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中风的治疗方法

2024-07-29

高血压中风的治疗方法(共20篇)(共20篇)

1.高血压中风的治疗方法 篇一

进展性脑卒中的患者应给予抗凝剂如肝素,但这些药物在完全性脑卒中中是无效的,而且不能用于高血压患者,也决不能用于脑出血患者,因为这些药物增加了出血的危险性。

最近有研究提示,如果链激酶、组织型溶酶原激活物等溶解栓子的药物在脑卒中的最初3小时内给予,瘫痪或其他症状就可防止或逆转。必须立即做检查以确定脑卒中的原因是栓塞或是出血,因为出血不能用溶栓的药物。其他一些可能通过阻断脑特异神经递质的受体而改善脑功能的方法尚处于实验阶段。

一旦脑卒中发展完全,某些脑组织死亡,血流供应的重建也无法逆转其功能。因此外科治疗通常是无效的。然而,在某些颈动脉狭窄超过70%的患者改善其狭窄的程度可以降低以后脑卒中的危险性。

为了减少由于急性脑卒中造成的脑组织肿胀和颅内压力增高,可以用甘露醇,偶尔也可用皮质类固醇。严重脑卒中的患者可以安置人工呼吸机维持呼吸。

可采取某种措施以防止皮肤的褥疮,同时应注意膀胱和直肠的功能。治疗如心衰、心律不齐、高血压、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因为脑卒中患者常有情绪不稳,如抑郁等,因此一旦患者伴有抑郁,家属和朋友一定要告诉医生。抑郁可通过药物和精神治疗而得到改善。

2.高血压中风的治疗方法 篇二

探讨康复治疗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通过中风病康复治疗,使中风致残者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达到功能康复,重返社会的目标中风是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謇不语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1]。中风之病主要可分为出血中风和缺血中风。中医康复疗法是中风病康复医疗的主要有效方法。现对临床80例中风患者行中医康复治疗,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神经科中风80例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其中男69例,女11例,年龄48~78岁。全部经头颅CT或MRI确诊。单纯偏瘫42例,单纯失语13例,偏瘫伴失语25例。

2 康复治疗

2.1 按摩治疗

按摩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肌肉及神经营养状况,防止肌肉萎缩,促进其功能恢复,按摩方法一般采用滚法、按法、揉法、捏法。按摩时要注意选准穴位,选用适当手法。一般操作顺序,为先胸腹部,继背腰部,再四肢部,后头颈部,按照各部位的次序操作。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疾病的不同,配合不同的手法,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2]。待肌肉适应按摩刺激时,再逐步加重手法,可有效地活跃肢体血液循环,牵伸短缩的肌腱韧带,放松痉挛的肌肉,恢复关节活动度。按摩部位一般以患侧肢体为主,患侧肢体按摩治疗:按压穴位:上肢取内外关、曲池、肩骨禺;下肢按腿部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用手掌从臂下至踝上,推、拿、按、摩各三遍。运膝膑、顺腘窝,点按承扶、殷门、委中、承山等穴。弹拨股内大肌、小腿大肌,掐跟腱等。继而从上到下捶拍六遍,再按三遍、拿三遍、推三遍、滚三遍。然后取仰卧位,推拿按摩各三遍,点足三里、三阴交等,轻推三遍结束。摩足部患者取俯卧位,医者从足跟揉摩至足心部,直到足趾尖部,反复六遍。继而用大指切菜式掐按足掌部,连续六遍。再取仰卧位。从解溪部揉拿至足趾关节处,如此反复六遍,再捻揉足趾各六遍,继而点按涌泉、太溪、昆仑、太冲等穴。掐足腱、捶足跟、握足尖、摇足踝,然后轻推缓摩三遍结束。滚法:从肢体上下端以次按摩,压力要均匀,协调有节奏,每次10~15 min。揉按法:采用掌根从肢体远端向近端按揉,每次10~15 min,腕部动作要轻揉缓和的摆动。顺着双侧背部太阳经上下按摩:主要采用一指掸推法直至皮肤发红为度。加强功能训练:无论患者意识恢复与否,必须保持正确的功能卧床位,及时训练患者的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

2.2 运动康复

主要是通过肢体运动,促使人体气血的流通,以达到新陈代谢、祛病延年的目的。体育疗法作为一种辅助方法,对于中风病的康复医疗是非常有益的。中风病瘫痪的卧床姿势,最重要的是保持身体各部关节处于功能位置。一般有仰卧、侧卧、俯卧三种姿势。这些体位应不断地翻身调换,采用一种体位的时间,决不可过长,一般两个小时左右应翻身调换。中风病瘫痪期间,要特别注意肢体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伸屈瘫痪肌肉,防止萎缩、痉挛、畸形、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肢体运动可分为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两大类。被动运动,可采用被动运动方法。主要是通达经络,疏利关节,改善气血循环,增加肢体营养。被动运动完全由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活动瘫痪的肢体。但开始要平缓柔和的活动,切忌过快过度的牵拉,以免造成肌肉损伤。主动运动,在肢体瘫痪不能运动的情况下,主要是健肢的主动活动,这不仅能带动瘫痪的生理功能,而且还能改善人体全身的机能活动。经常进行抬头、挺胸、举臂、翘腿、深呼吸的主动运动,尤其瘫痪侧的肩、肘、腕、指、髋、膝、踝、趾关节的伸屈旋转运动,但决不要过于劳累。风患者在肢体运动的过程中,往往发生肢体痉挛,主要表现为筋脉拘急,肌肉抽搐,手足挛缩,关节瘈疭等证候。中风病肢体瘫痪长期卧床,练习坐起是康复医疗的重要手段。临床上常分为坐前准备、坐起动作、坐位平衡等三方面进行功能训练。中风患者站立行走必须保持生理功能的正确位置,护理人员扶助患者要顺其关节活动范围,多做负重锻炼,逐渐增加时间和重量。

3 讨论

中风患者最佳康复时机现代康复医学一致认为:在生命体征稳定的基础上,中风偏瘫康复介入越早越好,脑梗死患者发病当日即可进行康复治疗,脑出血患者生命体征稳定24h即可进行。推拿疗法适用于中风恢复期的半身不遂。中风病的锻炼运动应尽早开始,其主要目的是预防肢体关节挛缩变形,预防感染和褥疮发生。因此,在发病后卧床期间,应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加强被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缺血性中风一周以后,出血性中风应根据具体情况,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活动。

参考文献

[1]周示枋.实用康复医学.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8, 498.

3.高血压病人如何防中风 篇三

有以下措施可供借鉴。

第一,坚持服用降压药。

降低血压可以预防中风是已经被许多研究证实的事实。有些人在治疗高血压时把血压作为惟一标准的做法是不对的。血压高仅仅是一个因素,有些人的血压比较易受药物影响,一段时间用药后血压就正常了,他们就停止用药,甚至一些非专科医生也同意这样做。

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高血压病人除了血压高外还存在对血管的损害,通俗地说就是动脉硬化。短时间内治疗就可以使血压正常,但要使动脉硬化不再发展,则需要长期服用药物。

理想的降压目标应该是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舒张压控制在90mmHg以下。好的降压药物应是一天服用一次即可维持24小时的疗效,这样可以避免患者因漏服药物或者在夜间可能出现的突发血压升高而出现中风的危险性。也应当避免使用大剂量降压药物短时间大幅度的降压,一般在2~3个月内降到理想水平比较合适。

第二,降低血脂水平。

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更易发生中风,在降压的同时应该按实际情况选用降血脂药物。目前以为较好的降胆固醇的药物是他汀类药物,它们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而起作用。降低甘油三酯的较好药物是贝特类药物。

第三,延缓动脉硬化。

就发生中风的局部而言,血管硬化是中风的内因,压力大可以认为是外因。因此,防治动脉硬化才是预防中风的根本。

目前还没有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特效药。一般措施包括戒烟、体育锻炼、清淡饮食、多食用维生素丰富的粗食,降脂、降糖、降血压。如果病人合并有明确的冠心病或有脑栓塞历史,最好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有证据表明,长时间服用这类药物可以稳定和消退粥样硬化斑块,对高血脂尤为合适,血脂正常者也可采用。

第四,抗凝防止血栓形成。

常用的药物有小剂量阿司匹林、潘生丁、华法令和培达等药物。阿司匹林同时是有效的治疗心绞痛的药物,现认为它还有防止大肠癌的作用,可以长期使用,但有胃出血和哮喘历史的病人不宜使用。

第五,生活要有规律。

合理安排休息,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避免过度紧张、疲劳、情绪激动;适当体育活动,最好能做到每日运动30~45分钟,活动量宜根据原有的活动习惯、心脏功能和体力来决定,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宜勉强做剧烈运动和突然用力,老年人适宜于散步、做保健操和打太极拳。

第六,注意中风信号。

4.脑中风的正确现场急救方法 篇四

在这高达58%的死亡率中,其实很多病人可以通过正确的院前急救保住生命。

如:为了弄醒病人,家属猛烈拍打其肩膀,摇动其头部;随意翻转、搬动、拖拉病人,甚至拼命摇动病人的四肢;在病人耳边高声呼叫其名字,企图将其叫醒;或就在病人身边失声痛哭等。这些做法只会使已破裂的大脑血管裂口增大,出血量增加,脑压升高,病情势必迅速恶化,从而造成终身遗憾。

正确认识脑出血

人脑内有许多象蜘蛛网一样的血管,分布在脑膜和脑实质中,其中有一根血管破裂、痉挛或血栓形成,就会引起中风。脑出血又是最多见、最凶险的出血性中风的类型。这类病人大多有高血压病史,一般在精神打击、过度兴奋、大喜大悲的背景下,致使血压急剧升高而脑血管破裂。病人表现为立即意识丧失、面色潮红、脉搏缓慢、鼾样呼吸、四肢肌张力增高或弛缓、小便失禁,如未及时得到救治,可在24小时内死亡。

5.体位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篇五

体位性高血压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由于它的发病机理与一般高血压不同,所以不能采用治疗一般性高血压的办法来治疗 体位性高血压。实验证明,使用利尿药不但不能降低血压,反而会激发血压进一步升高。因此, 体位性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肌肉的丰满程度,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服药治疗,个别症状明显者,可适量服用神经功能调节药(如 谷维素等)、 中枢及 周围神经营养制剂(如脑复康、维生素类、肌苷及有关中药)、安定类镇静制剂。

体位性高血压一般预后都比较好,没有远期不良后果。因此,门诊检查发现有血压增高的人,应当明确是否为体位性高血压,以免采用不必要的或错误的治疗措施影响患者的心身健康 。

6.更年期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篇六

更年期综合征性高血压的治疗首先强调的是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控制体重、限盐、多摄入水果蔬菜、戒烟、限酒、增加体育活动,心理调适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妇女步入更年期,应提高自我认识和心理调适意识,要注意劳逸结合和生理卫生、心理卫生,减轻精神压力、调整心态等。正常情况下,更年期综合征性高血压患者不需要使用降压药进行治疗,控制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可使血压恢复正常。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则必须使用降压药进行治疗才能使血压恢复正常。因此,患了高血压的更年期女性应首先判断自己患的是什么类型的高血压,然后再进行相应的治疗。

更年期综合征性高血压如果程度较轻的话,不用急于治疗,可以先观察3个月到半年,并服用一些调节神经功能的药物。一般情况下,更年期过后,高血压可能会降下来。如果收缩压在160~179 mm Hg,舒张压在100~109 mm Hg或更高,或轻度高血压但已合并心、脑、肾等器官损害者,则应及早服用降压药。更年期综合征性高血压患者给予β受体阻滞剂和缓释异搏定治疗,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可改善由于交感兴奋所带来高血压的危害。必要时使用镇静药物,可使患者平稳地度过由于更年期激素紊乱所致的高血压状态。

焦虑抑郁在更年期患者中很常见。心理干预和抗焦虑抑郁药物对更年期高血压患者有协同治疗作用,必要时选用适量镇静剂如安定等。黛力新是由氟哌噻吨和美利曲辛两种药物组成的复方制剂。氟哌噻吨为一种神经阻滞药,小剂量作用于多巴胺受体,促进多巴胺的合成与释放,有抗焦虑、抗抑郁和镇静作用;美利曲辛为一种双向抗抑郁药,能抑制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低剂量应用具有兴奋性,有抗焦虑和抗抑郁的作用。多篇临床研究显示黛力新辅助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性高血压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更年期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更年期高血压的治疗效果。

7.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全部为门诊病例。20例患者全部经CT检查诊断为脑梗塞、脑血栓或溢血等原因所引起的偏瘫。其中年龄最小者49岁, 最大者73岁;病程最短者半个月, 最长者3年;男性12例, 女性8例。

1.2 治疗方法

以经络学为理论依据, 局部与整体、“近取”与“远取”相结合的方法。

1.2.1 取穴

百会、上星、印堂、风池、风府、内关、肩贞、曲池、手三里、合谷、血海、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丰隆、解溪、太冲穴。

1.2.2 操作

将患者取侧卧位, 瘫痪侧在上, 然后医者选用0.5~2寸长的毫针针刺上述穴位。首先针刺百会、上星、印堂、风池、风府穴, 用平补平泻手法, 留针30min, 其他肩贞、曲池、手三里、合谷、血海、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丰隆、解溪、太冲穴针刺得气后接通805电针, 选用连续波, 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留针3 0 m i n, 取针后每穴艾灸3柱, 以使皮肤潮红为度。1d1次, 15次为1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观察

诊断疗效是以《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1]中有关标准诊断为中风病恢复期或后遗症期为准。

临床治愈:偏瘫症状基本消失, 能徒步行走, 生活自理;显效:偏瘫症状明显改善、肢体功能明显好转;好转:偏瘫症状有所改善、肢体功能逐渐好转;无效:治疗前后偏瘫症状无明显改善。

2.2 治疗结果

2 0例患者经过3~2 0个疗程治疗, 痊愈1 5例, 占7 5%;显效2例, 占10%;好转1例, 占5%;无效2例, 占10%。总有效率约为9 0%。

3 病案举例

患者, 邓某, 男, 58岁。2006年2月5日晚突发左侧肢体不遂拌有短暂昏迷, 舌强语塞, 即送县医院治疗。经脑CT检查诊断为脑血栓形成, 住院治疗。2个月后来我科要求针灸治疗, 查体见血压140/90mm Hg, 左侧肢体偏瘫, 软弱无力、失语, 上肢肌力1级, 下肢肌力2级, 伸舌偏左, 舌红少苔, 脉搏细数, 诊断为中风偏瘫。笔者运用上述治疗方法, 经3个疗程治疗后上肢肌力达2级, 下肢肌力达3级, 能扶着走数步, 说话能吐单字或双词。又继续治疗15个疗程, 瘫痪肢体功能基本恢复, 生活自理, 语言正常。随访1年, 偏瘫的肢体恢复良好, 生活自理, 能操持家务和简单的农田作业。

4 体会

祖国医学认为中风病的病因为内风挟“痰、火、血、淤”, 而致脏腑功能失调, 正气衰退、气血逆乱、清窍失养、经络阻滞所致, 即“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而现代医学认为急性脑血管意外的发病原因很复杂, 但高血脂和高粘血症是本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血脂升高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血粘度增高使血液缓慢不畅, 而使脏器血液灌流减少, 促进血管内血栓形成。针灸是我国传统疗法之一, 能行气活血、通络利关节, 它能加强人体整体的调节作用, 纠正血液的粘、聚、凝状态, 促进微循环, 所以对中风偏瘫有着良好的疗效。

摘要:目的临床观察中风偏瘫针灸疗效。方法以经络学为理论依据, 局部与整体、“近取”与“远取”相结合的方法, 对于20例中风偏瘫患者进行针灸治疗。结果20例患者经过3~20个疗程治疗, 痊愈15例, 占75%;显效2例, 占10%;好转1例, 占5%;无效2例, 占10%。总有效率约为90%。结论针灸能行气活血、通络利关节, 它能加强人体整体的调节作用, 纠正血液的粘、聚、凝状态, 促进微循环, 所以对中风偏瘫有着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针灸疗法,中风偏瘫,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8.控制血压 远离中风 篇八

采访开始,赵教授首先给记者看了一组数字:

5倍——高血压患者发生脑血管病的机会是血压正常人群的5倍以上;

1.6亿——我国有1.6亿高血压患者,成为卒中发生的巨大“后备军”。

40%——成功治疗高血压能减少40%的卒中危险。

赵教授说,高血压一般没有症状,它是身体健康真正的无声“杀手”。不主动测量血压,人们往往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直到有一天发生卒中。据统计,中国高血压知晓率为30%,治疗率为25%,控制率为6%,即全国有70%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高血压,在高血压患者中约75%未进行正规的降压治疗,94%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未控制到目标水平,即血压仍大于140/90mmHg(毫米汞柱)。我国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太低,发生脑卒中的潜在危险非常之大。

防卒中,必须控血压

高血压为何能诱导卒中的发生?赵教授解释道,高血压患者动脉壁硬化,弹性降低。为保证血管内有足够的血流,心脏就必须加倍工作。而小动脉压力增高,阻止血液顺畅通过。这样,进入小动脉的血液减少,就可能发生卒中。另外,血压过高时,一般都会有降血压的措施,若降压过猛或血压降至正常水平但没控制好而反弹,即血压忽高忽低,容易使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破裂、脱落导致脑血管栓塞。

赵教授说,目前卒中的治疗手段有限,适宜的血压调控尤为重要。收缩压每下降5~10mmHg或舒张压每下降2~5mmHg,卒中发生的危险就减少30%~40%。

控制血压不仅可以有效预防卒中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卒中的患者,降压治疗对卒中二级预防(预防卒中的再发生)也有好处。赵教授解释说,因为持续严重的血压升高,可导致出血时间延长或再出血,可让卒中患者脑血肿面积扩大,加重病情。研究表明,平均动脉压大于140mmHg,降颅压后收缩压仍大于180mmHg,舒张压大于120mmHg,死亡率明显升高。因此,血压急剧升高者降压至关重要。若适当降低血压水平,卒中再发危险就可下降。

降血压,找好平衡点

对于卒中患者,降压治疗又是一把双刃剑。降压固然可以减轻脑水肿、减少出血转换、预防血管进一步损伤、卒中复发;但降压不当,又可导致脑灌注减少而发生缺血,扩大梗死面积,加重病情。曾经有位卒中患者,在送到医院前,吃的降压药量比较大,血压在短时间内降得太低,以致病情恶化,抢救无效而死亡。

因此,发生卒中时,降压要寻求平衡点,切忌盲目降压,也不能听之任之。那么这个平衡点应怎样寻找?赵教授说,对于普通患者来说,只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即可:

◇降压开始时间由于反应性血压增高常在卒中1周后恢复正常,故多主张在卒中1周后才考虑加用抗高血压药物,除非患者血压急骤升高而对症处理无效。

◇缓慢进行急速大幅度的降压往往产生脑缺血损害的后果。

◇个体化每个高血压患者的基础血压水平不尽相同,合并症亦有不同,需依据具体情况选用药物和控制降压程度。

◇维持平衡使血压在24小时内维持稳定,尽量避免血压波动,对于缓解卒中症状及防止卒中复发均有意义。

◇靶器官保护治疗中,靶器官的保护尤其重要,重点是心、脑、肾等器官。

赵教授指出,降压平衡点因许多因素影响而没有一个统一的数字,但总的来说,降压治疗要兼顾基础血压水平。目前公认,维持血压在161~200/91~110mmHg能明显改善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低于正常血压,或高于181~200/101~110mmHg的患者,其预后都不好。

急性缺血性卒中如何降压

如果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尤其是发病1周以内,血浆皮质醇和儿茶酚胺水平明显升高,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脑缺氧、疼痛及精神紧张等,并由此引起反射性血压升高。此时机体本身会对这一系列的变化作出生理反应进行调整。如果在这一阶段过多降低血压,有可能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不利于病情的控制,甚至引起更为严重的后果。

急性脑梗死后,血压往往升高,若>180/110mmHg,应给予降压治疗。但要注意,降压宜缓慢,待发病1周后病情平稳时,方可将血压维持在160/89mmHg以下。

急性出血性卒中如何降压

与缺血性脑卒中相比,出血性脑卒中的降压治疗更为复杂:血压过高会导致再次出血或活动性出血,血压过低又会加重脑缺血。赵教授说,对这类患者,将血压维持在脑出血前水平或略高更为稳妥。血压过高(超过180/105mmHg)时,可在降低颅内压的前提下慎重选用一些作用较为平和的降压药物,使血压平稳、缓慢降低。一般2小时内血压降低不多于20%。血压降低过快、过多均可能会对病情造成不利影响。

急性脑出血卒中时,血压维持在150~160/90~100mmHg为宜。

卒中患者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急性期,二是康复期。在康复时期,患者有可能发生血压升高的情况,一般不需要紧急治疗,除非有其他内科疾患(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短暂的血压高,血压小于180/95mmHg,可以不干预血压,只进行对症处理。血压持续超过180/95mmHg者,尤其是原有高血压脑病者,应严密监测血压,进行抗高血压药治疗。

年龄不同,血压管理也不同

赵教授说,卒中患者大部分是老年人,他们应特别警惕降压不当造成脑组织缺少氧气和养料,血压控制应较其他年龄组保守。

◇<55岁,卒中发病时血压容易升高,若>180/110mmHg,应予降压治疗。

◇55~64岁,若早期血压>200/110mmHg,可缓慢降压,1周后若病情平稳,可维持在160/89mmHg以下。

◇65~81岁,当血压>210/110mmHg时,应非常慎重地缓慢降压,否则容易引起患者血管狭窄,加重卒中病情。

◇<160/90mmHg的急性卒中,尽量不急于降压治疗。应先行抬高床头、吸痰、导尿、镇静处理后,再缓慢降压。当然,若患者在家,身边的人应马上拨打120急救,送往医院治疗。

控制血压,还得从日常生活入手

介绍了控制血压的知识后,赵教授笑道,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有些复杂?不过,控制血压说简单也简单,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改变不科学的生活方式,低盐低脂饮食,避免工作压力过大,不要过劳,注意稳定情绪,适当休息,戒烟戒酒,并坚持有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等。做到这些,不但能增强体质,还能辅助控制血压,避免陷入卒中这个危险的泥潭中。对于卒中患者,在恢复期更应如此。

最后,赵教授寄语《家庭医药》广大读者,一定要对血压给予高度重视。

9.高血压的原因如何治疗? 篇九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

高血压是怎么引起的?

遗传因素:

约75%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遗传素质(genetic predisposition),同一家族中高血压患者常集中出现。据信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据报道,高血压患者及有高血压家族史而血压正常者有跨膜电解质转运紊乱,其血清中有一种激素样物质,可抑制Na+/K+-ATP酶活性,以致钠钾泵功能降低,导致细胞内Na+、Ca2+浓度增加,动脉壁SMC收缩加强,肾上腺素能受体(adrenergic receptor)密度增加,血管反应性加强。这些都有助于动脉血压升高。近来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AGT)基因可能有15种缺陷,正常血压的人偶见缺陷,而高血压患者在AGT基因上的3个特定部位均有相同的变异。患高血压的兄弟或姐妹可获得父母的AGT基因的同一拷贝。有这种遗传缺隐的高血压患者,其血浆血管紧张素原水平高于对照组。

膳食电解质:

一般而言,日均摄盐量高的人群,其血压升高百分率或平均血压高于摄盐量低者。WHO在预防高血压措施中建议每人每日摄盐量应控制在5g以下。一项由32个国家参加共53个中心关于电解质与血压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群尿钠平均值为206mmol/24h,比其它中心高43mmol/24h,尿钠/钾比达6.7,是其它中心的2倍多。尿钠最高的是天津(242mmol/24h)。这与中国膳食的高钠、低钾有关。钾能促进排钠,吃大量蔬菜可增加钾摄入量,有可能保护动脉不受钠的不良作用影响。钙可减轻钠的升压作用,我国膳食普遍低钙,可能加重钠/钾对血压的作用。增加膳食钙摄量的干预研究表明,钙的增加使有些患者血压降低。

超重和肥胖:

身体脂肪含量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人群中体重指数(BMI)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BMI每增加3kg/m2,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男性增加50%,女性增加57%。我国24万成人随访资料的汇总分析显示,BMI≥24 kg/m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身体脂肪的分布与高血压发生也有关。腹部脂肪聚集越多,血压水平就越高。腰围男性≥90cm或女性≥85cm,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腰围正常者的4倍以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群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与人数均明显增加。在城市中年人群中,超重者的比例已达到25%-30%。超重和肥胖将成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增长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

饮酒:

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随饮酒量增加而升高。虽然少量饮酒后短时间内血压会有所下降,但长期少量饮酒可使血压轻度升高;过量饮酒则使血压明显升高。如果每天平均饮酒>3个标准杯(1个标准杯相当于12克酒精,约合360克啤酒,或100克葡萄酒,或30克白酒),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平均升高3.5mmHg与2.1mmHg,且血压上升幅度随着饮酒量增加而增大。

在我国饮酒的人数众多,部分男性高血压患者有长期饮酒嗜好和饮烈度酒的习惯,应重视长期过量饮酒对血压和高血压发生的影响。饮酒还会降低降压治疗的疗效,而过量饮酒可诱发急性脑出血或心肌梗死发作。

社会心理应激:

据调查表明,社会心理应激与高血压发病有密切关系。应激性生活事件包括:父母早亡、失恋、丧偶、家庭成员车祸死亡、病残、家庭破裂、经济政治冲击等。遭受生活事件刺激者高血压患病率比对照组高。据认为,社会心理应激可改变体内激素平衡,从而影响所有代谢过程。

肾因素:

肾髓质间质细胞分泌抗高血压脂质如前列腺素、抗高血压中性肾髓质脂等分泌失调,排钠功能障碍均可能与高血压发病有关。

神经内分泌因素:

一般认为,细动脉的交感神经纤维兴奋性增强是本病发病的重要神经因素。但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有两类:

1、缩血管纤维,递质为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及去甲肾上腺素。

2、扩血管纤维,递质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及P物质。这两种纤维功能失衡,即前者功能强于后者时,才引起血压升高。近年来,中枢神经递质和神经肽,以及各种调节肽与高血压的关系已成为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据报道,CGRP可能抑制大鼠下丘脑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在外周它可能抑制肾上腺神经受刺激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有报道,从哺乳动物心脏和脑中分离出利钠肽(A、B及C型),启示了人体内有一个利钠肽家族。近来在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将小鼠肾素基因(Ren-2基因)经微注射装置注入大鼠卵细胞,形成了转基因大鼠种系TGR(mREN2)27,这种动物血压极高。用Northern印迹杂交法证明,Ren-2转基因表达在肾上腺、血管、胃肠及脑,并可表达于胸腺、生殖系统和肾。由于其表达于血管壁,可能使血管的血管紧张素形成增加,从而发生高血压和血管SMC肥大。

由身体其他疾病引起:

这主要指的是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是很多病症的伴随疾病,所以在身体发生慢性肝炎、肾血管疾病、脑血管病变等之类的疾病时,发生高血压的几率非常大。

血压调控机制

多种因素都可以引起血压升高,心脏泵血能力加强(如心脏收缩力增加等),使每秒钟泵出血液增加,另一种因素是大动脉失去了正常弹性,变得僵硬,当心脏泵出血液时,不能有效扩张,因此,每次心搏泵出的血流通过比正常狭小的空间,导致压力升高,这就是高血压多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和变得僵硬的老年人的原因,由于神经和血液中激素的刺激,全身小动脉可暂时性收缩同样也引起血压的增高,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的第三个因素是循环中液体容量增加,这常见于肾脏疾病时,肾脏不能充分从体内排出钠盐和水分,体内血容量增加,导致血压增高。

相反,如果心脏泵血能力受限,血管扩张或过多的体液丢失,都可导致血压下降,这些因素主要是通过肾脏功能和自主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中自动地调节身体许多功能的部分)的变化来调控。

高血压的原因有以下的几个方面,高血压患者应重点留意以下的内容。

1、原因不明的跌跤

由于脑血管硬化,引起脑缺血,运动神经失灵,可产生共济失调与平衡障碍,而容易跌跤。

2、哈欠不断

如果无疲倦、睡眠不足等原因,出现连续的打哈欠,这可能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缺血,引起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的表现。3、心悸气短

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这些都是导致心悸气短的症状。

4、说话吐字不清

脑供血不足时,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常见症状之一是突然说话不灵或吐字不清,甚至不会说话,但持续时间短,最长不超过24小时。

5、肢体麻木

常见手指、脚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活。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麻木,还可能感觉异常,甚至半身不遂。编辑本段患者中风前症状

6、头疼

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若经常感到头痛,而且很剧烈,同时又恶心作呕,就可能是向恶性高血压转化的信号。

7、眩晕

女性患者出现较多,可能会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有所感觉。

8、头晕

反复出现瞬间眩晕,视物旋转,几秒钟后便恢复常态。医学上称为 TIA ,也就是短暂的脑缺血发作。

9、肢体麻木

出现肢体麻木、活动不便的异常感觉。

10、失眠

多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这与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11、眼睛突然发黑

单眼突然发黑,看不见东西,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后便完全恢复正常,是脑缺血引起视网膜缺血所致。

12、耳鸣

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

13、精神改变

如嗜睡,或性格一反常态,变得沉默寡言,或多语急躁,或出现短暂智力衰退。

14、流鼻血

10.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 篇十

4.1.1遵循高血压总的治疗原则即应将不良反应降低到最小而获得最大降压疗效。以达到防止靶器官损害的目的。

4.1.2积极治疗,适度降压老年人降压目标为<140/90mmHg,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150mmHg为宜,舒张压<90mmHg,但不低于65~70mmHg。

4.1.3个体化原则老年人高血压初始治疗宜从小剂量开始,可以为成年人剂量减半,逐渐加量,中度高血压可以使用标准剂量的多药联合,直至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4.2非药物治疗老年人高血压患者要高度重视非药物治疗。如果老年人肥胖,合并糖尿病者,应限制热量,使体重控制在理想水平,并强调低盐、低脂饮食。提倡必要的活动和适当的体育锻炼,限制饮酒,提倡戒烟,并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与防治相关的疾病。

4.3药物治疗

4.3.1利尿剂利尿剂通过减少血容量,减轻周围组织和心脏前负荷,降低血压,广泛用于心衰和高血压的治疗。噻嗪类利尿剂作为老年人高血压治疗的基本药物。因为老年人容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及体位性低血压,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并密切监测电解质水平,测量立、卧位血压。痛风病人应慎用,老年人合用ACEI或ARB应注意首剂低血压及急性肾功能不全。

4.3.2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作用可能通过抑制中枢和周围的RAAS,以及血流动力学自动调节机制,以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低心肌收缩力及心肌耗氧量,以改善心肌舒张功能,防止减慢和逆转肾上腺素能介导的心肌重塑和内源性心肌细胞收缩功能的遗产。β受体阻滞剂广泛应用与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肥厚性心肌病等。如果老年人合并有糖尿病,使用时应加以注意。应使用高度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有急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和周围血管病禁用。

11.降血压太猛小心中风 篇十一

服降压药夏减冬加

杨跃进指出,气温不同,人的血压也有所变化。夏季天气炎热,皮肤血管扩张,血压会偏低一些。而在冬季,身体为保持体温,皮肤血管收缩,致使血压偏高。因此,高血压病人需要根据季节变化,相应调整降压药用法用量,一般而言,夏天可减少药量,冬天则需根据情况适量增加剂量。

不过专家提醒,原则上,病人不能自行增减药量,而是要在定期测量血压的基础上,由医生根据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给出合理的用药建议。

强效降压副作用多

专家指出,很多病人一发现自己的血压较高,心里就非常着急,想着能尽快把血压降下来,要求医生给自己使用所谓的强效降压药物,还有些病人甚至通过查找小广告,寻求可以快速降压的药物。殊不知,这种做法甚为危险,因脑部血管对血压的变化有一个适应过程,血压的快速下降容易导致脑缺血,病人会感到头晕、头痛、肢体无力、嗜睡,甚至有可能发生中风等严重后果。

因此专家提醒,降血压急不得,不要像坐直梯一样,而是应像乘扶梯,平稳降压。降压药选择“老”的好,降血压除了不能追求高效率外,专家还提醒,为了保证血压的平稳,实现平稳降压、控制血压,最好选择药效能够覆盖24小时的药物,让血压保持平稳,避免血压的忽高忽低。

12.中风治疗软件StroMoHab 篇十二

优点:

在发病的早期阶段进行行动能力康复治疗, 被认为是恢复病人独立行走能力的关键因素, 同时减少社会负担, 减轻医院负担。

应用范围:

1、改善中风病人的行动恢复治疗。

2、病人有可能在家进行恢复治疗, 可改善治疗环境。

技术成熟度:实验室成果

13.高血压治疗方法 篇十三

非药物治疗:主要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要防治高血压 ,需要终生坚持。

① 戒烟、限酒——吸烟促使与加重动脉硬化,引起血管痉挛,应戒烟;

② 低盐——日6克以下,盐摄入过多,可致水钠潴留,血压升高;

③ 低脂—— 限制高脂肪食品,限制甜食。

④控制体重——减轻体重可以降低血压,尤其是舒张压。

⑤适当运动——增加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慢跑、太极拳等,可增强心脑血管的功能、改善供血。

⑥保持心理平衡——放松精神、控制情绪、保持平和心态,精神紧张及情绪激动

药物治疗:

14.人中风的原因 篇十四

②肥胖:这里我们指的是腹型肥胖,有研究显示,男性腹部肥胖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会增加3-5倍。

③久坐不运动的生活习惯:大部分国人工作繁忙压力大,没有时间运动或者空余的时间都被手机和电脑占据了,殊不知运动可以预防脑卒中。因此这一点我们应该向西方人学习,热爱运动和锻炼,增强体质,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④吸烟:吸烟者患脑卒中的概率是正常人的6倍。吸烟不仅影响大脑血管,研究已证实吸烟者冠心病、高血压、血管病变的发病率都明显高于不吸烟者。

⑤血脂异常:这里我们最关注的是坏胆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LDL”,血脂升高易导致血管斑块形成,血管硬化,最终栓子形成,引起脑卒总的发生。

⑥心脏病: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往往有许多共同的危险因素,各种心脏病,如房颤、心内膜炎、心脏瓣膜病、急性心肌梗死均可引起脑血管疾病。

15.高血压中风的治疗方法 篇十五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近几年收治急性脑中风患者80例,男51例,女29例,年龄(68.4±7.6)岁,病程(3.1±1.6)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临床护理学》中风诊断标准,依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患者辨证分型。31例患者为风痰瘀阻型,临床表现为口眼?斜、肢体麻木、失语等;26例患者为气虚血瘀型,临床表现为肢体偏枯不用、面色萎黄等;23例患者为肝肾亏虚型,临床表现为半身不会,舌语不强等、舌红等。

1.2 方法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预防肺部感染,对于呼吸困难患者给予吸氧治疗,避免患者口腔内过分干燥,采用清水清洁患者口腔,预防褥疮,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中医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一般护理、辩证护理、二便护理等。

1.2.1 中医一般护理

保持患者病房安静、温度适宜,避免影响患者的康复。保持患者休息舒适体位,针对中经络者采取枕平卧位,针对神志不清患者,将头偏向一侧。保持患者大便通畅,若是患者出现排便困难,沿顺时针按摩腹部,避免患者皮肤感染。中脏腑者意识模糊,在长期治疗中容易出现褥疮,在护理中保证病床的舒适、干净,避免患者皮肤受损,每2小时帮助患者翻一次身,及时按摩已经出现红肿的部位。

1.2.2 辩证护理

半身不遂护理。观察患者四肢肌力、关节活动情况等,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指导患者摆放患肢,减少肌肉痉挛的出现尽早指导缓和进行活动训练,如床上运动等,若是患者无法主动活动,可以采取关节锻炼,做好基础工作。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以采用拔罐护理、针灸护理以及药浴等,采用舒筋活络药物进行药浴,先熏蒸,待温度合适后,将患肢浸入药液洗浴。遵照医嘱,选取患者曲池穴、足三里等穴位急性拔罐护理,每天一次,缓解患者肢体萎缩。在穴位拍打护理中,选取患者上肢段和足阴明胃经拍打,每天两次。

针对舌强语謇患者,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从患者表情中理解患者的需要,训练缓和相关发音肌肉,先采取简单的张口、伸舌等训练,然后逐渐提高训练强度,做舌部训练、唇部训练等,可采用坦言言语治疗机帮助患者进行发音训练。

针对轻度吞咽困难患者,以体位训练和摄食训练为主,针对中度和重度困难患者,增强患者面部肌肉训练、舌体运动训练等,若是患者存在患肺炎风险,可以给予鼻饲饮食。

气虚血瘀型患者很多都会表现出便秘,在护理中,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按摩服务,促进患者肠蠕动,鼓励患者每日饮食1500m L以上,在饮食中与粗纤维食品为主。遵照医嘱给予患者穴位按摩等护理方法,取患者组足三里、关元等穴位进行按摩,若是患者腹胀严重,采用揉捏方法。在耳穴贴压护理中,取主穴耳大厂、三焦等进行贴压。

1.2.3 饮食护理

在饮食护理中,针对患者不同病情采取合适的饮食,风痰瘀阻型患者易进食祛风化痰食物,如山楂、黄瓜等,可食用与投放,避免摄入大量羊肉、牛肉等。

1.2.4 二便护理

观察患者排尿次数、排尿量等,保持患者会阴皮肤清洁干燥,做好导尿管护理工作,鼓励患者进食健脾养胃植物,如山药、小米、胡萝卜等。遵照医嘱采取艾条炙穴位,取三阴穴、足三里等穴位按压。取足三里、肾俞等穴位进行穴位按压,减少气虚导致二便失禁。针对尿潴留患者,可以采用热水袋温敷腹部,按摩患者膀胱底部,每日清洗会阴。便秘患者可以服用芝麻油润肠道。

1.2.5 情志护理

脑中风将会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健康,而且脑中风的发生和治疗与患者精神存在紧密关系,患者情志变化与脏腑气机存在紧密联系,因此需要做好情志护理。配合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同事,保持患者心情愉悦,根据患者不同心理进行调节,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及时耐心解释病情变化原因,保证患者保持客观积极心态。

2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24例患者能够恢复部分工作,31例患者生活能够自理,10例患者肢体活动基本恢复,7例患者恢复手功能,8例患者能够行走。

3 讨论

脑中风是致残率很高的疾病之一,会对患者带来极大的伤害,在当前的研究中一般认为急性脑中风的治疗和护理中,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尽快康复,鼓励患者积极面对以后的生活[2]。

在中医急性期护理中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症型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肢体和语言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4,5,6]。在本研究中分析中医护理方法在急性脑中风的应用,采用中医常规护理、辩证护理、二便护理等,在护理中增加中医特色,如在饮食护理中,根据患者具体表现制定合理的饮食规范,针对气虚血瘀型患者,易进食益气活血食物,如山楂,可以服用大枣滋补粥;针对肝肾亏虚型患者,易进食滋养肝肾食物,如清蒸鱼等。在二便护理中遵照医嘱,按压患者穴位,减少患者二便失禁。在辩证护理中,根据患者具体临床症状,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针对便秘患者,遵照医嘱,可适当按摩患者足三里、关元等穴位,半身不遂患者,可采取拔管、穴位按压等方式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从结果中可以看到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具有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丽娜.急性脑中风的紧急护理[A].2003年全国中医护理工作经验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02,:194-195

[2]周菁菁.缺血性脑中风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109-111.

[3]王芳.78例脑中风患者的中医辨证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6):111-112.

[4]叶红苑.临床护理路径结合中西医治疗对脑中风急性期患者的护理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03):96-96,97.

[5]陈秋敏.脑中风恢复期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08):1705-1706.

16.高血压中风的治疗方法 篇十六

我父亲75岁,血压偏低,多数情况下为90/60毫米汞柱。平时饮食起居正常,自我感觉良好。一天清晨,家人发现他突然口角歪斜、不能说话、右半身不能动弹。即送医院急救。CT检查证实为左脑梗死,诊断为“缺血性中风”,经抢救转危为安。这令我疑惑不解,只听说患有高血压的人才会引起中风。为何低血压的人也会中风呢?

河南杨昆

杨昆读者:

所谓低血压,一般指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低血压的原因有两大类:其一,血压虽已低于正常标准,但无症状,且不影响健康,称为生理性低血压或低血压状态;其二,除血压低外,还有症状或疾病,称为低血压病或病理性低血压。

低血压病根据其因果关系又分为继发性与原发性,前者指因人体某器官或系统的疾病引起血压下降,大出血、严重创伤、感染、恶性肿瘤、动脉硬化、心脏病均可引起;后者的病因迄今不明,可能与自主神经紊乱、神经细胞张力障碍、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有关。长期低血压可影响器官的供血和灌注,常会出现易疲劳、无力、头晕、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靡不振、胸闷、食欲差、腰酸背痛、尿少或夜尿多等症状。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内壁上沉积了许多胆固醇等脂类物质,使血管狭窄、管腔阻塞,势必阻碍血流。缓慢的血流会使其粘稠度增加。老年人硬化了的脑血管因弹性降低而难以对血流进行有效调节,加上血压低,易引起血流运行不畅。缓慢的血流更易凝结产生血栓,最终阻塞脑动脉,造成脑血流供应受阻,脑组织缺血缺氧。于是发生缺血性中风,从而出现失语、偏瘫等症状。

虽然低血压也可引起中风,但除急性低血压外,对于慢性低血压并不主张用升压药。以免导致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反而不利于健康。对于原发性低血压。则要注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每天早晨及中午喝些咖啡、可可或浓茶,常饮用蜂蜜或蜂乳,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适量麻黄素片,这些措施均有助于升压。

持续打嗝是病吗?

最近,我常常出现打嗝现象,十分难受。请问:经常打嗝是病吗?我该怎么办?

河北蔡和畅

蔡和畅读者:

打嗝是一种神经反射活动,急促饮酒、吃饭,多吃过热食物或多喝冷饮,连续吸入冷空气,饱餐以及大笑之后等多种刺激,均可引起打嗝。上述原因所引起的打嗝,一般都比较轻微,会瞬息即愈。如果打嗝的时间稍长,喝200毫升温开水往往就能很快止住,用不着担心。

可如果打嗝持续数小时甚至几天,很难止住而且让人难以忍受,那就是病态了,且往往是由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比如,肾功能不良的病人连续打嗝,可能是尿毒症的先兆;伤寒、痢疾病人不断打嗝,要想到是毒血症的可能;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病人持续打嗝,可能是病变波及延髓,这往往是危险的信号;如果出现一劳动就打嗝,休息就消失的现象,可能预示着患有动脉瘤。另外,患有食管炎、纵隔炎、膈下脓肿及肿瘤,还有胃炎、胃扩张、肠梗阻、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弥漫性腹膜炎等胃肠道疾病或胃肠手术后,都可引起呃逆。所以,对于持续性、顽固性打嗝,应及时就诊。

糖尿病病人忘服降糖药怎么办?

我年逾古稀,患2型糖尿病10多年,平时一直在服药治疗。但由于年事已高,记忆力不好,所以经常忘记服用降糖药。请问像我这样的糖尿病病人万一忘记服用降糖药怎么办?有办法补救吗?

四川韩民

韩民读者: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因此要坚持一直服药治疗。但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病人常有忘记服药的情况发生。由于口服降糖药的时间与血糖变化密切有关,所以糖尿病病人一旦忘记按时服用,就有可能影响到对血糖的控制,进而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因此,忘服者应采服下列方法进行“补救”:

(1)一日服用一次的降糖药 这类药物通常要求在早餐前服用。若忘记服用,可根据发现时间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补救方法:①午餐前发现,可在发现时补服(限于用量较小者);如已超过早餐时间3小时,为避免出现低血糖,最好在午餐前服用为宜。②晚餐前发现:如血糖在平时就控制不理想,可在晚餐前按早晨剂量服用,对平时血糖控制较好者,应减半量服用。③晚上就寝前发现:原则上不必再服药,因夜晚睡眠时依赖尚未完全丧失功能的胰岛素已足以控制血糖升高,如再服药则容易引起低血糖。

(2)一日服用两次的降糖药有下列两种情况:①午餐前发现早晨未服者,可将早晨剂量在午餐前服下,晚间服药剂量不变。②晚餐前发现早晨未服者,可只服晚间剂量,已忘服的早晨剂量不必再服。③就寝前发现早晚两次均忘服者,则按晚间剂量的一半服下即可,早晨剂量不必再补服。

为何老年女性会患“前列腺病”?

我是位60岁的老年妇女。最近以来不知何故,总会出现尿频、尿急、排尿不畅、尿流细弱等症状。开始还以为是尿路感染,但服用不少消炎药却不见效。后经专家检查,被确诊为“前列腺病”。这使我感到蹊跷,女性怎么会有“前列腺病”呢?

四川晓芬

晓芬读者:

人们都知道男性有前列腺,而女性是没有的。那么,女性为何也会得“前列腺病”呢?原来,女性的膀胱颈部虽然无前列腺,但也长有一种结构类似男性前列腺的腺体纤维组织,它位于阴道前壁的中、外1/3交界处,紧靠膀胱颈部。由于在胚胎学上与男性前列腺同源,故有女性“前列腺”之称。

女性“前列腺病”的确切名称叫“女性膀胱颈部梗阻”,主要症状有三:其一,排尿踌躇,即蹲下好久费较大力才能排出尿;其二,排尿费力,排尿时需用力屏气才能排出,且尿流很慢,形不成尿线。距离也很短;其三,尿频尿急,排尿次数明显增多,有尿意即要排,但又不易排出。

其实,女性前列腺病是中老年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究其原因,是因为她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腺体纤维组织逐渐增生肥大,最终造成膀胱出口处狭窄,出现局部粘膜水肿,导致排尿不畅。经阴道检查时,触及膀胱颈部可有增厚的感觉,行膀胱镜检查可见膀胱颈部有挛缩现象。

因此,中老年妇女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去看医生。一经确诊为女性前列腺病,则要及时治疗:早期可定期进行尿道扩张,每1~2个月1次,3个月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重复进行。也可口服苯氧苄胺,以降低尿道阻力,缓解排尿障碍。症状较重者可用10%弱蛋白银或1%硝酸银溶液行膀胱灌注,对消除膀胱颈部梗阻有一定帮助。少数严重者可行“电切”治疗,经尿道做膀胱颈部电切,将增生的纤维组织切除。以恢复正常排尿。

老年人为何不渴也要喝点水?

我妈妈年逾古稀,不知何故平时总觉口干,老要喝水。查血糖、甲状腺功能均正常。医生说是“生理性口干”,平时要多喝水,即使不渴也要喝点水,而不要等口渴了再喝。请问这是为什么?

陕西刘强

刘强读者:

口干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固有水分和皮肤细胞内水分逐渐减少,出现了慢性生理性脱水,所以皮肤干燥、皱纹增多。进入老年,体内各组织器官功能发生了退行性变化,器管唾液腺的神经功能减退,腺细胞萎缩,分泌功能下降,唾液分泌减少。另外,唾液的成分也有变化,口腔粘膜干燥、失去弹性,变得干涩,由此会出现一系列生理性口干的症状。又因唾液腺在夜间停止分泌。故口干往往在夜间加重。还有。夜间睡眠时肌张力下降,颞颌关节松弛,易造成张口呼吸或口鼻同时呼吸,干燥空气反复由口腔进入,致使口腔咽喉干燥,出现生理性口干。若由糖尿病、肺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干燥综合征等疾病引起的口干,则属于病理性口干。

人们往往认为只有感到口渴时才需要喝水,其实,不渴也应喝点水。因为,感到口渴时说明失水量已达体重的2%,即发生了轻度生理性失水。老年人由于体内生理性变化,大脑的饥渴中枢变得迟钝,而对口渴不敏感,加之体内容易脱水,所以应养成不渴也要喝点水的良好习惯。

不过,提倡老年人不渴也要喝点水并非喝得越多越好。一般而言,老年人一天喝1000~1500毫升水即可;不要一次喝大量的水,以免血容量剧增,加重心、肾负担;患有心、肾疾病及高血压者尤其不宜一次大量和快速喝水;喝水最好坚持定量,做到多次少喝:在进食前0.5~1小时喝水,可促进唾液分泌,有利于口腔湿润,减轻口干不适,还能清洗口腔,防止便秘:晚间临睡前和清晨起床后喝杯水,能补充水分,降低血液粘稠度。并有助于预防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等疾病。

17.中风的原因是什么 篇十七

凡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和脑组织机能或结构损害的疾病都可以称为中风。所以,中风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即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在这里一般指的是脑动脉系统的缺血或出血。

缺血性中风占中风病人总数的60%~ 70%,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前者是由于动脉狭窄,管腔内逐渐形成血栓而最终阻塞动脉所致。后者则是因血流中被称为栓子的异常物质阻塞动脉引起,例如某些心脏病人心脏内血栓脱落的栓子。不论是脑血栓形成还是脑栓塞,都可以称为“脑梗塞”。

有一些缺血性中风的病人是由于脑小动脉逐渐狭窄而最终闭塞所致,管腔内既没有血栓也没有栓子,这种情况也叫脑梗塞。此外,还有一些病人脑血管没有真正堵塞,只是暂时缺血,也可以造成一过性脑损害的症状,称之为短暂性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或“小卒中”。

出血性中风占中风病人的 30%~ 40%,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又分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由于脑内动脉破裂,血液溢出到脑组织内。蛛网膜下腔出血则是脑表面或脑底部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容有脑脊液的蛛网膜下腔和脑化中。

中风的原因是有很多的,要想预防的话就要多加的了解,因为一旦出现中风的话,要么是视力下降、听不清,严重的还会造成偏瘫。

如何预防中风

1.及时治疗保持血压稳定。

中风的发生,高血压是其中的危险因素之一。所以要控制高血压,及时治疗高血压,保持血压稳定,是预防中风的重点。高血压病人要遵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并经常测量血压值,以确定治疗效果;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的阶段,更要重视不疏忽。

2.保持情绪平稳乐观开朗。

日常生活中做到心态平和,情绪平稳,乐观开朗;不要做容易导致情绪激动的事情,如打扑克牌、搓麻将等,也不要观看激烈的体育赛事转播等;与人交流沟通,以尊重他人为前提,切勿互相之间伤了和气。

3.做到饮食须清淡有节制。

作为日常生活中必备的一日三餐,务必要做到科学合理安排,饮食清淡有节制。建议早餐以蛋白类为主营养成份齐全,中餐要吃好保证下午能量消耗需要,晚餐一定要清淡易消化。

4.戒烟限酒保持家中空气清新。

很多吸烟者的家庭空气经常是烟雾腾腾,在自己吸入烟焦油的同时,家人也一起吸入了许多有害成份。为了预防中风的发生,建议做到戒烟,不与香烟发生任何关系。喜欢喝酒的话,酒量要适当,千万不可过度饮入至醉酒的程度。

5.保持大便通畅每天勿用力。

保持大便通畅对于预防中风,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养成定时排便习惯的基础上,要经常按摩腹部,增加肠道蠕动机率,促进排便通畅。否则如果每天的大便需要很用力才可以排出,会导致脑内压力增加,极易诱发中风的发生。

6.要参加适量的有氧运动。

18.预防高血压的方法 篇十八

2、茶多酚可防止维生素C氧化,有助于维生素C在体内的利用,并可排除有害的铬离子,由于茶叶内含有茶多酚,所以经常喝茶对人体有益。

3、有研究表明,睡眠时间越少,患高血压的风险越大。所以成年人最好每天睡眠7小时至9小时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4、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能过度疲劳,否则会引起血压升高。

19.高血压中风的治疗方法 篇十九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96例, 均为在该院针灸科住院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 均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为中风, 均辨证为中经络。急性期均经常规神经内科治疗。所有患者均以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不利为主要症状, 其中男62例, 女34例, 年龄介于47~74岁之间, 中风病史14 d~1个月, 包括脑梗死64例, 脑出血32例。将9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8例。排除病情不稳定、意识障碍者, 严重糖尿病及癌症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采取针灸联合康复锻炼治疗。

1.2.1.1 针灸疗法

(1) 上肢不遂:可取穴肩髃、肩井、肩贞、曲池、手三里、手五里、外关、合谷。 (2) 下肢不遂:可根据情况分别采取仰卧或俯卧位交替针刺, 患者仰卧, 可取风市、血海、阳陵泉、阴陵泉、膝眼、悬钟、足三里、三阴交、丰隆、解溪、太冲;患者俯卧, 可取环跳、委中、承山、秩边、风市、阳陵泉、足三里。头针可取不遂肢体对侧百会、络却、承灵、天冲、率谷。可于上下肢肌肉丰满处取阿是穴, 用长针深刺, 连接电麻仪。 (3) 口眼歪斜:可取承浆、地仓、颊车、大迎、鱼腰、翳风、迎香、攒竹、阳白。 (4) 语言不利:可取上廉泉、丰隆、哑门、通里。 (5) 头痛、眩晕:可取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操作手法:头针平刺进针, 辅以捻转手法;体针直刺进针, 辅以提插及捻转手法, 按照虚实分别采取补法、泻法或平补平泻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 2次/d, 针灸完毕可采用不同手法辅助按摩, 以助肌力恢复。10 d/疗程, 治疗3个疗程, 2个疗程之间间隔3 d。

1.2.1.2 联合康复锻炼治疗

在该科专业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联合进行康复锻炼治疗。尽早指导患者加强主动或被动康复锻炼, 内容包括:床上翻身、起坐等系列功能训练;坐位、站立、单腿站立以及以站立位为中心进行不同方向转移的系列平衡训练[1];纠正不良划圈步态的步行训练;肩、肘、腕等关节活动度的维持训练;平行杠内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手指精细活动功能训练等。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针对性选择适宜的康复锻炼内容, 鼓励患者尽可能主动锻炼, 无自主运动能力者鼓励其利用意念指挥不遂肢体运动[2]。30 min/次, 2次/d, 疗程与针灸相同。

1.2.2 对照组

仅采取康复功能锻炼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

完全恢复:肌力达V级, 语言清晰, 生活可自理, 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显著有效:肌力提高Ⅱ级, 主要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好转:肌力提高Ⅰ级, 症状及体征部分好转;无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完全恢复+显著有效+好转=总有效率[3]。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l5.0程序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行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3个疗程后, 观察组48例, 完全恢复15例, 显著有效21例, 好转8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91.7%;对照组48例, 完全恢复8例, 显著有效16例, 好转14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79.2%。两组比较,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注:*P<0.05。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 中风病病位在脑髓血脉, 涉及心肝脾肾。多因饮食失节、劳倦过度、七情内伤等导致阴阳失调, 气血逆乱, 瘀血内生, 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 而发中风之证。《素问·通评虚实论》云:“仆击, 偏枯……膏梁之疾也”,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大怒则形气绝……使人薄厥。”中风系现代医学的脑血管疾病, 包括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出血等,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改变, 对肢体功能的康复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而最大限度恢复生活质量。

针灸联合康复锻炼治疗中风后遗症, 是祖国医学与现代康复手段相结合的有效方法。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可调和阴阳、滋补肝肾、疏经通络、调和气血[4], 取穴皆以通督调任及手足三阳经、三阴经为主, 施治过程中辅以规范的针刺手法, 可振奋正气, 激发潜能, 调节脑及各脏腑功能, 有效促进肢体及语言功能的康复。针灸后辅以不同手法的推拿, 可疏经活络, 滑利关节, 有助于脏腑气血的调节, 有效防止肌肉挛缩, 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中风后遗症期, 虽然脑神经损伤已经形成, 可恢复性降低, 但如及时给予针灸仍然有助于后期功能的恢复。徐哲[5]研究发现, 针灸可促进血液循环, 增强脑部侧支循环的代偿功能, 改善脑缺血、缺氧状态, 修复脑细胞损伤, 促进脑损伤部位的功能恢复。赵立勤[6]认为, 针灸可通过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状态及血小板的聚集性降低脑血管阻力, 增加脑血流量, 促进脑梗死区的血液循环, 降低脑组织的损伤程度, 通过改善皮质抑制状态提高皮质组织的电生理活动, 增强脑组织的代偿功能, 从而改善梗死部位的缺血缺氧状态。同时联合康复锻炼可起到协同作用, 早期康复锻炼既可有效维持患肢的功能位, 增强肌力, 促进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激发大脑损伤后的代偿潜能[7], 又可以预防关节挛缩等废用综合征的发生。至于康复锻炼的时机,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越早越好, 因此只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症状平稳即可同时联合进行康复锻炼[8]。

该研究资料表明, 观察组总有效率91.7%, 优于对照组的79.2% (P<0.05) , 可见针灸联合康复锻炼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针灸联合康复锻炼治疗中风后遗症, 中西医结合, 内外兼施, 疗效互补, 提高临床疗效, 降低致残率。

综上所述, 针灸联合康复锻炼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较好, 优于单纯康复锻炼治疗, 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有效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娓.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运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 4 (6) :50.

[2]沈士军.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 18 (20) :147.

[3]中国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试) [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6, 19 (1) :55.

[4]林琳, 楚佳梅.针灸推拿配合促通技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8, 14 (5) :77-79.

[5]徐哲.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24) :133-134.

[6]赵立勤.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2 (16) :226-227.

[7]付春爱, 李子富, 高燕, 等.针刺配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偏瘫120例[J].陕西中医, 2008, 29 (10) :1371-1372.

20.中风病人用针灸治疗的效果体会 篇二十

【 中图分类号】R2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344-01

针灸针刺入皮肤会疼的,由于人体各处皮肤的敏感度不同,针刺不同部位产生的感觉也不同.熟练的医生进针快,故一般感觉不到疼.

但凡针灸过程中出现酸麻胀的感觉者,即是所谓的"得气".也就是说发挥到作用了.

针灸过程中要放松,过度紧张的话可能会有晕针的现象.因此医生的开导也是非常必要的.

中风 以突然昏厥,不醒人事,伴有口眼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仅有僻不遂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其特点是发病急骤,变化迅速。

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阴阳偏胜,气机逆乱;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浊壅塞,瘀血内阻。常见的病因有忧思恼怒,饮酒无度,或恣食肥甘,纵欲劳累,或起居不慎等。中风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之分。中经络,一般仅见肌肤麻木,口眼斜,言語塞涩,或半身不遂,无神志障碍。常见证型有:①风邪入中,经络痹阻型。兼恶寒发热,苔薄脉浮。治宜祛风通络。方用大秦艽汤。②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型。兼腰酸耳鸣,舌红脉细。治宜滋阴熄风,方用镇肝熄风汤。③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兼痰多便秘,苔腻脉滑。治宜通腑化痰,方用小承气汤加味。中脏腑,除见中经络的症状外,还有朦胧思睡或昏愦无知等神志症状。又可分为闭脱二证:①闭证。证见牙关紧闭,两手握固,肢体强痉等,多属实证。属阳闭者兼见面红身热,苔腻脉滑。治宜辛凉开窍,滋阴熄风,方用至宝丹和羚羊角汤。阴闭者兼面白唇暗,肢冷脉缓。治宜辛温开窍,豁痰熄风,方用苏合香丸和涤痰汤。②脱证。证见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尿遗。多属虚证,治宜回阳固脱,方用参附汤。部分中风病人留有后遗症,如偏瘫、失语等,这与病情轻重,治疗和护理是否及时得当有关。

一、概念

中风是以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歪、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因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卒中。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常留有后遗症;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高,发病年龄也趋向年轻化,因此,是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患。

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出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属本病范畴。西医学将本病主要化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类,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常可导致出血性中风;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常形成缺血性中风。另外高血糖、高血脂、血液流变学异常及情绪的异常波动与本病发生密切相关。头颅CT、核磁共振检查可确诊。

二、病因病机

中风的发生是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复杂的病理过程,风、火、痰、瘀是其主要的病因,脑府为其病位。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风妄动;五志过极,肝阳上亢,引动心火,风火相煽,气血上冲;饮食不节,恣食厚味,痰浊内生;气机失调,气滞而血运不畅,或气虚推动无力,日久血瘀。当风、火、痰浊、瘀血等病邪,上扰清窍,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时,则发生中风。“窍”指脑窍、清窍;“闭”指闭阻、闭塞;“神”指脑神;“匿”为藏而不现;“导”指主导,引申为支配;“气”指脑神所主的功能活动,如语言、肢体运动、吞咽功能等。

三、辨证

3.1.中经络 :主症 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歪斜。兼见面红目赤,眩晕头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为肝阳暴亢;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为风痰阻络;口粘痰多,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为痰热腑实;肢体软弱,偏身麻木,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暗,苔白腻,脉细涩,为气虚血瘀;肢体麻木,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苔少,脉细数,为阴虚风动。

3.2.中脏腑 :主症 神志恍惚,迷蒙,嗜睡,或昏睡,甚者昏迷,半身不遂。兼见神昏,牙关紧闭,口噤不开,肢体强痉,为闭证;面色苍白,瞳神散大,手撒口开,二便失禁,气息短促,多汗腹凉,脉散或微,为脱证。

四、治疗

4.1.基本治疗 (1)中经络 :治法 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以手厥阴经、督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内关, 水沟, 三阴交, 极泉 ,尺泽, 委中.配穴 肝阳暴亢者,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者,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者,加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者,加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者,加太溪、风池;口角歪斜者,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者,加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者,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头晕者,加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者,加丘墟透照海;便秘者,加水道、归来、丰隆、支沟;复视者,加风池、天柱、睛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者,加中极、曲骨、关元。 操作:内关用泻法;水沟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佳;刺三阴交时,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角,使针尖刺到三阴交穴,用提插补法;刺极泉时,在原穴位置下2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直刺,用提插泻法使肢体有抽动感。余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方义;心主血脉藏神,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神,疏通气血。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水沟为督脉穴,可醒脑开窍,调神导气。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滋补肝肾。极泉、尺泽、委中,疏通肢体经络。 (2)中脏腑 :治法: 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以手厥阴经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 内关;水沟.配穴,闭证加十二井穴、太冲、合谷;脱证加关元、气海、神阙。 操作 :内关、水沟操作同前。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太冲、合谷用泻法,强刺激;关元、气海用大艾炷灸法,神阙用隔盐灸法,直至四肢转温为止。 方义:内关调心神,水沟醒脑开窍。十二井穴点刺出血,可接通十二经气,调和阴阳。配太冲、合谷,平肝熄风。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灸之可扶助元阳。神阙为生命之根蒂,真气所系,配合气海可益气固本,回阳固脱。

上一篇:交易员保密协议下一篇: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