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考语文文言文(精选7篇)
1.安徽中考语文文言文 篇一
2014高考语文安徽卷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及丁父忧,服阙,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谓弟曰:“汝败我雅兴矣。”
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以纪其事。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讹舛。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于家。于是皖、闽之士闻绪言余论,始知讲求根柢之学,四海好学能文者,俱慕从先生游。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
先生刚肠疾恶。俗流不敢至其门,寒酸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其在都。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助朴学之士。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
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士传诵吟咏,至今不辍。
(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
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辙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识不衰。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毅力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未就,有诗文集若干卷。
(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逸:散失
B.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故事:先例
C.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 遇:得志
D.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殷勤:周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乃不敢引疾B.御制诗以纪其事
臣乃敢上壁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四海好学能文者D.去而人爱思之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临清流而赋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筠才智过人,淡泊名利。他年少时即通晓《五经》,以善写文章著名,深得赏识;志趣超脱,不汲汲于仕途。
B.朱筠倾心学问,推进学术。他倡导整理文化典籍并身体力行;重视文字训诂之学,对当时学人产生深远影响。
C.朱筠兴趣广泛,豪爽好客。他爱好金石书法、藏书考古,喜游名山大川;家中坐客常满,饮酒论学终日不辍。
D.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引领学风;对寒门才俊极口称善,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
译文:
(2)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
译文:
(3)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
译文:
2.2016年安徽中考思想品德试题 篇二
1. 2016年2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这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
A.党的群众路线教育B.三严三实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两学一做
2.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是我国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要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
A.供给侧B.需求侧C.文化体制D.科技体制
3. 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因在青蒿素研究中的杰出贡献,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
A.袁隆平B.杨振宁C.屠呦呦D.莫言
4.北京时间2015年12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董会批准中国人民币加入特别货币篮子,这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储备货币地位进一步提高。()
A.储备权B.提款权C.外贸权D.使用权
5.青春是笑脸,是心境;青春是风笛,是快乐;青春是流星,是绚烂;青春也是新月,也有缺憾……美好的青春需要我们()
A.认识自我悦纳自己一切B.及时行乐而不虚度年华
C.消除内心矛盾健康成长D.生理和心理的协调发展
6.“首届安徽省美德少年”许龙宇同学父母皆因病生活难以自理。不幸没有压倒许龙宇:他每天自己买菜做饭做家务;经常给生病的父母说笑话,逗他们开心;努力学习,成绩优异……他的事迹启示我们中学生面对逆境要()
①正确认识挫折并发出挑战②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③善于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④意志坚强不低头不丧气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下列做法中体现自尊的是()
A.课堂上总不敢回答老师提问
B.一定要买比同桌更好的书包
C.向同学承认错误并加以改正
D.为了好名次考试抄同学答案
阅读下面漫画,回答8~9小题。
8.漫画中监护人的行为侵犯了未成年人的()
①劳动权②生命健康权③受教育权④人格尊严权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9.漫画表明()
A.监护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现象十分普遍
B.监护人要依法规范行为,不该管教未成年人
C.未成年人努力克制自己,就能免受家暴侵害
D.未成年人要善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0.歌曲《六尺巷》唱到:“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下列与该歌词主旨一致的是()
①礼之用,和为贵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③苟日新,日日新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11.某校在深化法治校园创建活动中,要求学生树立法治观念,维护法律权威。下列同学们的行为,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①按照交通标识骑行自行车②打听同学的秘密并到处传播③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④破坏路灯和座椅等公共设施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2. 2016年4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安徽合肥主持召开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广大青年“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作为安徽学子落实这一要求,就要做到 ()
①树立理想、立志报国②脚踏实地、全力以赴③廉洁奉公、实干兴皖④努力学习、掌握本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6分,5小题) 【感受关怀积极参与】
13.( 8分)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两幅图片分别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是:(2分)
(2)请任选其中一幅图片,说说未成年人参加此类活动对自身的积极作用。(6分)
【智慧生活快乐你我】
14.(8分)生活是大海,有海涛的呼啸,也有海波的微笑。你听,朵朵浪花在倾情地诉说……
萌萌准备参加班长竞选,妈妈认为这会伤了同学友谊,也影响学习,坚决反对,两人激烈争吵。为此,萌萌很苦恼。
(1)请你从竞争角度给萌萌准备几条让妈妈支持的理由。(4分)
在萌萌的努力下,妈妈终于同意她参加竞选。矛盾化解,母女俩开心地拥抱在一起。
(2)生活中,当你与父母发生矛盾时,你的解决方法是什么?请写出来。(4分)
【掌握规则正确选择】
15.(12分)以下是强强生活中的三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情境一:上课时,强强看武侠小说被老师当场狠狠地批评,觉得特别丢脸,情绪十分激动,可转念一想,他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
(1)强强控制情绪所运用的方法是。(2分)
(2)对老师的批评,强强的正确态度应是。(2分)
情境二:强强向班级体育委员报名参加围棋兴趣班,体育委员说:“你没有我们城里人会玩,就别参加了吧!”
(1)此时,强强的正确做法是。(2分)
(2)体育委员要懂得。(2分)
情境三:为与在外打工的爸爸联系方便,强强向爸爸要了一部手机。交话费时,强强发现话费突然增加了,原来里面出现了自己和家人都不知道的强制收费项目。
(1)强强受侵害的权利是知情权、。(2分)
(2)强强可通过途径来维权。(2分)
【建设美好新安徽增强人民获得感】
16.(14分)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率领全省人民努力奋斗,取得了显著成就,我省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来自于:
——经济硕果
2010年、2015年安徽省经济建设方面的情况统计
(1)请你分析上图,概括出我省经济建设方面的成就。(4分)
——文化盛宴
近年来,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文明城市创建行动纲领(2015 -2017年)》;推动文化惠民工程提质升级;持续深入开展“践行核心价值打造好人安徽”主题实践活动……
(2)请你从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方面,谈谈我省采取上述措施的意义。(4分)
——政治民主
2015年12月7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开通了政务微博微信综合服务平台,旨在搭建政府与公众交流的“直通车”。
(3)平台开通表明我省公民行使权有了新的渠道。(2分)
(4)请你就如何理性运用这一平台给我省公众提出建议。(4分)
【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7.(14分)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唱响中华大地。
某校“小记者站”准备就本市如何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对市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系列采访,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首先,小记者们准备围绕“绿色发展理念”话题,对市长进行采访。
(1)请你帮他们拟出采访提纲。(4分)
小记者们还通过系列采访,收集到本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要采取的相关举措,制成了表格并进行探究。
举措体现的发展理念举措一:提升综合保税区等平台建设水平,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经验,积极申建自贸试验区。示例:开放
举措二:统筹城乡发展,做强县域经济。①
举措三: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支持研发机构建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②
(2)请你完成上表中的空格内容。(2分)
针对表格中的举措三,同学们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这有利于推动我市未来的发展。
(3)请你对同学们的观点进行简要评析。(4分)
通过系列采访活动,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而共享是坚持其他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共享发展是归宿。
3.2010安徽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篇三
文(试题卷)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1.默写古诗文申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子日:“,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②,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③,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④,浅草才能没马蹄。
(自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谈笑有鸿儒。
(刘禹锡《陋室铭》)
⑥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⑦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范仲淹《渔家傲》)
⑧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2)默写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或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9分)
展示中国发展新貌,荟萃世界文明精华。4月30日晚,举世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隆重举行。会上,中外艺术家联mèi登台,奉献了一台精采的大型文艺晚会。整台演出分《相约上海》《江河情缘》《世界共襄》《致世博》四个章节,营造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浓厚氛围,表现了新时代中国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朝气蓬勃的活力,传递出世界各地人民对上海世博会的真诚祝愿,表达了人类团结一心、携手面对未来、共建地球家园的美好心声。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荟萃()
联mèi()(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举世瞩目”的意思是
。“世界共襄”中“襄”的意思是
。(4)画线的两处文字,运用了一种相同的修辞方法: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1)根据《水浒》的叙述,梁山好汉议事的大厅,原来称“
”,宋江任寨主后改为“
”。
(2)高尔基的《童年》用第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主人公在父亲去世后寄住在 家中的生活历程。
4.初中毕业前,班级开展了以“红烛颂——献给老师的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2分)
(1)同学们纷纷在“师恩似海”留言簿上给老师留言。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您不是建筑师,却构建着我们知识的大厦;您不是音乐家,却奏响着我们心灵的乐曲。衷心感谢您,我敬爱的老师!”请你仿照前两句,为画线处补写一个句子。
要求:内容相应,句式相同。
(2)为参加以“辛勤的园丁”为题的演讲活动,一位同学搜集了下面三则材料,其中有一则不符合要求,请你帮他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明代文学家宋廉,自幼刻苦学习,乐以忘忧,求学时十分尊重老师,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虚心求教,最终学有所成。
材料二:北京实验二小霍懋征老师,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申,一直工作在第一线,80岁的时候还上讲台进行示范教学。
材料三:甘肃会宁县汉家岔乡教师王建林,坚持在贫困山村任教22年,他把自己比喻为山上的树,时日越久,扎根越深。
(3)班委会倡议每位同学以“老师,我要对您说”为题,给老师写一封信。下面是三位同学信中正文的开头,你认为哪种开头更好些?为什么?
①初中三年很快过去了,我有太多的话要向您说。老师,您要我说什么呢?
②三年来,我与您有过多次交流,但今天我仍有些心里话要对您说。
③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老师,既要教书,也要育人。
二、阅
读
(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一]
(17分)科学不怕挑战 沈致远
①挑战是针锋相对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竞争,生物不会进化,至今地球上就只有原始生物。
②科学发展史是不断接受挑战的历史。
③量子力学理论刚提出时,由于它的基本概念与传统观念根本不同,有些科学家一时难以接受。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说:“我不相信上帝在掷骰(tóu)子。”他还多次提出“理想实验”进行挑战。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奋起应战,据理反驳。爱因斯坦屡败屡战,苦思冥想出一个特别刁钻的“理想实验”。玻尔彻夜未眠,苦思不得其解,直到清晨才豁然开朗,利用相对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爱因斯坦仍然固执己见,以至另一位科学家厄伦费斯特都忍不住说:“爱因斯坦,你真不像话!你简直在批判你自己的相对论了。”爱因斯坦挑战量子力学,虽败犹荣,他提出的“理想实验”,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还对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等新技术起到了催生作用。
④进化论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挑战,从未停止过。创世说从信仰出发频频发难,甚至采用行政手段禁止进化论的传播。结果怎样呢?进化论身经百战,越战越勇,而创世说却破绽百出,只好以百万元大奖向科学家频送秋波求援。
⑤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⑥至今为止,仍不断有人为躲避挑战而打出“科学”旗号,把它当作挡箭牌。其实,这些人趁早收旗为好,否则,等到发现挡箭牌其实是箭靶子时,悔之晚矣。
⑦大浪淘沙,沙不除金不现。直面挑战,意在求真求是。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7
(4分)6.第③④段运用了事例来论证,请分别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
(4分)7.第⑤段申两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4分)8.第⑥段中科学一词为什么加上引号?
(2分)9.说说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3分)[二]
(23分)乌兰巴统大草原上的九匹马 阮殿文
已经二十年没有这么近距离地靠近一群马了。
这天午后,乌兰巴统大草原上空的太阳突然隐入低低的云层,我一个人从一座杂草丰茂的丘陵上跑下来,见同伴们都到别处玩去了,就独自在草原上游荡。就在这个时刻,我看到了被圈在围栏里的九匹马。九匹马颜色各异,站立姿态也各不相同,尤其是脸上,各有各的神情和幽思。它们被九根缝绳拴在栏杆上,短短的缰绳与周围辽阔的草原一点也不相称。
其中有一匹马给我印象最深。这是一匹烈性马,它在围栏里踢蹬来踢蹬去制造出的杂乱声,打破了围栏里的沉寂。我走近它后,它似乎收敛了一些,稍稍安静了下来,只是不停地打着响鼻,似乎想要对我表白或是吐露什么;其实,不用它说,我也知道它想表达什么。面对眼前这片面积如此辽阔、花草如此丰茂的草原,谁也不忍心让它成为荒无人烟、无生命在上面奔跑的死寂疆域。
我几次想伸出手去摸摸这匹烈性马的头。我发现,它和我一直在心里仰视的那个自己是如此的相像,在被一根缰绳拴着,而面前又是广阔的疆野时,总是不愿放弃一丝一毫的抗争,即便被捆缚住了,也要发出声声嘶鸣,既喊出了愤怒,又唱出了抗争者的欢乐。
忘了告诉大家,这是围栏里唯一的一匹白色大马,个头比另外八匹马都要高,加之八匹马此刻都或茸拉或低垂着头,个个露出一副随遇而安的沮丧样,这匹白色大马的神采和英姿便更显昂然。
这时,一个中年人突然出现在我身后,问我干什么。我说我在看马。他问我,要骑吗?我问他骑一次要多少钱,他说骑一个小时五十元。我说我不骑。出于好奇,我问他这九匹马平均下来一个月能为他挣多少钱,他说除去场租费和饲料费等开支,一个月下来能挣三四千元。我细算了一下,就算是四千元,一匹马一个月下来才为他挣四百多一点。
我一下子说不出话来。为四百元钱,这些本属于辽阔草原的马,就这样被短短的缰绳长年累月地拴在一个狭窄的围栏里。
我都不好意思称呼它们骏马了,这个“骏”字已经远远地脱离了它们。这时有人喊我的名字。我们要去另一个地方了。我又看了白马一眼,有点不舍地转身向同伴走去。
在我转身走出二十米后,我突然感觉到脊背凉丝丝的,马上意识到会有什么东西从后面袭来。果然,就在这股凉意正往我的身上四处传送之际,我听到一声响亮的嘶鸣。这声嘶鸣,在此刻死寂的草原上,显得十分刺耳。
不用猜我就知道,这是那匹白马的嘶鸣。其实,在离开它之前,我就有种预感,这匹白马不会就这样与我默默告别,它一定会采取一个什么方式,至少也要打个响鼻。
我心里突然出现一阵剧烈震动,紧跟着眼里热热的,并有大哭一场的强烈欲望。
我提醒自己不要回头看,以免增添我心里的堵。但是,往前走出一段后,觉得这样做会让它一直等着,甚至会让它对我这个不是来自草原的人更加失望,于是,还是以回头的方式向它表示了回敬。谁曾想,才见我回过头,它又仰起头发出了一声嘶鸣,而且是一次长鸣,像是在告诉我刚才那一声嘶鸣是它发出的,又像是再一次和我作别。
这时候,我突然渴望手上有一把利刃,可以割断那根短短的缰绳的利刃…… 10.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请根据提示完成内容概括。
首先写:初见九匹马的印象;
接着写: ;
然后写:与申年人的对话;
最后写:
。11.从全文看,大白马哪些方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6分)12.文中提到围栏“狭窄”、草原“死寂”,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13.在和中年人交谈后,“我”为什么“一下子说不出话来”?(4分)14.如果把本文的结尾改换成下面一句话,好不好?为什么?(5分)这时候,我突然渴望手上有一把可以割断那根短短的缰绳的利刃…… [三](15分)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节选)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节选)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云归而岩穴暝
暝:
(2)野芳发而幽香
芳:
(3)而或长烟一空
一:
(4)把酒临风
把: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17.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4分)《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
18.依据选文,填写下表。(3分)篇目 写人的活动的语句 相同的内心感受 《醉翁亭记》(节选)《岳阳楼记》(节选)
三、写作(55分)19.水,有时是雪,有时是露,有时是冰凌,有时是雨珠……变的是形态,不会变的是晶莹;日子,有时是甜,有时是苦,有时是幸福,有时是酸楚……变的是感受,不会变的是真实。生活中许多变化着的人、事、物,都有不变的地方。
请以“不会变的是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55分)
[提示与要求]
(1)在横线处填写一个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2)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3)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5)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6)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任选其中6句作答
(每空1分,共6分)
①温故而知新
②大漠孤烟直
③会当凌绝顶
④乱花渐欲迷人眼
⑤往来无白丁
⑥蜡炬成灰泪始干
⑦将军白发征夫泪
⑧赢得生前身后名
(2)任选其中1首作答
(4分)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1)荟萃(cuì)
联(袂)
(2分)
(2)精采
精彩
(2分)
(3)全世界的人都关注着,形容影响很大。
(2分)
成就,完成。
(2分)
(4)对偶
(1分)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每空1分,共4分)
(1)聚义厅
忠义堂
(2)一
外祖父(或“外祖母”)语文综合实践。
(每小题4分,共12分)
(1)开放性试题,做到内容相应,句式相同即可。
(2)答:材料一不符合要求,因为演讲活动的主题是“辛勤的园丁”,而材料一的主题是“勤学尊师”。
(3)该题应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二、阅
读
(55分)〔一〕
(17分)科学不怕挑战(或“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4分)第③段:量子力学曾受到爱因斯坦理想实验的挑战(2分);第④段:进化论曾受到创世说者的频频发难(2分)。不能颠倒(1分)。这句话有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前半句总结上文(1分),后半句引出下文(1分)。8 为了表示讽刺和否定。
(2分)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1分),将科学不断受到挑战比作了大浪淘沙,证明了科学是不怕挑战的,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2分)。〔二〕
(23分)与白马对视(2分);
与白马作别(2分)。①因为这是一匹烈性马,它在围栏里踢蹬来踢蹬去制造出的杂乱声,打破了围栏里的沉寂,从而也引起了我的注意;②它是围栏里的唯一一匹白色大马,个头比另外八匹马都要高;③其它八匹马都或耷拉或低垂着头,个个露出一副随遇而安的沮丧样,因而这匹白马的神采和英姿便更显昂然;④这匹白马与我作别时的嘶鸣让我心里有一阵剧烈震动,眼里热热的,并有大哭一场的强烈欲望,它既喊出了禁锢者的愤怒,又唱出了抗争者的欢乐。(回答其中三点即可,或者将①③两小点合为一点,每小点2分,共6分)①一匹本属于辽阔草原的马,却被长年累月地拴在一个狭窄的围栏里;一片如此辽阔且花草丰茂的草原,却成了一片无生命在上面奔跑的死寂疆域,由此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沉痛与悲愤(2分);②写围栏的狭窄、草原的死寂,与后文写白马的嘶鸣形成强烈的对照,突出强调了白马不屈的抗争精神(2分)。①为四百元钱,一匹本属于辽阔草原的马,就这样被一根短短的缰绳长年累月地拴在一个狭窄的围栏里,作者为此感到悲愤与委屈(2分);②它们的形象与作者心中“骏马”的形象相差甚远,这个“骏”字已经远远地脱离了它们(2分)。14 不好(1分)。因为原句中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1分),强烈地表达了作者想要获得一把利刃的愿望,也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心中的愤怒之情(2分)。而改换后的句子则大大削弱了这种表达效果(1分)。〔三〕
(15分)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每小题1分,共4分)
(1)幽暗,昏暗
(2)花
(3)全
(4)执,拿 16 翻译下列句子。
(每小题2分,共4分)
(1)这或明或暗、变化不定的,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的景象。
(2)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
(每小题2分,共4分)
(1)主要描写了琅琊山早晚和四季景色的变化。
(2)主要描写了洞庭湖春和景明之时的美丽景象。18 根据选文,填写下表。
(每空1分,共3分)
写人的活动的语句:《醉翁亭记》:朝而往,暮而归。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把酒临风。
4.安徽中考语文文言文 篇四
范文:你是我最欣赏的人
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革命军人们用鲜血铺出来的,这就是“一寸河山,一寸血是。”正是是一个个英雄事迹深深的打动着我纯朴的心灵!“狼牙山五壮士,吉鸿昌、方志敏、杨靖宇、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刘胡兰……他们的事迹我很欣赏,不过我最欣赏雷锋。
想必大家过日子知道雷锋吧!雷锋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一天,雷锋在宿室烤炉子时,一位新走了进来,睡了。雷锋看到那位新兵的裤子破了个大口,他二话不说,拿起针线缝裤子。他是个不懂针线的家伙,缝了半宿才缝得差不多,第二天,大家伙都起床了,围在炉子旁聊天,那个新兵意外看到自己裤子的破口子缝好了“谁,谁,是谁给我缝的裤子!”那个新兵惊讶的说到。大家议论纷纷。看着还在沉睡的雷锋,大家便问起他来,“啊!我的裤子的破口怎么合好了!”班长笑着说到。“不是我缝的,不是我缝的,真不是我缝的。”雷锋在说梦话。大家一下子笑了,“我们又没说是他缝的?”班长大笑着对同志们说。雷锋真是作了好事不留名啊!
轰……轰……唰……唰……天空打着震耳欲聋的雷声,下着倾盆大雨,这时的雷锋正从宿营地跑到十几里外的火车站去。因为他的一个战友的妻子来这里看望他。可是他很忙,一天都没时间,这个消息传到雷锋耳朵里后,检察“装备”——真雨伞、雨衣、水鞋……立刻出发,来到这里,哦哦!雷锋并不认识这个人,他在雨中寻觅着“喂!大姐,你一直在这里等谁啊!全身淋湿了,雷锋从她的口中知道了她就是他那个战友的妻子。雷锋把所有的雨具都给了她,雷锋跑这五六千米已经够累了,可他还是坚持着,照样把这位感冒大姐背回营地,这时的他已经筋疲力尽,加上大雨的“沐浴”,他一下子晕了过去,当他醒来时,正躺在炕上休息……
雷锋这样舍己为人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让我们以雷锋为榜样,让我们唱出对雷锋的敬佩之情:
学习雷锋好榜样,
忠于革命忠于党。
爱憎分明不忘本,
立场坚定斗志强……
中考作文高分写作技巧:
一种体裁
只写记叙文,好好把记叙文复习好。
两个原则
1、真实才能动情。真正能打动读者的,还是那些你亲身经历有真情实感的身边小事;
2、妙语才能煽情。只有风趣幽默,生动活泼的语言才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读之使人不断点头默叹。
三字要求
1、稳:写好事,力求能够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把事情交代清楚,开头结尾注意点题,结尾处要点明中心,稳定的发挥好自己的写作水平。特别是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不要强求自己必须写出“惊世之作”来,考试作文能够发挥自己80%的写作水平就很了不起了。
2、细:不要像电视剧情介绍那样的简单叙述,中间要加入环境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能力好的同学再来些远近相衬、动静相映、侧面烘托、环境渲染、五觉描写,是文章细腻、动人。
3、精: 对于一般的同学来说,“精”体现在:(1)选择自己最拿手的内容;(2)写出自己最好的字;(3)采用自己最顺手的结构(总分结构或顺叙方式),力求发挥好自己的水平。
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来说,“精”应体现在:(1)选择较有新意的、又是自己有把握写好的内容;(2)有漂亮的书写;(3)精心的安排好开头和结尾,适当的采用倒叙、衬托、联想、象征、描写、抒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渲染气氛、借景抒情、托物喻志、以物喻人的方法方式结构文章;(4)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特别是运用比喻、反复、排比、反问等手法,恰当的运用成语、引用格言名句,增添文采。
四个流程(保住基本分)
1、审清题意:千万注意,题意审不好,来个文不对题,哪就……应该先花2-3分钟看看作文题,然后在开始答基础知识题目。
2、立好中心:至少指导自己想说什么,是喜欢、是厌恶?是感动、是反对?是快乐,是痛苦?是哲理、是深情?是赞扬、是批评?…………用一句话把它写在草稿纸上。
3、选好材料:符合题目要求的、自己最熟悉的、能够写好的事。
4、写好提纲:(1)用一句话写出中心内容和主题;(2)分清开头、中间、结尾各写什么?(3)打好开头、结尾的细稿,以及每段的开头句。
接下来就是在试卷里写作文啦,要力求一气呵成,只要提纲和开头、结尾、段落开头的稿子打得好,一气呵成事不难做到的,思路顺畅了20分钟就可以把作文写好。
五项技巧(赢得感情分)
1、有一个灵活的头脑:造句法、筛选法、换题法。
2、有一张可爱的脸蛋:书写要工整,自己的字能够写多好就必须写多好,不得使用涂改液,不得随意修改,特别是开头、结尾和段落的开头句,不能修改。
3、有一双闪亮的眼睛:好的文题等于成功了一半。参见《话题作文的拟题方法》
4、有一身漂亮的衣装:(1)一个最拿手的题材(适合自己);(2)一个好故事(好布料);(3)一个好结构(好设计);(4)一口流畅、优美的语言(好花纹、好色彩)。
5、有几件精美的饰品:(1)倒叙、描写、引用开头(好发型)(2)结尾:议论反问式、含蓄余味式、赞美抒情式、哲理深思式、名言点睛式、联想做梦式、决心号召式(名鞋);(3)名言名句名作的恰好点缀(钻石哟);(4)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如梦的纱巾)。
六个大忌(莫丢冤枉分)
一忌潦草涂改:书写要端正,千万别连文题都改,只改明显的错别字,将错就错,能够不改的就不改。
二忌过短过长:字数一定要足,字数不足,写得再好也很难及格;字数不能太多,不要超出试卷中的作文纸,万般无奈之下,也只能在2行以内。
三忌开头议论:还不如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开头的好,能来点环境描写,就先来点描写。
四忌分段太少:4-6段为好,千万别少于3段。
五忌文不对题:不说也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六忌选材太俗:别总是玩呀、救落水儿童呀、猫啊狗啊……
5.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 篇五
一、读作wéi时
1.(动词)做,干
为宫室、器皿、人物。 ——《核舟记》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醉翁亭记》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出师表》
行拂乱其所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鱼我所欲也》
2.(动词)当,担任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项燕为楚将 /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陈涉世家》
3.(动词)筑,造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第二个“为”) ——《公输》
4.(动词)题,写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伤仲永》
5.(动词)看作,当成,当作,结为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论语》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
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童趣》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
因以为号焉。 ——《五柳先生传》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隆中对》
6.(动词)成,成为
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逐日》
卒之为众人 / 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伤仲永》
得为众人而已耶? ——《伤仲永》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小石潭记》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
7.(动词)以为,认为
孰为汝多知乎?(同“谓”,说) ——《两小儿辩日》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
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口技》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陈涉世家》
吴广以为然。 ——《陈涉世家》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邹忌讽齐王纳谏》
8.(动词)是,表判断
始悟为山市。 ——《山市》
此何遽不为福乎? ——《塞翁失马》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两小儿辩日》
中轩敞者为舱。 ——《核舟记》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之行也》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世家》
谓为信然。 ——《隆中对》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出师表》
此为何若人?/ 必为有窃疾矣 /为与此同类 ——《公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9.(名词)心理活动,心情
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10.(助词)表示疑问语气
父子何命焉为? ——《公输》
二、读作wèi时
11.(动词)被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童趣》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观潮》
山峦为晴雪所洗。 ——《满井游记》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
贤能为之用。 ——《隆中对》
12.(介词)给,替
为人谋而不忠乎? ——《论语》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公输》
13.(介词)因为
昂首观之止,项为之强。 ——《童趣》
为之怡然称快。 ——《童趣》
14.(介词)为了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
15.(介词)为了……,后面省略宾语“此”“之”等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诗》
16.(介词)向,对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
不足为外人之道。 ——《桃花源记》
6.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 篇六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齐田氏①祖②于庭,食客千人, 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③。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④也。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⑤相食,非相为而生⑥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⑦为人生之?且蚊蚋(读音ruì,吸血昆虫)囋(读音zǎn,叮咬)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选自《诸子集成·列子·说符》)
[注释] 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祭祀(天地鬼神)之义。③响:回响,回声。④类:种类;物类。⑤迭:交替地,轮流地。⑥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⑦本:本来,原本。
1. 解释加点的实词。(4分)
(1)增其旧制 (2)或异二者之为
(3)众客和之如响 (4)中坐有献鱼雁者
2. 选出下列语句中“于”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2分)
A.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 天之于民厚矣
C. 齐田氏祖于庭
D. 预于次
3.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
5. [甲]文段抒写了范仲淹
的报国情怀(用原文中语句填写)。
[乙]文中鲍氏之子的可贵品质是
。(2分)
(2015年 辽宁省沈阳市)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印度之人,随地称国,语其所美,谓之印度。若其封疆之域,可得而言。五印度①之境,周九万余里。三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广南狭,形如半月。画野区分,七十余国。时特暑热,地多泉湿。北乃山阜隐轸②,丘陵舄卤③;东则川野沃润畴④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西方土地硗确⑤。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选自《大唐西域记》,有删节)
[注释] ①五印度:指当时印度分为东、西、南、 北、中五个部分。②山阜(fù)隐轸(zhěn):很多高山。③丘陵舄(xì)卤:丘陵地带是盐碱地。舄卤,盐碱地。④畴:已耕作的田地。⑤硗(qiāo)确:指土地十分贫瘠,多形容沙石之地不适宜耕种。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印度之人 马之千里者(《马说》)
B. 随地称国 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 北乃山阜隐轸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 西方土地硗确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7分)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北广南狭,形如半月。
(3)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东则川野沃润畴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
4.《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时陶弘景写给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境界清新,《大唐西域记》是一千多年前玄奘西行的情况记述,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请分别用[甲][乙]两文中的四字短语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4分)
[甲]
[乙]
(2015年 浙江省杭州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一)王念孙,字怀祖,高邮州人。……既罢官,日以著述自娱,著《读书杂志》。于古义之晦,于抄写之误,皆一一正之。一字之证,博及万卷,其精于校雠①如此。又以邵晋涵先为《尔雅正义》,乃撰《广雅疏证》,日三字为程,阅十年而书成,凡三十二卷。其书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扩充于《尔雅》《也文》,无所不达。然声音文字部分之严,一丝不乱。盖藉②张揖之书以纳诸说,而实多揖所未知,及同时惠栋、戴震所未及。
(二)刘羽冲,沧州人,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③ ,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读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院,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曰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注释] ①校雠(chóu):校对。②藉(jiè):借助。③经年:一年左右。④沟洫:沟渠。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 阅十年而书成(经历)
B. 其书就古音以求古义 (探求)
C. 谓可将十万 (带领)
D. 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会合)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分)
A. 乃撰《广雅疏证》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 盖藉张揖之书以纳诸说
先帝不以臣卑鄙
C. 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D. 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
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既罢官,日以著述自娱,著《读书杂志》。
(2)恒独步庭院,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
4.结合王念孙、刘羽冲不同的治学态度,谈谈你获得的启示。(4分)
7.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整理 篇七
1、童趣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项为之强 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以:用
3、果如鹤唳云端 果:果真,果然。唳:鸟鸣
4、以丛草为林 以„„为 把„„当作 林:树林
5、兴正浓 兴:兴趣
6、方出神 方:正
7、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用鞭子打,抽打。驱:赶
8、必细察其纹理 细:仔细。察,观察
9、昂首观之 昂:抬。首:头。之:它,代蚊子
10、为之怡然称快 怡然:愉快的样子
二、译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1、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当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3、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1、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
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2、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想像。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3、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 5、恰当。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 案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说乎?
1、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罔:迷惑。殆:危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齐:相同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
6、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
7、弘毅:宽广,刚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所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填空。
1、子曰:“学而时习之。”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子曰:“见贤思齐焉。”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内心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6、子曰:“岁寒。”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其恕乎。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由,诲女知乎!,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
七年级上册:
3、山市
一、解释加点词语义。答
案
1、数年恒不一见 数,几。恒,经常。
2、层层指数 数,数数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楼若,像楼一样,堂若,像堂一样,坊若,像街坊一样。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4、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山市,山中蜃景
5、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屑屑,忙碌的样子
6、或凭或立,不一状 不一状 不一样的形状
7、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8、倏忽,如拳如豆。倏忽,突然。
二、翻译句子。
1、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公子孙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楼上喝酒。
2、或凭或立,不一状 有的靠着,有的立着,形状不一。
3、然数年恒不一见 但是这几年总不出现一次。
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观察描写山市的? 1、借孙禹年和他朋友的观察来描写山市的。
2、由本文的内容及“危楼”一词,你能联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诗歌?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市”? 3、当时的人们不能对“山市”这种自然现象作出正确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学的说法来解释
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4、子虚乌有、历历在目、直冲霄汉、风定天清
5、找出文中描绘山市的关键词语,体会山市形成的过程
5、孤塔—宫殿—城市—危楼
6、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山市的特点 奇异、奇妙、神秘、瑰丽、变化多端、七年级上册:
4、《世说新语》两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1、俄而:片刻。骤:急速。欣然:高兴的样子
2、撒盐空中差可拟
2、拟:比,比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3、未若:比不上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4去:离开。乃:才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5、期:约定。委:舍弃
6、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引:拉。顾:回头看
7、尊君在不?
7、“不”通“否”
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8、集:集会
二、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三、阅读《世说新语》回答问题 答案
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2、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3、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 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七年级上册:
5、智子疑邻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天雨墙坏 雨:下雨 坏:毁坏
2、智子疑邻
智:以„„为聪明
3、不筑 筑:修补
4、其邻人之父亦云
父:老人 亦云:也这样说
5、暮而果大亡其财 暮:晚上 果:果然 亡:丢失
6、其家甚智其子 其家:那富人家
二、《智子疑邻》的寓意是? 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1、塞翁失马
一、解释加点的词的含义 答案
1、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逃跑
2、人皆吊之 吊:慰问
3、此何遽不为福乎 何遽:为什么就,怎么就。为:是。
4、居数月 居:过,经过
5、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带领
6、死者十九 十九:十分之九
7、胡人大入塞 大:大规模
二、中心思想 这则寓言以“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故事,说明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教育人们要顺应自然,不可过分计较得失。
三、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人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
七年级下册 伤仲永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世隶耕 隶 属于
2、未尝识书具 尝 曾经
3、父异焉 异 对„„感到诧异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自是:从此。就:完成
5、邑人奇之 奇 对„„感到奇怪
6、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 把„„当作宾客
7、父利其然也 利 认为„„有利可图
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每天。扳:通“攀”,牵、引。谒:拜访
9、不使学 使: 让
10、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 相当
11、泯然众人矣 泯然: 完全
12、贤于材人远矣 于 : 比
13、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于: 被
14、伤仲永 伤 : 哀伤、伤感
15、养父母 养: 赡养
16、或以钱币乞之 或 : 有人
17、从先人还家 从 : 跟从
18、卒之为众人 卒:最终
19、如此之贤也 贤:(有)才能 20、固众人 固 : 本来
21、即书诗四句 书 : 写
二、翻译下列句子 答案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4、泯然众人矣。他的才能完全消失,与普通人一样了。
5、余闻之也久。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以前的名声相称。
三、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幼年天资聪慧“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第二阶段:才能渐退,“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泯然众人矣”。
2、“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又指什么?指人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3、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看待? 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作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的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4、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不与作者观点雷同)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活到老,学到老。“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七年级下册:
3、孙权劝学
一、解释加点的词 答案
1、卿今当涂掌事 当:掌管。当涂:当权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研究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只。当:应当。见:了解
4、孰若孤 孰:谁
5、蒙乃始就学 乃:于是
6、即更刮目相待 更:重新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认清事物
二、翻译下列各句 答案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只是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
5、蒙辞以军中多务
5、吕蒙总是以军中事多来推辞。
三、写出自本课的成语 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待)刮目相待、开卷有益
四、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要想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孙权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用自己的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
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 下阿蒙。这是侧面描写。作用是:突出表现吕蒙修业,学有所成。
七年级下册:
2、口技
一、解释加点的词 答案
1、京口有善口技者 善: 擅长
2、会宾客大宴 会:适逢。宴:举行宴会
3、施八尺屏障 设置:安放
4、少顷 少顷:一会儿
5、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只 闻:听见
6、其夫呓语 呓语:说梦话
7、满坐寂然 “坐”同“座”
8、妇抚儿乳 抚:抚摸。乳:喂奶
9、众妙毕备 毕:全
10、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意:心情。少:稍微。舒:松弛。稍稍:渐渐
1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夹杂
12、虽人有百手 虽:即使
13、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
1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股:大腿。走:跑
15、群响毕绝 毕:全。绝:尽、消失
二、翻译下列各句 答案
1、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出。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三、回答以下问题 答案
1、归纳文章的主旨 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2、文多处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课文三次描述听众的反应: 一是“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出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二是“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正坐”与“伸颈”“侧目”对照。“稍稍”是“逐渐”“渐渐”的意思,细致地表现了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三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七年级下册:
4、夸父逐日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夸父逐日 逐 : 赛跑
2、河、渭不足 河 : 黄河
3、弃其杖 其 : 自己的、他的。
4、化为邓林 化为:成为
二、中心思想 本文曲折地反映了远古时人们同大自然竞胜的精神。
三、本文为我们编织造就了一个怎样的既悲壮又辉煌的结局? 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四、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夸父逐日》这则神话故事的内容要点。谈谈你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认识。夸父逐日渴死杖化邓林。
夸父是个有英雄气概的神话人物。
七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远 以:认为。去:距离。
2、及日中则如盘盂 及:到。
3、及其日中如探汤 汤:热水。
4、孔子不能决也。决:判断。
5、孰为汝多知乎。孰:谁。为:认为。汝:你。知:通“智”,聪明。
二、译句
1、孔子不能决也。
1、孔子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2、孰为汝多知乎。
2、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三、两小儿“辩斗”的是什么事?他们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争辩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这件事。因为他们判断太阳远近的标准不同,一个从视觉出发,一个从肌肤感觉出发,所以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四、这则故事给你什么启示?用自己的话回答。
1、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2、反映出古人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大胆质疑、独立思考的精神。
3、反映出古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可贵精神。
4、人类认识事物是多方位、多角度的,有时标准、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
七年级下册:
5、狼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止有剩骨 止:通“只”
2、顾野有麦场。顾:回头看。
3、苫蔽成丘 苫蔽:遮盖。
4、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犬坐:像犬一样坐着
5、一狼洞其中。洞:打洞
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企图、打算。隧:钻洞。7乃悟前狼假寐 假寐:假装睡觉。
8、意暇甚 意:神情。
9、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
10、止增笑耳 止:通“只”。耳:罢了。
二、译句
1、投以骨。
1、把骨头投向(狼)。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3、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3、场主人把柴草堆在那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
4、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添点笑料罢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阐述本文主旨。
1、本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要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2、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文中表现狼狡猾的语句有:“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而两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
3、结尾一段是什么表现手法?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它又告诉“人”什么呢? 是议论。它告诉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八年级上册:
14、《桃花源记》
一、词语解释
缘溪行 :沿着 落英缤纷 :落花
甚异之 :诧异 豁然开朗 :开阔的样子
俨然 :整齐的样子 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黄发垂髫: 老人小孩 怡然: 喜悦的样子
具答之 :详尽 咸来问讯 :都
率妻子邑人: 妻子儿女 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焉 :再 无论魏晋: 更不必说
延至其家: 邀请 处处志之: 作标记
欣然前往 :高兴的样子 无问津者: 渡口
二、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7、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8、后遂无问津者。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10、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三、课文分析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
3、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4、甚异之
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表现 “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八年级上册:
6、陋室铭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出名 灵:成为灵异的水
2、斯是陋室 斯:这
3、惟吾德馨 德馨:美好的品德
4、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乱。
5、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
6、何陋之有? 何:什么。
二、译句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美好的德行。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
4、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回答下列问题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八年级上册:
7、爱莲说
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 答案
1、可爱者甚蕃 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濯:洗。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亲近而不庄重。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
6、宜乎众矣。宜:应当。
二、译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
2、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八年级上册:
9、大道之行也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选贤与能 与:通“举”举荐,选拔
2、古人不独亲其亲 亲:以„„为亲。亲:亲人、父母
3、不独子其子 子: 以„„为子。子:子女
4、男有分,女有归 分:职分、职业
5、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憎恶
6、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造反。贼:害人。作:兴起
7、是谓大同 是:这。大同:理想社会
8、女有归 归:女子出嫁
二、译句 答案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所以人们不单纯只是奉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单纯只 是抚育自己的子女。
3、男有分,女有归
3、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适时婚嫁。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
八年级上册:三峡
一、解释 答案
1、重岩叠嶂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2、夏水襄陵 上
3、乘奔御风 奔:这里指快跑的马
4、素湍绿潭 湍:急流的水
5、不见曦月 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6、霜旦 下霜的早晨
7、飞漱 冲刷
8、属引凄异 属引:接连不断
9、或王命急宣 或:有时
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即使
11、良多趣味 良:真,实在二、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用原文回答:
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
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八年级上册:
10、答谢中书书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俱:都
2、晓雾将歇 歇:消散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颓:坠落。竞跃:争着跳跃
欲:将要。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4、未复有能与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二、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三、填空 答案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 之美。山水相映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 之美。色彩配合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 晨昏变化之美
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念:想到。遂:于是。至:到
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4、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交横:交错,纵横。盖:原来是
5、月色入户 户:窗户
二、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月光(月色)
三、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哪一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影也”
四、全文分几层,请用“/”划分,并写出层意 全文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第二层写景,写了月下庭中景物。第三层抒情,抒发了对月光,竹柏蔬影的感触。
五、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
六、中心思想 本文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八年级上册:
11、观潮
一、指出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既望:农历十六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方:当„„时
3、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倏而:突然.略:一点点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逝:去,往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文:画着文采
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盛万仞中 溯迎:逆流迎着潮水
7、吞天沃日 沃:因水淋洗
8、如履平地 履:踩
9、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干:岸
二、阅读第二自然段后回答问题 答案
1、写参演舰之多的句子是
1、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2、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3、如履平地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4、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5、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三、阅读第一自然段后回答 答案
1、解释下列词语
(1)既望(1)农历十六
(2)既而(2)不久
2、作者对潮水的描写由 而,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描绘,请用原文回答: 远,近。
(2)写“形“的句子是
(3)写“色”的句子是
(4)写“声”的句子是
(5)写“势”的句子是(1)仅如银线
(2)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3)如雷霆,震撼激射
(4)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3、作者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诗从侧面对潮水的形象做了补充,同时也与段首“天下之伟观”照应,以此加强了读者对海潮之雄伟壮观的强烈印象,并为下文作铺势。
八年级上册:
12、湖心亭看雪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答案
1、是日更定 是:这。定:完了,结束
2、余拿一小船,用毳衣炉火 拿:撑,划。毳:鸟的细毛
3、雾淞沆砀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哪里。更:还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痛快。白:指酒杯
二、译句 答案
1、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1、(我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不要说相公痴迷,还有比相公更痴迷的人呢。
4、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4、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三、回答问题 答案
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句子是哪些?
1、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2、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风烟俱净 俱:全,都
2、从流飘荡 从:随着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缥碧: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甚:比得过
奔:飞奔的马
5、负势竞上 负:凭依
6、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 叫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戾:到
息:平息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经纶:经营
反:通“返” 返回
9、横柯上蔽 柯:树干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 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
三、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答案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望峰 窥谷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致:买
2、援疑质理
援:提出
质:询问
3、益慕圣贤之道
慕:仰慕
4、俟其欣悦 俟:等到
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 汤:热水
覆:蒙盖
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再:两顿
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跑
逾约:超过期限
8、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肢体
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报” 穿着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收藏书籍的人家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在深山大沟中赶路。严冬刮着猛烈的风,大雪深积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腰刀,右边挂香袋,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用被子(将全身)蒙盖好,好久才暖和过来。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心 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知他人了。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总之我求学时的辛勤与艰苦就是如此罢了。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究获得了学识。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本文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艰苦的学习过程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2、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 勤奋学习的谦虚求学的态度。
3、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内容 叙述了作者奔走求学之苦。
4、作者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 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
5、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 借书之苦。求教之难。
6、“卒获有所闻”这里的“闻”指什么? 得到知识,明白道理。
7、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8、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 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
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造饮辄尽 造:一来
2、箪瓢屡空,宴如也 如:若
3、兹若人之俦乎 俦:类
4、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忧愁
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地方
6、每有会意 会:领会
7、亲旧知其如此 旧:朋友们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喜欢读书,(却)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的志向而感到快乐。
三、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五柳先生三大爱好是指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平和、旷达的性格。
2、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使一位沉默寡言,淡泊功利的隐世名士飘然而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表现了五柳先生怎么样的性格特 点?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八年级下册:马说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策之不以其道 策:驾驭
道:方法
2、执策而临之 策:鞭子
3、其真无马邪 其:难道
4、其真不知马也 其:恐怕
5、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餐
6、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喂
7、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这样
临:对着
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材:才能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尚且
等:一样
9、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表现出来
10、故虽有名马 虽:即使
11、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怎么
千里:日行千里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所以虽有好马,也只好屈辱在做贱役的(养马)人的手里。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驾驭千里马而不采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
山水篇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唐 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词语:
1.水尤清冽 尤:格外。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道:道路。见:出现。
3.为坻,为屿,为嵁 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4.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
5.佁然不动 佁然:呆呆的样子。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凄清。居:停留。7.隶而从者 隶:跟从。8.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9.下见小潭 下:在下面。10.日光下澈 下:往下。11.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在空中。
1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那样。13.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14.似与游者相乐 乐:逗乐。
1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16.记之而去 去:离开。
二、句子翻译。
1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18.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 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19.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0.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2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2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2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2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三、25.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游览顺序。26.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幽静。
27.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悲哀深沉。
28.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29.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范仲淹(宋)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 2)越明年 越:到了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乃:于是。制:规模。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在; 其:它的。5)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我; 以:来。6)予观夫巴陵胜状 夫:那。胜状:胜景。7)衔远山,吞长江 衔:衔接。
8)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涯:边。晖:日光。
9)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雄伟景象。
10)前人之述备矣 述:描述。备:详尽
11)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极:尽。12)迁客骚人 迁客:降职远调的人; 骚人:诗人。13)霪雨霏霏 霪雨: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14)连月不开 开:放晴。
15)薄暮冥冥;去国怀乡 薄:迫近。去:离开。国:京城。16)春和景明;沙鸥翔集 景:日光。集:栖止。
17)岸芷汀兰;此乐何极 芷: 小草; 汀:小洲。极:穷尽。18)宠辱偕忘 宠:荣耀。偕:一起。19)把酒临风 把:持。
2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21)或异两者之为 或:或许。为:指两种心情。22)庙堂:在朝廷上做官。江湖:不在朝廷上做官。
2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24)微斯人(登斯楼也),吾谁与归 微:没有; 斯:这。归:归依。25)若夫:像那。至若:至于。嗟乎:唉。
26)不以物喜 以:因为。心旷神怡 怡:愉快。
27)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8)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9)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
30)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3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 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 3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3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
34)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大概人们一定会说“在天 下人忧之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35)【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托。(2)百废具兴 具同“俱”,全。
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①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 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 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 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
⑤ “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 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⑦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
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⑧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是指: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⑨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⑩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⑾、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⑿、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⒀、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⒁、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欧阳修(宋)
一、词语解释:
1.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 环:环绕。环:包围。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秀:秀丽。3.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泻:飞泻。
4.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5.名之者谁 名:给„„命名。6.饮少辄醉 辄:就。7.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托。9.云归而岩穴暝 归:聚集。
1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归:回家。从:跟从。
11.吾谁与归 归:归依。
1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芳:香花。秀:繁荣滋长。13.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14.休于树 于:在。
15.山肴野蔌 肴:野味。蔌:菜蔬。16.宴酣之乐 酣:尽兴的喝酒。
17.非丝非竹 丝:弦乐器。竹:管乐器。18.弈者胜 弈:下棋。
19.觥筹交错 觥:酒杯。筹:酒筹。20.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于。21.树林阴翳 翳:遮盖。
22.鸣声上下 上:树的上部。下:树的下部。23.太守谓谁 谓:是。
二、句子翻译: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顺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这就是酿泉。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绕过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似的亭子,座落在泉水边上,这就醉翁亭了。
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4)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太守跟宾客到这里来喝酒,他喝得很少却总是喝醉,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像那太阳出来了,林间的雾气逐渐消尽,暮云四合,岩谷洞穴变得昏暗起来国。这明暗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9)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筹码杂乱交错,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欢乐的图景。10)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的人,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11)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不久,太阳落在西山,人影散乱,这是宾客们跟着太守回去了。1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这时树林里变得昏暗了,上上下下一片鸟啼声,游人离去后,鸟儿欢乐起来。1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人们只懂得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懂得太守心中自有他的乐趣。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述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三、文章内容理解:
《醉翁亭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前人说本文“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1.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乐”字贯穿全文。
2.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①、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
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
⑤、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
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
⑦、写秋景的句子是: 风霜高洁;
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
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
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⒀、从句子“水落而石出者”中找出一个成语:水落石出。
⒁、“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⒂、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⒃、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满井游记
1.恶能无纪 恶:怎样。纪:通“记”,记载。2.冻风时作 作:起。
3.局促一室之内 局促:拘束。4.波色乍明,鳞浪层层 乍:初。5.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乍:突然。6.柔梢披风 披:分散。
7.毛羽鳞鬣liè之间 鳞:指鱼类和爬行类动物。鬣:指马一类动物。8.夫能不以游堕事 堕:耽误。
9.麦田浅鬣liè寸许 鬣:像兽颈上的长毛一样。
10.泉而茗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泉:用泉水煮。茗:煮茶。罍:端着酒杯。蹇:骑驴。11.而此地适与余近适:正好
12.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鸽。高大的柳树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稍微湿润,放眼望去,空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像笼子里逃出的天鹅。
13.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在这时,薄冰开始溶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一样的波浪一层层的,水清澈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镜子刚刚打开冷光突然从镜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14.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柳条将要舒展没有舒展,柔嫩的柳梢头在风中散开,麦田里低矮的麦苗才一寸左右。
15.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游人虽然不多,但是汲泉水来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红装骑驴的,也经常有。
16.风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所有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汲水的鱼儿,都悠闲自在,羽毛鳞鬣中间,都充满了欢乐气氛。17.这篇游记通过对满井早春二月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置身于大自然时舒畅欣喜的心情,也流露出对官场沉闷生活的厌倦。
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史记(司马迁)
词语解释
少时 :年轻的时候 尝与人佣耕: 曾经
辍耕之垄上 :停止; 去:往 怅恨 :失望
苟富贵 如果 若为佣耕 你
太息 :长叹 安知 :怎么
適戍 :强迫去守边。適通谪 屯大泽乡: 停驻
皆次当行 :编次;当在征发之列 会天大雨: 适逢
度已失期 :估计;误期 乃谋曰 :于是、就
亡亦死 :逃走 等死: 同样
吾闻二世少子也: 听说 数谏故 :屡次;缘故
上使外将兵 皇上;带领 今或闻无罪 :有人
楚人怜之 :爱戴 今诚以吾众: 如果
为天下唱 通“倡”,吴广以为然: 对的乃行卜: 去、往 卜者知其指意: 意图
足下事皆成: 指对方,古人对别人的敬称 念鬼 :考虑卜鬼的事
威众: 威服众人 丹书帛曰 :用朱砂;写
陈胜王 :称王 所罾zēng鱼腹 用网捕
得鱼腹中书: 字条 固以怪之矣 :本来;通“已”认为奇怪;
间令暗使。间,私自,偷着 之次所旁丛祠中: 往,到
旦日: 第二天 指目: 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素爱人: 向来 广故数言欲亡 :故意;屡次
令辱之 :使 笞广 :用鞭、杖或竹板打
陈胜佐之: 帮助 并杀 :一齐 召令徒属 :号令;所属的人 公等: 你们诸位
藉第令毋斩: 即使、假若 宁有种乎: 难道
诈称: 假装 袒右: 露出右臂
为坛而盟: 筑;盟誓 蕲下 :攻克
徇蕲以东: 攻占 比至陈: 等到
数万人: 几 弗胜 :不
豪杰: 指当地有声望的人 会计 :集会商议
身被坚执锐: 亲自;通“披”;紧握着;铁甲;武器 伐无道 :攻打
诛暴秦: 消灭 社稷: 国家
刑其长吏: 惩罚
句子翻译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年轻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时期。误了期限,按法令都得杀头。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现在逃走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老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托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部下,向天下人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此教我先威众耳。这是教我们先威服众人罢了。
固以怪之矣。自然就诧怪这事了。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又暗使派吴广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夜间用篝火装作“鬼火”,又装狐狸叫,喊道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都在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 吴广故意屡次扬言要逃走,使尉恼怒,让他责辱吴广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即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守卫边境而死的人一定也占十分之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况且大丈夫不死便罢,死就要干出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几天后,(陈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商议大事。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将军亲自披着坚固的盔甲,手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昏君,消灭暴虐的秦王
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 各个郡县里痛恨秦朝的官吏的,都惩罚当地郡县长官。关键问题
本文选自哪部名著?作者是谁? 《史记》;司马迁
陈涉起义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分别是?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
陈涉为起所作的两方面舆论阀准备是? 丹书鱼腹;篝火狐鸣
陈涉是怎样一个人? 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有超人的才略和胆识。
文中能体现陈涉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既表明陈涉对统治阶级无比愤恨又表明其伟大抱负的动员群众的名言是? 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词语解释
不辱使命 :辱没、辜负 易安陵 :交换
其许寡人 :答应 大王加惠 :给予恩惠
甚善: 好 虽然,受地于先王: 虽然这样
弗敢易 不;交换 因使唐雎使于秦 :于是;派;出使
故不错意也: 所以;错通“措” 请广于君: 扩充
逆寡人者 :违背 轻寡人与: 轻视
非若是也 像;这样 虽千里不敢易: 即使
岂直五百里哉 难道;只,仅仅 怫然怒: 盛怒的样子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先生;曾经听说 布衣 :平民
免冠徒跣 :摘掉帽子,光着脚 以头抢地耳: 撞;罢了
庸夫之怒 :平庸无能的人 非士之怒 :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仓鹰 :通“苍” 休祲 :吉凶的征兆
若士必怒 :如果 缟素: 穿丧服
色挠 :变了脸色;挠,屈服 谢之 :道歉
寡人谕矣 :明白,懂得 徒以有先生也 :只是
句子翻译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
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虽然这样,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我)愿意意始终守住它,不局限性 拿它来交换。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国。
·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然而,安陵君违背我的意见,(这)不是小看我吗?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即使拿一千晨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只(换)面积为五百里的(土地)吗?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这三个人,都是普通老百姓中最有胆识的人啊。(他们)心里的愤怒还没有迸发出来,上天就降下征兆。再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一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如果有能力有胆识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现在立刻)倒下两具尸体,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的人将会因此而穿上丧服,今天的情况就是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
关键问题
本文选自哪部作品? 《战国策》
秦王是怎样一个人? 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
唐雎是怎样一个人? 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
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吏实有什么用意? 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
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 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九年级上册:《隆中对》-----陈寿
词语解释
亮躬耕于陇亩 亲自 好为《梁父吟》 喜欢
身长八尺 身体 时人莫之许也 承认、同意
惟博陵崔州平只有 谓为信然 说;确实这样
屯新野 驻扎 先主器之 器重
谓先主曰 对„„说,告诉 此人可就见 接近、趋向
不可屈致 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宜枉驾顾之 屈尊;拜访
先主遂诣亮 于是;拜访 凡三往 总共
因屏人曰 于是;命人退避 汉室倾颓 崩溃、衰败
孤不度德量力 衡量;估计 欲信大义 通“伸”,伸张
遂用猖獗 因此;失败 然志犹未已 仍、还;止
君谓计将安出 计策;怎样;产生 自董卓已来 通“以”
非惟天时 只是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已经
此诚不可与争锋 的确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可以凭借;谋取 利尽南海 物资;全部取得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大概;资助、给予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兴旺富裕;爱抚、爱惜 帝室之胄 后代
总揽英雄 广泛地罗致 外结好孙权 友好
命一上将将荆州 将领;率领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亲自
百姓孰敢箪食壶浆 谁;用箪盛饭,用壶盛浆 以迎将军 来
诚如是 果真;这样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一天天
岂有意乎 有(这种)打算 岂愿见之乎 是否(可)
每自比于管仲 常常 君与俱来 一起
抑亦人谋 而且 挟天子 挟持、控制
因之以成帝业 凭借、依靠 若跨有荆益 占据
愿君勿复言 希望;再 所以资将军 用来„„的
翻译
时人莫之许也。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他这种比法。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你只可以到他那儿见他,不可以委屈(他)来。将军应当亲自去拜访他。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于是先主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
孤不度德量力 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先生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曹操和袁绍相比,就显得名声小,兵力弱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但是曹操终于能虎胜袁绍,以弱胜强,不只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谋划得好啊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这大概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是否有(夺取它的)打算呢?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百姓谁敢不用箪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浆来迎接将军呢?
关键问题
文中提到的诸葛亮有何特点? 智识卓绝、才华横溢、抱负非凡,料事如神,关心国家大事,有卓越的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文中提到的刘备有何特点? 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虚心诚恳
九年级上册:
《出师表》------诸葛亮
崩殂cú :死(皇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实在;时
盖追先帝殊遇 :原来是;优待,厚遇 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 :发扬扩大 陟罚臧否 :善恶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显示;治 是以先帝简拔: 因此
以遗陛下: 给予 悉以咨之 :都;询问
亲贤臣,远小人 :亲近;疏远 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遗憾
躬耕 :亲自 猥自枉屈: 降低身份 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由是感激: 感动,激动
遂许先帝 :于是;答应 二十有一年: 通“又”,表余数
夙夜忧叹 :早晚 恐托付不效 :实现
深入不毛 :不长草(的地方)庶竭驽钝 :差不多;比喻才能平庸
托臣以以讨贼兴复之效: 重任 以彰其咎 :表明,显扬;过失
咨诹善道 :询问 临表涕零 :流下眼泪
句子翻译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
·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家会有司论其刑赏。如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及忠心耿耿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
·必能使行和睦,优劣得所。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因此我很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意为他奔走效劳。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陛下也应自行谋划,以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考察,采纳正确的意见。
关键问题
本文中诸葛亮主要向刘备提出了哪三条建议?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九年级下册:公输――墨子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起于鲁: 出发,动身
2、公输盘不说 :通“悦”,高兴
3、再拜 :拜了两次
4、不可谓知类 :明白事理
5、然胡不已乎 :然:但是;胡:为什么;已:停止。
6、胡不见我于王: 引见
7、子墨子九距之: 通“拒”,抗拒。
8、子墨子守圉有余: 通“御”,抵挡。
9、公输盘诎 :通“屈”,理屈。
10、吾知所以距子矣 :用来„„的方法
1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 :入侵
二、翻译下列句子 答案
1、夫子何命焉为? 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2、宋何罪之有? 宋国有什么罪呢?
3、知而不争。知道(这道理)而不劝阻(楚王)。
4、此为何若人? 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5、九设攻城之机变 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
6、虽杀臣,不能绝也 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楚国的抵抗者)。
三、回答问题
1、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从而动身去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阻止楚国攻打宋国。
地利 :有利 委而去之: 放弃;离开
人和 :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故曰 :所以
七里之郭: 外城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限制;凭借
环而攻之: 围 固国 :巩固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这是 威天下 :震慑
池非不深: 护城河 亲戚畔之: 内亲外戚;;通“叛”
兵革: 泛指武器装备 多助之至: 极点
坚利 :锐利 天下顺之 :归顺,服从
九年级下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域民不以土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三、中心内容
1、本文论述了“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本文运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起肯定、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
九年级下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一、词语解释
舜发于: 被任用 人恒过 :常;犯过失
傅说举于:被选拔 衡于虑: 同“横”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责任,担子;这 而后作: 奋起
苦其心志 :使┅┅痛苦 征于色 :颜色
劳其筋骨 :使┅┅劳累 发于声: 吟咏叹息
锇其体肤 :使┅┅饥饿 而后喻 :了解
空乏其身 :使┅┅贫困 法家拂士: 同“弼”
乱其所为 :使┅┅错乱 入则: 在里面。指国内 所以动心忍性: 用来;使┅┅惊动;使┅┅坚韧; 出则 :在外面。指国外
曾益其所不能: 增加。曾同“增”
二、翻译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经这样的人
·必先苦其必志,劳其筋骨 一定要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使他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行拂乱其所为 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人恒过,然后能改 人常犯过失,然后才能改正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三、中心内容
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练,才能使人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答:都是在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3、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怎样的益处?
答: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答: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孟子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二者不可得兼 :同时得到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假如
4、贤者能勿丧耳 :不丢掉
5、蹴尔而与之: 用脚踢
6、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通“辨”,辨别。
7、万钟于我何加焉 :有什么益处
8、妻妾之奉 :侍奉
9、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10、乡为身死而不受: 通“向”,从前。
11、是亦不可以已乎 :停止,放弃。
12、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性,天性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呼尔而与之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从前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6、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
三、回答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以什么方式引出论点? 舍生而取义 比喻
2、“鱼”与“熊掌”分别比喻什么?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3、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 赞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
3、为什么行道之人、乞人不接受施舍? 因为这是侮辱性的施舍,受之有损人格。
4、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九年级下册:《庄子》故事两则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惠子相梁;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相:做宰相;国:国都,京城
2、非梧桐不止;安知鱼之乐 止:栖息;安:怎么
3、于是鸱得腐鼠 于是:在这时。鸱:猫头鹰。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三、回答问题
1、《惠子相梁》的主题是什么?
讽刺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淡薄功名利禄的态度。
2、故事中的、鸱、腐鼠各比喻什么?
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腐鼠比喻功名利禄。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答 案
1、十年春,齐师伐我。伐:攻打
2、肉食者鄙。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
3、又何间焉?间:参与
4、小惠未遍,民弗从也:通“遍”,遍及,普遍。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牺牲:指猪、牛、羊等。加:虚报。信:实情。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案件。虽:即使。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可以凭借
9、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
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作:振作。再:第二次。
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测:估计。伏:埋伏。
二、翻译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恩小惠,还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明是不会保佑你的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后,勇气就没有了。
3、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云打一仗。如果作战请让我跟随你去。
三、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 “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5、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 彼竭我盈。辙乱旗靡。
6、本文的成语是什么?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
7、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审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一、词语解释
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讽谏。纳:接受。
2、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高。有,“又”。
3、朝服衣冠,窥镜。服:穿戴。窥:照。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复:又一次。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明日:第二天。孰:通“熟”,仔细。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认为••美。私:偏爱。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蔽:爱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面刺:当面指责。
9、能谤讥于市朝。谤讥:议论。市朝:公众场合。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进:偶然进谏。
二、翻译下列句子。答 案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丽?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3、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第二天,徐公来了,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
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授给上等奖赏;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人,传到我的耳中来的,授给下等奖赏。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常常断续有人来进言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了。
三、回答下列问题。
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4、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5、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列子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答 案
1、方七百里,高万仞。方:指面积,方圆。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迂:曲折,绕远。
3、聚室而谋。谋:商量。
4、吾与汝毕力平险。汝:你们。
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指:通“直”。
6、杂然相许。杂然:纷纷,许:赞同。
7、其妻献疑曰。献疑:提出疑问。
8、且焉置土石。且:况且。焉,疑问代词。置:安放。
9、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交换。反:通“返”。
10、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1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穷尽。
12、何苦而不平? 苦:愁。
1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14、一厝cuò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二、翻译下列句子。答 案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2、且焉置土石? 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3、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4、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
三、回答下列问题。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3、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对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 愚公的妻子是出于对丈夫的关心而“献疑”的,她不反对移山,所以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且焉置土石。智叟更多的是讥笑,阻止移山,也体现了他智非真智。
4、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智叟”对举,有何深意?
从表面看,愚公“愚不可及”,但事实上,“大智若愚”,他有远大的抱负,移山是为了造福后代,他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而智叟不智,他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实为“鼠目寸光”。
八年级上册:核舟记
一、解词: 答案
1、高可二黍许 可:大约
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尚,还。盈:满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挑选。修狭:长而窄
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同“屈”,弯曲
5、左手倚一衡木 “衡”同“横”:横着
6、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挨着
7、珠可历历可数也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若:像。了了:清楚明白
9、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冠:戴高高帽子。为:是
10、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奇:零数
1、黄:黄共阅一手卷
1、苏轼和黄鲁直一同观赏一幅书画卷子。
2、舟尾横卧一楫
2、船尾横摆着一支橹。
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3、总计这只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原来是挑了一个长而狭的桃核刻成的。
5、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5、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的(名种事物的)形象,名有名的情态。
6、尝贻余核舟一
6、曾经赠给我一只用果核雕成的船。
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7、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
8、技亦灵怪矣哉 技艺出真奇妙啊!
9、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9、他们相互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画卷的衣褶中。
10、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若听茶声然
10、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安徽中考语文文言文】推荐阅读:
安徽中考语文试卷08-12
安徽中考语文专题训练10-13
安徽省铜陵市铜都双语学校高三语文 文言文阅读三复习学案06-20
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07-15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07-03
中考重点语文古诗文和文言文06-08
2024 年安徽考编小学语文真题09-12
中考复习文言文教案06-23
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09-02
中考文言文虚词归纳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