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精选8篇)
1.北京邮电大学 篇一
一.前言
在大三下半年这一学及其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终于迎来了大学本科生涯以来第一次实习——在北京大兴的北京联通培训基地。因为实习学习和操作的设备是实际上商用的设备,所以和以往在学校的实验有着很大的区别,很新颖,也很有意思,并且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也让我认识到了实验室里和实验室外的巨大差别。
二.交换与宽带技术
我们的实习一共四天,每两天为一个主题。前两天的内容是“交换与宽带接入”,老师详尽的为我们介绍了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北京联通在北京地区的布网规划,并带我们参观了宽带接入的模拟展厅,让我们了解到了在实际布网的时候,北京联通是如何对老城区合同进行合理改造,以及如何在新住宅区应用新的布网方式与设备,其中包括电力猫等新颖且实用的设备让我们大开眼界。
图一.培训老师为我们介绍宽带网布网的基本概念
而宽带接入是指相对于窄带接入而言的,一般把速率超过1Mbps的接入成为宽带接入。而宽带接入本身又分为以下几种接入方式:1.同轴电缆接入:同轴电缆接入是基于有线电视光纤同轴混合网中同轴射频电缆的新型宽带接入技术。它通过频率分割的办法将高达1GHz的有线电视传输频谱分为上行和下行通道,从而实现高速接入。要实现这一技术,单向的有线电视网络需要进行双向改造。2.以太网接入:以太网接入是介于五类线的高速以太网接入技术。一般是以太光纤到楼栋,五类双绞线入户的方式实现高速接入。这本是局域网技术,但是由于其技术成熟,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小区应用成本也不算太高,因为这些年来发展较快,但是这种接入方法不能利用原有的资源,需要重新布线。3.数字用户环路接入:数字用户环路接入是基于普通电话双绞线的宽带接入技术,它在同一铜线上分别传输数据信号和语音信 号。由于传统的电话用户铜缆投资占电信网传输线总投资的70%-80%,DSL接入技术是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而开发的。可以细分为ADSL、VDSL、RDSL、HDSL等,目前比较成熟的是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ADSL接入,这是一种不对称的宽带接入技术。4.光纤接入光纤接入具有传输距离远,带宽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秀特点,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宽带接入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技术的不断完善,光纤到户已逐步到位。5.无线宽带接入技术有别于前面几种接入方式,无线宽带技术是利用无线通讯作为传输媒介的宽带接入技术。包括本地多点分配业务多频道多点分配系统、无线局域网、移动通讯宽带接入技术、蓝牙以及其他等,另外,进来卫星宽带技术迅速发展,和前面的几种技术相比,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具有覆盖面广阔的特点。
三.移动通信
而后两天的主题是移动通信。因为正巧这一学期刚刚学习过移动通信这门课,加上近几年相关市场业界发展旺盛屡屡成为话题焦点,于是我们的兴趣愈发旺盛。老师先是给我们介绍了相关的基本知识,然后便带我们参观了联通正在使用的2G、3G乃至4G的基站设备如3026/3418等,并且详细的为我们介绍了基站、天线设备的相关参数和联通在北京市内的基站布网情况,让我们打开眼界的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并学习到很多移动通信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就解决方法。
图二.培训老师为我们介绍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移动通信的技术发展如下: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采用频分复用,语音信号为模拟调制,每隔30KHz/25KHz一个模拟用户信道。第一代系统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其弊端也日渐显露出来:频谱利用率低、业务种类有限、无高速数据业务、保密性差,易被窃听和盗号、设备成本高、体积大,重量大。
为了解决模拟系统中存在的这些根本性技术缺陷,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应运而生,并且发展起来,这就是以GSM和IS-95为代表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时间是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DAMPS系统,IS-95和欧洲的GSM系统。
(1)GSM发源于欧洲,它是作为全球数字蜂窝通信的DMA标准而设计的,支持64Kbps的数据速率,可与ISDN互连。GSM使用900MHz频带,使用1800MHz频带的称为DCS1800。GSM采用FDD双工方式和TDMA多址方式,每载频支持8个信道,信号带宽200KHz。GSM标准体制较为完善,技术相对成熟,不足之处是相对于模拟系统容量增加不多,仅仅为模拟系统的两倍左右,无法和模拟系统兼容。
(2)DAMPS也称IS-54,使用800MHz频带,是两种北美数字蜂窝标准中推出较早的一种,指定使用TDMA多址方式。
(3)IS-95是北美的另一种数字蜂窝标准,使用800MHz或1900MHz频带,指定使用CDMA多址方式,已成为美国个人通信系统网的首先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早由国际电信联盟(ITU)于1985年提出。主要体制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1999年11月5日,国际电联ITU-R TG8/1第18次会议通过了“IMT-2000无线接口技术规范”建议,其中我国提出的TD-SCDMA技术写在了第三代无线接口规范建议的IMT-2000 CDMA TDD部分中。
4G通信关键技术:OFDM正交频率多重分割技术、MIMO多重输入与多重输出技术、SDR软体无线电技术、SA智慧型天线。
四.心得总结
进过这四天在北京联通的实习,收获颇丰,培训老师水平很高,我们听得也很起劲,老师所讲的也都是贴近实际的知识,和我们平日在课堂上听到的很不一样。
经过这四天我也接触到了很多的实际设备,这些都是现实商用的设备,对于我们专业上知识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而且在接触到“真东西”后,才发现了平时学习的不足,让我知道以前所了解的实在是太少了。当然这更激发了我对通信行业的兴趣,并且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介绍,让我对通信行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再接再厉!
2.北京邮电大学 篇二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学系统研究中心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863项目以及教育部和科技部的重点项目。从这些项目的实践中, 培育了他们扎实的科研素养, 加强了与其他院校单位的科研技术交流, 同时也获得了多项教学和科研奖励。
潜心科研创新的研究中心
正是由于多年来的勤于耕耘, 文福安教授所带领的团队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研究和实践方面始终走在最前沿。而他们的网络教学系统研究中心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实验教学中心合作, 于2013年被评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网络教学系统研究中心隶属于北京市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重点实验室, 其前身为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技术研究所虚拟实验研究室, 是国内较早开展网络化开放式虚拟实验教学研究的机构之一。研究中心集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于一体, 通过产学研一体化, 积极推广国家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
研究中心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项目主要面向教育信息化及国产化。其中包括: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虚拟实验智能实验职能指导与管理系统的研发”、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作业和考试管理工具”、“职业培训示范工程”、“基于国产基础软件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及远程支持系统”、“Linux实验系统研发与开发”4个课题;国家863项目“基于NC和Linux的西部网络教育战略研究”课题;教育部科技重点项目“教育科技信息处理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科技部西部行动网站开发与维护”等课题。研究团队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获得计算机著作权14项, 专利4项。
研究中心是北京邮电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的研究基地, 研究领域涉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教育技术学”学科, 研究方向有:
1.虚拟实验技术和虚拟实验教学系统开发。
2.多媒体网络技术和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从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 网络教学系统研究中心所致力的是一项极富社会价值的工作。他们充分地将信息技术的便利为教学所用, 把教学管理中所涉及到的多方面进行高效融合, 让教与学变得更加科学、高效。
积极淬炼研究中心成就硕果累累
教学其实是一项有着极其复杂运行程序的立体链条, 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 都会让教学变得低效、困难且事倍功半。尤其是高校扩招给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网络信息技术时代下的新需求。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学系统研究中心始终致力于网络教学系统的创新开发工作。他们契合着时代的节拍, 将自己在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领域的独到理解, 融合在了他们一项项的创新成果当中, 在取得市场好评的同时, 也将中心的社会价值不断放大。
1.开放式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
随着学校管理变革的逐步推进, 实验室建设的进一步规范化、复杂化, 学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繁重和复杂, 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问题也渐渐显露出来: (1) 高校实验课发展“学分制”, 实验课不再以课程作业方式的安排, 而是将实验课从理论课中剥离出来, 单独开设课程, 并给予相应学分, 传统的实验手工排课方式就变得异常艰难。 (2) 实验模式局限于传统实物的实验方式, 未能充分利用基于现代科技的虚拟实验方式。 (3) 实验设备、仪器、低值耐用品等没有较好地建立信息库, 以供查询其基本信息及使用状态, 不利于实验设备的维护。 (4) 实验室教学管理工作处于手工处理阶段。缺乏有效的实验室教学管理过程, 老师及学生无法方便快捷的协作沟通, 难以适应开放式实验的需要。
这就迫切需要用计算机来进行辅助管理, 以简化实验室主管部门的工作。学校已建成覆盖整个校园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使用计算机网络来进行实验室管理成为了必然, 特别是实验室开放选课给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对此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学系统研究中心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基础上, 提出了实验室信息管理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建立网络化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 提供丰富的网络实验教学资源, 实现网上辅助教学和网络化、智能化管理, 减轻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该系统的特色及创新点有:采用B/S架构, 方便平台部署及日常应用;集门户网站、教务管理、实验教学管理、实验室资产管理、实验室耗材管理、实验开放管理、协同交流、虚拟实验教学、门禁考勤、电源控制等功能于统一平台管理, 实现实验室的智能便捷管理;多种角色应用体系, 多种业务权限配置, 满足不同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应用, 加强示范中心建设;全面开放了实验室实验资源, 提供开放式实验教学服务, 可预约工位、实验, 也可设备借出, 方便学生自主灵活参与实验,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人性化的协同办公交流应用, 帮助教师和学生随时随地实时在线或离线交流;虚拟实验和实物实验相结合, 丰富了实验教学方式, 通过系统可同时管理硬件实验和虚拟实验;多种数据导入导出功能, 方便各种身份角色数据汇总、数据统计, 可无缝集成到学校信息化大环境中等。
该创新成果中的各个系统均可单独采购部署, 也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组装及集成。
2.开放式网上虚拟实验室及课程系列
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依赖费用高昂的实验设备和材料, 有限的教师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细致地指导大批的学生, 以至于教学目标难以落实。而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学系统研究中心推出的“开放式网上虚拟实验室系列产品”, 则很好地解决了上述的难题。
据文福安介绍, 该计算机教学软件是面向教学的虚拟实验室, 是由课程实验仿真系统和虚拟实验教学管理系统两部分组成。仿真系统采用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上建立虚拟实验环境, 提供可操作的虚拟实验器材, 是学生在互联网上通过接近真实的人机交互界面完成实验, 在计算机上营造可辅助、部分替代甚至全部替代传统实验室各操作环节的相关软硬件操作环境。
虚拟实验教学管理系统提供全方位的虚拟实验教学辅助功能, 包括:实验前预习、实验的开课管理、典型实验库的维护、实验教学安排、实验过程指导、实验结果批改、实验成绩统计查询功能, 为实验教学环境提供服务并开展应用。
开放式网上虚拟实验室系列产品可以促进学生学用结合, 实验的安排更加灵活方便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动手做实验,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实验室。虚拟实验室可减少实验设备的维护强度, 缓解当前实验设备不足, 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通过建立虚拟实验室, 可以解决计算机、电子、通信、机械、自动控制、建筑等学科中的实验教学问题, 完善现有的教学体系。
3.计算机网络技能训练系统
为了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学研究中心经过多年研究, 开发出了配套的可在网上开展的基于智能客户端的计算机网络技能训练系统。系统通过大量的实验知识点的训练题目以及历年大赛真题, 以及贴近真实的设备, 能够快速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的实践能力和成绩, 同时解决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设备、场地不足的问题。
科研创新的目的就是产业化
研究中心通过这几年的积淀和淬炼, 尤其是他们在网络教育技术领域产学研一体化的推广中, 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技术成果和产业应用的经验。在文福安看来, 一项技术是否成功, 关键是看其应用, “你的研究是不是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真正的把成果用起来, 发挥了效益, 才最终证明研究是成功的。”文福安在接受采访时如此强调。
文福安讲, 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 我国技术应用率比较低, 这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浪费, 当下很多技术都是有“研”而无“产”。对产业化的深刻认识, 文福安在科研创新的征程上始终能够有的放矢, 始终将实践应用作为他科技创新的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为此循着这样的思路, 研究中心也创新了诸多有价值的科技成果。
近几年来, 为了改进传统落后的实验教学环境, 研究中心与北京润尼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 采用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多媒体技术, 在科技部和学校多个项目的资助下, 组织开发了开放式的虚拟实验教学系统。目前可供模拟电路、电路分析、高频电子线路、数字电路、Linux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安全、Java程序设计、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课程开展虚拟实验。系统模拟了真实实验中用到的器材和设备, 如示波器、电压表、路由器、交换机、计算机等, 提供了与实物实验相似的实验环境, 并提供了全方位的实验教学管理、预习、指导、批改、评价、互动交流和学生支持服务。目前该系统已经在60多所国内院校的实验教学中发挥了作用。
他们研发的“开放式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为众多高校提供了实验室智能化管理解决方案和支持服务, 以专业的业务理解和优秀的产品方案赢得了业界一致好评。目前该系统的应用案例有:北京邮电大学、北方民族大学、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盐城工学院、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北京联合大学等。
另外, 其“开放式网上虚拟实验室及课程系列”成果应用的案例更加多, 北京邮电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方民族大学、汕头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天津财经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近60多所高校。
通过受众的回馈以及权威专家的鉴定评价, 研究中心的创新成果推广价值十分巨大。由于在业界取得的成就, 研究中心的专家和教授在虚拟仿真教学领域的科研声望日增, 每年都会受邀在全国各地进行虚拟仿真实验及教学管理相关的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其科研经历和执着的奋斗创新的精神, 也成为了科技类媒体报道的热点, 受到多家媒体的采访报道。
科技的努力换来的是社会价值, 这也正是研究中心执着前行的最大动力。文福安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 科研是艰苦的, 虽然我们的办公室简陋, 但我们这个团队有信念, “我们都是在做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会成功, 只要我们坚持下去。”
3.北京邮电大学 篇三
南华大学——知道什么是“核”心专业吗?
南华大学的低调和“南帝”有着相似之处,这是因为该校的特色专业都涉及军工领域。南华大学是我国核类本科专业齐全、本科生培养规模大、核类人才培养层次最完整的高校,并建有湖南省核工业南华大学科技园。南华大学核技术与应用全国排名第二,学校培养出中国科学院院士计亮年、国家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张亚雷等大师。同时南华大学以核为特色,工、医、管理等学科交叉,形成了12个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特色专业。可见南华大学虽地处一方,同样具有绝世武功。
西华大学——工科之花
西华大学始建于1960年,时名四川农业机械学院,是国家为实现农业机械化,在当时全国7个大区分别布点所建立的农业机械本科院校之一,1972年更名为成都农业机械学院,1978年被四川省政府列为省属重点大学,1983年更名为四川工业学院。2003年,四川工业学院与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西华大学,2008年四川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并入。
北华大学——北大+清华,简称“北华”
北华大学是吉林省省属规模最大的重点综合性大学,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吉林师范学院、吉林医学院、吉林林学院、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坐落在风景迷人的雾凇之都、中国魅力城市——吉林省吉林市。
4.北京邮电大学同学毕业赠言 篇四
我们之间可说是熟悉的不得了,怎样的话都好说。我总叫你“徐大大”,你叫我“钢牙妹”叫得是这般难听,使我总得气上好一阵,钢牙妹怎么了?哼,你这个黑不溜湫的“小黑妹”“徐大大”“傻cc”!
或许是太过了解对方的原因,我总觉得跟你在一起聊什么都合得来,我们下课聊,大课间聊,体育课上聊,公交站发台上聊,甚至回家也发信息聊。时间久了,我可是抓住了你的弱点,你总是讨厌我说你黑,撇着嘴,皱着圆圆的鼻子豪不客气打我一下说:“没你黑!”
5.北京邮电大学幼儿园简介 篇五
联系人:沈园长联系电话:010-68913925传真:010-68915071邮箱:xiaojie3553@sina.com邮政编码:100081幼儿园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北京理工大学后勤集团幼教中心 我园是一所拥有悠久历史的幼儿园,现改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后勤集团幼教中心,它始建
于1951年,隶属于北京理工大学。
园中有11个班,招收300名幼儿,员工有57人,其中教师32人,保育员11人,其他
人员15人,大专、本科学历的达到80%,所有员工都持有上岗资格。
我园占地面积达7646平方米,有各种花草树木17种,使幼儿园达到绿化和美化。为幼
儿游戏活动配置了多种大型、中型游戏器械,这里就是孩子们的乐园。
我园的办园宗旨是“一切为了孩子”。全员教工爱岗敬业,奋发进取,注重幼儿良好行
6.北京邮电大学 篇六
北京邮电大学实习报告
实习心得体会
第一天,我们主要围绕着3G,以及WCDMA为重点进行了介绍。并且介绍了网络规划和网络优化的内容,第二天早上进行了路测。我就上课的一些要点进行记录如下。
3G的标准: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0年5月确定W-CDMA、CDMA2000、TD-SCDMA以及WiMAX四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2000年国际移动通讯计划》(简称IMT—2000)。CDMA是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码分多址)的缩写,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基础。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频分多址(FDMA)的模拟调制方式,这种系统的主要缺点是频谱利用率低,信令干扰话音业务。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采用时分多址(TDMA)的数字调制方式,提高了系统容量,并采用独立信道传送信令,使系统性能大为改善,但TDMA的系统容量仍然有限,越区切换性能仍不完善。CDMA系统以其频率规划简单、系统容量大、频率复用系数高、抗多径能力强、通信质量好、软容量、软切换等特点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1)W-CDMA也称为WCDMA,全称为WidebandCDMA,也称为CDMADirectSpread,意为宽频分码多重存取,这是基于GSM网发展出来的3G技术规范,是欧洲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它与日本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基本相同,目前正在进一步融合。其支持者主要是以GSM系统为主的欧洲厂商,日本公司也或多或少参与其中,包括欧美的爱立信、阿尔卡特、诺基亚、朗讯、北电,以及日本的NTT、富士通、夏普等厂商。这套系统能够架设在现有的GSM网络上,对于系统提供商而言可以较轻易地过渡,而GSM系统相当普及的亚洲对这套新技术的接受度预料会相当高。因此W-CDMA具有先天的市场优势。该标准提出了GSM(2G)-GPRS-EDGE-WCDMA(3G)的演进策略。GPRS是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的简称,EDGE是EnhancedDatarateforGSMEvolution(增强数据速率的GSM演进)的简称,这两种技术被称为
2.5代移动通信技术。(2)CDMA2000是由窄带CDMA(CDMAIS95)技术发展而来的宽带CDMA技术,也称为CDMAMulti-Carrier,由美国高通北美公司为主导提出,摩托罗拉、Lucent和后来加入的韩国三星都有参与,韩国现在成为该标准的主导者。这套系统是从窄频CDMAOne数字标准衍生出来的,可以从原有的CDMAOne结构直接升级到3G,建设成本低廉。但目前使用CDMA的地区只有日、韩和北美,所以CDMA2000的支持者不如W-CDMA多。不过CDMA2000的研发技术却是目前各标准中进度最快的,许多3G手机已经率先面世。该标准提出了从CDMAIS95(2G)-CDMA20001x-CDMA20003x(3G)的演进策略。CDMA20001x被称为2.5代移动通信技术。CDMA20003x与CDMA20001x的主要区别在于应用了多路载波技术,通过采用三载波使带宽提高。目前中国联通正在采用这一方案向3G过渡,并已建成了CDMAIS95网络。(3)TD-SCDMA全称为TimeDivision-SynchronousCDMA(时分同步CDMA),该标准是由中国大陆独自制定的3G标准,1999年6月29日,中国原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电信)向ITU提出。该标准将智能无线、同步CDMA和软件无线电等当今国际领先技术融于其中,在频谱利用率、对业务支持具有灵活性、频率灵活性及成本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另外,由于中国内的庞大的市场,该标准受到各大主要电信设备厂商的重视,全球一半以上的设备厂商都宣布可以支持TD—SCDMA标准。该标准提出不经过2.5代的中间环节,直接向3G过渡,非常适用于GSM系统向3G升级。(4)WiMAX的全名是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forMicrowaveAccess),又称为802·16无线城域网,是又一种为企
业和家庭用户提供“最后一英里”的宽带无线连接方案。将此技术与需要授权或免授权的微波设备相结合之后,由于成本较低,将扩大宽带无线市场,改善企业与服务供应商的认知度。2007年10月19日,在国际电信联盟在日内瓦举行的无线通信全体会议上,经过多数国家投票通过,WiMAX正式被批准成为继WCDMA、CDMA2000和TD-SCDMA之后的第四个全球3G标准。
网络规划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内容:
一、网络结构;
二、网络设备、介质;
三、服务器;
四、工作站。
网络优化是指通过各种硬件或软件技术使网络性能达到我们需要的最佳平衡点!硬件方面指在合理分析系统需要后在性能和价格方面作出最优解!软件方面指通过对软件参数的设置以期取得在软件承受范围内达到最高性能负载!网络优化也是SEO
第二天下午我们学习了SDH的简单情况。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根据ITU-T的建议定义,是不同速度的数位信号的传输提供相应等级的信息结构,包括复用方法和映射方法,以及相关的同步方法组成的一个技术体制。其优点为:(1)SDH传输系统在国际上有统一的帧结构数字传输标准速率和标准的光路接口,使网管系统互通,因此有很好的横向兼容性,它能与现有的PDH完全兼容,并容纳各种新的业务信号,形成了全球统一的数字传输体制标准,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
(2)SDH接入系统的不同等级的码流在帧结构净负荷区内的排列非常有规律,而净负荷与网络是同步的,它利用软件能将高速信号一次直接分插出低速支路信号,实现了一次复用的特性,克服了PDH准同步复用方式对全部高速信号进行逐级分解然后再生复用的过程,由于大大简化了DXC,减少了背靠背的接口复用设备,改善了网络的业务传送透明性。
(3)由于采用了较先进的分插复用器(ADM)、数字交叉连接(DXC)、网络的自愈功能和重组功能就显得非常强大,具有较强的生存率。因SDH帧结构中安排了信号的5%开销比特,它的网管功能显得特别强大,并能统一形成网络管理系统,为网络的自动化、智能化、信道的利用率以及降低网络的维管费和生存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4)由于SDH多种网络拓扑结构,它所组成的网络非常灵活,它能增强网监,运行管理和自动配置功能,优化了网络性能有,同时也使网络运行灵活、安全、可靠,使网络的功能非常齐全和多样化。
(5)SDH有传输和交换的性能它的系列设备的构成能通过功能块的自由组合,实现了不同层次和各种拓扑结构的网络,十分灵活。
(6)SDH并不专属于某种传输介质,它可用于双绞线、同轴电缆,但SDH用于传输高数据率则需用光纤。这一特点表明,SDH既适合用作干线通道,也可作支线通道。例如,我国的国家与省级有线电视干线网就是采用SDH,而且它也便于与光纤电缆混合网(HFC)相兼容。
(7)从OSI模型的观点来看,SDH属于其最底层的物理层,并未对其高层有严格的限制,便于在SDH上采用各种网络技术,支持ATM或IP传输。
(8)SDH是严格同步的,从而保证了整个网络稳定可靠,误码少,且便于复用和调整。
(9)标准的开放型光接口可以在基本光缆段上实现横向兼容,降低了联网成本。缺点也比较明显:
1、频带利用率低
可靠性和有效性是矛盾的,增加了有效性必将降低可靠性,增加了可靠性也会相应的使
有效性降低。例如,收音机的选择性增加,可选的电台就增多,这样就提高了选择性。但是,由于这时频带相应的会变窄,必然会使音质下降,也就降低了可靠性。
2、指针调整机理复杂
SDH体制可以从高速信号(STM-1)中直接下低速信号(例如2Mbit/s),省去了多级复用,解复用过程,这种功能的实现是通过指针机理来完成的。但是,指针功能的实现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最重要的是系统产生SDH的一种特有抖动—由指针调整引起的结合抖动。
3、软件的大量使用对系统的安全性的影响
在病毒无处不在的今天,软件的的大量使用,很容易受到病毒的破坏,加上人为操作,软件故障,对系统的影响也是致命的。
第三天主要讲的是计算机网络底层方面的东西,与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有很大相似度,所以这里就略去不作细述了。
7.从“上大学”到“上好大学” 篇七
正如《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所指出的,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是一种后发外生赶超型, 在高等教育实现规模扩张的同时, 当前高等教育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与矛盾。比如, 如何解决高等教育领域的各种结构性矛盾, 如何从外部、内部保障高等教育质量, 等等。
在此次发布会上, 与会专家不避讳地将一系列问题摆了出来,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与会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校学生司、基础教育二司相关负责人纷纷“接招”。
针对农村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大学难的问题, 自2012年起, 我国出台一系列专项政策, 促进农村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效果“立竿见影”。但外界也曾对此举是否会带来的资格造假“、高考移民”隐患提出疑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王辉回应, 教育部采取的是“零容忍”态度“, 发现一起, 查处一起”。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主任赵香兰教授的建议则是, 随着电子学籍管理信息日益透明, 可以使用电子学籍作为认定标准。
受益于上述政策进了重点大学, 农村贫困学生却又面临“融入难、学业难、就业难”等适应性问题。赵兰香建议, 高校要“适时调整理念, 创新培养模式, 给予专项生更多关怀帮助, 尤其是在就业方面”。
事实上, 创新培养模式, 不仅仅是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所需, 更是各大高校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谈到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下一步工作思路时,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表示, 要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 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突破口, 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重要手段,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深化改革、协同育人, 优化结构、补齐短板, 提升能力、保障质量, 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这对高校自主办学也提出更高要求。张大良表示, 高校办学自主权将从支持高校科学选拔学生、自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自主选聘教职工等七个方面进一步推进。在落实和扩大高校自主权时, 张大良说, 还应建立和完善自律机制、问责机制, 才能确保高校拥有的办学自主权用好管好。
作为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七个方面之首, 如何“科学选拔学生”, 是发布会上媒体关心的问题之一。王辉介绍说, 浙江省和上海市两大高考改革试点迈出坚实的步伐, 下一步将全面推动各地改革方案落地, 按照“边试点、边探索、边总结、边推进”的原则, 加强对改革推进过程中一些深层次问题的研究, 全力保障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二司副司长申继亮表示, 这次高考改革对高中教育既是巨大挑战, 也是重大机遇, 将从客观上推动高中改革, 有望改变过去“千校一面, 万人同课”的现象。
8.北京邮电大学 篇八
这本书回顾了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在清末、民国初期、北洋时代、国民政府时期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刻画出在百年前中国政治和社会剧烈转型的背景下,新型政治文化和知识分子的成长过程,以及后来被称为“北大精神”的形成和嬗变。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这所学校虽然由革新派提出筹建,但在正式建成后由相对保守的清朝官僚和文化精英掌控。成立之初的京师大学堂,跟旧式的国子监、公学没有太大区别,非但管理人员、教师,甚至连学生都将自己当成“老爷”看待。那么,这所学校又是在什么时候转型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并且成为一个不断拥抱新思想,并竭力把新思想带给整个国家,推动政治进步的一个策源地的呢?
本书将这个问题溯源至洋务运动时期,围绕同文馆设立,洋务派与守旧派展开的激烈博弈。尽管同文馆为中国的近代化作出了贡献,但确实曾因守旧派的阻挠更接近为新型的国子监和翰林院。有趣的是,甲午战争之后,那些曾经站在洋务派对立面,强调延续传统人才培养方式和思想传承价值的人们,似乎猛然认识到了中国国力疲弱的问题所在,因而迅速转向比过去的洋务派更为激进的方式。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戊戌新政失败后,清政府仍然允许新政成果之一的京师大学堂延续下去。某种意义上讲,京师大学堂秉持的思想独立性,深植于这所学校的基因中,而其来源恰恰是在今天的历史书中多受贬低的守旧派。
京师大学堂在义和团风波、八国联军侵华带来的接连冲击中,屡受波及。清政府之后重议新政,但京师大学堂此时已经需要面临以上海为代表的南方沿海城市的新式学堂的竞争。这刺激和推动了京师大学堂对于外国教习的聘请,以及外国课程体系的引入。1903年,中国国内学生和留日学生奋起抗议俄国拒从东北撤军。由于日本当时也极度不满俄国独占中国东北的局势,因此对中国学生的行动给予支持。京师大学堂的全体日本教习也集体表示支持学生运动,这对于当时京师大学堂的学生及留日中国学生都产生了很强的示范作用。
辛亥革命翌年(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北京大学”,此后直到1930年以前的近20年内,北京大学有了两项重大转型:一方面,从旧式的公学,转型为接近于欧美顶级大学并享有国际声望的学术型大学,建立起相对完备的办学、学术研究体系;另一方面,继承并革新了古代太学生政治参与的传统,在“五四运动”前后爆发出巨大的社会能量,甚至影响了政治局势的走向,标志着中国现代公众舆论、政治文化的形成。
本书中对这两方面的转型着墨甚多,并谈及这些转型和进步的实现与北大几位校长的努力有很大关系。在蔡元培之前,担任北大校长(代理校长)的马相伯、胡仁源等人为推动北京大学现代化转型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如力推教学改革,提高考试和教学考核要求,引进学术评价制度等。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后,更是拿出了巨大的改革勇气,不仅以兼容并蓄的姿态引进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执教北大,更重要的是,将人文情怀、家国意识、社会责任等意识观念注入到了这所大学中。
【北京邮电大学】推荐阅读:
北京邮电大学论文12-02
北京邮电大学同学毕业赠言09-21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学院11-25
北京邮电大学免试硕士生接收办法10-22
北京邮电大学往届毕业生就业主要去向10-05
南京邮电大学光学10-04
西安邮电大学校徽11-13
西安邮电大学实验报告08-31
西安邮电大学告家长书10-28
西安邮电大学素质拓展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