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的政治意义

2024-06-27

科技创新的政治意义(共13篇)(共13篇)

1.科技创新的政治意义 篇一

在新的形势和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整体构建富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研究课题。《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文件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讲话,为整体构建科学的、系统的、规范的、现代化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改革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然而适合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的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却为数不多。针对高职思政教育的研究论著诸如李忠英的硕士论文《整体构建高职院校德育体系研究》和孔德文的硕士论文《高职院校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两篇论著都提出了以职业素质的培养作为高职德育工作的核心,从而构建高效的高职德育体系和工作机制。另如王继辉《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陈艺文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教学体系的思考》、林增明《谈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创新》、尤建国等《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现状与对策》、程巧玲等《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与思考》、张守琴《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思路》、陈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途径探索》、陈立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于雪梅等《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与“两课”教学改革》、叶珍《浅谈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庞美青等《关于高职院校两课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唐小艳《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式研究》等论文则通过大量的调研,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高职学制改革的短期性和以就业为导向“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提出新的思路,以期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更好地服务于高职院校培养特色人才的办学宗旨,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合格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以上论著所提出的针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的理念、思路、方式方法等颇值得借鉴,但其均未能结合青海地方实际提出凸显我省高职教育特色并切实可行的对策及方案。

研究本课题主要具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

1、实际意义。整体构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体系,既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德育实践的必然选择,又是高职院校德育主体的自身需求。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兼有专业技术能力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高职学生不能因为高职教育的“技能本位”特点而忽视了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随着对高职办学模式认识的不断深化,对整体构建高职思政教育体系的深化研究已势在必行。

2、理论意义。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在其本质上与普通高校的思政教育是一致的,但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就其内涵而言又有其特殊的一面。正确认识和把握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关键。而科学、系统、高效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不但充实了高校德育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还会帮助高职院校打开德育工作的新局面,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人才。

2.科技创新的政治意义 篇二

一、在课堂上引入时事政治,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上政治课的时候, 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们或思绪飘移, 或昏昏欲睡。导致这个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课堂太过枯燥乏味。为了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我们可以适时在课堂上引入时事政治。由于时事政治一般具有时效性、趣味性和新闻性这三大特性, 学生一般对其都很感兴趣。出于好奇心, 学生喜欢关注一些新闻时事, 但是他们对这些时事新闻又缺乏深入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如果老师在课堂上适时地插入这些时事新闻, 再对这些时事新闻进行精辟的分析, 那么学生就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会觉得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世界、对人生都有一种更深入的了解, 上政治课注意力也会更加的集中。而且, 现在也过了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年代, 了解时事政治, 能够帮助同学们及时调整自己的方向和心态, 在思想上和学习方法上做到“与时俱进”。

二、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时事讨论中来, 激发他们学习政治的热情

在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上,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信息, 课堂气氛很严肃。如果我们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 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学生学习的热情就会被激发起来。要让课堂的讨论变得有效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老师要联系知识点, 准备好课堂上要用的时事新闻材料并提前让学生查找资料进行预习。 (2) 在课堂上老师要鼓励同学们多发言, 大胆地说出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积极地与同学们和老师进行讨论或辩论。 (3) 老师应当在合适的时候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分析和总结, 让课堂收放自如。

三、将时事政治和理论知识相结合, 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任务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 解决实际问题, 树立科学的“三观”, 即理论联系实际。在上政治课的时候, 老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将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作为上课的题材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相结合, 让同学们学会用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课堂上, 老师如果单独地讲课本上的知识, 学生听的时候可能理解, 听完之后可能很快就忘记了。理论知识往往比较抽象, 跟生活跟社会结合得不是很紧密。学生无法把理论知识和自身建立起联系, 就会觉得学习这样一门课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 就会认为上课不需要好好学, 只要考试前背一背就行了。

如果老师将课堂上的讲解和时事新闻热点结合起来, 同学们就会觉得政治和生活还是息息相关的。在上课的时候, 老师可以选取同学们关心的时事新闻热点作为背景资料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和分析。在进行时事新闻分析的时候, 老师应当注意要自己保持, 同时也要引导同学们保持一种不带个人感情色彩的公平正义的心态和出发点, 对待任何问题都不能偏激。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把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高中政治的主要内容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等。要更好地进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 就应当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的含义, 不仅要从大局上把握政治学习的主要脉络, 而且还要从细节上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同时, 还要将每一个知识点建立起联系, 形成自己的知识脉络, 让政治的学习更加游刃有余。

(2) 准确地把握好实际与理论联系的方法。一方面, 要鼓励同学们平常多多关心时事政治, 多收看如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电视节目或阅读如《半月谈》《人民日报》等报刊。并且要养成一个收集新闻、分析新闻的好习惯, 学会将各个新闻要点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整理分类, 以便在今后的学习和复习过程中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另一方面, 要求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对其分析和讨论时事政治。同学们在学习时事政治的时候, 要抓住事件的中心, 从正反两面去分析它的主要矛盾。根据主要矛盾, 联系理论知识找出解决的办法。

(3) 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每个人由于自身的素质和认识的高度不同, 对同一事件的分析结果也会不一样。通过观察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分析的过程和结果, 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思想状态。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 老师可以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指导, 以便帮助学生更积极健康的学习和成长。

(4) 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地方, 在课堂上不能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政治的兴趣一味地讲新闻, 而是应当把教育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也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总之, 在课堂上以时事热点新闻为背景资料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分析, 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 还能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科技创新的政治意义 篇三

关键词: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策略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内容,其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企业如果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保持发展势头,必须不断适应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趋势,不断深化思想政治工作,并创新其工作策略,提高工作质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石油企业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宣传思想工作的开展能有效增强员工的团体意识

在石油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宣传思想工作的开展能够将企业的发展制度与决策及时有效的传达给企业的各个员工,让员工在学习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认同企业的规章制度,并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另外,宣传思想工作的开展还能作为企业与员工沟通的重要桥梁,在为员工传达企业管理层决策的同时,还能向管理层反映员工的需求与建议,并对址匕优秀员工的事迹进行宣传,培养好员工的团体意识与集体凝聚力,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推动企业的发展。

(二)宣传思想工作的开展能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现阶段,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经济发展层面上,在企业文化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为厂有效提高石油企业文化的竞争力,加强企业的宣传、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是促进企业文化发展的首要工作。石油企业可通过宣传思想工作的开展,将企业文化传递给句位员工,并让员工在工作时将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经营的句个环节中,促进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除此之外,企业对员工进行思想工作的教育,能帮助员工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同时,也认同企业的文化与精神,并对企业的文化与精神进行发扬,从而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三)宣传思想工作的开展能为企业的发展塑造良好形象

企业品牌的树立对于石油企业来说,不仅能提高石油企业的市场知名度,让石油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还能让石油企业在国际上占据一定的比重,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与领导力。企业品牌的树立依赖于宣传思想工作的开展,其能有效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并且,多种宣传方法的使用,能在经营市场上提高石油企业的知名度,并通过员工对思想工作的反应,实现良好企业形象的塑造。

二、新形势下石油企业做好宣传思想创新工作的策略

(一)强化企业舆论宣传,树立企业文明道德风尚

舆论宣传的开展,能够帮助企业树立外在形象的同时,为企业员工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此,在石油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宣传思想的工作人员应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项重要决策,通过会议、广播、板报、学习、网络平台等途径及时有效的传递给广大员工,让员工在第一时间获得信息,引导员工认清形势,促进员工承受能力与应变能力的培养。同时,宣传思想工作的开展还应加强企业的对外宣传,通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宣传,将企业内部的先进典型、新人新事以及广大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传达出去,让广大群众对石油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厂解,在提高企业形象的同时,达到教育、引导、鼓舞员工不断提高工作积极性的目的。并且,企业还能让员工将身边的新闻点反馈出去,通过舆论宣传,为企业营造出浓厚的舆论氛围,促进企业文明道德风尚的培养。

(二)重视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

基层作为企业发展最基础的组成部分,企业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基层员工来完成。但在以往的宣传思想工作中,石油企业的管理层往往会忽视基层工作的引导,认为基层思想工作的宣传并不重要。因此,为厂更好的做好石油企业宣传思想创新工作,我们应重视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开展,并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应重视基层员工的舆论导向。正确舆论导向的树立能够推动企业的发展,让企业有着强劲的发展潜力。因此,宣传思想工作的开展,应紧紧围绕导向工作,切实杜绝空谈、光说不练等现象的出现。其次,我们应重视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容。宣传思想工作应对企业的中心工作、战略目标、员工思想动态进行关注,在做好下达企业管理层重要决策的同时,也应向企业管理层传达员工的工作状态。最后,我们应注重基础员工队伍的建设,利用多种方法、平台,对员工思想进行教育,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实现企业的决速发展。

(三)创新宣传思想文化服务理念,树立宣传思想工作大局

对石油企业宣传思想文化服务理念的创新,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以人为本,做到顾全大局,为石油企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服务。为厂更好地贯彻这一理念,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我们应提高工作的深度与高度,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发挥石油企业宣传思想工作的核心价值,树立相关工作部门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并在创新工作与服务理念的同时,应站在系统与战略的角度思考问题,争取实现宣传思想工作作用的最大化。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石油企业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作,其需要企业在顺应时代发展新形势的条件下,结合自身发展实际,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做到与时俱进。为厂更好地完成石油企业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我们应强化企业舆论宣传,重视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开展,创新企业的宣传思想文化服务理念,在引导舆论、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工作中发挥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文浩.石油企业的宣传思想工作探索[J].办公室业务,2013.

4.科技创新的政治意义 篇四

【作者】:**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本文就新时期“干部清廉、管理清正、政治清明”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新时期、反腐倡廉、加强党建 【正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权力制约的监督体系。实现廉洁政治是个复杂的系统过程,绝不是惩处几个腐败分子就能根本解决。过去好多年,惩处了一些腐败分子包括高官,但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至少还没有达到人民满意的程度,原因很复杂。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党的建设,是以坚决执行党的纪律作保证的,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本质是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党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的总要求中明确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新时期对全体党员干部的一个总要求要求,从一个全方面提出了要“干部清廉、管理清正、政治清明”,是从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干部清廉、管理清正、政治清明”的最终目标。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为民、务实、清廉”也将清廉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进行普及推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对清廉进行了定义:清廉,就是要自觉遵守党章,严格执行廉政准则,主动接受监督,自觉净化朋友圈、社交圈,带头约束自己的行为,增强反腐倡廉和拒腐防变自觉性,严格规范权力行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坚决反对一切消极腐败现象,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在新时代中党员干部不能对反腐倡廉工作有丝毫松懈,更应该秉持“干部清廉、管理清正、政治清明”的总目标,继续发扬十八大以来取得的伟大成果,努力实现十九大提出的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确保“干部清廉”必须牢固树立纪律观念。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党的政治纪律,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厉行工作规程,做到令行禁止,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党的纪律是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物必先腐而后重生。近些年来,一些国家因为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党员干部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导航员,是人民的希望和期盼。今天,历史条件发生深刻变化,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复杂、严峻的,新的历史方位赋予中国共产党人忧患意识新的内容。因此,只有首先牢固树立党员干部纪律观念,筑牢了思想防线、制度防线、惩处防线,保证党员干部作风优良、廉洁从政,才能以实际成效确保干部清正。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确保“管理清正”必须扎实践行为民宗旨。“公生明、廉生威”,如果不能有效遏制和解决腐败问题,政府就会失去公信力,人民就不会相信我们能把其他事情办好,我们的一切工作和努力就有可能付诸东流。千里长堤,溃于蚁穴;百尺密室,焚之突隙。近年来,我们持之以恒推进政府反腐倡廉建设,注重抓好长期性基础性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但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仍易发多发,一些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影响恶劣,社会反映强烈。各级领导干部,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感、自警、自醒、自律,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确保管理清正。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确保“政治清明”,必须努力优化政治生态。政治清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也是要建成一个政通人和、安定有序、明礼诚信、公平公正的政治环境的需求。目前处在改革发展的“非常时期”,越要有反腐倡廉的“非常之举”,越需要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政治生态是一个长期培育、持续建设的过程。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处于权力的核心,当他们出现贪污腐化行为后,所起到的示范效应就像冲击波一样向外围扩散,给国家,人民造成了重大损失,最严重的后果是造成了人民群众对党的领导和事业的不信任、不支持。因此,实现政治清明,必须优化政治生态,加强民主监督,保持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不仅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用人观,尤其是要有正确的人情观,更重要的是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干部清廉、管理清正、政治清明”,三者相辅相成,都统一于反腐倡廉建设的实践之中。打牢干部清廉基础,才能构建执政为民的清廉管理队伍,才能建设一个政通人和的环境,实现政治清明。当前,反腐倡廉建设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勇气和决心惩治腐败,加强党员干部纪律教育,扎实践行为民宗旨,努力优化政治生态,把权力被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夯实公正的平台,让中国梦才会越走越宽,越做越好。

5.少数民族参观团的成立及政治意义 篇五

1950年国庆前夕,在新中国第一个国庆节这样一个特别时刻,毛主席、党中央没有忘记边疆少数民族兄弟,决定以总理周恩来的名义向他们发出邀请,到首都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活动。虽然当时全国究竟有多少个民族还没有准确鉴别,但中央要求“争取一个民族不漏,一个代表性人物不漏”。

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政治工作。为避免疏漏,专门成立了“政务院少数民族招待委员会”。负责代表们在京期间的生活招待、文娱活动安排、安全保卫以及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工作。

9月26—29日,身着民族服饰的各族代表陆续抵京。来到北京的各族代表受到了周到、优厚、热情地接待。

10月1日一早,代表们每人胸前佩戴红色绸子条标志,登上了天安门观礼台,同首都几十万观众共同观看国庆典礼和威武雄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阅兵式。

10月3日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把各少数民族代表的在京活动推向了最高潮。在李维汉等同志引导下,代表们在中南海怀仁堂接受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在结束首都的活动之后,便前往外地参观。首先是去我国工业发达的东北三省,到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等大城市参观。从东北回北京后,稍事休息,就到南方参观,从上海到南京,再到苏州、杭州,代表们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欢迎和热情款待。

代表团在京活动大约一个月时间,在外地活动约有一个多月,共计活动两个月左右时间。

这次活动,由于党中央的重视和各方面的周密安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使各兄弟民族的代表们大开眼界,增长了知识,而且消除了一些人原有的疑惑和顾虑。代表们回去以后,都成了义务宣传员,宣传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极大地增强了民族团结。

6.三维化政治课堂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篇六

课堂目标的设计要从三维化教学内容主体出发, 依照政治课堂改革需求设计政治课堂总体框架、模板及单元:

(一) 注重知识维度整体性:三维化政治课堂知识结构建立时可以选取树状结构, 并明确树状结构中各部分的作用及地位, 了解细节对树状知识体系的重要性。教师要将单元的知识点融合、浓缩, 细化树状结构, 让学生能够“顺藤”学习, 形成层次化的知识体系结构。

(二) 注重能力维度灵活性:教学目标预设的过程中需要严格依照新课标教学内容, 从学生需求出发, 设置教学能力培养目标。教师要依照时政热点、时政新闻, 将政治与生活结合在一起, 从学生角度设计课堂内容, 解决政治教学中学生的能力问题, 提升学生能力水平、行为表现、思想认识等。该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内容及教学实际, 以灵活的方法解决各项内容, 提升问题处理的效益。

(三) 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随着社会的转变而不断更新的, 因此, 在三维化政治课堂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联系新形势下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形成系统的教学目标, 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二、三维化政治课堂主体结构的构建

(一) 落实三维化设计的框架

在初步落实时, 教师要打破传统政治课堂的教学模式, 将设计内容与课堂内容结合在一起, 构建符合学生发展的课堂内容。该阶段要将预设内容串联起来, 注重形成统一的结构主体, 层层落实、层层深入;要注重听取学生的发言, 将三维化政治课堂目标与价值结合在一起, 从学生角度及时捕捉有效的政治资源, 对其进行利用, 达到初步三维化政治课堂的优化。

(二) 细化三维化课堂教师的引导

做好三维化政治课堂价值引导,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内容, 达到知识、能力、情感及价值观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从三维目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着手, 站在学生角度理解各项政治学习问题,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政治学习空间。教师要注重该阶段的鼓励工作, 实现目标引导、内容引导、言行引导、环境与情境引导、活动引导。

(三) 达到三维化生成课堂的生成

在互动、情感体验、实践活动中生成“三维化政治课堂”, 将三个维度结合, 让学生吸收、分析、比较、反思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各项内容, 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及道德素养。

互动中生成主要指教师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将教学中的情感、思想融合, 形成良好学习氛围的过程。教师要注重听取学生意见, 认识学生个体差异, 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意识障碍及情感障碍, 完成多元互动, 将知识、能力、情感及价值观有效融合, 确保学生能够学会交流、评价、互助, 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情感体验的生成主要指依照学生获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效果, 达到学生政治教育教学拔高的过程。该过程中, 教师要合理设计情境体验,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政治课堂的魅力,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可以选取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场景, 如校园公益活动等作为课堂内容的背景, 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完成知识、能力、情感及价值观维度内容的生成。

实践活动的生成主要是在日常活动中获得政治“经验”, 领略政治“魅力”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 那就是有一种希望自已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和研究者”。因此, 在进行三维化政治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组织各项活动, 让学生多多参与到献爱心活动、社会实践过程中, 了解各项日常生活内容, 从实践中不断完善政治认识。

三、三维化政治课堂评价的构建

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注重内容的多元化、评价的多样性, 要保证将政治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结合在一起, 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确定评价指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政治教学题目, 让学生解答, 观察学生对三维化政治内容的认识、理解状况, 评价学生政治素质水平;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测和相互评测, 从三维化政治课堂掌握程度、知识认识、能力认识、情感及价值观认识四方面进行自主打分, 了解教学质量。教师要将上述数据存贮在数据库中, 及时进行动态分析, 了解学生三维化政治课堂学习状况, 将阶段性内容总结、完善, 确保评价的真实性、准确性、有效性。

四、从学生发展着手优化三维政治化课堂

上述部分已经对三维化课堂设计、三维化课堂构建层次进行了细致分析, 整体课堂结构已经较为完善。本部分主要从教师的教学方式着手, 对三维化课堂内容深入细化, 最大限度提升学生参与三维化政治教学的积极性。当前教学措施优化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 丰富“讲学”内容。

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三维化政治课堂的兴趣,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收集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资料, 通过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上述资料融合到课件中, 为学生带来一场“课堂盛宴”。多媒体资料要严格围绕三维化政治课堂内容, 保证学生能够在该教学中获取有效的政治知识, 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多媒体教学内容安排的过程中要由简到难, 要注重“劳逸结合”, 通过穿插一定的故事、趣闻等, 让学生从大量的政治知识中“解脱”出来, 防止多媒体知识“满堂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总结

三维化政治课堂是在新时期政治改革需求下产生的课堂模式, 该模式将三项政治基础要求融合, 对学生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依托三维化政治课堂概念, 不断优化三维化内容、教学层次、教学方法在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至关重要, 值得在今后的政治教学中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 政治教学已经不再单纯是对学生进行政治知识、政治理念的教育, 更多的是对学生综合能力、政治素质的培养。本文从三维化政治课堂内容及意义着手, 对该课堂构建进行分析, 提出几点优化建议, 仅供政治教学工作参考。

7.现代政治的本质与意义 篇七

在《论政治科学》的讲演中,托克维尔指出政治有两个不应该混淆的部分,一是稳定,一是变动:“第一部分立足于人性本身,立足于哲学和历史所揭示的人的利益、能力和需要的性质,立足于随时间而改变其对象但不改变其本质,并和人类一样永恒的人的本能的特征,是教导什么是人性普遍恒久的状况的最恰如其分的法则,这是科学;其次还有处理日常困难的实践的和投入的政治,它根据偶然事件的变化而变化,满足片刻和一时的需要,借助于当时人们稍纵即逝的激情,这是统治的技艺。”从托克维尔对于政治的二分法来看,稳定的部分是政治的科学,变动的部分是统治的技艺。

正如我们所知,随着现代思想启蒙,现代人不断从传统思想和观念中解放出来,知识的增长和普遍扩散使个人力量不断展现出来,尤其体现在人类对自然界的开发、利用与征服中,这极大地促进了现代自然科学的繁荣与权威地位的确立。其后果是使得哲学与科学逐渐产生分野的趋势,而且一系列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普遍应用于社会科学中来。现代政治科学正是得益于现代社会科学坚持的“事实”与“价值”的分离,把对政治现象的研究严格限定于事实领域,应用经验的和自然科学的方法,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行为科学、数理分析等客观地描述政治现象的细节,对个体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的具体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力图从中找出政治发展与演变的规律,从而使得探讨人的本性、国家与社会秩序的根本目的、原则以及善恶、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等问题被排除在现代政治科学的领域之外。托克维尔的政治科学与历史、哲学紧密联系起来,与现代“科学化”的政治概念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本质上,托克维尔对政治的科学解释突出强调了人性与政治的内在紧密性,继承了西方政治哲学关于政治与人性讨论的传统。从古至今,政治与人性的关联是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中的经典命题,城邦或国家的构建、政府的组成、政治制度的设计等等重要的政治问题都与人性的讨论紧密相关,正如著名政治哲学家迈尔所说的,“政治哲学的中心议题—最好的政治秩序、正确的生活、公正的统治、权威的必要倚重、知识以及暴力(gewalt)[的使用]—必须与其他关于人性的问题一同提出,后者涉及诸如人处于神兽之间的位置,人类心智的能力,其灵魂的限量,以及其身体的需求。因此,政治哲学的探究题材是整全意义上的人类事务;政治哲学的所有问题都终将指向人之为人所必然而临的那个问题:什么是正确(当)的?”

托克维尔对政治科学的界定有意“淡化”了政治权力问题,使政治带有更多的人性因素。在近现代社会,自马基雅维里以来,政治权力成为近现代政治学讨论的中心问题。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里从现实的政治需要出发,把对政治从道德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位佛罗伦萨的秘书官是政治现实主义之父,因为他使政治学脱离了伦理学和宗教”。马基雅维里的政治现实主义风格在西方近现代政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的议会政治和党派政治围绕着政治权力问题展开的争论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政治生态。然而,民主社会奉行人民主权原则,任何政治党派对政治权力的掌握都要为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服务,而不是以人民主权的名义为自身党派的利益服务。

因此,在托克维尔看来,对政治权力的掌握应该成为一种政治责任和政治义务,这种政治责任和政治义务突出的表现在立法者们应该如何去提升人,而不是传授给大众争权夺利的技巧;应该教会大众如何成为权力的主人,而不是使大众成为权力的奴隶。正因为这样,托克维尔批评了马基雅维里:尽管《君主论》有一些非常深刻的思想,但总起来说是一本肤浅的著作;《君主论》中大力展现了邪恶,作者巧妙地宣扬了政治事务上的犯罪艺术;这是一台复杂的机器,奸诈、诡计、谎言和阴谋是它的发条。但这些最后导致什么结果呢?我觉得自己每时每刻都看到马基雅维里的门生被他自己的狡诈弄得很窘迫;当他试图在某一方面增强自己的时候,他便在别的地方暴露了;他绝不可能狡猾到别人看不出他为人狡猾,他的背信弃义也绝不可能掩藏得如此高明,以致最后他不被看作背叛者。在托克维尔看来,在民主社会,政治权力不是政治的中心问题,政治的中心问题应该是如何塑造人。

综上所述,托克维尔对现代政治本质的把握体现在:政治与人性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政治不但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而且对人性的塑造起到关键的作用,政治是人性塑造的科学,而不仅仅是统治的技艺。

对于人性,托克维尔接受了帕斯卡尔关于“人既不是天使,又不是禽兽”的基本思想。与帕斯卡尔对人性悲观估计不同,托克维尔不仅仅看到了人的可悲和脆弱,而且还看到了人本身固有的崇高,而且,他力图使人性的这种崇高显现出来。正如托克维尔指出:“人之爱好永生和喜欢不死,并不是后天的。这些崇高的本能绝不是人的意志所能随意制造的。他们的基础深深地扎在人性之中。它们不依人的努力而存在。人们可以阻止它们的发展和改变他们的形式,但消灭不了它们。心灵有其必须满足的需要。即使你设法分散心灵的注意力,它也会因感官活动的影响,而马上有烦恼、不安和激动的表现。”在托克维尔看来,人性存在于天使与野兽之间,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人性,人性本身体现出了深刻的张力:一方面表明了人性本身具有的缺陷,人性是理性、情感与欲望的混合物,特别是容易受到各种本能和欲望的支配,变得虚弱和堕落;另一方面,表明了人性本身固有崇高的潜质,能够使人得到提高,走向伟大。

nlc202309041243

对美国的观察不断使托克维尔看到了民主的基本特征是平等的社会状况,更为重要的是,透过这种平等的社会状况,托克维尔深刻揭示了民主社会的人性状况:在平等的条件下,现代社会的个人愈来愈陌生化、物质化,具有强烈的追逐物质享乐的本能;个人焦虑、不安、忧虑,对于平等的一种变态爱好甚至滋生某种强烈的怨恨情感;个人沉醉于私人事务不能自拔,逐步酝酿了民主的“温和”专制倾向,个人越来越成为虚弱的原子化个人。虚弱的原子化个人逐渐遗忘和丧失了对人性崇高的追求,这是人性普遍堕落的危险趋势。这也是托克维尔仔细观察美国的民主以后所面临的真正问题。

如何在民主社会发挥人性本身所具有的崇高潜质,提升人的灵魂和心灵,摆脱现代人所处的虚弱状态,就成为托克维尔为之思考与奋斗的目标。托克维尔的新政治科学就是要不断探讨人类灵魂和心灵得以提升的可能。正如阿伦特所指出的:“托克维尔的话,‘由于历史已不再能阐明未来,人类的心灵在黑暗中徘徊’,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形下写的,在这种情形中,过去的哲学范畴已经不再能够被充分地理解了。在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中,甚至连常识也不再能被人们理解了。现今世界中常识的崩溃标志了哲学与政治遭遇了同样的命运,尽管他们有着根深蒂固的冲突。而这就意味着哲学和政治的问题,或者说建立某种从中可以尝试一门新的政治科学的全新的政治哲学的必要性,再次被排上了议事日程。”所以,托克维尔写了《民主在美国》一书,希望在民主社会探讨一门新的政治科学以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在托克维尔看来,民主时代的政治生活是有助于问题得以解决的根本途径:政治生活能使广大民众从狭隘的私人生活走出来,在对公共事务与政治生活的参与中不断培养现代人的政治能力、政治人格和公共精神,培养出真正的政治人,让大多数公民“有资格进行统治,并使他们有能力进行统治”,当公民们全都参加国家的治理工作时,他们必然走出个人利益的小圈子,有时还会放弃自己的观点;一旦人们都去参加公共的工作,每个人都会发现自己不能像最初以为的那样可以离开他人而独立,而为了得到他人的帮助,自己就得经常准备帮助他人;当“国家由公众治理时,没有人不会感到公众的相互照顾的好处,谁都要致力于相互照顾,以博得也要同自己一起去治理国家的人们的尊敬和好评”。这样,既能为现代民主政治秩序的建立奠定稳定的社会基础,又能使现代人感受到人之为人应有的尊严。正因为如此,托克维尔强调:“没有任何东西比公共生活所作的选择更能影响私生活……一切事务中的重中之重可能就是给予公众事务的关注。”而且,托克维尔本人就出身于政治介入在传统上被看作道德义务和社会责任的那个社会环境,立志并投身于政治事业,把政治得以解决人类的生存困境看作一种伟大精神的表现。

那么,一种现代的政治生活何以可能?托克维尔时代,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深入转型的时代,是民主普遍到来的时代,平等是民主社会的第一原则,人人平等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身份平等是这个时代的显著标志,基于血统、门第、出身以及社会等级而造成的身份差异将逐渐得到克服直至被取消。在托克维尔看来,民主社会的到来标志着特权阶层的逐渐消失,原本只供少数贵族享有特权的封闭的政治生活已经不能满足民主社会的需要。对一种真正的政治生活方式的向往让我们与托克维尔不期而遇,托克维尔又成为我们重新投向的目光。

因此,在现代社会,政治是极其严肃的事业,政治生活是普遍需要和满足的生活,以公共利益为根基的政治生活必然是现代人最为可能和最值得追求的生活方式。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从狭隘的私人生活中走出来,不断培养自己的公共生活习性,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和整个民族的群体性政治素养。

8.科技创新的政治意义 篇八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经济建设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随着我国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尽管经济的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随之而来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生态环境系统出现了退化的现象,并且已到了厄待解决的地步。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目标、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方略。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大学生作为我国经济建设不可缺失的重要力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青年先锋,他们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和自身素质水平的培养,关系到他们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如何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如何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建议,具有深远的意义。高校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是培养其生态文明意识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部分高校教师授课依旧照本宣科,并未真正将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导致大学生对生态文明意识淡薄,不仅自己浪费自然资源,而且毫不关心周围环境遭受破坏的现状。因此,在高校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是不容忽视的,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对我国未来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意义

(一)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形态意识和文明素质的基础上,使之自觉遵守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原理,教育人们积极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观强调的是客观存在主体意识形态、主观能动性的自觉与自律,强调的是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是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新的高度。高校思想政治生态文明教育,要求大学生在不断提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应对环境保护以及其他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正确理论的学习,为新时代的发展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合格接班人。生态文明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突破口之一,所以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生态文明教育显得是那么的必要。通过思想政治生态文明的学习来改变和增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同时,把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升华,正确处理客观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代、新形势下发展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是“为人民谋福祉、为民族寻未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美丽家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长远的大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原则和目标的核心内容。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历程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本要求。早在两千多年前道家就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其核心也正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中国梦”所在。当前我国面临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匮乏及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不协调。所以,在现阶段迫切的需要我们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高校就更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出新时代、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锋队。

(三)完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发挥大学生“文化引领”作用

高校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阵地,大学生应掌握时代脉络、积极配合国家发展的要求,把握好意识形态的关键环节。首先,高校在其文化资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完善的教育体系、齐全的师资配备等,这都为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其次,大学生在各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而且在主观意识方面也具有较强的能动性,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在大学这个重要的阶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生态文明建设意识。最后高校作为大学生学生生涯的最后一站,即将走出校园走进竞争激烈的社会,他们不仅是传播生态文建设明理念的先锋队,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系统的主力军。所以,开展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对发挥大学生“文化引领”作用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四)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设定的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终极目标,只有生态文明建设得到了有效的`保障,构建和谐社会才能不只是“纸上谈兵”的空想。在现代社会中,全面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基本要求,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唯有不断提高人们的综合能力素质,才能在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而提高人们的综合能力素质的最佳途径——教育。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畴,通过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增强大学生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感的同时,教会他们从全局出发,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不仅关乎“你、我、他”还关系到社会建设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的现实。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路上,生态文明建设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只是专业知识的获得,更应当重视生态文明观念的认知和践行,这不仅提高了其处理生态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时代发展所需要的生态文明素质。

二、高校实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方法

(一)增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育人意识

高校是大学生获取不同领域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是培养生态文明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高度重视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政方针、政策,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和保障。将生态文明教育列入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在课程的设置和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吸收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内容尤其重要,培养学生态价值观、生态整体观、生态法治观等生态文明意识。教师自身的生态文明意识是关键,要不断的学习,在授课过程中,自觉将授课内容与生态文明结合起来,加强生态责任感,在言谈举止中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

(二)创新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载体

一所学校的校风、学风、班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树立优良的校风,对高校大学生意识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宣传栏、广播、宣传标牌和标语等方式,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时刻感受生态文明就在身边。学校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校风建设之中,营造浓厚的校园生态文明文化氛围。在学校定时举办以“生态文明”为主体的演讲比赛,开展典型生态文明先进事迹评选、邀请模范开展宣讲等活动。

(三)发挥生态文明榜样作用

学校党员、校领导、教师、班干部等应处处以身作则,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和重要作用,通过身体力行汇成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巨大能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传递更多的正能量,做生态文明建设宣传者和绿色家园的保护者,养成随手关水、电、不大吃大喝、不讲排场的习惯,用自身的言传身教、行为举止影响身边的每一位,将这种无形的精神榜样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使人们逐渐形成生态文明的意识。

(四)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抓好生态文明社会实践活动

高校和地方政府共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是实现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地方政府将充分发挥其文化特色和地域优势,向高校提供相应的教育实践基地,达到实践兴教的目的,提升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效果。高校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是实现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在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生活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点;组织学生到湿地公园、生态工业园、生态企业和绿色蔬菜基地学习,通过实地考察、现场参观,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态社会的成效,从而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与自身息息相关,自觉地从身边小事开始,关注周围、社区、国家乃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进而端正自己的态度,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萌生亲切感、自豪感,并懂得爱惜和保护它们,不自觉成为了绿水青山享受者及生存环境保护者,并灵活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拓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方法

9.政治学意义常用答题点 篇九

※※

1、对国家国内有关活动的政治意义:

①(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②(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

③(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

④(有利于)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透明公开)

2、对国家对外交往活动:

①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国家统一;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②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

3、对党的政治意义:

※①(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②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③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4、举例:热点问题的政治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意义:

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②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和保证粮食安全,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地位③有利于农村稳定,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

(2)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治意义:

①是国家实施职能和更好地对人民负责的体现,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和谐社会,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②西部大开发还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加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3)立法、决策民主性的政治学意义:

①有利于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②有利于推进立法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③有利于实现依法治国的目的,体现依法治国的本质,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④有利于增强立法的民主性和透明度,有效克服立法过程中部门利益、地方保护主义倾向;⑤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民生问题(解决好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政治意义:

①有利于维护民主权利,有利于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②巩固国家政权,坚持党的领导。③增强民族凝聚力。调动积极性。(或答政治经济意义: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5)自主创新的政治意义:

①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力和科技力是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②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国家更好地履行文化职能,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③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6)重大科技成果、事件(神洲,天宫等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意义:

①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鼓舞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意义。

※(7)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政治意义:

①有利于国家更好地履行文化职能,提高文化软实力,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②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③有利于增强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

(8)台湾问题: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海峡两的人民共同利益与愿望;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与最高利益;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稳定与繁荣。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9)中国坚持和平与发展对世界的意义:

10.初中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意义 篇十

关键词:改革、针对性、素质教育

中国分类号:G633.2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最主要的有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方面,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根本的,正如李岚清同志指出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中小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因为无论是一个杰出的人才,还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都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一个人的政治思想素质决定着他其他素质的发展和方向,并成为后者的精神动力。而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阵地就是政治课,这是由政治课的性质、目的、内容和特点所决定的。因此,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应处于首要地位,以充分发挥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将初中政治课逼人“背多分”的境地,初中政治课的地位、任务乃至学科性质都变成了“分”,政治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被中考的实利主义取而代之,形成表面重视,心里轻视,实质忽视的状况。同时,初中政治课本身也存在假、大、空、沉、死等弊端,课上讲的道理与学生实际脱节,教学目标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脱节,教学内容重复,理论过时,事例陈旧,设计死板等。所有这些都说明,政治课教学的传统模式已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值得欣喜的是,国家教委重新制定并颁布了新的政治课课程标准,极大地推动了政治课的教学改革活动。

1.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改革

新的课程设置中,初一主要对学生实施系统的心理品质素质教育,初二实施法律素质教育,初三实施政治素质教育,这一新的改革不仅符合政治课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的要求,而且适应了邓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当今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水平。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具有许多新的特点:第一,新教材具有系统性,初中三个年级的课程各自相对独立自成一体,但又有密切的联系,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特别是初三政治教材,改变了老教材将人类社会发展的五种社会形态分割成初二、初三两个阶段学习的状况,更显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延续性、完整性、系统性,使社会发展常识的学习和中国基本国情的学习成为一个整体,更有利于学生初步认清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初步树立共产主义信念。第二,新教材具有针对性。如初一教材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而在以往学校德育工作中,往往习惯于把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统统归之于思想道德问题,甚至采取扣分、处分的方法,这非但达不到教育的效果,而且还会形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和顶牛现象。据心理学家调查,13一18岁的青少年是心理障碍的初发期、易发期和多发期,有的研究报告称,我国当前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合格率仅为17%,大多数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不合格或不完全合格,因此,新编初一政治课教材着重对学生实施系统的心理品质素质教育,从德育高度,以非智力因素的品质修养为主线,集学习品德和心理知识、培养能力于一体,重在心理品质、道德情操、正确思想方法的训练和指导,从而保证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2.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考核方法的改革

当前,不少教师已经开始运用电教手段、多媒体进行初中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实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利于启发式教学,拓宽学生思路;有利于加大信息量,缩短时空距离;有利于节省授课时间,使45分钟更有效率;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中学思想政治课传统的考试方法和其他知识类课程基本相同,一般都采用全闭卷的形式,考試内容则以考察学生对教材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主。命题要求表现为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际。其结果是:“上课讲条条、平时抄条条、考试背条条”。这不仅加重了学习负担,而且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难以体现政治课的目的、任务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此,部分学校和政治教师也开始对考核方法进行了探索和改革。例如:实施初一年级政治课教学时,提出行为要求,布置实践作业,要求班主任、家长协助,以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有的地方采用开闭卷相结合的考试方法,闭卷考核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些基础知识,其他均为开卷内容,主要考察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不必花大量时间去死记硬背,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解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上。这样做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观点,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且还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促进政治课教学方法的改革。

11.科技创新的政治意义 篇十一

一、人文精神渲染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人文精神是健全人格的必要组成成分, 它对初中生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1.政治上的信仰方向。没有对政治的信仰直接地表明一个学生缺乏人生目标, 漫无目的地生活, 没有较高追求和发展欲望;只有具备政治信仰时, 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端正学习态度, 明确奋斗目标, 以更乐观积极的心态追求人生理想。2.在社会上遵规守法, 在生活中以高标准约束自己。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就必须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严格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树立法制观念, 清楚地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该做, 什么事坚决不能做。拥有最基本的思想道德修养, 做一个高素质的“社会人”。3.文化和艺术审美。不同的学生会有不一样的修养, 不同的修养导致了他们发展程度的不同。通过对学生有效的人文精神教育, 可以使学生重视对艺术欣赏的选择, 由简单的艺术欣赏上升到对高雅艺术品的欣赏, 优化关注对象, 比如关注人的心灵和情感。

二、初中生人文精神缺乏的现状

通过观察发现, 初中生普遍人文精神缺乏, 经常出现失落感, 具体表现如下:1.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向导, 思想不够充实和积极。2.对未来迷茫, 不积极进取, 不拼搏, 虚度光阴, 成绩与能力成反比或者高才华低品质。3.思想品德低劣, 没有独立的人格, 对别人缺少关怀, 自私自利, 遇到小困难就无法承受, 极易产生挫败感。4.我行我素, 不为别人考虑, 坚持自我主义, 行为举止不规范, 道德品质不高, 比如违反校规和法律。以上列举的人文精神缺乏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和健康成长。

三、教学实践与人文精神教育相结合

怎样实现教学与人文精神互相渗透呢?一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始终坚持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储备, 培养学生知识运用和社会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对学习、对社会、对感情的觉悟, 尤其要重视提高学生觉悟和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习惯, 教会学生学习的同时教会学生做人, 进一步实现人文精神教育推动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另一方面, 不同年级有着不同的教学内容。初一的政治课教学应注重对学生个人品德的塑造, 培养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自我看到自我缺陷, 树立目标, 奋力实现并在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初二的政治课应教会学生法律基础, 让学生心中有法, 知法、守法、懂法, 树立民主、公平公正的意识和追求;初三政治教学应将学生引向国情教育, 告诉他们所肩负的重任和社会责任, 为国家培养出新一代的高素质人才。

四、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人文精神渲染

(一) 人文精神与教材相结合

教师应钻研教材, 寻找适当的人文背景, 将人文精神和教材知识巧妙结合。例如在讲“公民在家庭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时, 首先播放歌曲《家和万事兴》, 播放完后提问学生怎样才能实现家和万事兴呢?借此引出课堂主题;接着播放另一段视频, 通过两段视频的对比让学生产生情感波动, 诱导学生思考、议论, 成为课堂的主人;最后导入知识点, 告诉学生:父母与子女、夫妻之间相互的义务, 比如父母有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等。让学生体会日常生活中的权利义务现象, 切身感受政治、感受道德, 实现人文精神与教材知识的完美结合。

(二) 教育学生关注时事政治

以人文精神为核心, 信息现代化为标准精选时政素材;有针对性地分析时政材料, 突显人文精神。比如通过分析《2013年国别人权报告》中美国发生30起死亡4人以上的枪击案时, 不仅要说明美国人权问题依然严重, 还应该以国际及人道主义精神提升学生人文精神品质, 让学生学会用宽广的胸怀对待他人, 珍爱生命。理论联系实际, 引导学生步入社会, 进行考察, 发现社会中的挑战和竞争现象, 化压力为动力, 锻炼实践能力, 这是学生人文精神形成的重要途径。比如在讲我国环境问题时, 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 接着合作学习, 探讨该地区有哪些种类的环境问题, 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 应该怎样防治等, 最后告诉学生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应保持怎样的关系, 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以规范的社会行为美化社会环境等。

五、结语

总之, 初中政治教师必须培养学生人本理念, 科学素质, 在此基础上实现人文精神的教育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人文精神理念, 健全学生人格, 提升学生精神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李传云.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快乐阅读, 2011 (25) .

12.科技创新的政治意义 篇十二

①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职能 ②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③把民生问题作为我们当前的中心工作 ④坚持依法行政,科学执政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 网络已成为中国公民表达社情民意的重要载体之一。《国家2010—2020中长期教育改革方案》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网民在一周内提出10万多条反馈建议,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一个拟在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新疆天山天池附近修建煤矿的项目,在网民的强烈反对下并经科学环评后,被环保部门否决。事件表明,“网络民意”已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有人认为,网络具有匿名性、虚拟性的特点,政府通过网络民意的方式进行民主决策不可取。请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3. 开展网络问政,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收集民意,可以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打造一个民间智囊库。政府实行“网络问政”()A.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 B.完善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拓宽了民意反映渠道,有利于决策利民 D.有利于公民行使监督权和质询权

4. 三峡工程的建设是否可行以及如何建设,为此国家开展了论证工作。三峡工程论证划分为地质地震、水文与防洪、泥沙与航运等10个专题。论证领导小组聘请了全国各行各业第一流水平的412专家、21位特邀顾问,分别组成 14个专家组,参加这一世界水利建设史上少有的论证工作。温家宝总理指出,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进行专家论 证,是我们加强科学民主决策的一项重要制度,应当长期坚持下去。(1)材料体现了在我国公民通过哪种渠道直接参与民主决策?(2)请你谈谈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5. 2010年6月1日,贾庆林出席“第三届京津冀晋蒙政协区域经济发展论坛”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他指出:我们要深入落实“请人民走进政协,让政协走进人民”的工作思路,更加务实、更重实效地发挥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在服务大局、服务人民中的重要 1 作用,把推进民主协商、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作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渠道。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①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②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政治素养 ③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民主法制观念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6. 网络问政已成为排解民忧、化解矛盾的“直通车”,也成为反腐、行风监督的“千里眼”。网络问政之探讨:建设法治政府,推进科学民主决策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特别是当前网络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日益加深,对基层政府如何更好地加强民主、科学、依法决策提出了新的考验。我市在制定规范性文件、重大项目建设等具体的重大行政决策中,一直积极探索通过网络征求群众意见,扩大网民参与政府决策等新途径、新方式。(1)请简述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意义。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评析“政府听取民意,就能保证科学民主决策”

7. 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和人民网联合推出教育调查。作为一名高中生,你想把你的关注和心声带上“两会”,带到我国最高决策殿堂,可选取的途径是()A.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B.社会公示制度 C.专家咨询制度 D.信访举报制度

8. 货车司机任某不同时间在同一路段,因为相同的违法行为被处以不同额度的罚款,他对此感到不满,便将几张罚单传到市长信箱。市政府对此高度关注,不久便出台了《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规定》,细化了行政执法的自由裁量权。任某将罚单传到市长信箱是„„„„„„„„„„„„„„„„„„„„„„„„„„„„„„„„„„()A.政府开展行政执法的重要依据 B.公民参与基层民主管理的重要方式 C.公民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监督权 D.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9. 网络问政已成为排解民忧、化解矛盾的“直通车”,也成为反腐、行风监督的“千里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网络问政之探讨:建设法治政府,推进科学民主决策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特别是当前网络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日益加深,对基层政府如何更好地加强民主、科学、依法决策提出了新的考验。徐州市在制定规范性文件、重大项目建设等具体的重大行政决策中,一直积极探索通过网络征求群众意见,扩大网民参与政府决策等新途径、新方式。(1)请简述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意义。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评析“政府听从民意,就能保证科学民主决策”。

网络问政之规范:《半月谈》在扉页上公布新华网网址,辟出《热点声音》专栏,欢迎广大网民对社会热点问题谈自己的看法。下面是选取的两个热点声音。

声音一:一个个“萝卜坑”其实是一个个蚁穴,让泥土变得蓬松,给政府公信力大堤带来了极 大的危险。(近来不少地方机关和事业单位在招聘中“因人设岗”“量身定做”的丑闻相继曝光,被网友戏称为“萝卜招聘”)声音二:民众有权利问(政府)这样的问题:“你是怎么花我们的钱的,这些钱都是为我们所花的吗 ”

(3)网民网上留言质问、批评政府体现了公民哪种政治权利和自由 请简要说明正确行使这种权利的要求。

10. 2014年浙江省出台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在此之前浙江省教育厅通过各种途径充分征求民众意见,积极召开专家论证会。这样做有利于(①公民参与监督听证会,增强决策的透明度 ②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③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④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

A. 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①④)D.参考答案:

1. 答案: A 解析:

2. 答案:(1)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重要的信息资源。政府通过网络民意的方式进行民主决策,有利于增强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

(2)针对网络的匿名性、虚拟性,政府要加强调查研究,防止虚假信息;同时,综合运用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多种方式进行民主决策。解析:

3. 答案: C 解析: 本小题考查的是政府。政府实行“网络问政” 拓宽了民意反映渠道,有利于决策利民,A的说法是错误的,B、D的说法不符合题意。4. 答案:(1)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2)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它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解析: 本题以三峡工程的建设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对民主决策知识的理解。(1)材料体现了在我国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2)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可以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决策的民主性、推动决策的实施、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等角度分析其意义。5. 答案: B 解析: 公民行使权利是通过人大代表行使而不是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故④错误。6. 答案:(1)①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②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

(2)该观点是片面的。①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要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必须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②民意是政府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前提。③民意是多元的,做到科学民主决策,政府必须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爱惜民力。解析: 该题考查民主决策,第一问:考查民主决策的意义,A.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体现决策的民主性;B.有助于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C.有利于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D.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第二问:评析类试题,考生要看到科学民主决策必须要听取民意的重要性,民意是政府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前提,但是又要看到政府科学民主决策,不仅仅是政府听取民意,政府必须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爱惜民力。7. 答案: A 8. 答案: C 9. 答案:(1)①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②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

(2)该观点是片面的。①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要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必须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②民意是政府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前提。③民意是多元的,做到科学民主决策,政府必须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爱惜民力。

(3)①民主监督权。②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13.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及重要作用 篇十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创新,不断裹足不前。作为宣传思想工作部门,要在继承过去好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新途径、新形式、新办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笔者以为,当前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要坚持“一个结合”,即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部门要善于从利益动因上分析群众的思想变化,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寓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如依托社区,开辟各种健康、文明、向上的娱乐场所和丰富的文化活动,为广大离退休老同志、干部群众创造良好的强身健体的环境。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不能漠然处之,粗暴对待,要多深入基层,联系群众,调查研究,想办法解决问题;对于过急的言行要冷静处置,不要造成群众情绪波动,对于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切实把道理讲清,取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不能敷衍了事。总之,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知道群众想什么,干什么,需要什么,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工作、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更具有说服力、吸引力、感召力。

二要实现“三个转变”。过去,宣传工作部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存在“三个不足”,即:手段单

一、工作单向、方式单纯。实现三个转变,就是要实现由单一手段向多渠道转变,由单向宣传向双向交流转变,由单纯灌输向社会化创建活动转变。

由单一手段向多渠道转变,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善于运用大众传媒,建立健全宣传网络。要善于运用广播电视制作专题精品,定期播放宣传,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报刊杂志要运用人们生产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例,及时宣传真理,鞭挞谬误,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新闻出版部门要配合推出一批通俗易懂的宣传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的图书资料,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文艺团体也要多出“精品”,弘扬正气,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由浅入深、由近及远进行宣传教育。由单向宣传向双向交流的转变,就是强调宣传工作部门不能只当指挥棒,发号司令或“一头热”宣传,这样会导致宣传工作横向不到边、纵向不到底的局面。因此要紧密联系群众,把宣传者与被宣传者紧密结合起来,扩大双向交流,了解民情民意,知道需要宣传什么,怎样宣传,增强宣传的针对性、灵活性、实效性。由单纯灌输向社会化创建活动转变,这一转变是强调宣传工作的“社会性”。过去的宣传方式主要以被动灌输为主,效果不佳。开展社会性创建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广大干群的积极性,把被动的宣传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如进行提高人的文明素质的宣传教育,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楼院、文明家庭、文明市民、文明标兵等的创评活动,把文明推向纵深发展。

三要加大调查研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加大调查研究。从事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不能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上,要多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把握社会舆情,摸清思想政治动态,针对实际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尤其要注意一些具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疏导、说服工作,减少社会震荡,稳定工作大局,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

四要加强典型培育。用典型的力量教育人、影响人、激励人,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经验。宣传思想工作部门要善于在各行各业培育一批具有时代特点的先进群体、先进个人,加大典型宣传力度,激发和引导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思想层次的人,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同时要注重树立一批农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典型,以此来推动农村、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要认真总结典型宣传的经验,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变化,不断改进宣传方法,增强宣传效果。

根据多年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掌握的情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寻求突破点:

(一)围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开展思想教育,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农村所有问题的关键,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永恒主题。只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给农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思想政治工作才有说服力和感召力。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着眼于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倾听群众呼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帮助他们转变旧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他们提供致富信息,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发展农村经济有机结合,才能满足农民的愿望和要求。

(二)以政策法规和农科技知识为主要内容,多管齐下抓好农民思想教育。一要加强政策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墙报板报、手机短信平台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力求做到人人了解政策,户户吃透精神,保证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能够顺利实施。二要加强科技文化教育。要认真组织好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发挥好“农家书屋”作用,想方设法为农村送科技书刊、提供农科技知识咨询,大力普及科技知识,以科学知识为农民铺就致富之路。三要不断增强农民的集体主义观念。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教育农民顾大局、识大体,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三)不断探索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和方法,强化思想教育网络建设。笔者认为,应当加强基层党校、乡镇文化站、婚育学校、村级图书阅览室等基地建设,扩大信息传播渠道,在内容上要求新、求活、求实,增强宣传内容的时代感和实用性。一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思想教育合力。今后应组建以乡村相关干部为主体,学校师生为补充,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军人等“五老人员”积极参与的宣传队伍网络,调动各方面力量,最大限度减少思想教育的“盲区”。二要抓住农闲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时机,开展思想理论、市场经济知识、现代农业实用技术、思想道德和民主法制教育,扩大教育面。三要充分发挥乡镇文化中心(站)、村级文化室和农家书屋等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作用,使之真正成为干部群众接受教育和陶冶情操的有效平台。四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今后应不断拓展载体,评选先进典型,并组织他们深入村社现身说法,起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作用,促进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

(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干部作用,把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传达到群众之中。村社干部十分熟悉当地农民情况,在做好思想教育方面具有十分有利的条件。今后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学习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政治思想水平,发挥他们经常接触农民群众的优势,根据当地存在的问题,因势利导,有针对性的开展政策法律宣传。村社干部和群众交流,没有语言障碍,没有心理隔阂,会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11月10日,赫章县召开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频会,部署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朱大庚在会上作讲话。县政府副县级干部陈祥艳主持会议。

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贯彻毕节市委10月30日召开的全市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频会议及11月4日市委宣传部召开的推进会精神,分析研究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加快农村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步伐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会议要求,各乡镇、各部门要认清形势、主动作为,切实提升全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要找准重点,求真务实,强力推进全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在转变农民群众思想观念上取得新突破;二要深入推进农民群众教育培训管理,在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与致富能力上取得新突破;三要深入推进政策法规宣讲活动,在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上取得新突破;四要深入推进艰苦创业精神学习教育,在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上取得新突破。

会议强调,要强化领导,不断创新,开创全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协力配合,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要加强方法创新,探索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新方法,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加大经费投入,形成财政资金、社会投资与社会各界共同支持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格局;四要加强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纪律严、工作实的高素质的战斗集体,抓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五要加强督促考核,建立健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考核考评工作机制。

会议还对当前留守儿童关爱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人民网北京5月5日电5月4日青年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考察北京大学,在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着重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4点希望。

这4点希望分别为:

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大学的青春时光,人生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

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上一篇:班级的活动总结下一篇:“生活常识及野外生存”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