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技巧(精选14篇)
1.六年级数学技巧 篇一
六年级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就是表现的技巧、方法,是作者为表情达意而采取有效艺术手段。写作技巧受限于作者的世界观、艺术观,同时又作用于他的写作实践,为写作活动服务。快一起来看看六年级写作技巧吧!
六年级写作技巧
一、作文与考试
1。考试前几日,可以有选择地翻阅一些高品质作文图书,以帮助打开思路;
2。考试作文的最低要求是文顺和切题,达到了这两个要求,基本分数就可以拿到;
3。考试时要不要打草稿,这要视各人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因为费时,所以尽量免去;
4。一篇文章起码分有四段,在六七段最为适宜;
5。书写整洁极其重要,阅卷老师的第一好感来自于你的字迹;
6。开头第一段一定要全力以赴,用描写手法描写人物形态、事件过程或景物特色。成功的开头占据全文得分的50%;
7。遇到生冷的作文题,不要害怕,缩小其范围,发现其核心,即可行文;
8。如果考试题已经做过,那肯定是一件大好事,当然,需要你“更上一层楼”;
9。像叙述一个故事给好朋友听一样,口语化的语言就像录音,非常生动有趣;
10。语言幽默一些,增加趣味性,让阅卷老师也忍不住笑出声来,这样的文章一定能得高分;
11。想象类的题目不要表现什么主题,只要写得有趣有益就行;
12。结尾段千万不能用议论或表决心,最后仍然是描写,与开头呼应,如果与开头基本相同,也很有特色;
13。考试中,要求你体裁不限,并不是说你想用什么体裁就用什么体裁,而应该根据“扬长”原则来完成;
14。语文大考时,起码要为文章留好一个小时的时间,基础知识的检查放在作文之后。修改时要使用标准的修改符号,并注意卷面的整洁。
二、作文与竞赛
15。认真的书写是成功的前提。阅读者会在第一眼就对你留下良好印象;
16。写作时,应在选材和形式上多加斟酌,表现出你的智慧、思想和追求,即使阅卷者也自愧不如;
17。文章中应充满强烈的感情色彩,因为唯有强烈的情感才能打动人心;
18。对手中的素材加以小小的修饰,使之更感人,更鲜明和更富有美感,这不是虚假,而是美化;
19。写作中要加进至少一种新颖的尝试,这种尝试是你从未使用过的。唯有你自己都觉得新鲜的东西,别人也才会觉得新鲜;
20。以第一人称写作最适宜抒情,并增加文章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三、作文与形式
21。日记形式较为新颖,三篇日记分写一件事件的开始、经过和结果,给人新奇感;
22。立小标题,似乎文中有文,给人袖珍感。三四篇集中反映一个主题,或表现一个方面,较为讨好;
23。小标题的用语应该保持一致性,如全部是对话,或全部是古诗,或全部引用广告语等,整齐的形式能够起到一种意想不到的奇效;
24。用a面、b面,或是第一乐章、第二乐章等音乐形式来处理文章的结构,富有美感,能使人产生联想;
25。用“第一幕、第二幕”这样的话剧形式来进行写作,新颖别致;
26。用“第一幅:水彩画;第二幅:”等美术形式,来串联全文,必定会收到上佳的效果;
27。用角色自述的方法,给人亲切感、真实感和趣味性。如爸爸说、妈妈说和我说三部分,来写《我的家》这篇作文。
四、作文与情感
28。想象使情感丰满,并使你进入到一个真正的情感世界;
29。所谓创作的`冲动,是指你的情感酝酿已久,到了不得不发和出口成章的地步;
30。好文章,是情感的产物。字里行间,应该有泪在飞;
31。阅读图书和观看戏剧,可使你的情感世界得以丰实;
32。写作时,想象人物在眼前微笑,想象小鸟在书房歌唱,想象树林在窗外静默,你的笔下一定会有幸福和美丽;
33。想象老人的童年,想象儿童的老年,想象女性的哺育,想象男子的耕作,你会慨叹人生的艰辛和无常,时间会改变一切,文字会流出泪水;
34。真挚的情感使人感动,夸张的情感令人不适;
35。让语言浸濡情感的泉水,叫词句表达你内心的涌动;
36。情感的程度通过形容词表现出来,惟一的情感,只有惟一的词语。
2.六年级数学技巧 篇二
一、体验学习概述
体验是通过设身处地地经历某一事物从而对这一事物进行察看感受、验证查考的过程.体验学习是学生通过教师指导, 通过把文本知识立体化、形象获得知识的过程.数学体验学习是体验者在已有的自身价值取向、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和经历等基础上, 察看感受、验证查考的数学内容以满足数学学习需要的过程.这是教与学的一种良性互动学习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采用体验学习的方式,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身心, 提高学习效率, 从而推动探究性学习的培养.因此, 充分发挥体验学习的优势, 恰当将体验学习方式应用于教学之中, 能够对教学成效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小学六年级数学体验学习应用
(一) 苏教版小学数学的特征
我国现行使用的教材版本多样, 主要包括人教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沪教版 (上海教育出版社) 、北师大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等, 苏教版教材 (以下简称“教材”) 是指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教材.
教材降低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 简化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同时增加了学生对计算器使用内容, 如教材第七册编排了《用计算器计算》, 第八册编排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让学生利用计算器工具进行计算, 在减轻计算压力的同时, 也增加了学生对计算机的依赖.教材还注意了跟其他学科的整合, 增加了数学史料的内容, 体现了数学文化.教材的编排运用生活素材引出数学知识, 还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 让以往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更有趣味.
(二) 小学六年级数学体验学习的教学方式
针对小学六年级数学的内容, 选择教学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结合学习.最直接、也最便利的教学方式是动手操作, 尤其是针对一些空间几何理解, 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出几何图形, 在制作前老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思考和寻找答案.在对数字的处理和计算上, 可以采用调查统计的方式, 如可以让学生测量全班同学的体重, 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归类整理, 设计一个合适的处理方案.实际测量是让学生开阔眼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 这种户外实践体验活动在让学生享受乐趣的同时, 还能充分认识到数学价值, 增加数学学习兴趣.将数学溶于生活, 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 应用数学知识, 让学生更具有探索精神, 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其他的教学方式还有如设计规划、师生交流、实验验证、数学游戏等.
(三) 体验学习在小学六年级数学中的应用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难度和广度较小学五年级之前的内容都有很大程度的增加.本文所阐述的是苏教版的小学六年级教材中的“可能性”学习, 这是新课标增加的内容, 属于统计与概率范畴.在本知识的教学中, 主要让学生学会通过简单的列举方法,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 理解其中的等可能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 将学习和生活现象及游戏结合在一起, 在生活现象和游戏中进行公平性问题的研究, 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可能性大小, 发现可能性大小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让学生更有兴趣去理解和掌握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数学思想, 并且用分数正确计量可能性大小去解决实际的问题.数学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 在“可能性”的教学中, 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奖励物品, 让学生用玩摸奖游戏的方法来得到这些物品, 教师通过制定摸奖游戏方案, 在游戏中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分数来表达可能性大小, 从而产生想让学生知道到学生想知道的转变, 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以变式训练为呈现形式, 故意设置思想障碍, 扩展学生思维, 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唤醒学生的学习经验和智慧, 让学生本能的心理反应巧妙的进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中, 从而形成学生潜意识的探索问题能力.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小组交流和积极思索, 更为透彻的理解分数表达可能性大小的实质.在学生学会分数表达可能性大小的方法之后, 进行扩展性练习环节, 教师讲解知识点结合教材, 进行各种更有难度的摸牌, 大转盘, 双色球等游戏练习, 使学生的思维更大程度的深化和提高, 各种游戏由易到难, 通过教师的一步一步呈现, 思维由浅到深, 在提升学生思维的同时, 更让他们积极参与, 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结语
体验学习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不仅符合新课程的教学思想, 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体验学习是将学生作为主体, 学生不仅要用“脑”学习, 更需要用“心”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 不断进行新的教学方式的尝试, 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 增加学生的学习情趣,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摘要:不断改进的课程教学越来越强调“体验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既是对数学价值的肯定, 也强调数学学习方式的重要性.本文以小学六年级数学 (苏教版) 为例, 探究体验学习的机制, 寻求获得最大成效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体验学习,小学数学,六年级
参考文献
[1]和建合.浅谈小学数学体验学习的应用[J].吉林教育, 2010 (04) :79.
[2]吴国荣.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验学习[J].吉林教育, 2005 (03) :19-20.
3.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导入技巧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导入
实践表明,科学、有效的课堂导入往往能迅速集中学生的学习思维及注意力,并在调动、维持其学习兴趣的同时促使他们在积极学习情感态度的指引下更快、更好地融入课堂相关学习活动之中。那么,如何才能在小学数学低年级的课堂中确保良好的课堂导入效果呢?笔者认为,教育同仁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开门见山的课堂导入方式也被称作为直截了当的导入方式,即教师在一上课就简单、爽快地向学生讲明本节课堂教学活动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开门见山式的导入法在数学课堂中运用的最大优势在于能确保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能做到对将要学习内容的格外关注与重视,并保证他们在整节数学课上进行有的放矢的数学学习。
例如,在“长度单位”这一节内容的学习活动中,一上课我首先在黑板上书写了米、分米、厘米这三组醒目的术语;紧接着,又写了9米、10分米、50厘米这一组表示长度的数据。最后,向学生点明:米、分米、厘米是最基本的长度计量单位,掌握好它们的换算对日后的数学学习及现实生活都将产生良好的帮助,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长度单位”的相关内容与知识……
如此,借助此种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使得学生在当堂数学课的学习活动之中得以做到直奔主题,在节约课堂时间与精力的同时,大大优化了课堂学习效率及质量,实现了一举多得的良好导入效果。
二、设置疑问,以疑促学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虽然实际年龄小,但相对成年人固有的思维方式来说,他们对外界的事物更容易产生较强的好奇心及探究积极性。正因为如此,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当巧妙向学生设置一些疑难问题,以此做到在调动学生探究欲望及学习热情的同时保证良好课堂导入目标的轻松实现。
例如,在教学“克与千克”时,我就利用如下问题在上课伊始就向学生创设了一个疑问的学习情境:500克先生与1千克小姐相遇了,两人互相争执,都坚持认为自己要比对方表示的重量要多。500克先生认为,500比1大,所以我比你要重;1千克小姐则认为,千克要比克要大,所以我才是比较重的那个。双方争执不休。聪明的你认为究竟谁代表的重量比较多呢?
对于这一问题情境,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踊跃,情绪也普遍较为高涨,并都催促着我赶紧教授新知识,好方便他们一探究竟。这表明,上述课堂导入中疑难问题的设置成功调动了学生探究“克与千克”这一新鲜事物的探究兴趣及学习欲望,为接下来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新旧结合,温故知新
常言道:温故而知新。笔者认为,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利用旧知识作为学通往新知识的桥梁不失为降低学生数学学习难度、提升其学习质量的有效方式之一。
对此,我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如,在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具体知识点之前,我首选带领学生复习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相关知识,然后将2+58=?改为200+5800=?鼓励学生依据已学的数学知识尝试对上述两道数学题目分别进行计算。如此,借助两道数学题目就把“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两部分的新、旧知识点紧密结合了起来,在帮助学生温故知新的同时增强了其学好新知识、新内容的信心。而这正是新旧结合这一课堂导入方法所要力求实现的重要目标。
四、实物演示,直观生动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多依靠直观、形象的思维思考方式,但小学数学毕竟是一门以逻辑推理特征为主的学习科目,如此,学生的形象性思维就同数学学科抽象的学科特点形成了较为显著的矛盾冲突。
鉴于此,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当有选择、有针对性地采取实物直观演示的课堂导入方法,相信,这对于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及帮助他们形成对所要学习数学内容的更深刻了解都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如,在“找规律”的学习活动中,我就提前在课下准备的四种水果(苹果、橘子、橙子、香蕉)依次排成2个苹果、4个橘子、8个橙子、16个香蕉的模式,随后,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四类总共30个水果的排放规律。如此,借助水果实物的排练演示,就使得学生对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轻松保证良好课堂导入效果的同时,为学生积极、踊跃的投入到规律具体数学知识点的学习活动之中做足了充分的准备。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导入的方式方法并不仅仅局限于我上述所列举的几种,数学教学同仁还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去探索、去实践,这样才能确保课堂导入的应用真正发挥出其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许小红.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相关问题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
[2]梁瑞颜.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策略新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5).
4.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篇四
1.根据文章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加上简短的修饰语。(比较保险)
2.根据文章的中心,用中心词作为题目。
二、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1.事情发展的顺序。(如《桥》)
2.时间先后顺序。(如《开国大典》)
3.地点变换(空间位置转移)的顺序。(如《故宫博物院》)
4.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写(一般用在说明文)。(如《竹节人》)
5.按总分的顺序(总分总、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如《夏天里的成长》)
三、寻找中心句的方法
1.从题目去找。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如《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题目,实际上就是文章的中心句,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2. 从总起句去找。
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3. 从结尾上去找。
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4. 从反复句上去找。
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反复出现同一个句子,它就是中心句。
5. 从议论句上去找。
文中议论处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议论句中的关键句就是中心句。 6. 从哲理性句上去找。
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7. 从含义深长的句子上去找。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或者是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埋下伏笔。
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3.文末:点明中心;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五、划出一句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说好在哪里。(或者是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划线的句子。)
一般来说,找这一类的句子,我们可以先找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的句子入手。如果没有修辞手法的句子,就可以尝试找找有没有运用一些描写方法的句子,如人物描写或环境描写的句子。如果是说明文,就先找运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找到句子后再进行分析。
如果是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可以用下面的格式进行答题:
1.比喻、拟人:
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_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的特点+表达了……的感情。
例:他的眼睛闭着,黎黑的脸曲扭如一截枯根,不知在忍受什么?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中年人难受、痛苦的样子,表现了我对他的同情。
2.排比:
答题格式:增强语势+内容(这句话运用了_手法,突出强调……)
例:上苍曾让我们相遇于同一条街,为什么我不能献出一点手足之情?为什么我有权漠视他的痛苦?为什么我怀着那么可耻的自尊?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突出了我未能帮助他而感到自责的心理。
3.反问:
答题格式:加强语气+内容(这句话用反问的手法,突出强调……)
例:如果可能,我真愿再遇见他一次,但谁又知道他在哪里呢?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突出了我对错过帮助他而感到后悔和遗憾。4、设问: 答题格式: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如果是运用了一些描写方法的句子,可以这样答题:
1.人物描写: 神态描写、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
人物描写的作用答题方式:
正面描写:本段运用了……的描写手法,塑造了……形象( 精神品质)或表现了……性格,体现了…… 感情。
侧面描写:本段运用了……的描写手法,写出了……,突出(烘托)……
例:(1)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
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顶碗少年的高超技艺。
(2)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这句话运用外貌、神态、语言描写,表现了刘伯承坚强、刚毅的性格。
2. 环境描写。这些句子的作用一定要根据课文的内容来判断它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1)交代时间季节; (2)渲染气氛;(3)为下文埋下伏笔;(4)表现人物性格(精神品质);(5)推动情节发展;(6)烘托人物心情。
六年级学生做好语文阅读理解题
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作为“预初”的重要一年,其考点的广度和难度都有大幅度的提高,通常一个课内阅读理解题一个课外阅读理解题相互搭配,也有些地区两个都是课外阅读,一个说明文阅读一个记叙文阅读,但是考查的难点还是集中在课外记叙文阅读理解上。
考点集中在四类题上,一、基础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运用;二、筛选信息解决问题类题;三、审美鉴赏类题;四、联想拓展类开放题。下面小徐老师就分析一下各类题型的设题方式和解题方法。
一、基础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运用,考点及解题思路分析如下: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般考查多音字或者易读错字,要在平常的学习中对此类字作重点积累,特别是易读错字音要及时整理下来,反复复习。
2、选择恰当的字词。
此类题一定要结合语境,分辨要选择的两个近义词表义和感情色彩上的差别,作出正确选择。
3、加标点符号,注意特殊标点符号的运用。
加标点符号题,多数考查,。:“”?!……等,除了要把说话人所说的话用引号引起来,还要注意说话人在中间或说话人在所说话后面时,标点符号的点法,如下图所示:
另外更要注意分辨语句的语气,正确点出,。?!等。还要注意分析特殊标点符号的作用,如破折号、省略号、引号等,从熟悉它们的作用上加强对标点符号运用的感知。
4、选择或直接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
关联词的正确使用,训练的是孩子整体感知关联词所关联的前后两个句子的逻辑关系的能力。要想正确迅速的填出关联词,就要在平时多用关联词造句,并记住课本运用关联词的好句子,这样很快就会培养出正确的语感。
关联词语的各种关系及搭配如下图所示:
二、筛选信息类题目,考点及设题方式、解题技巧分析如下:
1、概括文章(或段落)的主要内容。
设题方式: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第几段表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的中心句是什么?
某段围绕哪句话来说的?
2、考查文章的线索
解题思路关键在于:一看文章标题,标题往往就是线索;二看文章反复出现的代表人、事、物的词语,而这个词就是线索。例如文章《荷包蛋》,全文荷包蛋反复出现,即是文章标题也是文章线索。
3、考查文章所描写对象的特征
写人的文章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心理、精神面貌等。
设题方式:文章中画线句子运用——描写,有什么作用?
4、考查重点字句的含义。
5、给文章加标题。
一般小学语文考查的文章的线索就是文章的标题,要看文章中反复出现的重点人、事、物,这些反复出现的词就是文章的标题。
6、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
一般以填空的方式,要分清几种常见的写作顺序,例如: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多以事件发展的顺序记事;说明文多以时间、空间、逻辑顺序说明事物;写景的文章多以时间或者地点变换顺序来写等。
三、审美鉴赏类题
此类题是最讲究解题技巧的,一方面要求角度要全,另一方面要求答题语言要规范。
四、联想拓展类开放题,只要答题时不跑题,结合文章所表达的中心,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5.六年级数学技巧 篇五
从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完形填空是介乎单项填空和阅读理解之间的一种题型,一般设置10个左右的选项。解答技巧如下:
1.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先认真通读文章内容,了解大概意思。
✘错误做法:
(1)遇到生僻的词汇或较难的句子,就停下来在这些细枝末节上死抠。
(2)一看到这么多空格,就着急边看边填,想早点填完。
✔正确做法:
(1)遇到难点,暗示自己这并不影响自己答题。果断先跳过去,继续往后读,直到读懂大致意思。
(2)空格再多,在通读全文前,哪怕再心痒痒,也要按捺住。完形填空的句子之间是前后连贯的关系,着急落笔很容易因忽略前后句群的衔接而出错。
2.浏览题目,锁定区域。
第1遍通读完毕后可进入到浏览题目环节。
✘错误做法:
(1)读完一遍文章后心潮澎湃,感觉心中有谱,马上答题。
(2)答题时,全凭借模糊记忆,甚至去哪个位置核实答案也不知道。
✔正确做法:
(1)仔细阅读题干,找准题目的考点,带着问题继续第2遍浏览全文,边读边做好记号,方便查询。
(2)第2遍通读速度可以加快,主要目的是锁定答题区域,便于答题,保证准确率。
3.顺藤摸瓜,逐步填空。
把文章通读两遍的基础上,孩子对文意和答题区域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就可以进入正式的答题环节了。
✘错误做法:
(1)答题时感觉胸有成竹,不愿意去锁定的答题区域核实。
(2)答题时缺乏基本的技巧,也不会站在文中叙述者的角度思考。
✔正确做法:
(1)选答案前去相关区域反复比对。
(2)知道完形填空的选项主要涉及这样三种情况:语法正确而意思不吻合原文;意思与原文保持一致而语法错误;意思与语法都能说得通。了解排除法、联想法等技巧,能换位思考,按文中叙述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4.答题完毕,通读复查。
做完题后,把短文从头至尾再次通读一遍,核实答案。
✘错误做法:
(1)做完后无心检查,觉得复查很费时间,影响后面答题。
(2)想要复查,却不知道具体该怎么着手做。
✔正确做法:
(1)复查是必须要走的一个流程,是不能绕过去的。
6.六年级数学技巧 篇六
小升初语文的复习重点在于积累和运用两大方面,这里又可以分为三大技巧:
首先我们要注重积累,积累的时候从课文、笔记、辅导书、课外阅读出发。把一年级至六年级要求背诵的课文一一有目标背熟。笔记方面要整理清晰并且重点记忆,小学笔记多而乱。我们要做的就是整理,也就是对知识重新梳理一遍,做一个总归纳笔记。辅导书上有语文相关课外以及思路技巧,我们要善于利用,并且多思考,将总结的方法技巧写在专门总结的本子上。课外阅读就是一个提高语感的过程,可以从中培养阅读习惯及做题思路,一个思维的开发及利用。
其次,我们要提高做题能力。这点要从平时试卷、模拟卷练习做起。做题的时候分专项,针对薄弱地方重点练习。做完后对照答案,从中总结思路技巧,在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中提高做题思考能力,养成良好做题习惯。你要相信能力的培养在于努力加方法。
最后,就是我们的作文了,学会用素材以及技巧。作文的高分虽然建立在积累的基础上,但是只要你脑中时时刻刻有东西可写,思路就不会断,高分也就不远了!最终归结于学会去用平时发现的素材,身边发生的事是最容易引申话题和有感而写的素材。我们在写的时候也要用上一定的写作技巧,比如分段,过渡句的使用,开头点题,高潮发展具体,结尾亮出中心。
7.六年级数学立体图形复习浅谈 篇七
一、启发、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主梳理知识
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要用最简单的方法和易懂的语言指导学生实际操作。
1. 学生自主讨论完成下表知识点纲要的整理
学生完成上表以后,教师再做详细补充,如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长方体;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长方体、正方体的棱长之和公式;表面积与体积的计量单位;以及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互化方法。
2. 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容积)应用的常见类型
学生自主讨论、归纳,教师适时指导补充,及时鼓励学生总结。
a.直接计算体积或表面积:直接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b.计算缺一个底的表面积:比如游泳池、水池、水桶、粉刷教室等,用侧面积+一个底面积。
c.计算通风管、烟囱、粉刷教室四壁、侧面贴商标纸,直接算侧面积。
d.算粉刷后的费用、或用材料的质量:先算形体的表面积再算材料的质量或费用。
e.计算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质量,先算物体的体积,再算质量。
f.改变物体的形状,求另一个形状的高或底面积,这类题型的关键是体积不变,利用前一个形体求出体积,再运用后一个形体的体积公式求出所需的部分。
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每一个学生所面对的是基础知识问题还是基本能力问题或基本技巧问题。对待基础较差的学生要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使他们从消极中转变过来;对待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加强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多鼓励、少批评;对待基础好的学生,应指导他们力求细心、不着急、稳扎稳打、调整心态,正确应对每个问题。
三、典型题型举一反三地训练
教者在熟知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完成课本练习册中的习题后,让学生集体讨论交流,每一个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解题思路方法,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多题一解。让学生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间的讨论进行归类。这样使学生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在进行立体图形的复习时,除了对学生进行上面提到的常规类型进行训练之外,还设计了以下6个题目进行指导训练:
例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长方体中最多有4个面可能是正方形。()
(2)把表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一个正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这时它的表面积是12平方厘米。()
(3)一个圆柱体,如果底面直径和高相等,则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正方形。()
(4)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例2:一张长方形铁皮,长18.84分米,宽5分米,用这张铁皮卷成一个圆柱形铁皮水桶的侧面,另配一个底面制成一个最大的水桶。做这个水桶共用去多少铁皮,最大容积是多少?(接头处铁皮的厚度忽略不计)
例3:一个高为10厘米的圆柱体,如果它的高增加2厘米,那么它的表面积就增加125.6平方厘米,求这个圆柱的体积。
例4: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它们的体积之和是68立方厘米,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例5:要把6件同样长17厘米,宽7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物品拼装成一个大的长方体包装物,你能想出几中包装方法?请画出表面积最小的包装方法草图。
例6:用一块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铁皮,做一个高为5厘米的无盖盒子。
(1)画一画:应该怎样画出高,在图上标出来。
(2)算一算:这个盒子容积有多少毫升?想一想,你能充分利用这块铁皮把盒子的容积做的更大一些吗?若能,请画出来,并算出盒子的容积。
四、及时总结,纠正错误
通过复习,让学生自查。此时,教师不急于评价,让学生从复习过程中找出错误,自行改正。
总之,通过以上这样的方法复习,只要学生和教师很好地配合,认真处理,那么这种复习就不会盲目了。
摘要:立体图形是小学阶段所学的平面几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难点所在,它涵盖了立体图形的认识、概念、特征、表面积、体积、容积等知识点,而且图形种类多,学生容易混淆。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和巩固这部分知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了基础梳理、学情分析、加强训练、及时总结的复习方法,效果良好。
8.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综合试卷 篇八
2.40= 8400=3.5+5.3=7-2.7=
5=18++=1-+=
二、计算(能简便计算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三、解方程
0.8x- 0.4= 1.2x-= =
四、填空
1.在直线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 9个亿和900个万组成的数是(),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是()。
3.去年2月,张叔叔把10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一年,年利率4.14%。到期时应得利息()元,缴纳5%的利息税后,实得利息()元。
4. 3∶4=()∶12= =()%
5.下图表示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时间与路程的关系,这辆汽车行驶的时间与路程成( )比例。照这样计算,5.5小时行驶()千米。
6.在○ 里填上“>”或“<”。
0.444 ○○7.9580 ○ 320
7.把下图所示的长方形铁皮卷成一个深2分米的圆柱形铁桶的侧面,铁桶的底面直径大约是()分米,加上底面后,铁桶的容积是()升。(铁皮的厚度忽略不计)
8.300立方分米=()立方米 2公顷=( )平方米
45秒=( )分 1.8吨=()千克
9.下图中轮船在灯塔的( )偏( )( )€胺较颍?)千米处。
10.右图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是()度,面积是()平方厘米。
五、选择正确的答案,在它右边的□里画“√”
1.10个百分之一是多少?
千分之一 □百分之一 □
十分之一 □
2.把一根长2米的绳子剪成相等的6段,每段的长是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
□□ □
3.有男、女生各3人,任选1人去浇花,选到男生的结果怎么样?
一定选到男生 □
选到男生的可能性比女生小 □
选到男生的可能性和女生相等 □
4.从右面看虚线左边的物体,看到的形状是右边的哪一个图形?
5.红旗面数是黄旗的,红旗面数和两种彩旗总数的比是几比几?
5 : 4 □ 5 : 9 □9 : 5 □
6.涂色部分的面积大约占圆面积的百分之几?
40% □ 25% □12.5% □
六、画图
1.把图中的长方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
2.按边长2∶1的比画出三角形缩小后的图形。缩小后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原来面积的 。
3.如果1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面积是10平方厘米的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
七、解决实际问题
1.小明打算16天看完一本故事书,平均每天看15页。现在要10天看完,平均每天应看多少页?
2.一套衣服56元,裤子的价钱是上衣的60%。上衣和裤子各多少元?
3.甲地到乙地的公路长250千米,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客车每小时行10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80千米。客车到达乙地时,货车离乙地还有多少千米?
4.一个圆锥形零件,底面半径3厘米,高5厘米。每立方厘米铁块重7.8克,这个零件重多少克?
5.下面是某旅游景点去年接待游客情况统计图。
(1)根据图中的数据,把统计表填写完整。
(2)平均每月接待游客多少万人?
(3)最多时一个季度接待游客的人数比最少时多百分之几?
9.七年级数学方法和技巧 篇九
1. 激发学习动机
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一课中,教学引入时,笔者根据学生喜欢玩扑克牌的爱好,和他们来讲扑克游戏,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笔者还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
2. 锻炼学习数学的意志
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磨刀石”。笔者认为应该以练习为主,在七年级的数学练习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解决问题,但注意难度必须适当,因为若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3. 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有的孩子习惯“闷”题目,盲目地以为多做题就是学好数学的方法,这一不良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纠正。
二.数学学习方法
听课方法的指导
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根据每节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2)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在听课环节要指导学生处理好理解思考和记笔记的关系。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
七年级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做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所以教师在授课中要着眼整个教学计划,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消除弱点、轻重得当,在备课中当好“剧作者”,在课堂上演好“主导”。
“问法”指导
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学科的学习无不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但七年级学生往往不善于问,不懂得如何问。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教给学生一些问问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1)追问法。即在某个问题得到问答后,顺其思路对问题紧追不舍,刨根问底继续发问;
(2)反问法。根据教材和教师所讲的内容,从相反的方向把问题提出来;(3)类比提问法。根据某些相似的概念、定理、性质等的相互关系,通过比较和类推提出问题;(4)联系实际提问法。结合某些知识点,通过对实际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此外,还应要求学生在提问时不仅要问其然,还要问其所以然。当然,平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因人而异地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乐问、敢问、勤问、善问。
三.数学学习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总是蕴含在具体的数学基本知识里,处于潜形态。作为教师,应该将深层知识揭示出来,将这些深层知识由潜形态转变为显形态,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朦胧感受转变为明晰的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层知识的发生过程实际上也是思想方法的发生过程。像概念的形成过程,新旧知识的对比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规律的被揭示过程,解题思路的思考过程等,都是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训练思维的极好机会。此时提高学习效果,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培养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就是思考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活动形式。数学思维方法都不是单独存在的,都有其对立面,并且两者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转换、相互补充,如直觉与逻辑,发散与定向、宏观与微观、顺向与逆向等。如果我们能够在一种方法受阻的情况下自觉地转向与其对立的另一种方法,或许就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比如,在一些数列问题中,求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方法,除了演绎推理外,还可用归纳推理。所以,我们要善于培养自己的定向思维能力、扩散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这对于理性思维品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建立数学思维导图
10.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案 篇十
数学广角
第一时《抽屉原理》
教学内容:教材第70、71页的例
1、例2
教学目标:、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2、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认识“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若干根小棒,4个纸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老师组织学生做“抢椅子”游戏(请3位同学上来,摆开2条椅子),并宣布游戏规则。
师:象这样的现象中隐藏着什么数学奥秘呢?这节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一)出示例1:4枝铅笔,3个文具盒。
、观察猜测
猜猜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会存在什么样的结果?
2、自主探究
(1)提出猜想:“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2)小组合作操作验证:请拿出铅笔和文具盒小组合作摆一摆、放一放。
(3)交流讨论,汇报。可能如下:
第一种:枚举法。
用实物摆一摆,把所有的摆放结果都罗列出来。
第二种:假设法。
如果每个文具盒中只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1枝还要放进其中的一个文具盒,所以至少有2枝铅笔放进枝同一个文具盒。
第三种:数的分解。
把4分解成三个数,共有四种情况,(4,0,0)、(3,1,0)、(2,2,0)、(2,1,1),每一种结果的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数是不小于2的。
(4)、比较优化。
请学生继续思考:如果把枝铅笔放进4个文具盒,结果是否一样呢?把100枝铅笔放进99个盒子里呢?怎样解释这一现象?
师:为什么不采用枚举法来验证呢?
数据较小时可以采用枚举法,也可用假设法直接思考,而当数据较大时,用假设法思考比较简单。
3、引导发现
只要放的铅笔数比盒子的数量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二)出示例2:把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几本书?7本书会怎样呢?9本呢?
、学生尝试自已探究。
2、交流探究的结果,可能如下:)枚举法。
共有3种情况。在任何一种结果中,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书
2)假设法。
把本书“平均分成2份”,÷2=2…1,如果每个抽屉放进2本书,还剩下1本。把剩下的这1本放进任何一个抽屉,该抽屉里就有3本书了。
由此可见,把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同样,7÷2=3…1把7本书放进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4本书。
9÷2=4…1把9本书放进放进2个抽屉中,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本书。
3、观察发现
学生讨论交流,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
4、介绍原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的这一发现,在数学里被称之为“抽屉原理”,也叫做“鸽巢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为“狄利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它来解决很多有趣的问题呢。
三、应用原理,解决问题
完成教材第72页“做一做”第1题
四、全总结,回归生活、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回归生活:你还能举出一些能用抽屉原理解释的生活中的例子吗?
第二时抽取游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进一步掌握抽屉原理,掌握抽屉原理的反向求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思考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
2找到抽屉原理问题中被分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
师: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女孩正要从抽屉里拿袜子。抽屉里有黑白两种颜色的袜子各10双。突然停电了。小女孩至少摸出多少只袜子,才能保证拿出相同颜色的袜子?
学生思考、发言。
师:学习了这节我们就能解决类似的问题了。
二、活动探究、深入了解:
(一)出示例3: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学生提出猜想。
2、用预先准备的学具,小组合作交流。
4、小组反馈,师相机板书:
3、得出结论:把颜色看作抽屉。
有两种颜色,只要摸出的球比他们的颜色至少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
(二)研究规律
师:如果盒子里有蓝、红、黄球各6个,从盒子里摸出两个同色的球,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分小组讨论后汇报。
再出示做一做第2题,汇报后得出:问题结论只与球的颜色种数也就是抽屉数有关。
小结:确定什么是抽屉什么是物体是解决抽屉问题的关键。
三、巩固训练,促进内化
、做一做
2、解决前有趣的问题
3、有红色、白色、黑色的筷子各10根混放在一起,让你闭上眼睛去摸,(1)你至少要摸出几根才敢保证有两根筷子是同色的?
(2)至少拿几根,才能保证有两双同色的筷子?为什么?
四、全总结,畅谈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回归生活:你还能举出一些能用抽屉原理解释的生活中的例子吗?
第三时
节约用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活动进一步巩固巩固比例知识、简单的统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过的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感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品德。
教学重难点
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提出问题、(屏幕显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请学生说说对这则广告的理解。引出题。
2、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呢?
二、问题讨论,明白道理、交流前搜集的信息,畅谈有关水的认识。
2、展示相关资料,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状况。
3、交流感想,强化体验。
三、参与活动,亲身体验
师:水龙头坏了或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往外流(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师:前我请同学们做了一个漏水试验,我们一起来看看试验结果吧!、小组交流、展示成果。(一分钟大约滴水0毫升)
2、计算统计,交流感想。
师:根据上面的滴水速度,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一个漏水水龙头漏水情况统计表
时间
分钟
小时
24小时
年
水量(升)
一个水龙头一年浪费多少水?(1立方米约重1吨)
3、评价家庭用水状况,提出节水建议。
4、(出示)小明刷牙时不间断放水30秒,用水约6升。小刚用口杯接水刷牙,需要3口杯水,每杯用水约02升。
A、小明一次刷牙的用水量相当于小刚多少次刷牙的用水量?
B、采用节水刷牙的方式,如果一个三口之家按每人每日刷牙两次算,那么每月(30天计算)可节水多少升?
、节约的这些水,如果以一户三人,每户月均用水量为8吨计算,够你家用几天?
(独立分析计算、汇报计算结果,交流想法)
四、解决问题,提出方案
分组讨论一下节约用水的措施。、学生分组讨论,多媒体演示生活中的节水片段。
11.怎样上好六年级数学复习课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策略
复习课是一个学段结束必不可少的环节,可复习课知识层面无新鲜感,讲的都是旧知识,学生倦怠,教师难有激情。相对来说,平时的课堂教学容量少,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我们只需围绕一个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计好预习、探究、尝试、巩固、拓展等各个环节,一节有成效的课就有保障了。但到了复习阶段,反而有了要么无从下手,要么处处皆是问题,一节课上下来觉得进展不大,效率不高,好像没解决什么问题。复习课真的是浪费时间,没有必要吗?当然不是。要上好复习课,就得先分析复习课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复习课要解决什么问题?当然是平时教学中难以解决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最普遍、最典型的问题。这就要从教师平时教学的侧重点和学生学习的基本状况入手进行分析。首先,平时的教学重点在解决一个问题,学习一个知识点,围绕这个知识点展开活动、练习、应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横向联系思考问题的意识较弱。其次,平时的教学,面对新知,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理解基本概念,探究出解决方案后,更多地注重建立模型,形成固定解决模式,难以在举一反三、发散思维上下工夫。从学生的学来看,经过平时的积累,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知识间的关联、思维的方式方法有了积累,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视野急待拓展,积累的各种活动经验有待总结、验证。第三,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什么地方强调不够、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暴露出问题已基本定型,而这也就是复习课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要想上好六年级的复习课,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复习教学应着眼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健全知识网络。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分四大块: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采取分段教学,认知过程呈螺旋式上升的方式逐步展开。学生在某一段学习中受年龄特征、个人兴趣、外部影响、认知能力等各种因素的作用,记忆呈现零散化,块状化分布,因此很有必要在学段结束时对联系密切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类、链接,对邻近知识点加以类比、沟通、对比、辨识,在相关知识间架设起四通八达的桥梁,并从中收获一种思维的习惯和反思能力,感受数学思维严谨的魅力。比如在空间图形的认知过程,一年级从常见的物体中认识长正方体,感受面的存在,感知面体的不同;二年级从体中引出长、正方形,感知边与角的存在及特点;三年级学习长、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会区分线与面的不同;四年级学习线的分类,及线与线的位置关系,认识角的组成、大小、画法等;五年级系统学习各种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正方体的体积;六年级研究圆柱、圆锥的体积,学生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及繁的学习过程,有了众多具体经验的积累,再回过头来梳理总结后,就会发现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归根到底是在研究点、线、面、体,任何一个未知的形体都可以从这四点出发去认识、去解析、去复制、去利用,回归到生活中也就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本质,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视野、思维水平相应也会得到提升。
第二,复习教学重在方法指导,重视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突出怎样寻找解决问题的生发点,在多样化中寻找规律,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因此,复习课不在于去见识多难的题型,更应侧重于提升思维水平,开阔思维视野,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经验基础上体现数学思维的奇妙,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的喜悦。让优秀的学生在多样化的解题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达到融会贯通;让平时学习较吃力的学生有展示的机会,在交流中提升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第三,紧扣学生学习中带普遍性的易错点、理解中的难点,专项训练,有的放矢,打通学习道路上的节点。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养成积累易错点的好习惯,并对学生此处易犯的错误做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题例,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练习,采取学生最易理解的方式,最常见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强化对错点的辨析,修正个体认知,健全正确的认知体系。
12.六年级数学技巧 篇十二
1.增强作业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业的趣味性强, 引导学生自觉认真地完成作业, 并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小学生还处于成长阶段, 各方面都不成熟, 对各种事物都有较强的好奇心。 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征, 设计灵活多变的作业类型, 活跃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 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状态,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在学习《找因数》的内容时, 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作业题目:用十二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问可以拼成多少种长方形。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和学生共同交流, 或者可以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 并且规定长方形的面积为12平方厘米, 边长为整厘米数。 由于学生刚刚学习因数及倍数的内容, 因此在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能够体会拼摆的乐趣, 并且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发现可以拼出边长为1和12、2和6、3和4这三种长方形。 将数学知识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示出来,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巩固学习的知识, 活跃学生的思维。
2.体现作业的层次性
由于学生的基础存在差异, 因此在设计作业时, 如果给学生统一安排相同的作业, 则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并且统一布置的作业对于基础很好的学生来说, 难度偏低, 但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 显得比较困难, 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都得不到很好的提高, 有些学生由于做不出来, 甚至会出现抄袭的现象, 不利于学生成长。 因此,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针对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 设计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安排难度及深度不同的作业,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通过作业得到更好的完善, 体会到学习的成就。 教师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 可以按照基础题、提高题、发展题这样的层次布置作业, 并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选做需求。 然后让学生都能够体会成功的感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 教师可以从设计三种层次的练习题。 基础题:一个长方体长6、宽3、高2, 问表面积是多少? 一个正方体边长为4, 表面积为多少? 提高题:做一个长20、宽15、高30的盒子, 需要表面积为多少的纸板? 发展题:将一个长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 表面积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题目来思考, 体会知识的应用。
3.促进作业的多样化
数学作业需要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 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书写的形式让学生完成作业。 虽然这种书面作业教师会批改, 但不利于学生学习。 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 对新鲜事物感兴趣, 因此丰富作业的形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个性化作业, 让学生能够更主动地投入作业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记一记, 安排学生将一天学习的知识点记录下来, 学生通过长期记录, 能够积累更多的东西, 同时也更方便学生复习和巩固。 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每天的学习内容, 完成一份课时作业,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练习和巩固, 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适当地做一些动手自制、动手操作的作业。 小学生比较好动, 这一类型的作业能够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练习, 并且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能。 如可以通过制作礼品盒的方式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等, 可以通过包装物体巩固表面积的相关知识。 这种新颖的作业形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思维活跃性, 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自己学习的知识,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教师还可以阶段性地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的整理, 引导学生通过大纲、小报等形式整理, 帮助学生形成更系统清晰的知识体系。
4.提高作业的实践性
教师应重视作业的实践性, 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考虑, 将学生经历过的实际问题抽象成相应的数学模型, 然后巧妙渗入数学知识的应用,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形式体会学习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教师在设计中可以集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给学生安排一些实践性的作业, 让学生更好地体悟和应用学到的知识,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学习图形变换时, 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课堂中探究图形在方格纸上移动的过程, 然后课后让学生回家自己在方格纸上移动三角形的位置, 并在坐标纸上画出变换的过程, 然后写下变换的方法,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13.六年级数学总结 篇十三
六年级(2)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任课教师:AAA
本学期,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整体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现将有关问题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用出总结。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较的发展和培养。
在相关的知识点渗透了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热爱祖国的情怀;节约用水是每个人的美德更是一种义务,在本节知识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的意识。
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有进步,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好的成绩将为我今后工作带来更大的动力。不过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一如既往地勤勉,务实地工作,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14.六年级数学 篇十四
1.甲数的5分之2是乙数的4分之3,甲、乙两数的比是()。
2.已知A/12=B/14=C/15,那么A:B=(:),A:C=(:),B:C=(:)3.甲、乙两数的和与它们的差的比是7:5,甲乙两数的比是()。
4.一个长方体棱长的总和是72分米,长、宽、高的比是5:3:1,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5.甲、乙速度的比是3:4,乙、丙速度的比是2:3,甲、丙速度的比是(:)。6.在1:400的设计图上,量得正方形的花圃的边长是5厘米,这个花圃的实际面积是()平方米。
7.两个数的差是被减数的9分之4,减数与差的比是()。
8.一个平行四边形与一个三角形,它们底边长的比是1:2,高的比也是 1:2,面积的比是()。
9.甲、乙两人各走一段路,他们的速度比是3:4,路程比是7:5,那么所需的时间比是()。10.一批零件,师傅做25小时,徒弟做12小时可做完,如果师傅做15小时,徒弟做20小时也可做完。师傅和徒弟工效的最简比是()。
二、判断。
1.单独做一项工程,甲要的时间比乙多3分之1,甲乙的工效比是4:3。()
2.自然数a(a不等于0)和它的倒数成反比例。()3.一辆汽车所行驶的路程与车轮的转数成正比例。()
4.一批图书分给两个班,这两个班分得图书的本数成反比例。()
5.A除以4分之3=B*5分之2(A、B都不等于0),那么A:B=3:10。()
三、求未知数x。
(1)5x-18=3.2x+45
四、列式计算。
在一个比例式中,两个外项分别是最小的质数和最大的一位数,其中一个内项是最小的两位数合数,另一个内项是多少?
五、应用题。
1.有一杯糖水,糖与水的比是1:20,如果再加入2课堂,这杯糖水重44克,求糖水中水的重量是多少克?
2.在一幅比例尺为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为5厘米,在比例尺为1:25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3.有两堆煤,第一堆运走4分之1,第二堆运走一部分后还剩60%,余下的第一堆和第二堆的重量比是3:5,第一堆原有煤120吨,第二堆原有煤多少吨?
4.甲、乙两人原来的钱数比是7:3,现在甲拿出60元给乙,这是甲、乙两人的钱数比是2:3,求现在甲、乙两人各有多少元?
5.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和宽的比是3:2,如果长增加2米,这个新的长方形的周长是24米,求新长方形的长和宽。
1、一个圆和一个扇形的半径相等,已知圆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扇形的圆心角是36o。求扇形的面积。
2、一项工程,甲先做2天,乙再做3天,完成全工程的,甲再做3天,完成余下工程的,最后再由乙做,乙完成这件工作还需要几天?
3、某车队运送一批救灾物资,原计划每小时行40千米,7.5小时到达灾区。实际每小时多行10千米,这样到达灾区用了多少小时?
4、用铁皮制一个无盖的圆柱形水箱,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24厘米,做这个水箱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这个水箱的容积是多少升? 五.应用题(第1~5题每题6分,第6题2分,共32分)
1.小伟和小英给希望工程捐款钱数的比是2 :5。小英捐了35元,小伟捐了多少元?
2.电视机厂今年计划比去年增产。去年生产电视机 万台,今年计划增产多少万台?
3.某村要挖一条长2700米的水渠,已经挖了1050米,再挖多少米正好挖完这条水渠的 ?
4.某校少先队员采集树种,四年级采集了 千克,五年级比四年级多采集 千克,六年级采集的是五年级的。六年级采集树种多少千克?
5.仓库运来大米240吨,运来的大豆是大米吨数的,大豆的吨数又是面粉的。运来面粉多少吨?
6.把一批货物按5 : 3分给甲、乙两队运,甲队完成本队任务的,剩下的给乙队运,乙队共运了48 吨。这批货物一共有多少吨?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qián kūn
fěi cuì
huì jí
bō lán zhuàng kuò()()
()()
yáng yì
xiǎng shòu
méi tǐ
shèng qì líng rén()()()
()
二、组词。(8)
1、比一比,组词语。
埃()媒()崖()偿()
挨()谋()涯()尝()
2、多音字组词。
bō()
qiáng()
mēng()
剥
强
qiǎng()
蒙
méng()bāo()
jiàng()
měng()
三填空。(12.5分)
1、在括号里填上加点词的反义词,组成成语。(每词0.5分)
得不偿()
无中生()
出生()()
同甘共()
生离()别
大同()()
弄()成真
()争暗斗
外强()干
深入()出
口是心()
改天换()
损公肥()
()口同声
三长两()
2、把下面各组中不是同类的词找出来,写在后面的括号里。(每空0.5分)
① 刹那 黎明 正午 傍晚 深夜()
② 海洋 山川 江河 河流 溪流()
③ 菜刀 镰刀 磨刀 剪刀 小刀()
④ 铅笔 毛笔 电笔 钢笔 油笔()
3、选词填空。(3分)
隐蔽 隐藏 发现 发觉
(1)地道气孔的口都在()的地方,敌人很难()。
夸口 夸耀 夸奖
(2)大家都()小洪的功课最好,但是她很谦虚,从来不()自己。
(3)用关联词语填空。
()在家里看电视,()去山上呼吸新鲜空气。
小明的学习成绩()这么好,()他平时刻苦努力的结果。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雷锋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改为反问句:
2、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 改为转述句:
3、花儿开了。
扩写句子:
4、他被敌人抓起来了。
改“把”字句:
5、他一定要去上学。
改为双重否定句:
6、父亲那白发苍苍的头俯在叙利奥黑黑头发的小脑袋上看。
缩句:
六、指出下面的句子各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写在括号里。(2.5分)
1、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的劳苦大众。()
2、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3、杨树枝条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摆动,向我们招手。()
4、“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
5、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
七、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写出病因。(6分)
1、一切任何困难都吓不倒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了这个故事,受到深刻的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雨和乌云从天空中倾泻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半个学期以来,我的语文知识提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听见他一个人在默默地唱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6、星期天,我在家里写了一篇文章和一幅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一、默写古诗《长征》,并按要求填空。(6分)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表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5分)
(1)、《一夜的工作》重点讲了周总理工作劳苦和生活俭朴。工作劳苦,着重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面讲。生活俭朴,着重从 方面讲。
(2)、“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一句与开头一段有什么联系?
(3)、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愿乘风破万里浪,___________________.
虚心竹___________,傲骨梅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3分)
游龙华公园
星期天,我们游览了桃花盛开,曾经洒过烈士鲜血的地方--龙华公园。进了公园,我们先走向“桃园”。不多会儿,满园桃花便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这里的桃花品种繁多,有“樱桃”、“白桃”、“垂桃”、“日月桃”等。桃花的颜色也各不相同,红的像一团火,白的像一片云,还有黄的、紫的、真是五彩缤纷!微风吹过,送来了缕缕清香。
你们看 那儿有许多蝴蝶 一个同学指着前边说 我们望去 一些枝头果然有许多蝴蝶在随风摆动 可是走近一看 它们不是蝴蝶而是花 这种花的形状、颜色和蝴蝶完全相同,所以人们称它为“蝴蝶花。”‖
饱览了桃花后,我们来到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纪念碑两旁松柏耸立,四周铺满嫩草,外面围上一圈整齐的冬青。纪念碑上刻着:“龙华千载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终,墙外桃花墙内血,一股鲜艳一股红。”读着碑文,我仿佛看到了烈士们正横眉冷对带血的屠刀,殷红的鲜血染红了龙华的桃花……‖
离开了纪念碑,鲜明的路标把我们引向画廊。画廊里展出了许多烈士的照片,照片下面是烈士的生平简介。这里还陈列着烈士的手稿。这些手稿记载着先烈们的战斗力程。
这时,我不禁低语:“烈士们,安息吧!我们一定要沿着革命的路走下去,走到底!”‖
⒈ 给带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横线上。(1.5分)⑴桃花盛开_____(①盛大,隆重 ②旺盛 ③深厚 ④姓)
⑵饱览_______(①满足了食量 ②饱满 ③充分满足)
⑶沿着_______(①顺着 ②依照以往的方法、规矩 ③镶边 ④边儿)
⒉ 作者看了龙华公园的哪几个地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 根据“//”分好的意义段,写出第三段的段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⒋ 用“____”画出能慨括全文内容的一句话,用“ ~~~~~~”画出能连接上下文的句子,把文章中联想的句子抄下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第二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4.5分)
作文(25分)
要求: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展开联想写一篇记叙文,适当写一些人物心理活动。书写认真,语句通顺。
题目:香蕉皮引起的**
内容提要:①小明和小军在下棋。②冬冬从楼上的窗口扔下了一个香蕉皮。③小军生气了,冬冬不服气,小明劝阻。④小明帮助冬冬认错。
【同学们,准备好,我们用90分钟的时间来做试卷,请你认真做,仔细检查。其中五道附加题是奖励你的,一并计入总分,相信你一定能成功!】
基础知识 40%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8分
1、下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浏览(liú)炙烤(zì)惊蛰(zhé)B、昙花(tán)酝酿(liànɡ)住宅(zái)
C、分泌(mì)榔头(lánɡ)抖擞(sǒu)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诡计多端 神机妙算 再接再厉
B、良师诤友 关怀倍至 万籁俱寂
C、轻举妄动 威武不曲 完璧归赵
3、晚饭后,爸爸在灯下()钱江大桥的设计图纸,妈妈坐在沙发上()当天的报纸。
A、浏览 B、观看 C、审阅
4、“鼎盛时代”的“盛”正确的理解是()
A、兴盛,繁盛 B、强烈,旺盛 C、盛大,隆重
5、下列三句话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A、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
B、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
C、我不知道那个人是不是他哥哥?
6、“()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不能填入括号内的一组关联词语是()
A、因为……所以…… B、如果……就…… C、即使……也……
7、横线上应填的句子是()
隆隆的春雷滚动在整个天空里,悠闲的白云躲在高山的怀抱里,()前仆后继地从天空投下身去。接着,幅员辽阔的大地下了一场及时雨。
A 春雷召唤着千千万万个小雨点儿 B 千千万万个小雨点儿迎着春雷的召唤
C 春雷被千千万万个小雨点儿召唤着 D 千千万万个小雨点把春雷召唤着
8、下列各句与原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A、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B、谁知道呢?也许是花下的人语声,也许是什么地方有黄莺的歌声,也许是花丛中蜜蜂的嗡嗡声,还有什么地方送来看花人的琴声、歌声、笑声……
C、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二、按要求填空。32分
9、看拼音写词语。7分
zī xún
xún huán
fàn làn
chī qínɡ
()
()
()
()
bì bō dànɡ yànɡ qiān lǐ tiáo tiáo
chénɡ qiān yínɡ bǎi()
()
()看拼音,写词语。(10分)
chōng jǐng
nà hǎn
wǔ rǔ
miǎo
shì
dù jì
()
()
()
()
()
jūn fá
jùn gōng
kǔ xíng
chè dǐ
yì rán()
()
()
()
()
二、比较组词。(6分)
诸()漆()
璧()
竣()
僻()
挠()
诺()膝()
壁()
梭()
避()
绕()
三、写出词语的近反义词。(4分)
近()
近()
近()
近()
暴露
激动
尊重
疑惑
反()
反()
反()
反()
四、把成语补充完整。(6分)
()兵()政
争()()后
等()齐()
负()请()
欢()雀()
()叹不()()直气()
千()一()
沁()心()()不()胜 一()而()()出()庐
五、照样子写词语。(4分)
书声琅琅()()()()
原原本本()()()()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要(),要()。
2.(),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3.汉乐府民歌《长歌行》中的经典名句是(),()。
4.詹天佑不怕(),也不怕(),()了任务,马上()。
哪里要(),哪里要(),哪里要(),哪里要()把(),都要(),进行()。
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首诗的题目是《
》,是()代著名诗人()所写。表达
了诗人希望朝廷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人民过上()的美好心愿。
七、按要求改写句子。(8分)
1.这是一种难忘而美好的经历。反问句:
2.詹天佑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 转述句:
3.树叶在春风中轻轻地摆动。拟人句:
4.一轮红日慢慢地上升。比喻句:
八、阅读《盲童的画》,完成练习。(20分)
在彩色缤纷的少年儿童画展的画幅中,看到一幅没有色彩,线条极其
简单的画,那是一幅盲童的画。
雪白的纸上,用圆珠笔画着一个太阳,照耀着一座小屋,小屋前有淙
淙的流水,好像还有一棵树。寥寥几笔,勾出了一个和平幸福的村庄。
设想一下孩子拿起画笔时的心情吧:她画一个太阳,那美丽的太阳露
出火红的脸,吐射出炽热的光芒,照拂在每个人和她自己的身上;她画一
棵树,葱绿的颜色,上面栖留着无数的鸟,唱出悦耳的歌曲,她画树的时
候,就好像听到它们的合奏;画一条小溪,那青色的溪流,她曾用手指触
过它,有一阵清凉的感觉;画一间小屋,这屋子里充满着亲切的声音,温
暖的笑声,友爱的翅膀庇护着她,这是多么美好的环境。
可是,她心灵上的色彩,她感觉上的声音,怎么画得出呢?她只能画
出这样一幅简便的画。就是这么疏疏落落的几笔,在一个失去视力的孩子,能够组成这样一幅和谐的画面已经是不容易的了。不,就从这没有色彩的画幅上,人们看到她心灵上的色彩;在这线条
简单的构图上,听到和她共同感觉到的声音。谁走过这张画前,都会觉得
这幅画蕴藏着的美丽生命在祖国温馨的阳光和花丛中生长;一颗坚强的,不畏困难的心在向你微笑。
这盲孩的画上原也有着丰富的色彩啊!——何况,看这画的人们更愿
意为它添上各色鲜艳的颜色。
1.在题目的重点词下面加上点。(1分)
2.盲童的画有什么特点?(2分)
—————————————————————————————————。
3.盲童画的是()。村庄上的景物有()、()、(),好像还有一棵树。“一棵树”前面加上“好像还有”说明()。(5分)
4.走过盲童画前的人们,为什么要细细看这张画?(3分)
————————————————————————————————————————————————————————————。
5.作者怎样设想盲孩作画时的感受的?根据课文的介绍填空。(3分)
①画太阳,感受到火热的光芒; ②画树,好像听到();
③画小溪,有()的感觉;
④画小屋,她体会到()庇护着她。
6.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正确的一句话是()。
①文章记叙了盲童作画的过程; ②介绍了盲童的画;
③介绍了盲童的画及作者看画时的联想。(2分)
7.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正确的答案是()。(2分)
①盲孩的画上那些景物本身是有色彩的,看画的人不是盲人,知道画上那些景物是什么颜色的。
②盲孩的画上应该有丰富的色彩,盲孩画不上去,看画的人会给它加上去的。
③盲孩虽然看不到颜色,但她对世界有美好的想象、有丰富的感受,她的画反映了她心灵上的美好感悟,表达了她坚强的意志,看画的能理解盲童的心灵,并受到感动。
九、作文。(30分)我告诉你一个秘密
听力部分:
一、听录音,选出你所听到的单词。(10分)
()(1)a.old b.rose c.nose d.shoes()(2)a.know b.now c.snow d.how()(3)a.load b.loud c.soap d.road()(4)a.coat b.count c.cloud d.cow()(5)a.south b.house c.mouth d.our()(6)a.pear b.poor c.period d.bear()(7)a.fire b.fear c.feel d.fair()(8)a.share b.sheer c.she d.sure()(9)a.chair b.chess c.child d.cheer()(10)a.here b.hire c.hair d.hear
二、听录音,选出你所听到的答语。(10分)
()(1)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 a.i went to sichuan.b.i went to shenzhen.()(2)what did you do on your holiday? a.i rowed a boat b.i bought presents.()(3)how did you go there? a.i went by train.b.i went by plane.()(4)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on your holiday? a.we had fun.b.we had a lot of fun.()(5)did you go there by plane? a.no, i went there by train.b.no, i went by train.三、听录音,写单词。(10分)
(1)what _______ you do ______ ______?(2)did you _________ books _____________?(3)i _______ to mike’s home in the __________.(4)he _______ his grandparents _________ afternoon.(5)john went _________ three days ago.笔试部分:
一、选出划线部分读音不同的单词。(5分)()(1)a.baby b.take c.day d,cat()(2)a.fly b.why c.yellow d.sky()(3)a.know b.how c.cow d.now()(4)a.here b.cheer c.where d.ear()(5)a.mum b.use c.but d.bus
二、英汉互译。(10分)(1)have a headache____________(2)take pictures______________(3)eat good food______________(4)row a boat__________________(5)funnier__________________(6)感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滑冰______________________(8)更强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9)更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10)喉咙疼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括号内要求写出下列单词的适当形式。(10分)(1)watch(过去式)________(2)go(过去式)________(3)see(过去式)__________(4)sing(过去式)___________(5)buy(过去式)__________(6)teach(第三人称单数形式)_____________(7)make(“ing“形式)__________(8)swim(“ing”形式)_______________(9)thin(比较级)_________(10)do(第三人称单数形式)_______________
三、连线。(5分)how does zhang peng feel? 56 cm.
what did mike do yesterday? he went to a park. what’s the matter? i have a sore throat. how long are your arms? no,i didn’t. did you go fishing? he’s excited.