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探单位

2024-07-18

地质勘探单位(14篇)

1.地质勘探单位 篇一

地质勘查单位资格管理办法

(1991年9月3日地矿部第14号令)

第一条 为了加强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维护地质勘查工作的正常秩序和地质勘查单位的合法权益,保障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勘查质量,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海域内,从事下列第一项至第六项地质勘查工作的单位和从事下列第七项至第九项工作的地勘行业的单位,都必须申请资格登记,取得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

一、区域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

二、矿产地质调查、勘查(含固体、液体、气体矿产资源);

三、水文地质勘查(含区域水文地质勘查、城市供水、工矿企业集中供水及农业水文地质勘查);

四、工程地质勘查(含区域工程地质勘查,重要城镇、能源、交通等重大工程建设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工程地质勘查);

五、环境地质勘查(含灾害地质、城市地质、矿山环境地质、农业地质、医学地质、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环境影响的勘查评价和旅游地质勘查等);

六、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遥感地质勘查;

七、岩石、土壤、矿物、水质的分析、化验、鉴定、测试与选冶试验;

八、地质测绘;

九、地质勘探工程(含钻探、坑探、井探、槽探等)。第三条 地质矿产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矿产主管局(厅)是全国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勘查资格管理机关。

第四条 国务院各主管部门所属的地质勘查单位及外商投资的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的复核、发放由地质矿产部负责管理,其他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的审查、发放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矿产主管局(厅)负责管理。

市(地)县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授权负责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监督管理的有关工作。第五条 从事地质勘查工作的下列单位,均应按照本办法进行资格申请。

一、全民所有制单位;

二、集体所有制单位;

三、多种所有制联营单位;

四、外商投资单位;

五、需要办理地质勘查单位资格申请的其他单位。

第六条 申请地质勘查资格的单位除应具有法人资格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专业技术人员配置合理,数量、水平符合所要从事的地质勘查工作的要求;

二、装备、仪器适应所承担的地质勘查工作的需要;

三、有与所承担的地质勘查工作相适应的资金。

第七条 申请地质勘查资格的单位,应向资格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填写《地质勘查单位资格申请书》;

二、法人资格证明文件或复制件;

三、上级主管机关关于法定代表人及技术负责人的证明文件;

四、固定资产、流动资金证明材料的复制件;

五、其他有关材料或证明。

第八条 申请地质勘查资格的单位,将应提交的有关文件经其上级主管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后,报送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矿产主管局(厅)复核发证;国务院各主管部门所属地质勘查单位的申请,由单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矿产主管局(厅)初审后,报送地质矿产部复核发证。

第九条 资格管理机关自收到地质勘查单位资格申请书之日起30日内,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复核,并作出是否批准发证的决定。对符合要求的发给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对不予发证的,向申请者发出通知,并说明理由。第十条 未取得地质勘查资格证书的单位,勘查登记管理机关不受理其勘查登记申请。

从事地质勘查市场经营的单位,必须凭其取得的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按工商行政管理的有关规定,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注册,领取营业执照。

未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注册、领取营业执照的单位,不得从事地质勘查市场经营项目。未取得地质勘查资格证书的单位提交的矿产储量报告,矿产储量审批机关不予审批。未取得地质勘查资格证书的单位提交的地质报告不得作为建设的依据。第十一条 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实行定期统检制度。每三年统检一次,第三年第四季度进行。

持证者应携带原证书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填报《地质勘查单位资格统检表》,并接受统检。经统检合格后,在原证书上加盖印章;经统检不符合规定的,原资格证书予以注销。逾期三个月不接受统检的,其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自行失效。

第十二条 取得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后,丧失地质勘查能力的,应及时报告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办理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注销手续;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可以申请办理换证手续。

一、经统检复核,应当改变业务范围的;

二、有正当理由并经审查批准需要改变业务范围的;

三、单位发生分立、合并、易名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规定需要注销原证书换领新证书的。第十三条 地质勘查单位资格管理机关,根据本办法规定需要调查了解有关情况,调阅有关资料的,地质勘查单位应当积极协助,并如实报告。

第十四条 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分正本和副本,具同等法律效力。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由地质矿产部统一印制。

第十五条 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遗失的,必须登报声明作废后,方可向原资格管理机关申请办理补证手续。

第十六条 持有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的单位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可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通报或吊销资格证书的行政处罚。

一、申请资格证书时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二、不按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办理资格证书注销手续的;

三、将项目转包给无资格证书单位施工的。

第十七条 对冒用、抵押、出租、转让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的单位或个人,吊销其勘查单位资格证书、没收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50%以下的罚款。

对擅自印制或用涂改等办法伪造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的单位或个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通报、吊销勘查单位资格证书、没收其印制、伪造的证件及违法所得的处罚,可以并处违法所得70%以下的罚款。

第十八条 擅自超越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批准的业务范围进行地质勘查活动的单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令其停止施工,并可处以3000元以下罚款。拒不停止施工的给予吊销资格证书的处罚。

第十九条 未取得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擅自进行地质勘查活动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令其停止工作,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条 本办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的行政处罚,除对国务院各主管部门所属地质勘查单位及外国投资的地质勘查单位所作的处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提出建议,报地质矿产部批准外,一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作出决定并进行处罚。

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地质矿产部申请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既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资格管理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颁布前在册的国务院各主管部门所属的地质勘查单位的资格申请,按第七条第一项填具《地质勘查单位资格申请书》,由国务院各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地质矿产部复核发证。

不隶属于国务院各主管部门的地质勘查单位,依照本办法规定向驻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补办资格申请手续,领取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

上款规定的申请手续在本办法颁布之日起六个月内办理,逾期不办的,视为无证从事勘查活动,按第十九条进行处罚。

自本办法颁布前已经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领取从事地质勘查业的营业执照的必须在本办法颁布之日起六个月内凭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重新核准登记,更换营业执照。

第二十三条 外商投资的地质勘查单位的资格证书由中方代理人向地质矿产部办理申请手续。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地质矿产部负责解释。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2.地质勘探单位 篇二

地质勘探行业为我国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与物质支撑,地质勘探单位业务性质比较特殊,不能完全进行市场化运作,地质勘探企业也不同与常规企业,一般规模大、工作场所分散,加大了集中管理和改革的困难。地质勘探作业风险较大,并且存在资金投入周期长、回收慢的问题,使地质勘探单位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加大了难度。因此,地质勘探单位改革对其财务风险管理具有很大的意义,能科学评估、判断、规避地质勘探企业的财务风险,最大限度的降低财务风险隐患,对提高地质勘探单位的整体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二、地质勘探单位改革中存在的财务风险

(一)发展规划不完善

传统的地质勘探单位是计划经济模式,缺乏竞争和风险意识,当进行企业化改革后,两种体制过渡与转变过程中的矛盾凸显。地质勘探单位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经营实力差,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在生长战略、经营方式等方面不能有效进行市场化调整,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风险。

(二)盈利能力不稳定

地质勘探单位改制过程中,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不能马上消除,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因为地质勘探行业的特殊性,难以获得较大的市场化投资,部分资金依靠国家财政支持,改革后一方面财政拨款减少,一方面企业不能及时完成现代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因此盈利能力不稳定,固定资金明细不足。因此,地质勘探单位企业化经营的最大问题就是因为经营效果不好,引起自身的财务风险及损失。

(三)资产结构不科学

地质勘探单位存在资产结构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筹资方式不当、负债期限不合理。筹资不当主要指:地质勘探企业不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筹资方式,导致企业因违约而造成的额外经济费用损失。不合理的负债期限指:地质勘探单位不能贯彻筹资匹配原则,将短期筹集资金进行长期建设使用,导致资金的使用与归还期限不符合,从而发生财务风险。

(四)市场信息失真

地质勘探单位主要的经营决策是依靠市场信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的深人,现阶段市场信息尚未完全透明化,地质勘探单位还会面临失真的市场信息所带来的损失。所谓市场信息不对称是指买方市场、同行业竞争、财务信息的不真实,获得信息成本较高,致使地质勘探单位出现错误的经营决策,误判客户的信用度,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三、地质勘探单位改革中财务风险的管理策略

(一)建立健全科学的发展规划

(1)地质勘探单位的当务之急是转变传统计划经济的理念,培养员工的市场经济观念,提高员工应对市场竞争的实力,增强服务意识和水平,能灵活处理地质勘探单位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地质勘探单位必须加快企业化改制步伐,采用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加快财务管理制度改革,企业的财务机构必须高度关注纳税统筹工作方案,实现科学节税效果,以免因为不规范的企业活动增加纳税风险损失。要通过培训、进修、绩效考评等方式,调动员工提高地质勘探技术和管理输出能力的积极性,更好地适应日益激烈的地质勘探市场。在企业规划的执行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在动态中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增强财务风险管理的实时性效果。

(二)增强单位的盈利能力

地质勘探单位经营业务十分宽泛,重点业务指矿业开发、矿权经营、工勘施工、地质测绘等方面。地质勘探单位企业化后,应该发挥本行业的特殊优点,兼顾地质技术方面的服务与市场化经营效果。具体说来,地质勘探单位要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面向市场进行生产,要充分实现地质成果和技术服务的商品化转变,注重多种经营与对外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提高,为规避企业因为盈利能力不高造成风险做充分的准备工作。

(三)通过调整资产结构规避风险

地质勘探行业以地质相关的业务为工作对象,投资期限较长,投资风险较高,过于激进或者保守的营运资本投资方式不适应于该行业,必须综合相关风险和收益,采用配合型的营运资本筹资方案。该方案的优点有很多,能尽量实现筹资的匹配要求,长期投资与长期资金相对应,短期投资由短期资金相匹配。并且这种筹资匹配原则适应范围较广,长期资本和流动资金都可以,能使投资的风险和收益相对平衡,提高地质勘探单位的经济效益。

(四)完善信用评估机制,防范信息不对称风险

企业生产经营中经常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尤其是应收账款的管理方面。要降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财务风险,必须完善应收账款信用评估机制。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将应收账款的责任与具体机构和人员相联系,使工作人员回收款项的效果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实现工作落实到人头,出问题有明确责任人负责。对拖欠企业欠款行为及时追讨,保证按时结清与回收,预防财务风险隐患。严格审查预付账款,大额资金支付应该提请资金支付方案,审查不合格者不予以支付,坚持用健全的信用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与恶化。

总而言之,我国的地质勘探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尚未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质勘探单位的健康运行。我们的地质勘探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现代财务管理战略,不断改进管理水平提高财务风险的控制技术,针对现存的问题有效解决,增强企业的抵抗财务风险能力,为我国地质勘探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力献策。

摘要:我国地质勘探行业的改革进程中,传统的管理方式发生变化,地质勘探单位实行了属地化管理,内部事企分开基本完成,地质勘探企业化改制正在进行,其中财务管理模式对地质勘探单位管理产生重大影响,能利用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降低财务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提高企业的效率。本文就针对地质勘探单位改革中财务风险的管理展开分析。

关键词:地质勘探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改革,策略

参考文献

[1]姚嘉枚.浅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J].商.2014(22)

3.地质勘探单位 篇三

地勘单位属于实行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但由于单位不重视组织建设,误认为内部控制仅是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到目前为止,大都未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早期地勘单位按照上级要求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有的甚至当作一些无法安置人员的工作场所,致使审计人员素质低下,未能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内部审计工作。地勘单位领导对目前内部审计职能了解不足,重视不够,审计工作仍停留在事后的财务监督审计上,不是能放在组织经营管理的全程控制方面,导致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二、目前地勘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历史和认识方面的原因。地勘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权威性差、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这诚如我国内审协会副秘书长所谈:“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视角来看,职业界始终把内部审计研究的重心放在以企业为代表的营利性组织方面,忽视机关、事业单位等非营利组织,致使在需求动机不明朗的这类组织中缺乏操作标准和约束规范,审计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的效率和效果。[1]”地勘单位长期实行事业性质管理,直接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发挥。

2.受地质工作环境、特征的限制,难以开展审计工作。地质工作覆盖区域范围广,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工作区大多在人迹罕至的地区,信号不畅通,没有专用的交通和通信工具,到达施工区比较困难。另不同的工作阶段,由于工作任务和目的不同,工作手段和工作程度也不同,如预查阶段主要是对区域矿产资源进行远景评价,择优开展物化探的方法,除个别的化探取样留有很小的工作痕迹外,其他都不易找到开展工作的痕迹,并且工作移动速度较快,没有固定场所;普查阶段虽有一些探矿工程,但都是一些稀疏的工程控制,点与点之间一般都达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给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3.受专业限制,审计的真实性、可靠性无法保证。地勘工作是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首先是分为许多不同阶段,有预查、普查、详查、勘探等,每个阶段又可采用多种工作方法,如地质工作测量,物探测量,化探测量,遥感测量。不同的勘查阶段,不同的工作方法,工作程度也不一样,这些都会影响工作量、预算的标准和勘查投入。并且找的矿种不同,预算标准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差异。要知道该项目处于那个阶段,使用了那些测量手段,要了解它的工作程度和预算标准,必须懂得一定的勘查方面知识,这是目前审计人员所不具备的,因此难以保证审计的真实性、可靠性。

4.地勘工作成果特殊,事后审计无法体现地质工作的生产状况,影响审计对它的真实性评价。地勘单位与工业企业一样,都要对项目的投入、成果(产出)等进行考核,投入方面地勘单位和工业企业不会有太大区别,主要包括材料、设备、人力等方面,但从成果上讲,地勘单位与工业企业有极大的不同,地勘单位投入成本后,成果不是与投入直接相关的,只是一堆图纸、报告等资料,与投入的可逆性很差,并且不同项目,不会产生相同的成果和投入。这些特殊工作性质的限制,目前采用的事后审计面对的只是一堆冷冰冰的数据,不能对它的生产过程、投入产出效益提出建议或做出合理评价。

三、适应新形势,地勘单位内部审计必须有自己的特色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但地勘单位内部审计起步晚,人员能力不足,加上工作特殊,所以要充分履行内部审计职能,内审人员在充实传统审计方式的基础上,必须有自己的特色。

1.加强与管理人员沟通,不断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领导重视对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至关重要,可为审计工作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使审计人员更多地参与企业战略管理,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度,增加对组织的增值程度。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应经常保持与高层管理者的沟通,使他们对内部审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不断增强对内部审计的信任。随着事业单位改革步伐的加快,地勘单位将脱离以前闭塞的小社会,进入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去,地勘单位面临的风险将更加加大,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管理粗放,地勘工作和成本产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无法通过目标成本管理表现出来,制定目标成本有一定的随意性,且其起伏没有一定的规律,没有完善的奖惩制度对成本控制过程进行规范等,内部审计部门应该主动地从这些薄弱环节入手,协同组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并通过对内部控制的运行评价,发现问题,揭示隐患,促进单位优化管理,提高控制水平,降低经营风险。

2.明确审计定位,发挥审计职能。传统的地勘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定位在以财务监督为主的事后审计上,限制了内部审计工作在地勘工作中的职能作用。李金华曾强调:“我认为,内部审计的定位应该是‘管理+效益’,加强管理和提高效益是一个组织的永恒主题。[3]”审计人员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技能,拓展审计范围,把内部审计作为组织的一种治理机制,从影响组织发展的主要因素着手,找出主因,排除隐患。比如进入详查阶段的钻探业,其成本支出一般占项目总支出的60%左右,并且风险高,如何降低它的成本,成为取得这个项目较好效益的关键。假如通过审计发现,单位使用的钻探设备普遍老旧,甚至超期服役,维修成本高,事故率高。事故是最大的浪费。一个钻孔出现事故,直接损失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这还不包括停工损失等,事故是影响钻探效益的最大因素,审计人员通过市场调研和与钻探设备、材料生产厂家的交流,做出新旧设备效益对比分析报告,建议单位领导重视钻探设备的更新和完善对孔内管材、钻具必须定期更换的制度。审计人员通过这种具体细致的工作,来帮助组织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管理效益。

3.针对地勘行业的特点,内部审计部门也应创造出适应自身特色的审计方式。

(1)倡导管理层与“审计”同行的原则,使每一个到野外一线进行业务指导、领导检查工作都带上审计监督检查的任务。这一方面是考虑到地勘单位工作的环境特点,另一方面地勘工作投入大,风险高,这些人员大都是地质业务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专家,其中又有我们聘任的內审技术员,通过他们对内部控制运行情况的实地考察,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帮助项目单位改善管理,堵塞漏洞。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解决预案,并提醒项目负责人清醒地认识风险,有效降低风险。

(2)聘任地质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审计小组,担任内审小组成员,并通过对这些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内部审计方面知识的培训,为原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进行勘查专业知识培训,确保审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由于地勘工作方法、程序复杂多样,专业特点强,审计人员在不熟悉勘查项目的工作特点、工作程度的情况下,很难对项目的计费标准、投入的工作量等必要的参数进行计量和核实,更无法对项目的经营绩效做出全面的评价。通过这些聘任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前后所收集的信息就更有针对性,在参与地质项目预算的编制和对外合作的谈判等工作中思路会更清晰,尽可能地保证了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把内部审计渗透到单位整个运营过程,全面提高审计的监督效果。地勘工作过程非常复杂,但它的成果与投入之间又显得特别抽象,仅凭财务监督审计不足以反映出地质工作的真实情况。所以内部审计要把以事后审计为主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审计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项目的立项、设计、预算等全过程。首先加大对设计方案的评比力度,设计是造价控制的关键,建立事前效益论证与事后评价对比的有效考核制度,从而达到控制投资成本的目的。重视对地质工作成本动因的评价分析,做到对成本从源头开始进行控制,对决定地质工作成本发生的那些重要的事项、活动或作业产生的成本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关键因素,以此作为成本控制的核心。总之,内部审计要结合本单位的发展特点,不断完善内控体系,强化内控自律管理,增强对地质工作的监管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内部审计在地勘单位中的地位及其局限性,是历史及诸多因素造成的。在地勘单位全面走向市场的今天,复杂的内部组织关系和日趋激烈的外部市场竞争,使单位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需要对影响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的因素进行监管和评价,这对内部审计工作内在需要的增加,必将促进地勘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得到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时现.只言片语——对于内部审计的思考.中国内部审计.2010(1).

[2]孙坤.内部审计——令人期待的明天.中国内部审计.2010(2).

4.地质勘探单位 篇四

要进一步健全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吸引、培养、任用机制。一是建立宽松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对地勘单位急需和岗位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坚持特事特办、减少环节,以各种灵活的方式利用专业技术人才的智力;二是建立多元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根据专业技术人才成长规律和总队发展需要,推行以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培养和培训体系;三是竞争择优的人才使用机制,努力使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四是制订适应技术人员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通道,让他们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3.2 注重薪酬激励与精神激励、情感激励机相结合

作为地勘单位队伍核心的技术人员,在当前实行的项目经理制与承包制模式下,更多的需要发挥项目团队的作用来共同完成组织安排工作任务,而尽管物质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但有机地发挥基于团队考虑的绩效激励机制以及目标激励、工作授权激励、参与决策激励与荣誉激励等精神激励以及感情沟通、尊重员工等形式的情感激励的共同作用,更能在较高层次上调动职工积极性,其激励深度大,维持时间也较长。

3.3 建立针对性强的具体激励措施

应建立能对地勘单位技术人员起明显激励作用的激励机制。一要建立差距较大的薪金制,实行效益工资与岗位工资相结合的工资制度。二要建立具体的奖励制度,除地勘单位统一设立的质量奖、安全奖与年终奖之外,可以依据广大技术人员设立重大勘查项目或找矿成果奖、技术革新(管理)创新奖并设置技术带头人等奖项。三可采用晋升激励制度,可通过建立通畅、明确的晋升渠道,为优秀技术人才构筑施展才华的舞台,为技术人才创造晋升的机会。

3.4 完善绩效考核机制,讲求奖励效果

地勘单位的技术人员分布在技术生产与技术管理等不同岗位,其工作性质、内容与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应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同时量化的评价结果不仅为实施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提供了准确的依据,而且对于在地勘单位内部建立起职工“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奖罚分明”的管理新机制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实现对技术人才的激励。

4 结束语

固然,激励对一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企业的经济效益始终是衡量企业薪酬支付能力的唯一指标。目前,各地勘单位的整体效益水准不高,应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一套随各发展阶段、环境、市场形式的变化而变化的动态的员工激励与约束机制。应深入调查广大技术人员的实际需要,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并倾斜野外一线、效率和公平并重”的原则,采取“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并用,情感激励与工作激励并用”的方式,将工作的目标与任务和技术人员个人需要与职业抱负融为一体,因势利导地开发个人的潜在能力,才能充分调动广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顺利实现地勘单位的整体目标。

参考文献

[1] 单坚。薪酬激励发展新趋势[A]。科技创业月刊,(7)。

[2] [英]约翰・阿代尔。《员工激励》。海南出版社,2008(7)。

[3] 许建军。地勘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C]。企业经营管理,(12)。

[4] 晁俊祥。地勘单位薪酬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B]。西部探矿工程,(4)。

5.地质勘探单位 篇五

一、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单位的各等级资质条件如下:

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一百万元以上; 2.单位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三名; 3.具有与承担小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单位的各等级资质条件如下:

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五十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十名,其中岩土工程设计、结构设计、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五名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三名; 3.具有与承担小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相适应的设计、测试、制图与文档整理设备。

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单位的各等级资质条件如下:

丙级资质 1.注册资金人民币三百万元以上; 2.岩土工程、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预算专业技术人员和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等管理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名; 3.具有与承担小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相适应的施工机械、测量、测试与质量检测设备。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丙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八十万元以上;

(二)具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和岩土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不少于十名,其中从事地质灾害调查或者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工作五年以上且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不少于两名、中级技术职称的不少于五名;

6.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探究 篇六

一、地勘单位的界定及特点

一般来说, 地勘单位指的是从事地质资料分析研究和矿物资源探测勘探活动的一类基本经济单位, 可以提供多种矿产资源开发数据和其他类型的地质调查研究资料。在经济效益上, 事业单位实行社会企业化管理, 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地质勘查单位作为一类专业性较强的经济活动组织, 不仅仅肩负着为国家找到各类矿产资源的责任, 还可以为我国国民经济提供有关地质勘查方面的专业技术以及其他服务。这类单位不仅仅具有搜寻范围广、业务周期长的特点, 而且从经济效益上看产出与投入不成完全的正比例, 从这个角度上看风险系数是比较高的。其收入支出管理模式是两条线管理的, 即预算内和预算外兼有。既包括政府预算内项目的预算内资金, 通常采用拨付经费、核销支出、节余分配、超支自补的方式, 此外还包括预算外资金, 通常采用的方式是社会化经营, 以及社会化市场管理和自收自支的经营模式。

二、地勘会计制度的探索进程

自从在地质勘探会计制度领域开展大刀阔斧地的变革创新以来, 地质勘查市场陪伴着我国经济体制创新的节奏。源于整体地质勘查市场本身的内在属性和地质勘查行业整体变革落后于整体国民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 总体上看地质勘查相关会计制度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发展与创新、改变与求存的崎岖之路。

在地质勘查行业不断摸索之中, 上个世纪90年之前, 伴随着当时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计划经济制度和缺乏开发新业务状况的影响, 同时也由于地质勘查整体市场处于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比较滞后的领域, 因此从全国整体范围来看地勘行业并没有形成完善和健全的可以在整个行业内部施行的各项会计规章和规范, 同时各级别的地勘单位因为其所归靠的上级单位和主管部门不同, 可能会采取各个具体行业的各项会计规章和规范, 这就导致整个地质勘查行业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各项会计规章和规范, 而是在执行所归靠行业的各项会计规章和规范, 这就直接导致极度缺乏整个地质勘查行业内部的财务会计汇总数据。

在这种形势下, 地质勘查相关会计核算制度的制定是迫在眉睫了。在1991年年初开始实施的《地质勘查会计制度》, 是由财政部和地质矿产部联合发布的, 这也就标志着地质勘查行业所属的第一部具有行业标准规范性质的各项会计规章出现了。

《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的发布适应了地质勘探领域的经济市场化改革进程, 也反过来推动了地质勘查行业发展。其自施行之日以来, 本着服务于地勘单位的中心思想, 积极鼓励其参与市场化改革和竞争, 同时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 新型服务模式的层出不穷, 所涉及范围的逐步延伸, 在这些年里已经历经多次修订和完善。

在整体会计制度改革层面上, 1993年7月1日, 财政部正式发布了旧版的《企业会计准则》, 建立了行业会计规章和规范的会计制度。这些会计领域的改革逐步开启了与西方社会普遍采用的会计准则接轨的进程。与国家整体层面的会计改革进程相比, 地勘会计领域的创新就属于会计制度改革的落后领域。因此, 迫切需要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 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 对1991年发布的《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做出进一步的完善, 推出旧版的《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就迫在眉睫了。最终在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由财政部财会字[1996]15号令正式发布。《地勘会计制度》的发布极大地促进了地勘领域的创新。

三、原有会计制度的作用

《地勘会计制度》自从颁布以来, 一直在为地勘领域的发展和壮大服务。其发挥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服务于地质勘查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业绩核算, 同时也体现在业绩评价方面, 服务制约机制方面,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方面面。

作为地勘行业会计核算标准的地勘会计制度, 一方面沿袭了原有制度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又借鉴了通用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会计制度。可以说具有重要的旗帜性意义, 对促进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地勘行业会计核算标准的地勘会计制度, 历经十余年的实践检验, 充分证明了其在过去十几年里是发挥过重要作用的。

四、《地勘会计制度》逐渐显露出的弊端

随着时间的推移, “世易时移, 变法宜矣”, 旧版的地勘会计制度已经逐渐变得不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 难以应付新形势下出现的各种新情况。从实践周期来看, 旧版的地勘会计制度历经十多年的应用, 可以说, 旧版的地勘会计制度的时限性显露无遗。

五、地勘会计制度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从我国各行各业的财务信息核算实践来看, 实现不同行业的财务信息一致性是大势所趋。在全国范围内,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等会计核算规章和规范奠定了我国会计核算的基础, 不同的行业都要遵照此类标准和规范来执行, 而不是不同行业采用不同的标准。因此, 地勘行业的财务核算规范要在其指导下, 借鉴已有经验, 协调一致。

如果能实现与企业会计准则接轨的话, 那么地勘行业领域就可以迅速实现与其他行业的财务信息交流和沟通。尤其是新版的地勘会计制度出台可以更好地适应新矿产资源法和矿业权市场的出现。新版的地勘会计制度可以考虑与新版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协调一致, 以便为地勘行业的发展发挥更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讲解编写组.地质勘查会计制度讲解[M].地质出版社, 1992.

[2]财政部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M].地质出版社, 1996.

7.地质勘探单位 篇七

近年来受客观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影响,资金短缺已成为地质单位实现企业化、进入市场、转换机制的主要障碍。由于资金不足,致使许多需要开拓市场的项目难以实施;由于资金缺乏,严重影响了企业走向市场,创造经济效益的速度;直接制约了地质单位向企业化过渡的进程。在当前地质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加强资金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地质单位的现状看,在体制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各单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市场观念淡薄,资金投入分配使用不当,不注重资金使用效益,使有限的资金或流失或闲滞,造成地质单位的资金利用率低,使用效果差。主要表现在:

(一)资产闲置,资金沉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地质单位的资产是由国家直接调入,或用国家投入的资金购置,配置什么配置多少,均是无偿使用,促使地质单位追求资产占用最大化。产业结构调整后,由于设备、材料的专业性太强,难于调剂,结果是开发多种经营需要的设备、材料没有,不需要的设备、材料又大量闲置、积压。

(二)承包机制不健全,造成财权失控,资金散乱。近几年,各单位为开辟地质市场,发展多种经营,兴办了不少经济实体,并采取承包经营责任制。由于缺乏必要的制约机制,管理又粗放,导致了部分实体的经营收支游离于地质单位的财务管理之外,资金体外循环,拖欠上交款,大量占用地质单位的资金,甚至出现包盈不包亏的现象,盈利了是承包者个人的,亏损则留给国家,当亏损到无法继续经营下去时,推给地质单位一走了之。不健全的承包机制,最终导致监督失控,各经济实体自立门户,在银行开设账户,各管各的,资金分散,沉淀在各经济实体。

(三)应收账款居高不下,资金周转困难。目前,我国仍处于买方市场,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增加营业额,许多情况下不得不采取赊销方式。由于地质单位长期依靠事业费过日子,市场风险意识相对淡薄,加上市场还不规范,有相当一部分阶段企业诚信度不高,结果造成地质单位有大量的资金呆滞在债权上。“欠账有理,欠账有利”的怪现象,严重影响了地质单位正常的生产经营和资金周转。

(四)筹资能力有限,资金结构不合理。虽然国家为支持地质单位转产,促进地质队伍结构调整和地勘经济发展,对地质单位的流动资金银行贷款利息给予适当的补贴,但由于地质单位属事业性质,受机制、规模和效益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办理银行贷款的难度大,信贷规模小。

(五)经营不善,亏损严重,资金流失。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工程造价较低,加上管理不善,浪费严重,导致部分多种经营项目严重亏损,巨额损失最终还得由地质单位来承担。

二、加强地质单位资金管理的对策

资金好比是企业的血液,每项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资金,无论是上项目,办实体,还是搞经营,都要资金,没有资金,则举步艰难。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方针,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资金,合理安排和使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实行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应遵循“以收限支、以支促收、先收后支、合理有效”的原则。在统一筹集和配给资金的动态平衡中,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日常生产经营资金投入与长期发展投入的关系、负债与效益的关系。具体做到:一是统一计划,目前,地质单位的资金来源渠道较多,除国拨地质资金外,还有地方财政资金、多种经营收入及可享受财政贴息的流动资金贷款等,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年度财务收支计划,预测全年的资金收支情况,能争取到多少资金,如何筹措如何运用,能用于投资的有多少,生产经营的成本费用要支出多少,借债资金如何偿还等,都必须统一计划,并据以逐月逐项严格考核;二是统一收入,即在地质单位内部划小核算单位、内部市场化的基础上,把所有的收入都集中到地质单位账上,各内部单位在外部银行设立的账户全部取消,现金收入及时存入地质单位的银行账户内,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收入在内部各单位沉淀;三是统一调度。资金的调控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资金的使用由地质单位财务部门按审批后的计划下拨,这样既可防止乱开口子乱开支,又可根据经营活动各环节的需要,分轻重缓急,统一平衡,统一调剂,确保重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实行内部资金有偿使用的管理办法。为使资金管理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资金管理,必须建立落实资金使用责任制,严格执行“核定限额,有偿使用,定额定息,超额加息,定期检查,按期收回”的原则,合理调配安排使用资金。对多种经营项目要采取慎重态度,在决策之前进行可行性研究,建设之中决策要正确,建成之后要有效益。要计算投入的回报率,从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不同成本出发来分析预测,掌握好营业利润率的期望值必须大于投入资金的成本利率。对资金的使用要跟踪管理,实行监督,一切开支从效益出发,支持有效益的开支,杜绝资金的浪费和流失,本着“扶强扶优,抓大放小”的原则,对那些规模小又发展无望的单位,该并的并,该卖的卖,将其人员、资产、资金分流到发展前景较好的单位。

(三)实行清理旧欠奖励,新欠与单位、个人利益挂钩的办法,抓紧抓好应收账款的清理工作,加快货币回笼,加速资金周转。对社会地质工程要加强合同管理和工程进度签证及收入确认工作,实行单项工程成本与工程款回笼并列挂钩的考核办法,工程款不回笼个人利益不得兑现。多种经营企业应确立以资金回笼为中心的销售管理,担负起资金回笼的任务,不能只看销售收入多少,而是应该看到底回笼了多少资金,对每一笔业务,都必须对从合同签订到资金回笼的全过程负责。财务部门要切实加强资金管理调度,协助做好清欠工作,对老账按户头、分档次一一清理,采取有钱要钱,有物要物,或三角转账等方式,清欠工作要落实到人,奖励到人,把死钱变活钱。

(四)清理盘活闲滞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认真做好现有资产的清理盘查工作,查清现有设备的使用情况,盘查库存材料、配件的积压情况,对多余的设备、积压的材料想办法或改造或变卖,尽量减少资金占用,将闲置的资产及时变现,向有效益和效益高的方面流动,在流动中增值,在流动中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

(五)建立资金目标责任制。动员全体人员,进行全员资金管理。资金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纯依靠财会人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发动全体职工,使每一个人都充分认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参与到资金管理中来,才能管好用好资金,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特别在发展多种经营方面,应有项目负责人,实行项目主体责任制和资金使用效益责任制,明确资金使用责任者对资金使用的方向和效益所应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资金的投入才不会因决策失误造成无效投资而让资金白白损失和浪费,才不会因经营管理不善,效益低下而严重亏损造成资金流失。

8.地质勘探单位 篇八

2014年广东省地质局招聘公告、报名注意事项、职位表考等最新资讯请点击

行测、申论在线做题、搜题“神器”---砖题库

一、应聘人员基本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三)具备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

(四)具备应聘岗位要求的学历、资历和专业知识或技能条件;

(五)身体健康;

涉嫌违法违纪,正在接受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或其它不符合事业单位招聘条件的人员,不得报名。

二、报名办法

(一)报名时间:报名时间为3个工作日,即2014年7 月8 日9时至 7 月10 日17时。

(二)报名方式:采用电子邮件报名方式,应聘人员在招聘公告规定的时间内登陆网站,下载并填写《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报名表》(以下简称《报名表》),如实、准确填写《报名表》的各项内容,并将《报名表》连同本人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书、职称(资格)证书及相关材料扫描电子版发送到招聘单位电子邮箱。没有毕业证、学位证的应届毕业生,需提供在校成绩单和就业推荐表。

(三)报名资格审核:招聘单位在报名时间截止5个工作日内将审核结果以电子邮件的形式通知符合岗位条件要求人员:地质、工程类专业岗位审核合格者发

送面试通知书电子版;非地质、工程类专业岗位通过资格审核的报名者,自行打印考试通知(即准考证,笔试时间、地点、要求等将于考试通知上予以明确),并按照考试通知要求准时参加笔试。应聘人员届时注意查收电子邮件。

(四)报考要求:每位考生仅限报考1个单位的1个职位,报考人员在网上填报的个人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取消考试或聘用资格。

三、考试

(一)应聘非地质、工程类专业

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应聘非地质、工程类专业岗位(详见附件“招聘专业”加★号)的人员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总成绩按下列公式计算:考试总成绩=笔试成绩×50%+面试成绩×50%,成绩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考试总成绩合格线为60分。

1、笔试:(满分100分,非地质、工程类专业按50%计入总成绩)

笔试内容包括政治时事、文化基础、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文字表达水平(一份试卷)。本次考试不指定考试复习用书。笔试成绩和面试人员名单于笔试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在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门户网站和广东省地质局网站公布。

笔试成绩按100分计算,成绩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笔试成绩合格线为60分。

从笔试成绩合格者中按高分到低分排序,每个招聘岗位按1:5的比例确定进入面试人选。若达到笔试成绩合格分数线人数不足5人,则笔试成绩合格线以上人员即为面试对象。笔试成绩相同时,并列进入面试。

2、面试(满分100分,非地质、工程类专业按50%计入总成绩)

(1)面试对象于面试前一天,持有关证件资料到招聘单位进行应聘资格复审,复审合格方可进入面试。需审核的资料:①面试通知;②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③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④非应届毕业生户籍所在地计生证明⑤执业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⑥获奖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发表论著的需提供该期期刊或著作原本);⑦近期一寸免冠正面彩色照片3张(与网上报名所用照片一致)。

(2)面试时间及有关事宜:由招聘单位以电话或电子邮件形式通知面试对象,应聘人员届时注意保持电话及邮箱畅通。

(3)面试由用人单位相关领导和公开招聘考核领导小组成员任评委,评委人数不少于7人且为奇数,面试中评委就应聘者的专业水平、基本技能、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测试。面试成绩当场公布,面试合格分数线为60分,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为保证公平公正,面试过程将全程录像或者录音。

(二)应聘地质、工程类专业

符合应聘地质、工程类专业岗位条件的人员可直接进入面试,面试成绩按100分计算且为考试总成绩,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面试成绩当场公布,面试合格分数线为60分。

面试(满分100分)

(1)面试对象于面试前一天,持有关证件资料到招聘单位进行应聘资格复审,复审合格方可进入面试。需审核的资料:①面试通知;②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③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④非应届毕业生户籍所在地计生证明⑤执业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⑥获奖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发表论著的需提供该期期刊或著作原本);(⑦近期一寸免冠正面彩色照片3张(与网上报名所用照片一致)。

(2)面试时间及有关事宜:由招聘单位以电话或电子邮件形式通知面试对象,应聘人员届时注意保持电话及邮箱畅通。

(3)面试由用人单位相关领导和公开招聘考核领导小组成员任评委,评委人数不少于7人且为奇数,面试中评委就应聘者的专业水平、基本技能、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测试。为保证公平公正,面试过程将全程录像或者录音。

四、体检、考察

(一)体检:根据考试总成绩从考试合格者中按高分到低分排序,每个招聘岗位按1:1比例确定拟聘人选。确定拟聘人选按照《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体检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粤人社发〔2010〕382号)相关体检标准进行身体检查,体检工作严格按照广东省的有关规定组织实施,检查费用由招聘单位负责,在年度经费预算中支出。

(二)考察:各招聘单位对体检合格的拟聘人选进行综合考核,根据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考察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粤人社发〔2010〕276号)精神,主要考察应聘人员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能力素质、遵纪守法(含计划生育)、工作或学习表现等情况。

因体检、考核不合格或者个人放弃聘用出现招聘岗位缺额的,单位可以从同一岗位考试合格者中按考试总成绩的排序依次等额递补。

五、公示与聘用

9.工程地质勘探方法及地质评价 篇九

工程地质勘探是在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查明地表以下工程问题和取得深部地质资料而进行的,主要有山地勘探、钻探、物探等三种方法。

二、有针对性的选择施工方法

(一)地铁工程的地质勘察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地铁工程的勘察要求及标准得到有效的提升,我国地铁的数量也在不断的攀升,为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

由于我国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因此,在对地铁施工的勘测方案中应先对地下水的含量进行降低,通常情况下,采用建立管道的方式来对工程进行降水,在达到水含量适宜的状况时,方可进行施工。

勘察施工方法的基础是总体安排及总体的统一,采用因地制宜的方法对钻探、物探及原位测试实验进行选择,包括标准贯入实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旁压试验、扁铲侧胀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及波速测试等。

积极采用新技术及新方法。

在地铁工程的地质勘查中具有许多不同的勘察阶段,勘查阶段的不同其要求也不同,需要对地质的特点进行精确勘察。

在勘察过程中应对地下水的含水量特点查明以后才能进行研究,若出现地貌不同时,还应进行试验,在地绘基础上对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

在地铁工程的勘查中禁止采用较为单一的勘察方法,应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来对各种测试试验进行完成,确保地质工程能够完成顺利。

(二)长输管道的工程勘察

工程地质和工程测量是长输管道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长输管道的工程勘察是地质工程勘察中最为关键的勘察项目。

随着勘察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进步之下,人们对长输管道的勘察有了更高的要求,进而勘察工作者在对勘察技术上有着更深一步的勘察标准。

长输管道的工程设计中主要以三维设计为主,因为三围设计能够提高设计质量,减少投资,节省材料等好处。

定向穿越技术在长输管道的工程设计中也起着积极的作用,在长输管道工程的勘察中需要重视的技术,管道穿越技术是由人工开挖到计算机技术的定向穿越技术。

随着输送,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管道自动系统开始快速的发展起来,从古老的常规仪器到遥控系统控制,经历了很多单元阶段仪器更新进步,从而长输管道工程已经发展到国际首要地位。

只有对长输管道的勘察有着精确而高标准的要求,长输管道的施工才能够正常稳定的进行下去,精确的勘察记录结果是施工顺利完成的保障,所以在长输管道的工程勘察中是需要勘察工作者重视起来的。

这样勘察工作的进行才有意义,才值得工作者们努力去创新,去发现。

(三)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和手段

工程地质测绘在一定范围内调查研究与工程建设活动有关的各种工程地质条件,测制成一定比例尺的工程地质图,分析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作用及其对设计建筑物的影响,并为勘探、试验、观测等工作的布置提供依据。

它是工程地质勘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测绘范围和比例尺的选择,既取决于建筑区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已有研究程度,也取决于建筑物的类型、规模和设计阶段。

工程地质测绘所需调研的内容有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及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天然建筑材料、自然(物理)地质现象及工程地质现象。

对所有地质条件的研究,都必须以论证或预测工程活动与地质条件的相互作用或相互制约为目的,紧密结合该项工程活动的特点。

(四)水文地质工程的勘察

随着大规模地质工程建设的逐渐发展,作为地质勘查中最为基础的勘察工作,水文地质工程勘测在许多方面都与学术研究相涉及,水文地质工程研究的范围主要包括物理力学及岩土力学,而现如今我国岩土力学技术还仍有不够成熟的地方,并仍处于低级阶段,新世纪以来,通过对外国先进的岩土勘察机制的学习,对水文地质的概念得到新的理解。

在对水文地质进行勘察时,通常采用水位地质测绘与物探相结合的方法,例如:电法、电磁波法、浅震、放射性法及声波法等。

在其基础上对钻探任务及钻孔抽水试验、注水试验、压水试验、试坑渗水试验、地下水实际流速的评定及连通试验等试验。

并对岩、土、水样进行物理化学分析,并对地下水的动态进行长期观测。

才能促使水文地质工程勘察达到标准,并对下一步施工做好准备工作。

三、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和评价

在场地的调查和测绘工作完成后,地质工作人员开始对场地地层进行钻探工作,通过利用钻机向场地地层中钻孔,根据钻探鉴别地层的地质构造和岩层划分,还要进行取样分析,通过地质实验测验工程场地岩石和土层的物理力学的基本性质。

在地层钻探中依据不同的土层情况和深度一般选用不同的钻探方式和原状土样的方式。

在工程地质勘探过程中,还应遵循不扰动或尽量不扰动地层的原则下,对工程场地层进行测试,来获得地层岩石和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划分情况。

目前在工程地质勘查中一般采用土的原位测试技术,与传统的测试方法相比,土的原位测试具有对地质条件的适应能力更强,测试精度和速度更高更快等诸多优点。

准确有效地对断层的工程地质和节理的工程地质进行评价,同时为了可以准确分析判断地层砂土密实度和粘性土的塑性情况,并且评价砂类土和粉土的地震液化状态。

在勘查中工作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选取相应的实验方法,来确定工程场地地基土的承载力,测定场区地基土的变形状态和计算分析地基土的变形量和建筑基础的沉降量,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要求对场区地基土进行地震液化评价。

在工程施工建设中,地质人员还需要对地层土体的渗透性进行测试,并分析影响土体渗透性的不良因素,为建筑基坑的开挖和支护提供重要的依据。

对于建筑物需要进行基坑开挖施工,将基坑土体挖去后,容易造成建筑地基的应力场发生变化,导致建筑物地基出现变形,影响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

同时地基的应力场发生变化容易引起地下孔隙水的压力出现变化,地基土体中变化的孔隙水压力可能导致地基的抗剪切的能力下降,因此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坑开挖,并在建筑基坑施工中应该对基坑地层的土地进行相应的保护,尽量减少对土体的扰动,同时最大限度提高对基坑铺设垫层和浇注底板的施工速度。

通过分析评价建筑基坑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坑底土体的稳定性和基坑抗渗流系数,来为基坑的支护结构形式设计和稳定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根据建筑工程场地的地质情况选取合理的评价方式,来准确的对基坑稳定进行评价,保证建筑基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0.地质勘探单位 篇十

关键词:煤田地质单位;薪酬管理体系;措施

当前,我国煤田地质单位的薪酬管理体系存在许多弊端,其不仅影响了煤田地质单位的管理和发展,也对国家煤田地质单位的进步和创新产生了影响,建立更为完善的煤田地质单位薪酬管理体系新模式迫在眉睫,实施更为科学、合理和可行的薪酬管理体系,对于煤田地质单位员工的发展和工作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煤田地质单位薪酬管理体系现状,并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正确措施,才能促进煤田地质单位的有效发展。

一、煤田地质单位薪酬管理体系的现状

(一)薪酬制度的不完善。我国薪酬制度存在一定的不完善,缺少一定的激励作用,在煤田地质单位中,其中薪酬管理体系包括工资的分配制度,在煤田地质单位中,奖金和福利多存在一定的平均分配主义,并不注重多劳多得、奖勤罚懒,传统的考核模式实际并未和真正意义上的奖金和福利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只是对煤田地质单位人员的素质水平的考核,并没有实际意义,一些多劳动、多工作、多贡献的员工没有得到所对应的奖励,更多的是实施一定的平均主义,降低了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使员工形成长期的惰性,降低了工作效率,不利于煤田地质单位整体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也使员工失去了对于煤田地质单位的信心,缺少必定的安全感,对于煤田地质单位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人才的大量流失。在煤田地质单位中,工作人员的固定工资过低,然而其相应的住房补贴、医疗保险等支出更多,在固定工资上,更多采取平均分配的原则,从而导致煤田地质单位中人员的工资收入差距过小,支出多于收入,更多高级的部门和人员所获得的收入高出其应有的价值,导致在煤田地质单位中,工作人员之间缺乏一定的竞争力和积极性,导致许多高级的人才流失,同时,对于煤田地质单位的整体结构产生了影响,降低了员工之间的积极性和竞争性,导致煤田地质单位内部分配的失衡,同时也影响了外部分配机制缺乏一定的公平、公正,使更多的煤田地质单位工作人员不能很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更多的关注薪酬分配,对于工作效率和成果的提高产生了阻碍。

(三)分配制度的不合理。煤田地质单位的分配制度不合理,比较单一,许多煤田地质单位对于知识、资本、技术和劳动要素的重视程度并不够,更多的注重员工的经济薪酬,并不注重员工的非经济薪酬的发展,并没有为煤田地质单位人员的工作进行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并没有进行一定专业、规范的人员培训,降低了煤田地质单位对于员工的激励效果,在员工的福利制度上,没有充分考虑员工的取向,没有从员工的实际需求出发解决问题,在员工的利益激励体制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员工提高薪酬的方式较为单一,更多的只能通过权力导向的方式,阻碍了煤田地质单位在薪酬管理体系的发展和进步。

(四)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不明显。煤田地质单位并没有注重市场调节的作用,对于煤田地质单位的薪酬体系并没有进行一定的市场调查,所建立的薪酬自我约束体制并没有依据于市场的薪酬水平和具体情况,同时,煤田地质单位没有对员工进行全面、仔细的调查,并不了解员工的具体情况,员工并没有满足其生活的最低保障,使煤田地质单位员工缺乏一定的安全感,煤田地质单位的薪酬管理体系缺乏一定的整体性,薪酬价值与市场价值并不一致,在薪酬结构和薪酬水平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煤田地质单位还应对薪酬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建立更有效的薪酬管理体系模式,促进煤田地质单位的有效发展。

二、煤田地质单位薪酬管理体系新模式的措施

(一)实行绩效年薪制度。煤田地质单位的管理者应实施一定的绩效年薪制度,将薪酬与个人经营管理的绩效相联系,将管理者的薪酬与其绩效相联系,增加了煤田地质管理者和煤田地质单位的联系性,不仅提高了管理者的绩效,同时也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不仅对于煤田地质资源进行了相关的保护,将权利和义务互相对等,同时又将收益和风险相匹配,不仅提高管理者的积极性,同时也促进管理者进行不断的创新提高煤田地质单位的整体效果,促进了煤田地质单位薪酬管理的发展。

(二)实行利润分配制度。对于煤田地质管理单位的中层管理人员,应实施一定的利润分配制度,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果和煤田地质单位的工作目标联系在一起,同时将煤田地质中层管理人员的薪酬收入与煤田地质单位的经营利润相匹配,提高中层管理者的创造力,同时为煤田地质单位贡献更多的个人力量,同时,促进团队合作,制定更有利于煤田地质单位发展的相关计划,建立更为完全的薪酬管理体系,同时,提高中层管理人员的个人成就感,提高管理人员对于工作的热情和态度,保证煤田地质单位的持续发展。

(三)员工收入与付出相一致,建立健全薪酬管理体系。煤田地质工作人员是煤田地质单位的主要人员,将工作人员的收入和其付出的劳动想联系,保证工作人员的收入和付出相一致,保证按劳分配为原则,同时对于相关项目可进行一定的分成,对员工进行一定程度的激励,建立健全员工激励体制,提高员工工作的动力,将更多的利润进行分成对员工进行激励,考虑员工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市场调查,满足员工对于薪酬的必要需求,同时建立健全薪酬管理体系,充分考虑员工,为员工着想,对员工的实际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查,创新薪酬管理体系,不断总结经验,建立更适合煤田地质单位自身发展的薪酬管理体系新模式。

(四)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在煤田地质单位中,仍有一些不能量化的工作人员,切实保证工作人员的自身权益,需要煤田地质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将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技能和相应的薪酬目标相联系,一定程度上减少平均主义现象的出现,坚持依岗变薪的原则,根据工作人员的具体劳动付出和工作人员对于煤田地质单位的贡献确定工作人员的具体薪酬目标,满足工作人员对于薪酬的不同需求,同时提高员工之间的竞争性和积极性,使员工将注意力放在对于煤田地质单位工作效率的目标上,提高工作人员对于煤田地质单位的信任程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感,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煤田地质单位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促进煤田地质单位的薪酬管理体系新模式的全面发展,

总结:煤田地质单位的薪酬管理体系新模式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是煤田地质单位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煤田地质单位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管理体系,随着薪酬管理体系的不断改革,煤田地质单位不断调整薪酬管理体系,不断吸取国内外薪酬管理体系的经验,正确应用薪酬管理体系的相关管理制度,创新薪酬管理体系新模式,为国家薪酬管理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同时,也为新时代煤田地质单位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和整体单位的全面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威.地勘事业单位员工薪酬管理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3,(10):92-92.

11.浅谈加强勘探设计单位预算管理 篇十一

关键词:预算管理,勘探设计,战略

一、勘探设计单位预算管理中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预算管理没有与勘探设计单位的战略相结合

企业进行预算的目的就是要努力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编制预算的目的就是为了防范风险, 更好地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可是现实中很多企业却没有明确的战略指导, 企业的预算往往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不一致。企业编制预算没有与企业 (或企业集团) 的发展目标相一致, 就容易导致预算的短视, 重视眼前的利益而使公司的长期利益受损。公司的经营者为了自己的利益, 如在效益与个人薪酬、升迁相挂钩的企业中, 经营者为了在当年得到更多的收入而寅吃卯粮, 将以后年度的收入提前到当年确认;将相关的费用推迟到以后年度确认;忽视对科研的投入, 使公司的技术得不到提高, 使公司的发展潜力受到损害。

(二) 预算编制的起点偏离市场

有些勘探设计单位, 由于高层管理者或者股东提出不符合实际的计划利润目标, 进而下一级管理者指定收入预算、成本费用预算、现金流入流出预算等, 这样得出的预算缺乏对市场的预测, 没有实际基础, 违背了基本的经济规律, 从而导致预算指标与市场不相容, 而且预算指标缺乏弹性, 缺乏市场应变力, 这也使建筑设计单位的预算工作难以推行, 编制出的预算可操作性很差。

(三) 预算组织机构设置简单, 人员配备不足

这一问题在勘探设计单位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制约着单位预算工作质量的提高。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领导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单位的预算机构形同虚设, 只是空有其表, 单位在实际进行日常收支活动时, 根本不按照编制的预算执行。传统的预算通常采用基数加因素调整的方法, 部门经费完全由基期的相关数据决定, 而不是根据部门项目情况, 人员配备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安排, 这样做只能使“贫富差距”加大, 不能适应部门的发展需要。

(四) 预算管理的控制与考评机制不健全

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估、考核与奖惩是预算管理最后一个环节, 是发挥预算约束与激励作用的必要措施。有的勘探设计单位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估、考核与奖惩在业绩评价措施中没有落实, 或者是奖惩制度不合理。在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 以预算标准考核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并以考核结果对他们执行奖惩时, 被考核方过多地强调客观因素对活动绩效的影响, 故意回避主观方面的原因, 考核方则常常参杂太重的个人情感去评价被考核方, 使考核过程在“有色眼镜”下进行, 缺乏客观公正和科学合理。如果考核奖惩制度不合理, 导致业绩评价不公平、不客观, 从而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使他们不认同预算管理, 或者考核后没有配套的奖惩措施, 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 使考核工作流于形式, 没有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 最终导致预算管理失败。

二、如何加强勘探设计单位预算管理

一般说来, 勘探设计单位财务预算的主要目标对上是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对内是保证职工收入稳步增长。勘探设计属于周期性行业, 如果能从财务预算的角度, 提前作出合理的财务安排, 以丰补欠, 以保证国有资产稳步增长及职工收入稳步增长, 不致出现大起大落的波动现象。

(一) 预算目标的制定要以勘探设计单位的发展战略为导向

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基础进行的全面预算管理, 要求各子公司、部门之间相互协调与沟通服从企业的发展战略, 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的有效利用。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编制的各期预算, 可以相互衔接, 避免了预算工作的盲目性。具体说来, 勘探设计单位可采取的措施是: (1) 量化战略的分期实现目标, 作为预算目标制定时的参考依据。 (2) 利用预算目标, 动态修正战略目标, 发挥预算与战略之间的互动。 (3) 预算的管理模式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领域、不同对象的竞争战略确定。

同时, 预算目标的制定要适应外部环境和应对市场变化, 具有一定的弹性, 为预算工作的顺利开展留有余地, 减少预算过大所带来的风险。协调一致的预算目标的制定必

参考文献

[1]徐丽, 彭晶.谈勘察设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J].北方交通, 2008, (06) .

[2]杨艳芳, 张宝珍.勘测规划设计企业的预算管理[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10) .

12.承接地质勘探工程 篇十二

­­­­­

品质,源于专业.高效的地质勘探团队,专业的勘探技术人员,齐全的地质勘探设备,合理的野外工作管理模式,承接各类地质勘探工程:

1.水利水电工程勘察;

2.地质灾害类工程勘察及监测网点建设;

3.路桥岩土工程勘察;

4.工民建岩土工程勘察;

5.水上钻探;

6.环境勘察;

7.桩基础工程质检;

8.能源/矿产类资源勘察;

9.小型桩基础施工(钢管桩);

10.小口径水文水井及地热资源勘察与成井;

11.大坝围幕灌浆工程;

12.软地基处理固结灌浆工程.设备介绍:

1.岩土工程钻机,地质岩心钻机和轻便LD-20钎探钻机;

2.高压供水泵,泥浆泵与砂浆泵;

3.搅拌机与发电机组;

4.各类原位试验及水文试验设备;

5.野外帐篷及全套野外生活设施.工作内容:

1.根据业主及勘察设计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各项业内工作;

2.保质保量,创优质,高效,环保工程.特色服务:

1.质量优:全面保障勘探质量,全方位保护业主权益.取芯,取样等钻探工作严格执行<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和IQC全面质量管理体系.2.数据准:钻孔原位试验(标准贯入,动力触探,),水文试验(压水,抽水,注水)等,严格执行试验标准精准操作,确保各项数据的准确性.3.效率高:合理配备机械设备,优化整合人力资源,科学分配工作时间,确保工作顺利进行,创造最优效率.4.资料全:工程对应的各项原始报表(班报,岩芯牌,水位观测,SPT试验,动探试验,抽水,注水,压水,监测管安装,封孔,取样)等记录规范,详尽,及时.并可根据业主要求提供地质技术编录(岩芯描述,柱状图,送样检验单)等原始地质技术资料.5.保安全:全面执行<地质钻探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平安工地.联系方式:

电话:***

QQ:29498054

E-MAIL:gaochunzhang@foxmail.com

联系人:高春章

13.地质勘探的监理机制 篇十三

摘要:面对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现代化管理体制中引入了监理的概念,有效的发挥监理机构的监督管理作用。用科学系统的方式对现代化企业全面进行管理控制。地质勘探作为一门严谨的调查研究工作,工程勘探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后期工程项目的设计、建设和生产。将现代化科学管理方式融入地质勘探研究工作中来。推动地质勘探市场进入良性循环发展的阶段,也是对地质探勘基础工程的有效保障。

关键词:地质勘探 监理机制 工程 质量 a

一、地质勘探引入监理机制的意义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指出:“开展地质勘探项目监理工作不仅是保证地勘项目质量和提高国家投资效益的需要,也是探索建立地质勘查运行新机制的需要;它对加强我国地勘单位队伍建设、提高勘查质量和效益,都将具有明显推动作用。”因此在综合规模化的勘探项目中。出现了施工单位多,分项、分部工程繁杂等局面,现在的工程项目工期要求紧,跨阶段性施工。如此重叠、烦乱的项目组织必须依靠监理机构,通过专业、科学的管理才能为项目方带来稳定、安全的项目收益。

另外市场对地质勘探需求的增加,导致各种不同性质的地质勘探组织纷纷涌入市场,导致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施工水平降低,出现以进度为主要指标,存在安全、质量等潜在隐患,勘探、研究结果限于形式化,导致浪费大量财力物力而未能得到预期的研究成果。因此,监理机制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正是为了更科学化、正规化的进行行业监督管理,保证地质勘探行业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地质勘探监理机制的运用

在地质勘探中实施监理机制是为了有效的控制地质勘探中的各个环节,保证规划的专业性、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和进度,确保能得到最可靠、完整、科学的地质勘探资料。以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内蒙古锡林浩特市胜利煤田东区二号露天矿为例的监林理机制的运用,分析该地质勘探工程中监理机智的运用。

胜利煤田东区二号露天矿位于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东北10km。面积42.4km2,设计钻探总工程量169500m,以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质测绘和地质填图等工作。该项目投资近亿元,是在原普查基础上的跨阶段综合性勘探项目。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提交可靠、完整的地质资料,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第四地质队负责对该工程的设计、施工和地质资料的提交进行全程监理。

首先参考相关资料及甲方要求,制定监理工程实施细则,并将地勘行业相关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和行业规范汇集成册,成为监理工作指导标准。随后由总工程师负责,地质、钻探、测量、水文、物探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设计审查小组,参照技术规范,对该工程设计进行审查。该工程中审查结果:设计钻孔量由原设计403个调整为259个,工程量由169500m,减为121600m。在进入野外勘探施工阶段,重点对进场钻机进行审查,要求钻机及配套设施符合钻探深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实际中查出2台钻机不符合要求,对其下达监理工程师通知单清除出场,保证施工技术和能力。监理过程中,重点依据的相关技术规程、规范及标准。现场监理人员必须做好监理工作日记和每次会议内容。有利于对掌握整个工程的进展情况提供详细的详细的资料。在东区二号露天矿的实际施工情况分析中,先期开采区以200×200网距钻孔施工,保证钻孔布局的合理,同时严格控制无效进尺,按设计要求控制钻孔打到终孔层位15m内终孔,通过掌握现场第一手材料,及时的通知钻机及指挥部终孔测井,保证更加合理的使用工程量,为投资方节约了资金。根据《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坚持按时编写监理旬报,对每旬中关于施工质量、生产进度及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投资方和施工方进行通报。为保证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监理人员在施工现场进行巡查,对未按要求和不符合技术规范的施工方下发监理工程师通知书,要求整改停钻,整改达标后经监理人员验收后方能复工。在案例的野外施工中,共编写通报监理旬报8期,对施工井队下达监理工程师通知书18项,对指挥部下达建议书2项,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得到了有效的监控。

三、地质勘探工程的监理机制

通过该工程对监理机制的应用可以发现,监理的目的在于提高工程水平,规范工程。监理机构对建设的工程质量、造价、进度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在施工准备阶段,参考专业的技术、规范、标准对工程设计进行审核,提出修改建议,建立完善的管质量、技术理和质量保障体系。在施工过程中,重点对于进场施工的钻机等设备进行严格的审查,对现场的实际问题提出具体要求,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的进行停钻整改,对现场问题和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监理机构要根据设计的施工情况制定相应的工程计划表和工程进度表,进行整体控制。根据地质勘探监理机制的运用过程来看,地质勘探监理机制的主要是:施工前期准备,对工程质量、造价、进度的控制工作。

四、结 语:

14.地质勘探单位 篇十四

一、地质勘查单位人事档案简介

地质勘查单位人事档案主要记录的内容是地质勘查工作人员的个人资料、相关工作经历、学习经历、职业素养、政治面貌及思想素质等等, 它对于地质勘查工作人员的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亦是地质勘查单位提拔人才的重要科学依据。地质勘查单位人才的提拔和职称的申请需要先对地质勘查工作人员个人进行全面的考查, 这就要求其人事档案内容必须要保证真实性与全面性, 这样才能够保障单位人事变动的井然有序。因此, 地质勘查单位人事档案工作必须要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发展, 从而不断提高管理质量, 使人才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和最高效的利用。

二、当前地质勘查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一) 管理制度不完善。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我国仍有很多地质勘查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比较落后, 这主要是由于单位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所引起的。单位领导和档案管理人员本身都没有形成足够的档案意识, 所以也没有加紧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使得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中存在较多的缺陷, 不足以满足当前的管理需求, 这极大地限制了人事档案在地质勘查单位人事变更中所起到的作用。

(二) 人事资料收集不全。地质勘查单位人事档案中必须要真实、详细、全面地记录地质勘查工作人员的各项资料, 包括其岗位和职称、职务的变动情况、学历和学位的变化情况、奖励或处分的材料、年度考核材料、工资变动表及离退休审批材料等等, 这样才能够满足人事档案的管理规范要求。然而就实际来看, 由于很多地质勘查单位并不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所以导致很多人事资料收集不全, 这大大降低了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不利于地质勘查单位人才队伍的建设。

(三) 人事档案不规范。很多地质勘查单位的人事档案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例如档案信息填写不规范、档案装订不规范、档案用具不合格等等。其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档案信息填写不规范, 地质勘查单位的很多人事档案的填写用字都不标准, 更有甚者存在错别字的情况, 或是档案的填写格式没有按照统一标准要求而来, 随意性较大。其次, 有些档案在装订和用具方面也不规范, 不是装订不严谨就是书写用纸、用笔不符合要求, 这会导致日后查阅档案不方便或是档案在长年累月中丢失。

三、地质勘查单位人事档案工作的创新管理建议

(一) 提高重视和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地质勘查单位若想做好人事档案工作, 首先必须要提高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视, 认识到人事档案工作对单位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并积极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选派那些作风正派、政治面貌可靠、工作能力强、具有责任心及具有专业学历的共产党员来从事这份工作, 同时还要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 保证档案管理人员的物质需求, 全面配合好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 以促进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作为档案管理人员, 自身也应当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 将提高管理质量作为永恒的工作目标。

(二) 优化档案管理体系。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 地质勘查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应当具有新的创新和发展。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借助于种种信息科技手段来进行管理, 例如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等对人事档案重新进行分类归档, 从而便于查阅和使用。其次, 人事档案管理应当积极利用多媒体管理技术进行发展,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来记录影像、声音、指纹等信息, 从而对以往单纯采用纸质材料所记录的信息进行补充和完善。

(三) 完善管理制度。地质勘查单位必须要尽快建立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进一步加强相关政策的落实, 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分工与责任, 安排和分配好档案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 并对档案管理人员及其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 定期进行业绩考核, 并将考核结果与档案管理人员的工资相挂钩。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当前的地质勘查单位人事档案工作尚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完善、人事资料收集不全、人事档案不规范等问题, 若想进一步提高其管理质量, 还需加强重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优化档案管理体系及完善管理制度。

摘要:对于地质勘查单位来说, 人事档案的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它关系着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运行。就目前来看, 我国大部分地质勘查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若想解决这些问题, 提高人事档案管理质量, 还需从实际出发, 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 找寻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本文主要探讨了地质勘查单位人事档案工作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地质勘查单位,人事档案,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鹏.人事档案制度的创新和发展[J].档案学研究, 2012 (05) :27-29.

上一篇:《追踪小绿人》读后感400字下一篇:监测站上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