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困难分析及其教学对策心得体会(精选2篇)
1.高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困难分析及其教学对策心得体会 篇一
1. 高中政治新课标对政治教学的要求
(1) 政治教学要以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为中心。政治新课改致力于推进政治教学的创新, 加强、改进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新课改要求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求知识、寻找规律及发展创新等能力, 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态度、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1]从新课改的要求可以看出, 高中政治教学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其要求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2) 教学要与生活相结合。高中政治教学要建立在实际生活基础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 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迅速融入到政治课堂教学中。政治教学联系生活实际深刻地体现了“政治来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的道理。
(3) 政治教学要彰显时代特征。政治教学理论性极强, 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实际显得极为重要。政治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将我国当前发展与政治理论相结合, 不断调整和补充政治教学内容, 鲜明地体现我国乃至世界的时代特征。
2. 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 政治教学方法不适宜。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直接关系着教学成果。以往, 传统的政治教学模式多侧重教师“教”, 多强调教师课堂教法, 而忽视了学生政治实践能力及修养的提升。当前,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 多数学校对政治教学进行了改革, 实施探究式教学方法, 尽管如此, 还是普遍存在以教材为中心, 重知识, 轻能力的现象。[2]
(2) 教师探究式教学不彻底。新课改提倡探究、自主及合作的学习方法, 提倡转变师生角色,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 但大多数老师受到高考或统考的束缚, 不敢大胆创新尝试。目前, 有一些教师教学方法单调, 缺乏教学探索性, 往往按部就班地进行授课、考试、讲评等课堂行为, 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成为课堂配角。
(3) 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在新课改的要求下, 政治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 实施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然而, 调查研究表明, 目前多数学校仍然沿袭旧方法, 机械地传授知识, 强调死记硬背, 追求的依然是政治理论知识教育。这种现象多是因为当前应试教育一味强调分数造成的, 也与教师教学技能匮乏、教学思维定式有一定的关系, 最终不能全面地推行新课改, 不能彻底地推进探究式教学方法。
(4) 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不足。课程资源指课程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等。课程资源多种多样, 比如我们常见的课程标准、课本、教师、网络、考试大纲、多媒体以及学生等均可称为课程资源。实际教学过程中课程资源丰富多彩, 但多数学校对课程资源重视度及利用度不够, 这主要是因为多数学校在观念、理念上存在片面的认知。
(5) 教学内容陈旧, 缺乏针对性及时代感。当前, 一部分教师把精力放在理论知识上, 忽略将高中政治联系社会实际, 使得政治教学理论被狭隘地记忆, 而非系统全面地理解, 长此以往, 学生感到政治学习枯燥无味, 不会产生较大的学习兴趣, 更不用说将理论联系实际, 运用政治理论知识分析当今国内外政治格局及发展趋势。这种形式的政治理论教学只是让学生对思想政治的术语、概念、基本理论熟记于心, 却不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不能起到培养学生责任感、培养学生积极奉献精神、培养学生主人翁精神等的目的。
3. 解决对策
(1) 改变教师观念, 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要求下, 政治教师要以发展的观点改革课堂, 将政治教学课堂转变为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政治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发扬民主教学精神, 将政治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营造教与学之间和谐、民主和宽松的氛围。
在政治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水平以及学校的教育质量。因此,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 政治教师应转变自己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地位,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 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教学手段, 推动政治教学的高水平及最优化发展。
(2) 转变教师教学方法。新课程倡导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合作探究、独立思考, 同时,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交流机会和发展空间, 使得学生能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 针对人生问题、社会事件以及自然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态度, 同时, 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及创造性思维。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法, 采用互动式、辩论式、讨论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能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3) 切实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新课改要求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关注学生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要求教师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创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坚决杜绝缺乏思维、缺乏思想深度的一问一答, 坚决反对简单的知识训练和机械重复, 坚决反对交流单向化以及矫揉造作等。
(4) 主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丰富多彩, 但需要人为地去认识和运用。一堂高效率的政治教学课堂要求教师能够巧妙地将课程资源融入课堂, 运用于课堂, 实现目标效益最大化, 通过运用课程资源实现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 从而产生课堂共鸣, 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双赢局面。
(5) 理论知识和生活背景相结合。政治理论知识教学要符合思维逻辑, 要合乎生活规律及生活实际, 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从何而来, 怎样生成, 而且要清楚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何用处, 怎样去用。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概括总结, 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在生活中认识规律, 这样学生既体验了知识的生成, 又很好地享受了发现的乐趣。
总之, 时代的发展影响着我国教育的改革,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教育改革刻不容缓。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 新课改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然而在新课改要求下的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存在较多的问题, 本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归纳总结, 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以期对新课改下, 我国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辉.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学教育 (中) , 2012, 3 (1) :139.
2.高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困难分析及其教学对策心得体会 篇二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模式,教育观念,课程设置
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国与世界各国各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我国急需一批既精通专业又能熟练运用外语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因此,培养21世纪的学生获取本专业领域最新知识,从而具备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当前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实施双语教学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发展需要,是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外向型人才的重要途径”[1]。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规定:“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2]。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3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设课程的5%-10%。”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许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双语课程,并开始对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
1 双语教学的涵义及其目的
双语教学是根据英文bilingual education翻译过来的。根据英国朗曼出版社《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所给的定义,双语教学即是: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种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双语教学项目可以有不同的模式,包括浸入型双语教学、保持型双语教学和过渡型双语教学。我国的双语教学主要是指除汉语外,采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用语进行学科教学,当前绝大部分学校是采用英语教学。双语教学是以专业知识为核心、讲授学科知识为主线的教学。“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在于利用专业学科这一有效载体,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科目的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训练和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思维,达到能把该语言作为工具,从而获取信息进行人际交流,最终能较好地掌握目的语和学科知识的双重目的”[3]。
2 双语教学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许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双语课程,在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双语教学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尤其是学生在双语教学中的问题不容忽视。
2.1 学生对双语教学的目的认识不清,对双语课程缺乏兴趣
学生对双语教学的目的和意义认识模糊不清,他们认为双语教学是“强化英语”或是“英语”的代名词,进而抱怨“汉语还没学好,又加强英语学习”,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双语教学是专业教学的延伸而不是大学外语的延伸,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与国际前沿接轨[4]。因此,双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仅仅满足于对专业英语词汇和语法的学习,忽视了学科内容,从而把双语教学课变成了专业英语课,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双语课程也缺乏应有的兴趣。
2.2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自学能力较差,制约了双语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不利于学生自学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而双语教学对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能力要求较高,一方面,学生认为原版教材专业术语较多,阅读量较大,影响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对于这一问题,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解决。学生应该提前预习课堂教学章节,弄懂新出现的专业术语以及习惯表达方式,做到心中有数,明确重难点,从而解决使用原版教材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课堂上一般只讲授‘框架性’知识,而具体内容往往是要求学生课外通过大量阅读来获取,考试的内容也不局限在教师课堂上讲过的内容,甚至不局限于教科书上的内容。这种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学生自学与治学能力的培养,又要求学生课后自觉地阅读大量文献,对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然而双语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学意识淡薄,他们往往忽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重要性,自学能力较差。
2.3 学生的基础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较差,严重影响了双语教学效果
双语教学对学生的基础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要求比较高,学生不仅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听懂学科专业知识,还要在课堂上就专业知识用英语进行有效地讨论和交流。虽然大部分学生已经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部分学生甚至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但他们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却相对薄弱,即使教师英语水平很高,口语很好,学生仍然听不懂教师的讲解,听说能力成为他们用英语进行学习和交流的主要障碍。究其原因,“仍有不少学校把通过四、六级考试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唯一目标,在应试上投放大量的精力,致使有的学生虽然通过了四、六级考试,但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仍然不高,特别是听说能力较差”[5]。
2.4 学生的专业英语基础薄弱,不能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
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感到学生专业英语词汇量少,阅读速度慢,不熟悉科技英语/学术英语的词汇文法特点,双语课变成了专业英语课,教师以解释词汇与句子结构及翻译课文内容为主要教学任务,难以达到专业知识课的预期目标”[6]。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目前,大部分的高等院校将大学英语教学分为基础阶段(一至二年级)和应用提高阶段(三至四年级),而基础阶段的大学英语为必修课,学生只有完成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学习才能进入应用提高阶段。应用提高阶段包括专业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两部分。现阶段,开设两个学期专业英语教学的院校居多,有些院校甚至只开设了一个学期。一方面,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时间较短,接触的专业英语词汇和文献较少;另一方面,“大多数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侧重点仍以普通英语的教学为主,即教学内容以日常使用的语言为主,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没有意识到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和双语教学联系起来,二者之间的衔接存在断层”[5]。大学英语对双语教学的基础作用并没有有效地发挥出来。因此,现行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难以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难以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
3 解决学生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双语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双语课程的兴趣
“双语教学的英语学习目标非常具体和实际,即把英语掌握到像母语那样去学习专业知识的程度,有了比较明确的学习目的,也就能产生学好英语的动力,学习兴趣自然也就大”[7]。因此,双语课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双语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而是以专业知识为核心、讲授学科知识为主线,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促进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实现专业知识与语言能力的双丰收。只要学生充分认识到双语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就一定能激发他们学习双语课程的兴趣。
3.2 改进教学模式,增强学生自学意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2007年教育部颁布了完善和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8],其中明确指出:各高等学校应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可以采用研讨式教学,教师选取学生自学中发现的有代表性、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用英语参与课堂讨论,既解决了学生的问题,又提高了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课后学生可以结合课堂讨论结果以及课堂上教师的指导性讲解,认真完成作业,从而掌握重难点,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作为学科知识的课余补充,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双语作业,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英文资料,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既增强了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又了解到国外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3.3 改变教育观念,切实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
修订后的《课程要求》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课程要求》还提出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并且要求要更注重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考核。因此,我们必须尽快纠正以应试为目标的英语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基础英语应用能力,而且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切实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我们还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建立英语角和英语广播站,举办英语演讲、英语口语、英文歌曲等比赛,开展英美文化周和英语经典影片赏析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
3.4 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为双语教学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张尧学司长提出:“如果中小学英语‘一条龙’计划推进顺利,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应逐渐转向不设公共英语课,学生入学后直接接受双语教学的方式。既节省许多学习课时,又可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学英语的枯燥和繁琐,同时也能够改变传统英语教学的应试教育模式和加强了实用性英语教学”[9]。随着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无论是重点大学还是一般院校,我们都应该因材施教,对不同英语程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整个大学学习期间应该始终为他们开设基础英语课程,让他们能够循序渐进地学,大学英语学分可以都在基础阶段课程里拿”[10]。同时,在基础英语课堂中逐渐增加专业英语词汇和文章,让学生在提高基础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逐渐熟悉科技英语文法特点,为以后的专业英语学习以及双语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对基础较好,进入大学就已达到一般要求或较高要求的学生,应该适时地进行专业英语教学。他们可以只花两个或一个学期学习基础英语课程,剩余的学分可以在高级应用课程或双语课程中选学想修的课程”[10]。这样不仅为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提供了较好的机会,而且也促进学生将英语与所学专业结合起来,从而成为既精通专业,又能熟练运用英语的高素质双语人才。
4 结语
“学科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双丰收是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检验双语教学是否成功的惟一标准”[7]。只要我们激发起学生学习双语课程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基础英语应用能力和专业英语水平,学生就一定能在双语课程学习中游刃有余,从而成为既精通专业又擅长外语的高素质复合型双语人才,我们的双语教学也就取得了成功。
参考文献
[1]黄海艳.大学双语教学的目标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59-161.
[2]教育部2001年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
[3]张同乐,程鹂.关于双语教学的再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47-50.
[4]梅玉明,胡保利.试论大学英语改革与双语教学的关系[J].辽宁教育研究,2004(8):86-87.
[5]李晓玲.抓住改革契机,处理好大学英语与双语教学的衔接[J].医学教育探索,2006(8):729-731.
[6]纪蓉琴,钱淑群.ESP教学——大学英语与双语教学的衔接[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12):166-167.
[7]俞理明,袁笃平.双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5(3):74-78.
[8]教高厅2007年3号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S].
[9]张尧学.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英语综合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2(8):3-5.
【高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困难分析及其教学对策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问题解决对策论文08-29
高中生上课睡觉问题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08-28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08-17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论文11-14
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11-03
浅谈我校高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09-30
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08-21
高中篮球教学实效对策探析的论文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