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培训心得体会

2024-10-22

赴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1篇)

1.赴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

赴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习心得

时间过得真快,为期八天的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罗江县党政干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转眼就结束了。回望学习内容可以说是“宏观分析到位、微观案例精典;理论深入浅出,实例生动鲜活;教、望、问相结合,形式多内涵厚;回味无穷无尽,牵动无时无刻。”下面我谈谈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学习所得

(一)善于通过对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分析、研判来把握经济走势,从而使地方经济发展顺应时代潮流。胡云超教授关于《宏观经济分析基础与走势展望》的讲座,使我明白宏观经济调控着重从三个方面把握:一是货币政策。国家的货币政策直接体现的是市场的供需平衡关系,一直宽松的货币政策(指大量投放货币、新增贷款)必然导致物价上涨;一直紧缩的货币政策(指大量减少货币投放、收紧贷款)必然导致经济增长的严重下滑;一直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发行与经济发展相当),才是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基础。宏观经济调控执行的工具是利率、存款准备金和有价证券交易的市场公开(如:国债)及政府对银行的直接干预(如:贷款规模)等。二是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变动财政收支来实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通过减税、赤字、发债和减少政府支出推动经济的发展,但必须有个度,否则会造成政府难以维系或国家债务危机(如:希腊);反之,便是消极的财政政策,将减缓经济的发展速度,甚至负增长,会使百姓收入和就业下降。财政政策执行的工具是预算增减、税负调整和国债量。三是国际政策。它直接影响进出口贸易关系,国家通过调整关税来体现贸易政策,通过外资投资政策来体现资本政策,通过汇率来体现外汇政策。

(二)善于把地区经济的发展融入国家战略,这样方可快速、持续又好又快发展。王金定教授《上海改革发展与国家战略》一课的分析,使我认识到:1927年上海建市,立市80多年,回顾其发展和定位历程,可以说不是一帆风顺和一蹴而就的,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把自己的发展放在国家大局的层面来思考并取得经济飞跃值得深思和借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邓小平对全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出“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区较快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的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的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一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接着1990年党中央提出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上海市制定了“开发浦东,振兴上海,面向世界”的开发方针,在国家没有一分钱投入的基础上,按照“自费改革、自主改革、率先改革”的思路,通过恢复民生银行、建立浦东银行,恢复证劵交易,建立保险公司来搞活金融,获取庞大的开发资金,从而使过去荒凉的浦东成为如今中国发展的“标杆”之一。到2011年浦东的GDP54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00亿元,其人口占上海的1/5,经济总量占上海的1/4。由于浦东把自己的发展放在国家战略层面去深入思考,不等、不靠、主动出击,从而获得国家在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并取得高速健康发展。浦东的发展为上海逐步成为国际重要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善于找准自己的区位特点和经济发展定位,这样地方经济才能快速、持续发展。昆山二十多年发展、改革的见证人原市委副书记、现市人大党组书记、副主任钱解德告诉我们:昆山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都还是一个农业县,面积931平方公里,当时县域经济在苏州六县中排倒数第一,通过20多年的发展和调整,昆山现在已拥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2011年GDP达到2432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602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00.2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达855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9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212元。昆山之所以能快速发展,找准自己在长江三角洲的区位特点应该是促进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是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昆山市区距上海市中心50公里左右,距苏州市区35公里左右,可以说是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其次是发展之初要素市场(如:土地、劳动力)较上海廉价,根据这些区位特点,昆山确立了“与上海的老企业联合和与上海外迁的三线企业联合”的发展之路,使昆山迈出了“农转工”的重要一步。

(四)善于把握经济发展的关键点,方可更好的实现地方经济从量到质的转变。钱解德同志讲述的改革开放以来昆山经济发展的五次飞跃充分说明这一点。第一次飞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东依上海、西托三线”通过大力发展乡镇集体企业,实现“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第二次飞跃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以“开发区为龙头,带动乡镇工业小区开放”的格局,实现“内向经济向外向经济”的转变;第三次飞跃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按“主攻台资、巩固日韩、拓展欧美”的思路,实现“分散的工业发展摸向园区集聚”的转变;第四次飞跃是十六大后,通过培育产业链,实现“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的”转变;第五次飞跃是十七大以来,通过加快园区的“二次创业”,实现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的“大向强”转变。

(五)参观上海化学工业区后,我觉得循环经济是工业园区发展之必然。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运用生态学规律,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和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上海化学工业区就是建设循环经济的典范,它按照“产品项目、公用辅助、物流传输、安全环保、管理服务”一体化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按照上游、中游、下游的石油化工产品生产链,引进中石化、赛科、华胜、巴斯夫、拜耳、德固赛等企业,实现炼油到乙烯裂解、乙烯化学合成物及乙烯化学合成物的循环深加工经济体。同时,通过引进孚宝港务、中法水务、中信物流、热电公司、公共管廊、物业管理等企业为园区企业搞好配套服务。通过近十年的发展上海化学工业区已建成为集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及合成新材料、精细化工等石油产品深加工和热电供应、物流、物管等相互配套的循环经济发展典范。2011年上海化学工业区实现销售收入947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870.9亿元。

(六)参观昆山市蒋巷村后,我觉得加快农业产业向工业产业的转移是中国实现城市化之必然。中国的城市化与发达国家相比应该说有很大的潜力,李克强同志说“中国城市化可能是21世纪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强大引擎”。然而要启动这一引擎,只有工业化才能创造城市化的供给需求,所加快农业产业向工业产业的转化是中国增加城市化需求的主要动力。昆山市蒋港村二十多年的曲折发展历程,便是有力证明。该村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期还是一个“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地势低洼、血吸虫横行的农业小村,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该村抓住机遇发展村集体工业,期间虽历濒临破产的绝境,但他们咬定青山不放松,到如今以村民股份制形成的民营工业发展之路,实现了全村大部分农民由农业产业向工业产业的转移和集镇聚居的转移。2011年该村所属的江苏常盛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全村186户农户都搬进了小别墅,而搬进别墅只须支付12.8万元,不足部分由集团公司补足。由此可见,加快农村产业人向工业产业人的转移是中国实现城市化的基础。

(七)参观昆山市炎武社区后,我觉得强化社会功能是社会管理优化发展之必然。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群众需求的提高和增多,我们的社会管理不断大量涌现出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政府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管理的需要。近年来,炎武社区通过不断的探索、总结和完善,以强化社区的社会功能实现了社会管理优化,解决了群众大量的生活问题和需求,这一经验在许多地区推广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炎武社区的做法是:紧紧围绕“行政管理、日常便民、文化体育、医疗保健、社会安全、党建活动”六大服务功能不断深化社区功能,立足家庭矛盾的解决,构建了和谐邻里关系,净化了社会风气,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镇、出镇有人代”的良性管理目标。

二、学习感想

通过这次学习可以说是“不比不看心中无憾、一比一看心中愧叹”,应该说西部与东部发展的差距太大了,且仍在加剧。我觉得罗江与昆山比至少落后20年。如何缩小差距、加快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主要课题。我认为目前罗江首先应缩小与昆山在思想观念、敬业精神和服务环境上的差距,紧抓住东部产业升级、转移和国家的中西部大开发战略,紧抓中国城市化快速驱动和欧洲次贷危机之后的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有利时机,围绕“产业罗江、文化罗江和生态罗江”这一次发展目标,树立“敢想、敢干、敢超”的精神。

(一)敢想。俗话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敢想既要想人之所想,又要想人之所未想。想人之所想就是要知道别人在想什么,根据别人需求来开展工作,如:对投资者来说所想的不外乎是安全、愉快的赚到钱,这就包括两个方面,安全度和资本回报率。根据这两个方面,我们就应在社会管理、优化服务和提升对资源的整合能力等方面下狠功夫为投资创造一个好的生态。想人之未想,包括:想人之想不到和不敢想的事。核心是突破一些框框的限制,要敢于创新,率先创新。如:昆山改革之初在国家难以批准的形势下自费搞开发区和上海在经济发展到一定层次之后发展循环化学工业区等就是敢想的典范。就罗江而言距成都市90公里左右,距绵阳市20公里左右,应该说有着与昆山类似的地理优势,我们应该成立课题组总结昆山发展的经验、教训,避免走弯路,缩短我们的发展历程,罗江为何不可建成四川的“小昆山”。

(二)敢干。敢干既要干人之所干,又要干人之所未干。干人之所干,就是别人干得好的,我们应该比别人干得更好,比如说别人干提升政务环境,我们就干优化政务环境,别人做到亲商,我们就要做到爱商,别人做到爱商,我们就要做到护商。干人之所未干,就是我们要敢于突破,善于突破,应该说发展得好的地区在体制和机制上都会有所突破,而正是这种突破导致了新的体制、机制的形成,如:最早的“包产到户”、最早的“外资引进”都属此类。但这种突破不是盲目蛮干,而是机制、体制已制约科学发展需求下的一种敢干、敢破,这种敢干有很大的风险,要求必须有敢于负责、敢于有位求无位的精神。

(三)敢超。敢超就是既要走别人成功的路快速赶上,又要披荆斩棘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如:目前都在进行产业机构调整,这种调整是对高投入、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一种劣汰,那么我们在引资时就应有所选择,确定我们的标准和主导产业及方向定位,从而避免走回头路和弯路。走一条自己的路,核心是怎样实现自己的跨越发展,不搞大而全小而全,门门有,项项粗。如:在目前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三次结构调整中,我们能不能花一部分或大部分精力来研究和引进产业发展的“U”型曲线的两端或一端(“U”型曲线的产业发展规律是“研发设计”占产品价值的30%,生产制造占产品价值的10%,市场营销占产品价值的60%)的现代服务业,从实现经济发展的跨越赶超。

三、努力方向

(一)进一步提升服务罗江经济发展的理念。要在全局上下极力树立罗江经济发展是每一个罗江工商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的理念,树立全力服务罗江经济发展的大局观。并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工商队伍的素质、服务水平和效率,进一步抓好建章、立制,进一步抓好对工作落实的督查和检查。

(二)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对工商部门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再次进行全面清理,该取消的前置审批项目坚决取取消。同时,把行政审批权全部下放到政务窗口,减少往还,提高工作效率。继续推行急事急办的绿色通道;继续推行延时服务,只要企业需要不论上下班,不论节假日;继续推行重大项目的全程保姆式跟踪服务;继续严格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对手续齐全的当日必须办结;做到行政审批服务“零距离、零差错、零投诉”。努力把罗江工商政务服务水平打造成罗江对优质服务的最佳窗口。

(三)进一步思考如何服务于企业发展。在如何服务于企业发展上我局要结合国家政策的变化、法律的调整,及时深入企业进行宣传,避免企业无知而深入“红线”,对企业的管理以引导式和预防式管理为主;及时给企业提供一些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支撑,特别是对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要坚决用好用足,决不允许有半点隐瞒和保留;要用好动产抵押、股权质押和商标权质押,及时为企业融资服好务;利用工商局在合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及时为企业化解在经营管理方面的涉约纠纷。

(四)进一步加大对知名品牌的培育力度。一个地方企业的品牌是否知名是经济发展的最直接的体现和标志,罗江建县以来“知名商标、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中没有一个著名和驰名商标,应该说这与地方经济发展不相称。为此,我局将进一步加大对商标注册和“三名商标”的培育和引导力度,力争在今年申报评审成功一件著名商标,力争在五年内使全县的著名商标达到3件、弛名商标达到1件,以增强罗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感到我们不但要“居安思危”还要“居安思进”,既要找准自己的差距又要找准自己的优势,既要敢于创新,又要苦于实干、巧干,只有这样我们罗江的发展才会越来越有希望。

王世万——赴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培训心得体会 作者:王世万近日,我以一名普通学员的身份,赴上海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参加了市委组织部党政干部高级研修班。培训班采取现场教学、参观考察、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围绕十七届四中 全会精神、城市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农村土地流转、公共危机管理、清洁能源开发等专题进行培训。此次培训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针对性强,中浦院其

优美的教学环境、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方式令人耳目一新。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效果明显、感触颇深,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促进了身心和谐。作为分管政

法和农村工作的领导,针对本次学习培训,我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个人的学习心得。

一、关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是《决定》对全党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党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只有全党同志自觉忧党、兴党,把忧党、兴党作为自己的重要责任,党才能保持旺 盛的生命力。

一要有使命意识,做到忧党与忧国忧民相统一。今天,党的事业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手里,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常怀忧党之心,善于从承平中 预见危机,从机遇中看到挑战,从有利中发现不利,从成绩中看到差距,时刻保持对形势的清醒判断,始终保持安而不忘危的强烈忧患;常砺复兴之志,时刻铭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常念人民之托,以人民的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的甘苦为甘苦,时刻不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二要有执政意识,做到兴党与实干相统一。党的兴衰取决于执政的成效,执政的成效取决于真抓实干;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实干兴党,领导干部是关键。要树立正确的政 绩观,真正把心思用到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多干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事,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显绩和潜绩的关 系,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而决不能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

三要有党性意识,做到理想信念与宗旨意识相统一。每一名党员都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为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不懈奋斗;心中装有组织,坚决维护党组织的权威,认真贯彻执 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牢记党的规矩,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与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与实现好、维护 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不矛盾,而是完全一致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党员对党组织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是为了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更有效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说,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与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关系是过程与结果、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二、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问题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基本要求,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 进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城乡一体化统揽工作全局,坚持抓城镇促农村,抓工业促农业,抓集中促延伸,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大户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市民享受的社会保障向全体农民延伸,基础设施向小城镇及中心村延伸,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融合,工农联动,逐步缩小城乡差别。

1.扩大城镇规模,推进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统筹区域总体规划布局,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分类规划。加强空间整合,以市区为核心,以小城镇为节点,向周边延 伸扩散,构建布局合理、分工有序、功能配套、联动互补的城乡空间发展格局。以“一镇十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和三十六个中心村为重点,引导人口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产业向集镇园区聚集,增强小城镇的经济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使之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节点。科学规划和调整乡镇、村庄、社区布局,加快撤村建居步伐,逐步将具备条件的城中村改为城市社区,在镇区村和镇区周边村推行社区化管理。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体现集中原则,合理布局和完善村庄规划,加快建设中心村,进一步优化城乡建设布局。

2.抓城镇促农村,推进城乡基础建设一体化。搞好统一布局规划,完善城市服务功能,鼓励城市公用设施向有条件的乡村延伸,建立城乡统一、功能配套、承载能力较强的基础设施 网络。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逐步建成全覆盖的农村安全饮水体系;加强水资源保护利用,实施节水示范工程,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普及农村户用沼气和太阳能,加大“一池三改”工作力度,切实转变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抓好城乡道路建设,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优化公路网络布局,推进乡村公路升级改造,在有条件的乡村开通城市公交。大力改善农村市场设施,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农村专业批发市场,逐步引导龙头企业地头收购农产品,推进城市商贸物流向农村延伸。

3.统筹社会事业,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统筹城乡社会建设,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千方百计谋划、争取、实施一批基础建设和民生工程,建立城乡全覆盖的公共服务体系。按照 “教育资源向上集中,医疗科技、文化体育资源向下延伸”的思路,坚持小学向集镇和中心村集中,初中向城市集中,调整城乡教育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以提高公共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为重点,统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鼓励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向农村延伸,大力实施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建立城乡一体的医疗卫生保健网络。抓好农村文化阵地和文艺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城乡公共文化网络,促进先进文化向农村辐射。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精细化管理向农村全面延伸,提升城乡社会管理服务水平。

4.着力改善民生,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健全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培训制度,建立城乡共享的劳动力资源信息网络,广辟转移就业渠道,促进城 乡劳动力充分就业。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惠民政策,以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为目标,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着重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大病医疗救助、农村养老保险、“五保户”集中供养等社保制度机制,巩固扩大合作医疗成果,启动实施农村养老保险,探索实行城乡统一的失业保险政策,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基本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全覆盖、无差别、均等化。

三、关于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发展规模农业的问题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农业经营方式变革的必然趋势,也是—项政策性恨强的工作,必须固势利导,顺势而为,本着积极稳妥和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强引导、加大扶持、有序推进。

一要搞好宣传引导工作。应针对当前农村部分基层干部和群众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广泛深入地宣传中央和省、市关于土地流转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引 导他们破除小富即满的思想观念,树立积极进取的生活理念,破除安于现状的小农意识,树立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让大家充分认识到流转土地是以稳定和长久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不变为基础,有利于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有利于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有利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实途径,从而形成一个鼓励、支持和积极参与土地流转的良好氛围。

PDF: R8Z8682LMDUAKHW FLASH8:WPD800-53933-19632-12307 PS:1045-0502-9715-8471-5218-7925

2.赴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培训心得体会 篇二

一、中国城镇化内涵

根据《大英百科全书》的解释,城镇化是指更多的人集中生活在某一区域形成城镇,或者人口迁移导致城镇人口比例上升的过程;同时,城镇化也指农村更加工业化和都市化的过程。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根据研究兴趣和研究需要,往往从“人”和“物”两个不同的角度对城镇化问题展开研究。从“人”的角度而言,城镇化一般指人口的城镇化,即居住在城镇人口比重的上升以及非农业经济活动人口比例的提高;从“物”的角度而言,城镇化一般指城市建成区域面积的扩大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的过程。当然,从“人”的角度和从“物”的角度定义的城镇化并不是截然分开和对立的,二者在很多时候是融合在一起的统一过程。

在问卷设计中,城镇化的内涵涵盖了“人”和“物”的不同角度。结果显示,67.9%的厅局级干部认为,城镇化是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比例的上升”以及“非农业经济活动人口比例的提高”;另外32.1% 的问卷者则认为,城镇化是指“城市面积的扩大”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可以看出,当前厅局级干部大多是从“人”的因素视角理解和看待城镇化问题,他们认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并不应该是一个“造城”和“扩城”的“土地城镇化”过程, 而是一个不断创造城镇就业机会、吸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非农业经济部门就业的“人口城镇化”过程。相应地,对于目前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最有效的途径的问题,大多数厅局级干部认为,发展城镇经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以及给予外来务工人员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等措施是提高城镇化水平的最有效途径,即需要从解决“人”的问题方面去提升城镇化水平,选择这两项措施的问卷者占到79.6%,只有20.4%的问卷者认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种从“物”的角度采取措施是提高城镇化水平的最有效方式。

此次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厅局级干部从“人”的因素视角理解城镇化内涵并着力从“人”的因素角度提升城镇化水平,这表明他们大多秉承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理念,这与城镇化的本质以及中央决策是一致的。厅局级干部是政策的制定者和参与者,从“人”的角度还是从“物”的角度理解和看待城镇化问题,并解决城镇化发展中的问题,会实实在在影响到中国的城镇化进程。

二、中国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积极的正向关系已经得到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以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实践的检验,即人均GDP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其城镇化水平也较高;人均GDP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城镇化水平也相应较低[1]。2011年世界平均城镇化率为52.1%,其中发达国家为77.7%,发展中国为49.7%,中国城镇化率为50.6%, 已超过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相对于经济发展而言,中国目前的城镇化水平是超前还是滞后、是太高还是太低呢?

2011年我国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城镇化率为50.6%;1970年美国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当时其城镇化率已高达70%;美国在1920年城镇化率为51.2%,但当时其人均GDP仅为830美元。从这些数据的对比中不难发现,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较,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率还是偏低。此外,与

此次问卷显示,71.7%的厅局级干部认为,我国目前的城镇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但也有22.4%的人认为,我国目前的城镇化水平超前于经济发展,不过仍需进一步提高;另有5.9% 的人认为,我国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不需要进一步提高。可见,绝大多数厅局级干部认为我国目前城镇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这一认识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有利于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工作的开展。

三、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难题与对策

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2.6%,但由于农村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居住6个月及以上就被统计为城市常住人口,其中大多数并没有伴随户口的迁移, 不能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保、医疗和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待遇,严格的说,这部分人只是在城市居住的农村人,而不是城市市民。数据显示,我国户籍城镇化率目前只有35.3%[3],还有17.3%的城市常住人口即2.37亿人实际并不享有城镇户籍以及社会保障,由此产生了“城中村”、留守儿童、临时夫妻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此外,目前在城市常住人口当中, 还存在一些出生于城市或从小居住于城市、户籍仍在农村的二代农民工,他们中有不少已经进入就业年龄阶段,但这部分群体既没有务农的意愿和技能,也还无法均等享受城市的公共服务,这个问题若长期得不到解决,他们易产生仇视心理,形成社会安全隐患。所以,解决数量规模庞大的农民工的社保、医疗、子女就学、廉租房等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 实现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逐步融合,是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难点问题,也是一项紧迫任务。

此次问卷调查显示,75.4%的厅局级干部认为, 外来务工人员在所到城市工作生活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社保、就医、子女就学、居无定所等社会保障问题无法落实。并进一步认为,城市保护农民工权益所采取的措施应该是逐步给予农民工社保、医疗等方面的待遇,该项措施占比63.1%;认为应该设置最低收入、保障农民工及时领到工资的措施占比29.5%。此外,88.3%的人认为,外来务工人员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而言利大于弊,只有11.7%的人认为是弊大于利或者“说不清楚”。可见,大多数厅局级干部已经意识到,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是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并且他们对外来务工人员对城市发展的贡献也大多持认可态度。

在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后多久应该被算作是城市的常住居民这个问题上,大多数厅局级干部持比较保守的态度。调查显示,只有22%的人认同迁入人口只要在城市居住6个月及以上就应该被认可为城市常住居民,但62%的人认为,流动人口要在城市居住12个月或以上才能被认可为城市常住居民,还有16%的问卷者甚至提出,流动人口要在城市居住和工作3年、5年甚或10年后才能被认可为城市常住居民。我国统计制度在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时,已将在迁入地居住6个月及以上的人口划归为当地常住人口,除了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采用“12个月及以上”的标准,1995年人口抽样调查以及之后的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一直采用“6个月及以上”的标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多数厅局级干部对流动人口迁入城市多久后被统计为城市常住人口问题的认识仍然停留在1990年时的政策规定。

根据城镇化发展规律,城镇化水平处于30%~ 70%的阶段中,人口将持续大规模由农村迁往城市寻求就业,因此我国人口由农村向城市集中的城镇化过程还远未结束。如果城镇化率按照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①,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这意味着届时城镇人口将达到8亿左右, 进城的农民工将会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1亿。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已引起中央高度重视。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制定和贯彻农民工市民化相关政策的过程中,还需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对流动人口城镇常住居民身份时限的认可,这样才能有效的贯彻落实“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的政策思想。

四、中国城镇化的道路模式

关于中国城镇化应该走以大城市为主的道路还是走以小城镇为主的道路的争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没有停息过。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市场经济的实践已给出了回答: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由于大城市具有规模效应而最先吸引众多企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城镇化最初主要表现为大城市的迅猛发展;待规模效应达到峰值,出现商务成本和生活成本不断推高、城市拥堵严重、规模不经济时,市场机制会促使人口向郊区、中小城市、小城镇甚或农村的回流,此后城镇化将步入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发展阶段②。一个国家的发展没有固定的道路模式,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城镇化的模式也有所变化,不能一概而论[4]。

对于中国城镇化道路模式问题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60.7%的厅局级干部认为应该政策鼓励各级城市自身的发展,带动郊区和周边农村的“就地城镇化”;28.5%的人认为,政策应鼓励人口向中小城市流动,因为“大城市病”问题已经很突出;只有不到11%的人认为,应该鼓励人口继续向大城市和城市群区域流动。这表明,大多数厅局级干部认为, 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大城市和城市群区域的规模集聚效应已行将结束,郊区、中小城市以及非城市群区域应该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以创造就业、吸引人口迁入、带动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这一认识基本符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与特征。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增长特别是最近10多年的飞速发展,我国大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已经开始下降,未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存在于郊区、中小城市和城镇当中,我国城镇化也将逐步进入大城市郊区化、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快速发展阶段。

据Chen(2008)的研究,目前3万人口以下的小城镇是中国城市结构中的主体,与日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小城镇数量过多、占比太高而人口规模又太小[5]。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的要求,将有利于促进小城镇发展成为小城市、小城市发展成为中等城市,以弥补我国城市规模结构中的不足,进一步提高城市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重要的是,这将为农民工均等享有城镇公共服务、实现其市民化提供重要渠道。

五、结语

中国目前仍处于城镇化的加速时期,乡村迁移人口规模庞大,让进城务工人员逐步享有与城市市民均等的公共服务、实现农民工的彻底市民化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难题。放开城镇和小城市户籍管制及附加之上的城镇社会保障既是推动农民 工市民化的主要渠道,也是克服中国城市结构中小城镇太小、太多等结构性缺陷的主要措施,应该成为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的理念,中央城镇化会议也提出了“以人文本, 推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的要求。笔者认为,“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主要是指推动农民工与城镇居民享有均等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城镇化进程。相对于农业产值和发达国家曾经的发展 经历,中国目前农村人口的比例还是太高,必定要通过城镇化途径得以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占总人口30%甚或更低比例的农村人口生活富裕、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对于数量规模庞大的流动迁移人口,除了城镇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纳这些人之外,别无选择。什么时候我国在农民工市

摘要:本文基于对中国浦东干部学院449份厅局级学员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大多数厅局级干部认为,与经济发展相比,我国城镇化水平仍然偏低,促进城镇化水平提高的主要措施是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与城市市民同等的社保、医疗和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大多认为中国城镇化目前应该走“就地非农化”和中小城市快速发展的道路。文章提出,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一个逐步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放开城镇和小城市户籍管制以及附加之上的社会保障既是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途径,也是弥补我国城镇规模结构所存不足的良方。

3.赴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培训心得体会 篇三

学院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心得

李源潮部长在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秋季开学典礼上做了重要讲话,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做创先争优的表率,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开拓进取、勇于担当责任、坚持求真务实、加强道德修养,带动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社会风气。

作为一名新组工干部,我在认真学习讲话后觉得创先争优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而是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实际如何做到模范带头,在点点滴滴中实现创先争优。

首先,要不断提高“三种能力”。

一是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组工岗位历来是“出材料、出思路”的地方,作为组工干部人人都应力争成为“笔杆子”。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应坚持学理论、学政策、学业务,学习各种新的知识,注意研究新形势下的组织工作,研究实际问题,不断提高政策理论和知识水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坚持多学多看,多想多思,多写多练,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工作水平。

二是提高思维能力。组工干部长期在领导身边工作,基本职责是搞好服务、当好参谋,这就要求组工干部必须有思想、有观点、有方法、有独到的见解,尤其要善于抓大事,谋全局,真正当好领导的“高参”和“得力助手”。在工作实践中应养成“遇到一个问题拟定三种方案而择优”的良好习惯,在学习领导和同事先进工作经验的过程中不断启发自己的思维,在分析总结自身工作得失的过程中积极磨炼自己的思维,逐步充实自己的“信息库、资料库”,丰富自己的“智囊库”。

三是提高综合办事能力。作为组工干部,无论是办文、办会,还是办事,都应始终坚持高效率,快节奏,雷厉风行,立竿见影。对领导交办的事项今日事今日结,不推诿扯皮,不拖拉散慢,不拖泥带水,努力做到会办、能办、办得好、办得快、办得干净利索、办得领导放心。

其次,要努力发扬“四种精神”。

一是要发扬任劳任怨、淡泊名利的吃苦精神。组工岗位工作相对来说比较辛苦,加班加点是常事,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就要吃苦耐劳,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因此,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必须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有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能受得住辛苦,经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要不怕吃苦,不求名利,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心甘情愿地工作。

二是要发扬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干一行,爱一

行,专一行,严肃认真,精益求精,做任何事情都决不能马虎了事。组织工作无小事,现在社会各界往往对组工干部高看一眼,相应地也就会多看一眼,且看组工干部的眼光会更挑剔一些,要求也会更高一层。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做每一项工作,处理每一件事务,解决每一个问题,甚至起草一份文稿,下发一个通知,接待一个来访者,参加一次活动,结交一位朋友,拨打一个电话,校对一份材料等等,都应该时时刻刻注意维护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做到严谨细致、一丝不苟。

三是要发扬刻苦勤奋、忘我工作的实干精神。工作中要做到雷厉风行,令行禁止,快节奏,高效率,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不推、不拖、不靠,使自己真正达到学习理论更勤、精神状态更好、工作热情更高、组工业务更精、办事作风更实、纪律观念更强。要低头实干,靠实干取得成绩。

4.赴大别山干部学院集训心得体会 篇四

传承大别山精神

努力跑好新征程接力赛

——赴大别山干部学院学习体会

XX月XX日至XX日,我有幸来到中国革命历史名山大别山,在大别山干部学院参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暨革命精神专题培训。培训期间,大别山干部学院通过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情景教学等多种模式,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大别山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教育,使我们直观的融入教学情境中,切身体验当年革命前辈艰苦的战斗、生活的环境,实地感悟“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斗、勇当先锋”的大别山精神,深切缅怀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和崇高情怀,心灵受到深刻洗礼,思想受到强烈震撼,党性得到极大锤炼。下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培训体会。

一要始终坚守信仰信念。缺什么都不能缺信仰,丢什么都不能丢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念是本,作风是形,本正而形聚,本不正则形必散”。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革命理想信念是动力源泉,大别山英雄儿女始终怀揣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保持不懈的斗争精神,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胜利壮歌。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要把学习党的科学理论作为政治要求和工作责任,拿出韦编三绝的精神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深悟透,深入领会讲话蕴含的坚定信仰追求、历史担当精神、真挚为民情怀、务实思想作风和科学思想方法。通过学思践悟,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增强政治定力,夯实理想信念根基,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

二要始终永葆忠诚本色。大别山区军民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主张和决策,始终自觉地将中国共产党看作是自己的“主心骨”和“领路人”,对党无限忠诚。“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就是当地党组织认真贯彻党的八七会议作出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实行土地革命的历史性决策的直接结果。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要像革命先辈一样,保持着对党和人民的最高忠诚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永远听党话,跟党走,自觉把个人“小我”融入祖国“大我”,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三要始终激扬革命斗志。革命战争年代,在极端困苦环境下,大别山人民始终保持不屈不挠的革命斗志,近100万人为捍卫红色政权而捐躯。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要认真学习汲取大别山的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精神,担当起应该担当的责任,迎着困难上,不惧怕挑战。始终把发展扭住,着力把重点抓住,聚焦三大攻坚战等重点工作,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的山芋,真正做到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四要始终秉持为民情怀。革命年代,党始终扎根人民、依靠人民,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制定和执行了符合群众要求的方针政策。党在人民群众的坚定支持下冲破了无数艰难险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一个又一个胜利,根本在于始终把人民作为“源”和“本”,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效由人民评判,真正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让初心始终浸润在真挚的人民情怀之中,从而源源不断地获得来自人民的强大动力。

五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正是靠着艰苦奋斗,正确的革命道路才能从革命老区向全中国延伸。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金寨县视察时深情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当前,在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周边环境复杂敏感,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要时刻牢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要自觉向焦裕禄、廖俊波、黄文秀等时代楷模学习,大力弘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自主精神,像他们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艰苦奋斗,努力跑好新征程接力赛。

本文系作者原创投稿,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照搬照抄!

追寻红色旗帜

探寻共产党人精神密码

——赴大别山干部学院集训心得体会

学习,是因为短缺;短缺,才需要学习。要永远不短缺,就必须永远学。带着对红色旗帜的追寻、对共产党人精神密码的探寻,我有幸来到革命老区——大别山干部学院学习参观,远眺着英雄山上的“红旗飘飘”主题雕塑,瞻仰着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感到八天的大别山红色学习之行,收获颇丰,感触颇多。

首先,是感动。最让人感动大别山军民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献精神,也正是无数个大别山英雄儿女、无数的中华民族英雄儿女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伟大情怀,才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新中国。1946年6月23日,中央指示:立即突围!在突围前的高级干部会议上,李先念说:“为了全局的胜利,哪怕是中原部队全部牺牲,那也是值得的!”毛泽东评价中原突围“不是一个局部的胜利,它关系全局甚大”。正是无数的大别山革命先烈牺牲自我、成就革命,“以鲜血写下了不朽的诗篇”。

再次,是感触。最让人感触的是无数共产党人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坚持信仰、坚守信念、坚定信心,是什么精神支撑着大别山的英雄儿女浴血奋战、前仆后继,革命斗争不断、革命火种不灭,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奇迹。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党和红军的创始人之一詹谷堂,面对敌人的刑讯逼供、威逼利诱,大义凛然,高呼:“你杀了我詹谷堂,灭不了共产党!”“天上有多少星星,地上就有多少共产党员!”最后英勇牺牲。28年革命史,就是大别山先辈英雄的牺牲史。他们在生死考验面前坚贞不屈、从容就义,根本就在于他们对党的事业、对共产主义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

最后,是感谢。今天,中国乘上了和谐号,复兴号,一路飞奔在小康路上;“神州”上天,“嫦娥”奔月,“蛟龙”入海,奔向中华民族复兴的彼岸。新中国在短短70年间用全世界惊叹的速度从雨后新生,到如今已枝繁叶茂!我们的国家能够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些都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无数的英雄儿女用艰苦与奋战换来的,是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前辈的感召下撸起袖子干出来的!今天,我们可以地告慰革命前辈说:“今天,中国如您所愿!”

大别山之行收获的不仅仅最深层的感动,更多的是最深刻的感悟,是激励继续前行的动力。

要学习革命先辈对党的绝对忠诚。要始终牢记自己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为人民服务,自觉忠诚党的伟大事业,衷心拥护党的决策部署,以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和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干好本职工作,主动为党分忧、为党尽责,做到永不褪色、永不变质、永不改向。

要学习革命先辈对组织的全心全意。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学习他们自觉把党的需要作为最高标准,党的事业摆在最高位置的事业心,认认真真完成组织分配的每项工作,踏踏实实干好上级交予每项任务,坚持为人民多干实事,为群众多解难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用努力工作回报组织培育的感恩之情,以担当重任回馈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以一流工作标准完成一流目标,在主要工作上争当主力担当,立起党员干部争站排头的第一样子。

要学习革命先辈对事业的担当作为。要学习他们心怀天下、心中有爱的大义之举,学习他们身上展现的党的干部就是要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就是要出现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崇高情怀,面对困难不推诿、面对矛盾主动上,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担当作为书写自己人生精彩的篇章。

5.赴大别山干部学院学习体会胡 篇五

教务处

胡建华

2015年11月13日至16日,受学校领导安排,随队在大别山干部学院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观摩学习,总的来说受益非浅,收获巨大。学习期间,按照学校的要求和培训计划,我们一起积极参加了7场现场教学、1场体验式教学、1场体察式教学、1场音像教学活动。特别是穿红军服,走“志仁小道”、激情唱响红歌、“红墙”前重温入党誓词、深入农户体民情、接地气等等教学活动给我们大家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回忆,毫不夸张地说是:处处都能感受到精神的洗礼、和纯朴的民风;处处彰显红色文化持久传承的无限魅力。通过学习培训,我深刻感受到了大别山“坚守信念、牢记宗旨、顾全大局、勇于担当”的精神,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更加牢固,加强修养、提高能力的目标更加清晰。具体来说,这次学习培训我有以下体会。

第一个体会是班主任在现场教学各环节中有作为。四天的学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我仔细回想在井冈山时现场教学和红旗渠干部学院的现场教学,班主任的工作大同小异,主要有以下3个时机,一是班主任要组织好任课老师和工作人员提前到场,排查可能影响教学效果的不利因素;提前把计划 发给学员,要求学员提前做好相关精神、物质准备,动员学员在保证安全的同时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程序和内容;二是班主任要做好学校各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络工作,如负责乘车、就餐、住宿、宣传等方面工作的部门人员的联系;三是与教学基地的沟通联络,协调配合事项。活动结束后要对学员的表现进行讲评,表扬先进,指出错误便于改进。

第二个体会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事业成功的基石。一个人,要有信念,一个团队、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需要有一种信念、一种精神把民众团聚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克服困难,走向成功。这一点,从牺牲在敌人枪口刀尖上的5.5万烈士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从大别山战斗过的349位将军英勇战斗故事上我们看到了,从大别山满门忠烈的黄德跃这一家人身上看到了,大别山地区28年红旗不倒的光辉历史,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信念的力量。见证“中国力量”、激扬“民族信念”,需要我们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我们要弘扬传统、坚定信念、锻炼作风,铭记习总书记“走在前头、作出表率”的要求,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永葆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政治本色,争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第三个体会是坚持服务群众是事业发展的力量之源。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表述是:“党 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在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的共产党员用鲜血谱写了亲民、爱民、为民的英雄赞歌、大别山的群众们也用行动保护了革命的火种、支持并参与了对敌的各项斗争。通过学习培训,我深深明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党校的一分子、要切实增强服务群众意识、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全力做到心里装着群众、感情连着群众、办事想着群众、发展为了群众,才能发自内心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真正成为人民群众贴心人。

第四个体会是明确的目标是事业兴旺发达的保证。说实话,面对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新形势和工作上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也曾有过一些困惑,为身处中国大变革、大发展、大转型时代而紧张,为自我价值如何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而焦虑。但是,通过系统学习,特别是这次专题培训,对照战争年代的革命先辈、对照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党的好干部、对照改革大潮中的人民公仆,我再次思考:入党为什么、在党干什么、为党留什么?我也清醒地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找到了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努力方向,人生目标更加明确。11月14日下午,当我们穿着红军服攀登金兰山的时候,大家目标明确,一路高歌、不离不弃、互相鼓励、克服困难,最终成功“会师”于山顶。在那一刻,我内心涌动的是坚定的信心与无限的力量,我深信,只要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每一个华夏儿女坚持不懈、勇于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6.赴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培训心得体会 篇六

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新疆克州阿合奇县库兰萨日克乡的一名基层干部,根据上级部门的安排,在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好时机,我与全州各乡镇村干部30人于3月13日----4月1日赴内地参观学习培训,通过赴江苏的参观学习使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内地发展经济和成功的经验,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一、学习概况

在学习参观期间我们所到之处,都呈现出一片朝气蓬勃、热火朝天的经济发展态势,特别是通过在南农大的培训,使我深刻的感觉到克州发展现代农业迫在眉睫,现代农业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光辉旗帜。通过参观学习,江苏在农业发展概况和农业经济思路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以及当地政府积极营造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的新举措,进一步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转变了我们的观念,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使我们看到了在观念上的差距,在发展思路和发展环境上的差距,切实感受到了今后如何发展的压力。

二、主要体会

在南京农业大学培训的5天里,听取南京农业大学教授讲课,通过他们的授课和实地参观,我本人能从他们的讲述中感受到江苏的先进经验,有四个方面。

1、他们有坚强的领导班子和高素质的干部,在发展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有一个强有力的班子和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至关重要,只有我们的各级干部素质提高了,才能促进我们的主体经济快速发展,也才能实现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才能为我们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2、是他们有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他们发展经济时,始终围绕市场、立足长远,咬定目标不放松,有一套好的系统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协调、快速发展。

3、是他们有一系列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政策和措施,紧紧抓住发展外向型经济这个重点,特别是在招商引资方面他们各级、各部门坚持“亲商、安商、富商、扶商”的理念,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奖励扶持措施。牢固树立了科学进步的发展观念,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的科学发展思路确保了经济和社会效率。

培训和学习之余我仔细回顾所到之处成功经验,我认为我们的暂时落后就落后在我们干部的思想,落后在干部的素质,落后在我们干部的创新不够,落后在发展环境和政策,落后在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

三、做好基层工作的几点想法

江苏在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我们虽然位于西部边陲,作为西部建设中的一员,如何做好我们的工作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进一步解放思想

我们最大的差距就在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上的差距,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引导干部群众自觉强化发展观念和竞争观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辨证的认识把握大局的基础上,扩展发展空间,以“比、学、赶、帮、超”的精神状态,抢抓机遇,谋求新发展,要积极正视可能带来的压力的挑战,采取措施超前谋化,参与竞争不断前进。

2、进一步强化基层组织工程

苏州市永联村党支部书记在介绍经验的时候说明现有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而发展而是通过了基层组织的强化所带来的效果,得益于基层政权、基层组织的巩固及基层组织作用的明显发挥。首先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村“两委”班子的建设,选配好村“两委“班子带头人。其次加强干部党员队伍建设,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按照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发展好党员。最后紧紧抓住党员干部和发展能手这两个农村政治和经济上的先进群体通过双向培养,把发展能手培养为政治上靠得住的党员干部,把党员干部培养成为致富能手,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特别是我们参观了华西村以及永联村他们的经验就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3、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意识 从内地的先进经验可以看出各级政府、各部门把经济工作、本职工作都放在了发展环境、服务质量上。工作人员的态度,都可以影响经济发展。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人人是环境,处处讲环境”的意识,而且要增强各部门的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责任意识,树立每个人都代表政府的形象,每个部门都是投资环境,“环境也是生产力”的观念。要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意识,优化的理念来思考工作,切实提高政府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更好的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

7.干部学院培训心得体会 篇七

我们是具有奉献精神的大学生

第一讲就是徐书记讲的关于大学生干部定位的讲座。入学教育期间徐书记的大师风范依然印留在我们的脑海之中。所以这次讲座大家都打起精神,用心牢记徐书记的每一句发自肺腑的话。

在讲座之中徐书记深入浅出的讲解了,怎样在各种环境下认清楚我们大学生干部应该的所在位置。他说:““学生干部=学生和干部?”“——学生。”也就是在教导我们学生干部首先应该意识到的是自己是一名学生,而不是职业活动家,”学而优可仕",学生干部不是一份职业,而是一种角色,一种做事情为同学服务的角色。在明确了角色之后徐书记又提到了大学生干部的奉献精神。徐书记强调说:“奉献精神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便可做到。无论有没有人用挑剔的目光注视着你,我们都应在心中时刻有一双眼睛审视自己的行为。这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个人良好品质的体现。没有对同学,对集体的奉献,就无法换来同学们的信任和拥护,群众的目光是雪亮的,他们不会给一个无功的人以荣誉,也不会埋没一个有功的人。 当别人忙于读书时,学生干部要绞尽脑汁为各项活动进行精心策划;当别人陶醉在活动、游戏中时,学生干部还要指挥、导演、奔波于活动和游戏的自始自终,照顾到各方各面;当别人课余时间逛街购物,尽情玩耍时,学生干部要利用这难得的空闲时间,埋头读书做作业。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如果只想着自己,不想奉献,必然斤斤计较自己的得失,那么就永远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干部。

天下之事比作于细

第二讲是郑蔚老师讲的有关于奖助贷与文体工作规范的讲座,在讲座之中郑老师结合实际案例给我们分析了大学生干部在工作之中容易犯的各种错误以及容易忽略的各种细节。郑老师的讲座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很有指导性。可以说细致入微让,非常的实用,从细节上要求我们以后的工作越来越接近于完美。郑老师教导我们说:“年轻人眼高手低总觉得自己没有物尽其用,年轻人应该树立正确的理想,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要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要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实用技能,受益匪浅

第五、第六、第八讲的培训主要集中于一些实用技能的讲解。这些技能都是大学生干部工作之中经常需要使用的。

李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学生干部工作规范与技能(word、e_cel、ppt等操作技巧)。因为我们都是刚刚从高中出来。高中的激烈竞争不允许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Mirosoft Office的相关知识。而这次李老师的学生干部工作规范与技能讲座可以说是给我们雪中送炭,因为在近一个月的工作之中我们深深的感受到没有扎实的Mirosoft Office软件给我们所带来的不便。

在讲座之中李老师针对我们大学生干部工作的特点,挑选了我们常用的一些软件功能进行讲解。并且在讲解之中李老师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让我们对这些实用技能有了更深刻的记忆,不仅让我们,还让我们吃透。

余江涛老师关于新闻写作的艺术的讲座让我们了解到自己在写作方面的不足。余老师用各种案例给我们展示了“我们的错误”。这样做让我们将这些错误都深深地记印到了我们的脑海之中,让我们不再犯诸如此类的错误。

无论是李老师的学生干部工作规范与技能(word、e_cel、ppt等操作技巧) 和赵老师的摄影艺术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还是余老师的摄影艺术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都使得我们学到很多知识,更让我们了解到当学生干部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协调好学习、工作、生活之间的关系

第七讲,成军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学生干部如何协调好学习、工作、生活之间的关系。而这也是我们大学生干部最感到头疼的问题。成军老师说:“我们的角色定位既然是学生,那么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任何事都要给学习让路。”我从成老师的讲座中懂得了很多的道理,并把它总结为四点:

第一,要把学习放在首位。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不能因为工作忙而放松自己对学习的高标准要求,更不能因为工作而耽误学习。不能认为参加团学联,锻炼工作能力比专业学习更重要,从而把团学联工作置于超越专业学习的地位。

第二,要有选择地参加团学工作。学生干部既要参与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又要组织开展各种学生活动,这些都会占用一定时间和精力,如果担任的职务太多,承担的团学工作太多,难免会影响学习和休息,同时也会影响工作成效。

第三,要合理安排学习和工作时间。学生干部要学会管理时间,主动驾驭时间,合理分配工作和学习时间,尽可能把团学工作安排在课余及休息时间,不得随意挤占学习时间,若因紧急工作而挤占的学习时间要及时补上。在工作时全身心投人,暂时忘掉学习,在学习时专心致志,暂时忘掉工作。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用在团学工作上的时间。要发扬“钉子”精神,善于“挤”、“钻”时间学习。

第四,对待爱情要审慎。学生干部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较广泛的人际交往范围,与领导、老师接触机会多,在学生面前表现机会多,对异性有较强的吸引力,容易较早涉人爱情,谈恋爱的比例一般也高于普通学生。在处理爱情问题时,学生干部要以学习和工作为重,考虑自己是否有时间和精力去谈恋爱,是否有能力处理好恋爱与学习、恋爱与工作的关系,不能因为谈恋爱影响学习和工作,也不能因为谈恋爱就局限于“二人世界”而脱离学生集体。

相信,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之中我会逐渐去实践以上的四点。使自己能够更好的成长,成才。

努力向党组织靠拢

8.长征干部学院培训心得 篇八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短短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难万险,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在长征干部学院学习期间,我阅读了《红军长征在阿坝故事汇编》,参观卓克基官寨、红军长征纪念馆,祭奠雅克夏红军烈士墓,体验日干乔沼泽草地等,学院以穿红军衣、吃红军饭、重走长征路、重吃长征苦的方式,在身临其境的现场教学过程中,眼前总会浮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泸定桥边、大渡河畔那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那坚毅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上那胜利后的笑容。使我心灵受到洗礼,情感产生震憾,党性得到锻炼。让我充分了解了红军长征的艰苦过程,更使我深刻感受到了红军战士们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团结协作的革命精神。

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世界历史上的奇迹,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和无私奉献精神的史诗。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依靠。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使我深深体会到长征的意义和内涵。

如何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我们这代人的使命。我们不仅要学习长征精神,更要践行长征精神,将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营养。新时期,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光阴荏苒,一晃80多年过去了。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并使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走好走稳走远新的长征路,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步前进。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学校后勤服务集团的一员。在学校改革发展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非常时期,更是要发扬不怕苦、不怕累、敢于担当、迎难而上、甘于奉献的长征精神。实事求是的想师生所想、服务师生所需,主动学习,主动作为,切实履行好自已的岗位职责,率先垂范,带动身边职工,激发工作积极性,打好学校合格评估硬仗。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团结协作、高标准、严要求,以师生为中心,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注重细节服务,营造良好的师生学习、办公环境,打造教学区域文化氛围,发挥后勤服务在教学保障中的育人功能。二、牢记大局意识,不打折扣的完成学校、后勤服务集团交办的工作任务。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全体员工,从思想上动员,行动上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保障合格评估。认真按照学校、集团的领导,上下联动,积极落实,切实发挥了后勤保障作用。三、坚定信念、敢于创新。为适应学校、后勤的改革发展,需做好新形势下的后勤服务工作,就需要不断的总结、创新和提升。因此,必须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态,在继承的基础上突破前人,超越自己,建设系统化、专业化、高效化、规范化后勤管理体系,推动后勤事业持续的发展创新。

9.食品学院干部培训班心得 篇九

上周末我们学院组织了一场我们食品学院学生干部培训班,培训班具体内容为周六上午团委书记袁亮老师主讲主题关于“怎样做好学生干部”的讲座以及学工处处长苏维佳老师主讲一场学生干部礼仪培训。下午进行分组素质拓展,晚上进行联谊晚会。周日上午由我们院分团委书记刘亮老师主讲主题关于“大学生公文书写作”、“基础电脑软件知识”的讲座。下午进行结业仪式。为期两天的培训班内容充实,让人受益匪浅。第二天我因身体不适未能参加,感到遗憾。但是能参与到第一天的培训活动中,收获不少。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一.长知识,增见识

礼仪培训中苏维佳老师自己现场给大家示范,用关心、询问、质问三种语气诠释了一句“你怎么能这样呢?”告诉大家一个人一句话说话语气的不同所表达出的意义也不相同。强调学生干部与人交际时要注意自己的说话语气。之后用穿衣不得体、坐姿不正确等生活中的细节告诉大家“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同时告诉大家走路时保持“行无风”、女生穿裙子时的坐姿等实用的知识,让我学到了很多礼仪方面的知识,更加了解到好的谈吐举止,令人舒服的服装搭配,是在无形之中展示个人教养。我们学生干部要提高自身素质就要从自己的一言一行上注意,从生活中的细节上改变。努力做一个有素质,有教养内外兼修的优秀学生干部。

二.精学业,好就业

袁亮老师对我们强调现在学生干部选拔必须学业优良,以后走向社会我们的思维方式由我们的专业决定。学生干部必须学好专业知识。而我们学生干部之中有着“大学学习无用”的意识,很多人认为在大学就不用再去学习课本知识,所以很多学生干部挂科,甚至重修。当今社会企业招聘,许多不错的公司对应聘者没有专业要求,但是进入招聘第二轮却要求出示成绩单。成绩单上不仅仅体现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是体现大学生在大学四年中的生活态度。只有人生态度积极、努力、向上、严以律己的大学生才会在大学这样宽松的氛围里约束自己努力学习。所以我们在大学中同样需要学习,学习书本知识,学习良好生活态度。更应该说学习是学生干部的基础,良好的学业能为日后更好的就业。

三.有实践,多反思,得提高

袁亮书记给我们概括了学生干部需要有创新能力、抗挫能力、总结能力,优秀的学生干部的特征是:善于用人、具有协调能力、自信。并幽默的诠释了“搬凳子原理”。怎么样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具有这些能力,自己哪方面的能力不足。“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去实践,在学生工作中去体会,尝试之后才会发现自己具有哪些能力,哪些能力不足。下午的分组拓展训练就恰恰就是一次实践,节目的编排考察我们的创新能力,分配任务考察了我们协调能力。我作为“尚”组组长,事后反思感到自己“分组”意识淡薄,如果我们组在讨论出队名口号之后,分为绘图组,负责队徽设计与制作;节目组,负责构思节目与编排。两组工作同时开展,效率会提高很多。只有多去实践,多多总结自己的不足,总结出适合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自己。

这是我参加此次培训班的三点心得,虽然我现在欠缺很多能力,但是我会努力将此次培训内容学以致用,将体会心得体会体现到学生工作中去,全身投入,努力在学生会中找到自己合适的角色做好学生工作,同时提高自身素质。

外联部高唯

10.赴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

学院是对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军队干部进行改革开放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现代化建设知识和能力教育以及开展国际培训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基地。胡锦涛同志为学院建成并正式开学发来贺信。江泽民同志为学院题写了校名。

学院坐落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心腹地,(前程路99号)占地面积619亩(含水面),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拥有行政中心、教学中心、会议中心、图书信息中心、文体中心、国际交流中心、餐饮中心,以及宿舍楼等15栋单体建筑。教学设施先进,可同时容纳862人在校培训。校园绿化率达79%,三面环水,景色怡人。

11.赴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一

--广州市工贸技术学院培训学习体会

姓名:辛金慧

单位:固原市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第四期培训班

时间:2016年12月5-9日

这次赴广州工贸技师学院参加通用职业素质课程培训学习,在短短的五天的学习期间,聆听了专家的讲座、观摩公开课以及参观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等,让我从思想上重新对职业素质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期盼有更多这样的培训,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我就谈谈这次培训的体会。

一、通过这次培训,我首先需要摒弃的两个观念。

培训学习期间,学习他们的经验。我首先要转变观念。摒弃的两个观念:其一,作为基础部的基础学科教师,在专业培养计划中人沿用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形式,强调课程本事的严密、完整、系统和权威性,忽视学习者未来岗位的需要,忽视对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任课教师对生产、社会实际了解不多,缺乏实践经验。其二,作为教师,经常抱着不愿走出去看看,不愿参与各种交流活动,难以做到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缺乏锻炼自己的胆识,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表达能力和和沟通能力。

一、开阔眼界,培养技能和素养并举的混合型人才。

培训学习期间,通过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的专家从通用职业素质课程介绍、方案编写、学材开发、参观学习工作站、现场观摩课程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对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有了新的认识,技术技能将成为生产的核心力量和社会的中坚力量,社会以及用人单位将需要有一大批技能和素养并举的混合型人才,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注重社会需要的学习、合作、沟通等核心能力。对当前的职业教育者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具备丰富的教学知识,而且要提高自身实训水平和职业化素养的培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到自己的不足。我要把提高自身实训水平和职业素养当做一项长期任务来抓,不断的充实自己、发展自己。

一、启迪思路,走现代职业教育之路。

通过专题讨论学习和参观成果展厅、人才培训基地以及进行相互交谈,明确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从经费投入、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企业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立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职业院校任教及教师到企业锻炼的制度,形成教育与产业共同发展职业教育的组织机制。构建具有特色的“校企双制,工学一体”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探索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建成了一定规模的对外培训公共资源体系,覆盖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网络技术、汽车维修、动漫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等9大专业领域,代表了国内最先进的水平。各个专业的实训中心达到了全国先进水平。他们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学校、企业“双赢“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之路。

三、创新教学方法,实施通用职业素质课程的教学

在学习中发展这次培训学习重点是围绕通用职业素质课程这条主线展开,涉及面广、模式新颖、方法实用,涵盖了课程设计、方案设置、开发技术、教学评价、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数字应用、沟通表达等多个方面,这种新的模式改变了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的传统知识教学模式,采用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以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为主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使受教育者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时消化吸收,这种独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虽然个人以前也学习过、尝试过,但深入不够,对照检查许多方法比较陈旧。经过这次系统的培训,对过去一些思想上的模糊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澄清,对教学方式方法有了进一步丰富完善。通用职业素质课程不是对原有教学内容的提炼与修改,而是对整个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的重构,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和发现式教学法,利用理论介绍、行为训练、课堂分享和计算机训练等手段的有机组合进行教学。尤其要遵循“工学一体”的理念,按照能力进阶的规律来安排学习任务,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作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价反馈等环节完成工作与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的工作去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内化素质。

四、转变了思想观念,找准了通用职业素质的核心区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是最早进行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改革的学校,是国家级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改革试点单位,他们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在与企业深度沟通的基础上,把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概括为:自我学习课程、沟通表达课程、团队合作课程、解决问题课程、外语应用课程和数字应用课程,使学生从一个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对知识的主动寻求和对自身能力的锻炼与提高,从而扫清了职业类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盲点,真正做到由培养传统技能型人才向职业全能型人才的转变。通过系统培训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高的最大特点是,普高是以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是为继续高等教育做准备的;而职业教育是以就业率为目的的教育,是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做准备的,因此在职业教育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适应职业竞争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结构体系,形成职业价值观、学会社会技能、学会方法技能、发展职业能力,尤其要着力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外语应用能力、数字应用能力等,使学生毕业由单一的学生身份变为具有职业素质的职业人,提升学生职场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五、体验了大家庭温暖,增强了团结协作的向心力

这次到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培训学习,对我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形式新颖、体会深刻、自我完善的机会。在孙书记的领导下,我们三十多名学员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照应,在团结紧张中愉快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不仅学到了知识、提升了能力,而且加深了了解,增进了感情。这次培训学习得到了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的高度重视,特别从少数民族地区学员的实际考虑,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给予了格外关心、帮助和照顾。来到广州,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广州市飞速发展的现代化气息,而且感受到了广州人的开放、创新、热情、大气。短短一周的培训学习,我们不仅增长了见识,而且增进了友谊,整个学习班充满了凝聚力、向心力。这也是我今后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不竭动力。这次培训学习只是我工作和学习的一个加油站。我将以这次培训学习为契机,认真领会和消化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努力做到学以致用,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竭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

二)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需求,走特色发展之路

一是职业特色。体现为学生具有职业岗位群所需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尤其是职业核心能力。二是行业特色。体现为保持为行业服务的优势;将行业的有 关专业办成品牌专业,从而使学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到有利位置,并对品牌专业进行相关实用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使之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在专业建设上,体现行业特色。三是专业特色。学校所开设专业,应以市场为导向,以社 会需求为准则,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和特色人才培养优势,积极探寻市场,发 现市场,把供需链条紧紧连接在一起,在本省同层次院校相同专业中,做到人无 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特,形成品牌、形成特色。

(三)加强合作,走集团化

发展之路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各自的特长,优势互补,进行校校合作。从彼此熟悉的专业或学科做起,合作双方共同探讨学科规划与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以现有的师资、设备为平台,实现实验室、实训基地、图书馆、师资、运动场等资源共享;以项目为载体,开展多方位的科研合作、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以网络视频会议和实地考察交流活动形式,积极寻求在高级应用性人才培养方面的合 一)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上一篇:小学5年发展规划下一篇:最美教师的演讲比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