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个案例子

2024-10-09

心理个案例子(12篇)

1.心理个案例子 篇一

课例研究:运用学生熟悉的例子学习心理描写

初一语文组

一、教学问题:

学生们一听写作文就头疼得厉害,光咬着笔杆写不出字来。他们的作文,思维狭窄,所以往往缺乏细腻的描写,干瘪得像一个隆冬深处的老妪,只能用皱巴巴的皮肤包起一架枯瘦的骨头。因此除了用大量的阅读来完成积累的过程之外,专项的技巧训练,就显得很有必要。本节课,就从“学习心理描写”开始。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思路:

用ppt展示经典名著中的精彩心理描写,引导学生依据经典名著,学习细腻的心理描写方法。

三、第一次教学设计:

从名著中选择经典心理描写作为例子,总结心理描写的方法。

(一)ppt展示各片断,然后总结:

片断一:冯骥才《俗世奇人》杨巴伺候中堂大人喝茶一文。内心独白有何作用?

片断二:视频“孙悟空偷吃人参果后”片断,揣摩孙悟空的心理。神态描写的作用?

片断三:老舍《骆驼祥子》“面对虎妞的要挟„„” 环境描写的作用?你还知道哪些以景衬情的句子? 片断四:曹雪芹《红楼梦》“王熙凤初见黛玉”。语言描写(言为心声)的作用?

(二)教学效果描述:

除了第二个视频片断“孙悟空偷吃人参果后”,学生能够揣摩出孙悟空的心理之外,其他三个片断学生感觉茫然,发堕云里。紧接着让学生试着描写出“期中考试揭晓前”的心理活动。“咬笔杆”现象再一次出现,若干学生只能想出“老师要念名次了,我非常紧张,忐忑不安”几个字。可见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没有落实到位。

四、第一次反思:经典名著,不一定为学生熟悉

问题出现在哪里?所出示的例子既经典,又是名著,为什么学生茫然?

(一)学科组讨论原因:

虽为经典,但并不为学生熟悉,中国中学生不熟悉中国四大名著并不足为奇,因为他们读书的时间已经被汹汹的应试教育无情的挤占了。因为不熟悉,所以不了解。

(二)学科组讨论改进方案:

不如改用学生非常熟悉的教材,比如三毛的《胆小鬼》、鲁迅的《社戏》《阿长与山海经》《风筝》、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都德的《最后一课》等。

五、第二次设计:运用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做例子,学习心理描写的方法。

主要是5张幻灯片:

NO1:A.《最后一课》: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只是刚刚学会写字!今后永远也学不到法语!法语就到此为止了!我现在是多么悔恨自己蹉跎光阴啊!悔恨自己从前逃课去掏鸟窝,去萨尔河溜冰!我的那些书,我的语法课本,我的神圣的历史书,刚才背在身上还觉得那么讨厌,那么沉重,现在却像老朋友一样,让我难舍难分。

B.《胆小鬼》:我的手轻轻摸过那张钞票,已经快黄昏了,它仍然用不掉,晚上长裤势必脱了换睡衣,睡衣没有口袋,那张钞票怎么藏?万一母亲洗衣服,摸出钱来,又怎么了得?书包里不能放,父亲等我们入睡了会去检查的。鞋里不能藏,早晨穿鞋母亲会在一旁看。抽屉不能藏,大弟会去翻。除了这些地方,一个小孩子是没有地方了,毕竟属于我们的角落太少了。

引导学生利用这两段文字探究“心理描写方法①”——用内心独白直接揭示心理,并细致分析作者的描写内容。

NO2: A.《走一步,再走一步》:其他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向上爬,朝着一块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狭小岩石架进发。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B.《阿长与山海经》: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身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按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通过分析加横线词语,得出“心理描写方法②”——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心理和“方法③”——关键词语精彩刻画心理。然后用NO3来巩固跟进:《胆小鬼》:对着那张静静躺着的红票子,我的呼吸开始急促起来,两手握得紧紧的,眼光离不开它。当我再有知觉的时候,已经站在花园的桂花树下,摸摸口袋,那张票子随着出来了,在口袋里。没敢回房间去,没敢去买东西,没敢跟任何人讲话,悄悄地蹲在院子里玩泥巴。母亲喊吃中饭,勉勉强强上了桌。

NO4:《卖火柴的小女孩》:她又擦了一根,哧!火苗有窜了出来,发出亮亮的光。墙被照亮了,变得透明了,她仿佛看见了房间里的东西。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放满了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一只烧鹅突然从盘子里跳出来,背上插着刀叉,摇摇晃晃地向她走来。几只大面包也从桌上跳下来,一个个像士兵一样排着队向她走来。就在这时,火柴又熄灭了,她面前只剩下一面又黑又冷的墙。

这是“心理描写方法④”——透过想象、联想揭示人物心理。NO5:《岳阳楼记》: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这是“心理描写方法⑤”——运用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课堂检测:重新做课堂开头的题目——完成“期中考试揭晓前”心理活动的描写。

巡回浏览的时候,成就感油然而生。许多学生初步学会综合运用独白、关键词、想象联想、动作神态等方法描摩心理。随手举一例:

试卷发了下来,鲜红的错叉铺在卷子上,那刺眼的分数,刺得我眼睛生疼,我一把抓起卷子,把它狠狠地揉成一团,重重地扔在墙角里,眼睛便止不住地往下流,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我的脚在不停地跺着地板,地板发出“咚咚”的声响,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这样?一个个问号不停的向我的心头涌来……

上述文字是王晓娟写出来的,这是一个平日不怎么显山露水的小姑娘,40几分钟的训练,也能把心理活动描写得有模有样了。这样的优秀片断很不少,最宝贵的是,相当一部分学生有了一定的思维意识,写作思维被初步激活。

六、第二次反思:从教材中选择熟悉的心理描写片断作例子,经典才会发生效力。

(一)学科组讨论本节课成功原因:

例子为学生熟悉是关键。只有熟悉,才能举一反三。否则,例子无论怎样经典,都会成为空中楼阁。

(二)学科组进一步讨论注意事项:

即使是教材中的例子,也不要想当然的以为教材中的例子因为已经学习过,就一定被学生熟悉(就象第一次设计与反思时不能想当然的以为名著就一定被学生熟悉一样),因为学生也可能遗忘,为了更好的发挥例子的举一反三之一功,最后在授课之前,先让学生熟悉一下所需教材。

(三)学科组灵感激发:

既然是选择例子,为什么一定要考虑名著或者教材?例子为什么不能从学生的以往作文中来?那样不是更加的贴近学生的实际吗?并且,既能是对作者学生的表扬,又能是对读者学生的更大激励?这不是一石三鸟吗?

所以本科组另外一名教师接着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所有的例子,都从学生以往习作中来,果然效果更好。

七、课例研究总结:

此次关于“心理描写”的课例研究,关注了例子的功能,而利用例子教学,让学生得到具体的、感性的认识,效果很好。但要注意所选择的例子,一定要为学生熟知,这样才能更好的突显例子的功能。所以,所选择的例子,要依据学情来判断。事实上,比如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等书籍,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样被学生阅读,即使阅读过一点儿皮毛,也是一知半解并未达到“熟悉”的程度,在这样的学情环境里,就不适宜用经典名著。

而依据教材来选择出的例子,在熟悉度上就远远胜于名著,更易于为学生接受。

八、课例拓展延伸:

在“运用熟悉例子学习心理描写”这一版块的教学中,真正尝到了“运用熟悉例子指导学习”的甜头,所以很快将这一设计运用到了“环境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作文专项训练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心理个案例子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0年1月1日-2010年10月31日, 我院妇科住院病人中需行子宫全切除术的病人共100例。其中年龄30岁~50岁病人60例, 50岁以上者40例。100例中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5%,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5%。

1.2 护理干预方法

对住院病人进行SCL90量表心理评估。

1.2.1 环境要求

提供良好的休养环境, 保持病室干净、整洁, 通风良好, 光线充足。调节室温为18℃~20℃, 湿度为50%~60℃, 保持病区舒适、安静, 适时提供必要轻松的视频音乐。

1.2.2 改变不良认知

(1) 了解心理障碍的特点:通过病史、口述、会谈、外貌特征、行为变化来判断是抑郁还是焦虑, 或是躯体障碍。 (2) 疾病知识的宣教:将同种疾病的病人集中在一起, 人数以3人~5人为宜。给讲解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手术治疗的目的及预后。 (3) 病友互相交流:安排已康复即将出院的术后病人与未手术的病人相互交流, 让术前病人看到光明与希望, 消除顾虑, 增强信心。

1.2.3 进行放松训练

集中将要手术的病人, 以3~5人为宜, 让病人取舒适的坐位或卧位, 从身体由上到下的顺序, 对各部位的肌肉先收缩5~10 s, 同时深吸气;再迅速地完全松弛30 s~40 s, 同时再深呼气和体验松弛的感觉。如此反复进行, 训练从20 min~50 min, 每日2次, 坚持到心理完全放松。

1.2.4 争取家属的积极配合

与家属沟通, 让家中各位成员都为病人提供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保证心理的安慰, 提供陪伴, 给予经济资助, 提供合理的膳食。如发现病人有生理或精神异常应及时与主管大夫取得联系, 以便针对问题适时解决。

1.2.5 筛查结束与再次干预

通过对外貌与行为变化的观察预评估, 如发现病人的思想顾虑与躯体障碍消除, 心情愉快, 并能积极配合术前准备, 可结束干预。如发现个别病人未缓解, 应进行个别会谈, 了解新情况, 重新针对不同个体进行下一轮的干预, 直至完全缓解为止。本组病例完全缓解的标准为:思想顾虑, 躯体化障碍消除, 心理愉快, 积极配合手术。

2 结果

100例需行子宫全切术的病人术前评估结果表明, 所有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经过1次~3次护理干预后, 以上情况好转。

3 讨论

我们观察了100例子宫全切术前病人, 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心理问题, 如不及时给予合理的干预, 病人存在生理疾病解除但心理疾患仍然存在, 不能完全意义的康复。很可能使部分的心理问题一直存在, 导致疾病好转或者康复时间延长, 有的甚至无法正常手术, 或引发其他身心疾病, 从而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 影响预后。

3.1 生活空间良好的生活空间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 干净、整洁、条件适宜的病房, 能使病人心情舒畅, 有益于护患关系的建立;必要的视频音乐能使病人暂时忘掉身心的病痛。

3.2 改变不良认知不良认知是产生一切心理疾患的根源, 病人及家属所患疾病知识的能力, 使她们感到焦虑, 担心手术是否成功、预后是否良好等。我们通过与病人与家属的沟通, 取得了详细的疾病知识, 通过与病人的沟通, 提高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消除了病人心中的顾虑, 改变了不正确的认知。

3.3 集体宣教与训练有利于节省护理人力资源与时间, 更有利于病人心理上的一种依赖感, 使病人感到不孤独, 且能互相交流相关知识与技巧。

3.4 渐进性放松训练适用于本文中提及的所有病人, 主要利用其放松、安静使病人达到放松的状态, 最终达到病人心态安静, 恢复常态, 配合治疗与护理。

3.学生偏激心理个案分析 篇三

学生刘某,10 岁,我班中的一名男生。看似比较懂事,内向,平常不容易被老师和同学发现和注意。四五年级时曾有几次因各种原因背着书包要回家,不想读书了。在未教他之前,我就对此人有了初步的了解,脾气大,容易做出格行为。本学期发生的两件事,让我对该生有了更深的认识,一次是将家长让他上交给老师的晚托班费“弄丢 ”了,死活不承认是自己用作它途了;另一次是因过生日,家长未买蛋糕而向任课老师发脾气。平常喜欢说谎,自然地将所有的错误与不对归结到他人身上,而自己却无错可改。

案例分析

我认为,学生刘某从心理成因来讲更多的是偏激心理在作祟。偏激是指人的意见、主张等过火,多存在于青少年中。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做人处世的一个不可小觑的缺陷。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一种心理疾病。它的产生源于知识上的极端贫乏、见识上的孤陋寡闻、社交上的自我封闭意识、思维上的主观唯心主义等。

常见的偏激主要有3方面的特性:1.认识上的片面性:偏激的人以绝对的、片面的眼光看问题。总是带着有色眼镜,以偏概全,固执己见,钻牛角尖,对人家善意的规劝和平等商讨一概不听不理。偏激的人怨天尤人,牢骚太盛,成天抱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只问别人给他提供了什么,不问他为别人贡献了什么。偏激的人缺少朋友,人们交朋友喜欢“同声相应,意气相投”,都喜欢结交饱学而又谦和的人,老是以为自己比对方高明,开口就梗着脖子和人家抬杠,明明无理也要搅三分,试想,这样的人谁愿和他打交道?2.情绪上的冲动性:偏激在情绪上的表现是按照个人的好恶和一时的心血来潮去论人论事,缺乏理性的态度和客观的标准,易受他人的暗示和引诱。如果对某人产生了好感,就认为他一切都好,明明知道是错误、是缺点、也不愿意承认。3.行为上的莽撞性:偏激在行动上的表现是莽撞从事,不顾后果。产生偏激心理的原因主要是知识经验不足,辩证思维的发展尚不成熟,不善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往往抓住一点就无限地夸大或缩小,自以为看到了事物的全部,极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失真判断,导致错误的结论。

学生刘某不管从认识,还是从情绪和行为上都与偏激心理的表现相符合,究其偏激心理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家庭因素。由于学生刘某是独子,他的父母常年在外经商,家中只有大伯平常比较关心他的生活,父母最多的是给孩子钱,以此来弥补所谓做父母的责任。缺少了家庭教育这一关键要素,缺少了亲人关爱的这一重要情感熏陶,导致学生孤单,生活无目的性,迷恋打游戏机,经常找各种借口向父母要钱。由于父母对他的关心较少,他就将自己的各种不足都归结到父母身上。随着心理迁移,在学校里,他就不管自己言行的对与错,自然地将这一切的错误都归咎到同学,甚至老师身上。缺失了家庭教育和亲人关爱是学生刘某偏激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

个人因素。学生刘某对于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任何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好恶作为判断标准。由于自己的偏激,导致他的人际关系比较差,这一因素更让其在情绪上表现得更为冲动,以至于做出一些莽撞的行为。以偏概全,导致错误的结论和做法。

他人因素。由于学生刘某的偏激行为的表现,使其他学生对他退避三舍,同学们认为该生气量特别小,看到别人受表扬就揭短,看到别人挨批评就幸灾乐祸;没有朋友,不愿意和他们交往。所以学生刘某和同学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距离,孤单与无助促使他偏激心理的进一步发展。任课老师也对他的情况有所了解,所以不愿更多地“管”他,得不到老师的关爱,使其觉得自己更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促使他用更为偏激的行为来引起老师的注意。他人因素是其偏激心理形成不可忽视的因素。

辅导策略

1.拉近距离,实施关爱

由于学生刘某偏激的言行,使他与其他同学的心理距离较远,也经常受到歧视而自卑,最终表现出自傲和偏执甚至对立情绪,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和他真心交谈,告诉他你是父母的好孩子,你是老师的好学生,你是同学们的好同学,你是班级大集体中的一份子,只要你正确地对待他人他事,你就会受到同学的欢迎,老师和家长的信任、表扬。于是我经常鼓励他去关爱别人,关心集体,在多次表扬中,使他找回了自信,并得到了同学的认可和友爱。在他生日那天,我送了他一支圆珠笔,让他很感动,从而逐步地對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偏激心理得到了一定的矫正。

2.自我管理,塑造人格

制定目标,让学生刘某明确自控行为的主要目标,严格规范自已的行为。“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制定一个时间规划表,要求他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逐步磨砺自己的意志,让他意识到一味地原谅自己,迁就自己,只会在错误、缺陷、恶性的斜坡上越滑越远,最终不能自拔。实施批评和表扬有机结合的方式,规范其行为,引导其从偏激中走出来,塑造一个具有正常心理的人格。

3.师生努力,促使改变

与任课老师沟通,利用一切机会发现学生刘某的闪光点,对其不自制的行为以柔和的方式加以制约,减少了他与老师的冲突,有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使他获得了一种宁静、平和、友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同学们以一种宽大为怀的心情去包容他的缺点,以一种沙里淘金的耐心去发现他的优点,和平相处,共同进步,促使改变。

4.沟通家长,健康成长

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希望为了孩子,多回家,多教育,多关心。平时要求注意创设与孩子沟通的情境,真心听孩子的倾诉,少用粗俗而又无效的打骂教育方式,通过换位思维及互相关爱等方式正面启发培养孩子真善美的道德情操。利用好家庭这一教育的主战场,作好孩子的榜样,努力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为开拓孩子的美好前程创设条件。

辅导效果

通过将近两个多月的辅导,学生刘某已经能和父母较好地进行心理交流;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较为和睦了;能够积极地参与一些活动;对老师有了信任感;平常因偏激心理而做出的过激行为几乎没有了。

个案思考

1.作为一名教师,要全方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在工作中要有爱心、细心、责任心。

2.教师要多学知识,除了学好课程的理论知识,做好教学实践工作之外,还要学好其他方面的知识,如心理健康知识,艺术常识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适合现代教学的老师。

3.现代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挑战性,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生活环境、心理素质各不相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复杂。

4.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如何做好老师,必须要做好和家长的沟通工作,充分发掘社会资源,利用学校主阵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进行有效地教育,培养心智健康的学生。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市苏宁小学)

编辑∕高 伟

4.心理健康个案 篇四

一、基本情况

辅导对象:天津市东丽区民族中学七年级1班学生

二、问题行为概述

该学生好动,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经常影响大家的学习。作业常常拖欠,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本上,字迹潦草,乱涂乱画。成绩较差。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常常惹事生非,经常与别的同学打架,每周评选违纪最多的学生都榜上有名。老师批评他时,他的态度很诚恳,但过后总是违纪。

三、个案分析

家庭素因。人们常说,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显而易见,家庭的教育与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各方面都比较好,犯错误的原因在老师身上,一次开家长会,由于该生的数学很差,家长直言让老师辅导,态度专横。这样的家教,使其形成了自由散漫、无拘无束,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这是他自控能力差的原因。

现行的教材难度偏大,要求偏高,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撇下中下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搞“一刀切”和“齐步走”,使中下学生跟不趟,造成两极分化。在应试教育的条件下,往往又以分数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自觉不自觉地产生重智轻德,分数至上的消极现象,看不到“潜能生”的优点,致使他们产生焦虑情绪和人格障碍。另外,对学生的注意程度,喜欢程度,表扬次数,无形之中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教师对学生不关心或经常性批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差,学习成绩也就下降,有些教师对他们更不关心,形成恶性循环,有的教师甚至岐视“潜能生”,冷嘲热讽。过多的失败与挫折,使得这些学生自信心低落,产生消极的态度。就这位同学而言,由于学习上不努力,考试老是不合格,又爱惹事生非,不守纪律,常使集体荣誉受损,成了班上同学的“嫌弃儿”。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指责加深了他们自卑心理,对自己没有信心,对学习不感兴趣,最后导致自暴自弃。

四、个案辅导策略

1、点亮学生心中的灯

潜能生因功课不好,屡犯过失而长期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冷落,家长的训斥,经常在“冷”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他们自感不如别人,活泼向上的心理失去了平衡,心态是消极的,对课堂学习和学校教育活动缺乏热情和兴趣;同时,为寻求一时的心理满足,达到暂时的心理平衡,就设法从另一方面表现自己,于是又出现各种行为问题,招致更多的批评与指责。作为教师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链,点亮他们心中希望的明灯,激励他们从“自甘落后”的泥潭中爬出来。

教育片段

他虽然有许多不良习惯,但他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对班级工作特别热心,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其他人不愿干的脏活,他都很乐意去做。负责班级的提奶工作还可以,身为体育委员,体育上的活动还能撑的起。不过平时小错不断,我常常找他谈话,头,觉得经过耐心开导,他进步不少,每周学生的投票减少了不少。每次看到减少的票数,我都鼓励他这就是进步。看到他每天增长的信心我暗自高兴。

信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志向、经验和日积月累的成功哺育而成的。困难和挫折固然可以激励人的意志,但对于成长中的儿童来说成功更能激发其向上的愿望。如果我们能帮助学生有一个成功的开始,我们就能一步步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2、多作模糊性教育

大家知道,科技发展到今天,电脑的速度比人脑快成百上千倍,但论及“聪明”程度却难与人脑相比,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它不会“模糊思维”,它难以容忍不确定因素,只会根据既定的策略按部就班地机械运算,却不会进行创造和推理。教育者在工作中更应具有模糊性,尤其是对问题学生,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只要是学生自己或老师点拨启发下能悔悟的错误,该宽容处且宽容。

教育片段

上课的铃响过,走进教室刚要上课,班里的同学纷纷指责他上课说话、课间打闹,晚上传宿舍等等。看着学生的样子,我是火冒三丈。但看着他红通通的脸,害怕的眼神,我打消了严厉批评他的念头,但也不能听之任之,于是把拉到身边,小声对他说:“你能不能用个词把这个场面形容一下?”他脸更红了,轻声说:“是我做的太过分了”我点点头说:“你说的对,不过近来你进步很大,我对你的信心也很大。同学们,我们再给他一次机会,我相信他会改过的,同学们说对不对?”全班齐声喊:“对!”从这以后,他又收敛了不少。

通常情况下,学生犯了错误,尤其是连续几次犯同样的错误时,教师往往愤怒于其“屡教不改”而给予严厉的惩罚,认为道理平时讲了多少遍了,只有严惩不贷才能使“学生吸取教训”。然而惩罚的功效却常常只是暂时的,孩子往往忘记了为什么受罚,只为自己所受的待遇而难过、委屈甚至愤怒。事实证明“有时宽容引起的心灵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老师在评价看待学生时,也应切记不可“眼里揉不得沙子”;在处理对待学生的错误过失时,不可“赶尽杀绝”,不留余地,否则在严厉惩罚学生的调皮捣蛋时,可能也同时把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一起杀灭了;在你狠狠教训学生胆大妄为时,可能也同时把他变成了畏首畏尾的胆小者;在你坚决惩治学生的违规行为时,可能也把学生的创造精神一块剿灭了……

四、几点启示

1、多一份肯定,少一份批评。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太阳,我们就不能生长。”心理研究表明,人类本质中最大的需求是渴望肯定。作为在校的学生更是如此。在班级工作中,坚持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注意利用学业的微小进步来激励学生的进取,使学生在自我满足同时不断产生新的追求。

2、多一份沟通,少一份说教。现在不少教师叫苦,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讲道理不听,惩罚又违法,真不知如何是好。我们认为对待当今的学生,不能一味说教,应多和他们沟通,及时抓住他们成长的脉搏,对症下药。及时解决各种问题,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3、多一份尊重,少一份专制。以卡连柯说过:“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不如尽量多地尊重一个人”。对待“潜能生”,教师往往迫不及待地希望他很快进步起来,所以十分容易出现急功近利的想法,层层加码严加要求,结果适得其反,这时,教师应改变一下自己的做法,不如从尊重他入手,从心灵上去感染他。让他在真诚的感动中感悟出正信息的调整。

4、多一份耐心,少一点急躁。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有一个循序发展的历程,没有生下就是坏的孩子,没有想当坏孩子的孩子,没有一无是处的孩子,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没有一成不变的孩子。

5.心理健康教育个案 篇五

余明檀,男.11岁,小学四年级学生。父亲是出租车司机,母亲为公司会计。明檀在幼儿园时就比其他孩子明显表现出多动行为。上小学后,这种情况有增无减。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好晃动椅子,经常惹同位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但老师批评或暗示后有一定效果;课余活动中不大合群,好搞“恶作剧”,如有时接连用头把几个同学撞倒,自己却满不在乎;在家里则表现得任性,冲动,遇到想办的事情父母不能满足,便大喊大叫,此外精力显得特别充足,对看电视很感兴趣,碰到爱看的节目,如武打片、警匪片,能一连看上一二个小时,但做作业时却经常边做边玩,注意力难以集中。据家长和教师反映,小明脑子并不笨,当他专心学习时,有时比一般同学学得还快,就是因为好动分心,使得学习成绩在中等以下。在家庭教养方式上,小明的父亲比较粗暴,看到孩子好动、不听话,烦了就骂,急了便揍;母亲则对孩子过于宠爱,给小明买的玩具很多,而且有不少是高级的电动玩具,但孩子玩不了几天就弄坏了,有时碰到孩子发脾气,新买的玩具拿起来就摔。对此,母亲只是叹息.可舍不得管孩子,好在家里生活条件不错,所以不在乎买玩具花的那几个钱。1 分析:

对这个案例的分析如下:从上述案例介绍可以看出,这位儿童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如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课余活动中常搞“恶作剧”,好冲动,精力特别旺盛,活动过度等。但这位儿童在以下几方面又与多动症有着明显区别:第一,当他在课堂上受到教师批评或暗示后,一般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有所收敛,而患有多动症的儿童却很难做到这一点,他们往往是不知“天高地厚”,“无法无天”,根本不听成人规劝;第二,这位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电视节目能够持续观看较长时间,这说明他的注意能力并无障碍,只是由于多动的特点而影响了注意效果,而多动症儿童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都具有明显的缺陷,特别是不能持续地将一项活动进行到底,注意的稳定性很差;第三,根据教师的反映,明檀在专心听讲的情况下,可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学习上没有其它障碍,而多动症儿童除了注意障碍之外,往往还伴有其它学习障碍。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这位儿童属于一般性的多动行为,而不是患有儿童多动症。儿童一般性多动行为与多动症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一般性多动行为可以随着儿童发展和教育影响逐渐改善,但多动症儿童则必须接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方能好转。

在案例介绍中提到了这位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父母教育态度很不一致,父亲太严,母亲太宠,这是导致这位儿童行为多动的主要原因。2 方法和建议:

首先要针对这位儿童多动的行为进行矫正。其次也要解决引起行为多动的原因,即不当的家庭教养方式。可以用行为技能训练法对儿童进行自我指令训练。自我指令训练法是要教给儿童对自己说一些话,帮助控制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由老师或家长来对儿童进行自我指令训练。首先给儿童作示范,坐在一张桌子前看书,假装是在某个老师的课堂上。每当注意力开始不集中,开始左看右看或者晃动椅子的时候,就大声地说:“等等,我现在应该继续认真听课,老师和爸爸妈妈会喜欢我这样做的。”然后继续看书。在示范了这种行为及自我指令之后,就要求儿童照这个样子做一次。当儿童在角色扮演中练习这种行为及自我指令时,要给予表扬并及时纠正问题。反复练习很多次,直到儿童每一次都能做对。当儿童能大声运用自我指令让自己继续认真听课的时候,就让他逐渐减小自我指令的声音,继续练习,直到儿童可以不发出声音地对自己作出自我指令,这样,就没有人能听到他的自我指令。在进行这些技能训练时,要给予儿童一些实质性的表扬及其他强化(诸如一些小东西)。这整个训练结束时,告诉儿童以后在课堂上当注意力不能集中开始开小差的时候,就使用自我指令让自己继续听课,同时象练习的那样自我表扬一下。

除了自我指令训练之外,同时还要采用其他方法。一种是让老师对这位儿童认真听讲时定期给予表扬。当这位学生能专心听讲一段时间(这里依据他的具体情况设定,例如可以是15分钟或者20分钟)时,老师就走近他的桌子微笑着轻声表扬他,当这位学生能坚持在这样一段时间内都专心听讲时,那么当他能坚持专心听讲更长的时间(例如25或30分钟)时再对他进行表扬,以此让他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另一种是让父母在家里面用代币法奖励儿童正确的行为。首先父母要确定希望儿童出现的一些行为和不希望儿童出现的行为,比如希望出现的行为有认真做作业,按时起床,整理床铺等等,不希望出现的行为有在地上打滚,乱摔玩具,骂人等等。然后在墙上挂一张表格,列出得到分数项和扣掉分数项。告诉儿童如果他每做一次上述希望出现的行为,就会得到一定的分数,可以用彩色的圆牌儿或其它东西来表示,如果每做一次不希望出现的行为就会扣掉一定的分数,就拿走表示相应分数的圆牌儿,每次得的分数或扣的分数都在表格上做出标记,当他积累了一定的分数之后就可以兑换一些强化物,例如某种很想要的东西,玩一小时的游戏,额外看半小时的电视等等。父母一定要按照记录表上的记录来兑换强化物,以此让儿童增加良好的行为并减少不良的行为。当儿童的不良行为逐渐消失的时候,就逐渐减少使用代币,同时多使用表扬来强化。

此外父母要认识到小孩的一些问题可能是由于自己的教育方式引起的。父亲需纠正急躁、组暴的缺点,不要动不动就打孩子,要多看一看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对儿童应进行说服教育或鼓励教育;母亲则应克服对孩子溺爱、娇惯的弱点,努力做到将关爱孩子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在孩子有错的时候应该教育孩子。只要父母教育方式正确,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并加强同学校的联系,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孩子的多动行为是可以逐步得到改善的。

家长还可适当控制一下孩子的饮食.少吃西红柿、苹果、桔子一类的食物,不食胡极、辣椒等刺激性强的调味品,注意观 察一下这种饮食上的控制对减轻孩子的多动行为是否有效。3 结果分析

6.小学心理个案辅导案例 篇六

一、基本情况

雍娜,女,四年级学生。该生在校学习较努力,每天都认真完成回家作业,字迹端正,清秀,上课能专心听讲,偶尔举手发言,回答问题轻声细语,学习成绩中上。在校能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尊敬老师,友爱同学,行为文明,在学生中人际关系较好,大家都愿意与她交朋友,有一定的兴趣爱好,特别喜欢唱歌和跳舞,在学校的才艺——艺术节上一展甜美的歌喉,优美的舞姿,令全场小观众们都拍手称赞。但她和老师交往不多,不会主动与老师交谈,在老师眼中性格比较内向,不爱在公共场合侃侃而谈,找老师反应问题也总要有其他的女同学陪伴。

二、主要问题

刚升入四年级时,班级中的班干部例行改选,在激烈的干部竞选中,她没被选上中队干部,整天闷闷不乐,做任何事都无精打采,上课经常走神,学习成绩下降。老师发现了以后,找她进行了第一次心理辅导,雍娜的表现是垂头丧气地走到老师面前:

辅导老师:你请坐下。老师发现你最近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吗? 雍娜:老师,没什么。(声音很轻,摇摇头,摆弄起衣角)

辅导老师:老师发现你今天上美术课走神了,大家都很开心的在画画,你眼睛直呆呆的,在想什么呢?

雍娜:没有啊,我只是画不出在想问题。

辅导老师:那你在想什么问题?你能说得具体点吗? 雍娜:没什么问题。(声音更轻了)

辅导老师:老师发现你不喜欢画画了,画的作业也没以前认真,色彩也不亮丽了,这是什么原因? 雍娜:(低头不语)辅导老师:老师很了解你的心情,你不愉快的原因同学也告诉我了,是不是因为中队干部没被选上? 雍娜:没有,我从来没放在心上过。

辅导老师:老师上学的时候同你一样,有一次竞选小队长的时候也落选了。回家我向妈妈诉说了委屈,妈妈和我讲了很多,最终我走出了失败的阴影。雍娜:(低头不语)

辅导老师:好吧,今天我们的谈话就到这儿。

三、背景资料

雍娜是二年级时从外校转来我校的。家里虽有电话,父亲也有手机,但雍娜从不轻易肯把手机号码告诉同学,说是妈妈不让的。母亲对孩子学习要求很高,期望孩子认真读书,考出好成绩,也乐意投资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参加过上海电视台等联合举办的“绿叶艺术团”,学当小主持人,练习朗诵,体形等。雍娜母亲反映其在家有独立生活能力,自己的事能自己干,但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电视,母亲非常不满,希望老师教育。

四、初步分析

雍娜由于在四年级初的班级中队干部改选中落选,因此情绪低落,在第一次辅导老师辅导时不愿承认失败,不敢直面挫折,从她平时的表现可以看出她面对挫折采取了消极态度,主要表现为退缩、漠不关心与无动于衷的冷漠。觉得自己不可能再提出更高的目标,长此以往,会变得保守、封闭、自卑、丧失自信、减弱成就动机水平。

通过家访,我还了解到雍娜的母亲竞选前要求其能被选上中队文娱委员,落选后,对她大加指责,说她没本事,不会拉选票,表现出强烈的失望感,这更增加了雍娜的心理负担,沉浸在挫折的阴影中。

五、辅导技能和实施

1、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遇。

学生的有些挫折是家长人为造成的,家长给孩子的目标定位过高,造成孩子遭受挫折,丧失自信,减弱成就动机;而成功往往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激发他们的成就动机,因此,我积极与其家长联系,鼓励家长为孩子创造成功机遇,如:和孩子一起画出她喜爱的物品,和孩子一起做画画游戏等。在班级的美术课中,我请她做主持人,评讲学生作品;当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时,我看到台上的她终于露出了一丝别不易察觉的微笑。我觉得解开她心结的时候到了,我又和她进行了第二次心理辅导,她推倒了那堵用自尊砌就的墙,终于向老师敞开了痛苦的内心,愿意接受老师的帮助。我成功地跨入了心理辅导的第一步,赢得了学生的信赖。

此后,我在学习、生活中更多地关心和注意她,只要她有小小的进步,就在班中表扬,还给她讲了放风筝的故事:老师最喜欢在公园、草地放风筝了,老师小时候一直梦想自己能像风筝一样,可以飞起来,飞到很高的天空。风筝之所以飞得高,是因为离不开放风筝人的帮助。如果你是那只展翅高飞的风筝的话,那么老师就是在下面为你放风筝线的人,相信老师永远是你的支持者。

2、指导学生善于分析挫折。

挫折并非都是坏事,它是人生智慧的保姆,是强者的磨刀石,是人生不可多得的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强者面对挫折和失败,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反思自己,找出不足,雍娜没有被选上中队干部是什么原因呢?我帮助她分析:(1)班级能干的班干部竞争激烈。(2)与同学人际关系是否融洽?是否乐意帮助他人?(3)学习成绩是否优秀。(4)有无特长等等。经过分析,提高了她的认识水平。

挫折是一般强大的内动力。强者面对挫折能激发人的活动和意志,虽身处逆境,却百折不挠,意志更为坚强,如:孔子因厄运而作《春秋》,司马迁因宫刑而著《史记》,屈原被贬而写《离骚》,歌德因初恋失败而写了《少年维特之烦恼》„„这些都是我们古今中外名人成功的范例,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3、给学生调整目标,期望要适当。

家长和学生的目标定位有时有一定的盲目性,往往偏高,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特长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自我评价偏高,自我感觉良好,正是他们的一个弱点。期望越高,由于能力所限无法达到目标,失望越大,由此而产生的挫折感就越强。因此,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根据自己的条件确立适当的目标,并学会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目标和行为,这是减少挫折压力的有效措施。我和雍娜商量,请她根据自己的实力下次在班中竞选小队长,她欣然接受了,并在小队长竞选中如愿以偿。

经过多次心理辅导,笑容又洋溢在孩子的脸上。

从上述心理辅导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案例如何都有着其共同之处:

1、心理辅导的对象(即求助者)是一些有着一定心理问题或是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得到帮助的正常人。在学校教育中更是如此,它主要是帮助学生消除某些不良行为,引导他们学习新的行为,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充分发挥自身潜能。

2、心理辅导是建立在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之上的。这种人际关系是以求助者迫切需要得到帮助、主动来访为前提、在特定地点和时间内建立的具有隐蔽性和保密性的特殊的人际关系。

3、心理辅导是在心理学有关原理、技术的指导下的活动。它是以会谈的形式进行,包含对求助者的关注、倾听、对求助者问题的分析与评估、辅导员用各种心理辅导技术如行为矫正、心理分析等技能帮助求助者。

7.心理个案例子 篇七

对象:案主性别:男年龄:13岁年级:七年级

主诉:成绩差, 做人很失败, 老师说自己可能有问题, 让妈妈带来学校心理咨询室咨询。

个人陈述:案主学习成绩暂时落后,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作业不能按时完成, 经常会破坏班级纪律, 偶尔还会有一些“哗众取宠”的言论, 经常被老师批评。因为不听话, 案主在家经常受到母亲的责备。案主缺乏自信心, 看不到自己的优点, 觉得自己做人很失败。

案主的家庭情况:父母文化程度一般, 母亲是普通职员, 父亲做一些生意, 家庭条件较好。孩子和父母一起生活, 是独生子。父母的夫妻关系较为正常。母亲比较溺爱孩子, 但是和案主的关系比较紧张, 父亲和案主关系正常。

二、评估

来访者行为、表现:在学校里, 经常不交作业, 上课不认真听, 会出现“哗众取宠”的行为。例如, 在公共场合说“不写作业没什么了不起”等等。下课喜欢哄闹, 在家里, 常和母亲吵架。

来访者的认知:

1.我是一个失败的人。

2.妈妈不喜欢我。

3.无助, 自责, 孤独, 委屈。

来访者内心需要:

1.被爱。

2.被理解。

3.有价值。

三、咨询目标和方案

(一) 咨询目标

1.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调整来访者的认知, 帮助他改掉一些不良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帮助其树立自信心。

2.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来访者的个性, 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

(二) 咨询方案

1. 主要咨询方法:认知行为疗法, 找出来访者不正确的行为, 帮助他进行改善;帮助来访者找出不合理的信念, 并且去对抗它;增强求助者自信心。

2. 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咨询师接案起, 每7天1次, 每次50分钟, 计划做5次。

3. 咨询地点和费用:学校心理咨询室, 免费。

四、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2010-4-7

案主被母亲带来, 他们非常谨慎地敲开了心理咨询室的门, 在说明来意之后, 母亲一个劲地指责案主的不是, 说是班主任让带来找我, 问我怎么办。案主虽然一声不吭, 但是对妈妈的埋怨露出不耐烦之色。母亲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他没有一件事是做得好的。”

我的感受:这是一个无奈的母亲, 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好, 但不清楚怎样才能让他好。

我的咨询方向:帮案主找回自信, 并且帮助他改掉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

第二次咨询:2010-4-14

这次案主一个人来, 我感到和上次相比, 他很活泼也很健谈, 语言表达能力较好。他身穿校服, 戴着红领巾, 完全符合学校的着装要求, 进门很有礼貌。我拿出了一张准备好的纸, 事先在纸的左面写上了“我的优点”这几个字, 在纸的右面写上了“我的不足”。案主拿到纸后, 很快就告诉我, 自己没有优点, 是个失败的人。我立即告诉他我对他的印象:活泼、有礼貌、遵守学校着装规定。这些就是他的优点。在我的启发下, 案主写下了他上课不吃东西 (班上有很多人上课吃东西) ;认真值日;会帮助家人修理电脑;生活自理能力强、经常做家务;和老师见面能主动问好;乐交朋友。案主写完后, 我明显感受到了他的轻松。我让他看自己写下的这些优点, 我们都没有说话, 但是我感觉得到他内心的愉悦。案主告诉我, 今天下午要参加班级劳动委员的改选, 我鼓励他, 告诉他我觉得他能行。因为这个细节, 我临时改变了对他的咨询方案。本来我想让他也写写自己的缺点的, 后来变成了竞选的指导。我觉得案主对我更加信任了。

本次咨询结束以后, 我给他妈妈打了个电话, 表达了我的观点, 希望母亲不要总是埋怨孩子一无是处。

我的感受:虽然案主表面上说自己是一个失败的孩子, 但是, 内心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赏。长期被埋怨和批评, 让他不清楚自己的身上还存在优点。

我的咨询方向:尽可能帮助案主发掘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改变对自己不合适的看法。

第三次咨询:2010-4-21

我向案主了解了劳动委员的竞选情况。案主得意地告诉我, 通过班级选举, 他顺利当选。我问他, 你觉得自己当选的原因是什么呢?他说是自己人缘好。我让他再想想, 他沉默了一会, 说因为自己真的很爱劳动, 每次都很认真, 在这点上, 老师跟同学们都很信任他。我把他上次写的优点拿出来, 再次对他表示肯定和祝贺。我请他向我描述一下竞选时的场景。他眉飞色舞地描述着, 心情非常好。我及时鼓励他, 在竞选的时候大方、不紧张, 很有竞选的天赋, 这也是他的优点。我让他继续在上次的那张纸上写自己的优点, 这一次他写出了更多的优点, 他很高兴。我让他比较一下, 自己在班级说一些不合时宜哗众取宠 (如, 上课和老师唱反调) 的话大家很关注自己和这次当选班委大家对自己的关注是否一样?

我的感受:案主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肯定。

我的咨询方向:进一步帮助案主发掘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改变对自己不合适的看法, 树立自信心, 从积极的方面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关注。

第四次咨询:2010-4-28

我让他完成了“我的不足”的部分。他写下:数学作业经常不做;英语作业不会做, 但从来没问过老师;语文阅读题目经常胡乱写个答案, 因为自己懒;上课讲话;没有目标, 整天混日子;经常和妈妈吵架。

我的感受:案主写自己的不足虽然很顺畅, 但是, 内心却很无奈, 他很想做好孩子。

我的咨询方向:

1.学习方面习惯和态度的改善。制定期末考试追赶目标。

2.纪律的改善。我在他写的每一条缺点后面要求他通过注意把经常性的不良行为减少一些, 就是进步。例如, 上课讲话5次, 减少为2-3次。一周后反馈交流。

第五次咨询:2010-5-4

案主自述:最近老师很少批评自己, 自己的行为有了很大改进。基本上能交作业, 上课也不怎么吵闹了。劳动委员工作可以胜任。在学校期中表扬里, 获得了“劳动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我问他, 当你有意识地控制了自己的不良行为后, 你的感受是什么呢?案主告诉我, 他高兴、踏实、自豪、自信。现在自己要是上课讲话, 会有一种不安的感觉。

我对他提出了进一步的更高目标, 也进一步了解了一下他和母亲的关系。最近母亲很少埋怨案主, 案主很高兴。我问他, 母亲不满意自己的到底是什么?他回答是不良的行为习惯, 不是自己。母亲是很爱自己的。

我对他提了一些期待和祝福, 结束了个案。

五、咨询效果

1.来访者自我评估。

经过五次咨询, 来访者自评:我了解了自己的优点;我开始自信了;我知道我有一些不合适的行为, 这些行为可以改变。

2.班主任评价。

作业基本上能交了、怪异的言论基本上没有了。

3.咨询师评估。

本次咨询收集的资料真实可靠, 基本达到了咨询目标, 案主更加自信, 不再把“失败”挂在嘴上。案主不合适的行为有了一定的改观。

六、反思

1.孩子的问题, 往往是父母的问题。在本案例中, 案主自我价值感低, 实际上与母亲整天的唠叨、抱怨甚至是埋怨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学校心理咨询员的工作对象是学生, 不是家长, 所以, 在本案例中没有对母子二人同时咨询。但是, 如果在改变孩子认知的同时也改变母亲的认知;改变孩子行为的同时也改变母亲的行为, 会取得更好的咨询效果。

2.每个人的长处是不一样的, 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也是不一样的。面对一群学业不良的孩子, 教师们是否对他们有不合适的太高期待, 从而制造了学生的问题, 这些值得我们反思。

3.案主是作为问题学生被送到我这里的。他的班主任直接告诉他, 他的心理有问题。其实, 案主的问题并不严重, 但是, 班主任的如此告之给案主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伤害。因此, 中学教师要学习心理学知识, 保护孩子的心灵。

8.女中学生自卑心理干预的个案研究 篇八

关键词:辅导个案;自卑心理;合理情绪疗法;积极心理引导

小L是个八年级女生,体型中等,活泼开朗,语言表达能力强。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主持、表演、演讲等活动中表现得尤为出色,是学校学生会宣传部部长,校园广播的小广播员。她成绩优异,能力突出,经常被评为“优秀学生”和“优秀干部”。在老师和家长的眼里,她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但最近一个多月来,发生了一件怪事:小L不像以前那么活泼开朗了,逐渐变得沉默起来,在她脸上很少能看见以前的笑容;上课也越来越不爱发言,听课不专心,和老师之间不再有互动,作业经常不完成,学习成绩逐渐下降。看着小L一天天颓废下去,她的家长和班主任老师非常担心。一天中午,小L在班主任老师的推荐下,来到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

一、来访者自述

小L是个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强的孩子,她这样表述道:“老

师,这是我第一次来做心理咨询,希望您能够帮帮我。我对自己已经没有自信了,我认为压力已经把我压垮了。我现在才知道什么叫责任。您别看我以前爱说、爱疯、爱交朋友,但是我从来没有向别人说过我的心事。我和小X总是一起说心事,但是她转学后我就只能把心事压在肚子里,难受极了。我以前还是对自己有一点信心,但是那天在校园广播里读错了一个字,小W就说我:‘就这水平你还是语文科代表呀!’在那之后,我彻底绝望了,我认为我是一个没有用的人。这还不是主要原因,我的姐姐前段时间去世了,她一走,我就成了家族里唯一的栋梁,我姐姐的理想已经放在了我的身上,我带着我姐姐的理想成长着,我现在该怎么办?”

二、心理测试

为了准确把握小L目前的心理状态,我要求她做两个心理测试:《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罗森博格自信心量表》,并向她解释了心理测试的作用,减少她的抗拒心理。测试结果表明,小L的自卑心理较强,有中等程度的学习压力和抑郁,对自己缺乏信心,总是感到自己事事不如别人,时常感到自卑,需要提高自信心。

三、共同分析原因

为了培养小L自我分析问题的能力,咨询师采用了引导的方式让小L来自己发现这种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1)因为姐姐的

去世,使亲人将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小L的身上,对她有很大的期望,使小L感受到比以前更大的压力;(2)知心朋友的转学,使L没有其他的倾诉对象,所以只能将苦闷憋在心里;(3)对别人的嘲笑过于在意,对自己所犯的小错误又过于纠结,从而失去自信。正是这些压力、挫折的存在,使小L失去自信,在各方面的表现均有下滑。

四、合理情绪疗法与认知家庭作业

我们很难改变别人的态度,但是可以改变自己的想法。针对小L的问题,我向她介绍了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使她明白自己的痛苦和自卑的根本原因在于她对家人施加的压力和读错字事件所作的不合理评价,帮助其分析不合理的信念,指出她现在的不良情绪就是由不合理信念造成的等。同时,我为小L布置了家庭作业:RET自助表。让小L了解不合理信念会产生不良情绪,从而找出能产生良好情绪的合理信念,请她来讲述自己得到的新的情绪和行为,改变那些不合理的认知。

五、积极心理引导

针对小L实际存在的问题,咨询师还对小L进行了积极心理引导,提出了一些方法建议小L去尝试,来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咨询师与小L共同分析了她身上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对其优点进行了肯定和鼓励,如,小L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强,多次参加学校的大型活动并获得过许多奖项,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从而帮助她建立自信,并建议她继续发挥自己的长处,今后继续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如升旗仪式、演讲比赛、午间欣赏和学生会活动等,进而增强小L的自我效能感;对其身上存在的缺点,我们也应该正确去看待它,并想办法把缺点转化成优点,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它;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要向前看,挫折和困难有时反而会成为我们成长的动力,同时扩大自己的交友范围,使

其明白“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即“知心朋友常有而善于发现并结交朋友的人不常有”。

另外,咨询师还与小L的班主任老师、家长达成共识,在日常教育中,对小L多加进行赏识教育,以鼓励、表扬、肯定为主,推荐小L参加班级和年组举行的各项活动,使其在活动中发挥特长,建立自信,发展友谊。尤其不要把对他人的期待转移到自己孩子身上,否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和不公平,应该把孩子的健康发展放在首位。

六、咨询后记

经过这次咨询和后期的相关教育,一个月后,小L再没有来咨询了。我通过家访、询问班主任,了解到小L后期的变化很大,不再像以前那样消极和自卑了,她又交到了许多新的知心朋友,笑容又出现在了她的脸上,对集体活动表现得比较积极主动。我知道小L正在逐渐克服自己的自卑心理,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咨询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而是在于教会学生自己解决心理问题,学会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心理自育的目的。向小L介绍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也是出于这种目的,当她以后又出现类似的问题时,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不合理认知来自我调节自己的心理问题,这对她以后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有益处的。另外,在实际心理咨询中,积极的心理引导和后期的家长、老师配合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教育可以将心理问题的干预延续下去,从而避免心理问题出现反复性,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民族出版社,2007.

9.幼儿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篇九

郑浩宇是这个学期新来的小朋友,今年四岁了.是一个聪明孩子.开学时他的妈妈向老师抱怨,说孩子淘气任性,不听话.想要的东西哭闹着要,不到手不罢休;经常和大人“闹独立”,总是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不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抗拒、不服从大人管教,你让他去做的事,他偏不去做,你不让他去做的事,他偏去做,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当大人不在旁边时,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家长担心,孩子如此任性,将会严重影响其个人健康成长。可是不知采取什么方法,来引导他,让他改掉身上的坏毛病..我们根据家长的叙述,和观察他的行为表现,根据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分析了一下浩宇任性性格形成的原因:

1、孩子的任性行为在一定条件下,是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当,对孩子过分宽容的娇纵的结果,浩宇任性性格是在父母的宽容、娇纵下慢慢形成。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孩子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对孩子没有要求,不注意孩子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不适度的爱和放松教育,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吃、穿、玩的要求下,无一定的生活常规和行为准则,则是孩子产生任性的温床。

2、由于浩宇自身年幼,自制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父母用训斥、打骂等粗暴方法压制孩子的正当需要和意见或对待孩子的缺点.其实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造成浩宇的逆反心理,使浩宇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来与父母抗争,以执拗来抗粗暴,发泄不满.3、当浩宇不听话,父母的要求和愿望难以实现,父母感到无奈,束手无策,于是对孩子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导致任性的形成。

经过和家长的交流探讨,我们分析了浩宇任性的心理原因,并和家长达成共识,要正确冷静地对待浩宇的任性行为.当浩宇提出不合理、过分的要求时,家长应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给孩子把道理讲清楚: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做才是对的,帮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孩子的是非观念正是在学习处理各种具体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可以采取转移、冷处理、适当惩罚等方法把难题巧妙化解。(1)转移注意

浩宇注意力易分散,易为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要把他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孩子注意力被转移后,很快会忘记刚才的要求和不愉快。如在玩具商场里,康康一定要买一个上百元的奥特曼,而家里已有不少类似的玩具,这时不要直接回答买还是不买,可以引导孩子:“前面还有喜羊羊和灰太狼,我们赶紧去看看。”孩子一般会相信商店里还有更好的东西,这样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边走边看边讲解,孩子很容易会将刚才的事情忘掉。(2)明确要求,预防在先。平时对浩宇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制定一些简单、明确的规则,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浩宇任性的发作。规则一旦制定,就要坚决执行,以此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如待人接物的礼貌要求,作息时间的安排等。这些规则可以使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应该受到一定的约束。如:每次带孩子上街,经过小商店总是哭闹着要买雪糕吃,应在上街之前就跟孩子说好:“今天上街经过小店可以不吃雪糕,就带你出去。”(3)采用“负强化”的方法,对孩子任性进行冷处理

当浩宇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任性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不要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可采取不劝说、不解释、不争吵的方法,对待孩子的任性,暂时不予理睬,给孩子造成一个无人相助的环境,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作出让步。事后,当浩宇闹够了,从地上爬起来时,父母要简单而认真地说明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父母可以说:“我们知道你不开心,但你现在不闹了,真是一个好孩子。”并表示出高兴、满意和关心,跟他讲道理,分析他刚才的行为对不对。(4)激将法

利用浩宇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如:浩宇在每餐吃东西后都习惯不擦嘴巴,还任性地说:“我不喜欢擦。”父母可以说:“你不是说你喜羊羊的吗?我看喜羊羊就比你干净。”(5)适当惩罚

浩宇年龄还小,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浩宇任性不吃早饭,既不要责骂,也不要威胁,只需饭后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来。孩子饿时,告诉他肚子饿是早晨不吃饭的结果,孩子尝到饿的滋味以后就会按时吃饭了。

10.心理健康教育个案总结 篇十

朱某:男。好动,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经常影响大家的学习。作业常常拖欠,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本上,字迹潦草,乱涂乱画。成绩较差。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常常惹事生非,经常与别的同学打架,喜欢向老师告状,老师批评别的同学,显得很高兴。老师批评他时,对立情绪很强,表现出不服气的样子,会拿同学的钱和物品。

二、调查分析

家庭素因。人们常说,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显而易见,家庭的教育与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朱某:父母离异,因此,朱某深受父亲和二伯的宠爱。父亲连小学都未毕业,在学习上难以给孩子帮助,母亲再婚,家庭经济生活不是很宽裕。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其养成了自由散漫、无拘无束,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这是他自控能力差的主要原因。

学校教育因素。传统的教育方法也是造成问题的原因之一。现行的教材难度偏大,要求偏高,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撇下中下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搞“一刀切”和“齐步走”,使中下学生跟不趟,造成两极分化。在应试教育的条件下,教师往往又以分数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自觉不自觉地产生重智轻德,分数至上的消极现象,看不到“潜能生”的优点,致使他们产生焦虑情绪和人格障碍。另外,教师对学生的注意程度,喜欢程度,表扬次数,无形之中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教师对学生不关心或经常性批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差,学习成绩也就下降,有些教师对他们更不关心,形成恶性循环,有的教师甚至岐视“潜能生”,冷嘲热讽。过多的失败与挫折,使得这些学生自信心低落,产生消极的态度。就这位同学而言,由于学习上不努力,考试老是不合格,又爱惹事生非,不守纪律,常使集体荣誉受损,成了班上同学的“嫌弃儿”。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指责加深了他们自卑心理,对自己没有信心,对学习不感兴趣,最后导致自暴自弃。

三、教育对策:

1、点亮学生心中的灯

后进生因功课不好,屡犯过失而长期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冷落,家长的训斥,经常在“冷”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他们自感不如别人,活泼向上的心理失去了平衡,心态是消极的,对课堂学习和学校教育活动缺乏热情和兴趣;同时,为寻求一时的心理满足,达到暂时的心理平衡,就设法从另一方面表现自己,于是又出现各种行为问题,招致更多的批评与指责。作为教师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链,点亮他们心中希望的明灯,激励他们从“自甘落后”的泥潭中爬出来。

教育片段

(一)朱某虽然有许多不良习惯,但他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特别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其他人不愿干的脏活,他都很乐意去做。在竞选班干部时,我事先就找他谈话,让他去竞选,他听了拼命摇头,觉得老师在和他开玩笑,经过耐心开导,他才轻声地说“我试试吧”。第二天当他站上讲台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他犹豫了,我忙对他说:“这是同学们为你的勇气而渴采,不信,你把你竞选的理由说完,同学们肯定会为你鼓掌。”同学们听了我这么一说都安静下来听他讲了,当他说完理由,同学们都鼓起掌,他也笑了。终于,他当上了卫生委员,每天都主动留下来打扫卫生,后来还被评为“卫生小标兵”。

信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志向、经验和日积月累的成功哺育而成的。困难和挫折固然可以激励人的意志,但对于成长中的儿童来说成功更能激发其向上的愿望。如果我们能帮助学生有一个成功的开始,我们就能一步步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2、多作模糊性教育

大家知道,科技发展到今天,电脑的速度比人脑快成百上千倍,但论及“聪明”程度却难与人脑相比,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它不会“模糊思维”,它难以容忍不确定因素,只会根据既定的策略按部就班地机械运算,却不会进行创造和推理。小学教育者在工作中更应具有模糊性,尤其是对问题学生,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只要是学生自己或老师点拨启发下能悔悟的错误,该宽容处且宽容。

教育片段

(一)上课的铃早已响过,我正领着学生朗读课文,朱某大喊一声“报告”,急冲冲推门而入,这已经是好几次了,同学们哄笑起来,我看着他跑得红通通的脸,我打消了严厉批评他的念头,但也不能听之任之,于是把拉到身边,小声对他说:“你能不能用个词把同学们的笑形容一下?”他脸更红了,轻声说:“是嘲笑”我摇摇头说:“不是,大家看到你脸上的汗珠,会意的笑、谅解的笑。同学们说对不对?”全班齐声喊:“对!”从这以后,他上课再也没迟到过。

通常情况下,学生犯了错误,尤其是连续几次犯同样的错误时,教师往往愤怒于其“屡教不改”而给予严厉的惩罚,认为道理平时讲了多少遍了,只有严惩不贷才能使“学生吸取教训”。然而惩罚的功效却常常只是暂时的,孩子往往忘记了为什么受罚,只为自己所受的待遇而难过、委屈甚至愤怒。事实证明“有时宽容引起的心灵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老师在评价看待学生时,也应切记不可“眼里揉不得沙子”;在处理对待学生的错误过失时,不可“赶尽杀绝”,不留余地,否则在严厉惩罚学生的调皮捣蛋时,可能也同时把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一起杀灭了;在你狠狠教训学生胆大妄为时,可能也同时把他变成了畏首畏尾的胆小者;在你坚决惩治学生的违规行为时,可能也把学生的创造精神一块剿灭了……

3、把握教育时机

“太阳每时每刻都是新的”,如果我们不能抓住当前,那就意味着失去了一次机会。对待这学生,我们抓住每一次可以教育的机会,与他交谈,让他有所进步。谈心得掌握“火候”,做到“不瘟不火,恰到好处”。谈早了条件不成熟,达不到预期目的;谈晚了“往事消散如烟云”,失去了教育的作用。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最重的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里的火药被点燃,而要使一切天赋和才能都能最充分发挥出来。”

教育片段:

体育课刚下课,一位同学就哭着来告状,说早上老师找给他的钱不见了,同学告诉他是朱某拿的,朱某已经还他一元钱了,还有一元就是不肯还。我一听火了,因为昨天刚为了他拿了同学的钱把他父亲请来过,今天又犯病,我真想马上把他找来批一顿,但我又一想,不行,他肯定不会承认的,怎么办呢?我冷静下来后想到了今天早上他父亲来学校时,说昨晚打了他一顿,我心里一惊,因为昨天请他父亲来校时,曾告诉他父亲,回家不打他的,并向他保证过,没想到还是打了他……想到这里,他会不会在故意气老师,于是我没有马上去找他谈话,好像没事似的上完课,等到吃饭时,我把他拉到身边对他说:“真对不起,老师昨天答应你不让父亲打你,可你还是挨打了,疼吗?”他很意外看着我说:“疼”。接着我又说:“我知道你今天不是有意的,因为你已经主动还给同学一元钱了,老师不告诉你父亲,但你下次不能再犯了。”他听了以后流下了眼泪说:“老师,我错了,下次不再犯了”。我在他的泪水中看到了这次谈话的教育效果。

四、几点启示

1、多一份肯定,少一份批评。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太阳,我们就不能生长。”心理研究表明,人类本质中最大的需求是渴望肯定。作为在校的学生更是如此。在班级工作中,坚持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注意利用学业的微小进步来激励学生的进取,使学生在自我满足同时不断产生新的追求。

2、多一份沟通,少一份说教。现在不少教师叫苦,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讲道理不听,惩罚又违法,真不知如何是好。我们认为对待当今的学生,不能一味说教,应多和他们沟通,及时抓住他们成长的脉搏,对症下药。及时解决各种问题,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3、多一份尊重,少一份专制。以卡连柯说过:“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不如尽量多地尊重一个人”。对待“潜能生”,教师往往迫不及待地希望他很快进步起来,所以十分容易出现急功近利的想法,层层加码严加要求,结果适得其反,这时,教师应改变一下自己的做法,不如从尊重他入手,从心灵上去感染他。让他在真诚的感动中感悟出正信息的调整。

4、多一份耐心,少一点急躁。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有一个循序发展的历程,没有生下就是坏的孩子,没有想当坏孩子的孩子,没有一无是处的孩子,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没有一成不变的孩子。小学生的可塑空间很大,关键是我们教师如何去对待,只要有了一份耐心,更完美的形象肯定会从你手中出现的。

11.心理个案例子 篇十一

关键词:迷恋网络;教育;反思

【案例】

张×,2005年庆阳一中高中毕业,2008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国防生),现为某市消防中队队长。

记得高一刚入学不久的一个早晨,我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说我的学生被出租车撞了(学生证上有电话号码),已送往医院,我火速赶到医院,才知他当时骑在自行车上打瞌睡,撞在出租车上,经过检查无大碍。事后,我联系了家长,并找来和他关系好的几个同学,得知他最近迷恋网络游戏。出院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了他的身体情况。并希望他能说出真相,但他就是不说。接下来几天,一有闲暇时间,我经常找他,问寒问暖,进行精神关怀,终于得到了他的信任,说出了他那晚因为包夜上网,弄得头昏脑涨,才发生了那样危险的事情。他还说,自己曾经几次想努力戒掉,就是控制不住。

我通过家访及初中班主任得知,张×的父母在平凉农村,家境较差,但他很聪明,小学曾多次评为“三好学生”。同时他又是一个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孩子,喜欢打篮球。到了初二,他姐姐在庆阳工作,为了让他上个好高中,来到庆阳一中。这是他第一次离开父母,加上他姐工作较忙,他开始玩电脑游戏,渐渐上瘾了。

【案例分析】

从该生情况来看,痴迷上网已成瘾。中学阶段正是学生生理上不断发育、心理上不断成熟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对新事物敏感且容易接受,寻求并实现自我,好奇心强,渴望友谊和交流,但又缺乏自控能力、信息的选择能力和分析批判能力。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再加上目前激烈的学业竞争环境,他们特别需要别人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一些因素的制约,如案例中的张×性格内向,缺乏与家人、同学的良好沟通,因而对于人际关系、社会支持、自我实现等各种需要难以在现实中得到满足。而网络以它特有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展示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虚拟环境,这无疑为他提供了自身需求的最好舞台,让他觉得网络游戏可以使他找到自我、实现自我,同时网上聊天也给他提供了倾诉的空间和对象。

【方法对策】

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缺乏管教、关爱,我们对这类学生必须进行精神关怀和心理疏导。让他们觉得自己跟其他学生一样,也受人关注、关爱。这样,他们慢慢就会从孤独中走出,他们会发现人机对话代替不了朋友关系,也代替不了师生关系。他们的行为就会渐渐正常了。因此,作为班主任的我,首先不是责备他、放弃他、忽略他。而是细心照顾他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耐心地和他讲道理,和他商讨制订学习计划;特别是“空闲时间安排表”(亲自带他到图书馆借了些名著和他喜欢的书籍,利用周末带他骑自行车到西峰附近看风景、照相,和他一块打篮球),使他学会支配空闲时间;利用班级的帮扶小组、科任教师对他的薄弱学科进行补习。

其次,我了解到他有积极向上的一面。我及时表扬他的小小进步,让他树立自信心,并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继续努力。他的物理学得很好,我就让他当物理课代表,做老师的助手,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他的篮球打得很好,让他担任班级篮球队队长,培养了他的组织能力。就这样,半年时间过去了,从家长、同学中了解到高一后半期再没有上过网,学习成绩也逐渐赶上来了。到了高二,有个周末他找到我,说他再不会上网了,要好好学习,一定考个好大学。就这样,帮助他走出了“网络成瘾”这个迷阵。

最后,作为班主任,要与家长达成共识,形成学校—家庭一体化的教育合力,及时矫正、尽早干预,把不良习惯扼杀在萌芽状态,不要让一般心理问题变成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因此,我联系其家人,让他们多给予关爱,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同时,我担心父母不在身边会很难控制他上网的欲望,因此我与其家人在他空闲时间轮流陪在他身边,对其行为有所限制,帮助他一步步摆脱对网络的迷恋。在同学相处问题上,我要求班上的同学真诚地帮助他,以他们的笑容和真心唤醒他对友情的信任,让他融入集体中。

【教育反思】

冰,用手击拍,结果受伤的是自己;用手慢慢去抚慰,它会因“感动”而流泪。

作为一名育人者,对问题学生,要实施精神关怀和耐心的心理疏导。不仅要教授知识,还要塑造他们的性格,改正他们的行为。多年来对这类学生的教育,我得到了一些启示。

1.加强思想教育

注重正面教育、诚信教育,以学校德育活动为载体,以社会规范和学校行为规范为主要目标,开展各种活动,用活动结果去体验规则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

2.加强心理疏导

通过班主任、心理教师定期辅导和相关方法进行矫正,从情感上悦纳自己,情绪上快乐体验,笑声中反思自我,成功进步中激励自我,感悟自我价值。

3.加强精神关怀和情感教育

“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班主任要转化一名学生,仅靠丰富的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用爱心去感化他们,只有让学生处处感受到你的精神关怀与呵护,才能打开他们的心扉,倾听他们的心声,及时客观地分析原因,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发现闪光点加以鼓励,慢慢地帮助他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任小艾.班主任专业化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4.

[2]欧晓玲.班级管理中应适时倾注精神关怀[J].湖南教育,2008(03).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课题“构建和谐班级中渗透精神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实践研究”论文(批准号:GS[2013]GHB1227)。

12.班主任德育案例——心理教育个案 篇十二

2007年9月, 我任教的初三 (1) 班有个女生沈同学。这个学生我是从初二带过来的, 所以她的秉性脾气我是非常了解的, 她是一位非常难得的活泼可爱的乐天派女孩。正因为如此, 一上初三我就觉得很反常, 上课走神、发呆, 老师讲笑话她也没反应;下课独自一人出出进进, 整天耷拉着脸, 好像别人总是欠了她什么东西似的, 不理睬任何人, 包括老师。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 沈同学出现这种情况, 极可能是因为她的心理有一定问题。进入初三学习后, 由于学科的增加以及任务的加重, 导致她心理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直觉告诉我, 理科已明显在走下坡路的她对于进入初三学习已经产生了自卑的心理压力。如何帮助她克服自卑心理, 走出这个阴影呢?作为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师 (本年度苏州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培训合格) 的我决定会同其他科任老师, 还有家长组成“攻关小组”, (当然, 以我的心理疏导、心理面询为主) , 力争形成教育合力, 尽快帮助她走出来, 使她尽早体验成功的快乐。令我欣慰的是:我的心理面询、心理疏导居然起作用了。通过大家齐心协力的耐心疏导、启发和沈同学自身的努力, 她已经逐步消除了自卑心理, 慢慢树立起了“我能行”的良好心态。现在, 从她脸上稍微可以看到一丝微笑了, 组长的工作也开始正常起来了, 课后也能和周围的同学讨论问题了, 从几位学生那里得知她还去问过他们自己没弄懂的问题, 当然, 这所有的表现和原先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但这毕竟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这无疑是既给了她自己和父母足够的信心, 同样也给了我这位工作了十多年的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师以加倍的信心和勇气。

二、个案分析 (面询记录)

预约时间2007.9.16

面询时间2007.9.23

咨询老师李正华

来访者情况:

女, 16周岁, 刚上初三, 几次测验成绩尤其是理科均在倒数, 不时有听到同学的嘲笑, 心理压力非常的大, 严重的时候会出现心绞痛之类的症状, 晚上失眠, 精神比较差, 有调班的打算。

接受咨询目的:

希望老师能帮忙缓解压力, 并希望能够尽快解决问题来改变这种令人窒息的局面, 是留在本班上课还是调班, 希望老师帮他出出主意, 如果调班, 希望和他一起来做他父母的思想工作。

面询过程及相关印象:

第一次来到咨询室, (印象:精神萎靡)

问:能具体谈谈你上次跟我在电话里讲的那个问题吗?

答:老师:我最近一阶段时间里的几次小测验成绩在班里均处在倒数, 我对自己很失望, 总有人在背后嘲笑我, 我更加气愤, 我不想再待在这个班级里了, 我想调班, 你能帮我吗?

问:能具体说说他们在嘲笑你什么吗?

答:他们有的笑我初二期末考试是作弊的, 所以才考到了班级中游水平, 还有的在一起嘀咕, 看见我就不做声了, 肯定是在说我坏话。

问:那你自己怎么看你那次初二期末成绩呢?

答:我没有作弊, 那次考试我准备的比较充分, 复习也很全面、周到, 再加上发挥得比较好, 所以就幸运的考到了班级中上游。

问:为什么要用“幸运”二字呢?

答:因为我就这一次考得这么好, 所以有点幸运。

问:好, 既然你刚才自己都说你很努力, 复习很全面、周到, 那我觉得你考得好一点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你大可不必把他们的嘲笑放在心上, 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歪”吗?至于别人的嘀咕, 那更不必记在心上了, 因为这种情况很可能纯属偶然。你说对吗? (印象:脸色有些好转)

答:老师, 话虽如此, 每天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 我真的受不了了, 我想调班, 你能帮我吗?

问:调班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法, 你真的想就此逃避现实吗?你愿意承认你是靠作弊才考出好成绩的吗?那同学的嘲笑就是真的了。你要不要再考虑一下呢?

答:我不知道——————— (印象:很茫然)

问:你最近的状态和你父母交流过吗?父母又是怎么看待你要调班的事的呢?

答:有交流, 他们只是要我在学习上再努力一点, 在任何一个班级学习都不容易, 只要你努力了, 你成绩好了, 别人自然就不会说什么了。他们哪知道我已经很努力了, 他们还是这样嘲笑我, 我只有调班了。

问:这些日子以来, 除了调班, 你有没有想过一些办法来改变呢?

答:我很努力的不断地对自己说:我要相信自己, 不要被嘲笑所打败, 一次一次地说, 努力了好多次, 我每天告诉自己, 要自信, 但是不行, 我一次次的失败, 一次次的尝试, 又一次次的失败, 我快撑不下去了, 我只有调班了。

问:你前面的努力我觉得非常好, 不要被嘲笑所打败。我对你的遭遇很同情, 但是, 环境是外在的, 而前途和成长都是属于自己的, 不要轻易说放弃, 好吗?

答:可是———

问:给自己时间, 也给老师时间, 让我们共同努力想办法, 今天时间有限, 我们约好, 下周同一时间再见面好吗?

答:好! (给以下几点建议)

面询建议:

1. 多寻找自己的优点, 闪光点, 每天对自己说:我真棒!我真行!

2.希望下周能再到这里来谈谈;

3. 如果下次再遇到嘲笑你的事情, 要勇敢一些;

4. 私底下和她的家长联系, 希望家长能多与她交流, 平等地听听她怎么想的, 多鼓励鼓励她, 多在学习上开导开导她。

备注:

1.由于第一次时间有限, 并不能确认她问题到底有多么严重, 还需要进一步深谈, 因此再约下一次。

2.是否可能有另外的原因在她心理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 使她坚持要换班, 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确认。

三、个案结论 (自我反思)

1. 放开“缰绳”, 为学生松松绑。

学习成绩影响着别人的看法, 一优遮百丑。反之一丑也遮百优。分数就像魔棒一样左右着人们的思维。当学生常常遭到别人嘲笑的时候, 她自然不自在, 甚至产生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所以, 对这些学生的转化不是马上去只抓她的成绩提高, 固然这很重要。但实践经验证明, 只有先治好“心病”, 才是最佳的方法。如何治?我认为, 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因人而异。先不去注重她的成绩, 而是更多地关注她的思想倾向和她的行为动机。让学生排除成绩差这个诱发因素,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多感情投资, 多投入精力, 一步一步地促使学生感知别人的期待, 别人的接纳, 从而从心里产生要好的念头。这样, 学生在无拘无束中转化才会更理想。就像沈同学这样, 你若眼睛只盯着她的成绩和表现, 自然少不了训责。时间一长, 转化就会变成泡影。所以, 像她这样, 只有从心理方面去暗示, 去疏导, 让她的心情变好了, 学习变主动了, 其他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这就为转化她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现在看来, 当时这样想和这样做是对的。

2. 自我检讨, 找最佳切入口。

这里所牵涉到的不止我一个人, 它还包括学生父母, 原来科任老师和学生等等。这里我并不是在责备某个人 (包括我自己) , 而是真正的教育必须要反思。纵观他这两年的成长历程, 我们这些人的确在起着某种作用, 或好或坏, 现实就是这样。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比如, 在辅导小沈的过程中, 我发现以往教师 (包括我自己) 和家长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优秀的唯一标准等不良教育的影子在她身上烙下了深印。于是我通过各种形式, 各种机会与这些人群接触, 征得他们的支持。在接触过程中, 我与他们一起总结和反思, 寻求最佳转化方案。我们几乎一致认为:对沈同学, 我们先不谈成绩和名次, 以“先让她开心起来, 克服自卑心理”为突破口。“情、理、导、引”是我常用的方法, 而我工作的重点也是放在这个方面, 这次采用了心理疏导、心理面询的方法来做转化工作, 结果, 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3. 力求合力, 树长久竞争力。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 有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的影响和促发内在需求的动因, 学生成长就能少走弯路。从我的教育经验和许多成功案例中我深深感到, 只有有了良好的家庭-学校-社会三维教育网, 才会真正形成教育合力。如何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教育者必须有科学的教育理念, 以及一整套教育方案和良好的扎实的工作热心。从本文的教育个案来看, 沈同学由原来的自卑、缺乏学习动力变成对自己充满了自信, 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的学生。功劳不全是我一个人的, 应该说是大家的功劳。具体做法:其一, 要经常与家长多交流;其二, 老师要创设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其三, 让学生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伙伴;其四, 多征求其他任课老师的支持;其五, 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公益活动。当学生的心态变好了, 学习动力强了, 求知欲强了, 竞争性也就强了。如果一直这样努力下去, 学生将受益终生。

上一篇:学做饭小学作文下一篇:小学四年级上六单元作文:感谢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