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网(共12篇)(共12篇)
1.毕业生就业网 篇一
关于组织北华大学2012届毕业生登陆北华就业网的通知
为进一步加大毕业生网上就业、网上求职力度,同时也为本校毕业生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帮助用人单位选拔优秀人才。从而全面促进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特此发布关于组织北华大学2012届毕业生登陆北华就业网的通知,内容如下:
一、北华就业网简介
北华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是基于Internet的具有国际顶级域名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主域名为:http://。校内网可通过http://jyw.beihua.edu.cn/登录。目前服务器已具备ASP后台SQL数据库强大处理功能。北华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在Internet上及时、准确的发布各类用人单位需求信息以及本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与政策咨询,是一个功能完善的毕业生网上就业平台。
二、毕业生上网登录说明
1、北华大学毕业生进入北华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以后,以个人会员登陆(必须在两周内马上登陆,及时修改自己的密码及内容)。
2、北华大学2012届毕业生均是北华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网默认会员,用户名、密码均为学生本人完整学号,例如: 张三 同学用户名为200719060128,其密码仍为200719060128,毕业生登陆后,可以进行密码修改(用户名不能修改,密码只可数字,不用字母和符号),信息维护,上传照片,信息发布等操作。
3、个人照片上传时,只接受jpg格式的电子照片,普通照片上传时应先通过扫描仪将照片扫到电脑上,而后再上传,用数码设备拍摄的数码照片可直接上传,注意:所有照片必须是竖版,大小不能超过45k。
4、在自我介绍中,要把“登录更新简历”,获奖情况、特长、求职意向等项目事先存为电子文本,可以直接粘贴保存,以便节省上网时间(采用Word文档形式,自行排好版,复制粘贴即可)。在登陆维护时各个项目应尽量添全,不丢落项目。
5、特别提醒:毕业生取到密码后立即上网登录注册,修改个人资料后,用人单位方可查到毕业生信息。
三、工作要求
所有应届毕业生必须上网注册个人信息,各毕业班辅导员和学办主任负责督促毕业生上网情况,要求在2011年10月26日-2011年11月8日内全部毕业生完成上网登录,各部门、各学院毕业生上网登录完成情况将在0A网上通报。
网站登陆咨询电话:64608396负责人:白冰张玮瑜
北华大学就业工作处
2011年10月26日
2.毕业生就业网 篇二
一、高校灵活就业毕业生现状
国际上对就业人群采用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的提法, 而我国考虑到非正规就业概念带有一定贬义, 考虑到就业者的心理承受程度, 一般采用“灵活就业”代替“非正规就业”。按照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和劳动科学研究所的《我国灵活就业问题研究报告》 (2002年) , 官方对“灵活就业”的定义是: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几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的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官方对灵活就业的界定给出比较具有操作性的划分标准, 即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社会保险、劳动关系五个指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灵活就业人群既存在于非正规单位, 同时也存在于正规单位, 将来正规就业与灵活就业之间会出现自由转换现象。高校为了便于制定政策和统计方便, 需要缩小灵活就业的范畴。高校在界定是否属于灵活就业的标准主要是签约形式, 毕业生能够签就业协议书和劳动合同的都被认定为正规就业。有些省市把用人单位的接受函和用工证明认定为灵活就业, 而有些省则认定为正规就业。凡是没有签订协议, 有谋生能力的毕业生, 填写灵活就业表的, 被认定为灵活就业。主要包括短期应聘某单位的临时工、小时工、兼职零工;从事无工商营业执照的以个体劳动为主的自由职业, 如商贩、修理、餐饮、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译工作者、中介服务工作者、某些艺术工作者等。
高校灵活就业认定和统计范围比社会认定范围窄, 从今年开始, 毕业生自主创业被认定为高质量就业, 符合国家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 也与社会发展趋势吻合。今年, 高校在统计毕业生就业类别中没有出现灵活就业, 而是用自由职业取代了灵活就业。很显然, 这只是统计口径和标准的变化, 并没有影响或改变社会对灵活就业的界定。高校在统计毕业生灵活就业时采取了保守和谨慎的政策, 主要原因还是灵活就业形式的社会认可度较低, 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如果放大统计范围, 将会鼓励高校采用灵活就业形式, 以达到提高就业率的目的。
从全国总体来看, 高校灵活就业毕业生呈现出地区分布、行业分布、专业分布不平衡特点:经济发达地区, 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 大学生选择就业的重点区域, 灵活就业率比较高;高新技术产业、信息咨询行业等新兴行业用人机制比较灵活, 工作环境比较宽松、产品技术含量高, 对中高层次的人才具有较大吸引力, 大学生灵活就业率比较高;一些市场需求弹性较大的专业, 如外语、翻译、导游、编程、市场营销、会计等专业的学生灵活就业率也比较高。【1】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 我国灵活就业人员规模发展迅速壮大, 这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形势有关。进入21世纪后, 灵活就业高速发展, 截止到2011年底, 城镇灵活就业人员接近城镇就业人员的50%。高校毕业生随着人数规模的扩大, 也从“天之骄子”成为普通劳动者, 一部分学生也成为灵活就业人员。灵活就业形式是未来的一种新兴的就业形式, 有利于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同时也更符合在互联网时代下, 人们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自由的就业方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更大范围认可灵活就业形式, 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 认定标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固定雇主的自由职业, 毕业生持有某家雇主的用工证明或者接收函, 形式包括短期工、临时工、季节工、远程服务 (如电话服务、软件开发) 等;另一类是没有雇主, 自我雇用的灵活就业, 包括中介服务、经纪人、艺术工作者、修理服务、商贩等。
二、高校灵活就业毕业生就业保障存在问题及对策
现在尽管灵活就业形式受到社会的鼓励, 但是大多数人内心并不能完全接受。追求稳定的、正规的职业仍然是许多人的传统观念。灵活就业者通常是指受教育程度低、收入低、工作不固定且层次较低的这类人群, 在社会上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 认为灵活就业不是就业, 只是正规就业的过渡形式, 因此政府、社会和高校对灵活就业毕业生的就业保障政策不到位, 工作措施和工作力度还不够, 从而影响到灵活就业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健康发展。“灵活就业保障”由灵活性 (Flexibility) 和安全性 (Security) 组合而成。灵活就业保障应同时解决灵活性和安全性的目标, 这要求社会保障改革和就业政策改革保持一致性。【2】
(一) 社会保险保障存在问题及对策
目前, 政府对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了基本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但是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并没有统一纳入保障范畴。近几年, 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政府对高校灵活就业毕业生出台了社会保险保障政策, 部分或者全额购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我国灵活就业群体大部分没有纳入社会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 导致高校灵活就业毕业生失业后缺乏生活保障, 影响到社会安定。通过各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及其他网站统计, 明确提出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到失业保险的省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山西省、哈尔滨市、南京市、黄石市、武汉市等, 灵活就业人员失业后的基本生活保障还处在探索阶段。
由于高校与政府缺乏有效信息共享, 灵活就业毕业生离校后学生的个人信息没有与政府相关部门对接, 导致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享受到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险政策。很多灵活就业毕业生因为信息不畅通, 并未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
我国1999年以前的有关失业保险条例中关于失业保险的分担是单位缴1%, 职工不交。1999年1月国务院新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中, 单位缴费率由1%上升到2%, 职工个人不交改由按本人工资的1%缴纳。无论是按照1999年以前还是以后的条例, 由于灵活就业人员雇主不固定, 征缴工作难以开展。1999年以后的条例中规定, 个人缴纳本人工资的1%, 但灵活就业人员的工资收入不固定, 实际上很难确定, 征缴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因此, 针对高校灵活就业毕业生的社会保险保障不全的问题, 应该专门制定适合高校灵活就业毕业生的社会保险办法, 确保毕业生的就业保障落到实处。
首先, 采用弹性制缴纳社会保险制度。灵活就业者工作不固定, 如果对灵活就业人群实行强制缴纳保险模式很显然不符合实情, 缺少人性化服务。因此, 针对灵活就业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的管理办法, 充分考虑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方式的特殊性, 让缴费基数更为灵活, 以适应不同层次的灵活就业人员。【3】可以采用规定缴纳年限或总金额两个标准, 允许灵活就业者个人有权选择缴费时间和地点, 按照每年连续缴纳或者一次性缴纳, 或者不连续补足缴纳三种方式, 满足缴纳年限, 或者满足缴纳合计达到总额的任何一个条件, 视为缴纳合格。
其次, 政府应解决灵活就业者的失业保险问题, 因为灵活就业者面临的失业风险系数较大, 失业保险能够让高校毕业生排除生活后顾之忧, 能够积极选择灵活就业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再解决生育保险和工商保险。
最后, 社会保险缴纳采取等级制。灵活就业人群工作不固定, 收入不固定, 应该允许灵活就业人员按照最低标准缴纳社会保险, 享受相应的保险待遇, 让灵活就业者的生存与发展得到基本保障。
(二) 职业发展服务存在问题及对策
灵活就业人员不同于在正规部门就业的职业人, 他们缺乏明晰的职业发展路径, 缺乏职业化素质和能力的培训, 缺乏专门的职业指导和就业信息服务, 导致灵活就业人员的工作缺乏持续发展能力, 以及由于就业信息的不充分, 这类人群容易与社会发生摩擦失业, 时常处于就业与失业状况, 不利于社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
目前社会和政府在就业信息服务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 就业信息比较杂乱, 没有分类和针对性, 导致灵活就业者不能准确判断信息的价值, 错过就业机会;
第二, 信息发布的渠道比较单一, 如张贴海报, 由于灵活就业人群流动性大, 工作不固定, 导致摩擦性失业, 一方面社会有闲置的劳动力资源, 同时社会的用工需求又得不到合理配置。
第三, 社会职业中介机构和培训机构主要针对学历较低的人群, 提供的就业信息主要是较为繁重的体力劳动, 培训的内容也主要是操作性手工劳动。这些服务与灵活就业毕业生的需求差距较大。
第四, 高校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 制定出台了许多保障措施, 从人、财、物三方面进行了科学统筹, 在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但是这些政策基本上是针对正规就业的学生, 如构建学生就业实习基地, 与企业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 拓展就业市场, 促进西部就业、基层就业等措施, 而对于灵活就业人群缺少关注。
针对灵活就业人群在职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 整合社会和高校资源, 为灵活就业者提供全方位的职业发展服务。
首先, 借助新媒体技术为灵活就业人群提供点对点就业信息服务。在基层社区, 建立完善就业指导服务站, 采集灵活就业人员信息, 借助计算机技术对灵活就业者的兴趣、特长和工作岗位需求进行分类, 然后借助微信等新媒介平台对灵活就业者发布有针对性的用工信息, 提高人职匹配度。
其次, 利用在线学习平台, 如MOCC学习平台, 整合现有的社会培训资源, 为灵活就业者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 提升灵活就业者的素质和能力, 增强社会竞争力。
再次, 高校对选择灵活就业形式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如职业生涯设计、职场素质和能力、劳动权益保护等内容。
另外, 在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站建立灵活就业毕业生生涯发展档案, 并通过一对一预约咨询和网络咨询两种方式, 为灵活就业者提供专业职业生涯咨询指导, 解决灵活就业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困惑, 提高工作的满意度和生活幸福指数。
(三) 户籍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户籍档案制度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最大体制性障碍。正规就业毕业生的户口可以跟随用人单位, 成为本地户籍, 灵活就业毕业生的户口只能回原籍或者托管。政府对灵活就业毕业生的相关保障补助限制为本地户口, 损害了非本地户口灵活就业毕业生的正当权益。
人事档案是一个职业人的工作经历、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关系、职业道德、职称技能等信息的全面记载, 全面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和能力, 有利于用人单位对雇用人员的全面客观评价, 也是一个人在职场的有效证明。但是高校灵活就业毕业生的人事档案一般是托管在省市教委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或者人才交流中心, 托管部门履行了保管职能, 因无法及时与毕业生取得联系, 大部分档案没有及时更新信息, 对灵活就业毕业生后续职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针对灵活就业人群在户籍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国家应该制定政策, 进行户籍制度改革, 减少大学生落户的限制。虽然在2002年3月2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 对于大学毕业生户籍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 但是目前仍然不能适应人才流动的趋势。从整体看, 传统户籍管制并没有根本改变, 一些大城市对待企业正式用工做出的户籍限制, 对待灵活就业的消极管制。从趋势看, 户籍制度改革需要打破农业、非农业户口管理二元结构, 建立全国统一户口登记管理制度, 剥离有关部门附加在户口管理上的行政职能, 最后达到一张身份证全国流通, 实现户口自由迁徙。【4】另外档案管理也必须创新, 从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过度, 有利于全国联网, 实行个人电子档案的转移、登记、职称评定等功能。
只有打破户籍和档案管理壁垒, 才能促进高校灵活就业毕业生的合理流动性, 提高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真正是实现人才价值和市场需求的有机统一。
(四) 法律保障存在问题及对策
由于灵活就业劳动关系不固定, 弹性较大, 许多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在劳动报酬、劳动时间、劳动条件和安全措施等方面没有得到合理保障, 导致灵活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屡屡受到侵害。刚毕业的大学生法制意识不强, 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一方面不知道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另一方面由于维权成本过高, 毕业生只能放弃对自己侵权行为的保护和赔偿。
针对灵活就业人群在法律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给予保障:
第一, 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律宣传, 提高灵活就业毕业生的法律意识, 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第二, 政府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就业单位的监管力度, 要求用工单位必须与灵活就业者签订劳动合同, 并明确约定工作时间、工作条件、工作报酬等内容, 防止侵犯灵活就业大学生的权益。
第三, 整合法律援助机构, 加强对灵活就业毕业生劳动纠纷的法律救济, 维护毕业生合法权益。
三、构建高校灵活就业毕业生就业保障信息平台
以上分析了高校灵活就业毕业生在就业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但是这些对策和措施如果不能有机整合, 实现资源共享, 那么灵活就业毕业生的就业保障很难全面落实。失业是一个社会敏感的话题, 是一种社会不公正现象, 忽略对弱者的保护也是一种不公正现象。【5】为了适应社会对灵活就业人群的需求, 高校灵活就业毕业生的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 如何保障高校灵活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权益, 需要高校、政府和社会建立联动机制, 构建高校灵活就业信息平台。
高校灵活就业毕业生信息服务平台由政府相关部门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牵头建设, 把学校和社会资源通过平台进行整合, 解决工作调块分割现状, 促进信息共享、资源共享, 达到政策全覆盖, 才能有效解决高校灵活就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信息平台具备六大功能:
(一) 信息录入功能
高校负责组织灵活就业毕业生的信息录入, 确保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学生个人在平台上拥有一个账号, 可以共享平台所有信息和服务, 信息与灵活就业者本人的移动终端联通。用人单位负责录入雇用灵活就业毕业生的劳动合同信息。
(二) 社会保险服务系统
灵活就业毕业生的社会保险 (主要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由用人单位购买、个人购买和政府补贴三种方式来保障。平台时时显示灵活就业者的社保缴纳情况, 政府相关部门能够监督用人单位缴纳雇用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状况, 并能够准确反映灵活就业的社保信息, 及时准确地补贴到个人。平台建立与银行共享资源, 用人单位和个人可以通过平台完成缴费功能。
(三) 就业信息服务系统
灵活就业人员弹性工作, 面临较大的失业风险。信息平台根据灵活就业人员的工作意向、职业技能、经验进行分类, 并根据灵活就业人员的居住地, 自动推送具有针对性用工信息, 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个性化工作匹配, 减少失业率。
(四) 职业发展服务系统
该系统为灵活就业毕业生建立职业生涯发展电子档案, 追踪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历程, 有针对性提供职业咨询与指导服务, 同时也具有职称评定、职业技能鉴定、职业培训服务功能。
(五) 人事档案服务系统
该系统通过建立电子信息库, 动态管理灵活就业人员的档案, 时时完善个人信息, 真实记录灵活就业人员在职业道德、职称、职业技能、工作经历等方面的内容, 有利于用人单位查询, 提高用高透明度, 规范灵活就业人员职业道德和素质。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该系统受理灵活就业毕业生的法律投诉, 系统将投诉信息转送到劳动监察部门及法律援助单位, 及时处理灵活就业毕业生的法律事务, 保障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高校灵活就业毕业生的就业保障问题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短板, 要解决这个问题, 仅依靠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者高校自身是不可能完成的。高校灵活就业毕业生与社会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领域、工作类别、社会期望以及自我发展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要解决高校灵活就业的保障问题, 高校制定的政策与措施必须与社会大就业保障系统对接, 需要把“灵活就业的政策、劳动法律和社会保障和服务系统融为一体, 建立一个系统性就业机制”。【6】高校灵活就业毕业生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 把灵活就业各个保障子系统通过信息平台进行整合, 实现学生个人、社会、高校和政府信息对接与共享, 平台强化了政府在保障灵活就业毕业生就业权益方面的监督职能, 提高了灵活就业保障工作的公正性、规范性和科学性, 有利于促进高校扩大灵活就业毕业生规模, 为劳动力市场供给更多高素质人才, 保持劳动力规模的稳定与弹性, 提高全社会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效果。
参考文献
[1]叶逢杰.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及其管理[J].科技信息, 2008 (20) :146.
[2]叶宁.中国灵活就业者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研究[J].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3:15-16.
[3]葛弘斐, 潘洋, 严瑶婷.苏州市灵活就业社会保险状况调查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 2013 (12) :18.
[4]陈成文, 孙中民.二元还是一元: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模式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 (2) :31-32.
[5]张然.欧盟灵活保障就业政策研究[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 (12) :207.
3.毕业生就业网 篇三
一、就业观
就业观实际上就是选择职业的观念,职业观是技校生对于要从事职业的观点和看法,是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在求职方面的具体体现,职业观能够反映出技校生在择业时的价值取向及不同的择业标准。在生活中,崇尚金钱的人以获得高收入为追求,崇尚权力的人以能“高升晋职”为追求,贪图享受的人以轻松安逸为追求等等不一而足。 选择职业是人生大事,从某种程度而言,选择职业就是选择未来。技校生只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才能在学习生活中努力拼搏,努力进取。
二、技校生存在的错误就业观念
1.技校生的混文凭思想
大多技校生都认为进入技校只是为了混一张文凭,学好学坏都无所谓,只要拿到文凭就能进入企业找份工作。所以他们在校学习劲头不足,懒懒散散地混日子,既荒废了学业,也让父母的心血付之东流。这种思想其实是很可怕的,技术是一门任何时候都能够展现光芒的工具,而文凭只是一个间接的证明,它不能代表一个人的能力,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就业中的说服力不高。人们常说的用事实说话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拥有精湛的技术才拥有更多的选择权,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技校生对将要从事的职业期望过高
有的技校生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就认为自己一定要找高薪的企业,不愿从事那些工资低、工作量大的工作。其实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过程,所谓万事开头难,只有经过一定的磨练才会为成就大事业做出准备,再简单的工作也有它的价值。正确做好自我的价值定位,以平淡、踏实、认真的态度来面对所要从事的职业,不以物喜,不以物悲,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技校生对于所学专业的学习兴趣不高
技校生由于自身的学习功底差,学习兴趣不高,因而对于学习的专业研究得不深,认为学会就可以了,这种观念就是没认清当今社会发展的情形。激烈的社会竞争要求高科技人才,精湛的技术加上不断钻研的态度才是社会急缺的有用人才。因而,技校生在校就要培养自己的钻研精神,把专业的技术层次加深,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三、改变技校生就业观念的措施
1.要加强培养技校生的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技校生就业的关键,技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因为技校生的专业技术是进入企业的硬保障。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会专业技术的技校生才能在人才竞争的热潮中激流勇进,争得一席之地。注重技校生的学习思想,加强监督作用,为技校生的专业学习做出应有的保障。
2.帮助技校生认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选择就业时怕苦怕累,贪图享受,过高地估计自己,认不清自己的现象时有发生,容易使自己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因此,技校教师应该教导学生正确对待就业。调查企业缺少的是什么人才,正确定位自己的方向,根据自身实际为自己定下目标并为之而奋斗。技校也可以采取社会实践活动,让技校生进入企业实践调查,帮助他们分析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让他们真正地做好自己的就业规划。通过引导技校生对自我的条件和社会所需职业素质要求进行综合分析,找准自己的定位。
3.加强技校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注重技校生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帮助技校生全面了解社会和企业对技校人才的要求,让他们能以社会需求为努力的方向,不断与社会的要求接近,同时拉近与企业用人标准的距离,帮助技校生找到最适合自己专业和个性发展的职业。另外,也要加强对技校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实用性人才。
转变技校生的就业观念,让他们能够正确、客观地对待自己将要选择的职业,摆正心态,认清自己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能够在技校中努力学习,发展自我,为将来的职业做最充分的准备。技校要帮助技校生转变就业观念,为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
4.中国人才就业网蓝领劳务派遣 篇四
蓝领派遣是指客户的生产线操作员工或其它类似工作岗位的员工派遣。鼎园根据客户的需求,我们提供全程劳务派遣、短期弹性劳务派遣、劳务外包等多种服务模式,我们在资源保障、员工管理、培训、风险管理等等多方面优势,让客户获得更为贴心和保障的劳务派遣。
鼎园蓝领劳务派遣的管理特色
24小时服务热线:员工可以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随时拨打服务热线,我们以最快速度援助员工 员工关爱文化:我们关爱派遣员工,深信员工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深信公司的关注和关爱能更好的帮助员工成长。我们希望通过我们努力为每名员工提供尽可能舒适的环境,这些环境包括工作、生活、心理适应等。这是每名鼎园的管理者都理解和贯彻执行的。
爱心志愿者:爱心志愿者是来自员工中的积极分子,他们愿意帮助他人,自己从中获得欢乐,他们为公司与员工间加起友谊的沟通桥梁,每50名员工中便拥有1名爱心志愿者。
员工培训发展:我们积极为员工提供培训课程,满足员工技能提升的强烈需求,使其获得职业发展更广阔的空间,鼎园职业培训学校能够迄今为止已提供10万人次的培训服务,涉及十多个行业上百种岗位。员工心理健康: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的变化,会对不同阶层或年龄的员工造成不同的心理影响或压力,我们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在员工管理工作中对关注员工的心理变化,定期组织进行心理健康宣传工作。紧急风险基金:为及时帮助困难员工,我们设立专项资金,帮助困难员工顺得度过难关
劳务资源优势
社会资源:在江阴,鼎园总部、依托中国人才就业网求职库,求职者超过1100000万名的求职者,社会资源优势和覆盖率绝对领先同行业。
同时在全国各地的分子公司,全面配合客户的需求,使客户用工需求实现“一地需求、全国配置”。
学校资源优势
常年与鼎园合作的大中专院校300多家,我们与学校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在招聘、培训、就业等方面进行协作,帮助学校发展素质教育的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就业率。
与政府人才交流中心的合作
我们与陕西、重庆、湖北荆州、宁波江北区、宁海、郴州、浙江永康等多个省市的人才服务中心或人事局结成合作伙伴。
人才输出基地
5.毕业生网签流程 篇五
1、网上注册:
省内院校毕业生登录“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 在首页点击“毕业生注册”;
-> 选择“省内院校毕业生”注册;
-> 显示省内院校毕业生会员服务声明界面;
-> 点击“接受”按钮,进入填写注册信息界面,进行资格审核前的信息注册。
-> 进入注册账户信息界面,录入真实的毕业年份、毕业院校、身份证号、姓名(这些信息要与学校提供到信息网的数据完全一致,请与学校联系以确定正确信息)和自己定义的登录用户名、登录密码(正式登录系统使用的)后,注册完成。
-> 毕业生注册成功后,登录"毕业生专区”,修改补充毕业生个人基本信息。具体操作是:点击“个人信息维护”栏目下“基本信息维护”,即可进行个人信息维护。
2、个人信息维护:
-> 点击左侧“简历中心”一栏里的“新建简历”,进行个人信息维护;
-> 点击左侧“网上求职”一栏里的“快速搜索”,输入单位名称:山东科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点击“搜索”——点击“电子/电气工程师”——点击“投递简历”;
6.毕业生就业网 篇六
京组发[2007]6号
★
中 共 北 京 市 委 组 织 部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北
京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北
京
市
人
事
局 北京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印发《关于组织选拔博士生和博士 到北京市挂职锻炼的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委组织部,各区县人事局,市委、市政府各部委办干部(人事)处、组织处,各局、总公司党委(党组)组织部(处),各高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门,各人民团体组织部:
现将《关于组织选拔博士生和博士后到北京市挂职锻炼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做好相关工作。
中 共 北 京 市 委 组 织 部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北 京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北 京 市 人 事 局 2007
(此件报党委、党组)
北京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年7月13日
关于组织选拔博士生和博士后 到北京市挂职锻炼的意见
未加强首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展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渠道,充分发挥首都教育资源和智力优势,发现、培养和储备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现就组织优秀博士生、博士后到我市挂职锻炼的规范和管理工作,制定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有关精神,按照市十次党代会的要求,坚持群众路线和实践标准,坚持任人唯亲、德才兼备、注重实绩,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加强与首都高校合作,组织优秀博士生、博士后进行挂职锻炼,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几年的努力,要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每年组织一批优秀首都高校博士生到我市进行社会实践和挂职锻炼,积极创造条件,使他们了解事情民情,丰富阅历,增长见识,磨练意志,提高素质和能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选拔录用一定数量的挂职博士生到我市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任职、工作,采取县挂职后任职的方式引进博士后,加强跟踪管理,对于表现突出的加大培养使用力度,进一步充实后备人才库,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的素质结构和年龄结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提供组织保障和人力支持。
二、工作任务
每年在首都高校和北京地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选拔200名左右即将毕业的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的普通高校和科研院所博士生(不含委培和定向)和博士后,到我市区县局级单位和市属国有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
三、选拔条件
1.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事业心、责任感和创新意志强,志愿投身首都经济社会建设事业。
2.学有所长,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深的理论功底。3.博士生要学有余力,有相对固定的实践锻炼时间;博士后挂职期间要有条件在挂职单位全职工作。
4.博士生年龄一般不超过35岁;博士后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5.身体健康。
四、选拔程序和办法
(一)关于博士生的选拔程序和办法
(1)每年4月,市人事局、市国资委统计汇总各区县局级单位和市属国有企事业单位对挂职博士生的需求状况、专业类别、人员规模和岗位,报市委组织部。
(2)5月,首都各高校在博士生中进行动员部署,组织博士生自愿报名,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面试、考察,提出人选,报市委教育工委,经研究审核后,由市委组织部审定。
(3)6月,市委教育工委组织挂职博士生到“北京市研究生党员骨干培训学校”进行培训。
(4)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国资委综合考虑人选的专业方向、个人特点、学校意见,确定人选的挂职单位。
(5)7月,组织挂职博士生到任,所挂职务一般为正处级部门或单位一把手助理,国有企事业单位挂任相应职务。
(二)关于博士后的选拔程序和办法
(1)每年4月,有关区县局级单位、市属国有企事业单位,根据干部队伍现状和工作需要,研究确定挂职博士后的选拔职位、条件和办法。
(2)5月,有关区县局级单位、市属国有企事业单位,依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每年举办的“博士后人才引荐会”,面向北京地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科研工作站,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博士后报名、资格审查和面试,确定具体人选。
(3)7月,有关区县局级单位、市属国有企事业单位,组织挂职博士后到任,所挂职务一般为正处级部门或单位一把手助理,国有企事业单位挂任相应职务。
今年尽快开展这项工作,9月份要按照有关选拔程序和办法正式启动。
五、管理考核
1.挂职锻炼时间一般为半年,博士生每周应保证在挂职锻炼单位工作2——3天;博士后挂职期间需全职工作。
2.挂职锻炼期间的日常管理,以接收单位管理为主,接收单位要合理安排挂职锻炼岗位和工作内容,提出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要求,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挂职博士生的交通和生活补助统一从“首都高校研究生社会实践专项资金”中支付,医疗和有关保险由高校或科研院所承担。
3.挂职锻炼期满后,挂职接收单位根据挂职人员表现进行鉴定,填写《挂职锻炼情况考核表》,分别报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和区县局级单位或市国资委、市属国有企事业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建立挂职博士生和博士后人才库。
4.对于专业对口、挂职期间表现突出的博士生,根据本人和挂职单位双方留用意向,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有关规定办理录用手续。博士后挂职结束后,经组织考察合格且本人和接收单位双向选择满意的,可按干部管理权限和干部条件任命为副处级干部,经一年试用期考核合格后正式任职。
5.将挂职人员到挂职单位工作、任职情况报市委组织部备案。
六、组织领导
组织首都高校博士生到我市挂职锻炼和选拔博士后到我市挂职任职,是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政治性、政策性强,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各区县局级单位和市属国有企事业单位党委(党组)要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确定班子成员专人负责,建立责任制,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层层抓好落实。组织、人事、教育部门、国资委和高校要明确职责,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切实将各项政策落实到实处。
主题词:干部工作 挂职锻炼 博士生△ 博士后△ 通知
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办公室
2007年7月13日印发
7.毕业生就业网 篇七
一、理论向实践转变
学院在开展学生就业指导方面改变以往光说不练的做法, 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中, 即向学生传授、灌输求职就业知识, 又创造条件让大学生实践知识、体验求职就业生活。除学院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外, 还组织就业指导课专题讲座, 每生配备一本《山东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南300问》手册。每年组织非毕业生的观摩用人单位在校内召开的招聘会数场, 让在校非毕业生亲身体验了求职就业气氛, 也理解用人需求。凡遇各地市人事局组织的招聘活动, 学院就业办鼓励大二学生前往地市人才市场招聘现场体验求职就业生活, 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状况, 通过实践环节强化大学生求职就业知识, 提高个人认识, 增强个人在校期间全面发展, 提高学生今后就业竞争意识。
二、就业指导工作专业化
我们组织在就业指导方面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大学生开展指导工作的同时, 还通过聘请校外成功人士、邀请成功就业的校友、企业家、人力资源招聘经理、人才交流中心工作人员等进校开展系列讲座、报告会, 对大学生讲授求职就业知识和如何创业等。各系党总支领导、负责就业工作的辅导员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学生班级, 了解学生对就业的看法, 解决学生对就业遇到的困惑问题, 并通报上届毕业生好的就业情况和就业单位, 鼓励学生搞好专业学习, 迎接挑选。同时, 针对大学生个人情况的不同, 因材施教, 为大学生提供求职就业教育“专餐”。
三、做到就业指导工作全程化
我院的就业指导工作从新生入学就抓起, 并贯穿整个在校期间, 负责到学生毕业以后。我院整个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分四个阶段来进行。
1. 就业指导教育从大一开始。
我院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 深悉就业指导的“提前化”不仅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 也是激励大学生积极向上的需要。所以, 我院重视对新生入学后的就业指导教育, 让新生在入校后应尽早明确职业理想, 搞好专业学习, 初步规划好自己发展目标。入学教育主要是从学院各专业设置及发展前景、培养目标、未来就业方向、社会需求状况、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等方面的向新生介绍, 来激发新生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兴趣和积极性, 让其明确今后职业发展方向, 合理规划自己努力方向。学生到了大一第二学期, 学院便开始向学生灌输就业知识, 通过向大学生们讲授现实就业形势, 引导大学生积极向上、刻苦学习, 多参加社会实践, 重视技能培养, 为将来的求职就业充好电, 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观, 为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 让学生今后努力有方向。
2. 学生在校期间的就业指导工作。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 结合我院素质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安排, 一方面开设就业指导课, 贯穿于每个学年, 对学生加强诚信和创业教育, 并在思想上、技巧上给予具体的指导, 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踏实敬业、求真务实的精神, 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丰富就业指导的内容, 每学期定期请企业界成功人士、职业指导专家、成功就业的优秀校友来学院作报告或讲座。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合作企业单位参观学习, 灌输学生企业文化, 增加学生对企业了解, 以引导在校期间搞好专业学习。学院各系就业人员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职场定位”和“生涯设计”等就业辅导, 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教育, 让学生了解目前就业政策、进行择业价值取向和正确成才意识引导工作, 培养学生健康的择业心理, 避免产生就业的盲目性。
3. 顶岗实习或就业之前的就业指导工作。
(1) 加大就业政策、就业信息的宣传力度, 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教育。学院以各种报告会、专题讲座、就业专刊、网络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当前国家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 指导学生及时了解社会就业动态与职业需求, 多渠道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岗位。 (2) 加强思想教育, 引导学生准确定位。积极引导和教育学生切实树立起阶段性就业观念, 树立先就择业、先从基层操作岗位干起的思想, 经过在一线踏实工作, 虚心学习, 逐步提高自己技术能力和积累管理经验, 再实现向技术岗位迈进成为技术骨干或朝管理岗位努力成为管理者, 实现成功就业和发展的思想。 (3) 加强学生择业技巧的培训。在组织就业指导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如何筛选就业信息、如何制作自荐材料和求职简历、参加面试注意事项等内容, 要对每届学生组织模拟招聘、面试等有益活动, 让学生积累应聘面试经验, 以最佳的形象和和能力展示在用人单位面前, 提高毕业生应聘成功率。 (4) 开拓就业渠道, 建立生源地就业合作企业, 积极推荐毕业生到生源地企业就业。同时在校内积极组织各类专场招聘会, 邀请优秀企业到学院参加招聘活动, 学院各系积极做好推荐工作, 并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对用人单位确定已招聘的毕业生, 在顶岗实习和试用期满后, 学院各系及早动员学生签就业协议, 提高就业率。 (5) 学院尽可能在政策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毕业生进行升学指导。针对毕业班级中学习基础好、又想提高学历愿望的学生鼓励他们报考全日制本科, 适当时机组织有关课程辅导, 争取让更多优秀学生再升学深造, 也为他们今后发展创造更好的基础。
4. 毕业生的后继续服务、信息库建立等就业指导工作。
我院毕业生离校后, 就业负责人员做到定期开展跟踪调查和服务工作, 定期到毕业生就业的企业单位走访, 了解毕业生工作情况, 做好用人单位反馈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学院就业办为毕业生提供5年以上时间的毕业后服务工作, 加强与我院毕业生的联系沟通, 建立毕业生相关信息库, 总体把握和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对毕业后还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 与他们多沟通, 及时提供最新的招聘信息, 并做好荐就业指导服务, 为他们就业选择给予帮助指导。
近几年来, 我院通过在就业指导工作上的不断创新, 增进与学生的沟通、了解, 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改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也实现我院就业工作取得新突破, 近三年我院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8%以上, 并逐步实现就业质量的稳步提高。
摘要:近几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 高职院校的“产品”是否畅销, 决定着高职院校今后的生存与发展。所以, 高职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 创新学生培养和就业指导新思路。本文结合作者学院工作实际, 总结多年来开展和研究就业指导方面经验。
8.毕业生就业网 篇八
措施一:实名登记
打破基于户籍制度形成的就业服务管理模式,允许毕业生异地登记、在登记地享受就业服务和政策扶持。
就业促进计划:“地方各级人社部门所属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要面向所有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包括户籍不在本地的高校毕业生)开放,为其办理求职登记或失业登记手续,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其中,直辖市为非本地户籍高校毕业生办理失业登记办法按现行规定执行。”
解读:这一措施打破了以往基于户籍制度形成的就业服务管理模式,允许毕业生异地登记、在登记地享受就业服务和政策扶持,是“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最大的亮点。这一重大突破,适应了高校毕业生流动性大的特点,突破了现行以户籍为主的就业服务管理模式。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还公布了全国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名单和联系方式。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可在全国公共招聘网(www.cjob.gov.cn)、中国国家人才网(www.newjobs.com.cn)上进行查询,并可就近到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进行登记,或通过电话进行咨询。
措施二:提供精细化职业指导
通过应聘指导、模拟面试等方式帮助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高求职能力。
就业促进计划:“对实名登记的所有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各地都要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职业指导。”
解读:职业指导是帮助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树立理性就业观念、确立求职方向的重要措施。对进行了实名登记的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将向其宣讲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以及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为其开展职业素质测评,还通过应聘指导、模拟面试等方式来帮助其提高求职能力。
措施三:广泛收集提供就业信息
吸纳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企业,享受职业培训补贴、财政贴息、社会保险补贴、技术改造贷款贴息等政策。
就业促进计划:“对有求职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各地要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对吸纳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企业,帮助其按规定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解读:目前,人社部全国公共招聘网已覆盖部本级和全国180家公共就业和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每天更新发布实时有效岗位20万条左右,同时通过新浪微博“全国公共招聘网CJOB”实时对外发布,初步实现了招聘信息的全国联网和共享发布。同时,各地结合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网络招聘周”等活动,广泛收集和发布信息,有的结合实际开展一些品牌性的专项招聘活动,有的专门针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需求举办专场招聘会,还有的地方建立招聘信息互联共享机制,实现辖区内招聘信息联网共享,提高毕业生求职效率。
中小企业是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对于吸纳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企业,按规定享受如下政策:一是企业在6个月之内对新招收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开展岗前培训的,可享受企业职业培训补贴。二是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当年新招收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比例的,可按规定申请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并享受财政贴息。三是小型微型企业新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1年的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执行期限截至2014年年底。四是招收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数量的中小企业,地方财政优先考虑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并优先提供技术改造贷款贴息。
措施四:提供针对性的创业服务
实名登记的非本地户籍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享受与本地户籍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同等的政策扶持。
就业促进计划:“对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各地要纳入当地创业服务体系。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
解读:创业是就业之源。近年来,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主要有:一是对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从事个体经营的,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二是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可在创业地按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可享受不超过10万元贷款额度的财政贴息扶持。三是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提升毕业生的创业能力。从今年起,在校毕业生享受创业培训补贴的开始时间从目前的毕业学年1月1日提前到毕业前一年7月1日。此外,各级公共服务机构都将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创业信息、开业指导、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四是允许高校毕业生在创业地办理落户手续(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就业促进计划还专门强调,进行实名登记的非本地户籍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享受与本地户籍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同等的政策扶持,这主要是为了方便高校毕业生异地创业。另外,对于日渐兴起的网络创业模式,就业促进计划明确要求各地给予大力支持,目前浙江省已经出台文件将网上创业高校毕业生列为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和社保补贴政策扶持对象。
措施五:开展重点就业帮扶
针对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各地出台了求职补贴发放的具体标准和程序,一些省还扩大了政策享受范围。
就业促进计划:“各地要将零就业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残疾等就业困难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列为重点工作对象,提供‘一对一个性化就业帮扶。”
解读:促进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目前主要措施有:一是企业招收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二是对接受各项就业创业服务后仍难以实现就业的,开发临时性就业岗位,保障其基本生活有着落。三是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目前,各地均已出台求职补贴发放的具体标准和程序,一些省还扩大了政策享受范围。如天津规定零就业家庭、单亲家庭的高校毕业生,湖北规定烈属和残疾家庭高校毕业生、云南规定3个藏区县和8个人口较少民族的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也可领取一次性求职补贴。另外,各级机关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免收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报名费和体检费。
措施六:组织就业见习
各地积极动员条件较好的用人单位参与见习活动,确保有就业见习意愿的毕业生能够随时参加。
就业促进计划:“对有就业见习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各地要及时纳入就业见习工作对象范围,及时提供就业机会。”
解读:就业见习是指由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本人意愿,组织其到经政府认定的就业见习单位进行见习锻炼,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就业能力的一项就业促进措施。就业见习期限一般为3~12个月,见习期间还有基本生活补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自2009年以来,已经有100多万高校毕业生参加了就业见习。其中,多数通过见习都实现了就业。目前,各地都扩大了就业见习规模,积极动员当地一批条件较好的用人单位参与见习活动,提前储备一批就业见习岗位,确保有就业见习意愿的毕业生能够随时参加。
措施七:组织职业培训
人社部组织了1000所国家级重点以上的技工院校和实力雄厚的职业培训机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可选择适宜的培训项目。
就业促进计划:“对有培训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各地要结合其专业特点,组织参加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按规定落实相关补贴政策。”
解读:职业培训是提升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和未就业毕业生参加职业培训可以享受职业培训补贴,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可以领取职业技能鉴定补贴。2013年,人社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1000所国家级重点以上的技工院校和培训实力雄厚的职业培训机构,对有培训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企业上岗前培训和创业培训,使其掌握就业或创业的专项技能和实际能力,引导其在生产和服务一线实现技能就业、技能成才。目前,各地也结合当前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开发了一批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培训项目,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可到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咨询了解,选择适宜的培训项目参加。
措施八:提供人事劳动保障代理服务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可选择相应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存档并享受免费服务。
就业促进计划:“地方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档案托管、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等一系列服务,简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解读:目前,人社部汇总整理了全国(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接收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及办理报到手续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的联系方式,名单已在全国公共招聘网(www.cjob.gov.cn)、中国国家人才网(www.newjobs.com.cn)上公布。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可进行查询,选择相应机构进行存档并享受免费服务。
措施九:加强劳动权益保护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合法就业权益遭到侵害,应直接联系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
就业促进计划:“各地要加大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招聘过程中的欺诈行为,及时纠正性别歧视和其他各类就业歧视。”
9.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就业准备 篇九
曾经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其实这句话并不是危言耸听的,作为一名大二即将步入大三的普通大学生,我们必须在对当前就业形势的细致分析之上对自己即将面临的就业问题提前做好准备。毕业意味着我们必须激流勇进,劈荆斩棘,不懈奋斗。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以及国家就业政策的不断的推动,我们必须借此契机,迎难而上,为自己的未来做一个充分的计划。
首先,我们应当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对我们大学生就业的有利与不利的方面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其中,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主要在于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中:一是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13年高校毕业生已经达到699万,2014年毕业生将突破700万人,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就业竞争压力还会逐步增加。二是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区域化发展,劳动力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也呈现出区域化特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对高校毕业生的质量、层次、能力要求也越高。三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即技能型人才和人员缺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逐步转型,社会对于毕业生学历层次及工作技能、经验的要求越来越高,青年就业的压力非常大。当然,我们在看到就业形势不利的方面时,也应同时看到社会发展对我们就业的有利方面针。首先我们应当认识到经济发展本身来讲,世界金融危机中我国宏观经济整体表现出良好态势,第三产业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急剧增加。其次从国家政策而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会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尤其是知识经济背景下,高新技术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量大。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逐步规范。西部大开发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新舞台。
那么,基于这样既是充满挑战同时也充满机遇的就业背景下,作为我们大学生应当如何做出合理的应对措施就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1、客观冷静地认识社会和评价自己。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个体,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在求职择业前,首先应认清就业形势,了解职业对择业者的要求,同时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即要充分挖掘自身优势, 也要理性看待自我的不足。从而正确定位,科学地进行人职匹配。
2、在求职过程中,我们应当使自己的心理定位与就业目标相一致,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当获得理想的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应学会调整自己的目标,先就业,再择业,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更充分的准备。
3、克服盲从心理、增强自信心。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要不断增强自主择业的意识,对自己充满信心,主动出击。在择业过程中,要坚定自己的立场,不能随波逐流,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尤其是自身的特点去选择。
4、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提高耐挫伤的能力。大学生要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要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抱认可、肯定的态度,敢于竞争,不怕失败。
10.毕业生就业网 篇十
一、访谈方式:面谈,电话访谈
二、访谈的准备:
1、访谈对象背景资料准备情况:
被访谈人的简介:XXX是我们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09生本3班的学生。她在大学期间认真学习,曾多次获得奖学金;她积极的参加学院和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曾担任院学生会体育部的部长一职,工作积极认真,获得了老师和学生们的认可。她性格开朗,乐观,经常把自己的快乐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毕业以后,就职于东莞启龙公司。
2、访谈对象联络过程与途径分析:
XXX师姐是我在大学期间认识的一个很好的师姐。我和她一起在体育部工作一年,她一直都是很关心我,不断的帮助我。5月27日是她拍毕业照,乘着她回学校的机会,我采用面谈的方式采访了她。后来又打电话访谈她,咨询了一些问题。
3、访谈问题选择:
问题1:您是如何找到这份工作的?
问题2:您为何不选择与自己的专业相关的工作?
问题3:对于我们专业来说,当前就业难吗?
问题4:能介绍下您的求职经历吗?
问题5:以您的求职经历来说,要获得一份心仪的工作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问题6:您觉得大学一毕业的学生工资是多少?
问题7:您觉得您现在的工作晋升的机会大?
问题8:作为一名求职者,您觉得什么最重要?学校背景?学历?还是其他?
问题9:对于我们专业来说,男女获得工作的机会均等吗? 问题10:之前听您说过考研,请问考研是一条不错的出路吗?
问题11:对于我们这些还在校园的师弟师妹们来说,您有什么话要对我们说?
三、访谈记录
问题1:您是如何找到这份工作的?
答:用人单位在人才市场招聘,通过应聘,笔试,面试被录用,录用后有三个月的见习期,见习期满后,胜任这行工作后,才被正式录用。问题2:您为何不选择与自己的专业相关的工作?
答:开始我也是找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但是由于我觉得我自己不是很适合做一老师,还有就是老师的工作也不是很容易找到,最后就考虑其他工作,然后找到了现在的工作。
问题3:对于我们专业来说,当前就业难吗?
答: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了,其实由于现在所有的大学都在扩招,老师的市场需求已经接近饱和了,但是只有你足够优秀的话也一定可以找到心仪的工作。
问题4:能介绍下您的求职经历吗?
答:开始的时候,我没有去赶招聘会,只是一心准备考研。后来考研成绩不是很理想,没有上线,于是自己就去参加教师招聘会,一直奔
波于湛江,广州,东莞等,那时真的很辛苦呀。很多时候都是简历投了就没有音讯了,一段时候,我是多么渴望能接到陌生的电话。还有一件事是很打击的,想去好一点的学校,可是被拒之门外。原因是我毕业的学校不是211或者985.后来,在湛江的招聘会时,有机会去雷州的初中教书,但那里环境不是很好,工资又太低,于是我放弃了。当时就觉得好的工作真的很难获得呀,有时几十个人去竞争一两个职位,竞争超乎想象。后来,我慢慢转变观念,可以从其他方面选择就业。最后,我在东莞的人才市场就找到了现在的这份工作。我还是很喜欢这份工作的,我会认真对待这份工作的。
问题5:以您的求职经历来说,要获得一份心仪的工作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答:我觉得首先是你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即你的专业知识;然后是你的实践能力,能够把你的专业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第三是心理承受能力,在一场场招聘会杳无音讯之后,仍然可以保持乐观的心态,并坚信自己能够找好自己心仪的工作。
问题6:您觉得大学一毕业的学生工资是多少?
答:大概1000—3000左右
问题7:您觉得您现在的工作晋升的机会大?
答:我觉得很大,我对这份工作很有信心,相信我一定可以做好的。问题8:作为一名求职者,您觉得什么最重要?学校背景?学历?还是其他?
答:学校背景和学历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你在大学里所获得的能
力,即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体现。
问题9:对于我们专业来说,男女获得工作的机会均等吗? 答:一般来说是均等的,除了个别企业。
问题10:之前听您说过考研,请问考研是一条不错的出路吗?
答:考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无论你出于怎样的目的考研,但是,只要你考上了,你的前途将会被改变,前途也会变得光明。
问题11:对于我们这些还在校园的师弟师妹们来说,您有什么话要对我们说?
答:对于你们来说,在学校里就要好好珍惜这个机会,多学点东西,把专业知识学好,尽量提高自己的成绩。还有,尽量参加一些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经验。还有,你们也要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自己毕业后要干嘛,这得好好想想。最后,为毕业做好准备,一个是心理准备,还有就是工作所需的各种证件的获得。
四、访谈心得与体会
经过这次访谈,我发现我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内心的懒惰似乎被每一次的谈话狠狠的扼杀了,她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敬佩,更多的是内心的震撼,使我原本松懈的心又再一次的紧绷,好像从她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用几句话就可以表达出来的,不过还是令我有很多的总结,关于多读书、多实践、以及各种准备等等,我还是需要脚踏实地的步步前行。
我们将要面对的就业形式将会很严峻,现实就是这样残酷,我们无法改变,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我们自己。乘着我们还有时间,我们应
该好好的去沉淀自己。我觉得所学的知识大部分都是一个积淀,我们所学的东西大部分还是在培养我们的一些学习的能力,很多事情都是实践出真知,我觉得实践很重要,不过很多专业课程的开设也是我们增加很多专业的技能以便我们很好的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去。但是现阶段,我觉得认真听老师上专业课程是很重要的,正因为这些专业课程,才会让我们更加扎实的去迈向岗位。如果要是有社会实践的话还是应该把理论付诸于实际,从而达到锻炼自己的目的。
11.毕业生就业网 篇十一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立健全高效的工作机制
目前,我市负责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管理机构为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的秦皇岛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分配工作领导小组,其中,非师范类毕业生的管理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师范类毕业生的管理在市教育局。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的提升,该机构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需要。建议:1、在就业工作联席会议的框架下建立高校毕业生工作联席会议并建立定期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明确职责,协调配合,进一步完善、落实已经出台的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措施,全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通过增加编制、配备人员、落实经费等措施,建立高校毕业生综合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具体负责拟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及落实,高校毕业生统计,综合协调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各项服务活动和培训等一系列工作。
二、完善统计制度,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动态管理
由于没有相应的跟踪调查机制,对高校毕业生当年和往年就业率的统计依据的是全省统一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派遣数据库办理报到证情况,这样就造成对未通过办理报到手续而就业的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毕业生底数不清。进而就会造成政策制定的针对性不强,影响政策效果。建议:实行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制度,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动态管理与服务。通过建立完善就业统计工作领导责任制和工作责任制,确保统计工作规范,统计数字客观真实。
三、畅通信息渠道,发挥人力资源市场配置高校毕业生资源的主渠道作用
国家虽然已经明确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的市场就业模式,但就业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就业单位和高校毕业生不能有效对接,使高校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一方面基层单位对具有高素质的高校毕业生有很大需求,但是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由于就业服务存在不足,尚未形成完善统一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存在大学生异地求职,信息不畅,求职成本太高等现象,这些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构成了阻碍,导致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建议:1.加强与各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和社会用人单位的密切合作,逐步建立起統一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及时发布需求信息,为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搭建方便、快捷、覆盖面广、资源丰富的信息平台。2.创新服务方式,大力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进高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的服务活动,拓展供求信息服务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校毕业生择业、用人单位选人“双向选择”的需求。
四、完善政策,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创业促进就业
创业相对就业来讲,自由度更大、利润更高,但风险和要求也更高。高校毕业生普遍认为进行自主创业的最大困难在于创业资金无法落实,其次觉得创业风险太大。而对创业政策的不够了解以及创业项目的缺乏都成为高校毕业生创业之路上的拦路石。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鼓励创业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个非常现实、有效的渠道。据统计,目前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不到1%,成功率仅为5%。国家针对高校毕业生创业出台了诸如提供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补贴、减免各类费用等优惠政策。而对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全程指导、分担风险、提供后续服务等却没有跟上。建议:1、制定含金量更高、可操作性强的优惠政策。参照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创业,除了要免收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外,还应制定税收减免政策并制定实施细则,使政策落实具有操作性,充分激发他们的创业活力,扶持更多高校毕业生走创业之路。2开展创业培训。强化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加强创业技能和能力方面的训练和培养,使他们在观念、素质、知识和心理上都做好必要的准备,同时通过一些创业社团、创业基金来构建比较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服务保障。3、创立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高校毕业生创业缺少经验、更缺少资金,可通过多种形式创立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扶持大学生创业。
五、加强宣传,建立舆论宣传工作机制
12.毕业生就业网 篇十二
一、落实“一把手”工程, 构建全员参与就业的长效机制, 保持就业工作高效运转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 始终把就业工作作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检验标准, 视就业工作为办学生命线, 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 成立以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为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各院 (系) 成立相应的就业工作小组, 按规定配备就业专干和就业辅导员, 为全力做好就业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学校每年都要召开全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门会议, 院党委书记、院长同时出席并作重要讲话, 要求全校上下和各职能部门树立“就业是民生之本”的大局观念, 从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 积极关心、支持毕业生就业, 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学校还实施“就业运行与绩效挂钩”新机制, 也就是“三级联动责任制”和“三方面挂钩奖惩制”。“三级联动责任制”即学校领导分包学院、院 (系) 领导分包毕业班级、教师分包毕业生, 做到层层有责任、人人有指标, 有效地推动就业工作高效运转;“三方面挂钩奖惩制”即就业考评与目标管理挂钩、与院 (系) 工作经费挂钩、与院 (系) 招生计划挂钩, 使学校利益、部门利益、个人利益与就业密切联系, 从而保证就业工作健康发展。2008年, 全校共有6个学院受到奖励并增加招生计划, 同时也有3个学院的4个专业缩减了招生计划。
二、实施全程化就业教育, 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教育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 学校紧紧围绕“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这一主题, 探索并实施全程化就业教育, 开展“三个阶段”的就业训练和“三个层面”的就业教育。
“三个阶段”的就业训练分别是:第一阶段, 低年级学生有目标——开展职业规划训练。在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开展全员职业意识训练和职业规划设计训练。第二阶段, 三年级学生有技能——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按照学生自己规划的职业目标, 引导学生参加学校开发的40个岗位培训班或者社会上组织的职业资格培训班, 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岗位技能, 实现课程体系与就业岗位技能的良性对接, 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这一做法被《中国教育报》评价为“给大学毕业生一把就业的‘金钥匙’”。第三阶段, 四年级学生有求职经验——开展就业技巧训练。在求职策略、面试技巧、简历撰写、单位及岗位识别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和训练, 使学生获得求职的间接经验, 提高学生的应聘成功率。“三阶段职业训练”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就有了职业目标、职业技能和求职经验, 从而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和职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大三学生岳川涵在“赢在大学”河南省第三届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中, 因职业规划好、职业技能强、职业素养高被评为“河南省大学生十佳职业规划之星”, 并在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获得优秀奖。
“三个层面”的教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就业理念教育。面对新形势, 学校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把实现人生价值与国家的需要联系起来, 同时引导学生先就业再择业。学校2009届毕业生中有522人考取农村义务教育特岗教师, 255人报名参军, 121人考取“村官”, 16人参加国家“三支一扶”计划, 一半以上的毕业生到县级以下基层单位就业。二是创业教育。学校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大学生创业的队伍中去, 充分利用国家促进创业的优惠政策勇敢地自主创业。通过举办创业报告会、创业大赛、创业培训班等, 帮助学生掌握创业知识和技能, 树立敢于创业的信心和雄心。学校在南阳市光电园区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组建的创业团队在2009年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三等奖2项。三是对学生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学校加强对学生开展责任心、事业心、自信心、规范意识、质量意识、沟通协调能力等职业素养教育, 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三、加强就业服务队伍建设, 实施“持证上岗”, 确保就业工作扎实开展
为进一步促进就业工作制度化、专业化建设, 学校不仅设立了就业与指导服务中心 (正处级) , 将其作为学校就业工作的专门机构, 还建立了3支就业服务队伍:专兼职教师队伍、就业管理队伍和学生就业信息员队伍。专兼职教师队伍方面, 学校成立职业发展教育教研室, 配备2名专任教师、6名兼职教师, 主要从事就业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就业管理队伍方面, 各学院均成立就业服务办公室, 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任办公室主任, 团总支书记、辅导员为办公室成员。学生就业信息员队伍方面, 一大批热心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就业信息员, 负责及时将招聘信息通知到每一个毕业生。数量充足的专、兼职就业指导和服务队伍为学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人力保障。
为加强就业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学校还通过三种途径来提高队伍素质和能力。一是“请进来”培训。学校积极争取国家就业技术权威机构——中国就业技术指导中心的技术支持, 在校内开办“《国家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班”, 中国就业技术指导中心派出国内著名就业专家为培训班授课、训练, 经过学习、考试, 学校36名参训教师获得《国家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证书》, 实现了就业队伍“持证上岗”。二是“走出去”学习。根据需要, 学校及时选派教师参加国家和省里组织的就业指导人员培训班, 把新的知识及时运用到教学中。三是到企业体验。学校每年都分批组织就业指导教师参加校企对接研讨会, 或到企业人力资源部考察, 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通过以上措施, 学校就业教育的教学、科研水平显著提升, 形成了以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全球职业规划师引领, 以职业指导师为骨干的就业指导教学、研究团队。两年来, 就业科研团队完成省社会规划项目1项, 发表与就业相关的论文12篇, 编写教材10部, 撰写专著1部, 这些科研成果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就业服务之中, 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就业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完善就业市场建设, 畅通人才输出主渠道
1. 全力开拓就业市场, 努力为毕业生就业搭建大平台
学校制订了市场开拓计划, 重点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东北老工业基地建立实习、就业基地, 分管校领导亲自带队考察用人单位, 了解毕业生需求情况, 洽谈供求合作, 对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 学校已建立大型跨专业就业基地10个、专业实习就业基地60个, 还与600多家省内外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用人合作关系。每年可以通过学校就业平台直接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4.6万个, 是毕业生人数的10多倍。
2. 抓好各类考前辅导工作
学校组织考研辅导班、专升本考试辅导班、特岗教师招考辅导班、“村官”招考辅导班、公务员招考辅导班等, 通过有针对性的强化辅导, 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强化重点。每年通过考试实现就业 (升学) 的毕业生都占全校毕业生总数的1/3以上。
3. 注重就业困难毕业生和女毕业生的帮扶工作
学校对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实施“一对一”帮扶, 学校工会动员女教职工对困难女大学生实施心理、经济、就业等多方面的“一对一”帮扶, 解决了400多名困难毕业生的学业和就业问题。
五、根据社会需求, 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注重做好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 积极开展就业调查, 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提升学校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根据社会需求设立具有前瞻性和应用性的学科和专业, 优化文、理、工、经济、管理、艺术、农业和教育等学科的结构, 增强办学的适应性和活力。学校还以就业为导向每年更新2~3个专业, 努力为经济社会服务, 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
根据社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 不断强化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增加实践课、技能课学时比例, 调整实习时间, 为毕业生求职提供方便。
加大学校的配套改革力度,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强化实验实习实训设施建设, 提升学生的能力。学校实施了“卧龙学者计划”, 努力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以高质量的教育促高质量的就业。
六、坚持服务宗旨, 加强就业硬件建设, 满足现代大学生就业服务的需要
【毕业生就业网】推荐阅读:
毕业生就业动员11-30
室内设计毕业设计网06-23
毕业生就业核查报告06-09
毕业生就业好难07-21
毕业生就业率08-24
中职毕业生就业建议08-25
师范毕业生就业手续11-16
毕业生灵活就业证明12-07
应届毕业生就业方向指南07-25
宁波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