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工程培训-心得体会

2024-06-21

提升工程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5篇)

1.提升工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心得

美好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在岳阳电大进行的为期7天的学习已经结束。在这段时间里,我克服了工作和学习之间的时间冲突,合理安排时间,白天在教师听课,晚上登录平台学习,积极参加培训的各项活动,感受授课教师的风采,聆听他们耐心的解惑和真诚的传授。

这次国培给我的感觉是全新的,足不出户,就能聆听专家的讲授,与同行交流讨论。这段研修的历程,有压力,更有收获。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机辅肋教学已经走到了我们身边,认识到课堂上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对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本次国培中学习的都是现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技术。培训内容既充满新鲜和实用感,又有一种挑战性。尤其是Excel和Photoshop的学习,使我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是充满了乐趣,充满了兴趣。所以当这些课程留下让自己动手操作实践的作业的时候,我都感到很兴奋。我每次都认认真真的完成作业,有时作业做的不好,就一次次的回看视频教学以及专家的讲座,争取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在学习时,各位老师的讲解都非常明了、清晰,只要我自己去观看,就能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即使一下子看不明白,也可以反复复地去看他们的课件,直至自己学会为止,这符合微课的设计理念。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们都顺利的完成了任务,而且也产生了学员与老师互动,学员与学员互动的培训模式。这样的培训方法既让我们学得了技术又可 以在教学中边学习边实践,让我们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真是两全其美。

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使我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言能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把这次所学的内容和方法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快乐成长。

2.提升工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二

一、名校办学思路清晰,教学成果显著

西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创建于1978年,坐落于具有百年历史的著名高等学府———西北师范大学校园内,环境优美、整洁、典雅,是西北师范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基地和教育实习基地。现有15个教学班,近800名学生。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教职工45人;有10名教师获得过全国、省、市(地)级优秀教师、教学新秀、学科带头人、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老师扎实的工作作风,让我们很受感动。

兰州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其前身是成立于1970年的兰州铁道学院子弟中学,1999年更名为兰州铁道学院附属中学。2003年4月兰州铁道学院更名为兰州交通大学,铁院附中也随其更名为兰州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简称交大附中。附中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受高校文化的熏陶浓厚,学生很有礼貌,在见到老师或同学时能主动问好,在进出校门时特别有礼貌,让参观的老师记忆犹新。

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中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坚持以明晰的办学思路为前提,以科学的管理理念为统揽,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根本,以高效的课堂教学为保证,以完善的办学设施为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好保持。建校迄今,共培养初、高中毕业生一万多名,高考、中考质量近年来一直位于兰州市前列。

二、授课教师准备充分,课堂实用高效

2015年12月25日,全体学员观摩了中科院兰州分院中学陈丽娟老师的“CO2和CO”(第1课时)课堂教学。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猜谜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且敢于大胆放手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有很大帮助。另外,陈老师在教授新知识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起来毫不费力,同时还引导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踊跃参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

12月26日,我们在交大附中观摩了李丽老师“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一节示范课,李老师复习知识全面、准确、系统性强,尤其是酸雨对环境的影响视频很直观,让学生充分感知酸雨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它在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归纳酸雨的危害和防止措施,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另外,李老师归纳、总结及时,对教材的处理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课件制作精美,内容全面,实用性很强。

12月28日,我们观摩了师大第二附中张艺娣老师的“燃烧和灭火”课堂教学,张老师通过复习燃烧的条件并让学生观看火灾视频,很自然地引出新课,衔接紧凑,过渡流畅。在讲解逃生知识时,播放的视频很及时,给学生上了一节很好的安全教育课。

三、专家教授学识渊博,讲解催人奋进

培训期间,我们很荣幸地听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刘克文老师《对化学科学的本质及化学教学中的几个学科问题》的讲座,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副主任、河南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硕士生导师孙红保老师的《积极发挥学业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讲座以及科学院中学高级教师王彦强校长《谈新课程下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报告。专家们的报告给我们一线教师指明了方向,从全球科技发展的高度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出发,指出教师不应是“蜡烛”,要有可持续的文化知识储备,那就要学会做研究,成为专业化的教师。而研究应该来自教育教学实践,又要回归课堂、服务课堂。今天的教师角色应该转变,由教学主体向学习伙伴转变、由知识传授向导学转变。

四、培训学员积极参与,精神难能可贵

面对每天繁重的培训任务,自始至终几乎没有一个人请假,每天都能按时听课、观摩、撰写培训日志和班级简报,认真聆听各位专家教授的讲解,用心做好学习笔记,随时随地和各位学员讨论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及今后的改进措施。我们通过这次培训,进一步明确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对教师个人成长的作用。我们很多时候考虑问题时都是说学生的多,很少能够从自身出发,多问问自己究竟做了些什么,哪些还需要改进等等。

总之,这次培训收获颇多,为我们一线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帮助,引领我们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相信我会将老师的理论付诸实践,在这些专家的指导下,我相信我会有更大的进步,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3.提升工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三

土门镇初级中学 柯玉磊

2015年10月25日开始,我有幸参加了“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者培训”的学习,通过7天天的学习,让我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后一阶段的任务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现简单小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修养是工作完成的基础

在为期7天的集中学习时间里,为了加强我们在思想上的认识和理论上的修养,市教科院为我们准备了丰富的精神大餐,有多名优秀的老师来我校指导讲课,还有来自各区县教师进修学校和一线教师的案例报告。这些都对我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大数据时代”、“云课堂”、“翻转课堂”、“微课”、“微课堂”、“饥饿教学法”等等无一不冲斥着整个脑海,不由笑曰“我们被洗脑了”。从培训前的不知到知,从听说到了解,我对此次提升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也了解了自己在接下来的任务和需求。

通过培训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手机、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和运用。而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二、丰富的专业知识是提升工程完成的前提

1、通过聆听北京一位教授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及“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解读》,使我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2、通过聆听专家们的讲座,我发现自己对专业知识极为缺乏,很多新技术和新信息都需要不了解,蓦然回首间,才发现自己原来已经OUT了,再不学习将被时代的潮流所掩埋。大足区技装中心何政权老师对word、excel、PowerPoint使用技巧的讲解、老师要能将最简单的软件功能挖掘出来让老师在5分钟之内能上手等等,对我的原有观念都有着很大的冲击,回想自己,对很多软件都停留在初步了解或者简单会用的基础上,根本谈不上熟悉,平时对知识的学习也存在贪多而不精的情况。这些都会制约自己的专业发展,同时也会让自己在后边的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中的培训陷入老师认为这个软件使用太难而不愿意学习的泥潭之中。通过同行的解析与演示操作,我深刻的认识到什么是专业知识,同时我也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知识。

三、同伴互助是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顺利完成的有效保证

在本次学习中,让人收获最大的应该是学员们的互助学习和经验共享精神。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同学们通过QQ群相互交流自己的经验,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已有技术。印象最深的要算龙门浩职业中学的熊华主任,他除了给我们提供技术支持外,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给全班同学介绍新技术、新资源,并承诺将他自己所有的资源无偿地给大家共享。同时,学习中一人出现困难时,认识的、不认识的同学都主动支招,帮助解决问题。这点,在以往的培训班中甚至在学校同事之间都很难看见。在这次培训中,我也了解了一些新的软件,并在11月初回校在岗研修中尝试用于自己的教学之中(如微视频的制作),这完全让学生感到很惊讶,而我自己在相同内容的教学中也得以在课堂上“偷懒”。这些都告诉我在今后的培训和学习中也需要特别重视培养同伴之间的互助精神。

四、各种新技术运用于教学中是信息技术提升工程的一大亮点

在此次培训中,培训的专家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将QQ群、在线答题(问卷星)等引入课堂教学中。这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引入,无一不丰富了课堂,让原本沉闷的讲座充满生机和人气。这些,也为我们今后在培训老师和日常教学中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手段。

五、坚持不懈是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后继发展的保证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是一项长远的工程,它并不应该在短期内就结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更新出现,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坚持不懈地主动学习、了解和掌握新技术、新知识,并不断地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方才能真正转变观念,提升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从而让自己“懒”下来。

4.提升工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四

谢智安

自参加工作以来,几十年长期坚持学习,尤其是信息技术学习从未间断。今天又参加

2017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颇有体会:

第一、信息技术的普及。以我校为例,这几年变化很大,最初是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到网络化应用,主要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再到现在远程教育的有效利用。充分说明了教师对信息技术从排斥到主动应用的过程。例如:我是一名数学老师,在担任七年级数学教学中,我参加了市里的新课改培训,当时那位老师使用的是多媒体教学课件,而我却感到很陌生,同时又有一种很新颖的感觉,脑子里边反应的是“数学课居然能上的这样轻松和有创新。”从那时起我就在想,什么时候我也能上这样一节课。回来后,我就开始慢慢接触电脑,从幻灯片的制作到声音的加入;从资源的下载到制作简单的Flash课件。我用了3年的时间,使自己从一个对电脑一无所知到现在的熟练操作与应用,我觉得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同时让学生也喜欢上了数学课,让过去死的知识不再那么单调。

第二、信息技术在各学科中的不可替代性。

1、它可以让教学信息显示的多媒体将声音、文字、图画、视频融为一体。例如:我在讲授时,就将教学内容和资料制成了课件,让学生很直观的对所学知识有所了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信息的超文本形式,主要说的是超级链接的有效应用,这样可以增加教学容量。

3、教学信息的交互性。

4、教学信息的再现性。、第三、信息技术的实施方式。我校在这方面改革很明显,首先从教师培训入手,在以前是个别培训,到现在全校性的基础性培训,并大力提倡教师上网查阅资料和制作教学课件。从学生入手变化更大,以前学生每周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而现在每天都可以上网1个小时,因为我校开放了计算机房,开设了绿色网吧等,提倡学生健康上网,除了查找学习资料,也可以给校领导、班主任和广大教师留言、提问题等等,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去了解课堂以外的知识。

5.提升工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五

永春县玉斗中心小学

康志煌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应用和发展的爆炸性时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远见卓识的邓小平早就指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育工作者,更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适应飞速发展的世界。因此,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有了本次“中小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多年的工作经验让我体会到,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作用之大。所以,我积极地参加培训,认真地学习新的东西,以增强自己的发展后劲。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更新了观念。

以前,我认为所谓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只不过是学几个电脑软件,上网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源来应用就是了。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信息技术正在巨大地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影响到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我了解了国家现在对教育信息化的高度重视,更了解了传统与现代的差距,知道了自己现在的工作社会需要的差距。我清楚了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两个概念。教育技术必须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但却并不同于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中的技术包括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有形 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而信息技术是指一切能够扩展人类有关器官功能的技术。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合理的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为我们的课堂增添情趣,为我们 的教育教学有一个良好的结果奠定基础。

二、深化了认识。

以前,我认为教学中很多环节用信息技术是浪费时间和精力,不如用这些时间让学生多读书、多做题。通过培训,我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一改过去的“多媒体可有可无”的落后思想,我积极采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并初显成效,充分尝到了信息化教学的大好处。我相信能力的提升会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很好的保证。但是,信息化教学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好几年了,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面的技巧和方法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发展。那样才可以说是真正发挥到了教育信息化的优点。从而使信息技术更好地辅助我们的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三、提升了技能。

以前,我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只懂得处理简单的文档、制作简单的PPT课件。通过培训,我已经能够熟练地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种方式的操作,编辑出自己较 理想的电子稿件,发送给同事和学生,能利用自己的博客与同仁互动,时常地发表自己的一些学术上和某些思想上的见解。我学会了电子白板的操作,方便了教学。

四、促进了业务。

以前,由于我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有限,学生接受知识的面较窄。通过培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来培训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潜能,拓展他们的视野,培养了他们的创新,使教学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养成了习惯。

以前,我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时断时续。通过培训,我找到了终身学习、自我提升的突破口。我给自己定下了定期和不定期的目标,决心要坚持下去,争取走在时代和行业的前列。

6.强化校本培训,提升学科素养 篇六

一、我们的认识

学校要尽快建立以校为本的校本培训机制, 探索一条新的提高教师学科素养之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是促进教师学科素养提高的一个现实途径。

1.我校校本培训的要求是 :以问题为核心 , 以案例为载体。基于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 以策略研究作为理论和实践的衔接地带。

2.“实 践反思 、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 ”是校本培训的三要素, 我校的校本培训活动模式, 就是基于三要素构建的。

二、我们的实践和创新

我校推行的是基于课例的校本培训, 其实质是对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基本程序: 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学习理论—研讨课例—行为改进—发现新问题。经过近几年的行动推进, 目前我校基于课例的校本培训已渐趋成熟, 呈现如下特色。

1.主题多样, 课例多种。

教研主题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有一学期固定一个主题, 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研讨的、有随问题发现或研究深化而形成主题系列的、有选取热点问题进行即时研究的或根据课例提炼主题进行研究的, 也有兼具以上两种、三种形式的, 等等。

课例类型得以扩展, 有一人同课异构、一人异课同构、多人同课同构、多人异课同构、多人异课异构等多种类型。

2.视角统一, 视点各异。

为规范课堂观察, 我们确定统一观察视角, 即“两个纬度三个要素”。两种纬度指教师纬度和学生纬度。三个要素指目标、互动和状态。并根据“两个纬度、三个要素”制定统一的课堂观察表格: (1) 对学生具体活动的观察; (2) 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具体观察的视点和记录由教研组根据不同主题并参照相关理论确定。

3.主持轮流, 研究延伸。

校本培训的主持者任务繁重, 且有一定的技术要求。我校校本培训的主持者最初由教研组长担任, 后由备课组长参与担任。现在我们开展轮流主持活动, 目的是让每一位教师都组织本教研组、本备课组校本培训活动。

三、我们的收获

1.变各自为政为集体协作。

从传统的关起门来备课、做课件、查资料, 到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专业性的问题时集体讨论。从各自为政到三个校区备课组的集体协作, 开发每个人的潜能, 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进行集体协作、资源共享。集体协作备课能让这些老师把宝贵的经验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大家, 做到优势互补。协作与交流, 使教师学科素养得以有效提高。

2.问题研究意识和基于问题研究的人际互动的出现。

(1) 随着校本培训开展, 教师被引导到对工作对象的研讨中。教师开始关注外来理念、做法与校本实践的结合, 关注推进中的适应性, 以及围绕问题的思考和策略研究。

(2) 教师的评课不痛不痒, 讲好话的现象正在消失。以前评课对准的是开课的人, 评课变成评人。而目前, 所倡导的是基于课例的问题研讨。针对发现的问题找课, 教研组针对主题备课, 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观课和研讨, 以探索问题解决的策略及其有效性。校本培训对准的是问题, 围绕问题说事、找对策, 已经表现出问题研究的科学态度及和谐的研究氛围。

3.学生学习状态和个体差异受到关注。

由于“两个纬度、三个要素”课堂观察要求及分组观察的制度性安排, 一名教师观察四到六位学生, 使所有学生被收入开课者和观课者视野, 教师关注他们在课堂中的目标实现度和生活质量, “以学论教”, 课堂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 学生主体地位和差异得到了真正关注, 以前观课时“许多差生被忽视”的现象得到扭转。

4.反思进入教师生活。

由于制度化的安排, 反思贯穿课前、课中、课后, 贯穿问题研究的始终。教学反思以教后感、随笔、研讨等形式表现出来, 并不断被其推动, 反思已经进入教师的生活。

5.学习成为教师的需要。

观课议课与研讨需要理论指导, 而一些学习者和优秀教师在校本培训的实践中的示范作用和才华展现, 能够激发大家学习的参与热情。由于理论学习与教研实践的有效衔接, 因此理论学习得到现实的回报, 学习成为教师生活的一部分。

6.专业引领校本化、本土化成为一种常态。

校本专业的引领, 跨专业素养培训, 能者为师, 草根互训, 成为校本培训的常态, 解决“请进来, 走出去”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四、结语

校本培训, 让教师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研究方式都发生深刻变革, 是教师学科素养提高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在校本培训活动实践中, 我们采用“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学习理论—研讨课例—行为改进—发现新问题, 又进行新一轮研究”的基本操作方式, 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自身的发展之路, 并取得一些成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校教师学科素养提高工程刚起步, 我们要继续在校本培训的道路上摸索前进, 让教师学科素养提升的步伐迈得更快更稳。

摘要:校本培训重在结合教学工作, 以问题为核心, 以案例为载体, 加强实践反思和同伴互助, 努力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作者就我校在校本培训活动中的实践和创新做了阐述。

关键词:校本培训,学科素养,提升途径

参考文献

[1]朱幕菊, 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第一版.

[2]朱幕菊, 刘坚, 主编.来自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声音.未来出版社, 2003年第一版.

7.提升工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七

我非常荣幸参加了由华东师范大学组织的甘肃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项目培训活动,因为机会难得,所以我非常珍惜。在此次培训期间,我认真观看了几位专家的精彩讲座,认真做好学习笔记,积极完成作业。专家们精湛的教艺,先进的理念和独特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努力将专家经验和自身所学有机结合起来,丰富自己的课堂,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这段时间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先将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我们要坚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过硬的本领,带出一流的好学生,不遗余力地培养国家栋梁。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边学习边思考,坚持动脑和动手相结合,坚持媒体运用技巧与业务专业相结合。要保证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发扬求真务实,深钻细研学风,力戒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要向实际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要坚持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教育技术真正地、更加有效地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从而大大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二、要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思想。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无论是从教学课件还是教学思维上,我们都应该运用信息,积极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以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和引领性,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和作用,使学生获得能力的提高。

三、要转变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

以前我们的教学虽然有前辈的指导,有可借鉴的方法、经验,但是与他人的切磋交流较少,因而教学方法也是较传统,保守。通过培训我们认识到了新教学教法和设计的新理念。

首先,要创新。在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教材,对知识点,内容设计,教学评价等,做到有效的创新,才能赋予教学充实而富有个性的生命力。其次,要清晰。教学思路、线索、过程清晰。最后,要灵活。教学内容、过程、教学评价灵活。培训时提到的分层教学,主题教学,自主探究式、分组协作的等的方式以及多种教学评价给我以很大的启发。

四、要掌握正确选择教学媒体的技巧

教学媒体既是一种资源,又是一种工具,我们要善于学习,善于运用。要充分发挥教学媒体对教学的支持作用,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重视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审视教学资源和教学设计的整合,结合教学设计,搜集资源,并创造性的设计、利用资源制作课件,支持自己的教学工作。同时,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和同事们共享设计和课件,学会评价资源,评价课件。

五、更进一步让我能够合理运用教学资源。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一种新的技术都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在教育资源的使用上,我觉得要坚持教学资源的使用原则,坚持教学资源的作用表现,在此基础上,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留意:一是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软件。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选择定位“在哪儿,往哪去,怎样去,学什么,如何学”,在每一个节点都面临着“找去路”的问题。三是发挥好“主导”与“主体”的作用。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关。总之,我们传承中华文明,我们肩负历史重托,我们承载民族期待,我们铸造明日辉煌!让我们乘长风,破万里浪,充分利用这次国培的有利时机,把学到的教育技术真正有效用于我们的工作实践,进一步促进我们的教育事业再创新局面,进一步促进我们的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8.提升工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八

培训反思

有幸参加“2016国培计划山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学习,三个来月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也促使自己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多加实践运用。下面是本次培训的点滴体会:

这次培训不但全面,而且针对性强,既有专家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详细解读和分析,也有信息技术名师及教授们精彩的视频讲解,更有各种软件供教师们具体实践。这次培训为我们在职一线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机会,同时也向我们的信息技术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学习期间,专家们精彩的讲座一次次激起了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我的反思。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我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听了教授的讲座,我进一步体会到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尤其是交互式电子白板、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出现,让我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需要与时俱进。还知道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比如:在教学中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多为学生创造互动机会,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以促进学生利用资源进行高效学习,同时也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在线听了许多教师的案例课,更加直观地让我了解到这次培训的目的与意义。

总之,2016“国培计划”山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学习,使我充分了解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对课堂教学的推动作用,充分提高了信息技术各方面的知识水平。今后,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技巧和方法方面,还需要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探索。那样才可以真正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优点,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成为不断提升高效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助推器。

上社镇中学

9.在分层培训中提升自我专业素养 篇九

一、校本研修促进自我专业成长

基于课程标准和教师实际开展有效校本研修活动对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帮助最为显著,在此过程中我收获进步、得以成长。

1. 通过有效校本研修培养专业情意

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与提升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它的根本动力和基本条件源于教师的主体性,源于教师的专业情意。我校英语教研组组织了reading、singing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地激发了我对英语教学的热爱;而“Happy English”泗泾二小英语教师QQ群的建立更让我感受到了团队交流、分享、合作所带来的便捷与快乐。在和谐的氛围中,我校英语教研组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被不断地带动,激发了自己对英语教学的热情,共同进步。

2. 通过有效校本研修夯实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所应具备的相应的知识结构及程度,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构成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基础。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大致包括英语学科知识、英语教育理论知识和英语课堂教学能力等方面。在校本研修的过程中,我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并与研究教材、学生和课堂实践结合起来,力求用理论知识指导、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也在此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厚自己的专业知识。

3. 通过有效校本研修提升专业能力

如果说知识是教师专业能力的资源与起点,那么能力则是对教师专业知识的内化与超越。每学年,我校都会为教师的成长搭建不同的舞台,课堂教学实践与评比就是其中之一:优秀骨干教师上优质课、青年教师上研究课、新教师上成长课,通过集体磨课、实践、反思、再实践等系列活动的全程参与,通过与其他同事的沟通交流,我努力学习,积淀经验。通过多年的积累,我在教学设计能力、课堂实践能力、命题与评价能力及课题研究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在区级教学设计、论文评比等活动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也负责完成了市、区级的课题研究。

二、市、区培训强化自我专业素养

1. 通过市级网络教研获取更多专业信息

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发达让网络教研更具可操作性,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便捷而广泛的交流、学习的机会。每学期,我校组织教师参加市级网络教研活动,通过观课、在线研讨和教育论坛,实现同伴互助,共同提高。在参与研讨的同时,我也可以通过阅读版主、网友的帖子或文章,获取他人的思想精髓,获取最新的教研信息和教学经验;在发表自己的评论、看帖、跟帖等活动的同时提出问题寻求帮助,运用网络的力量答疑解惑;还可以参与各项教研活动及学术讨论,获取专家的引领,让我获取更多的英语教育教学经验,通过市级网络教研活动,汲取他人之所长,积累经验,从而提升了英语专业素养。

2. 通过市、区级培训不断更新专业理念

专业素养的提升离不开理论学习,在自我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聆听专家讲座、参加区级研讨等活动,让我深入了解了全新的教学理念,理解了“语境、语篇带动语言学习”的内涵,并运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在对教学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后,我将我的收获体会与教研组的同伴们一起分享,让我们整个英语团队的理念同步更新。

10.素质提升工程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篇十

椒江区东山中心小学

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新课程师资培训是“十五”期间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我校根据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办法》《台州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实施计划》和《椒江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规划》精神,紧密结合本校实际,加快建立与课改相适应的校本培训管理运行机制,以提升学校教师的素质与发展水平为中心,以校本培训为依托,以理论学习为指导,课堂教学为阵地,组织教师开展了《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专题研修》和《教师师德与教师职业》《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和《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四门课程的培训,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确保专题培训的有序进行。

从学校领导到普通教师,都把这次培训当作提高教师水平、促进学校发展的大好契机,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本次培训,在校务会议上专题讨论新课程培训工作,校长多次在会议上提出要求,并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由叶校长任组长,聘请教研组长为辅导员,召开了全体教师参加的培训工作会议,落实相关的培训事宜。教导处制定了详细的校本培训计划。培训期间,校长带头参加,每次亲临培训课堂,指导培训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对教师的学习情况更为关注,从而带动了全体教师的参与热情,同时,还建立了出勤考核制度,把过程考核作为最终成绩的重要一环,确保本培训保质保量定时定量地完成。

二、内容充实,措施到位,保证了专题培训的扎实进行。

1、机制健全,全面落实

按照上级师训部门提出的“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提升课堂教学品位”的培训目标,同时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贴近教师实际的培训内容,做到培训与教师的教学工作实际,与教师工作实际与学生发展的“三个结合”。通过上课、说课、专家点评、小组交流等形式,保证教师参与讨论的机会和时间,切实提高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能力,并把培训成绩载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晋升、评优和考核的必备条件,对教师培训学习的出勤率、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与学校的考核直接挂钩,有了教师参与的制度保障。

2、措施到位、认真落实

每个学科组根据学校的培训方案制定了各学科培训计划,并有详尽的培训计划,每个教师都能认真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自己个性与特点的“自主研修计划”,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能以实际行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使计划目标真正起到了导向作用。根据培训计划给每位教师一本学习笔记本,每学期培训后有理论考试实践操作考核,不走形式,不搞虚假,一个一个脚步,认认真真走过程,踏踏实实做培训,要求教师每次学习作好笔记,自己安排自主学习内容,每月抽出一定时间进行反思,并适当作笔记,写案例反思。通过学校网络,把自己的学习成果与体会,通过E环境与更多的教师交流、讨论,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教师们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也更加认识到学习的紧迫感,抓住每一次学习机会,认真参训,不断反思、感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使培训真正落到实处。

三、形式灵活,扎实有效,全面落实专题培训

1、本次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与教师自训自练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培训由学校统一安排,分组进行。由学校组织,各教研组专门从实践等方面进行面授辅导。自训自练则采用教师自主学习,教研组分组研讨,学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课题研究,主题报告等形式,从而激发了教师的兴趣,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我们加强对培训的日常管理,一方面考核培训过程,我们十分注重对教研活动的培训效果进行过程管理,分为:前设计交流,上(听)课、评课和反思等项目。要求前设计时必须上交一份教学设计、交流时必须参与对教案的修改,认真参加教研组的听课活动,并作适当的点评,对上述内容进行自评和组评,把考核结果与教师的挂钩,保证了教师人人参与,从而提高培训效率.3、开展学科组培训

我们以教研活动引领教师培训,实施了“一课三练 ”的教研模式,在教研活动的前设计——研讨—上课——再设计——再上课——反思等“六环节”中加以落实。

环节一:前设计。根据上课内容,教研组成员独立备课,并上交各自的教学设计。

环节二:研讨。教研组成员把自己的教学设想进行交流和研讨,共同研究创设的问题情境的方案,教师教学的策略和学生学习的方法等,并形成最佳方案,提供给执教的教师。

环节三:上课。一名教师上研究课,其他成员听课,听课者必须边听边记下点评,至少三处以上进行点评。

环节四:再设计。组员对上课情况进行集体备课,每位教师上交评课稿。研讨后形成新的教学设计,提供给第二次上课的教师。

环节五:再上课。一名教师与研究课其他成员听课,课后执教教师上交新的教学设计,组员上交课堂教学评分表。

环节六:反思。上课教师撰写并上交教学案例反思。

11.素质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一

一年来,我在矿办公楼参加了管理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讲座,我深深地感悟到,作为一名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形象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端正的工作态度、过硬的工作能力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是无法让和职工佩服和尊重你的。结合本人工作实际,谈谈这次学习体会。

1、通过学习培训,使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一个人在一生中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履职水平。我们常常以工作繁忙为借口,而不能坐下来,学下去,静心思考。作为一名管理者,如果业务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不能积极利用业余时间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势必会在工作中不断的碰壁,遇到问题又难以解决,常常是疲于应付,这样就是对企业和自己不负责。

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责任心,对一个家庭,对一个单位,或对待你周边的人,不管做什么事都会造成不信任,那么你就缺少凝聚力。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如果不加以学习,遇到新鲜事物不知如何是好,只有深入学习,才能懂得更多的道理和知识,才能使人懂得什么是付出?什么是责任?如何让自己深深的融入到和谐的社会中。

2、通过培训学习活动,使我的个人素质和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1)作为正职的参谋助手要树立大局利益第一位。小局服从大局的原则,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勇于创新,敢于承担责任。在细节上下功夫,全面推进,锲而不舍的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

(2)在工作中要谦虚谨慎,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嫦娥奔月、卫星发射等等都需要高端的技术和知识,如果不与时俱进,想在测绘事业中干出一番 1 事业,往往是不可能的。随着知识大爆炸,一个不知学习的人,一个不与时俱进的人最终被社会淘汰。在这次培训中,我很有感触,特别是讲到专业知识以外的课程时,提高了我的视野,深受鼓舞。决心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投入学习,工作中。

(3)努力使自己成为豁达,包容,自信的管理者。作为管理者不能心无城府的斤斤计较,更不能由着性子干工作。一定要把“吃苦,吃亏,吃气”六字方针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南。做好应对变化的心理。在管理过程中带好工作情绪不稳的职工。学会理解他们的感受,在关心,体贴他们过程中,使他们有充分的认识。

3、通过学习培训,使我更加坚定信心,明确目标,做好本职工作。

通过这次培训,吸收了很多新的知识,努力运用于现在的工作中,我将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工作,尽心尽力为集团可持续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进一步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本领。在实际工作中,要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开拓进取、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要树立敢于负责、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要善于发现工作存在的不足,加以创新和改进,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坚持服务宗旨;要学会统筹兼顾,协调好各方面关系,自己主管的各项工作要力争把工作做在前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4、提高自律能力,进一步增强自我要求的意识。作为一名党员领导,要努力规范个人的行为举止,正确认识自我,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严格要求,严格自律,并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良好作风。

12.提升高职师资培训的路径探析 篇十二

笔者通过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澳大利亚霍姆斯格兰学院开展的合作办学项目实践, 结合近年来在TAFE师资培训中心开展高职师资培训的工作, 尝试按照高职院校的特点和高职教师的成长规律, 探索高职师资培训的有效路径。

我国高职师资培训存在的问题

对培训对象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含糊、抽象

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的录用基本上是沿用普通高校教师资格的录用标准, 明确规定应聘者至少应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在对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上, 含糊抽象, 缺乏具体标准, 实际中也难以操作。如某高职院校在招聘广告中写到, “要求应聘者应具有本学科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基础, 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 能及时了解国内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前沿和动态, 掌握本专业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好, 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 发表一定水平的论文, 能运用外语获得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等”。近些年, 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迅猛, 高校应届毕业生大量进入高职院校, 从学校到学校的高职教师在年轻教师中占较大比例, 虽然他们拥有高等学历, 却一无教学经验, 二无行业工作经验,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且, 在一些新升格的高职院校中, 教师大多来自原中专学校, 有些是从中学调入的, 他们的知识层次、学历水平和实践技能也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发展。虽然也鼓励生产一线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 但在录用手续上往往受到诸多政策的限制, 这种鼓励也成了一纸空文。

培训内容缺乏职业教育特性

按照高等教育相关法规, 高职教师和普通高校教师在上岗前都必须接受高等教育学、心理学和高等教育法规科目的培训, 才能取得国家颁发的高校教师资格证书。这些法规对于高职教师的培训没有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提出任何具体、明确的要求, 对职业工作经验和行业岗位现场操作技能没有任何要求, 结果许多教师走上高职教学岗位以后, 能适合理论教学, 但无法进行有效的实践教学, 其根源在于他们上岗前缺乏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培训, 他们不具备实践教学能力。

培训形式缺乏整体性

由于学校在选派教师培训时, 往往选拔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和学术交流, 无视教师的以前的能力认证和现在实际教学工作的需求。教师的培训往往带有自我提高的性质, 参加培训的教师往往只有个人收益, 其他教师很难共享培训成果, 起不到青年骨干教师的示范效应。提高全体教师的师资水平才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 实施有计划、系统的培训是提高高职师资队伍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

培训测评缺乏具有高职师资特点的评价标准

在我国, 对高职教师的考核和评定目前主要依据专业技术职务和学历层次, 很容易把高职教师的工作重心引入歧途。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职称评审与晋升标准大多参照普通高校的标准, 没有形成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和相对独立的评审体系, 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势必把重点放在科研和学历进修上, 这就偏离了高职院校教师实施教学和学生成绩评估的工作中心。

TAFE模式对我国教师培训的启示

对培训对象重实践、轻学历

澳大利亚TAFE学院在聘用教师时, 通常有一套严格的录用标准。专职教师通常要求具有5年以上的职业工作经验和行业岗位现场操作经验, 并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基本的教学能力。对学历的要求相对宽松, 有的TAFE学院甚至要求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教师只要具备教师认证体系中的“工作现场培训和评估四级资格证书” (Certificate IV in Workplace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即可录用。但是, 聘期一般先定为两年, 并要求两年内未达到学历要求的教师在工作的同时, 要到指定的培训机构或大学进行培训或进修。

培训内容重素质和执教能力

TAFE学院强调教师的综合素质, 要求教师具备多种综合能力。教师应该具备课程设计以及研发和评估能力;了解客户需求、与行业保持良好关系的沟通能力;熟悉实际工作场所, 善于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还有项目管理能力、课程协调能力以及计算机运用和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能力。由于TAFE学院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国家培训包和州课程开发委员会开发的课程标准实施教学, 教师必须能够制定恰当的授课计划, 选编配套教材并实施具体教学, 能推荐适合的学习材料, 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并达到培训包中所规定的能力标准。另外, 教师还要能够按照培训包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能力测试和评估。在上述能力中, 实施具体教学的能力最为关键, 也最能体现教师的水平。澳大利亚政府对TAFE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非常重视, 他们认为高水平的师资培训是确保TAFE教育质量的关键。政府每三年要对在职教师的培训进行检查和评估, 并对没有达标的教师提出整改意见。如维多利亚州教育部在《2003-2005年的教育行动纲领》中, 新设立了TAFE发展中心和TAFE教师专项培训基金, 三年共投入了930万澳元, 用于TAFE师资的建设与培训,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培训形式因人而异、灵活多样

TAFE学院每年都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 制订培训计划, 每个教师都有培训机会, 且优先安排教师接受培训。培训形式灵活多样, 有教学研讨会、教学论坛及工厂实习等。新教师上岗前必须接受培训, 达到培训标准方能上岗执教。而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教师必须接受再培训, 一般安排在澳洲的寒假, 为期2~3周。对于教学与实际工作关系非常密切的专业课教师, 学院要求教师每年从事至少一个月的实际工作, 以适应新的技术和行业的发展变化。

借鉴TAFE模式, 探索高职师资培训的路径

明确高职院校开展师资培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师资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有效地开展师资培训, 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需求性原则。开展师资培训时, 不仅要考虑教师目前的需要, 还应考虑学校未来的发展需要。既要以学校发展需求为目标, 同时也要考虑教师个人的发展需求, 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不考虑教师个人的发展需求, 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大大降低, 难以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如果只是满足个人的发展需求, 而不考虑学校的发展需求, 就偏离了师资培训的目标, 也就失去了培训的意义。 (2) 个体性原则。高职教师的培训要适应教师个人的成长规律, 适用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教师职业生涯可分为职前阶段、职初阶段、职中阶段和职末阶段, 不同阶段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 针对不同的教师、不同的职业阶段要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 以满足其不同阶段的职业需求, 更好地适应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3) 系统性原则。要做好师资培训工作, 就必须具有系统性。首先, 培训的内容要系统。教师的成长既需要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也需要学历的提高。而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 更需要系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训。因此, 培训内容涉及方方面面, 必须全面统筹、系统规划。其次, 培训的组织与管理要系统化。教师培训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涉及教学、人事、科研和财务等各个部门, 需要相关部门协同配合才能做好。 (4) 持续性原则。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不断涌现, 作为肩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教师应该不断学习, 及时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因此, 师资培训应成为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项长期性工作, 必须纳入学校日常工作之中, 持续不断地进行。

建立高职特色的师资录用标准

高职院校要根据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状况制定符合高职特色的师资聘用标准, 即要聘用懂理论, 会教学, 熟悉生产一线的应用型教师。同时, 还要强调实践能力在高职教学中的作用, 制定和细化高职教师的从业能力标准, 确保形成具有高尚职业道德、丰富实践经验和一流教学水平的师资队伍。

明确具有高职教师特点的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

首先, 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职责与普通高校教师的有所不同。高职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学, 即应用有效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 只有明确高职教师的工作和能力要求, 才能为师资培训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 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即: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和组织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在这五方面中, 教学认知能力是基础, 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是核心, 教学监控能力是方向, 组织研究性学习能力是潜能开发。因此, 在高职教师职业教学能力培训中, 应先培养教学认知能力, 侧重培养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 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学监控能力和组织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其次, 高职教师还应该具有参与行业工作实践的能力。这个能力的培养可以使高职教师及时了解行业职业能力的需求状况,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积极参与课程改革与课程开发, 为学校未来发展做好准备。这个能力应包括四个方面, 即行业的实际工作能力;行业的职业能力需求的调查、分析与整合能力;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制定能力;新课程的开发与完善能力。

制定符合高职师资特点的培训体系

教师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高职院校的教师发展也是如此。学校要根据发展规划, 在分析本校教师队伍状况的基础上, 制定系统的师资培训计划, 并分阶段、分步骤地组织实施。这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也是教师成长的需要, 更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具体可开展以下阶段的培训。 (1) 职前培训:主要是针对新任教师的培训, 包括从高校毕业的应届毕业生, 从其他单位调入的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等。除了进行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所要求的心理学、教育学和高等教育法规培训课程外, 还要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对他们进行职业素养和职业教育理论、高职校园文化、高职学生特点和学生管理能力的培训。 (2) 职初培训:是针对参加高等职业教育3~5年的教师开展的培训。这种培训的重心是教学认知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 主要包括分析教材的能力、领会课程标准的能力、分析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学目标设计能力、教学内容整合能力、教学策略设计能力和教案编写能力, 以及职业教育的实际教学组织能力、学生管理能力、学生成绩评估能力。这种培训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强调实践在教学中的突出地位。 (3) 职中培训:是针对参加高等职业教育10年的教师开展的培训。主要开展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的培训, 其中包括课程调节能力、实施教案能力、教学应变能力、教学鉴定能力和教学评估能力。 (4) 高级培训:主要是针对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的教学研究能力培训, 主要包括创新教学设计能力、指导学生学习能力、教学预见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

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师培训测评体系

先培训、后测评, 培训和测评相互配合是提升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关键, 测评的压力保证了教师参加培训的动力。如果只培训不进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评, 那么培训就无法使教师产生内在的动力。培训测评应该主要把教师的教学执行能力和对学生成绩的测评能力作为考核重点, 测评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教师, 同时也要与教师的考核和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挂钩。

构建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

在培训形式上, 对教师的培训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应突出能力目标, 可采用带任务培训、校本培训、专题讲座以及研修班、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其中, 带任务培训就是要求教师完成一项职业岗位任务。校本培训主要着眼于解决学校、教师个体在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也可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到国内或国外职业教育发达的院校或行业参加培训, 要求其在培训后将培训成果在校内分享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靖晓英, 高职教师“双向循环流动”职业技能培养机制构建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 2008, (4) .

[2]赵计平, 刘渝.高职教师职业教学能力培训课程开发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 2007, (16) .

13.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三

在繁重的课业任务中,透过缝隙挤出仅有的时间,开始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渐渐的就没了耐心,那种让人厌倦的挫败感重重袭来。恍恍惚惚间就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学习,谈不上收获,只有些许的感受,顿时觉得自己被时代抛弃了。

研修开始进入了第二阶段--校本研修。这下子整个人都慌了。赵丽阳主任来指导工作,她细细讲明工作要点,上交材料,还点到了一些软件的操作,那层遮挡自己很长一段时间的迷雾才渐渐消散,终是有了一些头绪。但,实践与理论相差实在太大了。每一个能力点要递交的材料,都涉及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都要求我们会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一连串的软件应用让你晕头转向,无从下手。此时,学习便是最好的老师。于是,重新登入系统,重新听课,进行学习。此时的学习是带有目的性的、操作性。每一个软件的操作,都是一边看视频演示,一边自己操作,不会的,就重复看,反反复复的看。那些日子,熬夜成了家常便饭。熟悉了软件的操作,开始按照能力点的要求,完成作业。遇到问题,要么回看视频,要么百度,要么就四处打电话请教别人。下载成功之后却不会使用,一遍一遍的看视频也还是一头雾水。只能找我们语文组的小美女赵丹怡帮忙,在她的耐心指导下才得以完成工作。

经历了第一阶段的摸索,第二阶段的实践,到了第三阶段才开始看到了希望。经过反复的备课、磨课,才有了教案的成品。再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开始制作课件。

14.提升工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四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使我进一步地掌握了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提高了自身认识。随着现代通讯网络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悟良多。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信息技术课学法指导应着重这几方面:

首先,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学习主动性就高,学习效果也就会更好。要激发学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对信息技术课的期望,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精心设计好课堂任务,比如在画图软件的学习中,可以展示优秀作品,学生自行设计作品;在网络应用上,让学生上网体验;在程序设计上编些小程序解决数 学问题等等,这样让学生有成就感,自然就有兴趣学习。

其次,作为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充实自己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自己应该不断充电,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轻松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不断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心服口服从而轻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再次,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最后,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课程改革中,教师不能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要把握好教学进程的坡度,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和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学生试着自己去解决,在自身实践中体会和提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教师也要做到少讲,让学生自学,做到精讲多练,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

15.新时期农机培训工作质量提升思考 篇十五

关键词:农机培训,工作建议,思考

1 前言

农业生产追求现代化, 必须要最终落实到先进技术和精良装备供给上。换句话说, 精良的农机设备不仅仅代表着先进的生产技术, 更象征着生产力的高水平。在党中央惠农政策的带动下, 农民购机热情日益高涨, 各种先进的设备逐渐取代了老式的机械, 使着现代农业生产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虽然农机普及面速度较快, 但是农民掌握农机技术的能力却很有限, 直接导致农机生产作业问题百出, 影响农机作业效力, 导致作业经济效益是大大折扣。农机手文化素质的高低, 操作技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机械设备的正常运作, 也是农户能否抓住机遇、利用机械发家致富的重要因素。因此, 尽快让农机手通过培训, 在知识更新和操作技术水平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进一步引导他们在机械生产、机械深加工、经营服务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是给我们每一位农机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课题, 也给农机化学校今后的农机培训发展方向带来新的思考。

2 新时期加强农机培训工作现状

第一, 现代农业发展为农机培训工作带来机遇。近些年, 随着国家对“三农”重视程度的提升, 农机购机补贴力度的逐渐增加, 农机拥有量是逐日提升, 这些新型农机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活力。农民也越来越意识到, 没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 没有过硬的操作技术本领, 要想让机械充分发挥作用是很难办到的, 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就成了一句空话。为了把家庭富裕的梦想变成现实, 广大农机激起学知识、用知识的热情, 他们由原来的观望等等变为积极行动, 特别是在购买农业机械后希望通过各种途径掌握农机知识, 给自己充电。

第二, 农民文化程度低严重制约农机化发展历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民占到了人数的80%以上。农村劳动力人口文化程度低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虽然近些年教育普及工作的开展, 使着这样的局面略有改善, 但是仍有部分人由于家庭情况和环境等种种客观因素, 文化水平低下, 有些勉强达到初中文化程度的, 也因自己家乡经济落后、机械化程度低以及机械少, 对机械一无所知而无法使用和操作机械。正因为文化程度低、思想观念陈旧、农机培训工作很难打开局面, 给推广机械化生产带来很大困难。

3 新时期加强农机培训工作的几项建议

第一, 优化培训模式, 健全规章制度。实践证明, 切合实际的培训模式、有约束力的规章制度, 是保证农机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保障, 也是衡量农机培训学校办学质量高低的基本标准。所以, 根据当前工作实践, 必须要优化培训模式, 健全规章制度。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理念, 可导入竞争机制, 创建一套以农机培训学校为主体, 农机协会、示范基地等自主办学的多元培训模式, 让农机培训学校即成为农机人才培养基地, 同时又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经济实体, 提高其经营效益。

第二, 优化教师队伍, 合理人才配置。农机培训教师队伍直接关系到农机培训质量水平状况, 要想提升农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首要其冲的就是加强师资队伍力量, 优化教师队伍, 合理人才配置。强化考核力度, 对于不能胜任农机培训工作的教师酌情分流, 对于素质有待提高的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同时, 还要做好师资队伍的“引流”工作, 积极遴选高文化素质、责任心强、愿意为农机事业献身的大中专毕业生及基层干部加入到农机培训队伍中去, 为先行教师队伍补充新鲜的“血液”, 保证先行教师队伍能够承担其农机培训的重任。

第三, 优化教学思路, 培训走向基层。从目前农机培训学校教学情况来看, 无论是教学方法、手段、培训项目等等都较为传统, 与新时代农机操作需求相形渐远, 缺乏顺应时代要求的创新精神。从目前农机市场来看, 随着高科技的引入、农机科技化进程的迅速推进, 各式各样的新农机不断推向农村市场, 更新换代的新产品是应接不暇, 这就需要在不断提升师资力量的前提下, 不断更新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够根据农作季节, 采用不同教学方法, 将农机培训走向基层、面向农村, 保证农机培训的时效性, 确保农机培训内容满足农民农作操作需求。

第四, 优化办学力量, 加大经费投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国内农业发展正面临着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农机培训学校现有的陈旧的教学设施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农机培训模式的需要。由此, 农机培训学校一定要不断提升办学力量, 改革创新以崭新的面貌应对教学工作, 以饱满的热情重振农机雄风, 重塑农机培训教学良好的“亲民形象”。但是, 我们不可否认的就是农机培训说到底属于社会公益项目, 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必须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必须要出台一系列的政府扶持农机培训工作, 同时更要落实到时间, 增加农机培训经费的投入, 确保农机办学有着优良的办学条件, 具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手段来推进农机工作的高质量进行, 为现代农业发展培养更为优秀的农机操作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汝哲.关于县农机化学校如何开展农机培训工作的探讨[J].河北农机, 2010, (3) :28-29.

[2]陈景泰.充分发挥乡镇农机站的作用促使农机化迈上新台阶——湛江市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调研报告[J].广东农机, 2001, (2) :2-4.

上一篇:电气自动化方向考研下一篇:一双难忘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