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

2024-10-09

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精选16篇)

1.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 篇一

在阅读上要培养儿童哪些良好习惯呢?

1.爱惜读物的好习惯。如给书包书皮,不在书上乱涂乱画,对书进行简单的修补,有秩序地安放自己的书报,不遗失自己的读物等。

2.专心致志读书的好习惯。如看书时全神贯注,不边看书边听广播,不边看边玩,不因外界干扰而分心等。

3.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如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不轻易放过,习惯地到字典、词典里去查找,直到弄明白为止等。

4.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如边看书边用统一的符号在书上图、点、勾、划、抵、注、读书卡片;读书摘记、读书笔记等。

5.用眼卫生的好习惯。如不在强光下及光暗处看书看报,不在车上及不躺在床上看书看报,看书时眼离读物一尺,不过近也不过远,看1小时后注意休息等。

家长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时,首先要向儿童讲清道理,让他们懂得养成这些好习惯的必要性。其次也要为儿童形成这些习惯创造必要的条件,为购买读物,给儿童安排放读物的处所,创造读书的安静环境及合适的照明设备,必要的文具纸张等。但是,最重要的是家长的严格要求与持之以恒,凡儿童做到这些要求时就鼓励表扬,凡没做到时就帮助、引导,甚至批评教育。经过这样的长期实践,良好习惯才可能形成。

总之,做母亲的要通过自己大量的工作,使儿童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多读书,促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为儿童的一生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的未来开辟一条光明的大道。这既是我们做家长的责任,又是我们应该对社会做出的应有的贡献。

2.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 篇二

一、全面了解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和他们的不良行为, 制定培养目标

1. 观察了解。

全面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 并能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 这是对我们特殊教育工作的一种基本要求, 也是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只有较好地了解学生, 我们才能因材施教, 有的放矢, 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我刚刚来特校接班时, 我班共有11名智障儿童, 他们的年龄从十一二岁到二十几岁的都有。从他们智残的原因和类型看, 有唐氏综合症患儿1名, 属重度, 有严重语言障碍;听障1名, 有严重语言障碍;婴幼时由高烧引起抽搐而智力下降的3名, 其中一名有严重语言障碍;视障2名;脑瘫儿1名;由于出生时难产导致智力低2名, 都存在严重语言障碍。而他们的父母多为农民, 他们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好, 文化程度低, 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就是简单粗暴, 或者怜惜溺爱, 或者放任不管, 所以不少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较顽固的不良行为。有的不尊敬长辈, 与同学不能友好相处;有的个人卫生差, 在家没有做过一点家务;有的不能遵守课堂纪律, 打人骂人。

2. 制定习惯培养目标。

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 通过分析进行分类, 从文明礼仪、卫生劳动、遵守纪律三个方面进行培养, 制定出具体的目标如下: (1) 文明礼仪: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见到老师与客人会主动问好, 走时会再见, 在路上遇到客人会让路。见到同学也会互相问候, 与同学相处时会使用文明用语, 能做到不打架, 不骂人, 接受别人的帮助时会说谢谢, 防碍了他人会说对不起, 别人对你说谢谢时, 你会说不客气, 别人对你说对不起时, 你会说没关系。遇到他人有困难会主动帮助。 (2) 劳动卫生:个人卫生做到衣服干净整洁, 每天认真地洗脸、脖子、手和脚, 能做到有鼻涕及时擦。自己的物品会摆放整齐, 能用自己的杯子喝水, 喝水后并摆放整齐。能用自己的毛巾擦手、擦脸, 用后能挂好。能认真做值日, 搞好班级及担当区的卫生, 并保持干净。在生活区内, 每日能把床铺整理好, 把自己的卫生用具摆放整齐。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 遵守纪律:能做到在班级内不随便下坐, 不大声喧哗, 不影响他人学习。在课上能认真听讲, 能做到不随便说话。有事能举手请示老师, 然后再去做。下课时能站队下楼, 上下楼能靠右行, 能做到不拥挤, 不追逐、打闹, 不说话, 不逗留。能做到不摸墙, 不蹭墙, 不乱动楼内摆放及粘贴的物品。放学时, 能做到走路不散队, 听指挥。集会时, 能快速站好队, 能做到不喧哗, 不乱动, 认真听。

二、注重实践、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

针对智障儿童发展水平和自我意识水平低, 自控能力和言语调节功能有限的状况, 教师除了在教学中进行正面的引导教育, 还要让学生尽可能的多参加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使他们习惯成自然, 从而收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

1. 在培养劳动卫生习惯方面, 首先创设良好的氛围, 与学生谈心明理。

让学生知道只有我们把班级校园的卫生打扫干净, 在里面生活学习才舒心。而后, 给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 教会学生劳动。我们班的很多学生来学校之前根本不会拖地, 更不会扫地。庞洁拿扫帚扫地时, 扫帚不沾地, 腰不弯, 一看根本什么都扫不起来;郭旭东拿拖布拖地时, 也是东一下, 西一下的;让郭佳美擦窗台也只是擦中间一小点, 对转角处根本不予以理会。我就亲自教他们值日, 带领他们值日。利用技能训练课时间反复地教他们扫地、拖地、擦窗台。遇到学生不懂时, 我就手把手地教。几周过去了, 庞洁终于能弯下腰, 扫帚能接触到地面, 扫起一些比较大一点的垃圾;郭旭东能独立完成拖走廊, 郭佳美也学会了如何来擦窗台。学生们学会了劳动, 我就建立了值日制度, 明确学生的分工, 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 划分出不同种类的劳动, 如:扫室内地面、扫室外地面、拖地、擦窗台、摆桌椅等。让学生每天早晨来到班级第一件事就是按值日分工进行值日, 并在午会上总结值日的情况。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我设计了一些活动, 引入竞争机制, 树立榜样。如:评比“优秀值日生”“我是最讲卫生的孩子”等一系列的活动。有了活动的开展, 孩子们充满了活力, 积极参与。每次被评上“优秀值日生”的和“最讲卫生的孩子”的学生, 我都给予表扬, 在卫生劳动评比栏粘贴小五星。我们班有一个孩子处处都表现得很好, 他叫胡玉飞, 最后他成为我班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他们争着抢着跟他学习。有了这个榜样, 我们班无论是担当区卫生还是个人卫生都相当优秀, 孩子们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卫生习惯。经过两年的实践训练, 班上11名智障儿童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不但养成了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按时值日的习惯, 而且也掌握了卫生清扫的劳动技能, 使他们终身受益。

2. 在培养他们遵守纪律方面, 根据对学生的观察我

发现上课铃都响了, 可学生们仍有的在乱写乱画, 有的在交头接耳, 还有的在吃喝。针对这种情况要想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就必须从课前抓起。所以开始时, 我就提前两分钟到达教室, 提醒督促他们必须在课前准备好上课的学习用品, 再三声明上课铃声响后就要停止喝水、交谈、去厕所。经过一段时间后, 大部分学生有了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的意识。这样每隔一段时间, 我就有意识的到教室门口站一会儿, 提醒那些忘记做好课前准备的学生。目前学生在上课前都能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我就开始进行下一个训练, 有计划的定期定向的训练, 如这一周, 我们进行上下楼靠右行的训练, 下个周我们进行在操扬上做有意义活动的训练等。除此之外, 我还利用班晨会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进行总结, 表扬有进步的学生, 并根据他们的进步行为, 为其在纪律评比栏中粘贴小五星, 让他们在表扬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为长期养成良好的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协调好各科任教师与生活教师。

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 而是要班主任协调好各科任教师与生活教师, 让各科任教师和生活教师知道这些孩子在进行哪方面的训练。让他们协助我们对孩子进行各方面的教育与训练。让学生感到班主任在不在一个样, 使习惯的培养不断层,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2. 与家长密切配合。

往往我们在培养学生时, 学生刚要有一点点的进步, 假期就来临了, 学生就回到家里接受家长不良习惯的影响, 这样孩子的好习惯就不在了, 坏的习惯又重新回到了孩子的身上。鉴于此, 我认为, 我们教师就要及地通过家访、家长会、电话联系等形式, 与家长很好的沟通, 让家长知道他们不良习惯对孩子的影响多么大, 也让家长知道孩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日之功, 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 才能使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

实践证明, 智障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往往不是自发的, 必须通过强有力的, 有计划的, 有目的地示范和艰苦细致的教育。良好的习惯能使他们的学习潜能得到开发、利用, 促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作为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 要使教育和教学获得成功, 就须加强培养智障儿童的良好习惯, 使他们通过教育训练完善他们的人格, 在良好的习惯中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和适应生活的能力, 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融入社会, 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

参考文献

[1]林正文.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2]杨晓玲.儿童精神障碍及行为问题的矫正[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5.

[3]银春鸣.智障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3.

[4][苏]鲁宾什坦.智力落后学生心理学[M].朴永馨, 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3.

3.如何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 篇三

一、激发兴趣,精心挑选初读的书籍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建立孩子的阅读习惯,家长首先应和孩子多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及兴趣爱好。犹太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送给孩子的礼物——书,在书的封面上会涂上蜂蜜,让孩子去舔,让孩子第一次接触到书,就感觉到甜蜜,就有翻阅的欲望。在开始培养幼儿看书的时候,可以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我的孩子两岁多时特别喜欢恐龙,于是我就给孩子买了一些关于恐龙的绘本,以边看书边讲故事的方式和孩子一起阅读,使他慢慢地爱上阅读了。

两三岁的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适应选择一些主题的简单图书。两岁的孩子可以选择了一些简单易懂,色彩鲜艳的布质立体书、响纸书、认字认物书。三岁以后的幼儿可选择一些多种类别的图书。读物应以图为主,图文并茂,图多字少,以帮助幼儿阅读活动逐步地完成从图画形象到文字符号的过渡。

二、每天陪读,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听读。家长应选择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绘本故事,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尽量用丰富夸张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并运用手指偶、布袋偶、动物毛绒等玩具,边讲边表演绘本故事里的情节,通过各个角色不同的声音、语气、语调、表情的模仿,尽可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录音。与此同时,家长可以把讲述的故事录下来,随时播放给幼儿听。从实践来看,幼儿是最有耐心的人,一个故事,他们乐意听上三遍四遍,甚至是八遍十遍都不厌倦。家长把故事录下来反复播放给幼儿听,让他们更深刻地了解故事内容,直至喜欢上这个故事或更多的故事。

引读。家长可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书上的细节,例如图书上角色的表情、动作,以提问的形式(图书的背景、时间、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用一个个问题和幼儿一起更深入地了解故事情节发展,吸引幼儿认真倾听,体会阅读的乐趣。

复述。四到五岁的幼儿,已经有一定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了。当孩子阅读完后,家长要鼓励孩子自己将看到的内容复述出来。在幼儿复述的过程中,家长可以适时地引导和鼓励,当孩子讲错了或讲得不够好时,不必认真纠正。有些儿童不爱阅读是由于家长不尊重他的自尊心,一味地指点纠正,这会使他感到厌烦。家长还可以把幼儿复述的过程录成视频,让幼儿欣赏,增加孩子阅读之后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由此产生阅读更多书的愿望。

三、耐心伴读,促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陪伴,随同作伴。通过前面的训练,五六岁的幼儿认识的字更多了,已经完全可以自己看书了,家长们只要在旁边陪着他就行了,他看他的书,我们看我们的书。

这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选择一些文字稍微多一些、插图相对少一些的绘本或连环画了。《葫芦兄弟》《神奇校车》《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绘本和连环画都可以买下。我的小孩子在我以动画片为引子的影响下,慢慢喜欢上了阅读这一部分更难的书籍了。平时,我带着他选看了一些屏幕下方有字幕的适合五至六岁看的经典的动画片,如《葫芦兄弟》《三国演义》《西游记》……孩子在看这些动画片的时候,一开始只是对画面和情节感兴趣,慢慢地除关注画面和情节外还会关注字幕和故事内容了。等孩子看完动画片之后,我带着他到书城或网上购买这些相应的书籍,拿回家陪着他一起看。孩子对故事情节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看起这部分书就更得心应手了。现在,他几乎没有识字障碍了,每天放学回家后都爱拿出书来看,看完之后,也乐意把所看的内容复述给我听,还边讲边演,兴致极高呢。

4.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 篇四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进城打工,但是他们的孩子却不得不留在农村生活、读书,成为留守儿童。这部分学生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流动的产物,因为教育条件的限制,在学习上特别是的学习习惯培养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这部分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培养我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关键词】:留守儿童习惯培养 和谐校园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留守儿童”因长期离开父母的正常监护,亲情缺失,管理不周,教育不当,在身心健康、道德品质、人身安全等方面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关心关爱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一、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如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现有学生1000多人,其中留守儿童500多人,占了一半。由于我乡地少人多,绝大多数家庭主要依靠父母外出务工挣钱来养家糊口,孩子则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戚照管,这部分孩子我们通常被称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含义为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广义泛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开“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

二、留守儿童呈现的主要问题

由于长时间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孩子在学习方面受到了很大影响,据调查这部分学生中大多数孤独感强,学习习惯差。主要表现在不能主动学习,没有主动看书、预习、阅读的习惯,常违反纪律,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不做家庭作业,逆反心强,做事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以自我为中心,书写差,怕思考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弱化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留守儿童的教育更是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棘手的问题。因为它是新生事物史无前例,没有现成的方法和手段解决,而它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而我们作为农村教师,必须正视留守儿童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从而有效的解决此问题。关心关爱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四、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

本学期我通过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九年义务教育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

1、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帮助留守儿童树立学习信心的习惯。留守儿童大部分因远离父母亲人,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照顾,加之隔代亲的弱爱,无约束之感,养成不按时完成作业,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乱花零钱,打闹严重等不良习惯,似乎有一种破罐破摔的心理,对学习失去信心。为了帮助这些留守儿童改掉这些不良习惯,树立学习信心,我认真分析他们的心理状况,根据儿童喜欢表扬的心理特点,我平时观察他们各自的长处,寻找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给予表扬。虽“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留守儿童也有他的闪光点。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们的每个闪光点。努力为他们创设可以体现其自身价值的机会,适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引导他们体会到自我的价值和能力,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2、培养留守儿童主动学习的习惯。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是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是我们对留守儿童的期望,为此,我们从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入手,以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①增强学习快感,培养直接兴趣。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没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学习若能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孩子一定会喜欢学习,年龄越小的孩子,学习兴趣越是以直接兴趣为主。为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加强学校硬件建设,通过宣传栏、干部选拔、树立典型等校园文化建设,为留守儿童创设一个舒适安逸的学习生活环境;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如:在游园活动、野炊郊游活动、文艺表演活动、知识竞赛等活动中积极融入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的因素,融趣味性于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和喜悦,培养学习的兴趣。②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联系孩子的思想和实际,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

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首先,建立并实施好教师与留守儿童的交心、谈心活动,通过此活动,融洽师生感情,进行学习目的的渗透;其次,实行代理家长制,使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再次,从留守儿童身边和网络等找优秀学生事迹,为每个留守儿童树立学习榜样,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③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孩子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持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首先,学校组织教师参加课堂教学设计比赛,以此为载体,鼓励教师设计能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精品教案,调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其次,开展好教学研讨活动,使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技艺都得到提高,能有效开展互动式教学,调动孩子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培养学习兴趣。④创建有利于学习兴趣培养的外部环境。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庄稼,只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才可能培养出智力优秀、聪明活泼的孩子。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热爱学习,每期至少撰写一万字以上读书笔记;其次,在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中努力营造学习的氛围,让留守儿童“近朱者赤”。

3、培养留守儿童预习与复习的习惯。目前教师没有关注培养留守儿童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留守儿童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教学,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留守儿童回家因无人监督,更不会复习,遗忘会更快。当然遗忘是大脑规律的表现,但是只要及时复习,就会降

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留守儿童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知识的缺陷。

4、培养留守儿童的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一般来说,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是隔代亲人或亲朋好友,他们往往对留守儿童监督不严,或缺乏文化知识,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父母在家检查作业、参加家长会等对孩子最基本的学习监督职责都无人担当。处于童年时期的留守儿童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自我控制能力本来就比较差,在缺乏必要的鼓励和督导,甚至失去监督后,就没有学习压力和动力,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自然难以上进,有的不进则退。因此在课堂上就要注重以下几点:要把课内作为重点,“落实常规”。要培养好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重点还是在课堂上。我们要耐心指导他们学会学习。(1)上课认真听讲习惯的培养。在课堂上如果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可能学习好,课堂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时我们要认真分析区别对待。对于根本听不懂的孩子,教师应给他们做个别辅导。对于自制力差,爱走神的孩子,教师应在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提高自控能力上下功夫。对于学习不感兴趣的孩子,教师应在课堂上给孩子表现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让孩子充满自信。指导孩子记好课堂笔记,大担提问。

(2)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对所学的新知识,通过思考找出它与以前所掌握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知识形成体系,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对于思考过程中发现的不懂、不理解的问题,及时向别人请教,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同学之间充分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互补性;请教仍然得不出正确答案的问题,暂时存于头脑中,日后再继续探

5.培养留守儿童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素质教育要求,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所谓“课堂学习活动”是指为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而设计的,由学生自主参与的各种学习形式。留守儿童一般由于学习成绩差,内心空虚、自卑、胆怯、没有精神寄托,无情感交流欲望,孤独、自闭心理严重,因此课堂上不敢主动发言交流研讨。要培养留守儿童“主动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留守儿童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6.培养留守儿童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由于留守儿童大部分学习成绩不好,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而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消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的一环。作为教师首先对改善孩子不良行为的标准不要定得太高、太严格、太硬性。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实际水平出发,有效地控制作业的难易程度和数量的多少,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克服困难,愉快地、自觉地按要求完成作业。其次教师布置作业时,应注意“两性”:一是目的性,即作业应突出知识点,提倡少而精;二是阶梯性积极思考发言注意书写整洁等,这些都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基本元素。我们要在每节课上仔细检查,在每天当中认真督查,看他们有没有达到这些要求,做得好不好。再次要求学生做作业时不抄袭别人的作业,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总之对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可以适当布置一些简单的量少的作业,对特别困难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指导。但不管作业量多与少,只要布置就要求完成,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不能拖拉,做作业时要字迹工整,做完作业之后,应认 真检查,自我评价,发现错误及时更正,教育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7.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卫生习惯。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青少年时期,既是长知识时期,又是长身体时期,因此,留守儿童应该知识身体并重,在整个学习生活中,讲究学习卫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卫生习惯。将通过听报告、看展览的形式,以科学道理、形象图片、典型事例让学生明确不良学习卫生习惯的坏处,再以自己的努力和家长、教师的指导帮其形成正确的学习卫生习惯。①用脑卫生,人的耐力是有限的,打破限度就会造成永久性损伤,尤其是眼睛,视角长时间固定在一个范围内,最容易引起眼肌疲劳,造成假性近视,甚至发展成真性近视。因此,在学习时应该注意劳逸结合。每学习一个小时以后,都休息10分钟,做一些锻炼身体的运动,及时消除大脑和眼肌的疲劳,防止造成疲劳积累,提高总体学习效率。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学生,一旦学习热情上来了,就废寝忘食,有劳而无逸,得到一本好书,就一口气看上几个乃至十几个小时。学习起来,不感到累就不休息,不感到困就不就寝,劳逸不结合,睡眠不定时。这种学习习惯,天长日久必将对身体产生负作用。②用眼卫生,躺着看书很难控制书与眼之间的距离,也难以控制视角;躺着时大脑由于局部受压迫,血流不

5.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 篇五

结题评审意见

武隆县火炉镇中心小学校实施的“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于2007年7月(武教规办〔2007〕3号)申报立项成为县级规划课题,经过为期三年的研究,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经县教育科学规划办的初评,2010年12月29日由武隆县教育科学规划办聘请县内有关专家组成评审组,对该课题进行了会议结题评审。评审组成员经过听课,看课堂教学录像,查阅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认为该课题在选题上切合学校实际,对留守儿童的实情分析透彻,既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显示了该课题组较强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取得了一定的实验效果。对该课题定量评价为88.84分,定性评价为“优秀”等级,同意结题。评审意见如下:

一、课题的研究成效

1.该课题切入点较好,选题得当,具有前瞻性和时代性,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方法得当,学校对课题研究管理规范,资料搜集详实,效果凸显。

2.课题组研究态度端正,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均认真,完善,报告内容突出了人本观念;在开展研 1

究过程中抓住了留守儿童亲情缺失、行为习惯差、家庭教育缺位等关键问题进行教研,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3.研究方法具体、落实,具有可操作性。在研究的几种策略中,其中发放问卷调查、建立亲情联络站、建立代理家长责任制度、开展留守儿童两地书写亲情活动、开展科任教师模拟担当父母角色、组织好留守儿童周末课外活动、建立留守儿童自主管理等方式,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示范性,具有推广价值。

4.本研究对于学校顺利开展留守儿童教育教学工作具有主要意义,从学校层面找出具有可行的有效解决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对策,从而可改善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状况,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为留守儿童多的其他类似学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5.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本课题研究并探索了对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些有利的、切实可行的、有效的教育措施,将会更好地帮助留守儿童顺利完成义务教育,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让其更好的融入现代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6.有利于解除外出务工者的后顾之忧。许多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的父母,他们在外辛苦打工,目的就是为了让家庭过上更好的生活,为子女创造更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有一个更好的未来。然而,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却因为父母外出,心理缺少关爱,学习无人辅导,导致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学习状况不良。对许多农民工来说,留在家乡的孩子始终让他们放心不下,因此,研究并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有利于解除外出务工者的后顾之忧。

二、后续研究的建议

1.从整个课题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以及其他课题印证资料看,反映接受该课题试验研究的留守儿童整体良好行为习惯的提高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方面的内容较少。尤其是学习成绩,它既是学生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综合体现,宜用留守儿童各科学习成绩统计法、各年级各班留守儿童成绩提高抽样比照法、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各学成绩对比法等分析,让人更有说服力。

2.希望课题研究人员,应进一步摸索实践,有针对性的探讨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在“生活缺人照应、行为缺人管教、学习缺人辅导”三缺情况下,怎样试图从思想、行为、习惯的视角寻找相应的解决之道,以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成绩的不断提高。

“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

究”

结题评审组

6.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篇六

让你我携手共同努力

---------一年级新生家长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感谢您对育双新学校的信任,将您的孩子送到了我们学校。双新小学是一个以田径、羽毛球、绿色科普、硬笔书法教育为特色,教学质量为根本的一所学校,虽然学校的生源不如老城区,但是教育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全区前茅。您为您的孩子选择了双新小学,就是选择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教育、丰富的兴趣教育、良好的文明习惯教育。从现在开始,我们将与您一起,陪伴您的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伴随他从儿童成长为少年。我们学校的教职员工将以“用精益求精的教育服务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理念,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利保障。因此,在提倡创设宽松环境,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我校对学生的常规管理也很严格。为了让您的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进入小学生的角色,请你配合的事项,在此作一个简要说明:

一、给予孩子健康的心理引导

1、入学前,为孩子描绘令人向往的小学学习生活,激发孩子进入小学学习的愿望,切忌以学习十分辛苦、小学的学习生活非常紧张来影响孩子,使他对入学产生恐惧。

2、经常和孩子交谈,当孩子提问的时候,耐心地给予解答,或利用各种机会告诉他有些问题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就能解决。

3、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让他们学习如何与陌生的小朋友交往。

二、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帮助孩子调整“生物钟”,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张接近小学学习生活的作息时间表(学校每天上午上

学时间为7:50——11:50,下午上学时间为2:15——3:40,每节课40分钟。每个星期一要举行升旗仪式,要求7:40到校,在发放校服以后则每周一要统一着校服升旗),注意劳逸结合。让孩子每晚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并逐步缩短孩子午睡的时间,让孩子开学后适应一整天的学习生活。并督促孩子严守时间概念,培养孩子按时就寝、起床、用餐、学习、游戏、锻炼的习惯,让他们逐步具有守时的意识,及早适应正规的学校生活。

2、初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能自己梳洗穿戴、吃饭;学会使用铅笔和卷笔刀,学会整理书本、铅

笔盒、书包(为减轻书包重量,将书本和学习用具根据课程表提供的科目准备);学会扫地、抹桌椅、清洗抹布等小家务,使孩子尽快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您的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学习、生活习惯。按时上学,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完成作业;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做好值日生工作;不带玩具、零食和零用钱到校。还要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读写姿势,做到“坐得住、听得懂、说得清”

3、给孩子安排一个独立的学习“小天地”(书房或小书桌),桌椅的高低要适中,具有较好的采光条件。还要让孩子明白这是自己学习的场所,并能教会孩子自我管理这个“学习天地”,学会怎样放置和整理学习用品和书籍。初入学的孩子往往稳定性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当孩子看书写字时,家长应尽量避免在旁边大声讲话或看电视,最好坐在孩子身边和他一起看书,既能起到督促作用,又创造了学习气氛。

4、上学家长护送到校门口,由学生自己背书包进校园(家长不要围在教室外面看孩子上课,以免孩子分心或影响老师上课);上午放学学生整队离校,家长到指定区域接孩子,不得进入校园;上午7:30——8:00,中午11:00——12:00,车辆禁止驶入或停靠校门口路段。家长请在下午接孩子时与老师沟通,其他时间不要进入校园。

5、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注意交通安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讲究饮食卫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被陌生人接走。

三、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家长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共同学习、游戏(可以讲故事、看连环画、下棋、拼图等),在此过程中培养孩子一定的阅读、思维和动手能力。每天保证一定的时间让孩子自己安静地阅读、游戏,使他能集中注意力,有始有终地完成一件事情。

2、督促孩子及时认真完成作业,做好第二天上课的准备。对孩子的学习进程及学习态度做到心中有数。

3、对孩子的优点要及时给予适当鼓励。对学习等方面的困难要配合老师及时帮助孩子克服,以免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及自信心。

4、培养孩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握笔方式,以防近视。

5、通过日常生活、家庭活动,让孩子了解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和安全知识。

五、为孩子准备必须的学习、生活用品

1、一个美观实用的新书包。(书包不宜过大)

2、一个美观实用的铅笔盒、一块绘图橡皮、一把直尺、一本小记事本、两个拼音本、两个数学本,3——5

支削好的铅笔(不要准备自动铅笔)。

3、一个饮水用的杯子或水壶。

4、两块手帕(可替换使用)。

5、小揩布一块(学生擦桌椅用)。

6、各位家长,孩子进入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开始,路很长。你们选择了双新,是对双新的信任,学校会

想尽一切办法,创设一流的环境,提供一流的服务,培育一流的学生,来回报各位。我们相信:通过我们6年的共同合作,双新小学的明天会更辉煌,孩子的明天会更灿烂。最后祝各位家长心想事成,祝所有的小朋友健康成长。

一(1)斑斑主任:刘晓健

7.培养良好的作文习惯 篇七

学生说作文难, 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点:一是难在写作时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二是难在作文不知道该怎么写。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其一是生活积累受其年龄限制, 不够丰富;其二受其知识基础、阅读量的限制, 文章内容干瘪, 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其三是受其表情达意的能力及写作方法掌握较少的制约, 使文章缺乏条理性。

针对以上三个原因, 这一年我从以下几方面训练学生, 在培养良好的作文习惯方面做了一些努力。

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

多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式, 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习、感悟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谴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和技巧, 并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认识, 从而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

阅读包括两方面:一是阅读好课本上的文章;二是阅读好课本以外的文章, 语文课本的文章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例子, 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并使其转化为能力, 就必须加大阅读量。高一语文课本节选了一些名著, 例如《雷雨》、《祝福》、《巴黎圣母院》、《辛德勒名单》等, 当时学生希望能看相关影片, 但我没有这么做, 却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两部原著作课外阅读, 并完成两篇读书心得。结果证明,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感悟。

阅读更应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是要把文章读懂乃至读熟, 要明白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中心的, 切忌走马观花, 囫囵吞枣。二是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不仅要善于把那些生动、优美的词语和精彩感人的片段摘录下来, 还要勤于写读书心得等。

二.教学生学会观察, 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

让学生写作文, 首先要让他们学会观察。观察到才能写出来。作文的命题本着“小”的原则, 将某一事物分割成若干小块、多个小项, 以减小难度, 利于学生对某一点做细致观察。比如写母亲, 我就让他们观察妈妈的手、妈妈的眼睛、妈妈的额头, 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母亲的变化, 感悟到母亲的付出。季节更替, 我还会带他们到校园里, 观察周围景色的变化, 毕竟是刚进入高一的小孩子, 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

学生学会了观察并有了一定的积累, 就可以指导他们写文章了, 指导写文章要遵循几个原则:1.师生共同审题, 找出题眼。2.根椐问题共同确定写作范围。3.想想自己准备写哪些内容。4.这个内容你准备分几部分写。5.所写的文章要达到什么目的。这些一一落实后, 再进行重点指导, 对于文章重点部分教师要分类指导, 也可以结合学过的作文指导学生怎样把事情写详细, 怎样把人物动作、神态描写得准确、生动……

三.“模仿”对于中学生学习作文依然必要

茅盾先生曾说过:“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 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学生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 都要以模仿为阶梯。学生学习作文应为其提供适当的范文进行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 学生有意识地把作者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的方法和技巧迁移, 运用感悟并掌握其表情达意的技能, 从而提高作文能力。因此, 模仿是学习写作的重要手段, 是训练作文基本功的有效措施。模仿是任何正常人都存在的心理现象, 没有今日的模仿, 就没有明天的创新。掌握起跑方法和技巧, 才能顺利冲向终点。教师善于授之以法, 学生才会有法可依。

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不在于把学生培养成应试的“机器”, 而在于通过写出优秀的文章来陶冶情操,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所以我一直主张学生从经典中汲取智慧, 我建议他们从高一开始, 选择一部经典, 反复读, 等他们有了一定的积累后, 我还会要求他们选择不同作家的作品, 比较读, 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是一个循序渐进学习语言的过程, 我觉得一篇佳作, 不能仅仅满足于它的语言, 我更希望能读到它内敛的智慧, 语言的平实决不是平淡!

8.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 篇八

对于儿童来说,他们需要实实在在的来接受以后学习生活的能力和方法。例如正确的握笔方法,学习习惯,甚至上洗手间等最简单的生活技能。

一、利用教学环境来培养幼儿的文明有礼、自律行为

良好的环境,是孩子无言的导师,可以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我们特别注重利用环境对儿童进行教育。营造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绘画环境,走廊过道挂上色彩鲜明风各异的中外大师的代表作,教室里优秀的儿童绘画作品,各具特色的剪纸和手工制品,琳琅满目却有序摆放。桌椅、窗户、地板颜色的搭配鲜艳而柔和,画具和材料的摆放整齐,井井有条。这些都深深的吸引着儿童,激发他们动手的欲望.。这样优美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不但使儿童产生愉快的心理情感,还能调动学习的兴趣。在这种环境中,不但约束了儿童们的某些不良行为,还对他们起到了一种净化的作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种无声的教育比说教有着更好的教育效果。久而久之,幼儿在此养成的良好行为会迁移到日常生活中。

二、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课前准备很重要

游戏情境:组织幼儿安静迅速地坐到座位上,集中注意力于将要开始的活动,如学习一些小的手指游戏和拍手游戏,吸引幼儿注意力,自然愉快地进入绘画教学

恰当的音乐:教师弹琴或放音乐,儿童听着音乐注意力集中在音乐上,曲子完了孩子也安静地坐下来,更好的体验绘画的快乐。

三、美术教学中注意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提高倾听能力的重要保证。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集中注意地听,看着对方的眼睛,注意口型、表情和姿势,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在每次绘画活动中我都坚持要让幼儿安静下来,然后才提要求,当请个别幼儿来回答问题时一定要让其他幼儿仔细听。认真倾听他人讲述,是对他人的尊敬。在教学中,老师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如《爱插话的小八哥》等,引导儿童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倾听。还可以用复述的方式培养儿童的倾听能力,在听同伴或老师表达之后,请儿童尽量能够将听到的内容原封不动地复述。

四、通过使用美术工具,养成有条不紊的劳动习惯

美术教学种类很多,所需的画具和材料更是种类繁多。由于儿童受年龄的限制,生活经验有限。在操作中,儿童们需要学会正确使用画具和材料。教儿童如何取放绘画用具。如果没有这样的要求,教学难以顺利开展。学习不同画种,在材料、工具上都有不同的要求。把美术用具统一规格,以便于幼儿摆放、整理、保管。统一规格后的美术用具幼儿摆放起来快捷、整齐、美观。课前,请值日生把所需材料端出来放在桌上。这样既节省了准备时间,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责任感。课后提醒他们把作品交给值日生,再由值日生放回原处。逐步学会了材料的取放有序,保证了美术活动中能有条不稳。

五、艺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持久性、专注性和自觉性

通常儿童对绘画或是手工活动都会产生较大的兴趣。因为在美术创作里面可以融进他们的语言和想象,可以无限制地表现他们美好的愿望,并以极大的艺术美的感染力吸引着他们。但是,由于儿童时期的心理活动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大,自制能力较差,容易受外在情景的干扰和左右。因此,幼儿在美术创作实践中,往往会出现坐不住,作品没完成就不愿意动手等现象,每当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老师要用各种方法,引导和激励他们参与创作活动,.让儿童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中进行各种练习;随着幼儿实践活动的丰富和扩大,在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时,孩子便会产生用作品来表现他们心目中的一切念头,并付诸实践,当他们的作品能表现自然环境中的某一个方面,心中便产生一种快慰和满足,在老师们的激励中,他们更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他们更有积极性和热情地全身心地投入美术创作实践中,而且还能坚持不懈。在自然而然中儿童慢慢地养成了对学习的持久性、专注性和自觉性的习惯。

六、通过艺术作品评价,培养幼儿善于表现自我的习惯

美术活动是对情感的培养,情绪的宣泄。作品反映的是儿童们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认知的水平,我们不仅注重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样注重能画也会说的能力,我们发现很多孩子都羞于在同伴或众人面前表现自己,为消除矫正这种不良心态,教学中,我们创设一个可以让幼儿展示自己作品和表现自我的平台。为此,我们在教室里设置了一个展示区,在每次美术作品评价这一环节中,我们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区,启发引导幼儿观察、评价同伴的作品,找出造型,构图、表现手法的不同和差异,并鼓励每个幼儿都向同伴和老师表述自己的作品内容或作品中的故事,说出与别人的不同感受。幼儿在无形中形成了在众人面前表现自我的习惯。

面对这群在学习道路上蹒跚学步的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不辞辛劳的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一点一滴不断的去提醒和帮助孩子们。

作者简介:

9.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 篇九

中学生应该具有哪些良好的语文习惯呢?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和社会对中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概括出下列一些条目:

(一)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1.课前主动预习的习惯;

2.课上记笔记的习惯;

3.课后复习的习惯;

4.边学边思考(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习惯;

5.质疑讨论的习惯;

6.大声答问的习惯;

7.先思考后练习的习惯;

8.积累(材料、观点、方法、语言)的习惯;

9.反复揣摩体会的习惯;

10.良好的书写习惯;

11.自我计划的习惯;

12.自然我检测、总结的习惯。

(二)良好的阅读习惯

1.认真阅读的习惯;

2.看书、读报的习惯;

3.使用工具书和参考书的习惯;

4.抓重点、概括要点的习惯;

5.运用已知、学习新知的习惯;

6.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7.讲求阅读速度与效果的习惯;

8.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习惯。

(三)良好的听话习惯

1.积极、专注的听讲习惯;

2.对讲话人礼貌和尊重的仪态;

3.边听、边审视、边思考的习惯;

4.边听、边记的习惯;

(四)良好的表达习惯

1.先思考后表达的习惯;

2.先写提纲后写作文的习惯;

3.使用文明礼貌语言的习惯;

4.文必加标点、文必分段的习惯;

5.运用停顿、重音、语调、语气表情达意的习惯;

6.选择适当语词、句式、语气、语态的习惯;

7.自找毛病、自觉改正错误的习惯。

以上种种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虽用条目形式列出,但它们之间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一种习惯养成,有利于其他习惯的培养;培养某一种语文习惯,不仅有利于该项语文水平的提高,对于整个语文水平的提高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例如,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仅可以提高阅读的水平,而且必然会促进表达水平的提高。叶圣陶曾经说过:学生认真读书,“逐课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心思、怎样有条有理地表达中心思想,他们就仿佛跟作者一块想过、考虑过,到他订自已作文的时候,所谓熟门熟路也比较容易抓中心思想了。”这个熟门熟路,就是俗话说的“习惯成自然”。

10.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 篇十

《习惯决定成败》一书的作者说得好,“播下习惯的种子,你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你就会收获一种命运。”在人生道路上,习惯决定了成功,决定了失败,习惯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去认真研究和探讨学生的习惯养成问题。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与其的成材也直接相关。

初一学段是同学们历史学习的起始阶段,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起始阶段的学习很重要,起始阶段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更加的重要。

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短时间所能完成的,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导向作用发挥着重要作用。老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和带动他身边的孩子。我们要求学生的,自己必须率先垂范,用我们自己的好习惯去感染和带动学生,以促成学生好习惯的养成。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一学段我们使学生养成爱学习历史的习惯,成为学习的主人。发现保护和发展孩子的学习兴趣,是使我们老师的责任。在备课、上课中较多地去挖掘提取引起学生兴趣的资源、材料,来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来促成其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那些学习中暂时落后的孩子我们要积极引导,帮助其由小成功到大成就,保证他学习积极性的延续。

孩子的学习如果没有目标和缺乏计划,孩子就会失去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学习成绩自然不会有提高。制定学习计划,并按照计划去学习,将引领孩子走上通往成功的学习的路。学习计划制定的好处在于可以帮助孩子克服惰性和倦怠,可以确保孩子不会浪费时间,还会做些其他该做的事,制定好计划也是好习惯养成所必须的。

11.谈儿童良好性格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十一

一、培养儿童正义与责任感

部分家长早上十点钟才送孩子到幼儿园,手里提着一袋包子,别人在组织集体活动,他的孩子坐在旁边吃早餐,中饭又吃不好,既妨碍了别人又不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当自己的孩子故意把别人的东西弄坏或损坏了公物,讲道理的家长说“我来赔”。不讲道理的家长说“孩子还小,难免的”将自己的孩子一拉就走。还有的家长当自己的孩子无理取闹,甚至有攻击性行为,他们会认为这样的孩子才有个性,长大了才不会被别人欺负,认为“孩子还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幼儿园里开心就好,不必强求,更不要把孩子的个性给抹掉了”。从表面上看,这句话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但细想,此举对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无益且有害。毛主席说“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国古代同样有着非常优秀的育儿经验,西方国家也并非如你所想象的真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不妨从一个美国普通家庭对孩子进行日常教育的片段,感受其中的思想:

“戴维,你昨天损坏了家里的除尘器,这是因为你没有认真阅读说明书,也不按父母的指导去做才造成的,并且已经是第二次了。从这个月开始,在你的零花钱里每月扣除5美金,直到扣除的钱能够重新买一个新的除尘器为止。”吉姆太太对儿子说。

“可是妈妈,我又不是故意的。这不公平!”戴维抗议。

“不,我亲爱的儿子。任何人都要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承担责任,你也不例外,戴维。”吉姆对儿子说。

“我才8岁,除尘器实在太沉了,我挪动它真的很困难……”

“哦?你说的确实不错!可是,你也不能完全逃脱责任。除尘器是我和你爸爸通过辛苦工作挣钱买来的。而且,它还包含了不少工人的劳动,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才对……”

“可是……”戴维欲言又止。

“这样吧。我与你爸爸再商量一下。”

“戴维,因为你有一定的理由,我们决定只让你承担一半的责任。还考虑到你是一个8岁的孩子,所以每月只从你的零花钱里扣除1美金。你还有什么意见吗?”吉姆太太对儿子说。

“我愿意,妈妈。谢谢你和爸爸!”戴维高兴地接受了“惩罚”……

由此可见,西方的教育同样有一定的原则。正如台湾作家林燕妮《性格》中指出的:很不喜欢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人,只可惜,很多人误会了这就叫做性格(个性),这就叫我行我素。其实,这什么也不是,只是自私而已。我们虽然不为别人而生存,但决不能会伤害别人,如果人一味要争取最有利于己的东西,而全然不顾及是否伤害了别人,那是品格低下的人。

二、培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

俄国学者弗兰克的观点是,服务原则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第一原则,团结原则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第二原则。教育也要按照这两大基础原则来培养人,才能真正促进美好社会的建立。健康的人、聪明的人、能说会画善唱的人,只有当他们有一颗善良的心,善于与人合作,并愿意用自己的才能服务他人与社会时,他才能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我曾在公交车上看见,一位老人带着一位刚学完兴趣班的孩子上车后,售票员说:“请给身边的老人让个座”。只见一位年轻人站了起来,将座位让给了老人,却见孩子一屁股坐了下来,老人则站在孩子的身边保护着孩子。家长们的这些做法,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性格。这些孩子长大后往往表现出自私,不合群,不会换位思考等等。所以当前在儿童中华培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尤为重要。

三、让儿童从小学会自我控制

在日本,一般母子共同出现的公共场合中,通常母亲和孩子各忙各的,自得其乐,除非一些不太会走路的幼儿需要母亲的特别照料。大人们很少规定孩子们做这做那,或不能这样不能那样,母亲们通常只是轻轻地叮嘱一下他们注意安全,如有什么需要可以向大人求援。相比之下,中国的母亲在公共场合似乎更喜欢把孩子牢牢看住,有太多的担心焦虑。担心孩子在人群中走失,担心孩子捣乱,担心孩子乱吃东西……甚至在与亲戚聚会时也不能放松。孩子就像母亲背上的一个包,不在母亲的视线范围内母亲就开始寻找。从母亲的眼神或张望的表情中不难读出她的心思“我那孩子在哪里?他安全吗?他没有出乱子吧?他没有被欺负吧?有没有人照顾他……”。而日本的母亲只会对孩子说声“自己当心”,然后就“天高任鸟飞”了。在他们看来给予孩子最宝贵的财富是自由。孩子有了自由才能专心于自己喜欢的事,才能促使他们主动的参与,成为一个主动的人,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也正是在参与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模仿、体验等间接地方式,他们不知不觉的了解活动的限度、规则以及如何与其他人交往等。孩子在母亲的眼中更像是一只欲待放飞的风筝,线握在手中,但孩子可以自由飞翔,母亲所做的是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归航的安全基地。

笔者认为:借鉴古代传统的优秀思想,丰富对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朱熹说:“古者小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养家、治国、平天下之本。”古人的卓见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完善与深入是颇有帮助的。所以说礼仪伦常教育仍然是现代儿童品格涵养的内在之一。既不能轻视,更不能忽视。同时教育的方法还要适合孩子的性情,否则这种教育就会成为孩子美好心灵习惯成长的枷锁。礼仪伦常的核心并不在于它表面的种种规范,而代表着万物常德,超越于时代要求,它对今天的社会生活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要引导孩子学会做人,我们不能简单地告诉他们如何做人,大人通过自己展示美好与道德的做人方式来让孩子观察与模仿。如果我们善待别人,如果我们是大自然敏锐的观察者,如果我们尊重别人的空间,孩子就会从中学到这些好的生活方式与品格。良好的品格、社会能力与教育能力是教师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能力必备。对于社会教育来说,是什么比知道为什么更重要。

培养儿童对欲望能自我控制的素养。儿童养成这种习惯,能够调节自己爱好的一时冲动,在说话时能够想一想该不该说,面对比较重大的事情,这种习惯对它们具有的益处是不可小视。有不少家长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他买什么,不加控制的满足儿童物质上的欲望,认为这就是给孩子的爱。须知物质的欲望是无穷的,人的幸福感并不和物质的满足成正比。小时候我们的条件并不能天天吃肉,难得有一次肉吃,我们会欢呼雀跃,可是现在天天有肉吃,倒不觉得吃肉有什么值得兴奋的了。所以觉得足够就是足够了的态度肯定会对简朴品质的养成起到巩固基础的作用,我们应该将简朴的作风教给孩子,孩子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兴衰。

12.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篇十二

构建一个全方位的行为习惯宣传体系

1.规定“示范月”强化训练

每学期初, 我们都要对新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行为规范专项训练, 充分利用黑板报、手抄报、校园广播站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 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 学生自己制定本班班规, 自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儿歌, 强化开学初在校自觉排队意识 (上下楼排队、入厕排队、上学、放学排队) 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直观概念, 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

把学科教学作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 要求每位老师挖掘教材的内涵, 渗透教育。要求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教育:握笔的正确姿势, 朗读的语调、语气,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课下要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 规范学生的言行, 对学生进行礼貌教育等等, 要大肆宣扬好的习惯, 树立好的榜样。

3.发挥班会课和晨会课的阵地作用

班会课和晨会课是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 学校每周都会布置行为规范训练要点, 然后班主任根据自己班中的情况具体展开。例如, 上周学校布置的教育要点是开展“弯弯腰”活动。各班具体开展教育的内容有:学习中节约用纸、不乱扔纸杂物、见到纸杂物主动捡起……

4.教师要言传身教

从育人方面看, 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向学生展示自己高尚优雅的风度和修养, 对学生施加正面的影响。教师的举动成为学生的楷模, 如果教师自己没有养成好的习惯, 怎能教育好我们的学生?如果我们随地吐痰, 随手乱丢垃圾, 又怎能说服我们的学生爱护校园和社会的环境?如果我们随口讲脏话, 又怎能教育我们的学生讲文明?教师的习惯养成是学生习惯教育的前提, 教师应当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教育我们的学生以身作则, 成为学生的榜样, 学习的楷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完善一套积极有效的行为习惯监督评比机制

1.行政值日制———每天由一名行政人员和一组执勤学生值日, 7:30前在校门口迎接师生到校并相互问好, 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用语, 中午巡视校园, 检查学生的行为规范的遵守情况, 如发现偶发事件由值勤老师及时教育处理。

2.学生监督制———学校少先大队部设立了执勤生, 课间设立了值周班, 每天巡视检查学生的行为规范并作记载, 值勤生、值周班会把检查到的违纪现象写在“友情提醒”单上送班主任处理。同时, 班级内部也相应专门设立了以劳动委员为班里的行规监督员, 专门检查班内的不良习惯。

3.每周评比制———学校以班级为单位, 比眼保健操、广播操、黑板报、手抄报、卫生、纪律和礼貌用语。每周评比一次, 颁发流动红旗, 每月累计各项评比的积分, 月底评选行为习惯示范中队。同时也把各项评比结果作为期末文明班集体考核的重要依据, 由评比促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训练指导分层细化, 促进理性认知向感性行动转化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 既要有满腔热情, 又要有科学的方法。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经过一个“知情意行”的发展过程。它是互相促进, 互相转化的, 其中知是基础, 行是关键。行, 即道德行为习惯, 也是小学生品格教育的最终目的, 这就是常说的不仅要“听其言”, 还要“观其行”。在小学生明确行为习惯要求之后,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规范》落实在行动上, 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实践, 使“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真正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营造氛围。小学生年龄小, 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 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给不良习惯以情境压力, 促进好习惯成为稳固的品德态度。早上进校要与值周的教师、学生互相敬礼问好;一进教室看到的是雪白的墙壁, 干净的地面, 整齐的桌椅, 明亮的玻璃窗, 评比栏中展览着同学的优秀作业, 板报上宣传着班里的好人好事……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和熏陶。

分层细化训练习惯。学生明白了这样做的好处, 不这样做的危害, 而要让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变成自觉的行动, 还需要将好习惯标准具体到学校每一个时期的突出现象, 需要分层至学生的每个年龄段, 需要教师的细致的指导和训练。如针对学生课间打闹的现象, 向全校提出了:脚步轻, 不奔跑;小声说, 不干扰;轻轻做, 不吵闹。根据年龄段不同, 提出进行习惯训练的重点:低年级———喝水穿衣讲卫生, 坐立行走要端正。中年级———会看书, 会写字学习习惯来养成。高年级———认真做, 认真听, 认真思考样样行。

在习惯训练中, 教师还要手把手地从每个细小动作上给予具体指导:如, 在接受别人东西时, 首先应该立正站好, 眼睛注视着对方, 行过礼后, 双手接物, 并且说“谢谢”。指导握笔姿势, 看书姿势, 行礼姿势, 站、立、走姿势, 凡是学生应该能做到的, 必须要求大家一律做到。个别学生没做到, 就要强化训练。让学生逐步在反复实践中培养出好习惯, 使习惯成自然。

13.如何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篇十三

许井爱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如何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的卫生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也是学校师生素质高低的综合反映。但由于同学们还存在许多不良的卫生习惯,经常给校园文明带来不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乱扔乱丢。现在很多同学都喜欢将早餐带进教室吃,于是带进包装纸、塑料袋、饭盒不计其数,还有不少同学喜欢吃零食,也带进了包装袋或果皮等,虽然绝大多数同学注意到了环境卫生,但也有少数不自觉的同学随手乱扔乱丢,造成了不卫生、不文明的校园现象。即使不乱扔乱丢,也给学校的垃圾容器增加了负担。

2.乱涂乱画、乱踢乱踏。有的同学好动,总喜欢在教室内外的墙上留下乱涂乱画、乱踢乱踏的痕迹,有的污迹漫延到一米多高,以楼道与楼梯较为严重;

3.随地吐痰。不少同学公共道德意识不强,无论在教室里,还是在校园内,随地吐痰,结果在走道、教室内地板上经常出现令人作呕的痰迹;

4.垃圾乱倒。有些值日生同学在打扫教室卫生时,将垃圾不倒在垃圾箱内,而是倒在了不该倒的地方。

而良好的校园卫生环境是我们学习的保障,因此,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十分重要,同学们不仅自己要讲究卫生,还要人人争当卫生监督员,共同来把学校的卫生抓上去,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呢,我认为同学都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习惯。确因感冒克服不了的,应该准备卫生纸,吐在 纸上,再扔进垃圾桶;

②要努力克服随手乱丢的坏习惯。要把废纸、果皮、包装袋扔进垃圾桶中,特别要杜绝从楼上往楼下扔东西的不道德行为;③要努力克服乱倒垃圾的坏习惯。在卫生保洁或值日时,无论走再远的路,都要把垃圾及时倒进垃圾容器中,且不可乱倒;④捡拾地面上废弃物。要有随手捡拾地面上废弃物的意识和习惯,共同维护学校环境的整洁;

⑤不把包装袋带进校园。每个人都保证做到不把包装袋带进校园,从根本上杜绝乱扔乱丢现象

14.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篇十四

——家长如何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同步教育

小一班

一、家长应走出家教误区。

首先,家长要明确教育孩子的责任,明确家庭教育是终生的,幼儿园教育是暂时的,更要明确幼儿期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有家长会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无论孩子的身心发展或行为习惯培养都应由幼儿园负责,极少甚至从不过问孩子在园的行为表现,还有的把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都推给幼儿园。要知道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行、态度,都在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其次,家长要明确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必须严爱有度和严爱结合,科学地爱孩子。在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上,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严厉苛求,对孩子的差错对辄训斥;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无理要求百依百顺,无原则地迁就,过分溺爱放纵,这都会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和习惯。要知道爱不能代替教育,严格要求是爱的体现,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有些人过分严格,有些人过分迁就,这两种情况都应当避免。”再次,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勿只重知识,轻个性行为发展。

二、家长要积极配合,与幼儿园教育同步。

首先,家长要密切、主动地配合班里教师实施教育计划,正确要求和教导孩子,创造条件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互促进,巩固教育成果。如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上的要求,要家园一致,给孩子明确的生活准则,培养其良好的习惯。其次,家长要多与班里教师联系,主动沟通,不但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也把幼儿在家的表现如实地反映给老师,共同协调配合,针对孩子的优缺点,及时给予表扬或纠正。

幼儿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

小一班

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不可避免

地就会出现一些娇惯与溺爱的现象。有的家长过多地强调“利己”与“学习”,却忽略了“有才无德行不远”的道理,从而导致了大部分幼儿养成霸道、自私的个性,这样对孩子是一种伤害。毕竟孩子要独立,要步入社会,要有自己的生活范围,如不能礼貌地与人交往,就得不到一个和平友爱的生活环境。因此,我们认为礼貌教育要从小抓起,将文明礼貌的行为渗透在一日生活中,这样对幼儿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是非常必要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具体做法:

幼儿的生活范围不仅是幼儿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环境就是家庭,我们

15.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篇十五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幼儿的表率

我们大家知道,幼儿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可塑性,幼儿教师与他们在一起的时间长,是他们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幼儿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观察最细,而且由于他们年龄小,会对教师的言行不加选择地模仿,他们认为教师的话就是圣旨,就是“最高指示”,我们经常听到他们说:“老师这样说的”“老师让这样做的”等等,因此教师就应该对自己的言行提出较高的要求,就应该严于律己,从自我做起,比如,吃完饭主动擦桌子、洗手;在教室里不大声喧哗;下了课轻声走路;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主动伸出援助之手等, 这些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决不违反,如果违反了,也要勇于承担错误。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两个幼儿在走廊内大声喧哗,于是我当场批评了他们,可能是我的态度有些暴躁,声音大了些,其中一个小朋友委屈地说:“老师,您不也是大声讲话吗?”我当时一愣,真是这样,于是,我这样说:“孩子,对不起,谢谢你给老师找到了错误, 我改正。”他也扬起可爱的笑脸说:“老师,我也会改正的。”这正好应了“言传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古训,可见,教师的表率作用何等重要。

二、对幼儿提出合理要求

幼儿天真幼稚,即使是一些看似极其简单的要求他们也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如果教师给他们提出不合理要求,幼儿很可能接受不了,就会导致我们的要求落空,久而久之,幼儿会对自己丧失信心,会对教师的话产生怀疑。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幼儿教材时,我总是用明确、具体、简练的语言对幼儿提要求,告诉幼儿对教师、同伴要有礼貌,早晨入园要向教师和小朋友好;放学时要和教师说“再见”;回到家要和爸爸妈妈打招呼;别人说话要专心听,不要随意打断别人;要讲卫生,饭前、饭后要洗手;不要随地大小便,衣服要放在固定位置等等,这样的要求明确具体,幼儿很容易做到。

三、采用鼓励原则

幼儿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我常常采用鼓励原则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因为幼儿很在意教师和同伴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对幼儿进行及时评价, 以便于让他们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错误的。例如,有一次在课堂上,我正和幼儿做游戏,平时爱哭闹的张×又哭了起来,这时,李×小朋友走到他跟前哄他,看到这一幕,我及时鼓励李×,说: “你真是一个爱帮助人的好孩子,你的行为值得大家学习”,我又转向张×说:“上课哭闹是不对的,可是,李×一哄你,你就不哭了,你的进步也很大啊”,正是这鼓励原则让幼儿眉飞色舞。

16.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 篇十六

【关键词】留守儿童;学习习惯;低年级

在留守儿童身上通常会有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比如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作业不完成且错误多、字迹潦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等。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家庭教育有严重的问题。大多数低年级留守儿童是由家中老人代为监管,老人要么没有文化,要么没有时间督促孩子的学习,他们很少主动地去关心孩子的学习,通常他们认为自己只要让孩子吃饱,让孩子有衣服穿,不让孩子挨饿受冻,就算是尽到了监护的责任,至于孩子的学习、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那是学校应该做的事情。有这种想法的在留守儿童监护人中占了很大比例。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教育孩子、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不仅仅是某个人或某部分人的事情,而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共同关注、齐心协力去解决的一件重大问题.

一、培养学习兴趣

能够在不被别人督促地情况下主动学习,并且一学习就能进入专注的状态,这是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共同期待。为此,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用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性。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感到“苦”,相反的,感到了学习的“乐”.可见,学习若是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学生就一定能喜欢学习,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越是直接的兴趣就越能发挥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学校可以通过树立学习标兵、先进榜样,选拔班级干部,在宣传栏展示等方式激励学生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学校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给学生们创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比如知识竞赛、才艺表演、文化日交流等,在活动中融入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体验快感,从而喜欢学习、主动学习。除了培养直接兴趣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从而培养间接兴趣。明确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联系学生的思想和实际情况,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形象且富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例,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自然而然进行学习目的的渗透,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素质的重要体现。小学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尤其是低年级,更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学习能力的人。而关注具有特殊背景的留守儿童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更为重要。为此,我们更应该重视低年级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旨在强调不管做什么事,事先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既是让学生有心理准备,也是对具体内容的准备。低年级的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接受能力较弱,所以要让学生提前预习第二天要讲的课程,对内容有大概的了解。预习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孩子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带着预习产生疑问听课,会把主要精力放在预习时未能解决的问题上,在听课时就会产生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充满自信心。学习主动,充满自信,成绩就好,成绩好了,学习更主动,学习热情更高,成绩就会更好,这样形成了良性循环。所以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尤为重要。

三、培养课后复习总结的习惯

要真正掌握课本知识除了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复习总结也同样重要。低年级的学生普遍没有这个意识,也不会复习总结的方法,教师应该定期带领学生复习总结,教会学生复习方法,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逐渐培养出学生的复习习惯。及时复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课后及时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也就是把老师已经所讲的内容在头脑中“过滤”一遍,关键问题没记住的,要自己先寻找回忆中的线索——看书、看笔记等,研究例题的解题思路、概念,减少遗忘,从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可以一个人单独回忆,也可以几个学生在一起相互提示,查漏补缺。此外,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也是复习巩固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做作业可以检查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按照老师的要求独立完成当天的全部作业,防止养成拖拉作业的坏毛病。最后要培养学生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的习惯。?教师要让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自己检查自己的作业,或者可以同桌、前后位相互检查。这样,学生经过课后的回顾复习、做作业并检查改正,可以逐渐达到知识和方法的整体把握。

人们常说:行为习惯决定命运。这话不一定准确,但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人生的确很重要。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小学低年级的“黄金时间”,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相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肯定会让学生在将来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吴飞鸣.《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

[2]代士民.《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研》

上一篇:党组织负责人教育制度下一篇:学校普法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