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技术部管理制度

2024-06-23

生产技术部管理制度(共10篇)(共10篇)

1.生产技术部管理制度 篇一

工艺技术部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工艺技术部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形成整体高效的合力,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计划与任务,现制定工艺技术部员工工作制度如下,需本部人员谨记遵守。

1.遵守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执行公司下达的一切决议。

2.按照公司的总体培训计划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本部各员工的政

治及业务综合素质。

3.工艺技术部工作人员应本着团结、协作、高效、严谨的作风,严格按照工

作内容、岗位职责,考核目标,按时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工作计划与任务。

4.部室内部工作人员要积极配合,团结协作,及时做好相互补位工作。

5.严格遵守公司规定的作息时间,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公司规定的请假、销假和考勤制度。

6.保持办公及生活环境安静、整齐、有序。

7.各项对外活动和服务,应注重整体形象和服务质量。

8.工作中注意本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协调工作,以整体工作为重。

9.杜绝工作中的个人利益行为。

10.严格执行工艺纪律和逐级审批制度,力争在工作中不失误、少失误。

11.在总工程师领导下,组织和协调项目各时期的工艺技术工作。

12.依据公司或部门指令性工作进度计划,确保按时完成本部门工作,杜绝

因本部门工作延误而影响公司整体工作计划。

13.应熟悉与项目相关的法规,搜集及学习先进的铝加工新技术、新工艺,主持项目方案及初步设计的审定工作,并对项目方案和技术的正确性、完整性负责。

14.结合本项目工艺技术工作,认真展开自学和互学活动,使每个员工能够

胜任本岗位工作。

15.编写有关工艺技术规定和相关技术规范。

16.按时完成公司的其他工作。

河南同人铝业有限责任公司工艺技术部2012年3月6日

2.生产技术部管理制度 篇二

一、苗期管理

玉米苗期是指从出苗到拔节开始。此期主要是生根、长叶、分化茎节的营养生长阶段,保证一播全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状的要求,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是该期田间管理的中心工作。

1. 查田补苗

查苗,即玉米出苗后及时检查出苗情况,是否全苗是否缺苗断垄,补苗即发现缺苗断垄时,及时补种或补栽,三叶前用浸种催芽种,三叶后有移栽法补栽问苗即长到3~4叶时,按计划株距,密度留苗,余苗全部拔除。

2. 蹲苗促壮

在地力肥底墒足,较密植的情况下,控制苗期浇水,采取多次中耕,促进地下部分,控制地上部分。蹲苗一般从出苗开始到拨切前如束,弱苗田不可蹲苗。

3. 治虫

苗期地下害虫危害严重,尤其是蝼蛄、金针虫、和地老虎,应及时撒毒土或毒谷,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保证全苗。

4. 中耕除草

它包括铲地和趟地,铲地一般进行3~4次,大约10~15天一遍地,第一遍地幼苗4~5片叶进行,最后一遍在封垄前结束,趟地在铲地这后进行,一般也是3~4遍。

5. 适量追肥

根据苗情,有针对性地补肥追肥。底肥不足的应及时追肥以满足玉米苗期生长的需要,为后期高产打下基础。如果苗期出现“花白苗”,可用0.2%的硫酸锌叶面喷洒。也可在根部追施硫酸锌,每株用0.5克,每公顷施15~22.5千克。如果苗期叶片发黄,生长缓慢,矮瘦,淡黄绿色,是缺氮的症状,可用0.2%~0.3%尿素进行叶面喷施。

6. 酌情灌水

苗期一般不灌或少灌,土壤水分保持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为宜,以利于蹲苗。但对麦田套种玉米,由于苗弱,若遇旱必须及时灌水。

二、穗期管理

玉米穗期是指从拔节到开花期间,穗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是玉米一生中生育最快,生长量最大,需肥水最多的时期,促叶壮秆,穗多,穗大是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

1. 酌施穗肥

穗期迫肥通常1~2次,即攻秆肥和攻穗肥,攻秆肥在拔节前后施用,攻穗肥在大喇叭口期施肥。基肥不足长势较弱及示追提苗肥的田块,采用“前重后经”方式,即拨切后将总追肥量的70%做攻杆肥,30%~40%做攻穗肥,否则采用“前轻后重”方式,丰产田应注意补充磷、钾肥。

2. 早灌与涝排

穗期玉米是耗水需水最多的时期,尤其是大喇叭口期,前后处于玉米需水临界期,此期浇水可兼顾保壮和促长两方面。

3. 中耕培土

穗期中耕不仅可灭草、保墒、散墒还可以松土、促根、壮秆,控制地上旺长,提高植株的抗倒能力,一般进行2~3次,分别在拔节初,小喇叭口期进行,要逐次加深,此外,结合第一二次中耕,及早除去分蘖。

4. 防治病虫

穗期玉米田易发黑粉病,大小斑病及玉米螟、粘虫等病虫害,应加强预测预报,抓住有利时机及时防治。

三、花粒期管理

花粒期是指从开花到成熟,此期营养生长基本停止,主要是以开花、受精籽发育的生殖生长为主,保证正常的开花,授粉受精,最大限度地保持叶面积,争取粒多,粒大,粒饱是该阶段田间管理地中心任务。

1. 根据虚要浇水

玉米花粒期植株需水量较大,缺水则受精不良,叶片早衰,光合作用和养分运输能力下降,败育粒增加,粒重下降,尤以开花后20天内影响最大。故玉米在花粒期遇旱,应在开花后10天左右及时浇水,使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乳熟至蜡熟期保持在70%~75%

2. 及时撂涝

玉米生育期间如果雨水过大,会造成田间积水,土壤水分过多,氧气不足,根系作用受到抑制,植株易倒,影响光合作用和籽粒灌浆,因此玉米生长后期也应注意排涝,以免根系窒息,植株涝死。

3. 巧施粒肥

一般在开花后10日左右,结合浇水,追施硝铵30~50公斤/公顷,不可多施,以防贪青晚熟,如果生长正常也可不追粒肥,另外可在开花前后喷施800~1000倍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4. 去雄

在刚抽出雄未散粉时,隔行或隔株去雄可促进籽粒发育成熟,在掌握边行不去,山地小导体地不去,阴雨、大风天不去,去弱、去劣不带顶叶。

5. 人工辅助授粉

3.小麦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篇三

一、精细整地

近几年,小麦受旱、受冻的经验表明,播种前耕翻、深松、旋耕后进行耙地镇压,及小麦播种后经过镇压的麦田,麦苗生长相对正常,受旱、受冻较轻;反之,旋耕后没有耙压,播种后也没有镇压,造成耕层土壤疏松,很快失墒,影响次生根生发,冬季透风,根系受冷受旱,死苗较重。因此,耕后耙地镇压和播种后镇压是保苗安全越冬的重要环节。

二、选用良种

应根据气候条件、土壤肥力、产量水平和病虫害情况等,选用最适宜的良种,同时加强种子筛选和处理,提高种子质量。所选种子应具备以下特性。

一是选用通过国家或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丰产性好,抗寒能力强的半冬性品种。以免出现冬前和春季发育过快,在冬季或早春遭受冻害的现象。

二是选用在高肥水条件下,丰产潜力大的耐肥水、抗倒伏、成熟期适中的大穗或多穗型半冬性小麦品种。

三是选用抗早衰、抗干热风等抗逆性强的品种,以躲避或减轻干热风的危害。

四是选用抗(耐)病性好的品种和种子休眠期长耐穗发芽的品种。

五是选用经过试验、示范,适应本县生产条件的品种;更换新品种,要防止选用不经过试验、示范的品种。

三、适期适量、足墒播种

一是适期播种。实践证明,小麦播种适期与气温关系密切,一般半冬性品种为14℃~16℃,弱春性品种为12℃~14℃。二是适量播种。确定合理的播量可以获得适宜的基本苗数,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处理好群体与个体的矛盾,是协调小麦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关系的重要环节。三是足墒播种。足墒下种是实现苗全、苗匀、苗壮的基础。足墒应掌握“宁可适当晚播,也要造足底墒”的原则。

四、配方施肥和氮肥后移

主要是根据实现小麦目标产量的总需肥量、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肥料的施用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氮肥后移是促进小麦生长中期小花发育提高每穗粒数,延缓小麦生长后期衰老增加粒重,改善强筋和中筋小麦籽粒品质的栽培技术。即将中产麦田和高产麦田一次性底施氮肥改为底肥与追肥相结合,中产田底氮肥占总追肥量的60%,起身期追施40%;高产田底氮肥占总追肥量的50%~60%,拔节期追施50%~40%。

五、秸秆还田

前茬玉米收获后,立即用玉米秸秆还田机将玉米秸秆粉碎2~3遍,秸秆切碎长度≤5厘米,均匀撒于地表;同时每667平方米补施3~5千克尿素,然后用大型拖拉机深耕翻入土中,耙耱压实,以加速秸秆腐熟。

六、科学浇水

一是适时浇好冬水。对秸秆还田、旋耕播种进行冬灌,以踏实土壤,促进小麦盘根和大蘖发育。二是浇好孕穗水,预防晚霜冻害。三是适时浇好灌浆水。在小麦抽穗期或灌浆初期遇旱及时浇水,之后一般不再浇水,尤其不能浇麦黄水。

七、病虫草害防治

4.小麦生产技术管理技术 篇四

一、精细整地

一是深松耕翻。土壤深耕或深松使土质变松软,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强,是抗旱保墒的重要技术措施。耕翻可掩埋有机肥料、作物秸秆、杂草和病虫有机体,疏松耕层土壤;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改善通透性,促进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和养分释放;提高土壤渗水蓄水和保肥供肥能力。连续多年旋耕的麦田,在15厘米以下形成坚实的犁底层,影响根系下扎、降水和灌溉水的下渗,对小麦生长不利,应按照旋耕3年,耕翻或深松1年的循环方式耕作,破除犁底层。

二是耙耱镇压。耙耱可破碎土垡,耙碎土块,疏松表土,平整地面,塌实耕层,上松下实,减少蒸发,抗旱保墒;在机耕或旋耕后都应根据土壤墒情及时耙地。近年来,种麦时旋耕面积较大,旋耕后的麦田表层土壤疏松,如果不耙耱镇压以后再播种,会发生播种过深的现象,形成深播弱苗,严重影响小麦分蘖的发生,造成穗数不足;还会造成播种后很快失墒,影响次生根的喷发和下扎,冬季出现黄苗死苗情况。镇压有压实土壤、压碎土块、平整地面的作用,当耕层土壤过于疏松时,镇压可使耕层紧密,提高耕层土壤水分含量,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根系及时喷发与伸长,下扎到深层土壤中,一般深层土壤水分含量较高较稳定,即使上层土壤干旱,根系也能从深层土壤中吸收到水分,提高麦苗的抗旱能力,麦苗整齐健壮。

二、选用良种

应根据气候条件、土壤肥力、产量水平和病虫害情况等,选用最适宜的良种,同时加强种子筛选和处理,提高种子质量。所选种子应具备以下特性。

一是选用通过国家或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丰产性好,抗寒能力强的半冬性品种。以免出现冬前和春季发育过快,在冬季或早春遭受冻害的现象。

二是选用在高肥水条件下,丰产潜力大的耐肥水、抗倒伏、成熟期适中的大穗或多穗型半冬性小麦品种。

三是选用抗早衰、抗干热风等抗逆性强的品种,以躲避或减轻干热风的危害。

四是选用抗(耐)病性好的品种和种子休眠期长耐穗发芽的品种。

五是选用经过试验、示范,适应本县生产条件的品种;更换新品种,要防止选用不经过试验、示范的品种。

三、种子与土壤处理

一是种子处理。针对我县小麦纹枯病、地下害虫、全蚀病的发生情况,应采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各计各量进行混合拌种或种子包衣。药剂拌种配方:(1)防治全蚀病。用12.5%全蚀净悬浮剂20毫升+55%甲拌磷(或50%辛硫磷、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20-25毫升,兑水1斤(500毫升),拌种子20-25斤,堆闷2-3小时,晾干后播种。(2)防治纹枯病、根腐病等多种病害。用2.5%适乐时悬浮剂20毫升+3%苯醚甲环唑悬浮剂30毫升+55%甲拌磷(或50%辛硫磷、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20-25毫升,兑水1斤(500毫升),拌种子20-25斤,搅拌均匀,堆闷2-3小时后,晾干播种。

二是土壤处理。针对我县目前根腐病、全蚀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蔓延趋势,必需认真做好播前土壤处理。(1)对全蚀病点片发生地块。在播种前每亩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6斤,加细土40-60斤,充分掺匀,于整地前均匀撒入田间进行土壤处理;(2)对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250-300毫升,兑水2-3斤,拌细土20-30斤制成毒土,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翻入土中。

四、适期适量 足墒播种

一是适期播种。实践证明,小麦播种适期与气温关系密切,一般半冬性品种为14-16℃,弱春性品种为12-14℃。一般要求培育冬前壮苗,半冬性品种要保证从播种到越冬0℃以上的有效积温达550-650℃为宜。根据多年生产实践,我县小麦适宜播期:半冬性品种为10月8日一15日,弱春性品种为10月15日-23日。在适播期范围内,注意先播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后播生育期短的品种;先播发苗慢的瘦地,后播发苗快的高肥水麦田;先播土壤粘重的麦田,后播砂壤土质麦田。

二是适量播种。确定合理的播量可以获得适宜的基本苗数,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处理好群体与个体的矛盾,是协调小麦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关系的重要环节。一般适时播种的麦田亩基本苗控制在18万-22万。播种时,日均温低于16℃以后,每推迟一天播种,基本苗增加1万左右,但最多不宜超过35万。

三是足墒播种。足墒下种是实现苗全、苗匀、苗壮的基础。足墒可促种子发芽快、发芽齐;分蘖早、分蘖多;发根早、发根多,根系发达。在适宜墒情的条件下播种,能保证一次全苗,使种子根和次生根及时长出,并下扎到深层土壤中,提高抗旱能力。秋作物成熟后,及早收获腾茬,耙耱保墒;适宜出苗的土壤含水量为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绝对含水量砂土18~20%,壤土20~22%,粘土22~24%。若播种前遇旱,土壤墒情不足时,应浇底墒水(提前造墒),并注意保好口墒,确保适期足墒播种。在适播期内,应掌握“宁可适当晚播,也要造足底墒”的原则。

五、科学浇水

一是适时浇好冬水。对秸秆还田、旋耕播种以及播后没有镇压、土壤暄松的麦田必须进行冬灌,以踏实土壤,促进小麦盘根和大蘖发育。冬灌一般在日平均气温为3℃左右时进行,我县应在12月20日前后,封冻前完成,浇后及时划锄松土。对于晚播弱苗和群体大、长势旺的麦田,一般不进行冬灌。

二是浇好孕穗水,预防晚霜冻害。二月底三月初,若遇田间土壤干旱,要及时浇好孕穗水,既可以促进小麦穗分化,多粒多穗,成大穗;又可以增加土壤热容量,预防减轻冻害发生。尤其是对于冬前、早春未镇压土壤暄松和墒情较差的麦田,一定要及早浇好孕穗水。春季晚霜冻害多发生在3月底至4月上中旬,茎叶部分无异常表现,受害部位多为穗部器官,形成“哑巴穗”,或出现白穗,抽出的穗只有穗轴,小穗全部发白枯死;出现半截穗,抽出的穗仅有部分结实,穗粒数大大减少。一旦发生冻害,应及时采取浇水施肥等补救措施,促其尽快恢复生长。

三是适时浇好灌浆水。在小麦抽穗期或灌浆初期遇旱及时浇水,之后一般不再浇水,尤其不能浇麦黄水。

六、病虫草害防治

5.生产技术管理 篇五

一、技术开发

广义的技术开发是指将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明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狭义的技术开发是指生产技术的改造、创新、运用的一系列活动。生产技术改造是在不改变原生产技术原理和结构的前提下,按先进技术标准,对生产技术的局部性革新或改进;生产技术创新是按新科学技术原理创造的新技术;生产技术运用是对先进生产技术的学习和实践,以实现技术开发的成果。

1、技术开发对象与开发目的

技术开发对象主要包括:能源与原材料、设备与工具、生产工艺、工作环境与生态环境四个方面。能源与原材料开发以达到节约成本、降低消耗、代替紧缺能源与材料为主要目的;设备与工具和生产工艺开发以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安全系数及降低能源、材料耗费,节约生产成本为主要目的;工作环境与生态环境的技术开发以消除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安全保障及防止职业病为主要目的。

2、技术开发途径

技术开发途径主要包括:自行开发、成果引进、联合开发三种。自行开发是根据生产发展需要,由企业投资经费,组织研发人才开展的研发活动;成果引进是通过移植、嫁接、插条形式引进技术成果来达到提高企业生产技术目的活动。移植是指引进全套的成熟技术。嫁接是指外部新技术同企业技术的混合运用。插条是指在外部技术基础上的继续升级;联合开发是企业同外部单位就共同利益,以协作或插条形式进行的新技术开发活动。

3、技术开发方式

技术开发方式主要包括:延伸开发、综合开发。延伸开发是针对单项技术的功能、效率、密度等先进性进行的升级开发;综合开发是通过联合多项技术实现的技术开发,分为组合开发、兼容开发。组合开发是通过各项技术有机搭配,构成新组合式技术体系而加以运用的开发方式;兼容开发是多种技术综合创造新技术成果的开发方式。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技术需要来选择技术开发途径和方式,即要考虑开发成本(研制成本、运用成本等),又要考虑开发价值(经济效益、长远性、实用性等)。

二、新产品研发

新产品研发是根据市场需求对产品性能、品质、款式、功能、色调、包装、材质或口味等方面进行的改进和创新。进行新产品开发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竞争优势,获得较大的利润空间,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1、新产品研发方式

同技术开发一样,新产品研发方式主要包括:自行研发、成果引进、联合研发三种。自行研发是由企业组建研发队伍,配备研发设备,进行的产品改进和创新。自行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归企业所有,在研发过程中需要采取保密措施,独创性的产品研发成果还应向国家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成果引进是指购买科研单位或外单位的新产品成果。引进的成果应严格审核国家相关机构出具的检测、评审报告,通常应邀请行业专家评估引进成果的商业价值。同时还有必要对成果单位的资格进行审查,并签订好成果转让手续,明确好双方的转让或合作关系;联合研发是利用互补资源,企业同外单位共同进行的新产品研制。联合研发应注意划分双方责权,界定好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尤其要善于协调研发过程中的合作关系。

2、新产品研发类型

新产品研发类型主要包括:创新型研发、改进型研发。创新型研发是全新产品的研发。要求企业拥有专业性强的研发人才,且具备较强的成果推广实力;改进型研发是针对企业产品进行的局部改造,涉及产品:功能、颜色、形状、材料、规格、品质等方方面面。可以通过模仿进行产品改进,但要强调的是模仿是相对的,其目的是为了借鉴和学习,而不是照办照套,并要避免产生知识产权纠纷。

3、新产品研发程序

新产品研发程序主要包括:研发设想、研发立项、研发筹备、产品研制、产品试验与鉴定五个阶段。

研发设想是根据市场技术环境进行的产品创意和构思。研发设想的依据是市场研究。市场研究是针对公司涉入的行业,通过收集市场信息,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及市场未来发展趋势,为研发设想寻找灵感的过程。收集市场信息的方法包括:问卷、问答、资料查询、实地考察等,最有效的方法是实地考察,通过多看、多摸、多问、多想、多比较来加深对市场的认识,具体方式包括:拜访经销商、巡视专业卖场、询问消费者,还可以到专业卖场观察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组织人员到发达地区或发达国家去考察,以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并可直接购买一些具有时代感或独特风格的产品作为样品,通过研究其特点、构造和功能等,为研发设想提供指导和思路。

研发立项是根据研发设想制定研发方案,并对研发方案进行论证、申报、审批的过程。研发方案论证的侧重点包括:市场需求、公司战略、公司资源、赢利空间、产品技术特点、生命周期、国家产业政策等。针对市场需求主要分析消费者的需求特点、标准及市场将形成的竞争状况;针对公司战略主要评价研发项目是否符合公司战略要求,不符合公司战略的产品,公司要嘛放弃,要嘛重新调整战略;针对公司资源主要是评价公司资金、人才、设备、技术等基础条件。企业研发或推广能力外的产品,再有市场,也不能立项,否则就会失去控制,增加投资风险;针对赢利空间主要是预算研发成本,并评估研发项目的经济价值;针对产品技术特点主要评价公司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是否能满足研发产品的技术要求;针对产品周期主要是评价产品的生命力,预测产品的市场前景;针对国家产业政策主要是了解国家的相关文件规定,避免研发的项目同国家的政策产生冲突,尤其是要强调产品的环保性能与对人体健康保障的安全系数,凡是同国家政策有冲突的研发项目必须放弃。通过初步论证,符合公司研发条件的项目,就可由研发部门拟定“产品研发立项报告”,呈总经理或董事会审批。产品研发立项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市场分析、研发构思、研发项目选择、研发产品技术参数和技术特点、研发预算、市场需求分析、经济效益评估、投资风险预测等。

研发筹备是指研发前期的工作准备。主要内容包括:成立研发小组、招聘研发人才、职责分工、筹集研发资金、规划研发场地、购置研发仪器和设备、拟定研发计划等。

产品研制是指根据技术要求,按研发计划组织开展的整个研发活动。大致包括:基础阶段研发、核心技术研发、研发组合三个阶段。基础阶段研发主要指针对配件、外壳、架构等产品基础部件进行的研制过程;核心技术研发主要指针对产品核心技术部位进行的研制过程。这个环节是研发的重点,技术原理复杂且参数标准要求较高的产品,应聘请专家参与、指导或者委托科研单位替代研发;研发组合是根据设计图纸和技术参数,将研制的产品部件进行组装,实现产品综合功能的过程。在研发过程中,研发人员、研发单位之间应加强沟通、交流及研讨论证,并应作好研发记录,建立好研发档案。

产品试验与鉴定是对新产品性能、质量等技术参数和经济指标进行的测试和评价。国家有特殊规定的研发项目,还需要报相关检测单位进行技术检测和鉴定,并需申领成果鉴定书。通常,新产品研制成功,企业应小批量的生产,通过局部市场的推广来论证产品的功能及经济效益,以利于及时弥补新产品的不足,同时为产品的全面推广提供参考数据。为了鼓励科技创新,国家科委专门设立了科技创新基金,符合科技创新条件的科研项目,企业可以按规定程序申请资金支持。

三、日常技术管理

日常技术管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的应用和维护,主要通过:技术标准化管理、技术档案管理、环境管理三个方面来实现。

技术标准是产品设计、研制、应用环节所遵守的统一指标和要求,是在生产和科研过程中总结形成,经主管机关批准,并以特定形式加以公布的各类标准。技术标准化管理是指制定、发布和贯彻实施技术标准的一系列活动,可以分为:工业标准化、企业标准化。工业标准化是指为统一产品规格、质量、性能,由国家主管单位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规范;企业标准化包括企业作业标准化和产品技术标准化。作业标准化是生产操作的相关规范性要求和标准。产品技术标准化是对企业产品性能、规格及检验方法作出的相关规定。推行技术标准化可以使社会实现协作化生产,增强社会组织间生产的互换性、通用性,促进社会组织生产的专业化,降低耗费,同时有利于对技术实现统一的监督和管理。企业标准化管理要求:设立专门的技术管理组织;按国家标准建立企业技术标准和制度;加强员工技术标准培训;定期技术指导、检查、考评;实现科研、运用环节的技术标准管理两结合。

技术档案包括产品设计资料、工艺规程及原始记录等技术文件,是企业开展技术活动的依据和历史资料。技术档案管理要求:设立专门的档案室或柜,委派责任人分类建档;技术档案的借阅、销毁应界定权限,并作好记录;定期对技术资料进行整理和核查;遗失的技术资料应及时弥补等。

6.生产技术部地测科管理职责 篇六

1、负责本部地质测量防治水技术管理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技术政策、规程、规范、规定。

2、负责组织编制本部年、季、月工作计划和地质防治水长远规划。提出

年终总结报告。

3、负责地质、测量、水文地质专业技术工作,组织召开专业会议,研究

解决存在问题,完成各项计划。

4、负责组织研究矿区水文地质特征,预防水患措施,审查各矿采区地质

说明书,探放水和水害治理工作的设计和技术措施。

5、组织开展全公司地测防治水质量标准化建设,系统业务竞赛,推动地

测工作不断前进。

6、负责地质及水文地质、长远规划和分期实施措施。

7、负责组织审查矿井生产水平、采区地质说明书,审查各项地质及水文

地质、防治水和勘探设计及相关报告,研究影响矿井生产的地质、水文地质因素,解决疑难问题。

8、研究和总结矿区(矿井)地质构造特征、煤层变化规律,研究水文地

质条件,含水层分布规律及其含水性,帮助各矿解决防治水问题。

9、负责组织检查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源储量、钻探等各项工程质量,提

出改进措施。

10、负责收集、整理矿区地质资料,建立资料台帐。编制综合地质资料图表。掌握矿区地质构造和煤岩特征。

11、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坚持有掘必探的原则,审查矿井防治水计划和各种水文地质资料及说明书。

12、研究防止水患、治理水害、合理排水、供水的方案。制定修改各种防治水规章制度和留设防水煤柱的具体规定。审查各种防水煤柱岩柱设计。

13、对月份填绘的各种交换图,组织按时收报和检查。

14、参加地质及水文地质、测量、钻探方面的事故分析会议,从技术上提出改进措施。

15、协助各矿按规定要求健全各种矿图,并组织推广制图方面的先进工艺。有关图纸资料的整理及存档。

生产技术部

7.设施蔬菜生产关键管理技术 篇七

定植前7~10d封闭棚膜,使温度上升到40~60℃高温闷杀3~7d。也可每667m2用硫磺粉5~10kg与锯末混合点燃密闭熏蒸消毒。或1m3空间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g、80%敌敌畏乳油0.18g与锯末混合点燃熏蒸消毒24h;整地前每667m2施入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kg;或70%五-氯硝基苯粉剂lkg与1.5kg40%辛硫磷乳油对水后,掺土混合均匀,撒于地面,翻地消毒。

2 培育壮苗技术

2.1 种子消毒

应该根据不同蔬菜的要求来控制温汤浸种的温度和浸种时间。先用清水将种子浸泡3~4h,再用10%的磷酸三钠浸种20min后,再用清水洗净;或用1.5%的福尔马林液浸种15min后,用湿毛巾包起闷2h;也可用55~60℃热水烫种20min,然后用1%的福尔马林液浸泡10~15min,可以减轻病毒病和溃疡病的危害。将消毒后的种子,倒入5~6倍50℃左右的温水中,不断搅拌,并补充热水保持10~15min,水温降至30℃后再浸泡6~8h,将种子沥干,包在湿毛巾内,在28℃的温度下催芽,1~3d种子大部分露白即可播种。

2.2 催芽

关键把握住催芽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和每天冲洗次数及冲洗方式。一般是将吸水膨胀的种子,放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氧气条件下促使迅速发芽。催芽前把种子从水中捞出,用湿布包好,放在无油污的容器内(如瓦盆),置于温暖处催芽。每天须检查1~2次,并翻动包内或容器内的种子,以利空气流动,并使种子受热均衡。必要时用清水淘洗种子,以补充水分,并清除粘液。洗后控干水分,保证种子呼吸无阻。在催芽期间要调整温度,使其在适温范围内,先低后高,萌芽后又低。当大部分种子露白时,停止催芽,准备播种。

2.3 营养土的配制

2.3.1 土壤配备

蔬菜育苗用的土壤应选择近年来未种过蔬菜的大田土,以沙壤土为最佳。多年种植蔬菜的菜园,病菌较多.往往导致苗期病害的大量发生。也可取种过葱蒜类和刚种过豆类作物地上的土壤,取土时取13~16cm以内肥沃的表土。土壤要在上一年的秋天取回。经过翻晒、过筛备用。所有的粪肥要充分发酵腐熟,主要有猪粪、马粪、鸡粪、人粪尿等,也要在上一年的秋天备好。

2.3.2 土肥配比

采用土壤占6份,猪粪及马粪为主的有机肥占4份,即6:4配制比例。为了提高磷钾的含量,在1m3土壤中加入腐熟的鸡粪15~20kg,磷酸二铵2~3kg,草木灰混匀,堆沤7~10d后即可使用。

2.3.3 调节酸碱度

大多数蔬菜的秧苗生长适宜于微酸到接近中性范围内,番茄、茄子、黄瓜秧苗生长适宜的p H值为5.5~6.8。如出现过酸要加入石灰或草木灰,过碱则要加入酸类物质。

2.3.4 调节土壤湿度

土壤湿度大小直接影响土中空气含量、土壤温度、肥料的分解利用和秧苗吸水能力等。秧苗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对土壤含水量要求也不相同。茄果类苗期适宜的土壤湿度是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70%.其中番茄要求为60~70%,但在播种出苗前和移植活前需要较高的土壤湿度。茄子适宜的土壤湿度是80%。黄瓜适宜土壤湿度以80~90%为好。根据天气和室温情况。灵活掌握浇水次数和水量。

2.3.5 土壤消毒

无论是取大田土或菜田土,都要经过消毒灭菌处理,防止土壤病菌侵害秧苗。(1)整体土壤消毒:用福尔马林(40%甲醛)200~300mm,对水25~30kg,喷洒在1000kg土壤上,拌匀后堆置,覆盖塑料薄膜等,闷2~3d,以彻底杀菌。然后揭开塑料薄膜等覆盖物,经7~15d,把土壤弄松散些,待其中药味散发后使用。(2)覆盖土壤消毒:用70%五氯硝基苯与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等量均匀混合,1m2苗床用混合的药剂8~9g与半干细土12.5~15kg拌匀,播种前将l/3的药土撒在床上作为垫土,将种子播在上面,将余下2/3药土作为覆土盖在种子上。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g与1m3半干细土拌匀,盖膜后闷一段时间后使用。覆土的厚薄与次数,使用育苗盘或育苗钵,要根据实际状况统筹考虑。

2.4 播种期的确定

不同季节的环境条件,对蔬菜病虫害有较大影响,生产中应根据气象预报和蔬菜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播期。例如西葫芦、番茄高温季节栽培易生病毒病,而错开播种,将易感病的幼龄阶段避开高温期,可以大大减轻危害。苗龄一般可用叶龄,是否现蕾或开花来表示;在生产中习惯用天数来表示,如60d苗龄等。当然,在正常育苗条件下,育苗期长短与苗龄大小是基本一致的,但严格地说,用育苗天数来标志苗龄是不够科学的。因为谁都知道,相同育苗天数可以培育出大小和质量完全不同的秧苗。究竟应当培育多大的秧苗,也就是如何确定育苗的播种期,这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1)不同保护地栽培类型及栽培茬口对苗龄大小的要求有差异。例如,温室及大棚冬季生产的黄瓜,最好苗龄大些(6-7片叶)。而春季的黄瓜秧苗的苗龄要小些(5-6片叶)。

2)要考虑育苗设备的性能和幼苗营养面积的大小。没有性能良好的育苗设备,很难育出健壮大苗,此外,幼苗营养面积过小,秧苗质量就会明显降低,如果保证不了相适应的营养面积,可结合实际缩短苗龄。

3)一般幼龄苗的活力比高龄苗强,定植后缓苗生长较快,因此,不宜过分强调“长龄大苗”。

4)培育能早熟丰产的大苗,要求有较高的育苗技术水平,如果育苗技术不高,很容易使大苗徒长或老化,降低秧苗质量。

2.5 苗期管理技术

有句俗语:“苗好六成收”,说明壮苗对生产取得高效的作用。因此应选用适当的育苗方式培育无病虫健壮秧苗。如番茄春夏栽培,就要求秧苗达到株高25cm,茎粗0.6cm,显大蕾的标准。培育壮苗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5.1 采用护根育苗

护根育苗是指在育苗过程中利用塑料钵、营养土块、穴盘等形式育苗,因为无需分苗、定植时伤根少,并且缩短缓苗时间,大大减少病虫害的侵染机会。利用塑料钵、营养土块、穴盘育苗方法我们种植户自己完全可以做好,现在有很多地方建造了大型的育苗温室,也叫做育苗车间,由于环境实行控制,育苗质量好,虽然价格较高,但可以减少很多个人育苗的风险。

2.5.2 防止出现育苗生理障害

1)沤根:沤根是一种由长期低温、多湿和光照不足造成的苗期生理障害,育苗期的各种蔬菜都有可能发生。沤根的症状是根部不发生新根,根皮生锈腐烂,地上部萎蔫,苗容易拔起,叶边枯黄,重者全株死亡。通过架床育苗或电热温床育苗提高床温以及控制浇水量等措施改善床土湿度和透气状况可较好地防止沤根的发生。

2)烧根:由于施肥量特别是氮素化肥量过多、床土干旱、施用不腐熟的有机肥等原因而造成对秧苗根系的伤害称为烧根。主要症状是:根尖发黄,须根少而短,不生新根,地上部茎叶生长缓慢,容易形成“小老苗”,严重时秧苗成片死亡。预防措施是化肥不能施用过多,床土应当使用腐熟的有机肥进行配制。

3)是寒害及冻害:寒害主要指喜温性蔬菜在长期零度以上的低温环境产生的危害,其主要症状是秧苗生长缓慢,根系发育不良,叶片暗绿或发黄,心叶不舒展,最后也会导致死亡。提高温度,特别是地温是解决秧苗寒害的主要方法。冻害是指零度以下温度对秧苗的直接伤害,症状比较明显,因此应保证适宜的温度环境。

4)是高温烤苗:高温烤苗在育苗中经常发生,特别是塑料薄膜拱棚,春季温度变化剧烈,晴天中午出现50℃以上高温容易烤坏秧苗,轻者失水萎蔫,重者叶片有明显的褐色灼伤斑,甚至很快整株猝倒,不能恢复而死亡。所以在早春育苗中,不仅要注意防寒,同时也应防止高温危害。

2.5.3 提高幼苗的抗逆性

一般在定植前喷一次多菌灵等低毒药剂,可以防止蔬菜苗期病害;定植前一周进行低温、控水幼苗锻炼,能使其增强定植后的环境适应性;在定植时,应严格筛选秧苗,剔除弱苗、病苗和虫苗,保证秧苗质量。

2.6 嫁接技术

采取嫁接技术培育蔬菜秧苗的方法称为嫁接育苗。在设施蔬菜栽培中,为避免土传病害的发生,应广泛采用抗病材料作砧木,栽培品种作接穗进行嫁接育苗。

2.6.1 嫁接育苗的作用

1)有效防止土传病害的发生:西瓜采用新土佐南瓜或瓠瓜作砧木嫁接,防枯萎病。黄瓜、西葫芦,应用黑籽南瓜砧木,抗枯萎病。茄子用特鲁巴姆,金理一号(CRP)。番茄用抗青枯病的代表品种是“BF兴津101号”、”LS-89”,“PEN”,抗病毒病的Tm-2型品种砧木的“PFNT”等;抗褐色根腐病使用“KNVF”、“抗病新交一号”等砧木;防止根腐枯萎病用“KNVF”。

2)增强蔬菜作物的生长势:由于嫁接换根,根系生长旺盛,可以促进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蔬菜嫁接后,虽在接口愈合期8~10d的缓苗期内接穗停止生长,但在接口愈合后生长速度便会加快。

3)提高抗逆性:如以黑籽南瓜为砧木能增强蔬菜作物耐寒性,其根系在土壤温度10℃时,也能正常生长;以冬瓜作砧木在夏季栽培时,可大大提高蔬菜作物的耐热性。

4)增加产量。试验证明,嫁接栽培增产明显,例如嫁接黄瓜平均产量比自根苗增产达30%以上。

2.6.2 嫁接原则

嫁接育苗作用很大,但应注意嫁接双方的匹配性,是否吻合,选择最佳组合。选择砧木,一定要先试验后推广。

2.6.3 常用的嫁接方法

常用的嫁接方法主要有靠接法、插接法、劈接法、针接法、套管接法等。茄果类多用舌接和劈接。黄瓜、西葫芦、西瓜等瓜类蔬菜嫁接主要有靠接法和插接法。由于采用插接法嫁接管理困难,所以,实际中应用不多。靠接法操作简单,容易管理,成活率高,秧苗生长一致,实际生产中大量采用。

2.6.4 嫁接技术要点

一是砧木比接穗品种播种期通常提前5~7d,二是砧木苗具有2片子叶,展平以后进行斜口切割,三是砧木与接穗一定要紧靠,采用嫁接夹很容易操作。四是嫁接后管理是关键,要把嫁接苗放入苗床封好温室薄膜,白天遮荫。管理过程中要控制浇水,嫁接后3d内苗床不通风,白天管理的温度是25~28℃,夜间18~20℃。湿度90~95%,3d后根据苗情可进行短时间通风换气。嫁接后1~3d相对湿度95%以上,日温25~27℃,夜温14~20℃,遮荫。嫁接后4~6d相对湿度90%左右,日温25℃,夜温16~18℃,可见弱光。嫁接后7~10d相对湿度85%左右,不再遮荫。嫁接后10~15d大温差管理。去除砧木萌蘖,靠接者断根。

3 施肥技术

3.1 配方施肥技术

根据各类蔬菜整个生育时期的需肥规律和需肥量,按比例施用氮、磷、钾及微肥,充分满足植株对肥料的需求。注意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多用液肥和微肥。这样,可以提高抗性,减少病害,改善品质。重施有机肥,根据试验,每667m2施纯鸡粪10~12m3、猪粪4m3、油渣300kg、三元复合肥100kg、过磷酸钙100kg、硫酸钾50kg。

3.2 随水追肥技术

将植株所需的肥料按一定比例加入到蓄水池内,随灌溉而施人到植株根系部位。该技术能够减少用水和工时,避免有害气体对蔬菜产生危害。并适合于施用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不适用氨水、碳酸氢铵、硝酸铵等易挥发性化肥的施用。土壤追肥:浇水时每667m2施尿素或硝铵20kg或碳铵40kg、硫酸钾15kg,或磷酸二铵20kg。化肥必须提前溶解于水中,随水浇入,一般浇一次清水,浇一次化肥水。

3.3 叶面喷肥

1)在每次喷农药时加入0.3%尿素和0.1%磷酸二氢钾。

2)云大-120:增加根系数量和抗病性,苗期喷施4000倍。

3)天达2116:增加植株抗病性和生长势。

4)惠满丰活性液肥。

3.4 补施气肥技术

利用二氧化碳气肥发生器或发生剂补充适量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促进蔬菜生长和雌花分化,延长作物的生长期和增强抗病害能力,同时改善品质。晴天上午在日出后半小时到通风换气时停止,浓度为1000-1500-2000mg·L-1。固体二氧化碳肥料,埋于土壤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也有用碳铵与工业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方法。“广丰牌”CO2颗粒剂是一种新型的棚内增施CO2的固体肥料,通过CO2颗粒剂的使用,明显增加棚内CO2的浓度,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经试验CO2颗粒剂在茄子、辣椒、甜椒、南瓜、长瓜、草莓等蔬菜作物上应用后,植株生长旺盛,叶色加深,叶片增厚、增大,株高、茎粗增加;成熟期提早,且不易早衰;对茄子、甜椒、南瓜、草莓等有明显的增产增值效果。

3.5 应用活性肥料技术

低温弱光环境下使用活性肥,增强根系活力,促进对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吸收,避免低温障碍。

3.6 常见的几种不合理施肥现象

3.6.1 施肥浅或表面撒施

肥料易挥发、流失或难以到达作物根部,不利于作物吸收,造成肥料利用率低。肥料的使用,应该施于种子或植株侧下方16~26cm处。

3.6.2 双氯肥

用氯化铵和氯化钾生产的复合肥称为双氯肥,含氯约到30%,易烧苗,要及时浇水。盐碱地和对氯敏感的作物也不能施用含氯肥料。对叶(茎)菜过多施用氯化钾等,不但造成蔬菜不鲜嫩、纤维多,而且使蔬菜味道变苦,口感差,效益低。尿基复合肥含氮较高,缩二脲含氮也略高,这种肥料容易烧苗,要注意浇水和施肥深度。

3.6.3 农作物施用化肥不当

可能造成肥害,发生烧苗、植株萎蔫等现象。施氮肥过量,土壤中有大量的氨或铵离子,一方面氨挥发,遇空气中的雾滴形成碱性小水珠,灼伤了作物,在叶片上产生焦枯斑点;另一方面,铵离子在旱土上易硝化,亚硝化在细菌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铵,气化产生二氧化氮气体会毒害作物,在作物叶片上出现了不规则的水渍状斑块,叶脉间逐渐变白。

3.6.4 过多地使用某种营养元素

过多地使用某种营养元素不仅会对作物产生毒害,还会妨碍作物对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引起缺素症。例如,施氮过量会引起缺钙;硝态氮过多会引起缺钼失绿;钾过多会降低钙、镁、硼的有效性;磷过多会降低了钙、锌、硼的有效性。

3.6.5 鲜人粪尿直接施用在蔬菜上

新鲜的人粪尿中含有大量病菌、毒素和寄生虫卵,如果未经腐熟而直接施用,会污染蔬菜,容易传染疾病,需经高温堆沤发酵或无害化处理后才能施用。

4 温、湿、光调控技术

4.1 提高温度的方式

1)适时揭盖覆盖物:揭开草帘后室温下降1~2℃,10~20min后室温开始上升,此时揭帘时间较为合适。

2)双层薄膜:外界气温较低时,在作物和设施顶棚之间再加一层薄膜,可以提高温度4~5℃。

3)设防寒沟:在温室南部脚底,挖一道深50cm、宽40cm的防寒沟,内填麦糠等保温材料,能够提高设施内的温度。

4)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的贮热保温能力。

5)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水分较多时土壤热容量大,可以提高土壤贮热量。

4.2 湿度控制方法

1)深沟高畦栽培,畦高20~30cm;

2)改用无滴膜或防滴剂,全地膜覆盖;

3)育苗采取暗槽移植法,灌足移苗床水分,再植苗填土,不浇明水;

4)利用自然通风法控制设施内的温度;

5)病虫防治时要尽量采用无水施药法。

4.3 减荫增光

1)选用耐弱光品种;

2)充分利用散射光;

3)选用透光率高、无滴持效期长的棚膜,并注意膜的清洁;

4)室内张挂反光幕,地面覆盖白色薄膜;

5)合理栽培作物,间种要高矮搭配才能保证光照充足。

5 灌溉技术

5.1 膜下灌溉技术

有利于消除土壤板结,降低室内相对湿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有效地保证温室内的气温和地温。

5.2 微灌技术

其特点是灌水流量小,一次灌水延续时间长,灌水周期短,所需工作压力较低,能够较精确的控制灌水量,能把水和养分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去。微灌技术具有三节(节水、节能、节地)、三省(省工、省肥、省钱)、两增(增产、增收)的优点。包括滴灌、微喷灌和渗灌。

5.3 内镶式滴灌

内镶式滴灌采用了先进的滴头内镶技术,即滴头镶嵌在滴灌管内壁上,水通过狭长的流道,与道壁磨擦消压,使各部位滴头出水压力均衡。据测定,30m长的滴灌管出水量误差小于5%,80m长的滴灌管出水量误差为5~10%。在1kg水压时,内镶式滴灌管的每个出水孔1h约能出3kg水,每667m2面积的滴灌1h约可供水3t。内镶式滴灌管滴头间距为0.3m,适用于按植株行株距栽种的作物,如番茄、茄子、辣椒、南瓜、黄瓜等蔬菜,并可结合灌水进行施肥。

5.4 微型喷灌

微型喷灌喷出的水滴细,分布均匀,一个微喷头的喷水直径约为6m,出水量1h70~80kg,每667m2面积安装约40个微喷头,1h可喷水2.5~3t。微型喷灌具有小范围、小喷量、小冲击力的灌溉特性,适合栽培密度大、植株柔软细嫩的作物,如小白菜、芹菜、木耳菜等蔬菜。另外,还可利用微灌进行追肥,为蔬菜生长补充养分。

6 其他管理技术

6.1 吊线落蔓技术

适于无限生长型蔬菜,可以充分发挥新叶的功能,使采收期延长,一般是封顶整枝技术效益的2倍。

6.2 植株调整技术

植株调整包括摘心打杈、摘叶束叶、疏花疏果、支架绑蔓等,特别是黄瓜、番茄等结果类蔬菜,应根据设施光照较弱特点,必须调整好植株长势,做到合理留果,及时抹去萌生侧枝和营养枝,摘除老叶、病叶,防止盛果期植株封垄,田间郁蔽,影响通风透光。在生长旺盛时期要进行植株整理,目的是减少植株间叶片之间的遮光。但是植株整理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6.3 保花保果技术

造成落花落果的原因有多种,如温度过高或过低、光照不足、水分缺乏、松土伤根造成的营养不良、肥水不足等等。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才会有效,如温度造成的可使用生长调节剂(防落素、座果王等)。

6.4 间、套、复种技术

设施生产空间面积有限,向空间要效益就应提高间、套、复种指数。

6.5 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

采用控制蔬菜生产的生态条件,优化种植环境,以生物和物理方法防治为主,通过栽培技术调控,减少化学农药的应用。利用设施主要害虫的天敌和工厂化生产技术;应用防虫网、银灰色反光地膜防治害虫和避蚜;利用遮阳网、塑料膜进行遮光防雨减少病害;利用滴灌装置与地膜覆盖降低病害传播等,采取以上综

陇东黄土丘陵区蔬菜生产(9~10月)农事历

杨涛,史永利*

(甘肃省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庄浪744699)

1棚室蔬菜秋茬管理1.1棚室果菜温度管理

棚室9月上、中旬,白天应保持28~32℃,中午允许短期保持35℃,但不应超过1h,可放底风;9月下旬后,应注意防寒保温,逐渐关闭通风口,整理好棚膜。进入10月,外面气温进一步降低,要适时通风,温室夜间开始盖草帘。当外界温度降至-2~3℃时,大棚栽培的果菜应全部采收拔秧。日光节能温室则进行正常管理。1.2棚室秋茬追肥与灌水

秋季雨水较大,气温逐渐降低,因此棚室秋季应忌大水漫灌,应采用膜下暗灌技术,并减少灌水量,根据土壤墒情,保持土壤湿润即可。根据植株生长情况,特别是果实发育情况,应追施硫酸钾肥(20kg/667m2),也可叶面喷施0.1~0.2%磷酸二氢钾。豆角在结荚期,为防止脱肥,提高座果率,除追施钾肥外,应追施一次腐熟粪稀,大棚9月下旬后停止肥、水管理。

1.3保花保果

应用植株生长调节剂保花保果,适当降低使用浓度,下午4h后进行点花。

1.4温室叶菜冬季生产育苗

日光节能温室冬季生产的生菜、油菜、芹菜等叶菜,进入10

*执笔人。

合措施,能够降低蔬菜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病虫害一旦发生,则以生物农药如农抗120、枯参素乳油、杀虫素乳油等为主,适量辅以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如氯氰菊酯、拟太保、扑海因等,最后一次用药掌握在收获前20d左右,以保证残留农药有充分降解期。农药防治时严格按安全规定确定农药施用次数和浓度,以降低蔬菜中农药残留量。

6.6 防虫网

用防虫网隔离,能有效地控制蔬菜病虫为害。其主要技术为:在网纱隔离前清除田间杂草,枯枝残叶,有条件进行漫灌,以清除残留虫(病)源;在播种或移栽前用乐斯本、护地净等处理土壤,防治地下害虫。防虫网应选择22-26目银色,采用大中棚覆盖,四周用土封严;防虫网覆盖期间,尽量少揭网,以免成虫飞入,也要密切注意并及时清除产在网纱上的卵块,以免卵孵化后低龄幼虫钻入网内。

6.7 杀虫灯

频振式杀虫灯运用光、波、色、味(性信息素)诱杀方式杀灭害虫,灯的黄色外壳和味相结合,引诱害虫扑灯,灯外配以频振高压电网触杀,达到杀灭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压缩害虫基数,控制其为害蔬菜目的。

6.8 遮阳网

遮阳网是一种质轻、强度高、耐用老化,具有遮阳、降温、保湿、防暴雨、保暖等作用。遮阳网能明显改善夏秋蔬菜的生产环境,提高蔬菜出苗率、移栽成活率,使生产得到保障。遮阳网覆盖过程中应注意:晴天盖、阴雨天揭;白天盖、夜晚揭;生长前期盖、后期揭。遮阳网颜色的选择因根据作物的不同和覆盖时月开始分期育苗。

1.5日光节能温室越冬设备准备

日光节能温室越冬设备应及早准备,如草帘、卷帘机、反光膜、采暖设备,土壤电热加温线及农用控温仪等,以便冬季使用。1.6做好温室蔬菜播种前土壤处理与消毒工作

温室蔬菜普遍将于10月份以后定植,为了减轻温室蔬菜病虫害发生,应做好温室内消毒工作。

土壤处理:土壤消毒常用的药剂有五氯硝基苯、土菌灵、福尔马林、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

苗床土消毒,一般每平方米用50%拌种双7g、40%五氯硝基苯粉剂9g、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g,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9g,加或不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g,拌细干土4~5kg拌匀,1/3撒在畦面上,其余2/3药土覆在种子上,即上覆下垫,防效明显,残效月余,可防治立枯病、猝倒病、枯萎病、疫病等多种病害。另外可用福尔马林消毒,一般在播种前2~3周,将床土耙松,平均每平方米床土用福尔马林25~30ml,加水2~4kg(加水视土壤干湿而定)洒于床土上,用塑料布覆盖4~5d,然后将处理过的床土耙松,15~20d后,待药液充分发挥后再播种。否则易发生药害。温室土壤消毒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1kg,拌细土25kg,拌匀后撒施并耙入土中,或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kg,拌细土

间而定,主要有银色和黑色。

6.9 无纺布

无纺布吸湿性强,采用无纺布代替草帘或薄膜,棚内作物叶片上没有水滴,防止和减少叶部病害和烂果发生。无纺布白天经阳光晒,布内水分蒸发,晚上可以吸收叶片蒸腾发出来的水分。减少病害的发生。采用无纺布加薄膜,以每667m2大棚为例,二个人只要10min就可以盖好或揭开,而采用草帘覆盖,每天早、晚至少各需1h以上,大大地节省劳动力。由于及时揭开,可增加作物受光时间,加快作物生长。无纺布使用寿命长、成本低。每667m2大棚使用无纺布1000元,一般保管好可使用5a以上,1a成本只需200元左右。

7 温室大棚推广稀植技术

8.生产技术部管理制度 篇八

摘 要 当前钢铁企业面临多品种、少批量、准时交货、优质廉价等生产要求,促使生产计划与调度朝着自动化、智能化、优化等方向发展。本文结全实际,对准时化生产管理模式(JIT)进行阐述。

关键词 准时化 生产管理 模式

准时生产方式(just-in-time简称JIT)是日本企业创造的一种库存管理和生产控制方式。其目标是实现零库存。它的特点是企业不储存原材料库存,需要原材料时,立即向供应商提出,由供应商保质保量按时送到。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减少库存,降低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提高效益。

一、推行JIT生产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一)JIT作业方式的主要特点

JIT作业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将生产作业计划仅下达给最终环节,利用看板及反工艺方向各环节下达生产指令,实现“拉动式”生产作业计划,这种管理模式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了较优越的功能:一是实现了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直接制约的效果。在“推动式”计划方式下,各生产环节直接接受生产计划部门的生产指令,与前后环节无直接的制约关系。而JIT的“拉动式”计划方式,各环节的生产指令直接由后序下达,后序直接督促前序执行生产指令。如出现生产延迟,各自均应负延误生产的责任,这样就形成了环环相扣,环环拉动的链,有效地保证了生产进度。

二是实现了生产作业计划与现场控制的功能合并。在传统做法中,计划提前编制,实施中的变化情况需通过现场统计反馈到调度部门,再采取措施调整处理,造成计划与实施结果的偏离和控制措施的滞后。而“拉动式”方法中,生产指令由后序直接向前序下达,与生产实施的时间差距很小。每一环节在向前序下达生产指令时,可根据本序当前的在制品及进度情况进行调整,相当于将计划与控制功能合二为一。在制品与进度的最佳控制保证了资金占用最小、交货最准时、企业信誉最佳,是“拉动式”计划机制的最大优越性之一。

三是实现了各生产环节的双重控制。由于JIT方式中,生产计划部门将粗略生产计划下达至各生产环节,具体生产指令又靠各環节反向下达。这样,每个生产环节一方面直接受后序督促,一方面又受生产计划管理部门的督促。生产计划管理部门与后序生产环节的双重控制使生产运行更加顺畅。

(二)推行JIT生产模式的主要特点

1.在制品的控制相对滞后。在生产作业计划下达后,在制品的进度、质量信息是靠生产调度人员现场跟踪、收集的,缺乏拉动的控制机制。计划与控制存在收集信息、反馈信息过程的时间差,控制滞后。

2.任务承制单位的生产作业计划由于要具体落实到人员和设备,人员和设备的安排灵活性较大时,单纯靠分厂调度人员安排,信息处理难度大。分厂作业计划完全依据总厂的生产作业计划,不能及时考虑分厂现场的实时生产状态的变化,不能及时反映总装线的需求,容易造成生产与计划的不协调。

3.在推动式管理模式下,计划的精细、规范,往往在实际应用时表现出不灵活性。对管理工作的苛刻要求,使总厂生产计划管理部门和计划实施单位的工作矛盾时有发生。

JIT是一种有效利用资源、降低成本的生产准则。其目标是在企业各个环节、各个部门通过不断地改善,彻底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来实现企业的优化。本质上讲,JIT是一种哲理,是改变企业运行机制的新的组织方法。JIT在生产计划与控制方面的应用主要表现为:通过生产同步化、均衡化以及看板工具,达到“适时、适量、在适当地点生产出需要的、质量完善的产品”的目的。

二、JIT生产方式实施条件

JIT生产方式具有很丰富的内涵:在品种配置上,保证品种有效性,拒绝不需要的品种;在数量配置上,保证数量有效性,拒绝多余的数量;在时间配置上,保证所需时间,拒绝不按时的供应;在质量配置上,保证产品质量,拒绝次品和废品。

1.完善的市场体系是有效实施。JIT生产方式的宏观环境。JIT生产方式需要比较发达的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信息市场等环境。特别是JIT生产方式的“少人化”需要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作保证。中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战略”的实施,将逐步消除经济增长中的不平衡、不协调现象,切实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保持经济的长期稳健快速增长,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逐步得到完善。

2.完善的物料品质保证体系是企业实施JIT生产方式的硬性配套条件。JIT生产方式要求供应商在需要的时间供应高质量的原材料。品质保证不仅能够让企业内部高效、高质、快速生产出产品,响应客户需要,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监管、督促配套厂家的物料品质水准,保证其生产的产品符合生产要求,保证产品质量的“零缺陷”,减少因为材料质量不合格导致的生产经营风险。

3.支持JIT生产方式的现代信息技术。JIT生产方式不仅要求组织之间、组织与顾客和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交流效率更高,而且还要求组织内部的几种信息系统之间互相支持和协作。只有凭借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畅通无阻,才能对顾客做出快速的反应,才能有效实施JIT生产方式。

4.员工的素质不断提升既是推行JIT生产方式的突破口,又是JIT生产方式自始至终的工作内容。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是21世纪竞争格局中优势的主要来源。在信息时代实物是辅助的,知识才是中心。企业不是从实物里获取价值,而是从人们所固有的知识、技术诀窍、知识产权和竞争能力中获取。实践证明,在实施JIT生产方式非常成功的企业中,构成这些企业的产品质量好、生产柔性大、整体效益好的主要基础是以优秀的“多面手”为代表的员工的存在。因此,企业要想有效实施JIT生产方式,首先应该对员工进行培训,应在整个组织内部树立JIT的理念,使员工成为训练有素具有多种技艺的“多面手”;同时要研究国内外实施过JIT生产方式企业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按照JIT生产方式的要求大力推行生产的同步化和均衡化。

三、炼钢厂生产JIT生产管理模式分析

1.瓶颈分析。炼钢-连铸生产工艺要求在一个连续生产周期内,钢水成分和温度满足一定的工艺限制条件,因此必须协调间歇式(冶炼、精炼和连铸作业)工序的生产节奏,使工序间物流传递满足正确成分、温度和时刻的要求,保证生产的连续性。炼钢生产在“炉机对应”、“能耗最小”和“拉速决定流量”等系统运行原则实现的基础上,要求尽可能减少连铸工序的非生产时间、提高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实现系统准连续/连续化运行,即实现“连浇连铸”。连浇具有两层含义:要求多台连铸机在尽可能连浇前提下实现均衡生产;对某台连铸机而言,实现按最大连浇炉数进行生产。连浇连铸工艺约束,致使连浇连铸工序成为炼钢厂作业瓶颈。

2.优化方式。以连浇连铸为中心,通过分析转炉冶炼周期与连铸机浇注周期的关系,基于JIT拉式生产管理方法,建立连浇连铸前端工序——炼钢连铸作业生产调度数学模型。即从连铸机开始浇铸的时间出发,按照连铸机生产周期调整各工序节拍,协调作业,从而实现整个生产线生产节奏化和均衡化,实现多炉连浇。

3.作业排程。导入当前生产条件,运行生产调度的数学模型,得到炼钢-连铸生产调度的作业计划。

4.落实经济责任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在JIT下,钢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每个环节相互连接,如果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整个声控制系统。因此,除了要实行严密科学的管理之外,还应有相应奖惩措施与之配套。通过这些奖惩存食来进一步调动大家做好工作的积极性,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结论

综上所述,JIT生产方式提高了质量,消除了浪费,成为企业成功的秘诀。但是它也是一种持续改进,不断追求完美的管理理念。工业企业在实施JIT生产的过程中,要从理性的角度去认识JIT生产方式。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企业特点的JIT应用之路。

参考文献:

[1]王静静.JIT采购模式在企业中的应用.管理观察.2009.11.

[2]赵斌.供应链管理中的JIT采购.法治与社会.2009.8.

9.安全生产技术交底制度 篇九

石家庄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11标段

安全生产技术交底制度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石家庄地铁1号线11标项目经理部

2013年7月

安全生产技术交底制度

安全技术交底是对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施工,或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而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要求。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以便指导工人安全施工。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技术交底文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或工程管理人员编写,由被交底人确认签字后实施。

1.安全技术交底是保证施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其目的是使施工人员通过安全技术交底,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措施施工,确保工人不违章作业,保证安全生产;

2.交底必须在施工作业前进行,任何项目在没有交底前不准施工作业。

3、工程开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要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向参加施工的工区负责人,施工员和其他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每个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施工员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措施向施工人员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交底要写明日期,经交底和被交底双方人员签字;

5.交底内容要齐全,有针对性。用专用表格一式三份,由交底人、接受交底人、安全员分别保存归档备查;

6.安全技术交底必须单独进行,不得与技术、质量交底混同; 7.起重机具、机械设备的安装、使用和拆除,临时用电、手持电 动工具、施工机具、特种作业人员的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必须进行交底;

8.分部分项安全技术交底包括:土石方开挖、回填、桩基基础、钢筋制作和成形绑扎、砼浇筑、摸板工程、脚手架搭设、安全网架设等等;

9.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交底要求进行作业。

10.接受安全技术交底的人员为所有参加施工作业人员; 11.如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施工人员有权拒绝施工;

12、被交底者在执行过程中,必须接受项目部的管理、检查、监督、指导,交底人也必须深入现场,检查交底后的执行落实情况,发现有不安全因素,应马上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安全事故隐患。

石家庄地铁1号线11标段项目经理部

10.兴顺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制度 篇十

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制度

一、企业发展规划、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审查和决策制度

为了适应123快速发展的需要,加强安全生产组织管理,加强兴顺煤矿中、长发展期规划的管理,规范“123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决策程序,提高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科学性、协调性和严肃性,进一步完善123决策机制,确保123科学有序、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结合本矿实际,特制定本规则。

一、“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管理制度

(一)管理职责及分工:

“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管理由矿长总负责,分管副矿长和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实施,企管科具体负责牵头组织工作,生产技术科、地测科、机电科、通风科、安全科等单位负责各业务职能范围内基础资料的编制工作,各单位技术主管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是编制工作的具体负责人。

(二)各业务管理科室管理职责:

1.生产技术科:具体负责生产、衔接、采区接替等方面的各项规划工作。

2.地测科:负责对各采区和采掘工作面的巷道走向长度、倾向长度、容重、储量以及地质方面规划工作。

3.机电科:根据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的生产衔接负责编制落实供电、设备租金、大动力设备大修更新及机电系统大修改造项目等计划。

4.通风科:负责编制落实通风能力核定、通风作业计划及本系统大修改造项目等计划。

5.财务科:负责编制落实人员工资方面的指标。包括:职工工资总额、回采效率、掘进效率、原煤效率、全员效率、队组个数、劳动用工、平均人数等计划。

根据123煤矿生产实际情况每五年编制下一期“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123煤矿“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要确保123煤矿总体生产、经营目标稳健有序增长,并经矿领导班子决策通过后,上报公司。

二、“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报、审查、决策制度

(一)管理职责与分工:

1.邓家岩煤矿职工代表大会是矿最高决策层,负责对123煤矿全局性、长远性等战略问题进行研究决策。具体事项为:

(1)重大的经济合同及投资方案,技术引进和对外联营方案;

(2)重要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行;(3)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4)重要经营项目的开发和经营发展战略;

2.123煤矿董事会是矿的决策核心,研究决策邓家岩煤矿建设、发展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

矿长是公司第一管理者,全面负责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对日常管理业务和落实上级部署的工作进行决策。矿长对生产经营和行政管理中的较大问题进行决策时,应召开矿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办公会进行讨论,征求意见,报矿董事会进行决策。矿长决策的事项:

(1)123的经营方针、经营目标、生产作业计划;(2)劳动组织改革,重要组织机构变动,下属经营部门的增设、合并、撤销方案;

(3)经济承包责任制定及考评奖励办法的制定和修改;(4)财务决算的审查意见;(5)矿资金的分配、使用方案;

(6)劳动保护措施和改善职工福利方案;

3.各分管副矿长是矿长的参谋和助手,协助矿长做好审查、决策工作,负责分管范围内生产规划指导工作。

4.总工程师负责协助矿长做好“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审查、决策工作及“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具体编制审查工作。

5.123煤矿各单位是决策执行层。负责各项决策的贯彻和落实,确保决策付诸实施。各单位在落实上级各项决策的过程中,要结合本矿的具体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制定矿内部各项管理办法和工作制度,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确保本矿各项目标的完成。

(二)编报、审查程序及制度: 1.煤炭产量:

生产技术科牵头,与生产矿长及有关技术人员先拿出回采工作面衔接计划,测算工作面生产能力,衔接日期、衔接时间、衔接队组等。报生产矿长审查批准后,报技术科汇总。

2.掘进进尺:

生产技术科牵头,与生产矿长及有关技术设计人员先拿出掘进与开拓队衔接计划,测算出逐条巷道衔接进尺,衔接日期、衔接时间、衔接队组等。报生产矿长审查批准后,报技术科汇总。3.其它指标:

根据123煤矿产量、进尺、品种煤计划,由各单项指标管理单位提出建议规划,报邓家岩煤矿分管领导审查批准后,报生产科汇总。

(二)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决策制度

1.技术科负责“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资料的编制汇总工作,经各分管副矿长审查后,由矿长进行最终审查,上报公司。

2.企管科负责“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最终方案的编制、汇总、下发工作。

三、考核:

(一)为将快速、准确、及时将“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上报公司及下达各单位,要求编制规划的相关科室,要按照规定时间及时编报,对由于工作失误,基础数据测算不细,衔接工程考虑不周,需矿解决的问题反映不全面,影响了矿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对单位领导及责任人视情节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

(二)依据123煤矿发展计划部对矿反馈意见进行考核,凡有反馈意见,经落实确属个人工作差错的,有一项扣罚100-500元。

(三)为确保上报资料的时效性和严肃性,矿属各单位上报资料需加盖单位公章,科室主管审核签字,并报矿分管领导审核签字。并按照规定时间要求及时上报,每迟报一小时,按照误时考核100-500元,由各单位落实到责任人,并进行通报。

二、生产作业计划编制、审查和决策制度

月生产作业计划是生产计划的具体分解和实施,是完成生产计划的基础和保证,根据生产管理的实际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1、月生产作业计划指标必须由上级主管科室下达。

2、每月矿生产计划安排前,各生产科室专人要会同生产单位主管负责人进行现场勘察下月生产作业位置。

3、矿井生产的各期计划,由生产技术科根据有关规定,组织人员编制。

4、呈报和下达年、季、月生产计划指标,要结合本矿实际情况,通过矿领导班子研究,矿长负责确定。

5、月度计划指标,应根据有关劳动定额,结合本矿具体接续情况编制提出,并组织有关人员审议后,由矿长确定。

6、一经确定的、季度、月度计划,由生产技术科负责编制表册,及时呈报,发至各有关科室。

7、生产月度作业计划,要在计划实施前 2 天下发。

8、各单位按照矿下达计划,要尽快研究制订出落实完成计划指标的方案和措施,并做好相应的传达、布置工作。

9、生产技术科负责落实矿井产量进尺、工程计划的生产组织和生产设备、材料、物资供应的安排和布置工作。物资供应站按计划负责材料、物资的采购供应。

10、矿利用生产会、调度会和班前会形式,调度、平衡生产计划及指标的落实,主要由生产技术科向有关单位根据计划布置具体生产工作。并及时分析、研究、总结旬、月生产组织、计划指标及有关布置工作的落实情况,汇报和提出下步打算要求。

11、各生产及有关科室,必须接受矿计划性工作指导,按矿领导、生产技术科和有关会议布置积极组织落实,完成矿和生产技术科布置下达的生产工作任务及有关指标。

12、会后根据生产单位建议计划和会上各方面意见进行作业图设计,确定可行的作业方案。

13、待月度验收图纸工作完成后,核算、调整后完成图纸绘制。成图后由主管矿长审查并屡行汇签手续方可出图,30日前发给有关单位。

14、月生产计划图发出以后,生产单位必须按图纸要求的工程位置和采掘方法进行组织生产,有关单位必须按要求完成生产准备工作。

15、月计划进行的工程必须满足质量标准化要求,并做到安全生产。

16、均衡组织生产,避免前松后紧现象。

17、月计划实施中遇有作业图与实际出入较大时,生产单位必须与生产技术科勾通情况并经同意后方可调整工作量、工作区域或工作方法。

18、月计划实施中遇有特殊条件危及生产安全时,生产单位必须上报安全技术措施,由生产技术科组织审批后方可实施作业。

19、月计划图设计人员每月要根据月末采场实测工程位置和本月计划工程量,在计划图中明确计划工程区域,工程量。

20、各单位当月计划以矿下达计划任务为主,附属编入本单位计划其它项工作,要求必须制定完善的措施保证矿计划任务的完成。

21、各单位编制的月份作业计划必须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一同编入,各项工作要有具体时限、具体内容,及保证完成的组织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

22、生产技术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现场巡视当月生产作业情况,协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对生产中违反作业要求的现象有权予以制止,报给生产单位处理解决。

23、各单位计划任务当月未完成的,必须在下月计划会上详细说明,组织不利、原因不清的,矿予以考核处罚。

24、在组织生产和施工作业过程中,发现或出现问题,要及时向矿领导及职能科室反映、汇报。否则影响生产或完不成有关指标,按矿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并责成单位负责人说明情况或检查。

三、矿井灾害预防处理与应急救援计划的制定和审批管理制度

第一节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一、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定义

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是指为了防止灾害的发生和一旦发生事故后,预先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煤矿企业每年至少按照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方案,组织一次矿井救灾实战演习。

二《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的内容

1.附图及有关处理各种事故必备的技术资料

(1)矿井通风系统图、反风试验报告以及反风时保证反风设施完好可靠的检查报告。

(2)矿井供电系统图和井下电话的安装地点。

(3)井下消防----洒水管路、排水管路和压风管路的系统图。(4)地面和井下消防材料库位置及其储备的材料、设备、工具的品名和数量登记表。

(5)地面、井下对照图。2.文字说明 文字说明中包括:

(1)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以及地点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及预防的事故性质、原因和预兆。

(2)保证人员安全撤退的措施。(3)预防、处理各种事故和恢复生产的具体技术措施。(4)实现预防措施的单位及负责人。

(5)参加处理事故的人员组成、分工和其他有关人员名单、通知方法和顺序。

3.安全迅速撤退人员的措施

(1)及时通知灾区和受威胁地区人员的方法及所需材料设备。

(2)人员撤退路线及该路线上需设的照明设备、路标、自救器及临时避难硐室的位置。

(3)风流控制方法、实现步骤及其适用条件。

(4)发生事故后,对井下人员的统计方法(一般采用定位卡和考勤记录统计在井下的人数及其姓名)。

(5)救护队员向遇灾人员接近的移动路线。(6)向待救人供给空气、食物和水的方法。

《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每季度还要对《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作出相应的修改与补充。

三、《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的编制方法、审批程序及其贯彻执行

(1)《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编制由矿长安排总工程师组织单位有关人员编制,(2)《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必须在每年开始前1个月报批。(3)在每季开始前15天,矿总工程师根据矿井自然条件和采掘工程的变动等情况,组织有关科室进行修改和补充。

(4)已批准的《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由矿长负责组织实施。(5)已批准的《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应立即向全体职工(包括全体矿山救护队员)贯彻,组织学习,并进行考试。没有学习过或考试不及格,不熟悉《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有关内容的干部和工人,不准下井工作。《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如有修改补充,还应组织职工重新学习。

(6)每年必须至少组织1次矿井救灾演习。对演习中发现的问题,必须采取措施,立即改正。

(1)确定最短安全路线。

(2)计算各救护小队的最短行动路线。

(3)计算火灾发生后的通风稳定性,选取防止风流逆转的措施。

第二节 煤矿事故应急预案

一、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一)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原则

1、符合性

2、针对性

3、可操作性

4、动态性

5、体现性

(二)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的注意事项

1、必须明确安全撤退人员应该采取的具体措施

2、必须明确各类灾害事故的处理措施和原则

3、要有正确的编制程序。

二、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

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所需的应急准备和响应行动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其重要内容包括方针与原则、应急策划、应急准备、应急响应、现场恢复、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和附件这7大要素:

1.方针与原则

应急救援预案应有明确的方针和原则作为指导应急救援工作的纲领。

2.应急策划

应急策划是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基础,是应急准备、响应的前提条件,应明确煤矿的基本情况,以及危险分析与风险评价、资源分析、法律法规要求等结果。

包括;基本情况,危险分析,资源分析,法律法规要求等 3.应急准备

(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设置分级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应包括主要负责人及有关管理人员.现场指挥人。

主要职责为:组织制订煤矿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调动;确定现场指挥人员;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煤矿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接受集团公司的指令和调动;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

(2)在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应明确预案的资源配备情况:包括应急救援保障、救援需要的技术资料、应急设备和物资等,并确保其有效使用。

①应急救援保障分为内部保障和外部保障: 内部保障的内容:确定应急队伍; 各种技术资料的存放地点、保管人员; 各种保障物资; 各种制度。

外部保障的内容:互助的方式,请求政府、集团公司协调应急救援力量,应急救援信息咨询,专家信息。

②应急救援应提供的技术资料:

通常包括:矿井平面图、巷道布置图、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下运输系统图、矿井通风系统图以及排水、防尘、防火注浆、压风、充填、抽放瓦斯等管路系统图,井下避灾路线图,安全监测装备布置图,瓦斯、煤尘、顶板、水、通风等数据,程序、作业说明书和联络电话号码和井下通信系统图等。

③应确定所需的应急设备和物资,并保证充足提供: 一般包括:报警通讯系统,井下应急照明和动力,自救器、呼吸器,安全避难场所,开关和切断阀,消防设施,急救设施和通讯设备。

(3)教育、训练与演练。4.应急响应

(1)报警、接警、通知、通讯联络方式。

确定24h有效的报警装置;24h有效的内部、外部通讯联络手段;事故通报程序。

(2)预案分级响应条件。(3)指挥与控制。

(4)煤矿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

(5)警戒与治安。预案中应规定警戒区域划分、交通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的程序。

(6)人员紧急疏散、安置。(7)危险区的隔离。

(8)检测、抢险、救援、消防、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9)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10)公共关系。依据事故信息、影响、救援情况等信息发布要求,明确事故信息发布批准程序;媒体、公众信息发布程序;公众咨询、接待、安抚受害人员家属的规定。

(11)应急人员安全。5.现场恢复

6.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三、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一)演练的类型

可采用不同规模的应急演练方法对应急预案的完整性和周密性进行评估,如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等。

1.桌面演练

桌面演练的特点是对演练情景进行口头演练,一般是在会议室内举行。其主要目的是锻炼参演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应急组织相互协作和职责划分的问题。

2.功能演练

功能演练是指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响应行动举行的演练活动,主要目的是针对应急响应功能,检验应急人员以及应急体系的策划和响应能力

3.全面演练

全面演练指针对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检验、评价应急组织应急运行能力的演练活动。

(二)演练的参与人员

应急演练的参与人员包括参演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和观摩人员。

1.参演人员

参演人员是指在应急组织中承担具体任务,并在演练过程中尽可能对演练情景或模拟事件做出真实情景下可能采取的响应行动的人员,相当于通常所说的演员。

2.控制人员 控制人员是指根据演练情景,控制演练时间进度的人员。3.模拟人员

模拟人员是指演练过程中扮演、代替某些应急组织人员,或模拟紧急事件、事态发展的人员。

4.评价人员

评价人员是指负责观察演练进展情况并予以记录的人员。5.观摩人员

观摩人员是指来自有关科室、外部机构以及旁观演练过程的观众。

(三)演练实施的基本过程

建立应急演练策划小组,策划小组由多种专业人员组成,综合性应急演练的过程可划分为演练准备、演练实施和演练总结3个阶段。

(四)演练结果的评价

将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为不足项、整改项和改进项。1.不足项

不足项指演练过程中观察或识别出的应急准备缺陷 2.整改项

整改项指演练过程中观察或识别出的,单独不可能在应急救援中对公众的安全与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应急准备缺陷。

3.改进项

改进项指应急准备过程中应予改善的问题。

四、矿井专项工程和专业系统的设计、审批和备案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管理,规范煤矿建设秩序,提高煤矿建设安全水平,确保煤矿建设项目顺利投产,结合我矿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煤矿建设项目都要严格按照要求经相关部门批准立项或项目核准后方可实施。必须由有资质单位编写可研报告、地质报告、初步设计以及环评设计、安全专篇等技术资料(有其他专项要求的建设项目,应按要求编制相应技术资料),并按程序经相关科室审批。凡在长治市范围内承建煤矿建设项目设计的单位必须符合我市关于设计单位的资质要求,并在市煤炭局进行备案。

煤矿建设项目应按照《招投标法》和省市有关要求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依法进行招投标。煤矿建设项目实行施工单位备案制度。未经备案的施工单位不得承建煤矿建设项目。不具备资质或挂靠资质的施工单位不得承建煤矿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在省、市煤炭部门备案需提交以下资料:

(一)中标通知书或施工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二)施工单位资质证(原件及复印件);

(三)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原件及复印件);

(四)施工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

(五)施工单位负责人及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的职称证书、安全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六)本项目建造师、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安全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七)本项目建造师注册证书(原件及复印件)。煤矿建设项目必须实行监理单位备案制度。未经备案的监理单位不得负责监理煤矿建设项目。煤矿建设项目开工前必须与监理单位签定工程建设监理合同。监理单位在省、市煤炭部门备案需提交以下资料:

(一)监理单位资质证书(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二)监理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三)监理单位负责人及技术负责人的职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四)矿建、土、安专业人员(中级职称以上)的职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五)中标通知书或监理合同(原件及复印件)。煤矿建设项目必须办理工程质量注册手续。建设项目在省、市煤矿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办理注册手续需提交以下资料:

(一)立项、可研报告、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环评批复等文件;

(二)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中标通知书、资质证书、工程合同及参建单位备案登记手续;

(三)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机构组成及项目负责人资格证书和委任书;

(四)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纸、监理规划、监理细则等内容;

(五)单位工程明细等资料。

煤矿建设项目取得开工批准后方可开工建设。煤矿建设项目开工审批需提交资料:

(一)开办煤矿批文;

(二)采矿许可证;

(三)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或规定的其他文件;

(四)批准的勘探地质报告;

(五)项目建议书批文;

(六)可行性研究报告批文;

(七)初步设计批文;

(八)安全、环保等专项设计批文;

(九)验资证明;

(十)工程质量监督手续;

(十一)安全施工措施及其它有关资料;

(十二)煤炭管理部门初审意见。

煤矿建设项目应编制单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主要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单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煤矿建设单位负责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施工单位编制,煤矿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等相关单位会审后组织实施。单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审查资料报县市区煤炭部门备案。

单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要科学合理安排矿井一期、二期、三期工程施工时间,满足施工安全要求。严格按照施工程序组织建设,不得擅自违反施工顺序组织施工。

煤矿建设项目单位工程必须编制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要符合煤炭设计规范和安全规程的有关要求,能够满足矿井工程施工需要,施工图原则上由原初步设计编制单位进行设计。施工图设计严格实行审查制度。施工图设计由煤矿建设单位组织煤矿、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以及专业人员进行详细会审,对施工图进行结构安全、强制性标准、规范执行情况及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审查,提交施工图设计审查报告,经煤矿建设单位批准后按图施工,施工图设计和审查资料报县市区煤炭部门备案。未经审查的施工图设计,一律不准交付施工。施工图设计不得违反或更改批准的初步设计所确定的原则,工程量和投资控制在批准的概算范围内;根据实际情况,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与初步设计有较大变动时,必须报原初步设计批准单位批复后方可实施。

(十三)在建项目施工前,煤矿企业或建设单位应将在建项目开工申请报当地地级市以上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备案。市及以上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接到煤矿企业或建设单位上报的开工申请后应对申请材料进行认真复核并在开工前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符合开工条件的应以正式文件对开工备案申请进行批复并报我局备案。开工备案材料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市级以上负责能源发展有关部门核准的立项批准文件;(二)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审查批准的煤矿在建项目的初步设计、安全设施设计批复文件;(三)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有新建井筒的、质量认证单位签订的委托管理协议书;(四)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和施工安全管理协议书。(煤矿建设项目由企业自建的应提供煤矿企业采矿许可证、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各级专职管理人员资格证、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经监理单位审查同意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作业规程、安全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等材料.)(五)施工单位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六)施工单位建设工程施工资质证书;(七)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八)施工单位项目法人或者项目经理任命文件;(九)施工单位法人委托书;(十)施工单位参加施工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

(十一)经监理单位审查同意的施工组织设计、作业规程、安全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

(十二)监理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十三)监理单位建设工程监理资质证书;(十四)监理单位工程监理员资质证书。(十五)质量认证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十六)质量认证单位建设工程质量认证资质证书;(十七)煤矿监管部门认为有必要的其他内容。

五、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审批、贯彻及复审制度

一、般规定

1、严格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进行安全技术申报和审批。

2、编制地质说明书、设计、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资格。

3、审批人员必须是从事各专业多年,具有一定专业学历的技术管理人员。

二、地质说明书审批制度

1、地质说明书由地质工程师或地质技师进行编制。

2、地质说明书编制完毕首先由地质负责人审批。

3、地质负责人签字后的地质说明书由地测科负责人审批后上报总工程师审批。

三、设计审批制度

1、矿井水平设计由公司设计院设计。

2、采区设计由生产技术科设计,并由技术科技术主管和科长进行初审。

3、初审合格后的设计,报采掘、机电、通风副总复审。

4、复审后的采区设计,上报总工程师终审。

5、终审后的采区设计上报公司审批。

四、采掘修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

1、采掘修作业规程由采掘修技术负责人或技术员(机、运、通部分由机、运、通技术员或技术负责人)负责编制。

2、作业规程编制完毕后,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初审。

3、初审后的规程,上报生产技术科、机电科、安全科进行复审。

4、复审后的规程报总工程师终审。

5、终审后的作业规程必须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贯彻后方可进行施工作业。

五、机电、运输安全、技术审批制度

1、机电、运输安全、技术措施由机电、运输系统工程技术人员或单位技术负责人进行编制。

2、编制后的安全技术措施,必须由单位负责人进行初审。

3、初审后的安全技术措施报机电科复审。

4、复审后的安全技术措施报安全科和机电副总工程师进行终审。

5、与井下其它系统有关的安全、技术措施,机电副总工程师终审后,还必须上报总工程师进行审批。

六、“一通三防”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

1、“一通三防”专项措施必须由通风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编制。

2、措施必须经单位技术负责人和单位负责人进行初审。

3、初审后的措施,必须经安全科和通风副总进行复审。

六、矿井通风技术管理制度

一、矿井必须有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并做到稳定可靠、简单合理。改变全矿井、一翼或一个水平的通风系统必须报区域矿总工程师批准;改变一个采区的通风系统时,必须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二、每一生产水平和每一采区都必须实行分区通风。准备采区时必须在构成通风系统后方可掘进其它巷道,新采区投产移交前,必须在采区上(下)山做到位后方可进行回采。

三、所有采区严禁将一条上(下)山作两种用途(其中一段作进风,另一段作回风)。

四、通风设施严格按质量标准构筑,除临时为开拓掘进巷道服务的通风设施外都要按永久设施施工、管理。凡是永久风门必须上联锁装置。对损坏设施或者敞开风门不关者要严肃追查处理。

五、消灭不符合《规程》的串联通风、扩散通风、采空区通风;避免角联通风。串联通风措施要严格按照《规程》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

六、坚持以风定产的原则,做到合理的集中生产。要提高矿井的生产能力,必须首先提高矿井的通风能力。严禁任何采区超通风能力的组织生产。

七、矿井各用风地点的确需风量计算,严格按照《规程》第110条配风细则进行。

八、所有进回风巷道的有效通风断定面要保证风速不超限,尽量减小通风阻力。巷道失修率控制在规程标准之内。

九、矿井必须按规定进行反风演习和通风阻力测定工作。上报的通风数据要准确、真实。及时绘制通风系统图和通风网路图,按规定上报煤业公司通风部。

十、矿井要建立矿井通风系统定期检查制度,其中回风系统至少每十天由通风部门巡回检查一遍,发现隐患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及时组织处理。

七、防治瓦斯技术管理制度

一、严格瓦斯管理,不断改进完善矿井通风系统,确保矿井通风质量,保证采掘工作面正规、合理的通风系统。确保风量充足,严禁不合理的串联通风、老塘风和扩散风。

二、矿井煤和半煤岩掘进工作面必须实施安全装备系列化,应全部实施采、掘供电分开,风电瓦斯闭锁装置。

三、工作面放炮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度和执行“三人连锁”放炮制,炮眼必须按《规程》规定使用水炮泥和充填足够的炮泥。

四、加强火源、放炮和电气防爆管理,杜绝引爆火源,防止瓦斯事故。

五、必须配齐瓦斯检查人员,矿长或总工要每天亲自审阅瓦斯日报表,并签字。

六、严格瓦斯管理和检查制度。每月必须编制瓦斯检查计划、绘制瓦斯巡回路线图,报本矿总工程师批准执行,路线图中应注明检查地点(包括采、掘面、峒室、所有设置栅栏巷道的栅栏内外)具体时间和次数(栅栏和峒室为每班一次,工作的采掘面及各回风巷为每班二次)。

七、瓦斯检查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认真检查、汇报、填写瓦斯记录,严禁空班漏检、弄虚作假。

八、瓦检员负责检查所辖区的有害气体情况。如发现异常必须立即向本矿通风调度汇报,及时处理。

九、瓦检员必须熟知《安全规程》,所负责检查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和有关规定。发现气体超过《规程》规定,瓦检员有权把人员撤出危险区域,并向调度室汇报,请求处理意见。

十、下井人员必须按规定携带便携式瓦检仪。

十一、瓦斯检查员下列情况为空班漏检,弄虚作假。

1、井下某区域瓦检员未上岗或中间脱岗者。

2、瓦检员实际没到检查地点,而手册、牌板上出现假数据者。

3、规定检查次数不足的。

4、工作面未真实签字的。

5、瓦检员未证上岗的。

十二、采用放炮式处理堵眼时,必须经瓦检员检查,小眼中的瓦斯低于1%时,方可准予使用被简炸药,放炮处理,要制定使用性被简炸药的措施。

十三、采、掘工作面同体积大于0.5m的空间,局部瓦斯浓度达到2%时,附近20m内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必须由本矿总工程师组织制定排放瓦斯和送电恢复生产的安全措施进行处理。

十四、停风区排放瓦斯时,必须制定排放瓦斯的安全措施,经本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

八、防灭火技术管理制度

一、防外因火灾管理符合以下规定:

1、井上下作业的干部职工必须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做好日常的隐患排查及预防措施。

2、消防材料库储存的材料,工具的品种和数量应符合有关规定,并定期检查和更换;材料、工具不得挪做他用。

3、井口房和主要通风机附近20m内,不得有烟火或火炉取暖。

4、井筒,平峒与水平连接处及底车场,主要轿车道与主要运输巷,回风巷的连接处,井下机电设备峒室,主要巷道内带式输送机机头前后两端各20m范围内,都必须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5、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地点的前后两端各10m的井巷范围内,应是不燃性材料支护,并应有供水管路,有专人负责洒水且工作地点应至少配备2台灭火器,否则,严禁施工。

6、在井口房、井筒和倾斜巷道内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时,必须在工作地点的下方用不燃性材料接受火星。

7、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地点的风流中,瓦斯浓度不得超过0.5%,只有在检查证明作业地点附近20m范围内巷道顶部和支护背板后无瓦斯积存时,方可进行作业。

8、在有瓦斯涌出异常的矿井中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时,必须停止突出危险区的一切工作。

9、煤层中未采用砌碹或喷浆封闭的主要进风大巷中,不得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

10、井下各转载点、泵房、油液存放点、变电所等处必须配备灭火器两台,砂箱一个(存砂不少于0.5立方米),存放于各台设备行人侧5米处,并配备有洒水软管;

11、井下使用的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必须装进盖严的铁筒内,有专人押送至使用地点,剩余的汽油、煤油和奕压器油必须运回地面,严禁在井下存放。

12、井下使用的滑油、棉纱、布头和纸等,必须存在放在盖严的铁筒内,用过的棉纱、布头和纸,也必须防在盖严的铁筒内,并用专人定期送到地面处理,不得乱放乱仍,严禁将剩油、废油泼洒在井巷或峒室内。

13、井下清洗风动工具时,必须在专用峒室进行,并必须使用不燃性无毒性洗涤剂。

14、井下各处要加强机电管理,杜绝电器失爆,消灭摩擦火源和电火花,否则,按电气失爆处罚。

15、加强放炮管理,禁止放糊炮,明炮和空心炮,爆破母线要随用随挂。

16、发生火灾事故后,调度室必须立即启动事故救援预案。

17、处理事故要做到沉着、冷静、迅速、正确果断、有条不紊,并将现象、标计、信号、使用、操作时间、对话人姓名、设备名称等做好详细记录,应录音,录音磁带要保存好,以便分析事故。

18、调度室要做好日常入井人员分布情况统计。

19、供应、财物部门必须保证防灭火、求援火灾所需物资设备及时保质保量到位。

20、灾害处理后要认真做好总结。

二、防内因火灾管理符合以下规定

1、采区设计,巷道布置的防内因火灾管理规定

(1)制定五大灾害预防处理计划的同时,必须制定防煤层自燃处理计划,每季度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补充完善,防自燃工程所需的材料资金,要纳入生产计划,有局、矿总工程师平衡解决。

(2)巷道布置,开采方法,回采工艺,通风方式,通风系统等,要严格按照《防灭火规范》进行设计,矿总工程师要严格把关,采取综合措施,为防止自然分行有利条件。

(3)矿总工程师要切实把好生产布局关,避免生产过于集中造成采掘接替紧张而引起巷道布置混乱,生产过于分散而引起的风量分配不均衡,被迫增阻调节增加通风系统阻力。

(4)生产科在放顶煤工作面设计中必须有防灭火专门设计,编制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必须同时编制专门的防灭火措施。

(5)各采掘工作面开工前,由施工单位编制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各项工作单位认真学习贯彻执行。

2、采掘工作面防内因火灾管理规定(1)回采工作面必须把浮煤清理干净,最大限度的减少采空区留煤和提高回收率。

(2)回采工作面要严格控制向采空区漏风,对暂时停采的工作面视其停工时间长短给予临时或长久密闭,不准长期停工并不做任何处理。

(3)掘进工作面要严格防止空帮空顶,对已经发生的较大的冒落空洞要及时进行防火处理。

(4)严禁用浮煤充填报废溜煤眼.。

三、通风设施质量、位置的管理规定

1、所有通风设施必须按质量标准施工和管理。

2、回采工作面结束后,必须在45天内封闭完毕,封闭材料必须是料石、砖等到不燃性材料,严禁用木砖、木钉打临时密闭。

3、采空区密闭必须按规定安设齐,注浆管,观察孔,放水孔,并用带有丝扣的盖子封堵严密。

四、预防煤层自燃的管理

1、建立健全检查制度,提高检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由救护队负责对所有密闭每旬检查一次。

2、通风部门切实加强永久密闭施工质量,对失修密闭及时进行拆建。

3、保证通风系统稳定,对风路上无用的设施要及时拆除,消除局部阻力和减少压差和漏风。

五、已有自然象征的管理及处理

1、任何人发现井下自燃预兆或自然火灾均应立即向矿通风调度和生产调度室汇报。

2、正在回采工作面其老塘发现有自然征兆进行处理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不论工作面或回风流的人员不准在CO超限情况下作业,CO浓度超过规定,必须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员,组织处理。

(2)凡火源位置明确尽可能采取直接灭火,如采取煤层注水、挖除火源等措施。

(3)CO 不超限的情况下,可采取加快回采速度,向老塘灌浆或注水措施,但顶要放实,上下出口超前,防止局部瓦斯积聚。

(4)如果老塘发生自燃的同时,拌有大量的瓦斯,应首先考虑采取冲淡瓦斯的安全措施。

3、发生自燃的采面风量调节必须慎重,如需冲淡回风流中一氧化碳而增加风量时,防止向采空区漏风供氧,原则上应采取在回风流,增加压力以至一氧化碳外泄的措施。

(1)掘进工作面因高冒区或分层开采的巷道与上分层贯通发生自燃时,对高冒顶尽可能采取直接灭火,捣掉浮煤,而后喷洒阻化剂或石膏,对煤层比较松软,应看情况在高冒区两端数米内挑顶,按密闭墙要求砌至老顶,防止自燃曼延。

(2)已封闭采空区发生自燃时,应首先查明漏风通道,及时堵漏洞。(3)封闭火区,灌浆系统利用不上时,应采取在火区附近建临时注浆站,用泥浆泵或其它直接向火区注浆,不准以无注浆为由,拖延事故的处理。

六、火区观测,启封与注销的管理规定

1、火区封闭后,近期内每班都要派救护队员(辅助人员)检查封闭状况,并直接检查其外部有害气体成份,并抽取火区气样,直至密闭墙外部有害气体浓度稳定在《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安全浓度以下时,方可交由通风部门进行管理。

2、火区不同时期其取样间隔时间也应不同,根据具体情况由矿总工程师或副总工程师确定,直到密闭内有害气体浓度降至规定以下,并持续稳定一定时间内,方可按正常密闭每周检查一次。

3、密闭内取样时,应先从管中排出10倍于管内体积的气体,以保证取样的精确度,密闭内温度测定应选用医用温度计至少深入闭内2米,同时将测得的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成份,温度,进出风状况,水柱计读数等项数记入台帐,还应按时间坐标绘制连续曲线,以便能清晰的表示出火区的变化趋势与过程。

4、火区封闭以后,矿总工程师要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制定灭火方案及安全措施,并报局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5、火区封闭以后,七天内不见熄火时或长久持续不灭时,应由总工程师负责组织人员查找原因,检查漏风通道。

6、启封已熄灭的火区必须编制启封计划和安全措施报集团公司批准后,才能进行启封工作,启封计划与措施除严格执行规定外,启封火区措施中还有以下内容:

(1)火区位置,注明火区在矿井通风系统的位置(2)火区鉴定资料及其依据

(3)打开密闭进入火区侦察的程序和方法,进行路线以及清理维护巷道等措施,考虑启封工作失败的重新封闭所需材料、工具等明细和数量,风流风量的控制及紧急救护材料的配备与应急措施等,绘制启封火区系统示意图,标明火区位置,密闭位置,风流方向,巷道名称,救护路线等。

7、启封过程以及打开密闭入内侦察,必须由救护队员完成,现场指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此条规定,不准违章指挥和蛮干,火区启封以后,应编写启封工作总结,报局备案,其内容包括:

(1)启封经过

(2)火区火源位置及发火原因(3)火区破坏情况及火灾后果分析

(4)启封以后获得的效益(如解放煤量,回收设备等)(5)启封的教训及预防自燃措施

七、密闭管理规定

1、密闭的管理符合《矿井通风设施管理规定》要求操作。

2、永久性密闭庆采用不燃性材料建筑。根据巷道断面大小,煤岩的坚硬程度,巷道压力大小等情况,采用混凝土、料石、红砖墙中间填黄土的结构,黄土必须填满、捣实。其厚度不小于0.8m。

3、密闭位置应尽可以选择在巷道顶帮煤岩不松动,围岩压力相对稳定、断面较小,密闭内外两侧支护便于加固的地点,原则上密闭位置距全负压通风巷道不得超过五米,其棚栏位置必须设在距全负压通风巷道口三米范围内。若闭前有害气体超限必须立即采取其他相应的安全措施。

4、四周掏槽参照风门墙的掏槽规定。

5、密闭施工完毕后,应在墙体适当高度设置说明牌板和检查牌板。

6、密闭前后5米内支护应在施工密闭之前予以加固整修。

九、综合防尘技术管理制度

一、煤矿必须成立综合防尘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业会议,防尘人员充足,采掘区队有专职防尘员。各业务部门必须制定明确的综合防尘齐抓共管责任制,有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

二、配齐各种防尘装备和所需仪器仪表,保证防尘设施的正常使用。

三、矿井必须有完善的消防洒水系统,水量充足水压符合要求,水质符合规定。

四、认真落实回采工作面各项防尘措施,安设防尘水幕,放炮前后必须洒水降尘。

五、认真落实掘进工作面综合防尘措施,炮掘工作面必须实行湿式样打眼,防止煤尘飞扬。

六、运输系统各转载点,装卸点必须有完善的喷雾洒水设施,健全巷道冲尘制度,严禁积尘超限。

七、完善隔爆系统,按规定设置隔爆设施且水量充足,设置地点,吊挂质量符合规定,并实行挂牌管理,隔爆设施每半月检查一次,保证水袋完好和规定的水量。

八、加强粉尘测定工作,配齐测尘人员,按规定进行粉尘测定及游离二氧化硅、分散度的化验分析。测尘数据每旬报有关单位及领导审阅。

九、建立综合防尘的检查评定和验收制度,新采区和回采工作面投产前必须验收供水管路系统和综合防尘设施,系统不完善,设施不齐全,不准生产,矿井要制定综合防尘检查制度和考核办法,并奖惩兑现,落实到人。

十、安全生产技术信息化管理制度

第一节 总则

为规范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科学化、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节 管理范围

信息化建设管理范围为:安全技术信息化管理。

第三节 设备使用与管理

1、使用单位操作人员要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否则造成软硬件损坏的要对操作人员及单位负责人进行处罚。

2、操作人员应对计算机能熟练操作,对单位使用的应用程序要熟练掌握,严格按程序进行操作。对不能进行相关操作的,由技术人员负责培训,以达到熟练操作。

3、各单位操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准增删硬盘上的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不准对应用软件的配置进行变更,违者罚款100元。

4、任何人不得私自更改计算机的各项设置,如:计算机名、网络IP地址、计算机管理员密码、登陆方式等,造成计算机不能访问网络资源的,对其罚款200元,情节严重、给与开除。

5、计算机上不得存放有破坏本矿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的软件,如:黑客程序、带病毒的文件、电影文件等,不得传播非法文字及图片、视频资料,一经发现罚款200元,并无条件删除。不得私自拆卸计算机及外设备,更不能私自更换计算机硬件,如有违法者,以更换硬件价值的2倍处罚责任人。

6、技术人员定期对煤矿计算机系统进行检查和病毒防范等工作,保持电脑正常运行,对值班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7、任何人不得因私挪用本矿信息设备和网络资源,更不能破坏计算机网络设备,对于有破坏的,以其价值的2倍赔偿。

8、矿局域网安装有防火墙和瑞星网络杀毒软件,任何单位不得删除、卸载、关闭其安装在计算机上的网络杀毒软件,如果发现软件出错或不能正常运行,及时通知公司人员,进行修复或重新安装。

9、不得在计算机旁堆放杂物,保持计算机正常通风散热,不得随意摆放信息设备,没有特殊情况不得更换计算机位置。违者对其罚款100元。

10、计算机使用者必需经常清洁主机、显示器、键盘,以保持计算机的清洁卫生。发现处罚值班人员1次处罚100元。

11、操作人员工作时间离开计算机10分钟以上每次罚款50元。

12、遇到煤矿监控系统异常不及时汇报的,对其处罚50元。

十一、资料档案归档、保管、借阅、保密、登记及销毁制度

本单位实行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按档案法的有关规定,由各部门科室收集齐全,并进行整理、立卷,定期移交档案室。由档案人员负责审查把关,分类排列,编制检索工具,妥善保管。任何部门、个人不得将档案材料据为己有长期存放或拒绝归档。资料档案归档、保管、借阅、保密、登记及销毁必须遵循以下规定。

一、归档

凡属本单位职能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图纸、表格、声像、实物、电子等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都应列入归档范围。

1、归档时间:各科室要按时收集、整理各类文件材料。各业务科室在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材料和声像资料,由兼职档案员收集好,统一归档。文书档案应归档文件材料在每年底前收集齐全,整理归档完毕。科研档案实行由项目主持人负责立卷提供资料,由相关科室业务人员归档的责任制。设备档案、声像档案和实物档案随时归档。

2、归档要求:档案工作人员要认真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鉴定工作,做到文件材料齐全、完整,并注意字迹材料是否符合归档要求。卷内文件排列遵循正本在前定稿在后、结论在前调查材料在后、文字在前图纸在后的原则有序排列。一般要求归档原件,会计凭证、账本、报表必须是原件。同时做到字迹清晰、内容项目齐全、签章手续完备、保管期限准确。归档的照片要附简要说明,录像带要附内容提要。

3、归档份数:本单位发文一般归档两份,其中一份归入相应门类档案,另一份编制“本单位发文汇编”。基建档案本单位必须保存一套原件。

4、归档手续:各科室整理归档后按规定移交档案中心,并履行交接手续、填写交接清单,交接双方在清单上签字,以备查考。

二、保管

1、资料档案质量符合完整、准确、系统的要求,分类编号保管;

2、资料档案按档号排放,档案柜编顺序号,库房内悬挂相关档案资料管理规章和制度。

3、借出的档案须按时归还,利用后的档案应随即放回原处。

4、不得窃取、出卖和涂改档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5、切实做好防盗、防火、防水、防潮、防尘、防虫、防霉工作。

6、做好档案室温湿度的监控与登记工作。

7、每半年对档案室进行全面检查、清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借阅

1、严格按玉华煤矿资料档案借阅有关管理规定执行。

2、查阅资料档案,必须严格履行登记手续,由借阅人写书面申请并经分管领导批准方可准予借阅。

3、申请单上必须写明借阅目的、借阅时间及借阅人,同时有分管领导的同意签字。

4、所借阅资料档案必须由借阅签字人负责保管,不得随意借与他人,文档在使用时需爱护,不得有破损、缺页。

5、资料档案使用完毕应及时归还,统一交回档案室,由档案室核销该员工借阅记录,如未能完整回收者,将按矿有关制度予以处罚。

四、保密

1、资料管理工作人员和借阅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对外泄露资料档案中的机密,对造成泄密事故者,应追究其责任。

2、未经领导批准,不得擅自复印档案。

3、认真执行《保密法》,严格遵守《保密守则》的规定,做好档案保密工作。

五、登记

申请人借阅资料必须在资料本上登记,注明借阅、归还时间及借阅人。同时,档案管理员必须借阅情况做好记录。

六、销毁

1、资料的鉴定销毁工作,必须由档案鉴定小组负责。档案鉴定小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期满资料档案,认真进行鉴定。

2、销毁档案,必须编制清册,并经档案鉴定小组负责人审查批准。

3、销毁档案时,必须派专人(两人以上)监督,并在销毁清册上签字。

七、资料管理员岗位责任制

1、监督指导本机关各科室有关资料档案业务工作,贯彻执行有关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制定本机关档案工作计划和各项规章制度。

2、管理好档案,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档案保管情况,作好记录。

3、熟悉档案业务,工作认真负责,积极热情地为本机关领导和各科室服务。

4、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泄密。

上一篇:地球上的水教案设计参考下一篇:客服部本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