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阅读计划

2024-06-26

爱心与教育阅读计划(精选13篇)

1.爱心与教育阅读计划 篇一

营销方案计划书

汽车营销方式

一款车要卖的好,除了可人的造型,良好的实用性,近人的价格,最好再能拥有相对提高的技术含量,拥有这些就足够了么?答案是否定的,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追求创新的时代,汽车的营销方式推广方式也尤为重要,下面根据案例来探讨下有哪些好的营销方式。

一个大型营销活动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而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又是企业的目标。那么卡位是否准确就显的非常重要了,卡位一词出现在篮球运动或游戏中,运用恰当则会获以良好的效益,那么在汽车市场上主流的几类汽车营销活动中车企们是否又将“利益最大化呢”?

绝技营销

SAAB萨博的飞行秀表演赛点燃了绝技营销的火焰,近2年,单边行驶,多车绕桩,飞行穿越,漂移等等一些绝技镜头已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公众的视野中,在观众中的阵阵惊呼声中把品牌、车型特性传递。

这类绝技动作对车型特点表现较为直接,比如说车辆的刚性底盘,车身,不错的加速性,稳定等等。自萨博飞行秀让更多消费者见识到了原来车子可以这样玩后,诸多的车企也都举行过类似的表演赛,奇瑞A3,长城炫丽,吉利熊猫,名爵MG 3SW。

绝技表现是个不错的传播方式,一些主打运动风格的车型做此类表演赛无可后非,SAAB飞行秀,CTS的Vday体验日;而对于一些小型车,家用车来说不是不可拥有高刚性底盘和灵活的操控,而是更多的应该在营销活动注入自身的特点,譬如经济性,实用性。这类活动雷同的越多,就意味着绝技营销越来越看之无味,什么车型都可以做,绝技不再是绝技,也是对车型本身特点的抹杀。

色彩营销

“色”很诱人。有报道说在国际上色彩已经成为了影响汽车销售的三大因素之一,另外两个则是设计和价格。其实色彩早已在车市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比如在提及法拉利时闪过的应该是热烈的红色,帕萨特则是庄严的黑色。

色彩营销是伴随着个性消费者产生的,特别对于女性消费者来说,买车就像买衣服,车型优美是一,还要在颜色上更夺目。印象中,雨燕应该是个色彩营销代表,粉色、夏季晴蓝版、橘炫风、金色劲乐版等都为雨燕的市场表现力增色不少,只可惜其“色”版都为季节性或限量版,对销量的拉动上非常有限。

为投消费之所好,现在不少车企都拥有颜色研究结构,特别是一些小型车更是在颜色上下足工夫,新嘉年华、雅力士、POLO等都有多种颜色可挑选。另外,瑞鹰是推出了炫彩版车型,CRV是新增了珍珠白车款。

游戏营销

其实游戏营销是个非常讨巧的营销方式。利用人们的放松、休闲时刻就将口碑、车型特征传递。对于成天游弋网络的我们对这类优秀并不陌生,其中在QQ空间等一些站点上出现的停车位游戏就是之一。还有去年举办的郑州日产穿越东方越野赛车游戏,瑞鹰越野竞技赛,骊威的连连看游戏等。

这几类游戏占据网络空间小,休闲趣味性强。在郑州日产、瑞鹰的这类越野赛中主办方让玩家们感受到的是车子精彩通过能力。东风日产对这类营销类游戏更是乐此不疲,可单机可联网对打是受到不不少人关注,骊威连连看的活动所创造的优秀业绩跟当前火热的连连看游戏的大力推动不无关系。

当然这类游戏的网络营销方式也有局限性,比如说人群上主要是一些挖掘网络时尚元素的80后年轻人,游戏中感知一些小车,那么该车的关注度自然会提高并有可能成为部分潜在消费者的选择对象;如果一些中级车型,商务车型来说举办此类营销活动恐难收到好的效果。

体育营销

体育营销中现代起亚自然是很认识了,特别是喜欢足球的朋友,不出意外的话现代起亚在2014年之前依然会出现了FIFA的相关的足球赛事中。在中国东风悦达起亚则是请出了网球巨星纳达尔作为形象代眼,这里就不止有体育营销了,还有明星效应。

疾驰、宝马、沃尔沃这类豪华品牌则一直是高尔夫、F1或是帆船赛等一些昂贵赛事的赞助商。还有目前正在成熟起来的CTCC赛事,吸引了自主品牌诸如海马,合资品牌诸如北京现代、东风日产等车型。另外还有大众汽车通过赞助08年奥运会品牌大获提升,保证了其号召力与溢价能力。而话又说回来,体育营销耗资极大,但却不一定得以很迅速,很直接或是很丰收的回报!

明星营销

身边有两个详细的例子,一个朋友较喜欢周杰伦,每次买衣服必然是美特斯邦威;另外一个朋友相称喜欢前段时间热播的影片<<越狱>中的米勒,现在是订了一台科鲁兹,例子非常普通,但明星效应威力已经展现。

明星是一类相对特别的人群,其行为方式易形成一定的模仿,跟风效应,为产品代言不仅可以迅速提高其知名度,而且能增家消费者的认可度、信任度。明星营销中,明星形象与产品的契合度非常重要。比如说疾驰SLK选择了大名鼎鼎,高贵典雅的影星章子怡,东风小康低调,意在突出实用性,在代言人上选择了诚实憨厚的王宝强。

当然明星代言企业在付出相对大一笔代言费用的情况下还承担一定的风险,比如说小沈阳,虽然在演出中能博得不少人的掌声,但不可否认它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艺人,代言酷熊仅仅契合了其独特演绎风格的一面;奥运会8金得主菲尔普斯因曝出大麻门事件已经影响了睿翼广告的执行进度。

目前,汽车销售常见销售方式分为4S店销售及汽车交易市场,汽车大卖场销售品牌齐全,几乎囊括了所有知道的车型,对还没有确定买什么车的客户,去交易市场看看就有谱了,办理各种手续很方便,在市场里就可以完成。而4S店需要到处奔波,车的一些附属装置,在市场内也可以一次购全,最重要的是交易市场一个品牌就有几家经销商代理,竞争激烈,价格能比较优惠。但是那里服务质量上不去,销售秩序和购物环境不够理想,而专卖店都严格遵守厂家规定,环境舒适,服务人员都是规范化服务,比较让消费者放心,另外4S店前店后厂,四位一体的经营模式,顾客买车后可以享受跟踪服务和专业维修。还有一点就是专卖店库存比较多,同一车型可挑选余地大,还能是乘试驾,既省事又放心。

汽车消费市场的成熟,几乎在每个价格段上都有数款车型,竞争之激烈,所以,我们应制定细密周到的营销策划方案,使自己的品牌立于不败之地。利用公益活动营销也未尝不是一种办法。

移动爱心商城

江苏省网校由: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江苏省妇女联合会、江苏省教育厅、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移动江苏公司以“去商业化”为手段,基于政府、学校、单位、家庭,以“爱心、公益”为主旨,依托省网校平台开发了“爱心商城”业务。“爱心商城”业务是集政府倡导、学校组织、单位发布、家庭参与为一体的交换和交易服务,用户可通过“爱心商城”发布闲置物品信息,并自行选择爱心赠送、置换或交易。业务推出以来,已先后组织了少儿跳蚤市场、DIY实践活动、演出门票团购、亲子乐园、节日历史文化体验等近百场线上线下特色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达30万人次,覆盖近260万用户。

截至2011年6月,江苏省网上家长学校网站点击量已突破5000万次,为全省280万校讯通客户提供了丰富的教育信息服务。“爱心商城”业务标志着家长网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将成为移动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校讯通客户提供亲子活动、爱心书屋、家庭教育讲座和教育课件免费下载等多项附加服务。爱心商城是一项集捐赠、交换及交易为一体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用户通过爱心商城发布自己的闲置物品信息,可选择爱心赠送、置换或交易,爱心商城将对所有数据进行分类存储,访客可以通过分类进行精细化浏览。对于中意物品,可以进行各项操作。(爱心商城网址:http://)

线下的跳蚤市场活动为结合亮点,因为每次活动必然有超过200户的家庭成员进行参与,现场人数将近2000人以上。活动内容以交换剩余物品、议价互换、免费赠送以及爱心义卖等等,参与活跃度高,趣味性强,得到众多参与家庭的认可。

结合性互动营销,将4S店搬到户外去

时间:7月底至9月底

地点:金轮新天地超大广场(新街口地铁站出口正上方)内容:儿童爱心跳蚤市场与汽车展示(活动)组合式

需求点:爱心商城需要增加互动参与亮点,汽车4S店需要增加销售量、广告效应以及人气指数。

目前正直夏季,酷暑难当,夜晚纳凉为百姓所选,移动爱心商城也即将开展纳凉跳蚤市场晚会。可将双方的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举例来说:北广场作为汽车展示区,举办擦车大赛、试驾、换轮胎演习等等。西广场作为少儿爱心跳蚤市场活动区,成员家庭之间互相交换物品等。第一类人群:参与跳蚤市场的家长们,可以在自己的孩子交易完毕后,踱步至汽车展示区,激动之余现场可参加各种擦车比赛、试驾、换胎等等,在增加家庭凝聚力和交流感情的同时,最少也可以学习到一些有关车辆的保养知识以及购买、换购车辆的潜在目标类型等。第二类人群:被汽车展示区吸引来的人群或由汽车网站组织来的潜在消费群体,可踱步至交换大会跳蚤市场参与爱心义卖等活动,增加现场趣味性。第三类人群:夜晚纳凉外来随机人群,被两边的活动所吸引,共同参与至现场的活动中来。其中也不乏有购买潜在消费人群。加上现场的促销政策力度,冲动消费也是相当有可能的。

双方投入的人力、物力都是较大的,但也是值得的。作为一个不是靠“等待”就可以创造效益的年代,“走出去”也未尝不是一个办法。强强联合可以创造更大的效益,江苏省移动也希望通过现场的活动,凝聚人气,增加互动性。汽车4S店也可以与之建立起跨平台的合作之后,通过爱心商城的平台发布一些产品的信息,甚至也可以参考交通台的作为,把一些服务作为爱心商城的积分兑换礼品进行潜移默化的营销方式。

综上所述,作为拥有各自庞大用户群体的跨行业结合是可行的,不足之处,还可补充指正。

2.爱心与教育阅读计划 篇二

在班级工作中, 除了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团结合作教育、意志力的教育等以外, 对学生的爱心教育尤为重要。一个班级里如果学生对集体、对老师缺乏爱, 就不可能形成一个优良的班集体。因为现在的青少年学生, 大多是独生子女, 在家里备受父母老人的宠爱娇惯, 不论做什么, 都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 全家围着他们转。而且生活条件的优裕, 更滋长着他们的骄纵任性, 固执蛮横。如果把这样的品性带到学校班集体里来, 同学之间就十分缺乏合作、团结友爱的精神, 不利于班集体的正常管理和教学, 也碍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爱心呢?首先, 我认为师爱是对学生爱心教育的示范。爱, 它不会自发产生, 一个人的爱总是先从接受别人的爱开始。儿童从小开始被动地接受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爱, 这些爱的积累, 使儿童感受到爱, 懂得了什么是爱, 以及爱的意义, 于是进一步意识到自己该怎样对待人, 对待社会, 对待人生, 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回报爱的需求, 最后将这种爱的态度、爱的需求付之于行动, 建立人与人之间爱的关系。

一个人会从一个消极爱的接受者最后成为一个具有爱的胸怀和爱的能力的给予者。一个学生如果经常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 这不仅有利于他形成爱老师、爱班级、爱学校, 对人生满怀希望的愉快个性, 而且更重要的是, 他通过自己所感受到的爱护, 更容易懂得并信任人与人之间应有的真实关系, 形成与人友爱、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因此, 师爱在学生爱的能力发展中, 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它的作用不可低估。其次, 用点滴小事来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冰心曾说过:“对孩子进行爱祖国的教育, 就不能抽象的。孩子们爱祖国、爱人民总是从身边感受到, 如爱自己故乡的一草一木, 爱自己的教室和校园, 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和老师, 也爱自己养殖的小动物。”像这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爱。

另外, 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爱心,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引导他们为集体争荣誉, 为他人服务。如学校各项活动, 我都组织班上学生积极参加, 在“捡回一个希望、创造一个明天”收集易拉罐活动中, 每个同学积极参与、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 寒假开学共收集了一百多个易拉罐, 成绩显著。在去年国庆文艺汇演排练过程中, 教育学生只有团结合作, 人人拿出热爱集体的精神, 才能演好节目, 为班级争光。因此, 在学生们取得荣誉时, 个个兴高采烈, 在活动中了解到了爱心的作用。所以, 把一个班级培养成为一个优良的班集体, 其中培养学生的爱心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3.成长.爱心.教育与批判 篇三

杜梅的《爱我的人请起立》以独特的儿童视角来反观社会和人生,以一少年在日常生活的见闻与思索来真实再现他们成长中的欢乐与烦恼、追求与困顿,探讨个人成长与家庭空间、个人道德与社会伦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矛盾与龃龉,文字清新、细腻,发人深思,极富教育意义。

小说的主线很简单。因父母工作需要,小主人公大象一直在乡下与祖父母一起成长、学习、生活,后因父母感情的需要——做父母之间感情的“润滑剂”和“消防队员”而回到城市。城市带给他的视觉冲击是陌生与新奇,带给他的情感体验却是冷漠和无助。他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作为插班生如何与同学相处和交流,如何展示出众的自我,如何弥补自己知识上的欠缺,如何应对考试,如何在父母之间虚与委蛇,等等,不一而论。正是在这种略显琐碎却又高度真实的日常生活的叙述中,故事缓缓向前推进,而作者的理性思考、批判锋芒与教育意图存焉。

作者既以小主人公的所见所闻来推进故事、演绎情感、诉诸理性,文本即不可避免地带有了一定的童稚化、个性化与隐私化的色彩。这种“半知不能”的儿童视角为我们展示的,是一个介于懂与非懂之间的世界,它绝不似乡下世界的单纯明朗,城市的生活太繁琐、太复杂、太难于捉摸,成人的世界充满着情感纠葛与危机,同学问的世界亦以家庭地位为纲线,壁垒分明,社会人际关系的冷漠与尔虞我诈,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与两极分化,这一切也使得进城后的大象如同初进贾府的刘姥姥一样,充满新奇、渴望与焦虑、疑惧。

在一般人看来,这种似乎是成人才会有的社会焦虑症出现在儿童身上似乎显得不可思议,但杜梅用大象的眼睛透过其遭际清清楚楚地为我们揭示了这一点,所有的这一切都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猜想,当下的孩子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复杂,其情感世界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单调而危机重重得多。

《爱我的人请起立》更像是《麦田里的守望者》那样,在集中的一段时间内展现主人公成长与精神嬗变的过程。大象由乡下进城以后,他成长的焦虑就因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凸显出来。乡村是一个淡泊而又宁静的世界,正如“柳镇”这个名字一样,枝繁叶茂,润物无声,虽有涟漪,却鲜有风浪。“大象像一棵小树在柳镇茁壮成长”,捕知了、游泳、偷黄瓜,生活丰富而充实、平静而有趣,充满古典情致。在那里,没人逼他学英语,爷爷奶奶惦记着的是如何让他玩得更高兴。而一旦掉进城市的泥淖,一切都变得截然不同了。生活方式的不同、生活态度的迥异(26条军规),初来乍到的恓惶与类“血统论”的隔膜(小花老师的特殊作业),学习知识与应对考试问的悖论(乌云密布与期中考),通识教育与学有所用间的偏差(信息课和大象上树),更兼之家中始终挥之不去的父母冷战阴云,这一切,使得年幼的主人公时时都像一张紧绷的弓一样,处处感到撕裂的痛楚。

成长中的大象身上集中体现着三种情感缺失:作为留守儿童而导致的父母之爱的缺失,作为转校生而导致的同学之谊的缺失,作为外来人口而导致的城市归属感的缺失。这三种情感缺失的背后是大的城乡文化的分野。大象勇敢地面对着成长中的种种烦恼与焦虑,以纯真而又善良的心去融化坚冰、唤醒清晨,他努力弥合着父母之间感情的裂缝,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和海纳百川的心态对待与同学的交往和交流,以勇于探索的精神来寻找都市中硕果仅存的爱(乞讨的母女和老乞丐)。通过其不懈努力,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虽经波折、略显疲惫却又满载而归的小勇士的形象。

孩子的教育之于我们,不止是一个问题,更像是一个难题,因为问题可以有清晰而明确的答案,而难题却鲜有正确而统一的认识。青少年教育也不仅仅是一个教师教育问题,它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家庭教育是题中之义。青少年教育呼唤着全社会的探索与关注,呼唤着父母的言传身教与情感参与,杜梅用她笔下的文字充分而形象地为我们诠释了这一点。

杜梅在故事中反复为我们宣示了一个稳定而和谐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在她看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才是孩子们成长的康庄大道,“好家庭就是好学校”。在故事的最后,大象的努力使他赢得了同学的尊重与爱戴,同时也使其父母本已渐行渐远的身影又重新重叠在了一起,这是作者所希望的,也是读者所期待的,但世事倘这样简单,童话世界不存也。

由大象的所见所闻,作家为我们描绘了这个社会的不公正、人情的冷漠、世态的炎凉。对于这种种的不公,文本是有所批判的。然而,作者在文本中所表达的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却不是针尖对麦芒的,相反,作者始终以一种较为平和的心态来看待这现实生活中的林林总总,并以一种无疆的大爱统领一切,显得高蹈大气。

4.读《爱心与教育》 篇四

大学时代就已读过李镇西老师的著作《做最好的老师》,最近又有幸拜读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读完这本书后,我被李老师的爱心所震撼,被他用全身心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

整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用的是平时的语言描述着他与学生的故事。然而正是那一个个真实的的故事感动着我。学生汪斌的父亲执意留下一筐鸡蛋感谢李老师对儿子的关爱,李老师每天用小煤油炉煮上一个鸡蛋给汪斌送去。家境困难而品学兼优的宁玮善良节俭,李老师送钱给她补充营养。在高考以几分之差落榜后,宁玮情绪波劝很大,李老师一直鼓励她,八年如一日的通信,电话联络,成为宁玮成功人生的最大动力。父亲病逝,家庭欠债的伍建有了辍学的念头,李老师支持同学们给他捐款捐物。

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我们也都可以做到。可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这是因为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做自己谋生的工作。偶然的爱心容易,要像李镇西老师这样长期把爱无条件的献给学生却不容易。

5.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篇五

——拜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

彷徨的时候,你给我走出迷途的勇气;

寂寞的长夜,你为我撒播欢乐的笑意;

难奈的酷热里,你如一股清冽的小溪;

浮躁的人世中,你像一片幽深的天地;

……

读你,感觉像春天;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就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教师需要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通过读书可以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学养。利用课余时间,我读了一些教育专著,很有感触。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使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作者从“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阐述了自己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的思考,这实实在在是作者以一个学者的思想在为我们解惑。

更有幸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使我的心灵受到激荡,“随意或许是一种美丽,而执著却是一片更灿烂的云彩”,让我重新反思自己的“随意”与“从容”,突然间我觉得以前的“随意”是一种逃避,以前的“从容”包含着惰性,他那凝练、隽永的文字和独到教育的阐释给我深深的启迪,也改变了我的生活观和教育观。

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爱心是教师职业的生命!是的,心灵需要真情和爱心去播种,去点燃,去强化,去升华!我尝试着去做,带着激情,带着责任,带着“视学生若亲子”的理念。我尽力去做,因为许多人已经去做了,他们做出了成效,成就了事业。我尽力去做还因为“亲其师、信其道”的至理名言鞭策着我必须去做,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

李老师用自己的教育实践——一个个生动的爱心实例,把爱诠释的如此晶莹剔透,不能说不为之折服,不能说不为之感动!李老师的教学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对“逆境”学生的关怀;对“后进”学生的转化;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心理”教育的尝试……的确,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学生的过程就是爱学生的过程。“为师之本在于心”,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师职的灵魂,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动力和源泉。教师发自真心的爱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营养品,是唤醒、激励、鼓舞学生的兴奋剂,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李老师在书中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它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而是活生生的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我们不可能把每个孩子都教育成优等生,但我们应该为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努力。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师,尊敬李老师,因为他是那么富有爱心、童心,真心,信心。也正是因为是这样的人,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的“成功”。看着,想着,愧疚之心不自觉地油然而生。诚然,我也是爱孩子的,我会为孩子生病忧心忡忡,我会为孩子的退步而发愁,我会为孩子的一点进

步而感到欣慰万分……但,我缺乏更多的是“恒心”,有时忍不住发火。而且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繁琐而平淡的工作,让我渐渐地迷失了,麻木了,失去了往日的激情。李老师却能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播撒爱的种子,细心呵护着那颗粒幼芽,让他们不断地成长,这一点无疑深深地震憾了我。如果说最初的爱来自于职业的要求,自己命令着自己,自己提醒着自己,那么,能让这爱绵延不绝的,是我们的“心”。是的,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疑会使学生接近我们并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但仅止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

我们许多时候自我封闭了“善良之门”:为了培养膜拜师长、迷信权威的守旧者,举起了惩戒之剑;为了充当“学生保姆”、“班级警察”,而端起了“师道尊严”的架子;为了表面的成绩而因循守旧……我们应该学习李镇西老师,给学生以充分的阳光和雨露,用爱心浇灌爱心,用“善良之门”打开“善良之门”!

李老师努力实现着一个朴素,但难而又难的愿望:“让我教的每一位学生都有一种幸运感,让他们感到,在李老师班上的日子,是自己生命中最值得骄傲,也最值得怀念的一段时光。”为了实现这一愿望,多年来,他一直在自己的实践中悉心追问与解答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到底需要怎样的爱?细细品尝李镇西老师的文章,只觉似一汪甘泉自然流淌,让我满脑子的真情感动。确有同感,对于班中的后进生和“闹将”,他们是不幸者。长期以来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享受健康愉快的精神生活。因此,我们应还他们以本该拥有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使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馨。

给孩子一枝蜡笔,让他们描绘未来!

给孩子一份爱心,让他们感受温暖!

给孩子一片蓝天,让他们自由翱翔!

给孩子一份信心,让他们成为强者!

——献上我们的爱心吧!如一缕春风一丝阳光,捎去一份善良的问候、温馨的关怀、无形的鞭策和诚挚的祝福。——为了孩子,为了教育,为了明天,我们无怨无悔!

【后记】:

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

书、感悟、人生。

读书、感悟思想、升华人生。

6.《爱心与教育》读有感 篇六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我有一颗童心!这颗童心,使我深深地爱着我每一届学生、每一位学生;这颗童心,使我的学生原谅了我对他们有时抑制不住的暴怒;这颗童心,不止一次使我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这颗童心,使我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也让我的学生常常不知不觉地拨动了我的心弦„„

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前提和保证。

——李镇西 暑假期间读完了学校推荐的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曾经我被雷夫.艾斯奎斯老师的敬业、平凡以及所对教育这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所感动。而这一次我则被李镇西老师这份无私的爱所震憾;更被他的所经历的一幕幕真实、感人的故事所感动。作为长辈,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甚至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作为朋友,他会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带领学生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甚至有时还会邀请学生到他的单身公寓一起包饺子;作为老师,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坚持不放弃后进生万同,帮助优等生程桦勇于挑战自我,克服了自己的弱势,成就了他的事业„„书中淡淡的言语之间无不体现出李老师对学生这份浓浓的爱意,用爱来回报爱,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对每一位教师来说最头痛的莫过于班里的“后进生”问题,这些“后进生”不但学习成绩糟糕,上课还会影响其他同学。而且行为规范差,影响班级的日常管理。如果一个班的学生氛围闹哄哄,那么一切便无从说起。面对这样一些“后进生”,我想大部分的老师选择的定是采取惩罚或者批评的措施,久而久之。惩罚或批评对他们来说早已经百毒不侵,于是老师只能使出最后的杀手锏:请家长。然而常常所谓的杀手锏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于是问题越来越多,而这些“后进生”也越来越叛逆。如同书中所写得万同同学所经历的小学阶段,老师同学们都看不起他,甚至用侮辱性的语言攻击他,慢慢地心中那份对学习的兴趣也消失了,成了老师眼中彻头彻尾的坏小子,对他的心灵也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但是我又觉得万同无比的幸运,因为在他人生最重要的阶段遇到了李老师,正是李老师对他的坚持不放弃,用他的智慧,用班集体的大爱将万同引回了正途。虽然万同在这过程中的反反复复让人揪心,但李老师用一颗爱学生的心赢得了教育的成功。

读完万同的故事,我不禁反问自己:假如是我,我会这样坚持吗?我想我一定没有足够的底气说一句我会。比起李老师,我们的爱太过渺小,虽然我们会为孩子生病而担心,我们会为孩子的退步而发愁,我们也会为孩子的一点进步而感到欣慰万分„„但面对屡教不改,调皮捣蛋的孩子常常忍不住发火,李老师却能用坚持不懈的爱细心呵护着每一个孩子,让他们不断地成长。我想,正是拥有这样一颗爱学生的心才是教育的真谛。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写到每次第一次接班跟学生们见面时一定会说这句话,甚至在他成为一校之长时,面对全校2700多名师生他也大声的喊出了这句话,纵贯李老师的手记中常常可以看到这句话。无论是高考落榜的宁玮,“后进生”万同,优等生程桦、王铜,甚至是没有见过面仅仅是书信来往的杨守丰、闻春晓、冯珉娟。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我们看到了李老师的对教育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李老师的爱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对宁玮的牵挂,对万同的坚持,对王铜的痛心正是来源于这份无私的爱。杨守丰、闻春晓、冯珉娟她们三人不是李老师未来班里的学生,但却胜他的学生。虽然只是简单的书信来往,但她们从中获得了成长的养料,感受到了教育的幸福。杨守丰被病魔折磨最后甚至吞噬了生命,但她依然给周围的人带去了温馨和力量,而闻晓春和冯珉娟是幸福的,因为杨守丰,她们成为了李老师的学生,即使从未见面,但却用彼此的生命照耀着对方,如同在同一列生命的车厢里前行。李老师的文字正让我感受到对真善美的追求,感受到平凡人格的伟大,感受到“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意义。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

也许我们不能成为李镇西老师这样的名师,也许我们带不出未来班这样的成就,但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爱。正如李老师在《爱心与教育》里提到:“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所以我们应给学生以微

7.爱心与教育阅读计划 篇七

【关键词】小学生;爱心教育;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在儿童发展中具有成人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和重要适应价值。它在儿童社会能力、认知、情感、心理、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仍具有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因此,一个儿童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是影响其同伴接纳的重要动因。本文着重通过培养小学生的爱心意识,强化爱心行为,提高同伴接纳性,发展良好人际关系。

一、同伴交往的作用

同伴交往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群体内发生的人际交往。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从动态说,是个体与同伴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品的交换;从静态说,是个体与同伴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起来的情感联系(即同伴关系)。小学儿童的同伴交往首先表现在量的增加,这也是同伴关系一个突出变化,更是同伴关系质的变化的基础,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一)同伴交往满足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类的基本需要,而同伴是获得安全感的重要源泉。通过对方的反应态度,进行信息交流。良好的人际交往促进依恋情绪的正常发展,维持儿童的身心健康。

(二)同伴交往满足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的重要源泉

人都有被关注、被赞赏的本能,自我概念是由个体的社会关系塑造的。通过与同伴交往获得重要的信息,形成自我的基础。儿童正是在与同伴的交往中通过不断地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方式,巩固适宜的交往方式。

(三)同伴交往是发展儿童社会能力的重要背景

儿童从童年期过渡到少年期,父母的作用日益减弱,同伴关系愈发重要。不同于与父母、教师的交往,儿童在平等地同伴交往中更主动积极。他们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正是在此阶段深层发展的,获得同伴交往能力。

(四)同伴交往为儿童提供榜样

同伴关系有利于学习社会要求和规范。通过同伴交往可以使儿童将自己与参照群体进行比较,习得并强化亲社会行为,摒弃反社会行为,确定自己稳定的社会角色与地位,以形成适应社会要求的行为模式。

二、爱心教育的途径

根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同伴关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小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正处于可塑性较强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同伴接纳主要取决于儿童的外在特征及行为。通过爱心教育,发展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学科渗透

在日常的学科教学和教学活动过程中,善于发掘教学教材中的内容体系。利用教科书和相关文学作品把学生引入相关情境,通过组织生动鲜明、积极向上的教学设计,对整个班级进行教育,培养其良好的爱心意识和爱心行为习惯。

(二)活动课程

学科教育和活动教学历来都是教学方法的热点讨论话题,通过活动,为学生创造自主参与的实践体验。学生不仅能系统学习有关认知,更能通过同伴交往,在矛盾统一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对自己的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强化亲社会行为。

(三)因材施教

每个儿童爱心行为的发展成因不尽相同,通过了解儿童的内心体验,因材施教。儿童在道德品质上容易出现知行脱节,激发爱心动机,创造条件实践爱心行为,培养爱心品德,使小学生的爱心意识和爱心行为从表面的、他律的阶段逐步地过渡为本质的、自律的发展阶段。

三、爱心教育与同伴关系发展

中国是个文明大国,古往今来,仁爱教育和爱心教育在我国的各个教育等级中都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爱心教育对小学生的同伴关系发展具有良好的作用,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通过爱心教育引导小学生发展同伴关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一)爱心认知

爱心认知对小学生的同伴关系起指导作用,因此在日常的教材体系和班级活动课中都能渗透着对小学生是非善恶的判断和取向引导。在同伴关系中不仅能够促使小学生遵守同伴交往规则和准则,控制儿童的情绪,来约束自己的反社会行为,形成亲社会行为。发展社会认知,行为习惯的形成对小学生今后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等都产生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爱心教育的诸多策略教会小学生在同伴关系中自己有些主见,学会分享与合作,习得积极的爱心观,以后他们将能够较顺利地适应新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进而影响他们的社会化进程。通过爱心教育,切实提高小学生对是非善恶事理的判断,并在爱心教育中学习成长。

(二)爱心情感

情感是人对事物是否能够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体验。爱心是一切道德教育的基础,爱心情感对于同伴交往所产生的体验,是产生交往行为的内在动力。培养儿童学会同情他人,并发展成爱心,分享、助人、合作、安慰与保护,让幼儿学会理解他人,帮助他人,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通过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爱心道德价值取向,唤起小学生的移情力,体验他人的情感。由于小学生爱心情感的发展方向是对别人的移情关心和法律规范等,因此要逐渐发展为坚持按照内化的道德标准与准则而表现出的利他行动,提高同伴关系的质量,巩固同伴交往的稳定,促进小学生道德行为的社会化,全面推进小学生素质教育。

(三)爱心实践

小学生的爱心价值取向是由他们的认知、情感、意向和实践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原则,这些原则长期影响小学生的社会化和个人品德的发展。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健全,因此要不断强化使得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适应学校生活,以至今后适应社会生活。

教师不仅要以身作则,为小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管理中表达爱心,学校还应创设各种条件与情境,使学生去获得体验,让小学生们深入体会助人和爱人的乐趣,从而以关怀之心对人,激发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自觉追求上进的动力。对于学生的向善之心,教师或家长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和强化,培养他们乐于助人、与人为善的品格,同时,教师要适度地传授小学生帮助他人的策略,强化体验式的教育,使得孩子们在快乐与满足中形成爱心的品格特质。

(上接第26页)

【参考文献】

[1]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10:457.

[2]高琨,邹泓.处境不利儿童的友谊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3):52—55.

[3]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85.

【作者简介】

8.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八

酒泉育才学校马建东

“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好像是乘务员,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上来另一批乘客。这些乘客也许来自同一个省份,也许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搭乘这列火车到达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风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气有多恶劣,将这批乘客安全送达,将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珍惜上来的每一批乘客,关心每一位乘客,为他们送上最贴心的服务,最真诚的问候,最美好的祝愿,让每一位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都得到心灵的享受,这样的旅途才算愉快。”——题记

借助学校争先创优活动的开展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之际,花了一些时间,捧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读完了一部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详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

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达到李镇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才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和爱的缺乏。真诚与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看看时下充斥的书籍,多半是为升学而准备的辅导书,其次是幽默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知道要考上大学,却不知考上之后该做些什么;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在哪里却从来都不明确。这分明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乏。现在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9.《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 篇九

由于暑假我在一个英语培训中心找了份教师兼职,为了更好地与学生们沟通,我来到图书馆,捧起了《爱心与教育》一书,认真研读,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感动人。

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爱心和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前者。学生们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的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爱学生就让我们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吧。

10.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十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渴望被关心、关注、关爱,在我们的校园里又何尝不是呢?我们的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关爱。可是由于老师繁忙的工作很难保证给与每一位孩子这样的“待遇”。然而,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特级老师李镇西在他的成名作《爱心与教育》中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他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李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老师爱的回报,让我深为震撼和自省,书中的很多处让我不由得落泪。尤其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和假期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的优等生、中等生、差生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刻画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给了我们为人师的道理。

一、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与痛苦。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仅我们当做老师。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二、用心灵赢得心灵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教育者对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时,将是无比幸福的,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三、做拥有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世界观的教师

要让学生感受到幸福,就要给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如果老师自己都是不知所以,整天浑浑噩噩的过日子,只为拿点工资打发时间的,那又怎么谈得上教育别人呢?作为教师我们也要经常给自己充电,多看有益的书籍,多做有益的事,多思多想,让自己作为一个老师的生活也丰多彩起来。同时老师也要有自己理想,这种理想不要仅仅局限在物质方面,可以更多地多考虑作为一个老师应该有的理想,淡泊名利,活得开心充实就行,并且老师也要为自己的理想不懈地追求奋斗着,言传身教,给学生做榜样,促动学生们为自己的目标奋斗。

在这本书里,我体会到了李老师慈母般对孩子们那种无私奉献的师爱,将自己教育的历程付诸于笔端,活灵活现的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个精彩的教育故事。同为教育人,我的心亦等同于李老师的心,我们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学生前行的明灯,去照亮他们成长的历程。

11.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篇十一

李老师对教育故事的叙述行云流水、自然真切,浓浓的师生情包蕴在字里行间。从饱含深情地文字中,我似乎窥见了李振李老师教育成功的秘密只在一个“爱”字。读这本书,最为打动我的是李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牵挂及与学生心与心的交融。李老师用真情和学生沟通,一颗真诚的心感染者无数颗幼小的心,向善、向美地成长。高考落榜的宁玮到外地打工,她同李镇西老师的书信让我一次次泪眼模糊,李老师对宁玮的牵挂也牵动了我的心,我在心底里呼唤“愿好人一生平安”.李老师不仅关心呵护自己的学生,对于素不相识的中学生杨守丰、闻晓春等也倾注了浓浓的师爱。读到杨守丰顽强地学习拼搏,但最终被病魔夺走了年轻的生命时,我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愫泪水潸然而下,我不知道是杨守丰坚强的精神感动了我还是李老师那温婉真情的表述感染了我。读《爱心与教育》心情五味杂陈,有喜、有悲、有笑、有泪。《爱心与教育》全文没有深奥难懂的理论,一则则真实感人的教育案例凝聚着李老师博大的教育情怀和对教育现象细致而深入的思考。合上这本书,诸多的内容和细节都记不清了,但李镇西老师对教育事业的钟情、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已深深地植根于我的心中。

开卷有益,读教育著作不仅仅是为了感动,更多的是我们教育行为的改变。读完《爱心与教育》对我最大帮助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学到了一句受益终生的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第一次读到这一句话是在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案例中。那一刻,我惊羡于李老师追求完美的思想境界,“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不仅是一句承诺,而且是一种甘于付出的奉献、是一种宽广的胸怀。这一句话太精彩了!我决心以此句话为导向,引导我班的孩子慢慢学做一个“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我想,如果一个孩子心中萌生了这样的思想,他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都会竭尽全力做有意义的事情,哪怕是一个甜甜的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如果人人都有了这样的意识,在一个班集体里生活学习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二、李镇西老师教会我包容问题学生,之前,对于问题学生心生厌恶,在情感上很难理解他们。当他们做错了事情,经常采取训斥与批评的方式,很少考虑他们内心的感受。从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案例中我发现了自己曾经的冷漠,对于犯错误的孩子感情基调是讨厌、是恨,那是极其错误的教育方法,是无效的教育。如果能像李老师一样从根本上去了解问题学生的成因,去倾听问题孩子内心的声音,他们犯错误的几率一定会逐渐减少的。我们当老师的不能只喜欢优秀的学生,那些脾气暴躁、性格掘强、有毛病、有缺点的孩子是最需要老师去关心、去帮助的。

12.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篇十二

看着讲台下的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时不时的流露出或喜或悲的表情,在这里也让我看到了自己儿时的心情,像他们一样,为公主与王子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喜极而泣,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而欢呼雀跃……虽然,这个世界充满了灰色,让人窒息、让人伤感,但在其中我们也看到了一种希望和追求,在作品中也流露出作者的信仰,对美好世界的追求。

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

13.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十三

政治

刘媛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成名作、代表作。该书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读完李镇西老师的这本书,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我为中国有这样的教师而感到自豪。

书中提到,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星族之一,他深受苏霍姆林斯基影响,重视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他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不得不说,李老师的思想源于苏霍姆林斯基,又超越了苏霍姆林斯基,顺便值得一提的是,李老师撰写教育日记的做法深深地影响了我,纵使我有可能没有毅力做到几十年如一日去撰写教育日记,但我觉得日常写写教学反思、教育总结,还是很有必要的,希望自己能一直坚持下去。

作为一名新教师,教育教学经验非常匮乏,如果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话,班级琐事的管理更是非常棘手。没有做过班主任的教师职业生涯是不完整的,班主任工作难做,但是要勇于挑战自我。读完李老师的书,在教育教学方面,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管理方面我学到了很多,这些将是我未来工作的财富。我懂得了在班级管理工作上要发挥“集体教育”的功能,注重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的融合,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精神世界的充实,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班级协调发展。

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谈具体的做法感觉有些抽象,从李镇西老师身上我学到,做班主任一定要有“三心”——爱心、耐心、细心。

一个好的班主任一定要“细心”,了解班上每一位学生的基本信息,适当地去关心情况特殊的学生。李老师的手记一:“爱心与童心”中“生日的故事”深深的感触了我。给学生送生日礼物,这种偶然的表达情感的方式会有意识地注入教育的内容,学生与老师的爱或尊重是相互的,老师对学生好,学生能够体会得到,出于年少时单纯的情感意识,他们会加倍尊重老师,甚至有时还会为老师制造小惊喜,为生活增添色彩和趣味。

好的班主任要有“爱心”,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爱。有时候师生之间相互的爱往往是教育效果达到最佳的催化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会遇到“爱屋及乌”的现象,某些学生因为喜欢某门科目的老师而喜欢去学习这门课程,所以要尽可能建立一种爱的良性循环。同时,老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永恒的、持久的。老师总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最终做到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班主任在与顽童打交道时,爱心是前提,同时“耐心”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手记二:“与顽童打交道”这一记中我就深刻体会到李老师是一个非常有耐心的人。万同是个坏学生,他有不少不良的社会风气,在无人监督考试中作弊通报批评处分但他仍然再犯,李老师并未大发雷霆而是以这件事作为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的契机,让全班学生从个人言行与班级荣的关系上来思考万同的作弊,使包括万同在内的每一位学生得到一次深入心灵的教育。可见李老师对学生耐心十足,也让我懂得作为一个老师,要耐心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他们会体会到你的宽容与忍让,不会让你的努力付之东流。

另外,读完李镇西老师的书,“素质教育”这个词总在我的脑海中盘旋。《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的副标题是“素质教育探索手记”,里面论述了李老师采用各种途径有效地的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一名教师,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何为“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那就是爱的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强调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教育。这里,我想就“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谈谈个人的想法。素质教育,并非“一刀切”教育,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即既要培养优生,又要做好后进转化工作。

优生教育不能只注重分数,到底该如何培养优生,读完李老师的书,我深有体会。从应试教育的角度看,优生是“上线生”,如果他们仅以考上大学为目标,那我们国家不过是又多了一名大学生而已,所以作为老师要引导优生树立志向,让优生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广阔的时代背景中认识自己的使命。近年来,学生中有不少承受不了各种打击而自杀,其中大部分是我们教育者眼中中的优生,这也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针对优生,我觉得要训练他们的受挫心理,长期处在金字塔顶尖的优生,很少品尝失败和冷落的滋味,他们对受挫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高一,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也是一个关键的时期,各个学校的佼佼者,汇聚到这所中学,以前都是班上的尖子生,现在大家水平都相似,老师自然也不会视如珍宝,一定程度上学生的心理可能承受不来。因此,优生的心理素质,特别是受挫的心理承受力,是优生培养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除此之外,我觉得不断激励优生超越自我,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是很有必要的。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通读完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体会到要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就要给予后进生更多的信念、鼓励与宽容。当我们走进后进学生的心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大半。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个比较调皮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认真完成作业,找他几次谈话都没有明显的效果,此时才深刻体会到李老师说的后进学生的教育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教育过程,通过一次谈心教育使他成为一名优秀生,无疑是把教育想的太简单了,只有将李老师的集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自我教育的同时,又接受集体的监督,既允许其反复,又鼓励其进步,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书中关于万童的教育事例,是我看过最成功的一个后进生转化实例,给了我莫大的启示。

上一篇:USB移动硬盘常见问题 大容量移动硬盘的分区问题下一篇:家乡的大榕树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