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5.5 机械能及其转化(精选4篇)
1.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5.5 机械能及其转化 篇一
八年级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人教版(学习目标)
1.理解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
2.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3.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和机械能守恒
4.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八年级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人教版(重点难点)
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借些能和机械能守恒
器材准备:单摆、滚摆、溜溜球。
八年级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人教版(复习回顾)
我们在初二的时候就已经学习过关于能量的转化,请回答,电灯工作的时候,能量是怎么转化的?风力发电机工作的时候,能量是怎么转化的?水力发电机工作的时候,能量是怎么转化的?电动机工作的时候,能量是怎么转化的?
1.电灯: 能— 能
2. 风力发电机 能— 能
3. 水力发电机 能— 能
4. 电动机 能— 能
演示实验:溜溜球扔下去不停运动,能量如何变化?
八年级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人教版(新课学习)
一、想想做做
1.滚摆实验
动能 ,势能 。
2.分析图15.5-2所示几个运动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甲:动能 ,势能 。
乙:动能 ,势能 。
丙:动能 ,势能 。
结论:动能和势能 。
3. 机械能
机械能的定义: 和 之和。
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
4.做教材P118页图15.5—3
5. 科学世界
(1) 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它的势能,动能,速度如何变化?当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它的势能,动能,速度又如何变化?
(2)卫星在近地点的动能最 势能最 ;在远地点的动能最 ,势能最 。
二、巩固训练
1. 一只皮球落到地上又被弹起.在此过程中,自皮球接触地面到静止,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自皮球恢复原状到跳起,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
2. 运动员掷出的标枪在上升过程中,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在下落过程中,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
3. 甲、乙两位同学各买了一只同样大小的球.甲说:在同样条件下,我的球比你的球弹得更高,乙要甲证明这一点,甲应当( )
A.将两球向上抛起,落下后,看哪个球弹得高
B.将两球向地面掷去,看哪个球弹得高
C.用手捏球,看哪个球较硬
D.在同样高度,两球以同样速度落下,看哪个球弹得高
4. 一个小球从光滑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它在斜面顶端时重力势能为100 J,当它滚到斜面的某一位置时重力势能只有30 J了.小球减少的重力势能哪儿去了?此时小球的机械能是多少?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八年级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人教版(达标检测)
1.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发生 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 .
2.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 的.如果只在二者之间发生转化,则机械能的总和保 持不变,即机械能 .
3.如图为麦克斯韦滚摆,当它在最高处时,重力势能 ,动能 ;当它由上而下滚动时,重力势能 ,动能 ;当它到达最低处时,重力势能 ,动能 ;当它由下而上滚动时,重力势能 ,动能 .
4.关于机械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个物体具有动能就是具有机械能 B.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就是具有机械能
C.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就是具有机械能
D.只有当物体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时,才能说物体具有机械能
5.乒乓球由高处静止下落的过程中,它的机械能的转化情况是( )
A.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B.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重力势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6.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
A.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机械能不变
B.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少,机械能不变
C.重力势能减少,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少
D.重力势能增加,动能不变,机械能增加
八年级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人教版(课下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1、2、3
2.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5.5 机械能及其转化 篇二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4)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5)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
(6)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7)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8)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9)知道摩擦力的利与弊;
(10)认识杠杆,知道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等概念;
(11)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12)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13)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14)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4)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5)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6)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7)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8)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9)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10)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单元重点、难点
1.重点
(1)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3)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2.难点
(1)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自制弹簧测力计;
(2)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课时安排
本章共分五节,建议9课时。
第一节 重力1课时
第二节 弹力1课时
第三节 摩擦力1课时
第四节 杠杆1课时
第五节 物体的惯性1课时
复习和总结4课时
3.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内能教案 篇三
A.分子动能 B.分子势能 C.内能 D.机械能
2、关于内能,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跟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降低,放出内能
B.内能是指每个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具有的能
C.内能是指物体中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时所具有的能
D.0℃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为零
3、关于热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0℃时,分子的热运动停止了 B.物体吸收热量,分子运动必然要加速 C.气体分子热运动最剧烈,固体分子没有热运动 D.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4、在0℃的房间里,静止在地面上的铅球( )
A.具有机械能 B.没有机械能 C.具有内能 D.没有内能
5、下列关于物体的内能和温度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物体的内能越大,温度越高
B.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C.物体的内能只和温度有关,所以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D.物体的内能只和温度有关,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
6、下面四句话中都有一个“热”字,其中哪一句话中的“热”字表示温度( )
A.热传递 B.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C.摩擦生热 D.今天天气很热
7、下列现象中,利用内能做功的是 ( )
A、冬天在户外时两手相搓一会儿就暖和
B、刀在砂轮的高速摩擦之下溅出火花
C、在烈日之下柏油路面被晒熔化了
4.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5.5 机械能及其转化 篇四
解析
—、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3节,教材是在学生了解了电流、电路的基本构成、常见的电路原符号、电路的三种状态等知识后,进一步学习电路的连接方式。通过本节学习,学生知道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有两种:串联和并联。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串、并电路的特点,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电学实验操作的一些基本技能,能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电路。本节是整个电学的基础,对学生后面学习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等知识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常见的电路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3)初步培养学生的电学实验操作技能。
(4)初步了解开关在电路中不同位置时的控制作用。
()初步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和各用电器工作时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路的区别,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让学生经历从简单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并能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过程,体会到分析、归纳、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2)通过例举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3)使学生得到安全用电的初步教育。
三、学习者特正分析
电学中的问题学生不能亲身感受,因此学生往往会凭借看到的直观表象来对研究对掌握象下结论,继而导致错误的结论。本节内容是今后电学学习的一个基础,也是研究和解决电学问题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必须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来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内容而不是停留在概念的强行记忆阶段。所以,我认为要抓住学生看到表面现象就对事物本质下结论的思维惯性,从观察到的现象入手,引发思维冲突进而引起学生的困惑,从而激发学生探究事物本质的热情,让学生在经历困惑、实践、解惑的过程中,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并初步培养学生懂得探究事物本质的一般步骤和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实验仪器:小灯泡2只、开关、电源(干电池)、导线、实物展示台、多媒体投影仪等等。
五、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
学
目
标
引
入新
.复习常见电路元符号的画法。
2.出示一长串小彩灯,并接通电源使它发光。
3.多媒体放映家庭照明电路中用电器工作情况。
4.引入新。
.练习电路元符号的画法。
2.观察小彩灯的发光情况。
3.思考小彩灯及家用电路元的连接。
4.讨论提问。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电路元符号的画法。
2.通过观察小彩灯的发光现象及家庭电路中用电器的工作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
连接电路
.强调电学安全操作要领,防止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
2.介绍常见实验器材。
3.问题:你能否选用一些器材使一盏灯亮?
4.学生上台连接电路,使灯泡发光。要求全体学生画出电路图。
.提问:如果给你两盏灯和一个电源,你能同时使两灯都发光吗?有几种接法?
6.利用多媒体进行分析、归纳。
.牢记电学安全操作要领。
2.认识各种器材。
3.学生上台连接电路,使灯泡发光。
4.画电路图。
.学生动手、动脑,相互讨论,然后画出电路图,再连接实物图。
6.设计由3盏灯组成的电路图。
.树立安全用电意识。
2.能认识常见的元。
3.培养学生初步的电学实验的操作技能。
4.初步练习根据实物图画简单的电路图。
.初步练习简单的电路设计实验方案,培养相互协作的情感态度,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6.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探
究
串
并联
电
路
的 特
点
.在学会连接串、并联电路后,引导学生对照实际电路,观察比较在不同电路中,各元的连接方式、电流路径、开关在不同位置的控制作用有何不同。
2.师生共同对各组汇报的问题进行初步的评价和筛选,确定部分合理的问题进行探究。
3.要求各组学生将设计好的实验方案画好电路图。
4.学生连接电路,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学生注意观察开关在不同位置的控制作用。
.教师准备视频展示台。
6.师生共同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板书结论。
.学生小组讨论、相互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2.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学生自行确定探究的方向。
3.学生分组讨论后画出电路图。
4.按照电路图沿着一定的顺序连接好电路,并进行实验。
.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同时也分享其他同学的成果,弥补自己的不足。
6.学生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实验验证。
.培养学生善于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胆量。
2.学习制定简单的实验方案,体验对所探究问题的合理性进行筛选的过程。并培养学生在相互交流过程中,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3.巩固电路图的画法。
4.再次练习实际电路的接法,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独立尝试,体验成功的乐趣,并使他们的综合技能得到提高。
6.让学生经历从简单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并能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过程,使他们体会到分析、归纳、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堂
巩
固
.多媒体播放:夜晚的路灯,满天星彩灯串,高大建筑物上的装饰彩灯。
2.多媒体投影电路图:ABD这四个电路哪个是串联电路,哪是并联电路?为什么?
3.问题:比较串、并联电路有哪些不同?
.相互讨论交流,阐述自己的观点,对不同的看法可进行辩论。
2.学生独立分析并回答。
3.个别回答,相互补充。
通过观察五彩缤纷的灯的世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能产生美的感觉,从而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2.再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讨论,加强对所学知识巩固。
小结和练习
.让学生谈谈对本节的收获。
2.思考题
.学生自我总结。
2.完成思考题。
六、教学评价
1.本节是一节学生实验,教师要充分的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放手去做实验,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双向互动为原则,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激发学生探索热情。
【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5.5 机械能及其转化】推荐阅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09-19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6章第1节 质量 教案08-07
初中物理教案九年级重力教学设计09-05
2017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doc02-10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能源10-30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能教学设计06-19
九年级物理 15.2《机械效率》教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11-10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功率复习导学案07-14
九年级苏科版物理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