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高校存在的治安问题及解决对策(共12篇)
1.浅析当前高校存在的治安问题及解决对策 篇一
近年来,xx县公安机关大力弘扬“忠诚、为民、拼搏、奉献”的河南公安精神,坚持“打防结合,以打开路,筑牢防线,注重实效”的指导思想,以“中原卫士杯”竞赛活动为载体,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保持了xx县社会治安大局的稳定。但由于受到面临的形势压力以及公安机关自身在打击犯罪方面存在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安机关打防绩效
。现笔者结合实际,浅谈当前xx县打防刑事犯罪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从当前面临的巨大的压力,主要表现在:
压力之一:严峻的命案形势,给全县公安机关形成空前的压力和挑战。一是xx县自2005年来命案连续下降的情况下又出现大幅上升的局面。仅在8月份就连续发生4起命案,而且恶性程度和社会影响较大。槐店“8.08”案件强攻不下,形成全市的“欠账”。二是一些个案被人有意发挥和炒作,把偶然说成必然,把个别说成普遍,形成治安热点,给公安机关造成巨大压力。
压力之二:两抢一盗多发性犯罪居高不下,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一是两抢一盗案件在全部刑事发案总量中的比重仍然较大,近年来一直在80%左右。二是通过上半年的有力打击,近期再次出现两抢案件反弹情况,近日连续发生尾随抢夺银行取款人重大案件,损失较大。县城周边乡镇无业人员进入城内滋事掠财的现象突出,动辄酿成大案甚至引发命案。三是盗窃破坏三电设施、盗窃摩托车等问题一直没能有效解决,群众意见较大,反映强烈。
压力之三:不断增多的涉法信访案件,在各级媒体的关注和炒作下形成热点,给打击犯罪的日常工作造成巨大的警力和精力的消耗。自大接访以来,xx县公安机关共接到领导批示信访件63件,批办层次高、处理难度大、责任要求严,都是前所未有的。处理消化这些信访案件,消耗了大量警力和精力,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正常的打防犯罪工作。
压力之四:社会各界对社会治安关注度和期望值的持续走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指数的持续低位徘徊,是公安机关实现提升战力和改善形象必须面对和迫切解决的尖锐矛盾和问题。九月底即将进行的打击两抢一盗工作再次考核和问责,和随之而来的年度公众安全感指数调查,使我们又将面临一次考验。一些治安问题解决不好,民警形象得不到改观,安全感和满意率必受此影响。
压力之五:工作进展的不平衡,少数单位和警种的落后和拖累,给xx县总体战绩的快速和大幅提升形成障碍和羁绊。说简单和直白点,就是一些落后项目抵消了总体打击绩效,少数落后单位拖累了全局的后腿。
二、公安机关在打击犯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作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部分单位尤其是领导层面认识不高,工作部署流于一般化、表面化,工作措施缺乏针对性、持续性,工作落实上紧一阵松一阵,靠压着干逼着干,没有内在动力,因而造成被动局面。个别单位争先意识不强,进取精神不足,成绩落后,与先进单位之间反差较大。
2、命案克难攻坚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表现在一些有条件的案件久侦不破,有条件能够抓获的逃犯迟迟未能到案。今年1至8月份全市共发命案34起,已破32起,其中xx槐店“8.08”杀人焚车案发至今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拖了全市的后腿。
3、弱势项目在全市落后的局面未能得到有效改观。如百名民警起诉数和劳教工作虽然较去年有所增长,但仍是倒数。目前全局还有部分单位起诉没有实现零得突破; 少数单位劳动教养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
4、扫黑除恶摸排工作还存在死角。个别单位对排查工作重视不够,查处不力,致使群众屡屡上访。
5、全警追逃意识不强,追逃成绩不理想。从全县的追逃工作局面看,追逃的任务仍主要由刑侦部门和派出所承担,其他警种配合参与不够,追逃责任和意识有待加强。从战果来看,为期三个月的夏季攻势追逃行动中,仅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的 46%。与我们周边县区相比,相关警种的追逃战果比例偏低,部分单位抓逃还没有实现零得突破。
三、提高公安机关打防绩效的几点解决对策
1、抓领导,把握斗争关键。一是要进一步明确上级精神和局党委的指导思想,坚决把中原卫士杯竞赛和打击两抢一盗斗争列为当前最重要、也最紧迫的中心任务,在警力、精力和保障上全力投入,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懈怠,坚决打赢这场战役。二是要精心组织部署。各警种和各派出所要立即组织民警认真研究,分析辖区的刑事犯罪尤其是盗抢犯罪形势,制定有针对性的打击防范对策。三是强化领导责任,各参战单位和警种一把手是本单位中原卫士杯竞赛和打击两抢一盗斗争的首问责任人,局分管领导和包片领导对分管单位和派出所工作绩效负领导责任,与所分管单位和派出所实行打击绩效、群众满意率、涉盗涉抢信访问题“三捆绑”,一同问责,使解决两抢一盗问题的压力感不仅在基层、在民警,而且体现在上层、在领导,责任共担,荣辱与共。
2、抓打击,突出主攻方向。打击,是检验工作是否取得成效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衡量公安机关战斗力的标准。一是强化破案。要强化破案是主业、是硬本领、是突破口、是威慑力的观念,各警种都有挖掘线索、侦查破案的任务,要全警参战,多破案、多抓人,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多捕、多诉、多劳教。竞赛办要将目
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参战单位,各单位不准讲条件、讲客观,务必完成。二是适时抽调精干警力重组打击盗抢犯罪专业队,重点打击我县较为突出的入室盗窃、盗窃摩托车、盗窃耕畜以及街面上时有发生的双抢犯罪,着重侦破重大案件、团伙案件、系列性案件。下一步,只要是县局组织的专案,案件和工作涉及到哪个辖区,或者赴外追捕,当地派出所要密切配合,大力支持,该出人时出人,该出经费时出经费,不准推诿扯皮,贻误工作。三是要对辖区的逃犯,重点是命案逃犯和两抢一盗嫌疑人认真梳理,摸清底数,逐人研究措施,加大追捕力度,抓捕后加强审讯攻坚,挤干挖尽,扩大战果。四是强化执法办案和打击处理工作。嫌疑人到手了,如何消化处理必须严格把握、严格要求。该报捕、起诉的坚决走刑事程序,不准降格处理。不批捕、不起诉、或免刑的,符合“四个一律”要求的,要呈报劳教。要继续清理过去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人员,从中挖掘潜力,重新处理到位;法制部门要加强监督,严格把关,故意放纵犯罪的要严肃追究。
3、抓防控,巩固打击成果。一是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重视和支持,在县城规划实施和进一步完善城市监控工程,同时指导督促有关单位和场所积极参与,必须加强维护,做到实用和有效运转,为打击防范盗抢犯罪提供技术支撑。二是要把警力摆到街面路面,动员组织局机关各警种,配合辖区派出所和巡特警开展夜间巡逻,控制和打击现行犯罪。三是要定期分析某一地区和部位突出的犯罪问题,组织相关派出所开展联手防控,有效地遏制入室盗窃、盗窃电力设施、盗窃家禽家畜、盗窃机动车、以及街头两抢等多发性案件的发生。四是部署开展公共娱乐场所、废旧收购站点、二手手机交易市场、出租房及小旅馆等治安复杂场所的专项清理整治,落实好有关管理制度,控制好阵地。五是看守、拘留两所要开展狱内攻势,动员在押人员检举揭发犯罪线索,支持配合好高墙外的斗争。
4、抓宣传,营造浓厚氛围。一是建立和公布公民有奖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发动群众积极检举提供犯罪线索。二是要采取在城乡道口和醒目位置悬挂和张贴标语、横幅,印发《敦促盗犯罪在逃人员投案自首的通告》等方式,加大宣传声势,让我们的打击预防犯罪工作深入人心,赢得全社会的拥护和支持。三是要利用报纸、电视台和《公安信息》开辟宣传阵地,在全体民警中发起宣传上稿竞赛。四是各办案单位,在日常侦破案件中认真落实受立案回执和破案回访制度,借机宣传公安机关打击两抢一盗等各类犯罪的举措和决心。
5、抓问责,推动工作落实。要把落实责任追究贯穿到打击刑事犯罪专项斗争的全过程,实行战果问责制、问卷调查问责制、信访问责制,对开展打击“两抢一盗”犯罪专项斗争成效不明显、工作不力的单位和责任人,要坚决采取组织措施,该免就免,绝不姑息。对工作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要硬起手腕坚决处理,通过严肃的纪律来推动各项措施落实。
2.浅析当前高校存在的治安问题及解决对策 篇二
工程监理工作的目标是:健全工程监理法规, 创新政府监管机制, 建立规范的监理市场秩序, 全面提高工程监理行业的整体素质和企业竞争实力, 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现代工程咨询服务市场体系, 充分发挥工程监理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工程建设监理在保证工程项目质量、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以及业主合法权益等方面日益显现它的巨大作用。工程建设监理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但从我国工程监理和先进国家工程监理的水平相比较, 我们的工程建设监理还还存在不少问题, 并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解决。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 建全和完善工程监理体制, 使工程监理工作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已迫在眉睫。
1 当前工程监理存在的几点主要的问题
1.1 工程监理市场行为不规范
在监理业务的承揽方式上, 存在着转包监理业务、挂靠监理证照的现象。存在着业主私招乱雇, 系统内搞同体 (或连体) 监理的现象, 致使建设监理的作用在相当多的项目上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有些监理单位还不是真正独立的法人实体, 这些监理单位, 尚处在母体的副业状态, 既不独立核算, 更不自负盈亏;有的挂着监理企业的牌子, 有监理任务时就临时凑人员, 没有监理任务时, 这些人就解散或转移, 严重影响监理人员从事监理工作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积极性。
1.2 监理服务工作不完全到位
主要是缺乏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 缺乏全方位控制的能力。一些监理单位由于人才不配套, 大多只能运用技术手段进行质量检查, 而不能运用经济手段和合同手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控制, 这种状况自然不能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由于项目管理与控制能力的薄弱, 只能在现场进行质量监督工作, 这是我国建设监理与先进国家建设监理的主要差距。在我国目前工程监理行业低标准取费的条件下, 监理企业只能困难重重地维持低水平运行。加之低价抢标的不良竞争较为普遍。导致一些监理企业受资金所限, 无力购置相应的现代化技术设备, 工作效率不高;为控制成本支出, 监理服务工作不完全到位, 影响了监理队伍的素质和工作质量。
1.3 监理工作不到位、监理责任不落实的
问题
有的总监理工程师兼任很多项目的总监。有的工程项目空挂"监理"人员名字, 只闻其名, 不识其人。有的监理单位没有确定一定的工程监理的内容和程序, 也没有规定或落实各级监理人员责任, 致使一些监理人员该进行检查时不检查, 该旁站监理时不旁站, 甚至不问工程是否合格也签字。上述问题的存在,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制定的监理法规体系还不严密, 也反映了相应的监督管理还不够有力。
1.4 存在业主行为不规范的问题
近年来, 国家出台了《建筑法》、《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 使工程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但有些业主法律意识淡薄, 或对监理程序不熟悉, 缺乏科学进度安排不仅使监理工程师对合同工期不能良好控制, 同时难以确保工程质量。
2 对策
2.1 改革和完善企业资质管理办法, 建立严格的建筑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
资质管理应是宏观调控监理队伍规模、监管市场行为的重要手段, 将违法违规行为列作企业资质审查和年检的重要内容, 是规范和制约企业行为的一个重要措施。对有违规行为的企业, 依法将其清出建筑市场。严格市场准入制度, 不符合资质要求的监理企业不予入内, 从而有效制止素质较低的监理企业采取压低监理费率来承揽业务, 扰乱市场秩序。监理市场的规范化, 对建设监理事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必须规范各方的市场行为。业主选用建设监理单位应严格按《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实行公开招标, 直接委托应按规定办理委托手续, 选择符合资质条件的单位进行监理, 并与中标的工程监理单位签订委托监理合同, 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监管部门应强化竣工备案制度, 对工程监理不完善的工程, 不予验收备案。使监理招标步入规范化的轨道。
2.2 对传统的建设体制进行改革
监理单位都要改组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 形成真正的监理行业。把国有监理单位的改制工作纳入改革计划, 使国有监理单位真正成为市场主体。
由于当前各个工程项目实施监理, 大多是由各监理人员, 特别是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根据自己对建设监理的理解和想法开展监理工作。工作内容、程序和质量要求并没有实现规范化, 因此, 制订在建筑行业范围内通用的《工程建设项目监理规范》势在必行。
监理取费偏低最终导致了我国工程监理总体实力较弱、行业整体素质难以提高。为了促进监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保持监理队伍的相对稳定, 推动建设监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工程监理取费标准亟待提高。在项目法人制尚待完善的情况下,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监理服务收费的最低标准的管理力度, 保证监理企业完成全部监理服务工作的最低费用和基本利润, 以保证工程监理市场能有序规范地健康发展。
2.3 提高监理队伍的素质和监理水平
监理工作本身就要求监理人员必须具备高技能、高素质。要保证与提高监理队伍素质, 一是政府管理部门在审批成立监理单位和整顿监理单位的时候要严格把关, 对不符合资质标准的不能迁就, 对固定人员少于60%和建制上不独立的, 不应再批准为监理单位。二是监理单位本身要注意自己的人员配备和搞好培训工作。作为监理单位, 不仅要具备工程施工的监理能力, 而且应当具备设计监理能力, 以及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的咨询能力, 以适应全过程监理和咨询的需要。作为监理单位, 不仅要具备工程质量的控制能力, 而且要具备进度和投资的控制能力;不仅会使用技术手段, 而且要熟练地使用经济控制手段、合同控制手段和法规控制手段, 以适应全方位监理的需要。因此, 监理单位不仅应该配备工程技术人才, 而且应该配备和培训经济管理和合同管理方面的人才。应当提出的是,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监理招标投标书的示范文本和工程合同条件, 实际都是根据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制定的, 条款周密而严谨, 我们应当认真研究它, 学习它, 掌握它, 以提高我们的监理水平。
2.4 加强监理企业自身建设
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适应国际监理企业的竞争, 还应加强企业自身的建设。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 监理作为智能性的管理行业, 必须运用现代化设备和手段, 在科技上创新, 提高工程监理的服务水平及工程质量。如运用新一代无损检测技术———超声波技术, 可测定钢筋位置、钢筋直径、钢筋间距及钢筋砼强度等, 有效、简便、快捷地提供科学、真实、有效的数据。
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稳定的职业监理队伍, 培养对专业素质过硬又懂管理或经济的人才, 提高其待遇, 以使其全身心投入监理工作, 为今后的市场竞争贮备优秀人才, 增加企业竞争能力。
总之, 工程监理制已经成为建设管理体制中的一项基本制度, 应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 继续深化对监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监理的工作地位和社会地位, 摆脱监理行业存在的困境, 使建设监理事业更快更好的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健康化发展的轨道。
摘要:工程建设监理是改革开放后逐步发展起来的, 对提高工程质量、控制投资和工期起到了重要作用, 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建设中的腐败行为,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分析了当前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解决对策。
3.浅析当前高校存在的治安问题及解决对策 篇三
关键词:古筝教学 突出问题 对策
古筝是我国所独有的一种古老的民族乐器,流传历史已长达2500多年,其动人的音色和典雅的外形深受大众喜爱。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上涨,开始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需求,古筝作为一种经典的艺术载体,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学习的热潮。因此,高校古筝教学工作也面临着更大的要求,从目前高校古筝教学的现状来看,存在的问题较多,对教学工作的进展形成了极大的影响。
一、当前高校古筝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高校古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既利于学生发展,又可以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教学活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
(一)尚未形成集体意识
目前我国高校古筝教学仍然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一对一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将精力集中于一个学生身上,保证学生能充分学习到古筝技巧和相关乐理知识。但是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普遍缺乏集体意识,相互之间缺少沟通交流,无法实现相互学习,并且师生之间的沟通也不尽合理,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不显著,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一旦参与集体性表演活动,则往往会显得无所适从。
(二)学生心态不端正
古筝的学习是一个长时间慢慢积累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但是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及其家长往往抱有速成的想法,希望通过短时间的学习就获得一定的成功,或者盲目跟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心态不端正,反而导致学习没有效果。面对这种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和调整,最终将会导致古筝学习长期停滞不前,浪费精力也浪费金钱。
(三)学生缺乏发挥空间
由于高校古筝教学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以教师是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的,学生通常只能跟随教师的教学思想,而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学生的想象思维受到限制,则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将会大大降低,水平无法发挥出来,则无法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四)重技术而轻艺术
受传统的教学方法影响,高校在古筝教学的过程中往往过分强调演奏技巧的教学,而忽略了引导学生感受古筝这一古老乐器所独有的艺术魅力,学生将大部分时间花在技巧的学习上,但是对古筝的艺术内涵和历史文化底蕴却知之甚少,长此以往,学生最终只能成为一个技术者,而不成称为艺术者。这种重标不重本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五)缺乏实践
大多数高校在进行古筝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传授演奏技巧,但是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舞台实践经验,导致其严重缺乏实践能力。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在古筝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足够的认识,仅仅将教学重点放在教学内容上,而学生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主体感受,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下降。同时高校没有为学生创造足够的实践机会,没有提供实践的平台,导致学生的能力无法得到验证,也无法明确未来的学习方向,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二、针对高校古筝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任何乐器的教学都具有一定规律性,且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针对高校古筝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应对是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一)培养学生古筝学习的积极性
所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古筝的学习也是如此,只有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初学阶段通常对古筝充满热情与好奇,但是缺乏基础,所以容易失去耐心,这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短小且经典的小乐曲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兴趣,使学生从好奇逐渐过渡到产生兴趣,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古筝的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因材施教,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重视技巧与内涵的双重教学,使古筝的学习充满趣味性和知识性。当然,实践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感受学习成果,教师也可以在此过程中掌握学生学习的特点和不足,然后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二)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是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的重要因素,因此创新教学方法是满足现代化古筝教学需求的关键。示范型和启发型教学方法是两种较好的选择。示范型教学即教师利用语言、动作等向学生亲身传授技巧及知识,直观性强,富有感染力,学生通过视觉感受,更容易吸收。启发型教学即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难点,通过描述、讲解等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通过演奏来表达自己对古筝作品的理解。这种方式更容易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形成自己对音乐独到的见解。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古筝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学生要想真正体会作品的美,就必须首先了解其中的文化背景,通过文化知识来感受其中的艺术韵味,否则学生演绎出来的作品就是空洞乏味的。所以高校在古筝教学的过程中需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既可以让学生在深厚的文化知识的熏陶下,对作品的掌控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将大幅度提升,又可以提高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语
古筝是一门感知、审美、传情的艺术,高校古筝教学需重视其中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革新教学方法,才能充分地传承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族艺术。
参考文献:
[1]赵鲁琴.高校古筝教学的创新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5).
[2]李敬.浅谈现阶段我国高校古筝教学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青年文学家,2013,(17).
4.浅析当前高校存在的治安问题及解决对策 篇四
【关键词】 新时期; 高校财务预算; 优化创新管理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中心内容,贯穿于高校财务活动的全过程。在当前教育事业经费供求矛盾突出的形势下,高校如何充分发挥预算指挥效能,创造资金最佳使用效益,实现学校教育事业和谐发展,是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现实问题。而预算创新改革是一个渐进的动态过程。
一、当前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外部政策环境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教育经费投入在国际上处于较低水平,财政部门预算对高校拨款补助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教育经费投入区域不均衡,高校教育经费紧缺一直都很突出,处于激烈的人才教育竞争环境。高校在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要素科技含量、实现学校发展价值的过程中,都需要有足够的经费投入,筹资面临着较大压力。
同时,应市场经济体制公共财政部门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要求,高校部门预算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形式的改革,高校自主支配资金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原来固有的预算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高校复杂的经济环境,从而对高校财务预算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多角度地筹资,科学调控收支,合理运作资金,创造资金最佳效应,是高校财务预算关注的中心内容。
(二)学校内部的预算管理与资源配置方面
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形势下,高校普遍追求良好的声誉和影响力,为实现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始终关注资金、资源的投入;预算过程力求学校正常运转和重点建设项目之间的平衡,但实际预算管理中的漏缺依然存在,具体体现在:预算不够全面、具体;管理不够规范;人为弱化预算的严肃性;对预算的控制、评价与监督力度不够等。往往形成学校预算超出财务经济承受能力,资金投入效益不明显现象。主要是:
其一,缺乏全面的财务预算管理意识。高校作为一个自主办学的实体,在确立了事业发展的长期战略的同时,应当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一套完整、延续的财务预算管理系统,而目前很多高校的财务预算仅是资金的分配预算,缺少统一的、全局的指导效应,“重分配、轻管理”,使得预算缺乏长远性、科学性和连续性。加之校内部各部门的预算意识不够,认为预算仅仅是单一的“数字分配”,故只看重资金的拨付而疏于资金的使用效益。分配到本部门的资金使用中随意性大,项目之间出现通用、串用,而产生了“科学安排少、突击花钱多”的现象,导致预算执行丧失应有的约束力,难以维护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其二,预算管理体系不够缜密。体现在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分析、考核系列环节中。高校财务预算编制是一项严肃而复杂的系统工作,很多高校通常是依照历年经验、习惯来编制预算,时间仓促、论证不够充分,很难保证预算编制的质量。尽管普遍采用上下双向结合的二级预算管理体制,但仍不能科学体现出校级和二级基层单位之间良好的财务关系,一方面,各职能部门计划申报数不
能准确、切合实际地反映情况,预算编制依据论证不全,缺少真实来源;另一方面,校方对院系二级单位缺少必要的了解,难以作出囊括所有的周密计划,预算内容有漏缺,项目较粗糙,从而难以体现预算的全面可行性。与此同时,预算执行人为存在“预算归预算,执行另一张皮”的思想,调整预算的随意性大,变相支出使预算执行偏离计划的实际内涵,难以严格、准确地反映预算控制管理的目的,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得不到体现。另外,很多高校缺乏一套真正的自上而下、资金运行严密,层层控制,层层畅通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监督机制,对资金的使用去向及产生的具体效果,没有相应的跟踪审查,预算资金使用效益得不到科学的论证。
其三,资源配置需要优化整合。财务预算是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服务的,发挥着“经济指挥棒”效应。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为目标,学校预算必须从财力、物力、人力等各种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以中长期发展为目标,通盘考虑,制定详细的整体计划,充分发挥预算的导向调控作用。由于校内各职能部门功能的交叉重叠,预算资金分割难以科学界定,必定会有部分资源空置浪费。因资源有限,学校财务预算必须从全方位的角度统一计划安排,一方面要统筹资金;另一方面要优化配置资源,资金安排体现重点突出、统筹兼顾的原则。
二、新时期优化高校财务预算的几点建议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预算管理的质量很大程度地决定了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反映着学校财务的宏观调控水平。为确保高校财务预算的良好执行,维护学校预算的严肃性、有效性和权威性,高校财务预算必须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科学预测,有效监督,发挥综合预算管理效能。笔者针对上述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几点优化预算管理的建议:
一是转变观念,更新预算管理思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全面预算的内涵要求更加科学规范。预算管理不是学校财务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关系整个学校各项资源的科学配置、优化整合的系统工作,预算的前瞻性和系统性要求全校的共同关注、参与。所以,要切实转变“预算管理是财务部门一家的事”这一错误观念,彻底转变顾此失彼的财务预算观念。要使高校财务预算真正发挥其应有功能,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需要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校内各部门的配合及全员的积极参与。应当集思广益、科学决策、民主监督,强化预算管理意识,积极推行财务预算公开透明,充分调动全校各部门的参与积极性,从而促进学校教育事业计划和财务活动健康、有序运行。
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推进学校财务预算的制度化、科学化管理。根据高校发展自身特点,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成立学校预算管理委员会,实行决策、管理、执行与审查监督各个层面的责任分解。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明确预算管理的目的、原则、范围,明晰职责管理程序,对预算编制方法及内容等予以明文规定,强化预算的严肃性,使财务各项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预算执行的盲目操作及人为随意性。三是以财务信息化建设推进预算管理现代化。通过改造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扭转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实现高校财务预算与会计核算的有机结合,构建一套集查询、控制、反馈、分析于一体的多功能预算管理系统。预算管理层通过现代化的财务信息平台,能够实时、动态地监控预算执行情况,掌控资金流向,及时传递预算执行进度和详细收支信息,供学校决策者和各责任单位了解信
息、科学决策,保证预算计划的顺利完成。校内各职能部门应积极配合,以责任预算为目标,总结经验,分析偏差及原因,促进管理。
信息查询平台的建设,有利于提高信息公开透明度,减少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人为摩擦与误解;有利于基础情况信息的客观积累,加强与预算项目执行部门的信息交流沟通;有利于推进预算的人本化管理,推进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民主化。同时可以有效防止暗箱操作,促进学校经济廉政建设。
四是完善预算管理职能,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与防范机制,以降低或消除风险。采取权力分解、责任落实的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基层预算单位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使预算管理与日常管理相互渗透,使预算单位在关注自身的管理工作对执行完成预算目标的影响的同时,自主提出工作方案的改进建议。逐步完善预算执行过程的跟踪和控制工作环节,建立以财务预算管理为中心,事前指导、事中控制相结合的责任中心预算管理体系,预算执行与业绩考核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预算管理职能。
五是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实现预算管理的全面创新。创新优化财务管理,要依靠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去实践。素质集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体素质、道德素质于一体。参与预算的人员应全面了解和掌握预算程序及知识技能,不断吸取新知识、新技能,主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改革步伐。财务人员在工作中要做到严把审核关,细化预算管理,杜绝预算人为挪用、串用,努力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审计人员要加强内部审查监督力度。新时期,尤其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知识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新的理财观念,不断创新管理思路。六是加强财务预算分析、考核与监督,建立绩效预算的激励机制。预算分析是预算管理的后期工作,通过总结评价、比较分析,能够客观实事地评价预算管理的结果,同时发现预算管理中的可行之处与存在的漏洞。通过制定预算执行考核评价体系,扩大评价结果对部门预算管理的影响,将绩效评价结果与资金投入、责任人的业绩考核相挂钩,实施客观可行的奖惩激励机制,逐步提高部门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认识,促进资源管理效益,为学校财务管理提供一个良性运转环境。
三、结束语
高校要充分认识财务预算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全面预算的紧密联系,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预算管理、运行、监督系统,充分履行预算管理效能,为高校创造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促进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推进高校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5.浅析当前高校存在的治安问题及解决对策 篇五
解决对策
姓名:郑大伟
班级:监理102
学号:100401240
前言
脚手架是建筑施工中的主要施工工具。例如:砖墙的砌筑、支设模板、浇注混凝土、装饰粉刷、结构构件的安装等都需要搭设脚手架,以便操作。如果脚手架搭设不及时势必须拖延工期;如果脚手架搭设不坚固,就容易造成施工中的伤亡事故。因此脚手架的选型、构造、搭设质量都必须认真对待。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脚手架的安全管理显得日益重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各个施工企业及其项目部对脚手架的管理和使用愈加重视,使之更能适应大楼盘、高楼层建设的需要。但相应的一些行业管理缺陷也对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构成一定的威胁。
一、脚手架钢管及扣件质量标准
1.钢管:《规范》规定:“脚手架钢管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3092)中规定的3号普通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单根脚手架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宜大于25kg,应采用ф48×3.5钢管。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钢管上严禁打孔,应涂有防锈漆。
2.扣件:《规范》规定:“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应采用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
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新旧扣件应做防锈处理。
二、建筑支架设计、生产和应用的基本原则
脚手架和支撑架设计、生产和施工中必须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在国内一些工程的应用实践中时常会被忽略,在此需要强调一下。
1.安全性:建筑支架的应用特点决定了安全性是此类产品设计、生产和施工中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与此原则相抵触的任何因素,均应以保证其安全性这个首要原则为准。
2.标准荷载:为了保证产品应用的安全性,需要有正确的搭建方案和结构设计。而制造厂商为每个杆件标注标准荷载值和最大荷载值,为杆件的承重荷载确立明确的安全系数,是必须遵守的原则之一。因为只有每个杆件的标准荷载值从工艺制造的角度得到保证,结构设计计算和搭建方案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
3.零缺欠原则:为了保证产品应用的安全性,脚手架和支撑架的品质必须遵守零缺欠原则。只有产品的制造工艺和品质遵循了零缺欠原则,才能在使用寿命期内保证成千上万个杆件产品的一致性,从而保证标准荷载的有效性。
4.效率:在保证了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产品的应用效率是另外一个重要准则。合理的产品和结构设计,应该保证尽量多地节约材料用量和工时用量。
三、脚手架搭设施工中总问题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无脚手架搭设方案和设计计算
在检查中发现部分工地没有搭设方案,有的有方案但编制过于简单,计算有误,又没有经过审批,不能指导现场施工。更有甚者,施工员只是向作业人员进行口头交待,就开始盲目作业,严重违反了《规范》中“应按施工组织设计中有关脚手架的要求进行”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关于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的规定。
2.底座安装不符合规定
《规范》要求“垫板宜采用长度不少2跨,厚度不少于50cm的木垫板,也可用槽钢”。但在检查中看到不少工地的脚手架底层立杆下端仅用一块小方木或短木板垫起。脚手架搭设完毕投入使用后,由于荷载的逐步增加,加之受风刮雨淋等气候的影响,再因基础未夯实,很容易造成架体不均匀沉降,引起变形。
3.立杆接头未错开
检查发现,部分工地在搭设过程中,立杆未严格按规范进行,还是沿用老的方法,使相邻的立杆错开,没有满足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接头在高度方向上错开不小于500mm的规定,造成架体强度不够。
4.剪刀撑不按规定设置
《规范》规定:“高度在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面整个高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在检查中发现部分工地存在问题较多,如跨度不够、不连续、不贯通、未生根,起不到稳定架体的作用。另外《规范》规定:剪刀撑斜杆搭接长度为1m,而有的仅有400~500mm长,扣件仅接2个。再者,脚手架已搭设5、6步或全部搭设完,也没有剪刀撑,而是经督促后才于补搭。
5.连墙件设置不合理
《规范》规定:“对高度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连接”。在检查中发现有的工地连墙件设置过少,有的采用柔性接头,造成架体不稳定。还发现有的工地连墙件未与建筑物可靠连接,根本起不到作用。
6.小横杆设置不合理
规范规定架体主节点必须调协小横杆,而有的工地采用隔根搭设的方法,只是省了一些材料,但却对整体产生一定隐患。另外小横杆的设置还应考虑架板的铺设,不得违反规范“两块脚手架板外伸长度之和不大于300mm”的规定。
7.架体搭设高度不够
《规范》规定:“立杆顶端宜高出女儿墙上皮1m,高出檐口上皮1.5m”。主要是保证施工人员安全,但是检查发现少部分工地脚手架与施工不同步,低于操作层,存在较大事故隐患。
8.安全网挂设不规范
部分工地安全网材质不合格、绑扎不牢靠、两网不衔接、挂设不一致,同时密目网破损孔洞太多起不到防护作用,个别工地未按要求设置安全平网,各项防护措施落实不够。
9.安全防护不到位
《规范》规定:“脚手架板应铺满铺稳,离开墙面120~150mm,自顶层作业层的脚手架板往下计算,宜每隔12m满铺一层脚手架板”。而实际上部分工地未能做到,有的甚至无架板,仅是用方木或钢模代替架板。有的作业层局部有架板,但探头板多,未用铅丝绑扎,很容易造成人员坠落。
10.检查与验收
《规范》规定:“脚手架及地基基础应在下列阶段进行检查与验收。
①基础完工后及脚手架搭设前;②作业层施加荷载前;③每搭完10m~13m高度后;④达到设计高度;⑤遇有6级大风大雨后,寒冷地区开冻后;⑥停工超过1个月”。在检查中发现仍有部分工地未按规定执行。在检查安全管理资料时看不到脚手架检查与验收资料,而脚手架已经投入使用。还有一些工地虽然有检查验收资料,但未按阶段验收,无搭设负责人、验收人员签字,起不到见证作用。
四、使用过程
1)外墙装修阶段,随意拆除连墙件,又不采取加固措施。
2)脚手板不按要求铺设;施工层不满铺脚手板。
3)连墙件与外架搭救设进度不同步。
4)外架进度与施工进度不同步,特别是二、三层施工时无外架。
5)不按要求进行检查。
五、拆除中的常见错误有:
1)脚手架拆除前对架体的结构稳定、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要求时未进行检查。
2)拆除时不按技术交底时进行,经常先将整层或者数层连墙件拆除后再拆脚手架现象。
3)脚手架拆除时,无脚手板。
4)拆至最后一根立杆的高度时,拆除连墙件后,未搭设临时抛撑。
5)各构配件直接抛至地面。
六、解决对策
1.加强对《规范》的学习与贯彻
项目经理部的施工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主任工程师、主管工长、安全员要加强对《规范》的学习,真正弄懂搞清每个章节、每项条文的具体要求,以便编制符合实际的脚手架搭设(拆除)方案和设计计算,有利于对脚手架搭设中的监督与指导、检查与验收。
2.加大资金投入
项目部应有足够的资金用于购买或租凭搭设脚手架用的各种尺寸钢管、扣件、竹架板、安全网等材料,以保证脚手架的搭设连续性、整体性、安全性、适用性。另外,搭设脚手架应选择有资质、有实力、技术好的专业队伍来承担,以保证搭设质量。
3.认真组织检查验收
项目部主任工程师、主管工长、安全员在脚手架搭设过程中要及时检查,发现不合格的立即整改,直至返工重搭。脚手架搭设完工后,项目部要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不合格的脚手架严禁投入使用。检查与验收表格由搭设负责人、验收人员签字后存入安全管理资料档案以备查。
4.加强日常维护
脚手架投入使用后,由于荷载的增加,加之气候变化的影响和人为的因素,易出现问题,这就要求 必须有专人负责进行维护,该加固的加固该补充的补充。另外要经常清理架板上的建筑垃圾,以减轻架体载重,保证其安全性。
项目部应每半月对脚手架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消除。对公司主管部门和上级安全监督机构到工地对脚手架检查时提出的整改意见,要及时落实整改和反馈。
5.建立奖罚制度
项目部在与脚手架搭设队伍签定承包合同时,对脚手架搭设质量,应负的责任提出明确要求,注明奖罚条款或收取安全保障金,以经济杠杆促使他们承担、履行安全义务。
总结
6.浅析当前高校存在的治安问题及解决对策 篇六
丁义浩,王 铄
摘要 :网 络 舆 情 工 作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升网络舆情工作效 率、保证网络舆情工作质量对于高校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任务包括舆 情信息的搜集 当 前,整理、分 析 汇 总、酌情处理和及时上报四 项 内 容。高校网络舆情工作中存在责 任 主 体 不 明 确、管理观念落后 等 问 题。为解决网络舆情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 高 网 络 舆 情 工 作 的 实 效 性,高校舆情工作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领导 机 制、队 伍 保 障 机 制、舆情预警机制和干 预 引 导 机 制。关键词 :高 校 网 络 舆 情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随着网络 和 新 媒 体 的 迅 速 兴 起,网 络 舆 情 应 运而生。由于互联网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全球性 等特点,网络舆 情的产生和传播 速度相较传统舆 情 得 到 大 幅 提 升,影 响广 度 和深度亦显著增加。
近年来,高校网络舆情事件逐渐引起高校管理者、教育管理部门 和 社 会 的 广 泛 关 注,如 何 加 强 和 改 进网络舆情工 作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之一。
高校网络 舆 情 是 网络舆情发展在高校的具体反 映,是大学生在 社会公共网络平台或校园网络空 间内,通过多种 多样的互联网渠 道对其所关心的或与其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件、政策、新闻等表 达的个人1]。看法、意见、态度、情绪,从而汇集而成的信息集合[因 此,建 立 健 全 高 校 网 络 舆 情 工 作 机制有利于及 时了解 大学生群 体的意见和诉求,维护校园环境的安全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网络舆情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网络舆论生成与传播有其自身运行发展的规 律。总体来看,网络舆情的生成 和发展过程一般 包括 四 个 环 节:言 论 形 成 期、讨 论 传 播 期、为了 提高舆情工作的主动 性,网 下 冲 突期和 舆 论 消 退 期。有效规避消极舆情的影响,必须对网络舆论生 成与传播规律有清醒的认识。1.言论形成期
新闻事件、社 会 热 点 等 信 息 资 讯 是 网 络 舆 情形成的重要诱 因,高校网络舆情事件往往是 由 那 些大学生群体关注度较高或关乎大学生群体自身利益的网络新闻事件引发的。这些网络信息可能首先来自于传 统 媒 体 的 报 道,再经过网络媒体转 载,但更多的时候传 统 媒体保持沉默,于 是 有 关“知情人”首先 在论坛等网络场所发表相关信息。此类信息一旦 触及到大学生群体的兴奋点,往 往 会引起他们的 高 度 关 注,事件相关的言论 便 会纷纷在网络上 出 现,引起 更多大学生群体甚至 全 社会的广泛关注.2.讨论传播期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网络言论的快速传播创造了条件。相对于传统媒体,新闻事件、社会热 点等在网络和新媒体平台上不仅传播了热点事件本身,多样化的评论观点也会随之产生和传播,其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大也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在高校,热点事件和相关评论、观点等在公共社交网络或 校园论坛等平台上发表、传 播 和 碰 撞。当大学生们关于某个争议性事件的不同意见 逐渐成为舆论 焦 点 后,极 易引发他们在网下对该热点问题的 争 执 和 讨 论。网下讨论的新情况、新 信息又会被随 时传播到网络上,形成网上网下的 交互影响。经 过 短 时 期 内 的 集 中 讨 论,针 对 该 事 件的讨论高潮 随 即 形 成,这标志 着高校网络舆情高潮期的到来。
3.网下冲突期
由于大学生 群 体 具 有 易 情 绪 化、易 受 鼓 动 和 诱惑等特点,在负面舆论信息的刺激下,他们容易采取过激行为,甚至组织、参与某些不良群体性活 动。群体性事 件 是 舆 情 危 机 的 表 现 形 式 之 一,反 映着舆情双方的矛盾关系,是舆 情状况的极端外
化形式或非正常表现[4]。如果高校无法及时有效地对舆情高潮 予 以 应 对,极易导 致网下群体性事 件的爆发。当 然,网下冲突期并 非高校网络舆情 形成、发展的必经阶段,是高校网络舆情发展中较少发生的异常情况。即便舆情 发展进入高潮期,发展仍处于可控范畴,高校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在网络舆情形成和传播期采取有效手段防止舆 情危机的发生。4.舆论消退期
高校网络舆情的发展扩散,无论是否经历网下冲突期,最终都必将迎来舆论消退期,即舆论观点及影响的逐渐淡化直至消逝。舆论消退期持续 时间长短不一,取决于受众对事件的关注度、事件 本身的影响面、解决是否合理以 及媒介环境中是 否有新的吸引受众注意的事件发生
。消退期通常伴随着新的舆论讨论点的酝酿、舆情环境更换,因此也可能出现新环境下已冷却的舆论重新升温即“二次发酵”的现象。
二、高校网络舆情工作任务及存在问题
自媒体时代,新一代 网民日益热衷于以“快餐”方式追逐最新的信息资讯,了解最新的新闻动态。这种方式满足了他们快速获取信息的需要,但是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他们对信息真伪的严肃甄别和对事件发展的完整了解。大学生群体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尚处于形成时期,易于接受新事物、善于使用新技术、乐于获取 “异 类 ”信 息,许多时候不能客观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准确把握各种信息的本质,极易受到负面网络信息影响。因 此,明确高校网 络舆情工作的具 体任务和存在的 现实问题,加强网络言论的正确引导和监控,成为 高校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1.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任务
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应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重要工作的开展及重大事件的发生展开,运用科学的手段,在网络上广泛收集广大大 学生群体的意见和观点,并通过一定方式和程序,加以分析、整理,形成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的舆情信息,供高校管理者和教育管理部门作为决策参考。
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主要任务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分别是搜集 整理、分析汇总、酌情处理和及时上报。搜集整理是指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广泛收集网络上大学生群体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社会公共事件、高校规章制度和突发事件的 意 见 和态度,并 根 据 舆 情 的 内 容(包括重大决策部署类、经济发展类、社会热点类、突发事件类、宣传思想工作类、重要境外涉华类等)进行分类整理。分析汇总是指运用统计学、社会学、心理学相关分析方法对分类后的舆情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了解舆情产生的背景、成因、发展状况并预测未来走向,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依据
。酌情处理是指高校 管理层以科学分析为依据,综合考量舆情信息所 反映事态的严重程度,从而决定是否采取干预行 动,何时采取干预行动以及采取何种干预行动。及时上报是指高校网络舆情工作部门将舆情的产生、发展、处理方式、处理结果等相关工作向教育管理部门汇报,为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
在舆情发展和演变的各个不同阶段,高校实际舆情工作的具体任务各有侧重。在网络舆情的言论形成期,高校舆情工作部门应对网络上出 现 的刺激性信息,尤其是与大学生群体利益密 切 相 关的信息加强 监 控,科学 预估网络舆情的发展走向,并提前做好处置预案。在讨论传播期,高校舆 情工作部门应在广泛搜集网络上出现的各类信息 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汇总,密切关注 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针对关注度较高的问题,进 行有针对性的正面解释与疏导,用真相和事实引导舆论走向。如果网络舆情发展进入网下冲突期,网络舆情危机爆发,高校舆情工作部门应在前 期分析和预判等工作前提下,根据舆情事件的具体表现形式,按照处置预案采取合理的处理方式,恰当运用网上和网下的双重力量(如进 一 步 披 露 热点事件的真相,对不良信息进行辟谣,干预刺激 性信息的传播,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有效降低舆情的负效应。舆论消退期是一个舆情发展周期的尾声,无 论在该舆情周期内是否出现 网 下冲突,高校舆情 工作部门都应该 对前期工作进行 总结,梳理实际工作中获得的经验,及时上报学校 和上级领导部门。
2.当前我国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网络舆情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队伍建设、工作方法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顺利开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校对 网络舆情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高校尚未
建立网络舆情工 作专门领导机构,没有科学合理的舆情处置预案,导致工作措施缺乏及时性和连贯性。舆情工作队 伍建设起步较晚,无专业人员配备或配备不合理,不能按照舆情 工 作 规 律 开 展 工 作,导 致 舆 情 工 作 实效性不强。高校网络舆情工作部门缺乏必要的 舆情预警意识 和 预 警 措 施,不能 科学研判舆情态 势,影响舆情应对工作的针对性。对 网 络 舆 情 的 干预 方 式 单 一,主 动 引 导 不 足,封 锁 消 息、强 制 删 除消息等 简 单 粗 暴 方 式 大 量 存 在,容 易 引 发 “次 生”不良情绪,甚至给 舆情危机 的爆发埋下隐患。综观这些问题,其核心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
第一,网络 舆 情 工 作 责 任 主 体 尚 不 明 确。目 前,在大多数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并没有引起 足够重视,工作责任归属并不 明 确。受 到 传 统 观 念和工作惯性 的 影 响,一般认为与学生事务相关 的工作应由学生工作处、团委等部门负责,或者认 为与网络相关的工作应由校园网络管理部门或宣 传部门负责。在 实 际 工 作 中,观 念上的分歧导致 许多高校网 络 舆 情 工 作 的 低 效 无 序。同 时,由 于 工作责任主体 不 明 确,加之网络舆情是高校管理 中的新生事物,高校的网络舆情 工作专业人员仍 存在较大缺口,工作专业化程度亟待提高。
第二,网络舆 情 管 理 观 念 和 管 理 方 式 有 待 改 进。在高等学校,由于缺乏对于网络舆情发生、发 展特点的深刻 认 识,采用传统舆情应对方式管理 网络舆情的现象较为普遍
。在负面舆情信息管理 上,“堵”和“禁”等传统舆论管理观念仍挥之不去
。这种落后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网 络舆情发展的 形 势,非但无法有效控制舆情事件 的爆发,甚至会激化冲突、加速矛盾升级。
三、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工作机制的措施
目前,我国 高校网络舆情工 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段,长效机制 尚 未 建 立。为解决网络舆情工 作 中 存在的现实问题,提高网络舆情工作的实效性,高 校舆情工作部门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领导机 制、队 伍 保 障 机 制、舆 情预警机制和干预 引 导 机制。1.建立健全快速高效、科学民主的工作领导机制。
高校网络舆情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动 态 多 变的工作,需要一套从上到下分层管理、各负其责 的工作领导机 制,这套机制的好与坏直接影 响 着 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效果。(1)成立高校网络舆情工作领导机构
高等学校的网络舆情工作质量直接关涉学校 的改革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高校内部的 舆情工作要在校党委领导下由党委办公室或校长 办公室、宣传部门、网络管理部门、学团工作部门、后勤管理部门 等相关单位组成领导小组,逐 步 实 现各单位之间 协 调 联 动,实现舆情工作的专 门 领 导,快速反应和及时处理。(2)建立健全决策程序
高效合理的领导机制是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重中之重,其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直接决定了网络舆情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同时,领导系统的决策 程序是网络舆情领导工 作的基础和前提。因 此,规范严谨的决策程序对于提高网络舆情领导工作 的科学化、民 主 化 程 度 至 关重要。在 高 校 网 络 舆 情工作中,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应广泛调研、听 取各方意见,在 涉及舆情领导工作决策中坚 持 开 放、民主的工作原则和决策程序,确保高校网络舆 情工作在健康的轨道上有序开展。
(3)制定切实可行的网络舆情预案
为快速、有序、高效地应对可能发生的网络舆 情事件,舆情工 作领导小组应预先制定行之 有 效 的处置预案。当舆情事件发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开展工作。执行过程中,舆情工作领 导小组应根据 事态的发展情况,对预案及时作出 调整,妥善处理每一个细节,将可能出现的不良影 响降低到最小。
2.建立健全布局合理、密 切 配 合 的 队 伍 保 障 机制
(1)建 立 网 络 舆 情 工 作 队 伍,提 高 工 作 实 效性合理的网络舆情工作队伍是做好舆情工作的
前提,高等学校 必须组建好专兼职结合的网 络 舆情工作队伍。专职工作队伍需要在相关职能部门 设立专门的工 作 岗 位,在学校网络舆情工作领导 小组直接指导下开展工作。兼职工作队伍可以聘 请部分政治素质高、学生工作经验丰富、网络舆论 引导能力强的 教 师 和 辅 导 员,担 任网络评论员或 信息搜集员。同 时,要充分发挥大学生骨干的作 用,组建学生舆情工作团队,充分发挥其了解学生 群体动向、熟悉学生交流习惯的优势,及时搜集网 络舆情信息,积极发表正确言论。
在实际工作中,舆情工作人员要密切配合,保 证舆情工作 协 调 有 序 展 开。例 如,信 息 搜 集 员 需 要随时在网络上 进 行 “巡 查 ”,了 解各种舆论动向 和舆情变化情况,不定期形成舆情信息报告,上报 舆情专职工作人员。专职工作人员对舆情信息进 行分析预判后,对有关网络评论 员和学生舆情团 队发出处理指 导 意 见,安排正面信息发布和正向 舆论引导工作。
(2)组 织 网 络 舆 情 研 究 团 队,提 高 工 作 科 学性
众所周知,网络舆情具有突发性和 多 元 性 等 特点,难以准确预测和直接控制。高 等 学 校 必 须 重视网 络 舆 情 研 究 工 作。在高校网络舆情研究 中,要注重三个“契合性”。首先,注重网络舆情研 究和舆情实践的契合性。高校网络舆情实践工作 是网络舆情研 究 的 出 发 点,也是 网络舆情研究的 落脚点。研究成果指导网络舆情工作实践的有效 程度是衡量其 理论价 值和实践 价值的根本标准。高校舆情研究 应 做 到 为 了 实 践 而 研 究,在 实 践 中 研究,研究内容能有效指导实践
。其次,注重网络 舆情研究与高校实际工作的契合性
。高校实际工 作是高校网络 舆 情 产 生 和 发 展 的 源 头,高 校 网 络 舆情研究必须 立 足 高 校 实 际 工 作,全 面 了 解 大 学 生群体对学校方针政策、改革发展的意见与看法,深入探索高校实际工作与网络舆情发展的互动机 制,形成网上了解 舆 情、网下 解 决问题的良性互 动。最后,注重 高校舆情研究与 社会舆情研判的 契合性。随着 高 校 与 社 会 联 系 的 日 益 紧 密,社 会 思潮和舆 论 热 点 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不断深 入,准确研判社 会舆情的发展态 势已经成为高校 舆情研究的必 要 前 提,在高校网络舆情研究中应 高度重视广大学生对社会热点、舆论思潮的态度,为高校准确判 断 形 势、掌握舆情发展趋势提供参 考依据。做好上 述 三 个 “契 合 ”,有助于高校网络 舆情工作者高 效 完 成 工 作 目 标、顺利推进舆情工 作,切实提高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科学性。
3.建立健全反应迅速、全面可靠的舆情预警机制
舆情预警机制是在网络舆情事件实际形成之 前对舆情的预 报、预测及提供预先处理操作 的 重 要机制[5]。对网 络舆情的预警要 达 到 良 好 效 果,必须构建成 熟合理的预警体系[6],并 对 舆 情 事 件 进行科学分级,为舆情干预和引导工作提供依据
。(1)建立舆情发展的精确测算系统
网络舆情预警机制作用的发挥需要建立在科 学、全面的舆情监测工作基础上,为了提高舆情监 测的 准 确 性 程 度,首 先 要 确 定 科 学 的、全 面 的、分 层次、易操作的舆情指标系统,并且根据不同指标 的重要程度分 别赋予不同的权重,进 而 根 据 舆 情 动态核算舆情分数,以达到舆情监控的目的。(2)根据舆情分数划分舆情事件预警级别
为了提高舆情预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对舆情分数进行分级,划分舆情事件严重程度。在舆情预警实践中,一般可将舆情预警划分为四 个 级别:蓝色预警、黄色预警、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在工作中,高校可以通过利用预警“雷达”技术,随 时关注高校网络的即时动态,监测敏感信息,并在 舆 情 危 机 形 成 前 及 时 预 警,为进一 步干预、引导、处置工作做好准备。
4.建立健全方式多样、应 对 灵 活 的 干 预 引 导 机制
完善的、系统的、全方位的高校舆情干预引导 机制对消解网 络 舆 情 危 机,维护高校稳定和社会 和谐发展具 有 重 要 的 作 用。一 般 情 况 下,网 络 舆 情形成前的干 预 效 果 最 佳,可以从源头有效防止 网络舆情危机的产生 ;网络舆情形成后,不恰当的 网上干预往往 适 得 其 反,甚至诱发舆情危机 的 出 现。因此,网络舆情形成后,积极主动地引导更有 利于网络舆情危机的消解。(1)加 强 事 前 干 预,从源头控制网络舆情事 件的发生
采用简单的方式应对网络舆情事件仍是高校 普遍采用的方 式,即由校园网络管理部门直 接 删 除敏感信息或采取技术手段屏蔽信息
。从结果来 看,往往适得 其 反,无 益 于 事 件 的 解 决。一 方 面,网络信息监测和删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成本。讨论焦 点 一 旦 形 成,删除大量的敏感信息 将成为不可 能 完 成 的 任 务。另 一 方 面,简 单 粗 暴 的应对方式可能激发网络讨论参与群体的逆反心理,进一步激化矛盾,使得敏感、负面信息爆发式激增。
网络舆情所表现出的观点和立场,其根源和指向仍然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为防止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产生,在网络舆情产生之前或形成初 期,高校管理层对大学生广泛关注 的具有争议性的 舆论热点(尤其是与学校密切相关的负面事件)进行干预和疏导 可以有效防止争议事件在网络上迅速形成关注焦点,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不正当言论的产生。有关工作人员应 广泛深入基层,认真听取广大学 生对于社会热点 问题,尤其是校内热点问题的意见和呼声,并有针 对性地予以解释和处理。
(2)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
首先,高等学校应进一步完善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确保第一时间 发布权威、准确的信息,及时将事态最新进展向社会和广大师生公布,避免网络上无端猜测与恶意谣言的产生和传播;其次,不良网络舆论 一 旦产生,高等学 校应及时发布官方信息,用事实说话,对不实 言 论进行澄清或辟 谣,有效控制不良信息的进一步扩散。(3)发挥网络“舆论领袖”的积极作用
根据拉扎斯菲尔德的 “二 级 传 播”理论,在传播过程中,“舆 论 领 袖 ”[8]是消息和影响的重要来源,他们频繁接触媒体,比一般人更留心媒体信息,对有关事件有更多的了解。他们发表的信息 和观点能更广 泛地影响普通人,甚至左右事件的
发展和处理结果。在高校中,校园BBS版主、校园官方微博、人人网“人气之星 ”等 “舆 论 领 袖 ”了解高校学生关 注 的 热 点 话 题,并且知道如何使有关信息获得更高的关注度和认可度。在网络舆情 工作中,高校应合理利用网络“舆论领袖”在负面、敏感舆情形成后 积 极 传 递 “正 能 量 ”,抑 制 或 扭 转 消极网络舆情的发展势头。参考文献:
[1] 王 灵 芝 .高 校 学 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机制研究 [D].长 沙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2010:30.
[2] 周 滨 .“微 博 问 政 ”与 舆 情 应 对 [M].北 京 :人 民 出 版 社,2012:118.
[3] 郝 英 杰,马 海 红,彭 军 林 .高 校 网 络 舆情形成规律分析 [J]. 北 京 教 育,2010(6):13. [4] 常 锐 .群 体 性 事件的网络舆情及其治理模式与机制研究
[D].长 春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2012:45. [5] 史 波 .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及策略研究 [J].情 报 理 论 与 实 践,2010(7):93-96.
[6] 吴 绍 忠,李 淑 华 .互 联 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研究 [J].中 国 人 民公安大学学报 :自 然 科 学 版,2008(3):39.
[7] 张 勇 锋 .对《旅 游 新 报》事件的网络舆情解析 [J].今 传 媒,2008(9):44-46.
7.浅析当前高校存在的治安问题及解决对策 篇七
一、提高高校办公室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高校办公室作为高校中智能且重要的管理部门, 其服务对象是全校师生, 是全校信息的集中汇总与发布、协调内部的智能部门, 是整个学校运转过程中离不开的中枢神经系统, 办公室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的整体运作效率, 同样也能彰显出高校整体管理工作的水平。尤其是在近年来, 随着各个高校的不断扩招, 高校办公室的任务也相应的越来越沉重, 工作面越来越细化, 在此挑战之下不能抱怨、不能有消极的情绪, 反之应该从多方面寻求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使高校办公室在组织、控制和协调等各方面都有所提升, 将高校教育各种过程中产生的压力与挑战转化成办公室管理工作进步的动力, 从而提升高校管理的整体水平。
二、新形势下高校办公室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一) 办公室内部人员职责不明确
办公室工作能否发挥其在整个高校发展中的最大潜力, 首要任务需要将任务明细化。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办公室管理工作处于一种不断的扩展状态之中, 一批批涌现出来的新业务, 因为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良好的落实与管理, 这一现状说明办公室正面临着认清各自职能与完成职能方面等巨大的挑战。另外, 办公室内部职员的职能方面未划分清楚, 个人的思想上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懒惰、推搡的不良风气, 导致办公室业务的开展极为困难。以上几种情况不仅影响到工作效率而且直接影响整个办公室甚至学校的整体发展。
(二) 办公自动化的应用不完善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系统及相关技术在越来越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给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前进动力, 教育领域的发展方向也在向信息化方向靠拢, 同样高校院系办公室的管理也离不开信息系统。但是在应用先进的设备与技术的同时, 突显的一些问题如:应用人员素质不高、技能不够;缺少专门负责办公室管理软件的开发与维护的专业人士;不能及时对相关的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和技能培训, 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对先进设备的利用率较低, 很多的办公室只局限于文件的打印等工作, 信息化技术不能普遍的应用影响院系各项工作的开展以及办事效率。
(三) 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良好的政治素质是办公室人员工作的指南针, 没有过硬的政治素质, 那工作就没有方向性, 那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就很难做到依据政策和法律相关规定进行解决和处理。另外, 在工作中所有人员均要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 现在部分的部门出现一种不良的状况是:遇到事情之后, 像推皮球一样, 能推则推, 缺乏勇于承担的精神, 办事效率低, 不容许个人利益受到一丁点的威胁。再者, 办公室人员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高校办公室因为其工作的特殊性, 需要相关人员有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应变能力, 还要具备一定的公关能力, 只有具备了这几种能力之后, 才能使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迎刃而解。
三、关于提升高校办公室管理工作的相关措施
(一) 建立健全高校办公室工作中的规章制度与管理体系
为了更好的适应高校的发展, 办公室工作中必须要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与管理体系。沟通协调是办公室工作的主要内容, 管理人员要做好协调工作, 要坚持公正平等的原则, 分析问题要有一个全局观念, 充分考虑到全体人员的利益。管理体制的健全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实质性前提。另外, 对于高校办公室的职能要进行重新定位与细化, 要充分的考虑到改革之后的高校管理体制下, 办公室在其中发挥的是什么样的具体作用, 然后明确任务之后要详细规定办公室的具体工作与业务内容, 根据指定的业务内容, 明确一下办公室各人员的具体职责, 指定出科学、可行的工作计划, 以保证办公室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 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完善人事档案的收集、鉴别以及归档工作, 不断的规范和充实档案内容在此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归档制度, 通过及时收集与档案有关的材料, 按照规范中的相关规定, 认真的鉴别、审核以及整理加工, 以保证归档材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人事档案管理的首要前提是要把好入口关, 一定要做好入档初审工作, 档案管理是一项不容有任何失误的细致工作, 对于初期手续不全的档案要退回有关部门进行补充和完整, 另外要保证人事档案的权威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三) 转变自身的服务意识, 提高业务水平
服务理念是行政工作者的基本思想意识, 但是在现实工作之中, 部分办公室人员自我定位不恰当, 服务意识匮乏, 处理任何事情都是一副高姿态, 这对高校行政管理改革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 要切实提高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水平, 首先要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在办公室内部建立和健全有效的管理机制, 促使办公室人员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另外, 在办公室管理过程中, 采用目标管理方式, 在开展办公室目标的过程之中, 要将项目进行具体化、明确化, 所有人都明确了自身的奋斗目标之后, 这样使整个办公室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四) 加强办公室人员的技能与素质培训, 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
办公室人员政治思想的高低直接影响工作的完成程度, 高校学习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的技能, 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放松, 那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培养过硬的政治思想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在日常工作中要组织全体人员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与党性的修养, 领会三个代表与党的十八大思想精髓, 有针对性的提倡为师生无私奉献和服务的精神。再者, 强硬且扎实的业务素质是完成任何工作的前提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知识的更新速度也是越来越快, 办公室人员必须要有超前的意识, 尽一切可能给自己充电, 特别注意的是信息技术的发展, 未来是信息化时代, 信息技术与我们的工作息息相关, 电脑技术的普遍与熟练应用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根本要求, 因此, 应该聘任专业的人员对所有人员进行知识充电, 以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发展。
着眼于高校办公室所独具的细、繁以及杂与忙等特点, 要从根本上完成办公室工作, 首先要对工作的实质进行了解, 并且掌握良性运作的规律, 转变不良的工作作风, 强化全体人员的服务意识, 以促进办公室管理的智能化、科学化、信息化与网络化等全面发展。
摘要:高校办公室在整个院校的工作中起着沟通、协调的重要作用, 是根据专业性质不同进行分工的行政管理组织。当今社会,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 高校建设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扩大院校的办学规模、加快科研建设、智能化人事档案管理、提高整理教学质量与学术声誉等等各个方面都面临很大的压力, 在如此大挑战面前, 作为服务于整个高校教育管理事业的办公室, 如何处理并解决好这些难题, 是直接关系到学校整体运作以及学校整体形象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高校院系,办公室管理,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朴成杰.浅析高校办公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 2009 (09) .
[2]陈莉.浅析高校科研档案数字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 (10) .
[3]郝秀英.略论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综合版) , 2009 (02) .
[4]郭禹青.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档案, 2011 (04) .
8.浅析当前高校存在的治安问题及解决对策 篇八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评价;问题;对策
一、教学评价的定义与原则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出价值判断。从评价的定义可以看出,教学目标是评价的依据,因此要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标准。同时教学评价的目的也是检测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这就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技术手段。教学评价的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评价的方法、手段、态度与最终结果要符合客观实际,不能主观臆断;整体性原则是指在进行评价时要多角度、全方位评价,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科学性原则是指在评价时评价的程序与方法要科学,不能一味依靠直觉与经验;指导性原则是指评价要与指导相结合,使被评价者不但了解自己的优点,还了解自己的不足,为被评价者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
二、当前教学评价普遍存在的问题
根据上述教学评价的定义与评价的原则,反思我国当前的教学评价现状,我们会发现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评价的内容不全面,未能全面检测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有直接的指向作用。由于教学目标是用具体明确、可测量的行为动词进行表述的,因此它也能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我国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三大类,即认知类、动作技能类和情感类,每类目标又由低到高分为若干层次。我国当前的教学评价更侧重于认知类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对动作技能和情感类目标的评价不够重视,而且认知类目标中对理解力与记忆力方面的评价较多,更高层次的分析综合与创造能力评价较少,因此未能全面检测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二)教学评价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单一,与评价目标不符
教学评价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试卷测验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量规法、学习成果(作品)评价法、档案袋法与契约法等。教学评价的方法要科学,要与评价目标相适应。我国最常用的评价方法就是利用考试卷进行评价,而试卷测验法只适合对认知类目标进行评价,对情感态度、动作技能与实践操作等目标并不适合。因此,认真分析和掌握不同的评价方法与学习目标的关系非常重要。
(三)重视测量教学结果,忽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目前,我国过多地使用试卷检测法,其他评价方法使用较少,而考试卷又只能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不能评价学习过程,因此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自我知识建构比产生的结果更重要。所以,在教学中应多使用自我分析工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了解学习进步情况,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三、改进评价方法的对策
(一)明确学习目标与评价方法的关系,做到评价正确、全面
乌美娜教授在1994年提出了一个关于学习目标与评价方法的对应关系表(如下表所示)。这一关系表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的学习目标所对应的不同评价方法,只有正确选择评价方法,使评价方法与评价目标相适合,并且将多种评价方法综合使用,才能更正确地评价教学目标,全面检测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评价时尤其注意的是,要重视对创造力、实验与操作能力、会话与交流能力以及态度类目标进行评价,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习目标与评价方法对应关系表
(二)引进量规评价方法,全面评价学习过程与结果
量规是一种结构化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一般包括评价项目、评价标准、得分三项内容,非常便于操作,既可用于教师评价学生,也可用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间的相互评价。采用量规评价的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评价中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自我反思,还可以从中了解教师以及其他小组同学对自己的评价。目前我国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由闫寒冰编著的《信息化教学评价——量规实用工具》一书,书中介绍了大量供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使用的评价量规,教师们可以参考使用。
(三)引进档案袋评价方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过程
档案袋评价方法是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广泛采用的一种评价方法,由教师与学生一起搜集学生在学习中的各项信息,包括作业信息,考试信息,代表性的作品、论文、设计方案,参加的活动,教师的评语、成长的反思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反映学生成长足迹的档案袋。该评价方法既可以评价学习过程,也可以评价学习结果,教师不仅可以借此了解学生的进步与成长情况,更主要的是档案袋的主人——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与成长情况,促进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龙.《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381-386).
[2]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88-90).
[3]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236).
(注:本文系内蒙古民族大学课题“影响高校教学改革的因素研究——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的成果之一。课题编号:NMD1138)
9.浅析当前高校存在的治安问题及解决对策 篇九
随着我国社会环境和教育改革的发展,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产生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情况,使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迫切要求学生工作转换观念,探索新的工作机制,进行全面创新,提出新思路、新对策。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对策。关键词:学生管理;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逐步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转变,很多高校面临扩招、多校区办学、学分制以及学生质量有所下降等变化,这使得我国高校一方面面临的是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学生成分的多元化和学生发展要求的多样化,同时,也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范围不断扩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拟通过对当前我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剖析,进而不断探索高校学生工作的新理念、新途径、新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更好地迎接挑战。
1. 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共性问题 1.1 学生教育管理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
目前,各高校从事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人员中,大致可分为专职和兼职两种类型。专职包括学校(院)党委分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学工部(处)、团委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人员,院(系)负责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领导,团总支书记和专职学生辅导员等;兼职包括从教师中选拔配备的学生工作辅导员、班主任和从品学兼优的学生党员、学生骨干中选拔配备的班主任助理等。
相对于教师队伍而言,由于辅导员发展空间小,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生活待遇、提高学历、继续深造等方面配套政策不完善,大部分学校辅导员队伍不但待遇偏低,而且还存在同工不同酬、多劳不多得的现象,高校对辅导员的安排存在短期思想,这也注定了一些辅导员工作上的短期性,年轻老师一当上辅导员,就要考虑自己的出路。比如,由于缺乏独立的、符合辅导员岗位实际的职称评审体系,辅导员最终仍然不得不转到辅导员之外的其他教学岗位或想方设法“挤进”机关部门,辅导员队伍的稳定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另外,很多高校实行了班级班主任制,高校的班主任基本上都是由教师兼职,由于缺少必要的制度约束等原因,因而兼而不职的现象并不鲜见。兼而不职除了对班主任日常工作的不重视、拖拉之外,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漠视,认为是辅导员老师的事情。由于班主任的工作比较繁杂,需要占用大量时间,势必影响班主任的其他工作,导致班主任们的工作积极性下降,从而影响队伍的稳定。其次,老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新教师想当却往往经验不足做不好,造成队伍青黄不接,影响了工作效果。
学生工作队伍的不稳定,已成为学生工作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一大难题和影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这种不稳定一方面妨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发展,也加剧了人们对该行业的不重视程度程度。1.2学生管理职能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弱化。
一是重管理,轻服务。高校很多部门或领导,认为学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规范人、管理人,没有认识到学生工作是服务人,是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条件、营造氛围;二是重灌输,轻引导。在日常管理与教育中,习惯于运用一些灌输的方式方法,没有认识到学生工作是辅导、指导、引导和开导;三是重强制,轻说服。在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方面,通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学生置于教育和管理的对象,而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理解、关爱则做得很不够,缺少人文关怀。在如何尊重学生人格,尊重他们的自我意识、创造意识,启发他们能动地进行自主教育、自我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欠缺。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定位不明确。主流认识是: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其它工作,包括学生工作要服从服务于教学工作被看成天经地义。教学工作被认为是专业教育,不是什么人都能承担,所以专业教师倍受重视。学生工作被认为是事务性工作,无专业性可言,什么人都可以做,所以学生工作者与专业教师、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孰重孰轻,孰主孰从,在高校群众、教师乃至领导中一直是一个存在模糊认识的问题。
上述学生工作定位上存在的偏差,对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是有害的:一是,导致对学生工作定位不确定性,使得学生工作部门和相关部门职责不明晰,难以形成目标明确、体系完整的工作内容体系。二是,学生工作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基础地位没有保证,学生工作队伍人心不稳,素质不高,成分复杂,专家型的学生工作者鲜见,三是,难以形成全员育人的局面。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服务性质一直被忽略,学生工作者服务意识淡薄,觉得学生工作就是管理,不是服务。而且这种管理,在内容上重外在行为规范,手段上仍停留在“制度”、“处罚”等层面。目标上以学生听话、服从为满足。这种以灌输为方式,以处罚为手段,以管住为目标的管理模式,缺乏伦理道德精神,缺乏令教师和学生感到自然、和谐的教育氛围,学生被动地接受管理,心底经常会产生压抑和抵触情绪。学生工作者没有走出防御型、被动式的工作误区,呆板僵化,缺乏“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服务理念。
4.学生主体地位没有确立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工作者与学生的关系仍然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传统关系,仍然停留在“我说你听,我命令、你服从”的传统招式,双方不平等之处随时可见。教育管理者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单方面认为学生必须接受教育和管理,过分强调教育管理者的主导作用,漠视学生的权利,忽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和作用,过分强调教育的社会价值,忽视教育的个体价值。2. 当前高校学生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学校重视不够,岗位定位不确切,使学生工作人员缺乏成就感。
部分学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不够,部分领导、普通教师认为辅导员工作任何人都可以担当,使得辅导员队伍则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而被边缘化或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另一方面,大部分高校都明确规定,辅导员的岗位津贴或奖金必须低于教师的平均数,而辅导员无论工作量有多大,其津贴及奖金都无法相应提高,使得辅导员对自身工作将无法产生荣誉感和自豪感。
其次,岗位定位不确切,辅导员看不到所在职业的发展前景。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但实际在高校的地位十分尴尬,其工作性质介于高校机关人员和教师之间。几乎所有的高校都规定,辅导员既可以被提拔到机关部门,也可以转到教师岗位,但设置的条件比较苛刻。转为行政岗位的辅导员舍不得放弃自己多年寒窗苦读修来的专业;转为教师岗位的辅导员,将要为所中断的学业专长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追赶上自己的专业同人。其结果就是许多辅导员工作不安心、不专注。
再次,学生管理工作重点本末倒置,使管理人员缺乏工作成就感。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然而,由于高校连年扩招,学生人数迅速增多,使管理人员的大部分时间都忙碌在事务性的管理工作上,如对学生的考勤、班级和宿舍管理、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勤工俭学、奖学金评定、学生请假、文体活动等工作。同时,由于高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一些对学生学习、生活、活动场所负有管理职能的部门未能充分履行其管理职责,使学生教育管理人员承担起大量教学及行政事务工作。使辅导员开展工作时本末倒置,无法很好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难以在本职工作中获得成就感。而成就感的缺失,必然会导致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不稳定。当然,辅导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大多数从事与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也是辅导员未能高效履行工作职责、从工作岗位上获得成就感的重要原因。3.对策与建议
3.1 完善学工队伍的各项制度建设,使学生教育管理队伍走向专职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
首先要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严把学生工作人员的任用关,严格掌握任用标准和条件,把政治思想素质做为首要标准,把政治坚定、事业心强、具有奉献精神作为必备条件;注重学工队伍的结构合理,注意性别、年龄、职称、知识结构等方面的搭配,完善学生工作队伍的专业职务系列;要完善学工队伍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体制;解决学生工作者的后顾之忧,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解决好他们的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生活待遇等实际问题,鼓励支持他们安心本职工作,保证学工队伍的稳定。
其次要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大学生的特点和学生工作的实际,制订系统的培训计划,开办能培养高水平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校辅导员培训班,上岗者需要经过专门的教育和培训,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形成专门的技能(如学生心理辅导、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要开展经常性的学习、交流和定期培训,认真专研学生工作业务,提高自身素质,开展职业资格、职业素养和职业化技能培训,在同一岗位上工作满一定年限实行轮岗,不断使学生工作队伍成为学习研究型的团队,向专职化、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最后要要确保学工队伍的稳定,就要实现辅导员岗位的职业化,增强学生管理岗位的终生观念。一是对学工岗位进行准确定位,规定学工人员与专任教师同工同酬、具有同样的地位和待遇。同时,允许学工人员像专任教师一样,可兼任领导岗位或转岗到机关部门。二是确定独立的、符合学工岗位实际的职称评审体系,实行职称的正常晋升。三是按照师生1:200的比例配备辅导员队伍,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及归口管理权限,杜绝出现辅导员担任过多的教学及行政事务工作的现象,以便辅导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研究学生工作的规律,更有效地完成自身的本职工作,从中获得更大的工作成就感。
10.浅析当前高校存在的治安问题及解决对策 篇十
基层所队的政治教导员是公安机关的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公安队伍管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教导员队伍建设,对于强化公安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确保公安队伍纯洁稳定,充分调动公安民警工作积极性,进而推动整体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从近年的工作实际看,目前在教导员队伍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适应队伍建设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导员作用的发挥,需要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一、当前教导员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主业意识淡化,自身定位不准。当前,公安机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基层单位不可避免地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处置突发事件、预防和打击犯罪、强化行政管理及调处矛盾纠纷等业务工作上。教导员相应地承担起部分业务工作职责本无可厚非,但是有的教导员工作着力点找不准,队伍管理这项主业抓不住,政治干部业务化的趋势越发明显。同时,公安队伍中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出现,对各级政治干部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有的教导员由于对岗位职责缺乏系统的学习、研究和实践,加之主业意识淡化,使得在抓队伍管理方面,该抓的没抓好,该干的没干好,想干的不会干,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2、责任意识弱化,工作效率不高。在部分教导员中,责任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不高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教导员处于跟从甚至是盲从的角色,被动地执行所队长的命令,在工作中表现为抓队伍建设的主动性不够,应尽的职责没有履行到位。有的当甩手掌柜,有事该做主不做主,遇到困难躲着走,“无”官一身轻;有的官僚作风较严重,缺乏与民警的思想沟通与交流,同志间感情疏远,致使民警产生抵触情绪,把教导员当作“外人”对待;也有的不讲组织原则,与所队长争权争名,影响所队班子团结。
3、工作状态疲沓,缺乏实干精神。主要表现为:一是个别教导员思想消极,作风漂浮,相关工作不能正常开展。二是对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敢大胆管理,对民警轻微的违纪行为只是轻描淡写的批评教育,不敢真抓真管。三是少数教导员对每名民警的基本情况、现实表现掌握得不够全面。特别是对有不良行为、有违法违纪苗头的民警不能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管理措施跟不上。还有极个别的教导员社会交往过多,一天到晚忙于个人私事,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抓队伍上。
4、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意识。调查看到,个别基层所队教导员在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思想观念滞后,工作方法简单老套。有的教导员思想懒惰,不愿动脑筋研究新情况,解决问题;有的怕担风险,凭经验办事,缺乏开拓创新的勇气和能力;有的成了“二传手”,对上级指示照抄照转,不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思想观念远远落后于公安工作的发展。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工作导向因素。近年来,虽然各级领导始终强调要坚持政治、业务“两手抓、两手硬”,但有些单位还是不能很好地摆位,特别是绩效考评工作实施以来,有关单位和领导在实践中自觉不自觉地把公安业务工作当作“硬任务”,把政治工作当作“软任务”。一些教导员虽身在其位,但不谋其政。这部分同志认为,抓政治工作看不到成绩,不如抓业务那样效果明显,又能得实惠,因此,发生工作重心向业务工作倾斜的现象占较大比例。在用人机制上,有的单位把一些业务能力强、不会做、不适合做政治工作的年轻民警提拔到教导员这一岗位上,使得原本就有“弱化”倾向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加“软化”。另外,教导员和室所队长虽同为基层单位负责人,但大多数情况下所队长总是优于教导员得到重用提拔,致使有的教导员不愿抓、不愿干政治工作的心态更为突出。
2、队伍结构因素。一是年龄结构。有的单位片面强调政工领导干部年轻化,对年龄较大、经验丰富的政工干部一般情况下都搞一刀切,致使教导员队伍青黄不接,传帮带教的优良传统得不到很好地发挥。二是知识结构。由于对教导员的系统培训活动较少,使得基层政治教导员大都缺乏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政治工作技巧。尤其是在相对较年轻政治教导员队伍里,不会做政治工作或是不安心政治工作的情况比较突出。三是人员结构。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情况下,教导员处在配合、服公务员之家http://从一把手的位置上,往往是一把手怎么说就怎么办,被动地执行命令,完成既定任务。因此,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了抑制。特别是有个别一把手认为政治工作可有可无,大撒把,对政治教导员的工作听之任之,客观上也影响了教导员的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3、个人主观因素。一是部分教导员对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高,加之自身学习抓得不紧,使得工作中办法不多,特别是只求工作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现象较为突出。二是有个别教导员认为政治工作看不见,摸不着,干多干少无所谓,队伍出了问题也有“一把手”顶着,自己没多大责任,因此,工作中缺乏主动性。三是由于业务工作占用了大量时间,主观上又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一些教导员无暇顾及自身素质的提高。
三、解决对策
1、要坚持任人唯贤。在对教导员职位的要求上,应综合考虑,坚持任人唯贤、量才适用。为了保证教导员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被提拔的基层领导干部应当从副所队长干起,从事一段时间业务工作的干部才能就任教导员职位,从而形成民警—副所队长—副教导员—教导员—所长的梯度。为了鼓励基层领导干部从事政工工作的积极性,应当为教导员的进步搭建平台,提供较为宽广的发展空间。同时,应当注意教导员队伍不能搞唯年轻化至上或唯业务能力至上,还要注重优化基层所队班子以及政治教导员队伍内部结构体系,使教导员与所队其他班子成员在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的搭配上更为合理,以便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好政治工作。
2、要明确工作职责。在制定的职位说明书中对教导员的职责作出了明确规定:一是政治思想教育,包括制定本所队政治思想教育计划、安排和方案,并具体组织实施;组织民警参加上级部门统一安排的教育学习和集中整顿活动;组织开展宗旨教育、传统教育、爱岗尽责教育等教育活动;了解、检查、掌握民警理论学习和思想转变情况。二是日常的队伍管理,包括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定期进行队伍思想分析;内部重点人管理;制定绩效考核方案并具体组织实施;发现培养先进典型。三是党团工作,包括做好党支部日常事务性工作;指导并协助团支部开展工作。四是维护班子团结。五是后勤保障工作。六是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各级政工干部都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充分发挥作用,以率先垂范、亲历亲为的作风,切实管好队伍,带好队伍。
3、要加强专业培训。首先,上级领导要重视教导员队伍的建设,重视教导员个人作用的发挥和成长。因此在教导员上岗后要及时进行集中培训,重点学习公安政治工作方面的内容。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弥补教导员素质“先天不足”的缺陷。其次,要搞好在职培训。将教导员在职培训纳入教育训练整体规划之中,将政治工作的一些软指标进行量化,使政治工作效益评价更具可操作性。再次,完善在职培训体系,对业务素质欠缺的政治教导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补课培训、以会代训。对素质较好,基本胜任本职工作的政治教导员进行巩固、提高训练,以达到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目的。要通过持续不断的教育培训,真正提高教导员的理论引导能力、协调沟通和组织指挥能力、人格感召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此不断地提升教导员的自身素质。
4、要强化几个意识。一是“使命【原创: 】”意识。每名教导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强化公安政治工作“责任重于泰山”的使命【原创: 】感和责任感,尽心竭力地把本职工作做好。二是主业意识。教导员要尽量少承担业务工作,要用足时间、用足精力,把主要的心思用在思想教育和日常的队伍管理上。三是大局意识。作为政治教导员,必须增强大局意识,从提高“队伍战斗力、促进业务工作”出发,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大局,正确处理队伍建设与业务工作的关系,真正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两提高。
11.浅析当前高校存在的治安问题及解决对策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问题;对策
小学音乐教育对于小学开展审美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情绪、增强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具有很强的推进作用,为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以及思维活跃度的提高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当前新课程标准实施的阶段,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已成为当前教育的主要方面,在小学开展音乐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也已经得到了各行各业的认同。因此,如何加强小学音乐教育也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方面。
一、我国当前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无味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开展古典音乐欣赏和学习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要贴近生活。尤其是在小学中音乐教育的开展也要注意很多方面,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如果盲目地接触经典,不仅会增加他们的理解难度,同时还会影响他们对音乐欣赏和学习的积极性。
2.音乐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很多小学领导对于主要课程中的语文、数学等常规骨干学科比较重视,对于音乐课程的安排和重视程度明显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我国应试教育体系的影响。如果音乐课程长时间得不到学校领导关注,就会使得学生和家长对于音乐教育失去信心。
3.课时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由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小学实施以来,音乐课程的安排也没有明确要求,因此在绝大多数小学音乐教育中都没有给予重视,音乐课程的安排也无法有效地实施。由于学校领导和家长都比较重视主干学科,在这种情况下音乐课程安排又少,而且学校在进行一些活动时通常要挤占音乐课程的时间,有时甚至有音乐课程被其他主要课程占用的情况出现。因此,就很难保证小学生接触音乐知识的有效时间。
二、解决当前小学音乐教育问题的对策
1.增加音乐课程量
根据我国小学中音乐课程的安排来看,对于中外音乐进行简单的讲解和赏析都很难满足要求。虽然小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还存在很多障碍,但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中外音乐欣赏也需要有相应的深度和广度。此外,除了基本的赏析教育,对于基本音乐理论知识、线谱试唱等教学也要给予重视。
2.正确使用激励评价
赞美在教育中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音乐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赞美的运用要实事求是,做到恰到好处,把握好尺度。赞美的运用要把握时机,适时进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对其尽心赞美,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激励,对于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有很重要的作用;当学生取得比较好的成绩时进行表扬,会使学生更加充满斗志。因此,把握赞美的时机,掌握好火候,才能够有效地发挥赞美的重要作用。
3.加强建设小学音乐教师队伍
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社会各界要给予充分的重视,除此之外,对于音乐教育中教师队伍的建设也要给予充分的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有非常大的影响。音乐教育需要由专业教师开展,避免出现其他专业教师代课的现象。
4.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
音乐课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实践是音乐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此,学校在进行音乐教学计划安排时,应该安排必要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
总之,根据上述的分析和讨论可知,小学音乐教育的加强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音乐教育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重视,对于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不足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来进行改善。通过这些方法,才能有效地保证小学音乐教育的合理开展,从整体上改善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冉令军.走出音乐教学的误区[J].新校园,2011(07).
[2]李红.浅谈我国当前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3).
[3]胡洪.架起一座通往审美艺术的桥梁:浅谈如何在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4).
12.浅析当前高校存在的治安问题及解决对策 篇十二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庭环境,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家庭作为儿童最重要的生活基地,时时刻刻影响着儿童各个方面的发展,因此家庭教育就越来越受人们关注。家庭教别人的计算机,随意删除别人的软件及作品,破坏别人的工作和学习。对于这些“不正常”行为,我们要认识到它的潜在危害很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形成的阶段,一旦不正常的行为养成习惯,步入社会后,将很难改变。现在可能只是到别人的电脑里取一些作业答案,明天可能就是到别人的银行账户里取一笔金钱;现在可能只是恶作剧,删除掉一段文字或一幅图画,明天可能就是真做实干,到别的企业里毁掉一批数据或资料。对于以上这些行为,我们应当尽早建立网络环境中的行为道德规范,帮助广大学生增强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是非分辨能力,使其网上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要求。
3.注重学生身心健康
青少年时期是身体日趋成熟的时期,同时也是心理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一些孩子由于自身性格、素质能力或各种外在因素而无法实现这些需要,在遭受多次失败后,往往逃避到网络这一虚拟世界中以获得心灵的慰藉,往往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心灵孤寂,心理闭锁,可能形成心理障碍,和师长心存隔阂,甚至有敌视心理。这就需要教育者对症下药,因人而异地进行心理辅导。教师和家庭教育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网络沉迷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改正沉迷网络的不良习惯,并使其懂得学会控制和有节制;学会寻求社会帮助,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学会与人交流自己的成功体验与感受。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辅导信箱,也可以在学校主页上开辟心理咨询专栏,甚至可以利用OICQ进行心理辅导,教师和心理工作者必须转变传统的心理教育观念和模式,应当给学生“网民”提供“影响”“选择”“服务”和“引导”,而不是进行“说服”“说教”或“灌输”,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心理生活为中心,促进“网络人”的身心健康。
三、采取“变堵为疏”的教育措施
现在许多中小学生倾情于网上聊天和游戏,如2005年7月30日,北京沉迷网游的16岁少年小韬向父亲要钱未果后,扬言杀死父亲。当晚,父亲发现儿子房间的桌子上居然放了一把菜刀,绝望的父亲用地上的哑铃将儿子杀死。2006年3月22日中午11时许,甘肃省武威市青年许福斌因不满父母对其上网的责骂,将父母杀害,而后从父亲身上搜得现金27元,继续回网吧上网……诸如此类网络迷航案例屡次发生,上网聊天和游育是指父母及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它为儿童以后的教育铺下了第一块基石,是任何其他教育所不能代替的,更是儿童良好性格和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教育。它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比拟的特点,如强烈的感染性、特殊的权威性、鲜明的针对性、内容的丰富性等,但是由于家长所掌握的知识、经验、技能的深度和广度的限制,家庭成员之间的道德面貌、文化素养和教育能力的不一致性、不平衡性,使得当前的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此指出家庭教育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促使家庭教育越来越科学化。
1. 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家庭环境不良。
家庭环境作为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对儿童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环境不良往往是问题出现的最根本的原因。
1.1.1留守儿童问题。
戏对他们来说是轻车熟路,让人遗憾的是除了网络聊天游戏外,相当一部分学生竟连电脑的基本操作都不会。“身在曹营心在汉”、“人在学校心在网上”,无心顾及学业。更有甚者,为了上网和朋友约会,无视学校纪律,随意迟到、早退,甚至旷课。有些学生一旦上网被阻挡,就出现焦虑、忧郁等情绪。我认为“变堵为疏”应该是我们正确引导网络一代的最好方式。具体做法有:
1.加强思想教育引导
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例如:针对部分沉迷于网络而影响了学习的现象,可以开展“网络与学习”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认识上网与学习这对矛盾的辩证统一关系。也可以举办一场“学生上网的利与弊”为题的辩论赛或开展“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和研究”的探究活动,通过辩论、调查、研究,达成共识,让学生对上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 加强校园网络建设
把学校网络资源利用起来,校园网要在课外活动时间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向青少年学生开放,吸引青少年参加,为学生创造在学校上网的合理机会,这样可以把学生从社会不适宜的网络环境中争取过来,是管理好孩子的一个好方法。还可以建立孩子自己的网站,在网站上开设他们感兴趣的栏目,只有把他们的兴趣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才能改变他们一上网不是聊天就是玩游戏的习惯。
此外,青少年活泼好动、喜欢创新、变化和憧憬,在“变堵为疏”的同时,我们努力做到三让:让网络成为学生文化学习的“良师益友”;让网络成为学生成长道路的“心灵之家”;让网络成为学生创造研究的“健康舞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校德育途径,从而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总之,21世纪将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网络时代,在这个世界多极化、思潮多元化、人的发展多向化的时代,学校围墙再也无法阻隔网络的渗透,也没有必要去阻隔。正如不能因为有飞机失事就不再乘坐飞机一样,不能因为网络的负面影响而不让上网,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尽早建立和适应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减少由于网络负面影响所带来的损害,是保证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培养教育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发展人才的需要,我们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祖祖辈辈耕耘的土地,走向城市,在外打工。由于生活条件所限,子女被迫留在家中由祖父母或亲戚照顾,儿童缺乏家庭教育的氛围。这样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出现断层,孩子缺乏管束,容易形成孤僻、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并沾染上许多不良习性。
1.1.2家庭不和睦,不健全。
家庭应该是温馨的港湾,但夫妻关系不好或婆媳矛盾僵化,家成为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战场”,甚至夫妻离婚,儿童都会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照顾,失去了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他们或变得性情孤独自卑,或变得愤世嫉俗。这样的孩子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可能性远远大于正常家庭中的孩子。
1.2家庭教养方式不良。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和保育的方式,也体现了家长热爱、关心孩子的方式。
1.2.1重养轻教。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在加快,这使得家长工作压力大,终日忙于工作,往往只为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环境,忽视了子女的教育。既不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方面的教育,又不关心孩子的情绪反应、行为问题及个性发展。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孩子就会很容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成为犯罪分子的“牺牲品”或是“滑上”早恋的歧途。因此,只为子女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是不够的。
1.2.2重智轻德。
家长一味强调学习,不关心子女的思想品德,不重视教子女如何做人,不教孩子如何生活,不重视社会公德和保护环境教育,这种教育,后果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一个人,无论他的智力多高,只要他的思想品德不好就会成为社会的“危险品”,而且智力水平越高,危险系数越大。
1.2.3期望过高,强行塑造。
由于遗传素质不同使得儿童智力、才能、个性存在差异性,但有些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总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光耀门楣,不顾儿童的具体情况,不问孩子兴趣爱好,或是一味追求早期的智力开发,或是逼迫孩子参加音乐班、英语班、绘画班,等等,这极大地挫伤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不从学生实际出发教育和培养孩子往往适得其反。
1.2.4家长管教方式粗暴。
受“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思想的影响,父母对孩子进行过分严厉的惩罚教育,表现为:对孩子的缺点错误,不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张口就骂,动手就打,由于缺乏恰当的说服教育,子女感到一种无法摆脱的压力,家庭气氛紧张;当父母以“不许”、“不要”、“不能”等对孩子的一切尝试横加干涉时,孩子很容易在无意识中产生习得性无助,对自己产生怀疑,甚至可能导致退缩行为。
1.2.5父母溺爱迁就、过度保护。
随着现代家庭模式的变化,“421”模式的家庭越来越多,孩子在家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其家庭地位之特殊,使得父母特别疼爱,众人捧着、哄着,百依百顺,而且在生活中一切由大人代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使得孩子逐渐形成依赖性强、遇事没主见的性格倾向。同时“孩子是自己的亲”,家长溺爱纵容孩子,容忍他们的不当言行、不良倾向,使得子女逐渐形成任性、骄傲、自私、怕苦怕累、不思进取的不良品性。
1.2.6家庭教养态度的不和谐。
家庭各成员学历和职业及经历各不相同,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产生很大的分歧:如当母亲批评教育孩子时,祖父母就会心疼孩子出来打圆场,孩子一听到要挨打受训就跑向“保卫者”。为了家庭和睦,教育终止了,结果是不仅适当的教育被破坏了,而且助长了儿童的任性、骄横,不利于其是非观的形成,不利于培养抗挫折能力。
1.3家庭教育方法欠缺科学性。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教育工作才能事半功倍,但由于受家长知识储备、性格、爱好等的影响,在教育方法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1.3.1过分侧重物质奖赏。
有些家长经常许愿考多少分就买什么东西,使得孩子无论做什么都讲条件,有时本来自己喜欢的事情在附加的强化下,也失去了本来的兴趣。据报道有一个小学生在取得双百的好成绩后,家长奖励孩子过百万元的轿车。这种现象听来像传奇,但类似的情况却屡见不鲜。这种以物质奖励代替精神鼓舞,不仅不利于家长和孩子的交流,而且容易使孩子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世界观。
1.3.2表扬和批评运用不当。
表扬和批评是教育孩子时常用的方法。恰当地运用表扬和批评有利于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化的形成。但运用不当就打击他们的自尊心,伤害他们幼小的心灵。
(1)“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许多家长并不会恰当地运用。有些家长对孩子表扬太多,这就像经常吃蜂蜜一样,久而不甜,儿童视为理所应当,自满自傲。也有些家长表扬太少,孩子干什么都没劲,没有积极性,缺乏信心,渴望关注。
(2)批评的方式不对往往产生不良的影响。中国的家长爱在外人面前数落孩子,这种变相的批评使孩子抬不起头;或者有些家长专挑孩子的毛病,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或者发泄怒气的恶言相向,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2.家长提高教育素养及科学施教的途径与方法
2.1努力学习,提高自身教育素养。
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实施主体,在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没有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父母,从小父母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孩子就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因此,家长应努力学习科学教育知识,提高自身修养,从而提高家教质量。我们应该发动各种力量提高家教水平,如:可以通过家长教育提高家长素质,普及家教知识,促使家庭教育科学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普及家教知识,如开设与家长教育相关的专题频道,发行专题音像教材等。
2.2营造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创造整洁有序的家庭环境。
家是孩子心灵归属的宁静港湾,良好的生活是儿童早期智力发展的前提条件,家庭和睦才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只有肥沃的土地才能长出好庄稼,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培养出智力优秀、聪明活泼的孩子”。
2.2.1室内环境整齐、干净。
房间的陈设、布置,美观大方,舒适宜人,每天都整理得整洁有序,有利于陶冶孩子的情操,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稳固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2.2.2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让孩子生长在充满活力、温馨的家庭中,随时感到亲情和温暖。家长教育孩子要一致,形成家庭教育的合力,当意见不统一时,以商量形式及对孩子的观察作判断。
2.2.3家长应该形成良好的家风及生活方式。
家长要尊老爱幼、互帮互助、勤奋好进、勤俭节约,这样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有好的影响,所谓“润物细无声”就是这种境界。家长早睡早起、恰当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闲暇时多进行有意义的活动,如读书、看报、养殖等,这样孩子就会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
2.3改善教养态度,科学施教。
2.3.1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帮助孩子。
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尽量挤出时间和孩子谈心,聆听孩子的问题和困难,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和孩子共同探讨问题及解决办法,积极有效地引导孩子。台湾作家刘墉在一本写给孩子的书中提到“他女儿为了一门功课得五分竟花一晚上时间而其他两门功课竟未能好好完成”,他教育孩子要适当安排时间。家长就应该像刘墉那样用智慧的思想帮助子女成长。
2.3.2掌握好“度”的要求。
浅谈未成年人“保护”下的教师侵权行为
张则强
(通化县东来乡海联学校,吉林通化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而且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响者,道德的体现者。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重要而持久的影响。然而,部分老师为师不德,执教不廉,甚至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不容忽视。
一、“减负”越减越负现象司空见惯
国家法律法规虽然对学生的学习负担做出相应规定:小学低年部不留家庭作业,中高年部在1小时以内,初中在1.5小时以内。但越减越负的现象司空见惯,且愈演愈烈。在校内早晚自习照上不误,早6:30分到校,晚上8:00点离校。体、音、美、活动课和所谓的副科课时严重缩水,甚至不上。即便有中小学生在校活动时间每天保证1小时的规定,也成了一纸空文。除沉重的课业负担(家庭作业普遍在2小时以上)外,还有名目众多的补习班、特长班、爱好班……即使是节假日也不例外。中小学生的睡眠休息严重不足,一般在6~7小时左右,致使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学生及家长苦不堪言,不堪重负,学生的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
二、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时有发生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享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人学生。”然而在具体执行时却大相径庭。学生被驱逐出课堂,停课反省,劝退,甚至开除等时有发生。剥夺了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将其不负责地推向社会。而家长则疏于管理,由于是未成年人,辨别是非能力差,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据统计,未成年人犯罪有50%以上是流失生。
“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关爱子女是家长的本能,可不论什么都应有一个度,适度原则是家庭教育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关心爱护孩子,使孩子衣食无忧,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文化熏陶和智力支持,这些都是父母应尽的义务,但是过度包办、溺爱就会使子女陷于一种危险的境地,不是爱而是害,如为了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给孩子任何想要的玩具,出现玩具过剩的现象,不但不利于孩子发展,反而会养成孩子不爱惜物品、奢侈浪费的不良品质。于是“度”就显得非常重要。在爱和严中寻找一个平衡点。爱中有严,严中有爱,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2.4言传身教,树立威信。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告诫家长:“不要认为只有你们同孩子谈话,命令孩子的时候,才是教育孩子,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在教育着孩子,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议论其他的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极大的意义。”因此,孩子的道德和做人标准不是靠灌输的,是靠家长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教育的。注重发展子女各方面能力,使子女“学会共同生活”、“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促进子女的个性全面、和谐、自由发展。
三、侵犯学生的人格尊严现象随处可见
法律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部分教师在执行时是什么情况呢?“你真笨!”“你简直是个废物!”“你缺心眼!”“你脑袋让驴踢了!”等成了极少部分教师的口头禅。做错题,错“一”罚“十”,错“一”罚“百”,甚至打手板。完不成学习任务不许回家吃饭,对违规违纪学生罚站、罚钱、罚劳动、非法搜身等成了部分教师“育人”的惯例。
四、侵犯学生的隐私权屡见不鲜
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隐私。”“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而部分老师私拆学生的信件,偷看学生的日记,电子邮件等现象时有发生,而且美其名曰“深入调查”,在学校醒目位置张榜公布成绩,美其名曰“鞭策后进”,披露未成年学生的其他隐私,称之为“减少优越感”,等等。
针对以上种种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我们应当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教育行政部门应改变现有评价学校的机制,由教学成绩一把尺子改为多把尺子来衡量。学校评价教师也应把“德、能、勤、绩、廉”五方面真正落到实处。加大“德、廉”评价权重,实行“德、廉”一票否决制。
二是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尤其是对《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使师生熟识各种法律法规条款。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学生及家长应提高维权意识,自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是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加大对侵权教师查处力度,决不姑息养奸,使教师不敢侵权。同时,加大对正面典型教师的宣传力度,营造崇尚师德光荣的舆论氛围。用榜样的力量昭示广大教师以德治教,廉洁执教。
人一生所受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发生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教育。家庭教育有着学校教育和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教养子女是一种把理智、情感、智慧、能力融合在一起的复杂劳动。因此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家长,为了让孩子成为有用之才,家长要注意方式、方法,不断提升自我,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3]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4]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5]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6]相部和男.张佶.都是父母的错—对万名问题儿童的研究[M].深圳:海关出版社,2004.
[7]托马斯.里克纳.喻佑斌,罗文盛.美式家庭—品质教育家长对策.[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8]张守智.“隔代教育”的负效应.家庭教育导读,2005.6,9.
【浅析当前高校存在的治安问题及解决对策】推荐阅读:
当前医院病历记载中存在地问题及解决对策01-18
浅析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11-17
浅析机关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07-05
当前审计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1-08
当前农村村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2-18
浅析当前物业管理收费现状及对策建议08-15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7-13
当前基层部队士官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