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共10篇)(共10篇)
1.农村中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
农村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农村性质的学校,辖四个自然村和一个社区居民子女,生源多来自于农村。目前,农村小学生阅读条件相对落后,教师教学方式相对落后,读和写的教学基本上仍属于分离式的,而且有偏重阅读而轻写作的倾向,虽然已进入课改阶段,但观念行为仍有大部分停留于应试教学上。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分离”现象表现得更为突出。
如何开辟一条省时、易行、学生愿意学的训练渠道,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呢?叶圣陶老先生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习作的技巧”的论述,给了我启发。阅读和习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会读书、读得多,能促进写;会写文章,写得多,同样也能促进读。只有加强阅读积累,在阅读中吸取范文中文句或技法的精华,才能在习作中恰当而流畅地表达出来。读写结合,既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习作能力的基本途径。
二、课题的价值:
本课题借鉴丁有宽老师“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法”以及叶圣陶老先生的有关精辟阐述,从读到写,以读促写,实现读
写的结合,力求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打破思维定势,让学生从思维的另一个角度看到一片新的天地,获得一种新的感受,追求思维的独特性和求异性,收到举一反三,旧中求新,同中求异的教学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过程:
本课题研究时间从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
(一)课题准备阶段:(2013年6月——2013年7月)深入课堂,掌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阅读和写作的渗透情况,广泛收集国内外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尤其是读写结合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论,制定方案。
(二)课题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1月)深入课堂教学实践,组织好教学观摩和经验交流活动,取得以点带面的效果,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推进课题工作的开展。
(三)课题巩固推广阶段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分析课题研究过程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归纳总结成功做法和经验,撰写案例、反思、小结,并将经验推广。
(四)课题总结阶段
将经验进行梳理,撰写研究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习作
学生怕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跟我们教师对作文的重视程度和引导方法有关。语文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阅读教学上的,这样从客观上无意识地造成了语文教学重“读”轻“写”的局面,学生的作文兴趣自然得不到激发和培养。本次研究课题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地一起,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教师必须熟读课文,以独特的视角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写”的因素,并以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阅读,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的迁移。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就养成了。
2、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让学生善于组材
以往写起作文,学生常常总会搜肠刮肚,总是“无话可写”。本次研究课题注重以课文为凭借,以某一读写结合点为契机,先对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训练,再进行“举一反三”的拓展训练,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3、夯实了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精于表达
读写结合更重要的在于立足教材,倚重阅读,充分发挥每篇课文的作用,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语段让学生品读、理解、揣摩、赏析,体验和感悟祖国文字之精妙,景物之丰美,人情之伟大。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续写、扩写等训练,夯实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的表达更加流畅、形象、生动,从而解决了学生“有话不懂得写”的缺憾。
五、课题研究的反思
课题研究虽已取得了某些成果,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读写结合是一个练习范围相对扩大的训练。而“学困生”在以往较为单一的阅读或作文教学中都存在学习困难,在这相对综合的读写结合训练中其学习困难可想而知。相反,学优生通过读的铺垫,写的延伸和写的反哺作用,其读写能力都有更大的进步。班级内的优差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今后还应该抓好“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尝试运用“分层教学”的策略,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给予更多的关照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此次课题研究虽然经过了不少理论学习,但是总觉得缺少专家、学者高层次的指导和点拨。今后,我还将进一步探索与实践,寻求阅读教学中“读”与“写”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结合方式,努力实现读写结合的有效性。
2.农村中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篇二
一、整合教材内容, 积累写作材料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 有很多的优美词语和精彩语句, 一些文章的开头、过渡段、结尾以及结构设计, 学生都可以进行一定的模仿与借鉴, 作为练笔的素材。将教材内容作为写作素材, 其相应的积累方法有很多种, 比较常用有效的方法就是主题归类法。当完成一册书的学习之后,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与感知, 之后按照不同主题与题材展开相应的分类。例如《济南的春天》一文, 主要应用了大量的拟人修辞, 对济南冬天进行一定的描写。所以, 在阅读环节教学中, 老师一定要让学生了解拟人写法, 也就是把事物当成人来写, 赋予事物一定的思想感情与动作行为, 这样就可以显得更加亲切自然, 更具有人情味。最后, 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拟人句的创作。再比如《夏感》一文, 作者将夏天的热烈、紧张、浓郁充分表达出来, 在进行阅读的时候, 就可以让学生注意相关词语与句段的积累, 进而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二、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
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 老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写作技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材就是例子”, 既然是例子, 那么就是用来进行模仿的, 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果。其原因就是, 大部分老师都会受到教材编排的影响。目前, 使用的教材大部分都是沿用传统的读写方法进行编排的, 将作文教学编排在单元的最后面, 在讲完一单元课文时候才可以学习写作。要想破除这样的传统, 就要加强对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效的整合, 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 按照课文内容, 例如句式、意境、结构等, 展开写作技巧的学习。并且老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技巧的模仿, 领会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并且进行深入的体会, 进而掌握相应的写作技巧, 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 这样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效的结合。
三、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要想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就一定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这也就要求老师一定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培养学生捕捉重点、集中听讲的语感能力时, 就可以开展一些听故事谈感情、参加活动写心得等训练活动;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敢于发言时, 就可以开展一些趣闻介绍、课前演讲等教学活动;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以及看书习惯的时候, 就可以开展一些读书统计活动, 让学生对自己阅读的课外书籍进行相关的统计, 并且进行一定的分类, 通过这样的方式,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笔能力, 进而养成写作的习惯。在平时生活中, 也可以要求学生写日记、写影评、写心得、趣事见闻等, 这样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也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在一定程度上,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加强随文练笔, 课内带动课外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落实, 一定要让学生养成随时观察周边事物的习惯, 并且有意识地增加自身的见闻, 发表自己的见解, 进而为写作积累一定的素材。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 学生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积累一些写作素材, 进而为写作奠定基础。比如优美词语、精彩语句、描写手法、叙事方法等。通过句、段、篇的随笔练习, 不断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同时, 在不断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时候, 学生也越来越喜欢这样的写作方式, 并且积极观察周边的事物, 为写作积累相应的素材。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加强读写结合是增强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有效手段。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 老师一定要加强相应的备课, 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研究, 积极寻找读写结合的着手点。在写作教学中, 老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阅读, 寻找思路。通过这样读写的结合, 加强学生的学习, 并且开展一些写作实践活动, 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进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 越来越强调语文学习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 同时也是学生展开全面学习与终身学习的基础。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阅读与写作是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定要对其进行充分的结合, 进而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潜能, 不断提高学生写作的素质。通过读写结合教学实践的展开, 学生在阅读与写作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本文就对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实践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学语文,读与写,结合
参考文献
[1]禹文萃.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 2011.
[2]谭文旗.换一个角度打量语文——言语教学探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03) .
3.农村中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篇三
学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阅读教学应该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做到立足于课内,着眼于课外,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促课内,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形成一个内外联系、学用结合的教学整体。为此,我校在2014年3月向阿坝州教育科学研究所申请了四川省2014年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课题下的子课题《小学语文教材内外结合的儿童文学故事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作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于2014年6月16日得到立项。于2014年9月顺利开题。于2016年3月结束,历时两年,分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进行。两年来,在县教研室、州教科所各位专家及总课题组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下,经过课题组老师辛勤的工作,艰苦细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的课题研究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我校学生已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阅读兴趣明显浓厚,阅读能力明显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显著增强,写作的质量显著提高,促进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现从以下几方面做具体汇报:
一、课题的确立
1、新课程的需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 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2、教学现实的需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接受了比较前沿的阅读教学信息,并将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阅读感悟、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等等。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开展,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在阅读教学中得到主动和谐地发展?如何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发展于课外?
3、学生实际的需要。
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有阅读的渴望,但由于缺少阅读的对象,缺少阅读的方法,更缺少阅读的氛围,因此,他们所读的读物少之甚少,阅读量小之又小。然而,21世纪需要的是“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具备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开放的视野”的新型人才。为此,课内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想方设法刺激学生课外阅读,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整合,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主要进程
1、构建研究组织 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负责人:郑萍(负责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组织学习,撰写课题研 究方案及课题研究报告)
专家指导:胡素兰(负责课题研究的指导、培训,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实验教师:殷翠梅(负责制定各阶段研究计划、做阶段工作总结,具体实施教学实验。)泽仁亚(负责网络搜集资料,制定阶段调查表并写调查报告,具体实施教学实验。)
白怀英(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的记录,具体实施教学实验。)
2、健全课题规章制度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确保实验的准确、科学,课题组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如《课题研究奖励制度》《课题小组学习制度》《课题组沟通汇报制度》《课题组负责人管理制度》、《课题负责人成果汇报、提交制度》等,通过制定各种制度,加强了课题研究的管理,规范了课题研究的程序,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从而保证了课题研究的严肃性,避免了课题研究的随意性。
3、明确实验方法
一是调查法:调查农村小学生阅读现状及存在的各种问题。二是行动研究法:关注教师在实施阅读策略时的具体操作过程,不断总结完善阅读学习策略。
三是个案法:分析研究学生在实施阅读学习策略中取得的阅读学习成果包括学生阅读学习兴趣,阅读学习习惯及阅读学习能力。四是经验总结法:对学生阅读学习能力的提高过程本身就是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边应用、边总结、边提高,分阶段对整个过程中取得的成果进行反馈提炼,摸索出能提高学生阅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三、把握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启动准备阶段(2014年3月——2014年7月)我们首先建立了课题研究组织,确定实验教师和实验对象,并对课题实验人员进行分工;组织学习了课题研究的相关知识材料,收集资料并相互通报信息;对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调查问卷,写出《调查报告》,并研究制定研究的方向和途径;组织召开研究对象动员大会,让教师、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步骤。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4年8月—2015年11月)以中、高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及时反思和小结,根据实验的进展,对课题方案做必要的调整。
课题组教师以中、高年级学生为对象,统整现行教材,引入大量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以课堂为主阵地,课内外沟通,将课外阅读移入课内,以实验教师推荐的儿童文学群文阅读篇目为依托,整合课内外资源,开展系列儿童文学群文阅读的读写活动。对活动进行及时反思和小结,提出困惑,讨论对策。这个阶段,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我们向中高年级学生发放了150份二小学生阅读现状问卷调查表,其内容分八个方面:读书兴趣,读什么样的书,读书方式,读书习惯,读书的方法、策略、态度,阅读量,课外阅读时间,阅读 收获。从中了解课内外阅读学习现状,掌握课题研究第一手资料,分析归纳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二是召开课题组教师针对学生课内外阅读现状的讨论会,分析寻找解决课题研究的方法及出路。
三是分析不同年级学生在教材内外阅读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结合教师实践和先进教育理论及本校已有研究成果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是大力营造良好的外部阅读学习环境,让研究的小学语文教材内外结合的儿童文学故事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在阅读实践中充分彰显。
1、营造“晨读”风景线。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是学生诵读课文的最佳时间,我们通过语文教师的指导,给学生布置当天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感悟。然后通过学生在小组中的议论,评价来筛选获得知识。
2、每周每班设立1节语文阅读赏析课。师生一起共同交流阅读学习的方法或心得体会,促进师生共读,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校本教研中,我们特别对语文教师提出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基础知识的掌握,得到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应试教育还未彻底根除前,我们还要让学生学会赏析。让他们充分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从中得到享受。
3、利用午间校本活动及文体活动等时间,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爱心书廊”,组织学生进行自由阅读。这一做法主要是贯彻教材内外阅读的整合,教材内的阅读,学生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 针对性的学习。学生教材外的阅读就完全是按自己的喜好,按自己的需求去获取。当然,在阅读的内容上我们还是做了一些正确的引导。
4、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鼓励家长每天“聆听阅读”五分钟。
5、每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读书的收获与感受。有的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的数量来绘画童话树,每片树叶代表自己的阅读内容。有的制作读书卡,图文结合写收获。有的写读书日记。有的在书上写批注,准备参加“读书分享会”。
五是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竞赛活动,让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介绍教材内外阅读学习方法,激发学生课内外阅读兴趣,让学生间互相促进。
1、开展了“诵读会”、“读书分享会”,“讲故事比赛”,“经典诵读比赛”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实验班的学生在比赛中成绩明显优于非实验班的学生。
2、组织学生撰写童话故事,参加各种征文竞赛活动。近两年,实验班级的学生有65篇优秀作文参加各种征文大赛。分别获得不同奖项,其中,我校左明霞等同学在县、州级竞赛中获一等奖、二等奖。在全校范围掀起了写作热潮。
六是围绕课题研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科研活动。首先,我们加强了阅读学习策略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探讨交流。一方面,我们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了相关的理论文章,另一方面,我们要求教师进行相关的学习,并加强自身的阅读,以推动整个课题研究的进程。其次,开展校际教研联谊活动。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在校内认真上好教改实验课、观摩课,边实验、边总结、边推广。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以中高年级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在研究中始终本着这样的原则:要求学生大块读,大块悟;坚守三要点:抓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群文阅读的落脚点最终落实到写作方面,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开展读书比赛,创建图书角,充分利用学校的“爱心书廊”开展读书实践活动等形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实验老师泽仁亚重点指导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如:浏览、默读、跳读等,并上了课题研究课《落花生》。上了六年级上册《人与动物》群文阅读优质视频课。本堂课的设计意图是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的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在分享教材上有关动物的感人故事的同时,唤起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殷翠梅老师在教学中主要以提高学生群文阅读兴趣着手,开展了“诵读会”,与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诵读比赛,指导学生快乐习作等。白怀英老师重在 引导学生大量群文阅读,举办的“读书分享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学校课题领导小组还组织成员到德阳庐山路小学、茂县河西小学、威州民族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等校观摩学习。不断地研究拓展教材内外结合的儿童文学故事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七是认真分析实验得失,写好阶段性研究报告。课题组在做好平时过程工作的同时,还作好每个阶段的总结工作:总结研究的成果,撰写阶段性成果报告;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制定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
第三阶段:总结评估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3月)在此阶段,我们课题组对实验班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进行后期的调研测试、分析研究。整理课题组成员的课例、论文、经验总结等原始材料,编辑成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还邀请专家鉴定,进行课题成果交流。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成绩
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今天,我校课题研究组的老师在研究小学语文教材内外结合的儿童文学故事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这方面可谓沤心历血,同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1、更好的探讨了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使课外阅读的方式更加明确,课外阅读的评价更加多元。
2、克服“散乱”阅读,无的放失的弊病,建立读写中的“读”与“写”并重的科学理念。实验老师结合教材内容,对中高年级的群文阅读篇目进行了推荐。课题组的老师通过开展多次的读写活动,总结了教材内外结合的儿童文学故事的读写策略。
3、加强书本与生活相联系,让课外阅读融入生活。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用心感受,多从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实自己,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在阅读中体验生活,在体验生活的基础上进行阅读。它是对陈旧陈腐 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屏弃,也是对自然主义教育和生活教育的发展。
4、激发兴趣、指导写作、让学生体验成功。
课外阅读的落脚点最终落实到写作方面,经过两年的实验和探索,学生们课外阅读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从“有序”到“高效”的转变。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开展读书分享会、读书比赛,创建图书角,开展实践活动,教师创编儿童文学故事,学生练习写儿童文学故事等形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两年来,实验班级的学生有65篇优秀作文参加各种征文大赛。分别获得不同奖项,在全校范围掀起了写作热潮。
5、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课题研究过程本身就是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提升。课题研究过程中,为了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组成员查阅、搜集了大量资料,同时撰写教学随笔,参加县、州各类比赛。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成为“学习型”、“反思型”、“科研型”的新型教师。通过科研研究,学校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了较大的转变、科研能力、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实验教师殷翠梅执教的《桂林山水》在2015年“优课”评选中获得小学语文学科二等奖。在研究探索过程中,参加实验的老师不断反思,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潜心撰写了18篇论文。其中郑萍撰写的《拓展小学生群文阅读的空间,实现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和白怀英撰写的课例《以“惊弓之鸟”为例的课内外群文阅读教学案例》在四川省教科所组织的论文评比中获得三等奖。白怀英、郑萍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课内外结合的儿童 文学故事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在“阿坝州小学群文阅读案例和论文展评活动”中,获二等奖。白怀英老师撰写的《浅谈课内外结合的儿童文学故事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获教育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举办的“中国梦、全国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大赛”一等奖。
实验教师各自总结出了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最后课题组的老师进一步实验和讨论,总结出如下教材内外结合的儿童文学故事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
(1)群文阅读的素材开发
群文阅读教学避开了传统阅读教学时间花费多、学生阅读效果不好的弊端,是为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要求,为实现学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民族情怀、高洁幸福的公民”的目标而践行的阅读教学模式。它能把各种教育资源整合,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进行德育渗透,将阅读养料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人格。在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群文阅读的素材开发进行探讨。
(A)依据同一主题,进行多元开发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通常每一单元的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其开发空间非常广阔。因此,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时,不妨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多元开发。首先以教材的单元主题为基准,在整合教材的同时对教材进行补充,使得学生对该单元的话题产生多角度、全方位的认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在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全方面对学生 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不仅要结合同一单元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这几篇课文对祖国美景进行赞扬,同时还要围绕祖国美景这一主题进行素材开发,补充《黄山记》《壶口瀑布》《石林》这3篇文章,学生对其进行赏析,体会我国河山壮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阔、风景秀丽之美,从而激发学生对自然风景的保护观念和意识。
(B)依据同一作者,进行素材开发
名家的各篇名作常常分散于不同阶段语文教材中,学生对作者的了解通常零散而片面,不能形成一个整体而完整的映像,导致知识体系的建立也存在缺陷。依据同一作者开发素材,将其代表作品进行整合,通过对同一作者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方便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使名家的精神光辉照耀学生成长之路。
例如,在学习李白的诗歌《静夜思》时,补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望庐山瀑布》和《赠汪伦》这几首诗进行群文阅读,对比《春夜洛城闻笛》和《静夜思》都是抒发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差异;体会《望庐山瀑布》中作者磅礴大气的语言风格,感受《赠汪伦》中作者抒发亲友离别之情和思念之情的异同。
(C)依据同一体裁,进行素材开发
统一体裁的文章之间既具备相同点,又各有千秋,将统一体裁的素材进行开发,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拓展其阅读量,更重要 的是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观。有学者曾说:“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可见美育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师应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同体裁”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美的感受、理解和鉴赏能力,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
例如,在学习《秦兵马俑》这篇课文时,补充同类型文章《颐和园》《卢沟桥》,使学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同类型文章的写作策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
(2)实施“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当前,完成一篇约500字课文的教学大致需要两个课时,这种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阅读速度的提升,而如果采取群文阅读的方式,略读完5篇文章仅需一个课时,这无疑大大提升了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在积累了阅读量、提升了阅读速度的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群文阅读可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策略。
(A)设计理由,展开自学
这一过程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略读和默读的阅读策略,找出文章的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读后进行交流活动能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同时还能推动学生间的交流,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统一起来。在交流过程中,使得学生、作者、教者的心灵火花进行碰撞,让孩子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例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后,补充《特殊的葬礼》《沙漠中的绿洲》这两篇文章,并设问:这3篇文章有哪些共同点?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然后小组交流理由的答案和读后的感受,从而唤醒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加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B)充分运用教材,分析对比单元主题
这一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概括分析能力,这一环节还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当前的语文教学模式较为枯燥,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对课文的讲解占用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而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却较少。在阅读完文章之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开展群文阅读的优势在于,多篇文章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却有某种相通之处,这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深思、陈述和倾听。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时,要求学生对同一单元的《美丽的小兴安岭》和《香港、璀璨的明珠》这两篇文章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概括和分析本单元的主题,并向学生提问在课外是否读过相同类型的文章,自己读过的文章和课文之间存在什么区别和联系。
(C)开展阅读,进一步加强主题理解
阅读的策略可以分为精读、略读、浏览等几种,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大多注重精读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学生略读能力的培养。群 文阅读通过对多篇文章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多种手段的运用,引导学生综合使用各种阅读策略,提升阅读能力。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主题是“爱”,笔者引领学生在对课本中的3篇课文进行学习的基础之上,开发拓展了5篇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钓鱼的启迪》《落花生》《背影》《谁是最可爱的人》,要求学生对这几篇文章深刻体悟,因为这几篇文章内容丰富,风格各一,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爱”这一伟大主题,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爱之美。
实验教师所任教的班级的学生学科成绩在平行班名列前茅。白怀英:四二班 语文平均分89,98,年级平均:85.7 殷翠梅:六二班 语文平均分86,93 年级平均分:82.5 泽仁亚:五二班 语文平均分81.7 年级平均分:77.1
五、努力的方向:
(一)课题组的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研究、反思深度,对成果的提炼还不够。
(二)一节群文阅读课上完后,常出现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的问题。究其原因,可能是教师在选择文章进行群文组合时,没有选好文章,未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群文阅读信息量大,我们的孩子因为先天条件不同、背景知识多寡、阅读水平参差不齐,造成孩子在阅读获得过程中的层次差异。对于阅读速度慢、能力差的孩子来说,他在阅读过程中学得比较吃力,获得也比较少。怎样缩短学生能力间的差异,使这部分孩子也能在群 文阅读中有较大的收获,能力得以锻炼,是我们老师今后要追寻的方向。
教材内外整合阅读的研究让学生恰当运用阅读的策略,快速提高阅读效果,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当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整合学生课内外阅读能力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永恒追求,它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断探索和创新。我们坚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我们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收获。
六、参考文献:
1、李开忠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4(02)
2、李晖 链接生活,点击教学----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5(04)
3、孙巧蕊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5(28)
定稿于2016年5月23日
4.农村中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篇四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重要的成长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所谓的“心理断乳期”,他们的交往社会化普遍提高,交往的态度、意识、能力、习惯等差异很大。目前,由于我国的生育政策、社会环境等原因,独生子女已很普遍,他们被称为“中国的小皇帝”,普遍受到家庭的宠爱,他们在与人交往时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如:自高自大、粗暴无礼,欺侮弱小、冷酷虚伪、内向孤僻、自我封闭、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精神等,这些不良交往习惯如在初中阶段得不到及时矫正,势必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业和事业的发展。在大力提倡“合作化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会关心,会合作,会交往的能力,尤其是加强对学生的交往习惯养 成教育,显得不但重要,而且必要。学会交往,是未来社会可预见人才的人格要求。在农村开展交往习惯养成教育,并以此带动相关的德育工作,应成为21世纪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可行的切入口。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和环境下,我们确定了“农村中学初中生良好交往习惯培养的实验课题。
二、实验的总体设想:
(一)实验的理论依据:
本项课题是以马克思主义人际关系学说,孔子关于人的全成发展的教育思想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在其中》的报告为理论依据,培养学生在人类活动中的合作精神。旨在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学生自身各具特点及各具特色的教育活动,培养初中生良好的交往习惯,全面提高农村初中生的综合素质。
(二)实验目标:
1、科研目标:
(1)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的交往习惯,实施习惯的养成教育。(2)探讨良好的交往习惯形成的手段、方法和途径。
(3)将良好交往习惯的养成教育纳入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之中探索出班主任在学生良好交往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教育模式。
2、育人目标:
(1)开发学生的交往潜能,努力造就一批具有良好交往习惯的、能适应新世纪交往形势发展的人才。
(2)帮助有不良交往习惯的同学克服交往的心理障碍,矫正不良的交往习惯。
三、实验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研究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6月)在这一阶段,我们查找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对关往论述较集中的篇目,查找了素质教育理念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并对农村初中生的交往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充分确定开展这项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制定了《农村中学初中生良好交往习惯的研》实验课题计划。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0年7月~2011年8月)
(1)在第一阶段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统计,选择研究对象,(本班全体学生),确定对照班。
(2)通过个别观察与了解,思考农村中学初中生交往习惯的观察与调查要点,然后在全校或更大范围内开展普遍调查和典型调查,得出一个基本样本和本班的前测情况。
(3)建立学生在学校、家庭交往行为的评价标准。
(4)确定农村中学初中生人际交往的指导原则、指导任务、指导范畴。(5)开展个案分析研究,实施个别指导,矫正一些学生的不良交往习惯。(6)调查研究,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农村初中生交往素质的构成。(7)建立学生在学校、家庭的交往行为的监督机制,指导学生开展一些活动(8)撰写阶段性报告。根据个案研究的结果,撰写论文《克服社交的心理障碍》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9月~2012年9月)
(1)、课题组成员收集整理以前研究资料,并对实验资料进行科学分析,撰写实验报告《农村初中生良好交往习惯养成教育可行性报告》。
(2)将实验阶段的阶段性报告与小论文等汇编成册,编写《新时期农村初中生良好交往习惯的培养》一书。
(3)探索一条较为合理、相对完善的农村初中生良好交往习惯的养成教育模式,并进行推广、运用。
四、研究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谈话法、调查法、个案法、活动法。
五、实验实施与问题 的探讨。
(一)、建立学校--家庭学生交往信息反馈机制。
1、制定家访制度。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进行交往活动的主要场所,学生在学校的交往情况,教师可以监督、指导,但在家庭中的交往表现,却长期以来一直处在列人过问的状态。我们课题组成员实行“分工负责制”,对固定对象进行家访,并形成常规,了解学生在家庭的交往状况,了解学长与孩子的沟通情况,了解家长的教育观念以及他们对学生交往的满意程。这样,家长与课题组成员互相沟通,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习惯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2、召开家长会。
我们改变了过去在家长会上只向家长通报学生学业成绩的做法,将学生在学校的交往表现按评价标准进行量化评分,不公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往的评价结果,而且让每一位家长都知道评价的过程,了解自己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的优缺点,从而便于和学生家长在家庭教育这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指导。
(二)、建立个案卡,对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课题组成员,对对照班中较为特殊的学生建立个案卡,对学生的交往习惯、存在问题、形成原因进行追踪记载。我们在对照班中建立了定期谈话制度,通过观察、交谈,了解学生的交往状态,并进行记录。一段时间后,对“个案卡”进行分析整理,分析学生的交往个性与共性,对具有共同交往习惯特点的学生提出交往建 议,形成交往策略。
(三)、参加课外活动,建构交往课堂。
课题组成员对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有意识地安排一些课外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
1、春游踏青活动,夏令营活动。
2、为学校周边的敬老院老人义务劳动活动。
3、学校义务植树活动。
4、“六一”、“十一”文艺汇演活动。
5、清明节瞻仰烈士墓活动。
6、学校秋季运动会、广播操表演活动。
课题组成员深入以上活动之中,了解学生的交往状况,适时、恰当地给学生以指导。学生在这些课外活动中充分展现了自我,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四)、探索班主任工作在指导学生交往方面的有效途径。
当前农村中学初中生交往问题日益严重的现状,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适应新形势,更好地完成交往教育工作,班主任就一定要明确自身的多重角色中不仅有管理者、长辈的角色,还应有“朋友”的角色,这是由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是班主任工作的职责,也是学生和家长的需要。从学校整体实施交往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的角度看,班主任也应是课题实施系统中的主要力量。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加大交往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比例,不断总结教育经验,从而探索出班主任工作在指导学生交往方面的策略。
课题组中的所有班主任教师,将对学生的交往教育有效地纳入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之中,总结出的交往策略主要有:
1、自尊,但又尊人;
2、坦诚,但不粗率;
3、谦虚,但不虚伪;
4、活泼,但不轻浮;
5、谨慎,但不拘谨;
6、严于律己,又宽以待人;
7、充满自信,又不自以为是;
8、显现自己,又不贬低别人;
9、老练成熟,又不圆
世故; 总结如下表: 附表一:
农村学初中生良好交往习惯目标模式评价体系表:
学段
目标
第一段(初一)第二段(初二)第三段(初三)自尊 坦诚
谦虚 迅速适应初中生活,并与新同学正常交往,交往中不说谎话,不说大话。培养较强的自尊心,遇到困难,能向家长和老师求援,能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烦恼向老师、朋友倾诉。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尊心,为人正直,有正义感,能掌握谦虚与虚伪的尺度。活泼 谨慎
自信 能参加到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当中,在活动中能适当表现自己,敢于 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积极参加有组织的游戏活动,乐于向老师、同学、家长交流。具有较强的织织能力,处事细心、谨慎,能依据自己的思维习惯进行独立思考,并向同伴陈述自己的见解,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严于律己 适当表现
5.农村中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篇五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标”明确指出:计算应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这段内容对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应用题)教学进行了精辟的鉴定。教师假如做好了这点,那就有利于学生在提高计算的基础上,也提高了学生数学的应用。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算用结合”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的重要途径。
2、“算用结合”是提升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举措。
3、“算用结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平台。
4、“算用结合”赋予了数学知识以生命,是点燃孩子们学习热情的火种。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分析学生在计算与应用相结合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形成一套适合我校各年级数学教学“算用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通过算用结合教学,加强学生算理算法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
2、通过算用结合教学,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及获取数学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算用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反思的能力。
4、通过算用结合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通过观察、调查等方法,分析学生解答“解决问题”所存在的问题。本课题在研究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以及效果比较法,试图通过研究尽量做到在阅读中理解、在实验中研究,在总结和观察中进行反思,进而提升。
(1)文献资料法: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学习、分析以及占有,了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的最新进展和现实状况,认真学习并掌握先进的理论和方法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2)案例研究法:结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表现(案例)以及本人的“教学反思”(案例),以这两方面为主的案例进行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方案从2016年8月开始至2013年8月止,时间为一年,分准备阶段、启动和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共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年月7月——2016年11月)
1、分析该课题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进行新课程改革和专题座谈会;在学生中进行关于数学实践活动的有关调查、统计,了解研究基础;认真撰写课题实施方案,明确任务,落实目标。
2、阅读、搜集、学习、分析以及占有相关的文献资料,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3、阅读相关的教育名著和一些现代教育教学杂志。如《徐州教育科研》、《江苏教育》等。
第二阶段:启动和实施阶段(2016年月11月——2013年5月)
1、收集文献资料,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形成系统的理论构想和具体的操作方法。依据实施方案,开展行动研究,将研究和工作紧密结合。
2、阅读:a.郑毓信:《问题解决与数学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
b.张天孝:《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科学出版社;
c.沃建忠:《小学数学教 学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d.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以及一些现代教育教学杂志;
3、完成读书笔记和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5月——2013年月7月)
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完成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形成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验收。
六、课题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
在我校的老师都知道,每到星期一中午,就会看到有不少的学生被留在学校,被不同学科 的老师进行教育,在不同的位置去补做休息日的家庭作业。这样的现象在平时也有,寒暑假之后更多。虽然这种做法值得探讨和商确,但也是形势所迫,作为教师是不得已而为之。
我们学校是原来 的农村小学,这里的家长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就是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感兴趣的不多,负责的很少,特别关注的几乎没有。我们这里的老师是即是老师又要肩负大半个家长的职责。这里的学生,这里的家长就是这样的习惯。我们做教师的只能尽我们的所能最大限度的去改变我们的学生,改变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学习,提高成绩。
习惯决定成绩,习惯决定成功。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提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可见,养成好的习惯会终身受益,而不良的习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一生。在小学阶段,对于小学生习惯的培养不可忽视。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大量良好行为不断积淀的过程,习惯形成的前提是某些具体行为的练习和熟练。良好习惯是大量良好行为积淀的结果,习惯培养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当前我校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增多了,但是,我们也特别注意到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学习习惯差,自控能力弱的学生,学习效率下降,甚至还会较严重地影响课堂教学,使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的学生还习惯经常不完成作业,特别是家庭作业,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的复习巩固,影响了教学整体成绩的提高。对于这样的现象,作为老师作为数学老师一定不能听之任之,一定要好好找找原因,注意纠正学生的这些不良习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成绩。
七、课题研究中的得与失
1.通过本次个人课题的研究,本人收货不少,读了许多的相关书籍,参考研究了许多与本课题相关的课题内容,增长了很多的理论知识,并学到了许多关于学生良好习惯培养训练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2.本次个人课题的研究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由于个人学识有限,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理解也不够透彻。
3、在形成自己的一系列培养良好习惯训练的方法及策略上,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教案的设计与反思还存在许多应该修正的地方,仍需努力。敬请各位评审专家老师 多多指正,以有利于我以后业务水平的提高和理论水平的提升。
八、课题研究的反思。
通过研究实践,我有了意外的收获了:我采用的小组竞争式学习方式,由于在学习中注入了竞争的活力,学生不光提高了说理的能力,而且对学习任务特别的投入,思维活跃,兴趣高涨。如今我感觉自己由流水线作业打造标准件的“工人”转变为播种、施肥、浇灌、锄草,精心呵护庄稼的“农民”,由金口玉言的“权威”转化为“平等的人民代表”。课堂不再是“一言堂”而是“群言堂”,学生不再是张开口袋等待灌注知识的“回首站”,而是生机勃勃的生动群体,是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和创意生成的智慧之星。
在此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也受到我校领导的影响,吸纳了多元智能理论,即利用学生的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的发展,颇有成效。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优势智能和偏好不仅影响他们的最佳学习方式,还影响他们用以表现自己理解和掌握程度的最佳方式,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不容被忽视的个体,都存在着鲜明的个性与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经历、兴趣爱好都有可能不同,都会不同程度地拥有一至两个强项智能。人的智力主要表现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能力,智力潜力是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得以开发的。每个学生都有发展潜力,而且大多数人可以使每项智能达到很高的标准,那些暂时弱一些的智能,也可能在强势智能的带动下,慢慢被激活,重新变成强项,要通过更多的活动和训练,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影响下,我在班级做了智能测评,详细了解了学生各种智能的分布情况,在分组时就注意到要互补,“因材施教”,寻求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强扶弱,以弱靠强,弱强相济。努力为学生的发展尽心尽力。
6.农村中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篇六
课题组人员: 负责人:田 利
成 员:杨忠志 刘 伟 郎 星 张旭华
《农村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教学形式的研究》课题于2011年11月被市级课题组立项,并于当年12月份起开始付诸实施。2011年初课题实施以来,全体课题组成员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进行理论学习论证,收集相关资料,吸取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在课题开展期间,课题组成员在物理教学中不断开展自主学习,形式多样。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实施自主学习班级的学生成绩明显提高。研究背景:
“自主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可以说是最具合作性特点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不仅能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合作观与竞争观,达成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顺应教育社会化的需求。1.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由于社会发展迅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要求未来的建设者应具有创新精神、自主意识和终身发展的能力。
2.从我国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来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国家培养具有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用人才。
3.从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沿袭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在外力强制下的被动行为、他控行为,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自主发展。4.从学校的教育教学来看。“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来讲,具有很深远的意义,它理应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致共识。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我们对自主学习还缺乏一定的理性的认识,对自主学习本身蕴涵的现代教育理论和精神所在缺乏研究性学习,趋于形式,未能深入把握自主学习和学生主体性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带来了实践中的盲目性,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出现诸多问题。从而导致操作上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基于上述几点,确立《农村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教学形式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自主学习概念的界定: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传统的体育教学强调的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现在我们提倡自主学习,是否就是否定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一概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可以这样理解,我们只是要改变过去的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而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但要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式。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有效性”教学策略存在的问题调查
2、针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有效性”存在的问题教学策略研究。
3、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性学习策略的研究。
4、初中物理教学“自主学习有效性”过程评价策略的研究。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在2011年成立课题组,召开课题组成员会,制定课题的实施方案,会上学习有关自主学习的理论和一些有关文章,并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学习,对实施方案中的具体工作进行分工。
2.2011年11月—2011年12月开展初步的实施阶段
在此阶段,我们采取深度访谈,参与式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广泛了解课堂教学状况,深入了解当前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着重解决以下问题:(1)学习小组建设的研究。①优秀小组长培养策略的研究。②合理分组策略的研究。
③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2)自主学习建设的研究。
①自主学习任务设计、过程监控方式方法的研究。②进行小组自主学习有效评价机制的研究。③进行你自主学习前伸和后延学习方法的研究。3.第二阶段开展的研讨工作:
(1)在第一阶段确定自主策略的基础上,对确立的处主学习策略在实际教学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并对自主学习策略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2)进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性学习策略的研究》研究成果汇报
2012年1—6月份,对《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进行了研究成果汇报。通过本次成果汇报,总结了成功的研究成果及研究中发现的问题,确定了解决研究问题的各项措施。
(3)2012年7月—11月份,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提出的策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实践,形成对本课题研究总结性的成果。4.课题结题阶段完成的工作
课题组成员对自己研究的策略进行了整理、总结,形成了对课题研究结题性总结成果。
(三)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1.基本的研究思路: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研工作者,课堂是我们教研工作的主阵地,为此我将深入到课堂,了解课堂教学情况,解决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具体实施时,首先,摸清情况,找出问题的关键,确定研究方案;其次,认真学习有关“自主学习”的理论,把握其内涵和精神实质;再次,从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入手,增强教师会指导、善指导的能力;最后,把研究的侧重点放在课内,多听课,多交流,多实践,多总结,在交流中提炼,在实践中提升,并做到紧密联系课外。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筛选法。
1、调查法。运用听课、问卷、一般统计等方法进行课题研究。
2、行动研究法。观察学生反应,反思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活动。
3、案例研究法。教师记录课题研究过程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反思。
4、经验筛选法。搜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筛选有用的,剔除无用的,然后把有用的材料集中起来进行总结、提炼。实施情况:
本课题拟于2011年11月开题研究,预计为期一年的研究。
1、准备阶段(2011年11月—12月)①成立课题组,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组由5人组成,田利负责整个课题研究工作,杨忠志负责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②刘伟、郎星、张旭华负责查阅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及资料,并整理归类。
2、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2年9月)分三步: 第一步初步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2年3月)
在此阶段,将采取深度访谈,参与式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广泛了解课堂教学状况,深入了解当前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第二步小结改进提升阶段(2012年4月—2012年6月)
在初步实施的基础上,反思验证我通过分析整理出的的方法、方式,提出完善对“自主学习有效性的”的策略。
第三步全面实践阶段(2012年7月—2012年9月)
将初步研究的理论付诸于实际教学中,从对比及观察中找出“自主学习有效性”的策略,形成一定的理论。
3、总结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1月)①撰写研究报告
由课题组成员从各个角度出发撰写研究报告。②撰写论文
总结课题实践中好的方法、经验、撰写论文。课题研究取得的重要成绩:
1、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明显增强,学习的方式明显转变。
以前绝大多数学生只喜欢听老师讲解,不愿动脑筋主动获取知识,尤其是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或是开放性的问题时,依赖性更强。现在,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遇到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会主动与同学共同研讨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才请教老师,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2、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学习能力明显增强。小组成员间建立了依赖互助关系,在小组学习时,谁主持、谁记录、谁发言都有明确的分工,且各负其责,积极互助;在全班交流时,注意了倾听与思考,敢于补充自己的意见或提出不同的见解。
3、科学素养明显提高。
学生不仅在课堂听讲和交流中尊重别人,注意倾听,善于思考,而且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回答问题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4、学生相互了解,关系和谐了。
由于许多问题是学生共同研讨解决的,在互动学习中,学生之间思想情感得到交流,性格、脾气得到了解,增进了友谊,学生间偶尔发生的摩擦也容易化解了。课题研究的自我评价和反思
(一)自我评价
(1)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新课标中提出“自主学习”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学生自主的进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采取合理的策略进行引导、组织,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2)具有操作性和推广性,课题在实验过程中,虽然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
(3)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反思
(1)在利用课题研策略进行教学时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小组操作活动等环节都是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率先完成,从而或多或少造成对其他学生的消极影响,故应在教学时重视合作学习策略的逐步引导、培养。
(2)不管教师在备课前将问题考虑的多充分,都无法预测学生在活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怎样的问题,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随机应变,才能处理和组织好课堂教学。
《农村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教学形式的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田 利 课题组成员:杨忠志
刘 伟
7.农村中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篇七
大丰新丰初级中学
冯金辉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改深入人心,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随之起了新的变化。课堂教学变得开放、灵活,学生的主体性突显出来,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的机会也相应增多,老师则以引导和鼓励为主。因此,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形势下,改革教育方法,探索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是每位数学教学工作者应该深刻研究的课题。
实施开放式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会使每一个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以积极的学习状态去主动地探求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变“苦学”、“厌学”为“愿意学”,使学生学习数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成为一种愉快地学习,变解数学题的枯燥感为“苦中有乐”,体验到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不断发现,不断探求,不断创新的其乐无穷的思维过程,从学习中获取乐趣,实现成功,从成功中树立信心,又回过来激发学习热情。从而取得理想的数学成绩,培养出高素质的数学人才。这种教学模式的探索,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迅速使学生进入“角色”的有效途径。在新的形势下学校如何更好地发展,以适应课改的需要,已成为我们所面临和思考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能营造学校良好的氛围,是稳固学校发展的基础,高效的课堂教学改革能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同时能迅速高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目前,中学生思想活跃,正处于形成各种兴趣的最佳年龄阶段,我们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抓好这个时期的教育。然而,如今的数学教学状况令人堪忧,只有少部分学生数学讯息能力教强,或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半数左右的学生把数学当成考入高一级学校的敲门砖,强迫自己去学、去背、去记,这部分学生把数学学的枯燥乏味,学的身心疲惫,把数学当成苦任务去完成;其中,20%左右的学生由于数学基础实在太差,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厌学”,甚至“弃学”。另外有20%左右的学生认为学数学无用直接放弃他,而不是底子差,对这将直接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教学难题,也是我们目前旺清门中学八年级学生的一个现状,也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因此,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已破在眉睫。(1)高效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呼唤。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教育,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21世纪的信息化、网络化的高效发展的社会,呼唤着学校教育的提高与改革。因此,高效的教育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呼唤。(2)高效是深化改革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节省时间,多办事是21世纪学校教育改革追求的目标。建立高效的课堂教育正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之必须。(3)高效是珍惜课堂时间,珍惜学生的生命必然体现。
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说过:“珍惜课堂时间,就是珍惜学生的生命”,珍惜学生的每一分钟时间,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回报。高效的上课艺术是指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通过合理安排,教师与学生分别有效地支配教和学的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率,使每个学生都保持学习的高效率,其课堂能量才能高效的被释放。
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依托于高效发展的社会环境,从初中数学教学的性质和特征出发,针对本学校的教育现状,引进«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当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探索开展初中数学教育的基本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打破学科界限,探索数学向自然、向社会、向现实生活开放,拓宽数学教育途径,开发和整合数学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使学生在高效率的课堂中用数学,学数学,让学生喜欢了数学,知道数学的价值,才能上出高效率的数学课,才能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充分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个性特征、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的不同,以教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线,由班级中尖子生讲解及小组交流合作学习为方式,以课堂互动为重点,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让学生自主、主动、活泼、有序地参与课堂活动,加强数学课程内容、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的联系。是教师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人们所追求的最务时课堂教学。高效的课堂是幸福的课堂,是积极向上的课堂。
国家主席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高效率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的精辟论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新世纪的知识爆炸鞭策着我们去研究和探索。新的教育体系为我们指明了课题研究的导向,再加上学校的重视与支持,为我们课题小组研究提供了可行的保障;另外我们旺清门中学数学教学一直处于薄弱阶段,也是我们数学小组研究的动力源泉。我们有信心将《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研究到底。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在其所著的《教学过程最优化》中,他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他认为,“最优化”这一术语是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的意思,而“最优化教学,就是在教养、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成效,而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学校所规定的标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P67)“最优化的前提是:从所提出的标准观点出发,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现代化教学教育形式和方法、已有条件以及该班和个别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使教育过程最有效地(最优化的)发挥效能。”(《外国教育动态》1983年第5期P50)它不是什么特别的方法或手段,而是一种目标明确的、有科学根据的、引导师生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工作,以少量时间和力量取得巨大的效果”的一种安排。巴氏的最优化教学的标准有二:一是效果,二是时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是要研究在时间和效果上找出最优化的关系,因此,此理论为本研究奠定了最基础的研究依据。
2、有效教学的理论。它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的基本观点是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是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的很辛苦也是无效率。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教学。学习时间与学生的学业成就有相当稳定的相互联系,学习时间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由此,本研究指出的初中数学课堂高效率,就是要使“学生学到什么或学得好”,教师的教学就是要将学生的学习时间最大化。因此,有效教学理论成为本研究最直接的研究依据。
三、课题研究目标
1、科研目标
通过研究,增长教师的教育智慧,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同时也尝试创新教育,力图寻求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期在数学教学质量上有新的突破。
2、发展目标
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从成功的欢乐中品味学习的兴趣,成为自我学习的主人,成为独立的学习者。从而提高旺清门中学的数学成绩
四、课题研究内容
根据本课题研究范畴的界定,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初中数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堂45 分钟的每一秒熟练把握教情和学情,注意教学中的取舍,努力减少无效劳动,做到 “四让”: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让学生多讲一些,让学生多做一些,让课堂更轻松一些,让学生学得更多一些。
五、课题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调查的主要内容是):
①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喜欢情况;
②结对子后,对尖子生能力的提高及差生转变问题。③数学笔记对成绩的帮助(2)案例法(3)文献法(4)行动研究法
六、课题研究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了,课堂上举手提问的同学更多了,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人与日俱增,更多的同学愿意把自己发现的数学知识与大家共享。
1、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通过一年的实验,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型,到解决数学问题,全方位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探究、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充分展示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阅读教材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重视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中学习数学,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把数学的学习过程变成了学生实践、探究、应用的过程。在操作演示、自我探索、互相学习的训练中,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实践能力增强了,良好的数学品质也在这种训练与学习中逐步形成。在历次期中、期未区统考中各年级的数学平均分均排在前面,走出了从前数学总是末位的阴影。
3、提高了教师的素质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为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教师逐渐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学生在课堂中参与程度更明显了。加速了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并使我们的青年教师迅速地成长了起来。
4、提炼并撰写了一定数量的教学案例、心得和论文等。本着认真、扎实、有效的原则,积极开展研究与实验,摸索了一些好的做法,也提炼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体会,为今后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资料和素材。
论文:《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导学案设计:《一次函数》 导学案设计:《勾股定理复习》
七、课题研究过程
1、从兴趣和能力入手
①、每堂课一个轻松数学话题,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需求感;
②、让快乐走进课堂,相信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一个弱者,让学生自主讲课
③、动态多媒体教具,使学生体会数学课的奇异,但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多媒体,不能为了吸引学生而影响教学效果。
④、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到数学无处不在,对数学有探求感,2、活而不乱的合作讨论 ①、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②、让欢笑充满数学课堂的每一个角落。③、记好课堂笔记,整理错题本。
④、多媒体随时走进课堂。
3、①、好帮差,尖子生与暂差生双丰收
②、容许学生犯错误
4、有层次的作业练习(设计开放性数学题型)①、设计“基础性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的自信能力 ②、设计“一题多解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③、设计“举一反三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④、设计“易错类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⑤、设计“猜想性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5、师生的共同反思
教师反思,使本人建立了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的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也提高了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更能使自己逐步成长,逐步完善教学。从“操作型”教师队伍中走出来,走向“科研型”。
学生反思,学生在不断的反思中,获得新知识,发展能力,同时看到自己独特的见解,新颖的想法而信心倍增,增强了探索的勇气,反思的过程不是简单地“回忆”或“回顾”已有的“心理活动”,而是要找到其中的“问题”以及“答案”,认真反思产生错误的根源,细致地做好除“根”工作,真正做到“吃一堑,长一智”,它的意义在于学习能力的发展、提升。
八、课题研究反思与设想
1、结题不停止前进的步伐。
尽管我们这一课题按计划既将结题,但我们仍要坚持本课题研究内容,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把研究的成果、好的做法加以巩固与推广,并准备往下延伸。
2、主要问题和今后设想
8.农村中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篇八
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课题负责人:赵宗伟(***)所在单位 :宜阳县白杨镇
课题组成员的专业化发展,更使教育科研与学校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开发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科研文化,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学校教学教研发展趋势。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当前基层语文教学发展状况的要求
从目前来看,语文课堂教学流派众多,大多基层教师没有从语文的学科特点出发,没有对这些课堂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归纳、总结,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往往是死搬硬套,邯郸学步而不得其要领。
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课堂艺术的恰当运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师的课堂效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有利于优化各个教学环节,创新课堂模式。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让学生喜欢语文课,以此来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中学语文教学的健康稳步发展。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也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们提出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课题。
2.课程改革的需要
目前,课程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而课改的核心就是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宜于发展的良好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的精神,体现学生的主体原则,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的学习。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其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探究问题,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习惯已经成
为当务之急。语文是最具人文精神的学科,教学以人为本,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艺术渗透的人文思想,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的呼唤,也是对语文课改浪潮的呼唤。
3.解决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的需求
(1)普遍缺乏一种美的熏陶,更缺乏此方面的培养。
(2)初中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他们不喜欢单一的教学方式,如果对课堂教学艺术进行思考、尝试,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学习的质量,又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让语文课堂充满勃勃生机,寓教于乐,最大限度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课堂教学简易化、高效化、艺术化,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喜欢语文课,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放飞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让教师也认识到精心设计教学流程,锤炼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更新教学观念,把语文课堂营造为艺术的舞台,力争做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
立足课堂教学,设计有趣的课堂,追求课堂教学简易化、高效化、艺术化,设计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创设愉快教学情境,寓教于乐。
本课题组成员主要针对以下课堂目标进行了研究: 1.恰当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2.合理建构课堂教学 3.恰如其分的课堂导入 4.简洁有效的引导课堂朗读
5.科学有效的课堂提问 6.自然巧妙的课堂评价
7.课堂教学中能恰当应用多媒体手段,达到的声情并茂教学效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拟在改变学生被动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使学生从被动的“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不仅如此,还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1.发展学生个性,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2.促进教师更新观念,提高适应于新课程的教研水平。3.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4.探索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内容及措施
广泛的接触各种教学流派的课堂教学理论,认真的汲取经验,大胆地进行尝试,力争达到具体教学经验与课堂教育理论的融合,并进一步形成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学习教育家的经典名著,学习其思想理念,灵活的创造性的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风格。2.研究观察名师的经典课堂,分析其课堂教学艺术,在具体实践中如何落实理论的,站在名师的肩膀上打造自己的经典课堂。
3.实验法。用自己的实践去践行理论,运用课堂教学的艺术去上每一节课,多进行议课、评课的教学反思活动。4.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资料,提供素材。
5.经验总结法:通过收集资料,学习理论,实践运用,总结经验,再以课题的形式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为一体,上升为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操作性强的课堂教学体系。
(三)课堂教学经验与教育理论的整合
具体的教学经验知识是零散,孤立的,片面的,必须进行使其与教育理论进行有效“整合”。在充分了解语文学科的知识和特点,认真积累具体课堂教学经验的同时,加强自身的教学理论、教学思想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方法和措施是:
1.理论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让理论来指导实践。为此,我们组织教师以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
2.开展语文学科教师的联合教研活动。
语文教师经常与同学科学科教师相互听课;对典型课例请相关学科教师一起备课。
3.引用借鉴: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检验各种课堂教学模式。4.渗透融合:汲取理论精华、完善经验不足,显示效益。三.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研究的对象
以白杨镇
绩得出实验结果。
2.4 统计学法:运用统计学法对实验中所得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实验结果。
2.5 行动研究法:教育实验具有动态性,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随时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实验研究做局部的修改与调整,使实验顺利进行。
在近一年的实验研究中,我们通过不同方法的综合运用,使这项课题研究呈现出立体化、多元化的形态,努力使取得的成果也更加深厚严谨。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 1.理论依据: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是非常重要。不单关系着学生知识的掌握,还要求决定着学生全面发展,语文教学进行课堂教学艺术的探究、改革、创新是必须的。
2.教育心理学理论:
①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T.S.Bruner)提出了发现学习,认为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和探究,发现新问题,并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出新的结论。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信息的加工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皮亚杰(J.Piaget)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者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和机械的记忆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以先前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不断地学习新知识,通过意义建构将其内化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强调教师是学生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③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发展学习者的个性与创造性,并要求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气氛。
3.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取向。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要求教学朝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向发展,其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
2.当前众多的语文教学流派
以于漪、欧阳代娜、程翔为代表情感派。
特点:熏陶感染塑心灵。其教师观强调教师要有激情,对语文教育要“倾情”。在教育学生方面,主张“只有丹心一片,才能心心相印”;在教学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要“教之以情,授之以趣”。于漪说:“我们语文教师要怀着春风化雨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他们,在他们心灵深处撒下美的种子”。语文教学要讲出“美”来,悟出“巧”来,点出“活”来,练出“实”来。情感派的重点区域是上海、辽宁。
以钱梦龙、蔡澄清、黎见明为代表导读派
特点是:强调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训练,把语文教学过程当作学生训练过程。钱梦龙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是主线。“何谓训练?训,指教师的教导、指导;练,指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就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师生协同活动过程。”蔡澄清:“教学之道无他,求其善导而已。”钱梦龙在“三主”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式”课堂教学结构:自读课、教读课、练习课、复读课,其中自读课是导读的主要课型。他构建了“导学五步教学法”:认读感知、辨体析题、定向问答、深思质疑、复述整理。代表作《导读的艺术》。
以宁鸿彬为主的要代表思维派
特点:用创造理论指导语文教学改革,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提出为21世纪培养人才的未来教育观。“创造性思维训练不是另搞一套,而是指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听说读写活动,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课内的正常学习活动。”在长期的实践中提出了“宁氏教学三原则”: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老师。三个欢迎:欢迎质疑,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欢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三个允许:允许说错做错,允许改变观点,允许保留意见。
以魏书生、张富为代表管理派
特点:将控制论、管理论运用与语文教育,把教育管理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管教育能力。主张把“自强”放在
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张富提出了“让学生都跳起来摘果实”的“跳摘”理论。
以洪镇涛为代表语感派
特点:以加强语感训练为切人口,引导学生遵循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途径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主 十能教学法:育能人,练能力,设能项,编能序,排能课,分能级,记能分,评能称,标能号,建能会。
五、研究方案:
2014年11月,在上级教科所领导的期待下,我们有幸承担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学科研究》这一课题,并通过宜阳县教体局评估,为课题的研究注入了动力和希望,如今回顾起来课题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
六、研究过程
1、宣传发动
由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是指向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课题组成员及学生对这种方式不太熟悉,为了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进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首先得让学生了解课题的意义、过程和方法。为此,要求课题组成员钻研这方面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从而对课题研究能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认识,为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打下一个铺垫。
2、教研过程中体现的教学原则
为了能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能够有效达到研究目标,在教研过程中进行严格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1)新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发现新规律,获得新的教学理念。(2)求真原则
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研究、实践中学学语文课程的新理念,探索中学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新策略。追求最佳教学创新实效。
(3)人本原则
关注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客观准确地把握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正确处理好顺应与引导的关系,特别要在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和动机方面多下功夫,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
(4)发展原则
中学语文教学创新研究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也是个长期的过程,贯穿于小学语文教育的全过程、全方位。因此本课题采取滚动式推进、不间断的研究策略,以求推陈出新,不断丰富,不断完善。
(5)整体原则
学生素养是综合性的,创新只是评价的一个维度。在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创新品质的同时,必须重视与之相关的诸如阅读
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实践活动,将创新品质纳入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之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6)开放原则
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百花齐放,求同存异。广泛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广泛团结志同道合者,共同切磋探讨。
3、对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中的实践经验与教学理论进行整合(1)恰当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着学习者将要发生什么变化,既决定着教学结果将是什么。新课程强调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此,以整合式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其教学目标应不断朝着三维教学目标的方向进行,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2)把握教材,精心建构教学计划
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实践能力、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因此,教师教师要做到:一要钻研、熟悉教材,把握教材的内容体系;二要根据教材局部章节的知识点、知识块学习项目、形式。精心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建构,有效指导学生开展学习。
(3)巧妙引导学生进行学习① 激发学生的积极
教学中,时刻注意为学生创设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并积极参与实验活动,给予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当学生的实验获得成功时,给予表扬;当学生处于困惑、失败时,不轻易责怪学生,帮助他们分析、查找原因,积累经验;当学生的某种强烈愿望未能实现时,给予必要的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起信心。
② 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指导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存在差异,在进行整合式学习的过程中,认知水平和能力低的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难题,如果不及时地给予个别指导,会影响这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效果,甚至对整合式学习失去信心。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个别指导,并及时进行点拨,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并为其提供更多的机会,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学习中来。使教学能面向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都能得到提高,获得发展。
③ 组织实验小组,指导合作探究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常会遇到靠自己独立思考难以解决的问题,组织实验小组,发挥合作探究作用,是解决疑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小组的合作实验为每个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提供了可能性。我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的疑问,不作过早解释,把大家的疑问进行综合,然后指导合作探究。同时合作实验能促进学生思想情感的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
(5)组织交流得出结论,反思内化形成新知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对所获得的信息资料经过归纳、比较、分析、综合,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交流他们的探究结果,通过师与生、生与生讨论与交流,再经过教师的总结,进一步澄清事实得出结论。同时,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释进行反思,使学生把自己获得的问题的答案与教师总结出的结论相比较,以检查自己提出的结论是否正确。通过反思,不仅使学生能够认真地审视自己的探究过程,特别是对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行反思和归纳,培养学生的原认识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使学生获得的新的信息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内化形成新知识,使思维能力获得进一
步发展。
(6)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以往的课堂教学的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多少,以考试分数的高低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由于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因此,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评价,应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有利于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和自我的反思,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整合式学习的教学评价的内容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我在实验班的教学中,对学生评价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多角度地去评价学生,改变过去重结论、重分数的评价,注意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同时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在评价时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七、成果分析:
在课题研究实践中教师素质不断提高,课题组成员教育教学理论得到提升,教学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发展。
首先,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多数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学生是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这一现代学生观得以确立。教师开始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的教育。
其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初步探索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艺术学科的整合的课堂教学策略。实验为教师提供了探索教改的机会。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价值,在组织方面,注重增加学生主体参与的机会,在教学环节上,注重教学与个别指导的统一。实践证明,本课题研究在落实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明显的效果。
再次,教师的学科教育教学水平、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教师是学生学科学习质量实验研究的组织者、实验者、既是“行动者”,又是“研究者”,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了学科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几年来,学科实验教师撰写了大量实验论文,课题组成员两年多来都得到了快速成长。所取得的成果如下:
1.积累了大量课堂探究教学的案例和素材。
2.课题组实验教师先后都承担了《余映潮教学艺术研究》、《课例研究与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等课题研究,并在学校赛课等,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3.基本上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艺术经验。
4.课题研究期间,赵宗伟、张幸利、王战和、李辉、刘志敏、闫世明老师先后撰写了相关论文,分别在学校和镇语文教学教研会议上进行了交流。赵宗伟、张幸利、李辉老师在各级各类教学交流活动中获奖。课题组成员先后被评为县市级优秀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交流活动中,课题组成员多次获奖。
八、课题研究得出的重要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在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改变了教师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原来死生沉沉的课堂呈现出生机和活力。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靠死记硬背的方法去死读书、读死书,而是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手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2、在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提高了师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时,根据教学的需要,运用多媒体对课文进行图、文、声、情的展示,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接受了艺术熏陶,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提
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艺术研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由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求知欲越来越强裂,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如此反复循环,不仅对知识的理解得到不断深化,同时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4、在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促进教师更新观念,激发了教师科研激情,提高了适应于新课程的教研水平,让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得到了成长。
九、本课题研究尚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只是对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进行初步的研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教学质量进行了实践和初步的探讨,由于时间比较短,对此方面的实践经验不足,水平有限,致使本研究存在不足之处,课题研究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值得商榷:
1、如何灵活运用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还有待在今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去探索。
2、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是白杨镇
5、《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 吴文侃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01
6、《多元智能》[美国]加德纳 著,沈致隆 译,新华出版社出版
7、《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英国)斯宾塞 著 颜真 译 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8、《当代教育学》(修订版)袁振国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9、《教育理想与信念》(肖川)岳麓书社出版,2002年6月
9.农村中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篇九
一、问题的提出及课题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课改的深入进行,语文教学的改革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翻阅我们学生的习作不难发现,无论是从选材上,还是文笔上,作文水平一般,有的还有跑题现象。由此看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通过作文教学研究对学生进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研究。
二、课题界定及其研究目标
(一)课题界定: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教学生在貌似不变的学习生活中,做个有心人,找到需要表达的内容,认识生活的精彩纷呈!
提高学生从生活中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整合有利信息,以及分析整改的能力。能充分运用这些信息。
提高写作能力,以写作呈现生活。学生通过对生活的充分认识,做到有话可说,有文可写,并且能够写的精彩。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理论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写作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渠道,是走向社会的“介绍信”,写作是更好拥有生活的需要。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内涵和建构主义理论是开展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2、实践意义
通过开展此项课题研究,进一步更新作文教学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改革作文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使作文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改变学生作文存在“抄、套、编,假、大、空”现象,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说实话,说心理话,表达自己真实的看法,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
四、研究内容
1、语文学习是与生活分不开的,因此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探索研究如何将作文训练内容向生活延伸。
2、如何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创设宽松环境,激发兴趣。
3、如何在讲评作文时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如何在批改作文时实施多元化评价,让学生品尝习作乐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
4、如何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对生活的独特视角和见解,有个性地表达。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到说真话,写真话,表真情。
五、课题研究的策略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
扎实有效地进行理论学习,使研究的参与者树立正确的观念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与前提。因此,我们始终把更新教学理念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1、自主学习,深化理论素养
课题组要求每一位课题成员订阅一份教学杂志,不断充实、更新实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使其在交流中不断吸取“营养”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更好地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定期做好阅读摘抄。
2、专题培训,奠定课题研究基础
每两周开展一次课题研讨活动;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分析、有总结。通过学习培训,使课题组教师对“作文教学研究”的意义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明确了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能“我手写我心、我口表我意”,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有创意的文章。实验教师的认识不断提高,为深入课题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围绕课堂教学,深入研究
开展本课题以来,我们致力于作文教学方法的探寻,以自主作文的基本方式进行教学。每学期开展两次课题研究课的设计、教学实施、反思活动,促进课题实验的开展。
(三)、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发展
开展课题研究,贵在探索,重在实践。为此,实验教师把开展作文课堂教学作为有效的作文教学的突破口,致力于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表真感、述真意,努力写出有真实内容、有独特感受、有个性思想的文章。
六、课题研究的不足
本次课题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研究教学的积极性,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课题研究组成员在课题的研究中得到了成长。然而,对于我们偏远的农村孩子来说,写作文往往成为他们的难题。
1、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语言匮乏
农村的师资配置不够,很少有体育和音乐教师,还有资金的短缺,所以,校内活动也很少开展。生活的单一,见识面的狭窄,加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有做到读写结合,不注意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和背诵。大部分学校又没有图书室,学生阅读面狭窄,语言能力缺乏,不能充分表达内心感受。
2、作文题材雷同,千篇一律
农村大多远离城市,村里人们生活很单一,见识较少。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是在上课、下课的循环中度过。课外及节假日也只能在孩子们的嬉闹中打发。加上乡村一些教师把学生习作定位在一些优秀作文选上,一上作文指导课就读范文,或者不厌其烦地指导,甚至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又怎样写具体都反复强调,学生的思维被限定得死死的。本来学生就没多少内容可写,教师这么一限制,写出的文章理所当然雷同甚至千篇一律。
10.农村中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篇十
2009年4月,我申报并批准了《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研究。旨在彻底改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千人一面、缺乏个性表达的现象,还阅读教学以应有之义,还阅读教学之本来面目。因此,结合班级及本人的实际情况,我提出了这样的阅读教学实验课题。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验重点在于通过指导学生课内阅读,不断地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并且能够使之经常地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当中去,并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和调整,逐渐养成个性化阅读行为,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
一、研究背景
学会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是当今教育的一大主题。培养创新能力是以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为前提的。因此,改革传统教育,倡导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拥有对教材文本的绝对解释权,阅读课长期呈现琐细的分析和机械的练习的模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被限制在教师的理解范畴之内。教师重“教”,轻“学”,更轻“个性地学”。阅读现象千人一面,一样的阅读方法,一样的阅读感受,一样的阅读结果,甚至连考试的答案也一样的标准,对个性差异的学生从没考虑要去创造条件,或者去营造培植的土壤。这样做极大地抹杀学生能动的一面,同时又使阅读这一个性特征明显的行为,演变成了片面追求“共性”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的个性就难以得到张扬,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了一句空话。另外,调查表明:现在的学生的阅读水平表现出不断退化的现象,具体表现在学生的绝对阅读时间量和容量不足;学生失去了阅读的心理自由;迷失了真正的阅读价值;没有了阅读的成就感,最让人悲伤的是,因为学生们的阅读不再是自我的,而是“他我”了。因此,从阅读教学的现状看,倡导个性化阅读教学,积极探索、研究其策略已是必然。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段话有两层意思:
一、阅读是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应让学生亲历亲为,而不能让教师包办代替;
二、阅读这种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应该是个性化的,不能用共性淹没个性,更不能以共性取代个性。语文是多义的,不同的人因为各自的“文化语境”和“阅读期待”不同,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同一作品的阅读,会产生千差万别的感受。为此,阅读教学就要创造一个“互相对话”的交互情境,让教师、学生、作者,以文本为载体进行平等的语言交互、思想交互、情感交互,并且这种交互应是多元的。因此,追求个性化的阅读是我们语文教育的必然。
二、概念界定 个性化:《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比较固定的特性”。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是一种个人特质”。在个性之后加上“化”,则构成了动词,表示转变某种性质或状态。
阅读:是认真地看(书报、文件等),并领会其内容;是信息的处理,思维的发展,审美的体验,人生的享受„„
个性化阅读:是在遵循阅读鉴赏的一般规律的前提下,根据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兴趣爱好对文本进行某个角度或多个角度探究的过程。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就是充分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以学生自己的阅读、研读为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阅读思想,所达到的不仅仅是感受和理解,还是有创造和有批判意识的阅读实践,形成可持续发展阅读习惯的目的,并且使其得到长足发展的个性阅读行为,所关注的是学生生存性的问题。
三、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能够促使教师掌握正确的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策略,处理好课程目标,文本意义等与个性阅读的关系。
2、提高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能力,实现思维的深化、个性化。
3、有效改进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让二者皆能沿着良好的态势发展,寻找到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二)研究内容
1、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特点。
2、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策略。
四、实验原则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原则
1、目标性原则
本课题将在“以学生个性特长发展为本”思想指导下,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发展的目标。
2、主体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更新观念。实践和研究表明,“教者好教”并不等于“学者好学”。我们要改变过去的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现象,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能正确处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自主活动、自主评价,展示自己的个性。
3、管理性原则
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管理,尤其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体制,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建设校园文化网络,形成一种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有效的个性发展优化结构。积极开展苏教版国标本语文教材实验研究,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途径方法。
4、针对性原则
教育活动中要有因人而教的针对性,因材施教,差异发展,建立以爱为核心的师生、同学、亲子之间的人际关系,为学生创造一个进取的、和谐的、自由的、愉悦的发展环境。每个人都有自己与别人不同的个性,每个学生的个性都需要教师去发现去培养,在发现与培养中要用科学的、欣赏的、爱抚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健康的成长。
5、操作性原则
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三次调查。第一次是课题研究开始前,第二次课题研究进行中;第三次在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课题研究中将分段,分年级进行评估要求,并有侧重点。建立数据库,运用检测法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认真学习,密切关注教改动态,积极搜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学资料、信息,研读《语文课程标准》等,使课题实施建立在扎实的理论支撑基础上。
2、个案分析法:开展课题引路、研讨展示活动,收集典型个案,认真剖析、反思。
3、经验总结法:注意搜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多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提升教学理念。
五、研究的具体实施
在课题研究实施中,我始终坚持“科学、有效、创新”的研究思想,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一)初步摸底,搞清基础 从课题立项起,我就着手对我班的阅读教学状况展开调查。首先,我对09—10学期末考试我班语文试卷上的阅读题进行了分析,目的是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对试卷的分析和找部分学生座谈,我们发现,在情感、态度方面,39%的学生书写马虎潦草,审题能力差,不能正确理解题意或没看清题目就随便做;阅读不能进入状态,对阅读题怀有恐惧感,许多学生认为遇到阅读题不知道从何做起。在技能技巧方面,41%的学生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不理想。不会提问题,只在一些不重要的词语意义、读音方面提问;课内阅读训练单一,没有向课外拓展,学生的阅读量小,导致词语积累贫乏,作答内容太肤浅,停留在零碎的表面感受,语言表达能力不理想。
在和学生座谈中了解到:喜欢读书的学生较少,许多学生家有书却不读,不喜欢积累和背诵,许多学生不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感受课文人物、事件、美好的环境和优美的语言并乐于与人交流。
(二)针对现状,分析原因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造成“似曾相识”的重要原因:
教师方面:教师的阅读教学指导还是以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一讲到底” “一问到底”的现象还是大有存在,课堂教学还是“一言堂”的模式。在和老师的座谈中也发现不少老师以课时紧、任务重、学生能力差为由而以讲代读,剥夺学生自主学习、交流的时间,以致造成阅读效率少慢差费(读得少,速度慢,效果差,费时多)。
学生方面:没有阅读氛围,没有激励措施,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不浓,阅读习惯不佳,对阅读怀有恐惧感。
所以,我们认为教师的阅读教学指导工作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于读,并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加强个性化的指导。首先要提供一定的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学活动中,要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交流,不断地获取教与学的反馈信息,灵活把握教学过程,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其次,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这既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又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在学习活动中给他们一些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我发展的机会,这样学生的个性才会得到张扬,个性化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三)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1、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课题研究需要科学的教育理论支撑,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收集了许多有关个性化阅读的文章资料定期学习,并做好专题记录收集存档。此外,在内容上看,我还学习了有关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章,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解读的指导性文章和切合课题研究的专题性理论。通过学习,为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2、立足课堂,探索研究策略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离开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我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牢牢扎根在课堂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一方面,我在日常的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围绕研究目标和研究重点进行实践探索,研究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途径、手段和策略;另一方面,我每学期,坚持围绕该课题开展1-2次课题研究开放日活动,并做好以备课、听课、评课为中心的过程管理,请教研组成员人人参与备课、听课、评课的研究全过程。使自己在研究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反思、提高。
2、反思小结,提升研究成果
【农村中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推荐阅读: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研究结题报告06-19
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研究结题报告09-02
农村中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研究09-05
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论文08-14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浅探09-02
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对策09-15
农村初级中学作文教学的反思与启示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