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海

2024-11-13

现代诗:海(共14篇)(共14篇)

1.现代诗:海 篇一

轻叩诗歌大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个美丽的诗的世界。让我们徜徉在百花园中,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陪伴我们的一生。

小时候,我经常与爸爸读带春的诗,每当读到《春晓》时我都会抬起头问爸爸:“爸爸,春不是代表过年吗?为什么没有写春节吃年糕呢?”面对这些问题,爸爸总是笑而不答,一笑了之。

直到这学期开展的轻叩诗歌大门的综合性学习,这才解开了我心头多年未解的迷。

诗歌总是强调“赏晰”,可我就是不明白,诗歌读就好了,为什么要“赏”呢?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才明白了,这是要求我们要欣赏清楚,理解当时诗人心情所抒发的情感,像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下绿丝绦”。其中的“碧”与“绿”就用得十分精确,写出了当时柳条的婷婷玉立,生机勃勃,处处蕴含着春意。还有孟浩然的《春晓》,构思更是别出心裁,其中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更是写出了春天早晨的万物复苏,充满生机,微风吹拂让人感到一丝丝春的寒意,这让我回味无穷,体会到了春给人们带来的新的开始。春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让人身临其境,我深深地吸了口气,仿佛感受到了春的旋律。

在老师的引导下,我终于写出了一首世上独一无二,属于自己的一首诗---夏之书,我把夏比喻成一本书,每一行都富有着节奏,我敲打着夏的旋律,在诗歌的海洋里穿梭着。我画龙点睛,夏在我的诗歌里面变得朝气蓬勃,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碧绿使人敞开心扉,融入夏的点点滴滴。合上这本夏之书,我不禁回味起夏的碧玉苍苍,当我再次打开这本夏之书,夏又迈着轻盈的脚步来了,夏再一次让我回味无穷。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当我再次拿起这首诗,却发现了许多的不足,我并没有写出夏的诗情画意,而是有些显得粗糙,并没有完整的表达出夏的多姿多彩,这也正是我美中不足的地方,今后我应该更加注意行与行之间的衔接,使诗歌朗朗上口,给人以无限暇想,让诗歌伴随我们成长,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员,这就是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我最大的收获。

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我对诗歌了解加深了许多,这使我对诗歌更加“刮目相看”,使我在诗歌的海洋里打下了基础。在诗歌的海洋里,我们还需了解其中的奥秘。诗歌,值得我们与它倾心交谈。这

2.现代诗:海 篇二

一、 咀嚼语句, 品味诗歌精妙的语言

诗是语言的艺术, 现代诗更是如此。这类诗歌的教学应关注儿童语言的学习, 让儿童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丰富语汇, 感受语言的精妙, 提高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 获得美的享受。

【案例呈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长江之歌》教学片段。

(教师出示这四句诗: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师 (出示长江流域图) :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 她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各拉丹东大雪山, 横贯我们祖国大地, 流经10多个省市, 最后流入东海, 奔向太平洋。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这四句诗, 你有什么发现?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生:我发现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把长江水的流动写成了人在走路和跑步, 我是从“走”和“奔”这两个词感受到的。

师:这两个词能不能交换, 为什么?

生: 不能交换。一个“走”字, 让我们仿佛看到春天来了, 大雪山上的雪水慢慢融化, 此时的长江如涓涓细流, 缓缓流淌, 就像一位美丽的少女在悠闲地散步。

师:还像——

生:还像一位风度翩翩的绅士, 慢慢地走来……

师:把你的这种感受读出来。 (生读这句诗)

师:一个“走”字, 让你想到一位悠闲散步的少女和一位慢慢走来的绅士, 一个“奔”字又会让你想到哪些词语?

生:波涛汹涌。

生:波澜壮阔。

生:千军万马。

……

师: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一条怎样的长江?

生:此时的长江奔腾咆哮, 一路狂奔, 向东而去。一路上, 她汇集了许多条支流, 气势越来越大。

师:谁来把这种奔腾咆哮的气势读出来? (生练读)

师:这四句诗让你感受到了长江在空间上跨度很大, 像一根长长的纽带, 贯穿祖国大陆。

师:这四句诗还让你感受到了长江怎样的特点?

生:我发现长江是由西向东流动, 距离很远。

生:我发现长江的水流很有特点, 上游水流很舒缓, 越往下流得越急。

生:长江真是无穷的源泉, 水流奔腾不息。

……

【点评】该教师在教学中能紧扣“走”和“奔”两个关键词语展开教学, 引导学生咀嚼词句, 走进诗歌。通过词语的换位比较,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用词的准确, 读出长江上游雪水融化的缓慢过程和下游向大海流去时奔腾咆哮的特点, 既体会到诗歌用词的准确, 又积累词语, 生成语言, 感受拟人写作手法的形象与生动。

二、 展开想象, 感受诗歌生动的画面

诗歌最大的特点是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蕴含丰富的画面。儿童是最富于想象的, 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因此, 教学现代诗必须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在想象的世界中用心灵和文本对话, 在对话中走进诗歌奇妙多姿的画面, 创造出优美的意境, 展现童真童趣。

【案例呈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 你能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这两个小节的结构一样, 都有“踏一路春风, 撒一路欢笑,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三句话。

生:我发现开头是说“荒山野岭”, 结尾却说“青山碧岭”, 这两个词是一组反义词。

师:读着“荒山野岭”这个词语, 联系我们刚才所学的内容, 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千年裸露的山岩, 光秃秃的, 在烈日下曝晒。

生:寂寞多年的荒山, 一片荒凉。

师:读着“青山碧岭”这个词语, 你的脑海中又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我们仿佛看到了山上到处种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 一片生机勃勃。

生:我们仿佛听到了小动物欢快的嬉戏声以及小鸟在枝头快乐的唱歌声。

生:我们仿佛闻到了阵阵树木的清香。

师:再读读这两个小节, 你还能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原来的荒山野岭, 经过少先队员的植树, 现在已经变成了青山碧岭。

……

【点评】在学生学习整首诗歌的基础上, 教师引导学生对诗歌的首尾进行比较, 在对比中发现诗歌写作的特点, 同时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荒山野岭”和“青山碧岭”展开想象, 用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把抽象的诗歌语言转化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在美妙的画面中展现植树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植树的好处, 深化对诗歌内容和形式的理解。

三、走进场景, 体悟诗歌真挚的情感

情感是诗歌的生命, 诗歌的最终目的都是要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句所描绘的场景往往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我们教学现代诗应紧扣住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创设多种情境, 引导学生由情境走进诗歌所描绘的场景, 与诗人展开心灵的对话, 体悟诗人所抒发的真挚情感。

【案例呈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长城和运河》教学片段。

师:你觉得长城“奇异”在哪呢?

生:长城像巨龙, 很长。

师:有多长?

生:东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

师: ( 出示地图) 从山海关到嘉峪关有一万多里, 所以长城又叫——万里长城。如果每天走100里路, 那么需要走100多天呢。你能读出它的“长”吗? (生读)

师:为什么诗中不说像巨龙“爬”行在大地上?

生:“穿行”更能显示出巨龙磅礴的气势。

生:“穿行”把龙写活了, 更加表现出长城的雄伟壮丽。

生:“穿行”说明山海关到嘉峪关之间有很多山, 长城是建在很多山的上面。

师:想象一下, “巨龙”穿行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你能用手势来演示一下吗? (生演示) 请你再演示一下什么叫“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生演示) 把你的这种感觉读出来。

师:谁能上黑板, 用简笔画把长城穿行在大地上的样子画出来? (生上来画出群山和“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的长城)

师: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概括长城的特点, 你想用哪个词? (雄伟壮丽) 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师:面对这样的长城, 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 在那个时候就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生:我为我们国家有这样的奇迹感到自豪。师:把你的这种自豪、敬佩的心情读出来。

【点评】该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手势、简笔画等方式, 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 让学生通过表演进入诗境, 进一步体验诗歌的情景、意境, 走进长城的具象之中, 感受到长城的雄伟壮丽, 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 学生自然地想到建造长城的祖先, 生成对中华民族祖先的敬佩之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而这正是这首诗歌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

3.有着诗和远方的加拿大海上学校 篇三

该校创办于1984年,至今已有32年历史,累计航行超过了70万海里,抵达过全球二百五十多个港口,目前已有世界各地的海上课堂校友1500名。

海上课堂在全世界范围内招收十一、十二年级的高中生,大一以及间隔年学生,一般年龄为16岁~19岁。该校仅仅提供一年两学期的课程内容,分别是9月~次年1月和1月~6月。由于海上航行的特殊性,学生还要提供一份游泳测试证明。

海上课堂的航线并不是固定的,每年冬天,学校会根据航行条件、气候状况、安全条件、当地政局,以及对学习是否有利来制定航线,并且保留更改和重新告知航线的权利。同时,学生上船后,海上课堂会有系统、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安全须知和操作流程方面的训练。

学生在船上的集体活动从帮厨师准备早餐开始。早餐之后是升旗仪式、清洁船体,然后才开始大约五小时的专业课程学习。学习期间,学校会安排每个学生日间执勤两小时,操纵航行、维修船体等。在其他的自由活动時间里,学生可以自己组织社团会议、看电影、组织乐器演奏等活动。

在停靠港口期间,学校会为学生安排陆地实践活动,包括参观博物馆、参加当地文化活动、野外徒步、自然科学探究等,并且给予学生一定的岸上自由活动时间,让学生可自选参加观光团。

在这一年里,所有的学生必须参加两个志愿服务学习项目,分别位于非洲塞内加尔的达喀尔和多米尼亚共和国的巴伊亚。每个学生都要与当地家庭一起生活一段时间,融入当地独特的文化,全身心投入到志愿者活动和共同体的建设中。这样做的目的是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加深对欠发达国家的认识,同时理解自己国家在世界的位置。

除了诗和远方,学校对学生学业的要求并不比其他学校低。高中生要想在这个学校毕业,必须上满由加拿大新斯科舍高中提供,并受当地教育局认可的高中课程,包括英语、世界历史、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多媒体等人文社会课程,还包括了生物、化学、物理、海洋学等理科课程。

大学生则需要上满由加拿大阿卡迪亚大学提供的课程,包括海洋生物学、批判性阅读和写作、心理学、营养学、天文学、领导力和社会学等。间隔年的学生可以任意选择高中或大学课程。学生在该校取得的学分可以转到其他学校,并可获得相应的毕业证书。比如完成海上课堂一年学习后,获得的大一学分可以转入加拿大任何一所大学和其他国家的很多大学。

在航行学习中,学生不仅仅积累了知识,更提升了适应社会能力。这么有意思的海上学校,你是不是也想就读呢?

4.徜徉诗海作文600字作文 篇四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徜徉诗海作文600字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太阳渐渐落于西山,我又翻开了意志深远的古诗书,又一次,我融入了诗山之中,在诗山之间回荡……

我漫步于诗曲之间,我的心又一次变得舒悦,好像漫步于仙境之中,我寻觅着,我找寻着,我看见刘邦气质飞扬,吟诵着《大风歌》;往前一步,我又看见杜甫坐落江边,迎来《春夜喜雨》,报晓春的到来;又跨一步来到西湖景前,偶遇雨后天晴,苏轼不禁叹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泛出微微的淡波,光影离合,起落不平,看似显出一种静美,又似一种动美,波纹起落跃伏,楚楚动人,极美之景;转眼踏至庐山瀑布,飞流直下,李白叹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此景不看,千世难觅,只见瀑流直泻而下,与大地撞开朵朵莲花。水雾飘飘洒洒,世人不仅为之感叹。我问:“诗中谁最美?”李白曰:“我诗最美”。好高傲之气,我转眼又到桃花潭水前,“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汪伦送李白,情深意重,潭水之深也不及。

漫步于诗中,觅宝无穷尽。李白之大气;苏轼之唯美;杜甫之有感及发;刘邦之气质飞扬。让我不枉此行,诗山之美,美得楚楚动人,美得形形色色,美得让人心动……

看一本好书,如同漫步于自然,总能有所发现……

我不曾多少次寻觅于诗山,但每一次,都能看见不同的人、诗、景、物,每一次好像都能走遍大江南北,结识诗山中的人,这一次,我又寻觅到一些……

5.现代诗二首 篇五

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单

元:珍惜生命 板

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是诗人汪国真的作品。全诗围绕“我微笑着走向生活”这一主题,采用一种明白晓畅的表达方式,历数面对平坦、崎岖、幸福、不幸时采取的不同态度,展现了一种超然、豁达、平易、恬淡的人生态度。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伟大诗人普希金的作品。这首诗写于他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诗人在这样的处境下,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却表现出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将到来的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体会诗中所传递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

2.品读含义深刻的诗句,从中得到启迪。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对“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有自己的思考。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用自读展示、分组赛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诗歌,用有感情的诵读来传递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与感悟。

2.借助课外资料,联系诗人的生活实际来进一步加深对诗歌和诗人的理解。

3.查找关于作者更多的资料,推荐学生阅读诗人的其他作品,从中体会作品风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中所传递的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重难点分析:

 教学时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在语言实践中得到锻炼。 由于两首诗所要传递的思想与情感都很清晰、明确,在教学中可以较多地采用自学、讨论等方法。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汪国真和普希金的故事以及了解他们的作品。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出示课件,学生观察两首诗的题目,看看发现了什么特点?(都与生活有关)

(二)出示课件,介绍现代诗的学习方法。第一步,多读,读出韵味来。

第二步,多思,思考作者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第三步,多想象,想象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画面。

二、学习第一首,领悟诗歌韵味

(一)出示课件,介绍作者。

汪国真,祖籍福建,出生于北京。他的诗清新、美好,既蕴含丰富的感情,又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受到许多青年人的喜爱。他的诗集曾三次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课件,边读边想,哪些语句让我们体会到诗人是微笑着走向生活? 交流预设:

什么是平坦?在诗中,“平坦”指什么?诗人所采取的态度是什么?面对平坦,我们要去欣赏与享受那份简单的快乐。

什么样是崎岖?诗中指什么?诗人所采取的态度是什么?生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崎岖也不必畏惧,庄严地思索、行进,才是应有的态度。

面对幸福、不幸,诗人采取了什么态度?幸福时就让我们随之欢舞,不幸时就挺胸迎战吧。

(三)品读诗句,体味诗情。

学生细读,勾画感受深刻的诗句,适当写下自己的感受。

(四)结合生活,理解诗句。

出示课件:面对生活的平坦与崎岖、幸福与不幸,作者选择的是微笑面对,你还知道哪些微笑面对生活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也有许多经历,学了这首诗,你一定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能不能也像诗人一样,拿起我们的笔,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我们的所思所想呢?

仿写练习:出示课件

生活报我以痛苦吗?我会()

生活报我以快乐吗?我会()

生活报我以甜蜜吗?我会()

生活报我以酸楚吗?我会()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尝试背诵。

(六)阅读链接,推荐阅读《汪国真诗集》。出示课件

三、学习第二首,领悟诗歌韵味

(一)介绍作者及作品。出示课件

1.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造者,更是19世纪世界诗坛的一座高峰。

2.他的一生创作了近800首优秀的抒情诗篇。

3.他的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19世纪的文坛,他被喻为“诗歌的太阳”。4.他的说理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问世后,成为许多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

(二)出示课件,介绍作品创作背景。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默读全文,思考:出示课件

〃这首诗是用什么口吻写给那些受生活欺骗的人们的? 〃对于这些人,诗人提出了怎样的叮咛和嘱咐?

〃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学生默读,勾画,写出自己的感想,教师巡回指导。出示课件

(四)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五)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四、情感升华

(一)这篇课文的两首诗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许多人把它们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读完以后喜欢这两首诗吗?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各抒己见。出示课件

(二)请把自己的想法用格言的形式写下来,与老师同学共勉。

6.别让现代诗成为教研的“盲点” 篇六

与其他体裁相比, 为什么大家对现代诗教学不够热衷呢?我进行了一些思考。首先让我们感到意外的原因是教材的编排。以苏教版为例, 除去练习中的小诗, 整个小学阶段选编了23首现代诗 (见表) 。从三年级开始, 现代诗的课文都放在了教材的第一课, 仅五年级的上册列入第二单元。这样的教材编排, 给现代诗的日常教研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正常学校教研活动都要从开学两三周后开始, 而这时现代诗课文早已教学完毕, 这就让现代诗成为学校教研的死角, 削弱了研究的群众基础。更重要的是, 客观上看现代诗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就像高考作文不能写诗一样, 人们对诗歌的理解往往是比较多元、比较模糊的, 教师自己都弄不明白, 教些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更是说不清楚。理解上的难度, 对于孩子学习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这也让不少教师选择教学课题时回避了现代诗。

其实, 近年来不少教研部门、杂志社以及学校也组织了一些现代诗的教研活动, 甚至有的还开展了专项竞赛。但仔细阅读一下活动的课例, 这些教研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第一, 起点较高, 对普通老师教学借鉴意义不大。笔者参加过一次“两岸四地”的现代诗教学研讨, 一位教师执教台湾诗人林焕章的《蝴蝶和花》。课堂上孩子理解深刻, 朗读富有童趣, 最后还模仿创作, 听了让人心动不已。然而课后交流时, 这位教师介绍她已经在这个班进行儿童诗教学研究将近两年了, 这节课显然是这两年教研成果的展示, 并不只是一节课上的效果。这又让不少想尝试现代诗教学的教师望而却步,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把现代诗作为自己专业发展方向的。第二, 不少成熟课例属于自选教学内容, 对教材中的现代诗教学指导意义不大。虽说是现代诗的教研活动, 却很少有教师选择教材中的课文作为教学内容, 更多是选择儿童诗或是童谣之类短小简练、童趣盎然的小诗, 这与教材中的现代诗有较大差距。第三, “低热高冷”现象突出。活动中, 低年级的课例相对较多, 资源也比较丰富;一到中高年级, 课例则寥寥无几。再加上低年级的教学也是把诗歌作为识字的主要材料, 研究成果对中高年级缺乏实质性帮助。

阅读教学的两个核心问题就是“教什么”和“怎么教”, 对于现代诗教学来说, 正因为教学研究还不够深入, 至今仍然莫衷一是, 没有形成一定的共识。先说“教什么”。有人主张读读背背, 感知大意即可;有人则主张在品读重点诗句, 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体会诗人表达的精妙, 上出语文味;还有的则强调要在“读”上下工夫, 指导学生学习朗读, 品味诗歌的节奏、韵律。再说“怎么教”。在关注文体的背景下, “用童话的方法教童话, 用散文的方法教散文”已经取得普遍认可, 那么对于现代诗而言, 也应该就是“以诗歌的方式教诗歌”。古往今来, 学诗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读”, 现代诗当然也不例外。多读, 大概是现代教学中少有的共识。然而, 怎么实施“读”, 要“读”到什么程度, 在现代诗教学中竟然也是一笔糊涂账。纠结的重点就是诗句的意思要不要讲, 诗歌语言表达的精妙又该如何体会。有教师提出, 要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 感悟诗歌内容;有教师认为, 要在学生理解诗句丰富内涵的基础练习朗读;在以“以读为本”策略之上, 现在还有教师结合2011版课标精神, 提出“用形式来教”, 现代诗的形式是最为直观的, 是可以发现的, 因而可以通过发现诗的形式指导仿写, 这样读写结合学习现代诗。

无论是古诗, 还是现代诗, 都是语言艺术的明珠, 是值得孩子细细品味、学习借鉴的“精粹语言”。学好诗歌, 读懂诗歌语言, 对孩子阅读当代作品等有极强的指导价值。真希望有关部门能在现代诗教学中开展更多有价值、有影响的活动, 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更多现代诗教学的学习机会。

【链接】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7.中国现代诗精选 篇七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2.旅程

汪国真 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秋叶萧瑟 晚来风急地

垂下头颅

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 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 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无论走向何方

都会有无数双眼睛跟随着你 从别人那里 我们认识了自己 3.山高路远

汪国真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 不是宁静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喊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4.只要明天还在 汪国真

只要春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 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陷身茫茫沙漠 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

只要明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冬雪终会悄悄融化 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5.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示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七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 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6.回答 北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7.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8.别

顾城

在春天,你把手帕轻挥,是让我远去,还是马上返回?

不,什么也不是,什么也不因为,就象水中的落花,就象花上的露水……

只有影子懂得,只有风能体会,只有叹息惊起的彩蝶,还在心花中纷飞…… 9.远和近

顾城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10.红帆船 北岛 到处都是残垣断壁 路,怎么从脚下延伸 滑进瞳孔的一盏盏路灯 滚出来,并不是星星 我不想安慰你 在颤抖的枫叶上 写满关于春天的谎言 来自热带的太阳鸟 并没有落在我们的树上 而背后的森林之火 不过是尘土飞扬的黄昏 如果大地早已冰封 就让我们面对着暖流 走向海

如果礁石是我们未来的形象 就让我们面对着海 走向落日 不,渴望燃烧 就是渴望化为灰烬 而我们只求静静地航行 你有飘散的长发 我有手臂,笔直地举起

11..宣告

北岛

也许最后的时刻到了 我没有留下遗嘱 只留下笔,给我的母亲 我并不是英雄 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宁静的地平线

分开了生者和死者的行列 我只能选择天空 决不跪在地上 以显出刽子手们的高大 好阻挡自由的风 从星星的弹空里 将流出血红的黎明 12..一切

北岛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 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 一切语言都是重复 一切交往都是初逢 一切爱情都在心里 一切往事都在梦中 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 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 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 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 13..背影

汪国真

背影,总是很简单 简单,是一种风景 背影,总是很年轻 年轻,是一种清明 背影,总是很含蓄 含蓄,是一种魅力 背影,总是很孤零 孤零,更让人记得清 14..不要急于相见

汪国真 不要急于相见

为天空再留一朵洁白的梦幻 洁白的梦幻 雨打芭蕉 泪湿栏杆

不要急于相见 等庭院盛开温馨的玉兰 温馨的玉兰 举杯把盏 花好月圆

不要急于相见 既然已分别了很久很久平安便是夙愿

离愁终有尽 相思诉不完

但是,我更乐意

为什么要别人承认我 只要路没有错 名利从来是鲜花 也是枷锁

无论什么成为结局 总难免兴味索然 流动的过程中 有一种永恒的快乐

尽管,我有时也祈求 有一个让生命辉煌的时刻 但是,我更乐意 让心灵宁静而淡泊

15.淡淡的云彩悠悠地游

汪国真

爱,不要成为囚 不要为了你的惬意 便取缔了别人的自由 得不到 总是最好的 太多了 又怎能消受 少是愁多也是忧 秋天的江水汨汨地流

淡淡的雾 淡淡的雨

淡淡的云彩悠悠的游

16.感谢

汪国真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17.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汪国真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报我以平坦吗?

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

报我以崎岖吗? 我是一座大山庄严地思索!

报我以幸福吗?

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报我以不幸吗?

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

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

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

18.我知道 汪国真

欢乐是人生的驿站 痛苦是生命的航程 我知道

当你心绪沉重的时候 最好的礼物

是送你一片宁静的天空

你会迷惘 也会清醒 当夜幕低落的时候 你会感受到 有一双温暖的眼睛

我知道

当你拭干面颊上的泪水 你会灿然一笑 那时,我会轻轻对你说 走吧 你看 槐花正香 月色正明

19.走向远方 汪国真

是男儿总要走向远方,走向远方是为了让生命更辉煌。

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年轻的眼眸里装着梦更装着思想。不论是孤独地走着还是结伴同行,让每一个脚印都坚实而有力量。

我们学着承受痛苦。学着把眼泪像珍珠一样收藏,把眼泪都贮存在成功的那一天流,那一天,哪怕流它个大海汪洋。

我们学着对待误解。

学着把生活的苦酒当成饮料一样慢慢品尝,不论生命经过多少委屈和艰辛,我们总是以一个朝气蓬勃的面孔,醒来在每一个早上。

我们学着对待流言。

学着从容而冷静地面对世事沧桑,“猝然临死而不惊,无故加这而不怒”,这便是我们的大勇,我们的修养。

我们学着只争朝夕。

人生苦短,道路漫长,我们走向并珍爱每一处风光,我们不停地走着,不停地走着的我们也成了一处风光。

走向远方,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老年,我们从星星走成了夕阳。

20.旅行 汪国真

凡是遥远的地方 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 不是诱惑于美丽 就是诱惑于传说

即使远方的风景 并不尽如人意 我们也无需在乎 因为这实在是一个 迷人的错

8.现代诗 篇八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dǎo)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yǎn),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金色花》散文诗赏析

“假如我变了一朵„金色花‟”,要理解这开篇的句子,就要联系到《金色花》的上篇散文诗《云与波》。诗人在《云与波》中写那孩子有一种想融入云和波的生命之中的强烈愿望。但是他不能,因为云和波是如此遥远,而且他也不愿意离开妈妈。后来他想变成云,而他的妈妈则变成月,或者他将变成波而他的妈妈变成陌生的岸。故诗人在《金色花》开篇中说,那孩子在欲将自己隐藏起来的种种尝试都失败以后,希望变成一朵金色花(圣树上开出的金黄色碎花)。这样他就能隐藏起来,避过妈妈的耳目,然后再作为一个孩子回到她的身边。

那孩子还不懂得区别别人和自然,他的种种计划是不受可能性的制约的。

诗人用第一人称描写那孩子的种种计划,先是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让妈妈到处叫着找他,而他则“暗暗地在那里匿笑”,这种天真的“捉弄”,生动地表现了妈妈与孩子的深厚感情。接着,写变成“金色花”的那孩子“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母亲工作,让妈妈在小庭院里嗅着花香。这是对妈妈精神上的慰藉。诗人进一步展开幻想,让“金色花”的树阴伴着妈妈读书。最后,那“金色花”在黄昏时又落在地上,变成了妈妈的孩子,倾听妈妈讲故事。妈妈称他为“坏孩子”的“坏”是调皮、淘气的意思,是贬义褒用。那孩子故意不告诉妈妈自己在哪里。母子和谐生活的情趣,令人陶醉;孩子的娇憨之态可掬,令人爱不自禁。

这首诗用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捎带顽皮地与妈妈嬉戏的心理,含蓄巧妙地表达了孩子须臾不离妈妈的难舍难分的深厚感情 论诗者大都把卞之琳的《断章》看作是一首意蕴艰深的哲理诗,其实作为言情诗来读,诗味才足呢!那优美如画的意境,那浓郁隽永的情思,那把玩不尽的戏味,那独出机杼的题旨,细细品来,的确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诗是这样的: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诗的上节撷取的是一幅白日游人观景的画面。它虽然写的是“看风景”,但笔墨并没有挥洒在对风景的描绘上,只是不经意地露出那桥、那楼、那观景人,以及由此可以推想得出的那流水、那游船、那岸柳……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画把那若隐若现的虚化的背景留给读者去想象,而把画面的重心落在了看风景的桥上人和楼上人的身上,更确切地说,是落在了这两个看风景人在观景时相互之间所发生的那种极有情趣的戏剧性关系上。

那个“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你”,面对着眼前的美景,显然是一副心醉神迷之态,这从他竟没有注意到“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的侧面烘托上就可看出。耐人寻味的是,那个显然也是为“看风景”而来的楼上人,登临高楼,眼里所看的竟不是风景,而是那个正“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你”。这楼上人为何不看风景专看“你”,是什么深深迷住了那双眼,是什么深深打动了那颗心?这耐思耐品的一“看”,真可谓是风流蕴藉,它使那原本恬然怡然的画面顿时春情荡漾、摇曳生姿,幻化出几多饶有情趣的戏剧性场面来:那忘情于景的“你”定是个俊逸潇洒、云游天下的少年郎,那钟情于人的楼上人定是个寂寞思春、知音难觅的多情女,一个耽于风光,憨态可掬,孰不知一举一动搅乱了几多情丝;一个含情脉脉、痴态可怜,可心中情眼中意羞言谁知?真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而在人生旅途上又有多少这样的萍水相逢、一见钟情、转瞬即逝而又经久难忘的一厢恋情啊!而诗人正是以这短短的两行诗给那电石火花般的难言之情、难绘之景留下了永恒的小照,引人回忆,激人遐想。

诗的上节以写实的笔法曲曲传出了那隐抑未露的桥上人对风景的一片深情,以及楼上人对桥上人的无限厚意,构成了一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戏剧性场景。但多情总被无情恼,那无情的风景,那忘情于景的桥上人能否会以同样的深情厚意,来回报那钟情于己的多情之人呢?面对着生活中这司空见惯的、往往是以无可奈何的遗憾惋惜和不尽的怅惘回忆而告终的一幕,诗人在下节诗里以别开生面的浪漫之笔给我们作了一个充溢奇幻色彩、荡漾温馨情调的美妙回答。

时间移到了月光如洗的夜晚。桥上人和楼上人都带着各自的满足与缺憾回到了自己的休憩之所。可谁又能想到,在这一片静谧之中,白日里人们所作的感情上的投资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回报。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这不就是自然之景对桥上人白日里忘情于景的知遇之恩的热情回报吗?从“你”的那扇被“明月装饰了”的窗口上,我们可以想见到,此刻展现于桥上人眼际的会是一幅多么美丽迷人的月夜风光图啊!那桥、那水、那楼、那船、那柳……那窗外的一切一切都溶在这一片淡雅、轻柔、迷朦、缥缈的如织月色之中,与白日艳阳照耀下的一切相比,显得是那么神秘,那么奇妙,那么甜蜜,那么惬意。面对这月光下的美景,怎能让人相信自然之景是冷漠无情、不解人意的呢?怎能不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强烈钟爱呢?你爱自然,自然也会同样地爱你--这就是诗的理趣所在吧!

自然之景以其特有的方式回报了桥上人的多情,而桥上人又该以怎样的方式来回报楼上人的一片美意呢?诗以“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一想象天外的神来之笔对此作了饶有情致的回答,从而使楼上人那在现实生活中本是毫无希望的单恋之情得到了惬意的渲泄。

这个被“装饰”了的梦对于它的主人来说无疑是一次心灵奥秘的深切剖白,它再明白不过地显示了那被各种外部因素所压抑的单恋之情是多么地强烈灼人。而那桥上人之所以能由眼中人变为梦中人,不正因为他是意中人的缘故吗?诗里虽然没有一句爱情的直露表白,但这个玫瑰色的梦又把那没有表白的爱情表现得多么热烈、显豁,而由这个梦再来反思白日里的那一“看”,不是更觉得那质朴无华的一“看”缠裹了多少风情,又是多么激人遐思无尽吗?

如果仅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构图来表现单恋之情的奇妙迷人,那就显得太平庸一般,流于俗套了。诗的精妙新奇之处就在于,这个梦的主人不仅仅是梦的主角,而且还从这场爱情角逐的主动者位置上退居下来,而那个桥上人也已不再是毫无知觉的爱的承爱者,他是以主人的姿态在梦里扮演了一个爱的施予者的角色,他在尽其所能地“装饰”着这梦,而且,他也是在按着楼上人的心愿来“装饰”着这个梦的。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详尽地描绘出这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奇妙梦境,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被“装饰”了的梦一定是无比甜蜜、无比美满、无比浪漫、无比美丽的。总之,楼上人那一片落花之意,终于得到了桥上人那流水之情的热烈的、远远超过希望值的丰盛回报。在这里,“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句千百年来伴随人生长河,永远给人以惋惜、懊丧的格言也失去了它真理的意义。

但梦毕竟是梦,它代替不了现实;装饰也只是装饰,它总会露出虚幻的面目。当第二天红日高照,酣梦醒来,那楼上人“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时,又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了呢?但相信,那已经尽情地领略了“落花若有意,流水亦含情”的甜蜜梦境的楼上人,定会从常人所有的那淡淡愁绪之中解脱出来,定会以更美好的憧憬,更深沉的爱心,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的。

9.现代诗:海 篇九

就拿笔者所执教的六年级来说, 在北师大版的教材中, 六年级下册就安排了顾工的《我站在铁索桥上》, 朗费罗的《人生礼赞》, 魏刚焰的《你, 浪花的一滴水》, 王慧骐的《我们上路了》, 蓝星的《万岁, 母校》, 还有《苏武牧羊》等6篇现代诗, 占教材总容量的七分之一强,

面对教材中的现代诗篇, 小学语文教师应有怎样的教学策略, 才能使现代诗教学上出诗味, 上出诗意来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笔者想从现代诗教学的“简”与“丰”两方面来加以阐述。

一般而言, 现代诗教学的课时安排为一课时。从教学任务上看, 现代诗教学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大意, 读出诗歌意韵, 结合背景,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体悟诗歌意境意蕴, 还要能适度仿写诗歌的某些章节, 在诗歌写法上领悟出一点“皮毛”来。

一、教学程序安排要简单

一课时的时间长度是有限的, 如果教师的教学程序安排繁杂, 教学环节安排琐碎, 那么一课时的教学效果一定值得怀疑。

1. 教师要先读为快

一篇现代诗到手, 教师自身要反复把读, 读出诗的韵脚, 读出诗的内蕴, 读出诗人的情感, 甚至还要想象:诗人当时在创作该诗时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心中会涌起怎样的波澜?只有教师读到位, 对现代诗篇的感悟才能出味, 也只有教师读出味了, 在与学生的共商共学中才能起到“首席”的作用。

2. 教师要抓准“诗眼”

每一篇现代诗篇, 尽心涵泳, 总会从诗篇中找到现代诗的“诗眼”, 这“诗眼”或明或暗, 或显或隐, 或是一个字, 或是一个词, 也可能是一句诗。只有准确地捕捉到正确的“诗眼”, 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才能不偏离“准确的航线”。

不久前, 我们六年级备课组在研究《我站在铁索桥上》一诗的“诗眼”, 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有老师认为, 本诗的“诗眼”应着落在“红旗”上, 因为“红旗”是勇士们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的目标指引, 也是今天幸福生活的象征, 因此, “诗眼”非“红旗”莫属;也有老师认为, 本诗的“诗眼”应是隐含的, 是“遐思飘飞”, 作者站在铁索桥上的所见所思, 重在所思, 而这“思”恰是本诗的“诗眼”……而笔者则认为, 就全诗的描述与抒发“流线”来看, 本诗的“诗眼”应落脚在“高声歌唱”上。为什么呢?全诗共有四节, 第一节点明诗人站在今日的铁索桥上;第二节讲的是诗人在铁索桥上回忆当年那惊心动魄的渡桥画面;第三节讲的是今日人民的幸福生活与人民对勇士、先烈的缅怀与哀悼;第四节诗呼应第一节, 深情歌颂了英雄的土地和英雄的人民。就全诗的内容与诗人饱满澎湃的激情来看, 全诗的意旨在于高声歌唱英雄、歌唱可敬的人民、歌唱幸福的生活、歌唱美好的追求、歌唱伟大的祖国……诗歌的最后一行“在这英雄的土地上, 我要高声歌唱!”意犹未尽, 留下了诗人无限的倾诉空间。就此而言, 本诗的“诗眼”便再清晰不过了。因此, 在教师个人充分备课的基础上, 还要引进“全组的智力”, 这样对现代诗篇的内涵内蕴的把握才会更准确、更到位。

3. 教师要“读声鲜明”

现代诗“以读为本”, 为此, 在充分咀嚼诗篇的基础上, 教师要“先读为主”, 将诗读出气势来, 读出情绪来, 读出情感来, 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以自我的读诗体验去感染与影响学生。同时, 教师在备课时, 应特别注意精心设计有“煽情效果”的过渡导语, 给学生的每一章节与完整诗篇的朗读“助燃煽火”, 达到“以情激情”的学诗成效。在读的形式上, 要多变, 个体读, 小群体读, 集体读, 配乐读, 设计情境读等方式要相互配合, 以吸引学生的眼球, 让课堂不仅读声琅琅, 而且情意绵绵。

4. 教师要简单施教

简单, 并不等于没有内容;简单, 是一种教学的境界追求, 正所谓“此时无招胜有招”。进入中高年级, 学生的现代诗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了, 教师不要老不放心学生的学力, 不管不顾学生的预习起点, 一入课总是从生字、新词的学习做起, 然后再逐句朗读、逐句讲解, 在教师的包办下, 再将诗行的意思, 诗歌表达的情感一股脑儿倾囊相授。包办下的学生, 学力发展必然是依赖性的、畸形的。因此, 教师要以发展学力的眼光安排教学, 应以大多数学生的预习情况为现代诗歌学习的起点, 对于大多数学生已经体悟与认识到的, 完全可以让学生说、学生读来简化处理。对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也不要给予扮演“天下知”的角色, 要引发学生的思索, 实在有难度了, 教师再加以引导。而后重点围绕诗歌的题眼、诗眼, 教师要使出“浑身解数”, 引导学生有质量、有质地、有质感地读诗歌, 让现代诗教学的课堂飘逸出浓浓的诗声、诗情来。

二、教学成效呈现要丰盈

一课时的现代诗篇教学, 简单的教学程序安排也许不甚好看, 但对教师的挑战难度将更大, 就像如今的世界乒球比赛, 虽然比赛的回合没有以前那么好看了, 但对技术的要求却更高了, 因为, 所有的选手都想在前三板抢得先机。同理, 现代诗篇的教学, 教学程序的简单并不意味着教学成果的“缩水”, 相反, 在简约中, 现代诗篇的教学正在追求着丰盈温润的教学风韵。

1. 外引资源, 为品味语言“注泉”

还以《我站在铁索桥上》为例, 现代诗篇教学依然不可忽略语言文字的品味。本诗的第二节“勇士们哪, 攀着一根根铁索, 冒着密密的弹雨, 冲破了敌人的火网!”其中“攀着、冒着、冲破”三个动词, 形象地再现了勇士们英勇顽强, 为革命为战斗胜利不屈不饶的献身精神。如何引导学生体悟诗人用词的精当, 教师可适当引进《飞夺泸定桥》课文中有关22位突击队员铺木板的描述, 体会诗歌语言与记叙文描述性语言的异同, 也可引进毛泽东的《长征》诗行, 体会不同诗人在描述同一事件时的不同笔法, 以体会祖国语言的生动与鲜活。

2. 当场消化, 为积累语言“献力”

对现代诗教学, 教师一定要有让学生当场尝试背诵的意识, 千万不能认为背诵是学生课外的活。只有树立起抓紧课堂时间让学生背诵、积累诗行的意识, 课堂才会紧凑高效, “逼迫”教师砍去许多无谓的末节。一课时的教学, 对于较长的现代诗来说, 现场背诵可能有点难度, 但教师也应挑出重点、精彩的章节, 通过填空式、提醒式的设计, 引领学生踊跃背诵, 以提高现代诗篇学习的效果。

3. 适度仿写, 为运用语言“搭台”

现代诗是情感的抒发形式, 是一种美的聚集, 美的表达。虽然我们无法强求学生今后人人均成诗人, 但我们别忘了要用诗行去涵养学生诗人的气质。因此, 现代诗篇的教学也应重视“读写结合, 练笔迁移”。仿写可分两种, 一为语言上的技巧模仿, 一为情感上的恣意流泻。笔者认为, 第一、二学段的现代诗学习宜以第一种为主, 第三学段则可两种形式结合起来运用。内容技巧的仿写, 不宜全篇仿写, 可以以诗篇中的某一章节, 结合教师所创设的情景进行仿写, 也可进行补白式的续写。情感式的仿写, 应立足在全诗学习的基础上, 让学生将自己的收获、思考、思绪等仿照诗行的形式予以表达。如学完《人生礼赞》, 面对诗人在诗中呼吁的“行动起来吧, 就在生命的此刻行动!让生命之舟乘风破浪!”结合学生即将小学毕业, 步入中学生活, 再过六年, 这批孩子就要走进大学校园, 面对自己的未来, 目前该有怎样的人生规划, 该有怎样的行动表达?在学完全诗之后, 可以让学生应答诗人的“呼唤”, 将心底的“冲动”倾吐出来, 这对学生在学诗之余, 何尝不是一种生命“催力”的“发酵”呢?练笔同样是现代诗教学的应有之义。

10.现代诗欣赏乡愁 篇十

• 小时侯

•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 我在这头 • 母亲在那头

• 长大后

•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 我在这头 • 新娘在那头

• 后来啊

•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 我在外头 《乡愁》是游子深情的顾盼,是一曲清婉而柔美的回忆。自古游子远游,都会情不自禁的触景生情,吟上那么一首乡愁之诗。乡愁是人患上的一种毒药。

余光中以“乡愁诗人”著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乡愁》一诗的广为流传;大众对于《乡愁》相当熟悉,它之所以得以流行,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结构简单,且对诗人不同时期的、内涵不同的乡愁通过四个不同的意象做了高度的概括;而“大陆在那头”一句煞尾,更使这首诗顿上一个境界。

• 母亲在里头

• 而现在

•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读《乡愁》这首诗,从而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诗人心中那种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盼望民族统一的思想感情。对于我们常人而言乡愁就是对故乡的思念,家人的想念,不会有那么高的高度去思考。

显然,这首诗以形式上的四个小节,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前后顺承的,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几个标示时间的短语,都明确出现在这首诗每一小节的第一行。

我们可以看出,诗的每一小节,实际上都对应着人生的某个阶段。作者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即: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诗人为每个阶段的乡愁找了一个具体的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成年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诗至此处,读者不禁会想,世间还有什么样的离情比死别更令人断肠?有,那就是乡愁!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那一方小小的邮票承载了诗人的思念,在互通音讯中诗人获得了母亲的安慰。一张窄窄的船票承载了诗人对爱人的相思和依偎;在来来往往中,诗人填补了感情的缺口,其中滋味自在不言中。一黄土割断了诗人和母亲的相见。或许我们都太年轻,没经历过生离死别的痛苦,不能真正的体会其中的痛。但我们一样能体会到思乡思家的苦。

诗人的心归往何处?那乡愁竟是不能圆的梦了!“这头”和“那头”终于走向了沉重的分离,诗人的心一下子沉入了深深的黑暗里。诗人在这强烈的情感中转入对现在的叙述。现在,那湾浅浅的海峡,竟成了一个古老民族的深深伤痕,也是诗人心中的伤痕,是和诗人一样的千千万万中华子孙的伤痕。诗的意境在这里突然得到了升华。那乡愁已不仅仅是诗人心中的相思和苦闷,它还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相思和苦闷。诗歌由此具有了一种深层的象征意义。那母亲难道不是祖国的象征?那情人难道不是诗人的自喻?

11.李星辰现代诗 篇十一

1.无题

跳动脉搏的树叶

堆积

却敲不开心中

那只贪婪的看门狗 沧桑的面颊

略带疲倦的眼神

于是

你发现

脸上的邮票

鲜明的红戳

是我把自己寄到了你面前 2背影

凡是美丽的风景

对我都是一种诱惑 不是诱惑于美丽

就是诱惑于传说

即使远方的侧畔

并不进人如意

我不在乎

因为这是个美丽的错误

3.高考

——高三时

这是高三这不是高考 这里依然有欢笑

这是青春这不是老道 这里依然很热闹

高三的青春

堙没了老道的高考 欢笑热闹

没有纷杂与烦恼

这只不过是一场高考

人生的进程不会有太大征兆 漫漫的道路不会因为一场高考 封锁你所有的大道 所以 朋友呀

该欢笑时一定要欢笑 别埋没了太多美好 我们还是青春年少 不要总是那么老道 不如让我们一起携手 迎接胜利的号角

4.无题

风吹了

雨下了

我愿化作千万雨滴中的一滴

随它们一起飘落

至于方向

听河的5.额度

——歌词

喜欢你的日子就喜欢为你付出

为你的付出我的幸福也一点点到达着额度 直到有一天

它已经盈满

再也装不下一点点幸福

于是我不再付出

你笑完便开始哭

你说 我只是你幸福的额度

你要了你的满足

我得到的却只是

我想哭

只是没有了泪水的痛苦却更显无助

孤独

我便走下了你的序幕

6.恋

如果不是三月的柳絮席卷着微风激荡了你的双眸

又怎会有灿烂的笑脸摇曳着欢快的乐章来到我的身旁 眼里的碧波折射着幽悠的心曲是我对你的依恋 默默的无言倾诉者难恋的割舍是我对你眷念 说好要一起走到天边

可时光会消磨所有的无限

即使你我已定下誓言

但爱人

12.现代诗:海 篇十二

一、何其芳早期诗歌古典意蕴的成因

(1) 早年经历和环境对何其芳诗歌创作的影响

何其芳非常熟悉中国古代文学, 并善于在自己的创作中采用古典文学表现手法。从小在封建气息浓重的私塾读书, 开始接触我国古代诗歌以及一些古文经书。由于家庭生活和私塾生活的暗淡, 十二岁时养成了自学的习惯。“他这种经历, 培养了他对想象世界的眷恋和对于现实世界的逃避。”[1]他最初迷恋古典小说, 后来随着阅读能力的增强开始读文赋作品, 《唐宋诗醇》是他第一次真正接触到诗歌, 感到了艺术的魅力。中学时代接触了白话文, 同时开始接触外国文学作品, 这些都引导他更近地走向了文学。初中读冰心的小诗, 有一种创作的冲动。高中流行所谓的“豆腐干体”诗歌, 于是痴迷的学习写整齐的诗。诗人后来回忆说∶“我的第一个诗集《预言》是这样编成的∶那时原稿都不在手边, 全部是凭记忆把它们默写了出来。凡是不能全篇默写出来的诗都没有收入。这也可以说明我当时对于写诗是多么入迷。”[2]他诗歌中字里行间的整齐和韵律的协调, 都是受了古典诗歌和格律诗的影响。

之后他进入北大读哲学系是因“从事文学的人应该了解人类思想的历史”, [3]一下课就沉浸在文学书籍里, 丰富的阅读不仅培养了他对传统诗歌作品的认同, 也使创作中的何其芳自觉或不自觉流露出古典诗歌的意趣。

(2) 社会时代背景和城市文化环境对何其芳传统审美情趣的影响。

大学毕业后直至去延安之前, 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京津度过, 那段时期正是何其芳创作的高峰, 《预言》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相对当时“现代”气息浓重的上海来说, 北京这座充满古韵的城市远离工业化, 文人们保存着相对古朴的风气。从小就受古典气息熏陶的何其芳生活在这里, 便更加认同这儿的传统审美情趣。这在他作品中有完美的体现, 《古城》中的城墙和《夜景》里的宫殿等这类景象, 充满了他早期的作品。

(3) 侧面反映古典诗歌传统影响

除此之外, 他早年未出国留学, 也没翻译过外国作品, 由此可从侧面佐证西方诗艺影响的局限。

二、以《预言》为例, 品味传统意蕴和现代情趣

《预言》写于1931年秋, 那时诗人“几乎绝望地期待着爱情”, 而那股奇异的风“用更明白的语言说出来, 就是遇上了我后来歌唱的不幸的爱情。”[4]他以自己真实的爱情生活为依据, 不加掩饰袒露真诚。谢冕曾这样评价何其芳, “有人认为诗是不可扼制的情感的奔泻, 并不主张诗对情感的更多的加工。但何其芳却把真情的流露与艺术的精雕细刻很好地统一起来。他不讳言自己崇尚的是‘绝美的诗情’”。[5]

《预言》展示了六个主要画面, 以年轻的神的踪迹为线索, 由开始聆听到“年轻的神”的“足音”的狂喜到足音消失后的怅惘, 让我们在短短几节诗行中体验了一次爱情的悲喜。

⑴传统意蕴在诗中的体现

首先, 文字的锤炼和精雕细琢。正如诗人所说, “我喜欢那种锤炼, 那种色彩的配合, 那种镜花水月。”[6]古典诗歌讲究词语的精雕细琢以符合音律, 很多诗人并非感情涌动才成诗, 而是“苦吟”而得, 句句推敲。何其芳便是其中的代表。早期诗歌中冷艳的色彩、青春的感伤、精致的艺术, 同时交汇着东西方诗歌的影响。若你细读《月下》, 一定能感受到晚唐诗宋词华丽唯美的形式和语言文字的细微敏感。诗人的心理、情感, 以至美学的选择, 都偏向中国古典的“佳人芳草”, 即使是最抽象的情思在他的笔端都变成了可观、可触的声色而流芳溢彩。

其次, 诗歌的含蓄性。在这里, 诗人对古典诗词, 特别是那种含而不露、蕴藉深远的意境的追求有了切实的实践。诗中没有着意刻画“年轻的神”的形象, 而是梦还式的爱情吟唱。捕捉“一些在刹那间闪出金光的”心灵语言, 省略意象之间的链锁, 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 使诗有一种宁静柔和的朦胧美。

第三, 对古典诗词意境、技巧的转化翻新。那“年轻的神”来而又去, 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情调, 技巧层面既与戴望舒的《雨巷》异曲同工, 又与《诗经》中的名篇《蒹葭》里那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情调和构思惊人的一致;对女神不正面描写, 而用“我”的感情与语言侧面烘托的写法。

⑵与现代诗的关联

首先, 运用象征主义的象征手法。就这首诗形象的象征性来看, 受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预言中“年轻的神”的灵感来自法国后期象征派大师瓦雷里的长诗《年轻的命运女神》[7], 在象征手法上虽有借鉴, 但预言之神不同于命运女神, 预言之神更带有乐观的调子。就形象的象征性来看, 和戴望舒的《雨巷》也有些相似之处, 比如年轻的神悄然的来去, 和那位有丁香一样忧愁的姑娘的出现和消失有类似的影子。只是《预言》中年轻的神没有雨巷中那么浓重的惆怅和幻灭感。何其芳运用的象征手法与象征派不同的是, 不是为了暗示虚无缥缈的“另一世界”, 不用晦涩难解的语言和神秘意象。

其次, 对新月派格律诗的实践。全诗共六节, 每节六行, 韵律得当, 显然受新月派格律诗的影响。开头的突然与警醒和结尾的惆怅余韵, 和谐呼应。诗化口语的运用有一种透明柔美的格调。重复的语言, 节奏随情绪的变换, 更增强了诗的美感。

三、结语

何其芳早期的诗歌创作, “用新奇的想象和朦胧的情调构成的意境美, 使人很难分辨哪些是中国古典的, 哪些是外国的现代诗歌的影响。”古典诗艺的运用和现代意象的结合形成了何其芳独特的个性, 诗人以其“真”品性找到了古典和现代的契合点, 这一切都使得他在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蓝棣之《何其芳全集》序言二.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0

[2]何其芳《写诗的经过》.何其芳研究专集,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6

[3]何其芳《写诗的经过》.何其芳研究专集,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6

[4]何其芳《<刻意集>序》.何其芳全集,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0

[5]谢冕《中国现代诗人论》, 重庆出版社, 1986

[6]何其芳《论梦中的道路》.何其芳全集,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0

13.现代诗两首 篇十三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有感情的朗读两首诗。

2、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作者寄托其中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歌寄情于物,借景抒情的写法。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歌曲《龙的传人》,请学生谈谈听歌时联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适时引入——《长城谣》

二、了解作者席慕蓉

1、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2、教师补充有关的内容。席慕蓉:

原籍内蒙古,现居住台湾,14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北师范大学艺术系,1981年出版诗集《七里香》,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其诗秀美、清新、易懂、好读。自学指导一——朗读《长城谣》,(多形式朗读

1、自由试读

2、指名朗读,评价

3、听老师范读,注意听语速、语调、重音、感情的处理。

4、集体朗读

自学指导二——感受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认识主体意象——长城

体会作者感情——依恋、赞美

再现诗中情景——“梦回故乡”

(身居他乡,心系故国)学习方式:

请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认识意象,然后逐小节朗读,抓住重点句子分析,体会意境及感情。第一节:以历史的角度,凸现长城沧桑 第二节:书法诗人对长城的依恋和赞美之情

第三节:诗人借梦境表达自己对于故乡的思恋之情。自学指导三——比较阅读: 读席慕蓉的《乡愁》,再次感受意象与情感之间的关系,体会寄情于物的写法

1、朗读《乡愁》,说说诗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钟后交流理解

自学指导四——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自由朗读诗歌,选取自己喜欢的语句赏析 提示角度:用词,写法,感情角度都可以。5分钟后交流

当堂训练:练习一

一片槐树叶

初二年级备课组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朗读诗歌,感受诗歌意境,体会作者的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3、学习本诗以小见大,借助具体意象表达感情的方法。朗读《长城歌谣》,学习《一片槐树叶》,出示学习目标,请学生朗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一、介绍作者纪弦

1、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2、教师补充有关的内容。纪弦:

原籍陕西,1948年赴台北教书,1976年移居美国,是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之一,在诗坛享有很高的威望,胜利现代派诗的倡导者。

二、简单介绍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54年,诗人已远离大陆六年了,思乡之情与日俱增。也许是一次偶尔翻捡旧书,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引发了他深挚的思乡之情。于是,他借助这一片槐树也尽情抒发子的怀乡之情。自学指导一——朗读诗歌,感受意境之妙

1、请听朗读,把握节奏、重音后自由朗读两遍,初步感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结合写作背景,带着问题朗读并思考(1)、为什么一片“薄薄的,干干的浅灰色的槐树叶”在诗人的心中是最美丽的一片?(2)、诗中:“古老的诗集”仅仅指一本书吗?

你有更多的联想吗?它还象征了什么?

(3)、第三节中的“故国呦„„去享受一个„„的季节”有什么深意吗? 10分钟后交流对问题的理解。学习效果检测:

1、结合背景回答问题

2、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自学指导二——评品写法

朗读诗歌并思考:作者对故国的眷恋借助什么来表现?

作者对此意象作了怎样的描写?为什么要这样写?这种写法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启示? 6分种后交流 学习效果检测:

1、回答问题。

2、谈谈启示 当堂训练

诗人由一片槐树也而引发联想,生活中你是否也有类似的情况,如:“一枚邮票”、“一把小刀”“一张照片”等是否也触动过你?试着用诗的形式写下来,要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两首诗,并进行比较,写下异同点。

14.现代诗:海 篇十四

1 大通县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

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7月底,大通县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47家。带动农民1万余人,培训农村经纪人84人。年经销和加工牛、羊等畜产品7 045头(只),年人均纯收入2 096元左右。现有龙头企业3家。

2 大通县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特点

2.1 主体呈多样性

按牵头主体分,主要有三种:一是龙头企业依托型,其特点是充分利用企业(公司)的优势,在连接基地和市场等服务功能上,发挥合作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结成紧密的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体系。二是农民合作创办型,其特点是依托养殖大户的管理经验及资金、技术、销售等优势进行带动,全体成员合作经营,共同受益。三是农业、行业协会等单位牵头引办型。其特点是发挥有关部门场地、设备、经营管理及市场销售等优势,在统一生产、统一品牌、统一营销、统一服务等方面作用较为明显。

2.2 品牌意识强

大通县47家合作经济组织已拥有“绿草源”、“绿杰”“张氏”3个注册商标。通过品牌建设,提高了当地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2.3 农民增收明显

专业合作社遵循“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合作的方式,将农户的小生产组织起来,共同抵御大市场的风险,以对内服务、对外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宗旨,一方面壮大了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了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为牧业增产、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途径。

2.4 合作层次提高

随着产业的发展、成员的增多,有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市场为基础,以产品为依托,实行跨区域发展。

3 大通县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启示

3.1 生产方式上的转变

把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生产条件、转变经营方式、积蓄发展后劲的抓手,引导群众改变粗放的传统经营方式,变靠天养畜为建设养畜、科技养畜。

3.2 组织方式上的转变

为提高群众组织化程度,把农民组织到畜牧业社会化大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按照自愿组合、适度集中的原则,组织成立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为农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3.3 经营方式上的转变

根据经营责任主体、产权关系、经营规模等划分,主要有龙头企业依托型、农民合作创办型、单位牵头引办型等不同类型的经营模式。从而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实现自我循环、适应市场经济、符合农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趋势。

3.4 分配方式上的转变

由以往按劳分配的旧格局开始向劳动、土地、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新格局转变。在推动畜牧业组织经营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探索出以用工按劳取酬、利润按股分红为主的分配模式。这种分配模式的优点不仅在于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而且还能调动各经营主体的积极性,激发一切有利于畜牧业发展的活力和源泉。

4 对青海农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4.1 以发展业主为主, 在提升养殖规模上取得新突破

目前, 青海农区畜牧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 一是要集中精力培育一大批养殖业主,大力培育本地养殖能手和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业主,把养殖业主、养殖大户培育成畜牧产业化建设的科技示范者、生产的引导者、市场的开拓者、服务的提供者、农民利益的实现者;二是突出适度养殖规模。养殖业是一个高风险、很难在短时间内凸显经济效益的行业,养殖业主和大户要根据基础条件、资金、技术、市场来确定其养殖规模,适度规模成功率高。

4.2 以建设养殖小区为突破口,在提升养殖水平上取得新突破

建设畜禽养殖小区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发展青海农区畜牧业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一是在布局上要有特色。要打破长期存在的“多而杂,小而全”的畜牧产业布局,根据青海农区的资源和发展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逐步把养殖小区建设成为畜牧业经济发展的特色示范区。二是在建设模式上要有创新。结合青海农区各地实际情况和养殖特点,推行“连线成片,分户饲养”,“集中建圈,联户饲养”,“业主建圈,租赁饲养”,“股份合资,合伙饲养”等多种模式,灵活多样,通过提高养殖小区养殖水平,增加畜禽饲养总量,达到辐射和示范带头作用。

4.3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在提升养殖效益上取得新突破

一是要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力度,围绕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进步,大力推广以动物疫病防治、良种繁育、饲料资源开发利用、资源节约、畜产品精深加工等为重点的实用技术,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同时,建立高原现代农区畜牧业示范区,使群众更加直观、便捷地看到科学技术给畜牧业生产带来的好处,引导畜牧业科技成果的梯度转移,充分发挥示范区在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带动、辐射作用。二是依托新型农牧民培训工程和阳光工程,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加大政策、文化知识、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素质,特别是根据青海农区不同地域产业发展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畜牧业生产实用技术培训,培养家庭经营“明白人”和科学养畜的带头人,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

4.4 以标准化生产为前提,在提升市场竞争力上取得新突破

用标准化统揽规模养殖的各个环节。一是建设无公害畜禽生产基地。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无公害畜禽生产基地的规划和方案,划定区域,落实措施,监督实施;二是推行畜禽产品生产标准化。首先良种选择要标准,有了良种才能形成成本优势、价格优势;其次,良料规范要严格。抓紧修订和完善畜产品标准化体系,使养殖业的各个生产环节按规程有序进行。三是要加大无公害畜产品、绿色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志、无公害畜产品基地建设和认证工作,强化大品牌理念,扩大畜产品的知名度,打造农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软实力,努力提高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逐步把青海农区建设成为青海省最大的绿色畜产品生产、外销和出口基地。

4.5 以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在提升加工增值能力上取得新突破

一是做大做强加工型龙头企业。围绕肉类、乳业、绒毛及皮革、草业等主导产品,在改造提升现有龙头的基础上,着力培育引进一批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搞认证、创品牌、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订单畜牧业”,形成企业+基地,基地带农户等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二是逐步培育壮大流通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和支持经纪人队伍建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市场化程度。三是加大畜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引导发展力度,重点要突出区域优势和产品特色,进一步推动养殖小区(基地)建设,围绕畜牧业积极探索尝试以加工业为主线、流通为手段、市场化为内容,采取优惠政策,广泛吸引社会闲余资金,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租赁制、承包制等运作模式,进行产业化经营,延长畜牧业产业链,提高畜牧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4.6 以加大政府扶持为保障,在转变政府服务职能上取得新突破

上一篇:影剧院火灾扑救措施下一篇:近年来工作主要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