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共8篇)
1.佛山市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篇一
保山市产业发展规划布局
根据保山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我市确定未来五年的产业发展思路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建设工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推进旅游国际化进程,加快服务业发展。率先推动和发展的主要产业规划及布局如下:
一、农业产业规划及布局
(一)农业规划
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主要围绕不断稳定粮油基础产业,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培植新兴产业,着力推进重点产业的发展目标,抓住国家‚桥头堡‛建设、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东部产业转移的重大战略机遇,全面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建设,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1.粮食
规划目标每年保持粮食播种面积340万亩和粮食产量110万吨以上的主攻方向。着力在提高单产和提升品质上下功夫,以区域内的坝区、二半山为发展重点,全面推广农作物高产创建示范典型,加强中低田地改造力度,积极实施良种良法组装配套科技措施,建立高产稳产粮食生产基地,推进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向标准化目标发展。
2.双低油菜
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油菜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和产 量8.5万吨的目标,改变以怒江以西为重点发展逐步转移到怒江以东全面发展的状况。加强优良品种推广,搞好高产示范样板,强化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同时加强油菜籽加工企业品质检验监管,努力实现0.36亿元增收效益。
3.茶叶
茶叶种植面积保持在50万亩以上,重点在提高单产、低产茶园改造、标准化基地建设、品牌打造、精深加工、市场开拓和服务体系建设上作好文章,使茶叶产量达到3万吨和产值达到4亿元以上,建成面向南亚开放的茶叶物流集散地。
4.蚕桑
在‚十二五‛期间通过采取不同方式和举措,力争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依托利根有限公司,收购鲜茧1.5万吨,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5亿元。蚕桑产业发展重点布局在隆阳区、昌宁县和施甸县,同时建立蚕种场、丝绸纺造厂和收烘站点,并加强桑园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种桑养蚕新技术,努力提升桑茧质量和效益。
5.甘蔗
针对特大干旱造成甘蔗面积下滑趋势,工作的着力点是加快种植面积恢复发展,每年保持面积50万亩、产量250万吨和产值7.5亿元的水平不降低。在已完成上一轮糖料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争取新一轮糖料基地建设实施,建立良繁 基地0.25万亩和标准化生产基地2.5万亩以及带动原料基地发展15万亩,进一步实施好坡改梯、小水窖、间套种和吨糖田建设,努力发挥甘蔗生产效益。
6.蔬菜
蔬菜产业的发展重点在建设5万亩大棚设施、10万亩冬早返季、10万亩‚两青‛(青蚕豆、青豌豆)和5万亩水生蔬菜的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上下工夫,力争实现‚十二五‛末达到种植面积42万亩,产量52万吨和产值10亿元的目标。以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打造品牌、仓储加工和技术提升为主,分别在隆阳区、施甸县建设15万亩生产基地和占地300亩物流中心,把保山蔬菜产业做大做强,建成出口创汇基地。
7.水果
在努力完成温带、热带水果种植面积25万亩、产量12万吨和产值3亿元的前提下,重点培育特色水果甜柿10万亩集生产基地、仓储保鲜、外销创收为一体的新机制。从而带动其它水果类产业的发展,使供给调剂水平进一步提高,扩大外销量和增加果农收入。
8.咖啡
在以潞江流域巩固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潞江、龙江、枯柯河等热区资源优势,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咖啡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产量1.8万吨和产值2.8亿元的目标。在咖啡种植上,着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建立高产稳产基地,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建无公害和有机示范园区;在咖啡加工上,整合现有品牌,打造精、特、优产品形象,使保山小粒咖啡再次驰名中外;在市场拓宽上整合资源,选择经营能力强的企业统揽市场主体,使咖啡效益进一步提高,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9.渔业
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水产品产量达到3.5万吨和产值达到5亿元。重点围绕建设标准化鱼塘1万亩,推广良种鱼苗5亿尾,稻田养鱼2万亩,库区生态养殖8万亩,藕田养殖5万亩和增殖放流等,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疫病防治、水生资源保护和休闲鱼业发展,积极争取鱼类加工企业落户保山。
10.中草药
以龙马药业公司为龙头,根据市场需求种植。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在种植上,实行公司与种植农户利益联结,签订统一供种、技术指导和收购最低保护价订单农业合同协议;在加工上,建立年加工药材能力500吨生产线两条;在销售上,公司与制药厂签订供货合同。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建设完成10万亩中草药生产基地,实现农民增收2.8亿元和企业收入2亿元的双赢目标。
石斛规划‚十二五‛末龙陵种植面积达300万平方米以上,鲜条产量达500吨以上,实现种植农户增收1.5亿元以上的目标。
(二)重点产业布局
根据全市各县区的农业产业基础以及资源、区位、交通等状况,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确定农业产业主要布局如下:
隆阳区: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结合推进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蔬菜、蚕桑、甘蔗、水果、咖啡、渔业和中草药种植。
施甸县:大力发展蔬菜、蚕桑、渔业。
腾冲县:发挥边境口岸优势,重点发展茶叶、油菜、渔业、中草药种植。
龙陵县:重点发展茶叶、甘蔗、渔业、石斛种植。昌宁县:重点发展茶叶、蚕桑、甘蔗、咖啡、渔业。
二、畜牧业产业规划及布局(一)畜牧业规划
畜牧业发展按照‚突出优势,集约发展,突破加工,创建品牌,提升效益‛的要求,以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为主线,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方向,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养殖园区建设为主导,以发展规模养殖户为主体,以防疫为保障,做大做强生猪产业,加快草食畜发展,走以加工带养殖,以龙头连基地,以品牌托市场的发展路子。努力建设优质肉猪、肉牛、肉羊、水牛奶四大基地,突出抓好畜牧兽医技术支持、科技推广、动物卫生监督三大体系和畜禽良种、饲草饲料、畜产品基地、产业化经营四大工程建设,努力把保山建成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十二五‛期间规划发展重点产业如下:
1.立足可持续发展,创建一批农牧结合生态示范园区。加快推进林—畜结合、果—畜结合、烟—畜结合、茶—畜结合、菜—畜结合的现代畜牧业生态示范园区建设,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要求,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走出一条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
2.立足产业转型升级,创建一批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和养殖园区。按照统一畜舍建设规范、统一良种、统一防疫程序、统一饲养管理规程、统一排污处理,建设一批生猪、奶牛(奶水牛)、肉牛、家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和养殖园区。
3.立足产业化经营,创建一批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抓住云南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建设、西部大开发、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有较强实力的畜产品加工、奶制品加工、饲料加工企业,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进程。
规划到2015年,全市规划肉类总产量50万吨,牛奶产量1.8万吨,禽蛋产量2.8万吨,年均递增分别为10 %、20%和15%;规划畜牧业产值73亿元(当年价),年均递增10%,占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有较强带动能力的畜产品加工龙 头企业发展到5户以上,各类畜禽养殖小区(园区)发展到100个以上,畜牧业合作社发展到100个以上。
(二)产业布局 1.优质肉猪产业
生猪产业围绕‚生猪产业建设基地化、基地建设规模化、规模养殖园区化、园区生产标准化、产品安全生态化‛的发展模式,转变生猪产业发展方式,规划到2015年全市建设100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100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企业),100个生猪标准化养殖专业村。以五县区为优质肉猪标准化生产区,选择生猪产业基础好、饲养水平高、交通便利、群众积极性高的35个重点乡镇发展优质肉猪产业。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布局在坝区、热区和半山区,生猪标准化养殖专业村布局在群众积极性高、生猪生产水平高、生产条件好的重点村。通过政策的扶持引导,进一步发挥优势,建成优质肉猪和优质仔猪生产区。
2.优质肉牛生产区
肉牛产业鼓励支持果—草—畜结合等综合开发,大力发展以种草养牛,农作物秸秆青贮利用养牛产业。推广‚公司+农户‛发展模式,支持加工企业直接介入生产领域,建立生产基地,推进产业化经营。以腾冲县、昌宁县、隆阳区为重点,带动龙陵县、施甸县部分乡镇。选择肉牛养殖条件好、有产业基础、群众积极性高的区域,扶持建设100个肉牛养殖示范村、100个肉牛养殖大户、50个肉牛养殖小区(场)、5000户肉牛养殖示范户,以热区和山区为重点发展区域,建设优质肉牛生产区。
3.优质肉羊生产区
肉羊产业推广‚公司+农户‛发展模式,鼓励支持果—草—畜结合等综合开发,大力发展种草养羊。支持加工企业直接介入生产领域,建立生产基地,实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计划扶持肉羊养殖大户100户,肉羊养殖示范户1000户,新增肉羊出栏50000只。以龙陵县为主产区,带动腾冲、施甸部分乡镇,建成黄山羊生产区。以隆阳、腾冲、昌宁、施甸山区乡镇为主,建成云岭黑山羊生产区。
4.优质奶源生产区
推行‚公司(加工企业)+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实行‚订单‛生产,实现奶产业产销对接,安全生产。规划建设奶水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20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20个,并扶持50个村建立2500户奶牛养殖示范户。以腾冲县水奶牛饲养集中的乡镇为主,带动全市适宜发展的乡镇,建成水牛奶生产区;以隆阳区坝区的部分乡镇为主,带动施甸、昌宁部分乡镇,建成优质奶源(黑白花奶牛)生产区。
5.家禽及禽蛋生产基地
大力推进‚公司+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正大一条龙‛生产经营模式以及山区合作社小群体大规模养殖模 式,支持城镇郊区大户规模养殖、山区林间生态养殖。五县区城镇郊区发展禽蛋及肉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大户),山区乡镇发展禽蛋及肉禽生态养殖。
6.优质蜜生产基地
五县区根据蜜源植物分布,布局优质蜜生产基地。山区、半山区进一步开发山桂花优质蜜、野坝子优质蜜,怒江流域等热区开发咖啡、龙眼等优质蜜,油菜集中种植区开发油菜花优质蜜。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以蜂农为基础,以养蜂合作社为载体,以蜂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推进蜂产品产业化开发进程,创建地方优质蜜知名品牌。
三、木本油料产业规划及布局
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林业发展思路,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培育,推进产业化经营为重点,带动规模化发展;坚持‚项目带动产业―带动发展―促进林农增收‛的发展模式,把保山市建成全省重要的木本油料林基地,促进资源优势真正变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结合我市的气候、土地资源情况和林农实际需求,我市木本油料产业重点发展核桃和油茶两大树种。发展模式为:项目支撑、龙头企业带动、林农种植,自主经营,市场运作。
规划‚十二五‛期间新增木本油料林基地为:核桃260万亩,油茶121万亩,共计381万亩,到‚十二五‛末,使全市泡核桃总面积达625万亩,油茶总面积达186万亩。具体发展布局如下: 根据五县区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树种进行适当布局。核桃主要布局于五县区适宜种植的宜林荒山荒坡、低质低效林地(经改造)、非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坡耕地等,重点在海拔1100-2200米区域内进行布局;红花油茶适宜区域较广,根据各县区不同情况选择海拔1600~2900米区域进行布局,其中以腾冲县为主要发展区域,昌宁县和隆阳区次之,龙陵县、施甸县为一般发展区域。‚十二五‛期间,规划隆阳区发展核桃60万亩,油茶5万亩;施甸县发展核桃20万亩,油茶1万亩;腾冲县发展核桃100万亩,油茶90万亩;龙陵县发展核桃20万亩,油茶20万亩;昌宁县发展核桃60万亩,油茶5万亩。
四、工业产业规划及布局(一)工业规划 1.发展壮大能源工业
按照壮大水电、提升煤炭、推进新能源开发的基本思路,加快能源产业发展。
加快以槟榔江、龙川江流域为重点的中小水电开发建设步伐,配合做好怒江流域水电开发前期工作。加快境外水电开发步伐,推进与缅甸在恩梅开江、迈立开江和伊洛瓦底江流域水电开发进程。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加快我市风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开发建设。
加大煤炭资源的勘探整合和开采力度,加快褐煤综合利用开发,支持镇安煤田120万吨褐煤综合利用开发,加快建 成50万吨脱水提质褐煤生产线、10万吨半焦、2万吨煤焦油、20万吨精煤生产线建设;推进煤气综合利用工程和冶炼生产中木炭替代工程;在昌宁县柯街镇、红星矿区、腾冲县、隆阳区分别建设四个年处理30万吨原煤的干燥干法选煤厂,以缓解我市工业用煤紧张状况和解决硅冶炼生产中木炭替代问题。
2.优化提升冶金矿产业
‚十二五‛期间,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实现冶金工业的提升发展。依托大企业、大集团加大行业和资源整合力度,支持企业扩张和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围绕我市优势冶金矿产品加工,以水长、保山、腾冲、龙陵、昌宁工业园区为重点,实施矿电结合,加快推进电—硅、电—锌铅、电—铁、电—石灰石四个一体化,进一步延伸产业链,着力打造云南重要的矿冶基地。
‚十二五‛末矿业形成的年生产能力预计如下:钢铁500万吨/年,工业硅50万吨/年,硅铁40万吨/年,有机硅10万吨/年,多晶硅1万吨/年,电锌20万吨/年,电铅6万吨/年,电解铝30万吨/年,电石20万吨/年,黄金2吨/年。
(1)钢铁
进一步整合铁矿资源,改造提升现有铁矿采、选工艺装备水平,提高采选回收率,至2015年,铁矿选矿能力达500万吨/年,铁精矿400万吨/年。加快明光鸦乌山100万吨/ 年选厂、隆阳金厂河6000吨/日选厂以及年产10万吨钛铁矿采选厂建设;加快双友钢铁50万吨/年轮胎钢丝基材项目建设,引进合作伙伴在猴桥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猴钢工业园,发展1000万吨/年(‚十二五‛一期500万吨/年)钢铁冶炼产业。
(2)硅系列产品
依靠龙头企业引进科研成果,采用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的工艺,延伸硅产业链,提升硅系列产品的附加值。重点发展高纯硅、有机硅、纳米硅、太阳能级多晶硅等产品。加快昌宁立得集团年产20万吨工业硅项目和永昌硅业新建年产10万吨工业硅及硅铁项目进程,支持永昌硅业和永年硅业多晶硅项目建设,积极促成昆钢30万吨硅铁和云锡4000吨太阳能多晶硅建设项目落地,加大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通过引进资金和技术在有机硅、纳米氮化硅、高纯硅的生产上取得突破,到‚十二五‛末建成全省重要的硅产业基地。
(3)铅锌
以龙陵、腾冲、隆阳三地及周边铅锌资源为依托,在水长工业园区新建一条年产10万吨电锌、6万吨电铅生产线。支持永昌铅锌股份有限公司将产能由年产2万吨改扩建为10万吨。同时加快隆阳区恒源鑫茂矿业有限公司4000吨/日铅锌综合选厂、隆阳区珑阳矿业有限公司铅锌矿10万吨/年采选厂、腾冲佳鑫1200吨/日铅锌综合选厂、金石公司1000吨/日铅锌综合选厂建设和永昌铅锌公司年采矿20万吨矿山 深部资源接替工程项目。
(4)电解铝
招商引资建设年产30万吨电解铝生产线。(5)黄金
加快黄家地、打厂凹、下麦庄、大岭子等金矿开发建设,黄金饰品深加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6)铜、锡
加快隆阳区珑阳矿业公司金厂河60万吨/年铜选厂建设和金宝铜矿的达产,加大昌宁锡矿的资源勘探力度,扩大产能。
3.大力发展化工产业
一是充分发挥保山电、石灰石资源优势,在云维保山有机化工有限公司5万吨/年醋酸乙烯(配套20万吨/年电石)项目建设基础上,加快10万吨/年乙醇制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12万吨/年EVA项目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末达产。在水长工业园区建设年产36万吨无机矿粉体环保造纸项目。二是积极争取国家、省的支持,利用中缅天燃气输送管道在保山开口的条件,适时发展天燃气化工产业。
4.做精优势生物资源加工业
充分发挥保山生物多样性的特点,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导向,着力培育龙头加工企业。一是依托全市优势农、林、资源,以烟草、蔗糖、茶叶、丝绸、畜产品、蔬菜、水果、核桃、咖啡、红花油茶、木制品、造纸、特色食品等加工为 重点,以生态、特色为发展方向,加快推进农、林产品加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步伐,提高产品加工附加值,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把保山打造为云南优势农、林产品加工基地,做精传统生物产业。二是加快发展新兴中药、生物农药、生物制药业、生物能源等现代生物产业。
(1)蔗糖业
引导蔗糖业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着力把产业链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延伸,提高甘蔗资源利用率,使制糖工业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生态经济循环系统,‚十二五‛末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占企业产值的20%以上。
(2)烟草加工业
重点抓好保山香料烟公司从现有的2吨/小时加工生产线改扩建为6吨/小时优质香料烟生产线的技改项目,使其尽快达产,同时加快建设香料烟堆烟场、仓库、烟叶收购工作站及公司ERP信息化项目的建设。
(3)茶叶加工业
以普洱茶、红碎茶、精制绿茶加工为重点,积极实施大企业集团战略,进一步整合资源,扶持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强化品牌意识、提高保山茶叶的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带动我市茶叶产业快速发展。
(4)林果加工 加大引资力度,加快云南保山核桃贸易加工区建设,形成年加工核桃系列产品5万吨的产能;支持昌宁县笑果果食品有限公司4000吨/年的核桃深加工项目,提高其产品附加值,打造核桃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同时要大力发展粮、油、咖啡和果蔬加工业,做大规模,做强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5)纺织业
抓住国家轻纺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提出‚继续推进和深化‘东桑西移’。重点巩固提高现有200个中西部地区蚕桑生产基地,推广规模化、标准化种桑养蚕模式;延伸中西部地区缫丝、织绸产业链,提高企业加工水平。在全国发展50家以‚公司加农户‛为主要形式、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的丝绸企业。‛的有利时机,促进保山纺织工业健康发展,一是抓好稳定发展蚕桑基地工作,保证加工原料供应。二是抓好自动缫丝厂扩能技改工作,自动缫丝规模扩大到30组。三是抓好300万米丝绸织造产能达产工作。引进服装加工企业发展服装加工产业。
(6)生物能源产业
支持腾冲明光矿业公司在境外租赁土地种植木薯,并在腾冲规划建设20万吨木薯酒精生产线,争取在‚十二五‛初期建成投产。加快龙陵康丰公司10万吨乙醇生产线建设,尽快形成产能,为云维保山生物化工项目配套服务。推广种植膏桐、油桐和其它木本油料植物,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新建一条生物柴油示范生产线。(7)生物制药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支持企业走特色发展道路,立足传统优势发展中药提取物、中间体、地道优质中药饮片加工和中药材种植业,抓住市场机遇发展有条件形成优势的品种、辅助原材料及小类别产品,推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一是抓好腾冲制药厂年产1000万支心脉隆注射液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加快美洲大蠊养殖研究基地及辅助设施建设,规范养殖及原料质量标准研究工作。二是加大日化保健品开发力度。实施年产3000kg美洲大蠊生命活性浸膏生产线建设和年产1亿粒腾药牌参脉活力胶囊生产车间建设项目;利用美洲大蠊生命活性浸膏生产牙膏和洗发水产品。三是加快隆阳区年产1万吨中草药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
5.做强做大建材产业(1)水泥
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石灰石资源,重点发展新型干法水泥,一是加快龙陵汇合2500吨/日水泥熟料、昌宁勐亚水泥2000吨/日水泥熟料两条生产线建设进度,力争2011年建成投产。二是加大腾冲5000吨/日水泥熟料生产线、云维保山有机化工有限公司电石渣综合利用4000吨/日水泥熟料生产线、海螺集团正兴建材4500吨/日水泥熟料生产线前期工作力度,到2015年底,全市水泥产能达1200万吨/年。
(2)石材加工 一是大理石加工走精加工路子。加快施甸150万平方米精品板材加工生产线和以保山水长工业园区为中心的大理石贸易物流中心区的建设,依托施甸县、隆阳区境内的大理石龙头加工企业,打造以米黄精细产品为主的大理石精品石材产业区。二是在珠宝玉石加工上,建设以腾冲荷花乡为中心的珠宝玉石(翡翠)加工贸易中心区、以腾冲(翡翠)商贸中心为龙头,做精做大腾冲珠宝玉石(翡翠)加工;加快龙陵黄龙玉和隆阳珠宝玉石、黄金饰品加工贸易区建设,尽快形成产业。三是抓住省政府要求加快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快腾冲石材产业园区建设,让分散的石材加工企业入驻产业园,实现产业集群化生产。同时,加快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促进新型建材产业发展壮大,努力培植建材产业新的增长点。
6.大力培育新兴产业
抓住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云南‚桥头堡‛建设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以我市资源、区位优势为依托,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为导向,把家具、家电制造、农用车、农机具、电动车、摩托车组装、太阳能光伏产业等作为保山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抓好新兴产业在工业园区和猴桥边境经济合作区的规划布局,积极培育和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具有资金、技术等优势的企业,发展新材料、家具制造、家电制造业。二是加快发展农用车、农机具、摩托车、电动车组装加工产业,提升保山工业产业层次,使保山工业向高端、高质、高效、高新方向发展。
(二)产业布局
根据保山市的工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和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工业用地规模,充分考虑现有各县区产业发展和布局的现状,按照‚一心两轴三翼‛的产业布局构架,构建主导产业突出、产业梯次合理、专业集聚、特色鲜明、协同发展的格局。
一心:以工业园区为中心,谋划工业项目建设;两轴:以隆阳区、腾冲县两区县为发展主轴,带动全市工业发展;三翼:以施甸县、龙陵县、昌宁县三县为发展板块,推动全市工业快速健康发展。
根据全市各县区的工业产业基础以及资源、区位、交通等状况,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确定工业产业主要布局。
隆阳区: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结合推进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轻工业和现代物流业;依托水长工业园区浦漂片区和保山工业园区发展冶金加工、太阳能电池及农机具组装等产业。
施甸县:充分利用天然气管道开口的便利条件,依托水长工业园区发展天然气化工及新型建材产业。
腾冲县:充分发挥边境口岸优势,依托腾冲工业园区和猴桥边境经济合作区利用好境内外资源,大力发展钢铁、石材、木材、生物加工、汽车组装等产业。龙陵县:依托龙陵县硅工业园区布局发展硅系列产品加工、黄龙玉开发、石斛深加工等产业。
昌宁县:根据昌宁县工业园区功能定位布局发展食品加工、饮料加工、新型建材、硅冶炼等产业。
五、旅游业规划及布局(一)旅游业规划
‚十二五‛期间,旅游业的总体发展思路为:深入实施‚文化旅游名市‛城市发展战略,继续坚持‚一个中心,两翼推进,三级开发,全面发展‛的旅游发展战略,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在科学规划、整合资源、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积极转变旅游产业发展方式,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升主要景区档次,加强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打响‚健康旅游‛特色品牌,全面推进保山旅游国际化发展,把旅游业发展成为保山市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把保山建设成为国际休闲度假健康旅游目的地。
旅游业发展重点是:依托保山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以及各个文化遗迹和景点,围绕‚健康保山‛的整体品牌形象,整合特色旅游资源,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大力加强旅游景区景点建设,着力打造以下六大精品旅游区:腾冲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保山中心城市文化旅游区、跨境旅游区、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龙陵特色温泉黄龙玉旅游区、昌宁澜沧江天堂山旅游区。‚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目标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以腾冲为龙头的全市旅游发展总体战略,推进保山旅游产业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快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通过培育特色旅游城镇,打造强势旅游景区(点),构建精品旅游线路,打响特色休闲度假品牌和旅游商品品牌,全面提升旅游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保山旅游的市场知名度,加快实现旅游产业从市内一般产业向市内优势产业转变,把旅游业建设成为保山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把保山市打造成为国际休闲度假健康旅游目的地,建设成为云南省旅游经济强市。到2015年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年均增长12%,海外游客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0亿元,年均增长24%。
(二)规划布局
根据保山市‚一个中心,两翼推进,三级开发,全面发展‛的旅游空间发展战略,实施好‚一心两翼六区‛的总体布局,打造六大旅游产品系列,实现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促进区域互助合作,推动保山旅游的全面发展。
1. 保山旅游空间发展总体布局
一个中心:以腾冲为保山旅游发展中心城市; 两翼推进:以隆阳县为左翼,龙陵县为右翼,形成保山旅游金三角;
三级开发:施甸县和昌宁县作为保山市旅游业发展的第三增长极。‚十二五‛期间着力提升一批基础较好、功能突出、特色鲜明的重点旅游城镇,大力培育一批具有资源优势、市场依托和开发前景的旅游特色小镇,与主要旅游城市形成资源互补,共同构建中心突破,两翼齐飞,梯级推进、全面发展的保山旅游大格局。
2. 打造六大旅游产品系列
围绕保山的旅游形象,发挥保山中缅边境、商贸购物、温泉康体、历史文化、丝路文化、侨乡文化、抗战文化、山水生态等旅游资源优势,着力建设和培育六大旅游产品系列,并将其培育成保山旅游的六大特色品牌。
(1)地质观光生态旅游产品系列
依托保山丰富的山水生态旅游资源,加快各县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形成山地休闲、水上休闲、森林休闲等生态休闲旅游系列产品,树立保山的生态休闲旅游品牌。规划重点建设:腾冲火山国家地质公园、腾冲热海景区、北海湿地、高黎贡山百花岭生态旅游区、昌宁澜沧江天堂山生态旅游区等。
(2)温泉养生旅游产品系列
依托保山市丰富的温泉资源,加快保山温泉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完善温泉度假休闲养生旅游项目,形成多层次的温泉养生旅游系列产品,巩固和提升保山的温泉养生旅游品牌。规划重点建设:腾冲热海景区、云峰山国际温泉养生度假村、龙陵邦腊掌温泉旅游度假区、昌宁鸡飞温泉旅游度 假区。
(3)文化旅游产品系列
依托全市众多的名胜古迹、历史文化遗存、抗战文化、名人文化和民俗风情等资源,精心开发名人故里游、文化古迹游、抗战爱国游、民俗风情游等产品,形成保山的文化旅游系列产品,树立保山的文化旅游品牌。规划重点建设:保山市‚大峡谷文化艺术创作基地‛、保山市施甸县布朗古郡、保山凤凰翡翠文化产业园、保山市施甸县姚关古镇、腾冲和顺景区、腾越古城文化园、国殇墓园、永昌文化园、滇西抗战遗址纪念地(园)开发、龙陵优秀旅游小镇。
(4)商贸购物旅游产品系列
依托腾冲翡翠、龙陵黄龙玉打造集加工、集散、展示、销售为一体的国际精品珠宝购物城,建设传统木雕工艺品、小粒咖啡、中草药制品、火山泥美容美体、火山石工艺品、特色食品等专业市场,加快旅游商品、纪念品的研究开发,积极发展专业旅游购物街、旅游购物商场等旅游商业设施。大力发展商贸考察、会议展览等旅游产品,形成特色商贸购物旅游系列产品,以腾冲和龙陵为突破口,带动保山特色商品加工业的发展,树立保山的商贸购物旅游品牌。规划重点建设:腾冲县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中国猴桥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腾冲黑泥塘自由贸易区、龙陵黄龙玉集散加工展示销售地、腾越翡翠城、荷花旅游小镇等。
(5)户外运动休闲旅游产品系列 借鉴澳大利亚等国的‚丛林探险‛理念,结合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设计火山群攀登、健康步道、火山高尔夫,高黎贡山探险、户外运动训练基地、自驾车营地、户外烧烤营地等旅游产品,树立保山户外运动休闲旅游品牌。重点建设:高黎贡山百花岭生态旅游区、白草坝休闲运动公园、世纪金源体育运动休闲中心、袖子山高尔夫休闲运动园。
(6)跨境旅游产品系列
简化出境旅游手续,为广大游客提供优质、安全、经济、便捷的出境旅游产品,加强保山与东南亚各国的旅游、文化、经济等交流,形成多种专项旅游产品,合力树立保山的跨境旅游品牌。规划重点建设:中国猴桥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3. 开发专项旅游产品和旅游新品
逐步开发节庆会展旅游、民俗体验游、高尔夫休闲度假游、拓展训练游、自驾车旅游、置业度假旅游、水果采摘体验游、古道探秘游。
4. 培育乡村旅游产品
结合保山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规划2011-2012年,重点提升现有乡村旅游产品的品牌,挖掘保山的文化的内涵,启动条件成熟的乡村旅游项目,把保山打造成云南省乡村旅游精品目的地。2013-2015年,逐步形成生态观光、度假休闲、康体健身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体系,使保山成为滇西地区重要乡村旅游目的地,创建全国4A级乡村旅游景区,建设全国综合乡村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产品类型:依托保山市四季如春的气候优势和优美生态的山水资源,通过资源整合,空间重构、要素重置,构建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新体系,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打造八大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准、体现国际潮流、高质量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和综合型的乡村旅游示范区,形成中高端乡村旅游休闲集聚区。
(1)近郊型
五县区以中心城镇为重点,按照‚一村一品‛和‚一家一艺‛的模式,鼓励发展城镇近郊型‚农家乐‛,围绕游客和市民需求,发展一批以餐饮、住宿、农业观光为基本元素的特色乡村旅游项目。
(2)景区依托型
以各类旅游景区为载体,发展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3)民族文化型
整合各类文化遗产,依托潞江坝民族文化、施甸布朗族村寨、猴桥栗粟族、龙陵河头、腾冲新华阿昌族风情,开发集文化体验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民族文化型乡村旅游。
(4)旅游小镇型
以和顺镇、腾越镇、马站乡、潞江镇、板桥镇、姚关镇六个古镇的开发为依托,发展旅游小镇型乡村旅游。
(5)田园观光型
以固东江东古银杏村、界头大园子、大塘、曲石江苴、潞江热谷、河图青华海、永昌翟家湾、龙陵龙新、象达勐蚌 等为代表发展田园风光型乡村旅游。
(6)生态科考型
以固东龙华育种茶园、马站云华红花油茶、曲石双龙村古茶园、蒲川古茶树林、界头大树杜鹃、北海樱花谷、芒宽百花岭大鱼塘、潞江丙闷、水寨海棠村、龙陵小黑山等为代表发展生态科考型乡村旅游。
(7)休闲度假型
以滇滩腊幸、界头石墙、隆阳区金鸡、板桥孟官、龙陵黄草坝、施甸娲女、昌宁鸡飞等为重点,兴建观光、娱乐、休闲、度假设施,发展温泉休闲度假型乡村旅游。
(8)购物观光型
以荷花雨伞玉雕、和顺刺绣竹编、固东顺江皮影、龙山镇石斛和黄龙玉、象达油纸伞、施甸腌腊、昌宁山珍、金鸡育德陶艺等为代表发展购物观光型乡村旅游。
2.佛山市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篇二
物流产业集聚的发展是适应产业集群发展的新趋势, 是新经济形势下有效的物流发展模式, 物流产业集聚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促进区内产业的集聚, 推进跨行政区域的共同发展, 是实现区域产业合理布局, 是最终实现区域产业升级、提高区域的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基于此, 本文根据产业集聚特征选取区位熵法和空间基尼系数对乐山物流产业集聚度进行数据分析, 并与其他集聚度高的城市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对比, 以期待对物流产业集聚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二、乐山市物流产业发展特征
近几年来, 乐山市物流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09年12月, 出台了《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物流业振兴发展的意见》, 为促进区域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2013年末, 物流相关产业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达1.02万家, 年营业收入437.8亿元, 比上年增长14.1%;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4.9%和13.5%。2013年, 全市从事运输型、仓储型和综合服务型专业物流企业达1200多家。乐山市有23个物流建设项目列入四川省现代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 2个项目列入国家物流业调整振兴项目。目前, 乐山已经形成一些颇具规模的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等, 集群效应逐步显露, 辐射能力逐步增强。
(一) 乐山市物流产业从业人员
经济学中, 产业的繁荣发展将会促进就业, 增加就业人员, 产业从业人员数量与产业发展情况密切相关。乐山市物流产业从业人员数量从2008的5140人急速增加到2009年的12644人以后总体比较稳定, 除个别年份存在微小波动, 这说明乐山市物流产业从2009年以后处于稳定发展阶段, 但是乐山市各区县的物流产业从业人员分配很不均衡, 各自占比差别很大, 特别是市中区与金口河区的差距最大, 金口河的物流从业人员最少。
(二) 乐山市物流产业产值
乐山市有着便利的交通, 在十二五提出实施“千亿交通工程”, 其中包括:“两航 (岷江航电综合开发和乐山机场) 、五铁 (成绵乐城际铁路、成贵铁路、成昆铁路复线、乐雅铁路、乐自泸铁路) 、十高速 (乐宜、乐雅、乐峨、乐自、乐汉、成乐西、绕城、成乐复线、仁沐、金会) 、一枢纽 (乐山港综合交通枢纽) ”, 构建功能完备的综合交通次枢纽城市。便利的交通为乐山市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
乐山市货物运输总量在不断增加, 物流产业呈现稳定增长态势。货物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 水路运输量占比非常小, 这是乐山市物流产业的一个缺点, 没有充分利用乐山市固有的三江汇流水路交通优势。乐山市各区县邮电业务总量差距较大。特别是金口河区2013年邮电业务总量只达到了329万元, 这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以及交通情况有关, 最大的则为市中区。
(三) 乐山市物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乐山市关于物流产业 (交通运输、仓储、综合型) 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呈现逐年增加的情况, 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从2008年投入23.5亿元到2013年已经完成98亿元的投资额, 接近五倍的增加额, 说明政府对于发展物流产业以带动乐山市经济发展的重视, 同时也为乐山市物流产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乐山市物流产业集聚度分析
(一) 基于区位熵法的乐山市物流产业集聚度测量
区位熵又称地区专业化指数, 它能够测度一个地区生产结构中某个产业与全国水平相比所具有的相对优势。如果区位嫡系数LQ大于1.25, 表明该产业在该地区的专业化水平比较高, 物流产业规模较大, 也意味着该产业在该地区相对集中, 具有相对规模优势, 发展较快;LQ大于1小于I.25, 表明该地区产业相对集中, 具有相对规模优势, 专业化水平比较高;LQ小于1, 表明该地区业的集中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处于比较劣势;等于1则处均势。系数越大表明物流产业在该地区集聚程度越高。
1、数据来源。
本文LQ公式中数据选取历年统计年鉴中与现代物流业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的经济产值和从业人口数据作为测算对象, 最终得出数据指标来反映乐山市物流业集聚水平。
2、乐山市物流产业集聚分析。
根据LQ系数, 本文计算了乐山市2008~2013年五年物流产业集聚度系数, 分别以物流业经济产值与从业人员两方面进行测算。为了便于区分, 我们分别以LQ1代表国内生产总值为比较对象的乐山市物流产业集聚度系数, 以LQ2代表物流产业从业人员数为比较对象的乐山市物流产业集聚度系数。 (见表1)
以物流业经济产值为对象, 对乐山市周边的成都、宜宾、眉山等三个城市物流产业聚集度进行了测算, 结果见表2。
通过以上表格从计算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 如果以物流业产值作为乐山市物流产业集聚度的测算对象, 结果表明在2008~2013年期间, 乐山市LQ都处于小于1的区间, 说明乐山市物流产业产值相对于全省物流产值而言, 物流产业集聚度水平较低。
第二, 如果以物流业从业人员作为乐山市物流产业集聚度的测算对象, 结果表明在2008~2013年期间, 乐山市LQ值均大于1, 最近两年达到了近1.3的水平, 说明乐山市物流产业从业人员相对于全省物流业人员而言, 物流产业集聚度水平较高。
第三, 乐山市以物流业从业人员作为测算对象物流产业集聚度明显要高于以物流业产值作为测算对象的物流产业集聚度, 并且以物流业从业人员作为测算对象物流产业集聚度近年来呈总体上升趋势, 而以物流业产值作为测算对象的物流产业集聚度呈整体下降趋势。这一方面说明乐山市物流产业目前仍处于劳动密集型的发展阶段, 物流业信息化、自动化程度较低, 物流运作技术含量不高, 物流业附加价值相对较低。另一方面说明, 近年来乐山物流业虽取得显著发展, 但这种发展是一种粗放的发展, 产业集聚水平极低, 甚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规模化及专业化程度不高, 远落后于经济发展需要, 乐山物流业亟待转型发展。
第四, 从表2可以看出, 乐山市物流产业集聚度不但低于四川省平均水平, 而与其周边区域相比, 乐山物流产业集聚度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属于西南地区物流产业集聚度较低地区。
(二) 基于空间基尼系数的乐山市物流产业集聚度测量
Keeble等人将Lorenz曲线和基尼系数用于度量某产业地区分布的集中程度, 发展成空间基尼系数。假设前提是某经济体 (国家或地区) 可以划分为M个地理区域, 公式为
式中:Si为i区域某就业人口占经济体该产业就业人口的比重, xi为i区域某就业人口占经济体就业人口的比重, M为地理区域总个数。空间基尼系数将全部产业的地理分布作为比较基准, 使得不同区域的计算结果进行横向对比。
1、数据来源。
本文以乐山市下属4个市辖区 (五通桥区、市中区、沙湾区、金口河区 (含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6个县 (犍为县、井研县、夹江县、沐川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 作为次级区域, 以乐山市作为整个区域进行计算, 选取历年统计年鉴中与现代物流业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的从业人口数据作为测算对象, 最终得出数据指标来反映乐山市物流业集聚水平。
2、乐山市物流产业集聚分析。
根据空间基尼系数, 本文从物流业从业人员方面计算了乐山市2008~2013年五年物流产业集聚度系数。2008年为0.00996、2009年为0.01486、2010年为0.01394、2011年为0.01493、2012年为0.01446、2013年为0.01519。乐山市物流产业的空间基尼系数除个别年份存在微小波动, 从2008年的0.00996到2013年的0.01519基本是一个不断增大的趋势, 表明乐山市物流产业集聚程度不断增加, 空间分布正日渐均衡。但是总的说来, 集聚程度依然较低, 产业发展效率不高。
(三) 测算结果
总体来说, 乐山市物流产业目前仍处于劳动密集型的发展阶段, 物流业信息化、自动化程度较低, 物流运作技术含量不高, 物流业附加价值相对较低。另一方面, 近年来乐山物流业虽取得显著发展, 但这种发展是一种粗放的发展, 产业集聚水平极低, 甚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而与其周边区域相比, 乐山物流产业集聚度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属于西南地区物流产业集聚度较低地区, 乐山物流业亟待转型发展。
四、乐山市物流业发展建议
(一) 加快物流园规划建设
虽然乐山市现已建成乐山 (沙湾) 不锈钢产业、五通桥区化工、夹江陶瓷建材、棉竹民生、乐山港生产资料等5大物流园区, 四川嘉祥物流、德诚物流等10大物流企业及高新区部分企业, 但是各个物流园之间没有进行业务连接, 各自有业务局限相对独立。在规划建设上, 加强物流园区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联系;功能上, 物流园区由联运等物流功能拓展到贸易、金融、信息、政务和资源置换流通功能;企业入驻上, 统筹考虑, 不仅引进一些物流企业, 而且要引进与其供应链高度关联的贸易、加工企业, 让企业集群、产业链集聚, 实现物流园区“1+1>2”的放大效应, 真正建设成物流产业基地。
(二) 引导企业进行资源整合
乐山市的物流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就应当以企业之间结成战略联盟为侧重点进行物流资源整合通过组建战略联盟, 实行分工合作, 各个物流企业能够使自己在物流链上各个环节上具有比较优势体现出来, 更好地满足客户的要求, 不仅可以降低各自的经营风险, 从中分享更多的利润, 更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政府应该以业务为利益杠杆, 在业务为导向的基础上引导企业进行以战略联盟为侧重点的资源整合。
(三) 加快乐山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构建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采用信息系统的共享来实现车辆、仓库等资源的有效整合, 物流企业之间要更好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以此来提高物流运作效率。一是鼓励和引导物流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二是推进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物流企业相互之间物流信息及功能的共享;三是加快整合政务公共信息平台, 提高政府在物流服务方面的公共管理水平。通过以上各个环节的有效实施, 可以充分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进而提升物流服务质量, 提高物流业的集聚度。
(四) 加强乐山市物流业物流新技术应用
政府部门应该通过设立“物流技术专项资金”扶持企业加快物流新技术应用, 支持企业改造升级现有物流信息系统, 实现物流企业与商贸流通企业、生产企业及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数据共用、资源共享。大力推进物联网技术、RFID射频识别码、GPS实时监控等新技术在共同配送工作中的应用水平。引导企业在物流活动中采用标准托盘和集装单元, 实行货物生产、包装、装卸、运输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 推动大型连锁零售企业率先采用标准化托盘共用系统, 提高托盘使用率。
参考文献
[1]支燕.物流产业集聚的竞争优势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5 (3) :39-42.
[2]刘明菲, 孙君军.物流产业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关联性分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8 (6) :8-l1.
[3]王珍珍, 陈功玉.我国物流产业集聚对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影响的实证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9 (12) :49-56
[4]周志超.南宁市物流产业集聚实证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 2005 (10) :35-38.
[5]杨春河, 张文杰, 等.中国区域性物流集聚实证研究[J].物流技术, 2006 (7) :1-3.
[6]石奇.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68.
[7]王海龙.安徽供销社物流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的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 201l (7) :109-l12.
[8]王军, 曹立新.促进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对策探析[J].学术交流, 2012 (9) :88-91.
3.佛山市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篇三
关键词:贵阳;空港物流园区;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146-02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内外的资本不断向我国的西部地区转移,贵阳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面临着有史以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不断向我国的西部地区转移,供应链上各个环节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所以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贵阳空港物流园的建设也面临着复杂环境,尤其是国发〔2012〕2号文件提出的贵阳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的目标,在《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0年)》当中也将贵阳市的物流园建设定位为国家二级物流园区,这些文件的制定催生了《贵阳市空港物流园区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20年)》建立的紧迫性。空港物流园区规划的编制,对贵阳市空港物流园区的建设目标、布局规划、未来物流发展战略等内容进行了明确,不断提升贵阳市现代物流业的效率和质量,打造一套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物流服务体系,不断提高贵阳市在区域经济发展当中的优势和竞争力,推动贵阳市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
一、贵阳物流业发展现状
自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贵阳市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以公路、铁路以及航空运输为主,水路运输为辅的现代物流体系。截至目前,贵阳市的区域内运输路线近一万公里。综合运输能力得到了大大提升,贵阳市目前的年货运量在22000万吨左右,相比较2008年提升了三倍。其中公路货运量由2008年的5800万吨增加到目前的近20000万吨,年平均增长率在32%。铁路运输的货运总量呈现一个稳定增产的趋势,目前的年货运量已达到1500万吨。
在未来即将开通运营的改貌铁路货运中心、龙洞堡航空货运场站二期改扩建工程及开阳港通江达海通道一期工程的开工建设,并将会改变目前贵阳市的货运结构,航空运输以及海路运输的货运量会相应提高,全年货运量会不断攀升。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为物流园发展多式联运网络以及提高物流效率提供了重要基础。如下图所示,为2009年到2013年贵阳市的年货运量及增长率走势图。
二、贵阳空港物流园区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还存在一定盲目性。
在贵阳空港物流园建设的统筹规划方面,缺少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造成了目前空港物流园的规划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布局不合理;在定位方面,由于对空港物流园区的发展方向方面没有足够的认识,在空港物流园的建设和管理过程当中,将原有的功能进行变更,片面的追求短期的投资效益,忽视了空港物流园的公共属性,浪费了土地资源,并且留下了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隐患;在规模方面,由于缺少规划片面的追求规模,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物流设施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在衔接方面,由于空港物流园区的规划与整个贵阳市的规划缺少衔接,从而导致了整个园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有效衔接存在一定风险和问题。
(二)园区技术与装备水平低。
空港物流园区的技术、装备水平较低也是目前空港物流园区存在的一项重要问题。由于空港物流园区建设完成时间较短,很多管理水平还不完善,技术与装备还比较落后。园区内的搬运还是以人工为主,机械化的装载技术还没有大规模的应用。目前已经入住园区的企业较少,园区内的本地企业还多以传统仓储、运输业务为主,专业化水平不高,整体技术与装备水平低下。园区整体的信息化水平低,在仓储、运输、配送及日常管理等方面与现代化物流园区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三)政策扶持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对空港物流园区的管理各个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协调和分工,对空港物流园区缺乏统筹规划,存在很大的行政壁垒。目前在空港物流园区发展当中存在的税收、投融资等问题缺少可靠的标准,政府对园区的支持力度不够,普遍存在“落地难”、“用地贵”和园区基础设施投资不足的问题。
三、贵阳空港物流园区发展战略对策
(一)合理规划空港物流园区。
对贵阳空港物流园区发展战略的制定,首先从合理规划空港物流园区。在这里以龙洞堡空港物流园为例,其可以主要发展临空保税物流、快递分拨配送和电子商务物流等。临空保税物流即加快建设保税仓库、国际货物存储、检验检疫用房、卡口等空港保税物流设施,加强园区与海关等众多功能于一身的B型保税物流中心。快递分拨配送即在物流园区当中积极引入国内外的物流集运公司建立快件作业中心,建立物流集运中心与航空公司之间的桥梁,逐渐形成以龙洞堡机场为中心的轴辐射式航空快递物流网络。
(二)推动空港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高速发达的社会,空港物流园区的发展同样要推动信息化的建设。空港物流园区是一个航空物流集散点。比如上海浦东机场的空港物流园区,整个产业链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在海关、“三检”部门、空港办以及航空公司等多部门的系统当中都分散着大量的物流信息。由于目前信息化水平的仙子,导致了这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孤立状态,制约了物流运营效率的提高。所以,在推动空港物流发展的过程当中要大力推动信息化建设。
在贵阳空港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建设当中,可以充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交换技术、数据存储等先进信息技术,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化物流体系。信息化建设的完善对提高物流园区的工作效率和货物处理能力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信息化建设的提高能推动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协同工作,加强数据处理能力和物流链的透明度,有效的实现现金流、物流以及信息流之间的无缝对接和共享,提高空港物流中心的运作效率。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产业政策:严格落实贵阳市政府2013年1月11日出台的《关于加快进口贸易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贵阳市进口贸易便利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贵阳空港物流园区在加强对进口企业管理的同时,要住家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产品分销企业,建立一个完整的商品交易平台,完善市场体系;在产品进口方面,优化进口商品结构,在稳定大宗商品进口的同时,逐步提高先进技术设备以及能源原材料等商品的进口,积极拓展境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贵阳市主要打造为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商品贸易中心。
运输政策:航空运输业是民航机场发展的主业。在满足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上,不断探索多层次的航空运输体系,是目前贵阳空港物流园区的一个发展的重要方向。充分利用目前我国推行的发展支线航空的优惠政策和扶持,大力发展中小机场之间的支线航班。积极促进同国际之间的联系,促进与一些亚洲的主要城市之间的航班联系。贵阳空港物流应按照“一次报关、一次报检、一次放行”模式与航站区直接衔接,进行开放式管理,园区保税物流中心与境外之间进、出货物实行备案管理。
人才兴港政策: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支撑,在贵阳是发展空港物流园区时同样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所以,贵阳市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为各类人才进行培训,应专列临空经济类人才、空港物流园区运营人才的培训专项。同时要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大招聘力度,大力支持更多的创业者在园区内进行创业,加强对创业者的扶持力度。并且在贵阳市的一些高校当中适当的增加一些临空经济管理专业,提高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场与物流管委会应规划建立一支研究队伍或委托聘用外部研究团队,形成机场空港物流发展的智库。
参考文献:
[1]蒋长兵,郑雯雯.关于宁波空港物流园区的发展策略与定位分析[J]. 物流技术. 2010(12)
[2]周良毅,夏之君.中国航空物流产业面临的挑战与商机[J]. 物流技术. 2007(11)
[3]王威,姚赛芬.宁波空港物流园经营策略研究[J]. 中国储运. 2007(07)
基金项目:贵州财经大学2014-2015年度在校学生科研资助项目。
4.佛山市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篇四
项目涵盖黄山市行政区划范围。辖三区(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四县(歙县、休宁、祁门、黟县)和黄山风景区,区、县辖42个镇、100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1169个村民委员会,8507个村民小组,48个居民委员会,共147.56万总人口。市域面积9807平方公里。核心资源包含了屯溪茶场、山旮旯农庄、山乡农家综合住宿接待、渔家乐、西递、宏村古村落、齐云山景区综合住宿接待、太平湖综合旅游接待服务。
核心命题是借助黄山品牌,依托节点城镇群,通过古徽州特色文化与乡村的复合嫁接,构建乡村深度休闲游憩群落,推动黄山市旅游跨越式发展。发展定位于构建以徽文化为灵魂,集修学考察、观光采风、游览游憩、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民俗体验、美食购物等于一体,以主题乡村群落为主要载体的度休闲旅游目的地。
形象口号为黄山乡村·意境田园。核心创意包括:
创新空间发展策略:构建“7112”开放式空间格局,7个旅游发展片区、1条旅游发展带、1个资源战略储备区、2条旅游合作廊道。
创新产品体系:以主题观光、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等功能为主题产品线索,构建综合接待服务村落、主题观光游览村落、徽文化深度体验村落、深度生态游憩村落、田园采摘游憩村落、民俗技艺主题体验村落、康体养生保健主题村落等七类主题乡村系列。
创新运作模式:重点按照资源特点将乡村旅游划分为景区辐射型、古村聚落型、民俗风情体验型、特色产业型四种类型,分别对其开发模式进行独立设计。
亮点项目包括:
仗鼓禅茶体验村——以茶园观光、茶文化休闲体验为主,以茶园休闲度假、公务会议接待为战略培养方向,集休闲度假与清心、修身于一体的,颇具乡土气息的茶文化展示与体验片区,茶主题体验文化村落,生动鲜活的黄山茶文化展示基地。
徽州婚庆主题村——以徽文化主题特色婚庆为核心,以其它喜庆活动为补充的深度体验型主题村。争取成为长三角最具魅力、颇具国际知名度的古典婚庆举办地,成为长三角著名的喜庆主题村。
徽商文化深度体验村落——以西递丰富的资源为依托,以观光游览市场为先导,以中高端深度休闲游憩度假市场为培育重点。打造生动、鲜活的中国徽商文化深度体验村落。菊主题休闲养生度假村落—以观光游览、农家特色餐饮为先导,以休闲度假、美容康体旅游为重点发展方向的菊花主题休闲养生度假村落。
童谣里的乡村--重点面向牯牛降景区游客的,以艺术群体、背包族、深度游憩者为主体的,清新秀丽的,中高端的,充满小资情调的原生态休闲度假古村落。
该规划为黄山市各区县发展乡村旅游提供新思路。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智业”)始创于2001年,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的企业之一。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
5.佛山市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篇五
(2001—2010)》终期评估报告
二0一一年二月二十一日
评估报告摘要
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也是社会繁荣与进步的先决条件。为促进调兵山市儿童事业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协调一致,2001年市政府颁布了《调兵山市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确定了2001—2010年调兵山市儿童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及策略措施。
十年来,调兵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儿童发展规划的有效执行,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儿童优先原则,加大儿童工作力度,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使儿童事业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协调一致。儿童的各项事业取得全面发展:儿童的身心健康水平日益提高,教育现代化工程加快,儿童综合素质显著增强,儿童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儿童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儿童各类活动阵地设施建设增多,儿童健康成长环境日趋优化。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全市儿童发展规划的实施进展情况、主要经验和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做好终期监测评估工作,促进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根据辽宁省和铁岭市妇儿工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2011年,调兵山市妇儿工委针对儿童发展规划提出的各项具体指标,通过采取性别分析、比较评价、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对相关数据和信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研 2 究,形成了《调兵山市实施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终期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调兵山市经济、人口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是评估方法及工作过程, 第三部分是评估主要结果, 第四部分是《规划》实施情况评估,第五部分是《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第六部分是相关对策和建议。
《评估报告》主要分析和总结了十年来调兵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儿童卫生保健、儿童教育、儿童法律保护及环境保护四大领域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政策措施。通过分析,揭示了我市儿童在生存、保护和发展诸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文化市场对儿童的负面影响亟待消除;留守儿童问题不容忽视;未成年人犯罪现象仍然存在。针对我市儿童在生存、保护和发展诸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调兵山市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的总体要求,结合调兵山实际,市《规划》监测评估领导小组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对策和建议主要包括加强对儿童事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立足长远发展,优化儿童成长环境;开展法制教育,积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努力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完善统计监测网络等内容。
评估主报告
一、经济与人口
调兵山市是一座新兴的煤炭工业城市,区域面积为263平方公里,下辖3个建制镇、2个街道办事处,34个村、25个社区。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2010年末,调兵山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74563元,比2001年增长74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1600元和8642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341.7%和186.4%;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17086万元,国家财政用于卫生方面的经费2669万元,妇幼保健经费126万元,疾病预防控制经费305万元。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和居民生活不断改善,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
人口环境日趋良好。2010年末,全市总人口24.1万人,其中女性11.9万人,占总人口的49%。0—17岁人口为4万,占总人口的18.8%。全市人口出生率为4.58‰,比2001年降1.72个千分点。十年来,人口保持了低增长,从而缓解了人口对资源需求的压力,人口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评估方法及工作过程
按照铁岭市妇儿工委《关于做好〈铁岭市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终期评估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调兵 山市实施《规划》的实际,全面开展了《规划》终期监测评估工作,较好地完成了终期监测评估任务。一是建立健全监测评估工作机制。为了有组织、有计划,全面顺利地开展实施《规划》终期监测评估工作,调兵山市妇儿工委设立了监测评估领导小组,下设监测统计组和实施情况评估组。二是制定印发了《调兵山市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终期监测评估方案,完善了《调兵山市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监测评估指标体系。三是召开了终期监测评估工作会议,培训了监测评估工作人员,对终期监测评估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四是形成了《调兵山市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终期监测统计报告》。五是撰写了《调兵山市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终期评估报告》,报告系统总结了实施《儿童规划》的主要工作和经验,客观分析了《儿童规划》实施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今后开展儿童工作的主要策略与措施。
三、评估主要结果
《调兵山市儿童发展规划》实施十年来,全市始终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和儿童事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保持同步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儿童工作力度,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使儿童事业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协调一致。儿童的各项事业取得全面发展:儿童的身心健康水平日益提高,教育现代化工程加快,儿童综 合素质显著增强,儿童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儿童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儿童各类活动阵地设施建设增多,儿童健康成长环境日趋优化。至2010年底,儿童发展四大优先领域可量化的43项监测指标均达到省级规划目标要求,达标率为100%。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化市场对儿童的负面影响亟待消除;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出现的问题不容忽视;未成年人由于缺乏法律意识,犯罪现象仍然存在。
四、《儿童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
(一)实施《儿童发展规划》组织领导情况评估 调兵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不断加强对《儿童发展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健全机构。将妇儿工委办公室设为常设机构,调配专职干部,具体负责妇儿工委办公室日常工作。同时,针对有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和联络员经常变动的现状,定期对妇儿工委成员进行及时调整补充,真正做到妇儿工委成员不缺人、不缺岗。二是保证经费。在市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将妇儿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规划》的有序实施。三是完善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制度管事的原则,建立妇女儿童工作定期汇报制度、妇女儿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工作制度,召开妇女儿童工作会议,听取各成员单位工作汇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四是落实责任。把实施《规划》目标任务纳入对成员单位的 目标考核,明确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和领导责任,通过健全和完善责任机制,确保《规划》得到顺利实施。五是全面提升监测统计工作水平,完善妇女儿童数据库建设,形成一套深入调查、培训指导、严密审核的监测统计规范办法,确保《规划》监测数据的科学准确和及时上报。
(二)《儿童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及有效做法 调兵山市儿童发展规划终期监测评估以《规划》确定的终期目标为主,从“儿童与健康、儿童与教育、儿童与环境、儿童与法律保护”四个方面对儿童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儿童发展四大领域主要目标的完成情况是:
1、儿童与健康
在实施《规划》过程中,我市积极筹集资金,加强妇幼保健基础建设,针对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改进措施,提高儿童卫生保健水平。一是加强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出生缺陷“三项监测”工作。不断深化“三项监测”报告制度,进一步明确法定报告人的法律责任,从制度上保证“三项监测”工作的开展。二是提高住院分娩率和控制婴儿死亡率。2010年,全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婴儿死亡率为6.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1‰。同时,重点开展了育龄妇女、儿童健康普查工作,全市34个村实现100%免费体检,全市实行免费婚检、孕检。三是在城乡特别是农村,继续实施“母亲安全项目”工程,开展高危孕产 妇的筛查,不断提高高危妊娠管理率。2010年,城市、农村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分别为93.03%、100%;高危妊娠管理率为100%。四是全面推行妇幼保健保偿制度,不断提高孕产妇保健保偿和儿童保健保偿的入保率。妇幼保健机构与网络建设不断健全,我市现有一家独立法人的妇幼保健站,业务用房面积800平方米,有专业技术人员28人,医学本科5人。根据我市人口少而集中这一特殊情况,市妇幼保健站同时承担镇级妇幼保健工作。全市各镇(街)、村(社区)均有专人负责妇幼保健工作。为强化社区在妇幼保健服务中的作用,我市已把妇幼保健、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流入地孕产妇保健范围,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档率90%,入户调查率90%,已有5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了预防保健工作。五是为提高卫生保健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我们每年都对全市各级妇幼工作人员进行至少40学时的保健专业培训,几年来,共办培训班20余期,参加学习达2600多人次。六是是全面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规划》落实工作重中之重,以危害严重但可以预防的和高发的先天性疾病为重点,采用成熟技术和高效的防治对策,全面开展新筛工作。七是加强儿童计划免疫工作。2010年,全市卡介苗接种率、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百白破疫苗接种率、麻疹疫苗接种率、乙肝疫苗接种率均为100%。儿童与健康领域各项指标均达到2010年目标。
2、儿童与教育
教育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保障每个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是各级政府应尽的责任。《规划》实施过程中,市委、市政府一直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关注弱势群体,切实保障儿童受教育权,取得了明显成效。
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教育事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市儿童受教育环境日新月异,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2010年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100%,小学五年巩固率达到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0%,初中三年巩固率为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7.3%,已完成了《规划》中规定的教育领域的终期目标。
几年来,先后投资1.2亿元,完成了新一中等13所中小学校舍新建和改扩建工程,认真落实了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帮助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学生解决了上学难问题,提高了教育教学条件,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通过省“提高水平”阶段“普九”工作达标验收,在全省率先取消村级办学,实现教育城乡一体化。
以家庭教育为载体,通过举办家庭教育知识更新讲座,有效地宣传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广大家长的教子育人素质,使广大家庭的教育方法更加民主开放。全市有家长学校28 所,家庭教育知识宣传知晓率达到100%。
为切实保障家庭困难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我市加大教育扶贫,开展助学活动。一方面用好省、市、县三级共同筹资设立的免费义务教育扶贫助学专项资金,资助基础教育阶段特困学生;另一方面加大寒窗基金筹资力度,不断扩大寒窗基金的助学规模;同时动员党员干部、教师和贫困学生结对扶助,防止学生流失,群策群力解决贫困学生的就学问题。几年来,通过学校争取各方助学资金,受到资助的教职工和学生近百人。
3、儿童与环境
儿童与环境领域的总目标是改善儿童生存的自然环境,优化儿童发展的文化环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城市环境建设和改造加大投入,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儿童生存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精神生活日益丰富。
一方面,切实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投资7292万元建成污水处理厂;投资6000万元,实施了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建设工程,在原有的城市垃圾日产日清的基础上,即将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分类处理;投资7950万元,建成兵山广场和生态路,新增城市绿地面积23公顷;投资6000余万元用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顺利通过“国家平安市”检查组检查验收。另一方面,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年来,累计投资7600万元,重点实施农村水、路、电、气建设和 村屯环境整治工程,实现了村村通公交车、屯屯通柏油路;实现了村村普及电话、普及有线电视、普及便民超市。2010年,城镇小区服务设施数达到50个,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达2400个。
2008年,我市成为东北地区首家晋升国家园林城市的县级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1%,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5%,农村改水受益率达到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5.1%,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68%,农村电话普及率达到78%。2009年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平安市”。各项指标均已实现《规划》终期目标。
社会发展环境得到有效净化。市文化局依法行政,严格执法,规范我市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发展。多次开展网吧专项整治行动,规范网络文化市场经营秩序;整治出版物市场,重点打击盗版教材教辅和淫秽光盘、有害卡通读物、电子软件等各种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净化了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社会福利机构和涉外送养定点福利院,接受弃婴和残疾儿童近百名,积极救助流浪儿童,并为他们寻找亲人,提供社会关怀。
我们还为儿童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妇女发展规划》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将宣传培训作为基础性工作,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等内容列入市委党校的总体 培训之中。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组织版报巡展、文艺汇演和知识竞赛等活动,宣传妇女工作取得的成就,动员全社会关注妇女,积极为妇女办好事、办实事。市妇儿工委办定期举办培训班,每年对各成员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以《妇女权益保障法》、辽宁省《贯彻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妇女发展规划》等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共计培训1000余人。
4、儿童与法律保护
我市坚决贯彻落实有关维护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强化全社会的法制意识,切实保障儿童的各项权利。各相关部门认真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儿童发展规划》,依法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大力开展对贫困儿童实施社会援助活动。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依法维护儿童的合法权益,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督力度,维护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政策得到较好落实。(1)保障儿童权益的地方立法进一步健全完善,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维护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纳入全民普法规划,加大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人大、政协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定期检查贯彻落实情况,保障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得到较好执行。(2)加大执法力度,健全法律援助机构,儿童人身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市妇联充分发挥协调功能,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维权 机制,把维权工作抓实抓细。公检法司等部门加强“司法保护、咨询投诉、普法帮教、社会救助和维权监督”五大网络建设。在全市10个公安派出所均设立了110家庭报警中心,25个社区建立了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充分利用维权咨询热线、妇女儿童维权站等载体,加强对儿童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到2010年,累计查处雇佣童工案件10余起,清退童工100余人。儿童权益保护工作网络逐步扩大,我们还连续多年从政法部门选拔德材兼备的干部,兼任全市26所中小学的法制副校长,定期进行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全市儿童法律意识增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不断提高。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规划》实施以来,调兵山市妇女儿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现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文化市场对儿童的负面影响亟待消除。在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的今天,这种影响突出表现在互联网上色情、暴力内容的大肆传播对青少年的腐蚀。有些学生上网成瘾,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学校和家长忧心忡忡。
(二)留守儿童问题不容忽视。近年来,随着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由于父母不在 身边,亲情缺失,监护不力,留守儿童几乎处于“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三缺”困境,这些问题,将影响未成年儿童健康成长、农村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更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三)未成年人犯罪现象仍然存在。2001年至今,我市检察院共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62件115人。由于学校和社会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法制教育不够,导致许多青少年学生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缺乏法律意识。另外,未成年人身心都未成熟,既不懂得保护自己,也容易犯错。
六、相关对策和建议
为巩固和提高已取得的成绩,针对我市目前《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措施:
(一)市委、市政府要加强对儿童事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在全社会倡导“爱护儿童、教育儿童、为儿童做好事、为儿童办实事”的公民意识,彻底净化和改善儿童成长空间,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力争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二)立足长远发展,优化儿童成长环境。加强对网吧、电子游戏厅、儿童食品、用品、玩具等的监督管理。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整治,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三)开展法制教育,积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加强校内外宣传阵地建设,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提高未 成年人的法律知识和合维权意识。
(四)关注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是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的关注和参与,努力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健全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学校在关爱农村留守孩子中的积极作用,让农村留守孩子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和关爱。
6.物流专业发展规划 篇六
一、物流管理专业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我系长期以来在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等专业开设了相关课程及专业方向,并于2005年获得批准设立物流管理专业,从2005年秋季开始招生。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已经有6年的时间了。物流管理专业的目标和宗旨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技术,熟悉国内外生产、流通活动中的物流业务,能在国家省市各级经济管理部门以及外贸公司、工商企业、物流企业中从事物流和相关的运输、仓储、物流管理等工作,或在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的中、高级专门人才。
物流管理专业现有专任教师8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3人;教师中30岁以上4人,其余年龄都在30岁以下。主讲教师90%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上课率100%,年均教学工作量300学时以上。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开设的主干专业课程有: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库存管理、电子商务与物流、物流案例等。教材均选用国内外最新权威教科书,注重紧跟国际物流管理发展前沿。
2、物流管理专业面临的挑战
面对我国物流业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发展,物流管理专业面临着众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市场对物流人才需求的变化对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模式形成了挑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衡量我国现代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效率的重要标志。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内物流业迫切需要与国际接轨,现代物流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根据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高校既要培养企业物流人才,如满足生产企业物流、零售行业物流的采购、管理和作业人才;又要培养物流企业人才,如适应第三方物流、国际物流、快递物流等业务的管理人才。
从企业用人的信息反馈中,也暴露出我国物流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浓重的传统物流特色,难以适应现代物流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缺乏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缺乏现代物流所需要的专业性、技能性人才。同样,物流教育的师资、教材、案例、实验设施的缺乏,也是制约物流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
(2)物流管理教育资源和教育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在我校申报并获准设立物流管理专业的2005年,唯有“先谋而后动”——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在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把握中,寻求动态的最佳匹配和专业的持续竞争力。
3、物流管理专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作为新兴专业,我校物流管理专业三年来发展迅速,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影响力逐步扩大;但与示范专业和重点专业相比,物流管理专业还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1)专业定位缺乏特色和创新性
受限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原有的专业定位比较模糊和普通,与其他高校定位雷同化,缺少专业服务市场区域和影响力定位。在人才培养规格与培养模式上也没有一个清晰的发展思路。
(2)师资队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
师资力量不强,在全国和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不多;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比例不高;教师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不尽合理;高水平的学术梯队尚未形成。
(3)学术水平较低,服务社会能力不强
承担和参与的各级课题较少,年人均发表专业论文数不到1篇,且分布不均匀。物流管理专业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发挥。
(4)课程和教材建设才刚刚起步
虽有数门专业主干课程在本专业、全院乃至全校讲授,反响较好;但本专业还没有优秀课程,而且还有部分专业新开课程的效果有待未来两年教学实践的检验。课程讲授方式比较单一,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育手段尚需进一步提高。教改课题还未获得立项。还没有出版自编或自译的专业教材。
(5)实践教学滞后于专业发展的要求
物流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除专门的实验课程外,还有许多专业课程离开了实验和实习就无法达到教学计划规定的效果。但我校综合物流实验室建设仍处在论证、申请和等待审批阶段。固定的实习基地尚未建立。
以上问题在专业发展规划中必须认真考虑和应对。
二、物流管理专业发展定位
1、市场影响力定位
立足广东创先进;辐射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面向全国,大力提高影响力和知名度。
2、特色定位
整合协调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贸易经济等专业的优势资源,突出本专业的交叉性和复合性;专业特色发展方向为轻工业物流与合作物流、中等城市及县域物流、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物流行业分析及战略规划等。
三、物流管理专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和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结构达到重点专业的水平
(1)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渠道,引进一批优秀的物流管理专业高学历高职称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聘请专家作为本专业兼职教授,定期举行学术讲座。
(2)大力支持教师的进修和深造。未来本专业力争每位教师进修、实践、访问研究半年到一年。
到2013,力争本专业在教师数量、学历结构、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等方面达到重点专业的水平。教师总数达到14人左右,师生比例合适;教授、副教授5~6人;具有硕士学位比例≥80%,院级以上重点培养教师2~3人。
2、大力改善教学条件,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1)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实验室,建立固定校外实习基地5~10个。基本满足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教学的需要;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验开出率达80%,综合性实验开出数占总实验数的比率≥20%,实验
室对学生的开放率≥20%。
(2)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使教学集视、听等众多知觉于一体,努力探索活泼、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到目前,本专业90%的课程实行多媒体教学。
3、积极推进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
在授课实行师生双向选择的竞争机制的同时,稳定教师与课程的长期战略定位,实行老教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制度,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着力培养和保持名优课程。到2013年力争拥有校级精品课程或优秀课程1~2门;编著或译著公开出版教材3部;专业必修课程选用省部级或面向21世纪教材比例≥70%。
4、提高教师的学术研究水平,教研与科研成果产出率大幅提高 培养和形成稳定的科研学术团队,凝练出本专业的特色学术研究方向,初步设定为轻工业产品物流与合作物流、中等城市及县域物流、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物流行业分析及战略规划等。积极探索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鼓励教师深入企业、政府部门从事实践调研,形成产、学有机结合的机制。坚持服务社会的宗旨,以提升团队科研能力和影响力为目标,积极承揽和参与各级各类研究课题和咨询项目。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每年至少请1名校外本专业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或进行学术合作,每年至少派1~2名骨干教师参加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
5、完善专业基础设施建设,使专业发展逐步进入规范化的轨道 制定和完善物流管理专业的规章制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提倡教学研究资源和成果共享。建立和完善规范的物流管理专业档案库、图书资料库、数据库;到2013年,专业藏书将达到500册以上,建成网上运行的多媒体资源库(软件库、素材库、案例库、课件库等)。
以上内容为近期(2—3年)规划,在学院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
管理系
7.佛山市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篇七
关键词:唐山,电动汽车,产业,路径,技术创新
目前, 实现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电气化, 推动传统汽车产业的战略转型, 已经形成了国际潮流。从发展趋势看, 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 面对油价攀升和节能减排压力, 各国相继发布实施了新的电动汽车发展战略, 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 加大了研发投入与政策扶持力度。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也已开始起步, 但尚未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 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国内几个主要的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都在努力抓住这一发展契机, 抢占电动汽车市场先机。
河北省唐山市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 是京津冀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之一, 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市场优势。作为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近年来正在全力推进战略转型, 其中更是把发展新兴装备制造业列为重点。把握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全球性机遇, 在唐山境内培育和集聚电动汽车产业要素, 是强化唐山市产业自主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方向和战略抉择。目前, 作为“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的唐山正在沿着以示范运营带动产业发展的思路快速推进并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唐山市电动汽车发展的大论题中, 本文的工作主要包含两项:第一是提出唐山市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目标、原则和时序路径;第二是针对唐山市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主要瓶颈的技术维度, 提出技术创新模式和对策。
唐山市电动汽车产业战略目标及原则
(一) 战略目标
在国家总体产业政策和技术路线的指导下, 根据唐山具体情况和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律, 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孵化、政策优惠和宣传引导相结合, 以现有的重点企业和配套产品为基础, 大力引进国内外技术和资金。打造以下4个细分产业群:以上汽新能源汽车项目为基础, 加强配套产业引进, 形成电动汽车整车产业群;培植当地企业, 与先进动力电池企业合作, 建立动力电池产业群;强化唐山在电机领域的优势, 加速形成先进电机及控制器产业群;发挥电动汽车的辐射带动作用, 构建电动汽车产业衍生产业群。利用好“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程”, 以使用促研发, 以研发促产业, 在唐山把电动汽车产业打造成为一流的新兴高端产业。
(二) 基本原则
1.政企联动
政府和相关企业都要积极参与电动汽车产业培育, 并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一致。产业发展导入期, 政府要起主导作用, 引领企业的发展方向, 为企业创建良好的综合环境。电动汽车处于产业化初级阶段, 所以特别需要公共政策的持续支持。企业要主动和政府及有关科研机构进行对接, 针对产品的核心技术难题进行联合攻关, 重点突破。
2.特色发展
要合理分析电动汽车产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和态势, 防止盲目模仿, 找到唐山在该产业中的优势并将其充分发挥出来, 努力形成自身的产业特色定位。作为三线城市, 唐山不可能处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最前沿, 因此唐山要合理定位、错位发展。
3.接续推进
在电动汽车整车产品的发展时序上, 率先在公交客车、精品轻型乘用车等车辆方面取得突破, 使市场开发和技术成熟过程相吻合, 以成熟产品带动市场开发, 以成熟市场促进产品研发, 加快规模化生产进程。在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 选取不同的重点产品。
4.多元整合
要积极引进电动汽车零部件战略投资, 争取国内外电池、电机等知名企业布局唐山。利用港口及交通优势, 引进电池原料供应商入驻, 并与大型矿业公司战略合作, 将唐山港作为其矿产物流的中转港, 在唐山打造动力电池原料的集散地。整合唐山现有汽车零部件企业, 形成产业发展的支持力量, 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小巨人企业。
路径安排及分阶段任务
按照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演进的规律和唐山的实际情况, 确定唐山市培育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战略阶段和各个阶段的目标、任务侧重点, 按时点予以推进。
(一) 起步期 (2013年-2015年)
目标:完成电动汽车产业的各项基础性工作, 重点项目落地投产, 初步形成电动汽车产业整车及零部件的集群雏形。整车企业开始运营生产, 零部件企业达到配套能力, 全面进入实质性发展状态。实现电动汽车在城市公交系统的规模应用, 基本完成电动公交示范运营系统建设。
主要任务:唐山汽车产业基础弱, 电动汽车产业主要是靠产业转移、引进外部有实力的企业进驻唐山, 所以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是政府近期的主要职责。应综合采用价格、财政、税收、政府采购等方法, 为电动汽车发展营造政策洼地。大力加强维修、充电等配套设施建设, 重点推进城市公共充电设施的标准化建设, 创新充电设施的管理机制和商业模式, 形成布局合理、快速方便的充电网络。大力引进国内外大型汽车厂商或者电动汽车领域具有开创性的中小先锋, 将电动汽车整车生产落户唐山。全力推进上汽集团的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在唐山进行研发、生产, 按照节点目标完成相应任务。这一时期的电动公交汽车示范运营兼具公益性、服务型和战略性, 可通过整车产品在唐山本地的运行试验, 再推进面向外部市场的大规模产业化。以试验示范启动应用市场, 通过公务车、公交车的运行实践, 积累电动汽车充电、运行、维护、维修、检测等方面的经验并培养人才, 为电动汽车的大范围推广创造条件。
(二) 成长期 (2016年-2018年)
目标:唐山本地生产的电动汽车实现大范围市场应用, 拥有一家或更多电动汽车龙头企业。建立以骨干企业为核心的电动汽车产业链, 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立适应电动汽车发展要求的配套设施网络、产品支撑体系和政策环境, 形成电动汽车地方性标准规范。
主要任务:加强舆论引导, 加大宣传力度, 展示电动汽车的发展成果及其优点, 提高全市各界对电动汽车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形成广大市民易于接受、乐于使用电动汽车的良好氛围。以公共交通和政府机关为重点, 开展电动汽车的示范运营工作, 通过示范不断积累应用经验, 强化社会认识, 带动市场普及。以2016年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为契机, 进一步推动本地产电动汽车在唐山市的规模应用。利用产业垂直分工和产业链延伸, 承接发达地区产业扩散, 形成地区间融合配套、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唐山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要从合作创新角度建立技术创新体系, 尽快形成研究开发的规模优势, 分散创新难度、降低成本和风险。依托引进的骨干企业, 组织开展新型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动力系统总成、整车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产品研发, 推进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同时加快消费政策、人才支撑等政策体系建设, 加强产业规划和指导, 为电动汽车发展提供公共服务支撑。
(三) 提升期 (2019年-2021年)
目标:整车生产种类呈现多样化, 实现市区公交车的全面电动化。核心企业掌握先进技术工艺, 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具备重要领域研发的技术能力。形成规模和技术水平居国内前列、体系较完备的电动汽车产业集群, 建立比较完善的产业标准体系, 拥有根植本地、掌握自主核心技术的电动汽车龙头企业。电动汽车产业对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传统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的提升作用显现。
主要任务:引导各企业组建联盟, 资源共享, 降低成本, 保证产品质量, 打造高含金量的“唐山电动汽车”品牌。拓展电动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的国内外市场, 缩小与国际优质电动汽车相关产品的差距, 提升唐山电动汽车产业的市场价值。以产业能力建设为重点, 加快电动汽车产业的重大项目建设,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电动汽车延伸及辐射产业在园区集聚, 形成完善的电动汽车金融服务组团、建成国内重要的电动汽车文化产业中心。
唐山市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模式
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以关键技术为核心, 多种生产技术与之匹配的技术体系。要根据产业发展状况选择恰当的技术创新模式, 以保证技术创新的顺利进行。唐山市汽车产业技术基础薄弱, 技术因素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约束。因此, 技术问题的解决是贯穿唐山市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各个阶段的基本主线。为此, 在唐山电动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方面必须做出科学谋划, 设计合理的技术创新方案。
(一) 唐山市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思路
唐山市的电动汽车企业在电机控制、电池等技术方面, 拥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唐山市政府投入专项科技资金, 并争取国家和省资金支持, 与10余家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共同开展了相关技术和产品研发, 强化了公共平台建设, 并取得初步成效。但作为资源型城市的唐山在汽车生产领域的基础非常薄弱, 在技术创新方面不能盲目攀高, 又不能甘于放弃, 必须选择一条具有唐山特色的发展道路。
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和联合开发是唐山电动汽车技术创新的必由之路。无论是在产品开发技术上还是在产品制造技术上, 完全坚持自力更生来缩短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是不现实的。如果再盲目地抱着不引进技术、独立开发的策略, 必然会走上弯路。但如果走巴西式的拿来主义发展道路, 虽然也能达到“汽车产地”的要求, 但实际是放弃了自主开发权, 牺牲了电动汽车产业的中长期自主创新能力。惟一的选择就是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联合开发, 最终提高自主开发能力的路径。总之, 唐山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必须要依托科技进步, 以联合研发为主旨, 实现电动汽车关键领域的突破。优化科技力量布局, 建立电动汽车研发支撑体系和资源服务系统, 加快科技基础条件的建设。化解薄弱环节, 促进上下游企业联合, 推动整车、电池及关键零部件全面发展。
(二) 唐山市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组合方案
技术创新模式不应局限于某种单一选择, 而应根据产业的发展阶段、技术状态和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技术创新模式并存的复合方案。总体来看, 唐山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应以技术引进为基础, 以合作创新为主要形式, 以自主创新为追求目标。在组织形式上要整合行业内部资源, 企业、政府、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多方参与。下面根据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分类来具体分析技术创新模式的组合选择。
第一, 整车技术采用技术引进为基础, 模仿创新为主要形式, 合作创新为辅助的技术创新模式。目前, 唐山已引进锂源电动汽车、上汽集团、海天电动汽车等企业项目落户曹妃甸电动汽车产业园。在引进企业技术的同时, 要加强唐山市电动汽车研究中心与整车生产企业研发机构的合作, 做好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 以此为平台研制一批轻型电动汽车。同时, 加强本地专业汽车生产和改装企业与引进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创新, 致力于专业特种车的研究, 争取使唐山电动专用汽车整车技术有一个质的提升。
第二, 动力电池及材料技术采用合作创新和自主创新模式。依托金能电池制造有限公司、河北力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电池生产企业, 与国内外主要电池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 深入开展新一代车用动力电池自主创新研发, 重点加强电池及材料研发与应用过程的研究。建立唐山市动力电池信息系统平台, 加强相关数据的调研、采集与管理, 并推进标准化工作。
第三, 先进电机技术采用以合作创新为基础, 自主创新为趋势的多元化技术创新模式。唐山需发挥目前“普林亿威”等电机企业的技术优势, 加强与国内外先进电机企业的战略合作, 主要以合作研发的方式加大研发力度, 提高驱动电机关键部件性能, 兼顾产品自主化。同时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 加大对系统集成技术的攻关力度, 提高产品集成化水平。第四, 其他电动汽车关键元器件技术采用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模式。唐山现有零部件生产企业要苦练基本功, 开发扩展电动汽车用各型部件, 加快形成全方位的配套能力。
(三) 唐山市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实施对策
第一, 成立专门的招商团队, 引进电动汽车项目和技术机构。唐山汽车产业技术基础薄弱, 很多领域在发展初期要以技术引进为基础, 所以要发挥唐山市电动汽车产业专门推进机构的招商功能, 成立专门的招商团队, 引入电动汽车项目和合作机构。如组建电动汽车产业零部件配套产业区投资公司、电动汽车城置业有限公司等, 通过多渠道、多平台引进电动汽车整车、动力电池以及电控、电机、关键元器件等企业项目落户唐山。以唐山市电动汽车研究中心为平台, 加强科研合作, 引进国内外重要的科研机构及科研人员, 为产业技术创新活动奠定基础。
第二,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构建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具有综合性、集成性、跨行业等特点。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 政府首先要从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对企业的创新予以支持。如在政府科技投入中安排一定资金, 支持电动汽车企业的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安排专项资金, 支持电动汽车的整车集成开发、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突破等;完善研发、检测、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于电动汽车及相关配套企业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等活动予以资金支持或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电动汽车企业申报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 并按规定享受有关财税优惠。
第三, 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 建设专业技术科研队伍。高素质的人才是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成功的保证, 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入电动汽车产业领域的国内外优秀人才和技术团队, 重点实施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计划, 通过完善的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 并发挥好引进人才的技术创新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建立产学研用合作机制, 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 加强电动汽车产业人才培养力度。
第四, 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依托骨干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 围绕重大专项和重点课题, 以技术合作、合资、参股、专业化配套等形式, 建立电动汽车产业技术联盟。推动产、学、研、用有机结合, 突破关键技术, 降低生产成本。优先支持产、学、研合作建立技术创新平台、综合性研发实体和重点实验室。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电动汽车的研究基地和创新平台, 依托高校设立电动汽车综合研究中心, 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立电动汽车相关学科专业。推动唐山市与世界电动汽车领域的企业、科研机构建立广泛联系, 与境外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或机构全方位合作。
参考文献
[1] .刘智喜.基于技术预见的吉林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2] .胡登峰, 王丽萍.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建设[J].软科学, 2010 (2) :14-18.
8.佛山市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篇八
【摘 要】集贤县林地图斑落界是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主要环节,也是实现落实林地斑块空间位置、查清林地资源利用现状、核实资源数据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林地;资源;落界
林地图斑落界是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主要环节,是落实林地斑块空间位置、查清林地资源利用现状、核实资源数据基础性工作。
1.基本概况
1946年6月,设置集贤县,归属合江省,治所位于集贤镇,属合江省辖。1954年5月合江省并入松江省,集贤县属松江省辖。1954年8月,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集贤县属黑龙江省辖,属合江行署管辖县。1985年 1 月合江行署撤销,归佳木斯市管辖。1988年1月起,开始划归双鸭山市管辖。县城是从1956年由集贤镇搬迁到福利镇至今。集贤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地处东经130°39′30″—132°14′50″,北纬46°29′05″—47°4′3″,属长白山系完达山脉北部余脉。南靠双鸭山市,东和东北邻友谊县和富锦市,西南接桦南县,西、西北与桦川县接壤,东西长120公里,南北宽42公里,全县区划面积2283.4平方公里,地域特征“三山半水六分半田”,是以农业为主的县份。全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全县以海拔200m以下的平原区为主,面积约占75%以上,具有三江平原的典型性。 本县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6℃,日照时数2854小时,积温2680℃,无霜期132天左右,年均降水量567毫米。总人口数32万。行政区内分布着5个镇、3个乡(共153个自然屯)、6个国有林场。分别是:集贤镇、丰乐镇、福利镇、升昌镇、太平镇、兴安乡、腰屯乡、永安乡,爱林林场、丰乐林场、七星林场、峻山林场、太平林场、腰屯林场。此外,笔架山监狱管理局、安邦乡湿地保护区在集贤县行政界线范围内,红兴隆分局宝山农场、红兴隆分局二九一农场有部分经营区在行政界线内。公路:集贤县境内有多条国道、省道和高速公路穿越其间。主要有:哈同(哈尔滨—同江)、依饶(依兰—饶河)、双桦(双鸭山—桦川)。铁路:集贤县是三江平原交通枢纽,国家铁路大动脉横贯全境。哈尔滨——双鸭山、哈尔滨——前进镇,全境经过集贤县。县域内有福利屯、太平镇、丰乐镇、笔架山、金沙岗、升昌火车站,县城火车站为“福利屯”。
2.主要自然资源及土地利用现状
集贤县辖区土地总面积225810.44公顷(包括二九一农场和笔架山农场)。县属土地总面积200564.58公顷,其中:国有土地71590.40公顷,集体土地128974.20公顷。耕地116108.5公顷,园地1877.7公顷,林地43778.85公顷,牧草地2865.92公顷,其它农用地9054.73公顷,建设用地11852.31公顷,其中,居民点工矿厂用地9061.49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145.75公顷,水利设施用地1645.07公顷。未利用土地15191.20公顷。
经本次调查林地面积46744公顷,其中森林面积41139公顷。林地占区域面积比例为20.70%,森林覆被率18.22%。
3.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
3.1森林资源现状
经本次调查统计,现林地面积46744公顷、有林地面积41139公顷。其中:国有中林地面积42916公顷、有林地面积37328公顷;集体中林地面积3817公顷、有林地面积3817公顷,其他中林地面积11公顷、有林地面积11公顷。
3.2特点
集贤县有18465公顷乔木林地面积规划为国家重点公益林,占公益林面积的67.2%,从整体上分析,集贤县森林资源主要呈现出以下七个特点:
(1)林木绿化程度加大,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
(2)幼、中龄林面积多,近、成、过熟林面积少。
(3)林地利用率达到88.0%以上,比原来增加了0.7个百分点,林地利用状况良好。
(4)林分公顷蓄积量由64.5立方米/公顷,上升到72.6立方米/公顷,单位面积蓄积上升明显,林地生产力有所提高。
(5)集贤县有七成以上的森林参与到了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建设中去,基本形成了一个生态大区,对加强生态建设,维持生态平衡,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使各林种的结构和其所发挥的作用更趋于合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用材林树种结构趋向单一、材质差,人工针叶纯林成为了集贤县主要的用材树种,且商品用材林占绝大多数。应进一步加大天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的营造和培育工作。
(7)林分质量低,生态功能差。集贤县有林地每公顷株数926株,有林地平均胸径为10.5厘米,有林地每公顷年均生长量3.47立方米,均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利用森林蓄积、森林自然度、森林群落结构、树种结构、植被总覆盖度、郁闭度、平均树高、枯枝落叶厚度等因子评价的森林生态功能指数,将森林生态功能划分为好(生态功能指数0.67~1.00)、中(生态功能指数0.40~0.66)、差(生态功能指数0.33~0.39)三个等级。我区的森林生态功能指数平均为0.46,生态功能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4.林地图斑区划落界方法
4.1主要技术依据
《国家林业局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落界规定》;《黑龙江省县(市区)林地保护规划编制技术规范》等。
4.2应用技术资料
2009年10月spot-2.5卫星遥感图像;北京80坐标系地形图;2004年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资料;2009年乡镇集体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资料;2010年重点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资料;各年度造林设计;各年度征占林地审批文件;各年度三类采伐设计等资料。
4.3图斑落界方法
4.3.1图斑落界工作组织及人员构成
由集贤县林业局组织领导,由黑龙江省林业监测规划院进行业务指导,林场、林业站技术人员参加认证落界、属性因子采集及现地调查认证工作。
4.3.2林地图斑落界方法
(1)遥感影像可判读图斑地块。直接利用遥感图像图斑的空间位置边缘进行落界。
(2)遥感影像不可判读图斑地块。利用各类档案资料进行卫星图像落界。
(3)遥感影像不可判读图斑地块且无档案资料的地块,进行现地GPS定位落界。
4.4属性因子调查
4.4.1图斑线调整
对于图斑线调整的图斑属性信息,可直接转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图斑属性信息。
4.4.2补充区划图斑
对于补充区划图斑的属性信息采集,可采取查取资源管理档案资料或进行现地补充调查的方法进行采集。
4.4.3现地核实认证
对于现地核实认证图斑的属性信息采集,必须按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标准,到现地补充调查采集属性信息。
4.5面积计算
面状图斑面积,按图斑落界几何图像进行微机求算;线状图斑面积现地确定宽地,卫星图像量取长度进行计算。
4.6现地验证
4.6.1图斑现地认证种类
主要是遥感影像不可判读地块,利用各类档案资料进行遥感图像落界和地类属性采集的图斑,地类有未成林地、苗圃地、无林地、 经济林地、幼龄林地。
4.6.2认证方法
根据落界图斑地类属性提取登记形成的Excel表格。将不同地类图斑按面积及图斑个数双重条件10%的数量抽取进行现地验证,如果现地验证某种地类图斑属性与利用档案资料采集的图斑地类属性面积精度低于95%时,对其进行延伸扩大验证量到该地类的30%,地类面积精度仍然低于95%时,此项地类全部进行现地属性因子采集。
4.6.3认证图斑数量
需要验证的图班及现地验证地图班详见附表。
5.落界结果
【佛山市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推荐阅读:
德邦物流佛山分公司12-03
佛山地区医疗事业发展10-16
佛山市汽车年审流程10-28
佛山市三水区政府采购12-05
佛山市商品房信息查询12-24
佛山市顺德区信访局01-13
佛山市交通运输局领导07-09
佛山市的职工医疗保险实施条例10-04
佛山市三图家具有限公司简介09-19
佛山市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