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面积计算教案

2024-10-10

长方形面积计算教案(精选15篇)

1.长方形面积计算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3—124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八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师准备卷尺,生准备一张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面积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2、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面积单位,并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

二、新课。

1、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让生拿出准备好的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一下它的面积。生摆完后问:一共摆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沿长边摆几个正方形?沿短边摆几个正方形?

根据生的回答,是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画长方形时用1分米表示1厘米):

师问: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几厘米?沿长边一排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是几平方厘米?每排正方形的个数与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几厘米?沿宽边摆里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排数与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一共摆了多少个正方形?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答,师小结并板书: 5×3=1

5长×宽=面积

2、练习。“做一做”的题目,让生先量出它的长和宽,再计算它的面积。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八的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多少厘米,再计算。

2、做练习二十八的第2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做练习二十八的第3题。

先让一生与老师共同测量出黑板的长和宽,再让生计算。

四、作业

练习二十八的第4、5题。

2.长方形面积计算教案 篇二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意义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操作、推理、概括的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意义.教具: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表格、幻灯片.

一、复习引入

1. 游戏激趣

师:大家喜欢玩电脑游戏吗?生:喜欢.师:你们看, 今天梁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游戏? (出示幻灯片) 生:俄罗斯方块.师:这是梁老师用我们上节课所学的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俄罗斯方块.仔细观察这些图形, 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每个俄罗斯方块的面积都是4平方厘米.师: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熟悉的游戏导入, 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跃学生的思维)

2. 巩固旧知

生:因为, 每个图形都是由4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

师:你们真棒!它们都是由4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 所以面积都是4平方厘米.

师: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吧, 你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吗? (幻灯片) 生:4平方厘米.

师:这个呢?这个呢?生:8平方厘米.12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 既是对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的一个巩固与复习, 也是对新知识的衔接, 且自然流畅, 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3. 小结

师:同学们, 我们要想知道一个图形的面积, 就要知道这个图形中有几个这样的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对所学知识做进行总结, 以便学生正确的认识, 和培养孩子们善于总结的好习惯)

二、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中构建新知

1. 猜测

师:那么, 同学们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有多大吗? (幻灯片)

师:有什么好办法能够得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生:用边长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生:测量.生:画方格.

师:好, 那么用你们自己的方法进行测量吧.这个长方形早就藏在你的书桌里了.

(设计意图:爱想办法是孩子们的天性,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产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2. 亲身经历探求新知

生:操作.师:现在来汇报一下, 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 谁来说说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生: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师:为什么?

生:每行摆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有这样的3行, 就是15平方厘米. (板书)

生:每列摆3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有这样的5列, 也是15平方厘米

生:这个长方形是由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

师: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 我们知道了这个图形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指) 板书.仔细观察, 刚才摆的过程, 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生:长.生:宽.师:这个长方形的长、宽是多少?

生:5厘米、3厘米.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沿着它的长边能摆5个小正方形, 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5个1厘米, 就是5厘米.

生:沿着他的宽边能摆3个小正方形, 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3个1厘米就是3厘米.

师: (手势) , 我们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系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师:那么其他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长乘以宽来计算呢?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究, 自己得出结论, 这是我们现代教学的理念, 使孩子们亲自去参与一个知识形成的过程, 增强孩子们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和积极性.同时, 在这一学习活动中, 每名学生都参与探究过程, 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

3. 发现

师:我们来验证一下, (幻灯片) .任取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拼成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且作记录, 填表.生:活动.汇报, 实物投影展示

(设计意图:在动手拼、摆合作解决问题的基础上, 让学生自己感悟出了知识, 经历了发现问题的过程, 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 验证

师:同学们, 你们的这个发现真了不起, 比摆正方形的方法简便多了, 你们可真厉害.所以, 要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生:长和宽.师:知道了长和宽也就求出了长方形的面积.师:一起说,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板书)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 快速抢答. (出示幻灯片) 生:回答.师 (第三个图形) :这个图形你会算吗?生:6×6.师:为什么?

(设计意图: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 自己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迁移过来的, 这样就培养了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生:因为正方形的边长就等于是长方形的长和宽.师:那么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以边长

生:齐说.师:揭题.

5. 巩固新知, 实践练习

师:请同学们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助小明解决两个问题

三、在解决问题中巩固新知

1. 对比练习. (重难点订正) 2.判断题. (灵活运用) 3.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设计意图:练习注意层次性, 既巩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方法, 发展了面积的空间观念, 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四、小结

3.长方形面积计算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教材66页例4

教学目标:1、推倒和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2、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经历推导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抽象过程中,感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现实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应用意识,增强自信心。

重点难点:推导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会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教法与学法:讲解演示,自主探究和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相关知识,谁来说说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谁能说说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是怎么具体规定的?

师: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的很扎实。

师:如果我们要测量篮球场的面积该怎样测量?

生:可以用一平方米的正方形拼摆来测出它的面积。

师:那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去求它的面积呢?今天我们就探索一种新的求面积的计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师:为了研究方便,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长是5厘米、寬是3厘米的长方形,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求出它的面积吗?

【出示课件】下面就请你们同桌合作摆一摆拼一拼求出它的面积吧!学生同桌活动

师:谁到前面展示一下你是怎样摆的。

生1:我在长边显摆了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了行,共用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5平方米。

师:还有谁跟他的白发一样的吗?你再说说.

师:谁还有不同的摆法吗?

生2:我在长边上摆了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在宽边上摆了3行,它的面积是5×3等于15平方厘米。

师:还有跟他的摆法一样的吗?你再说说。

师:你的方法很简便,看来你们很善于动脑思考。

师:让我们在回顾一下拼摆的过程。【课件演示】

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怎么求的呢?

生:回答……

师: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长×宽来求呢?让我们通过实践去验证一下吧!请看学习指南

出示学习指南:

1、小组合作:任取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摆成不同的长方形,边操作边填表。完成教材66页的表格。

2、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小组交流并汇报

师:哪个小组到前面展示你们所拼摆的图形,并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组1:

(1)我们小组摆的长方形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共摆了8个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所以我发现长和宽的乘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2)我摆的长方形长是5厘米、宽是2厘米,共摆了10个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0平方厘米所以我发现长和宽的乘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3)我摆的长方形长是3厘米、宽是1厘米,共摆了3个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3平方厘米所以我发现长和宽的乘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4)我摆的长方形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共摆了12个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所以我发现长和宽的乘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5)我摆的长方形长是5厘米、宽是1厘米,共摆了5个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5平方厘米所以我发现长和宽的乘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师:哪个小组还想汇报:小组2汇报

师:还有那个小组还想汇报:小组3

师:你们都很善于思考、动脑。能百出不同的长方形,并能很快求出它的面积,其他小组你们的发现跟他们相同吗?

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个小组拼摆后所填的表格。通过实践验证你们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到底有什么关系呢?生:长和宽的乘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师:因此我们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出示课件】开火车轮读。

师:要想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长和宽)

师:我们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在计算时就直接用它求出长方形的面积。但长和宽必须统一单位,再计算,长和宽使用长度单位得出的面积要用面积单位 .

师:我们学会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那就动手量一量66页(3)独立完成在书上。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师:同学们,请看第二个图形,它是什么图形?为什么也同样可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求面积呢?

生:因为正方形是长宽相等的特殊的正方形所以可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求面积。

师:在这里畅和宽在正方形里的名称是什么?(生:边长)

师:于是我们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开火车轮读)

师:让我们用肯定的语气大声读2遍吧!在用自信的语气再读一遍吧!

师:要想求正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生:边长

师:我们指导了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齐读课题)

师:老师想验证一下你们是否能灵活运用所学的公式求面积呢?能接受考验吗?

三、课堂练习

1、图形求面积。课件出示三个长方形。

2、完成教材67页做一做。

一张长方形的a4纸,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如果冲这张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3、独立完成68页第2题。

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思维拓展

一张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1个边长为10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剩下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师: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4.长方形面积计算教案 篇四

二连市第一小学柴永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P45~46的内容。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真正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2、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学生能正确的应用面积单位估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比较,探究得出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每桌12 cm2的长方形相片一张,1cm2的小正方形若干个、直尺。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导入:欣赏同学们呼啦圈比赛的照片,放大照片观察有什么变化?得出长、宽变大了,面积也变大了……

2、揭示新课,并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二、探索和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一)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

1、估计“照片”的面积。

出示杨文呼啦圈比赛的照片。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估一估有多少平方1cm2?

师:同学们估计了很多答案,到底这张照片的实际面积是多少,你们有办法测量吗?请你试着测量出它的实际面积,可以利用老师给你带来的工具。

2、摆一摆,得出照片的面积。学生动手操作,用1 cm2的小正方形测量出照片的实际面积(教师巡视指导)。

3、量一量,初步形成公式。

师:你实际测量出来这张照片的面积是多少?(12 cm2)

师:我们知道照片的面积是12 cm2。请同们用尺量出照片的长和宽,观察比较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看来用长乘宽计算这张照片的面积就可以了,这种方法对于其他的长方形是否也适用呢?我们可以怎么办呢?(用事实去验证)

4、验证猜想,形成公式

同桌合作,任选几个1cm2的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分别测量出它们的长和宽,并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填入表格,再比较总结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适用任何长方形。

(二)推导正方形面积公式

课件演示,一个长方形6cm2,宽是3cm2,求面积,然后它的宽不变,长依次减少1cm2,最后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三)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记一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练习与应用。

1、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长方形和正方形各2个)

2、小红的床长18分米,宽10分米,要铺上与床同样大小的席子,这块席子的面积是多少分米2?

3、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6米,宽30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四、全课总结,并指导看书。

这一节课孩子们都表现得非常好,通过探索和研究已经得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学会了应用。那么你认为本节课哪些内容需要提醒同学们的?

[教学反思]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是在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和会用面积单位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重视直观教学,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和合作交流,加上生动有趣的课件,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1、新课的引入趣味性强。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是《新课标 》的准则。新课从学生呼啦圈比赛的照片引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迫切心情,教师板书课题,进入新知的探究,自然顺畅的过程中显出了教者的匠心独具。

2、重视知识的探索和方法的指导

在长方形面积和正方形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精心设计三步曲:

⑴学生先动手操作,先摆小正方形,再用尺子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观察发现,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⑵验证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否适用于任何长方形。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借助学具的操作和表格统计,摆不同的长方形,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适用任何长方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品质,充分体现了“知识固然重要,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

⑶在巩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的基础上得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课件分别演示长是6cm,宽是3cm,面积是多少?然后宽不变,长依次减少1 cm,面积是多少?从而揭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这样教学既让学生巩固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又让学生感知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当长和宽相等时,就变成了正方形,面积是边长乘边长。

3、重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如床上席子的面积,草地的面积能及长和宽单位不同时,如何求它的面积,最后总结出解是方法。这是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学生运用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和成功的喜悦。

4、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5.长方形面积计算教案 篇五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中的教学重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知道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教材在讨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注意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量一量,摆一摆,初步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与长和宽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进一步推广到任意长方形的面积都可用“长×宽=面积”的方法计算。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究并掌握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2、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教学思路:

本节内容重在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算理,通过实际操作从思想上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

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

xiaoxue.xuekeedu.com 的面积。教学难点:

学生学会自行探索,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

PPT课件,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和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若干个。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1、上节课同学们学习了关于面积的知识,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2、出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

提问: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比较大,大多少?你们会比较吗?

3、揭示课题: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问题: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又怎样计算?)

二、探究建模

(一)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出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那它的具体面积是多少呢?我们动手算一算,行吗?

2、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测量出这个长方形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呢?

xiaoxue.xuekeedu.com

学生:活动、交流

3、这个长方形的实际面积是多少?你们是怎样得出来的?请每一组的代表说说一说你们的想法。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吗? 那其他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呢?想不想验证一下?

4、动手操作,组织学生推导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要求:任取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边操作,边完成填表。(想一想:自己摆出来的每一个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分别是多少?边摆边记录)(1)学生分组实验。长/厘米

宽/厘米

面积/平方厘米

(2)讨论:从表中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和长与宽有什么关系? 谁能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出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

(二)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尝试“做一做”(教材P78)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小结: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它就是正方形,所以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板书)

三、练习巩固

xiaoxue.xuekeedu.com

1、开始上课时同学们不会比较的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现在会比较了吗?该怎么比较呢?

学生实际测量,计算正方形的面积。交流。

2、课件出示练习十九的第二题(口答)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3、我是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1)教室的门长2米,宽1米,面积是2米。()(2)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都相等。()(3)边长×边长可以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

四、回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要想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计算长方形面积应该注意什么问题?(长和宽的单位名称要先统一)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每行的个数×行数 长方形的面积=

×

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

6.长方形面积教案 篇六

长方形的面积

解放村小学 三一班 邱素婷

教材分析

指导思想本节课的教学本着以学生自主发展为宗旨, 以合作探究为主线,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音像效果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最大限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并充分给予学生思维时间和创新空间, 展开 “操作—发现—验证—总结”的探究学习活动, 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操作、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经历长方形 面积公式的形成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通过 “操作——发现——验证——总结” 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自 主的学习能力。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 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 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乘积。教学方法

实践操作、讨论交流、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课件、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若干、长方形卡片、直尺 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有一天,乌龟又遇到了兔子,并向兔子提出挑战,这次进行粉刷墙面的比赛,看谁能赢。

1.课件出示:兔子粉刷一个长方形的墙面,乌龟粉刷一个正方形的墙面,它们同时开始,同时完工。

2.学生会出现争议,教师引导:怎样才能比较出谁赢了?(要想比较出谁赢了,就要知道它们粉刷墙面的面积到底哪个大些)3.揭示课题。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物体的面积用单位面积去量既不方便,又不符合实际,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计算面积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一)提供材料,启发研究 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是多少?(1)估一估。考考你的眼力,估一估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2)怎样才能准确知道卡片的面积到底有多大?(3)就用你们刚才想到的方法看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积?(二)展示、交流方法 1.交流。

(1)它的面积是多少?(2)谁估计得比较接近?(3)你用的什么测量方法? 2.展示交流“全铺”情况。

(1)沿长摆了几个?有这样的几行?一共是几个几?(2)算式怎么表示?(板书:4×3=12)这里的 4 表示什么? 3 呢? 一共有多少个面积单位?(3)用 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全部铺满,这是一种方法,谁和他的方法一样? 3.展示交流“半铺”情况:沿长一行,沿宽一列。

(1)探究方法:这是沿长摆几个,沿宽摆几个? 铺满是多少个面积单位吗?(3)课件演示:沿长()沿宽()一共是多少个„„

(4)这种方法不用全摆满,通过想就知道全部铺满以后有多少面积单位了。

4.运用半铺方法测量长方形面积。

(1)用这个方法,比比谁能很快地求出这个长方形卡片的面积。(2)面积是多少?(课件展示:沿长一行沿宽一列一共是多少个? 5.探究更简便的方法——间接测量方法。

(1)“半铺”的方法比较简单,但它是不是适用于任何一个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呢?(2)那我们今后就揣着平方厘米、平方分米,扛着平方米的面积单位到处去测量面积吧。比如足球场场地面积„„,想说些什么?(3)讨论:我们不妨把这张卡片就当作一个长方形,大家开动脑筋,小组 研究能不能找到简便的方法?(4)探究交流:为什么长 20 厘米就能摆 20 个 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呢?(5)为什么宽是 4 厘米,就能摆这样地行呢?怎么列式?(6)量出长和宽还真的能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呢!6.利用多张卡片深化理解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1)计算长方形卡片面积。它的面积是多少啊?怎么想的?(课件)看到长 9 厘米,就说明能 摆„„,宽 6 厘米,说明„„,一共多少个面积单位?怎 样列式?(2)计算长方形卡片面积。比比谁能很快地算出这张卡片的面积,面积是多少?怎么列式?(板 书算式。)大家共同研究,有了这么了不起的发现!(三)归纳公式

(1)研究到现在,你知道量出长和宽后怎样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吗?(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

(3)(指算式)看到长几厘 米,就知道能摆几个面积单位,宽几厘米,就知道能摆这样的几行。

所以长的厘米数乘宽的厘米数等于所含的平方厘米数。

三、在解决 实际问题中验证公式 1.这种发现对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适用吗? 2.交流反馈:选取教室里表面是长方形的物体,先估计它的面积,再量出它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看看估的和算的是不是较接近。

3.练习: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布置作业 课本

五、课堂小结。

1、生谈收获

2、师强调

7.长方形面积计算教案 篇七

1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的兴趣

教学中,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创设一定的情境, 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例如, 我在引入长方形面积公式时, 创设情境导入式:“这么美丽的地方是哪里?”“对, 我们的校园, 你看到了哪些熟悉的图形?”接着出示篮球场情境, 问:如果要测量这个篮球场的面积, 如果给你足够多的1m2的正方形让你去测量, 现实吗?在实际生活中, 有些物体表面的面积用面积单位去量, 既不方便, 也不实际。所以我们要找到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教师恰当地创设情境, 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 促进了学生思考, 有效激发了学生探求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欲望, 从而顺其自然的导入新课。同时, 也体现出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之中, 拉近本课的所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之间的距离, 从而在矛盾冲突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

2 自主探索, 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

2.1 仔细观察, 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

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 学习过程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材或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 而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积极参与的、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节课围绕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学生经历“观察, 产生猜想––实验验证, 归纳方法––推广应用”的研究过程。即教师先教学例1, 让学生拼长方形, 并填表。先引导学生任意取出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出不同的长方形。如表格:

当学生操作后,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 讨论并回答: (1) 小正方形的个数与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 每排摆几个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 (3) 一共摆几排与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 (4) 长方形的长、宽与小正方形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当学生讨论得出, 长方形面积可能与长方形的长、宽有关系时, 又激发起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 进行下一步自主学习“实验验证”。

2.2 动手操作, 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

德国教育家赫乐巴特指出:“学生津津有味地学习东西, 就能很快地学会和巩固地掌握。”教师必须要想办法让学生“津津有味地学习”——动手操作, 让学生勇于探索发现, 培养其兴趣。例如, 教学《长方形的面积》, 当教师引导学生猜想出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关系时, 就借此机会让学生大胆去动手操作, 进行实验验证。先让学生用直尺去量一量给出长方形的长和宽, 再猜测用1cm2的正方形纸片去覆盖每个长方形会出现什么结果。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从另一个角度探索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的关系, 同时让学生把相关数据填写在表格内。如表:

2.3 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口若悬河地“讲”, 学生静静地“听”, 也激发不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更谈不上探究新知, 因此, 要改变这种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学生在一系列的观察操作等活动之后, 形成自己的思想, 并通过自我表述, 表现出自己思维的过程。例如, 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 当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操作验证后, 学生在此时就很容易根据自己经历探索的过程归纳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先让学生思考, 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与长、宽是怎样的关系?你是怎么探索出来的?举例说明一下。然后, 小组进行交流, 最后全班交流, 归纳总结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实践中, 教师运用这种引发互动的有效办法——合作交流讨论, 在自主探索中认识数学, 解决问题, 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直至感到豁然开朗, 这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新境界, 是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和提升的过程。

3 亲身体验, 让学生享受探索发现后的成功喜悦。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生成过程的体验。”这说明, 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因此, 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 当学生已归纳出面积公式后, 我们就应该树立“体验”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在一个自主开放的环境中体验乐趣, 体验“生活”、体验自主、体验过程、体验成功。首先, 让学生运用自己探索归纳的长方形面积公式解决引入新课的问题——“刚才大家一致认为直接用面积单位去测量篮球场的面积, 既不方便, 也不实际。如果要计算篮球场的面积, 你认为应该提供什么条件?”当教师出示条件后学生独立完成再订正, 此时此刻, 学生能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感。随后, 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测量出身边的长方形的长和宽, 并独立算出面积填在相应的表格里。这不仅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这一数学思想, 同时还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体会到了数学就在身边, 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从而更有力地增强了学生探索发现能力的培养。

8.长方形面积计算教案 篇八

1.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勇于质疑,探索和实践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三、教学难点:经历探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四、教法与学法:

“三疑”问题导学模式:质疑,探疑,解疑。

即:由问题导向课堂,由问题驱动课堂,课堂以学生为本,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奠定基础:

1.说面积:

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面积,谁来说一说什么是面积?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2.说面积单位: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又有哪些呢?(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你能用手势比一比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各有多大吗?(能)能的孩子请起立。

(二)创设情境,引导质疑:

师:孩子们,请你们拿出一号信封(装有绿色,蓝色,橙色三张长方形卡纸),选出绿色的卡纸向老师示意。你能快速的估计出它的面积有多大吗?老师给你5秒时间请你快速的估计并将结果写在卡片上(PPT时钟)。

师:谁来分享下你的结果?

生:20平方厘米,24平方厘米,18平方厘米,22平方厘米……(师板书学生分享的估测结果)。

师:孩子们,同样一张卡片,但我们估计的结果却有大有小,看到这些大大小小的结果,你有什么疑问吗?请大胆的说出来(引导孩子提出问题,质疑)

生:谁估计的更准确?这个长方形卡纸的面积到底是多少?等。(师梳理孩子的提问并板书问题)师: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索长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三)探疑: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较准确地找出长方形的面积吗?

生:摆小正方形,画格子,长乘宽等(若出现“长乘宽”板书,延后处理)

1.自主探疑:

师:心动不如行动,不过,在行动之前得先听好老师的要求,请看大屏幕,为了帮助你们更好的探究长方形面积,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二号信封,里面装有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可以根据你的需要选用,请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试着找出手中三张长方形卡纸的面积,并完成表格。(注意表格中卡纸的顺序)

准备好的孩子请坐直。好,开始:

(在学生摆一摆填表时,师在黑板上贴出“一排有几个”,“有几排”,“面积”的卡片,在学生回答时板书在相应位置)

师:怎么样,找到它们的面积了吗?

师:你的方法是什么?(生:摆……)具体怎么摆的,能详细地给同学们演示一下吗?(请孩子在投影机上展示:一排有6个小正方形,摆了4排,一共摆了24个,面积为24平方厘米,等)

师:都是这样摆的吗?有没有同学摆的方法不一样呢?请你来试一试。

投影展示孩子不同的摆法(摆满和只摆一排,一列)师将结果板书在相应位置。

师:看看绿色卡片,你估计的结果和我们找到的面积接近吗?(问问接近的同学:你们是随便估计的吗?看来咱们估计也是按照一定的方法,而不是凭空猜想的)

2.小组合作探疑:

师:孩子们,咱们不能总是原地踏步,老师对你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我们不摆了,也不画了,你能想出更聪明的办法不摆了也能知道这个长方形卡片一排能摆几个这样的小正方形吗?能摆几排?

师:(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组讨论,注意:仔细倾听别人的想法,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生活动

汇报交流结果(生:可以量一量,用直尺量出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就可以知道一排能摆6个小正方形;量出宽是几厘米就可以知道能摆几排……)给机会让孩子多说,在交流中不断产生思维的碰撞。

师:噢,原来我们只要测量出长就可以知道它一排能摆几个这样的小正方形,测量出宽就知道能摆几排。

师:那还等什么呢,测量出了卡纸的长和宽了吗?(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师在黑板上反过来改写表格(变“4个”为“4厘米”,变“3个”为“3厘米”……从下往上依次改写。)师:(手势一指)我们测量的4厘米,5厘米,6厘米都是长方形的(长),3厘米,2厘米,4厘米都是长方形的(宽)(露出“长”,“宽”)。

3.同桌2人互探: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表格,再想想咱们刚刚动手操作和交流的过程,你发现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吗?

生活动:(先自己思考,再和同桌分享讨论)

汇报交流结果: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汇报时给机会让孩子多说,在交流中产生碰撞)师板书公式。

(四)解疑:

1.(PPT出示生活中长方形游泳池的图片)师:如果要测量这个泳池表面的面积,你想怎么办?(引发思考讨论)生:摆,量长和宽等

(让学生感受公式的必要性以及会利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师:出示长和宽的测量结果,请同学们利用公式计算。

2.题单:量一量,算一算(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五)新疑:(引出正方形)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的很棒,通过独立探索和小组合作活动解决了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老师特意带来了狐狸和黑熊的故事奖励给大家。

(通过故事,引出正方形的面积)

师:同学们,长方形的面积通过我们的探索已经解决了,那正方形的面积又该怎么计算呢?请课后思考。

课后反思:

1.如何设计质疑,探疑,解疑:

根据本校学情分析,我们把《摆一摆》划分为2课时,本课为第1课时。通过探索,讨论,交流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三疑导学”课堂,是由问题导向课堂,由问题驱动课堂,因此,在导入部分,通过在5秒内估计绿色长方形面积是多少,板书孩子们得到的各种结果,引导孩子提问,质疑:为什么估计的结果不同?纸片的面积到底是多少?从而引入课题,本课正是由这些问题推动课堂。

(2)在探索长方形的面积时: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探索的方式,让孩子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活动。在生生互动中,既要听取别人的意见,又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活动中既产生质疑,也有探疑,解疑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给了孩子足够的时间:一是相信孩子能自主解决,二是让孩子有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

(3)最后,在发现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出现了游泳池的图片,引导学生解疑,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是本课知识的迁移。

2.设计与现实的差距:

(1)本课的设计是考虑培养学生质疑,探疑,解疑的意识和能力,在实施过程中也基本是这样做的,但在提炼(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上还有所欠缺。本来是想通过本课培养孩子这种科学精神,但点题不够(最后可提示学生用这种探索的方法去发现正方形的面积)我们认为:课堂上我们带给学生的质疑精神,思想和方法,科学的探索精神应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

9.《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说课稿 篇九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中的教学重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知道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教材在讨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注意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亲身经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

本节课,主要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在备这节课时,结合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以及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知识经验。

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总结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二、试教体会

本节课的教学我力求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复习导入 ,夯实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生理解起来,并且能够很好的建立起面积空间观念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记得我在试教的过程中,将新课的导入部分也做了精心的设计。以我校运动会为切入点,出示三张运动会上同学比赛的长方形照片,通过比较三张照片面积的大小引入本节课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但是在试教的过程中,我感到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点,对于本节课教学实在太重要了。在新课教学中,我们感到班级中,中下等学生对于面积、周长;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出现知识上的混淆,直接影响学生对本节课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遗忘规律的特点,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我狠心将创设的情境删掉,换上了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复习旧知最为导入新课的基本环节,这种设计可能在现在新课标倡导的课堂教学中很少再看到复习旧知的环节了,但是我觉得教学始终是要为学生服务的,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

虽然这样的设计让听课者少了眼前一亮的感觉,但是对学生学习新知意义还是深远的,扫清了知识障碍,为顺利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第二,引导学生参与面积公式的探究过程。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建构主义认为,所谓学习的过程不是一个由教师向学生单向输出、传递知识的过程,更不是一个学生机械、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这些知识的意义和自我发展的过程。

很显然,这个知识构建的过程是不可能由别人来完成的,它必须借助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知识经验之间发生交互作用来完成。长方形面积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公式、会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研究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自己探索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感悟到长宽的算理,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的操作实验,根据教学内容的这些特点,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猜想和探究活动。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我分为三个层次:

1、猜想;让学生感受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关系

2、验证:

(1)明确目的:我们验证什么?

(2)明确方法:怎么验证?

(3)明确要求:合理分工。

(4)实践活动:合作探索。

通过同桌合作,用多种方法验证上面的猜想。进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公式是刻板的,而公式的再创造过程却是鲜活的、生动而有趣的。在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动中,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体现了《标准》中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第三,搞好课堂训练,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组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素质教育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性环节。所谓有效是指通过老师在一节课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是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10.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目标: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类推联想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教学难点:

在操作、探究活动中自己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教学准备:

尺、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教与学互动: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多媒体演示两个大小相当的书房。(其地面铺有规格相等的地板砖)师:同学们,你们看小明和小红的书房漂亮吗? 生:漂亮。

师:他们的书房地面是什么形? 生:都是长方形。

师:你们觉得谁的书房更大些?如何判断的? 生1:小明的书房大些。可以数地板砖的块数。

生2:我觉得小明的书房大些。因为他书房的宽和小红书房的宽差不多,但小明书房的长度要比小红的长得多。…… 师:同学们的回答真不错。有的是用数数的方法,有的是用估一估的方法,那到底谁的大呢?怎样算出来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动手合作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1. 分小组开展实验。探究例2(1)2. 交流、展示探究成果。

第(1)小组:用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成1行,得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15平方厘米。第(2)小组:每行摆5个,(即这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可以摆3行(这个长方形的宽是3厘米)。这个长方形面积就是15平方厘米(5×3)

3. 师:同学们的思路清晰,表达清楚。特别是第(2)组的同学,不难看出他们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他们的发现真不错。

(二)推测、再次验证。

1. 刚才同学们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长乘宽来计算。那其他长方形面积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计算呢? 2. 生操作、验证完成例2(2)3. 汇报、交流。4. 总结、验证: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类推——验证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1. 大胆推测: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怎样求?与它的边长有关系吗?

生:我认为正方形的面积与它的边长有着密切关系,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那正方形的面积就应该是边长乘边长。

师:同学们对他的推测有异议吗? 生:没有。

师:那我们就一起想办法来验证吧。2. 操作、验证。3. 师生交流。4. 直观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三.师小结(略)四.反馈练习:

1. 课件回放: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现在可以判断小明和小红谁的书房面积大些了吗? 2. 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一定要知道它的长和宽吗? 求正方形的面积一定要知道它的边长吗?

11.长方形面积计算教案 篇十一

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85页第6题:在一个长方形的花坛四周,铺上宽1米的小路。(1)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并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我并不急于讲解解题思路,而是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在4人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解题方法,再请学生在全班汇报。

生1:我是用“长×宽”求出长方形花坛的面积,列式:20×15=300(平方米)。求小路的面积用花坛和小路组成的大长方形的面积———花坛的面积。

列式:(20+1+1)×(15+1+1)-300=74(平方米)

生1的回答刚落,有不少来不及等老师的评价,纷纷举手说还有不同的方法求小路的面积。我采用延缓评价,请其他学生上台板演解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生2:我把小路分解成4个小长方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画图)。先求出4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再把它们加起来。

列式:20×1×2+(15+1+1)×1×2=74(平方米)

大家对生2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

生3:我的方法与他们不同,我是把小路这样分的:把小路分成4个长方形和4个小正方形(如图)。

因为它们的宽一样,所以列式:(20+15)×2×1+1×1×4=74(平方米)

生4:我也是把小路分成4个小长方形,但我是这样分的:

列式:(20+1)×1×2+(15+1)×1×2=74(平方米)

生5:还可以把小路这样分:

因为它们的宽都是1厘米,可以这样列式:(20+1+1+15)×2×1=74(平方米)

……

1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说课稿 篇十二

1、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初步练习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教材首先安排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式。先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长方形并填写表格,又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两个长方形的面积,交流量的方法。再通过“试一试”运用测量面积时的经验思考出一个给出长和宽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最后讨论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并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材接着安排学生依据正方形的特征,运用知识迁移直接探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练习中先安排看图计算,再安排运用面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练习中重视了面积的估计和测量。

2、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关键:

教学重点:掌握公式,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教学关键:借助学具操作,找出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而不是由老师灌输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呆板的机械的学习只能让学生觉得无趣没有生气,所以这节课里我主要是让学生去体验,去感知、去总结,一切都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不断探究的过程就是儿童不断学习自我完善的过程。

1、观察比较,进行猜测

在课的一开始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教等宽不等长和等长不等宽的两组长方形的面积大小,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进行猜测长方形的面积会和它的什么有关,从而引出新课。

2、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通过动手实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学生获得战胜困难、探索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联糸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实际应用,提高估计意识

在练习中设计一些实际应用和估计的题目,使学生学以至用,提高估算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对于以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复习,并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让学生来猜猜这两张纸面积可能是多少平方厘米?并用摆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的方法来验证。

在学生摆方块的基础上继续提出问题,如果要求一块很大的长方形土地面积或一个长方形游泳池的面积,用数方格的方法就不方便了,甚至是行不通的。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让学生根据刚才的一次操作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

二、小组合作,探索长方形面积公式。

1.这里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灵活多变性,形象直观性,让四人小组合作实验操作。要求: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并把结果记录下来,观察表中的数据找一找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2.唐老鸭的两个画框中要配面积是多少的照片比较合适?

这一次我先让学生利用刚才寻找到的规律,先在作业纸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算算有多少平方厘米?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长方形的面积再次验证刚才的结论。学生就会想到“沿着长方形的长摆一排面积单位,然后再沿宽摆,就可以知道能摆几排了”这样的方法。经过两次这样的操作以后,教师再进一步地提出:“不用面积单位去摆,能不能用测量和计算的方法求出长方形的面积”的问题,这样很容易地就能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最后再总结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感受自己发现的长方形面积=长×宽这个规律的正确性和简便性,进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最后小结,那么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

三、观察讨论,探究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

1.在运动变化中,推导出正方形面积公式

在推导正方形面积公式时,先计算长方形面积,再演示宽不变,逐次缩短,最后变长为宽同样长。问:长和宽怎样?它是什么图形?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特点?怎样求正方形的面积?然后小组讨论正方形的面积怎样求?

四、巩固练习。

1.小练习。说说什么形状?用什么公式?怎样计算的。书P84第1,2题。

2.比赛,这9格小格每个都有一道题,做对一题可以看到图片的一个角。看看谁先把题目都做对,看到最后的图片。

3.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请各小组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长方形量一量它的长和宽,算一算它的面积是多少?

13.长方形面积计算教案 篇十三

龙南县南亨中心小学

肖炳炎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教科书77-79页,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完成78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九中的1-4题。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 猜想 验证 概括 应用”的教学让学生真正弄清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应用。教具、学具准备:

1、长方形、正方形图片,方格纸、钉子板。2、1平方厘米的学具卡片。

3、“面积计”(画有1平方厘米方格的透明塑料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师:什么叫面积?

生: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师: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区别?

生:1厘米是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是物体的面积。师:要求出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有多大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看它包含有多少个面积单位。

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1、实验:

(1)师提出问题: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2)引导学生:可以通过画方格,还可以摆自己做的面积单位。

(3)采用计数或计算的方法得出来。面积都是15个平方厘米,正好是长x宽的积。

2、猜想:

(1)其他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长x宽来计算呢?

(2)师提出第二个问题:采用列表的形式,引导学生任取几个1平方厘米的卡片,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并填表。

3、验证:

(1)让学生分组:

1、3组画方格,2、4组用“面积计”,可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1平方厘米,也可以数出一行有几个,有几行,用乘法算出来。(2)通过交流,形成共识,用乘法计算比一一计算更简便。

(3)从面猜想出: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宽单位数的积。

4、概括:

(1)启发学生在一系列验证的基础上,概括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2)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长和宽的积就是他们的面积。长、宽越大,他们的面积也越大。(3)78页上的“做一做”让学生自己测量长和宽,并把解答过程写出来。(4)右面的长方形实际是长宽相等,是一个正方形,怎样求面积?

学生很容易说出是长x宽。

(5)由此得出:正方形,因为长宽相等,所以正方形面积=边长x边长。

5、应用:

(1)教学例3。

(2)让学生独立完成审题和解答。(3)交流解答过程。

三、巩固练习

1、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计算面积是什么意思?

3、请自己说出一个长方形的长、宽,口算出它的面积。4、78页下面的做一做。

四、课堂做业

练习十九第一题与“做一做”类似。要求学生先估计黑板的面积,然后再派代表测量它的长和宽,各自独立计算面积,与自己的估计结果做比较。第二题: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第三题: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应用。

五、反馈纠正

14.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评课稿 篇十四

本节课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整节课在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中来阐明长方形面积公式与长和宽的关系。课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用15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的纸片来拼各种大小的长方形从而观察、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公式。整堂课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变为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教师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另外,教学设计在遵循教材编写原理的基础上,对教学题材进行了重组,提供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 呈现方式,让学生在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交流。

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语言简洁明了、思路清晰、教学应变能力强,一环紧扣一环事例生活化。课前引入创设情境较好,用生活中的照片要进行塑封来导入新课,非常新颖且联系生活实际。课中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用15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的纸片来拼各种大小的长方形从而观察、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公式。教师在引出正方形面积公式时是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联系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这里是对已学知识的.一个回升,阐明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从而再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本节课教师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联系层次分明、练习形式和内容多样化,面向全体学生,并紧扣重点,充分体现了二期课改精神。

不足之处:

(1)教师让学生自己用15个1厘米的小正方形来拼各种各样的长方形时设计了一个表格,这时教师应该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内长方形的长和宽与面积到底有什么关系(这里可让学生先进行观察然后再组织小组讨论)给学生一个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通过共同参与讨论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里教师给学生的时间太少了)

15.长方形的面积教案 篇十五

执教者: 潭江中心小学

黄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究并掌握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2、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思路:

本节内容重在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算理,通过实际操作从思想上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

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学生学会自行探索,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

PPT课件,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个,长5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和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拆礼物,拿到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和图①、图②。(揭示课题长方形的面积)2.复习面积的相关知识:

(1)什么是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2)有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练习

二、探索新知

(一)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长方形①的面积是多少?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小组讨论,动手操作

(展示学生的方法)提问:你是如何数的?能列式吗?算式中每个数字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再摆上一个长方形①,面积又是多少呢?如何列式?

2.长方形②的面积是多少?你能按上面的方法再试试吗?有什么问题? 小组合作摆一摆

(生:少了2个小正方形)追问:这种情况你能数出长方形②的面积吗?(生:能)再问:在不影响你计算长方形②面积的情况下,还能在去掉哪几个正方形?

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演示

3.继续去掉小正方形,并在边上作标记,全部去掉然后观察,提问:这个时候还能求出正方形②的面积吗?

引导学生思考:只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并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读公式两遍,加深理解)

4、出示图片,及时复习。

(二)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1.出示表格,求长方形的面积 2.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它就是正方形,所以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板书)

三、练习巩固

1.分别求出文具盒、电视机、时钟的面积。2.判断对错。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要想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计算长方形面积应该注意什么问题?(长和宽的单位名称要先统一)

五、作业布置。

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

上一篇:社会信用体系构建核心下一篇:选调生调研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