on the earth on earth (究竟,常用于疑问词后)
59. Don’t panic. (别怕)
60. the latest news(最近的新闻)
61. several + 可数名词复数 several months , several books
62. show ① show sb sth = show sth to sb (让某人看某物);② show sb around (带领
某人参观某地)
63. also, too , either 的区别:also 在句中,too 在肯定句末,either在否定句后。
64. none , no one, nobody 和 nothing 的.区别:① none 既可以指人,也可指物;既可
以是单数,也可以是复数;其余四个都是单数;② no one ,nobody 指人,nothing 指
物;③ 回答how many 问句要用 none, 回答what 问句用 nothing,回答 who 用no one ,nobody;④ 介词 of 前必须用 none 例:None of them likes rap music.
65. alone 与 lonely 的区别:① alone 指数量上的孤独,lonely 指心理,精神上的孤
独;例:I’m alone at home, but I’m not lonely at all. ②alone 作副词,放
在动词后,等于 by oneself; 例:Can you finish the work alone? ③ lonely 可
以放在名词前,alone 不行。如:a lonely woman.
66. cost :① Sth costs some money.(某物值多少钱)如:This book costs about 20. ② sth costs sb some money.(某物花费某人多少钱)。如:The new house cost us more
than 200 thousand yuan.③ It costs sb some money to do sth.(做某事花费某人
多少钱)如:It cost us over 200 thousand dollars to build the new road.
67. prefer(preferred) :① prefer sbsth.(比较喜欢?)如:I prefer pop music.②
prefer to do sth 或 prefer doing sth.(比较喜欢做某事)如:My elder sister prefers listening to classical music.③ prefer A to B 或 prefer doing A to doing B.(宁愿作A而不愿做 B) 如:Her younger brother preferred swimming to listening to Beijing opera.
68. real 与 true 的区别:real 指物品是真的,true 指一件事,一个道理或一句话等是
真的。例:This watch is real. It’s a real watch. Her watch is lost. Is it true?
69. reach, arrive和get to 的区别:reach 直接加地点;arrive 不加地点或用 arrive
in(大地点),arrive at (小地点);get to 加地点。
70. life : 抽象概念不可数,具体生命可数。例:They haven’t found life on Mars. Thousands of lives died in the accident.
71. What are you up to?(你在忙什么?) be up to sth. (忙于某事)
72. That’s why it’s on the news.
73. on business (出差)
74. millions of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billions of
75. So far there’s only life on Earth. So far :到目前为止,常用于完成时。
76. finish doing sth.
MODULE FOUR
77. teach sb sth (叫某人某事) 例:Mr. Wang teaches us math. Who teaches you
English?teach sb to do sth (叫某人做某事)
78. get on well with sb.(与某人相处融洽)
79. same: same 前the 相连。例:We’re in the same school. the same as (与?一
样)
80. hear ofabout (听说) hear from sb (受到某人来信)
81. raise money (筹款)
82. take part in (活动)
83. drop 与 fall 的区别:drop后可以加名词,fall 后不加名词。例:I dropped my book
on the floor. My book dropped on the floor. My brother fell on the floor. drop out of school(辍学)
84. look after = take care of
85. pay :(paid , paid ) pay( + money) + for sth (为某物付款)
86. point to (远处) point at (进处,没礼貌)
87. health →healthy →healthily in good health (身体健康) keep healthy(保持
健康)
88. a little , little , a few , few 的区别。
89. Liu Sanzi is an eightCyearCold boy from a village.(连字符号中名词不加 “s”)
90. stop doing sth(停止正在做的事);stop to do sth (停下来去做某事)
91. It’s + adj + for sb + to do sth.(某人做某事怎么样)
92. with the help of with one’s help (在某人帮助下)
93. in the lastpast + 时间段:在最近?时间内,常用于现在完成时。
94. because of + 名词短语;because + 句子。
MODULE FIVE
95. German 的复数:Germans Germany (德国)
96.Austrian 不同于 Australian Austria 不同于 Australia
97. on earth 常用于疑问词后(究竟,到底)
98. elder , eldest 部用于 older , oldest .例:My elder sister is two years older
than me.
99. die C dying C died C dead( adj 死亡的)
100. in addition to (除?之外)
101. maybe 不同于 may be ,maybe (或许)常用于句子开头,may be(可能是)常用于句中。 102. Who’s it by ? (谁作的)
103. I’m a fan of rap.
104. Give us a break.
105. It’s lively and good to dance to.(它很活泼,适于跳舞) dance to (伴随?跳舞) 106. go through (从?内部穿过) go across (从?表面穿过) cross 动词
107. not only ? but also (不但?而且)
108. be famous for (因?而出名)
109. at the age of (在??岁时)
110. 反意疑问句:⑴ 陈述部分含有hardly, no ,nobody , nothing , few ,little ,never
等否定意义的词时,看作前否后肯。
⑵ 陈述部分含有 unhappy ,dislike 等带有否定前缀的词时,看作前肯后否。
⑶ There be 结构的反意疑问句,附加部分用 there 例:There’s a guitar on the
wall, isn’t there?
⑷ 祈使句的反意疑问句:多用 will you 或 won’t you 构成。如:Keep quiet, will
you? Don’t panic, will you? 注意:Let us go home, will you? Let’s go home, shall we?
⑸ 前否后肯反意疑问句回答:根据事实,事实肯定用 yes (不), 事实否定要用 no
(是的)例:Your sister isn’t a nurse, is she? Yes, she is. She looks after the old men well. You’ve never been to Shanghai, have you? No, I haven’t. But I will visit there next year.
MODULE SIX
111. party : at the party (在聚会上) have a party (举办聚会)
112. fall : (fell, fallen)→feel-felt C felt fall ill(患病) fall asleep(入睡)
fall down (掉下) fall off (从?摔下)
113. carry: (carrying, carried) 搬,提,挑,扛,背,抱。没有方向性。例:
① Some boys are carrying water. ② Could you help me carry the heavy box? 114. tired: be/get/feel tired (疲劳) I got tired after running. Are you tired now? Be tired of (厌倦) more tired, most tired
115. nothing: = not anything There’s nothing serious with your eyes. I listened
carefully, but heard nothing.
116. by : ① 路过 Suddenly, a white rabbit ran by Alice.(= past)
② 被,由 Who’s it by? It’s by Strauss.
③ 在?旁 Alice was sitting by the river.
④ 到?时候为止 Your mother will come back by tomorrow morning.(by + 时
间点)
117. go off(熄灭) The light went off suddenly. (go off 的主语是灯等,不可是人,
不能说:I went off the light. 但可以说:I turned off the light.)
118. at noon(在中午) at night(在夜晚) at midnight(在午夜)
119. staff (全体职员,单数形式,复数意思,不能加“s”。) All the staff were waiting
for the new books outside the bookshop.
120. wear , put on, dress, in 表示穿的区别:wear 穿的状态,put on (穿上,戴上),
穿的动作八年级上册英语期中复习提纲,dress (给某人穿衣),dress + sb , in 是介词。
121. clap C clapping C clapped
122. stop to do sth(停下来去做某事),stop doing sth(停止正在做的事)
123. How’s it going? (情况如何?)
124. It’s about the girl called Alice. (called 意思“叫做?的”)
125. in a tree 与 on a tree 的区别。
126. smile at (对??微笑)
127. Every boy and girl in Britain has read it. (注意主语是单数,动词用 “has”。) 128. Alice has nothing to do. ( have sth/nothing to do, 有某事/无事可做)
129. think of(考虑到,想起,思考);think about(考虑,思考,想的过程);think over(仔
细考虑)
130. She was thinking of making a daisy chain when suddenly a white rabbit ran by
her.(when意思是“这时候”。) 比较:① When my mother came in, I was doing my home work. ② I was doing my homework when the light went off.(具有意外性)③ While I was doing my homework, my mother was reading newspapers.(强调过程) 131. not? until(直到?才) I didn’t go to bed until my father came back. 132. see sb do sth(看见某人做某事);see sb doing sth(看见某人正在做某事)
133. so ? that(如此?以致) I was so busy that I had no time to see you. This
question is so difficult that none of us can answer it.
134. as ? as (和?一样). This book is as interesting as that one.
135. leave sth + 地点(把某物丢在某地);forget sth (忘记带某物,不加地点) 136. 过去进行时:was/were + doing (过去某事可正在做某事)
137. 写作话题:① 关于 How to learn English.(熟悉学习英语的方法);② 介绍一次旅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要点(复习提纲)】推荐阅读: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纲02-07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期中复习提纲08-15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上册复习提纲07-10
2024中考政治总复习提纲八年级上册01-01
八年级苏教版历史上册复习提纲12-29
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生物复习提纲04-22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要点归纳11-17
物理八年级上册声音知识点11-19
上海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03-21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知识要点复习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