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2024-09-02

武汉理工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精选14篇)

1.武汉理工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篇一

常州工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试行)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保证我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条总 则

1.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进行一定程度的验证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2.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遵循“注重过程、兴趣驱动、突出重点、鼓励创新”的原则,按照“自主选题、自由申报、择优资助、规范管理”的程序,重点资助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创业性、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可行、实施条件可靠的项目。

第二条项目申报

3.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面向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申请者必须品学兼优、学有余力、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研究探索精神,对科学研究、科技活动或社会实践有浓厚的兴趣。

4.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主持人不超过2人,负责人不得同时申报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项目。有未结题项目的学生不得申请主持新项目。四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宜作为主持人申报新项目。

5.每个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团队人数一般控制在5人以内。鼓励学科交叉融合,鼓励学生跨学校、跨院系、跨专业、跨年级组建创新团队申报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资助团队合作项目和跨年级、跨专业、跨学科合作项目。

6.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教师和项目负责人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每个项目可以有1~2名指导教师。每位指导教师限指导2项(含未结题项目)。指导教师原则上应具备中级以上职称或研究生学历,鼓励优秀企业家或行业专家担任创业实践导师。指导教师负责全过程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或创业实践,为学生提供项目实践所需要的工作场地和实验设备,定期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

7.学校每年定期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项目申请人在导师指导下认真填写《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请表》,提交至项目申请人所在二级学院(直属学部)。二级学院(直属学部)对项目进行初审,择优推荐参加校级项目遴选。学校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终审,评选校级立项项目,并择优推荐申报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遴选结果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

第三条项目过程管理

8.创新训练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为1年,创业训练、创业实践项目一般不超过2年。

9.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时间过半时需进行中期检查。中期检查由二级学院(直属学部)负责组织实施。中期检查主要是对项目的工作进度、各项工作完成情况、中期成果等给出恰当的评价,提出项目进一步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如发现项目申报或实施过程中有弄虚作假或工作无明显进展的现象,应提出警告或及时终止项目运行的建议。中期检查时项目组应向二级学院(直属学部)提交项目中期进度报告,提供阶段性的实践活动原始记录。中期检查相关资料应存于项目档案,并及时交教务处备案。

10.项目进行过程中,如因特殊原因需要变更项目实施内容、计划、成员或中止项目实施,项目主持人、指导老师须提交书面申请,阐明具体原因,对更改项目内容、更换项目成员、提前或推迟项目进度等作出详细描述,经项目申请二级学院主管领导签署意见、报教务处批准后方可变更或终止。

11.凡在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执行不力,工作无明显进展,无故延期又无具体改进措施或经费使用不当的项目,学校将终止项目研究。

12.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旦终止,项目主持人及其成员2年内不能再次申请项目,项目指导教师2年内不允许指导新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13.项目实施过程中,二级学院(直属学部)应通过各种形式定期组织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14.学校对各二级学院(直属学部)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进行整体评价,对评价较好的二级学院(直属学部),下一适当增加项目指标;对评价较差的二级学院(直属学部),下一适当减少项目指标。

第四条 项目结题验收

15.项目完成后,项目主持人填写《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验收题申请书》,提交项目研究报告和研究成果(包括论文、设计说明书、专利、产品实物)等相关支撑材料,提出结题验收申请,由学校组织统一验收。

16.学校组织专家组,对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对所有项目进行公示、公布验收结果,并将验收结果和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成果精粹(每个项目3000字左右)报省教育厅和教育部。

第五条项目经费管理

17.学校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和项目实际需要,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行经费配套,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18.学校对项目经费一次核定,分两次拨付。立项后拨付经费总额的50%,中期检查合格后拨付经费的50%,项目负责人应做到节约开支,专款专用。

19.项目经费由承担项目的学生使用,不得截留和挪用,不得提取管理费,保证专款专用。学生在预算框架下自主使用。报销单必须由项目负责人、指导老师签字方可到计划财务处报销。

20.项目经费主要用于购买项目所需要的图书资料费、实验材料费、调研费、参加学术交流会议费等必要开支,不得用于支出劳务费等人员经费。

21.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资助学生以项目为基础申请的专利,专利知识产权归学校和学生共有。

22.如项目负责人将经费挪作他用,或项目负责人无故延期又无具体改进措施致使项目无法按预期完成,学校有权责令项目负责人停止使用项目经费,并视情节轻重冻结未用经费、追缴已拨经费或对项目责任人予以处罚。

第六条 管理机构及职责

23.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全面负责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总体规划、制订相关政策措施。

24.教务处负责建设国家、省和学校三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体系,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设立创新创业学分,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纳入专业培养方案,完善学分制和学籍管理制度。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负责全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遴选推荐、过程检查、结题验收、资料上报、材料归档以及日常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

25.科研、产业、学工、团委、物资、财务等职能部门负责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提供项目来源、训练设施、实践条件、孵化环境、项目经费等方面的支持,搭建项目学生交流平台,定期开展交流活动,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26.各二级学院(直属学部)负责落实本部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开发、学生遴选、指导教师聘用、实践条件的准备、过程指导与管理等具体实施工作。

第七条 相关管理制度

27.《常州工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试行)》(常工政教[2011]4号)。

28.《常州工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实施办法(试行)》(院教[2008]37号)。

29.《常州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实施办法(试行)》(院教[2011]36号)。

第八条附 则

30.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学校其他有关文件与此文件规定不一致的地方,以本文件的规定为准。

31.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2.武汉理工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篇二

1 大创项目开展情况

我校大创项目从2008年开始首届立项, 至今历年8年, 从单一校级项目层次到如今国家级、省级和校级项目三个层次, 从仅有的30项校级专项资金资助到近百项省财政厅资金支持, 我校大创项目在层次、数量与质量上完成了质的飞跃, 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

我校大创项目受益面广, 成果丰硕。大创项目开展6年来, 辐射影响学生参与创新科研项目人数达5000多人, 科学研究氛围逐步形成, 学生公开发表论文篇数逐年增加。刚结项的2012年省级大创项目, 学生公开发表论文25篇、应用成果4项和创业实战5项。大创项目培育了省级以上挑战杯等竞赛奖项多项, 2012年培养的省级大创项目《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融合状况调查》获得了第十三届“挑战杯”国家级三等奖;《广东毕业季文艺策划》获第十二届“挑战杯”省级铜奖;2013年培养的省级大创项目《印先生图文快印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向阳花开网络花店》分别获首届“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级金奖、省级铜奖等。同时大创项目培育了多篇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2 存在的问题

从取得的成绩来看, 大创项目已然成为我校大学生提高科研水平、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发挥潜能、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舞台, 但大创项目开展过程与结项情况中反映出的问题不容忽视。

2.1 项目结项率低

调查数据难获取、数据分析结果没达到预期效果、团队凝聚力不够等困难让少数项目组产生畏难心理, 项目开展动力与信心不足, 导致中期检查与结项均有少数项目自动撤项或项目质量太差无法通过结项评审的情况出现。2012年大创项目的结项率仅为62.3%。

2.2 项目质量不够高

虽然有评审专家根据项目评分标准对项目质量严格把关, 但从学生提交的结项成果与答辩表现来看, 项目质量还是存在各种问题, 比如问卷设计不够合理, 数据分析工具使用不当, 论文格式不规范, 文章逻辑不够清晰等。

2.3 指导教师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大创项目作为学术含量比较高的项目, 涉及的专业知识跨学科跨专业, 如果没有老师引导指明方向, 传授专业知识, 学生即使有一腔热情, 项目的开展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实际的项目开展中, 由于学生没有积极主动与指导老师联系或指导老师因科研、教学事务繁忙等原因指导不够充分, 以致指导教师的引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3 对策与建议

上述存在的问题, 本文认为可以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措施, 通过加强项目管理, 完善激励措施, 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3.1 加强项目过程管理, 突出项目育人过程

不断完善大创项目管理模式, 注重过程管理, 监控项目质量。大创项目实行专家评审与指导相结合的评审制度、开展教务处跟踪管理的过程管理模式。项目由“立项———中期检查———结项评审”三环节构成, 各个环节均有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项目突出过程育人, 实施过程评价强调选题前期研究基础、实地调研、统计分析、实践性结论, 发表论文等过程;项目结项重点关注研究数据来源于实地调查、生产实践第一手资料, 研究结论有一定的实践价值;项目成果要求公开发表论文, 突出小论文撰写的过程规范化训练, 培养严谨的学术规范。项目在立项申报、中期检查、结项论坛过程中均采用公开答辩形式过程指导, 评委专家对项目选题、研究方法选择、研究方案设计等每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 根据项目特点, 提出修改意见。专家指导过程相当于一堂“社会调研+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综合性的课堂教学。

3.2 关注项目质量, 实施项目动态管理

3.2.1 项目晋级、降级机制的动态管理

由于存在国家级、省级、校级三层次的项目级别, 项目经费资助金额上也有很大差异, 低级别的项目有强烈的意愿晋升更高级别项目。鉴于此, 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项目晋级、降级动态管理, 既可以激励项目组向更高的目标冲刺, 也让高级别项目组为了保持原位不被降级, 更加认真对待项目开展。动态管理也让项目组明白成功立项仅仅是项目组迈出的第一步, 接下来的项目开展工作才是重点, 不能怀侥幸心理、用敷衍态度对待。项目动态管理在中期检查时实施, 由评审专家团根据项目开展情况做出优秀项目晋升和不及格项目进行降级或撤项等决定。

3.2.2 项目团队的动态管理

为了保证项目团队的构成的科学合理性, 充分发挥成员的才能, 保持项目团队的活力, 允许项目成员变更, 理由充分的条件下可以更换项目负责人与指导教师, 鼓励跨年级、跨学科、跨专业的团队组合。

3.3 配套激励政策

学校制定了《广东金融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评选办法》的有关激励措施, 鼓励校内教师担任大创项目的导师, 积极聘请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创业训练和实践。指导大创项目完成结项的教师, 学校按规定分项目级别进行奖励, 并由学校颁发大创项目指导教师证书。

学校将育人成果纳入申报上一级职称申报考核评价体系。鼓励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博士以及广大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指导, 增强指导教师队伍的质量。

搭建学生科研和创业平台, 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 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不定期地组织各种形式的研究方法培训班、创业培训班、创业专题讲座,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学校定期组织项目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

参考文献

[1]郭莉, 王菡, 王栩楠.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 2012 (06) .

[2]刘大军, 罗一帆, 周合兵.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下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策略[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08) .

[3]廖蓉.谈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对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 (03) .

3.武汉理工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篇三

摘 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一项卓有成效的改革,通过实施我们团队自身申请的“电动式自动化轴承起卧椅的自主创新与研制”项目,完整的经历了“想法—CAD图纸—模型—实体”过程,增加了学生时期的阅历、经验以及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不怕苦不怕累、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锻炼了实践操作技能,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的科研素质,对小组成员的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团队协作;感想

1 概述

为深入推进各项改革任务,教育部下大力气完善人才培养标准,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相关制度。

目前,对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推动各地各高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各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具体要求、实施路径。

事实证明这项改革卓有成效,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29339项,参与学生人数共计120345人,投入项目经费共计4.98亿元。举办的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累计有1878所高校的5.7万余支团队报名参加,提交项目作品3.6万余个,参与学生超过20万人,带动上百万高校学生投入创新创业活动,掀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潮。

结合自身参加国家的一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分享一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前中后期经验与感受。

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和《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12〕2号),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本文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电动式自动化轴承起卧椅的自主创新与研制”。(项目编号201510425021)

2 创新项目介绍

一年前我们小组怀揣着一个梦想走在了一起,起初或许只是对新事物好奇,然而事与愿违我们并没有满意的思路。在一次组员会议上,本着为社会上的特殊人群谋取便利这一思想,我们的想法才从无到有,并且逐渐完善。我们发现特殊群体尤其是老年人腿部肌肉松弛难以从座椅上站起,于是我们便想着研制一种方便老年人站起的电动椅。就这样我们小组一路势如破竹,从竞选的五十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当时我们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正是由于项目来自于我们小组的想法,我们课题组便增添了许多难度,没有研究生学长的帮助、缺乏老师与学长以前的研究基础。这意味着我们要从头开始,并且在没有外力的帮助下。

同时我们先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我们小组的优势劣势。优势是:项目可以为特殊人群解决起行不便,想法新颖;该项目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可以实现;项目有很高的市场价值,急需实现。劣势是:学生题目自拟,可利用的资源少;成员资质浅,缺少经验。

继而我们采用各尽所长的特色分工方法,充分利用小组中各个成员自身的长处,制定了相应安排,使得成员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充分发挥。思维细腻的成员查阅文献了解国内外当前关于本项目的进展、获取知识能力强的成员在图书馆借阅与机械座椅有关的文献进行学习、善于交流的成员联系老师与学长取得外部的帮助。

后面的两个月里,在我们小组兢兢业业的工作下,课题有了初步的进展,我们已经有了申请一项实用新型专利的能力,然而这并不是我们最终想要的结果,我们希望能做到将项目提升到国家级。

3 收获与感悟

在我们小组有这个想法的初期,只是简单的认为有了这个想法就能够将其实体化。然而在我们之后的进程中我们意识到由想法到成果要经历“想法—CAD图纸(三维图纸)—模型—实体”这一过程。这无疑打消了我们部分积极性,而在由CAD图纸转化为模型这一过程中,由于我们缺乏相应的材料与设备,也不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几经波折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小组借助了乐高ev3模型模拟了座椅,使得我们的模型得以改进与完善。

3.1 对大学生创新活动的理解

对于本科生来说大学生创新与大学生挑战者杯是我们科技创新活动最有效也是最有价值的活动,我们小组在整个创新活动中经历了“申请项目—校级大创项目—国家级大创项目”的过程。在项目初期我们一起有过梦想,中期一同挑灯夜战,后期同时分享累累硕果。大创项目不仅使我们在本科学习的过程中厚积薄发,也让我们在小组的合作中相辅相成,在老师的教诲中耳濡目染。

3.2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对本科生的积极影响

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对于本科生来说是一个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增加本科生的阅历、经验以及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能培养本科生不怕苦不怕累、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大大丰富了本科生的课余生活内容。

4 结束语

经历了为期十八个月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我收获很大。我认为参加创新项目不仅可以提高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以使得自己的思想得以升华。总而言之从创新项目过程中获得的利益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提高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②提高探索创新能力;

③开发了综合分析思维;

④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

⑤为今后的学习以及就业奠定了基础。

如今,社会上的高学历人才已经比比皆是,所以要想从其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不断的从平常生活中磨练自己。而参与创新项目,正好可以提高自己,升华自己,完善自己。当今国家需要全面人才,我们需要不懈努力,才能跟随潮流,才能将自己的未来把握在自己手中。

参考文献:

[1]钱小明,荣华伟,钱静珠.基于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7):21-24.

4.武汉理工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篇四

教字[2013]41号

关于组织开展2014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申报的通知

各学院:

为强化创新能力训练,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精神,学校决定启动2014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申报立项工作。现就有关工作安排如下:

一、申报对象

申请人为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2014年项目,申请人以2011级、2012级本科学生为主。

二、申报条件及要求

1、计划项目按照“兴趣激发、自主开展、教师辅导、重在过程”的原则,对优秀项目重点资助。

2、立项申报人要求

(1)对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文学艺术创作有浓厚兴趣,富有创新意识;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

(2)具有投入项目的课余时间保障。

3、申请人可以是单个学生独立申请,也可以组成不超过3人的项目团队申请,每个学生只能申请参与一个项目,鼓励学生跨年级、跨专业组建团队,正在承担本计划项目的学生以及承担有学校“实验

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训练基金”项目的学生,不能再申报新项目。每个项目设负责人1人,其加权平均分排名应在该专业前40%。

4、项目执行时限为1—3年。项目执行时限原则上不能超过项目负责人本科学习阶段的剩余时间。

5、指导教师由我校教师担任,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已取得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并能够保证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时间。指导教师在项目实施上起辅导作用,项目组成员在导师的指导下,应自主设计选题、自主设计实施方案、独立组织实施、独立撰写报告或论文,不得照搬或节选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申报书内容必须实事求是,防止弄虚作假,乱拼凑等学术不端现象,否则管理办公室有权拒绝受理。

6、对有发明创造、参加过科技创新背景(有成果证明)的学生申请计划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资助。

三、资助额度

每个国家级项目资助额度一般为1万元。

四、立项申报程序

1、学校根据各学院学生规模及学科特点,将推荐名额分配至各学院。

2、各学院根据学校分配的推荐名额及相关要求,组织本学院的项目申报工作(学院的评选程序、办法和结果书面报教务处备案)。

3、符合项目申报条件的学生,按要求逐项填写《广西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目申请表》报学院。

4、由学院根据本学院学生申请情况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跨学科项目由指导教师所属学科专业院(系)评审),并按推荐优先先后顺序排序上报教务处。

5、教务处将各学院推荐项目汇总后,组织专家评审,并对候选项目组织公开答辩会;通过的项目报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委员会,并经学校主管校领导审批后向全校公布,同时报国家教育部和自治区教育厅备案。

五、申报时间

11月4日—12月3日为学院遴选阶段,各学院自行组织院内评审,并对拟推荐项目进行公示。各学院请于2013年12月4日将推荐的国家级候选项目材料报送教务处,该材料包括各项目申请表(一式4份)和学院推荐立项项目汇总表。

六、相关事项

1、本计划申报与评审的具体事务由教务处教学科负责,联系电话:3272562;电子邮箱:gxujwc214@163.com。

2、各学院在向学校报送评审结果时,除提交推荐项目申请表外,还需提供本学院推荐项目汇总表(按推荐优先先后顺序排序),并在汇总表上加盖学院公章,由主管院长签署意见。

5.武汉理工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篇五

为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2013年学校继续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现将项目申报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项目内容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1.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根据个人或团队成员的学科知识基础和兴趣,在导师指导下选定创新性训练项目研究内容,并自主完成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数据处理与分析、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2.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

3.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利用前期创新训练(或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研究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二、申报对象

1.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对象为2010级、2011和2012级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010级学生可以作为项目组成员参与申报,不能担任项目负责人。

2.创新训练项目参与人数为1-3人,其中项目负责人1人;创业训练项目参与人数为3-5人,其中项目负责人1人;创业实践项目参与人数不超过15人,设项目负责人1-2人。鼓励学生开展跨学科、跨年级合作研究,项目申报完成后,项目组成员排序不得更改,并且要有明确的岗位分工。

3. 2012年原“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结题验收未通过的项目,项目组成员和指导教师不得参加本项目申报。

三、指导教师

1.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团队均应确定至少1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全过程跟踪项目执行情况,指导学生按预定研究计划完成相关研究训练内容,通过项目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

2.指导教师应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且在所指导项目的研究领域具有相关的研究与实践经历。

3.创业实践项目应选定至少1名企业专家作为指导教师,参与项目指导的企业专家应具有企业运营及管理方面的丰富实践经历,且有时间与精力参与项目实践的指导工作。

四、申报要求

1.项目申报前,项目组成员应认真研读《武汉理工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见学校行政文件)及“项目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和规定。

2.选题必须是在导师指导下自主设计。学校鼓励以实验为手段,以创新为目的,以解决本学科及其交叉学科、企业研发及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某一问题为出发点,以知识、技术创新和研究方法创新为主的课题。

3.学院需建立项目运行的保障机制,提供必要的软、硬件设施。

4.项目申报时,各项目组需提前准备“项目实施方案”和申报书中的“项目简介”(见附件),请根据所申报的项目类别自行下载。其中项目简介中内容需在线录入,项目实施方案作为附件上传至申报系统。

5.为了配合学校科研基地向本科生开放工作,充分发挥科研基地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经科研基地申报,学校审核,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提出的“基于小波变换的红外/紫外动态图像融合研究”等30个项目选题见附件,列入2013年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研究内容和对学生的要求见附件,请有兴趣的同学主动与项目指导教师联系,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组建项目研究团队,按申报程序和要求完成申报有关工作。

五、项目经费

创新训练项目资助经费不超过2万/项;创业训练项目资助经费不超过5万/项;创业实践项目资助经费不低于10万/项。

六、申报程序

1.2013年3月27日—4月25日,有意参与项目申报的学生按要求组队,各项目负责人落实选题、指导老师,并负责申报材料的搜集与前期准备工作。4月22日—25日,各项目负责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申报工作。项目申报时,项目负责人登陆“项目管理平台”注册、在线提交相关材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负责。在项目申报截止日之前,项目负责人可随时登陆系统,修改所提交的相关材料。申报截止后,所提交的申报材料不能更改。项目申报网址:http://cxcy.jwc.whut.edu.cn/,或通过教务处网站点击“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进入申报网页。过期概不受理。

2.4月26日—5月3日,各学院管理员负责对本院申报项目进行资格审核,并在线确认是否同意申报。学校只对学院确认同意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审,过期未确认的项目视为学院不同意申报。学院账号:“教学办公电话号码”,密码:“888888”,登陆后请自行修改密码。

3.5月6日—17日,学校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立项评审,择优确定资助项目并上网公示。通过学院审核后的项目,负责人自行登陆申报系统导出申报书留存,并打印一份交学院教学办。学院对同意申报的项目申报书盖章,并以学院为单位交教务处实验教学管理办公室备案。

七、注意事项

1.创新训练项目研究周期一般不超过1年;创业训练项目实施周期1-2年;创业实践项目资助时间一般不超过4年。

2.附件所列学校科研基地提出的项目选题,按同样要求在线申报,接受学院资格审查和学院格式审查,不参与专家评审。

3.项目申报时,为了统一格式,“项目实施方案”请用Word2003编辑,宋体,小四号字,1.5倍行距。

4.申报过程中,如出现因信息不准确、不规范、不完整影响项目正常审核,责任由项目负责人承担。

联系电话:87857742

附件:

1.武汉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发文版)

2.关于做好2013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3.2013年科研基地向本科生开放选题统计表

4.科研基地向本科生开放选题的项目研究内容及对学生的要求

5.武汉理工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申报书

6.项目实施方案-创新训练类

7.项目实施方案-创业实践类

8.项目实施方案-创业训练类

9.二级学科代码、名称表

教务处

6.武汉理工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篇六

项目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较高函[2012]5号)的有关文件精神,推动我校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开展,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北京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面向全校在读全日制本科学生,实施内容包括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及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第三条 北京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指导,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就业创业能力,同时营造注重实践、潜心研究的校园文化。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四条为有利于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成立北京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委员会”(简称:创委会)负责管理运行,创委会设领导小组、专家小组和执行

办公室。

领导小组组长为分管本科教学和学生工作的副校长李和章教授,成员包括教务处、科研院、校科协、校团委、学生工作部(处)、招生就业工作处、实验设备处、基础教育学院、科技园、财务处及校内外基地负责人等相关领导。负责项目的总体安排、人力、物力资源的调配,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协调,制定相关政策,审定立项项目、评审专家及指导教师团队成员。

专家小组组长为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组委员闫达远教授,成员包括创新创业训练教育专家、教学名师、知名教授、创新创业类课程授课教师及企业工程师。负责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方案设计;不定期开展创新创业方面的讲座;创新创业类课程体系设计;负责项目立项评审、检查及验收等工作。

执行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包括创新创业项目的宣传、申报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组织工作;负责校内外指导教师的协调工作;各项目组运行经费的审核与管理,项目进展情况监控等。

第五条 各学院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工作小组,负责本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组织管理,并为项目配备指导教师。

第六条 项目经费由学校财务处实施统一管理、专项核算,并严格按照学校核定的预算进行经费的控制与核算。经费使用实行项目负责人制,主要用于与项目相关的设备购置、试验器材、图书资料、调研、论文发表、专利申请等,专款专用,严格执行国家各项财经法规和学校财会管理有关规定。

第三章 申报条件

第七条 北京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面向本校全日制本科生,所有具有北京理工大学正式学籍的本科生均可参与项目的研究。

第八条 项目立项基本条件:

1.项目选题要求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项目研究方案可行,且预期成果具有可考核性。

2.项目内容符合教育部、北京市教委要求和学校的有关规定。

3.原则上创新项目申报负责人为本科一、二、三年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负责人为二、三、四年级的学生、创业实践项目的负责人为三、四年级的学生,批准立项负责人距离毕业至少有一年的时间。

4.创新项目人数不超过5名,创业训练、创业实践项目人数不超过6名,项目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每位学生不允许同时参与多个项目。鼓励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联合申报。

5.国家级、北京市级项目必须配备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指导教师,创业实践项目除配备1名校内指导教师外,还必须配备1名企业指导教师。每位指导教师同时指导的项目原则上不能超过两项。

第四章 项目申报

第九条 项目申报工作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教务处、校团委每年9月份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宣传动员会,通过校园网发布相关通知、介绍项目启动操作办法、明确学校相关政策、发放申请表等。

第十条 全校本科生依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根据我校的实施办法,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提出项目申请,填写申请表。

第十一条 我校教师或与我校有合作的企业人员可以作为项目指导教师提出项目申请,但项目申请人必须具备中级或相当中级以上职称。

第五章 项目审批及立项

第十二条 学校创委会组织专家组对学生及教师提出的申请项目按照立项条件进行评审,给出立项、延期立项、不予立项的明确结论,同时给出合理修订建议。必要时组织申报人进行答辩。

第十三条 学校创委会将专家组确定的入选项目进行网上公布,形成项目最终名单。第十四条 入选项目进行网上公布的同时会注明每一项目学生组成人员是否已满员,对于人员未满的项目符合条件的同学均可申报参加,由项目申报者和申请参研学生实施双向选择,确定最终人选,报创委会办公室备案。

第六章 项目运行

第十五条 各项目组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各自的研究计划与时间安排,项目执行时间原则上为1年。

第十六条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原则上毕业前完成。创业实践项目负责人毕业后可根据情况更换负责人,或在能继续率项目负责人职责的情况下,以大学生自主创业者的身份继续担任项目负责人。

第十七条 创业创新类课程缺课3次以上,停止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执行。

第十八条 每年十二月份,学校创委员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小组组织专家对各项目进行中期检查,根据检查情况,有权利调整各项目的资助经费,并对问题较大的项目作出整改、终止执行的决定。

第十九条 学校创委员受理项目内容、形式、人员的变更申请,提供意见建议,做出处理决定。

第七章 经费管理

第二十条 项目经费由教育部、北京市教委下拨经费和学校自筹经费组成,学校财务处按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创委会根据项目立项申报计划和项目认定书的要求下达项目经费额度。资助经费一次核定,分三次拨付。开题通过后拨付总经费的50%,中期验收通过后拨付总经费的30%,项目结题后拨付总经费的20%。

第二十一条 项目经费由参与项目研究的学生在预算的框架下专款专用,指导教师不得使用项目研究经费,学校不提管理费。

第八章 项目验收

第二十二条 次年6月份,由创委会办公室负责组织专家实施项目验收工作。项目验收采用撰写结题报告书、研究报告和结题答辩的方式进行。

第二十三条 验收材料包括:结题报告书、研究报告及有关附件材料。材料以文字为主,可附图片、视频等展示项目成果的资料。

第二十四条 项目成果形成商品或涉及知识产权,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的相关政策妥善处理。

第九章 附 则

7.武汉理工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篇七

1 多措并举, 构建4层次的“大创”体系

1.1 以校级项目为基石, 循序渐进构建完备的校级“大创”项目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发展趋势, 结合学校实际, 我们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推行校级“大创”。早在2007年, 我校就在广东省大胆率先启动了校级“大创”, 当年立项建设10个项目, 每个项目给予1万元的经费支持, 受益单位仅有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化学与环境学院等6个理工科学院, 参与学生仅有39人。

在2007年工作的基础上, 2008年我校扩大资助范围, 立项项目数增加到68项, 涉及院系9个, 首次有教育科学学院和旅游管理系等文科院系参与“大创”, 受益学生是2007年的5.5倍。2009年继续扩大“大创”覆盖面, 当年校级项目立项90项, 涉及院系有16个, 首次有文学、音乐、美术等文科及艺术类院系参与, 受益学生较2008年净增128人, 并首次将“大创”覆盖面扩大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充分发挥示范中心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2010年校级项目立项94项, 其中理科类项目46项, 文科类项目48项, 首次文科类项目数超过理工科类项目数, 同时也实现了“大创”对所有学院的覆盖, 这是我校实施“大创”以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11年继续扩大校级项目数, 达110项, 2012年又有新的突破, 项目数达200项, 并且首次设立了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 受益学生近千人, 实现了“大创”精英参与到普惠大众的历史性转变。

2007年以来我校开展校级“大创”情况见表1。

1.2 以省级项目为引领, 稳步构建省级“大创”项目体系

由于我校较早开展了校级“大创”, 各方面条件和基础较好, 因此2009年顺利入选广东省首批省级“大创”高校之一, 并且获批3年150万元经费支持和200个项目, 其中理工科和文科项目各100项。该计划从2010年开始实施。从2012年开始, 广东省教育厅对省级计划进行了调整, 将以前的“大创”扩展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计划, 该计划不仅包含创新性实验项目, 而且还增设了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 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涵上均有创新, 我校紧跟形势发展, 根据要求, 顺利遴选了200个省级项目, 其中创新实验项目171个, 创业训练项目24个, 创业实践项目5个, 这也是我校首次开展省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 揭开了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的新篇章。至此, 我校共构建了省级“大创”实验项目307个, 省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24个, 省级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5个, 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和高起点的课外科研和创业训练机会, 更为他们施展自身的才华, 实施新点子、好想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1.3 以国家级项目为龙头, 扎实推进国家级“大创”项目体系建设

我校开展校级“大创”时间早, 基础牢, 成效好, 2008年获得国家“大创”实施高校资格, 3年累计获批项目90个, 获资助经费90万元, 2011年教育部酝酿对该计划进行改革, 暂停立项一年, 2012年教育部推出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我校再次成功获批国家级实施高校资格, 并且获得150个项目的资助, 至此, 我校共立项建设了4批共240个国家级项目, 其中创新训练项目223个, 创业训练项目15个, 创业实践项目2个。所有国家级项目都是在省级项目的基础上择优遴选产生, 体现了我校进阶式、金字塔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体系的构建思路, 国家级项目在整个项目体系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对该体系起到了重要的支撑。

1.4 以院 (系) 级项目为补充, 扩大“大创”受益面

为充分发挥各院系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我校在开展校级“大创”的过程中, 通过增加名额分配方式有意识地向在院系层面“大创”开展情况较好的院系倾斜, 以推动“大创”在全校的广泛开展, 也为我校即将启动的“院院有创新, 一院一品牌”的本科教学特色行动作铺垫。近年来, 我校化学与环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等单位纷纷启动了院级“大创”, 每年院系级项目立项数在100项左右, 而且逐年增多, 受益面不断扩大, 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项目形成了很好的补充。

2 真抓实干, 以有力举措提高“大创”实施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大创”的参与主体主要有学生、指导教师以及院系主管部门。参与主体是推动“大创”可持续良性发展的原动力, 只有参与主体全心投入, “大创”的开展效果才有保证, 我校紧紧把握这一核心要素, 制定了针对院系、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激励机制, 并且狠抓落实, 让他们愿意和乐于参与并推动“大创”。

2.1 推先评优, 提高院系管理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我校各级“大创”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都委托院系来开展, 如项目的立项评审、中期检查和结题答辩等, 为了积极提高院系的管理能动性和管理绩效, 我校建立了良好的激励机制, 有明确的考评指标, 对“大创”开展良好、管理有方、成效显著的院系授予“大创”先进管理单位, 对在这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管理人员授予“大创”先进工作者称号, 颁发获奖证书, 并且给予物质奖励, 这使得我校各院系“大创”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都很高。

2.2 树立标杆, 激励指导教师悉心指导

为激励指导教师全心指导项目, 并且树立典型, 我校设立了“大创”优秀指导教师奖的评选, 每年评选人数是当年结题项目数的10%。此外, 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实验教改课题申报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倾斜。为此, 近年来我校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水平高超、师德高尚的指导教师队伍, 如我校省级教学名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丁颖奖”获得者、“珠江学者”获得者等一大批学术造诣深、师德师风好的知名学者长期参与项目指导, 保证了项目的研究质量。

2.3 塑造典型, 鼓励学生专注研究

“大创”项目参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是保证其项目研究质量的核心动力, 为了全面挖掘这种动力, 我们在激励学生投入方面下足了功夫, (1) 对通过结题验收的项目进行评定, 评选出10%的优秀项目, 并且颁发证书; (2) 对通过结题验收的项目所有成员发放结题证书, 若在研项目学生因出国或申请保研等需要我们会出具中英文证明材料; (3) 在推荐免试研究生时有相应的加分, 而且项目研究成果还有额外计分办法, 这些举措为学生全心投入课题研究注入了信心和动力。

3 深化改革, 为“大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前驱力

3.1 推陈出新, 构建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主要以实验项目为载体予以实施, 为精简基础性实验, 优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增设创新性、研究性实验, 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 我校累计立项8批153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 结题3批72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 保证了项目的前沿性和学术性。此外, 我校给国家级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拨付实验教学改革经费, 鼓励创设创新性、研究性实验项目, 目前3个国家级和1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都开设了创新性、研究性实验项目。此外, 积极鼓励开设创新创业课程, 截至2012年11月, 我校已开设创新创业课程20余门, 将创新教育内化到课程体系中, 充分渲染创新教育氛围。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从课内很好地烘托了创新氛围, 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热情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3.2 广设教改课题, 汇聚力量开展研究, 为“大创”提供有力支撑

在教改课题方面, 我校设立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创新性、研究性实验项目、创新创业课程、文科实验教材立项和一般实验教学教改课题等5类,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每年立项30个左右, 每个资助2 000元, 创新性、研究性实验项目每年立项30个左右, 每个资助5 000元, 创新创业课程每年立项10门左右, 每门资助20 000元, 实验教学教改课题近年来的立项重点放在“大创”开展模式、机制和教学方式方法方面, 从多渠道、多维度为广泛开展“大创”提供支撑, 并以此让“大创”深入人心, 明确“创新型人才培养, 大创先行”的工作思路。

4 制度引领, 为“大创”的有效实施保驾护航

4.1 形成指导性文件, 使得“大创”工作有章可循

我校在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过程中, 不断总结和探索, 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管理办法和评审指标体系, 如《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任务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结题验收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立项评审指标体系与等级标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研究中期检查指标体系与等级标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结题验收指标体系与等级标准》等, 这些规章和文件为我校有序、有效实施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对项目科学、规范立项、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使得项目的有效运行有章可循。

4.2 立章建制, 为“大创”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为了可持续、健康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使得该计划的开展有序和规范化, 我校制定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办法》《学生创新奖评奖规定 (修订) 》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从导师配备、实验场所及设备保障、经费配套、激励机制等方面对计划实施的所有环节均在制度上予以保障, 如每年拨给开放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项经费用于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开放, 开展优秀指导教师评选活动, 对于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在免试推荐研究生时给予加分等精神和物质奖励等措施, 为扎实推进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保驾护航。

5 结束语

“大创”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面宽, 牵涉因素多, 最核心的问题还是人[7], 只有参与实体积极性高, 各项制度健全并落实到位, “大创”工作才能卓有成效, 我校正是抓住了核心要素, 近年来“大创”工作成效显著, 学生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近三年以来我校受“大创”资助项目主要创新成果汇总情况见表2。

参考文献

[1]吉东风, 李海燕, 沈文飚, 李俊龙, 高务龙, 王恬.“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中的“钓”胜于“鱼”[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2 (13) :89-91.

[2]廖蓉.谈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对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 (3) :122-124.

[3]周合兵, 沈文淮, 罗一帆.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创新教育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 2010 (9) :66-68.

[4]周合兵, 沈文淮, 罗一帆.建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28 (8) :4-7.

[5]秦建丽.推进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学术论坛, 2006 (9) :173-176.

[6]乔连全.我国研究型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现状与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 2011 (3) :81-87.

8.武汉理工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篇八

摘 要: 高职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有利于发挥其创新与实践能力,有利于凝聚学生团队意识,有利于提高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对专业能力的提升与未来创业就业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高职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 项目实践与体会

根据2007年1月与2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作的意见》与《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明确提出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支持优秀学生进行创新性试验,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江苏省随后启动了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高职院校大学生也纳入其中。笔者积极参与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与实施,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一、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意义

人才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源泉,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自2007年起,教育部财政部为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开展了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申报与遴选工作。

针对全国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目的就是在推动高等教育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促进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目的是希望通过项目的实施,让大学生们在大学期间就能够参与科研、所在专业的技术开发,并能够积极地进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去发现、去创新,让对专业充满兴趣的大学生,有一个实现自己创新梦想的平台,从而更好地调动他们对专业学习的主动参与性、积极探索性和无限创造力,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通过创新可以很好地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今后创新创业奠定基础,并形成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意义深远,对于我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全民创新都大有裨益。

二、创新创业项目实施过程

1.项目的申报。

在撰写项目申报书时,首先要研读申报指南,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主要是注重实践创新,申报此项目的大学生团队要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确定基于自己专业特长和兴趣的选题项目,鼓励跨专业与学科组建团队。

可以选择申报的项目范围包括团队指导教师科研与技术开发课题中的子项目,发明、创作、设计等制作项目,开放实验室、实训或实习基地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与训练项目,专业性研究及创新项目,创业计划与职业规划创新项目,社会调查项目,以及其他有研究与实践价值的项目。

申请人为在校大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项目主持人最多2人,要求主持人学业优秀,有创新意识,有探索精神,能够独立思考,具备开展科研项目的基本素质与能力。项目成员要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或专业背景,并且要分工明确。

所申报的项目要明确项目研究的背景、目标与主要内容,要有详细的研究计划,研究的技术路线与研究进度要做到切实可行、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实施条件要可靠,经费预算要合理。

2.项目的实施。

项目申报成功后,项目团队成员要能够自主完成项目过程的设计,以及实验设计与实施过程,并独立进行相关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最后要能根据实验情况撰写总结报告。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团队成员的自我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

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鼓励项目团队成员结合学科专业及自己的兴趣与特长,按照项目的分工开展探索、研究、实践,能够提出自己的实践观点与研究见解。在此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根据团队研究的需要,提供指导工作,指导教师要放开手,让团队成员充分自主地实施项目,提高他们的独立创新、实践能力。

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把握时间进度,项目的研究时间是固定的,一般1-2年,因此要尽量在进度之前完成规定内容,否则会造成项目的延期。

项目实施结束后要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如发表研究论文或申报专利等,同时要提交项目结题报告。

三、创新创业训练实施体会

大学生的可塑性与潜力是巨大的。在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指导实施过程中有以下一些心得体会。

1.兴趣是大学生最好的老师,实践才能出真知。

参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团队成员一般都具有专业知识背景,平时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喜欢思考,一般在他们参加暑期实践过程中开展过一些调查研究,他们通过接触社会、接触真实的专业面向的岗位,能够了解行业发展方向和需求,在实践中产生了很多的体会,这些体会对于一个项目的构思与实施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因此,对大学生来讲学习专业知识一定要有兴趣,有兴趣后才爱实践,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团队团结很重要。

团队成员一定要志同道合,要有共同的兴趣,本着对专业的热爱和共同的兴趣,他们走到一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首先每个成员要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分工,这样团队成员可以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特长,可以把精力更好地用在项目实施中。项目的成功实施需要团队每一位成员的团结协助、集思广益,只有这样才能在项目实施中想到更好的主意。此外,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要怕有分歧与争论,当遇到分歧的时候,通过反复讨论和实践验证,最终获得的是更完美的方案。

9.武汉理工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篇九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精神,深化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快实现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成效,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国家“本科教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完善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深化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构建大学生创业训练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三条 实施原则:兴趣驱动、自主实践、注重过程、团队合作、求实创新、培养能力。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四条 学校成立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教务处、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财务处、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科技园办公室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宏观管理,包括制定政策、协调资源、组织评审、监督实施过程、管理经费、验收成果、实施奖励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办公室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日常工作。

第五条 学院成立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组长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担任,副组长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担任,小组成员由学院教学、科研、实验室、学生工作的领导和部分工作人员担任。工作组负责本学院计划项目的具体实施与管理,包括组织项目申报、管理项目实施、提供实验条件、验收项目结果、管理经费等工作。

第三章 项目的立项

第六条 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每年进行一次立项工作。计划项目分为国家级、校级和院级三级资助项目,校级项目分为一类资助项目和二类资助项目。

第七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原则上面向全校全日制在校二、三年级本科生。参与学生应能够按培养方案规定完成学习任务,对创新创业有浓厚兴趣,敢于探索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社会公德。

申请者须组成团队合作申请项目,原则上每组3-4人为宜,最多不超过5人。鼓励跨院系、跨学科的合作。每名学生同时只能参与一个项目,在研项目未结题时不能申报新的项目。跨学院组队项目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受理立项申请。

指导教师原则上应具有副高级(含)以上职称,熟悉该项目涉及的研究领域。创业实践项目实行“双导师制”。如聘请其他高校、科研单位或企业的专家担任指导教师,也应有校内的导师负责日常管理、协助指导工作。

第八条 学校于每年3月开始组织项目申报工作,3月至5月上旬学生准备选题、项目论证与填写申报书,5月中旬学院组织初评,5 月底学校组织立项评审。

第九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一)创新训练项目。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二)创业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三)创业实践项目。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学科竞赛等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第十条 学生可根据所学专业、兴趣爱好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选题。选题要求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项目内容难易适度,可行性强。创新训练项目内容包括自主性学习、实验方法的设计、组织设备与材料、实施实验、数据分析处理、撰写总结报告、成员分工等;创业训练与创业实践项目内容包括自主性学习、商业计划书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方案、计划参加的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计划)、成员分工等。

第十一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原则上要求项目负责人在毕业前完成项目,即完成时间一般为1.5至3年。创业实践项目负责人毕业后可根据情况更换负责人,或是在能继续履行项目负责人职 责的情况下,以大学生自主创业者的身份继续担任项目负责人。创业实践项目结束时,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妥善处理各项事务。

第十二条 项目评选要经过学院初评、学校评审与学校领导小组审批等过程。学院工作组组织专家(5至7人)以答辩方式进行立项评审,并向学校有序推荐申报项目。

学校根据学科特点组成校级专家组(5至7人)进行复评,提出拟立项名单,领导小组对拟立项名单审批后正式立项。

第十三条 创新训练与创业训练项目评审,主要依据以下标准:(一)项目成员具备一定的相关专业基础和基本业务素质,具有初步的综合研究能力,鼓励跨学科、跨年级组建团队;

(二)项目选题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际意义,研究目的明确、原理可靠、方法科学,具备研究的可行性;

(三)项目应在研究对象、应用理论、采用方法或实现路径等某一或某几方面具有创新性;

(四)项目团队成员及指导教师对课题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工作基础,研究的技术路线清晰、阶段划分合理、阶段性任务及成果明确;

(五)项目的难易程度适合团队能力,所需研究及实验条件能够得到基本满足;

(六)项目经费预算合理、有明确的经费使用计划,设备、材料等管理责任明确;

(七)项目负责人组织能力较强,团队成员分工合理,指导教师具备专业能力并能指导到位,项目经努力能够按时完成。

第十四条 创业实践项目评审,主要依据以下标准:

(一)项目成员具有旺盛的创业热情,具备基本专业知识和良好 的心理素质,沟通实践能力较强,团队具有基本的专业与特长组合;

(二)项目选题建立在充分的市场分析基础上,具有一定技术或专业依托,鼓励从我校教师的科研成果、特别是我校大学生的创新训练项目中进行选择;

(三)技术型项目应具有一定的高新技术含量和市场开发价值,应具备技术的合理性和经济的可行性,并能产生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四)应建立清晰的公司化运作方式,明晰利益关系,建立基本的组织架构与制度框架,明确团队成员的角色分工;

(五)要编写规范的商业计划书,有基本的商业模式设计,有较详细的公司运营计划,有明确经营目标,基本运作条件和资金的需求应在现实可实现的范围内;

(六)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诚信经营。要有风险意识,明晰项目风险,建立规避机制。如项目失败,应能进行合理清算,尽量减少损失;

(七)项目负责人能发挥核心作用,团队成员各尽其职关系融洽,指导教师具备专业水平或管理经验,并能指导到位;

(八)项目组聘请企业指导教师,签署指导协议。

第四章 项目运行与管理

第十五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由学校领导小组进行宏观管理,项目所在学院工作组负责具体实施。每批项目公布后,参与学生即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研究工作。项目组成员应严格按照项目实施计划开展工作。全体成员应保证时间和精力地投入,自主设计和组织实施,独立进行实验,独立撰写总结报告,同时应做好训练过程记录。项目成员不得抄袭、拷贝、移植他人成果,引用参考资 料须在报告中注明出处。

第十六条 每个项目配备1至2名指导教师,每个指导教师同时指导的项目不超过2个。

指导教师要根据项目的实施计划及时给予指导,保证指导时间和指导质量。在项目实施中,指导教师应在学术思想、研究技术手段与研究方法、研究工作成果分析总结方面给予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完成研究计划;应注重学生创新思想的激发,培养团队的协作精神;应严格要求学生,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发展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及坚忍不拔的态度。指导教师不得代替学生完成项目内容,也不得将自己的成果转嫁给学生,更不得委托研究生指导项目。

第十七条 学校及学院对所有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随机抽查。定期检查安排在每年4月和10月。项目组要向学院提交进展报告。学院“工作组”组织专家检查本院所有执行项目,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

实施末位淘汰机制。除学院检查专家组建议终止的项目外,其余项目在学期检查、结题环节进行末位淘汰。

第十八条 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可以申请变更相关事宜,经学院审批、报学校“领导小组”备案后生效。可变更情形如下:

(一)项目名称及实验内容变更。在立项后第一次学期检查时经学院专家组评审同意,可以进行项目名称、研究范围、实验方法等方面的微调,但项目的主要内容不得变更,实验工作量不得减小。

(二)项目组成员变更。项目组成员变更仅限人员替换,变更人数限参加人数的1/2以内,且项目负责人不得变更。创新训练、创业 训练项目人员变更事宜,限定在项目执行期间的前1/2时段内进行。

创业实践项目负责人变更,由原负责人提出变更申请,经学院“工作组”审查,报学校“领导小组”审批。负责人变更以后,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妥善处理涉及事务。

(三)指导教师变更。如遇特殊原因不能继续指导,学院可安排变更指导老师。

第十九条 项目结题实行申请制。创新训练、创业训练项目逾期一年不结题即按终止处理;创业实践项目逾期两年不结题即按终止处理。

第二十条 项目结题验收工作,由学院和学校在每年的5月、9月共同完成。其中创新训练项目结题由学院按照本院结题标准独立完成,结题项目名单报教务处备案,作为核算教师工作量及颁发证书依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须通过全校性评审程序。第二十一条 项目按计划完成后,项目组向学院工作组提交结题申请、结题报告,附加发表文章、专利、产品或作品实物原件、成果应用情况、经费支出情况、项目实施记录本等资料。跨学院的项目,向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申请结题。

第二十二条 创新训练项目,应完成立项申请书设计的全部工作内容,项目支撑材料充分翔实,项目成果达到预期指标,完成规范详实的实验研究报告,鼓励项目成果申报专利或有偿转让,鼓励在学术刊物或会议上公开发表。

创业训练项目,应完成申报书设计的全部工作内容,项目支撑材料充分翔实,项目成果达到预期指标,完成规范详实的项目结题报告,完成一份规范的商业计划书。创业实践项目,团队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诚信经营。项目支撑材料充分翔实,项目运作达到预期指标,鼓励项目做大做强,并以多种方式引入技术、资金、生产和市场等合作者。

发表文章,须注明“吉林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并注明“项目名称”、“项目编号”,署名次序在除指导教师外的第一作者、研究内容与项目相关的文章可认定有效;其他知识产权的署名,项目组成员须列为除指导教师外的第一完成人可认定有效。第二十三条 结题项目成果受益人为吉林大学。

第二十四条 学院应做好项目的档案资料及工作总结材料管理工作。

第五章 条件保障

第二十五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来源于教育部专项经费和学校划拨的专项经费。教育部专项经费用于国家级项目,学校划拨的专项经费用于配套支持国家级项目和资助校级项目;院级资助项目由学院筹专款资助。项目经费实行专项管理,由学院工作组组长负责。

第二十六条 经费使用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变更用途。

(二)学校财务部门按分批次划拨经费,学院工作组进行具体管理。

(三)经费列支范围包括:图书资料费、网络费、实验材料费、实验费、简单仪器费、设计费、复印费、论文版面费、调研耗材费等,原则上不支付差旅费。(四)使用经费,首先由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运行情况提出申请(经办人),项目合作者证明(验收人),经指导教师同意(分管负责人),学院“工作组”组长(项目负责人)批准,方可分批支付。支出额度不能超过项目的资助额度。

(五)项目结题时,项目组要做出经费使用说明。

第二十七条 对于延期的项目,学校不予追加经费;对于终止的项目,学校将不再下拨剩余经费。

第二十八条 学校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无偿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学生需要跨学院进行实验,或进入科研、重点实验室使用设备、设施,或需要场地、技术、政策,可向教务处申请协调,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第六章 监督与奖惩

第二十九条 学校为结题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指导教师一次性计算教学工作量。国家级项目计100个标准学时,校级一类资助项目计50个标准学时,校级二类资助项目计30个标准学时。创业实践项目,由导师所在学院分别计算全额工作量。

第三十条 学校设立“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优秀奖”,分“成果奖”、“指导奖”及“管理奖”,对训练成果显著的学生、指导工作突出的指导教师及组织管理工作突出的学院予以奖励。对获得管理奖的学院,学校将在下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申报数额分配上予以倾斜。

第三十一条 学校建立公开监督机制,跟踪各类项目实施管理,特别是创业实践项目,及时检查项目运行情况,督促项目实施,防范潜在风险。第三十二条 学院及指导教师在创新创业训练专项经费使用过程中,如违反管理要求,截留、挪用学生项目经费,将受到相应处理;减少以后立项指标。

第三十三条 学生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如有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违反项目经费使用规定、恶意套取项目费等行为,按舞弊论处,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终止项目。

七、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10.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篇十

按照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大创项目)相关工作的安排,根据学生本人申请,2014年5月18日学校将对已通过中期检查的部分2012年项目进行结题验收。现将此项工作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结题验收项目范围

2012年上半年尚未结题和2012年下半年拟结题的大创项目。

二、验收答辩安排

(一)验收答辩时间

2014年5月18日上午8:00开始

(二)评审地点

教二楼125会议室

(三)答辩要求

1、采用实物、软件演示和PPT汇报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介绍本项目的研究内容、方法,重点论述项目取得的成果、项目特色或创新点。

2、评审时将严格控制答辩时间,请各项目组在汇报时注意控制陈述时间。每个项目陈述、答辩合计8分钟(其中陈述时间不超过5分钟,专家提问和学生答辩3分钟)。

三、注意事项

1、学生在会议室等待答辩时,请认真倾听答辩陈述组成员的汇报,遵守现场规定和要求,保持现场安静。

2、答辩顺序详见附件1。

3、请参加答辩的学生按照安排表顺序,提前20分钟到场等候,不能按时参加答辩的则视为自动放弃。

4、学校“大学生实践与创新成果展示中心”已出具规模。对于在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及学科竞赛中完成较好的实物和软件作品,学校欲将其保留在成果展示中心供学生参观学习。请本次结题中有实物、软件的项目填写大学生创新成果优秀作品信息表(详见附件2),在项目结题当日交实践教学科魏老师。

请各院系及时通知各项目组学生按时参加结题验收,如有疑问,及时与教务处实践教学科魏老师联系,联系电话:61773009。

附件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答辩安排表

11.武汉理工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篇十一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平衡计分法;生命周期;BSC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5-0175-03

一、引言

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教育部“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1]等文件的出台,启动了全国各地方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大创计划”)的帷幕。从2012年教育部首次开展“大创计划”以来,资助项目数量从2012年的15465项,到2013年的23305项,再到2014年的25474项。资助力度逐年增加,资助范围提高了65%。

针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如何提高效率,避免出现重立项申报、轻过程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管理方式上的挑战。根据中国科技信息统计显示,我国近10年(2004年-2014年)发表的国际论文平均引用率为7.57次,尚达不到全世界11.05次的平均水平。[2]可见我国科研的投入与产出并未形成正比。当前大力投入推进的“大创计划”如何能更好地实现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目标,仍然需要在项目的过程管理上进行实践和探索。本文基于生命周期视角,借鉴平衡积分卡(BSC)的方法应用于当前“大创计划”的过程管理,以期为实现创新和创业训练目标提供帮助。

二、相关理论概述

(一)生命周期理论

“生命周期”最早是作为生物学领域的术语,描述某种生物从出现到灭亡的演化规律和过程。随后,这一概念也广泛地延伸到自然、社会等领域,形成诸如企业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家庭生命周期、旅游地生命周期等术语,用来描述类似的变化过程。

对于“大创计划”的项目而言,其生命周期是指从项目申报立项开始直到项目验收结束的全过程。一般而言,对于大多数大学生,“大创计划”是一次性的训练项目。为了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可以将项目分成若干阶段,并进行相应的过程管理。各阶段包括:申报立项阶段、实施项目阶段、结题验收阶段、成果转化或后期连续立项阶段(参见图1)。进入后期连续立项阶段,则意味着整个项目将进入一个全新的生命周期。部分成效显著的创新训练项目将使学生有机会在本科后续阶段、本连硕阶段、硕连博阶段持续获得训练支持。

(二)平衡计分卡(BSC)

平衡记分卡最初是由哈佛大学Robert Kaplan与诺朗顿研究院的David Norton提出的一个绩效评价体系。该体系的设计包括:财务角度、顾客角度、内部经营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维度,显然有利于超越单一的财务量度的绩效评价模式。目前该体系已广泛地应用于上市公司、国有企业等机构。而随着高等院校科研的发展,已有学者提出应借鉴该评价体系,加强科研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科研投入产出。“大创计划”作为各地方高校负责具体实施和管理的项目,同样可以引入平衡积分卡的理念与模式。通过适度改良,达到提升“大创计划”过程管理的目的。

三、生命周期视角下 “大创计划”的BSC过程管理

(一)控制指标设计

为了加强“大创计划”的过程管理,地方高校可通过构建具体的控制指标体系进行精细化管理(参见表1)。该体系依据“大创计划”的生命周期阶段,融合BSC指标的评估理念并进行提升与改良,力求使控制指标具有系统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其中,二级指标完整包括“项目经费”、“委托方需求”、“项目内部管理”、“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三级控制指标(KPI)则既可以仅做出单项评估,也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实施综合评估。其中,定量部分KPI充分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定性评价认定部分则采用专家组评价打分的方法确定权重和分值。为了突出可操作性,避免评估体系过于复杂,每个项目阶段二级指标下只设置不超过5个控制指标,整个体系共设置17项三级评估指标。

(二)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管理要求

立项阶段是“大创计划”项目遴选和确定的首要环节。一方面,各地方高校应制定好具体的管理办法和鼓励措施,并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遵循自愿的原则,学生自发组织成为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填写项目申报材料。各高校组织专家组对各项目申报书进行评价和筛选。该阶段应着重将研究方案的规范性、创新性、预算的合理性、项目成员分工的明确性等方面进行评价。经过相关程序后,评选出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等不同级别的项目进行公示并立项。

实施阶段是“大创计划”从立项申报至最终结题的关键阶段,也是项目生命周期管理的核心,可采取平时抽查与中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项目立项之后,项目指导教师与项目负责人应进一步完善具体的工作方案、调研方案、实验方案,组织团队成员明确目标和分工,按照计划及时、合理开支。团队可利用“大创项目”提供的经费条件,做好相关的培训、学习及实习计划,增强团队成员的知识储备。项目进行过程中,项目组可采用例会等方式进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也可利用各种信息化平台,如地方高校搭建的创新创业平台、微信平台、微博平台等,定期发布团队的工作进展和图片,营造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结题验收阶段是“大创计划”研究训练过程的尾声,重点是按照项目申报的承诺条件考核项目的最终成果。这一阶段着重评价项目预算执行率、提交成果质量、结题验收的及时性和规范性以及团队成员能力和素质等各方面的提升情况。只有强化实施阶段的进度管理,才能确保创新创业项目在结题验收阶段做到高质量完成。

成果转化阶段是目前我国科研制度的短板,也是“大创计划”应不断尝试和探索的领域。创新的关键在于将新的知识和技术转化成为生产力,创业的关键则在于将商业企划书付诸实践并进一步探索和修正。因此,应借助“大创计划”搭建科研成果转换平台,完善科研成果转化的奖励机制。在管理评价创新创业团队时,应从转化经费预算、成果的实用性、成果转化的方案及实效等方面开展评估。

四、“大创计划”过程管理的策略思考

(一)团队自我管理与高校监督管理相结合

在各地方高校行政资源相对有限的条件下,应鼓励开展团队自我管理与学校监督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大创计划”的过程管理。让大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体验创新、实践创新,是创新创业项目的重要原则。参与“大创计划”的大学生团队应该树立重在过程的理念,并且在各种项目的考核要求指标引导下,进行团队的自我管理训练。这就要求团队成员之间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能够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完成既定研究训练任务,并相互督促。在“大创计划”实施的过程中,还可定期开展相同学科的创新团队一对一交叉互评的活动,以评估促进项目推进,并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高校的教务处等业务部门则应在立项、实施环节、结题验收、成果转化等关键节点组织专家把关,并对各团队在过程管理中的相关资料进行备案。

(二)提高经费使用的规范性与灵活性

各地方高校应该加强“大创计划”项目经费的使用规范性管理,同时兼顾“效率性与公平性”,将考核不合格的项目的经费向优质项目倾斜,突出灵活性。项目经费是项目开展的有力保障,应通过前期严格预算,明确经费使用范围;实施过程中按照预算执行开支,以确保项目经费使用的严肃性。同时,应以基本面上的有限经费为依托,以动态调节为杠杆,鼓励创新团队认真推进,不断形成新的成果。对于在中期考核中不通过或有其他违纪行为的“大创计划”项目,应予以撤销,并将收回的经费用于扶持优秀的项目,通过经费的动态平衡,不断提升项目执行过程的质量和效率。

(三)发挥信息化平台的作用与影响力

在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地方高校及各创新团队应充分利用各类信息化平台实现管理、沟通、交流、分享等作用,搭建统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管理平台,有利于高校教务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并进行全过程电子化管理;有利于学生在统一的平台上交流心得、分享经验;也有利于指导教师跟进指导并保留指导记录。同时,也可以使用微信、微博等流行的社交网络及APP作为分享项目推进情况、展示相关信息的平台,并将作为参考计入考核。

[ 注 释 ]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EB/OL].http://education.news.cn/2012-03/12/c_122823222.htm.

[2] 喻思娈.我国国际科技论文被引次数世界第四[N].人民日报,2014-09-27(003).

12.武汉理工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篇十二

关键词:“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福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成效验证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我国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1,2,3], 也是“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 (创就业人才库、创业教育师资库、创业项目库+创业基地) [4,5,6]中创业基地类别之一“各种针对在校生的创新创业竞赛”的一种主要形式, 目前针对“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处于起步阶段[4,5,6],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研究成果也不多见[1,2,3]。由于“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来源于福州大学创业教育实践, 以福州大学为例研究“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不但有助于完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 也可以丰富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研究内容, 就是在这个背景下, 选择了本主题进行研究。

一、福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概况

(一) 政策依据

根据教高〔2011〕6 号、教高司函〔2014〕24号) 、闽教高〔2012〕21 号、闽教高〔2014〕28 号) 等文件精神, 2012 年起在福州大学全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二) 宗旨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福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旨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生专业兴趣为出发点, 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 激发创新思维和意识, 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 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 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业人才和高质量的就业人才。

(三) 创新举措

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 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学生能力培养, 离不开好的训练平台。通过实施本科生创新与实践能力提升工程, 构建实验教学训练平台、学生科研训练平台、学科竞赛训练平台、毕业设计训练平台, 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和创新实践活动, 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 使得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正常化、规范化。

二、福州大学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体制构建

(一) 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管理机制

1. 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制度建设

为更好地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保证立项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 福州大学制定了《福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同时, 成立了由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 教务处、计财处、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等多个部门联合参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挂靠在教务处, 负责组织项目申报、评审、管理、验收、检查、监督、评价等工作。并成立院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小组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委员会”, 负责具体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成果的评审、检查、验收和实施效果评价, 并对指导具体项目的教师核定相应的教学工作量, 从而保障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有效开展。

2. 项目来源与指导教师配备制度

福州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 (含创新创业训练、创业实践) 项目每年约立项500 项, 项目期限通常为一年, 申请对象主要是二、三年级的在校本科生;经批准立项的校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在实施半年或一年后, 经中期检查, 优秀项目直接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申报的主要来源。创新训练项目和创业训练项目的指导教师由福州大学教师担任, 原则上每个项目配备一名指导教师;创业实践项目需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

3. 文案归档和后续管理

项目相关文档如项目申请表、项目结题表、项目研究报告等材料目前由教务处统一管理, 学校计划将项目成果汇编成册。

(二) 学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项目实施管理举措

1. 项目来源与内容

福州大学开展的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主要来源之一, 项目范围涵盖为以下几类: (1) 小发明、小创作、小设计等项目; (2) 各类创新项目; (3) 教师科研课题; (4) 与学科竞赛相关的项目; (5) 学生自主开展的创新、创业训练 (实践) 项目。项目题目在导师指导下主要由学生自主确定。

2. 指导教师工作职责

指导老师由项目团队成员自主双向选择, 但要求指导老师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 指导老师要加强训练项目的过程管理和指导。以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例, 每一个老师每个礼拜都要在办公室坐班半天接受来自于学院、学校和所指导学生的约见和咨询, 从而有效地保证项目的指导效果。

3. 加强过程管理

(1) 申报与立项。

学校强调项目要以学生为主, 尤其是以参加过SRTP训练、各种创新创业竞赛以及学生自主设计和选择的课题为主, 也鼓励学生与指导老师进行科研合作, 选择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子课题作为项目选题, 同时鼓励项目成员跨专业、跨年级组建。计划项目经学院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小组初审通过后向学校推荐申报, 学校先组织专家组对推荐项目从项目可行性、项目组成员组成、指导教师、项目预期成果、项目经费等方面进行审核评议, 并结合各学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学校SRTP项目情况、取得的成效等情况, 遴选出进入学校终审项目。学校再组织相关专家对入围终审项目进行答辩评议, 经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小组”审议、终审并公示后, 确定最终推荐项目。2012 年福州大学共向福建省教育厅推荐国家级项目40 项, 获立项31 项, 另有学校自筹9 项;推荐省级项目86 项, 获立项86 项 (其中自筹36项) 。2013 年福州大学共向福建省教育厅推荐国家级项目40 项, 获立项40 项;推荐省级项目60 项, 获立项60 项。2014 年福州大学向福建省教育厅推荐国家级项目40 项、省级项目60 项, 均获得立项。

(2) 中期检查。

学校对项目开展情况进行中期检查, 以督促学生能够认真地开展相应的研究实施工作, 学生要根据实际开展情况填写中期检查报告, 学校组织专门的教师对中期检查表格进行审核, 对于开展状况良好的项目进行跟踪, 对于实施进展缓慢的项目则进行相应的警告, 2012 年-2013 年立项的国家级、省级项目 (含自筹项目) 均已提交了中期进展报告, 基本按计划组织实施。

(3) 结题。

学校要求项目组要认真填写结题表和项目成果报告, 并提交相应的研究成果证明材料 (如获奖证书、发表论文、专利等) , 同时还要提交一份实施过程记录、研究心得、经验与建议等各种过程材料, 同时组织人员对项目进行结题答辩, 并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项目成果、答辩情况进行审核并给出最终结题意见, 通过结题评审的项目颁发结题证书。

福州大学2012 年度获批立项的国家级项目40项 (含自筹项目) 、省级项目86 项 (含自筹项目) 已全部结题, 2013 年度获批立项的国家级项目40项、省级项目60 项已分别有28 项、52 项结题, 经学校聘请有关专家对所有结题项目进行结题评审, 国家级68 项结题项目中获优秀项目28 项、良好27项、合格13 项;省级138 项结题项目中获优秀项目28 项、良好62 项、合格48 项

4. 加强交流

(1) 参加校内外交流会议。

学校鼓励参与项目的学生依托项目资助参加省内外、校内外的各种项目相关的交流会议, 为了克服经费不足导致学生无法大量参加校外各种交流会, 学校每年都会组织至少一次的创新创业训练成果展示会和经验交流会, 也会邀请优秀指导老师来参与, 通过优秀项目团队的经验介绍和指导老师的现场解答, 帮助参与项目的学生有效解决项目开展中所面临的工作现实问题, 并有效发挥项目的辐射作用。

(2) 构建网上交流平台。

加强网上互动, 指定教务处相关人员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QQ群, 能及时地发现学生在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给予必要帮助, 同时也有助于群中同学相互之间的交流、信息共享, 从而活跃我校本科生学术氛围, 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 学校政策支持与举措

1.加强条件保障, 保证计划项目正常开展

(1) 经费保障。

2012 年, 福州大学共获得国家级立项31 项, 另有自筹项目9 项, 学校累计配套经费达49 万元;省级立项86 项 (自筹36 项) , 学校累计配套经费达61 万元。2013 年, 福州大学共获得国家级立项40 项, 学校累计配套经费40 万元;获省级立项60项, 学校累计配套经费30 万元。2014 年, 福州大学共推荐国家级项目40 项, 学校计划配套经费40万元;推荐省级项目60 项, 学校计划配套经费30万元, 学校配套经费已列入经费预算安排并已到位。学校要求项目经费要专款专用, 只能用于学生开展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 不能挪作他用。

(2) 资源保障。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的主要场所。目前福州大学所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践教学基地和56 个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均以多种形式向本科学生开放, 包括时间开放、地点开放和内容开放, 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了足够的场地和设备, 也提供了足够的指导老师, 对培养学生创业理念、创新和实践能力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2.制定激励政策, 促进计划项目可持续发展

(1) 对学生激励。

《福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和《福州大学本科学生奖励学分管理实施办法》明确了规定参加项目的学生在完成项目后可申请2~4 个奖励学分, 并记入成绩档案。参与项目的学生可以申请优先选择与项目相关的部分课程, 并且可根据项目结题情况申请免听相关课程, 但必须参加课程考试。同时, 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与毕业设计 (论文) 有效结合机制, 对取得较好阶段性成果的项目, 经过一定程序审批后, 可作为毕业设计 (论文) 或参加答辩, 在2012 年-2013 年度项目中共有32 名项目组成员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与毕业设计 (论文) 结合, 有28 名项目组成员将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与毕业设计 (论文) 结合。对优秀项目组给予表彰奖励, 项目组成员达到免试推荐研究生条件的, 在免试推荐研究生时可适当优先考虑。取得优秀创新成果的学生可以向学校申请文化科技创新奖学金。

(2) 对教师的激励政策。

为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福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实施办法》明确规定了对教师工作量的补贴;《福州大学本科教学奖励管理实施办法》设立了优秀指导教师奖, 对于结题的项目经专家评审后, 根据结题成绩分别给予项目指导教师奖励;《福州大学本科教学优秀奖评选办法 (修订) 》将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创新创业实践内容列入主要评选指标之一。

三、福州大学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成效验证

(一) 学生积极参与

2012 年-2014 年, 在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报中, 福州大学本科生积极参与, 申请项目数分别为672 项、634 项和541 项, 参与申报学生分别为2792 名、2680 名和2284 名, 分别约占当年在校本科生数的12.8%、11.9%、9.8% (见表1~表3) 。2012 年度福州大学获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资助31 项 (另有自筹项目9 项) , 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资助86 项, 校级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立项434 项, 累计参与学生2327 名, 约有10.7%的学生获得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训练。2013 年度福州大学获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资助40 项, 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资助60 项, 校级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立项421 项, 累计参与学生2203 名, 约有9.8%的学生获得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训练。2014 年度福州大学获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资助40 项, 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资助60 项, 校级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立项314 项, 累计参与学生1721 名, 约有7.4%的学生获得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训练。

(二) 项目实施稳步推进

从项目实施检查情况看, 福州大学2012 年-2014 年立项的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都能按项目计划要求在指导教师的科学指导和学生的积极努力下取得了可喜进展, 收到了良好的训练效果, 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有的项目组已研制出样品、样机, 有的项目组撰写了论文、调研报告及商业计划书。国家级项目中:2012 年度40 个项目 (含自筹项目) 已全部结题, 2013 年度项目有28 项结题。共有29 个项目组成员公开发表论文47 篇, 其中被SCI、EI和ISTP检索11 篇;14 个项目组成员参加了省级以上学术会议;有13个项目组成员申请了发明专利11 项、实用新型专利5 项、软件著作权1 项;有2 个项目成果参加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1 项、全国二等奖1 项、省级一等奖2 项;有7 个项目成果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获得全国银奖1 项、铜奖2 项、省级金奖2 项、银奖1 项、铜奖1 项;有1 个项目成果参加中国软件杯软件大赛获全国三等奖1 项和海峡两岸信息服务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有1 个项目成果获福建省第二届创业之星提名奖;有15 个项目组完成18 个实物作品;有14 个项目组研制出样品;有2 个项目组成立了2 家实体公司, 已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商标注册等证件;有7 个项目组成立7 家虚拟公司, 尚未进行工商注册登记。2013 年有3 个项目入选参加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省级项目中:2012 年度86 个项目 (含自筹项目) 已全部结题, 2013 年度项目有52 项结题。共有25 个项目组成员公开发表论文37 篇, 其中被SCI、EI和ISTP检索5 篇;6个项目组成员参加了省级以上学术会议;有14 个项目组成员申请了发明专利10 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有1 个项目组获得1 项软件著作权;有7 个项目成果参加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得全国二等奖1 项、省级一等奖1 项、省级二等奖3 项、省级三等奖3 项。有3 个项目成果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获得省级金奖1 项、铜奖2 项;有1个项目成果获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大赛福建赛区二等奖;有1 个项目成果获福建省第二届创业之星提名奖;有24 个项目组完成实物作品;有20 个项目组研制出样品;有3 个项目组成立了实体公司, 已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商标注册等证件;有8 个项目组成立虚拟公司, 尚未进行工商注册登记。

四、结论

以福州大学为例探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研究成果不但进一步夯实了“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中创业基地类别之一“各种针对在校生的创新创业竞赛”[4], 也为其他高校更加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但是该成果是否适合其他高校, “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中创业基地其他类别 (如其他各种创新创业竞赛、各类实验教学中心、中小微企业及各类专业研究生所在的学校、学校现有研究生学位点和各种科研平台) [4]如何有效构建等等, 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钱小明, 荣华伟, 钱静珠.基于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 31 (7) :21-24.

[2]张建文, 张王争, 常晓明, 等.地方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过程管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 (5) :135-138.

[3]刘长宏, 李晓辉, 李刚, 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 33 (5) :163-166.

[4]苏世彬, 黄玉林, 陆培民.“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4, 5 (6) :55-62.

[5]苏世彬, 陆培民, 黄玉林.“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实施措施探析——基于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5, 6 (2) :76-80, 147.

13.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通知 篇十三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计划”)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及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关于开展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通知(浙教电传2012〕309号)通知精神,为做好我校项目申报工作,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计划目标

通过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二、计划内容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型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与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型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三、经费支持及奖励

每个计划项目原则上支持经费2万元。

四、项目申报时间安排

14.武汉理工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篇十四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简称“大创”)是教育部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推动的强化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本科生社会竞争力的项目。

一、什么是“大创”?

(一)暨南大学“大创”体系

我校设置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大创”体系,分别简称“国创”、“省创”、“校创”。

1.“国创” 是教育部十二五“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包含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三类。前二类项目单项可获1-2万元经费,创业实践项目单项可获5-10万元经费。

2.“省创” 是广东省教育厅所设,包含创新训练和创业训练项目,单项经费5000-10000元。

3.“校创” 原“暨南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工程”,是学校资助本科生进行科研项目的活动。包含创新训练和创业训练项目,单项经费1000-2000元。

(二)项目类型

1.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2.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

3.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二、我为什么要参加“大创”?

1.获得创新学分

承担“国创”项目并按要求结题,所有项目组成员均记3个创新学分。与此类似,参与“省创”、“校创”者记2个创新学分。

2.在奖学金评定、优异生选拔、研究生推免中获得优先权

对于参与“大创”的学生,在同等条件下,在奖学金评定、优异生选拔、研究生推免中获得优先权。

3.获得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机会 参与学生可以获得参加创新创业类会议的机会,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

4.提升就业竞争力

参与项目并顺利结题的学生均可获得荣誉证书,证明该生在学术科研方面有专长,大大提升就业竞争力。

5.获得研究经费

立项项目可获得数千到数万元研究经费。

上一篇: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下一篇:团代表选举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