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级供电企业改革的思考

2024-12-07

关于县级供电企业改革的思考(共16篇)

1.关于县级供电企业改革的思考 篇一

关于县级供电公司加强权力运行监督制约的思考

建湖县供电公司纪委 韩国兵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提出,要把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作为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之一。现就县级供电公司如何进一步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谈点肤浅的认识。

一、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县级供电公司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监督制约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发展势头不错,从领导到员工对监督问题越来越重视和关注,配备了纪委书记,加大教育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的监督、管理制度,大力实施阳光管理,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党内监督、民主监督、审计监督、财务监督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些单位和部门偏于强调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自我约束,而异体监督、相互制约显得相对薄弱;二是上级对下级的监督比较重视,而同级之间的监督、下级对上级的监督,特别是对主要领导的监督缺乏力度;三是事后的调查处理多,而事前、事中的监督检查少,监督相对滞后,不能防患于未然;四是比较注重各项廉政制度的制定,而相对忽视对这些制度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有些规定制度也因过于原则而难以操作;五是监督检查存在时紧时松的现象,当上级搞活动有要求的时候,抓监督检查较严厉,而平时则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松懈;六是少数监督人员存在怕得罪人的思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能认真履行监督职能。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督制约的效果。

二、原因和对策

进一步完善县级供电公司的监督制约机制,应着重加强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1)要从教育入手,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员工的监督意识。分析少数单位和部门监督不力的主要原因,说到底,还是人们思想认识上有问题。有的盲目乐观,认为现在形势大好,大家都遵纪守法,因此没有必要监督;有的在理解上出现偏颇,认为监督是纪检监察和审计等部门的事,与己无关,所以不肯监督;还有的则心存顾虑,怕监督严了,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会得罪人,故而不愿监督;同时也不能排除有些人心存杂念,规避监督,担心监督太严,自己有些事情做起来就不那么方便了,于是就千方百计地回避和拒绝接受监督。由于主观上缺乏积极性,导致行动上监督不严或者时紧时松,个别的甚至抵制监督。因此要切实加强两个方面的教育:一是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全局观念,使其进一步提高监督与被监督的自觉性。二是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法纪教育,使广大干部、员工学好法纪、用好法纪,自觉守法遵纪,遇到违法违纪的事能主动站出来监督与斗争。

(2)完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监督的内容和程序。尽管我们在建章立制方面已经下了不少功夫,但仍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电力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机构的变化、职能的调整,原有的一些制度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当前要重点建立和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制度:一是要建立和完善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制度,如制订干部和热点岗位管理人员定期交流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的有关议事规则和重大决策失误追究制度、用人失察追究制度等;二是要完善监督部门的管理制度,如进一步完善纪检监察、审计、财务和工会等部门的相关制度,规范其工作内容和程序,提高其监督的质量和效率等;三是要完善对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制度,营销、生产等业务部门应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建立完善有关管理制度,尽可能地细化流程、量化指标,增强可操作性,以利于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四是要完善多经企业的监督制度,在进一步规范经营、严格财务管理等方面多下功夫,防范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此外,还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奖罚分明,否则只有制约,没有激励,也不利于调动广大干部员工的积极性。(3)要整合监督力量,健全监督机制。要切实加强监督机构建设,充实监督部门的人员;强化监督机构及其人员的地位和作用。要不断加强培训和管理,全面提高纪检监察队伍素质。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纪检监察网络,及时调整党风廉政监督员和行风监督员,定期组织活动,征集有关信息,及时处理存在问题。

(4)强化效能监察,从源头上进行监督和预防。要加强调研,准确立项,认真实施过程监察,努力做到超前防范。要进一步完善效能监察实施细则和考评制度,提高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同时要扩大范围,深化内涵,使各个单位和部门都能根据本单位、部门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选择

一、两个项目开展效能监察,确保取得成效。当前要特别加强新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效能监察工作,在废旧物资回收、工程建设施工等方面,加强监督检查,严防发生商业贿赂问题和其他违纪违法行为。(5)全面推行阳光管理,进一步加强民主监督。近年来县级公司虽然印发了阳光管理实施细则和考核细则,并已开始具体实施,但从总体上看,这项工作仍然停留在起步阶段,下一步应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细化阳光管理的内容、形式、程序、工作标准和考核方法等,做到凡是事关职工切身利益和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都要尽可能地公开。尤其是要公开理财和招议标的情况,同时不断推动阳光管理向电费回收、客户工程、劳动安全等企业经营管理领域延伸。此外,还要进一步规范民主评议干部的工作,民主测评的标准要更加量化、具体化,选择参评人员要更全面、更有代表性,使各级管理人员的德、能、勤、绩、廉始终处于广大员工的监督之中。要实行末位淘汰制,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使能者上、庸者下,保证队伍的活力和纯洁。

(6)要进一步提高监督的科技含量。监督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人的作案手段也越来越狡猾、隐蔽和智能化,传统的监督手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们必须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尽早实施现代化管理,如对物流系统、工程系统、财务系统和办公系统等实行网络化管理,减少个人在管理环节中的干扰作用,使管理工作更加严谨,工作程序更加科学。同时各个监督部门也要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尽快建立起一整套科学的监督体系,不断提高监督的水平,不断提高监督管理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2.关于县级供电企业改革的思考 篇二

1 代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从实行代管体制十多年来的发展情况看, 虽然代管体制对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 随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供电企业的不断壮大, 代管体制由于实行产权关系、独立法人地位、财税体制、核算方式、趸售政策“五不变”政策, 越来越不适应电力发展需求, 不仅制约了供电企业自身的发展, 而且越来越影响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其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代管体制制约了地方电力事业的发展。突出表现在电网建设无资金来源。第一, 代管体制下的许多地方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 无力对电网建设进行投入;第二, 受代管体制所限, 电网建设项目难以纳入省 (区、市) 电力公司的计划“笼子”, 项目争取难度大, 资金投入有限;第三, 代管县级供电企业底子薄、负担重, 自身实力不足, 依靠企业自身积累, 难以承担巨额电网建设资金投入。由于电网建设无资金来源, 电网建设相对滞后, 随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现有电力设施越来越难以满足其需要。

二是代管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其必然选择。近几年来, 全国各省、市都提出了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划, 县域经济发展速度非常迅猛, 而且东部产业也逐步向中西部转移, 但是代管体制下的电力却难以支撑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招商引资项目配套电力设施难以到位,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是代管体制使供电企业难以充分履行社会责任。受代管体制制约, 代管县级供电企业与直供直管供电企业在资金投入、人员素质、科技创新、现代化管理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资金投入不足, 电网结构薄弱, 供电能力不强, 无法满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用电需求, 难以履行科学发展和服务“三农”责任;人员素质偏低, 人才引进渠道不畅, 企业师资力量薄弱, 教育培训手段相对落后, 难以履行员工发展责任;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缺乏科技人才, 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应用不广, 电网发展和企业管理缺乏科技支撑, 难以履行科技创新责任;企业资金困难, 投入不足, 服务基础设施不健全, 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现代化服务手段无法推广, 服务承诺无法完全兑现, 难以履行优质服务责任。

四是代管体制制约了供电企业自身的发展。供电企业是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型的企业, 投资规模大, 社会责任重, 管理要求高。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三集五大” (人力资源、财务、物资集约化管理, 构建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生产、大营销体系) 的工作要求, 但代管县级供电企业是独立企业法人, 不是省 (区、市) 电力公司的分公司, 人财物难以实现集约化管理。突出表现在:一是人员无法流动, 高技能人才无法引进, 教育培训跟不上, 员工队伍老化严重, 队伍素质相对偏低;二是企业发展只能依靠自身积累,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技修、大改项目无法列入省、市电力公司计划, 设备更新换代升级缓慢, 集约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相对滞后, 严重制约了代管县级供电企业自身的发展。

2 对策与思考

根据县域经济发展和县级供电企业发展的需要, 代管县级供电企业自我发展的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求, 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笔者认为, 农电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和目标要根据国发[1999]2号文, 对趸售县供电企业及自供自管县供电企业上划由省 (区、市) 电力公司直接管理, 即由代管模式转变为省 (区、市) 电力公司直供直管模式。笔者认为, 主要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直供直管模式符合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1999年, 国务院下发的国发2号文件明确指出了农电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步骤, 代管只是其过渡阶段, 最终目标应该是上划由省 (区、市) 电力公司直接管理。因此笔者认为, 由代管体制转变为直供直管模式符合国家政策。产权划转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管理暂行办法》、《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工作指引》等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

第二, 直供直管模式有利于地方电网持续发展。实行直供直管, 有利于解决多年来存在的省网经营企业向趸售地区农村电网投资的体制障碍, 促进农村电网的可持续发展。省 (区、市) 电力公司可以根据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优化电网规划, 合理确定电网布局, 保证了在城市电网与农村电网间、主电网与配电网间、区域内农村电网间的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 将电网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避免了重复建设, 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第三, 直供直管模式有利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十多年来, 国家相继在农村电网建设上投入了巨额资金, 实施了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户户通电”工程、中西部电网完善工程, 而实行直供直管后, 有利于省 (区、市) 电力公司对代管县级供电企业资产的有效监管, 有利于提高资产效益, 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 企业专业化管理。代管体制易出现“代而不管”的现象, 造成管理缺位、错位问题, 导致代管县级供电企业管理水平与直供直管供电企业有较大差距, 难以与行业同步, 不利于代管县级供电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实行直供直管后, 目前“代而不管”或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将迎刃而解。一是有利于提升代管县级供电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实行直供直管后, 可以进一步把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服务理念和企业文化输入到代管供电企业, 促进代管供电企业管理更加规范化、精细化。二是有利于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实行直供直管后, 代管县级供电企业人财物属于省 (区、市) 电力公司所有, 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3.防范县级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财务风险;现状;防范措施

一、财务风险的内涵解读

财务风险就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内部不确定风险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实际财务状况与财务目标发生偏离的可能性。

1.筹资风险,随着融资的增加而丧失偿债能力所带来的风险。供电企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企业,供电资产通常数量多、金额大、更新快,企业新建和更新改造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企业资产负债率(即负债性资本与全部资本的比例)不能太高,在负债资本中的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比例也应搭配合理,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又不能使企业不堪重负。

2.投资风险,投资效益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而带来的风险。供电企业的投资活动一般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由于期限较长,会产生许多无法预料的因素,影响到预期的投资回报率,达不到预期目标。而短期投资则往往由于流动资金结构不合理、市场的供求或价格发生变化,影响到预期目标的实现。投资风险还常常受政府的政策影响,例如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等。

3.资金回收风险,产品销售出去后资金回笼方面所带来的风险。供电企业销售的产品是电力,电费回收尤其是陈欠电费的回收向来是供电企业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在电力供应由紧缺转为平衡,甚至电力富余的情况下,供电企业往往采取各种增供扩销措施做大电量,在提高社会效益与企业自身效益的同时,无疑也加大了资金回收的风险。

二、当前县级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分析

1.对于财务风险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县公司风险意识淡薄。由于大部分县级公司负责人以前多是从事生产或营销专业,财务知识相对较为匮乏,财务风险认识不足;受财务人员定编及管理水平的制约,县公司财务人员整天疲于应付日常工作,财务监控能力和效果不够明显。

2.财务关系不清,权责不明。财务关系界定不清是当前县级供电公司财务经营风险难以控制的最大体制性障碍。县级公司本部与基层站所之间、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在职能界定与划分、资金管理和使用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关系不清、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等现象,直接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产流失严重,这样就导致财务管理水平难以有大的提升。

3.投资存在一定盲目性,资本性支出控制不力。随着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县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开始逐年增大。但在实际工作中,不考虑企业的长远规划,盲目上项目、争投资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单位不顾自身的财力、能力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小型基建;有的单位工程规模及成本控制不严,项目严重超概;还有的热衷于铺新摊子、搞形象工程,使得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日趋恶化,一些县公司甚至东拼西凑,寅吃卯粮,财务风险逐渐加大。

三、防范县级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

防范并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日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如何防范和化解县级供电企业财务风险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具体的对策

1.对财务风险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电力企业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强他们在认识风险、分析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管理决策水平。基于财务人员在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中的重要地位,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不应只局限于会计继续教育,还要全面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掌握企业风险管理理论,能够准确地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及其变化,时刻关注国家的经济政策调整,以便能够及时做出防范措施,以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

2.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是财务管理制度创新的必然选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经常有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甚至破产。财务风险并非在一朝一夕内形成,而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时期,因此有必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监测、信息反馈,在财务危机的萌芽状态预先发出危机警报,促使经营者及时采取有效对策,改善管理,维护企业的平稳运行,以保护各相关主体的利益。

3.推行资金集中管理,切实提高资金管理水平保障资金安全。集中核算分级管理、综合平稳,实时控制,有利于减少资金分散和沉淀,加强企业现金流的管理。实施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银行账户开立、使用、撤销严格遵循国家和公司的有关规定,所有银行账户的开立、变更、撤销均统一管理,通过规范账户管理,精简电费收入账户,加快电费收入资金归集,确保资金安全。

4.理顺财务关系,明确各方的责任。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清内部各种财务关系。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司其职;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5.优化资本结构。财务风险本质是由于负债比例过高导致的,因此企业不但应该设计合理的资金结构,保持适当的负债、降低资金成本,而且还要控制负债的规模,保证谨慎的负债比率,避免到期无力偿债或资不抵债,从而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为自己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吸引各方投资。

参考文献:

[1]贺冬娥: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控制[J],硅谷,2009,(08)

[2]张晓娜: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2)

4.浅谈县级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 篇四

什么是优质服务?笔者认为,就是指当主体为客体服务时,提供让客体非常满意的服务。那么,县级供电企业如何才能搞好优质服务?我想我们供电企业的服务理念__“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就是对优质服务的最好诠释。它既是我们服务客户的出发点,也是我们的落脚点,更是检验我们供电服务优劣的试金石。因此,进一步提高供电服务质量,规范供电服务行为,提升供电服务水平,为广大电力客户提供“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供电服务,既是我们每一个供电人必须清醒认识到的立身之本,也是供电企业创建“一强三优”的必要前提。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深刻理解优质服务的内在涵义

无论是国家电网公司,还是省市公司以及县(区)公司对供、用电全过程的办理程序、收费标准、服务时间、服务要求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为此,国家电网公司还出台了“三个十条”,亦即公司员工服务“十个不准”、“三公”调度“十项措施”以及优质服务“十项承诺”等措施来规范我们的行为。因此,我们的员工必须真正从思想上重视优质服务工作;正确理解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优质服务是公司生命线”的深刻涵义;真正认识到服务工作不但对公司形象有重大影响,而且还直接对公司经营和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真正认识地优质服务工作绝对不是上级领导、政府或社会对我们的要求,而是公司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才能充分认识供电作为基础公用事业的特殊性以及其对社会所具有的普遍服务义务和责任,才能正确理解我们的利益相关方对供电的要求和约束。因此,我们在开展“和谐节约,电力先行”、“爱心活动,平安工程”活动中,不能采取应付的方式或只是表明一种姿态、形式,不能认为搞优质服务工作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更不能在思想上对服务工作有抵触情绪。

二、增强忧患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应该说,在现行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下,除极个别外,社会和客户对我们电力企业还是比较宽容的。用电高峰期线路电压低、雷雨天气的掉闸停电以及有时出现的服务流程不畅、计划检修的延迟送电、工作差错等问题基本都给予了理解和谅解,我们现在如果不利用这个有利时机不断改善供电质量、提高服务水平,随着老百姓法制意识的加强和政府监管力度的加大,我们将有可能面临拒绝缴费、索要赔偿和政府罚款的巨大压力,给公司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我们的每个部门、班组乃至每一名员工都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并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牢固树立主动服务的理念。当今社会是高度分工协作的,电力的发展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电力的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虽然电力作为基础产业,应适当超前发展,但是需求决定生产,没有经济的发展作为支撑,电力也无法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做好“四个服务”是供电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近几年淮阴用电需求每年都以20%以上的增长,与地方经济发展和我们的主动服务有着直接的联系,也充分的证明电力主动服务社会和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所以,各部门、班组、员工都要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园区发展,主动与客户沟通,通过上门调查研究,了解客户需求,为不同行业客户特点提供不同的服务,切实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差异化服务。第二、是要增加忧患意识。过去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皇帝女儿不愁嫁”的用电管理模式根本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已经被淘汰。而单纯的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管理模式中,由于营销受生产决定,无法实现公司与客户和社会无障碍沟通,无法实现公司内部各部门间配合无缝隙,从而影响整个供电营销过程顺畅、高效,电力的公用事业性质不能充分有效的体现,也就不能满足社会和政府要求,最终要被社会或政府进行变革。因此,现在我们强调全员服务、和谐营销,就是强调以诚信和责任为核心,深化以人为本的本质,以合作共赢为保证、以无缝连接为手段、以流程优化为基础,实现公司与客户和社会系统的有机无缝连接, 提升公司的服务水平,改善公司社会形象。实际上我们很多人没有这样的意识,即使有也只是停留在“心中”,是一个“思想家”,并没有在工作实践中表现出来,因此我们不能把客户的理解和宽容当作放纵,不要等革命革到头上才行动,要抓住机遇,尊重并承认利益相关方,建立广泛联系并实现沟通无障碍,了解他们的需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展示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狠抓内部各个节点和环节管理与考核,以一口对内,确保一口对外

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仅仅解决了个体问题,要切实提高全公司服务质量,还必须解决好部门之间、班组之间、员工之间、流程环节之间、上下工序之间的协调问题。首先要眼睛向内,强化内部管理,优化业务流程,制定流程、环节、工序间的管理制度,并监督保证实施。要建立“客户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能把事办成”或者“只要您一个电话、其余的交给我们来办”的供电服务窗口一口对外制度,必须先解决好一口对内,在全公司树立建设为生产服务、生产为营销服务、营销为客户服务、客户评价供电服务的大服务理念,狠抓首问负责制的落实和服务过程的跟踪考核,严格奖惩兑现。公司系统要大力提倡上前一步服务,把方便让给他人,严格规范操作。

四、分析优质服务当前存在的问题并落实整改,努力改进服务工作。

针对个别客户反映的有关我们在优质服务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诸如业扩周期长、电压低、线路经常掉闸停电等问题,我们进行了认真梳理,分析其原因和解决方案并加以落实整改,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优质服务水平。

第一、部门、班组、流程环节之间整体协调性差,存在导致中梗阻现象,无计划停电、延迟送电、方案答复和客户报装超时等违反承诺行为的发生,严重影响公司形象并直接损害公司的售电收入、线损指标。解决方案:(1)继续在公司系统内开展“三个十条”、供电服务规范、供电服务监管办法等法规文件的宣传学习与考核竞赛活动,让公司所有的员工了解掌握供电服务的承诺、标准、要求、程序、时限,只有知道工作的标准和要求,才能按要求办事。否则,工作不可能符合要求。(2)将现有的相关服务制度和办法进行梳理,强化过程管理,严格考核,坚决执行到位。(3)强调工作“不能靠协调,但不能没有协调”,上道工序要为下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要为上道工序把关,不能事不关己,看笑话,更不能像打太极拳,不是“推”就是“拖”,要树立全局一盘棋思想,在坚决执行的基础上进行广泛合作和协调。(4)公司继续建立以95598客户服务中心为指挥,各部门和110抢修联动,对客户的咨询、报修、投诉、举报进行快速的处置和跟踪督办的服务体系,每个环节和流程都必须在承诺时限和客服联系单规定时限内完成,对超时、压单、拒接单等责任部门和人员,客服中心应立即提请监察部调查,严格考核处理,确保各个部门和环节不留死角,全面提升服务水平。(5)规范停送电制度,没有非常特殊情况,严禁停电计划朝令夕改,严格履行停电和取消的客户告知义务。

第二、客户工程供电方案答复、设计、施工、验收过程中存在超时或时间较长以及施工问题等,引发客户投诉和不满意。解决方案:改变方案集中勘查为随时勘查,逐步推行方案答复一日制,完善答复内容,随方案告知客户业扩工程设计、施工资质要求和审查要求,设计图纸审查要求、工程竣工验收节接电程序和收费标准等,建立业务受理与总公司无缝连接制度,公司设计、施工部门应履行与客户完善委托协议和合同,严格按约定工期完成施工任务。

第三、进一步加大对职工业务知识和礼仪教育的培训和考核力度,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和优质服务水平。(1)供电服务不能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我们通过采取银企联网等以及实施预交电费等多种缴费方式以满足客户的不同交费需求。对有关停电通知、电费到期等实行温情提醒等,以体现电力企业的人文关怀,进一步拉进了供电企业员工与客户之间的距离。(2)处理问题不细致。细节决定成败,从已经发生的投诉情况看,很多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就是因为当事人不细致,如对上道稍加留意,对下道稍加提醒,对平行工序稍加关注就不会发生问题,这些教训我们已经太多。我们再也不能老是等到事情发生了再总结说某某某就是某个小的方面没有考虑到位,而造成重大影响。(3)队伍素质与优质服务要求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少数营销人员业务素质差和责任心不强,差错现象还不能杜绝,个别同志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差,造成极坏的影响。(4)进一步规范供用电合同管理,规避企业经营风险,继续推行客户欠费交清电费和其他费用后,复电不过夜制度。

(5)理顺客户工程内部衔接和管理机制,既要规避“三不指定”监管风险,又要防止吃里爬外损害公司利益和形象的事件发生。(6)要求有关班组无论是抢修、施工,还是装表接电,作业结束,必须保持场地清洁、整洁。并建立故障抢修、客户工程施工、有偿服务服务质量跟踪和回访,征求客户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第四、构建大营销、大服务机制,并把这个理念植根在每一个公司员工思想中,推行全员服务,注重复合型服务人员培养,对大客户和优质客户实行一站式服务和点对点服

务,进一步整合营销资源,在营销信息化的基础上,建立全公司分层次快速服务反映机制,逐步改变柜台服务为上门服务,推行小窗口大服务。

第五、主动服从监管。《电力监管条例》以及配套规章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政府对电力行业依法监管的开始,过去我们工作中的疏忽、不到位,违反的是公司内部规定,而现在则可能违法,要受到法律法规的制裁和处罚,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首先是必须认真学习并熟练掌握被监管的内容和方式,主动按照监管的要求提供合格的电能与服务,填报和发布相关信息。其次是及时向社会发布公司服务政府、园区、客户情况和政策规定,定期开展专题服务活动,走访、了解客户需求,用心与客户沟通,争取社会和客户理解和支持。(1)正确对待客户的投诉,要换位思考,多从自身找原因,在规范服务和坚持原则不能突破的基础上,尽可能为客户提供力所能及的方便和帮助。(2)设立服务质量建议投诉举报奖励制度,主动向社会和客户征集意见与建议,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同时注重正面宣传,以便让职工学有榜样后有促进。(3)高度关注电压偏低问题。充分利用新农网建设与改造这个有利时机,对老百姓普片反映电压偏低的台区进行调研、勘察,尽快拿出整改方案并抓紧实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5.县级供电企业安监部主任表态发言 篇五

县级供电企业安监部主任表态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作表态发言。首先感谢组织对我的信任、领导对我的培养,同事对我的帮助,在此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这次被聘任为安监部主任,深感责任重大,因为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但我又决心很大,因为我从xx公司的管理举措看到了希望,从局里的变化看到了新气象,所以我注意正、胆子大、底气足,有信心、有能力,更有决心做好这项工作。

作为安监部主任,我将切实负起责

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围绕“实抓、严管、群防”的工作思路,重点做好以下6项工作:

1、尽快熟悉业务,进入角色。首先是认真学习安全专业知识,熟知熟会各项操作规程和安全制度,做到所有条款了然于心;其次是对全局的变电设备、供电线路,进行全面的熟悉和掌握,在大脑中储存“全局供电网络图”,对电源点多、线路复杂的区域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对人员的状况有明确地了解,做到底子清、情况明,抓有重点,管有方向。

2、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安全法规。《安规》是电力员工的“保护伞”,我要充分利用局里的安全学习培训、安全月活动及安全简报等方式,及时宣传电力法规,教育员工增强安全意识,牢记“安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全局大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形成人人心中有安规,个个作业守安规的良好局面。向广大电力客户

宣传安全用电常识,营造良好的供用电环境,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做到“三个强化”。一是强化安全生产理念,在全局形成抓安全就是抓经济,安全就是效益的思想理念。二是强化责任落实,落实各部门、所站职责,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三是强化现场作业指导卡的执行力度。进一步完善作业指导卡,深入所站、班组检查作业指导卡执行情况,现场核对作业指导卡与施工作业项目、内容、安全措施是否一致,有无遗漏等等。

4、严肃查处违章行为和安全隐患。我抓安全的宗旨是“严”:宁愿听到骂声,也不愿听到哭声,以“三 铁反三违”,使广大员工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杜绝习惯违章,敢于同身边的甚至是上级的不安全行为较真,敢于当包公,铁面无私,对待违章的行为绝不姑息迁就、心慈手软,严格按照《玉门市电力局安全生产奖惩规定》予以处罚;“细”:绝

不放过一个隐患和危险点,查出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整改,一抓到底;“实”,深入一线“沉”下去,经常深入基层所站检查安全工作、那里有施工现场就去那里,检查个人安全防范措施和现场安全措施,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绝不允许违章行为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溜过。

5、最大限度的发挥安全组织体系的作用。重点加强所站、班组负责人及安全员的作用,在全局形成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防范体系,建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网络,形成安全工作人人抓,时时抓、处处抓,齐抓共管,从体系上保证全局的安全。

6、善于总结,勇于创新。认真寻找自身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不断提高改进,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经验,改进工作方法,努力提高自己发现问题的洞察力,处理问题的决断力,执行方面的果敢力。同时,利用自己的特长,宣传报道全局、各部门、基层所站在安全

管理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推进全局安全工作再上新水平。

各位领导、各位师傅,我从学校毕业分配到xx工作15年,是xx这片沃土养育了,是电力局这个大家庭培养了我,我将用我的知识和力量,用我满腔的赤诚和热忱,竭尽全力抓好安全工作,为员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来回报组织对我的厚爱,领导对我的期望、同志们对我的支持!

6.关于县级供电企业改革的思考 篇六

引言:

县级供电企业作为配电零售企业,电力市场营销是其经营管理的核心,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也是企业经营成果的最终体现。随着电力企业公司制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的不断推进和电力行政管理职能移交地方政府,政企分

开、厂网分开、网配分开、配售分开等改革举措的逐步实施,电力市场化进程日益加快。县级供电企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和经济实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企业都是在风险中经营的,供电企业也不例外。相关的风险不容忽视。

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电费回收、开拓电力市场、搞好优质服务是高质量,高水平做好电力营销工作的关键。“电力销售不旺,窃电现象不止,欠资居高不下”的现象,已危及县级供电企业的健康发展。据来自国家电网公司的权威消息称,全国电费总欠费数字已将突破260亿大关。从国电公司对五大区域公司和省公司的考核有三大指标,均价、线损和电费回收,实质上前两项都是虚的,关键在于第三项电费回收上,这是个硬性财务指标。去年江苏省电力供需矛盾突出,缺电严重,电价调整,国家宏观调控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都给电费回收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电费回风险是电力营销工作面临的首要风险。

一、电力客户欠费风险

电费管理是一项严格的相互牵制的科学管理,受财经制度的约束,它是发、供、用整个生产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电力企业如不能及时、足额地回收电费,将导致电力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缓慢或停滞,使电力企业生产受阻而影响安全发、供电的正常进行。不仅如此,电力企业还要为客户垫付一大笔流动资金的贷款利息,最终使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受到很大损失。

(一)、目前客户欠费的特点:

1、客户欠费是一个各行业的普遍性问题,在欠费客户中既有困难企业,也有效益良好的行业和国家财政开支的政府机构部门;

2、欠费比重较大的多为工业用户。这类客户用电量相对较大,一但欠费相对比较严重;

3、欠电费数额较大的客户普遍经营状况较差,欠费极有可能造成呆、坏帐;

4、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每年必有一批企业亏损或倒闭、破产,造成欠费;

5、一时期,随着国家对高耗能企业采取的电价政策,极有可能使一些不成规模小钢铁厂关门、倒闭,影响电费回收;

6、随着城乡用电同价和一户一表的实施,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欠费比例不断上升。欠费金额虽然比例较小,但户次相应增多;

7、居民因搬迁而引起的欠费无法追回,形成死帐。

(二)、电费风险分析:

内部影响分析:

1、少部分抄表人员责任心不强,抄表不到位,形成客户电能表积累电量,待发行时,客户不予认可,拒绝交纳;

2、对抄回的电量进行复核、计算时,对电量异常、过大等情况在复核时未能及时发现,造成差错电量出现,拒绝交纳;

3、电费实行统一帐户(工行),客户若跨行交费在资金交换的时间上和灵活性上存在一定的弊端,有时会形成月末不能及时入帐的情况发生;

4、100kva及以上用户按期划拨电费执行不力,多数用户在月底一次缴清,致使电力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缓慢,甚至破产、倒闭用户的呆帐金额增加;

5、依法收费的运用上,我们虽然与每一位用户签订了《供用电合同》,但并非每一用电客户专门就电费问题签订电费协议,从而使一些如定金、保证、资产抵押等有效的防范措施得不到灵活运用;

6、营销基础管理工作做的不扎实,如搜集客户基本信息和了解生产情况工作做得不细致,对一些客户的用电性质、用电状况不能了如指掌,尤其是一些租房营业户,经营几个月后溜之大吉,形成呆帐,电费不能及时回收;

7、控制电费回收的新技术、新装备运行不稳定,有电卡表出现故障或人为因素采用其他方式使电卡表运行方式设置错误,起不到预付费作用的情况发生。如杨学江户,安装卡表后,未将卡表设置为预付费状态,买电700元,结算电费时为2000多元,经过催收客户勉强交纳,但运行状态仍然未进行及时调整,又发生电费近5000元。如果说第一次装表人员在安装卡表初期业务技能水平较低,掌握的技术不全面,致使卡表准状态没能调整好,但经催收后又忽略了这个环节,造成再一次欠费,就说明我们在电费回收的管理上还存在漏洞,加大了电费的风险;

8、业扩流程的部分环节不流畅,传票超期运转,造成少量用户无法按时抄表,待一次录入发行电量时,客户难以接受,拒交;

7.关于县级供电企业改革的思考 篇七

关键词:县级供电企业,反腐倡廉,监督力度

在当前县级供电企业推进“两个转变”的改革关键时期, 做好反腐倡廉工作既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客观需要, 也是提升供电企业社会形象, 推进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障, 务必要加强重视。

一、国内县级供电企业反腐倡廉现状

中央出台八项规定, 在全党深入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 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县级供电“三化三有”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已初步建成, 但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还存在薄弱环节, 少数领导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职责仍不够到位, 依然存在“重业务、轻党风, 重管事、轻管人”现象。二是电价执行、物资采购和领用管理、工程承发包等重点领域的廉政风险还存在。三是个别员工法制意识淡薄, 对红线、底线心中不清, 未能做到廉洁从业。

二、加强县级供电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的措施

(一) 建立起健全的反腐倡廉长效机制。一是加强反腐倡廉形势教育。注重发挥政工、外联、人事、工会等部门作用, 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政治品质、职业道德等主题教育, 完善和巩固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二是注重分清层次, 突出重点。引导党员做到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以“三重”人员为关键, 特别是低职权重人员, 开展岗位廉政教育, 普及法律法规, 结合典型案例, 以案释法, 增强抵制各种侵蚀和诱惑的自觉性。以广大员工为对象, 深入推进廉洁文化“四进”, 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努力营造良好氛围。三是不断丰富形式, 创新载体。改进反腐倡廉教育方式方法, 结合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和特点, 既要运用“三会一课”等传统手段, 又要发挥网络媒体和宣传展板、廉政手册等载体作用;既要发挥先进典型引导作用, 又要开展案例警示教育, 保持警钟长鸣, 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拒腐防变能力。

(二) 完善制度机制。一是完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县级供电企业“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 规范并明确权力运行和授权管理规则。结合“五大”体系建设, 深化干部人事、人力资源管控、财务资金管理、营销管理、物资管理等重点领域的改革, 认真剖析内部权力运行过程, 改进业务流程, 完善相互制约措施, 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二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必须牢固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意识, 抓全局, 负总责。班子成员要履行“一岗双责”, 主动开展分管领域的廉政风险排查, 自觉强化权力运行监督监管, 靠前防控风险隐患, 支持纪委执纪监督问责。强化责任追究, 对疏于监督导致发生腐败案件和严重违纪问题的单位和部门, 实行“一案双查”, 既追究当事人责任, 也追究相关领导责任。三是切实将廉政风险防控作为惩防体系建设重点工作。充分运用风险防控成果, 抓好延伸工作, 将风险防控嵌入业务流程, 加强对廉政风险源点的综合分析和动态监控, 结合县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 开展岗位风险分析, 强制轮岗“三重”人员, 不断完善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三)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一是认真执行党内监督条例, 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 加强对党员干部权力运行情况的监督, 纪委书记特别要加强对所在单位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的监督。建全完善廉政提醒约谈机制和定期述廉等制度, 探索利用支部例会推行领导人员常态公开述廉办法。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巡视监督制度, 加强廉洁情况“会诊”和“体检”。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 严格选人用人程序, 强化新提拔干部廉洁从业情况审查审核。完善各项公开制度, 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 提高权力运行的“光照度”。二是作为县级供电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必须加强农村供电所管控。加强县供电企业、供电所规范化、法制化建设, 以夯实营销基础、查纠以电谋私各类问题为着力点, 深入开展供电所业务排查治理活动。实行供电所市县两级领导班子成员挂所包干治理, 推广市县所三级联创帮扶经验, 分层强化整改。探索专职供电所廉政协理员制度, 改善供电所廉政监督不到位、人员力量薄弱的局面。推行供电所所务“四公开”, 公开供电所经费使用、废旧物资处理、员工自用电、员工考核事项。三是考虑到县级供电企业自我监督存在的局限性, 要切实加强上级监督, 上级职能部门加强纵向业务指导和风险管控。将信访、督察、审计、投诉受理等有效工作信息纳入日常监督;将县公司纪委书记吸收进地市公司监督工作委员会, 地市公司主导, 着重解决县公司存在的突出问题。规范两级纪委直查直办工作, 查办案件以上级纪委为主, 县公司信访件由地市公司统一组织核查。拓宽监督渠道, 积极听取群众诉求, 切实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柱梁.结合县级供电企业实际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J].华章, 2012, 25 (36) :132-133

[2]廖丽鸿.县级供电企业反腐倡廉建设[J].贵州电力技术, 2013, 20 (9) :114-115

8.关于县级供电企业改革的思考 篇八

【关键词】供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重难点;改进举措

一、供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难点

如何改进供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以贯彻实践供电企业的体制改革,就得清楚地认识供电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有哪些弊病:

1.在供电企业的工作范畴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低,致使思想政治主导作用不突出。供电企业的工作特点,主要是工作范围广,工作队伍庞大,工作情况复杂。这样的工作要求,使得在企业中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很少,更多的工作者都是操作人员。因此,工作性质缘故,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特别有难度,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也欠稳固。

2.思想政治工作固守传统,使供电企业的思想教育欠佳。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单一,内容也简单枯燥。开会,是我们常见的传统的教育方式,施行之后一直沿用,没有创新。企业对管理员工这块也欠妥当,主要采取的是硬性的手段,用一些偏重的条文规则去管理员工,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情感管理。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一点很多的企业是没有做到的,供电企业,同样在这方面欠创新。

3.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改进和完善意识薄弱,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效率低下。一个企业,都有专门负责政治工作的人员,主要负责组织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者,应该以身作则,把“说”“讲”与员工的实际行动相结合。供电企业,制造一种能够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良好的机制,迫在眉睫。

4、思想政治工作缺乏系统化、制度化的规范。供电企业,在开展思想工作之前,思想政治工作者,就应该有一个系统化的方案。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不是临时的活动主题,也不是某一个人说了就是的事件,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企业存在多久,思想政治工作就存在多久。另一个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还需要有制度的规范,一套规范的制度作为奠基,才能更好地迎接新的体制改革。供电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自身存在这么多的弊病,需要革新。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解读的对策,才能保证供电企业的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

二、供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改进举措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党的十七大报告,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明确的指示。有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作为该工作的理论指导,才能保证企业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供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改进的举措有:

1.建立和健全供电企业思想政治体制,这是改进工作的基础。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由来已久,因此在进行体制革新时,既要继承我党的优良传统、历史经验,也要努力在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过程中提取新的理念、新内容。将传统与现实相结合,探究出一条适合新时期供电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机制。重视工作效果的检查,形成一种责任问责制,有理可循。

2.丰富和变换供电企业思想政治内容,这是改进工作的起点。企业的思想政治内容,是开展改进工作的起点。任何工作的开展,不是只有框架,需要丰富的内容去填充。供电企业需要培养一批,既熟悉掌握供电知识和技能,又能将科学理论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的强大队伍。比如:人文关怀指导思想政治工作者,开展工作是,重视情感教育,了解员工内心真正需要。

3.拓展和推广供电企业思想政治范畴,这是改进工作的条件。拓展和推广供电企业思想政治范畴,是指让更多的人参入这项工作中来。而不是少有的几个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者,是参入者,让所有的员工,都能很好的参入,这样上层才有条件,听到真话实话心理话,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4.重视和实践供电企业思想政治方式,这些改进工作的重点。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不在总拘泥于过去的几种方式,比如:看报、开会。大力的宣传思想内容时,可以在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如开展一些活动,内容没变,形式变有趣,都会让工作更加顺利的完成的。而且员工更乐意接受。供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努力在企业的内外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场持久战。将重视理与情二者的接受,能有效地促进思想政治改进工作的进行。

参 考 文 献

[1]李汝朝.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河北工人报.2009(8)

[2]孙连山.做好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0(24)

9.关于县级供电企业改革的思考 篇九

董晓剑 吕海澎 郭志君 汾阳供电支公司

摘要:电费是电力价值的体现,电费管理是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本文针对县级供电企业电费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保证电费的准确计算和足额回收。

关键词:电费管理、核算、电费回收

引言:电费是电力价值的体现,电费回收是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是企业经营成果的最终体现,长期以来一直是供电企业营销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电力供求形势的变化以及优质服务的进一步推进,电费回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收费难度增加、坏账风险加大,严重影响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严重影响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及正常供用电秩序。面对日益增大的经营风险,适应市场变化,正确计算应收电费、依法回收电费,是化解电力经营风险的根本出路。

一、县级供电企业在电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做好电费核算管理,各单位都一直在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逐 步向规范化的方向努力。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普遍存在营销与财务部 门脱节的问题,因此电费核算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仍很突出,主要表现在: 1.财务、营销应收电费余额不一致

从目前看,造成财务部门反映的应收电费余额与营销部门反映的用户实际欠费数存在一定差异的原因主要有:

(1)对核销的电费坏账处理不一致。财务部门根据报批的坏账核销了应收账款,但营销部门本着“账销债不烂”的原则,已核销坏账仍在电费明细账中反映。

(2)应收电费数额不一致。营销部门为完成省公司下达的有关指标,报送财务部门的应收电费数有时有调整的现象,而营销部门的应收数是用户实际的应收电费数。

(3)考核时间不一致。财务部门核算当月欠费的时间是当月月底,营销部门考核的欠费截止期一般是次月上旬。

2.应收电费的账龄分析不准确

由于软件本身的局限性,营销部门只能查询到用户欠费,某一时段的欠费数无法知道,造成营销部门对应收账款账龄的分析不准确。因此也影响了三年及以上欠费统计的真实性,使公司系统承担了潜在的风险。

3.电费坏账管理和日常电费管理脱节

目前,营销系统对已核销坏账的明细没有反映,因此,对回收已核销的电费无及时、准确反映的手段(即不反映)。财务、营销部门对电费坏账的管理不能到位,无法进行规范的会计核算。

4.电力专业相关法律尚不健全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用电人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当事人的约定及时交付电费用电人逾期不交付电费的,应当按照约定支付违约金。经催告用电人在合理期限内仍不交付电费和违约金的,供电人可以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中止供电。但是《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逾期未交电费的,自逾期之日起计算超过 30 日,经催交仍未支付电费的,供电企业可以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停止供电。”按此规定,供电企业对欠费户采取停电措施的最快时间,也要待欠费户用电一个月之后。在电力交易中,有一些大宗用户每月电费高达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千万,当其经营状况严重恶化,商业信誉显著下降,有可能丧失偿付电费能力之时,如果仍在其用电一个月之后,再按照《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采取停止供电措施,供电企业将有可能付出沉重代价,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5.电力专业法规立法滞后于电力市场发展

电力专业的法律法规出台时间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5 年12月28日颁布,自1996年4月1日起施行);《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1996 年 4月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96号发布);《供电营业规则》(1996年10月8日颁布,自1996年10月8日起实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供用电关系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一些条款实用性打折扣。随着市场对电力资源配臵基础性作用的逐步增强,电力立法已明显滞后于市场发展,电力专业法律法规对用电方缴纳电费义务,供电方收缴电费享有的权利虽有一些明确规定,但面对风险四伏的电力市场,现有电力专业法律法规有时确也显现出几分 无力和无奈例如:在节能减排、宏观调控等政策影响下,部分高能耗企业大面积长时间关停,而此时仍然全额收取用电客户的基本容量电费,就引起用电客户的极大不满,电费回收工作十分艰难。

二、加强电费回收管理的措施

1.电费账本保管要实行制度化管理

第一建立和完善《供电公司用电营业管理办法》,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电费管理中心账本、抄表机管理制度》。第二增设账本发放室。独立的账本发放办公室,将核算工作和账本发放工作严格分开,避免核算工作期间借用账本出现的混乱现象,既保障第一手资料账本的安全,又为核算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避免核算差错。

2.新装用户建账立卡工作要合理化

合理地安排新装户账卡发放时间,这是因为装表工作是连续不断的,每天都有新装用户要建账立卡,而抄表核算工作是每月一次,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使新装用户及时上账,在每月月初抄表前,将上月出账后接到的新装户账卡发放给抄表员,这样抄表员有充足的时间去熟悉新表,也就能按时将抄表任务完成,及时将新户上账。

3.电量调整及电费退补工作要规范化

一是严格执行《省电力公司企业标准抄核收管理办法》中有关规定,凡退还电费额度较大的需经公司领导批准,方可处理。二是规范电量调整、退补传单,正式编号录入电脑。因为电量调整、退补的传单,只能通过核算员手工操作才能完成,以往传单采用的都是临时编号并不载入电脑中,使得在电费系统中不能清楚地了解调整、退补的 具体原因。

4.完善电费风险防范与管理机制

为进一步加强电费回收管理,减少电费呆、坏帐的发生,有效降低和化解电费回收风险,供电企业要结合实际,制定电费预警工作机制,对电费管理各环节和各种状态下的风险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识别、反馈,针对风险信号制定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措施,提高控制风险的能力。

5.加强抄核收和《供用电合同》的管理

(1)加强抄核收是确保电费回收管理工作的关键。供电企业应根据公司抄核收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抄核收工作标准,规范电费抄核收业务,缩短抄核收工期,提高抄核收工作质量,减少差错电费的发生,避免产生因差错电费引起的电费纠纷,使客户明白用电必须及时缴费,从而促进电费回收。

(2)加强分期结算和电费预缴等用户电费回收《供用电合同》的管理。在当今经济形势条件下,部分高能耗、农排用电和小企业等用户可能存在一定交费风险,为防范潜在电费资金风险,推广分期结算电费和预存电费动态结算方式相结合,同时加强合同管理工作,在合同管理中,明确分期交款时间、额度、方式,同时要严格按合同来执行,供用电合同是关于供、用电双方主体资格、电费电价、交费方式等权利义务约定的一种协议,做好供用电合同签定和日常管理对于预防电费风险,确保电费回收具有重要意义。

6.加强电费回收管理考核 确保电费及时回收供电企业在电费回收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是由于外部环境的电价调整、国家宏观调控等政策和经济的因素,或是用户偏好或能力、生产成本或经营状况等因素导致的变化,也可能是内部人员的技术、管理能力变化所造成的,这些都会给电费回收工作带来诸多风险,尤其是大用户电费回收的风险是电力营销工作面临的主要风险,但无论是哪种因素,如不能及时识别风险并迅速做出反应,就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损失。因此电费回收工作必须要落到实处,要反应快速,多措并举。

7.强化优质服务

促进电费回收供电企业在电力营销过程中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时刻以向广大客户提供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电力服务为指导方针,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活力,获得持续的发展。通过畅通的电费回收信息渠道,深入企业进行用电市场调研,加强与客户间的沟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利用技术手段提高客户的功率因数,变罚为奖,宣传电价政策,鼓励客户发挥价格杠杆作用,降低电费成本,增强企业支付电费的能力,进一步树立电力企业的良好形象,为企业科学合理用电出谋划策,积极帮助企业度难关,促进电费及时足额回收。通过一系列细微的服务取得客户的满意和对电力企业的认可,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带动电费回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总结

在市场经济下,电费回收工作中不断出现新的问题,要做到及时 化解电费回收风险,及时足额回收电费是一项新课题,也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工作。供电企业职工凭着自己的责任心和忧患感,在现有的条件和环境当中筹谋划策,挖潜堵漏,灵活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对电费回收进行全过程监控,捍卫供电企业的权益,保障供电企业的正常经营,实现企业的最终效益。

参考文献:

10.构建和谐县级供电企业 篇十

构建和谐供电企业,安全生产是关键

构建和谐电力,供电企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完成这项任务,我们首先要把安全生产作为和谐电力的第一要务来抓,为和谐电力建设撑起一片蓝天。“安全不牢,地动山摇”“运行不稳,民无宁日”。事实说明,哪个地方群众不能正常用电,哪个地方和谐生产、和谐生活就成无源之水。县级供电企业要实现长治久安,就要做到“一舟双桨”,即党、政工作同步进行,协调管理。行政通过硬性目标的确立和严格措施落实,实现职工保班组、班组保基层、基层保全局的层层确保体制;企业党组织要把保安全生产作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开展党员无违章活动、职工建小家以及巡回宣讲等形式,把安全理念做到家喻户晓、入脑入心,实现“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

作为县级供电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一定要树立如履薄冰的忧患意识。一是要坚持经常抓、抓反复。经常抓,就是要牢固树立起“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对安全工作一刻不放松,丝毫不懈怠,牢固树立做不好安全工作,寝食难安的责任意识。抓反复,就是要敢于揭短亮丑,有“翻箱倒柜”找问题的决心、举一反三查隐患的恒心、“亡羊补牢防再逃”的信心,把事故的“前车之履”,当作本单位本部门的“后车之鉴”,经常开展“回头看”,警钟常鸣,做个聪明者,不再犯别人同样的错误;二是抓现场,重点抓。抓现场就是要按照不同的季节、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对象,其工作侧重点要有所不同,抓现场等于抓住了“牛鼻子”,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有的放矢。这样,才不会放过任何影响安全的“蛛丝马迹”。实践证明,抓现场离不开细致的调查、分析、研究,防微杜淅;重点抓,才会事半功倍、立竿见影。三是抓全员,全员抓。抓全员,就是要一个不漏;全员抓,就是部门领导要依靠群众,动员群众,实现安全工作“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都有硬指标”。四是抓监督,实行安全问责制。层层负责、一级抓一级实行安全问责制,就是要充分发挥工会作用,动员有安全观念和正义感的职工,对领导安全责任不到位,要进行问责、批评、指正,限期整改。通过问责,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到位。这样做,我们的安全之“城”才能固若金汤,我们和谐电力之“天”才能更蓝。

构建和谐供电企业,优质服务是根本

优质服务是我们供电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建设和谐电力的着力点。作为县级供电企业,过去在供电服务上,存在“吃、拿、卡、要”;现在在个别地方,尤其是农村,仍有“关系电,人情电”现象发生,这些问题虽是少数,但这是建设和谐电力的“毒瘤”,“毒瘤”不摘,和谐无宁日。抓优质服务,要像抓安全那样,锲而不舍,这样才能打造和谐电力优质服务的铁营盘。

要做到优质服务,应当构建强有力的四大支撑。一是大服务理念的支撑。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应当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全过程、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因此,每一个职工都要树立服务基层、服务一线、服务客户的大服务观念,才能把优质服务做到“人人是窗口,事事在服务”,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电力和以人为本的服务。二是需要决策者的支撑。供电企业要实现自己“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真心实意创双赢”的目标,决策者就必须在充分了解、准确把握电力供应和电力使用两个市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基本情况,以科学发展的眼光,在企业的决策中,始终贯穿优质服务于客户,追求经济最大效益的经营理念,使之在电力供应的决策之初就已进入,为客户提供科学合理的电力服务。在各项经营管理的运作中,在保证电力企业根本利益的前提下,运用科学调度,调峰避谷,实行零点工程,将超前的服务理念贯穿到所有的部署、规划、布置、安排、计划统筹之中,实现决策服务的具体化。三是需要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撑。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电力系统新思想、新工艺、新设备大量应用和推广,无不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手段,以提高电网的科技水平为目的。新一代调度保护的更新,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崛起,客户24小时电力负荷的监测,与银行联网收费等各个环节无不显示出高科技的含量,在提高科技水平的同时,为客户的服务水平也提升了一个高度。四是需要感恩思想的支撑。感恩思想是人的一种基本修养,也是社会文明的一项标志,常怀感恩报企的心,使人保持平和的心态,热爱企业,自觉尊重别人的劳动,舍身为他人着想,增强企兴我荣的责任感;感恩管理者,他们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浓缩生命为下属提供成才的机遇,为企业拓展上升的空间;感恩下属,他们忠于职守、默默无闻,展望美好未来,用忠诚克服困难,坚决执行上司的命令;感恩企业,因为它是我们栖息的家园,是事业腾飞的基石,是人生的驿站;感恩客户,他是企业生命的源泉、发展的动力,是永远的上帝。感恩是一切抱怨的良药,感恩是我们优质服务的必然结果。企业要发展,服务永无止境,这也是我们南方电网企业的理念。

构建和谐供电企业,以人为本是动力

县级供电企业技术短缺、人才的匮乏一直是制约供电企业发展的瓶颈,要构建和谐供电企业,人是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尽快改善县级供电企业的人力配置。首先要结合县级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实际,根据员工情况,采用分门别类的办法进行梳理,对员工进行定位和定性培养,建立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打造一支“讲原则、重感情、团结和谐”的“四好”领导干部队伍;打造一支“善经营、懂管理、敢负责、业务精、作风实、执行力和凝聚力强”的管理队伍;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总量充裕、素质过硬”的专业技术骨干队伍;打造一支“懂规矩、守纪律、技能高、负责任、忠诚敬业”的员工队伍。其次要按照组织需求和个人需求的原则,有计划加强员工岗位技术业务培训,把员工培养成业务精、素质强的人才,解决好企业发展中技术性人才这一关键问题;大力倡导关爱企业、关爱他人、关爱自己、关爱家庭、关爱社会的良好风尚,使企业的核心价值与员工的思想理念水乳交融,使广大员工从思想和行动上,自觉维护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在构建和谐企业实践中,必须重点抓好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加大构建和谐供电企业的宣传活动,进一步转变员工思想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发展实际,缜密分析研究,制定合理有序的规划,统筹部署构建和谐企业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的重要作用,努力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为了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始终坚持把广大员工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时时为员工着想,处处为员工谋利;做到“人人快乐工作”,努力促进供电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

构建和谐供电企业,反腐倡廉是保证

加强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要求,供电企业发展的需要,也与员工个人的前途和家庭的幸福息息相关,是保证和谐企业建设的现实需要。一是要加强员工道德修养,弘扬浩然正气。要教育员工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坚持积极的精神追求,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使员工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二是要牢固树立“清白做人,干净干事”的廉洁文化理念。要慎微慎初,防微杜渐,常修为官之道,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在企业形成讲道德、重修养、尚清廉的良好风气;三是要加强纪律教育,增强大局观念。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是党的政治纪律。要始终做到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明确、政治观点鲜明、政治纪律严格;四是要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促进团结和谐。要进一步健全民主议事和科学决策机制,完善重要情况通报与公开制度,保证民主决策的民主、科学决策。抓好民主管理与和谐文化的建设,保证员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同时,努力实现职工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使员工更好地发挥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作者单位:广东电网河源和平供电局)

11.关于县级供电企业改革的思考 篇十一

从运行实践来看,在市场监管体制下的食品安全工作还有存在诸多问题:改革不到位,食品安全重心不突出。按照中央的改革精神,综合设置的市场监管机构要确保食品监管能力在监管资源整合中得到强化。但是,从职能整合、机构设置等方面来看,我市食品监管并未得到明显加强;权责不对等,基层监管力量不足。在机构改革后,基层监管要同时面对三个“婆婆”,多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层层下派,“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尤为突出。监管分局作为最基层的监管力量,市场监管工作繁杂,加上人员配备不足、专业性不够等原因,许多工作顾此失彼、不堪重负;技术支撑不足,食品监管手段落后。现今互联网时代日益发达,网络监管、技术支持、创新手段对于提高监管效能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市未对食品检验检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新组建的市场监督管理局也无专业检测能力,加上缺乏信息化建设、电子溯源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等创新平台,食品监管只局限在传统的原始手段,停留在巡查、整治等老套方式,技术短板明显,监管效能低下;全民参与度不高,社会共治不完善。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仅是生产问题、监管问题,还涉及到产业结构、城乡关系、市场治理、法治建设、信用评价等诸多问题。食品安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配合,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综合治理及信用评价体系健全等综合调控手段,因此,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也就尤为重要。

针对目前食品监管体制上的问题,根据国家关于加强食品监管体系建设的部署精神,故提出以下强化的工作建议。一是加强食品监管科室配置。建议全面清理市场监管职责,制定职责目录和责任清单,将简政放权、弱化监管的领域和职能进行调整,针对源头性、任务重等不同特点,力争细化食品科室,分为食品综合协调科、食品生产流通监管科、餐饮消费监管科,将化妆品监管职能并入药械监管科。二是加强综合协调职能。建议高配市食安办,设置专职副主任,专门负责全市食品综合协调工作,完善各项协调机制,进一步强化牵头抓总作用。三是做实食品专业监管机构。建议食品安全监督所独立运行,确保编制和人员满足高风险行业监管、重大活动保障、事故应急处置等重点工作的需要,将食品专业监管机构与综合市场监管分局有机结合。四是合理调配基层分局规划。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所建设的同时,根据辖区人口、工作量、服务范围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较大乡镇建立监管分局,在较小的乡镇派驻食品监管人员。

强化人才培养,充实基层监管力量。一是引进专技人才。通过招录、划转等手段,配足编制。二是加强基层力量。建议参照国家食药总局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目标要求,每个基层分局按照至少0.11人/千人口比例配备食品监管人员,确保有职责、有岗位、有人员、有手段。三是健全考核机制。认真开展绩效考核,对照结果兑现奖惩。为风险高、责任大的监管执法岗位提供政策支持,作为重点培养和优先提拔的重要对象,进一步激发队伍活力。

强化装备建设,创新“人防加技防”监管模式。一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大市场”资源优势,逐步建立基础数据库、信用征集库、移动执法等系统,建立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的信息化平台。二是改善执法装备。借助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城市的契机,在经费、装备上向食品监管方面倾斜,达到国家总局基本装备配备指导标准的70%以上。三是提升食品检测水平。整合现有全市的食品检验检测资源,加快建设全市食品检测中心和基层食品快筛室,从“土”办法向技术手段转变。

强化齐抓共管,构建社会共治体系。一是做强各级政府食安办。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构建“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市镇村三级联动”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二是加强部门联动。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的作用,强化风险交流、执法互助、司法衔接等工作,实现资源共享、监管合力。三是加强企业自律。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媒体舆论等重要社会力量的参与监督作用,明确社会责任,推动行业自律,加强舆论引导。四是构建信用评价体系。组建由政府主导,征信办、监管部门等共同参与和广泛认知的信用评价平台,形成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处处受限的良好局面。

12.关于我国企业工资改革的两点思考 篇十二

刘昌黎

经过10多年来的工资改革,我国企业工资管理在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引进竞争机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若干值得思考的新问题。本文拟略陈管见,以供讨论和参考。一、一、二、三线标准的局限性一、二、三线是我国理论部门和实际部门,领导机关和基层单位,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都普遍接受的观点。从实际情况看,尽管还没有人把一、二、三线观点上升到理论高度,但这种从战争经验中抽象出来的形象化观点,确已成为评价职工对企业贡献大小的基本依据。根据这一观点,在企业中,所有弯大腰、流大汗的脏、差、累的车间和工种,都是生产第一线,为其服务的附属车间和工种是第二线,至于管理部门、技术部门、后勤部门等则是第三线。由于生产第一线职工的积极性不仅对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至关重要,而且还关系到职工队伍的稳定乃至社会的安定团结,所以就顺理成章、理所当然地提出了工资和奖金向生产第一线倾斜的口号。应该肯定,就我国现阶段的具体情况而言,以一、二、三线为标准来评价职工对企业贡献的大小,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具体表现在:第一,由于我国生产技术落后,技术革新缓慢,致使生产第一线的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迟迟得不到改善。第二,由于我国企业管理水平低,再加上非生产人员多,人浮于事,纪律松弛,致使一、二、三线的工作时间很不平衡。其中一线的工作时间相对较长,二、三线的工作时间相对较少,从而形成了忙闲不均、有干有看的局面。第三,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没有劳动力流动和职业竞争的机制,企业和职工都没有双向选择的自由,致使企业不能按照需要雇用和辞退职工,职工也不能按自己的专业和特长来选择适当的企业或工作。第四,由于人际关系和不正之风的存在,企业在人事安排方面不尽合理,从而影响了部分职工的情绪,不安心于生产第一线的工作。面对上述现实,由于企业一时拿不出妥善的对策,改革也非易事,就只有采取工资和奖金向生产第一线倾斜的政策性措施。

尽管以一、二、三线为标准来评价职工对企业贡献的大小并确定其间的工资差别有一定的合理性,政策实施也达到了调动生产第一线职工积极性的预期目的,但其局限性仍是显而易见的。具体表现在:第一,用一、二、三线来评价职工对企业贡献的大小并确定其间的工资差别,这既不符合马克思关于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的基本观点,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发达国际普遍以能力主义来评价对企业贡献大小并确定其间工资差别的新潮流。第二,不是按照市场的标准而是按企业内部的标准来划分一、二、三线,意味着企业仍处于脱离市场的封闭状态,即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其战场是市场而不是车间班组。在这种情况下,以“车间班组为战场”的作战,就只能是内部作战而不是市场作战。第三,在科学技术进步迅速,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形势下,工资和奖金不是向技术和人才倾斜,而是向生产第一线倾斜,以越来越难于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了。第四,在我国简单劳动力的供给极为丰富,复杂劳动里的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工资和奖金重点向生产第一线倾斜不仅造成了工资的过快增长和工资总额的膨胀,不利于较长时间地保持我国低工资的优势,而且使脑体劳动力工资倒置的矛盾持续发展,给进一步的工资改革增加了新的难度。综上所述,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适应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发展的情况,逐渐取消一、二、三线标准,乃是我国企业工资管理的一个新课题。

二、工资刺激与计件工资的时代落后性

从市场经济各国工资形式的演变过程看,计件工资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阶段曾非常盛行。尤其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管理现代化伊始之际,计件工资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一度风靡世界的罗恩制、哈尔希制、泰罗制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然而,自1930年前后职务工资在美国出现以来,计时工资就逐渐取代计件工资,成了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的工资形式。值得注意的事,素有“企业管理优等生”之誉的日本企业,自明治维新以来就没有普及过计件工资制,而是实行了以年功工资为主的计时工资制。尤其是战后,计件工资在日本更是极少采用,据1974年的统计,日本实行计件工资的职工已不足职工总人数的2%,其中完全实行计件工资的只占0.4%。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计件工资被计时工资取代的主要原因是:(1)随着企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发展,机械化作业和流水化广为普及,从而减少了计件工资适用的对象。换言之,计时工资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工资制度。(2)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生产管理和计划管理的实施,企业一方面通过泰罗制的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普及了标准化作业,另一方面通过严密的生产计划,定额定量、准确及时地组织生产,不存在计件工资的问题。

由此可见,计时工资取代计件工资,不仅是体现了企业工资形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企业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变化。换言之,企业工资管理水平的进步,与企业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

由于计件工资是比计时工资富有刺激性的工资形式,所以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前者被后者所取代的事实,证明了在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工资刺激作用有减弱的趋势,而管理作用则有增强的趋势。对企业来说,由于对职工的管理比对职工的刺激更为重要,所以通过加强管理形成健康的良好的企业素质,能使适度的工资刺激受到加倍的效果。否则,如因管理不力而使企业处于瘫痪麻痹状态,在强的工资刺激也是无济于事的。总之,管理第一,刺激第二,先管理后刺激,这乃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企业工资管理的重要经验。正因为如此,尽管资本主义国家企业工资管理的现代化是从工资管理开始的,但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则工资管理在大多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早已不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其中,美国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是生产管理,而日本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则是质量管理。

从我国的情况看,这些年来为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原则,企业普遍实行了富有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包括计件工资变形的承包工资和效益工资),并把它作为刺激职工刺激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工资形式。在政治思想工作失去威力,企业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又落后的情况下,我国企业普遍实行计件工资仍是一个合理的选择,与过去那种平均主义、大锅饭的计时工资相比,也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但令人担忧的是,迄今为止,由于我们没有摆正管理和刺激的关系,因而对工资刺激和计件工资的时代落后性尚缺乏清楚地认识。结果,一些企业在优先重视工资刺激作用的同时,对管理的基础性作用却忽视了。与此同时,尽管我们特别强调劳动工资制度的配套改革,但对工资管理与企业管理的配套改革却重视不够。在学习外国经验方面,尽管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外国企业管理的经验就已全面介绍到我国,但迄今为止,我们学习较有成效的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早已过时了的计件工资,较无成效的则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在运用的生产管理和计划管理。其中,部分企业刚一试行泰罗制的某些做法,就以工人反对,不合国情为理由而弃之远远的了。其结果,由于钱对职工积极性的刺激作用越来越重要,企业都不得不优先重视工资管理,工资管理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成了我国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与以往政治思想工作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相比,这虽有了务实性的进步,但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水平而言,确实还有很大的差距。

优先重视工资刺激而放松企业管理的现象,在承包工资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从一些企业的实际情况看,由于承包本身就是管理不力的结果,所以在层层承包,由职工自己管理自己以后,各级领导都有如释重负之感。在物质利益的制约下,职工自己管理自己虽也能收到某些预期的效果。但这种省力化的管理毕竟代替不了科学的管理。所以,在实行承包工资以后。经营者如不探索加强企业管理的新途径,只满足于检查几项承包指标,就难免不使我国的企业管理继续处于落后的状态。

根据世界各国企业管理的经验,工资刺激好搞,而企业管理难搞,这就像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民也知道“有钱能使鬼推磨”,而一个大学毕业的企业家也未必明白科学管理一样。所以,如果我们不是缺乏知难而上的信心和勇气,今后就不宜再在好搞的方面大张旗鼓,在难搞的方面退避三舍了。

13.关于县级供电企业改革的思考 篇十三

推行部门预算,是为了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公共财政而进行的重大改革。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试对县级部门预算改革的现状作一剖析,并提出一些建议措施,以进一步推动和规范县级部门预算改革工作。

一、县级部门预算改革进展状况

1、部门预算改革意识全面确立。县级政府、人大及其财政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搞好部门预算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不仅是适应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需要,而且是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建立公共财政,规范财政分配行为,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的迫切要求,也是促进增收节支,搞好县级财政收支平衡的重要举措。

2、部门预算改革工作全面推进。首先是搞好试点,逐步推开。其次是摸索办法,逐步规范。再次是建章立制,逐步入轨。

3、部门预算监督力度全面加大。主要表现在部门预算由初期县级政府审查批准转为现在纳入人大财政预算审查监督范围之内,从而有力地促进部门预算编制及其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

二、县级部门预算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门单位的思想认识还不够统一。表现在对部门预算编制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存有应付了事的现象;在部门预算执行方面,自我约束力不强,随意性较大,预算法定性意识较差,致使许多部门单位的部门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数偏差较大,失去了部门预算应有的作用。

2、部门预算编制还不够规范。一是编制方法不尽科学。虽然目前各地基本采取零基预算法,但实际操作不够彻底,仍然存有“基数加增长”的做法,主要是对一些公用经费和专项业务经费的安排,一般还是按照基数加适当增长,这与实际要求有一定的出入。二是编制时间不够及时,导致部门预算批复较迟,一般部门预算要在5月份左右才能正式下达,这对部门单位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三是编制内容不够完整。主要是在年初编制预算时,一些

果造成部门预算数与部门实际发生数难以一一对照检查,使审计监督部门很难查清部门单位是否存在巧立名目骗取、套取财政补助,是否存在部门预算专项支出“短斤少两”被克扣问题,是否存在财政及其主管部门安排人情支出、拨人情款问题等等。

5、部门预算改革的相关配套措施还不够健全完善。一是缺乏一个比较科学、规范的部门预算编制操作规程,包括较为科学统一的部门预算表式,编制方法和编制软件等。二是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部门预算审查监督跟踪管理办法。三是缺乏一个财政专项资金投放项目备选制度。四是缺乏一个部门预算编制信息管理制度。五是缺乏一个部门预算绩效评估制度,等等。

三、影响县级部门预算规范编制及其执行的主客观因素

第一,受县级财政财力拮据客观因素影响,使得部门预算的可操作性不够强。主要表现在公用经费定额偏低,难以满足日常办公需要。一方面部门有反映,要求财政提高经费定额标准,增加公用经费,保证正常运转;另一方面,财政部门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做到有多大蛋糕就切多少,不可能全部满足部门单位的要求,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正因为如此,由于部门单位维持性经费预算安排不足,必然导致专项经费预算被挤占挪用,这样就客观造成部门预算的可操作性不强。

第二,受行政行为和部门职责不确性因素影响,使得部门预算执行的到位性比较差。尽管年初财政、人大审查批复的部门预算比较细致、全面,但一方面由于部门单位自身行政事业行为的变化和行政事业任务的追加变更以及非预料事件活动的频繁发生,加之部门单位年初预算编制较紧,基本没有预留未预料的一块支出预算,势必造成既定的部门支出预算难以严格执行到位。另一方面,政府及其他行政单位下达给部门预算单位的非职责、非预算内的行政事项太多,只下达任务,不追加经费,使得部门预算单位难以适从,迫使部门单位预算执行出现错位和挪位,难以保证按年初批复的预算完全实施到位。

第三,受部门单位主观认识不足因素影响,使得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随意性比较大。一方面部门单位存在应付了事的状况,特别是对有关专项业务经费和项目经费预算的编制,一般都是由部门单位自报。然而部门单位在实际编制时,不管轻重缓急,不管能否执行,随意匡估,编报了事,缺少可行性研究,管部门、预算单位的沟通与协调,及时调研部门单位存在的难点、重点问题,达到共同编制好部门预算,使部门预算编制更加贴近实际,更具有准确性。

三是要明确编制口径。准确搞好支出口径的划分和界定,重点是专项项目支出与专项业务费用的划分,日常公务费与专项业务费的划分,并保持部门预算编制口径的稳定,使部门预算编制更加科学,更具有可比性。

四是要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及其批复的内容。收入方面:不仅要核定部门单位自行征收收入预算数,而且要明确财政补助收入数(不包括专项追加支出指标部分);支出方面,不仅要编制和批复到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专项项目支出具体支出结构,而且还要按照预算支出用途进行编制和批复。不仅年初部门预算编制和批复要细分,而且对下半年调整的部门预算也要细分,不仅对财政补助收入部分的支出具体用途要细分,而且对部门单位所取得的收入具体用途也要细分下达。只有这样,才能便于加强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和预算分析。

五是部门预算编制应留有余地。在编制部门预算时,既要努力匡足匡全收入预算,又要优化支出结构,坚持有保有压,并视财力可能尽可能地安排适当比例的预留经费,增强部门预算的预见性和可行性。

六是要搞好部门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管理的衔接。不断细化部门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强化对部门预算中各项专项支出的分户核算,以便一目了然地反映出各项专项支出的具体执行情况,从而为加强对部门预算执行的监督检查奠定基础。财政及其主管部门在部门预算之外追加下达的专款,必须详细列明预算支出科目,列明具体用途和“款、项、目”,同时不要将追加款项混编在部门调整预算之中,以便审计监督机关检查部门单位有否坚持专款的专用性,检查财政及其主管部门分配追加指标的合规性和科学性。

七是要及早编制和批复部门预算。在县级人代会审议结束后,应随同财政预算及时分解、批复到部门单位,减少追加调整项目,做到能下达的及时下达,尽可能地纳入到年初部门预算之内,确保部门单位有计划、按进度用款,充分发挥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

八是要搞好部门预算的调整。严格预算调整纪律,增强部门预算的严肃性。

14.关于县级供电企业改革的思考 篇十四

1.1 主 网

县级供电企业主网主要由输电线路及变电站构成, 电压等级以35kV为主, 110kV为辅。主网接线多为单侧电源单回链式接线及单侧电源单T接线, 变电站主变为1至2台, 容量为3150-10000kVA, 输电线路、变电站主变“N-1”效验通过率较低, 大部分企业小于50%, 因此主网供电能力不强。

1.2 配电网

县级供电企业配电网10kV线路接线方式多为单辐射接线、多分段多联络、单环网等, 大部分企业超过60%的线路为单辐射接线, 主干线规格以LGJ-120、LGJ-95为主, 次干线规格以LGJ-70、LGJ-50为主, 线路“N-1”效验通过率极低, 大部分企业小于30%, 配电网结构薄弱、转供电能力不强。

2 供电可靠性管理现状

2.1 指标统计管理不规范

目前, 县级供电企业供电可靠性指标统计管理按照规定的统计办法进行, 各企业统计数据管理未形成有效的管控机制, 普遍存在基础数据图实不符、更新管理不及时, 运行数据停电事件时间统计、停电原因界定不清、停电范围不清等数据不准确情况, 导致可靠性指标统计不完全、不准确。

2.2 基础管理薄弱

县级供电企业普遍存在可靠性管理体系不健全, 未形成指标管控机制;配网设备基础资料不全, 台帐信息不准确;验收管理流于形式, 配网资料更新不及时;设备及设施运行管理不到位, 应急管理薄弱, 应急抢修效率低的问题。

3 提高供电可靠率的方法

3.1 电网规划

重视电网规划, 规划建设结构合理、经济环保、技术先进、信息畅通的现代化电网。

加大电网建设与改造投入, 提高电网规划完成率, 要从结构上优化电网, 提高电网的运行灵活性、可靠性, 确保主网、配网“N-1”效验通过率大于80%。

3.2 技术措施

3.2.1 提高设备技术装备水平

推广配电网新技术、新设备应用, 积极采用免维修、免维护设备, 在线路上安装故障指示器, 缩短故障查找时间。对线树矛盾、线房矛盾突出的进行绝缘化改造, 对污染及雷害较严重的地区, 采用复合绝缘子、玻璃绝缘子、防雷绝缘子等, 提高配电网装备水平。

3.2.2 推广设备状态检测和检修

推广状态维修制度, 利用各种测试手段、数理统计和在线诊断等技术, 对运行中的电力设备的实际状态、变化趋势和规律, 进行科学预测和评估, 以实际运行状态取代固定的维修周期, 根据需要进行检修。

3.2.3 推广10kV带电作业

县级电网用户业扩报装多, 国内10千伏带电作业技术成熟, 在县级供电企业推广带电搭伙及带电检修等作业, 可有效减少停电时间, 提高电网供电可靠率。

3.2.4 加强配电网自动化建设

供配电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 设备多, 组网方式多样复杂, 信息量大, 信息变化快。要应用现代计算机监控和信息管理系统, 加强配电网自动化建设, 提高信息化水平, 提高工作效率, 从而提高供电可靠性。

3.3 管理措施

1) 健全可靠性管理体系。

2) 加强综合停电管理。

3) 加强转供电管理, 在电网检修和故障时及时转供负荷, 减少停电范围, 提高供电可靠率。

4) 加强配电网运行管理, 提高设备可用率。

5) 制定各种事故应急预案, 并定期进行演练, 配置适当的移动电源供应急调用, 完善故障抢修管理制度。

6) 建立定期走访用户制度, 加强用电政策宣传, 及时了解客户用电需求, 合理引导用户错峰用电, 对重要用户要求配置自备应急电源, 帮助用户制定相应保供电方案。

4 结 论

综上所述, 县级供电企业提高供电可靠性有效的措施, 是通过科学规划和建设, 打造坚强主网, 可靠、灵活的配电网。各层次县级供电企业必须根据区域电网结构, 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措施策略, 有步骤地开展提高供电可靠性相关工作, 实现供电可靠率有效提升。

摘要:分析县级供电企业电网及可靠性管理现状, 介绍县级供电企业提高供电可靠性的规划、技术和管理措施。

15.关于县级供电企业改革的思考 篇十五

摘 要:电力工作开展对当代社会发展建设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做好当代县级供电企业营销稽查监控工作的分析,对县级供电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营销稽查监控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他对电力营销业务的开展以及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特别对于县级电力供应企业,将营销稽查工作开展到位,做好营销稽查工作的各个细节,是非常关键的。

关键词:县级供电企业;营销稽查监控;分析

前言:营销工作是供电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重要的工作环节,对于县级供应单位来说,做好电力营销工作,保证一个光鲜亮丽的公司形象对整个电力营销工作的开展是十分重要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了保证电力供应企业的合理发展,做好电力企业营销稽查监控工作,对县级供电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帮助。所以本文将就县级供电企业营销稽查监控工作进行分析。

一、县级供电企业营销工作现状

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建设中,为了保证社会的有效建设,在进行县级供电企业的建设中,为了保证县级供电单位的正常工作,强化县级供电单位对营销风险的认识,提高县级供电单位的营销管理水平,大力开展电力企业营销稽查监控工作的有效进行,提升县级供电企业整体的营销管理水平就显得十分的重要。所以,了解当前县级供电企业营销工作的现状就显得尤为的关键。县级供电企业营销工作现状主要表现为,一是人员操作不规范容易造成营销差错,由于营销工作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甚至部分人员从未接触过计算机,造成在操作业务流程时人为差错较多、流程处理速度较慢;二是存在部分与营销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三是存在营销工作侧重于电费抄核收和线损管理,用电检查、电能计量等业务相对弱化的问题;四是优质服务管理不到位,存在营业厅人员着装不统一、服务用语不规范、故障抢修人员未能在承诺时间内到达现场等情况。

二、县级供电企业营销实施稽查监控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县级供电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做好县级供电企业营销稽查监控工作有助于县级电力企业的发展建设。就当前县级供电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现阶段还是需要强化稽查工作的开展能力,保证县级供电企业营销能力得以提升,但是,在实际的落实中却面临着各环节矛盾突出的问题,所以做好县级供电企业营销稽查监控工作,提升稽查能力就显得尤为迫切。营销工作是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环节,承担着保障供电企业经营成果、展示良好形象的重大责任。伴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大营销”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营销资源进一步整合,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新的营销组织模式需要不断创新营销管控方式,推进“事前有预测、事中有监控、事后有跟踪”的新型营销稽查监控体系建设,实现对营销服务的多纬度、全方位稽查监控,是应对日益规范复杂的外部环境,提升经营业绩和服务水平的必然途径。

三、县级供电企业开展营销稽查监控分析工作的探讨

在当前县级供电企业的建设发展中,做好营销工作,不仅仅与电力供应营销利润直接产生关联,还会影响企业在发展中的正常建设,这对县级供电能力的开展以及能力的深化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而稽查工作的有效开展是保证营销有效性的一个必要过程,做好县级供电企业营销稽查监控工作的进行,完善县级供电企业营销稽查监控工作的开展是十分重要的。

3.1建立营销稽查监控分析组织机构

设立县级供电企业营销稽查监控分析组织机构,由公司主管营销工作的副总经理直接领导;成立营销稽查监控中心,负责公司营销运营状况的整体监控分析,对营销业务集中在线稽查,对营销关键指标、工作质量、服务质量实时监控分析,对外展示营销工作开展情况、指标完成情况等;营销稽查监控中心人员的配备应从营销业务骨干中选择,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熟知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电力企业营销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并能据此对本企业从事电力营销工作的人员,在电力营销过程中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

3.2搭建营销稽查监控分析平台

搭建营销稽查监控分析平台的前提是建设营销稽查监控系统,该系统能够对县级供电企业现在已经投入使用的营销业务应用、用电信息采集等营销自动化系统数据实现共享,能够通过系统展示各个营销自动化系统的实时数据,能够与各个系统之间实现快速链接;能够通过系统流程实现对客户服务中心、电能计量中心等营销基层单位各项业务的监控、分析、稽查、整改、审核、评价等。

3.3建立健全营销稽查监控分析工作管理制度

结合营销稽查业务开展实际,从规范管理、强化过程管控入手,制定营销稽查监控业务相关的各类规章制度,包括业务管理类的制度,例如:《营销稽查管理标准》、《营销稽查工作管理办法》及相关的实施细则等等;用于指导营销稽查监控分析工作的开展。

3.4全面开展营销稽查监控业务

营销稽查监控业务分为日常稽查、专项稽查、现场稽查三种方式,日常稽查业务是指稽查人员通过对营销稽查监控系统主题筛查出的异常问题的分析,对不符合业务执行规范、不符合逻辑等异常问题,通过流程的形式发送相关班组进行原因的分析、核实,并督促进行相应的整改;专项稽查是指有针对性的对某个业务、某类业务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的稽查,需要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明确稽查的范围、内容、职责分工等,并据此开展专项稽查。

3.5紧盯营销稽查问题的整改情况

营销稽查的关注点不仅是“查”,更重要的“改”,县级供电企业对营销稽查发现的营销工作差错、风险和异常问题,要逐一落实问题产生的原因,核查问题是否进行整改,整改措施是否正确到位等,做到原因不清楚不放过、问题未整改不放过。

结语:综上所述,本文对县级供电企业营销稽查监控工作的发展状况以及工作开展的迫切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就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进行了有效的制定。面对县级电力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做好县级供电企业营销稽查监控工作,有助于县级供电部门价值及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6.关于做好县级工会帮扶工作的思考 篇十六

县级工会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是一项涉及人数之多、范围之广、工作领域宽、政策性强、原因复杂、需要资金多、解决问题难的民心工程。要使该项工作做好、实践好,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各级工会组织精心组织、积极运作,才能提高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正常化,规范化和整体化水平

一、当前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政策依据和法律依据不够规范完善,缺乏可操作性,理由不够充分,做帮扶工作腰杆不够硬,底气不足,开展工作难。二是帮扶工作没有引起各级党、政和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只是工会内循环开展工作,没有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帮扶工作的大气候。三是帮扶的宣传发动工作深度和广度不够,使该项工作宣传发动不到位,使全社会各界人士领会不够,支持力度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帮扶工作的大环境。四是资金筹集难。资金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建立工会帮扶长效机制的基石。但是现在帮扶中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持久经济支撑,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制约了工会帮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五是与社会保障体系缺乏有效沟通和衔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为工会帮扶工作的平台,基本上是工会自己单独运作和管理,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不够,与社会其他组织开展的救助活动联系更少,没有将社会其它救助资源有效利用。六是帮扶力量有限。作为社会团体,无论是在经济上、政策上、信息上都无法与政府职能部门相比,帮扶的力度不够,对困难职工不能从根本上给予扶贫救

二、关于做好县级工会帮扶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

帮扶中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一项关注民生的大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工会组织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帮助、扶持困难职工的新举措,是为困难职工脱贫解困提供了及时、方便、快捷、有效的全方位服务场所。是解决困难职工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难,帮助他们渡过眼前的难关,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困难职工解愁的重要途径。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架起了党委政府与职工群众的绿色联系通道。

(二)深化工会帮扶工作持续发展

一要正确认识工会帮扶工作是实行国家制度、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要举措,是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要在保障困难职工基本生活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有关职工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继续做好保障困难职工家庭基本生活,帮扶他们解决生活、看病、住房、子女上学等实际困难。三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工会法律援助等维权服务。加强工会法律援助机构建设,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劳动争议调解员、兼职劳动争议仲裁员和公职律师等工会法律工作者队伍建设,扩大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四要创新帮扶方式方法,探索帮扶工作新形式。在对困难职工提供公益性的无偿帮扶救助的同时,认真探索公益性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来为广大职工会员提供优质服务。五要立足实现工会帮扶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进一步探索建立健全工会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在做好县级以上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推进乡镇、企业等基层工会帮扶站点建设、形式完备的帮扶网络。六要进一步夯实帮扶工作基础。积极争取把工会帮扶工作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列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公共预算,取得各级财政的更大支持

(三)始终坚持“职工利益无小事”的原则

帮扶中心急为困难职工所急,想为困难职工所想,切实解决与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架起了党委政府与职工群众的绿色联系通道,使困难职工感激工会的同时,感谢党和政府的关爱。

(四)“内外”结合,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一是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争取他们从人力上、政策上、法律上、资金

上、物质上的大力支持,为做帮扶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奠定基础。

二是发动社会各界人士捐助,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通过一年一度的“送温暖工程”捐款活动,广泛动员全市干部职工踊跃参加,积极引导社会各界自愿捐款,向社会困难群体伸出帮扶之手。

三是做到五个相结合做好帮扶中心工作。(1)与“送温暖工程”工作相结合,使帮扶中心工作体现在“直接”和“快捷”上。(2)与维权工作相结合,开设职业介绍服务平台,与职介机构联网,指导安置就业。(3)与开展“金秋助学”活动相结合。(4)与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工作相结合。(5)与“夏季送清凉”活动结合起来。

四是围绕“打造品牌”,积极开展活动,不断扩大影响。通过对品牌载体实施项目化运作,虚功实做,发挥品牌示范效应,影响和带动全社会都来关心帮助困难职工。

五是注重“两手”抓,不断提高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整体水平。(l)注重投入抓好硬件设施建设,提高中心的整体水平。(2)注重抓好软件设施建设,实现困难帮扶中心管理制度化、规范建设,不断提高中心的管理水平。

六是采取市场运作,吸纳社会资金。

(五)建立健全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构筑快速反应的帮扶体系。完善五项机制,即分析机制、救助机制、再就业机制、服务机制、法律救助援助机制与建立法律援助机制。

二是形成帮扶中心内外协调的工作机制。要不断拓宽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渠道,建立定期联系、沟通和共同解决问题的制度,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信息支持。同时帮扶中心与工会各部门之间,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制度,形成合力,共同创造帮扶困难职工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新闻系毕业生英文自荐信下一篇:小学校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